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学阅读培训8篇

时间:2023-09-06 09:30:45

小学阅读培训

小学阅读培训篇1

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随文识字──生字随课文出现,边阅读,边识字,在读中识,在读中写。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欲望,还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然而,在目前低年级的阅读课堂中,普遍存在识字与阅读相分离的现象。

在语文教学上,我们很多老师的做法是先集中提出要认识的字,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字,再提出词语,理解词语含义,然后写字。接下来,老师指导学生读书,一段一段读懂意思,读懂情感,体会思想或者道理。中高年级如此,低年级亦如此。

然而,低年级“课文教学”,重点是什么?通过今天的培训,我认识到重点不是去深入挖掘其思想意义,而是应该放在字词的教学上,识字,认识词语,积累词语,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读懂内容,感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在低年级,识字、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大意和朗读课文,这就是“课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随文识字的目的,是把要认识、把握的汉字放到课文中去准确地把握字义词义,识字与认词、读懂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结合在一起的。随文识字与阅读结合在一起进行,这是随文识字的特点。随文识字──生字随课文出现,边阅读,边识字,在读中识,在读中写。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欲望,还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

在以后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会按照今天的培训所得转变教学理念,科学组织自己的教学。

1、带领学生读准字词音

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或者直接读课文,圈画出自己原来不认识的汉字,了解读音,在对照课后的生字表(要求认识的汉字表),把要求认识的与自己不认识的相互对照,明确本课书学习中,要求认识哪些字。然后,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诵。

2、带领学生文中辨义理

学生会认要求认的汉字之后,请学生把生字和词语放到课文当中,随文了解字义、词义,再让学生反复读诵课文,把课文读熟,在此基础上,分段落(或小节)读课文,体会要求认识汉字的字义。精选一些汉字,引导学生做“字理”分析,使“字理、字义、词义读懂句子”的教学成为一个整体,相得益彰。

3、朗读悟情感

低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浅显易懂。学生读懂了词语的意思,大致就能读懂句子的意思,文章内容大致也就读懂了。所以,在以后的低年级课文教学中,我不会再“深挖思想”,要更多地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些词语和所在的句子,然后对全文的各个部分进行梳理,让学生依据条件,用推想、联想的方式,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或梳理出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赏析,体会,通过朗读,体会词句运用的精妙,朗读,深入体会感情。

4、多法记字形

抓住重点字作指导,组织学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指导学生在田字格内书写。书写遍数不宜多,强调汉字在田字格内的的位置,强调笔顺笔画要求,标准是写“好”。为了强化识字,在学生记忆的基础上,做组词练习、造句练习,在“重复”课文中的词句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拓展语言环境,让学生运用汉字,强化对所要求认识和会写汉字的“多样化语境”认知。

以课文为生字的载体,利用课文情境随文识字,生字新词的讲解也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这样既拓宽了识字渠道,也激起了学生的学生兴趣。利用随文识字,将会有效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和语文教学的效果。

低年级语文教学重点是识字理解词语,学习字词要随文认识,而认识字词是为了阅读理解课文以培养学习兴趣为前提,教材为基础,研究开发低年级识字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样的精彩的识字方法。

小学阅读培训篇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已经成为小学教育板块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阅读能够十分有效的提高小学学生的语文能力。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几点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

教育事业 语文教学 语文能力 策略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逐渐加快,语文教育在我国教育板块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随着世界范围内各国文化的激荡,西方发达国家向我国进行文化输出,这对我国的文化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通过提高阅读能力来促进我国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这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与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理解能力较差,课本文章难度较高

由于小学生处于十分幼稚的年龄阶段,在此年龄阶段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面对生活中一些难度较高的文章无法充分的理解,这就为学生培养阅读能力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而小学语文课本之中的很多文章的难度都较高,这就为小学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以及培养阅读能力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2.教师枯燥讲义,课后作业较多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通过课堂讲义的方式来教授相关的语文知识,然而,由于小学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极其容易造成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点,久而久之,不仅会使得学生积累很多疑难知识点,更会影响学生,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厌烦,从长远角度,这十分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此外,教师往往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占据学生的课余生活,这更加影响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二、针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建议

