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出纳会计的工作流程8篇

时间:2023-08-25 09:09:23

出纳会计的工作流程

出纳会计的工作流程篇1

由于税法和会计核算中规定的差异,尤其是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如业务招待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营业外支出、利息费用、视同销售业务等)存在较大的差异,促进了纳税会计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企业设立专门的纳税机构和人员不仅对企业涉税业务进行筹划、确认、计量、登记,还须对差异进行依法调整和处理。由于各种税费在企业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企业税负较重,纳税会计还要开展重要税种业务的纳税筹划,以提高纳税遵从度和降低纳税风险。可见,纳税会计不再像传统会计那样单纯依据会计准则对单一业务模块进行相关核算,而是站在整体业务链外,独立地进行微观、宏观系统的考虑,这就必然对税务审计工作任务和审计人员专业素质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纳税会计对税务审计的影响

顾名思义,税务审计就是由具有纳税检查权的机构与人员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依法纳税和履行扣缴义务情况开展的检查监督活动。它是税务检查、稽查和政府审计等各种涉税事项检查监督活动的统称。由于纳税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之后,从事纳税会计业务人员的主要工作即纳税会计的职能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纳税会计除了集中计提、缴纳相关税费外,纳税筹划是纳税会计的主要职能。由此,纳税会计对税务审计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1)纳税会计职能增强了税务审计的吸引力

税务审计的主要承担者是税务稽查,其主要是检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涉税业务是否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准确计量,正确核算,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保证税收安全。税务审计的审计业务制定主要是针对企业财务会计相关业务进行的。由于纳税会计的单独设立,除了传统的涉税业务外,纳税筹划成为纳税会计的工作重点。相对传统的税务审计业务,由于企业的纳税会计对企业整个业务流程进行了纳税筹划,纳税筹划对于税务审计人员和税务审计工作都是一个新鲜事物,纳税筹划是否具有合法性、合理性极大吸引了税务审计,这种吸引直接导致了税务审计具体工作内容的变化,税务审计除了要进行传统的业务审计外,其工作重心也随着纳税会计的职能而逐步转向针对纳税筹划相关流程、决策的审计。

(2)纳税业务集中性提高了税务审计效率和效果

原来纳税业务由各个财务会计针对各自独立业务中涉税业务独立核算,最后由主管会计或其他会计人员汇总缴纳,整个纳税业务是分散进行的,各个财务会计由于时间、精力和自身专业素质的限制,对税收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尽相同,这就造成相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核算标准,或相关业务不能进行整体的考虑。如,在个人所得税的核算中,企业的人员工资薪金是由劳资人员按标准核定,专门的会计人员进行审核确定,这里所确认的个人所得税只是按照每月固定的金额扣除相应的医疗、养老等法定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计提个人所得税。员工的奖金、劳动分红等往往是由其他财务会计人员进行核算,虽然二者确认计量的依据都是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但却都是独立的依据这一规定,这就造成了奖金、劳动分红等没有达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征点不缴纳个人所得税,或是超过纳税起征点,单独扣除生计费后进行缴纳,这样就造成了少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况。税务审计中对此类业务的检查,由于时间、精力和人员素质等原因,往往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或是只能发现部分问题,税务审计的效率较低且效果较差。

纳税会计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整体的策划或制定统一的标准和业务流程,再对纳税业务进行集中的核算,非税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业务则由其他相关财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规定标准和流程进行确认、计量与核算,从而避免了执行标准不统一或不合法的问题。如,在个人所得税核算中,纳税会计制定工作流程,规定涉及到个人奖金和劳动分红等属于工资薪金的收入统一并人工资表中核算,不单独发放,从而避免了少纳税造成的纳税风险等。由于纳税会计对所有涉税业务都了如指掌,税务审计对企业进行税务审计时,只要由纳税会计专人陪同就可清晰准确的了解企业实际的纳税情况,并且由于执行的标准是一致的,如果发现某一问题即代表相关业务都存在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纳税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二、纳税会计对税务审计的挑战

企业专门设立纳税机构或纳税会计进行涉税问题的研究和纳税,从事此项工作的纳税会计都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对税收法律法规有着较深入的理解,纳税会计增加了审计吸引力的同时,也对审计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1)纳税会计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日益提高

随着企业对税务负担的日益重视,从传统的财务会计处理与其相关涉税业务,转变为专门纳税会计进行,对从事纳税会计工作的人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纳税会计区别于财务会计进行简单的涉税业务核算、确认和计量,要求有较高的税务、审计、财务等相关专业素质。企业在选择纳税会计时,也充分考虑到相关因素,故在企业中从事纳税会计多为以下人员:

①经验型人员。企业选择具有从事业务多年的“老会计”担任纳税会计,这些人员多年从事企业的业务核算,对企业业务流程、业务特点有着较深入的理解,对实际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从事纳税会计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日常业务中就能发现相应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流程上或操作上的规范,避免不合理税负。虽然这些经验型纳税会计在专业上可能有些欠缺,但由于其专门从事纳税会计工作,有时间和机会进行系统学习,专业素质也是在不断提高的。

②理论型人员。随着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人才”,企业大量引进“新鲜血液”,相应的对企业财务工作人员也逐步进行扩充,招聘一些有较强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尤其是税务和纳税方向的研究生专门从事纳税会计工作。这些毕业生由于所学知识较新,研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有着较强理解分析能力,能够准确把握企业业务的实质,摆脱财务人员固有的工作习惯,提供更为合理的业务方案,逐步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降低企业税负规避企业纳税风险。

③综合型人员。企业为了快速合理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和合理合法降低企业税负,往往直接招聘有经验的注册纳税筹划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担任企业的纳税会计和税务顾问。这些执业工作者都有着较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能够敏锐地发现企业涉税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合法而又合理地纳税。

以上三种类型的纳税人员由于专门从事纳税工作,随着业务的深入和不断的学习,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都在不断提高,这就给审计人员、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审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审计方法。

