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2-06-15 18:07:39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卓越计划;职技高师;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84-04

问题的提出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多种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迫切需要提升工程技术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2010年6月,教育部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年2020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到10%的比例,全日制工科研究生要达到50%的比例。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以下简称职技高师)担负着为国家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和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两重任务。在国家“卓越计划”指导下,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代表的职技高师分别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卓越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计划”,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职业教育所需的具有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卓越师资。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对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大学数学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美国在“迈向2020工程师培养计划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具备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及应用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的能力。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大学数学是卓越人才培养关键中的重点已成为共识。学习数学不仅要获得一大堆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结论,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目前,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主要介绍数学定理、推导证明与例题,着重于逻辑推理的严谨,缺乏实际应用的例子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背景分析,学生学习感到难度大、无法理解具体应用,进而导致学习兴趣锐减、学习效果不佳、与专业学习脱节等等。如何开展大学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创新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笔者拟从职技高师的角度探讨“卓越计划”下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与实践,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作为职技高师基础课程的数学,在“卓越计划”下的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二是作为职技高师的数学专业,在“卓越计划”下的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

“卓越计划”下数学基础课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的质量。目前,各理工科专业类别大都开设数学课程,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式以及研究问题的着眼点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传授数学知识外,还要强调逻辑思维的训练,“卓越计划”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建立适应“卓越计划”的基础课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是“卓越计划”实施的重要保证。2010年至2012年间,我们在对全国四十余所中、高职院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在卓越工程师和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方案中,对数学基础课教学进行了以下创新改革。

进行数学基础课分类分级教学改革 依据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首先,构建了不同专业需求、具有专业特色、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大学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数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类别,实施了机电类、经济管理类不同的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根据生源,实施了区别高中生源、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不同的教学大纲,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同时在机电类专业高中生源中进行了分级教学,实施了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改革,形成了适应“卓越计划”的数学课程教学方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理论知识与数学实验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改革。增加了数学实验课程,以Matlab软件为例,让学生掌握数学编程与科学计算能力,如将Matlab引入线性代数课程,使之与线性代数的理论、方法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线性代数课程的最新计算工具和方法,不仅可以用手算低阶的矩阵,而且使学生学会求解6阶及以上、复系数的线性代数问题,适应后续课程的学习,提高数学基础课的效果,为专业应用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

强化案例教学 数学基础课程除了加强基础知识训练与数学逻辑思维的训练外,重点强化数学的应用性。根据“卓越计划”强调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数学基础课实施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学会”转变;从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向以专业工作需要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为中心转变。根据机电类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如电路分析、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图形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等需要进行大量分析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不降低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改变数学基础课教学中概念、定理、证明、例题的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科学计算能力,以适应后续课程学习与培养应用能力的需要。如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课题组教师在电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杰尔霍夫电路方程、信号变换与信号处理、定积分与拉普拉斯变换性质求解刻画RLC电路等应用案例;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机械运动分析、流体力学受力计算与流量分析等应用案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金融与人口的指数增长模型、均衡价格模型等案例。又如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中,增加了解析函数在平面向量中的应用、留数计算在数字滤波器性能分析和形状设计中的应用案例等等,在“线性代数”课程中增加了投入产出模型案例等等,以此强化数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数学在专业中的运用,明确学习数学基础课的目的,了解数学解决专业问题的思维、方法与途径。此举受到各相关学科专业的欢迎和好评,对“卓越计划”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体会到,实施“卓越计划”下的数学课程创新改革,一方面对教师继续学习针对培养对象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可激发数学课教师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更加明确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支撑学科、为专业服务的教学意识,改变了强调完整地讲授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观念。

编写数学课教材 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从专业需求和“卓越计划”的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入手,理学院先后召开学生座谈会、各专业学院教学院长和专业教研室教师座谈会,听取专业学院对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意见。结合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删减了部分较难理解的内容,增加了相应的实例、有利于提高思考能力的练习题和数学家简介,编写了适合我校机、电类专业的《应用高等数学》教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完善数学精品课资源平台 我校“高等数学”课程是天津市精品课程,“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是校级精品课程,在校园网上,这些课程的网页成为教师和学生课外自学的教学资源平台。学生可进一步了解问题的背景、发展历史、解决问题的过程,历年的考试试卷分析等,提高学习兴趣,其中的“互动答疑”链接可使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提高学习的效果。

以竞赛为载体强化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能力 “卓越计划”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强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在数学基础课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数学建模是把数学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桥梁,强调数学原理和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强调计算机技术作为数学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针对职技高师“卓越计划”的特点,我校在多年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举办学校数学建模竞赛,由教务处颁发竞赛文件,理学院承办。以建模竞赛为切入点,通过数学建模讲座、培训及选修课的开设,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和内容融入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在专业中的数学应用能力。三年来,每学年的第二学期(5月份)组织竞赛,参赛报名的原则是:(1)学生自愿报名,鼓励不同专业学生联合组队;(2)由学生所在学院推荐,形成全校各学院支持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氛围;(3)参照国家数学建模竞赛的方式和时间安排,进行学校建模竞赛;(4)评选学校数学建模竞赛奖,纳入学校对学生的奖励,记录学生课外学分;(5)从获奖队伍中选拔25支参赛队代表学校,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竞赛。在2011―2013年国家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取得了获得国家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天津市一、二等奖15个的突出成绩。

“卓越计划”下数学专业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对于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技高师作为培养职教师资的方面军,其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职技高师的领军校,于上世纪创立的“双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成为我国职教师资“双师型”政策的核心成果之一。

在全国8所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中,1所学校(天津)拥有“数学”和“统计学”一级硕士点;8所学校都设有数学类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教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同时都承担全校的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3所学校(天津、江苏、河南)的“高等数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在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在职技高师中,一方面数学专业担负着培养中、高等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教师的重任;另一方面数学作为职技高师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师资的新要求下,对职技高师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研究至关重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理学院通过对中、高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和师资现状的调查,按照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职教师资的要求,制定了职技高师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方案,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以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准教师素质与能力。

