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安全生产的背景和意义8篇

时间:2023-08-27 15:16:46

安全生产的背景和意义

安全生产的背景和意义篇1

写清策划书名称,简单明了,如“××活动策划书”,“××”为活动内容或活动主题,不需要冠以协会名称。如果需要冠名协会,则可考虑以正、副标题的形式出现。避免使用诸如“社团活动策划书”等模糊标题。

二、活动背景、目的与意义

活动背景、活动目的与活动意义要贯穿一致,突出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活动背景要求紧扣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与教育背景,鲜明体现在活动主题上;活动目的即活动举办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目标,陈述活动目的要简洁明了,要具体化;活动意义其中包括文化意义、教育意义和社会效益,及预期在活动中产生怎样的效果或影响等,书写应明确、具体、到位。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该项必须详细写出,非一次性举办的常规活动、项目活动必须列出时间安排表(教室申请另行安排)。活动时间与地点要考虑周密,充分顾到各种客观情况,比如教室申请、场地因素、天气状况等等。

四、活动开展形式

协会须注明所开展活动的形式,比如文艺演出、文体竞赛、影视欣赏、知识宣传、展览、调查、讲座等。

五、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为活动举办的关键部分。活动内容要符合时代主旋律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健康向上,富有教育意义与启示意义。杜绝涉及非健康文化的消极内容。要详细介绍出所开展活动的主要内容,如影片放映要写出影片的性质、名称和大致内容。

六、活动开展

作为策划的主体部分,表述方面要力求详尽,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数据等,便于统筹。活动开展本资.料来源于文秘范文 应包括活动流程安排、奖项设置、时间设定等。涉及到奖项评定标准、活动规则的内容可选择以附录的形式出现。活动流程安排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㈠活动准备阶段(包括海报宣传、前期报名、赞助经费等);

㈡活动举办阶段(包括人员的组织配置、场地安排情况等);

注:须注明开展活动的阶段负责人、指导单位、参加人数等信息。

㈢活动后续阶段(包括结果公示、活动展开情况总结等);

注:如有涉及校园卫生、环境等情况,应及时清理。

七、活动经费预算

经费预算要要尽量符合实际花费;写出每一笔经费预算开支,以便于报销处理(报销时附正规发票)。如果大型活动需资金赞助,联系社团联外联部。

安全生产的背景和意义篇2

马克思顺应当时的社会需求,结合历史上的思想理论成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成果在当时也得到了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支持。教师在课堂上回顾这段历史背景时,可以对当时的某次工人运动(如英国的运动)进行详细的讲述,从运动起因、经过、参与者状况、运动目的等方面着手,通过这样的内容拓展,使还原的历史背景更富有鲜活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全面了解该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结合历史背景,由因至果,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便有了详细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记忆,增强了政治教学的效果。

以历史背景开题,增加教学生动性,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与以往的高中政治教材相比,现阶段的政治教材增加了更多的素材和故事,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和具有时代感,这样的教材安排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把握这一点,注意适当利用历史背景,增加课堂内容的生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讲授邓小平理论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以《春天的故事》为开场白,展示改革开放的成果,再将其与改革开放以前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经过这样的对比开场,教师再简单地介绍一下中国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背景及理论指导意义便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运用历史背景,将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从而加强政治教学效果。

通过历史背景教学丰富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启发学

生学以致用,延伸政治学习的深度任何政治观点或者基本思想都不是空穴来风的。从哲学的观点来讲,物质决定意识,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所以政治教学也不能忽略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学会多方联系历史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历史资料中由繁至简,概括政治思想和观点,同时也要学会从基本观点回到具体的历史现象,由简至繁。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避免政治教学单一说教的教学现象,同时使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比如在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形成基础的学习,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对18世纪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的形成历史背景进行探讨。在对18世纪法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历史背景的回顾中,学生知道了当时封建专制和重商主义的政策禁锢了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封建的生产关系禁锢了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进一步解放。

在当时的法国,宗教是封建专制统治存在的精神支柱,否定了神的存在,就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人民的基础,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就此应运而生,这种思想为后来法国大革命的进行起到了巨大的思想启蒙和理论支持作用。通过这样由此及彼的联系,学生就能理解马克思主义深厚的基础所在、无神论思想的渊源以及历史背景和理论之间的作用关系。历史背景的巧妙运用,丰富了政治课堂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了学生的探求心理,加强了政治教学的效果。

安全生产的背景和意义篇3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化 安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各民族、各种文化激荡交融,文化安全问题成为我国目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重要问题.全球化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说法,而是由西方新自由主义长期人为宣传出来的口号,代表的是跨国金融资本和跨国公司的利益。全球化的潜在之意是削弱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使美国主导的跨国金融资本和经济势力畅行无阻于全球各地,最大限度地攫取各国的资源和财富。在这一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下,文化的渗透与侵蚀是最不易被觉察,但却是危害最大、最长远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一、当前我国文化的内涵

人的生活包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两个方面,精神生活是人的物质生活基础上的产物,这两方面的内容伴随着个人、民族、国家发展的每个时期、每一阶段,折射出人类理想与现实的永恒主题。与人的精神生活相对应的是文化,文化构成了人精神生活的内核,文化是构建人类文明的基本要素。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文化传统积淀深厚,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发展,中国文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形成了以儒家为主的“仁、义、礼、智、信”传统文化与人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最高精华即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两者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融合与发展,形成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加入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新变化,加入了注重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形成了中国文化的新内涵,使当前中国文化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号召力。

二、全球化下我国文化遇到的挑战

全球化口号本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人为宣传,而新自由主义是跨国公司的意识形态。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全球化是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其根本动力是为了实现资本利润的最大化,其实现方式是通过不断宣传,使人们思想上形成全球化是历史必然、历史规律的认识,从而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扫除思想障碍、扫除文化壁垒、使跨国公司在全世界生根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开放才有生机。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为首西方各类思潮、文化大量涌入我国。真正的文化应该是摆脱了金钱和利益规律,可以独立发展的,但现有的事实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生产与传播的原则受到了威胁,因为商业逻辑侵入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的所有阶段。而且还加入了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等别有用心的操纵。文化往往要求一些没有回报,回报不肯定,或者是身后才有回报的投资,但是这种不指向纯粹商业目的的文化生产,其生存与发展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三、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一)发展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硬道理。

邓小平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的问题可以在发展中解决,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指导,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五千年文化底蕴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基础。

(二)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要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经济社会的谐调发展成为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伊壁鸠鲁的伦理学说认为人生的最高幸福就是快乐,他说:“我们所谓的快乐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这句话也许会给当下深陷物欲追求中的人们以一定的启示,也正如马克思提出的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样,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必须要协调发展。

