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最稳定的理财方式8篇

时间:2023-09-07 09:19:27

最稳定的理财方式

最稳定的理财方式篇1

关键词:财务战略;筹资;投资;财务风险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瓶颈,对外出口也遭遇近些年来最大的困境,企业发展也愈发困难。浙江永强生产的户外休闲家具产品主要市场在欧洲,虽然产品在出口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但其在财务上的表现仍是成功的。其成功不仅仅依靠其个性化产品及国外市场的开发上,更多是依靠其稳健财务体系。在此背景下,笔者以浙江永强为例来研究其“稳健财务战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但受近些年金融危机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影响,许多企业只是昙花一现,难以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总结一下这些企业失败共性:在管理上,重视短期效益,忽视长远利益,企业竞争缺少内部核心竞争力等;其次,在财务方面,企业经营与财务脱离,资产负债率高企,忽视现金流的重要性等。在企业的正常经营过程中,各部门活动都涉及现金流的流动,所以对于如何管理与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资金就显得很重要。而财务战略是有关企业资金运营的活动,其关联着企业整体发展,所以财务战略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企业战略的核心地位,直接决定了企业整体战略及其他子战略的成败。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在有关稳健财务战略方面的文献进行总结,并以浙江永强为研究案例,对其财务战略进行对比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本文以浙江永强为案例研究对象,对其财务战略进行具体分析与评价,并对其财务战略经验进行了总结,意在解决我国众多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上述问题。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由于稳健财务战略归属于公司的总体战略及财务战略,故本文先从总体战略和财务战略的研究综述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财务战略

美国学者约翰等(1985)最早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对财务战略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认为,财务战略是为企业整体战略服务的财务规划活动,所以他们从企业资金的筹集、归还、具体资金结构比例等方面来定义财务战略。与约翰等人一样,班德等(2003)研究也认为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总体战略的一部分,是企业总体战略在财务具体方面的体现。

国内学者中对财务战略有系统研究的刘志远,刘志远(1997)研究指出:首先,财务战略归属于企业总体战略;其次,与企业总体战略类似,财务战略也应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可预测性等特点;此外,他还指出企业财务战略不仅服从于企业总体战略,而且双方应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最后,他指出了财务战略应包括的具体内容:资金筹集、投放、归还与分配三个方面。

(二)稳健财务战略

吉全贵(1997)首次在国内提及稳定财务战略。他指出,企业财务战略可分为成长性财务战略、稳健性财务战略、混合财务战略等五个方面。陆正飞、阎达五(2000)等将稳健财务战略定义为:保证企业稳定盈利及适度规模增长的一种财务规划。由于稳健财务战略由投资、筹资等具体内容组成,所以,下文主要从投资、筹资两个方面分别阐述。

1、稳健筹资战略。刘志远(1997)认为,稳健筹资战略是用短期筹资满足企业流动资产的需求;用长期筹资满足企业对长期资产的需求;使企业资金达到期间与使用上的合理安排的一种财务安排。但是稳健筹资战略也使得企业筹资成本提高,企业收益降低。在不考虑行业特点的情况下,稳健筹资战略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低于50%比较合理。

2、稳健投资战略。刘志远(1997)认为,稳健投资战略表现为:减少现有产品投资金额,降低现有产品投资速度与生产成本,加速现金流周转,维持现有产品市场占比,积累资金用于未来好的投资机会。傅元略等(2009)指出,稳健投资战略是指保持企业现有规模增长率的一种投资规划。他认为为降低经营与投资风险,保持现有产品生产,尽量减少新产品、新市场的开辟。此外,傅元略教授还指出稳健投资战略一般适合那些经营风险不大的企业,如可口可乐就是稳健投资战略适用的典型代表。

此外,总结近十几年的研究文献,稳健财务战略在财务上的具体表现特点为:适度负债、中收益。

三、浙江永强稳健财务战略分析与透视

(一)浙江永强简介

浙江永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10月21日在深交所上市,主要从事户外家具等用品的生产研发和销售,是目前国内同行业领域规模最大的制造商。旗下拥有九家子公司(六家境内、三家境外)。永强生产的三大产品主要为户外休闲家具、遮阳伞、帐篷等,以外销欧美国家为主,类产品外销量居于行业前列。永强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先后获临海市、浙江省等省市一级荣誉称号,在行业内享有良好的声誉。

(二)基本财务特征的分析

浙江永强稳健财务战略的通俗意思为保持财务健康。为验证与分析其稳健财务战略特点,本文选择国内同行业上市企业三期财报进行分析对比,类比公司主要有梅花伞、索菲亚、美克股份、宜华木业以及喜临门这五家公司。

由前文文献分析可知:稳健财务战略的特点为适度负债、中收益。故本文拟主要从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方面分析对比,类比数据详见下表3-1。

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最常用用于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偿债能力的基本指标。资产负债率越高,表明净资产在资产中的比例越小,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维持在50%上下比较合理。稳健财务战略一般要求企业资产负债率维持在行业较低水平。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数据库。

由上表3-1中可知,浙江永强2011-2013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182%、2917%、3572%(但基本由应付款项组成的负债组成,涉及到长期借款、短期借款的金额较小),基本维系在20%-36%范围内,且各年资产负债率基本低于行业均值,波动幅度较小,很好的体现了浙江永强稳健财务战略中适度负债的特点,利于企业的未来长期稳定发展。

2、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又名ROE,计算方法: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年度均值,该指标反映股东投资所取得的回报率,测量的是企业运用自有资本创造利润的能力。净资产收益越高,表明股东回报率越高,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从上面表3-1可以看出,浙江永强的净资产收益率基本处于行业中流水平,永强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家具行业平均值差异不大,三年综合平均值基本相等。从表3-1中也可以看出,浙江永强净资产收益率每年的变化幅度较小,属平稳增长,符合稳健性财务战略中的中收益特点。

(三)稳健的筹资战略

在我国,除企业内源融资外,外部融资主要有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两种方式。权益筹资方法多样,不仅可以以现金形式出资,而且也可以通过非现金性质进行出资;相较而言,负债筹资方式较为单一,基本以现金为主,具体方式有银行信贷、债券融资等。从前三年的财务报表来看,浙江永强集团主要通过权益来筹资。相对负债筹资来说,权益筹资方式不会产生过多利息支出,且不需偿还本金及无固定偿还日期,这表明权益筹资有利于维持企业的财务稳定,减少企业因筹资方式带来的风险。从下表3-2中可以看到,近三年,永强的股本由 2011 年的24亿,增长到 2013 年的 478亿。这部分股票的增发,给永强筹集了巨额资金。

在负债筹资方面,浙江永强更多的依靠是银行信贷,这与我国的资源配置及市场发展有关。一般来说,银行信贷会产生一定的利息支出,当银行信贷规模较大时,会增加企业财务方面的风险。因此从上表3-2可知,永强在经营过程中注重管理银行信贷资金,一般只通过少量的短期借款来补充企业所需资金,这几年来永强银行借款总规模约占负债的1211%。虽然公司在2013年适当增加了银行借款金额,但是根据其财务费用/营业收入可知,在增加银行信贷的基础上,其公司对应的财务费用仍然小于0,且大大低于行业内均值,说明了公司是在考虑了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利用银行信贷资金发展生产。此外,永强在经营过程中也充分使用了商业信用,由表3-2所示,2011-2013年公司年末负债总额基本由应付款项造成的,这在也说明公司管理层强大的财务资金管控能力。应付款项作为公司的短期负债,但与银行信贷或股本不同,它不需支付利息或股息,只需要在合同约定的货款到期日内偿还,在信用期内可免费使用。

(四)稳健的投资战略

稳健投资战略表现为:减少现有产品投资金额,降低生产成本,加速现金流周转,维持现有产品市场占比,积累资金以便未来投资。永强投资一般是建立在充分的调研与严格的内控上的,首要是将未来风险考虑清楚,然后大额投资采用股东表决决定,最后选择其投资金额及种类。永强在维持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努力寻找合适的多元化投资机会,充分利用闲置的现金流,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财务风险。在相关多元化投资中,永强主要加强在遮阳伞、帐篷等产品中的投资,以便充分利用其先进技术和经验,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减少投资风险。此外,在非相关化投资中,永强在资金允许的情况加强其在低风险理财产品中的投入(保本型),以更多地回报股东。如浙江永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年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在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的情况下,购置募集资金购买保本理财产品,2014年2月公司利用闲置资金总计购买7090万元银行保本理财产品。