数学师资素质与能力分析 在对全国13所高等职业院校和28所中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学与数学师资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数学课程应以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数学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继续学习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任务;以提高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以适应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所需的限定选修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的任意选修内容,具有时代气息的数学讲座、数学活动以及学生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为内容。达到职业院校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教师应系统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数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了解机械、电子、财务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数学建模方法,能熟练应用Matlab、Spss等数学软件,具备应用数学知识进行数学计算、数据分析的能力和进行数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制定数学专业“卓越计划”改革方案 在对天津、江西、广东等职技高师数学类专业教学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依托“卓越计划”,以“强基础、善应用、重能力”为指导思想,制定了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卓越计划”下数学专业教学的系列改革,包括大类招生改革、学分制管理改革、实行导师制、专业分流与模块化培养等等。模块化培养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师范教育模块、专业提升与拓展模块等。经过四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校学生初次就业率和考研率明显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奖3个,天津市奖10多个的突出成绩。

加强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 数学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促进了数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实施了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平台基础建设、科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数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等一系列改革后,我校成功获得“数学”、“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处于领先地位;我校培养的研究生有近20%考取了国内外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结语

基于“卓越计划”的职技高师数学教学创新改革的实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课服务于专业并支撑专业课教学,在专业设计环节,发挥了数学计算的优势,我校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在专业大赛和全国建模竞赛中屡次获奖,首届“卓越师资班”毕业生多数被“211高校”的工程实训中心或中、高职院校聘为师资。

深化数学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提升应用型大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帆.德国大学“卓越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7(12):66-70.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 卓越计划 个性化教学 教学改革

1.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二是工程教育本科和研究生在校生达到418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三是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强国必先强教”,这是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地位的高度肯定。强国之路,既包括社会经济硬实力的提升,又包括文化软实力的进步和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这些方面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计划预期实施10年,到2020年,使我国培养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满足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使我国跻身工程教育强国之列。

2.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课程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有三个特点: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在学校内部建立一种企业化的运作的机制,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无目标学习为有目标学习,变枯燥的学习为充满兴趣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面向鲜活的市场,面向实际,接受市场的考验,使培养的学生真正实现与社会无缝链接。

要如何培养基础扎实、时间能力强又能快速适应市场需要的卓越人才,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是为市场培养高精尖人才,其课程体系应随市场而动,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课程体系为培养人才而设,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老师可根据各自教学研发方向和项目开展情况灵活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形式。就传统的数学课程体系而言,主要是讲解经典的数学理论,在培养卓越工程师时,这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在讲解基本的数学理论基础上,大量增加数学在各工程领域的应用型案例教学,让学生能掌握数学在其所在工程领域的实际运用形式和方式。

(2)个性化的教学形式

老师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专题分组讨论、领域知识讲座和个别辅导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为学生进行学习规划和基本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尽量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真正培养和增强其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老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长帮助确定其具体发展方向,以便因材施教。

(3)立体化的考核方式

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为每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日常学习的点滴,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这样,我们就能实行课程考核和学习档案袋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建立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档案袋时,可以将学生的单知识点的分组学习、数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小组讨论等信息完整地记录下来,同时记录在小组活动时学生的组织协调、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表现详细地记录下来,以便课程结束后与课程考试结合后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3.结语

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是成功地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完成的一项至关重要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关键工作。本文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分析和研究了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分析了数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进行的改变,其次研究了数学课程的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以期为“卓越计划”参与高校进行数学课程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卓越工程师的成功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9):1-9.

[2]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3]张韦韦.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J].教育与职业,2010(21):20-20.

[4]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篇3

工作计划表就是使用表格的形式反映工作计划的内容,表格是工作计划的工具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小学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1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动力,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围绕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扎实开展高年级数学备课组研训活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利用每单周三的备课组(教研组)活动时间,配合教导处组织备课组老师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新理论和先进经验,学习阳光课堂的相关理论,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倡导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的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二)抓好课堂常规,提高教学效益

在日常教学中,要借用备课组的集体力量,认真研究"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不断改进备课方法,提高备课质量,把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色溶于一体,积极采取集体重点准备、个人能根据班级实际加以调整、教后能及时地做好教学反思。尤其是要以教导处提出的建立阳光课堂为重点,切实做好自身备课。合理安排每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有针对性、教学有成效。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新教材所蕴含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自主地学、能动地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和发现,真正让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得以贯彻和实施。打造阳光高效的数学课堂。

(三)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学期高年级数学备课组研训活动以集体备课为主,穿插组织一些集体备课后的实践性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以及反思性教学交流、研究活动。

集体备课实施程序:

(1)分工协作:由主备教师要提前对后一周(5课时)的教学内容精心备课,备课组其他教师在集体备课前,也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形成基本的教学思路,为讨论交流作好准备。

(2)交流修改:由备课组长组织好本组教师,按照已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开展活动。先由主备教师就预设的教学设计作详细地介绍,供其他教师学习、思考。后备课组其他成员对"主备人的教学设计"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求同存异,优化方案,达成一定的共识。

集体备课活动要求:

(1)集体备课的教案可以借鉴优质教学资源,但须杜绝将网上下载或往年备课直接打印的"拿来主义";主备人须依据自身教学素养,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可操作的教学预案。

(2)集体备课"交流修改"前,由主备人确定每次交流5课时中的"1至2个重点课时内容",并告知其他成员认真准备,以利于"交流修改"时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每一次集中交流的时间有限,期望通过此举措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交流的效率与质量。

(3)建议备课组成员加强教学反思性研究,鼓励教师以"教学问题记录表"的形式将"备课、上课、作业"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时与年级组其他教师探讨、反思,寻找归因。从而能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补救措施。

(四)重视教学管理

本学期,高年级数学备课组将继续加强"教学五认真"工作管理。备课组长配合学校领导承担对数学教学的指导和管理,以抓"集体备课效益"为突破口,做好教学的各项常规工作。

(1)备课:以集体备课活动为抓手,加强交流研讨,突出个性修改,切实提高质量。

(2)上课:围绕集体备课教案,扎实组织课堂教学;继续关注学生"双基"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成长;关注教师教学水平地提升。

(3)作业批改:严格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规范作业格式和教师批改行为,确保一课一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课后反思:认真写好课后反思,将课后反思与集体备课活动、数学教研活动等结合,规范研究的过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通过对以上教学常规工作要求的强化,努力在数学教师中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业务,加强研究性学习,强化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意识。

小学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2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务教研处和数学教研组工作要点为指导,以新版《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以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规范教学行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

