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8篇

时间:2023-09-03 15:18:46

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

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篇1

>> 国内乡村旅游运营模式的探索 美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互动模式探索 美丽乡村治理体系构建的探索 论乡土社会视阈下我国乡村司法理念的构建 浅析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 智慧旅游理念下的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分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美丽乡村发展路径探索 新型社区理念下的乡村社区转型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思考 乡村旅游的发展 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发展乡村旅游 川西高原牧民定居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民俗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构建可良性运转的乡村治理模式探论 “4+2”模式,邓州乡村的探索之路 美丽乡村环境治理的全椒模式探索 环境美学视野下的美丽乡村及其价值构建 乡村景观园林的构建 植入体验营销理念发展乡村旅游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Pahl R E.Whose City? And Further Essays on Urban Society[M].Baltimore: Penguin Books, 1975.

[3]全伟. 城市经营概念及其内涵刍议[J].经济师,2006(10): 92-93.

[4]林竹. 城市运营与城市经营的理论与实践辨析[J]. 规划师, 2014(09):116-121.

[5]刘文俭.城市经营概论[J].现代城市研究,2001(05):1-3.

[6]许保利.城市运营商:未来城市建设的主要承担者[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02): 31-32.

[7]王志纲. 经营城市离不开城市运营商[J].领导决策信息, 2002(29):21.

[8].

[9]周蝉鸣.基于“乡村经营”理念的城乡统筹规划探索――以四川省开江县城乡统筹规划为例[J].室内设计,2012(02): 42-48.

[10]王丽娟,顾益康,胡豹. 以“乡村经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J].浙江经济,2013(13):44-45.

[11]吴理财.政府主导还是农民自治?――对当前乡村“经营”的基本看法[J].学习月刊,2004(06):14-15.

[12]王威.乡村经营性治理的创新模式研究――浙西北昌硕县的个案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13]周蝉鸣.西南地区城乡统筹“乡村经营”规划研究――以黔中新兴产业示范(园)区、开江县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12.

[14]http:///20160528/n451801881.shtml.

[15]董亚珍,闻海燕.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个案研究――滕头村的调查与思考[J].经济纵横,2009(11):67-70.

[16]王瑗.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城市化进程研究――以成都三圣花乡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12):1-4.

[17]把多勋,徐金海.基于社区参与的乡村旅游研究――以江西婺源县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08):867-869.

[18]卢杨.乡村旅游运营机制中外比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5(19):38-39.

[19]张冬梅,杜永磊. “产业为基 运营为王”乡村旅游发展的纵深探讨[N].中国旅游报,2016-08-02(A01).

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篇2

关键字:休闲旅游;美丽乡村;乡村建设;规划;保障机制

1研究背景

1.1 生态文明对农村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随着工业化的完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土壤、水源和食品等均受到严重的污染,甚至还发生了重大环境公害事件。在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影响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生态环境问题倍受关注。我国在世界上率先把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乡村”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先后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寻求使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村的繁荣稳定关系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着国家的繁荣稳定;农民全面小康才能真正带动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主席曾指出农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他表示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 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1.3 建设和谐社会、美丽安康的需要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长行村位于安康恒口示范区南部,处于十天高速与包茂高速交叉处东南方,自然环境良好,区位条件优越,结合现有条件,具备建成休闲旅游型特色村的条件。

综上,“美丽乡村”的建设迫在眉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和重要载体。高度重视农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将有助于促进农业的良好可持续发展,为农民提供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加快生态文明进程,进而维护农村的稳定与和谐。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概论源于生态学,后随着新的内涵不断引入,该概论逐渐成为一个综合动态概念。农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日益凸显的如:农产品过剩、经济增长缓慢、自然环境的破坏的问题,随之出现了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相关理论,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自然农业”、“三生农业”等农业相关模式,可持续发展观念已被社会所接纳。而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的布局、农民素质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是制约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2.2 城乡统筹发展的相关研究

城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始终是贯穿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的主线,具体体现在人口、资源、资金和信息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城乡关系与农村发展成为二战以后兴起的“发展研究”(Development Studies)的重要领域之一。“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城乡融合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于城乡关系的研究,国外专家学者分别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领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

2.3 新农村建设相关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各国对“农村”、“乡村”等含义的理解不同,美国学者 R.比勒尔认为:“‘乡村’是指人口稀少、绝对面积不大、比较隔绝、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基础、人民生活基本相似而与社会其他部分尤其是城市不同的地方”。社会学家费孝通使用“乡土”一词,称之为“乡土社会”。乡村社会学家杨懋春认为:“一个完整的农村社会需包括一群农民家庭、数个至十余个的村、一个集镇及集镇与其周围各村所形成的集镇区。这样一个农村社会就是乡村社区”。

3 研究区概况

规划区域位于恒口示范区南部,处于十天高速与包茂高速交叉处东南方,与恒口镇镇区隔月河相望,其余三面为山地。处于十天高速恒口出口西面,受十天高速交通辐射影响明显;同时因基地紧邻恒口镇区,可受到镇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配套设施的辐射覆盖,基地区位优势明显。基地呈不规则多边形,最长边约371米,最窄边约82米,总面积约87144平方米 。