1.以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师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等科学的教学方式进行引导。例如,当教师讲到中国古典友情故事之时,就可以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向学生进行讲述。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在中国历史友情故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上至文学大家,下至平民百姓,都对该故事有些了解。此外,真正的友情自古以来就是令人向往的人间真情。基于小学学生对友情、爱情等故事十分向往,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富有魅力的语言对该故事进行讲述,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友情故事的兴趣,更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一举两得。情境创设通过创设一种氛围,能够使得受教育群体沉浸在其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2.积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能够提高读者的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优秀的书籍,通过阅读书籍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不良文学开始充斥于网络。面对这一环境,教师应该为学生挑选优秀的书籍,例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中国古典名著的白话文版本,通过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白话文版,不仅能够提高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能够促进小学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知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此外,教师在为学生选择书籍之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甚至很多小学学生在文字认读方面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如果所选择阅读的书籍难度过高,就会造成学生阅读障碍,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于书籍的阅读和理解,更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阅读的厌烦情绪,从长远来看,十分不利于学生提高和训练阅读能力。而通过阅读简单有趣的书籍,就能够极大地鼓励学生阅读书籍,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3.积累文章中常见的名词、成语

阅读作为一项长期的学习项目,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学生在进行阅读能力培养和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将一些文章中较为常见的名词以及成语进行记录和理解性记忆。例如,两相厮守、白发如新、相濡以沫、凿壁偷光、怒发冲冠、完璧归赵、杀身成仁等成语就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对这些常见的成语以及名词进行记录和理解性记忆。在众多成语之中,很多成语都有历史典故,以两厢厮守为例,古时江南习俗,当有出生,就在出生当天,在门口种植两颗香樟树,当十二三年之后,女子待嫁闺中之时,香樟树也已长成,这时,媒人通过观看香樟树,就能够得知哪家女子待嫁闺中,于是带人提亲,在女子出嫁之时,将门口两棵香樟树砍伐,做成两个木箱,在其中装满丝绸,以作陪嫁,两箱丝绸,意为两厢厮守。教师通过讲述这些具有典故的成语,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能够通过趣味性的讲述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积累常见的名词以及成语等,十分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结 语】

通过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小学学生的文字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对人的发展能够起到十分积极的影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书籍,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需要全体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努力,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顾贤才.浅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措施【J】.教师,2011(04)

小学阅读培训篇3

(一)丰富表象与发展学生语言的形象性

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组成部分,是指人过去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运动等来获得,而视觉表象最具有鲜明、多样性和灵活性。表象是可以储存的,它是想象的材料。儿童的表象积累多了,就会促进其思维、尤其是形象思维的发展。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儿童的观察活动,其目的就是为积累表象,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在方法上多引导儿童进行观察,尤其是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孩子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会获得大量的表象。如春天到了,引导儿童观察花草树木。要求把看到的说出来或写下来。有的老师引导孩子认识柳树:柳条长长的,是绿色的,在风中摇摆着。他就可以说一句话:“绿色的柳条在春风中摇摆。”或“柳树的长长的绿色柳条,在风中飘摇。”又如,儿童看见桃花,数数五个花瓣儿,一串串的,粉红色,有香味。这时在语言调节下,就会说出:“桃花开了,粉红色的,每朵有五个花瓣,一串串的,太美了,我还闻到一阵阵的香味呢。”这些观察结果的表述,会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二)发展想象与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法国思想家狄镇罗普说过:“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这句话看来似乎过分,但确实是真理。如果学生的想象力差表现在阅读中,往往对课文的情景理解不具体。表现在说话、作文中就不会具体生动。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会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

