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8篇

时间:2023-08-21 09:25:21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篇1

一、直面问题:小学说明文教学之“困境”

深入到一线教师的课堂,却发现由于许多老师的文体意识淡化,导致小学说明文文本解读的偏位、教学目标的错位、内容理解的越位等现象。

1.文本解读的偏位

以解读《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课为例,一些教师把重点放在了对埃及金字塔特点的介绍,热衷于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类火星图片,播放彗星碰撞地球、火星的视频,演示火星上水的来源的动画等,来帮助学生揭开火星的神秘面纱。这样的解读显然过于狭隘。说明文文本的教学,应将重点放在说明文文本阅读与鉴赏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上。

2.教学目标的错位

课堂该教些什么,这是课堂有效的起点,但是在这个起点上,恰恰有些老师表现得无从谈起。总体来说,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常常是从重点字词分析到挖掘课文思想内容,而轻视了文本特征的指导,以及新的教学内容的开发。笔者曾经听过一堂课,教师在教《桥之美》的时候,将文本当成散文来教,要学生谈谈桥如何美丽,而关于说明文的文本特征却毫无涉及。目标定位的错位或是不明晰,甚至目标的错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屡见不鲜。

3.课程意识的缺位

“教课文”成了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态。台湾小语会会长赵镜中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和大陆的一位老师共同执教《太阳》一课。我是用《太阳》一文来教说明文的阅读方法,目标指向阅读的方法、策略,而大陆老师通过《太阳》这篇课文教学生认识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从他的这段话中,显然能看出大陆老师仍然是在教课文。课文在前台,课程在后台。同样的课程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课文来实现。“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分不清“课程”与“课文”,我们就可能“南辕北辙”。

4.内容理解的越位

由于许多教师执教说明文时,总是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说明文的教学目标,所以便会无度地拓展该领域的知识:讲《埃及的金字塔》,教师搜集大量埃及金字塔相关的知识给学生阅读;讲《鲸》,教室成了鲸标本展览室……结果是把语文课上成常识课。在这样的课堂上,只关注科学知识,而忽略了语言习得。知识似乎成了说明文教学最核心的东西,而承载知识的语言与表达方式则似乎成了附庸之物。

二、深入探究:语用学破解小学说明文教学困境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非常鲜明地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语文课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十分明确地提示我们,语文课程的理解与实施有一个重要的理论背景:语用学。由此,笔者认为,语用学可以打开小学说明文教学的另一扇窗。

(一)语用学的内涵诠释

所谓语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及其规律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语言环境、言语行为、语用规则等诸多方面。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语用学研究语言文字符号的意义及其在不同语言环境里的用法,乃至不同的表达效果,侧重在语言的实用,讲究语言的组织和驾驭,特别关注语言在特殊环境里的特殊表意效果,讲究语言规律的内在探索。

(二)语用学――小学说明文教学“突围之路”的理性分析

1.语境原则,说明文教学“突围”的基础

说明文教学时为什么要凸显文体特征呢?因为说明文在表达的目的、方式和话题等方面,较其他体裁的文本相比,有着鲜明的独特性。而在语用学中,语境通常被学者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其中“情景语境”指向言语行为发生时的诸多客观因素,包括说话的对象、目的、方式、话题等。很明显,这就为“说明文教学时要凸显文体特征”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2.语用规则,说明文教学“突围”的依据

小学说明文文本的最大特点就是描摹的事物或事理“内容具体、真实”“清楚明白”“表达有条理”等,然而这些都体现了语用学的什么理论呢?简单地说,这涉及语用学“会话含意”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又涉及四个范畴:一是量准则,即所提供的信息应该是交际所需的,且不多也不少;二是质准则,即所提供的信息应是真实的;三是关系准则,即所提供的信息要关联或相关;四是方式准则,即提供信息时要清楚明白。我们发现,以上四条准则与说明文这种文体有极高的契合度。

3.语用目的,说明文教学“突围”的催化

语用,即语言运用,是指交际双方在一定的场合,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以某种方式进行的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说明文在表达上具有的一些特点,如结构的完整、语言的精练、用词的准确、逻辑的严密等,是形成良好语用面貌的必备要素,对当下学生语言发展的不足有很好的纠正作用。如果我们能从“为什么这样写”的角度切入教学,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对文本的阅读理解。

