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抗血栓的护理措施8篇

时间:2023-08-17 15:55:43

抗血栓的护理措施

抗血栓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肺动脉血栓栓塞; 临床观察;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28-02

肺动脉血栓栓塞在临床上不容易得到确诊,非常凶险。在诊治时需要护士的积极协助,这是非常关键的。现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15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总结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本组资料共计15例,均为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47~83岁,平均64.31±4.1岁。入院后按医嘱低流量吸氧、抗凝、强心、平喘、抗炎、化痰、止咳治疗。

1.2临床观察与护理

1.2.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对病人的活动,生命体征,患肢温度及其颜色以及水肿情况要进行密切关注。如果活动时发生意识模糊,胸闷气短而且胸痛以及出汗等现象,要立马卧床,并给予氧气,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并通过心电实施监护,要及时通知医生,对那些心烦意乱的病人应该按照医生的吩咐通过镇静以及止痛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呼吸不畅,易于昏厥或者是休克的病人,则应该通过解痉平喘或者是升血压等药物进行治疗。要密切观察病人呼吸不畅,紫绀以及胸闷情况是否得到缓解,对24h之内的出入量以及护理工作务必做好记录。

1.2.2通过药物治疗进行的护理:治疗肺动脉血栓栓塞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抗凝治疗,这对那些具有稳定血液动力学,而且面积不大的肺栓塞病人最为合适(急慢性均可)。抗凝药能将凝血剂彻底阻断,能避免血栓表面部位的血小板发生集聚,降低5-羟色胺排除量,阻止血栓体积变大或者是新血栓出现[1]。将口服华法令,氯吡格雷或者是低分子肝素注射在皮下后,要密切注视药物功能及其不良反应,查看病人注射部位是否存在血肿,牙龈,胃肠道以及皮肤黏膜是否发生出血现象,在抗凝剂输入的过程中,要确保滴速以及剂量都合适,避免药量太少使其应有的功能得不到发挥,而药量多又会引起出血,如果存在出血倾向要尽早通知医生,以立即停药并对患者进行止血。

1.2.3对呼吸道进行的护理:要密切关注呼吸节奏以及频率,采取半坐卧位,不断吸入少量氧气即2~4L/min,呼吸发生衰竭时要通过无创呼吸机以确保患者通气顺畅。要避免呼吸道堵塞,如果需要的话要通过无菌操作进行吸痰,当病情逐渐缓和后,要帮助病人正确呼吸以及咳嗽。按照胸痛程度尽早使用止痛剂,以尽可能降低耗氧量。

1.2.4对生活进行的护理:(1)最基本的护理:病室一定要干净,不能吵闹,要经常通风,不管是湿度还是温度都要合理,要确保患者保暖,皮肤要干燥而且干净,要远离感染性疾病,禁止频繁探视。大便一定要通畅,防止咳嗽以及便秘等症状的出现,尽可能减少腹腔内的压力,以免对下肢部位的静脉血液回流造成影响。要多喝水,那些大便干燥的病人,应该通过一定量的开塞露解决大便不畅问题。(2)卧床休息:大面积且急性的肺动脉血栓栓塞会将肺通气布局改变,使肺血管以及心脏阻力增加,进而引起低氮酸以及低氧血症并右心出现衰竭,使生命受到威胁。所以病人要经常卧床休息,避免肢体活动,不能对下肢按摩,以阻止新栓子发生脱落,与此同时要防止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进而出现褥疮,可让患者使用电动防褥疮垫,也可以是自动翻身床。(3)通过饮食进行护理: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多餐,多吃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粗纤维含量高,盐以及钠含量较低的清淡食物。避免食用易发酸而且速溶的食物,以防止腹胀。让病人尽可能多食水果。

1.2.5对心理进行的护理:肺动脉血栓栓塞往往发病急,不间断的胸痛而且胸闷气短等经常让病人感到即将死亡,尤其是患有面积较大的肺动脉血栓栓塞的病人,这种感觉尤为强烈,此外由于缺乏对肺栓塞的了解,致使患者有强烈的焦虑以及恐惧感,对预后信心不足。作为医护人员,应该凭借高超的技能,从容不迫的态度以及良好的作风赢得病人信任,与此同时耐心宣传该疾病知识和有关治疗措施,稳定病人情绪,避免神经体液由于发生反应而刺激肺血管以及肺动脉,降低耗氧量,使病人保持乐观心态以协助治疗。对那些心烦意乱的病人,应该按照医生嘱咐使用止痛以及镇静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呼吸不畅,昏厥或者是休克的病人,应该通过解痉平喘以及升血压等药物进行治疗。