积极开展备课组活动,认真学习,改变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备课组中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年轻教师的研讨研修作用,不断规范教学行为,提高备课组每位教师的业务素养和教研能力。

三、工作措施

优化备课组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研讨、校本研修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

四、工作安排

1、集中学习,制定本学期年级组数学教学计划,落实组内活动安排。

2、组内集体备课:《认识人民币2》——主备人王群。

3、主备人执教组内公开课《认识人民币2》,组内数学教师深入课堂听课观课,评课研讨。

4、主备人执教校级公开课《认识人民币2》。

5、期中考试及质量分析。

6、商讨家长会交流事宜。

7、网络晒课:制作课件、撰写教学设计、上课录课。

8、组内商讨,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9、撰写三个一评优教案、论文。

10、学科教学总结,期末检测。

小学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3一、指导思想

一年级数学备课组本学期将继续围绕学校工作计划,认真组织数学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教学行为,求真务实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研究,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备课质量的稳步提高,并以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工作思路

在本学期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这习惯一块知识的教学,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为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从而制定本组活动计划,明确本学期目标,落实任务。

三、预期目标

1、提升一年级数学教师课堂组织的能力

2、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力。

3、组织全体组员积极参与新课程研究,勤反思、勤撰写,提高教师的探究能力

四、具体措施

1、严格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教务处工作计划、教研室工作计划、数学教研组计划和备课组工作计划开展本组的备课研究,并做好相关备课资料的积累。

2、严格按教务处的规定,认真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力争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

精心写好备课材料,尽力做到高质量地备课。

3、备课探讨时,用心听,多提出修改意见,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客气”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倡多写课堂教学随笔、反思或案例。

4、集体备课的教案,只是作为参考样本,每一位老师要根据自己理解、班级学生实际,本校教学条件,作出相应的修改。

5、提倡教学相长,平时多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6、加强教师的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精心准备,把握“优化教学设计、落实教学目标”这一主题,重点在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制定上下功夫,集体备课的流程一般为:组长先确定教材交组内老师分散备课,然后在个体备课的基础上集中进行讨论,集体设计一份比较优秀的教案,这份教案由下次上课的老师进行施教,最后进行说课评课等。

7、积极准备一年级的口算比赛。

小学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4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学校的“信息化生态课堂”为基准,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与校本培训的高度融合,让集体备课活动与新课程改革携手同行,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备课组成员情况分析

我们学科组有两名数学老师,徐时旺老师从教近三十年来一直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对学生严格要求,对数学教学有自己的执教风格,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管理经验,相信她会带动我们学科组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对待工作善于学习,勤于钻研,但在学生管理方面有些欠缺。我们组两位老师都多次执教区镇公开课,一度受到领导的好评,基于此,我们要发扬“团体作战”精神,互相学习,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坚持集体备课,认真落实不流于形式,贯彻数学组的工作计划,为创先进备课组而努力。

三、教研组工作目标

1、加强学习和研究,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工作实践中去,进一步提高课改实施水平,重视对学科课程的研究,加强信息化生态课堂的建设。

2、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3、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

四、本学期活动内容

1、每单元至少一次集体备课。

2、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讨论和研究。

五、具体活动措施

1、严格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教研室工作计划、数学教研组计划和备课组工作计划开展本组的备课研究,并做好相关备课资料的积累。

2、认真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力争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

精心写好备课材料,尽力做到高质量地备课。

3、备课探讨时,用心听,多提出修改意见,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客气”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倡多写课堂教学随笔、反思或案例。

4、集体备课作为参考样本,每一位老师要根据自己理解、班级学生实际,作出相应的修改。

5、提倡教学相长,平时多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6、提倡多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报刊资料,努力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高效率的教学设计,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备课。

小学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5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文化滋养、以雅育雅、自主发展、享受成长的办学理念,以现代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以常规落实,质量为首,主题研究,专业提升为工作主题,开展本期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结合二年级数学组自身实际,重实效、重发展、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工作策略

用心研究、科学实践、确保质量、促进发展

三、工作要点

(一)注重各项常规工作的顺利开展。

1、备课:按不同教龄段的要求进行分层备课。

在备完全册教案的基础上,坚持课前修改和课后反思,教研组长坚持每周检查,并签注意见和建议。教导处每月抽查。

2、听课、评课:认真开展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活动。

特别是听课后的评议活动要落到实处,做好资料收集和记载。

3、作业与辅导:

布置作业的目的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及时收作业,及时批改和发还作业,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

情况。对不认真完成作业或不按规定交作业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情况,进行帮助教育。加强对学生问题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4、研究落实的提优、辅差工作计划,对本班本年级的学习困难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早发现,早预防,早落实,及时解答疑难、补习指导。

可以建议:建立错题记录本(随时记载)、学生成长记录本(随时记载,重点是学困生)、知识要点整理本(每单元集体备课整理,教学过程中完善,到期末整理成有序的知识要点)、建立后进生辅导记载。

5、教研组坚持按计划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认真记载,认真总结。

在每周三下午,教研活动时间专时专用,与平时随机的听课、评课、研究等活动相结合,既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全局性,又高质、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二)探索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用心研究

(1)每位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现代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

要求:每位教师制定详细的现代课堂教学实践计划,本学期应有至少10%的课堂教学内容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2)教研组制定详细的现代课堂教学教研计划,并订出典型课例进行研究,本学期至少应安排5次相关的教研活动。

2、科学实践

(1)结合学科和年段特点,积极探索和实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2)每位教师在组内展示一节相关研究课。

(3)教研组提供一节相关课例在大组内展示。

(4)本年段结合拟定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从典型课例入手总结提炼出相关模式。

四、本学期特色工作

1、坚持数学实践作业的设计。

2、坚持快乐周末练习的设计。

3、开展小樱桃杯数学竞赛。

五、各学月工作重点安排

第一学月:制定本组工作计划,参加期初的教材分析,初步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学月:继续学习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活动。

第三学月:现代课堂教学展示课,举行小樱桃杯数学竞赛。

第四学月:结合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开展校本课程研讨活动。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 特岗教师 招聘 对策

腾冲县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属于保山市管辖,国土面积584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48.075公里;辖18个乡镇,有汉、傣、傈僳、回、白、佤、阿昌7种世居民族,是教育文化大县。腾冲县从2006年起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特岗教师的招聘,给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教师队伍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成了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

