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中学语文的方法8篇

时间:2023-08-25 09:09:22

高中学语文的方法

高中学语文的方法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教学 方法创新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受到的教育既是对初中学习的升华,也是进入大学乃至更深层次学习的基础。高中语文中的写作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使之与高中学生的思想挂钩,更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供有力的帮助。以议论文教学为例,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应该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引导学生更多的观察生活

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物,是写作的本源和坚实的基础。部分高中生在进行写作下笔时脑袋空无一物,不知道改写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可以写;还有的学生写作脱离实际,不符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在写作的过程中为了凑字数只能胡编乱造。发生以上情况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注意观察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事情,生活积累的少,没有养成细心观察,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例如对议论文的写作,有的学生能够列举出相当多的现实论据,引经据典不在话下,而有的学生却只能望着试卷,脑袋里空无一物,不知道自己要在作文中定义什么样的论点,采取什么样的论据。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生活经验积累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更多的去观察这个世界,细心留意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即使是在课堂上,他人的一言一行也可以给学生很多启发性的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只要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才能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

二、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

熟读唐诗三千首,不会写来也会抄。这句话正是说明了阅读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高中生虽然课业繁忙,业余时间较少,但语文教师仍然在课堂上应该为学生准备一定的阅读素材,在课余时间也应该向学生推荐有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的课外读物。现代高中生接受课外读物的方式有很多,电脑、手机等等,但是对于阅读物的选择却处于比较茫然的状态,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推荐学生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例如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加入给我三天光明》、《飘》等等,这些书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虽然阅读时间耗费不多,但对学生的思想影响确是巨大的。此外,这些书籍还有助于学生学会语言的运用,这对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能够助长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的气势积累和思想积累。

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当前社会的发展是一种非常多元方式的发展,允许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自己的兴趣。高中教师应该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写作,增加写作的兴趣、例如可以给学生播放当代青年作家韩寒的访谈,让学生理解写作对一个人人生的重要性,或者将那些优美的作文在多媒体上制作情景播放出来,向学生讲解特定情景以及特定事物的描写。以此为论点或者论据让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三国演义中马谡失街亭这一以电影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在叙述完马谡失街亭这一论据后对论据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开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写作练笔

对于高中生来说,可能自身的思想已经产生了一些沉淀,对生活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练笔的机会不多,因此对语言的运用描述就不是很得心应手。对此,教师应该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要求学生始终保持对写作的练习,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写作能力,将自身生活中和阅读中的积累发挥出来。此外,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分析议论文的写作方式,教导他们议论文写作的要点。例如议论文写作,首先要开篇破题,教师应该学生何为开篇破题、开篇破题对议论文写作的作用、如何进行议论文的开篇破题这一战略。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写作方式中开篇破题与排比开头、比喻开头等方式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开篇破题对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以此为根据向学生布置议论文的开头写作,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结语

总体来说,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的创新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学生树立一个写作的榜样,让学生认识到写作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进而为学生准备更多的写作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最终让学生在高中作文考试中写出优秀作文,获得优良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吴春华.浅谈如何创新高中语文写作教学[J].商情,2012,(40):79.

高中学语文的方法篇2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文言文教学确实收效甚微,老师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一味采用填鸭式和复制式教学方式,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有效性极低。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包括诗词和文章所占比例已经提升到40%以上,并且高考题目中关于文言文的试题分值也非常高,这就要求对高中文言文,我们必须给予重视,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多诵读文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对于文言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传授给学生文言文正确的朗诵方法和技巧,让他们感受语言艺术美和朗诵文言文的心情美,产生爱上文言文朗诵的情感。学会正确朗诵是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关键。加强诵读,培养学生语感必须要求学生学会朗读方法及注意事项,如字正腔圆、停顿有张、语速适中等,必要时可适当加入体态动作,摇头晃脑等。不少高中生对文言文的认识有很多误区,有的同学认为只要认得文言文中的字,就能很好地进行朗读,其实这是错误的。对于文言文阅读,必须建立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对其中描绘的事件和人物有清晰认识,这样才能有感情地诵读。读文言文,有滋有味,就会激发学生好奇心,自然提高对文言文的热爱。其实,通过诵读和背诵文言文,可以学到其中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要义,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学生诵读的文言文多了,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会越来越强,文言文阅读水平会越来越高,学习越来越有信心,自然有利于文言文教学。

