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建筑培训课堂8篇

时间:2023-09-11 09:18:02

建筑培训课堂

建筑培训课堂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识图 专业技能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081-02

高职高专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院校,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是办学的宗旨。在建筑行业,很多工作是从看图开始的,例如按图施工、按图预算。这些都体现了建筑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可想而知识图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建筑专业技能。如何使学生在学校就能熟练掌握识图技能,毕业后就能胜任岗位工作呢?对该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以实现培养学生识图技能的目标,构建适应企业需要的教学模式。

一、建筑工程识图课程的特点

识图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应用性,课程包括了房屋建筑学、建筑制图、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建筑设备等课程的内容。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以及绘图和读图的能力,其内容及影响贯穿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工作实践中。建筑工程中普遍应用的建筑工程图样是建造建筑物的重要技术资料,用以直接指导施工,因此建筑工程图样又称为施工图。它如文字一样是人类借以表达构思、分析和交流思想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所以施工图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只有掌握建筑识图技能,才能熟练地掌握工程技术语言、准确地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合理地进行施工、准确地进行工程造价分析和计算。识图的作用重大,价值影响深远。

二、高职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部分教材和教学大纲中,将制图与识图同时进行。制图是建筑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专业教学初期,不需要其他专业课程的铺垫,且是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铺垫。而施工图中的结构专业部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建筑设备的专业知识才能学得懂。若将制图与识图两部分教学内容放到一起,必然会造成学生制图学得会,而识图只能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难以达到识读整套完整的施工图纸,教学效果达不到目标。

二是教学手段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用多媒体投影打开一张施工图,为了让学生看得清楚,必须放大到某个部位,学生无法一窥全貌。可能看到整个构件但看不到构件的内部构造,或是看到内部构造却无法知晓是哪一种类型的构件,在空间上脱离整体认识。而整套施工图中,每张图纸与图纸之间是有联系的,甚至是同一张图纸的内容也会有联系,若将图纸分开来看,更无法理解图纸表达的设计意图。

三是课堂上集中教学,老师讲授为主,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讲授时间占课堂时间太多,学生参与度低,教与做不统一,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性。

四是教学内容习题量少,习题的形式也比较单一,以填空或问答题为主。在课堂或课后的少量练习远远不能达到训练学生掌握识图技能的要求。

五是教学多采用教考分离的形式进行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得不到肯定,且因为害怕考试而又有心理负担,不能更好地掌握需要记忆的繁杂的建筑规范图集的行业知识。

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

(一)课程的性质及定位

建筑工程识图是建筑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建筑工程识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应用性,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以及绘图和读图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才能实现掌握并熟练运用该技能,胜任建筑岗位工作的目标。

(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课程内容根据建筑专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来选择,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主线,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堂教学。把实际工程识图分解成“建筑施工图识读”、“结构施工图识读”、“水电施工图识读”三个基本项目和“钢筋翻样及计算”一个拓展项目,共四个项目。重点讲解结构施工图的识读,结合国家建筑结构规范进行教学。将学生动手练习融入授课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动手识图为主,教学过程就是岗位工作,考核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考核,考核的主要依据就是学生的训练作品。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课程的内容除了常规的理论知识外,还设计了项目的任务、学习目标、训练项目、考核评价的标准、教学环境与实践条件要求、学时安排等。课程内容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学和做为主,教师教为辅。在每个教学项目中设计一个学生技能训练项目,比如在“建筑施工图识读”项目后,要求学生在课堂和课后运用计算机设计并绘制出一张建筑平面图;在“结构施工图识读”项目后,要求学生在课堂和课后将一套详图法表示的梁板柱施工图翻画成平法表示的梁板柱施工图;在“水电施工图识读”项目后,要求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用计算机绘制出一张水电施工图;在“钢筋翻样及计算”拓展项目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一套钢筋翻样图及一份手工计算的钢筋计算书。课程学习的项目任务和项目的技能训练是有相关性的,学生在学完项目任务后立即进行技能训练,既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更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又拓展了知识面。训练结果的作品体现出了识图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得到肯定,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改善学生厌学的情绪,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四)课程教学条件

一体化课程教学条件分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除了配备合适的教材外,还需要配备电子图识图室和纸质图识图室,识图室配有各种结构类型和不同表示方法的电子施工图和纸质施工图,配合教学使用的建筑模型、教具、建筑结构规范书籍等。校内课堂就设在识图室,学生在上课时可以拿到和看到完整的施工图纸,解决了多媒体给学生看图的缺陷。识图室的配置满足了教与学,教与做不分离的要求,学生参与度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外要有长期合作的建筑企业,有接纳学生实习和参观的建筑施工工地。毕竟图纸只是一个意愿的表示,一个虚拟的东西,没有直观上的直接接触,学生是无法全部理解和领会的。特别是一些建筑上的隐蔽工程,比如钢筋工程,一旦做好后在表面上就无法看到了。只有通过实地参观施工过程,学生才能学懂这些难点重点。