1.2.6定时随防患者:抗凝剂一定要按时服用,让病人及其家属认识到抗凝药物的关键性。让病人学习怎样判断出血征兆,比如突然发生胸痛,胸闷气短,下肢部位肿痛,咯血以及晕厥等情况要及时就诊。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活动下肢,防止坐站时间太长,如果病人下肢静脉曲张,应该穿弹力袜,如果是长时间卧床的病人,要对下肢进行按摩以增加血液循环。

2结果

经过积极救治与精心护理,15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好转出院。其中面积较小的肺动脉血栓栓塞通过平喘,吸氧以及抗凝等方式进行治疗的共有8例,面积较大的肺动脉血栓栓塞通过血管外科安装下腔静脉滤网后溶栓进行治疗的共有7例。

3讨论

肺动脉血栓栓塞非常危险,很容易再次发作,因为发病不易察觉,症状也没有奇特之处,要通过专门的技术才能确诊,导致临床检出难度大,容易出现漏诊,是预后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病人若能尽早确诊并接受科学治疗,能大大减少病死率,在治疗时,护士要积极协助医师,密切关注病情,尽早找出肺动脉血栓栓塞存在的危险。患有肺血栓栓塞症的病人,在其出院后依然要坚持使用抗凝剂,疗程一般是6个月,那些不能发现危险因素以及危险因素去除难度较大的病人,抗凝过程中要注意适度[2]。其对防止血栓栓塞复发非常关键。简而言之,护士要积极协助医生观察病情,尽早给予精心护理是促进肺动脉血栓栓塞成功治疗并避免并发症出现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抗血栓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骨科;静脉血栓栓塞;防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315-01

前言:静脉血栓栓塞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常见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死亡率是很高的,以往由于临床的漏诊和误诊,故传统的看法认为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少见。近年来对其研究的深人和诊断的辅助检查技术迅速发展,静脉血栓栓塞症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1骨科中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病情况

深静脉血栓栓塞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进行预防血栓形成,其发生率很高。在美国,经静脉造影证实,髋关节置换术后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很高的,约为50%左右,膝关节置换术后甚至高达85%。在我国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很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最高,膝关节置换术后其词,近端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对比较低。深静脉血栓的高发期为手术后前半月左右,在手术以后约1个月中,高危人群深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仍然很高的。

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 静脉血流淤滞、静脉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淤滞是由于骨折、软组织损伤、失血,术中及麻醉而导致的病状;静脉内膜损伤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束中过度屈伸关节、牵拉挤压软组织而导致的,继发形成凝血块;血液高凝状态是因为创伤和骨科手术后凝因子的改变、纤溶系统的异常均促使静脉内血栓形成,血管内血栓脱落沿血液回流,经右心系统进入肺动脉,引起肺动脉栓塞。

2骨科中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措施

2.1手术前的预防管理

手术前的预防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避免或者早先发现静脉血栓栓塞的症状,及时治疗。手术前的预防管理中,首先,对糖尿病、高血脂、患有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及有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询问。其次,术前对患者进行及时补液,使患者体内水电解质保持平衡。再次,术前可预防性注射抗凝血药。

2.2手术中的预防

由于在骨科手术中也会有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病几率,因此在骨科手术中要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术中对患者的输血尽量选择新鲜血或成分血。手术中的协助和配合动作尽量轻柔,避免不必要的静脉血管损伤。术中对患者及时行静脉补液,手术中的预防措施也能够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病几率。

2.3手术后的预防措施

手术后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预防阶段需要注意各类事项,不仅要主要到用药的管理,还要注意密切的观察与监护和良好的护理管理。在这个阶段不仅要让病人的身体得到更好的适应和回复,还要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