二、与时俱进,使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文言文教学

随着科技进步和网路技术发展,新课改下,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必须经过的道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优化教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自身优势,实现图文并茂,采用图面、声音、视频等有效方式把课堂内容用简易方式呈现给学生,比传统老师讲授效果好很多。如讲到《鸿门宴》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鸿门宴》的片段,让学生了解那段历史故事和相关人物的关系,这样会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有助于文言文教学。

三、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学习任何知识,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凡是对文言文有兴趣的同学一般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态度端正,而学习兴趣较淡或者没有学习兴趣的同学,一般在课堂上都会消极怠工,提不起学习劲头。从这个角度分析,要想在新课标下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千方百计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做到兴趣盎然。对于文言文原著来说,读写起来很枯燥,并且难度系数较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影视作品,如《聊斋》、《西游记》、《三国演义》、《于丹论语讲座》等,先用这些影视作品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阅读原著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习兴趣激发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精心导入、巧妙设疑,让学生发现文言文中的语言美等。拿巧妙设疑来说,高中生好奇心较重,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

四、创新教学模式,恢复学生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认为开展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和处理文言文相关试题的能力,往往忽略文言基础知识学习,这是教学误区。有效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触类旁通、学以致用,通过知识消化和吸收解决相关问题。由于学情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要灵活丰富,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变化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时候,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开展相关问题探究,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至于“探究案”内容,学生可以带着疑问积极主动地请教老师,或者从课堂其他学习小组的展示成果中得到启发。如《鸿门宴》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可以分别让三个小组按照故事情节“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三部分整理,然后就文言句式或词类活用分别请优秀生点评和补充,最后评出优胜学习小组,然后由优胜小组针对文言基础知识,合理利用配套练习册,命一套30分值的检测题目,当堂检测或下一堂课检测。通过小组之间激烈的竞争,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探究意识得到激发,寓教于乐,学习效率自然会有所提高。

五、重视积累,及时反思

文言文在高中阶段涉及的篇幅总量上算是不多的,在有限的文章中个个堪称经典,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无论是学习内容,文章中的词汇应用、思想表达、实虚词使用、作者代表,还是其他有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的用法都有所涉猎,这些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就必然会促进对其他知识的学习。文言文学习重在积累,所以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整理笔记和梳理知识的习惯,对于一些重点文言文知识、处理方法、具有代表性的词汇用法、表达方式都要做好规整,并且在学习中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做到举一反三,这些都会提高他们的文言文素养和文言文学习能力。能力提高还有赖于迁移训练。迁移时注意选择一些与课文难度相当的、内容联系紧密的、主题相近(相反)的文言文。

参考文献:

[1]董文汇.浅议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考试与评价,2S012(05).

高中学语文的方法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 有效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部分的教学,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比较低下,往往是到了高三复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基本上记不住几篇曾经学过的文言文。而如何使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更加有效,则是摆在全体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教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历史的变迁使很多的文字变得晦涩难懂,而文言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学生对它难以热爱。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觉得文言文诘屈聱牙,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目的不能完全达到,教师对此感到棘手和苦恼。为了不耽误教学时间,又能考出比较好的成绩,教师遵循字字落实的原则,生怕学生听不懂,总是字字解释,句句翻译,采用“串讲”“逐字逐句翻译”的教学方法,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完全处于死记硬背状态,多数学生上课时昏昏欲睡,学生学得被动,课堂死气沉沉。再加上教师灌输时强调忠实于文本注释,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怀疑和探究的精神。这样,根本谈不上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引导学生动口多读、多背

