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8篇

时间:2023-08-21 09:25:13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 辨析式教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123-01

辨析式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辨析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形成根据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对于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改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辨别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初中语文的内容。

一 初中语文辨析式教学的必要性

1.初中语文的课程内容决定辨析式教学的应用

初中语文课程相对比较简单,课文内容多是语言富有魅力,能启发学生的智慧,文化气息较浓的精品。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更多地注重学生口语训练、写作训练的设计。对于课文提示、内容注释、练习的编写上,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要适应这些初中语文课程的内容,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正确地使用辨析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演说能力、辨别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实现初中语文学习的目标。

2.国家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辨别、分析问题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变传统的以知识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初中语文是学生在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学科,学生利用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与他人交流、沟通,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因而,需要教师在课程上通过引导、启发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辨析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这些能力。

二 辨析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在情境中品味

在情境中品味是辨析式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很大帮助。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教师可在带领学生阅读完课文、对作者背景简单介绍后,向学生提问,“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的脑海中出现怎样的画面、情境?”“如果你是作者,在看到那样的情境,你想到什么?”提出的问题要与文章情境紧密相关,并适合初中学生的思考水平。通过情境的设置,在情境中品味,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认识。这样还可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时地反馈给教师,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情况改进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背影》的散文朗读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父亲的“背影”,增强学生对父爱的理解。

2.编排课本剧

编排课本剧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有趣的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编排课本剧是将课文的内容以直观、立体、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剧目参与、观看的过程中,直观、深入地了解课文主旨,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如在《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编排课本剧的形式进行教学。根据课文内容从人物语言、心理活动、场景设置等方面编写一个独幕的话剧剧本,让学生上台表演。通过对话、表演,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对课文情境进行了品味,既增强了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工,依据学生的特点,分别负责剧本的编写、角色的演绎、演员的排练等。通过分工合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并在合作中体会如何用集体的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设置正确的辨析点

初中语文辨析式教学的进行,关键之处是辨析点的正确性。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合理情境,通过对情境的合理分析,找到正确合适的辨析点,使学生开展辨析。辨析点的正确与否是辨析式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核心。

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此寓言故事动画片,为学生设置一个情境。然后,通过学生对情境的了解、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找到辨析点。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判断,抓住课文的核心,这个过程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在辨析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分析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扩宽学生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全面的辨析中得到结论,达到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提高。

三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通过辨析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内涵,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2

1、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存在的主要误区

首先,重景轻情,小学语文教材中写景散文的特色是作者以景抒情,但是部分语文教师在赏析式教学中,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将侧重点放在景物的分析上,而景物中蕴涵的“情”则遭受忽视,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其次,重情轻景,在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则恰恰相反,在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侧重与对“情”的分析和探究,而忽视在课文中作者运用优美语言文字对景物的描写,导致学生脱离文本,没能有效学习和把握作者的写景手法。再次,情景分离,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活动中,将“情”和“景”分离,没有做到有机统一,导致情感与文本相脱离,学生没有通过对景物的分析真正感悟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没有真正理解文本内容,影响学习效果。

2、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的合理教学策略

2.1、整体阅读,理清文路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写景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教师在进行赏析式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整体阅读法,理清文路,让他们抓住文章的线索逐步推进、层层领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让学生从课文题目的关键字词着手,了解全文脉络。比如,在进行《北大荒的秋天》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北大荒”设计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特色?引导他们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北大荒秋天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的语句,体现出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同时,教师也可有效利用写景散文中的过渡句,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例如,在学习《拉萨的天空》时,教师可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过渡句“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根据前后文理解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体会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2.2、抓住重点,品析词句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写景散文中很多语句都应用的十分贴切和准确,教师在引领学生赏析文章时,应让他们仅仅抓住这些关键词句,使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从而与作者的思想发生共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时,需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着重分析与理解。比如,在讲解《庐山的云雾》时,课文中描写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其中重点词语是“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让学生根据这两个词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认识到庐山云雾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庐山云雾的热爱与赞美。同时,教师为提升小学生对写景散文的赏析水平,可充分利用课文中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比喻、拟人和排比等,引导他们对这些修辞手法进行重点赏析,从而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与体会其思想情感。