抗凝血药的应用对预防静脉血栓能发挥重要作用。术后可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在用药的时候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用药量和使用方法进行使用,注射时应避免进针过深,并用棉球长时间按压针孔。注射后提醒患者不要热敷以防止出血,并观察注射部位局部出血情况,用药期间监测患者切口部位、皮肤黏膜、消化道以及其他身体器官有无出血倾向。

手术后病人的恢复情况离不开密切的观察与监护工作。因静脉血栓栓塞多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因此,预防管理工作应从密切观察和监护做起。术后应对患者的血压、呼吸及肢体皮肤颜色和温度进行密切观察,如患者患肢发生局部跳疼,进行行加重,皮肤浅表静脉充盈或怒张等症状,则提示静脉血栓症的发生,应及时告之医生进行处理。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均需一定程度的制动,因此,护理对预防静脉血栓症具有重要意义。术后需抬高患肢,注意避免在腋下或小腿下垫枕,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术后早期应鼓励和督促患者多行患侧肢体关节和肌肉的伸屈活动功能的主动和被动锻炼。在护理中应当指导患者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有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

预防教育指导工作是骨科手术前后都必须的工作,这项工作是针对高危患者及家属进行静脉血栓症的预防教育指导。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使得病人能够得到更好的护理工作。病人的家属应当对患者术后饮食进行管理,督促患者戒烟酒,食少盐低脂、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的营养的食物。提醒患者多饮水,以增加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

3骨科中静脉血栓栓塞的治疗措施

3.1抗凝

在骨科手术前后病人一旦出现了静脉血栓栓塞症状,一定要及时为病人诊治,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是抗凝药品肝素和华法令联合使用。开始时用肝素,一定要控制好肝素的剂量。华法令开始使用需与肝素/LMWH重叠,肝素/LMWH使用时间一般5~7天,或当华法令连续2天达到治疗作用时停止。对静脉血栓栓塞的抗凝治疗持续时间比较长,应该治疗3~6个月左右,对有原发高危因素者,不应少于6个月,反复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或持续存在高危因素者需终身抗凝。

3.2溶栓

除了上述的肝素和华法令的配合使用之外,还有一种药物治疗措施,就是使用尿激酶和链激酶进行溶栓。尿激酶、链激酶溶栓可以快速溶解血栓,主要治疗较大的静脉血栓栓塞,但是这种治疗方法的出血危险极大,骨科术后患者一般不主张应用

3.3腔静脉滤器

在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的过程中,配合腔静脉滤器是比较好的治疗措施。腔静脉滤器适应于包括抗凝后仍反复发生栓塞者、有抗凝禁忌症、已发生并发症、以及关节置换术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最近有学者建议对于骨科术后早期发现的静脉血栓栓塞可以预防性放置腔静脉滤器。此外,在放置腔静脉滤器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介入治疗的疗效也得到了肯定,按照选择的先后包括经皮经导管溶栓术、经皮经导管碎栓术、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和经皮经腔支架放置术等。

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如得不到及时预防和治疗,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骨科手术患者的危险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预防和治疗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病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抗血栓的护理措施篇3

羊水栓塞是指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过程中引起肺栓塞导致出血,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是严重的分娩并发症,产妇死亡率高达70%~80%,也可发生于早孕大月份钳刮术时,其病情缓和,极少造成产妇死亡。

临床资料

近年来收治羊水栓塞患者4例,年龄20~38岁,妊娠28~42周,足月产1例,早产1例,死胎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多器官出血,表现为产后阴道流血2例,尿血1例,内出血1例,平均出血达1400ml,最多达3500ml,以上病例除1例死亡外均抢救成功。

抢救:迅速识别羊水栓塞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应高度重视,这是羊水栓塞的早期症状。产妇在分娩中出现寒战,误认是室温低,产妇冷或输液反应而延误治疗,应注意。静脉抽血时,血液很快凝固,应高度怀疑。阴道流血不凝固或形成血块小而松散,产后不易控制的大量阴道流血,伤口渗血,休克血压,少尿或无尿,都应考虑羊水栓塞。医务人员应镇静不慌,保持清醒,医生和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抢救器械及急救药品使用方法:①立即予高流量吸氧4~6L/分。②应采取休克卧位,抬高头胸和下肢,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③产妇发生抽搐时应加床栏,用开口器或压舌板防止舌咬伤,保持呼吸道通畅。④迅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大静脉通路确保快速给药和输血,应正确使用抗休克、扩容、抗过敏、解痉利尿等药品。用药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出血是否控制,血压是否回升,尿量有无增加,并作好记录。⑤及时采集血标本。⑥留置导尿,及时、准确观察尿量及颜色变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为手术准备。