古人写文章注重音律,文言文中骈句居多,骈散结合,长短句交错,平仄错落有致,强烈的节奏感和富于乐感的音韵构筑了文言文独特的语言环境。许多文章读起来,都给人一种琅琅上口,如同行云流水的感觉。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感目标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语感的生成离不开体察入微的朗读,在文本信息的输入过程中,通过人的口、耳、脑等多种器官的综合作用,将文章的音、形、义、情点点滴滴渗透到阅读者的思维容器中,经过编码、排列、组合,形成可以随时取用的语言材料,然后才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要多读,才能形成语感;多背,才能积累语言素材。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背诵一定量的古典诗文经典作品。如《诗经》《离骚》《汉魏晋诗三首》《阿房宫赋》《赤壁赋》《琵琶行》《游褒禅山记》《报任安书》《陈情表》等这些作品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一定要要求学生按课文的要求背诵。表面看来,背诵似乎只是积累了一些语言材料,其实,这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们既是古人的生活经验材料,也是思想情感材料,当然又是鲜活的文学形象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学生的大脑,渗透到认知结构和情感经验之中,就会成为终生的营养,也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既然背诵古诗文对学生来说好处多多,那么背诵古诗文不应该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绝不能死记硬背。

(二)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文言文有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才会学有所获,若学生只是应付教师或者考试而被动接触文言文,学习起来就会感觉枯燥乏味,思维不活跃,受益不大。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从内心喜欢上文言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有所成,学生才能学有所获,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大都可以与历史故事、名人趣事、生活轶事和处世哲理联系起来。课前,教师可以将文言文所涉及到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或成语典故讲给学生听,让他们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再布置朗读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使学生在预习中产生兴趣,从而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认真听教师讲解,以提高课堂听课效率。例如,在上《烛之武退秦师》之前,教师可以先讲讲“秦晋之好”这一成语的来源,从而激发学生兴趣,顺利导入新课。

(三)遵从人性,互动教学

谈到教学方法与策略,相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课前老师已经适可而止的阐述了要学习的文言文的历史背景和大概情景,并且适时的给学生布置了预纲和预习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带着兴趣大概的阅读了文言文或者通过互联网查询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但是没有达到通达理解的水平,接下来老师要做的是答疑解惑,并淋漓尽致的把文章剖析开来。越来越多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学要不断创新,古老的“填鸭式”教学在语文课上早已不再适用,我们可以更多的采用互动教学。老师在课上根据预纲对学生进行提问,让他们来把课程中的点讲出来,不准确的老师老纠正,总之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成果通过提问的形式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老师再把文章的每一个典故、句式、词句意义进行解释,再根据史学家或自己的观点予以点评,给学生醍醐灌顶的感觉。

(四)根据文体特点,合理进行字面教学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古代和现代的语言习惯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字词句是组成文言文的重要单位,因此要想学好文言文,首先必须掌握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即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文体特点,注重字面教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字面教学就是文言文教学的全部,对文言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它应当成为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仅此而已就大错特错了。教师在引导学生弄透字面障碍的时候,也应该有个尺度,即不能一概把字面作为教学最重,甚至全部重要内容,像“煲稀米粥”式的唯字面教学观,肯定是不大好的,因为学习文言文,懂得祖国灿烂的古代语言文化,不只是知道几个字句的现代汉语的用法就可以了。所以,教师在学生精要地、高效地熟悉字面意思之后,应科学地、有侧重地切入对主题思想的解读,只要轻重合理,一定能各得其所。

三、总结

总之,文言文字词句的解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不是文言文教学的全部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文言文的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价值观得以正确树立。

参考文献:

高中学语文的方法篇4

一、口语训练的层次

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标准》对高中各年级“说话”的要求,我们认为,高中口语教学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次:能说、会道和善辩。现简述如下:

(一)能说

首先要落实初中各年级对“听说能力”中的“说话”部分的要求。初中三个年级“听说能力”要求共有九条,其中五条关于“说”的要求,两条关于“听说”的要求,这些都是“能说”方面的,其核心要求是“清楚”,高中在此基础上还要加上连贯和流畅。具体而言,要求发音正确,音量适中,没有方言音和方言词,没有口头语;不出现倒字、重字,不说半截话;要符合语法、逻辑的基本要求;能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清晰地说明一个事物,鲜明地议论一个问题,即能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等表达方法有条理地表述一段内容;从内容上讲,能即席作一些简短的发言,而且做到基本流畅。