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最初一般具有复制或再现的性质,逐步发展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创造性成分会日益增多。由于儿童的知识的限制,其想象的逻辑性和概括水平不会很高。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想象呢?儿童想象的发展主要靠生动如画的语言。口头语言通过声音传导意义,由听觉接受;书面语言通过文字传导意义由视觉接受。不论是由听觉还是由视觉接受的信息,对语言所体现的景物、事物、人物,要能实现其具体效果,是需要通过学生的想象才能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的一般做法:

1.充分运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方面唤起学生的表象和联想,边读边想象课文所写的人物、人的具体情境,把课文所写的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一方面要学习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画面。例如《林海》的第2-5段,写岭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写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种的绿色: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写落叶松的海洋和俏丽的白桦的句子等。凡是这样生动具体的语言,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边读边想象画面;既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又会发展想象力。

2.揭示关键词句的内涵,唤起学生的想象。有的词句不是一看即明白,必须将词句内涵揭示出来,使学生理解该词句的比喻之义、含蓄之义、言外之义,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如《全神贯注》一课,第二节中,两个“好像”的句子,要引起学生的想象。“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要启发学生想象出说了什么悄悄话?(可能自言自语:这样画,不如那样,这再加一点颜色,或那再淡些……)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为什么?似乎在跟谁争吵?实际上是自己的意见在争论(你那么画不对,应该这样……)。“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画好了,陶醉于作品之中,什么都忘了……)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把两个“好像”的句子内涵指示出来是需要学生想象的。在启发学生的想象时,学生还会想出更多的内容。

3.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准确,才能唤起学生的想象。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头脑中积蓄的表象再现出来,要善于给学生一些联想的条件,善于给学生描绘、设计出一些情境,使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想象,使学生听教师读、讲,如身临其境。如教师的语言干巴巴,就是有好的教材,也不会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想象与情感分不开,只有情感充沛,想象才会丰富。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感情,要以富有感情的生动语言,唤起学生的想象。

(三)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小学阅读培训篇4

阅读课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阅读教学要做到两个为主:一是复习巩固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为主,并通过练习逐步形成技能;二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做必要的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体会:

一、阅读课文的教学要体现读的训练

阅读课文教学的过程要体现读的训练,要让学生通过读,理

解课文的内容;通过读,学习读书的方法;通过读,感知学习语文的规律。阅读课文的教学要有别于讲读课文的教学,教师不应做过多、过细的分析讲解,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阅读教学对读的要求有两点,即读熟和读懂课文。

怎样引导学生读熟课文呢?首先,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读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要以学生练读为主,教师点拨示范为辅,使学生有更多练习读的机会;要以自由读、默读为主,以指名单独读为辅,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机会。其次,要落实教学大纲对各年级读的要求,把阅读课文作为学生练读的训练材料,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这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

怎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呢?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课文独立解决阅读中的障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本义,并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其次,引导学生带着课后的“思考”“练习”中的问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讨论,边质疑,一步一步地弄清楚这些问题,最后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一些科学术语,专业名词,学生从一般字典、词典中查不到,也不容易找到的有关资料,教师要做简要的解释,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读懂课文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引导学生从预习入手,读懂课文的内容,对于有插图的课文,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看图学文”的方法,从图入手,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会意悟情,读懂课文的内容,在训练读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总结学习过程,揭示学习规律。

二、阅读课文的教学要体现自学能力的培养

阅读课文的教学要有别于讲读课文的教学。在教学中,要侧重体现学生的练,要把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作为重点。

1.从单元训练项目出发,培养自学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的每组课文都是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组织材料的。这些重点训练项目把学生在小学期间应掌握的读写基础知识和应形成的基本技能分解成一个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训练目标。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要配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巩固知识和训练技能,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每一组的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这一组教材训练的“纲”。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具体的读写训练目标。在教学中要根据重点训练项目,明确阅读课文教学训练中应进行的重点,有侧重地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

2.运用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引导自学

阅读课文都与同一组教材的讲读课文在读写训练目标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要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进行应用,并逐渐形成阅读技能。