(五)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费用较低

从下表3-3可以看出,永强集团近三期管理费用/营业收入的均值为 612%,而家具制造类行业上市公司的均值为 1211%,这体现出永强对于管理费用良好的管理能力。此外,在公司稳健财务战略的指导下,永强还加强对公司各项费用的财务管理,尤其是在三项费用的财务控制。从下表3-3可以得出,永强三项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72%,而行业六家三年三项费用平均占比为698%,体现出浙江永强良好的费用控制与管理制度。

四、浙江永强稳健财务战略存在的不足

通过永强与其他家具制造企业的对比,分析其财务方面的不足。

第一,货币资金留存过多,未发挥资金的利用价值及其利用效率的大大降低,从2011-2013年财务报表可以看出,永强三年来的财务费用均为负数,多数为利息收入。第二,应付账款以及应付票据数额较大。永强最近三年的应付款项在负债中的比重均超过70%,虽然合理利用应付款项也是筹资的一种方式,但大额应付款项不仅使得企业增大经营上尤其是采购上的风险,而且因延期支付产生的信誉风险往往更为严重。第三,存货、应收账款周转率近年来虽有提升的迹象,但相对于喜临门、索菲亚等企业来说,仍处于较差的行业地位,增加了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风险。

五、总结与讨论

(一)论文总结

本文通过对浙江永强的稳健财务战略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首先,根据国内外文献,得出稳健财务战略的定义及其基本特点,并经过永强案例剖析得出其在财务战略上属稳健型。

2、其次,通过对永强详细财务数据分析,并对比行业公司,最后总结出永强在财务战略上的优势与不足。优点:稳健性,财务风险低。缺点:货币资金盈余较多,应加强管理;此外,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的信誉风险也值得注意。

(二)论文的局限性

1、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不同行业内企业的稳健财务战略特点不同,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本文以家具制造业为切入点,研究永强的稳健财务战略,并得出其财务管控上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其他企业或行业中是否适用还值得进一步探索。

3、随着企业管理层、经营战略或者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财务战略也会发生变化。还有就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也会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本文只是着眼于财务报表以及行业分析来说明财务战略的个体案例运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没有将案例上升到普通的理论上,此后研究可从这方面进行更多开展。(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美]杰夫利・哈里森,卡隆・约翰.组织战略管理英文版第2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英]卢斯・班德,凯斯・沃德;干胜道等译.公司财务战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2005(10).

[4]丛志皓.稳健财务战略在海信电器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5]傅元略.公司财务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6]吉全贵.现代财务战略与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7]刘志远.企业财务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8]陆正飞.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9]罗福凯.海信财务战略透视[J].财会通讯,2005(2):15-22.

最稳定的理财方式篇2

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不断推进小微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将其作为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小微企业财政支持体系、融资担保体系和辅助服务体系,使小微企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崔庆梅(2014)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提出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的建议。胡逢源(2015)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促使小微企业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财政部财科所(2015)从财政、税收、金融等宏观层面对全面完善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提出了建议。但是,我国农业小微企业由于起点低、基础差,财政政策的覆盖面不够,在成长和发展历程中存在很多难题,特别是在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市场失灵以及政策层面缺乏针对性扶持,给农业小微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多阻碍。因此,政府有必要针对农业小微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现农业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国家财政政策支持农业小微企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国家财政政策的功能问题分析

由于财政政策公共利益的价值属性,要求财政政策在资源配置、经济稳定和社会再分配三个方面发挥作用。资源配置功能指政府通过制订政策和法律等资源运作规则,提供特定的物品和服务,合理引导资源的流动和配置,达到最佳的公共利益。市场必须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然而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并不能通过价格有效反映出来,很难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同时,市场内生缺陷也会影响市场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难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因此,为了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就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来改变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实现最佳的配置效率。财政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根据实际经济状况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来协调和保证经济稳定的,可以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市场经济中,市场自发调节难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会造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这些波动会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造成一定影响,财政政策的经济稳定职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社会再分配职能是指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税收来调整收入分配。由于市场存在外在缺陷,即存在不公平的现象,这种不公平现象会对公共利益造成很大影响,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很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就需要政府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促进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

(二)基于国家财政政策功能视角的理论依据分析

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经济稳定、社会再分配三种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资源配置方面: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自由竞争的市场常常会导致垄断的出现,垄断又会阻碍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市场难以发挥作用。我国绝大多数农业小微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与大企业竞争过程中常处于不平等和劣势地位;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的披露与获取制度不完善,也是农业小微企业的明显特点,因此农业小微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信用评级较低,融资能力明显低于大企业。这就需要财政政策在遵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围绕农业小微企业发展需求来高效合理地配置资源,维护市场公平与效率。经济稳定方面:市场的自发调节机制难以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导致经济出现周期性的波动,影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小微企业提供了占主体地位的社会消费品,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因此,熨平经济波动就需要财政政策发挥稳定经济的作用,对农业小微企业的发展进行支持和引导。社会收入再分配方面:由于市场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容易造成收入的两极分化。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或加大对低收入者直接财政支出来实现收入再分配,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三、国家财政政策支持农业小微企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一)国家财政政策的类型和工具

1.国家财政政策的类型。国家财政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政府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措施。”常见的有两种不同的划分依据对财政政策进行区分。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对国民经济总量调节时发挥的不同作用分成扩张性、中性、紧缩性财政政策;另外一种分类是按照其对国家宏观经济所产生的作用不同,划分成自动稳定的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当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时,政府会根据不同的供求情况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减少财政收入的同时扩大财政支出。否则政府会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减小财政支出,从而使供求处于平衡状态。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一系列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策来发挥财政政策内在的调节功能,对经济变动情况快速自发的做出反应,无需依靠外力。与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相反,相机抉择可根据功能不同细分为汲水性和补偿性财政政策,需要依靠外力的帮助才能调节经济发展。当经济出现波动时,采用汲水性财政,是在经济本身具有自发恢复力前提下,通过公共投资诱导经济景气复苏,吸引民间投资的缺期财政政策。当需要对现实的经济状况进行反向调节时,常采用补偿性政策来稳定经济波动。经济过热膨胀时,政府增收减支;经济萧条紧缩时,政府减收增支。在实际应用中,政府通过考虑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习俗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财政政策。经济因素主要需要考虑的是实现财政政策的三大功能的经济手段,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失业现象、收入两极分化等问题,自然习俗因素主要是指本国的特有的自然习俗情况。

2.国家财政政策工具的选择。财政政策工具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保证财政政策相应功能和目标的实现所采取的方式方法。财政政策主要包括预算、政府购买、财政转移支付、税收、政府发行的国债等。预算是最基本的财政政策手段。预算通过直接和间接调整预算支出结构、数量,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以及市场的供给、产业结构,使预算支出倾向社会公平领域,对社会收入进行再分配,最终实现对资源配置、稳定发展和资源再分配的作用。政府购买是政府作为购买方和支付者,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从而增加了社会需求。当财政资金以无偿的形式进行单向支付时,称之为财政转移支付。其作用在于:一是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在经济蓬勃发展时,为了缓解消费需求膨胀的压力,减少财政支出;在经济处于衰退期时,为了刺激消费需求,增加财政支出。二是调节收入再分配。政府将税收收入无偿转移给收入较低的入,来缩小国民收入的差距。三是以间接的方式调节经济结构。当需要增加产量时,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差额来间接降低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当需要刺激对某种产品的社会总需求时,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消费者来减少消费者的实际支出。税收是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之一,它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方式。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国家可以通过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来调节市场主体行为和优化资源配置。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收入实现资金从私人部门流入到政府部门手中;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变动征税对象、税率来调节总供求的平衡关系,间接进行社会收入的再分配,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而对现存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国债指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以国家信用为背书所发行的一种债权债务凭证。政府通过设置不同的公债数量、利率、偿还期限等条款并且将其在市场上发售来获取资金,以此来改变市场上的货币供给数量;公债资金的运用,是政府将集中起来的公债收入,通过财政支出的形式进行再分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间接的改变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在实际对财政工具进行选择时,需要具体考虑当前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承受的压力等相关因素,根据预期实现的目标来选择最合适的某种财政工具或者财政工具系列组合。