(二)会道

在能说的基础上要求说得再好一些,给人以一定的美感。说话者要像好的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那样榫严缝合,流畅自然;像技艺纯熟的评书演员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能根据感彩说一段抒情的话,曲尽其情,褒贬有度;能在谈话中突出语体色彩,或庄重典雅,或亲切自然;能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谈话技巧,符合人物身份;能正确使用一些常用辞格和句式,如长短句、整散句、一般句式与特殊句式等;能够突出谈话时的风格,如简约与繁丰、绚斓与平实、典雅与通俗以及纤巧与雄浑等;能表现谈话者的情趣、机趣、理趣、谐趣的特点;能展现作者的知识面,并能很好地体现说话者的意图。

(三)善辩

善辩包括善于演讲和善辩两个方面,这是高中口语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要求说话者能利用各种演讲技巧,正确把握中心,善于抓住听众心理,把自己的意图传达给听众,并引起共鸣;能正确立论,论述时左右逢源,言之凿凿,词真意切;能在班级乃至更大的场合脱离演讲稿且神态自若;能捕捉对方观点或论据的漏洞,反驳时或一语中的,或淋漓尽致,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论述或反驳。演讲虽不能像著名演说家那样语出惊人、感人肺腑,辩论虽不能像狮城舌战那样唇枪舌剑、咄咄逼人,但经过训练,有一部分学生也应该而且完全可以达到演讲时中心明确、言之有据,辩论时旗帜鲜明、伶牙俐齿的程度。

以上三个层次各有侧重且密切相关。能说,是解决语法求“通”的问题,使说话合“法”,这是会道和善辩的基础和前提;会道,是解决修辞求“好”的问题,使说话注意修“辞”,这是能说和善辩的桥梁;善辩,是能说和会道的综合运用和进一步升华,它是高中口语训练的最高境界。

二、口语训练的主要方法

(一)口语训练与阅读教学同步进行

从读跟讲二者的关系来看,读是输入,说是输出。阅读教学实质上是按照一定要求通过信息输入、信息反馈,从而达到信息调节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思维过程,而这个过程思维外化的形式就是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在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朗读、答问、分析、概括、复述等都是语言训练的好形式、好机会,均对口语训练有重要作用。《标准》对现代文阅读的具体要求也完全适应于口语训练的要求。例如,“对内容作出阐释”一条中要求学生能将“具体的能加以概括,抽象的能加以阐发,含蓄的能加以解说”,完成这些要求就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概括,然后形成有条理的语言,这可以看作是说的积累,说的前奏,平时可以让学生先说后写,以便顺利地完成这类题目。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注意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知识,让学生积累说话的素材,以便“说”之有物;使学生学会分析、概括、提要、勾弦,以便“说”之有序;使学生学会铺张渲染,烘托对比,以便“说”之动听。

(二)口语训练与作文教学同步进行

说与写有着密切的关系。说和写都是信息输出,但说有随意性、应变性等特点,写是推敲、选择的过程,能说清楚,用文字写出来也一定通顺。而有些口头作文,本身就是作文的一种形式。同时,写作又是说话的系统化的结果,它又反过来促进说话的条理化。因此,口语训练同作文教学相结合,从纵的方面看,可以说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结构提纲乃至全篇梗概;评讲作文时也可以就作文的诸多方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从横的方面说,可以说“说”记叙文的要素和人物,“说”说明文的特征和顺序,“说”议论文的观点材料和结构方式。