把阅读课文作为训练材料,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理解运用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单元训练重点进行随机点拨,引导学生回溯反思,训练学生运用已经认识和初步掌握的读写知识和方法,进行自学。

3.从“思考”“练习”入手,引导自学

阅读课文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少,有的课文还比较长,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就要用课后的“思考”“练习”为训练素材,为自学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在教学中要随机进行引导。

从“思考”“练习”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引导学生理清层次,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多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课外阅读巩固方法,提升能力,培养习惯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指导下进行,同课内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如建立读书的兴趣,组织学生通过读书、知识竞赛、举办读书报告会或故事会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

能力。

小学阅读培训篇5

关键词阅读能力 概括力 阅读技能 思维品质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量和质量。增长小学生的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才干并激发其创造才能。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诸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构建出意义的过程。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此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语文综合素养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认清阅读能力的结构,对于认识阅读教学的目的、途径、方法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应当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和运用能力。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认读能力是理解能力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只有认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才能促进理解能力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只有理解、鉴赏透彻全面深入,评价才能深刻、犀利有针对性。以下就提高阅读效果的基本途径,谈谈个人的体会和做法。

一、明确阅读目的,提高主动自读能力

目的明确是学生阅读的动力和前进方向,也是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前提条件。带着明确的阅读目的,让学生主动自读,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自读”是学生感知、理解课文的一种实践形式,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通过“自读”课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具体能力:认读能力——辨识生字、学习新词的能力;理解能力——审题、辨体以及探究文章的能力;质疑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鉴赏能力——分析、评价文章的能力。语文教材中每单元前都有单元内容简介和阅读指导方向,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和主攻方向。通过学生反复的自读实践,培养学生整体性阅读能力。课本所选的略读课文大多故事性强,内容较浅显,结构层次较清楚,表现手法较常见,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是相适应的,把略读课文交给学生主动自读,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指导方向。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自读能力,围绕中心和核心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加强课外阅读,拓宽丰富知识

语文阅读的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海洋生物、中外科学家、艺术家等等,无所不有。一些反映近年来科学技术新成果的文章陆续编入课本。语文课本内容的时间、空间的跨度之大,是其他教材难以相比的。可见内容之丰富。学生阅读这样的教材,没有丰富的知识,是无法深入理解课文。更谈不上鉴赏、评价课文的。我们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必须加强课外阅读。

三、培养阅读的概括力和思维品质

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目的,比这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阅读能力的核心更是思维,阅读过程的主要心理活动是思维,因此,培养阅读能力首先培养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最基本特征是概括,即概括是智力与能力的首要特点,所以培养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概括能力。“概括是极重要的思维能力。概括水平制约着对概念的掌握、对事物的理解、对问题的解决等。”思维品质属于意识范畴。它既不能手把手地传递,也不能脑对脑地传输。学生要从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和概括能力。只能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来吸收。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关注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从思维能力的培养人手,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以培养思维品质作为突破口,因为思维品质的好坏标志着智力层次的高低。

四、阅读技能的训练

阅读能力是完成阅读的某个方面活动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阅读技能的训练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

1.理解词语技能的训练:“词是句中最小的、能独立使用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语的理解不仅是识字和句子教学之间的桥梁,而且可以扩大和丰富学生的词汇。对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均有重要作用。例如词意、词性等的理解以及它们的用法,在词意理解方面:可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变换句式、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词语理解的方法,进行理解词语的练习。

2.理解句子技能的训练:“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句子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训练,准确把握内容,明确训练思路,合理选择形式,切实提高句子教学效率。例如名言警句的理解;课文重点的句子的深刻含义的理解等。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或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小组合作探讨的方法理解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运用等形式积累富于意义的句子。

3.理解段落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理顺课文的基础上,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落大意;理解段的表达形式,如承接式、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递进式、转折式。