抢救护理:抢救此类患者,医院应在短时间内成立抢救小组,制定救治措施,人员齐全,抢救器械,药品保证供应,抢救措施得当,使羊水栓塞患者转危为安,救治中的护理体会如下:①立即予高流量氧气吸入采取中凹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予气管插管加压给氧,留置导尿保持通畅。②用大号留置针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双管或多管同时开放以便于应用多种药物及血液,尽早开通中心静脉置管,进行抗休克治疗,及早应用大量抗过敏药物,同时予解痉药物解除支气管痉挛。③准备好一切急救药品抢救时同时备好化验标本,做好术前准备。④密切观察患者注意神志变化,生命体征,阴道流血,尿量,周身有无瘀血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为医生抢救提供可靠依据。⑤预防感染在整个抢救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⑥肝素肝素是治疗DIC的关键药物,为抗凝物质,能改善微循环功能,恢复凝血机制,应及早应用,但有导致出血的不良反应。后期使用时应严格掌握肝素的指征,若出现尿血,创口渗血不止,大量阴道流血应立即停止给药。⑦心理护理: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及时与家属及患者沟通,如患者看见多次流出不凝固的鲜血,极度恐惧焦虑,应告知患者精神紧张对止血极为不利,向其介绍病情及选择救治方法的目的和意义,有针对性做好思想工作,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促进疾病恢复。

讨论

羊水栓塞发生的原因分析目前认为羊水栓塞好发的因素有高龄产妇,多产妇,过强宫缩,急产。常见诱因有胎膜早破或人工破膜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宫缩过强或强制性子宫收缩,子宫体或子宫颈有病理性开放的血窦,巨大儿死胎等。羊水栓塞可发生于产前、产时、产后。分娩前的羊水栓塞常有头晕、胸闷、呛咳、气促,较易识别。但产后发生羊水栓塞者,产前无典型前驱症状,直接表现为产后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且血液不凝很快进入休克状态,出血与血压下降不成比例,只有及时正确的诊断羊水栓塞才能进行迅速、有效及全面的治疗。

抗血栓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护理;效果研究

0 引言

肾病综合征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治疗有一定难度[1]。肾病综合征在逐步发展过程中,由于机体的凝血机制变化和药物的使用,使得血液呈高凝状态并最终形成血栓。常见的如肢体深部静脉及肾静脉血栓,而颅内静脉窦血栓较为少见。临床上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相关的护理措施,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现将我院在进行肾病综合征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等以及头颅CT检查。患者均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例单纯性肾病,5例肾炎性肾病。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基础治疗。尿激酶:初剂量2000~4000U/kg·d,首剂冲击量20000~40000U,于30min内滴完,然后把余量泵入;第二天起,2000U/kg·d,均匀泵入。7d为一个疗程。测定患者凝血酶时间等指标。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100~120AX-aIU/kg·次,2次/d。2周一个疗程。抗血小板凝聚药物:患者口服双嘧达莫5mg/kg·d,3次/d。治疗3个月。同时给予降颅压、抗癫痫等对症治疗。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和病症有关的知识,把进行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不良情况等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明白,得到家属的同意。多介绍溶栓成功的案例,增加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护理人员还要多和患者进行沟通,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针对不同的发病患者的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3]。争取以最佳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1.2.2 意识状态和瞳孔观察

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意识状态观察和瞳孔观察工作。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最常见的症状时头痛,往往会伴有呕吐、视物不清等情况,情况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4]。在患者床旁备好急救药品,当异常情况发生的时候能够及时救治,抢救患者生命。

1.2.3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

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工作,按时检查,准确记录,包括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各方面指标。在进行溶栓的过程中,要做好血压的监测。溶栓前4h期间监测血压需要10min一次,之后可以每30min一次。当血压发生异常时要及时告知医生,做好救治工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动态监测患者血常规、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对于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做好方案调整工作。