(2)纳税会计法律水平和政策能力不断增强

为了适应和胜任纳税会计工作,纳税会计通过职称考试、接受培训、相互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法律水平和政策理解能力。职称考试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纳税筹划师等,通过对税收法律法规系统的学习,全面的掌握和提高税收法律水平;随着企业对税收负担的重视,各种针对企业的税务培训应运而生,例如各个纳税人俱乐部,都会定期为企业纳税会计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对相关所得税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进行讲解。纳税会计通过这种培训有针对性的提高相应法律法规的掌握,相关政策的理解能力;纳税会计单独成为一个岗位之后,纳税会计与税务机关及其他纳税会计的接触也较传统兼职从事纳税工作的财务会计更为频繁,这就使得纳税会计能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税收法律法规,提高对税收政策的理解,指导纳税会计实际工作。

由于纳税会计对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掌握情况和政策的理解水平的提高,就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强化自身素质,学习和掌握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避免出现执法失误等有损国家形象和企业利益的情况发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纳税会计职能多样化和方法快速创新

纳税会计的职能多种多样,除了纳税核算、纳税申报等传统业务,纳税筹划等新型职能成为纳税会计工作的重点,如何检查纳税会计工作的合法性成为审计工作的一个难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除了检查其账面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之外,还要对企业的整体业务流程、特定业务进行分析,从整体的微宏观角度去审视微观业务,这就给审计工作带来巨大的难度,对审计人员也是极大地挑战。

如果对纳税筹划的审计是微宏观层面的话,那对纳税筹划方法的审计绝对就是微观层面的。倘若对纳税筹划的目标、方法等没有全面的把握,可能就会造成审计工作的失败。不同纳税人的不同利益动机和价值取向,会产生不同的纳税筹划要求与手段;不同的纳税筹划方法比如调研法、逻辑推理法、经验判断法、对比分析法、数学测算等,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税务审计人员只有掌握这些方法,才能清晰掌握纳税会计工作,准确地确定企业所从事业务所涉及税务方面的合理合法性。

(4)纳税会计依据更加专业化且具有频变性

随着纳税会计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对税收法律法规的掌握更加全面,对税收政策的理解能力的增强和方法的不断更新,纳税会计从事工作也从传统单一的经营性逐步转变为依靠相关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来应对复杂的经济业务。应对这种专业纳税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就需要更为全面的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不能单纯依靠以往的经验和有限的专业知识进行,必须多方面全方位的扩充自己的专业性,这对审计人员来说不是简单且短时间就能够解决和达到的。

出纳会计的工作流程篇2

一、货币资金应集中管理

财务部门是资金的归口管理部门,资金的使用必须集中避免分散。基层工会管辖的所有账户必须报经铁路局批准后,到铁路局指定的银行办理开户,只允许开设一个基本账户,做到资金集中统筹管理。

二、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应岗位分离并相互制约

《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管理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即在资金管理工作中坚持钱账分管原则。在日常会计核算中,现金的收付、保管工作应由出纳员专门负责办理,未经工会领导批准,他人不得经管现金,必须经由他人管理时,应办理正式交接手续,并有财务主管人员亲自监交。

三、货币资金收支必须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并按程序控制审核

(一)现金付款流程控制图及审核

1、财务主管初审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的审核应本着“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形式到合理、合法、真实性”的审核方式。审核合格后,将完整、规范、真实的原始凭证交由会计员进行编制现金付款凭证。

2、现金付款凭证由会计员编制完毕加盖名章后,经财务主管再审同意盖章后传递给出纳员。

3、出纳员根据凭证上的应付金额与附件金额进行再次审核,具体如下:

出纳员对现金付款凭证附件上的发票及原始凭证内容进行复检,重点审核项目是:凭证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填制人姓名、经办人签名或盖章、接受凭证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等事项。复检发票及原始凭证是否有单位领导签字同意,审核办理报销手续是否完备。

4、以上经复核无误后方可支付现金,并由领款人签字或盖章。付款后由出纳员加盖现金付讫戳记和名章。

(二)现金收款流程控制图及审核(流程图2)

1、交纳的款项必须是工会核算范围的业务,杜绝出借账户。首先由缴款人填制缴款单交于会计员,由其编制收款凭证,出纳员在收款凭证及收据加盖现金收讫戳记并将收据交于缴款人,以此作为个人缴款的凭据。

2、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当天收讫的现金应当及时的将其存入银行,收取现金额度较大时由专车两人以上前往银行。由出纳员填制现金存款单,将银行回单交于会计员编制现金付款凭证,由出纳员加盖现金付讫戳记及名章。

(三)银行付款流程控制图及审核(流程图3)

1、由会计员将汇款的详细内容及单位名称、银行账号、金额、用途等告知出纳员,由出纳填制汇款单并《银行票据使用登记簿》上登记,由财务主管加盖名章,会计员加盖财务专用章,各项内容填制准确无误后到银行办理汇款业务,根据银行结算制度及《票据法》的要求,使用相应的汇款票据,并将银行回单作为会计员的记账依据。

2、对银行传递的银行账户付款单据,要认真审核,审核其是否是本单位的经济业务,避免因错付、串户支付等原因占用本单位资金。

3、根据《现金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现金提取及支付。在提取库存现金时,先填写现金支票,经财务主管审核无误后,在现金支票上加盖财务印鉴名章,同时在《现金支票使用登记簿》上签字,会计员在现金支票上加盖财务专用章,并在《现金支票使用登记簿》上签字。在银行办理现金提取业务完毕后,将支票根交于会计员编制银行付款凭证。

(四)银行收款流程控制图及审核(流程图4)

1、银行传票的收取工作应当天发生当天处理。出纳员要及时收取票据,以保证经济业务处理时效性。

2、收取转账支票时,首先由财务主管明确经济业务内容后由出纳员填制银行进账单和转账支票,确认无误后到银行办理收款业务并取回回单和银行传票,将其交给会计员编制银行收款凭证。由出纳员加盖银行收讫戳记。

四、加强银行预留印鉴和银行票据的管理,是防范资金风险的有效方法。

印鉴是企业在开户银行预留的、开户银行见此无条件办理业务的戳记。银行预留印鉴应按规定由财务主管和会计员分别保管,禁止随意乱放。印鉴应与银行票据(如支票等)分别保管,禁止同一人保管。财务主管及会计员保管银行印鉴,出纳员保管银行票据。