一、腾冲县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4年12月,腾冲县在职在编教职工6640人,其中专任教师6450人,专任教师中持有硕士学位的有53人。学历结构为研究生16人,本科4308人,专科1712人,中专316人,高中及以下118人。

1、“特岗计划”教师招聘的基本情况

腾冲县实施“特岗计划”以来招聘教师情况如表1所示。

2、“特岗计划”教师的待遇情况

腾冲县招聘的“特岗计划”教师,从招聘之日起就完全享受地方公办教师的同等待遇,包括工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等各种福利待遇。对履职一年期满的,均按不同学历层次、不同的履职岗位,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享受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对履职三年届满、履职考核连续达到称职以上、本人自愿继续留任原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都及时为他们办理转为地方在职在编教师手续,任“特岗计划”教师期间的工教龄连续计算。这样可使他们心底踏实,安心从教,乐于从教。

3、“特岗计划”教师的培养培训情况

对招聘的“特岗计划”教师认真组织上岗前培训,加强上岗后的继续培训,使他们尽快成长,成为合格教师。为使他们健康成长,腾冲县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创先争优活动,以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校领导的推荐选拔中,同样注重培养选拔他们,许多“特岗计划”教师在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和学校的远程教育管理员,部分“特岗教师”已经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

二、实施“特岗计划”教师招聘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1、有效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足的问题

受县财政财力限制,过去招聘的教师,勉强能解决退休等自然减员而空岗的问题。2006―2014年,腾冲县共招录“特岗计划”教师1705人,到2014年,在职在编教师达到6450人,除补充自然减员外纯增708人,普九后农村中小学教师大量缺编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每年大量教师退休形成的自然减员空岗等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2、有效改善了中小学教师学历结构

2005年腾冲县在职在编教职工5879人,其中专任教师5742人。拥有研究生2人,本科1008人,专科2853人,中专1393人,高中及以下486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仅占17.6%。2006―2014年招录的1705名特岗教师中,本科学历1291人,占招聘人数的75.72%;专科学历414人,占招聘人数的24.28%。这些高学历层次的人员充实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有效地改善了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学科结构。2014年腾冲县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占比67.04%,上升了49.44%。由于“特岗计划”招聘设岗学科齐全,使学科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课程开设得到相应的保证,为提升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和实施新课标、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3、有效减轻了教育支出对地方财政的压力

腾冲县的财政仍然属于吃饭财政。因在岗、“特岗计划”教师工资由中央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地方财政对教育投入困难的问题。

4、有效解决了本地区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2006年以来腾冲县共招聘“特岗教师”1705人,有效减轻了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就业压力,对社会、家庭、学生保持较高的读书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用,对“读书无用论”给予了有效的打击,激励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5、有效提升了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招聘的“特岗计划”教师,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他们绝大部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比较熟练,到中小学后,恰逢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远程教育的实施,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普及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6、有效解决了特殊岗位教师招聘难的问题

腾冲县属于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县,部分少数民族分散在边远贫困地区,教师招不起,留不住,特别是双语教师更难招聘。特岗教师招聘范围广,方便定向设置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岗位,解决民族学校师资匮乏的问题。如2009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特别设岗招聘了2名、2名、5名、3名傈僳族教师,并将其定向分配到滇滩镇、猴桥镇、明光镇少数民族聚居区学校工作,缓解了双语教学的困难。

三、“特岗计划”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特岗计划”教师缺乏基本的教学技能,较难适应教学工作

“特岗计划”招聘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每年新招聘的“特岗计划”教师中,大约有10%的人员由于在学校没有受过专业培养和实习锻练,缺乏基本的教学技能,较难适应教学工作。

2、“特岗计划”教师的学历层次与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不成正比

“特岗计划”教师从学历层次看是提高了,但部分人员教学素养欠佳,本科、专科、原中师毕业生学历与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不成正比。

3、县级财政发展不平衡,贫困县难于支付教师薪酬

“特岗计划”教师三年服务期满后基本上转为公办教师,这将增大县级财政压力。县级财政发展不平衡,贫困县难于支撑。而越是财政困难的县的教师数量越是不足。

4、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多数新招聘的特岗教师平时工作很努力,认真负责,完全享受地方公办教师的同等待遇,但仍有小部分人员不安心教育工作,一旦有机会便千方百计争取改行,这造成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在服务期满后,还有一大部份教师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考取公务员或调到其他事业单位。究其原因,一是条件艰苦。中小学学校校点多数在农村,多年来,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和条件相对滞后,学校生活、工作、医疗条件相比城区学校较为艰苦,特别是村级及以下学校更为艰苦。二是负担重。由于农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及以下小学办学规模小,在校学生数少,(目前的编制标准对农村学校无倾斜)导致农村小学教师工作量比城镇教师大(农村教师包班教学,全天候)。三是教师经济收入水平低,教师劳动除具有经济效益之外,更多的是社会效益。教师工资待遇低、酬不抵劳是其流失的主要因素。四是教师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不认可,教师的流出与社会的评价机制密切相关。

5、基层学校招录不到优秀的毕业生

从历年来“特岗计划”教师招聘考试报名情况可以看出,重点大学毕业生报名人数仅占2%,原来高考成绩较高的学生大都不愿意从事教师行业,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极大担忧。

四、改进“特岗计划”教师招聘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1、重视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工作

师范院校应加强对中小学新教材教法的指导和研究,使毕业生熟练掌握中小学教材教法,适应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在校期间实习过程,把实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据调查,大部分学生都是自己在假期找学校实习,造成了实习中许多漏洞。建议师范院校重视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工作,统一组织,规范要求,提高毕业生素质,提高学校声誉。

2、减轻农村教师的工作量

国家应该对农村中小学编制按实际工作要求和动态管理办法确定教师编制数,切实减轻农村教师的工作量。

3、合理制定教师职业的薪资制度

制定合理的教师职业薪资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进而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4、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

增加农村基本建设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生活水平,改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与生活条件、交通条件、医疗条件。

5、规范大中专院校的办学制度

加强对师范院校的管理,对不附合条件的师范院校进行改革。实行按需招生,对高考成绩优秀的毕业生给予适当的照顾。据调查,小学中的好多骨干教师是当年的中师毕业生,是中考成绩较为优秀的毕业生。师范院校可借鉴原来中师生的办学模式,把一些成绩优秀的高中生吸引到教育师范专业。

【参考文献】

[1] 卢江:“特岗计划”实施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4).