2.3、读出感情,悟出情理

写景散文往往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小学语文教师为提升赏析式教学的质量,可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悟出情理。为此,在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着重分析蕴涵作者情感的语句和语言特色,深化个人情感。例如,在《槐乡五月》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时,首先可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初次走进槐乡,走进洋槐开花的季节,要求学生认真朗读,仔细观察;第二步,让学生默读课文,再次走进槐乡,走进洋槐开花的季节,用心看,用心想,槐乡的花和孩子给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并写出感受,互相交流;最后,指导学生读出感受深刻的语句,认识到槐乡花多、香、美,槐乡的孩子热情好客;最终让学生感悟到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情分析;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251-02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重视发展素质教育,提倡以生为本的理念,宣扬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课程教学的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语文教学的开展提供动力。学情分析是教学中的重要工作,主张对学生学习状况、兴趣、成绩等的分析与关注,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学习生活和状态的总结,是以生为本的充分体现。为了更大程度上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对学情分析予以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对学生学习情况从不同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掌握当前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和水平。在学情分析中,遇到的问题应及纳入到意见簿中,以便为日后教育决策的提出提供借鉴[1]。学情分析就是针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各项表现进行分析,以分析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为主,可以此来掌握学生的可进步空间,一方面在于学生自身的能力,一方面在于学习方法的选择。通过对以上两个方面的关注,能为制定后续教学计划提供借鉴和建议,对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必要性,同时还能够充分了解小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并根据学生情况制定符合其学习及发展规律的教学措施,促进全体小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学习经验的地方,对于小学生的日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情进行深刻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应对措施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情分析的现状

就小学语文教学学情分析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对学情分析工作秉持着不重视的态度,认为小学语文课程相对简单,不需要进行学情分析就可实现教学,教师在思想认知和意识上对学情分析的重视程度不够,制约着学情分析工作的开展。由于教师在学情分析上的意识相对薄弱,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上,小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习惯等都无从了解,在学情分析上存在片面性和单调性,是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重要体现,制约着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另外,由于教师资质的不同,对学情分析也会具有不同的重视度,在学情分析上的深入和探索意识有所欠缺。

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小学语文教学陷入了功利化的泥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被定位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1]。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实际以及学生心理的阶段发展特点,盲目地讲述教材内容。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具有较大的主导性,但如果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差距较大,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态度,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以及个性化发展,有时教师过于陈旧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无从下手,阻碍了学生个性化语言和思想的表达。此外,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同样教学内容的情况,教师的教学结构和形式也比较单一,缺乏学生自身的思想体验内容,而教学的主题也比较单调,比如教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文中的某个词是什么意思等等,沿用了很多年始终不变,这种教学形式容易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情分析的有效对策

1.分析语文教材内容,掌握学生的语文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情分析的开展,应从学生在学习的不同层面着手,对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考验是关键[2]。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应明确了解学生的语文功底和文化修养程度,进而才能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语文知识点的设置,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小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知识点相对琐碎,但是每种知识点都是重点内容,教师应予以高度重视。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然后将其纳入到日后的教学计划之中,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宿新市徐公店》时,这是一首古诗,与小学生距离较远,在理解上存在着困难与障碍,教师可以将古诗教学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难点列入到日后的教学计划之中。

2.运用创新性教学法,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教学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提出,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以生为本的理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情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能力和特点的充分考验。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教学、趣味性教学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充分地了解到学生更热衷于哪种教学模式,从中解读出学生的兴趣爱好[3]。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例对学生的兴趣情况进行了调查。例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首先用动画闪现出“圆”、“明”、“园”三个字,让学生解释这三个字的字意,然后老师引出课文导语: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它的名字就叫圆明园。用这种方式引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用多媒体播放圆明园的空中俯瞰图和平面展示图以及它的建筑美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风景名胜“平湖秋月”、“武陵春色”、诗人笔下的“蓬莱瑶台”以及异域风情的西洋建筑的画图,使学生在视觉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圆明园被称之为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真是名不虚传。接着画面设置问题:“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后继续播放配乐课文关于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段落,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圆明园历代珍藏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等,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运用这些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相信每个孩子通过这些形象直观的图片,在心里都要再一次赞叹圆明园的雄伟。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理解,在拓展中提高,在交流中升华。在理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时,让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再让学生谈感受,然后把感受带到课文里读第五自然段,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和仇恨的情感,然后用《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的一段话结束本课教学,更好地渗透了“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教育。

再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动画的播放,激起了学生的很大兴趣,深度认识了该成语的内涵。但是,在进行《惊弓之鸟》学习时,并未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平平,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见,多媒体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此案例教学,教师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可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4]。