三、实践操作:语用学视野下的小学说明文教学的策略

在语用学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认为应从说明文的特点入手,从说明文文本的语用解读切入,精选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为目标,确立精准的学段教学目标;再通过创设各种“语用”情景,让他们感性地“悟得”与“习得”,为说明文教学寻找“突围之路”。

(一)指向语用的文本解读

说明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选择适当的说明文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语用学理论支撑下,文本解读应注重对具体语境的分析,注重语境对文本结构、选材及语言运用上的影响,并为这些语言要素进一步转化为教学资源奠定基础。

1.解读精彩的布局结构

文本结构是文本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文本结构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而思路又隐含在文本的结构之中,通过结构来体现。所以,准确解析文本的结构,是把握文本脉络的重要手段,更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有些文本,只有理顺了结构、理清了思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如《神奇的克隆》一文,作者把“克隆”这一科技问题表述得条理清晰――什么是克隆?哪些可以克隆?克隆有什么益处?还有更有趣的。如《秦兵马俑》课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叙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一句,将全文贯穿成一个经纬分明的整体。“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便是作者要向读者介绍的秦兵马俑的主要特征。从语用的角度看,缺乏整体观照,就无所谓语境的产生,也就没有了语用存在的前提。因此,解读文本的整体结构是使说明文教学“突围”的重要做法。

2.关注文本的言语特色

说明文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其语言运用的最大特点就是准确和严谨。所以在说明文学习中,学生要学会把语言表达得简洁、规范、严密。这是对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补充,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利机会。以《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为例,文中在准确性说明的前提下,以形象化描写的手段,还大量使用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充满情趣。如“发起脾气”“喜怒无常”等词句的运用,形象地拟人化地说明了海洋的特点,使得原本深奥难懂的科学语言变得通俗化、趣味化了。根据以上文本语言特点的解读,我们至少可以做三方面的事:第一,引导学生利用文本说说这些语言特点;第二,背诵积累;第三,学会迁移运用。可以看到,这里的解读直接和教学策略的选用联系在了一起。因此语用指向的说明文文本解读,其实就是从“文本语言促进学生语言发展”角度展开的,它为有效教学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二)确立精准的学段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体现了训练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崔峦先生也曾提出阅读课必须做到“吃准目标”,即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对于学生而言,每一个学段目标的达成,说明文都有着自身的贡献。

1.小学说明文低段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低段说明文教学的目标制订中,不需要强化对文体特征的解读,主要还应该以“识字写字、学句写句、朗读课文、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提高阅读兴趣”为主要学习目标。

2.小学说明文中段教学目标的确立

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有这样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可是中段儿童语言发展又存在“语言不够规范,表达不够精确和逻辑性比较差”两大问题。而说明文文本中的语言特点却以“精确、规范、逻辑推理性较强”为主,这正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机会。因此,在中段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较多的注意力引到文本的语言中去,引导学生从一些数字、实例、术语、专有名词和逻辑推理中发现、揣摩文本语言的精确之处、严谨之道,并通过读写结合等手段,学习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语言积累水平。

3.小学说明文高段教学目标的确立

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中又强调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这句话对说明文的教学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能抓住要点,二是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同时,语言的规范、精简、严密,仍然是该年段学生的语言发展方向,也应该纳入到说明文教学的目标中去。

(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说明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外,还要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文字,理解文本内容,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受到思想启迪和情操陶冶。另一方面,还应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文本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说明方法,并通过实践性学习,习得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因此,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很重要。笔者认为小学说明文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准确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说明文教学也不例外。只有充分读书,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知内容,获得知识,习得方法,发展思维。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时,师生抓住“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这句话进行品读,一生将此句中的“146米”“40层”这两个数字读得很重,老师就此采用对比朗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点拨:你为什么把“146米”“40层”这两个数字读得很重呢?学生回答道:“因为这两个数字准确地写出了金字塔的高度,同时也说明了摩天大厦的高度,让我们感觉到它很高。”引领学生饶有兴致地去阅读文本,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心领神会,对说明方法有所领悟、有所习得。