[2] 常清:农村特岗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思考[J].邢台学院学报,2013(1).

[3] 孙颖、陶玉婷:特岗计划的现实困境与破解思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2(7).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篇5

高段数学教研组教研计划教 研 组 工 作 记 录 2004年 9 月—— 2005 年 1 月 一、 教研组长工作职责 二、 关于教研工作的意见 三、 教研活动计划 四、 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五、 教师备课情况 六、 教师、学生获奖情况 七、 教研活动出勤记录 八、 作业批改情况 九、 教研组工作总结 十、 教研先进个人 教研组长:周静珠 组名:高段数学教研组 教 研 组 长 职 责 1、组织本组教师的业务学习,引导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进行教学工作。 2、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和本组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确定教研课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及时总结教研成果,组织指导组内教师撰写论文。 3、指导教师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并加强检查。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4、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观摩教学、互相听课、评课,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积极捕捉教研信息,认真学习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和组员的教研能力及理论修养。 6、开拓创新,带动组内教师发展学生的个性教育,培养尖子生。 关于教研工作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以“课堂教学”为工作主线,并结合本校特点,实施审美教学、选择教学、建模教学、生活化教学等,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二、工作要点: 课堂教学生活化,用生活理念构建教学大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超文本教学;坚持认真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和检测;运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开展教学系列活动;教学要尽可能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儿童乐意接受的方式,使教学各具特色;切实抓好学困生和冒尖生的辅导工作;提倡并研究合作、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教 研 活 动 计 划 高段数学教研组2003学年第一学期教研计划 ㈠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遵循学校规划发展目标,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我们高段数学教研组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坚持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建模的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选择学生能接受和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实施选择教育;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实实在在地开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讨。 ㈡总目标: ⒈在期初依据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使整个教研活动制度化、系统化。尽量使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记录有总结。 ⒉尽量在教研活动中为每位老师创造机会,提高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⒊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学习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㈢教研活动 ⒈坚持教学常规管理,使之规范有序。 ⑴老师用电脑备课,使网上资源为我们所用,及时根据现代育教学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备课尽量做到:脑中有大纲、胸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目中有学生。使每学期都有代表自己教学水平、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教案。 ⑵用好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上好每一节课,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喜爱。 ⑶认真批改作业,及时收到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 ⑷加强辅导力度,尽量在保证下线的基础上,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关注数学特长生的发展和培养。 ⒉利用学校名师导教的优势,提高每一个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在学期初,安排老师业务提高的计划。在邱老师的指导下,每周四教研组开研讨课,要求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安排时间听课学习,让老师们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⒊组织老师学习好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教学的方向,所以我们要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教研组的活动中,安排老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学习各课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解读、新的教学参考以及教学杂志上的有关文章,从而了解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结构和内容,明确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系和教学要求。4、5月份安排一次 ⒋组织一次高段各年级数学思维竞赛。 在期中之后安排高段各个年级思维竞赛,以提高数学特长生的学习。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篇6

以万年县教研室工作计划为导向,以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为载体,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制定本学期教研工作计划。本学期将紧紧围绕“两个提高”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积极开展授课竞赛与教学研究活动,密切关注近年来分配下来的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通过合作、交流、互助等措施,努力提升年轻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不断巩固办学规模和成果,实现我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二、具体措施

1、开学初做好各学科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与措施,并按时按要求完成各阶段各项内容的记载。

2、组织开展好数学优质课竞赛,为教师展示教学风采搭建平台。

3、语文和数学中心教研组要制定好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各中心教研组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拟定好可以研究、便于操作、难度不大的课题,并指导教师扎扎实实的展开研究。

4、积极开展全县竞赛活动的选拔工作,动员有条件的教师积极参加。

5、加强新近分配教师的指导,采取合作、交流和互助的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力争三年内使他们成为教育教学骨干力量。各村完小和年级组要经常开展相互听课学习,课后反思讨论,课间聊课探究,提高教研氛围。

6、编辑第8期《青小教苑》,为中心教研组的研究成果、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经验等搭建展示的平台。

7、协助教导处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三、每周工作要点安排:

第一周

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计划,语文和数学中心教研组拟定教研活动计划及安排

第二周

发放《万年县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和实施记载》手册,并制定好其中的各项计划和教学改进措施

第三周

第8期《青小教苑》征稿工作开始,做好入选教师参加县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的准备工作。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中心教研组的课题研究

第四周

与教导处教师一起去荷塘小学了解新分配教师和支教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

第五周

与教导处教师一起去史桥小学了解新分配教师和支教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

第六周

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

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全县小学语文和英语优质课竞赛

第十周

与教导处教师一起去乐华小学了解新分配教师和支教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

第十一周

五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和思品、科学统一抽测以及成绩分析

第十二周

征集各学科教学论文,并将优秀论文推荐至县市参评

第十三周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竞赛

第十四周

与教导处教师一起去九龙小学了解新分配教师和支教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

第十五周

与教导处教师一起去下湾小学了解新分配教师和支教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

第十六周

与教导处教师一起去古阳小学了解新分配教师和支教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举行数学优质课竞赛

第十七周

《青小教苑》编辑刊印

第十八周

总结中心教研组课题研究成果,表彰在课题研究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教师

第十九周

《青小教苑》出刊,组织教师参加全县小学语文期末复习经验交流会

第二十周

抽考年级科任教师迎考座谈会

第二十一周

检查教师的《万年县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和实施记载》手册登载情况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中国现代高校 数学教育 创新

[作者简介]李志军(1978- ),男,广西梧州人,梧州学院,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广西 梧州 54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项目编号:2013JGB239)的部分成果和梧州学院2012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基于教育部新课标的大学概率统计课程衔接性教学资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Wyjg2012A006)的结题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14-03

一、引言

数学研究在国家教育、经济和科技发展研究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各学科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基础,在国家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中,数学科学的申报细则排在了其他自然学科的前面,而其他自然学科的研究也离不开数学手段的辅助。金融数学与金融风险更是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定为优先资助的研究方向。因此,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的创新对国家的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按照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现代的高校数学教育也要寻求突破,寻求创新。本论文首先分析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的现状,然后指出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创新的方向。