(三)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的先进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只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为我国文化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四)加强党的先进理论的宣传。

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持我国“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一宣传思想,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社会特色主义文化。

总之,认清民族国家捍卫文化独立的重要性。尤其坚持并坚信现今的中国文化精神的先进性,是关乎中华文化存亡的根本。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安全生产的背景和意义篇4

一、策划书名称

二、活动背景: 尽可能具体的写出策划名称,如“×年×月×日信息系×活这部分内容应根据策划书的特点在以下项目中选取内容动策划书”,置于页面中央。 重点阐述;具体项目有:基本情况简介、主要执行对象、近期状况、组织部门、活动开展原因、社会影响、以及相关目的动机。其次应说明问题的环境特征,主要考虑环境的内在优势、弱点、机会及威胁等因素,对其作好全面的分析(SWOT分析),将内容重点放在环境分析的各项因素上,对过去现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并通过对情况的预测制定计划。如环境不明,则应该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分析加以补充。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生的意义都应该明确写出。

四、活动名称:

的名称。

五、活动目标:

六、活动开展: 此部分需明示要实现的目标及重点(目标选择需要满足作为策划的正文部分,表现方式要简洁明了,使人容易重要性、可行性、时效性)。 理解。在此部分中,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等;对策划的各工作项目,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绘制实施时间表有助于方案核查。另外,人员的组织配置、活动对象、相应权责及时间地点也应在这部分加以说明,执行的应变程序也应该在这部分加以考虑。

七、经费预算: 活动的各项费用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周密的计算

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给方后,用清晰明了的形式列出。八、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案的执行带来一些不确定

性因素,因此,当环境变化时是否有应变措施,损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损失多大等也应在策划中加以说明。

九、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果是小组策划应注明小组名称、负责人)。

为指导同学们写出专业化、规范化的策划书,有效开展各项活动,现提供基本策划书模式如下:

注:1、策划书须制作一张封面,装订时从纸张长边装订;

2、系级以上的策划须按如上格式交电子版和打印版各一份。 注明组织者、参与者姓名、单位(如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影响及意义拟定能够全面概括活动活动的目的、意义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目的要点表述清楚;在陈述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及由此产

社团活动策划书格式要求

一、策划书名称

写清策划书名称,简单明了,如“xx 活动策划书”,“xx”为活动内容或活动主题,不需要冠以协会名称。如果需要冠名协会,则可以考虑以正、副标题的形式出现。避免使用诸如“社团活动策划书”等模糊标题。

二、活动背景、目的与意义

活动背景、活动目的与活动意义要贯穿一致,突出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活动背景要求紧扣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与教育背景,鲜明体现在活动主题上;活动目的即活动举办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陈述活动目的要简洁明了,要具体化;活动意义其中包括文化意义、教育意义和社会效益,及预期在活动中产生怎样的效果或影响等,书写应明确、具体、到位。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该项必须详细写出,非一次性举办的常规活动、项目活动必须列出时间安排表(教室申请另行安排)。活动时间与地点要考虑周密,充分顾到各种客观情况,比如教室申请、场地因素、天气状况等。

四、活动开展形式

协会须注明所开展活动的形式,比如文艺演出、文体竞赛、影视欣赏、知识宣传、展览、调查、讲座等。

五、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为活动举办的关键部分。活动内容要符合时代主题旋律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健康向上,富有教育意义与启示意义。杜绝涉及非健康文化的消极内容。要详细介绍出所开展活动的主要内容,如影片放映要写出影片的性质、名称和大致内容。

六、活动开展

作为策划的主题部分,表述方面要力求详尽,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数据等,便于统筹。活动开展应包括活动流程安排、奖项设置、时间设定等。涉及到奖项评定标准、活动规则的内容可选择以附录的形式出现。活动流程安排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活动准备阶段(包括海报宣传、前期报名、赞助经费等);

(二)活动举办阶段(包括人员的组织配置、场地安排情况等);注:须注明开展活动的阶段负责人、指导单位、参加人数等信息。

(三)活动后续阶段(包括结果公示、活动开展情况总结等);注:如有涉及校园卫生、环境等情况,应及时清理。

七、活动经费预算

经费预算要尽量符合实际花费;写出每一笔经费预算开支,以便于报销处理(报销时附正规发票)。如果大型活动需要资金赞助,联系社团联外联部。

八、活动安全

对于大型活动和户外活动,要成立安全小组,指定第一安全负责人,充分考虑安全隐患,把人身安全放在活动开展的首要位置。在策划书的结尾,除写明策划单位、策划时间以外,协会负责人须亲自签名,并盖上协会印章,以示责任。附:注意事项

1、本策划书格式要求只提供基本参考方面,为必须内容。在此基础上,社团策划书可以根据活动大小与类型适当添加、灵活书写,做到内容充实、版面安排得当。

2、本策划书格式要求只对策划内容作出规定,策划书字体、版面排版得当等不作统一要求,但各社团要保证策划书样式规范、美观。

3、如有附件(比赛规则、评分标准、奖项设置等)可以附于策划书后面,作为附录部分。

4、策划书电子版须妥善保管,以备后用。

5、活动策划书应尽量于5—7天前上交活动管理部。

社团活动策划书格式要求

为人垫砖;为人开窗 2009-10-09 15:37:25 阅读721 评论6 字号:大中小

一、策划书名称

写清策划书名称,简单明了,如“××活动策划书”,“××”为活动内容或活动主题,不需要冠以协会名称。如果需要冠名协会,则可考虑以正、副标题的形式出现。避免使用诸如“社团活动策划书”等模糊标题。

二、活动背景、目的与意义

活动背景、活动目的与活动意义要贯穿一致,突出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活动背景要求紧扣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与教育背景,鲜明体现在活动主题上;活动目的即活动举办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目标,陈述活动目的要简洁明了,要具体化;活动意义其中包括文化意义、教育意义和社会效益,及预期在活动中产生怎样的效果或影响等,书写应明确、具体、到位。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该项必须详细写出,非一次性举办的常规活动、项目活动必须列出时间安排表(教室申请另行安排)。活动时间与地点要考虑周密,充分顾到各种客观情况,比如教室申请、场地因素、天气状况等等。

四、活动开展形式

协会须注明所开展活动的形式,比如文艺演出、文体竞赛、影视欣赏、知识宣传、展览、调查、讲座等。

五、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为活动举办的关键部分。活动内容要符合时代主旋律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健康向上,富有教育意义与启示意义。杜绝涉及非健康文化的消极内容。要详细介绍出所开展活动的主要内容,如影片放映要写出影片的性质、名称和大致内容。