3.1 现状概况

长行村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恒口镇月河以南,村落坐落于凤凰山山脉东段。基地北临包茂高速和十天高速。正北面向月河及恒口镇总体规划核心区域“恒口之心”,“恒口之心”由文化中心、商业核心及休闲中心构成。基地南侧毗邻千亩生态林及玉皇庙。东有规划的石家营特产产业园,西临凤凰山森林公园和李家沟水库。基地能有一条现状路,由南向北贯穿其中。

3.2资源条件分析

规划区处于十天高速恒口出口西面,紧邻恒口镇区,区位优势明显。同时规划区位于十天高速与包茂高速交叉口,内有一条现状盘山道路,道路状况良好。区域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森林植被茂盛,民风淳朴。

3.3 主要制约因素

(1)村庄面积小,人口少。村域总面积为0.72平方公里。其中农林地面积680.8亩,仅是山区村面积的三十分之一;村庄总人口973人,为普通村庄人口总量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2)耕地面积小,人均少全村耕地总面积345.3亩,绝对量少,人均耕地面积0.36亩,户均耕地面积1.34亩。耕地难以成片整改,农业“五新”难以连片推广,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程度低。

(3)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缓慢长行村以种植为主,主导产业是一产,无加工业,结构单一,大部分村民就近到镇区打工,人均年收入约2000元,其中农业收入占30%、打工收入占70%,增收缓慢。村财年收入不足5万,增收后劲不足。

4 长行新农村建设现状

4.1 形象定位

古村坐田园、清水绕长行。

4.2 功能布局定位

确定长行村建设的结构布局为“一心、三区、一带”

一心:综合服务中心(长行乡村旅游服务区);

三区:历史文化展示区、亲子农耕体验区、生态景观区;

一带:滨水景观休闲带。

5 长行美丽乡村规划提升策略

5.1 总体目标

主题形象:安康古村、美丽长行

围绕“安康古村、美丽长行”这一主题形象,打造文化浓郁、田园优美的“安康乡村桃源”。

5.2 结构布局

根据安康特色村建设培育的指导思想和性质、结合长行村的资源特色及市场开发目标,确定美丽乡村建设的结构布局为“一带、四区”。一带:渠畔垂钓休闲带。四区:历史文化展示区、亲子农耕体验区、生态景观区;滨水景观休闲区。

5.3 结构布局的规划设想

1 渠畔垂钓休闲带

渠畔垂钓休闲带范围: 从长行村入口大门水渠起,沿渠两侧及月河。

规划设想: 以“水景观”为链条,在沿渠两侧及小湖畔营造渠畔垂钓休闲带。

2 农耕采摘体验区

农耕采摘体验区范围:长行村与漏头村相邻的300农田。

功能设想:泥土芬、稻花香、蛙声鸣、瓜果俏的采摘体验。

3 乡村旅游生活区

乡村旅游生活区范围:长行村入口至村部居住群落。

功能设置:方便村民及游客出入及停车,小吃品尝、旅游购物。

5.4 保障机制

1 自我管理机制

成立长行村“美丽乡村”建设管委会,以群众自主管理为主,村委会监督管理为辅,开展村庄日常事务管理活动。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实现长行村的美丽农村目标。

2 基础建设机制

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长行村与周边城区的基础设施对接。主要包括对接城乡交通、供水、供电、供气、广电通讯、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构建区域快速交通网络,增强道路的日常流通能力和非常情况下的应急能力,保证用水、用电达到要求,保证排污工程达标,完善医疗卫生、商业金融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3 生态保障机制

各种开发建设项目必须首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旅游项目,要加强保护,避免盲目开发或无序开发;制定安全防火措施,加强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禁止违章乱占土地,禁止滥建旅游服务设施;对村内生态环境脆弱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实现环境保护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 资金保障机制

创新资金机制,形成政府主导、民众参与、社会投资等多渠道多形式的资金筹措渠道。制定出台农村宅基地及其建筑物等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实施方案,拓展项目融资方式,创新金融机构涉农信贷产品,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市场化运作试验,探索引进资源整合能力强、具有专业开发运营经验、能为地方导入特色产业的“城镇运营商”。争取上级政府有关部门(农业、旅游等)的专项资金和财政支持。

6 研究结论

第一,本文研究过程中经过大量文献的查阅、归纳与总结,研究了国内外乡村建设的相关理论基础、研究现状以及发展现状,发现目前国际上有英国、美国、日本等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而国内有苏南、珠江、温州等较为成功的发展模式,为安康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与设计奠定理论基础与成功经验借鉴。

第二,主要运用实地调研法,对长行村的农村建设发展的资源条件、区位条件以及现有基础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为长行村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与技术,根据长行村的实际情况、区位以及资源条件,对长行村进行休闲旅游的规划提升设计,包含总体目标与形象设计、结构布局与角色定位、村庄系统的功能构成及提升设想、建设序时、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史育龙.Desakota 模式及其对我国城乡经济组织方式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1998,(5):

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篇3

一、张马村基本情况

张马村位于有上海市"后花园"美称的青浦区西南面,是江南古镇朱家角南大门,呈现江南水乡特色,水陆两路交通便捷,陆路距G50高速5公里,沈太路贯穿全村。村东南面与松江区交界,西靠上海太阳岛国际俱乐部,北与李庄村接壤。

张马村从2009年10月开始新农村建设,至今已达到两个全面完成和三个百分百,即农村生活污水改造全面完成、村庄改造全面完成、农村污水纳管率100﹪、农田棚舍整治率100%以及土地流转率100%.