四、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教材的改革

首先,制图与识图必须分开。其次,教材的内容要与实际完整施工图的内容一致,并将图纸内容进行拓展,因此笔者将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教材分成建筑施工图识读、结构施工图识读、建筑水电施工图识读、平法制图钢筋配料实训四个项目来编写。再次,在教材的编写中尽量使用工程语言,使用工程通用文字,有利于学生尽快融入工作。

(二)教学场所的安排

在结构施工图识读部分,尽量安排学生在校外实际工地学习。除了校外学习,教学大部分内容及时间就安排在校内的实训场所,一体化教学全部安排在识图室。校内设纸质识图室和电子识图室,两种识图室统一布置,这样有利于教与学,教与做不分离。目前,纸质图纸仍然是建筑行业各个岗位,各个工作阶段广泛使用的,是电子图纸无法代替的。它携带方便,容易阅读,在教学上应该顺应行业特点,尽量给学生使用纸质图纸。但纸质图纸成本比较高,为了节约成本的同时让学生阅读到大量图纸,又必须配合电子识图室给学生识读电子施工图。另外,电子识图室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学生在识图的同时,能够大量地练习老师编写的习题和使用电脑完成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形式:学,分组学习

教学上把一个班分成若干组,每组5~6个人,选出一个接受能力好,沟通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做组长。让组长带领组员共同看图,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团结协作精神的同时,利于集思广益,快速传递知识,快速解决问题。若一个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到组长处,在课堂上组长分别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统一解答。大部分问题同学们通过集体的智慧和互相学习讨论,基本都可以解决了。而难点问题,由组员汇总到组,再由组汇总到老师,使得问题被充分发现,学生就能通过老师集中解答解决更多的疑难问题。

(四)教学步骤:四段三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集中授课,教师讲述、板书为主,是一种单向的教学模式。课堂中单纯的提问、回答模式,难以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学生人数多的话,更无法达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可将课堂的教学时间分成四段。

第一时间段,教师讲解,占四分之一的课堂时间,一般在纸质图识图室完成。教师讲解内容有以下三点:

①讲解这次课识图的内容;

②解释这次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③布置这次课需要掌握的任务。

第二时间段,学生识图,占四分之一的课堂时间,一般在纸质图识图室完成。学生识图内容有以下三点:

①学生自主看图,随时向老师请教,老师一一作答;

②学生看图后讨论交流,各组自行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③讨论后把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汇总,等待统一时间向老师提问。

第三时间段,教师答疑,占四分之一的课堂时间,一般在纸质图识图室完成。教师答疑内容有以下三点:

①让每组分别提问,统一向全班一一解答每组汇总的问题;

②将各个学生随时提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统一向全班解答;

③将学生没发现的,但是很重要的,必须掌握的一些难点重点问题向全班解答。

第四时间段,学生技能训练,占四分之一的课堂时间,一般在电子识图室完成。技能训练内容有以下三点:

①老师运用计算机演示图纸,将上次课的练习难点进行讲解;

②学生根据技能习题的难易程度,分组或各自完成识图习题;

③老师在学生训练技能的同时,给予问题的解答。

四段三点式教学遵循的原则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考核:过程式考核

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边做边考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直接接受,直接消化,直接巩固。采用过程式考核的模式,不断给予学生肯定,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进入快乐的学习之中,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效果自然会有不断的提高。具体方法是一个识图项目考核一次,四个识图项目共考核四次。每次的技能训练项目的成果都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图技能,教学自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高职高专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结合企业需要,结合实际工作特点,探索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建筑培训课堂篇2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73-02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组成要素,是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质量。因此,本文试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多层次探讨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途径。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职业院校没有与时俱进,准确认识职业教育理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导致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不科学、不合理,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实践课程教学课时较少,不利于实践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教学模式,过分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一次性向学生灌输大量的课程知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极少,课堂氛围沉闷,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影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够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某些学校并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构建的实训基地流于形式,该专业实践教学效率低下。学校没有加大在实训教学技术设备方面的投入力度,实训设备设施不完善,无法有效满足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客观要求,智能化仪器使用较少,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利用率低下不注重实践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频繁出现故障问题,缩短了其使用寿命,不利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途径

(一)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注重专业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效果

在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之前,学校要全方位分析社会企业客观需求,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跟踪调查应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根据各方面就业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优化完善专业课程标准,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结合自身各方面情况如特色专业建设情况,采用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确保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现。

在深化改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学校要优化调整已设置的专业课程,客观分析当下建筑行业各方面情况,优化调整该专业职业基础课程,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以建筑制图与识图、房屋构造、建筑材料等课程为主;优化调整职业岗位课程,以基础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建筑施工技术等为主;职业拓展课程要以施工M织组织、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建筑法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课程为主。应根据当下建筑行业相关岗位客观要求,深化改革课程内容,促使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提高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和设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比如,现场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图片教学法,以建筑施工现场具体情况为切入点,进行针对性地演练,逐渐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积累丰富的建筑工程施工经验,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做好铺垫。