银行预留印鉴和银行票据在使用上也要加强管理,在具体工作中应做到:

1、建立银行票据使用登记簿,并由出纳员保管。

2、出纳员应根据具体业务请示财务主管同意后,填写好银行票据,经财务主管同意无误后,加盖名章,会计员加盖财务专用章,同时分别在银行票据使用登记簿上登记签字。

出纳会计的工作流程篇3

前言

面对烦琐复杂的企业和单位财务工作,使会计的实际工作十分艰巨,因为要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必然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正确认真地面对自己的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对纰漏进行总结和反省,希望能够避免因为个人工作失误原因造成公司和企业的损失。

一、财务部门出纳工作的重要意义

企业和单位进行日常工作的重点就是要确认公司的财务状况,财务工作的内容十分烦琐复杂,必须要求财务部门的会计每个节点进行跟踪审核。在财务部门的工作中,最为复杂的就是出纳内容记录和审核。出纳的工作紧密地关联着整个财务工作体系的运作,其包含公司支出和收入的票据管理,以及票据的准确性确认,还有实际的资金流转等细节的记录和审核。因为会计的出纳工作内容特别具有敏感度,所以一般的企业单位都是要求有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操作,而非是公司和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1]。公司和企业需要提升自身竞争的综合实力,就必须认真地对待财务工作的管理,高度的重视能够稳定良好的监督企业和公司的资金流向。

二、会计出纳工作中常见的错误

首先,会导致会计在日常的出纳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企业和单位的财务监管制度不健全,不能够让会计具备相应的记录和监管职能,在实际的会计财务审核工作中出现没有理论依据的状况。其次,是在企业和公司的财务出纳记录中,出现一些票据流转不清晰状况,比如有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不充裕的时间迫使会计人员进行现金的提取和借贷,这样的操作过程出现了票据记录的缺失,没有按照正规的流程记录[2]。再次,企业监管力度不足,会计人员自律性不强,经历长期的财务工作,因为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烦琐的工作内容,造成会计人员粗心的审计方式出现数据混乱。还有在工作中出现了监守自盗的情况,因为熟悉业务流程更加方便了会计对资金的掌控,在没有专门人员的监督和审核的情况下,发生贪污等刑事案件。

三、会计出纳工作的失误防范措施

为了有效地避免会计在出纳工作中出现失误,需要企业和单位进行财务工作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必须要严谨的要求企业和单位中每个层面人员必须遵守。首先是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层层监督,完全按照企业的财务制度进行工作流程安排,并且严格要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也必须要配合企业财务部门的会计出纳工作,必须要记录资金出纳的理由和借贷的原因,及时进行企业资金流转的安排。另外就是需要企业和单位应对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职能培训,要求会计人员能够严格的执行财务记录流程,在高标准的工作内容操作中准确地记录细节,不允许有分毫的差距。并且在正规的培训过程中,引导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乃至整个企业的员工都能够树立正确的自律意识,热爱自己的工作,不为一己私欲而损害集体的利益[3]。

出纳会计的工作流程篇4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机构 出纳工作 改革和完善

出纳工作指的是货币资金、票据、有价证券的收付、保管以及核算,是会计循环的基础部分,是资金运动的关键环节,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2012年12月19日,财政部颁发了修改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制度的实施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然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机构的出纳工作并不是完美无缺,目前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长远稳定发展。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金资产安全,必须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机构出纳工作存在的问题,建立高效良好的会计循环机制,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机构的出纳管理,为我国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健康的会计管理平台。

一、事业单位会计机构出纳工作存在的问题

1、出纳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首先,制度内容不完善。出纳管理制度应当包括现金管理制度、银行账户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但事实上,大多数出纳管理制度未能涵盖全部法定内容,再加上理论基础不扎实,编制步骤不合理,采用方法不科学,制度格式不规范,事业单位的出纳管理制度内容缺乏一定的可行性和适宜性。其次,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部分事业单位建立的出纳管理制度符合法规要求,但是由于执行流程的缺陷、单位领导的忽视、“关系主义”的盛行,制度执行效率和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出纳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事业单位的出纳工作缺乏制度有效的指导和约束。最后,制度反馈不及时。事业单位最初建立的出纳管理制度不可能完全契合实际,需要出纳人员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时刻关注国家法制法规,然后对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但多数事业单位未能及时反馈制度的执行情况,也没有进行制度的更新换代,导致出纳管理制度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和法规要求。

2、日常财务收付管理不规范

收付管理是会计机构出纳工作的关键,是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基础,在事业单位会计循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现实中,部分事业单位会计机构的出纳人员极不重视日常财务收付管理,认为收付管理只是简单的收入资金和支付货币,存在严重的错误认识和片面理解,缺乏开展财务收付活动的意识和工作积极性,致使事业单位的日常财务收付管理无法顺利开展。同时,货币资金的收付未按流程办理,原始凭证稽核不仔细,收付款填写不规范,票据的出票、背书、承兑、保证等行为不符合规定,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另外,有些事业单位没能正确使用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以及专用存款账户,未按《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银行账户,混淆账户资金的存入范围和取出条件,将银行账户出租、出借给其它单位或个人使用,存在着误用、混用、乱用银行账户的现象,使得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管理严重缺乏规范性和合理性。

3、资金资产缺乏有效保障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出纳工作普遍存在着资金资产缺乏有效保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财产保管不规范。部分事业单位将现金、票据、账册等有形财产放置于不安全的物理环境,保险柜密码和钥匙保管不严谨,未随时关注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无形财产的市场环境,财产的物理环境和市场环境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导致事业单位的财产同时面临有形的损害风险和无形的市场风险。第二,财产核算缺乏有效性。往来款清算制度不完善,时常发生坏账损失,未按银行对账单定期核对银行存款账,核算流程不完整,核算方法不科学,未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使事业单位资金资产的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第三,缺失内外部监督。监督制度不完善,不相容职位兼任,执行力度低,这些都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无法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政府部门的局部监督、单位与事务所的合谋、信息公开披露的不规范,致使事业单位会计机构的出纳工作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