3.提供自主学习空间,掌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习惯的了解,应将其放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予以掌握。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要求性和规范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受到制约,只有让小学生在轻松、无压力的氛围中,才会运用属于小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5]。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忆江南》时,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巡视,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做问题类题目时,是先看问题再读文章,还是先读文章再看问题,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每个细节都要予以掌握,以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

4.为学生合作学习留出空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实现良好的发展[6]。

例如学习《田忌赛马》时,先激发学生预习的愿望。教师说:“战国时期齐国举行赛马比赛,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可是在孙膑的帮助下后来却输了。这是为什么呢?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明白的字词在小组内解决。另外,你们小组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田忌取胜?”学生感觉很有趣味,很自觉地做着预习工作,小组长更是积极自读、督促组员。在检查预习效果中,每组对字词掌握都过关,并出现了思维火花。如有一组积极地探究合作,说到帮助田忌取胜时这样提出:科技发达了,可以让田忌的马腿进行转基因,变成豹子腿,那齐威王的马只能望尘莫及了。此想法令人拍案叫绝,学生不由自主为他们小组鼓掌。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小组合作完成了预习任务。

总之,综上所述,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学情分析,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注,根据学生的感受来不断地优化课程设计,以得到更合适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的学情分析,应通过分析教材的内容,来了解学生的真实语文功底,选用具有创新性、趣味性的语文教学模式,将创设情境、多媒体、趣味性教学等应用到语文教学的学情分析中,从中解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了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在欢乐的氛围中更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展现,有利于学情分析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魏上j.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119.

[2]赵秀莲.小学语文教学学情分析的方法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239.

[3]薛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4,(28):67.

[4]臧丽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以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29):124-125.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4

考试的目的是“为教和学寻求科学的客观的根据,使对考试结果的分析有效的用于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语文课的考试,是对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的检查,是为了推动语文学习,改进语文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很多教师都会在适当的时候举行语文考试。但是,大多数教师往往忽视了考试后的试卷分析。所以说,试卷分析是语文考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是我对考试分析试卷的几点看法:

一、分析考后语文试卷的重要性,提起学生和同行的认识

考后语文试卷分析是在考试后对语文试题及学生做题情况所做的分析。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学生通过分析答题情况,可以得知前一段的学习情况:语法掌握得怎么样,重点文段是否能理解,各个知识点是否都弄清楚;还可以总结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2.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教师通过分析试卷,可以看出自己的教学情况:各个知识点是否讲清楚了,重点是否突出了,难点是否突破了,便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考后语文试卷分析的内容要考虑的全面点

进行考后语文试卷分析时,分析面要广。

首先,要把这次考试情况作一整体分析,算出一些基本数据,如总分、人均分、及格率、高分率等。这样,可以使我们了解这次考试的全貌,并可同前一次作比较,这次考得好,究竟好在哪些方面,比上次考得差,也要分析是老师的原因,还是学生的原因,或是试题等其他客观原因。

其次,要分析在这份语文试卷中各知识点所占的比例如何,基础知识、文段阅读、写作训练等各占多大的比重。

第三,要分析试题的难度。一个试题的难度可以看作是能正确回答该题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这样分析能发现学生学习困难或教师教学不妥的地方。

第四,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如某一试题失分率很高要具体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没讲,还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不够;是题目偏了,怪了,还是题型学生不熟悉,是哪方面的原因,在分析试卷时就要着重评析。

第五,还要分析试题的导向作用,是不是可能产生“误导”。比如试题偏、难、怪,或是超出了大纲规定的范围等,就可能使教师和学生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转向了偏、难、怪或大纲之外。

假如我们在语文考试后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作了认真仔细的分析,我们对这次考试的质量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那么考试“对考试结果的分析有效地用语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的目的便能达到。

三、考后语文试卷分析完成以后,重点给学生评讲试卷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5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专门用途英语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252-01

夏船(1975-),女,吉林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纵深突破,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如何满足多元文化背景下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以及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在某些学科领域和职业领域内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目的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领域语言知识以及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一、专门用途英语的概念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是根据学习者所学的特定学科与未来职业需要而开设的,以实用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为特征的相关英语课程。ESP是与普通英语相对(学习者一般已经掌握一定的外语语言基础知识),为学习者的特殊要求而设计,其教学内容(主题)与特定的职业和活动有关,教学形式以适合于这些领域的语言及话语分析为主。