2.有效说

说明文教学应时刻关注语言形式,扎实进行语言训练,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因此,在语用指向下,我们必须明确“说”的目的,以此提高“说”的效率。如:在教学《麋鹿》一文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麋鹿,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笔者设计了一个指向语用的“说”的环节,设计了一种假设:(1)你就是一只麋鹿,你会怎样来介绍自己?(2)假如你是姜子牙,你骑着麋鹿上天庭,你又如何向天上的神仙们介绍你的坐骑?(3)如果你是导游,你又会怎样向来参观的客人介绍你的麋鹿?请大家自由选择一种角色,小组交流介绍。注意在介绍的时候要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同时尝试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及时比

说明文的文字大多极为简洁、精练,有时一字之差会导致意义的全面异化。这时,采用“比”的策略,对于培养学生语言的敏感性、准确性,就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如:在教学《恐龙》中“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这句话时,笔者先出示了改动过的一句话,即“雷龙是个庞然大物”,然后让学生将两句话进行比较,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出雷龙是个庞然大物,接着让学生估算雷龙的实际重量(大象的重量一般是4~6吨,雷龙的重量可达到30吨左右),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想象,模仿出雷龙走动时发出的声音,进一步具体感受雷龙是个庞然大物。这里进行的不仅是阅读理解的指导,而且也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指导,体现的正是语用指向。

4.适当写

小学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并不只是单纯地把课文知识介绍给学生,还可以让学生充满情趣地去写。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把“写”挤进课堂,使学生在二度感知文本的同时进行个性化的创造。如在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时,当学习到“科学家们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补写练习:“想象一下,未来的餐桌上会出现哪些来自海洋的高蛋白食品呢?”这样,通过仿写、改写、补写等多种“写”的方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有利于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尤其是让学生在动笔实践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勇于创新,我们的课堂就会灵动起来!只有灵动的说明文教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喜欢说明文,也才会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会学”向“善学”发展。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篇2

    加强小学语文训练,我们首先要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说:“语文就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所以,不管我们有再多的不同意见,有一点肯定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学习,培养他们正确的理解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正确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训练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教材中的精华,为我所用,不断发展我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特点来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深挖教材,努力寻找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强,所以他们更喜欢直观的东西。同时,小学生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的记忆力非常强.接受知识的速度也很快,想象能力丰富。这些都是小学生年龄段的优势,他们的劣势就是对知识中抽象的部分理解力不够。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些特点。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训练。

    .

    一、正确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明确语文的教学任务

    叶圣陶先生说过:平常说口头语言,写到书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吕叔湘先生也对此作过明确的解释: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言的意思,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的教学本质其实就是加强学生的文字和表达能力,能够正确地进行阅读表达,准确地书写。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四大基本功,不仅要教会他们这些,而且要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但目前有一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以“分析课文”为语文的教学目的,省略了说和写的部分,如果长期这样做,那对小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是非常不利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训练,不断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以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读说写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遵循语言的学习规律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分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部分,这两部分也都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它是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是帮助小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努力让小学生直接感悟到语言的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改进,利用各种教学教具,引导小学生去感受文字背后的含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切不可抛开语言去分析课文和中心思想的教学.这样是有悖于语文教学规律的,也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三、注重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是语文老师和小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通过必要的交流,让小学生掌握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学会更多的字词句。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加课堂教学,给小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做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在有必要指导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再介入其中,参与他们的学习。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篇3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必要的语文素养,通过增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实现听、说、读、写四大功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要认清语文教学的本质,明确教学的目的,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加强小学语文训练,我们首先要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说:“语文就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所以,不管我们有再多的不同意见,有一点肯定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学习,培养他们正确的理解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正确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训练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教材中的精华,为我所用,不断发展我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特点来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深挖教材,努力寻找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强,所以他们更喜欢直观的东西。同时,小学生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的记忆力非常强.接受知识的速度也很快,想象能力丰富。这些都是小学生年龄段的优势,他们的劣势就是对知识中抽象的部分理解力不够。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些特点。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训练。

一、正确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明确语文的教学任务

叶圣陶先生说过:平常说口头语言,写到书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吕叔湘先生也对此作过明确的解释: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言的意思,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的教学本质其实就是加强学生的文字http://和表达能力,能够正确地进行阅读表达,准确地书写。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四大基本功,不仅要教会他们这些,而且要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但目前有一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以“分析课文”为语文的教学目的,省略了说和写的部分,如果长期这样做,那对小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是非常不利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训练,不断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以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读说写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遵循语言的学习规律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分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部分,这两部分也都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它是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是帮助小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努力让小学生直接感悟到语言的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改进,利用各种教学教具,引导小学生去感受文