张马村在创建"美丽乡村"过程中,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体目标,按照"物品堆放整齐美、卫生清洁环境美、花木茂盛绿化美、身心健康生活美"的四美要求,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坚持统筹规划,因村制宜搞创建,根据条件搞整治,抢抓机遇,创新破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实效。

二、工作措施

在上级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村两委的全力部署下,在全村村民的大力支持下,张马村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进展比较顺利。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成效

为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朱家角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第一副组长、各条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成立了由张马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村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例会制度,每周二在张马村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召开项目推进会,对具体工作内容,工作环节,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开展讨论、分析、解决,使每一项工作都能按工作计划开展,确保各个项目顺利完成。

(二)加强宣传发动,争取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主动

(三)制定建设规划,提高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品位

1、做美村庄,制定建设规划。

委托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上海分院对张马村美丽乡村进行整体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生产高效、生活宜居为目标,以发展生态农业、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旅游农业为中心任务,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依托千年古镇朱家角镇的历史底蕴及张马村现有的"三园一岛"发展和正在规划的湿地公园为旅游产业,将张马村建成"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2、做强产业,制定发展规划。

朱家角镇将"美丽乡村"下定义不单单是一个村,而是一个片区。将朱枫公路以东,沈砖公路以南作为朱家角镇农业大有可为之处,传统农作物的高科技种植、农机配备的引入、家庭农场的培育以及美丽乡村的建设都将在这里体现,最终达到农民富的目的。张马村作为一个试点先行建设。

做强产业,做好项目,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目标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推动创建工作。张马村形成了"三园一岛",即上海太阳岛国际俱乐部、寻梦园香草农场、泖塔农情园、浦江蓝莓园等企业入驻,以上海太阳岛为依托、沈太路为轴线的观光、旅游新型农业产业链。现今,张马村培育了22个家庭农场,在农民+家庭农产+合作社的基础模式上加上有一定资金、懂营销的财团,带领整个家庭农场走向更高层次。

最近在区政府的关心下,已经恰谈成功的上海市郊区第一家开放式农村生态公园正在具体规划中,此项目集蓝莓庄园、水上森林、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等项目为一体。这个项目的的落地将是推动张马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实现农民富的重要载体。

三、建设内容

(一)明确建设项目,突出创建工作重点

(二)齐心协力抓进度,确保项目顺利进展

经过各部门几个月的通力合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大多数项目已完成,有些正在推进中:

①泖塔圩区生态堤防:土方工程目前已完成。

②七彩长廊工程:沈太路两侧(张马村村部——寻梦园入口)地块由原来的荒草堆变成如今的树林,目前已完成填土、乔木种植工作,灌木及地被植物的种植基本完成,选用多种开花灌木搭配色彩鲜艳的草花及地被进行点缀,使七彩长廊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欣赏效果。

③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总共2个项目,坟浜圩区小农水利已经开工,其余圩区耕地农田设施建设2015年1月份开工。

④生态河道治理工程:14条河全部启动。

⑤环境卫生设施工程:目前有机垃圾回收站选址工作已完成,正在设计具体方案。

⑥道路桥梁建设工程:月潭江桥梁12月启动改建;张马村江桥梁即将启动;其余6顶桥路在设计过程中。

⑧庭院经济:既可观赏、又可增加农民收入,目前莫家村农户家已基本完成绿篱及果树的种植。

⑩泖塔圩区生态林:野生保护和生态庄园正在规划中。

其他项目:薰衣草生产基地与中国樱桃生产基地项目未启动。

四、规划目标

张马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通过创建美丽乡村,使生态得到进一步改善,村庄面貌得到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张马村的规划定位中重要的一点是发展农业旅游,通过不断的、持续的对农业旅游项目的布局和营建,最后完成从农业旅游到旅游农业的华丽转身。美丽乡村建设也自然水到渠成。

五、碰到的困难与问题

(一)项目审批时间长与加快项目推进间存在一定矛盾

1、农田水利、生态河道等项目需要种植大量绿化,绿化种植有着很强的气候要求,错过了最佳种植季节,就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实施进度。

2、原计划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张马村美丽乡村建设,根据目前的审批进度,项目在年底完成很困难。

(二)部门沟通与协作需要增强

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篇4

关键词:美丽乡村 规划设计 概念 内涵

引言

美丽乡村是我国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策略。这是一种综合、全面统领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指农村拥有美丽的外壳,更为主要的是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切实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那么,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对美丽乡村进行规划设计呢?