(三)口语训练与各种活动相结合

例如,上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说一段话:可以让学生介绍一首诗,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包括选择作品,查阅资料,摘抄要点,背诵作品,把作品抄在黑板一角,介绍词句大意、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笔者曾进行介绍诗词活动,有的同学口齿清楚,表述准确流畅,声声入耳。再者,可以让同学介绍一些社会新闻,要求完整准确,介绍完以后,要有分析评论。另外还可以结合开演讲会、辩论会来练习说。叶圣陶在1980年致鲁宝元的信里就主张通过“举办演讲会、辩论会来练习‘说’”。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来训练学生的“说”。

高中学语文的方法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法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同时也是语言形成的规律。很多教师认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语法教学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在语文教学中将语法教学淡化。这些做法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无论是在阅读和写作中都表现出了语法的弱势。然而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并没有直接涉及语法,如何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语法知识,是由教师自由掌握的,所以对语法教学工作的开展,并没有系统的教法。

一、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问题分析

在高中语文语法教学中,对语法教学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明确。使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语法教学的重要性,而且语法教学目前正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虽然有的教师在语法教学上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教师对语法教学的积极性,并且逐渐淡化了语法教学,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语言的学习在缺乏语法知识支撑的条件下,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学生们分不清句子成分,在语言表达中常常无法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另外,在阅读中,由于语法知识薄弱,对文章的理解也有了一定难度,无法从关键句子中领会到作者的意图。除此之外,在学生的写作中,语法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特别是句子结构混乱,滥用修辞,使整个文章缺乏美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学生写作练习不够、阅读量不足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语法知识匮乏。

二、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进行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语法教学的意义,才能在教学中重视语法教学。语言是由语法、语音和词汇三个要素构成,而语法作为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语言形成的规律,涉及了短语的结构、词汇搭配以及句子的成分等多方面的语言知识。虽然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没有直接的语法内容设置,但是教师要从教材的分析中提取语法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无论从表现内容,还是从写作表现手法上都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分析文章内容的时候,如果没有语法知识的支撑,对一些长难句无法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对文章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师要在分析教材课文内容中,将语法知识提取出来,向学生传授语法知识,对复杂语句分析理解,抓住句子主干的意思,使学生运用语言知识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另外,教师也要重视从词语的运用方面向学生渗透语法知识,对词义相近的词,要经过语法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词性是否不同,了解词汇的搭配规律,避免词汇搭配上的错误。因此,规范学生用词的规律,会让语病问题得到控制和解决。除此之外,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教师更要重视语法知识的传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常会遇到特殊句式和一些实词和虚词的灵活运用。如果教师不对文言文的语法知识进行传授,会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举步维艰,无法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法教学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学习的认识,使学生在日常语言交际和写作中有意识地用语法来规范自己的语言,减少语病的出现,加强对句子的分析,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对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

语文语法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而且还影响着学生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语法教学的方法也要仔细审视,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但是语法知识确实很抽象难懂,教师如何将这些抽象化、规则化的语法知识转化成容易理解的内容,是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根据目前语法教学的特点和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对语法教学的方法提出这样几点看法。

首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在阅读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结构复杂的语句,而且这些语句又被作者赋予了特殊的内涵,学生在理解时,往往抓不住句子的主干,难以理解句子的意思。而这些句子就是很好的语法教学的材料,教师通过对句子的语法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划分句子成分,分析句子的层次结构,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句子的内涵。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让学生从中学习到语法知识。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让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进行规范。抛开写作的其他要求,写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语句通顺。而在实际的写作中,学生们常常会出现语法方面的错误,语病百出。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作文出现的一些病句进行分类整理,将其作为语法教学的材料,对学生经常出现的语病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从中学到语法知识,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

除此之外,还要让语法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语言的习惯,人们在日常语言交际中,经常会出现语法错误。教师要从这些日常用语中寻找语法教学的材料,为学生分析其中的语法错误,使抽象的语法知识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动鲜活的语言材料中,让学生对语法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不断向学生渗透语文语法知识,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而语法教学的方法,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去寻找更有效、更适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丽.认清现状,抓好衔接――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思考[J].中学语文, 2012(09).