六、活动开展

作为策划的主体部分,表述方面要力求详尽,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数据等,便于统筹。活动开展应包括活动流程安排、奖项设置、时间设定等。涉及到奖项评定标准、活动规则的内容可选择以附录的形式出现。活动流程安排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活动准备阶段(包括海报宣传、前期报名、赞助经费等);

二活动举办阶段(包括人员的组织配置、场地安排情况等);

注:须注明开展活动的阶段负责人、指导单位、参加人数等信息。

三活动后续阶段(包括结果公示、活动展开情况总结等);

注:如有涉及校园卫生、环境等情况,应及时清理。

七、活动经费预算

经费预算要要尽量符合实际花费;写出每一笔经费预算开支,以便于报销处理(报销时附正规发票)。如果大型活动需资金赞助,联系社团联外联部。

八、活动安全

对于大型活动和户外活动,要成立安全小组,指定第一安全负责人,充分考虑安全隐患,把人身安全放在活动开展的首要位置。在策划书的结尾,除写明策划单位、策划时间以外,协会负责人须亲自签名,并盖上协会印章,以示责任。附:注意事项

1、本策划书格式要求只提供基本参考方面,为必须内容。在此基础上,社团策划书可以根据活动大小与类型适当添加、灵活书写,作到内容充实、版面安排得当。

2、本策划书格式要求只对策划内容作出规定,策划书字体、版面排版等不作统一要求,但各社团要保证策划书样式规范、美观。

3、如有附件(比赛规则、评分标准、奖项设置等)可以附于策划书后面,作为附录部分。

4、策划书电子版须妥善保管,以备后用。

一份活动策划,要有几个主要内容板块,有所策划活动的活动目的、活动题目、

活动意义、活动准备、以及具体活动内容等,活动后最好有份活动总结,这样子为下一次活动做好铺垫。

某学校某社团的一份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一、活动的目的

好的活动策划,要适合团队的建设发展需要,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对团队精神的建立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培养参与者的市场经济意识和创业意识,认识市场规律和规则,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并且增强参与者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关注市场的意识。

二、活动题目

春季分组登山比赛

三、活动意义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四、活动前期准备

由社团组织部负责参与活动同学的组织工作,xxx负责本次活动的宣传工作及活动中摄象工作,xxx负责本次活动的赞助工作 。

五、活动形式

分组,每组自主选出队长,由队长带领,自主选择登上线路,想到一组获胜。

六、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提高对身体素质的重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七、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社团成员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团队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内部合作更加默契,各部门对于各自职责更加明确,同时也发现了工作分配时的不足,对以后社团建设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总体来说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以后 也会长期的搞下去。

安全生产的背景和意义篇5

二、活动背景: 尽可能具体的写出策划名称,如年月日信息系活这部分内容应根据策划书的特点在以下项目中选取内容动策划书,置于页面中央。 重点阐述;具体项目有:基本情况简介、主要执行对象、近期状况、组织部门、活动开展原因、社会影响、以及相关目的动机。其次应说明问题的环境特征,主要考虑环境的内在优势、弱点、机会及威胁等因素,对其作好全面的分析(SWOT分析),将内容重点放在环境分析的各项因素上,对过去现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并通过对情况的预测制定计划。如环境不明,则应该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分析加以补充。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生的意义都应该明确写出。

四、活动名称:

五、活动目标:

六、活动开展: 此部分需明示要实现的目标及重点(目标选择需要满足作为策划的正文部分,表现方式要简洁明了,使人容易重要性、可行性、时效性)。 理解。在此部分中,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等;对策划的各工作项目,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绘制实施时间表有助于方案核查。另外,人员的组织配置、活动对象、相应权责及时间地点也应在这部分加以说明,执行的应变程序也应该在这部分加以考虑。

七、经费预算: 活动的各项费用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周密的计算

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给方后,用清晰明了的形式列出。 八、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案的执行带来一些不确定

性因素,因此,当环境变化时是否有应变措施,损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损失多大等也应在策划中加以说明。

九、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果是小组策划应注明小组名称、负责人)。

为指导同学们写出专业化、规范化的策划书,有效开展各项活动,现提供基本策划书模式如下:

注:1、策划书须制作一张封面,装订时从纸张长边装订;

2、系级以上的策划须按如上格式交电子版和打印版各一份。 注明组织者、参与者姓名、单位(如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影响及意义拟定能够全面概括活动活动的目的、意义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目的要点表述清楚;在陈述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及由此产

社团活动策划书格式要求

一、 策划书名称

写清策划书名称,简单明了,如xx 活动策划书,xx为活动内容或活动主题,不需要冠以协会名称。如果需要冠名协会,则可以考虑以正、副标题的形式出现。避免使用诸如社团活动策划书等模糊标题。

二、 活动背景、目的与意义

活动背景、活动目的与活动意义要贯穿一致,突出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活动背景要求紧扣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与教育背景,鲜明体现在活动主题上;活动目的即活动举办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陈述活动目的要简洁明了,要具体化;活动意义其中包括文化意义、教育意义和社会效益,及预期在活动中产生怎样的效果或影响等,书写应明确、具体、到位。

三、 活动时间与地点

该项必须详细写出,非一次性举办的常规活动、项目活动必须列出时间安排表(教室申请另行安排)。活动时间与地点要考虑周密,充分顾到各种客观情况,比如教室申请、场地因素、天气状况等。

四、 活动开展形式

协会须注明所开展活动的形式,比如文艺演出、文体竞赛、影视欣赏、知识宣传、展览、调查、讲座等。

五、 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为活动举办的关键部分。活动内容要符合时代主题旋律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健康向上,富有教育意义与启示意义。杜绝涉及非健康文化的消极内容。要详细介绍出所开展活动的主要内容,如影片放映要写出影片的性质、名称和大致内容。

六、 活动开展

作为策划的主题部分,表述方面要力求详尽,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数据等,便于统筹。活动开展应包括活动流程安排、奖项设置、时间设定等。涉及到奖项评定标准、活动规则的内容可选择以附录的形式出现。活动流程安排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 活动准备阶段(包括海报宣传、前期报名、赞助经费等);