(二)国家财政政策支持农业小微企业发展的方式选择

财政政策作为一种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式,可以通过改变财政收支结构的方式对农业小微企业的发展起支持作用。财政支出政策包括优惠贷款、财政补贴等。优惠贷款政策在国外比较常见,是政府专门为支持农业小微企业发展制定的政策,表现为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或专项贷款来为农业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扶持农业小微企业的发展,补贴农业小微企业的贷款利息。主要对符合以下两种情况的贷款进行财政补贴:一种补贴情况是对符合特定条件的农业小微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使农业小微企业能够在较长时间内获得稳定的融资收入,保障农业小微企业的长期发展。例如为了鼓励农业小微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来提高农业小微企业的研发水平。还有一种补贴情况是补贴农业小微企业贷款利息与市场平均贷款利息的差额部分,降低农业小微企业由于在贷款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而导致的高出市场平均水平的贷款利息,缓解农业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压力。除了上述列举的财政支出政策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不同的财政收入政策来改变农业小微企业的征税科目和税率,调整农业小微企业的税收结构,缓解农业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具体包括以下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调整税率,降低应纳税额,从而实现对农业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涉及到的具体税目可以包括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这种方式可以从根本上减轻农业小微企业的负担。第二种方式是延长缴款期限。这种方式从本质上来讲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金额并没有影响,影响的只是收款时间,等同于政府向农业小微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给予了农业小微企业更宽松的还款期限,缓解了农业小微企业的经济负担,而对政府来说则相当于损失了一部分利息收入。第三种方式是直接对农业小微企业的某些应税项目进行税收减免,从最基本的源头上降低农业小微企业的应纳税金,例如符合相关条件的农业小微企业具有关税和所得税的豁免权等。第四种方式是通过税收返还、出口退税等政策间接降低农业小微企业的应纳税额,目的是为农业小微企业发展某些特定的经济活动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增强农业小微企业的竞争优势。例如为鼓励农业小微企业将利润进行再投资,对农业小微企业再投资部分缴纳的税款进行退税处理。第五种方式是通过加速折旧来延迟纳税,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增加当期折旧费用来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相当于政府提供给农业小微企业一笔短期的无息贷款,企业获得了延迟纳税的机会。除以上列出的财政对农业小微企业支持的方式外,还存在其它支持农业小微企业的方式。例如,通过清理政府收费中不合理的收费,减轻农业小微企业收费负担,从而支持农业小微企业的发展。

(三)国家财政政策支持农业小微企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最稳定的理财方式篇3

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不断推进小微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将其作为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小微企业财政支持体系、融资担保体系和辅助服务体系,使小微企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崔庆梅(2014)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提出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的建议。胡逢源(2015)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促使小微企业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财政部财科所(2015)从财政、税收、金融等宏观层面对全面完善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提出了建议。但是,我国农业小微企业由于起点低、基础差,财政政策的覆盖面不够,在成长和发展历程中存在很多难题,特别是在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市场失灵以及政策层面缺乏针对性扶持,给农业小微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多阻碍。因此,政府有必要针对农业小微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现农业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国家财政政策支持农业小微企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国家财政政策的功能问题分析

由于财政政策公共利益的价值属性,要求财政政策在资源配置、经济稳定和社会再分配三个方面发挥作用。资源配置功能指政府通过制订政策和法律等资源运作规则,提供特定的物品和服务,合理引导资源的流动和配置,达到最佳的公共利益。市场必须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然而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并不能通过价格有效反映出来,很难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同时,市场内生缺陷也会影响市场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难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因此,为了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就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来改变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实现最佳的配置效率。财政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根据实际经济状况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来协调和保证经济稳定的,可以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市场经济中,市场自发调节难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会造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这些波动会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造成一定影响,财政政策的经济稳定职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社会再分配职能是指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税收来调整收入分配。由于市场存在外在缺陷,即存在不公平的现象,这种不公平现象会对公共利益造成很大影响,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很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就需要政府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促进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

(二)基于国家财政政策功能视角的理论依据分析

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经济稳定、社会再分配三种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资源配置方面: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自由竞争的市场常常会导致垄断的出现,垄断又会阻碍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市场难以发挥作用。我国绝大多数农业小微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与大企业竞争过程中常处于不平等和劣势地位;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的披露与获取制度不完善,也是农业小微企业的明显特点,因此农业小微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信用评级较低,融资能力明显低于大企业。这就需要财政政策在遵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围绕农业小微企业发展需求来高效合理地配置资源,维护市场公平与效率。经济稳定方面:市场的自发调节机制难以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导致经济出现周期性的波动,影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小微企业提供了占主体地位的社会消费品,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因此,熨平经济波动就需要财政政策发挥稳定经济的作用,对农业小微企业的发展进行支持和引导。社会收入再分配方面:由于市场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容易造成收入的两极分化。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或加大对低收入者直接财政支出来实现收入再分配,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三、国家财政政策支持农业小微企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一)国家财政政策的类型和工具

1.国家财政政策的类型。国家财政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政府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措施。”常见的有两种不同的划分依据对财政政策进行区分。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对国民经济总量调节时发挥的不同作用分成扩张性、中性、紧缩性财政政策;另外一种分类是按照其对国家宏观经济所产生的作用不同,划分成自动稳定的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当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时,政府会根据不同的供求情况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减少财政收入的同时扩大财政支出。否则政府会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减小财政支出,从而使供求处于平衡状态。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一系列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策来发挥财政政策内在的调节功能,对经济变动情况快速自发的做出反应,无需依靠外力。与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相反,相机抉择可根据功能不同细分为汲水性和补偿性财政政策,需要依靠外力的帮助才能调节经济发展。当经济出现波动时,采用汲水性财政,是在经济本身具有自发恢复力前提下,通过公共投资诱导经济景气复苏,吸引民间投资的缺期财政政策。当需要对现实的经济状况进行反向调节时,常采用补偿性政策来稳定经济波动。经济过热膨胀时,政府增收减支;经济萧条紧缩时,政府减收增支。在实际应用中,政府通过考虑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习俗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财政政策。经济因素主要需要考虑的是实现财政政策的三大功能的经济手段,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失业现象、收入两极分化等问题,自然习俗因素主要是指本国的特有的自然习俗情况。

2.国家财政政策工具的选择。财政政策工具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保证财政政策相应功能和目标的实现所采取的方式方法。财政政策主要包括预算、政府购买、财政转移支付、税收、政府发行的国债等。预算是最基本的财政政策手段。预算通过直接和间接调整预算支出结构、数量,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以及市场的供给、产业结构,使预算支出倾向社会公平领域,对社会收入进行再分配,最终实现对资源配置、稳定发展和资源再分配的作用。政府购买是政府作为购买方和支付者,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从而增加了社会需求。当财政资金以无偿的形式进行单向支付时,称之为财政转移支付。其作用在于:一是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在经济蓬勃发展时,为了缓解消费需求膨胀的压力,减少财政支出;在经济处于衰退期时,为了刺激消费需求,增加财政支出。二是调节收入再分配。政府将税收收入无偿转移给收入较低的入,来缩小国民收入的差距。三是以间接的方式调节经济结构。当需要增加产量时,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差额来间接降低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当需要刺激对某种产品的社会总需求时,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消费者来减少消费者的实际支出。税收是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之一,它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方式。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国家可以通过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来调节市场主体行为和优化资源配置。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收入实现资金从私人部门流入到政府部门手中;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变动征税对象、税率来调节总供求的平衡关系,间接进行社会收入的再分配,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而对现存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国债指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以国家信用为背书所发行的一种债权债务凭证。政府通过设置不同的公债数量、利率、偿还期限等条款并且将其在市场上发售来获取资金,以此来改变市场上的货币供给数量;公债资金的运用,是政府将集中起来的公债收入,通过财政支出的形式进行再分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间接的改变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在实际对财政工具进行选择时,需要具体考虑当前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承受的压力等相关因素,根据预期实现的目标来选择最合适的某种财政工具或者财政工具系列组合。

(二)国家财政政策支持农业小微企业发展的方式选择

财政政策作为一种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式,可以通过改变财政收支结构的方式对农业小微企业的发展起支持作用。财政支出政策包括优惠贷款、财政补贴等。优惠贷款政策在国外比较常见,是政府专门为支持农业小微企业发展制定的政策,表现为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或专项贷款来为农业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扶持农业小微企业的发展,补贴农业小微企业的贷款利息。主要对符合以下两种情况的贷款进行财政补贴:一种补贴情况是对符合特定条件的农业小微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使农业小微企业能够在较长时间内获得稳定的融资收入,保障农业小微企业的长期发展。例如为了鼓励农业小微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来提高农业小微企业的研发水平。还有一种补贴情况是补贴农业小微企业贷款利息与市场平均贷款利息的差额部分,降低农业小微企业由于在贷款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而导致的高出市场平均水平的贷款利息,缓解农业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压力。除了上述列举的财政支出政策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不同的财政收入政策来改变农业小微企业的征税科目和税率,调整农业小微企业的税收结构,缓解农业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具体包括以下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调整税率,降低应纳税额,从而实现对农业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涉及到的具体税目可以包括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这种方式可以从根本上减轻农业小微企业的负担。第二种方式是延长缴款期限。这种方式从本质上来讲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金额并没有影响,影响的只是收款时间,等同于政府向农业小微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给予了农业小微企业更宽松的还款期限,缓解了农业小微企业的经济负担,而对政府来说则相当于损失了一部分利息收入。第三种方式是直接对农业小微企业的某些应税项目进行税收减免,从最基本的源头上降低农业小微企业的应纳税金,例如符合相关条件的农业小微企业具有关税和所得税的豁免权等。第四种方式是通过税收返还、出口退税等政策间接降低农业小微企业的应纳税额,目的是为农业小微企业发展某些特定的经济活动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增强农业小微企业的竞争优势。例如为鼓励农业小微企业将利润进行再投资,对农业小微企业再投资部分缴纳的税款进行退税处理。第五种方式是通过加速折旧来延迟纳税,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增加当期折旧费用来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相当于政府提供给农业小微企业一笔短期的无息贷款,企业获得了延迟纳税的机会。除以上列出的财政对农业小微企业支持的方式外,还存在其它支持农业小微企业的方式。例如,通过清理政府收费中不合理的收费,减轻农业小微企业收费负担,从而支持农业小微企业的发展。