4、出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出纳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和时间性极强的工作,政策性要求全面精通的政策水平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专业性要求出纳员具备熟练高超的专业技能和丰富扎实的实践能力,时间性则要求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坚定的安全意识。但实际上,大多数事业单位会计机构的出纳人员无法满足工作要求,他们的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国家法规和单位制度不了解,无法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存在的违法行为,未能做到洁身自好、以身作则,无法满足事业单位会计机构出纳工作对出纳员政策水平和道德修养的严格要求;有些事业单位的出纳员缺乏系统性的出纳知识,工作经验严重不足,只能处理现金收付、银行结算、保管资金等简单出纳工作,一旦遇到外汇出纳、有价证券等复杂业务,便不知如何处理,不具备工作要求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部分出纳人员性格大大咧咧,工作粗心大意,遇事冲动糊涂,安全意识薄弱,缺少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必备的安全意识。

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机构出纳工作的措施

1、健全出纳制度体系,优化出纳工作环境

出纳制度体系是事业单位出纳工作的指导和约束,是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有效保障,因此,必须健全出纳管理制度体系,优化出纳工作外部环境,为事业单位会计机构的出纳业务处理提供一定的指引。第一,出纳管理制度应当涵盖全部法定内容,采用科学的方法编写制度,建立完整的编制流程,规范出纳管理制度的格式,保证制度具有一定的适宜性和可行性。第二,提高单位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完善制度执行步骤和方法,严格杜绝“关系主义”现象,以纸质档和电子档的双重形式颁布制度,确保制度落实到位,提高执行效果和效率,为出纳工作提供制度有效的指导和约束。第三,出纳人员应当及时反馈执行过程中的问题,随时关注国家法制法规,并根据反馈结果和最新规定不断完善制度,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机构的出纳管理制度能够符合实际,与时俱进。

2、规范日常财务收付,强化出纳收付职能

日常财务收付管理是建立会计循环机制的着眼点,是保障出纳工作有效的关键处,应当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机构的财务收付管理,强化出纳工作的收付职能,提高资金资产收付业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要纠正出纳人员对收付管理的错误认识和片面理解,提高出纳人员收付管理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机构日常财务收付工作的顺利开展;严格按照法定流程办理资金资产的收付,认真核查原始凭证,规范填写收付票据,确保背书、承兑、保证、保付等票据行为的合法性,有效保障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印发《银行账户管理办法》手册,按法定流程申请银行账户,区分各类银行账户的适用情形,明确账户资金的存入范围和取出条件,禁止银行账户的出租和出借,保证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的正确使用。

3、完善财产保管核算,保障资金资产安全

首先,规范资金资产的保管。严格控制有形财产放置环境的湿度、温度、光照等因素,谨慎保管保险柜的密码和钥匙,时刻关注无形财产的市场环境,根据汇率、利率等因素及时调整财产的账面价值和转换财产的表现形式,有效防范损害风险和市场风险。其次,提高财产核算的有效性。完善往来款清算制度,防止无谓的坏账损失,定期核查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规范财产核算的流程和方法,确保出纳业务的“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最后,加强内外部监督。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坚守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提高内部监督的执行力度;扩大政府监督对出纳工作的监控范围,严厉打击事业单位与事务所的合谋行为,规范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提高外部监督的有效性。

4、加强出纳人员管理,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综合素质是业务处理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是事业单位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机构的出纳工作,应当加强出纳人员的素质管理,确保会计核算的高效性和正确性。首先,加大国家法规和单位制度的宣传力度,增强出纳人员对法制法规的了解,提高出纳人员的政策水平,严格要求出纳人员遵纪守法,恪守本分,以身作则,培养其良好的道德修养。其次,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弥补专业知识缺陷,培养出纳人员系统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出纳人员的实践能力,保证其具备夯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最后,改善出纳员焦躁不安的性格,培养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职业习惯,增强出纳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确保出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资金资产的安全保护。

三、结语

总之,随着事业单位经营业务的多元化,会计机构出纳工作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的稳定长远发展。本文立足于出纳工作特点,从制度体系、财务收付、保管核算、素质管理四个方面,建立高效良好的会计循环机制,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机构的出纳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资金资产的安全性,让会计机构出纳工作为我国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限于作者理论和实务的局限,所探讨的事业单位会计机构出纳工作的改革和完善难免有所偏颇,希望能够对相关的事业单位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胡锦文:浅谈事业单位如何做好出纳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4(8).

出纳会计的工作流程篇5

关键词:出纳 制度 责任 问题与对策

出纳工作是财务流程的起点,是整个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它主要是依据相关的政策法律及规章制度,办理本单位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和有关账务,核算库存现金、有价证券,保管财务印章及各类票据等业务。 不仅掌握着日常工作中会计信息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控制资金动态流向的重要关口,既能够正确引导企业资金的使用方向,同时也是管理层及外界了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标尺。出纳工作既关键重要不可或缺,又繁琐复杂容易出错,一点点的失误,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甚至会影响全局的决策布署,引起生存危机。 所以如何有效避免、正确防范易出现的错弊,就成为工作中应重视的首要问题。

一、出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制度不规范,岗位不受重视

出纳工作贯穿整个财务活动过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保证资金的安全及合理使用,影响企业的会计核算质量和效率。 但很多人甚至包括管理层,对出纳仍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仅仅就是收收钱、跑跑腿,没有任何的专业可言。思想上的忽视带来的就是无证上岗,不予培训、任人唯亲的不良情况,这将给企业财务工作的良性运转及日后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和会计制度,势必会给具体的工作造成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混乱局面。财务工作一旦没有制度的约束,不能以相关的规定为准绳,就会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利用漏洞乱设明目报销费用、不通过出纳就随意经手现金、私自更改账目金额、上下层勾结舞弊等等。这些情况的发生,会导致出纳难以控制资金,收支情况出现差错。长此以往,会计数据就会失真、账目不清、核算失控,会计工作将失去其真正的作用。管理层也无法了解真实的资金情况,无法对未来发展作出正确决策。