(二) 活动举办阶段(包括人员的组织配置、场地安排情况等); 注:须注明开展活动的阶段负责人、指导单位、参加人数等信息。

(三) 活动后续阶段(包括结果公示、活动开展情况总结等); 注:如有涉及校园卫生、环境等情况,应及时清理。

七、 活动经费预算

经费预算要尽量符合实际花费;写出每一笔经费预算开支,以便于报销处理(报销时附正规发票)。如果大型活动需要资金赞助,联系社团联外联部。

八、 活动安全

对于大型活动和户外活动,要成立安全小组,指定第一安全负责人,充分考虑安全隐患,把人身安全放在活动开展的首要位置。在策划书的结尾,除写明策划单位、策划时间以外,协会负责人须亲自签名,并盖上协会印章,以示责任。 附:注意事项

1、 本策划书格式要求只提供基本参考方面,为必须内容。在此基础上,社团策划书可以根据活动大小与类型适当添加、灵活书写,做到内容充实、版面安排得当。

2、 本策划书格式要求只对策划内容作出规定,策划书字体、版面排版得当等不作统一要求,但各社团要保证策划书样式规范、美观。

3、 如有附件(比赛规则、评分标准、奖项设置等)可以附于策划书后面,作为附录部分。

4、 策划书电子版须妥善保管,以备后用。

5、 活动策划书应尽量于57天前上交活动管理部。

社团活动策划书格式要求

一、策划书名称

写清策划书名称,简单明了,如活动策划书,为活动内容或活动主题,不需要冠以协会名称。如果需要冠名协会,则可考虑以正、副标题的形式出现。避免使用诸如社团活动策划书等模糊标题。

二、活动背景、目的与意义

活动背景、活动目的与活动意义要贯穿一致,突出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活动背景要求紧扣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与教育背景,鲜明体现在活动主题上;活动目的即活动举办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目标,陈述活动目的要简洁明了,要具体化;活动意义其中包括文化意义、教育意义和社会效益,及预期在活动中产生怎样的效果或影响等,书写应明确、具体、到位。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该项必须详细写出,非一次性举办的常规活动、项目活动必须列出时间安排表(教室申请另行安排)。活动时间与地点要考虑周密,充分顾到各种客观情况,比如教室申请、场地因素、天气状况等等。

四、活动开展形式

协会须注明所开展活动的形式,比如文艺演出、文体竞赛、影视欣赏、知识宣传、展览、调查、讲座等。

五、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为活动举办的关键部分。活动内容要符合时代主旋律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健康向上,富有教育意义与启示意义。杜绝涉及非健康文化的消极内容。要详细介绍出所开展活动的主要内容,如影片放映要写出影片的性质、名称和大致内容。

六、活动开展

作为策划的主体部分,表述方面要力求详尽,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数据等,便于统筹。活动开展应包括活动流程安排、奖项设置、时间设定等。涉及到奖项评定标准、活动规则的内容可选择以附录的形式出现。活动流程安排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活动准备阶段(包括海报宣传、前期报名、赞助经费等);

二活动举办阶段(包括人员的组织配置、场地安排情况等);

注:须注明开展活动的阶段负责人、指导单位、参加人数等信息。

三活动后续阶段(包括结果公示、活动展开情况总结等);

注:如有涉及校园卫生、环境等情况,应及时清理。

七、活动经费预算

经费预算要要尽量符合实际花费;写出每一笔经费预算开支,以便于报销处理(报销时附正规发票)。如果大型活动需资金赞助,联系社团联外联部。

八、活动安全

对于大型活动和户外活动,要成立安全小组,指定第一安全负责人,充分考虑安全隐患,把人身安全放在活动开展的首要位置。在策划书的结尾,除写明策划单位、策划时间以外,协会负责人须亲自签名,并盖上协会印章,以示责任。 附:注意事项

1、本策划书格式要求只提供基本参考方面,为必须内容。在此基础上,社团策划书可以根据活动大小与类型适当添加、灵活书写,作到内容充实、版面安排得当。

2、本策划书格式要求只对策划内容作出规定,策划书字体、版面排版等不作统一要求,但各社团要保证策划书样式规范、美观。

3、如有附件(比赛规则、评分标准、奖项设置等)可以附于策划书后面,作为附录部分。

4、策划书电子版须妥善保管,以备后用。

一份活动策划,要有几个主要内容板块,有所策划活动的活动目的、活动题目、

活动意义、活动准备、以及具体活动内容等,活动后最好有份活动总结,这样子为下一次活动做好铺垫。

某学校某社团的一份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一、活动的目的

好的活动策划,要适合团队的建设发展需要,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对团队精神的建立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培养参与者的市场经济意识和创业意识,认识市场规律和规则,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并且增强参与者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关注市场的意识。

二、活动题目

春季分组登山比赛

三、活动意义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四、活动前期准备

由社团组织部负责参与活动同学的组织工作,xxx负责本次活动的宣传工作及活动中摄象工作,xxx负责本次活动的赞助工作 。

五、活动形式

分组,每组自主选出队长,由队长带领,自主选择登上线路,想到一组获胜。

六、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提高对身体素质的重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七、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社团成员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团队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内部合作更加默契,各部门对于各自职责更加明确,同时也发现了工作分配时的不足,对以后社团建设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总体来说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以后 也会长期的搞下去。

安全生产的背景和意义篇6

关键词:金融危机;新农村建设;普者黑;乡村旅游;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9-0076-03

目前,关于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已经成熟,但大多数的研究都从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与模式、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及实现途径等层面展开,从金融危机角度谈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成果甚少,在金融危机下新农村建设将遇到什么阻力,依托旅游业又如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这是危机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就对此问题以普者黑乡村旅游为例,详细分析了普者黑乡村旅游在危机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望能为业界关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乡村旅游能够持续发展,以此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一、乡村旅游在国内外的产生与发展

国外的乡村旅游源于法国,然后在欧洲兴起并繁荣起来。德国、意大利、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乡村旅游活动,且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应。

我国的乡村旅游在20世纪就有了发展。2006年9月5日,由国家旅游局,世界旅游组织,世界银行和贵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贵州省旅游局承办的“2006年乡村旅游国际论坛”在贵州贵阳花溪开幕。许多国内外著名专家都参加了此次论坛,展开了以“乡村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为主题的论坛,旨在探讨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影响,剖析政府为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政策支持等。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农村经济组织结构创新等前沿理论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就要求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而发展乡村旅游就是途径之一。

二、危机背景下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等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众所周知,2008年末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各国政府都在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那么我国经济和企业都将受到挑战。

旅游业依托性、关联性、综合性强,遭受各种挑战性影响在所难免。普者黑景区就是乡村旅游的一种,位于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境内,发展到现在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然而在危机到来之际,普者黑乡村旅游也将迎来发展困境。

(一)基础设施在危机背景下更加难以完善,融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以旅促农战略受阻