转贴于

字背后的含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切不可抛开语言去分析课文和中心思想的教学.这样是有悖于语文教学规律的,也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三、注重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是语文老师和小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通过必要的交流,让小学生掌握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学会更多的字词句。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加课堂教学,给小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做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在有必要指导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再介入其中,参与他们的学习。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篇4

关键词:教学语言 艺术 小学语文 课堂 效率

语言是一门艺术,语文教育能将这门艺术和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因此,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较强的职业素质,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语言艺术。

一、语言教学的基本特点

总体来说,语言教学具有文明性、准确性、启发性和激励性,具体而言,语言的文明性要求教师谈吐健康文明,语言文明要求教师在和学生对话时,要采用和蔼、文雅、优美的语气和悦耳、和谐的语调,语言健康禁止教师使用低级、粗俗的语言;语言的准确性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这样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使用鲜明、简练、准确的语言;语言的启发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含蓄、幽默的语言启发学生;语言的激励性要求教师将思想和灵感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用自己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二、利用教学语言艺术,提高我区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

1、教师通顺、规范的语言教学是学生语言规范的模板

教师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离不开语言,因此说,语言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而教学的语言艺术,需要教师通过广义的听、说、读、写来实现。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语言习惯,积累良好语言素养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教师规范语言的模范作用就变得尤为重要了。首先,教学用语要规范。包括:标准的普通话、意简言赅和感情充沛的表达能力。授课时,教师应尽量纠正方言的发音;尽量避免话语的重复嗦,授课语言也不能过于呆板严肃。其次,板书应规范整齐。小学语文教师的板书一定要一笔一划,还要注意笔画顺序,注意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再次,授课时,应加大教师范读的力度,教师朗读时应语速适中、感情充沛。教师的规范朗读,对学生语感的形成以及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教师语言应有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语言特点因人而异,而在本文中我将着重探讨教师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相关研究表明,感情表达=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从这个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面部表情与教学语言的表达效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事实上,学生们确实非常关心教师的肢体语言或者面部表情。

比如说,当学生询问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面带微笑将身体微微倾斜,耐心地听学生遇到的问题,当学生们问完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微笑的点点头来回应学生。除此之外,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采用真挚的语言。将微笑和课堂教学语言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效率。当学生们在学习《落花生》的时候,教师可以面带笑容有感情的读到:“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我说:花生的价格便宜,大家都喜欢,都可以买来吃。”给学生们营造出一种将要吃花生的氛围,自己在读课文的时候让学生感受到落花生的美味。

3、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语言应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作为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深刻的感受到教学时语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必要性。汉语作为学生们的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要有耐心,循序渐进,切莫想要“一口吃成个胖子”。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因地制宜,寻找适合自己的授课方法,而本文就问题的设计做些探究。

根据思维定律理论,我们可以知道,疑问和惊奇会在一定程度上启动思维,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取相应地措施激发学生的整体意识,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具体来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尽量向学生们提出具有铺垫性、疏导性和疑问性的问题。在进行教学工作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编制好学生的预习习题以及课间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利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启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准,丰富学生的知识阅历,除此之外,巧用教学语言艺术,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美感,让学生感悟到语言的美,更重要的是,巧用语言艺术,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效率。

比如说,当学生们学习《曼谷的小象》时,为了让学生们明白小象聪明的原因,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们提出问题:“同学们说作者是在赞美小象,还是在赞美阿玲?”当学生们争论不休时,教师应该启发学生们的思维,对学生们说:“小象的技艺真是太精湛了,可是它怎么具备这样精湛的技艺呢?这些技艺是从哪里来的?”经过层层启发,学生们会明白,作者赞美小象,实际上是在间接地赞美阿玲。

4、教师授课时应仪表端庄、大方得体。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教授给学生的不仅仅只有文化知识,更要教授给学生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教师在授课中端庄的仪表、大方得体的语态、优雅的行为举止,则会起到润物无声的典范作用,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审美观。

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自身的穿着打扮,尽量着端庄得体的职业装;在采取坐姿授课时应坐姿端正,切忌不可趴在讲台上授课;在采取站姿授课时则应身姿挺拔,减少过多的走动;手势要尽量配合教学内容做到适度、自然、得体;教态应时刻保持从容、亲切、精神饱满,进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学生中树立起教师的良好职业形象。