(二)手续不全疏于防范,思想懈怠不认真

出纳是一项缜密的工作,不能有丝毫差错,需要会计人员具有高度的耐心、细心、事业心及责任感。但很多会计人员工作的时间长了,思想上就会松懈,对业务的要求也会降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失误,日积月累,都会变成无法查明的大问题。

(1)收付现金不及时记账,引起盘点时数目短缺或盈余,但日久却无据可查、难以找平。

(2)金额、小数点、大小写、记账方向等方面漏记错记,填制凭证不规范,造成后期结账、报税一系列的连锁错误。

(3)原始单据未分门别类的粘贴在凭证后,时间长了找不到,令凭证缺失真实依据。

(4)相关的支票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给开票方和使用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容易造成企业资金流动滞怠、周转延长、形成坏帐。

(5)未能严格审核发票及相关票据,在签字盖章手续不全的情况下,给职工支出借款或报销。

(6)内部牵制、稽核制度执行不到位,缺乏自我约束力及监管力度,导致层层出错;更有甚者会出现造假、监守自盗的现象。

(7)保管不当,遗失印章、票据、现金等重要物品,在需要时无法及时拿出使用,影响工作效率。

以上几点只是现实工作中常见差错的一小部分,而因为怕麻烦、怕得罪人、懒惰、粗心或故意等原因产生的五花八门的错弊不胜枚举,轻者会加大工作量;重者会产生投机倒把、的情况,致使企业资金流失、蒙受经济损失。

(三)一人多岗,只求量不保质

某些企业规模较大,下面还往往设有若干分公司。管理层有时为了节约成本或者对财务

部门的岗位认识不足,会安排一人兼职多家、一人兼顾多岗。这种高负荷的工作量会让会计人员手忙脚乱,使差错增多,现金交叉混乱。由于每月只是一味的在追赶进度,因而无瑕顾及其准确性、合理性,对账目中隐在的一些含糊不清的问题没有时间思考研究。长此以往,一直存在而得不到解决的不合理之处,就更加难以查询根源,无法进行系统的梳理纠正。疲劳兼职令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业务上的创新。而错误的工作方式方法一直延续,弊端显露无遗,对财务工作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出纳工作中问题的防范对策

(一)提高岗位认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首先企业要建立健全公司管理体制,管理层应改变思想观念,从根本上加强对会计职

务的重视,定期关注财务工作。并从自我作起,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待遇,不走特殊流程,一切以制度为准则。其次,一个企业的会计制度,从制订到执行,都应得到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并给予适当的权力。它的完善,要在全体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实践、探讨、总结和修正来完成。

出纳岗位应由经过专业学习的人员持证上岗,按照制度行事,严格实施《现金管理暂行制度》及公司内部相关规定,明确职责和权限。规范出纳工作的相关操作,在工作中严把监督关、检查关,注重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主动发现问题,排查原因;结合事后检查、现场检查,及时做出解决方案,确保会计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

(二)规范操作流程,提高业务能力

出纳工作中要加强程序制约,严格监控资金的开支额度及使用范围,每日盘查核对;对银行存款和借款进行定期核查、清理,作好备查簿,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尽可能的防范财务风险。对于借款报销相关的支出,必须严格遵循申请授权、盖章批准、签字执行、细致记录、认真检查等控制程序,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予受理,以达到业务流程对完整性,严谨性及正确性的要求。

出纳人员要不断完善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本着与时俱进、适应时展的理念,主动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加强业务储备,积极参与财务建设。增强责任意识,提升综合素质,爱岗敬业。从核对单据到计算汇总,从保管印鉴到开具支票,对待每一笔业务都要做到细心严谨、认真负责、端正思想,从源头上杜绝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防止的情况,提高出纳工作水平,为接下来的各项财务步骤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明确岗位分工,注重工作质量

《会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虽然国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组织管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层意识淡薄,一人多岗、一人负责多家单位的情况还是层出不穷。

对此,企业应充实德才兼备的专业会计人员,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完善内部牵制和审计制度。可胜任的会计人员充足,才能保证一人一岗,才能真正做到分工明细,职责明确,才能严格执行账款分管的相关制度;有了内部牵制制度,在工作中各岗位才能彼此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合作;监管到位,才能保证所有业务手续完备、由专人制单专人复核,防止一个人处理业务的全过程,才能有效的将错误漏洞防患于未然。

三、出纳工作在财务流程中的重要性

出纳工作在会计循环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传递、循环还是流水作业、资金的进入和退出,出纳工作都是源头。在任何经济组织和单位中,出纳工作都要是一个独立的岗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指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由此可见出纳工作的特殊性、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现金周而复始的流动保障了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存续发展,而出纳正是现金的忠诚保管员。它担负着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主要体现在货币计量准确、收支凭据真实、合理调度资金、传递循序渐进、信息反馈及时等方面。只有做好出纳工作,才能为整个财务流程的良性循环提供可靠的支持。因此在会计机构中设置出纳工作岗位具有制度上的合法性、工作上的适应性、行为上的规范性、管理上的科学性。

四、结束语

出纳工作一直以来都不容忽视,它是财务工作纪律的先行者,是维护工作秩序的实施者,做好出纳工作是财务管理关键环节。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企业应当重视出纳工作,重视财务团队。而对出纳人员来说,也要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多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对出纳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认真总结验和教训,积极应对不断完善。以饱满的工作精神和热情的工作态度投入出纳事业,与企业一起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稳健发展,逐步成长。

参考文献:

[1]冯巍.谈出纳工作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146

[2]贺铭亮.企业出纳工作中常见错误及防范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4,01:186

出纳会计的工作流程篇6

【关键词】出纳实务;建设目标;建设内容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涉及教学队伍、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教学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出纳实务》课程是会计课程体系的一个分支,是会计电算化专业重要的主干核心专业课程。出纳岗位是会计部门的重要岗位,是财会工作的窗口。为进一步搞好《出纳实务》课程教学,促进课程建设和会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学院专业与课程建设的总体设想,结合近年出纳实务教学与改革的实际,制定《出纳实务》课程建设规划。