经济危机的到来使经济放缓,经营者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聚集相应的资金,改善普者黑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笔者在2009年1月进行了为期5天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食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防尘防蝇、消毒保洁设施不健全,农家乐从业人员大都没有办理《健康证》。鉴于普者黑景区淡旺季分明,所以淡季娱乐设施闲置不用,参与程度较高的普者黑村和仙人洞村,没有质量稍好的医疗机构,没有网络等。上述问题的出现,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融资的概率相对比较高,然而,在危机背景下投资者信心大减,融资问题更是举步维艰。原因有三:

1.普者黑景区知名度不高,缺乏品牌优势,淡旺季分明,游客接待量不稳定,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较大弹性消费等问题的存在,使投资者感觉到投资回报在危机背景下显得遥不可及,严重挫伤投资者的投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经济危机的到来使中国股市陷入严重熊市,首先打倒的就是中产阶级,这一阶层的投资者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3.景区农村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特别是缺乏用于发展生产的资金,农村金融网络不完善,农民融资渠道较少。普者黑乡村旅游发展受到限制,直接影响到当地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生活富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二)景区经营资金短缺,运营代价大

在危机背景下,人们对国家经济缺乏足够的信心,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市场也显得疲软不堪。刚刚结束的两会为了刺激旅游经济的发展,关于恢复“五一”长假和《中国公民休闲纲要》都在整理讨论阶段,具体实施方案还没有定性,暂且不考虑其结果如何,既然有这种提法,就说明旅游消费市场前景不容乐观,旅游景区的经营收入主要来自旅游消费。缺乏足够的旅游收入,旅游景区的经营陷入困境,立志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繁荣农村经济的普者黑景区,由于危机的影响,对员工的培训进度放缓,对仙人洞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的实施可能化为泡影。一年一度的环境评估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苦于缺乏资金而不能开工。

(三)危机的到来加剧了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不和谐

在普者黑旅游区,只有仙人洞村位于景区内,从中受益匪浅,而普者黑村离景区较远,为了开发景区,占用了普者黑村大量农田,但是村民从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普者黑村没有从中受益的村民抱怨颇多。据统计,普者黑村现有农户901户,农家乐开办户占总户数的2%,仙人洞村现有农户183户,农家乐开办户占总户数的27%。这说明普者黑旅游景区的开发范围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不够紧密,对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生产不能发展,生活不能富裕加剧了不和谐因素的存在。

危机的到来使经营者面临巨大的阻力,为了振兴景区的旅游经济,他们会不择手段迎合旅游者的需求,千方百计设计出让旅游者满足的旅游体验,在已经损害了部分村民利益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侵犯他们的生存空间,加剧了不和谐因素的存在,这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极不一致,所以,如何在景区开发中合理安排农民利益,结合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民参与旅游经济的结构,成为旅游开发必须加强研究并推广有益经验的重要领域。

三、危机背景下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发展机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是基础,社会和谐是灵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有要有支柱产业的带动[7]。普者黑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一部分农村居民率先富裕起来,然而在农村经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同时,普者黑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关心和帮助。危机的到来像一把双刃剑,既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挑战,又给带来了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普者黑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有坚实的基础

从开办者来看,据调查截至2008年1月,普者黑景区农家乐已经发展的奥72户,其中:普者黑村22户,仙人洞村50户;从服务方式来看,以经营无公害蔬菜为主,同时经营清汤鱼、“腊猪脚”“老八碗”等特色饮食,附带提供麻将、扑克等娱乐工具,大部分农户还开办了住宿服务;从经营收益来讲,农家乐开办户年收入在5000~30000元不等;从接待能力来看,各项数据均呈上升趋势。如下图所示:

注:以上数据资料均来自丘北县旅游局,其中总投资、总收入、纯收入和所缴税金单位为万元。

(二)普者黑旅游景区社区居民都对发展旅游充满了信心,为“以旅促农”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思想保证

普者黑旅游景区位于文山州丘北县境内,距离昆明287公里,远离昆明市区,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程度比较小,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周边县城区域,所以在危机背景下该景区的客流量相对比较稳定,笔者通过几天的田野调查发现,景区社区居民都很乐意旅游者的到来,也很有信心去接待旅游者。刚刚结束的两会,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贯穿始终的就是要坚定信心,信心是生产力,信心是思想动力,信心是精神支柱,信心蕴含着奋进的力量。有了战胜挑战的坚定信心,就能够处变不惊、沉着冷静地拿出对策,就能够凝聚力量、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就能够战胜金融危机带来的暂时困难,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所以,纯朴的草根思想在危机背景下显得难能可贵,为普者黑乡村旅游的发展,为旅游带动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危机中的思想法宝。

(三)危机也是转机

魏小安说,即便遭遇经济危机,中国中等收入的家庭依然有足够金钱外出旅游,也正是由于经济放缓,人们通过旅游缓解压力、享受闲暇的愿望将更加强烈。所以旅游经济在危急中仍然有繁荣复兴的可能。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主动、迅速、全面的。加上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基础条件明显好于以往,有利于产生应对金融危机的明显成效。如正在修订的《公民休闲纲要》就说明政策方面因素会促使人们为了缓解压力而外出旅游休闲。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小安认为,就我国而言,政府已明确投资几十亿资金发展旅游业的策略,加之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内旅游企业和景区的融资建设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因此这一时期可成为产业调整升级的良好契机。

所以,在危机到来的时候,各方面都在群策群力,为应付危机做好了各种准备,在危机中寻找希望,谋求形势的好转。如果普者黑乡村旅游在政策带动下能够蓬勃发展,那么也就意味着该区域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

四、结语

总之,危机的到来给普者黑乡村旅游的发展既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为了普者黑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及早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在危机中必须树立信心,经营部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环保部门做好环境影响评估,建设部门做好规划,卫生防疫部门做好监管,税务部门和公安部门做好缴税和安全工作,在政府协助下完成融资问题和环保问题,争取在危机中寻找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孙冬玲,张黎,舒伯阳.乡村旅游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报,2007,8(4).

[2]罗明义.发展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经济问题探索,2006,(10).

[3]李庆雷,马继刚,杨帆.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及实现途径[J].农村展望,2007,(10).

[4]张飞,郁玉冰.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3).

[5]王飞.西部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

[6]丘北县旅游局.普者黑景区农家乐经营情况调查报告[R].2008-01-18.