二、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的现状

教育部一直致力于基础数学教育的改革,先后出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但高校数学的课程标准却一直得不到统一。各专业数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数学课程的设置与规划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与时展相错、与学科发展脱节、与学生素质相背,等等。高校数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按照适者生存的道理,高校数学教育还能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证明它仍然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中国现代高校的数学教育还有很多地方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管理的需求。例如,随着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应用预算知识在商品销售和商品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这牵涉到学生在高校数学代数知识方面所打下的基础,但可惜的是,许多大学生仍然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甚至在自己买房时都无法通过代数知识的帮助去确定自己可以承受的最高购房贷款数目。这是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在社会发展中适应不良的一面,这样的适应不良导致一些高校正在不断地缩减高校数学的基本课时。当一种教育不适应社会发展时就要被淘汰。因此,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需要继续改革创新,不断进行调整。

在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的概念里,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学习状况是判断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现状的关键所在。据高校数学领域的一线教师调查,中国现代高校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南京审计学院的教师对修读经济数学基础课程的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在微积分课程考试中的重修比例高达40%;在线性代数课程考试中的重修比例为11.4%;在概率统计课程考试中的重修比例为31%。高比例的重修说明,学生不适应大学的数学教学。学生在接受高校数学教育中遇到了很多的学习障碍,例如,缺乏学习的策略、学习的意志或学习的兴趣。广西师范学院的学者韦程东、何世榕、庞伟才和广西大学的学者尹长明在做大学数学学习成败原因的统计分析时发现,现今有些中国高校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不好,究其原因不是他们的智力低下,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觉性、坚持性、自制性、独立性和果断性。从以上现状看来,中国现代高校的数学教育仍需改革,否则难以得到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认可。

三、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创新的方向

在前文对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现状的分析中,研究者发现:首先,中国高校数学教育的管理仍然处于混乱的状态,众多学者都在呼吁“必须去行政化、官场化、权力化”,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仍然有待革新;其次,中国高校数学教育的内容出现了脱离社会发展的状况;最糟糕的是,现今中国高校数学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不佳。因此,针对现今中国高校在数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三点改革创新的方向:(1)在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管理方面寻求创新;(2)在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内容方面寻求创新;(3)在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教学方式方面寻求创新。

(一)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管理的创新

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数学教育的发展就会失去方向。现代高校教育是开放的,但并不代表无序。现在高校教育都在主张去行政化,但并不代表否定科学的管理。中国现代高校的数学教育要得到发展就要进行改革创新,高校数学教育管理包括以下三大部分内容: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师的组织管理。以下将就这三部分内容的创新方式进行具体分析。

1.高校数学教育教学计划管理的创新。教学计划的管理本来应属于教学组织管理的一部分,但高校数学的教学计划管理不像中学,有教育部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统一的约束,全国都没有统一的版本,需要各个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因此,需单列出来作为单独的改革创新点。教学计划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只有教学计划的管理进行了改革创新才可以带动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

高校数学课程体系十分庞大,其中基础数学系列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按照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教育评估要求,以上每门数学课程都应该有独立的教学大纲和计划。高校数学教师每学期都要上交所教课程的教学计划,但实际情况是,多数教师都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随意修改即上交相关教学管理部门,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从来没有得到太多的监管和协调。在高校数学课程的教学计划管理方面,要在自由度和统一性之间取得平衡,根据专业要求,切实制订新的适合高校的数学课程教学计划,在统一中允许教师根据学生水平和各专业的需求作适度的调整。高校数学教育教学计划管理应进行宏观上的控制。例如,针对理工科的专业,在制订高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计划时,就应该根据专业需求,把近似计算、数值计算、数据的运用列入统一版本的教学计划中。然而,针对机械专业,曲率又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统一版本的教学计划中自由地加进这一部分的内容。高校数学教育教学计划管理的改革创新将成为其他数学教育活动的基础。

2.高校数学教育教学组织管理的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是教育发展的心脏,连通着教学、课程、考试等各个环节,包括对教学场所、设备、经费和人员的管理。高校数学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要得到创新,就要从教学的各个环节着手,创新高校数学教育教学的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高校的数学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工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管理系统中有数学教育各门课程的教学计划管理、排课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教材的管理和教师教学的考核管理等。高校数学教育教学组织的管理一直都是从上而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方式,工作机制相对完整,但不具备服务的意识,也没有创新的意愿和理念,这在教学计划的管理混乱方面已初步体现。高校数学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独立的发展轨迹,教学组织管理者应在此轨迹中对教学组织管理的事务形成较好的预见性。在教学组织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利用这种预见性对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创新性的高校数学教育教学组织管理系统应是一个有机的组合,以改革创新的高校数学教育教学计划为开端,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考试进行统一规划。

3.高校数学教育教师组织管理的创新。高校数学教育教师组织的管理一直都是陈旧的,只对教师的个人基本信息和任课信息进行监管。然而对于教师的职业信息既没有做长期的规划,也没有实施科学的管理,只是通过教师个人实现其自身职业发展的管理规划。高校数学教育的成果一直都被应用于经济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中大量引进了数学方法。但是,高校数学教育本身却缺乏经营的意识,在教师组织管理方面缺乏数学方法引导下的合理开发和支持。因此,在高校数学教育教师组织管理方面应该像企业一样引进数学方法指导下的科学管理方式。例如高校数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就应该在最优化方案的指导下进行,按高校教师的特长分为教学和科研特长教师两类。根据学生的总人数来计算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根据科研工作量来计算在数学科研方面需投入的人力、物力。最后通过最优化数学模型计算出高校数学教育教师组织管理中要如何安排人力和物力才可以实现工作的最大效率。高校数学教育教师组织管理亟待创新,只有通过这种创新式的管理才可以实现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二)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内容的创新