1、美丽乡村的概念和内涵

第一,尊重自然,创建生态美。村落一般产生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集多种自然因素为一体,包括山、水、宅、田、植物等。乡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且受工业污染的程度小。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应立足于当前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环境条件,做到有特色、有风格、有品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融。

第二,重视卫生整治,创造环境美。卫生整治工作是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包括对村庄环境卫生的清洁、建立长效的保洁机制,有专人负责公共场所的保洁、对村民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收集,并有专人定时定点将垃圾进行清运等。通过卫生整治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合理规划住房建设,创造建筑美。住房是乡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住房建筑布局合理与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村民的空间感受和村庄的外在形象。因此,在建设美丽乡村时,应十分注重住房建设的规划,做到与当地的文化、现状相协调,并凸显出地方特色。

第四,合理设置产业布局,创造生活美。生活离不开生产,而乡村景观又是乡村生活的外在体现,乡村景观和产业布局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若乡村景观脱离生产,则成为一种“空洞”的景观。因此,在进行乡村产业规划布局时,应立足于实际生活,善于利用土地流转进行土地整合,以达到发展集体经济的目的。

第五,宣扬传统文化,创造地方美。国家近年来十分注重乡村文化事业建设,并不断加大对乡村文化事业的投入。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内容包括乡村文化事业建设。总结乡村文化事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弘扬传统文化,凸显乡土特色习俗,保护具有文化价值的传统建筑等。在宣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使村民对自身文化感受有归属感和满足感。

2、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理念

2.1坚持规划先行且保护传统建筑

目前,村民的审美意识不强,仍需规划的正确引导。笔者在实地访谈中发现,不少村民甚至包括村干部都对村中新建的洋楼钟爱有加,认为这是高端、洋气的,却对本地传统的民居嗤之以鼻,认为这是过时、落后的。显然村民们表达的意愿是更希望住上钢筋水泥的洋楼,拆旧换新,老百姓觉得这是好买卖。而作为规划者,按统一风格拆旧建新,既能够体现出对村民意愿的尊重,也能够体现整体美,修缮一座老房子往往比建新房子费时费力,吃力又不讨好。在这种情况下,拆除老房子似乎成了一个理所当然的选择。在近35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城市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可旧有的城市格局、传统建筑却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试问当这些充满情怀的一街一巷逐渐离去时,还凭什么为我们是有着5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自豪?乡村由于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却幸运地保留了许多传统民居建筑,守护这样一座传统文化最后的宝库,防止乡村重蹈城市建设的覆辙,是每一个传统乡村规划都应秉持的理念,也是美丽乡村中美丽的主要彰显。将有传统价值的老房子从新村中拆除,等于人没了灵魂,不是美丽乡村;新房建得整齐划一,光鲜现代,只能算是新区新村,也不能算是美丽乡村。有意识、有计划地主动对老房子进行修缮性保护,对老房子进行登记造册,发掘其文化价值,保护其原有结构及外观,这才是美丽乡村,也是本规划项目的重要理念。

2.2创造“官民一体”的乡村规划新模式

以我国目前的情况还暂时无法直接跨越到“民主导”的阶段,但此次美丽乡村建设政府多次强调规划的龙头作用,可以看到政府正试图以规划者作为与村民间的协调方,将过去传统的“官主导”逐渐过渡到“官民一体”的新村建设方式所作的努力。所以应该以政府牵头,规划主导,村民为主体的模式是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最佳模式。“官民一体”的规划理念在本项目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项目前期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工作,全面了解村民们对于村庄建设和住房建设的意见及想法,真正从村民的角度解决村民的切实需求,满足村民的基本需要。二是乡村往往偏重于宗族管理的人事制度,因此很容易会出现产权不清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下往往规划者在没有进一步了解情况下就先行规划,导致最终的规划图纸成了一纸空文,难以实施。

3、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策略

如何规划设计好美丽乡村,建设好乡村家园,特提出如下政策性建议。(1)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工作需要实事求是,随着城镇化和旧村改造,或整村拆除,或拆改结合,逐渐转变为城市新社区。(2)围绕农业生产,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特别是东北、河南等产粮大省,一定要加大基本设施投资,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机械化农业,解放劳动力。自上而下各级领导部门应从加大田间道路、粮食收割再处理机械设备推广等方面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努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3)统一管理机构,制定美丽乡村名称制度,统一管理机构,各个部门紧密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工作。建立协调机制,共同努力建设美丽乡村。(4)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当中遇到任何问题,不相互推诿,及时解决。在实际工作当中应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调整建设政策,确保不给基层部门、老百姓带来麻烦。(5)确保粮食种植安全,建立粮食种植的风险共担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种粮风险,保护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做好农用机械普及推广工作,减轻农民劳动压力,进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管理方面,要确保“建设一处,服务一处”不搞面子工程,让国家投资落到实处,让基层百姓实实在在体会到政策的好处,根据各地区经济文化环境差异,因地制宜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并且做到不荒废、不浪费。(7)统一处理生产生活垃圾,特别是农药化肥的包装物,农用薄膜等,既降低了因分散处理造成的处理难度,又因为集中处理可以引进专门废除设备而提高了处理能力。(8)建立生态农业,通过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协调发展建立循环型农业,既可以减少农用化肥的过量食用,又可以减少养殖排污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农作物使用有机肥既可以降低投资又可以提高农作物质量,同样的道理也适合于养殖业,这样既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又避免了对环境的破坏。(9)加强对农民的义务教育。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投资力度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巨大飞跃,但与此同时因文化程度不高造成的社会问题又广遭诟病,所以加强义务教育,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势在必行。

结语

总之,美丽乡村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其本质不仅仅是村庄的美化,美丽乡村的建设中规划者必须调整好角色,把自己作为政府与村民之间沟通的桥梁,甚至应该淡化自己的角色,更多地帮助村民进入到建设自我家园的角色中来,因为村民才是乡村能够不断发展和持续的能量之源。规划者应该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去了解村民们的生活,而在于通过村容村貌的整治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为建设现代农村,培养现代农民打好基础,建设一个老百姓满意的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赖文兴. 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与实践[J]. 中华建设,2014,03:82-83.