一、出纳实务课程的建设目标

出纳岗位是会计机构的首要岗位,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绝大部分是从出纳岗位做起的,《出纳实务》课程就是依据出纳岗位设置的,旨在培养学生出纳岗位技能与出纳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够适应出纳岗位的工作要求,完成出纳岗位工作任务。《出纳实务》课程以出纳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会计理论为基础,以货币资金核算为重点,以培养出纳技能为出发点,围绕出纳技能进行教学。《出纳实务》在教学中应突出实验性和学生操纵性,大力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核算技能,构建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的职业活动导向型课程。

二、出纳实务课程的建设内容

1.教学队伍建设。职业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所以,造就既熟悉专业理论,又精通实践技能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1)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在认真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2)要创造制度条件,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一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在职研究生,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二是有计划地选送课程组优秀教师到有关财经院校进修深造,进一步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三是创造机会与条件,鼓励教师通过自身努力,成为“双师型”素质教师,为培养学生过硬的实践技能,提供师资保证。(3)培养教师献身专业的精神,关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要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的规律,探索如何培养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4)要进一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与学术研究活动。

2.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在进行了充分的企业走访和出纳岗位工作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出纳技能的操作要求,结合出纳工作岗位的操作流程,以出纳工作任务为主线,对出纳岗位所需的知识、应具备的素质和掌握的技能进行了重新的定位、组合和开发,使整个知识结构变为以技能结构体系为主,形成了出纳工作技能点、线、面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3.教学方式改革。第一,教学理念的改革本课程除了培养出纳岗位职业道德和动手操作能力,还应根据新时期出纳工作的特点,突出了另外两个方面的教学:其一,因为出纳的收付工作是企事业单位发生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的首道关口,出纳人员的办事效率、工作经验、言行举止、仪表神态、文明程度在部门和单位起着窗口形象的作用,代表着该部门、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因此的收付指令,他们对单位的资金流向了如指掌,能够及时准确提供货币资金的信息,已成为每个单位实现货币资金合理流动的重要保障和中坚力量,教师要充分认识出纳工作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管理资金流的能力,引导其树立科学理财理念,努力向科学管理财务方面发展。第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了适应新时期出纳岗位能力需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中应增加对出纳人员职业形象的训练,突出对出纳人员管理现金流,防范资金风险的能力的培养。第三,教学过程的改革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内容的可理解性、直观性,课程进行中聘请企业的专家进入课堂,进行现场演示和指导,调动了学生学习出纳实务知识的积极性。在校外,尽可能适当组织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出纳岗位进行实地观摩,到企业进行现场录像,将出纳人员的现场工作场景录制下来,制成教学光盘,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通为这种方式,使课堂教学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增强学生对出纳岗位的感性认识。

出纳会计的工作流程篇7

【关键词】计财业务系统;核算中心;业务流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国家各项财政改革,推进计财业务系统建设,实现气象部门计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加强计财监督,强化资金安全风险控制,中国气象局资产中心在2012年即开始借助A++6.0财务平台着手试点气象部门计财业务系统,经过2013年6个省份的试点运行,现在中国气象局在全部门推广的气象部门计财业务(一期)省级版系统更为适应各省气象系统使用。

一、气象部门计财业务省级版系统及使用情况简介

1.系统的主要模块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统一部署,2015年1月1日,计财业务系统(一期)省级版在全国气象部门正式上线。目前上线使用的新系统主要包括预算指标管理、财务报销、出纳管理、账务处理四个系统,下面分别对这些系统的功能进行简要介绍。

预算指标管理系统包含预算指标的细化分解和预算调整两个部分,用以满足主管部门对预算指标的分解、调整和控制。

财务报销系统通过对网上报销业务的登记,实现本级及下属单位所有网上报销过程的审核、记账操作,单位领导或报销人员可以追踪查询到每一笔资金支出情况,达到对每笔资金使用全过程监控,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出纳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银行账簿、现金账簿、零余额账簿的建立、登帐、自动生成各类账表,与账务管理系统有效衔接,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实现出纳工作的电子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账务处理系统主要是进行账务核算的模块,主要分为系统初始化、账务日常处理、年底处理、帐表输出查询四个部分。

报销模块与预算模块实现了数据衔接,业务人员进行借款或报销时,涉及到项目支出的,可选择相关项目,并实时反馈项目可用额度,实现资金支付申请事前受到预算额度的控制,并实时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2.计财业务系统的使用情况介绍

结合我省已使用的独立的出纳系统软件操作更方便、简捷、日记账更清晰的情况,并且避免了上述四个系统由于处于同一业务平台,数据来源统一,进行账账核对无意义的情形,目前我们选择使用了其中的预算指标管理、财务报销、账务处理三个系统。

安徽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负责省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企业所有资金的会计核算,并对资金的使用、管理发挥监督职能,定期或不定期的分析各单位财务状况、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专项财务分析报告反馈给核算单位和计划财务管理部门。

在正式运行新系统前,我们的业务流程模式现状是:一个主办会计和一个出纳会计作为一组,承担数个核算单位的全部会计业务工作。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

1.出纳会计和主办会计承担同样的核算单位会计业务,沟通便利,涉及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不易出错,网银操作及时、方便、快捷,对账及时。

2.出纳会计承担记账凭证的审核工作,有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

缺点在于:

1.有人员休假时业务流程中断,耽误工作;

2.工作量分配不易均衡。

借新计财业务系统(一期)省级版上线的契机,根据新系统对于角色岗位权限设置的要求,我们对兄弟省份的业务流程模式进行了调研。以下是我对调研中了解到的三种业务流程模式的比较:

二、现行的三种业务流程模式比较分析

1.会计科、出纳科分署办公模式

(1)模式内容介绍

分别设立会计科、出纳科,主办会计、出纳会计分署办公。这种模式中会计与出纳承担的工作如下表所示:

2.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

(1)会计人员、出纳人员分别集中在一起,便于工作交流、学习。

(2)无论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暂时性休假,都可由B岗的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临时替补,不致影响工作。

缺点是在这种模式中由于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分署办公,造成:

(1)凭证需要在不同的办公室之间传递,费时,易发生工作上推诿、扯皮的现象;