1.2.4 尿量变化及护理

由于在治疗过程中频繁使用利尿剂,使得排出的尿量过多,机体丢失大量的抗凝血酶,还往往会出现血液浓缩、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等情况,容易形成血栓[5]。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尿量变化检测。本文研究病例中尿量均在正常范围。

1.2.5 肢体色泽、温度观察及护理

肾病综合征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在血栓形成之后,由于机体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皮肤会逐渐变冷,患者坏出现肤色苍白、皮肤间突发紫斑等症状;然后肢体会进一步变冷。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做好保暖措施。主要是通过按摩患肢肌肉等措施,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该病症的常见并发症是在溶栓和抗凝的情况下脑内致命性出血。护理人员要每隔半小时左右观察一次患者的体征状态,对一些早期的脑出血症状做好预防。

2 结果

患者表现为头痛和呕吐11例,头昏4例,嗜睡3例,抽搐3例,意识障碍2例,精神症状1例。经临床治疗和护理后,11例患者颅内静脉窦血栓完全再通,临床症状均恢复,尿量正常。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特点和患者性格等,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才能够更好的保障患者的安全。对于该病症的治疗,常用的方法是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尿激酶是一种酶蛋白,在体内具有良好的溶栓作用[6]。低分子肝素具有显著的抗凝血酶作用。本文研究患者均在确诊后进行治疗,一个疗程后症状得以缓解。提示对于该病症的治疗应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提高护理质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取心理护理、意识状态和瞳孔观察、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尿量变化及护理、肢体色泽、温度的观察及护理等措施,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可见,肾病综合征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能够更好的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程虹, 刘圣, 万琪, 等.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3(8): 1126-1130.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 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J]. 中华儿科杂志, 2001, 39: 746.

[3]Wasay M, Bakshi R, Bobustuc G, et al.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analysis of a multicenter cohort from the United States[J]. 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2008, 17(2): 49-54.

[4]石飞飞.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及安全性的探讨[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抗血栓的护理措施篇5

【摘要】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使用抗血栓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将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抗血栓泵进行辅助治疗。2组均于治疗18 d后行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测和凝血指标检测。结果 观察组未发生DVT,对照组发生DVT 6例,两组DVT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抗血栓泵辅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关键词】 抗血栓泵;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Effectiveness of the response compression system on preventing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cerebral infraction clients JIAO Pingli Beijing Changping Health School,Beijing 102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sponse compression system on preventing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cerebral infraction clients Methods Ninetysix cl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nursing were performed in both groups In addition, the response compression system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as adjuvant therapy Coagulation test and the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 test were taken in both groups after 18 days Results Deep vein thrombosis did not occur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hile occurred 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It is effective in the prevent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with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 nurs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esponse compression system as adjuvant therapy.