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篇5

关键词:全域旅游 美丽乡村 乡村旅游 良性互动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060-02

继2016年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全域旅游作为今后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后,在2017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而2017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则指明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其思路与全域旅游异曲同工。可以说,发展全域旅游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载体,以全域旅游带动三产的升级和融合,将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种模式和路径。

一、全域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对接

1.全域旅游与美丽乡村的概念

伴随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原有的景区景点旅游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在当前我国的旅游结构中,非景点旅游占比达到80%,住宾馆饭店的游客比重也越来越小,全域旅游的概念由此而产生。

全域旅游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是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它是指将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通过对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包括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铡⒄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将区域内的资源有机整合,实现产业的融合发展及社会的共建共享,用旅游业来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模式[1]。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是要从原来孤立的点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的方向迈进,让旅游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美丽乡村,是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2]。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即以多功能产业为支撑的农村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农村重现宜居的乡村生活,以耕读文化传家的农村实现文明的更新,融入现代化的进程。

2.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全域旅游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火爆,农家乐和乡村民宿发展迅猛,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全域旅游的综合发展理念对美丽乡村的建设是强有力的推动,每一个村庄都可以在本村内整合资源,将三产融合,带动本村集体发展,实现共建共享,建设美丽乡村,也是发展全域乡村旅游。可以说,乡村旅游是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二者形成良性互动的最佳途径。

二、芜湖市乡村旅游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芜湖市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显著,采取多项举措,积极将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旅游产品,美丽乡村游成为旅游新热点。

1.规划引领、财政支持,统筹乡村旅游的发展全局

芜湖市政府通过统筹协调,在全市范围内布局各县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为突出地域特色,加强基础性建设,建立了旅游休闲重大工程项目清单和项目库,入库项目为在建及新建旅游休闲重大工程项目。目前入库项目27个,项目估算总投资81亿元。内容涵盖旅游公共服务保障、重点景区建设、旅游扶贫、红色旅游发展、贫困户乡村旅游“三改一整”、新兴旅游业态培育、旅游创业创新和绿色旅游引导等8大工程领域。项目建设资金的来源也有多种途径,既有社会资本独立或参与建设的项目,也有中央预算内资金、旅游发展基金等中央财政性资金支持的项目,还包括地方政府独立建设项目。同时,芜湖市还着力建立旅游休闲重大工程推进机制,加强服务指导,及时督促检查项目落实,促进旅游休闲重大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2.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塑造乡村旅游的个性特色

芜湖市各乡镇坚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敢于创新,打造“一村一品”的美丽乡村,取得实效。

2.1凸显特色,打造精品乡村旅游路线。目前,芜湖市3村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以小格里森林公园为主打,建设生态之乡;芜湖县六郎镇北陶村水系发达,打造“水上慢城”的名片;繁昌县孙村镇中分村将村俗与革命旧址相结合,突出红色文化旅游。芜湖市也设计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主推一日游,分别突出生态采摘、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主题,各有特色,满足不同群体的旅游需求。

2.2以点带面,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芜湖市通过集中优势发展特色景区来带动周边的美丽乡村建设,以点带面,扩大乡村旅游的覆盖面,同时,着力挖掘各村落的村居文化或宗族文化,扶持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深加工产业,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升级为文化旅游,从单一的景点扩大为旅游区。南陵县的丫山是省级地质公园,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国家牡丹园”,南陵县通过丫山举办的中国(南陵)江南牡丹文化旅游节带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目前在国标委下达的《第二批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中,全国共立项33个县(市、区),南陵县顺利获得部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项目立项。芜湖市繁昌县以有“皖南张家界”之称的马仁奇峰为核心,将周边的繁昌窑遗址、谭震林将军故居等景点串起来,再加上特色农产品和多个各有特点的民宿,由点到线到面,形成了慢谷旅游度假区,并获得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成为芜湖市首个省级旅游度假区。芜湖县则发挥水道纵横的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农庄,湾址镇绿荣山庄获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三、以全域旅游的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考

芜湖市虽然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美丽乡村的建设上成绩亮眼,但也存在不少隐忧。如何趁着全域旅游和1号文件的东风补齐短板,以全域乡村旅游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政府统筹,建立适合全域旅游时代特点的现代旅游治理机制

旅游繁荣的背后也存在诸多乱象,且旅游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目的地建设、财力投入、多方协调等,乡村旅游也不例外。2016年,乡村旅游人次达13.6亿,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乡村旅游收入达4000亿以上,乡村旅游事业体超过200万家,但火热的背后市场问题逐渐出现。而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很多难题需要多部门合作,联合出台相关政策,集中各类资源,才能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有鉴于此,近年来,旅游行业不断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1+3”旅游综合管理体制应运而生,其中“1”是指旅游发展委员会,“3”分别是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和工商旅游分局,一些地方在“1+3”基础上,积极摸索和创新,形成“1+3+N”多种模式。进入全域旅游时代,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域旅游需要进行资源整合,就要求政府的管理应从过去部门单一管理过渡到综合管理,因而要更好的推动全域乡村旅游的发展,首先政府须统筹协调,进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能够进行综合协调管理的旅游委,有效缓解综合产业和综合监管与原有体制之间的矛盾。同时,要完善行业标准,建立监管规范,促进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