结语:

语言是一门艺术,不管在什么时候,它都向人们绽放着自己的光芒,展现着自己的美。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本人深感任重而道远,我将不断地加强学习,掌握先进的课堂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学生真正领悟语言艺术的美,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相信通过一代代小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我区的语文教学水平也将得到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韩洋.活化语文教学方式 创新语文教学形式――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初探[J].成才之路,2012(32)

[2]梁艳.提高新课改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益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3(01)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篇5

被公认为主科的语数外整整齐齐地被排在了其他学科的后面,而作为母语的语文被排在了最近常常与它同时被提起的英语学科之后。王女士的儿子在北京市海淀区一所不错的小学读三年级。“儿子说语文课除了写生字、听写,就是讲课文,老师讲的跟《教材全解》(一种教学参考书)上的一模一样,没意思。”

多年来,语文教育一直在改革,但是效果似乎不尽如人意,很多人会说,关键因素是高考。现在,随着国务院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已经向更纵深的方向发展,回归教育本质、回归学科本源无疑是改革的方向。

什么才是语文学科的本源?语文教材改革的方向到底是什么?在不久前刚刚举行的亚洲教育论坛上,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

传统文化内容增加到50%

王旭明对于那名三年级学生的排序结果并不觉得意外。在他看来,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语文的路子走歪了,不仅学生们不喜欢学习语文,而且通过十几年的学习,他们的语文素养越来越差了。“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已经支离破碎,而且碎了一地,很难拼接形成学生听说读写一生有用的语文能力。”

现在有不少人提出应该在教材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王旭明认为,语文教育必须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和母语学科的规律,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在语文当中加大比重就是一种对语文学科规律的尊重和回归。

虽然如此,真的在教材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仍不是易事。

“在教育部 一纲多本 的指导下,我们出版社在2001年就出版了一套语文教材,古文比重相对来说较大,初中的一套教材共有7个单元,其中有两个是古文。”王旭明说,确实,对于是否应该在中小学教材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社会上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觉得古文过于难繁,有人觉得与孩子现实生活离得太远。

对此,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张世平指出:“历久弥新是古代经典的特征,因为所有那些流传下来的都是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价值等观念的,不符合的就会被渐渐地淡忘。”

“现在,教材的修订工作已经启动,这套初中的教材由原来的7个单元减为6个,古文单元仍然是两个,跟以前相比所占比重其实是增加了。即使如此,我们还在绞尽脑汁增加古文的比重。”王旭明说,他们在小说单元中又加入了两个白话文小说单元,其实这类小说也有古文色彩。现在这套已经修订的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已经占到了35%左右。小学教材则在每册书最后都增加一个传统文化单元,“我个人以为,小学甚至可以增加到50%的古诗文和其他传统文化内容。”王旭明说。

学古文既不能摇头晃脑

也不要R&B

不过,在王旭明看来,社会上对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也存在着误区。一种是纯粹为了背诵而把古诗词配上现代音乐。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

王女士介绍,她儿子从上一年级起就在每天早读时间听古诗词的音频,后来,为了让孩子们记忆得更快,老师把音频发到了班级邮箱,让学生下载后在家里继续听。“我一听差点背过气去,你能想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用《最炫民族风》(流行歌曲)中的说唱部分演绎出来是什么感觉吗?!”王女士说。

虽然中华教育在历史上非常推崇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一种积累、一种熏陶,但是,当把所有古诗都用上R&B节奏后,古诗词的意境就没有了,熏陶就变得遥不可及了。

“还有一种误区就是,一说中华传统文化就给孩子们穿上古代服装,然后摇头晃脑地背诵,甚至还要拿腔拿调地吟诵”。王旭明说,这些做法都太注重形式,适宜少数学生的才艺表演,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安安静静地读、背和感悟就挺好”。

就在刚刚结束的亚洲教育论坛上,一位来自四川省的基层语文调研员在发言过程中就声情并茂地“吟唱”了一首古诗词,“有谁知道古人是怎么读诗词的?!这种拿腔拿调的吟唱更像是一种表演,对孩子的学习和理解没有多少帮助。”王旭明说。

语文教材要增加口语交际内容

作为一个曾经“很会发言”的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对“说”似乎更加敏感。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经常到国外参加国际书展,让我真正着急的不是书多书少的问题,而是我们中国人不会说话的问题。”王旭明说。