最稳定的理财方式篇4

[ 关键词 ] 地方财政 财政收入 增长机制

随着地方财政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地方财政收入取得了较大的增长,成果较为明显,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地方的财政收入增长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的问题。为保证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以财政收入德稳定增长利惠民生,有必要剖析地方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并探寻构建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一、制约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

1.经济增长的速度

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财政收入的情况,财政收入是随着经济发展的改变而改变的。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是制约地方财政收入的根本因素,只有保证地方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才能实现财政收人的稳定增长。当地方的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新所创造的价值就会增多。而直接的结果就是企业的利润不断提高,个人的收入也不断增长,最后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因此,要保证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就必须解决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

2.产业结构

地方产业结构的状况影响着财政收入的规模和质量。产业发展的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决定该地区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制约财政收入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高附加值产业,充分利用区的比较优势,才能完善经济结构,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税源才能增大,才能保证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3.财政体制

当前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在这一财政体制下,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地方财政在这一财政体制下,主要是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本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所需支出。财政体制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地方财政收入具体划分为五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也就是说,地方财政收入受制于财政管理体制。从2002年开始,中央将原属地方税种的所得税作为地方和中央的共享税,对所得税增量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分成比例为5:5,从2003年开始,该分享比例调整为中央分享增量的60%,地方除得到原2001年的基数外,只分享增量的40%。从2004年开始,中央对出口迟税体制进行厂调整,调整的结果使得中央对财力不断集中,地方的财政收入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

4.收入征管

收入征管效率的高低,对地区财政收入增长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当当前一些地方的财税征收管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收入征管中出现的减、免、缓、欠、退税等问题,以及零星税收的征收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给地方财政收入带来不良的后果,直接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

此外,对税源的存在缺陷包括制度性缺陷、机制性缺陷、信息性失控等,还属于浅层次、粗放型的监控,未能起到监控税收的作用,这直接影响了地方的财政税收,影响到了整体财政收入的增长。

二、建立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的探索

1.建立财政收入稳定机制的必要性

首先,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有利建立可持续的财政体系,也有利于建立高效的财税征收体系。近年来,各地政府的财政部门都立志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大财政经济“蛋糕”,以实现财政支持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在严格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原则下,优化地方资源配置,通过财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加强收入征管等配套措施,以实现财政收人的持续稳定增长。但是当前地方财政收入的结构不够合理,财政收入过于依赖税收,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在财政收人中的比重开始下降,而同期非税收入比重逐年升高,这部分收入稳定性差,增加了财政增收和收支平衡的压力。因此,地方政府需要根据这一新情况,制定出稳定的财政机制,以保证财政收入的增长。

其次,地方财政来源过于分散,主力财源不明显,造成征管难度大。而一些地方性企业自身活力差,发展后劲不足,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够,以及具有开发潜力的会展业、物流业等第三产业目前尚未形成产出效益,无法形成有效的税源。为此,地方政府需要对财政机制进行改革,根据地方特色创建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有效机制。

再次,地方的税收征管措施不到位导致税收流失。而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流失过大必然影响到财政收入的提高。因此,建立完善财政增收机制势在必行。

2.构建的措施

首先,要走以经济发展带动财政增长的道路。经济的发展程度对财政具有决定性作用,而财政的增长也会对经济起到明显的反作用,这是财政的基本规律。因此,各地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稳定税源,稳定财政的收入。

(1)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必须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地方各政府政府应该通过完善有关制度,大力支持再生能源回收和循环的利用,通过对循环经济有关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以财政上的支持,发展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的产业发展。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道路,以产业结构的优化,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落后产业。大力提高财政补贴的力度,重点支持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最终培育出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2)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产业链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通过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的形态。产业链可以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之间的矛盾,并以产业合作为形式和内容,作为区域合作的载体。因此,产业链对地方经济及财政收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尽力拉伸产业链条,在资源配置上,尽可能向产品端推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挖掘资源的用途,进一步扩展产业链,并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

(3)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的发展,要求产业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要求。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培育地方财源,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的必由之路。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实现资源有效利用、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各地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对一、二、三产业进行合理的调整,及时优化产业结构,使各产业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保证财政收人的稳定增长。

其次,建立科学的税收征管模式。税收工作的轴心和枢纽在于税收征管,高质量的税收征管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财源体系,是构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必要保障。

(1)强调依法治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更是法治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不仅需要纳税人自身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经营、纳税,更需要执法机关严格执行国家法律,严格执法,保证税收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机关组应该注重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保证执法质量,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税收执法行为,进―步提高依法治税水平。

(2)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引领时展的潮流,也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税收作为国家和地方经济调控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就必须实现税收的信息化,建立健全税收信息管理体系,实现税收信息化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主要途径。把实现税收管理网络化,税源监控信息化作为全面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3)加强税源的动态监控。税源是财政部门组织收入的关键核心。因此,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必须要做好税源的监管工作,实现对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的有效监控。同时也要重视对小税种的征收管理工作,做到应收尽收,有效防止零散税收的流失。

三、结束语

总之,加强财政征管工作,就必须要对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的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并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形势,对影响构建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的主要因素,进行可行性的分析,从税源、经济及税收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有效地控制和调整,最终实现经济与税收协调增长、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最稳定的理财方式篇5

【关键词】经济危机稳健发展财务策略

当前日益恶化的经济危机形势已经对国内企业旧的财务管理观念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当代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已经明显不适应。尤其是进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在全球蔓延,很多名牌大企业随之倒闭,冰岛政府也宣布国家破产。我国很多企业的快速成长由于其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特别容易受到外部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陷入财务危机甚至走向破产、倒闭。2008年底一家权威机构调查宣布,中国沿海中小型企业死亡率高达70%-80%。还有资料说中国制造中心――东莞现在每分钟有9家倒闭。可见我国金融危机下中小型企业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从调查中发现,倒闭的企业中一是银行资金依赖度较高的企业,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是一系列负面因素叠加效应的结果。国际方面,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导致外部需求萎缩;国内方面,从紧的货币政策、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都压缩了企业的生产盈利空间。同时当代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范围狭窄,仅限于财务风险,而对于风险投资的管理极少论及。并且财务制度呆板,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等、不相容。为了更好地满足经济危机下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要以环境变迁为契机,不断进行创新。

一、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面临的财务困境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企业经营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面临着前所未未有的困难,突出表现在资金压力、成本压力和出口压力等方面,众多中小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危机。

1、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涨幅达6.9%,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大幅上升。企业成本大幅增加,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对于集中于传统产业、主要通过大量消耗资源来实现粗放式发展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沉重打击。更令人忧心的是,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的我国中小企业根本没有办法把上升成本有效地向上游或下游转移。

2、劳动力成本增加

新《劳动合同法》对于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权益、提高农民工收入意义重大。《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制度规范、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企业影响不大,但对劳动密集型、接单出口、贴牌生产的企业的用工成本影响较大。2008年企业用工成本同比上升了10%左右,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成本甚至增加了20%-30%。

3、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

2007年7月1日,我国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调整,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进一步降低,10项商品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涉及纺织、冶金等几大传统优势行业。对于主要依靠价格、劳动力的微弱优势获取微薄利润,甚至靠退税款维持利润水平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很难通过涨价方式将增加的成本转移给国外进口商或是内部消化退税率降低增加的成本,因此退税品种的减少和额度的下降,加上不断增加的成本支出,使中小企业的利润受到上下游的同时挤压。自2008年12月起,国家将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