2.支持与合理引导乡村旅游的投资,注重社会资本与地方资本的联合

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投资的热点与焦点,2016年我国乡村旅游投资为3000亿。但旅游投资要理性发展,中央1号文件中也明确了从原来的直接引入外来社会资本,到注重社会资本与地方资本的联合,关注地方适应性,避免出现投资浪费现象。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乡村旅游的布局规划,协调投资资金的流向,要保证各乡村发展的均衡性,还要保证发展全域旅游的各环节都有资金投入,不能出现短板。政府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不但更切合地方的实际,也是对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推进。

3.继续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乡村旅游的生态特色

乡村旅游以绿色、生态取胜,但其基础设施的薄弱也是有目共睹的。政府应通过整体规划与合理布局,在道路交通、污水垃圾处理、厕所改造、管网宽带覆盖、停车场、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同时,要继续强化乡村旅游的生态特色,建设不能破坏原有的生态,切忌一味求大。医院、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要考虑当地的实际需求。建设的规模要控制,建设的质量则要高标准,提升乡村旅游质量的同时也提高当地的生活质量。

4.优化布局,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串联盘活全域乡村旅游

首先,充分挖掘乡村独特内涵。根据各村镇的自然、生态、文化、景观、民俗等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去粗取精,找到特质。其次,特色要鲜明。各村镇要聚焦自身优势产业、独特文化内涵和环境特色等因素,立足自身优势强化突出特色。再次,政府要合理布局,避免相邻村镇发展方向撞车,对条件相似的村镇要再次细化。最后,由点到线到面,盘活乡村旅游。从原来单个景点或单一旅游方式向特色村镇和田园综合体转变,趋向旅游目的地建设和精品旅游路线的开发,串联成片,激发全域乡村旅游的活力。

5.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三产融合,拓展乡村旅游产业链

5.1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强化品牌意识,形成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农业片区化布局,统筹调整种植结构,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按照分区布局、集中投入、连片推进、规模经营的要求,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生态化。鼓励各产业主体注册商标、创建品牌、申请相关资质审核、进行质检及QS认证、对带有地域性色彩的农产品申请地理标志商标,将品牌做大做强,以品牌促销售,放大乡村绿色生态的吸引力。

5.2壮大新业态,释放产业链的旅游价值。我国乡村旅游的产品目前主要为农家乐、度假村、休闲农庄等形式,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可从民宿、市民农园、乡村旅游农庄、乡村旅游度假村四种产品形态着手,在基础观光、采摘基础上加大旅游产品的深加工力度,向着农产品牌化、规模化、精细化发展,同时,要延伸产品业态,打造休闲、康养、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更好地满足不同旅游群体的需求。

6.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推进“旅游+”、“互联网+”等行动

6.1搭建平台,力促农村电商发展。以“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人才支撑、精准服务”的思路,首先要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宽带和无线wifi的覆盖率,其次要制定政策促进电商和乡村产业的深度合作,再次要引进或创建电商品牌,引进电商人才,最后是完善集聚、孵化、培训、公共服务、物流等配套设施,基本实现买卖网络化。

6.2推进“旅游+”,构建旅游全域化。将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有机结合,促进产业融合和多元创新,将旅游的功能渗透到各个领域,也为旅游注入新的元素,将旅游从产业发展的高度去整合资源,有力的推进了全域旅游的l展。

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篇6

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按照白山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的安排部署,结合白山市农村特点,着力补齐白山市农村短板,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努力让他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目前白山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进展和成效有三个方面。一是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活动。围绕道路硬化、村屯绿化、街路亮化、庭院美化、公益事业设施配套化的建设内容,今年将打造重点村46个,其中建设22个省级重点村,创建2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二是实施百村集中连片环境综合整治。长期以来“脏、乱、差”是建设美丽乡村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此次连片整治将重点突出“净、绿、畅、美”,以“八清”即清垃圾、清柴草、清粪堆、清院落、清沟渠、清死角、清四害、清淤泥和“四旁绿化”即村旁绿化、宅旁绿化、路旁绿化和水旁绿化为主要整治内容。全市共设计打造6条整治带,包括靖宇县20个村,临江市20个村,抚松县20个村,长白县15个村,江源区13个村和浑江区12个村。三是开展美丽家庭创建活动。今年全市将创建5000个美丽庭院和1万户干净人家。截至目前,各县(市、区)通过农户自评、村民代表集体评议、县区评选认定的方式,以庭院美、室内美、景色美、生活美、村庄美等“五美”为标准,初步评选完成美丽庭院创建户3548户;以庭院净、居家净、厕所净、畜舍净、仪表净的“五净”标准,完成干净人家创建户6750户。

白山市农委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扎实推进白山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活动,重点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即在全市突出抓好1个美丽乡村整体推进县建设,打造10个美丽乡镇,建设200个美丽乡村,每年创建5000个美丽庭院和10000户干净人家,预计3~4年白山市将全面完成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篇7

这段话摘自今年5月《人民日报》刊登的关于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文章。

走过十年建设路,浙江全省关于美丽乡村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诸多报刊文章,从独特角度展示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璀璨亮点,视角新颖,图文优美,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的确在现今,谈起美丽乡村,除了赞美整洁的村貌环境、先进的农业技术、文明的乡风礼仪,我们更愿意停下来思考,思考美丽乡村所谓“美”的文化内涵。