【Key words】 Response compression system; Cerebral infraction; Deep vein thrombosi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单位:102200 北京市昌平卫生学校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下肢筋膜内静脉血栓形成,包括小腿深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及肌肉静脉窦)以及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骼静脉[1]。脑梗死患者本身血液黏度偏高,又因肢体活动障碍,日常活动少,血流滞缓等原因,易并发DVT,而且急性DVT所引发的肺栓塞可威胁患者生命[2],所以脑梗死患者预防DVT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在脑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96例,其中男62例,女34例,年龄42~76岁,平均(59±810)岁,所有患者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单侧或双侧上、下肢肌力在3级以下,无血液系统疾病,平均住院天数(19±412) 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肢体肌力、凝血指标检测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 121 分组 将96例符合上述条件的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122 干预 对照组给予脑梗死患者常规治疗:改善脑血循环和神经保护及中医中药等,并予以一般护理措施:常规保持患肢良肢位的摆放,适当抬高患肢,2次/d被动按摩下肢腿部肌肉,给予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的被动运动或鼓励患者主动活动,15~20 min/次;避免瘫痪侧静脉输液[2];观察组除了对照组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外给予抗血栓泵辅助治疗,2次/d,1 h/次。13 评测指标131 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测 每日细心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有无不适、疼痛或肿胀,于治疗18 d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情况.132 凝血指标检测 在用药开始治疗18 d后检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指标[2]。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处理,2组发生率的比较用校正χ2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变量之间的差异用t检验,以a =005作为检验标准。2 结果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见表1)。3 讨论31 脑梗死与DVT的关系 DVT的危险因素包括静脉血流淤滞、静脉系统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2]。而脑梗死与其他疾病相比,患者更易并发DVT,分析原因:肢体瘫痪致运动障碍,长时间卧床,活动减少,导致血流缓慢[3];因肌力下降,对血管支持力减弱,血管受压血液回流不畅,同时由于失去肌肉泵的挤压作用,血液淤积[4]; 脑梗死患者因疾病原因血液黏度本来就偏高,又因病情需要,需反复多次应用脱水剂使血液浓缩、血浆纤维蛋白原进一步增高;脱水剂多为高渗性液体,对局部血管刺激易造成无菌性静脉炎[5];刺激性药物,刺激静脉内膜,可引起血管痉挛,另外脑梗死患者往往有抑郁、多虑等,这些不良情绪往往加重血管痉挛,诱发静脉血栓形成;多次穿刺能造成静脉壁损伤,静脉壁损伤可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促进血栓形成等[6]。随着人们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造成危害、后果的不断认识,其预防工作越来越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除了使用药物预防外,越来越多的物理预防方法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抗血栓泵就是其中之一。32 抗血栓泵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机制 抗血栓泵通过间歇性地充气、排气,模仿人体运动,对腿部有规律性的机械性挤压,将压力有梯度的序贯加压于下肢的踝部、小腿、大腿,从而达到促进下肢静脉的血液流动,提高下肢回心血流速度,减少血栓形成。压力充气系统也可以将血液中容易产生血液凝集的蛋白质冲散分离,以此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因其属于物理治疗,只对施压部位产生一定的机械性压力,抗血栓泵的感应压力系统可以根据每位患者各自静脉充盈时间,计算出不同患者的静脉充盈时间并调整加压的频率,提供最可靠、有效的个性化治疗。从表1中可以得出使用抗血栓泵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且因其属于物理治疗,除对施压部位产生一定的机械性压力外,不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产生影响,从表2中可以看出抗血栓泵对患者的凝血指标无影响。33 抗血栓泵应用的注意事项 抗血栓泵虽操作简单方便,但仍有一些禁忌证:在患者的下肢、腿套区域有疾患如皮炎、静脉结扎、坏疽及近期进行过皮肤移植者;有严重的动脉硬化或缺血萎缩性血管疾病;由心衰引起的下肢大面积水肿或肺水肿;下肢严重变形;怀疑已有深静脉血栓存在的患者都不能使用抗血栓泵。护理人员在操作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尤其是肢体的温度及颜色,及时与医生沟通。还要掌握其基本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积极进行疾病健康指导,因为每位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不同,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心理状态各异,工作中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才能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7]。

参 考 文 献[1] 李麟荪,贺能树,邹英华介入放射学基础与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0.[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0,2 (4):5058.[3] 张智辉,林少芒,姚燕丹,等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疗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6):3234.[4] 王翠琴,古兰英,王华,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现代临床护理,2009,8(8):33.[5] 焦平利,王爱霞.赛肤润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9):69.[6] 郑佩君脑血管病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实用中西医合临床,2007,7(6):83.[7] 王爱霞.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及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08,3(13):183184.

抗血栓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肺栓塞;护理;临床观察

肺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该病是由于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或其他分支梗阻的病理现象,一般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易形成静脉血栓或骨折等大手术后的患者[1],因此当患者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形成静脉血栓时应当警惕肺栓塞的发生。笔者就此类疾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摘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之间收治的22例肺栓塞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24~77岁,平均53.1±11.7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烦躁不安以及呼吸、心跳骤停等。

1.2 治疗及结果 所有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华法林以及抗凝、溶栓治疗,发生低氧血症的患者应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22例患者均得到治愈,无一例死亡。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由于肺栓塞患者发病较急,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抢救,患者很可能会由于病情恶化而死亡,因此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及时作出正确判断是十分重要的。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每15-30min进行记录一次,观察患者是否有紫绀、胸闷或憋气现象发生,详细记录24h出入量,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在是湿化瓶中加入少量酒精降低肺泡张力改善通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发生手术切口、消化道、口腔黏膜、皮肤以及颅内出血;观察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否形成,包括观察患者下肢皮肤温度、颜色以及患肢张力,观察是否发生肿胀现象,记录变化过程。