4、资金紧缩效应加剧企业融资难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经济下滑、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很多中小企业购买原材料只能现金交易,不能延期兑现,从而影响到企业流动资金的正常周转和长期投资需求的增长,很多企业资金链断裂。2008年前3季度,存款准备金率的持续上调,使得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普遍吃紧,特别是那些定位于企业的银行的流动性指标已逼近25%的警戒线,超额准备金比率也降到1%左右的历史最低水平。信贷限额控制引发“保大压小”行为使得中小企业成为信贷紧缩的主要对象,同时“一刀切”的信贷紧缩政策的极端化使得一批优质中小企业成为“错杀”对象。由于短期内中小企业的风险收益比远低于大型企业,且目前宏观经济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控制风险和追求盈利的综合考虑下,商业银行在执行“有保有压,区别对待”政策时出现极端化趋势:从信贷客户结构来看,中小企业成为信贷压缩对象,甚至包括一批优质的中小企业;从信贷产业结构来看,“两高一剩”行业是调控的主要对象,但一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达到环保要求、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也不能例外,面临贷款难题。尽管2008年11月央行提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各级政府也陆续出台了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政策,但信贷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将使得这些政策的时滞效应拉长。

二、稳健发展与企业财务的关系

稳健发展又称平衡增长,是在保持既定资本结构的情况下,利用内部留存收益的增长或者外部的负债增长。保持企业销售增长与财务资金增长同步,使企业持续均衡的发展方式。从企业财务资源的角度来看,企业稳健发展是在不耗尽财务资源的情况下,企业销售额预期增长的最大比率与实际增长比率之间的差额。该差额越小,表明企业基于财务资源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水平越高;而该差额越大,则表明企业基于财务资源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水平越低。企业必须在销售额目标与经营效率和企业财务资源方面搞好平衡,才能保持可持续增长。不过在前几年,很多企业快速飙升的销售量通常需要生产设备的扩张和存货的大幅度增加,随着销售的增长,往来款项也会大幅增加,当销售增长率超过一定数量后,通常会出现资金短缺。不过在经济危机下,企业出口严重萎缩,内需打不开市场,这就使很多企业在快速增长中突然陷入了财务危机。为此,保持企业的稳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三、经济危机下稳健财务管理的策略

财务策略是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的要求在分析企业内外理财环境基础上制定的未来较长时期内财务活动的总体目标。财务策略目标是财务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它规定了企业未来一定时期财务活动的方向和任务。从稳健发展的角度来讲,财务策略目标应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大化,即抗风险能力、核心竞争力和获利能力三个综合能力的最大化。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应围绕这个战略目标,使企业的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达到协调统一。

1、树立稳健发展理念

企业要用稳健发展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取代传统成本管理思想。首先,企业要树立战略成本管理,将企业的成本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其次,企业要通过新产品开发、工艺技术的创新、设备的改进、员工素质的提高等措施实现管理手段、方法的科学化,进而将降低成本与实现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框架体系。在实施成本管理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采用作业成本管理、成本企划、目标成本管理、预算控制等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以科技驱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2、合理筹资管理

任何企业想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首先筹集到其经营规模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的资金。企业所筹集到的资金既要能够满足正常经营和特定投资计划的需求,也要能满足归还各项到期债务和支付利息及股利方面的要求。筹集所需要的资金是企业能够进行生产经营的前提。筹资管理就是要解决如何筹集所以需要的资金,包括向谁筹资、什么时间以及筹集多少资金等问题。不同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由于不同的筹资成本,资金使用的时间、条件也不尽相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大小也就不同。稳健财务筹资管理的目标就是正确权衡成本与风险之间的关系,采用最适当的筹资方式来筹集资金,使风险适度的情况下,资金成本最低。

3、严格投资管理

筹资的目的是为了投资,财务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将各种资金有效组合起来,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财务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依据企业的具体经营目标和管理要求,合理配置各类资产,并对有关投资事项做深入分析,加强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不断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在稳健的财务管理下,企业需要对风险和收益进行权衡比较,决定投资对象。长期投资主要是对固定资产和长期有价证券的投资,其投资收益较高,但是流动性差、风险大。因此,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要仔细进行风险因素分析,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4、注重分配管理

企业通过生产经营和对外投资等都能获得利润,对利润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分配。财务管理应该努力挖掘各项潜力,促进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公司盈利,提高公司价值。同时,财务管理也要根据公司的具体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正确处理好各项财务关系,确定有效的税收方针,定期考核总体及各部门的经营业绩,进行全面财务分析,为未来更加稳定和长期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指明方向。在稳健财务管理策略下,企业在进行财务分配时,既要考虑股东的近期利益,也要考虑股东的远期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发展。过高的股利支付率会影响再投资能力,不利于长远发展,会损害股东的长期利益,从而导致股价下降;过低的股利支付率则可能引起现有股东出现不满情绪,纷纷抛售股票,导致股价下跌。财务分配决策的确定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税法对股利收入和出售股票的资本利得收入的不同处理、资金来源与成本、未来的投资机会、销售收入的稳定性、公司对流动性的偏好、股东对当期收入和未来收入的相对偏好等。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合理做出财务分配的决策,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5、完善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财务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调整、持续运行、重组或终止该财务制度的重要依据,是确认制度价值和制定目标的重要手段。完整的企业财务策略运行过程,除了制定和执行之外,还需要对执行财务策略以后的效果进行评判,以确定财务制度的价值。企业必须建立以稳健发展为导向的财务策略评价制度,通过选定具体的财务策略评价指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实际值与目标值比较,以差异情况作为未来财务策略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汤谷良、杜菲:试论企业增长、盈利、风险三维平衡战略管理[J].会计研究,2004(11).

[2] 黄永红: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2(12).

[3] 姚文韵:财务战略矩阵应用研究[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6(12).

[4] 汤谷良、李东燕:经理人要利用财务原理驾驭公司持续增长[J].商业会计,2003(4).

最稳定的理财方式篇6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列报;会计稳健性;效果分析

2008年10月16日,IASB和FASB共同《讨论稿――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观点》(以下简称《讨论稿》),对现行财务报表表内信息列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了分类列报的新观点。虽然《讨论稿》只是双方达成的初步一致意见,仅表明国际会计之间一个新的动向和可能发展的趋势。截止到目前的进展还不可能改变IASB和FASB现行的列报方式,但是在各国财务报表列报趋同的趋势下,我国会计界应积极关注和正确认识《讨论稿》的新发展、新观点。本文从会计稳健性的角度对《讨论稿》进行探讨,旨在对我国既有会计准则的完善以及会计理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财务报表列报的主要变化

(一)现行财务报表列报的现状

在现行财务报表列报的模式下,要求主体提供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包括三大报表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或四大报表还包括了全面收益表或股东权益变动表。除了现金流量表之外,现行财务报表实际上是基于“会计目标――会计要素――报表项目”的递进关系进行表内项目分类列报的,这与目标导向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导向是密切相关的。但是,目前财务报表之间的联系松弛,各表内在结构不一致,不便于报表使用者进行财务状况、财务业绩、现金流量之间的横向分析,也不便于报表使用者发现不同性质活动对企业过去及未来的影响。

(二)《讨论稿》提出的列报模式

《讨论稿》提出的财务报表列报模式是要求主体提供一套完整财务报表,包括:财务状况表、全面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权益变动表及附注,并要求分别列报其有关创造价值的方式(业务活动)和为业务活动融资的方式(融资活动)。与现行财务报表列报相比,《讨论稿》提出的列报模式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改变报表项目分类理念和方法。即IASB和FASB支持按主体业务活动列报,根据管理层的意图进行分类而不是按约定俗成的要素进行分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1.主体在经营活动部分应进一步将业务活动与投资活动的信息分别列示;2.主体应根据融资来源分别列报业务融资的信息,即主体应分别列示有关非所有者来源的资金及其变化、所有者来源的资金及其变化两方面的情况;3.主体应分别列示非持续经营与其持续经营和筹资活动相关的信息;4.主体应在财务状况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将其所得税信息与其他信息分别列示。主体在全面收益表中应单独列示以下各项有关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的信息:持续经营收益(即来自经营活动和融资活动的净收益或净损失)、非持续经营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项目(税后金额列示)。

从上述列报的主要变化可直观地看到,改进后的财务报表列报模式优越性主要体现为:有助于辨认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投资、融资三类活动,能反映管理层如何对待和经营企业及其资源的情况,有助于报表使用者计算一些信息含量更高的财务指标和估值分析。

二、会计稳健性的重要性

会计稳健性又称会计谨慎性,在传统意义上是指“预见所有尽可能多的损失,但不预期任何不确定的收益”。Basu(1997)将稳健性定义为“会计人员对好消息要比坏消息有更高程度的确认标准的趋势,即盈余反映坏消息要比好消息更为及时。”