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发展阶段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语域(register)分析阶段、话语分析分析、目标情景分析阶段、技能分析阶段和以学习为中心阶段。前三个阶段主要关注语言形式因素的三个分因素:语域分析主要研究某一领域(field)的语言所具有的特征,探讨此领域的语言在该语域与其他语域特征的不同之处;话语分析阶段也被称作语篇分析阶段,除了分析基本的词法和句法层面外,还着重深入地进行语言篇章结构分析;目标情景分析阶段主要探讨英语使用的职业场景,以及该场景中所使用的语言的用法和特征。后两个阶段则重个体认知能力因素的个别与整体的两个层次:技能分析阶段主要从学习者认知角度研究学习者学习过程,学习者通过一定的思维过程掌握一定的语言操作技能来掌握语言的各种形式的变换;学习中心阶段探讨学习者如何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来有效地运用和学习语言。专门用途英语(ESP)长期关注的焦点是目标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以及文本/语篇分析。

三、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学策略

在多年的ESP教学中,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具有大量本专业语域特点的句法结构,具有大量本专业特点的语篇结构,提供充足的、真实的目标情景,认知建构模式的优化,以学习为中心。因此,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课堂上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任务教学、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学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培训,全面提高学生职业场景英语运用能力。

(二)设置过渡性课程

为帮助学生完成从普通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的过渡,应在课程设置中增加过渡性课程供学生选修,如英美报刊选读、高级英语口语、高级英语听力、跨文化交际、应用文写作等,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知和内化。

(三)仿真场景模拟教学

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创设真实语境,设计真实任务,建立仿真模拟教室,增强学生对专门用途语言的语域、语体、语篇、专业知识、职业场景、语言技能的深入了解和学习。

(四)语言文化与职业文化相融合

在与职业相关的专业英语教学中,要把语言文化和职业文化教育作为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避免语际语用失误和语内语用失误。

(五)以学生为中心,以主题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中心

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都以一个主题为中心,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社会第一线的职业岗位需求来决定。

(六)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

教学中开展专题讨论、个人演示、小组讨论,自然真实地引入话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通过网络平台创设自主学习模式、人机对话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工作和小组协作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6

这三种教学模式从不同的角度训练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朗读有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深刻地体味文章所抒发的鲜明独特的思想感情,更直观地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增强对文章含蓄美和形象美的感染能力。品析是比较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仅提高学生对词句的赏析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写作是提升环节,在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本文探究“朗读、品析、写作”这三个教学模式在“现代诗歌、童话故事、文言文”三种文体中运用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读、析、写”三个教学环节有主有次,根据课文教学目标的不同,选择教学的侧重点就不同,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上也就不同。常规教学的时间安排是:朗读10分钟,品析15分钟,写作15分钟,其他5分钟。有时根据不同的课文和教学目标,会适当地改变这三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三种文体的范例课文童话《烛》、现代诗歌《秋》、文言文《小石潭记》中“读、析、写”三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上分别是10分钟、15分钟、15分钟;5分钟、20分钟、15分钟;5分钟、15分钟、20分钟。

下面以这三种文体的教学案例来谈一谈“读、析、写”三个教学模式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童话――《烛》教学案例

教学主要过程

环节一:读

1.读出童话味

2.读出情感来

画出下面的句子并分析用什么样的情感去读。

“这种生活一定很可爱!”(第3段)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副样儿,我肯定再也没有机会看见它了!”(第9段)

......

3.牛油烛的情感变化

羡慕―遗憾―伤感―快乐―自豪(以词语所体现出的情感读出情感的变化。)

环节二:析

1.牛油烛自我价值认识的变化(价值观的变化)

问题:

(1)起初和最后的价值观是怎样的?

(2)价值观是怎样一步步发生变化的呢?

(结合文中语句分析)

2.悟出道理

环节三:写

1.写一段童话故事。

要求:衔接第25段,以“蜡烛”的口吻来回答牛油烛的疑问。

2.教师作品(范例)

在朗读的教学环节中,通过教师范读、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全班赛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牛油烛”的情感变化。朗读环节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分析文章中的内容,为下一个教学环节“析”做了铺垫。

在品析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两个问题来分析“牛油烛”思想的变化,进而体会童话故事带给人们的启示(道理)。这也是学习童话故事的宗旨所在。

写作环节是一个续写练习,根据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理解,以童话的语言续写作者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的内容。

现代诗歌――《秋天》教学案例

教学主要过程

环节一: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配乐有感情地范读诗歌。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读,一边想象秋天画面。并且注意老师朗读诗歌的节奏和语气。

环节二:析

1.呈现的画面中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

2.为一幅幅画面取上一个美丽的名字。

3.找出最喜欢的语句,说说好在哪儿?