高中学语文的方法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有效性

一、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文言学习空间

开发文言教学资源,开拓文言学习途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也是人文精神熏陶和养成的过程。教材是一个根据地,虽然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文化精品,但是仅靠这个根据地还是远远不够的,应尽力拓展教材空间,尽力扩大文言学习的根据地,让学生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我们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探索,开设了《汉字趣解》、《中华成语典故的由来》等系列讲座。如讲到中华文明,人们首先会想到汉字,《汉字趣解》从汉字的起源及形、音、意的变化发展了解中华文明,举办《国学基础》、《中华成语典故的由来》等系列讲座,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较为感性的认识,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讲座的开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自己搜集资料、整理融合而开设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拓展了文言文教学的空间,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夯实了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基础。

二、创设文言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营造文言文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的语句都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和谐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对文言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文言文对学生来说具有历史久远性的特点,学习起来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应尽量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设置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的动机。

三、设置梯度,自主学习

虽然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说“众生平等”,但是实际上,由于家庭、个人等多种原因,学生的学习水平、对知识的认知水平都是有差距的。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有的或许超出他所在年级应该达到的水平,有的却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这就给文言文的教学留下值得研究的空间。教师应该针对这一特点,设置合理的学习梯度,供不同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

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改变文言文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也许文言课文让学生怕了,那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先去读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进行自主式阅读。所谓自主式阅读,就是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教师不要布置硬性的阅读任务;阅读的动机是以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或娱乐审美等实际需求为中心;阅读方式是重整体感悟、内在体验,不求统解、甚解;阅读过程是放松惬意的,不带负担的。久之,学生会蓦然发现:文言文其实并非面目可憎,更不可怕,还是有点可爱的。

其次,教师可以推荐选注本,供学生自由选择。但在推荐选注本的时候,一要程度适当,不过于艰深;二要趣味性较强,以求不用教师督,学生会主动地去学。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先今而后古,先记事而后说理,先散体而后辞赋、骈体,先一般而后专门,先选本而后全集。另外,选择文言文选注本,注释的准确性固然十分重要,但作为助读系统,注释的编排是否合乎认知规律则更重要。我认为注释的原则应是:学生能结合上下文理解的,不注;理解虽有难度,但经老师适当指点亦可解决的,不注;必须加注的,尽量简约;不是很特殊的句式,只注不译。为了更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教师应当精心选择注释适当的阅读材料。

再者,逐步减少注释,尝试阅读无注释作品。过多的注释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削弱,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阅读材料中的注释应该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因为只有脱离了注释的阅读,才算是具备了阅读能力的阅读,才称得上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对于个别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甚至可以尝试给无标点浅易文言材料加句读。

四、教给方法,培养习惯

《师说》一文表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其中“传道”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回顾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历程,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知沿用了多少年。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教师在尽“解惑”的职贵,其实它是造成现今文言文教学模式僵化的根源。学生看不懂文言文,教师只好串讲、直译。串讲、直译又直接养就了学生的惰性心理――不是积极探索、主动解难,而是消极等待、被动接受,学生缺乏自主性、能动性,更谈不上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了。久而久之,学生就缺乏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文言文自然也就心生厌倦了。

其实,教师最重要的事是做好指导工作,教给方法,培养习惯。第一,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程序性知识,教会学生准确运用注释,能区别注解中哪些是翻译,哪些是解释说明;学会推断词义,对于一些词语,能根据上下文、联系旧知识,来推断其语音、意义;学会查阅常用工具书,善于运用工具书帮助自己解决疑难问题。第二,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例如:经常诵读、背诵的习惯;运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字词就要查阅工具书;勤于积累的习惯。首先,学生得有一本专门的文言知识积累本,踏踏实实地一课一课的积累。其次,要学会联系、归类、比较,加强整理工作,以不断地加深印象,扩大积累。第三,鼓励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在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参考文献

高中学语文的方法篇7

德育不是政治教师、班主任的专利,而是每一个老师都要承担的一项责任,作为教师,我们都要用熏陶、感染、启发、诱导的方法将德育融入各科的教学活动中,将道德目标贯穿于家庭、学校和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去,这是提高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好方法,而不能把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相割裂。