Sterling(1970)将稳健性作为会计实务中最有影响力的原则之一。根据Holthausen and Watts(2001)以及Watts(2003)的观点,有四个方面可以体现会计稳健性的重要性:第一个是稳健性原则促进高效率的契约机制。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促进经理层薪酬合约的签订,避免经理层虚报利润并因此损害股权投资者的利益。第二个是企业高报利润或资产比低报更容易导致投资者企业,所以企业的稳健性保护了企业。第三个是稳健性原则推迟了企业的支付,因此提高了企业的价值。第四个是上市公司高报利润或资产比低报更容易引起投资者对监管机构的不满,因此监管机构倾向于会计的稳健性原则。

三、会计稳健性与财务报表列报

财务报表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从财务报表列报的改进历程可以看出,列报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根本目的都是提高财务报表信息质量。因此,改进列报后的会计信息质量如何,可以作为检验列报方式改进效果的重要评价依据。而会计稳健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会计信息的质量,即会计稳健性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高。

(一)财务报表列报与会计信息供给

从会计信息供给角度分析,会计信息是信息提供者根据一定的规则生成和向外披露的。在这样一个逻辑下,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有两方面:规则和信息提供者的行为。根据契约理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体。契约安排方式的差异会诱发契约各方不同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机会主义行为会降低企业的价值(契约成本)。在理性预期的市场中,契约成本将完全由违约方来承担,这会促使契约各方有动机缔约来约束机会主义行为。一般来说,契约的人较之委托人拥有更多的信息,信息的不对称性将会引发问题,即所谓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理性的委托人也能预期到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会与人签订契约来限制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契约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最小化生产要素提供者之间的契约成本(包括成本),最大化企业的价值。而会计就是一种有利于契约形成的内在机制。会计作为这样一种机制,要求会计盈余和净资产价值能够及时地反映企业管理者所采取的行动对企业当期价值的影响。

(二)改进后财务报表列报的稳健性变化

会计稳健性是化解契约签订中由于各方信息不对称,报酬不对称而带来的道德风险的一种手段。预期问题和机会主义行为会带来会计信息(盈余)的虚增,而稳健性的保守做法能够降低虚增行为对会计信息带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会计信息中的“噪音”。

具体而言,企业的各参与者使用财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价值,这就产生了对具有及时性和可验证性会计信息的需求,而稳健性实际上是一种非对称的及时性和可验证性。但是,稳健性所反映的不同消息的不同确认标准和确认时间的特性,基于契约的不完备性,并不能在会计契约中明确界定,具体的选择权更多地属于会计信息提供者。在现行财务报表列报下,如在各项准备计提中,会计准则仅规定了当资产发生价值损失时,应该计提减值准备,但是资产发生减值的情况千变万化,减值准备计提的时间和大小只能由信息供给方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因此,稳健性这一会计信息质量指标更多地反映了属于企业的剩余会计规则的制定权。

财务报表列报是会计信息生成的基础,是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地一个初步筛选过程。如果会计准则对列报的规定越细致,信息供给方的可供选择越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信息供给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减少信息不对称,缓解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稳健性。《讨论稿》提出的新报表项目分类方法是管理层法,这种方法赋予管理层决定对外披露内容和方式的权力,在报表信息分类过程中注入过多的管理层意图和职业判断,报表项目列报的主观性大大增加,会计信息提供者拥有更多的剩余权力,可以根据自身利益对会计信息的列报进行选择。从契约理论这个角度,改进后的财务报表分类列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稳健性。

四、结论

本文是基于会计稳健性的视角,从信息供给者的角度研究财务报表列报的改进效果。IASB/FASB财务报表分类列报法是管理层法,赋予了管理层决定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的内容和方式的权力,用契约理论解释,即管理层的剩余权力增加,而会计稳健性反映了属于企业的剩余会计规则的制定权。因此,改进的财务报表列报降低了会计稳健性。

【参考文献】

[1] 张金若,宋颖.关于企业财务报表分类列报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9(9):29-36.

[2] 温青山,何涛,姚淑瑜等.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效果研究――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实例检验[J].会计研究,2009(10):10-18.

最稳定的理财方式篇7

而如果把这作为一种发展方式,在快公司、领跑者当道的时代似乎并不讨喜。在经济向好的情况下,慢跑者多少显得有些“笨拙”。但在金融危机过后元气尚未平复的经济波动期,这些追求李嘉诚所谓的“不疾而速”的慢跑者反而表现的波澜不惊、如鱼得水。

偏安于江苏一隅的邗建集团就是一家位于建筑工程行列二线的慢跑者。当房地产、基础建设、工程装备等行业纷纷“过冬”之时,邗建集团却逆生长的喊出“我们没有制定专门的过冬策略”。

“稳健是我们公司压倒一切的关键词,我们不求每年有多高的增长率。”身为CFO的杨德稳表示,相比很多公司的“激进”,邗建一直以稳建著称。“由于在经济环境向好时,公司并未一味的突飞猛进,因此在环境向下时,依靠原本扎实的发展、较好的品质和不错的口碑,公司的发展并未受到影响。” 与业界大佬相比,邗建集团作为二线企业在市场上的声音偏小,但却是不折不扣的地方“龙头”。其成立于1997年,年施工能力为400万平方米,2011年集团年产值达80.1亿元。

“慢节奏”前行

邗建集团的业务包括施工总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与配套服务三大业务层次,经营范围覆盖土建、安装、钢构、装潢、房地产、道路、市政、园林、旅游、外经、建材生产与销售等众多领域。对于公司的发展扩张,在杨德稳看来,财务稳健无疑是第一位的。“这些年我们并没有太多开拓房地产市场,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施工做的挺好,政府或者当地的开发商很满意,就会有其他的项目主动找到我们做。”

为了保证发展的稳定,邗建集团一般选择与全国知名的房地产商合作。杨德稳表示,“我们的业务构成中,土建要占到70%左右,我们的合作方大部分是全国知名的一些开发商,我们宁可利润薄一些,也会尽量少的垫资,这样就有效地减少了工程风险。”

杨德稳坦诚的表示,“建筑业的全国平均利润率只有2%,江苏省建筑业平均利润率可能还不到2%,但是我们依然不会因为利润率低就激进和冒险。”

当然,在一些有保障的项目上邗建集团还是会进行一些调整。“部分业务的客户是行政事业单位,比如公园、游泳馆、剧院、学校等,这种项目我们垫资就会比较多,但利润也会高一些。”据其介绍,目前集团效益来源主要是项目利润,包括BT(建设—移交Build-Transfer)项目和对外投资。

BT模式在邗建集团主要应用在江苏省内的项目。宿迁学院工程是邗建集团2002~2007年第一次成功做成的BT模式,总投资5亿元,在交付对方使用的同时,邗建的BT模式也在宿迁市场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型政府商务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工程随之花落邗建集团,使公司在宿迁基地的相关产业子公司也得到共同发展。

1995年邗建以劳务分包的形式进入以色列建筑市场,当时仅仅有几十名劳务工人。尽管如此,但这是邗建集团向“外”扩张的一个转折点。随后的1998年,邗建集团接连进入南非、新加坡市场,并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获得了对外承包工程权、劳务派遣权、援外工程权,全面打开了海外市场,如今已达到总包、分包、劳务全面实施的新局面,卡塔尔海滨的渡假中心、沙特国防大学、塞拉利昴的港口、阿尔及利亚的安居房等等都有邗建的身影。

杨德稳强调,无论是BT项目还是海外市场,都是在稳健战略下统一步伐。

而邗建集团之所以能够在当前波荡的经济形势之下泰然自若,与良好的内控管理也密不可分。“在内控方面首先我们对管理层的考核比较严格,设备、物料的管理有着严格的流程制度:比如如果某一个材料需要支出,那么这个材料需要有协议,有发票,要有入库单,需要电子和纸质文档共同配合,才能从财务这边完成一个材料款项的划拨。每个项目都会分为人工和原材料两部分进行预算风险控制。此外有些业务我们也会分包出去,这种分包出去的业务只需要加强合同履约管理就可以了。有了这几个方面,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业务端的风险就比较容易控制了。”杨德稳说,相比业务风险公司反而更关注安全防范。

对于“上市”这个热门话题,邗建集团也十分谨慎。杨德稳说,“建筑施工企业上市的本来就比较少,因为有大量市政工程的垫资,我们的资金用途等不太符合上市规则。不过就我们的资本结构来看,我们也相当于上市公司,公司出资人达到179个自然人,由于我们的稳健增长,所以我们在分红等方面可以保证出资人的权益。我们也会对企业的中高层进行股权激励制度,在建筑类企业,这算是比较先进的。”

点、面平衡的大财务

邗建集团之前是一家国企。在改制过程中,杨德稳组织人员历时半年多时间对集团的30多家分子公司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工作,起草制定了集团和多个子公司的深化改革股权流转方案。到2004年基本铲除了老体制下的很多财务管理障碍,公司产权逐渐明晰,资本结构也比较合理。