环节三:写

描绘秋天

1.续写两个句子,完成小诗。

一个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一个说,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一个说, 。

一个说, 。

秋天说,其实我就在你们的心里。

2.模仿《秋天》写几行小诗。

在这首小诗中,教师朗读,让学生把听到的声音语言变成头脑中的画面,这实际上是一种运用想象的思维训练。前面,通过学生朗读,学生已初步感知了诗歌的语言内容;现在听老师范读时,要求他们依据声音语言,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想象出画面、场景等等。这种思维训练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着力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非常重要。

品析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对诗歌的理解来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在描绘这一幅画面的同时赏析诗中的重点语句,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作练习是以仿写的形式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词性、短语结构、意境特点等来进行想象式的仿写创作。

文言文――《小石潭记》教学案例

教学主要过程

环节一:读

找出并朗读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高兴、快乐)

2.“似与游者相乐。”(高兴、快乐)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忧伤、凄凉)

环节二:析

作者见到小石潭这美好的景物先乐后忧,怎样体会这一乐一忧的情感变化?

乐是忧的另一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政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环节三:写

运用借景抒情写作手法,写一段写景文言散文。

提示:

1.乐景衬乐情

2.哀景衬哀情

3.可写山、水、树、石、鸟、鱼等等。

在朗读训练时,多给孩子一些个体朗读的机会,既能展示出个人朗读中的优劣之处,借以正音、识词、断句,又能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的课堂评价要具有发展性,不能简单重复或只做出判断,学生读错了,可以纠正,学生读对了,可以强调,这些评价均能起到点评知识点、巩固教学目标的作用。

品析要在先理解文言语句的基础上进行,注重语句的翻译和理解,然后再根据重要的语句,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7

语文教学对学生母语文化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多数人的语文能力都是在语文教育中得以养成的。而小说作为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整个语文教育更是具有现实的影响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学生对于教学效率提升的需求显得愈发迫切,所以急需相关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手段予以创新,以此来强化语文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小说教学法在这样的条件和背景下应运而生。但部分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深重,短时间很难对自身的教学手段进行完善和调整,去完全掌握小说教学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自身的教学水平,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为此,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小说教学法对于职高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小说教学法的效用。本文就将主要介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小说教学方法的运用方法。

一、把握小说的文体特征

语文教学要根据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以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小说教学也是如此。要想正确地运用小说教学法,首先就要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概念和特点。小说主要是以人物形象塑造中心,通过故事描写和具体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更充分地熟悉故事情节,通过小说设定的线索引导他们去做人物分析,从而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并结合小说写作特点试图理解小说的语言运用和具体环境分析。小说的三要素分别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人物形象是贯穿小说整个文章的核心,故事情节是加强读者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而环境更多是起到渲染作用。根据小说自身的的特点,笔者认为把握小说的文体特征应采取三个步骤:即先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接着进入人物分析,最后在两者分析基础上学习小说的环境描写。因此,在阅读小说时,不能急于进入小说主要情节,要先通过与学生讲解课文体裁,让学生先了解小说概念特点,最后解决课文后的主要问题。

二、重视分析,把握故事情节

一般情况下,小说的故事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三部分,主要是为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相互关系的事件发展过[(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情节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是小说的看点。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作者要塑造典型人物,因为这是小说的灵魂,也是反应生活的手段。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人物间复杂关系,以及矛盾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情节表现出来。在小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分析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分析情节能力,因为分析好故事情节,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形象。了解了故事情节便可以让读者产生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了头绪,了解了事件发展脉络,这样便对这篇文章产生了浓厚兴趣,以便学生对文章更好理解。情节的本质就是人物性格,所以分析矛盾冲突也是分析人物性格,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从中获得喜悦感。因此,在阅读小说时,首先要考虑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细细品味小说,熟悉的故事情节,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三、通过描法来分析人物

语文教学中有很多部小说为我们提供了经久不衰具有广泛意义的典型人物,有些人物已经成为了人们某些品行的代名词,比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阿Q的落后愚昧;猪八戒的好吃懒做等等。这些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人物的魅力,得到美的愉悦。教学中,教师要紧扣作品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外貌、心理、行为,同时结合情节、环境分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和认识到人物形象蕴含的社会意义,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鉴别美丑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作者的描绘来分析人物,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并且使学生能够在探析人物特点的过程中感受到分析乐趣,在对反面人物和中间人物的分析中享受到美的感受。人物实质上是小说的精髓和核心所在,所有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都是围绕着人物展开的,因此,在小说教学法中要使学生们走近小说人物。