语文课程标准这一规定不仅明确了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重要意义,而且还特别强调了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德育渗透。但语文课毕竟有自身的特点,语文课不能等同于政治课和班会课,更不能脱离德育教育而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思想教育、语文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得到熏陶,能力得到提高。下面谈一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一些方法。

一、因材施教法

尽管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多样化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师的“口授”还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师的“讲”不能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古人讲究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这便是思想道德教育,它充分体现教师的“爱心”,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有所选择地得到自己满意的东西,充分满足“自我”,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多媒体教学和现代化的教育设备,为因材施教法提供了物质基础 。

在赏析课堂上,教师要突出文中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美,乃至热爱美追求美。教师只有扎扎实实地抓住课文中的字、词、句,才能透彻地阐述课文内在的思想内容,才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提高技能,受到深刻、生动的思想教育。在教的《沁园春·长沙》时,我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长沙的秋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句,如:染、透、争等,当学生对长沙秋景有了具体的认识后,再引导学生推敲文中的重点字词,以深化对长沙秋景的热爱。这样,一幅美丽的长沙秋景图不但带给他们感观上的慰藉,而且让他们在心灵中激发起热爱自然的炽热之情,再由此转化为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

二、情感教学法

情感法要求教师感情投入。前代教育家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作者赋予作品的情感,这是基础,然后才能以情动人。让自己与作品中的情发生共鸣,然后将情物化,形成语言。关键在于教师准确地把握住作品中的情,将情的信息释放,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感情投入,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品格得到升华。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利用教学语言,激发兴趣,陶治情感。法国作家巴比塞·昂利说过:“宣传最崇高的理想,如若得不到通往这个理想的正确道路,也是无济于事的。”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德育功能,教师要巧妙利用好各种教学语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陶治情感的目的。这些教学语言包括导语、过渡语、点拔语、结束语、教师范读等。现以导语和教师范读为例,说说它们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好的导语,特别是生动、形象、富有诱惑力的导语,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热情。别林斯基说过:“感性是先于知识的,谁没有道德的感情,谁就不懂得道德。”语文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只要我们的教学语言运用得当,必能使学生移位入情,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作文教学法。

写作教学是德育渗透的最佳环节。通过写作实践,加强教育对象的德育修养。作文能反映作者的思想理论水平,道德修养和人生观,俗话说“文如其人”。语文教师在指导学 生学作文时,也要指导学生学做人,同时培养学生优良的风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和尊重知识,追求真理的治学精神,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写作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文章观点要鲜明正确,不能说假话、大话、空话,驳论文要以理服人,不能乱扣帽子甚至 人身攻击。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游记及写景状物类文章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川的感情,把景、情、理有机地融合在文章中,这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情景创设法。

高中学语文的方法篇8

【关键词】语文 语文教学 口语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74-01

中国改革开放36年,市场经济深入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过硬的口才,很难在人际交往中赢得优势,特别是没有一技在身的,如果讷讷不能言,自然的结果就是被社会淘汰。大学扩招已有16年,高校毕业生占据就业大军极大比例,没有过硬的口语能力,谈何就业。因此,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今高校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尤其是为社会培养适用型技术人才的高教教育,更应该迫切的主抓学生口语训练。

1.朗读法

是口语训练的基础阶段,也是初级阶段。刚从高中学校步入专科学校,彼此都很陌生,胆子又小,在众人面前说的训练又很少,心理障碍较大,说话脸红、气短、非常紧张,这样很容易出现语无伦次的现象。基于此种情况,必学采取较为初级的训练。

1.1朗读能力训练:在训练方式上,可以采取学生自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揣摩感受,领会其意。然后老师做范读或放名人朗读的磁带,以纠正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足。

1.2齐读能力训练:课堂时间终归有限,每次训练只是给少数人创造了机会,齐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