安全生产的背景和意义篇7

一、警务的概念

警务,英文为“Policing”,一般指警察行为。“警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警察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的事务。”英文中“Police”可以作为名词或动词使用。在它作动词时,意为警察行为,如警察控制、维护等。“Policing”则指全部警察行为的总和,译为警察工作。中国台湾地区常译为“警政”,而大陆则习惯译为“警务”。我们把有关中外警察履行治安行政管理和刑事司法职能之全部职务活动,也就是中国俗称的“警察(公安)业务工作”,称为“警务”。【1】

(一)传统意义上的警务概念及其局限性

英国警学专家约翰?安德逊在《自由警务论》中对“警务”概念做了狭义与广义之分。他认为:“狭义警务即指警察队伍所干的事情;而广义警务则指由社会各个部门所实施的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行为。”国内学者认为:狭义的警务指警察实施的行为,广义的警务指全社会实施的维护治安、打击犯罪的行为。 【2】

传统意义上的警务即为狭义上的警务,认为警务即为警察行为的总和。这种观点单纯从行为的主体出发去定义“警务”的概念,即一行为是否为警务仅仅只是看其是否为警察的行为。显然,这种观念有明显的局限性。当人们为了寻求安全的社会环境而组成国家授予政府权力后,政府所实施的一切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都是现代意义上的“警务”。而警察则产生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后,所以,现代意义上“警务”的产生先于现代意义上的警察。

传统意义上的狭义警务的定义仅仅从主体出发,尤其明显的局限性。传统意义上广义警务的定义虽然突出了警务的目的功能,但也没有完全脱离以主体为标准。从警务产生的渊源不难看出,警务是维护社会秩序、满足人类安全需求这一功能性目的产物。所以,对警务的定义应以其功能性目的为标准。在《美国警务热点问题研究》一书中,警务概念被解释为一系列的功能和服务,既包括传统的执法反应,如刑事调查、逮捕,也包括旨在改善社区整体生活质量的预防犯罪活动。【3】

(二)多元警务兴起背景下的警务概念

多元警务是指多种主体共同参与的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的工作。多元警务的兴起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产物,是现代社会警务工作进化的趋势。多元警务的兴起有其时代必然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使得世界范围内地理上的界限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鸿沟。而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社会分工也日趋精细科学,社会各部门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协同日益成为整个社会前进的推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元化的社会对于安全的需求也不再有单一的标准。

多元警务兴起背景下警务概念该如何定义,国内学者郭太生教授对国外有关警务的概念进行了归纳,指出,警务是广义的、分层次的:第一是作为法律规范过程的警务;第二是作为警察工作的警务;第三是作为以提供安全、维护秩序、控制社会、维护和平、预防犯罪为核心的警务;第四是作为提供安全的警务;第五是作为治理的警务。【4】可以看出,多元警务下警务应该是一个综合体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从主体层面界定的警务概念,而是为全社会提供安全服务、供给秩序产品的一切行为的综合体。

与传统的警务概念不同呢,多元警务兴起背景下警务概念,更多的着眼于对社会安全需求的供给上。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某一特定主体的行为,而是为了满足社会多元化安全需求这一目的,多个主体所实施的行为的总和。简而言之,在多元化警务兴起的背景下,我们应从提供安全和秩序服务这一功能性目的出发去定义警务的概念。即多元化警务兴起背景下警务的概念是一个功能导向性的概念,它所具有的新的要素即为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多元化警务的需求。

二、多元警务兴起背景下社会治安治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多元警务的兴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甚至于普通人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都可以了解到社区警务、微博警务等相对专业化的名词。多元警务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物,警务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历史大的发展方向是不可逆的,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分析研究在多元化警务兴起的背景下社会治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多元警务兴起的社会环境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爆炸性发展,信息时代的魅力愈加彰显无遗。上世纪末我们还沉浸于互联网科技所带来的信息交流的便利中,感叹于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短短十年之后,移动互联网已然快要取代传统互联网生态,全方位的渗透和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这样一个变革迅速的时代,人们对于安全的需求是亘古不变的,只是在形式上有了新的要求,多元警务便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应时而生。

1.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结构总的变化趋势是一元化转向多元化、由集中型变为松散型。改革开放以前,个人食物的供给、住房教育资源的分配、医疗服务的提供等等,都依赖于个人所依附集体的提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开始有能力拜托集体的束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少数人的成功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尝试脱离集体,投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社会组织结构的变革。在此过程中,市场作为资源分配的基础起到了主要作用,但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上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譬如九十年代的国企改革,很多巨无霸量级的国企进行了破产重组或者是私有化改革,很多人脱离了原集体组成了市场经济下的新的细胞。社会组织结构也日益呈多元化发展。

2.人口组成分布的变化。人口组成上的主要特点是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加,人口分布上的主要特点是人口流动性极大。长期坚持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在过去三十年少出生四亿人,也使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来,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历史上任何一次人口大迁徙都不能与之相比的巨大的人口流动。东南沿海的率先开放吸引了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入驻,随之而来的是大批的中西部务工人群。这些远道而来的务工者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改善了自己家庭的生活,直到现在我们依然要感谢他们对中国经济起飞所做出的贡献。务工潮的出现是的现阶段中国人口的特点之一就是流动性极大,过去政府对于人口流动强大的控制力已不复存在。

3.国退民进,政府控制力的下降。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企业基本都是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其中全民所有制占绝对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比重显著降低。所以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退民进是大趋势。国进民退所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政府的控制力的下降。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直接控制着全社会的生产生活的安排,通过各种供给制度严格限制着个人的活动范围。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应该回归于它的角色,而不是过度参与到经济活动之中,以及对于公民活动的控制。

(二)社会治安治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多元化警务是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产生的,产生的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的复杂化、人们对于安全需求的多元化等等。社会的大变革预示着政府提供的单一化警务服务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全部需求,社会治安治理的主体不能再仅限于警察等公务人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水治安维护的时机已经到来。多元化警务兴起的背景下,社会治安治理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局面。总的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1.社会参与度增加,综合管理的难度加大。多元警务背景下突出的特点是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治安治理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幅度提高。社会力量的参与,在维护社会治安之一大的功能性目的导向下有很多益处。但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问题:如果社会力量在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过程中侵犯了其他公民或法人的合法利益,该怎么处理?当然,在民法通则和刑法上,可以援引诸如“紧急避险”等理论进行解决。但在预防为主的理念下,我们该如何防范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只有规范对相关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治安治理的管理。譬如近几年社会上兴起的私家侦探。不可否认,在诉讼爆炸的今天,私家侦探在帮助公民搜集证据、赢得诉讼上相对于公权力部门有很大的便利。但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又会发生侵犯公民隐私权等违法问题。规范对相关社会力量的管理,引导其依法参与到社会治安治理,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其负面的影响。