中国高校数学教育的内容一直受到20世纪50年代苏联教学理论的影响,系统、严谨、逻辑演绎方式浓重,但缺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忽视数学方法在经济金融上的运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中国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提出了“创新是民族的灵魂”的发展方针,对中国高校数学教育内容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内容的创新要体现在应用方面,高校数学不能仅仅作为思维训练的工具。随着中国生产、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数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把数学理论和日新月异的现代数码技术、生产技术结合起来,加强高校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概率统计这门高校数学基础课程为例,内容的革新是可以根据具体专业进行的。对于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教学内容中适时引进基于概率统计论的网络技术。研究人员徐海湄、齐守青、卢显良和韩宏曾在2009年立项的国家973计划项目中研发一种新的基于概率统计论的P2P网络信任模型。该模型运用了最大似然估计、假设检验等方法。这种经典案例极好地结合了技术专业类知识,同时又细化了宽泛的概率统计基础教学。再如,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也可在内容中渗透相关的学科思想。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学者曹晖和林秀萍曾于2010年在理工科类的核心期刊《振动与冲击》中《结构损伤识别中噪声的模拟》。文中提到,可以用概率统计方法,借助统计量和假设检验方法确定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判别临界值,并给出检验的判错概率。由此可见,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内容的创新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要在相应专业的技术应用方面增加深度和广度。

(三)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

针对中国现代高校学生数学学习适应不良的状况,高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需要改革创新。首先,要革新高校数学教学方式中传统的讲解过程,数学课堂中对于定理、推证和演算的传统讲解是必要的,但却不能作为唯一的教学手段。学生宁愿自学也不愿意参与到高校数学的课堂中,这证明旧的教学手段已不适用。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时,教学人员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活动,引发他们对数学定理的思考,激发他们推证和演算的欲望。其次,要革新高校数学教学方式中单一的教学辅助手段。现在的大学生手机可以上网,视频已能立体,声频更是无处不在。用简单的教辅工具粉笔加黑板来讲解深奥的数学定理显然不能满足中国现代高校大学生的需求。所以,高校数学的教学辅助手段要得到革新就必须丰富起来。有很多数学教育者认为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就可以革新教学辅助手段,但事实是,多媒体教室多以放映PPT为主,PPT更是以文字为主,只取代了板书,这样的方式完全没有创新可言。高校数学课堂中多媒体的使用应该结合现代数学高科技软件技术,充分发挥各种数学类计算软件的作用。中国的中学数学教育在口算、心算、笔算方面有很好的传统,但到了高校数学教育阶段,除了继续发扬优良的传统外,也要注意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减少繁复计算的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创新减少学生对于数学繁复计算过程的畏难情绪。

四、结论

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需要创新,但是,创新不能没有方向。本文就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创新应该从教育的管理、内容和方式三方面着手。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直接链接着企业生产、公司经营和科研实验的端口。作为其他学科专业的基础教育,只有中国现代高校数学教育得到了创新,其他专业教育的创新才能走得更远、更扎实。

[参考文献]

[1]陈超.转型期大学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术论坛,2012(7).

[2]曹助我.关于上海高校(工科)数学教学改革的浅见[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83(4).

[3]李梦超.接续科学思维的链环――中国人民大学探索文科高等数学教育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2(6).

[4]韦程东,尹长明,何世榕,等.大学数学学习成败原因的统计分析[J].大学数学,2006(4).

[5]徐海湄,齐守青,卢显良,等.一种新的基于概率统计论的P2P网络信任模型[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6).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内蒙古 普通本科高校 师资队伍 结构

高校教师是知识传授、知识创造、知识应用的主要承载者,是高校办学的主要依靠力量。可以说,教师队伍水平决定了高校的教育水平和学术水平,而师资结构又是影响队伍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内蒙古高校的教师引进力度逐步加大,人才汇聚能力逐步增强,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结构逐步改善,但与内蒙古在全国的战略意义和经济地位相比,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教师队伍的要求相比,内蒙古高校的教师数量、结构、水平还存在不小差距。

一、内蒙古普通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基本状况及结构分析

1.基本状况

内蒙古自治区明确提出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目标,大力实施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自治区高等教育111工程”等人才项目,培养了一批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引进了一批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有力促进了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各本科院校健全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和建设规划,引导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潜心教学,精心育人。截至2012年,内蒙古本科高校共有各类在校生269534人,专任教师14915人,总的生师比为17.3:1。专任教师中,其中教授2096人,副教授483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9875人;教师中有两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人选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3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19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94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二层次人选339人;“自治区高等教育111工程”一层次、二层次人选110人;部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自治区教学名师奖获得者84人、自治区“教坛新秀”获得者40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75个。初步形成了一支数量满足需要、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2.结构分析

一般而言,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地域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类型结构、专兼职结构、高水平人才层次结构等多个方面,而且每个要素的内部优化和整体协调都会对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服务水平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年龄、学位、职称、学缘、专兼职等五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发展潜力以及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契合程度。2012年,全区本科院校专任教师的结构分析如下。

年龄结构。30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255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7.12%;31-45岁之间的中青年教师789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96%;46岁及以上的教师446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9.92%。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主体,他们基础扎实、年富力强、学历层次较高,很多人已成为本校教学、科研骨干,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

学位结构。具有博士学位的2216人,占14.9%,具有硕士学位的765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6.21%。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总量偏少,与自治区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高校师资队伍总体建设目标和各学校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职称结构。具有教授职称的2096人,占14.05%、副教授4832人,占32.39%、讲师5857人、助教(含见习)2130人,高级职称占46.4%。

学缘及兼任教师结构。全区具有外校学缘教师人数达到11146人,占师资总数的74.73%;全区本科高校共聘兼任教师2565人,占教师总数的17.2%,平均每所高校有兼任教师150人左右。

二、内蒙古普通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合理的教师队伍数量和结构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内蒙古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着力点。但目前教师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尚存在一定问题。

1.生师比过大,严重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

2012年,内蒙古本科高校总的生师比为17.3:1,总体来看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18∶1 的合格标准,但个别高校生师比过大,有的甚至超过20:1。即使是这个数据也存在很大的“水分”,个别高校为了各类评估的需要,存在数量不少的“挂名”兼职教师,一些兼职教师仅有其名而无其实,并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缺口较大,教师教学精力不够,严重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高学历、高职称、高层次等高水平教师数量不足,限制了高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高水平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的“领头雁”,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最主要的依靠力量。尽管对高水平教师的定义各有不同,但从当代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高职称、高学历和获得顶尖学术称号、入选高层次人才计划是其基本特征之一。而内蒙古本科高校的教师队伍却存在“三少”现象,即高学历教师少,高职称教师少,高层次教师少,比如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仅占14.9%,高职称教师仅占46.4%,高层次人才(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者等)仅有寥寥几人。由此可见,内蒙古本科高校的高水平教师数量和所占比重不仅与发达国家、地区相距甚远,即使与国内一些发达省份相比,也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状况极大的限制了内蒙古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学术声誉。