1.3朗读比赛:经过一段时间的朗读训练,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了一些基础,可以参与比赛。学生可以选自己喜欢、最能表达出水平的作品。事先要做好准备,由老师和班级学委、语文课代表担当评委,做好录音,评上几个档次,鼓励学生们。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基本上达到了吐字清楚、语调柔和、音量适中,抑扬顿挫分明。这样不仅提高了其朗读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复述法

学生将书本读到的语言材料通过自己的理解的通俗易懂的复述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最后用日常口语表述出来。其中就是有对内容的筛选、概括和归纳,可以加深对材料的理解,熟悉教材的词汇、句子和章法。既能培养学生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又能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1指导学生阅读:例如:《华佗传》,虽是文言文,但故事性较强,易于把握。让他们口头详述其中的一两个小故事。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锻炼了其口头表达能力,也使其树立了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2培养口语表达能力:为了增强学生口语表达兴趣,加深理解课文,还可以根据作品的主要思想和情节,对人物、景象或情境加以想象和创造,予以合理的补充发挥,即运用生发性口头复述法。例如《项链》授课中,让学生续写结尾。激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发言,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讨论法

3.1 学生讨论:创设情境讲读教学,让学生根据一定的作品分组讨论。例如《项链》授课时,教师针对课文提出“丢项链是否可能?”这样的问题。问题提出后,便激起学生发表见解的愿望,他们纷纷谈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这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写才能为后文假项链做铺垫。有的说不可能丢,路瓦栽夫人把项链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她会时时看,时时摸,根本不可能丢,这应是作者的败笔。

3.2 老师引导:总结后,谈自己的看法,丢项链完全可能。路瓦栽夫人下台阶时便赶快逃走,仅是为了避免丈夫给她加穿的家常衣服被那些穿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此时爱慕虚荣心已使她忘记了对项链的珍爱,在这慌乱之中完全可能丢项链,这正是作者的成功之处。这样课堂讨论代替了满堂灌,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不光训练了口语表达,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4.口头作文法

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统一命题或自由命题,口述作文可先单项,后综合的方法。口头作文前先拟提纲或写成文,然后小组人人开口,“我口说我写”。经小组评议,选出一定数量的较好作品,在全班集体讲,再由全班同学评议,最后教师总结。分组口头作文,人人都有说话的机会,小组人少,又能克服怯场心理。先写后说,先单项后综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增强了口语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又使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同步提高。

5.演讲法

是借助语言和动作相互配合,向听众阐述道理,讲述某些见闻或针对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意见的一种口语训练方式。它的最大特点是讲与演的综合运用。通过演讲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逻辑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5.1:写好讲稿:讲稿要有针对性、鲜明性、论证性、鼓动性和通俗性。演讲内容不限,可以讲自己耳闻目睹之事,可以描述生活中的某个场面,也可以就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等等。学生在准备讲稿过程中,广泛阅读、留心生活、收集材料、整顿成文,既扩大了知识面,又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

5.2指导演讲:要抓住听众心理,以情感人,造成一种热烈的气氛,使大家产生共鸣。还要注意运用语言、音量、语调、表情、手势、姿态等传情达意。从演讲形式到容充满了艺术魅力。演讲可以通过班级组织、第二课堂、全校性演讲比赛等方式进行。除此之外.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演讲训练。全班学生轮流进行,成为一种课内日常训练,每次演讲后要进行评议.评价所讲的内容与演讲者的表现形式,这不仅培养了演讲者的口语表达力,也锻炼了参评者的评议能力。

6.辩论法

辩论法是口语表达能力的较高层次训练,但有了前5个阶段的训练,搞起来也就不算太难了。在辩论前,教师一定要注意辩题的选择,要选择那些既有时代特色,又符合青年学。生心理的辩题。辩题选好后,教师就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组织正反辩方、主持人、评委、自己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在辩论时充分发挥。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也使他们具备了坚持真理的信念、服从真理的风度、博士多闻的知识、能言善辩的口才、随机应变的机智等多方面的因素。

总之,通过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高职学生口语训练的积极性,适当满足学生的表现心理,为学生毕业以后适应充分竞争的就业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奉献社会。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