谈到美丽乡村由内而外的美丽,不由会想到美丽乡村创建中“净、形、景、品”的要求。如果说“净、形、景”是外形,那么“品”就是内涵。特色是基础,主题是品牌。各地在同心共绘锦绣画卷的同时,更加注重细节的打磨,使美丽乡村越来越形神兼备,魅力无限。

在“美丽乡村”这个总品牌之下,从各自的传统历史、人文积淀、资源禀赋、地形地貌等特色出发,每一个县都确定了一个接地气、高立意的主题,创立了一连串充满诗意、韵味绵绵的地域品牌,如潮乡海宁、古城临海、幸福长兴、富丽临安、龙游天下、梦留奉化、天然文成、休闲定海、秀美磐安、养生莲都、生态宁海、人文绍兴……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3至4世纪,人们普遍存有逃离城市、享受乡村的价值取向;美国建国理念起于“对英国都市的反叛”,“乡村生活优于城市生活的观念塑造了美国”,例如,托马斯·杰斐逊就明确表达过这样的理念。而中国古人也多以重返田园为终极梦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此种情怀。

而乡村的魅力更在于其独一无二的存在。山有不同的韵味,水有相异的风情。同一片浙江的青山绿水,照样是各有各的味道,关键在于当地的人们如何认识自己的独特魅力,又如何挖掘和提升自身独有的品牌。

村落,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仍是大多数老百姓聚居的地方,其生产生活方式、思想理念都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是自然与人、物质与文化、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一起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农村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更涉及历史、文化、民俗、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

美丽乡村“美”的内涵,首先体现在文化。

文化是一个村落的灵魂,连着过去,接着未来。历史文化村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信息、意境深远的人文景观和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接下来,我们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度发掘文化村落中凝结着的宗族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的交流交融中,不断继承创新、发扬光大。

来到安吉县上墅乡龙王村,东坞和西坞,二水汇一溪。它因将中华艺术瑰宝“手工造纸”传承至今,并进一步得到弘扬而出名。

龙王村造纸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数百年前。但由于手工造纸劳动强度大、艰苦,后辈青年人不愿学习,手工造纸作坊越来越萧条。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段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文房四宝”制作技艺的短片,画面唯美静谧、朴素大气,充满了古老东方的神韵。龙王村从此得到启示。

为继承发扬手工造纸工艺,龙王村两委提出打造传统手工造纸作坊,保护和传承龙王村流传数百年的手艺—传统手工造纸文化艺术。村干部访遍了村里的老手艺人,一座原汁原味的手工造纸作坊拔地而起。每逢周末,来自县内外的客人们如同龙王溪溪水长流不绝,或体验龙王山水的美丽,或感叹中华艺术瑰宝的魅力。

美丽乡村“美”的内涵,第二体现在活力。

从静到动,从简单追求物质富裕到享受精神富有,农村的活力来自一张张生活在其中的笑脸。以文化入手,乡风乡气日渐清新,农民自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努力经营“和美家庭”,积极丰富自我修养,提升着整个村庄的内在活力。

现在的鄞州农村,正呈现着一派和和美美、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里歌舞升平。在石碶街道横涨村,文化公园、杨家祠堂、篮球场、健身路径等设施齐全,并在此基础上组成腰鼓、越剧、气排球、舞龙等文体团队;在横溪镇梅山村,有健美操、篮球、腰鼓三支队伍,同时注重村校结对,成人学校和该镇中小学校的教师经常性下村指导,体育活动因此丰富多彩,获得了省体育特色俱乐部荣誉;在横溪村,村篮球队获得企业冠名,各类媒体争相报道。

美丽乡村“美”的内涵,第三体现在可持续。

村庄美不美,首先看生态,但光有生态,经济不发展,农民不富裕,也不是美丽乡村。坚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把生态富民贯穿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推进美丽乡村与农民增收的互联互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显势,这样才有发展的潜力,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乡村风景如画。今年5月小长假,在通往玉环县龙溪乡山里村的盘山公路上车辆如织,2万多名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看美丽乡村,品动漫文化,尝农家小吃,玩转现实版QQ农场亲子乐园,跋涉嬉溪谷健身步道……

去年4月,玉环县龙溪乡巧妙地把美丽乡村和动漫文化相互融合在一起,成功地打响了山里村美丽乡村动漫花谷的旅游品牌。随即,龙溪乡在不断完善动漫花谷的旅游休闲配套设施的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新建农业创意观光项目,新增加了四季花田、嬉溪谷健身步道、百年古树群、老炮台日出观光点、现实版QQ农场亲子乐园、山里农庄、山里村文史馆、盆景艺术家工作室等景点,山里村最近成功地晋升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

以村为支点、风景线为骨架,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线多韵”,支撑美丽乡村的形态美。经营山水,经营村庄,发展富民产业。挖掘文化底蕴,植入文化元素,寻找、发现、展示美丽乡村内在美……浙江美丽乡村的这篇“文章”越写越有“味道”。

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篇8

Abstract: Qujing City is the second big city in Yunna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Qojing also actively carries out the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nd achieves a series of achieve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hollow villa village", lack of economic industries. From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perspective, this paper uses urban plann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to solve this problem to make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can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城乡规划;曲靖市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urban and city planning;Qujing City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4-0049-02