王旭明介绍,在一次书展上国内一家出版社举行了一个图书推介会,会上他们要介绍一本记录日本在亚洲侵略的罪证的书。这么好的一本书,但是进行推介的人却不知道该怎么说话,讲话时不仅时间冗长,而且所说的话几乎都是复句。“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听不懂,更别提那些外国人了。”王旭明说。

按理说,语文的能力应该包括“听”、“说”、“读”、“写”4个方面,但是,现在的学校教育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后两个能力上,甚至说只放在了“写”上,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放在了“考”上。

“其实,中华传统文化中就很重视说的,古书中的苏秦游说六国、晏子使楚等故事都在告诉人们语言的力量。”王旭明说。

但是,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没有专门进行说话训练的课程,使得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合理、幽默地表达思想,而是“只会讲官话套话,其实是在重复着废话”。

“我们的教材应该增加口语交际内容。”为此,他介绍说,新修订的这套教材口语练习力求接地气,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所有题目编写组都反复推敲,增加对话交流。王旭明说,一定要努力使学生将来能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听众用合适的语言顺利地表达自己。

教师是语文教育改革中

很难搬的一座山

教材、评价、教师、教学过程是语文教育最重要的4个方面,“评价和教师是两座最难搬动的山。”王旭明说。

现在中小学课堂非常流行研究课。通常一节研究课是这样的:老师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各组学生代表发言,最后老师总结得出结论。“但是,有多少老师能够真正地进行引导?”王旭明说,大多数老师完成了一个司仪的工作,把思考问题发配下去,然后依次点名让学生发言,很少能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切实的引导和启发,最常听到的是“ 同学说的非常好、 同学讲的很有道理……”

“我们现在仍然是热热闹闹地搞表面上的传统文化教育,扎扎实实地进行骨子里的语文应试教学。”成都市一所小学的黄校长说,要想让语文回归到学科的本源,教师的素质是关键。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篇6

【关键词】小学生 语言素养 要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65-02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可以称为“百科之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小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对小学生语文的应用行为进行规范,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综合素质。因此,要认清小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现状,找出影响小学生语言素养的关键因素,明确语言素养的培养要素,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小学生语言素养培养的现状

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素养,要求语文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能够从多个维度来进行,不断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就当前情况来看,小学语言素养的培养还达不到要求,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教师没有意识到语言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作为培养小学生语言素养的践行者,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小学语言素养的重要性所在,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一部分语文教师已经开始运用创新思想,开拓语文教学的眼界。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仍旧只看重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把分数当做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根本没有意识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在他们的观念中,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能够提高语文成绩,进而顺利的升入到初中以及高中继续学习,最终目的就是考上大学。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开展培养小学生语言素养的活动非常有限,小学生的语言素养很难得到提升。

2.教师没有掌握有效的语言素养培养方式

在培养小学生语言素养方面要想取得成效,需要正确的教学方式作为基础。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利用语文教材,为小学生字字句句的讲解,属于灌输式的教学,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影响非常大,导致一部分教师会执着的运用填鸭式教学,根本没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创设,也没有跟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不重视,这又何谈语言素养的培养呢?

二、小学生语言素养培养的要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了解语文教学内容,让他们愿意进行知识探究,教师把语言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教学知识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知识的学习以及语言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还要清楚的知道学习目标是什么,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语言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可以采用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知识学习中来。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实现教师跟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明确小学生语言素养培养的要素,为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创设融洽氛围。

1.听力,培养语音敏感度

所谓听,就是让小学生用耳朵去接受声音,每个人都能通过听来接受外界信息,进而从这些信息中做出相应的判断。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听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听同学阅读,听教师讲课,听别人说话等等,可以通过听来培养小学生的语音敏感度。

(1)听音读

音读,也就是字的读法,包含的有平仄以及音调等等,换句话说,也就是某个字该读什么音。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是能够正确的听音读,对其对话音的敏感度产生影响,甚至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影响。因为正确标准的语音能够表现一个人的语言素养。要培养小学生听音读的良好习惯,要从生字的学习开始,听清生字的发音,还要明确生字的声母、韵母以及具体的声调,要听清楚别人的读音,看别人读的是不是到位,是不是清楚。此外,要听老师读或者听录音的过程中,听清楚字、词、句子,能够分辨清楚生字的音读,来判断读的准确与否。在听别的同学发言的时候,或者在跟其他同学交流的时候,也要字字句句的听清楚具体的读音,思考音调是不是标准,前鼻音以及后鼻音是不是准确到位,如果不到位应该怎么去修正。比如,同样一个“场”字,出现在“门前的场地上”以及“一场春雨过后”这两个短句中的读音是不同的,虽然这点不同非常的微小,但是教师可以从学生朗诵过程中听清楚两个读音,这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关键点,当纠正了学生的读音之后,让学生之间相互进行发音练习,效果明显。