3.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制约了高校良性学术梯队的形成

合理的年龄结构是能否形成学术梯队的关键要素,是教师队伍未来发展态势的集中体现。一般而言,合理的年龄结构是指老、中、青教师数量呈合理分布,每个年龄段的教师都占有相应的比例,这样既能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又能避免由于老教师退休而造成的“青黄不接”现象,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一般在27至60岁之间,即33年左右。如果按照这个时间长度来算,同一年龄的教师应该大约占到教师总数的3%,那么,理想情况下,30岁以下教师的比例应该在9%左右,31至45岁教师的比例应该在45%左右,45岁以上教师的比例应该在45%左右。对比上述的数据可以发现,内蒙古本科高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过大,而中老年教师所占比例过小。从长远来看,制约了良性学术梯队的形成,进而容易导致学术传统中断,有影响力的学派难以形成。

4.“近亲繁殖”现象严重,不利于高校发展活力的发挥

教师学缘结构多元化是世界一流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维护学术自由、促进学校活力的有力手段。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高校也开始认识到教师队伍“近亲繁殖”所带来的危害。虽然从整体数据来看,内蒙古本科高校教师队伍中具有外校学缘教师人数占师资总数的74.73%。但是一些老本科高校(如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外校学缘教师比重还较低,而几所新建本科高校和没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由于缺乏高校师资培养能力,外校学缘教师比重极高,从而拉高了平均值。另外,据统计,几所新建本科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师资是由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毕业生充任,甚至个别学科的教师全部来自于同一所高校,这种另类“近亲繁殖”是数据没有显示的。这种现象对于新思想、新理论、新学派、新风格的形成是极其不利的。

三、内蒙古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思考

内蒙古本科高校教师队伍数量、结构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共性问题,也有区情、校情的特殊问题;既有客观因素造成的问题,也有主观失误造成的问题;既有长期存在并将继续面临的问题,也有带有时代性并可以尽快解决的问题。

1.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做好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要着眼于眼前的需要,也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注重人才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也要重视年龄结构和专兼职结构。长期以来,内蒙古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规划,教师引进、培养过于随意,过分重视满足当前需要,忽略教师队伍建设与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适切性,这是教师队伍出现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所以,必须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

第一,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全区高校教师队伍现状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彻底摸清数量及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地域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类型结构、专兼职结构、高层次人才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势和劣势,出台“自治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中长期发展规划”,从自治区层面做好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指导各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第二,各高校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充分认识人才在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中的战略性作用,切实把“人才强校”战略落到实处。要根据自治区的总体设计,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学校类型、培养目标、未来办学规模及教师队伍结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又适度超前的本校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付诸实施,避免盲目、主观随意引人、进人的现象。

2.建立地区高校师资共享机制,保证兼任教师素质,解决高校教师总量不足问题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时代,引进兼任教师、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一些高校由于受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还没有打破“关门办学”和“单位主义”的窠臼,只重视人才全职引进,不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导致兼职教师应有的巨大作用难以发挥。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转变办学理念,以为我所用的态度淡化编制观念,强化共享意识,充分认识到兼职教师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保障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并将其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次,要建立地区高校师资共享机制,完善兼任教师聘任机制,保证兼任教师素质,将人事编制与工作岗位相分离的短期聘用、兼职聘任、临时聘任制度化、规范化,实质性的引进客座教授、暑期教师、企业导师、课程教师等兼职人员,促进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满足教学需要。

3.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提高高校竞争力和学术声誉

高层次教师位于教师结构金字塔的顶端,是传授知识和创造知识的主体力量,也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更是各高校激烈争夺的稀缺人才。对内蒙古高校而言,高层次人才数量少,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瓶颈。尽管对高层次人才需求迫切,但是由于区域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办学实力、历史传统、教学科研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内蒙古高校在高层次人才竞争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引进高层次人才,是内蒙古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学术声誉提高的关键。

高校要科学制订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计划,依托国家“”、“”、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等各级各类人才工程平台,切实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要树立“事业引人”的理念,以体现人才价值的薪酬待遇、先进完善的科研平台、以人为本的管理环境、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增强对高水平教师的吸引力,落实好各项人才引进、激励措施和政策,创新引人、用人机制,努力做到引好人、留好人、用好人。

4.设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健全教师培养体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在不断的学习、研究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学校不仅要重视教师引进工作,更应重视教师培养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高校要普遍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加强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高校要针对本校中青年教师情况制订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着力打造一支数量足、素质优、起点高、后劲大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带动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加快教师队伍学历提升。针对高学历比例偏低的现实,高校要合理制订教师队伍学历提升计划,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不断提升学历层次、学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提高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使博士群体成为师资队伍的主导或中坚力量,师资队伍逐步实现博士化。

加大中青年教师海外研修经历。学校要制订中青年教师海外研修计划,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自治区“511人才工程”等海外研修、访学平台,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入选国家、自治区各类人才工程的优秀人才到国外留学、研修、访学,全方位、多领域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教师学术视野,增强教师国际学术背景,了解、把握相关学科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提升相关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针对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实践能力培训,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到区内外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展相关学科的实践能力培训,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加大学科带头人遴选、培养力度。按照学科建设的实际和要求,加大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高尚学术道德和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优秀教师的遴选、培养力度,制订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明确职责,规范聘任考核。形成一支具有较高学术造诣、较强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队伍。

加强学术团队建设。高校要实施、完善“特色学科团队建设计划”、“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以国家、自治区重大专项和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平台,加强学术团队建设力度,提高学术团队建设水平。

总之,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既要做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更要注重计划的实施;既要以宁缺毋滥的原则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更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

(牟占军,男,1963年8月生,内蒙古赤峰人,教授,内蒙古工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本科)[R].2012.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4号

[4]徐威.陕西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

[5]陈正娇.论边疆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云南省为例[J].文山学院学报,2011(2):73-7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