(2)办理网银业务及网银办理公务卡还款时,会计人员与出纳人员无法方便的沟通、交流。由于需要凭证在处理时往返传递,造成这些在网上需要及时处理的业务的后续操作非常不便;

(3)不便于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及时、方便的对账。

(4)由于现在财务人员缺乏,所以这种模式下安排的专职稽核会计一般为两人,由两人稽核所有核算单位的凭证,业务量大,加之财务工作,时间节点要求非常严格,易使稽核流于形式,无法起到真正的稽核作用。

(5)报账员办理报销业务时,须在不同的办公室间穿梭。

2.出纳科和会计科合署办公模式

(1)模式内容介绍

它的前提是需要一个比较开阔的办公环境。也分别设立了会计科和出纳科,但所有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均在同一个业务平面办公。具体模式是几名出纳会计全部坐在柜台前,后方是所有的会计人员,具体的人员分工与第一种模式相同。

(2)模式优缺点分析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既沿承的第一种模式的优点,又克服了第一种模式下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分署办公所带来的不便。所有财务业务人员均在同一场所内办公,所有需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变得方便快捷。

在修正了第一种模式的部分缺陷的同时,这种模式也带来了新的烦恼:

(1)由于报销业务量比较大,报账员需要先进入里面的会计人员的办公区,审核原始凭证,再回到前台去办理具体报销、支付业务,办公环境人员混杂,会计人员无法安静的考虑核算问题,尤其是需要填报报表、编写财务情况分析报告等情形时,矛盾显得尤为突出;

(1)与上面的第3点缺点相同,稽核仍存在第一种模式下的缺点,易流于形式。

3.依据某种共同的属性,将人员随办公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组合

(1)模式内容介绍

每一个组合拥有同一个办公区域。有一位出纳会计,同时对应同一办公区域内若干位会计人员,改变了上述两种模式下,会计人员与出纳人员相互对应中有交叉的情况。会计人员与出纳人员的具体分工与上述两种模式基本相同,只是不再单独设立稽核会计,由同一办公室区域内的的几个主办会计交叉(但不相互)稽核其他会计人员的记账凭证。同时作为补充,由单位领导以抽查的形式,了解、检查会计们的日常核算工作情况。具体的岗位分工如下表所示:

2.模式优缺点分析

这种模式中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既处于同一办公区域内,人员又不太多。既保留了第二种模式的优点,又弥补了第二种模式的缺点:

(1)报账员无需穿梭办公室,即可完成在核算中心的全部报销流程;

(2)凭证传递在同一间办公室内,既方便快捷,又避免了凭证附件的不慎遗失带来的推诿、扯皮;

(3)便于财务报销系统流程的顺利完成。尤其是办理网银支付、公务卡消费的报销还款业务,出纳人员和会计人员不仅可以及时往返传递凭证,涉及功能科目的具体附加信息时,还可以及时沟通,避免功能科目之间,由于具体的项目名称相近而造成的差错;

(4)方便主办会计和出纳人员之间及时、准确的对账。

(5)同一办公区域中,由于业务类似,交叉循环审核,既可以起到凭证稽核的功效,又可以看到自己没有接触到的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相互观摩、学习,共同成长。

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一个严重的不足之处:就是由于一个出纳人员对应多位主办会计,一旦这位出纳人员休假,势必造成同一办公区域内多家核算单位的报销业务停滞。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对第三种方式稍加改进,应最能契合新的计财业务系统(一期)省级版的运行,首先,是主办会计和审核会计互为AB岗,在A岗缺席时,由B岗临时替补;其次,是在综合办设一名专职银行会计,负责办理银行业务,同时兼任其他几名出纳会计的B岗角色,在某位出纳会计临时请假时,可以替岗。如此业务就能如常运作,整个计财业务系统可以正常运行起来。

参考文献:

出纳会计的工作流程篇8

[关键词]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模式职业能力分析改革思路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吴婷(1979-),女,广西北海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会计和税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张秀兰(1972-),女,湖南益阳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财务管理与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广西桂林541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高专会计(税筹方向)专业《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1JB06)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134-02

纳税筹划是企业应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大多数财务人员只懂照章纳税而不及其余,这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财务人员时要重视纳税筹划技能的培养。因此“纳税筹划”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这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一、社会对纳税筹划的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1.设计筹划方案的能力。设计筹划方案的能力即对涉税业务进行策划,制作一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筹划目的,这是纳税筹划岗位职责最核心的职业能力要求。

第一,熟知税收法规。“面对国家税收,愚者逃税,蠢者偷税,智者避税,高者筹划。”要做到“高”,就必须熟知相关的税收法规,只有谙熟本行业税法,才可能在纳税筹划时做到得心应手,设计出合法的纳税筹划方案,为企业减轻税收负担,同时实现零涉税风险,其中要特别熟悉和企业经营紧密相关的流转税、财产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法律规定。这是纳税筹划的前提条件。

第二,熟悉一般企业的业务流程。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纳税最大的误区是只注重税款的缴纳过程,而忽视其产生过程,认为纳税的多寡取决于账目,其实,税负产生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而非其经营结果。因此纳税筹划应是建立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项活动,要设计出合理实用的筹划方案,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是一个基础条件。

2.会计核算的能力。再好的筹划方案,最终都要通过核算,并反映在财务资料中。因此,学生必须要掌握会计核算的技能,核算纳税筹划的方案应用的结果,一来可为纳税申报和税务检查提供准确、完整的资料,降低企业涉税风险;二来可为纳税筹划方案的应用、信息反馈和总结提供依据,使纳税筹划效果越来越好。这是纳税筹划职业能力很重要的要求,应先修有关会计核算的课程,这也是“纳税筹划”课程通常在管理类专业开设的原因。

3.自我学习的能力。一方面,筹划方案设计与企业实际紧密相关,每个企业应缴税种不同,不同经济业务适用的具体条款不同,这要求纳税筹划人员须研究众多条款的适用范围,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条款并据此来安排企业的各项活动,实现纳税筹划目的,所以自我学习能力是纳税筹划职业能力中非常重要的要求,也是学生在“纳税筹划”课程有限的课时里获得的。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收政策在不断更新,这要求学生不能局限在学校学习到的税法知识,还要不间断地学习,研究各种税收的征收政策以及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及时调整现有的纳税筹划方案。