杨德稳坦言做CFO并不轻松,尤其是邗建集团还是由原来的国企改制过来的,其难度更是可想而知。“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对其他行业是比较落后的,现在全国的建筑企业也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财务管理模式,都只能靠自己摸索。”

后来伴随相关多元化的战略,集团开始对整个集团产业结构进行战略设计。按照社会协作和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对安装装潢等业务雷同而资源分散的状况进行了整合。通过一系列的整合和裂变,公司突破了房屋建造单一模式,逐力打通了建筑产业链,从投资、开发、设计、施工、销售一直延伸到物业管理,经营范围现覆盖土建、安装、装饰、房地产等几十个领域。现在集团多元产业的利润已占集团总利润的40%。

多元结构无疑加大了管理上的难度。为了实施更加有效的管理,杨德稳提出了大集团、大财务的理念,强调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从本企业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在集团内部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大的财务活动在集团的统一安排、全程监督下进行,充分利用集团可控的资源,创造最大的利益;财务管理的具体操作原则,全集团范围内统一;会计核算具体业务由集团财务部统一领导,由母子公司独立完成。

杨德稳介绍,“集团下面30多个分子公司,我们主要通过集团的审计部进行‘目标考核’来对下属单位进行管理。考核的指标包括质量安全、盈利能力、绿色工程等等各种指标,比较严格,对于没有完成指标的分公司,我们对分公司的领导进行年薪控制。如果连续两年亏本,我们就会撤换分公司负责人。集团考核管理的原则是,保证在各个‘点’和‘面’上基本平衡,员工收入每年稳中有增。”

就在杨德稳推动集团实施将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收入紧密挂钩的第一年,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5年集团利润总额比上年上涨800多万元。“奖优罚劣,充分调动了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将个人的点融入了大财务管理的思维之中。

杨德稳提倡的这种大财务的理念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很多经验,并且重新梳理了企业的几乎所有财务管理条例,这些条例也逐渐的成为江苏省其他建筑类企业学习的典范,其中包括《江苏邗建集团财务管理办法》、《江苏邗建集团有限公司会计委派制实施办法》等等。

智能化的资金管理

建筑企业具有高负债、高成本的特点,在经营过程中现金流量非常大,且对资金调度和收支平衡有很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现金管理成为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这也成为杨德稳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集团改制后在杨德稳的主持下很快解决了实际工作中复杂的会计问题,通过他的摸索和主导,邗建集团创造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资金管理体系和会计核算体系等。“只要集团公司所属各企业合计沉淀有大量资金,有提高整个集团资金使用效率的愿望,资金集中管理便是一个效益巨大的选择。”杨德稳不无自豪的表示,在江苏省的建筑业里面,做资金集中管理,江苏邗建集团算是第一家。“我们的模式是:分子公司通过网上来向总公司申请资金,总公司再通过网上对分子公司进行资金划拨,分子公司的财务主管都是由集团委派管理。这样的管理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效率,我们针对我们自己的资金管理特点,引进并完善了自己的财务管理软件,建立了资金结算中心,简单来说就相当于我们把‘银行搬回家’节省了很多人力,效率也提高很多。”

在实现资金智能管理之前,成员企业间的资金结算需要通过外部银行进行,不仅资金到账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还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资金在企业集团外流转,产生大量在途资金,资金划转效率低。“分散在各个企业的存款余额,从单个账户看一般都不会很大,但从集团层面看,其总量有可能是一笔可观的资金。而且单个成员企业的偿债能力不会大于整个企业集团的偿债能力,偿债能力强的成员企业其面临的发展机遇可能不是处于最佳时期,而一些新起步的成员企业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但资产负债比例可能会很高,偿债能力比较弱。采用每个成员企业单打独斗的方式筹资难以达到较好的筹资效果。”

从2000年到2004年,杨德稳开始逐步推广集团使用财务软件及办公自动化软件,同时积极利用网上银行实行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2005年在比较了几家资金管理软件和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之后,邗建集团认为拜特科技的资金管理系统设计得更适合建筑行业,并于2006年10月正式上线拜特资金管理系统。

“我们对这套系统的要求在于,能够同时体现集团操控模式和本部操控模式;适合我们一切业务都是基于项目管理的特点;资金调度是核心,确保资金平衡。”杨德稳介绍,经过几年的运行现在已经大大提高了核算效率和资金周转速度,使得集团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年年增长,不仅优化和规范了业务流程,同时还实现了成本业务、资金结算、财务核算系统等多个系统的业务集成,还进一步提高了资金集中程度,实现了财务中长期预测,短期资金预测。最关键的是,最终实现了同一界面智能资金调度管理的目标。

杨德稳解释,“所谓智能资金调度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集团公司内部每天对各个分公司的资金量有一个量的限制,如果用不到这么多资金,那么余额就会自动划回总部。再比如发工资的时候,我们的系统也可以做到通过银行自动的批量发工资,这样节省了很多时间。”

全能财务

虽然稳健但并不保守,自2003年开始邗建集团开始借助资本经营的杠杆,积极改进经济增长的方式,在发展壮大公司的同时,也逐渐完善建筑产业链。近几年集团公司共并购七家企业,在低成本扩张和资本的增值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并购,集团业务已延伸到钢结构制作、汽车配件、新型建材、项目代建、招标等领域。

通过收购股权,邗建集团在宿迁、西安、安康、西宁等地获取开发土地405亩,完成房地产开发56万平方米,并与江苏省工程勘测设计院、江苏华扬太阳能集团等众多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达成了战略合作,拓展了业务领域。资本经营也使得集团的年新增规模进一步突破,新增回报近千万元。

作为CFO,杨德稳也参与到企业对外投资等事项的决策之中。他从专业的角度提交了《收购江苏省邗江威承交通机械公司股权可行性报告》、《关于投资、建设宿迁学院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报告》,并参与签订了《江苏邗建集团有限公司与威承交机厂合作协议》、《宿迁学院引资协议书》、《宿迁学院工程建设协议书》,为企业的投资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杨德稳还积极改变被合并企业的面貌,控股投资的邗江威承交通机械公司在并购一年之内就实现了扭亏为盈;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总承包施工的宿迁学院二期工程经济效益也不容小觑。

为了全面支持对外投资,杨德稳全力拓展融资渠道,采取“股、联、合、并、转、换”等多种形式,努力突破资金的瓶颈。

杨德稳自嘲自己完全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CFO。即使是现在已经是CFO了,但杨德稳还一直坚持参加高等院校组织的财务主管岗位培训班、外商投资企业财会培训班、税务筹划学习班等。在他看来,财务行业的艰苦之处就是必须不停地在学习,包括CFO在内。“尤其是国内建筑业财务管理整体水平不高,也不够规范,国内并没有太多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靠自己的刻苦学习来提高。”

现在人才建设是杨德稳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邗建集团对人力资源的理念是事业留人,我希望为年轻人打造一个发展的平台,将他们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我们一贯重视人才培养,鼓励他们积极创造,例如一个员工自己开发出一套建筑行业软件,我们将其推广到行业内,还生成了不小的收入,因此我们让他负责整个软件部门,并成立自己的公司。”

最稳定的理财方式篇8

一、两种属性的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按其所反映的分配关系来界定,可以概括为财政属性职能和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属性职能两类。?

1.财政属性职能。?

财政属性职能,是对国家财政凭借国家政治主权和社会主权,以政治统治者和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对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所具有的内在作用或影响的最基本概括。它具有以下内涵。?

第一,财政属性职能的范围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凡与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直接相联系的财政政策和财政分配活动,都是财政属性职能的具体体现。?

第二,财政属性职能反映了财政属性的分配关系。(1)国家政务资金筹集同各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的社会产品分配关系,同各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各行政部门之间的资金安排比例关系;(2)社会管理和社会事业发展资金筹集同各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的社会产品分配关系,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社会管理部门和社会事业单位经费支出同基建支出的比例关系,社会事业内部的比例关系。?

第三,财政属性职能具有强制性、公共性和直接性的特点。(1)强制性。指财政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参与分配所产生的影响是强制的,它不以任何经济组织、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论其是否愿意,都必须受这种影响力的制约;(2)公共性。指用于政权和社会事业建设的支出所产生的作用是公共的和普遍的,这类支出的目的在于巩固国家政权,维持社会的安定和社会进步,其所带来的政治利益、社会利益为全社会所共享;(3)直接性。指财政属性职能对社会成员和各类经济组织的经济利益分配有直接的影响,从而起到引导和制约其发展的作用。?

2.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属性职能。?