2.2 一般护理 根据患者情况取平卧或半卧位,保持绝对卧床,尽量少移动患者,确保患者呼吸通畅。由于肺栓塞患者极易发生低氧血症,因此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以及口唇颜色变化,及时做血气分析并根据结果调整氧流量,对于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及时观察呼吸波及相关参数进行调整,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确保营养供给,保持大便通畅。

2.3 治疗护理 主要包括溶栓和抗凝治疗的护理。肺栓塞患者有效的溶栓是抢救的关键,注意遵医嘱执行输入剂量,建议以微量泵泵入,方便调节速度和输入时间,防止通道阻塞,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出血现象[2]。在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当保持在患者身边进行观察并倾听患者主诉,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反馈给值班医师。

2.4 心理护理 由于肺栓塞的濒死感明显,患者往往会产生恐慌、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必须做好患者的安抚和解释工作,加强心理护理措施,倾听患者倾诉并予以解答,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以本院治疗成功的案例作为现身说法向患者说明此类疾病的治疗情况,减轻患者的危机感和不良情绪。同时给予患者一个安静的治疗环境和舒服的,可轻声与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必要时可向患者家属寻求帮助,在康复期应当注意缓和患者的急躁心理,避免发生自行拔管等情况。

2.5 血气分析监测 血气分析作为肺栓塞诊断和治疗上的重要依据已经被诸多学者所肯定,而且血气分析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具有方便快捷、经济实惠、易于检测的特点,能够迅速的反映出患者肺通气及换气功能,控制酸碱平衡[3]。由于肺栓塞患者治疗时存在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所以在治疗时尽量保持高浓度的氧气供应,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氧流量的调整,必要时应用气管插管确保患者呼吸功能的保持。

3 讨论

肺栓塞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易复发等特点,如果不能及时作出诊断和抢救往往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密切配合医师,注意观察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及时反馈,针对患者情况做出调整,以免延误病情。出院后继续服药进行抗凝治疗防止复发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重视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也是十分重要的。嘱咐患者出院后遵医嘱进行用药,定期复查抗凝指标,注意保持下肢活动,有静脉曲张患者可穿弹力袜避免血栓复发,不适随诊。

参考文献

[1]姚翠玲,任立新,刘鹏珍,等.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与标准化护理[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8,2(2):107.

抗血栓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1月~2006年8月收治78例长期卧床患者,男54例,女24例,年龄≤40岁30例,50~69岁45例,≥70岁3例,平均46岁。既往均无静脉血栓病史。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传统护理组38例,强化护理组40例。经X2检验,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指标:从患者入院当天随访观察至治疗后8周。判断是否有症状性下肢DVT的发生,诊断标准依据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 Network 2002年颁布的静脉血栓防治指南,并定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以明确有无DVT的发生。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X2检查。

结 果

强化护理组DVT发生率2.5%,较传统护理组15.8%低(P=0.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强化护理组40例中,1例71岁男患发生下肢有症状性DVT,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经彩色多普勒证实为股静脉DVT形成,转入心血管内科行介入治疗;下肢有症状性DVT发生率2.5%。传统护理组38例中,发生DVT6例,DVT发生率15.8%,其中1例73岁男患、3例40~69岁男患,均为下肢有症状性DVT;2例40~69岁女患为无症状性DVT,及时发现后给予专科治疗;6例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

常规护理措施:①凡年龄>40岁的长期卧床患者,需长期卧床及肢体瘫痪的长期卧者,以及高龄伴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的长期卧床患者,均属于发生下肢DVT的高危人群,应予严密观察。②做好高危人群宣教。③一般护理。

强化护理组:基础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同传统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以下护理措施。①循序减压弹力袜(GECS):为无GECS使用禁忌证的长期卧床患者选择合适的长统GECS(膝上型,至大腿根部),每天观察下肢与袜子周长的配合度,保证不发生折叠,并使脱掉GECS时间3次/日,配合做深呼吸锻炼,加速下肢静脉回流。