2.多元警务下社会参与主体的合法性问题。在多元警务背景下,社会参与度增加,维护社会治安的主体随之多元化,主体的合法性问题就产生了。在公职人员作为单一主体维护社会治安时,其具有法律法规所赋予的相关职权,主体的合法性问题无需探讨。但是在多元警务背景下,参与维护社会治安治理的主体不再是单一的警察等公职人员,那么其他主体在行使相关权利时的合法性就使人产生质疑了。

以保安服务行业为例。保安服务业在当下发展十分迅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或多或少的与保安有接触。但是我国当前并没有专门的保安法,只有国务院颁布的作为行政法规的额《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对保安法律定位的缺失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根据《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保安员应当及时制止发生在服务区域内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制止无效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当立即报警,同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但同样是上述条例带三十条规定:保安员不得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搜查他人身体或者侮辱、殴打他人。也就是说,保安在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时,他在法律上并没有特殊的主体地位,他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在从事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工作。在发生纠纷时,他不能援引法律条文中适用于特殊主体的相关条文维护自身的权益。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合理的规章制度,保障参与到社会治安治理中的相关社会力量的权益。

三、现有警务模式及社会治安治理路径的创新

(一)现有警务模式

1.国内关于警务模式的提法很多,但主要以警察为核心,围绕“警察到底是什么”“警察该干什么”“警察该怎么干”等问题进行研究,即以警察工作为导向来定义警务模式。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说法:以警务活动的领域为标准分为社区警务模式、微博警务模式、单位警务模式;以警务手段定义为标准分为情报主导警务模式、电子警务模式、信息警务模式;以警务理念界定为标准分为民生警务模式、合作警务模式、赞同式警务模式。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警务模式是具体的行为方式与内在附着的警务理念与目标动机的统一体。

2.国外关于警务模式这一概念,都以“policing”所囊括。国外学者的研究中,按照主体划分的警务模式包括:

(1)公共警务,即“public policing”。公共警务以警察为主体,以法律为依据行使权力,其工作范围是维护公共安全与公共秩序,具有较强的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它主要通过解决争端、管制交通、打击犯罪以及承担一系列其他任务发挥作用,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主要体现为控制。

(2)私人警务,即“private policing”。一般认为,私人警务以除警察之外的警务机构为主体,如保安、社区援助官,以法规或警察的授权为行使权力的依据,以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提供安全服务及进行安全防范,其工作范围是特定安全与秩序的维护,主要通过巡逻监视、报警和监控来发挥作用。鲍登认为,“在英国,私人警务形成了公共警务本身的最初核心”。莱斯?约翰斯顿则认为,现代警务从来就没有被公共部门所垄断,并且在结构剧烈转变的时候,公共警务与私人警务之间的平衡也许要重新考虑。所以,“任何对于当代警务工作的严谨分析研究都应该集中在整体的多样性之上”。

(3)混合警务,即“hybrid policing”。胡根布姆认为,混合警务包括刑事司法系统之外的不同社会控制机构之间各种形式的合作(1991)。莱斯?约翰斯顿认为,混合警务“由部门身份不清的组织承担”,如保卫市政安全或单方街头巡逻的不宣誓、穿制服的人员团体。其中有两种形式尤其重要:一是在公共和私人两大领域均有立足点的某些组织机构,比如提供调查服务的公共机构(如邮政调查处);二是有些公共警务组织的“公共性”可以不受它们在“公共场所”进行常规部署的影响(如原子能机构警察局是法定的公共警察机构,然而它们对之负责的公众是狭义的)。【5】

(4)自我警务,即“self policing”。莱斯?约翰斯顿认为,自我警务是个人和团体在政府没有认可和支持的情况下参与的治安维持活动,是一种“公民自治”的体现。虽然难以提供具体数字证明,但还是有理由相信居民自己组织的维持治安活动日渐重要。这种警务容易走向极端,有可能危及普通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但如果加以合理引导也可以承担一些基础性的治安维持工作。

(二)社会治安治理路径的创新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治安治理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工作方针和指导原则。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公安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广泛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多种手段,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人员,逐步限制、消除产生违法犯罪的土壤和条件,建立良好的稳定的社会秩序,保障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保护人民安居乐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是: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6】

我国现有的社会治安治理的指导方针和原则是经过长时间经验教训的积累总结出来的,无疑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合理的理论。但是信息时代下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一成不变的简单重复已有的理论,我们仍然要继续完善现有的警务模式,创新社会治安治理的路径。恶性案件、群体性事件甚至恐怖袭击事件的接连发生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创新社会治安治理路径已经刻不容缓。

1.社区警务。社区警务是在政府倡导和警方积极参与及指导下,充分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以调查、发现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为导向,以预防减少社区犯罪为根本目标,不断增强公众安全感,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治安战略思想及战术方法。社区警务为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到社区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基层平台和可操作的基本单位,是社会治安资源和力量整合的基础工程。社区警务既是一种新型的警务理念,又是一种新型的警务战略,同时还包括一系列新型的可操作的警务工作方法等。【7】

社区警务是六七十年代兴起于欧美发达国家的警务理念,如今是流星于世界各国的一种主流的警务研究历年和警务改革探讨的方向。社区警务以其先进的理念获得了众多的支持者,他们认为社区警务能够深度发掘社区力量参与到犯罪预防与犯罪控制中来,有着以往各种警务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第一,社区警务可以深入到公众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传送违法犯罪的信息线索,对于违法犯罪的控制力度空前加强。第二,社区警务在控制假释缓刑人员及有犯罪记录人员方面的效果强于以往警务模式,对于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也颇具威慑。

2.危机警务。危机是一种严重威胁社会生态系统基本结构和基本价值规范的突发性紧急事态。在这种事态中,决策者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极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出关键性决策,才能防止事态继续严重恶化。危机管理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通过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制定危机应急预案,并在危机发生时依法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防范、化解危机,恢复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一种特殊状态下的的公共安全管理活动。危机警务则是政府在危机管理中正确运用警察力量、发挥警察治安职能的工作。包括依法确定警察部门参与危机处理的职责、任务和权限,明确警察部门在政府危机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制定和实施警察部门参与危机管理的战略原则及战术方法等。与警察部门履行维护社会治安和预防控制刑事犯罪职能的常规警务相对而言,危机警务是警察部门在危机状态下履行治安行政管理和刑事执法职能的非常规警务,是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强力措施。【8】

在全球化、信息化趋势加快和国内“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由于自然因素、人为事故及各种社会矛盾所引发的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影响当代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秩序的重要社会现象。例如各地频繁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以及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恐怖组织所实施的恐怖事件。有效实施危机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公共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其中,以在危机应对中正确运用警察力量、发挥警察治安职能为核心的危机警务,对于政府有效实施危机管理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职能作用。无论是自然灾害危机,还是社会性危机,其危机状态下国家安全的保护和治安秩序的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的紧急救助与保护,以及对那些趁火打劫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者的严厉打击等,都既是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强力措施,更是警察部门的法定职责。