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属性职能,是对国家财政凭借国家主权所拥有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宏观经济管理权,以生产资料所有者和宏观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运行所具有的内在功能或影响的最基本概括。它具有以下内涵。?

第一,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属性职能的范围,是经济建设领域和总体经济领域。凡与国家经济建设事业、总体经济运行相联系的财政政策和财政分配活动,都是这一职能的具体体现。?

第二,这一职能反映了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属性分配关系。(1)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同各经济组织、社会成员的国民收入使用权分配关系,国家同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经费支出同基建支出的比例关系,各类经济建设投资比例关系,政府债务同国民收入的比例关系,各类经济建设投资比例关系,政府债务同国民收入的比例关系;(2)积累同消费的比例关系,财政收支总量的平衡关系,财政收支总量与社会供求总量平衡之间的关系。?

第三,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属性职能按依据的权力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一,依据生产资料所有权而产生的职能,具有结构性和有偿性的特点。(1)结构性。指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而组织的分配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如,凭借国家生产资料所有者的信誉而组织的公债的发行对认购企业来说影响其投资结构;对认购个人来说影响其消费结构;财政经济建设投资、公债的运用、国有企业资产转移、财政性贷款、投资收益取得后的再投资等,主要用于重点建设、支持工交、高新技术和农业的发展,即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2)有偿性。指财政运用公债形式筹集资金和运用财政性贷款、周转金等形式使用资金,都是国民收入使用权的转移,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债权债务关系,前者要按期返还本金和利息,后者要按其收回并获取收益。其二,依据宏观经济管理权而产生的职能,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广义经济属性分配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具有综合性和反循环性的特点。(1)综合性。指把财政的两种属性分配作为一个整体,构成国民经济总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综合的制约引导作用。(2)反循环性。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平衡关系的变化,对经济波动具有抑制作用,对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关系起调节控制作用,对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的形成起制约引导作用。?

二、四个领域的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按其作用的领域来界定,可以概括为四类。?

1.政治领域的财政职能。?

在政治领域的财政职能,主要体现在调节各阶级经济利益,影响其占有国民收入的份额,对各所有制经济形式产生影响,以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设提供财务保证和物质基础,安排行政管理各部门的经费使用比例关系,巩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2.社会领域的财政职能。?

在社会领域,财政职能主要体现在对各经济组织和全体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进行调节,避免社会分配不公;为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财力保证,促进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卫生保健、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等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财政在国家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职能,是财政属性的职能。?

3.经济建设领域的财政职能。?

在经济建设领域,财政职能主要体现在对人民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影响(例如,运用公债筹集资金产生的影响),对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产生的影响,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的促进作用,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壮大和巩固国有经济所起的作用,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加国民收入供给,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建设领域的财政职能,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属性职能。?

4.宏观经济领域的财政职能。?

在宏观经济领域,财政职能主要体现在对局部与国民经济全局之间关系的影响,对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分配关系的影响,对积累与消费之间比例关系的影响,特别是对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平衡关系的影响,以抑制通货膨胀、增加就业、引导投资与消费、稳定国民经济。在宏观经济领域的财政职能,是以国家为主体、广义上的经济属性财政职能。?

三、五种形式的财政职能?

按财政职能的表现形式划分,财政具有五种形式的职能。即:筹集资金职能、配置资金职能、调节经济职能、监督管理职能和稳定职能。“财政的职能是以国家的职能为依据,既要反映国家组织领导经济的职能,必须同再生产过程结合起来研究,也要反映国家社会政治活动(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必须同国家组织领导政治和社会事业各方面的职能结合起来研究。”①因此,财政的上述五种形式的职能,既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两种属性分配关系的客观反映,同时,又是国家各种职能的客观反映。?

1.筹集资金职能。?

财政筹集资金的职能,是指财政为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履行政治职能、社会职能、经济建设职能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需要,而运用各种手段积累资金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运用税收手段为国家政权建设筹集资金,为国家的存在和国家政治活动、处理对内对外国家事务提供经费来源和物质基础;(2)运用税收手段为社会管理、社会全面发展筹集资金,为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事业等的发展,提供经费来源和物质基础;(3)运用公债、利润、公共行政预算结余等形式,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资金为国有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经济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4)综合运用税收、公债、利润等形式,为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和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筹集资金。?

2.配置资金职能。?

财政配置资金的职能,是指财政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运用资金,主动进行宏观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主要体现在:(1)对不能由市场机制进行配置的行政管理、国防事业、通过无偿投资、经费拨款,以公共行政预算形式予以资金安排;(2)对市场机制作用迟缓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公益事业、公共服务等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领域,通过无偿投资、全额经费拨款,差额预算补助、大量生产性财政补贴等形式,以公共行政预算形式予以资金安排和财务支持;(3)对市场机制不便作用的风险大、投资数额巨大、微利或无利的项目、国家为了增强调控能力必须控制的战略性产业、天然具有垄断性必胯由国家经营的产业,运用政府经济建设投资、投资入股、提供周转金、财政性贷款等形式,通过经济建设预算予以资金安排,具体表现为国家财政的经济建设投资活动;(4)对市场机制作用不好或无力作用、完全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会导致社会财富巨大浪费,引发经济波动的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综合运用社会救济、政府公共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等以国家为主体的两种属性再分配手段,作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平衡的安排,例如,增加或缩减政府公共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救济支出,等等。?

3.调节经济职能。?

财政的调节经济职能,是指通过财政筹集和配置资金,对以国家为主体的两种属性分配关系进行调节,促进党和政府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社会和经济任务的实现。(1)调节各阶级、阶层和个人在国民收入中占有的份额,调节它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壮大和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2)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调节社会利益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关系(例如,社会普及教育、基本社会保障、基本的医疗保健以及享受基本的社会服务等),实现社会分配公平;(3)调节资源的配置,调节产业结构的形成,调节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巩固和发展全民所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在结构优化和总量平衡中的骨干作用,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4)调节中央与地方之间、各地区之间的分配关系,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4.监督职能。?

财政的监督职能是指财政在资金筹集和配置全过程,通过审核,检查和财政制裁等形式,对国民经济各个方面进行的监督,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分配活动的全过程(1)在资金筹集过程中,对有交纳义务的地方、部门、单位和公民,监督其是否履行交纳义务,对征收税款单位、监督其是否依法行使征收权力;(2)在资金配置过程中,同时对各地方、部门、单位的管理和使用资金进行监督;(3)在实施财经分配政策和法律法规过程中,利用财政监督,支持经济发展,对违反政策、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斗争和制裁。财政监督按内容划分,主要包括预算监督、税务监督、财务监督、国有资产监督、会计监督,等等。财政监督是以国家为主体的财经法律制约关系的体现,裨是规范以国家为主体的两种属性分配关系。?

5.稳定职能。?

财政的稳定职能,是指财政通过筹集资金、配置资金,调节两种属性分配关系,实行有效的财政监督等,对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运行产生的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1)稳定国家行政管理经费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规模,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国家行政管理经费支出,是国家从事政治活动、管理对内对外国家事务所必须的开支,行政管理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则是国家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物质基础。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需要有稳定的财务保证,但是,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支出,如果它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过大,则会影响扩大再生产的投入,延缓经济建设速度。因此,财政在保持国家行政管理费供应,使其占国民收入一定比例的分配过程中,对于国家的政治活动有稳固的财源保证,起着重要的作用。(2)公平社会分配,促进社会进步和稳定。公平社会分配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公平,即避铭收入差距过大和贫富悬殊;二是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利平等,即保证社会成员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均等的就业机会;三是享受社会利益的权利平等,即社会成员有平等的权利享受社会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卫生、公健、福利、社会安全、环境保护等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利益。因此,公平社会成员收入分配,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社会物吕和劳务,是社会进步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内容。财政通过筹集资金调节社会成员收入水平,通过社会保障支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利,通过配置资金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对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维护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3)优化资源配置,稳定最佳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是达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之间比例协调地发展。由于市场机制的盲目作用,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经常处于不协调状态,影响经济增长速度,需要财政通过筹集、配置资金来调节社会再生产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保持产业结构经常处于最佳状态,即保持社会再生产经常处于比例协调状态,是财政稳定职能的重要内容。(4)稳定市场运行,稳定国民经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程度进一步提高,产业分工也进一步细化,国民经济运行愈来愈复杂,与自然经济相比,经济体制的稳定性大为降低,而市场机制的缺陷又使经济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往往造成经济支行和经济发展出现波动,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经济处于不平衡状态,从而引发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和失业等问题。因此,需要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者的职能,主动调节经济,以熨平经济波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变化,对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起着巨大的制约和引导作用,通过财政收支总量的调节,抑制经济波动,促进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对国民经济产生稳定作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