小学阅读培训篇6

一、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发问的习惯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明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正如古人所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是学习的起点,又是主动探究的动力,是形成质疑能力的前提,又是其潜在因素。

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文时,教学伊始,教师就请同学提出预习中不理解的地方,学生相继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听了爸爸的谜语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为什么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而且是悲伤?”“爸爸说''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不会回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和时间赛跑让我受益不浅?”“为什么说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会成功?”……而后教师小结,“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正是文章最值得品味的地方。我们这节课就围绕这些问题细细体味。”及时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且把能提出问题同积极学习,有成效地学习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质疑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当然,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或心有所惑,或问不明白,或指向单一,或问不深入,课堂上,时常会提一些大而笼统的问题,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把问题提得细一些,多提几个为什么?让学生抓住自己的疑惑“打破沙锅问到底”,在尝试质疑的过程中学会质疑,进而产生阅读探究的强烈欲望。

二、 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随着教学阶段的升高,学生的认识和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从阅读的方式来看,低段以朗读训练为主,中段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高段则以培养学生浏览性阅读和抓关键词浏览阅读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必须做到训练有步骤,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要让学生明白:读书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不动笔墨,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要结合课外的预习及课内阅读训练,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点、画、圈、勾、注”等方面的阅读训练。学生通过“点、画、圈、勾、注”标出疑难,勾画出重点词句、语段,标注上自己的阅读理解、感受等。还可摘抄精彩的词句,段落。久而久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就不难养成。甚至,每做一次练习,如何认真完成,可以交给学生一些方法:做完一题圈一题,不至于漏题;读题,找题眼,划出有关语句,组织语句通顺地写下来,这样,学生的阅读习惯在练习中也能得到训练,长此以往,肯定收获不浅,这也是实践证明了的。

三、 培养学生养成感情朗读的习惯

朗读是经常的、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在发音正确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达到流利、有情感,要轻重起伏 、富有节奏,力戒唱读和一字一顿的朗读。只有带着感情读,才能读出文味,才能享受到朗读的快乐。

四、 培养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

默读,是一种读书习惯,也是一种能力。阅读的常见形式是默读,很少听见有谁在图书馆里或阅报栏前高声朗读。因为,这样会影响他人。如果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就会提高阅读的效率。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 ,更利于训练思维。因此,要培养小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到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

五、 要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和“读有所思,读有所获”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进行阅读的习惯。这样有利益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益提高学生运用工具书理解字词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应结合默读训练,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目的去阅读。这样就有利益使学生“读有所思”,从而达到“读有所获”的目的。例如,我们在教学《赤壁之战》时,为了抓住课文的重点,我们必须围绕“为什么火攻是个好主意?”、“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是什么计策?”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默读、讨论和交流,从读和议之中感受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的道理。通过这一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之目的。

小学阅读培训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89-01

阅读能力是英语语言能力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那么,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学生对一门知识产生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他们会集中自己全部的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门功课,我们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只有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才能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去观察、了解学生,如实的结合学生的爱好、性格等各方面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变“苦读”为“乐读”,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有许多,基于小学的年龄小、好奇心强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阅读,教师可以先提出相关的阅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在阅读之后学生开始进行集体探讨,让学生体会阅读的成就感。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课文插图等等引导学生阅读。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思维会极其的活跃,在自然而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锻炼,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初步培养阅读能力

词汇是学生阅读的基本保证,没有相当量的英语词汇,阅读英语是无法进行的,更别说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程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还应积极的通过多途径多方式的引导学生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有效的阅读打下结实的基础。小学生英语词汇积累的直接途径是我们的教材,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单词的时候,不要急忙带过,而应细心的给学生讲解,使之初步理解并记忆。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时候,教师不能一味地只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师还要有意识、有目标地从低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在课文中认单词,加强学生词汇的记忆和理解。此外,教师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的在课外给学生引入一些新单词,要求学生把它们摘抄在一本小本子上,有空时就拿出小本子背诵记忆。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词汇量就会越来越丰富,阅读自然而然的不成问题。