安全生产的背景和意义篇8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文化安全;文化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科学地预言:“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1]由此看出,全球化虽然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必将扩散并影响到政治、文化等领域。因此,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传播的高效性,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文化的发展尤其如此。一方面全球化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给各种文化交往、借鉴和融合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由于当今的文化全球化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精神、价值观念为轴心,西方文化在交流中处于主导性的地位,表现出明显的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化的倾向,这给相对弱势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发展带来侵害,甚至危害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但是,在文化全球化的大潮下,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冲击,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文化安全的问题也日渐凸现出来。首先,中华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遭受冲击,价值体系遭受侵蚀。“当前在西方(美国)消费文化的侵蚀和影响下,流行于中国大众文化中普遍的文化理想失落、对崇高和神圣的遗忘从某种意义上正是文化全球化的负面反映。”[2]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人文精神、道德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当今这些优秀思想观念在急剧的社会变迁中,不仅没有得到发扬光大,反而遭受质疑和挑战,导致西方极端个人主义、拜物主义等不良价值观趁虚而入,极大地危害中国的社会发展、文化建设和人的发展,引起诚信缺失和行为失范,甚至造成社会秩序的失控和严重的社会危机。其次,“文化殖民主义”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侵害。西方文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大量传入我国,严重影响了我国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严重,正逐步被来自西方的大众文化模式取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方式被西方化,理论研究和文艺创作也暴露出“文化殖民主义”的倾向。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文化危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警示。最后,中国文化产业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亟待提高国际竞争力。文化作为21世纪新的经济亮点,其产业价值不可估量。刚刚起步的中国文化产业,受到的冲击明显,“国外文化资本和文化产业的进入,使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的独占性消失,文化产业利润大量流失,”[2]甚至会控制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面对不平等的跨文化交际的起点和现状,不能指望强势文化觉悟到与弱势文化平等对话。”[3]面对如此严峻的文化形势,在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清醒地认识和对待各种文化融合和碰撞中这种机会的不平等;如何积极应对“文化殖民”的危机,使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和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会因为外来文化的冲击而动摇;如何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立足本土又兼收并蓄,立足现代又传承过去,使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源源不断地注入中国文化的主流,使民族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和真正的繁荣。为此,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对待。

1.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强化文化安全意识

文化安全意识一般意义上是指保护民族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国家文化,使这一领域免受外来文化威胁和危害的意识。传统的安全观主要指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安全,而文化安全则容易被忽视。由于文化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深刻的长远的影响。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所说:“归根结底,控制人类共同命运的努力的成败取决于具有极端重要意义的哲学和文化层面,正是它形成了指导政治行为的重要观念和思想。”[4]所以文化安全作为一种深层次的国家安全,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面临的文化安全形势十分复杂,我们必须认识到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发展中出现的这种新变化、新转变,“文化成了一种舞台,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彼此交锋。文化决非什么心平气和、彬彬有礼、息事宁人的所在;毋宁把文化看作战场,里面有多种力量崭露头角,针锋相对。”[5]忽视了这种新变化就会丧失文化安全的警觉性,从根本上损害文化安全以至国家安全。

同时还要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现代文化建设和文化安全的重要意义。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并代代相传,它是一个民族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根本所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支撑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力量源泉。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就如贺麟先生所言:“任何一个现代的新思想,如果与过去的文化完全没有关系,便有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绝不能源源流长、根深蒂固。”[6]因此一个丢掉文化遗传基因的民族很难自立自强,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和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大力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凝聚作用,才能积极应对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带来的冲击波,守护住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家园。

2.坚持文化开放,同时保持对外来文化的清醒认识

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不能因为惧怕中华文化在与强势文化的交流中受到的负面影响而进行文化封闭,盲目排斥外来文化。闭关锁国、自我封闭的老路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也不能真正地推动本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只有坚持文化开放,同时保持对外来文化必要的审慎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推动中华文化的不断发展。

印度国父甘地有句名言:“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7]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敢于敞开胸怀迎接,世界文化中先进和积极的因素,能为发展中的中华文化源源不断的注入新鲜的血液,成为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近代以来,中华文化随着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衰落走向低谷,甚至遭到了国人的种种质疑。随着仁人志士们走出国门,大量引进和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舶来品传入中国,赋予中国救国救民道路以新的生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没有取代中华文化,反而在与中华文化的良性互动中,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可以看出,当一个民族的文化不适应该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时,文化只有通过交流和学习才能重新获得生命力,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开放性,只有在开放的状态下,博采众长,不断学习、吸收和借鉴,才能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推动自身的创新与发展。

但是,对外来文化保持一种开放的交流的心态的同时,也要保持对外来文化的清醒认识。邓小平曾指出“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但是,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8]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积极与消极之分,外来文化并非都是先进文化,我们还要认识到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殖民主义”的倾向,和希望通过文化渗透来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企图,必须对来自不同发展程度和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文化保持清醒的态度,对其进行客观的、辩证的分析与鉴别。因此,我们既要大胆地吸取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的精神遗产和先进文化,又要坚决抵制那些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对我们的侵害,同时还要保持对文化殖民主义的高度警觉。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不断加深,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显著,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文化正成为一种能够创造利润的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刚刚起步,还不发达,文化产品总量规模不大,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总值中所占比重很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也不具备与经济大国相匹配的话语权。撒切尔夫人曾讲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9]这反映了我国在文化交流中的弱势状态,反映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这迫切要求我国通过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消除各种体制性屏障,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文化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部在2003年9月4日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了要树立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文化发展观,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指明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和要求。为了使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更能适应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新形势,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文化发展规律的研究,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要坚持文化的公益性特点,牢固树立文化的社会责任,普及文化知识,传承和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并积极投入世界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内在的包含着中化民族的文化复兴,只有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共同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繁荣兴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2] 黄旭东.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J].河南社会科学,2009,(5).

[3] 孙艺风.视角 阐释 文化――文学翻译与翻译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64.

[4] 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72.

[5] 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4).

[6] 贺麟.文化与人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75.

[7] 金鑫.中国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68.

推荐期刊
  • 安全
    刊号:11-2411/X
    级别:部级期刊
  • 煤矿安全
    刊号:21-1232/TD
    级别:北大期刊
  • 核安全
    刊号:11-5145/TL
    级别:部级期刊
  • 安全与健康
    刊号:35-1256/R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