四、根据学生的喜好开展实践活动

一味的理论知识讲解并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利用实践活动的辅助。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也同样如此,鉴于职业高中学生的自律性普遍不强,而能动性却普遍较高的现象,可以适当增加实践活动的课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来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小说语文教学法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对教材中的某一关键语句进行讲解时,可能会引发学生们的不同观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们在仔细了解课本原文的条件下,开展辩论活动,使学生们根据自身的理解来进行辩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们对于课本的学习乐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于知识的印象,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之中。另外,教师[(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还可以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对于一些学生们喜欢的课文或相关情节进行情景演绎,引导学生将这类情节改编成剧本,组织学生们去排练表演。在表演学习之后,写出个人的感想,这样既能锻炼学生们的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们的写作水平。

小说教学法的运用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并辅之以有效的指引,要求充分发挥出学生们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在进行职业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们的新奇想法和观点不应随意抹杀,而是根据其性质或是进行适当的鼓励指引,或是进行合理的指导改正。相关的教师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努力去掌握小说教学法的精髓,强化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妮.“自学·讨论·引导”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运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2.

学情分析在语文教学的作用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歌教学 策略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体系中最能够帮助学生积淀语言素养的部分,诗歌是几千年汉语言文化经过大浪淘沙沉淀而来,教师们一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古汉语的文化精神传承发扬光大,让学生们始终能够领悟诗歌的语言魅力。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诗歌教学的课时被其他教学内容所占用,教师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诗歌教学对学生语言情感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使得学生们的诗歌学习能力较差,尤其在诗歌语言的赏析能力上存在较大短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诗歌教学,端正诗歌教学态度,让学生们能够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掌握诗歌语言、情感赏析能力,提升诗歌文化素养。

一、小学诗歌教学之品味语言美

1.朗读散发语言魅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语言内容带有极其浓烈的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朗读的方式将诗歌中的语言魅力充分散发出来,给予学生们诗歌语言美的享受。在朗读诗歌时,教师一定要融入优雅的语音,将诗歌的语言意境充分体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对诗歌提起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诗歌学习中。

比如,在二年级上册古诗《赠刘景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入研究了此诗的表达情感,在朗读时将自己的朗读发音方式与古诗情景相结合,力争散发古诗的语言魅力,在朗读“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一句时,“荷尽”与“犹有”、“傲”字形成了鲜明的情感对比,因此我在朗读时将自己的语调与它们所表达的情感相融合,做到欲扬先抑,为接下来两句古诗的情感做铺垫。而“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则是作者情感表达的归宿,我在朗读时采用了深情的语调,引领学生们产生情感共鸣。

2.推敲文字,赏析语言

诗歌是古代语言文化的精髓,古代文人们在作诗时对文字的运用十分讲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们推敲文字,让他们发现诗歌中语言的美妙。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古诗《草》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古诗教学重点放在文字推敲方面。例如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赏析环节中,我对“烧不尽”和“吹又生”两词进行对比推敲,让学生们了解作者的对比烘托描法,其次在“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古道”、“荒城”进行了意境词汇的赏析,让学生们懂得古诗中意境语言的优美,并以意境来激发学生们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思考。在课堂上进行如此语言推敲的教学引导,可以让学生们逐渐深化文字赏析意识,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巧妙运用文字,将文字的语言魅力最大化。

二、古诗画面辅助教学

每一首古诗都能通过语言的精妙运用来描述出一幅幅优美动人的图画,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赏析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进行画面意境教学,让学生们能够在古诗语言风景图画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感情,让故事画面辅助诗歌教学,促进诗歌教学质量的提高。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整首诗的古诗画面通过意境分析与文字推敲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一古诗中“日照”、“香炉”、“紫烟”、“瀑布”、“前川”等词构成了磅礴大气的风景画面,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是将这首古诗的意境展现的淋漓尽致,我让学生们对此产生联想,想象自己置身于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中,去感悟作者当时内心的情感变化,以此提炼对古诗的情感体验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古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产生直观的视野感知,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了与古诗描绘意境相贴切的动画,让学生们根据动画来一字一句赏析古诗,理解古诗情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