三、交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属于启蒙教育和兴趣教育,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虽然学生没有太难的阅读材料,但是,由于小学生基础较薄弱,很多的知识都还没有接触,所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尤为重要。因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研究英语课程标准,理解教材,发掘阅读内容中的重要信息,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应以良好、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导学习自主阅读,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激发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英语阅读技巧的传授,教师可以注重传授一下两种:①略读法:所谓略读,就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只要知道文章的大概意思即可,从而加快阅读速度。因为学生不认识的词汇还很多,所以在开始进行阅读训练时,要让学生把他们能读的都读出来。当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和不理解的句子时,学生可以把它跳过去,只要读懂文章大意就可以了。②寻读法:它同略读一样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它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是有针对性地在寻找问题的答案。阅读时运用这种方法,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浏览尽可能多的阅读内容,并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此外,在阅读的方式方法中,还有一些导读法、跳读法、细读法等,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给学生渗透,引导学生初步的掌握阅读技巧,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积极开展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不是靠几个词汇,几个阅读技巧就能培养的,它还需要大量的阅读训练去磨合、去总结。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做好其他方面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应极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促使学生不断提高。为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如下的阅读训练:①仿读训练: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句子的意思、语调、重读和停顿,教师先示范读课文,然后领着学生仿读,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训练。②试读、独立读训练:课前教师可以先布置预习,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试读或独立朗读。③对读、轮读训练:遇到对话的阅读教学时,可采用对读的方式进行练习,或在师生间进行,也可在小组间、男女生之间等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训练后,教师还要布置一些课后练习,以便练习、巩固和扩展在阅读课中新学到的语言、语法知识,引导学生不断的去阅读,不断的进行积累和提高。

总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切忌操之过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并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切实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培训篇8

关键词:小学汉语文;提高;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68-01

一、明确阅读目的,提高主动自读能力

目的明确是学生阅读的动力和前进方向,也是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前提条件。带着明确的阅读目的,让学生主动自读,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自读”是学生感知、理解课文的一种实践形式,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通过“自读”课可以培养学生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探究文章的能力、质疑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鉴赏能力、评价文章的能力等。语文教材中每单元前都有单元内容简介和阅读指导方向,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和主攻方向。通过学生反复的自读实践,培养学生整体性阅读能力。课本所选的略读课文大多故事性强,内容较浅显,结构层次较清楚,表现手法较常见,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是相适应的,把略读课文交给学生主动自读,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指导方向。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自读能力,围绕中心和核心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在促使学生明确阅读目的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只有兴趣提高了,阅读目的明确了,学生才能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阅读的内容中去,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二、加强课外阅读,拓宽丰富知识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在书中找到快乐,让其觉得读书就是一种享受。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比如,老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又如,可将书本上的东西来剖析生活的事和物,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讲述一些古今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并让学生淡淡自己的想法,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老师多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通过活动满足学生在优越性上的表现欲,使小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的表现欲望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阅读意识。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 阅读能力是完成阅读的某个方面活动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阅读技能的训练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

1、理解词语技能的训练

词语的理解不仅是识字和句子教学之间的桥梁,而且可以扩大和丰富学生的词汇。对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均有重要作用。例如词意、词性等的理解以及它们的用法,在词意理解方面:可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变换句式、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词语理解的方法,进行理解词语的练习。

2、理解句子技能的训练

“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句子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训练,准确把握内容,明确训练思路,合理选择形式,切实提高句子教学效率。例如名言警句的理解;课文重点的句子的深刻含义的理解等。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或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小组合作探讨的方法理解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运用等形式积累富于意义的句子。

3、理解段落技能的训练

让学生理顺课文的基础上,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落大意;理解段的表达形式,如承接式、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递进式、转折式。

4、理解篇章的技能训练

在阅读中学会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理顺课文之间的结构与思路,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的写法,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郑莉华,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