(2)听音律

当我们说到音律的时候,很多人直接想到的是音乐,其实语文教学也要注音音律,要讲究具体的节奏感,注重跌宕起伏,从而表达话语的情感。如果在听一个人说话或者朗诵的时候,个人的情感并没有随着他们的语言表达产生波动,这就说明其缺乏音律。比如,在学习《花的勇气》的时候,其中有一句话是“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可以缓和,也可以激昂。可以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来思考它的音律,从停顿处来分析其节奏,为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体现出花的勇气让人敬佩。

2.阅读,明确字音的优美度

读,也就是把字词的正确读音读出来,还要读出语句的连贯性,作为构成篇段的基本单位,读字词也非常重要。要培养 小学生的语言素养,就要注重“读”这个要素。

(1)读准音

要追求语言的精确度,就要追求读准音,不读白字,也不读错字。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给学生识字的方式很多,有集中识字的方式,也有分散识字的方式,有借助汉语拼音的方式,也有借助偏旁识字的方式,还有编写顺口溜的方式等等,这些识字方式都是为了让小学生记住字的读音,包括字的音质与银色等,从而体会字音的优美。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语言酥糖,就要认真读准音节,一字一字的准确发音。

(2)读通句

小学语文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针对不同的年级段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行为,让学生能够一句一句的读。一方面,要读准确句子,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不能破坏句子的意思;另一方面,还要把句子读通顺,不管是字,还是词、词组、短句等,都要注重其通顺、合理性,要符合语言的规律,也要注重其朗读的语速。此外,要让全体学生阅读,一个学生读通顺不是目的,要求全部学生都能读通顺,这样才能叫做读通顺,才能体会句子自身的美感。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只有把握好了字音的优美,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3.感悟,把握音韵魅力度

悟也是小学生语言素养的一部分,这里的悟是用心去感悟,不同于一般的了解。在读懂课文之后还要培养小学生感悟音韵的魅力,领悟语言的独特含义,从而提高其语言素养。

(1)悟音韵

音韵是和谐的声音,包含的有字的声、调以及音节等。所谓悟音韵就是要感悟到语言的魅力,从汉字的声音、语调等音律中,理解具体的意境,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在《搭石》这个文章中,有一句是“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在感悟的时候,要从语言的节奏以及韵味等方面来进行,才能更加理解课文表达的“家乡”民众的精神,体会语言的魅力所在。

(2)悟言语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有非常精彩的片段,含义深刻。因此,在感悟言语的时候,离不开语言朗读,要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字词句上,透过这些字词句,才能感悟原文的含义或者引申义。比如,在《猫》这个文章中,通过深入的阅读和理解,再重点体会“蹭”、“踩”等词语,感受猫的“温柔可亲”,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叙述,训练音质掌握度

小学生语言素养的另一个要素就是说,也就是叙述。因为只听不练是很难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素养,叙述是练习的主要方式,通过学生叙说或者说,来把握其音色、声音的清晰度,争取把语言说准确、说到位。

(1)说正确

让小学生学会说正确,就是能够表达清楚意思,还要考虑到说话的场合,话语要得体。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把语言表达清楚是最基本的,还要考虑到不同人的说话特点,使口语交际更加准确。比如,突出请求的时候用“请”,表达谢意用“谢谢”,只有把话说得清楚、准确,别人才能明白你的意思。

(2)说通顺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说通顺以及说流利的能力,训练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实现出口成章的效果。正如大家从电视媒体中看到的辩论赛一样,这种比赛就是说话组织能力以及语言素养的表现。所以,要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让他们把话语说通顺,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体会教材的语言,明白语言特色,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鼓励他们把话说通顺。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组织相应的口语交际课程,让学生明确说话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怎么表达更加有层次,怎么把话说通顺,从而实现“心想”与“叙述”的完美结合。