抗血栓的护理措施篇8

1 一般护理

1.1 环境 患者的房间应该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预防感冒。

1.2 休息 急性发作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卧床时间应在充分抗凝的前提下卧床2~3周;无明显症状且生活能自理者也应卧床,床上活动时避免突然坐起、并注意不要过度屈曲下肢,严禁挤压、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再次肺栓塞。

1.3 止痛 胸痛轻,能够耐受,可不处理;但对胸痛较重、影响呼吸的患者,应给予止痛处理,以免剧烈胸痛影响患者的呼吸运动。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

1.4 饮食护理 合理营养,宜食用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品,少食用油腻、高胆固醇的食物,禁食辛辣食物,保持平衡膳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特别是高脂饮食和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卷心菜、菜花、洋葱、鱼肉等,可以干扰华法林的药效。因此,在口服抗凝药物期间应减少使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和蔬菜。除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外,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或甘油灌肠。

1.5 皮肤护理 急性肺栓塞溶栓后,卧床时间较长,要注意保护患者皮肤,如床垫的软硬度要适中,保持皮肤干燥、床整。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每2~3小时翻身1次。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破损。2 病情观察 2.1 由于PTE患者病情变化快,所以应注意观察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一旦出现病情变化随时处理。2.2 对有低氧血症的患者,可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当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时可采用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避免气管切开,以免在抗凝过程中发生局部不易控制的大出血。

2.3 观察患者双下肢的变化,如有无酸胀、乏力、肿胀、双下肢不对称等,每日用皮尺测量双下肢的周径(大腿:距髌骨上缘15cm处测量;小腿:距髌骨下缘10cm处测量)准确记录并报告医生。做好治疗过程中出凝血系统的监测:主要包括APTT、PT-INR和血小板计数的监测,这些都是常用检查。 3 用药反应观察及护理 3.1 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药物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溶栓和抗凝治疗的主要用药反应为出血,可达18%~27%。用药期间应观察出血症状和体征,如皮下穿刺点出血、牙龈出血、痰中带血,严重时可出现脑出血,当发现病人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神志改变等脑出血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为避免出血并发症,要监测凝血时间,使其较正常延长2~3倍;应尽量减少有创监测项目;动、静脉穿刺要选用小号针头,穿刺后要充分压迫止血,放松压迫后要观察是否继续出现皮下渗血。肝素治疗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可用等量鱼精蛋白对抗。为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高危因素以及引起自身疾病直接因素,对疾病预防重要性的认识和避免栓塞再复发方法、以及对应用溶栓和抗凝药物期间出血倾向的自我监测与方法,缓解因缺乏相关知识所引起的紧张、恐惧或焦虑。

3.2 监测抗凝治疗及并发症 , 出血和血小板减少是PTE抗凝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均有一定程度的严重出血的发生。所以在抗凝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各部位的出血并及时处理。华法林过量可导致机体任何部位出血,局部组织器官如皮肤、泌尿系统、溃疡病变等出血多见。出血的风险与INR的延长有关。

4 预防肺栓塞复发

急性肺栓塞治疗期间,主要是预防肺栓塞的再复发,具体护理措施有以下两点。

4.1 心理护理

肺栓塞的病人由于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及有发生晕厥,甚至有濒死感、猝死的可能,所以病人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我们应加强沟通,鼓励病人表达自己恐惧的心理,并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多去病人床旁陪伴,多关心病人,多给病人安全感,并鼓励病人家属理解和支持病人,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的信心。

4.2 有效制动 急性肺栓塞溶栓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松动,极易脱落,要绝对卧床2周;不能做双下肢用力的动作、双下肢按摩及用力叩背;避免腹压增加的因素,尤其是便秘和上呼吸道感染,要积极治疗,以免排便时用力或咳嗽时腹压增大,造成血栓脱落;吸烟者应劝其戒烟;卧床期间所有的外出检查均要平车接送。 5 健康教育

5.1 指导病人要定期随访,按时服药,特别是抗凝剂的服用,一定要保证按医嘱服用。

5.2 教会病人观察出血现象,如有牙龈出血、皮肤破口流血不止等。

5.3 按照医嘱定期复查抗凝指标,了解并学会看抗凝指标化验单。

5.4 平时生活中注意下肢的活动,有下肢静脉曲张者可穿弹力袜等,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液滞留,血栓复发。

5.5 病情变化时及时就医。 6 讨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