二、高职高专“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1.建立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要打破传统的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的教学思路,立足职业岗位要求,把纳税筹划职业领域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构筑情景仿真的案例,设计典型纳税筹划工作任务,这样其教学目标必然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课程教学模式的开发。开发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教学模式是改革的最关键环节,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基础来开发“纳税筹划”课程的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设计出情景仿真的案例和具体的工作任务,这要求深入企业、国税局和地税局的工作实际,搜集第一手的真实材料,通过整理,设计出纳税筹划操作案例,并根据案例设计与组织教学流程。

3.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课程成绩考核是课程教学的最后环节。多元化课程考核的思路是多方面、多角度地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考核目标来看,既考核知识水平又考核职业能力;从考核内容来看,不仅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管理、沟通和合作等能力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主要是引导学生重视职业能力的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

三、高职高专“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实践

1.教学内容按工作任务设计。原有的教学模式下,“纳税筹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是按章节设置的,是一种简单的或带有一定逻辑性的知识排列,常见的是按照税种来进行,分别介绍各税种的筹划,各部分内容自成体系。但实务中,企业经营业务导致了纳税义务的产生,而一笔业务涉及的税种往往不是单一的,不同税种的纳税义务相互之间可能有联系,因此这样的内容设置不利于学生掌握一个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完整的知识和技能。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尝试按照纳税筹划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并按照其工作流程,将教学内容划分为:(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2)企业该笔业务的涉税情况分析;(3)纳税筹划方案设计;(4)纳税筹划方案的比较分析;(5)涉税业务的会计核算五项工作任务。这样,学生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就可以强化该任务涉及的理论知识,掌握纳税筹划的实践技能,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独立的操作。

2.教学过程凸显“教、学、做”融为一体的特点。该课程的传统教学,往往是先进行纳税筹划的理论知识的介绍,从中穿插一些根据理论知识设计的案例,然后安排一定学时的配套实训,执行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思想,学生平时没有或很少有实践的机会,等到真正要实践的时候,往往一筹莫展,不知从何下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严重脱节。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将改革这种理实脱节的教学过程,融合实践技能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在工作中实现学习”。教学的安排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情景仿真的案例为手段,以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为引导,通过让学生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保证“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真正的体现。

为体现这样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求:(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引导学生要判断该企业应缴纳哪些税种,属于哪种纳税人,如何判断;(2)企业该笔业务的涉税情况分析。引导学生弄清该笔业务涉及的每个税种的税率、计税办法、纳税期限、申报要求等;(3)纳税筹划方案设计。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业务来设计出若干个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方案,如减少总税款的方案、推迟纳税的方案、享受减免税优惠的方案等;(4)纳税筹划方案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计算每个不同的纳税筹划方案中企业应纳税款以及税后利润或现金流量,并比较该方案实施的要求,该企业能否做到,从而选择出在不同的条件下对企业最有利的纳税筹划方案;(5)涉税业务的会计核算。引导学生判断所用的核算方法,涉及的会计科目,金额如何确定,如何影响会计利润。

3.教学仿真案例开发。传统的“纳税筹划”课程案例教学中采用的案例往往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因此大多是虚拟的,知识感官性差,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影响,为了使学生能在“做中学”,培养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恰当的案例开发就成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案例必须要以企业的实际业务为依据,通过提炼与加工整理,将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程序加工成适合教学和操作的具体工作任务,这种高仿真的案例教学资料贴近企业的真实情景,学生有在真实职场的感觉,可以激发学生动手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以下举例来说明。华天时装经销公司是一家专业服装零售企业,公司以几个世界名牌服装的零售为主,2010年度实现销售收入42680万元,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011年国庆节很快就要到了,公司准备在节日期间开展一次促销活动,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经测算,如果将商品打八折让利销售,达到一定的销售量,企业可以维持在计划利润的水平(毛利率为40%)上。企业的有关部门设计出来几个方案:一是现金返还,二是赠送优惠券,但财务部主管认为,现金返还的方式,企业不仅没有利润,还会出现较大的亏损,赠送优惠券的方式不仅会增加资金运用量,而且会增加税收负担。如何进行决策呢?根据该案例的具体资料,要求学生以10000元的销售额作为一个基数,来为企业设计纳税筹划方案。在这个案例中,学生要根据之前学习的税法知识,分析该企业的基本情况,并判断出促销活动主要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三个税种,并测算在不同的方案中,各个税种的税负和能实现的税后利润,并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方案,并能够进行会计核算。

4.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应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建立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考核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反过来引导学生重视职业能力的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在实践中主要采取这几方面的做法:

第一,抽题考核。结合不同企业的具体业务,将纳税筹划涉及的各项工作任务,编制成若干段的实际操作考题,并进行编号,由学生随机抽取,抽到什么企业就考什么企业,抽到什么业务就考什么业务,但尽可能保证涵盖全部的工作任务。这种方法加大了考核的随机性,也有助于全面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因为,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具体情况,所以,纳税筹划方案是千差万别的。这种考核方式虽然不能考核学生对所有企业的所有业务是否都能进行纳税筹划,但能鞭策学生全面掌握纳税筹划的各项核心职业技能,考试结果也能反映学生的水平。

第二,重视平时考核。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纳税筹划各项职业技能的要求,将仿真案例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分析,撰写纳税筹划方案并演示,并根据学生的课业档案和在小组中的表现来评定平时成绩,而且平时考核成绩不仅仅由老师来评定,还可以包括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评价的一定比例,例如,平时成绩=教师评价(70%)+小组评价(30%)。这样做可以改变原有的短期记忆的行为,调动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对纳税筹划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四、结语

高职高专“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点,不断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怎样建立适合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不断实践、优化和完善,使课程教学与工作任务真正联系起来,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彰显高职高专教育特色,有待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克桥,王岩.关于高职院校《纳税筹划》教程的设想[J].职业教育研究,2005(12).

[2]王成方.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