0 引言

美丽乡村是由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会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美丽乡村”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概念。它不仅强调乡村外部环境美,更重视农村社会的内在美[1]。而现阶段的美丽乡村建设,却更多的注重于物质形态的建设,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田园城市”、广亩城市、生态城市等城市建设理论,虽然在中国的国情下我们不能认同所有的部分,但是其中一些想法和理念我们可以参考借鉴,或许对我们建设美丽乡村会有启示和帮助。

1 城市建设理论与美丽乡村建设

田园城市认为“可以把城市和乡村当做两块磁铁[2]”。这一理论在文中被定义为田园城市,也可以理解为“美丽乡村”的雏形。“田园城市”理论对于用地规模和人口的控制,也提示我们在村庄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居住用地和生产用地的比例,规划合理的土地规模和人口数量,避免村庄发展过密或者过于分散。

广亩城市理论反对现代城市的集中式发展,认为每个家庭的周围都应该保留生产的土地,这正适用于美丽乡村的建设。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我们往往忽略“农民”这一族群对于生产用地的需求。狭义的生态城市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也不仅仅是解决绿化率达到多少,有没有垃圾收集点等问题,而是要抛开单纯的追求村庄的形象工程建设,追求内在的持续发展。这正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与标准一致。

2 曲靖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曲靖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仅仅从村庄建设、规划和住宅设计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以期能够凸显问题,抓住重点,使得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2.1 村庄建设忽略科学规划的环节

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规划部门缺少策划,有些是图纸的照搬照用。在建设活动中,我们缺少的是制定科学规划的工作,缺少合理的工作计划,不能一味求快,一心求成(见图1)。

村庄建设缺少产业规划,导致许多农村的住宅建筑非常豪华,但是却成为“空心别墅”。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必须进城或者外出务工才能养得起家庭。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曲靖郊区的的某个新农村,统一建成两层半的小洋楼,但是内部却是毛坯房,一家人舍不得用电照明,更舍不得用电器或者天然气煮饭,在别墅内部烧柴。

2.2 住宅建筑设计不合理

现阶段的民居设计功能存在诸多不合理,多数的设计缺少储藏间,或者储藏间位于二楼,不方便使用;缺少适老设计,也没有针对老年人的辅助设计。没有院子,或者院子面积过小,导致农民使用不方便。另外,设计中没有考虑村庄本身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经济产业特点等重要因素,导致设计风格过于单一。而一些图纸没有经过科学有效的设计,仅仅由外出务工的建筑工人完成。导致整个村庄的设计风格过于一致。

3 解决的对策及措施

3.1 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

编制美丽乡村规划,要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规划理念,要综合考虑农村山水肌理、发展现状、人文历史和旅游开发等因素,结合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4]。借鉴田园城市理论,让城市和乡村相互吸引,互相补充完善,最终消除城市和乡村的二元格局,达到和谐永续发展。

3.2 盘活农村经济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让农民住进新楼房,而是在生活水平和质量上有所提高。我们要充分考虑村庄原有的产业类型,以及村民的技术特长,在住宅设计时预留生产空间(见图2)。“庭院经济”也是一种高效集约的发展方式,它充分利用庭院的空间。这一想法可以和住宅建筑设计相结合,例如将住宅设计为联排型,每家的产业可以集聚,形成集约型的产业经济。

曲靖市沿江乡大龙村2002年以前,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3306元。自2002年村委会开始发展花卉产业,全村花卉大棚共40亩,经过短短五个月的培育,每亩花卉收入达到6000元。2012年,大龙村共建立花卉大棚715亩。2013年底大龙村种植业的总收入达476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0861元。而2014年底大龙村开始引进企业和花卉公司,并且发展水产养殖业,总收入达5340万元,农民人均11431元。村庄的发展和产业发展紧密联系,正是因为大龙村的农民认识到村庄自然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制定出适合村庄发展的道路,大龙村才能够为曲靖市甚至云南省内提供新鲜花卉,成为崭新面貌的新农村。

3.3 住宅设计充分考虑农民要求

经过对曲靖市几个县区村庄的调研,在住宅设计方面,我们得到以下结论:首先针对不同产业类型的村庄,要考虑农民的生产空间。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村庄可以不设计庭院,但以第一产业为主的村庄一定要留有前院或者后院。其次客厅和卧室的面积可以适当扩大,卧室间数应该比正常的居住使用的更多。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只提供支撑体系的设计,甚至建立起功能模块,其他空间可以由住户自由选择和设计。如图3的户型,三室两厅,集中设置一个院落,一层作为大空间,住户可以选择做客栈或者餐饮。在院子中设置直通二楼的楼梯,屋顶选择平屋顶,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加盖三层,也可以结合屋顶做晒台。

3.4 制订合理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

为了更好地落实和执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还必须研究制订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通过标准体系的配套实施,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保障。目前浙江省首先出台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这一规范突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特征,共设置了36个量化指标。而国内的黄磊等人也从五个方面、选出30个定性指标、5个量化指标来反映美丽乡村的评价指标[5]。目前的文献和资料中缺乏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应该制定更加完备的、合理的、可操作的、甚至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4 小结

曲靖市是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的城市,在云南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结合曲靖地区的地理、经济、人文等因素,制定出适合曲靖发展的村庄建设模式,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2]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商务印书馆,2000.

[3]于静.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及规划对策[J].山西建筑,201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