(3)说具体

小学生语言素养的最高表现就是说具体,这是在说准确与通顺的基础上落实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语言环境,进而提高训练效果。比如,在低年级小学生语言训练的时候,可以给他们展示一副画,像“小白兔挖萝卜”,引导小学生自身去找相关的语言话题:小白兔在干什么呢?小白兔怎么把萝卜运送到家呢?等等,小学生通过思考、想象,用完整的话语、配合动作来把图画叙述清楚,逐步培养小学生把话说具体的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一切以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为目标,注重其语言素养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素养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语言训练的层次性,丰富其语言,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语言思维的多元化,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倩楠.小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教育策略探析[J].科技视界,2013(2).

[2]邵荣华.小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性策略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 刊(学术刊),2013(7).

[3]赵成成.小学生文化素养形成的教育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篇7

一、通过礼貌用语的学习,渗透礼仪教育

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是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直接表现。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学生们首先接触的就是各种形式的礼貌用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与人交流的技能。英语表达中非常重视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礼貌用语的学习,渗透礼仪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各种各样的见面打招呼的说法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Goodmorning.”“Goodafternoon.”“Hello,Howareyou?”“Fine,thankyou.”“Thanksalot.”“Thankyouverymuch.”“Youarewel-come.”“Byebye.”“Goodbye.”“Seeyoulater.”“Sorry,Iamverysorry.”这都是小学生开始英语学习时,经常用到的一些礼貌用语,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这些礼貌用语,也要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反复使用这些礼貌用语,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模仿学习的榜样,使学生可以恰当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达到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的目的。由此看来,小学英语学习中形形的礼貌用语,既是文明礼仪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有效途径。通过让学生学习礼貌用语,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使学生学会应用礼貌用语,养成恰当得体的礼仪。

二、结合英语学习的内容,渗透礼仪教育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学习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了语言能力的训练,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需要深刻地理解英语教学的三维目标,深挖英语教学的课程资源,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有利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小学英语的学习内容中,教材也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些与节日相关的话题。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外不同节日的风俗习惯。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节日,向学生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如,在学习“Teacher’sDay”时,教师可以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上讲时要说“老师您好!”,下课时要说“老师,您辛苦了!”。平常和老师说话,要用“您”称呼老师等。在学习“Mother’sDay,Father’sDay”时,教师通过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吃饭的时候要等父母长辈入座了一起吃,见了长辈要主动问好,对父母说的话要耐心地听,不要随意打断长辈之间的谈话等。通过结合英语学习的具体内容,找出文明礼仪教育的切入点,可以起到很好的礼仪教育效果。由此发现,在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可以与文明礼仪教育的结合点,教师通过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抓住这些结合点,切入文明礼仪教育,可以让学生正确理解文明礼仪,自觉地学会礼仪行为,真正成为一个文明人。

三、强调英汉文化的差别,渗透礼仪教育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基础训练;目标;主体;感性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89-01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训练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教材中的精华,为我所用,不断发展我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加强小学语文训练,我们首先要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说:“语文就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所以,不管我们有再多的不同意见,有一点肯定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学习,培养他们正确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特点来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深挖教材,努力寻找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强,所以他们更喜欢直观的东西。同时,小学生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的记忆力非常强,接受知识的速度也很快,想象能力丰富。这些都是小学生年龄段的优势,他们的劣势就是对知识中抽象的部分理解力不够。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些特点。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训练。

一、正确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明确语文的教学任务

叶圣陶先生说过:平常说口头语言,写到书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吕叔湘先生也对此作过明确的解释: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言的意思,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的教学本质其实就是加强学生的文字和表达能力,能够正确地进行阅读表达,准确地书写。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四大基本功,不仅要教会他们这些,而且要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但目前有一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以“分析课文”为语文的教学目的,省略了说和写的部分,如果长期这样做,那对小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是非常不利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训练,不断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以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读说写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遵循语言的学习规律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分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部分,这两部分也都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它是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是帮助小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努力让小学生直接感悟到语言的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改进,利用各种教学教具,引导小学生去感受文字背后的含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切不可抛开语言去分析课文和中心思想的教学,这样是有悖于语文教学规律的,也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三、注重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是语文老师和小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通过必要的交流,让小学生掌握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学会更多的字词句。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加课堂教学,给小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做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在有必要指导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再介入其中,参与他们的学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