(二)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和完善,加大实训基地管理力度,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1.注重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完善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学校必须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在实训基地建设,即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比如,校内实习工厂、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验中心为例,学校要进一步细化该类实训中心,比如,建筑施工仿真实训室、建筑模型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在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校内实训基地占据核心位置,而校外实训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延伸并完善了校内专业教学。学校要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在实训基地建设与完善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多样化的实训基地,比如,建筑工程设备实训中心、综合实训中心,定期维护保养设备设施,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2.加大实训基地管理力度

学校要安排专业人员有效管理实训基地,优化完善已有的管理模式,将实训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实训监控体系等相融合,使其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构建全新的实训基地管理体系,促使实训基地与专业群,实训项目与具体专业课程相融合。实训室要实现内外共享,具有其开放性,更好地发挥其多样化作用,促使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建设、管理、使用”各环节有机融合,紧密相连,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方法,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学生实践学习。以此,有效改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质量。

3.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要根据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各个方面情况,完善已有的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顺利实现各方面资源共享,借助开放管理的运行机制,完善实践教学环境。专业学生可以采用申请、网络预约的形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顺利进入实训基地、实验室等,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训任务,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利用率。学校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动态监控实训基地等,在校园网中开展具体特色的建筑工程技术课程,构建多样化的专业实践教学网站,学生可以借助网络,随时下载实验作业、递交实验报告等,可以将编制好的实验项目、专业课程设计项目等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在校园网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专业实践学习的机会,而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批阅学生实验报告等,便于更好地了解班级学生专业学习情况,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三)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注重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要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为基点,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客观展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果,提高各方面资源利用率,比如,教学和培训、行业企业标准,优化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具体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采用具体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完善。在建筑工程技g专业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注重专业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逐渐提高他们的建筑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学校要注重实践教学团队建设,要多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内部进行实践学习,更好地了解建筑企业在专业人才方面的客观要求,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渐提高自身综合水平,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所需的“双师型”专业人才,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要多让建筑企业优秀员工到学校中讲课,并担任实训教师,进一步完善专业实践教学团队,优化调整教师整体结构,确保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学校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科学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为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整体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学校要从不同角度入手深化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完善相关的实训设施设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训环境,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相关的资源库,构建实践教学与自主学习平台。教师要根据学生各方面情况,优化调整课程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此,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上,改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课堂教学现状,顺利建设特色专业,不断增强院校核心竞争力,走上长远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韩守杰,王玉雅,丁爱霞,苗飞,张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7)

[2]胡兴福,孟小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体系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3)

[3]付丽文,聂立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

[4]邱丽辉,汪耀武.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0)

[5]王强,于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探索[J].才智,2013(25)

[6]柏翠云,赵宏旭.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基金项目】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A012)

建筑培训课堂篇3

关键词:农民工;应用文;培训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090

1 建筑施工人员应用文培训现状

应用文主要用于正式场合进行活动与商务沟通,是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惯用的一种文体,也是建筑施工人员必备的一种基础知识。在许多建筑施工单位中,应用文写作都是作为基本的培训课程设立,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基本写作能力,但是,许多施工人员并不太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都知道,理论结合实践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基础知识是其他工作开展的基石,只有基础稳固,才能有更长久的发展。因此,我们为建筑工人开展应用文培训这项课程。目的在于让每一位建筑施工人员都能够在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中双丰收,两方面都出色。原先的应用文写作通常采用讲授的形式,老师负责传授知识,参与培训的人员听取老师所讲内容进行学习。这是一种单方面的授课形式,缺乏有效互动与沟通能够。培训人员不能够掌握参与培训的学生们实际学习程度,培训结果不能够被有效掌握。建筑类以实践为主,当理论与实践脱离,那么培训的意义就为零。因此,建筑类的培训一定要加深培训人员与参与培训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两方的有效沟通。让被培训的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为他们解决他们自身存在的、急需提高的地方。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课程更加高效进行。老师在课堂中主要扮演引导人的角色,尽量做到教与学同时进行。

2 应用文培训对于建筑施工人员的重要意义

对于建筑施工人员来说,他们的写作能力非常重要。提升他们在应用文方面的能力,也是当今社会对建筑领域工作人员的要求,同时也是从业人员自身素质提升的手段之一。在过去的建筑培训课程中,老师与学生普遍对此课程不重视,认为这门课程的存在没有实际意义,很多建筑施工人员的写作能力非常薄弱。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建筑类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升。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就成了他们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因此在建筑施工单位开设应用文培训课程非常重要。我们可以认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的工作人员,都应当具备一定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书写内容,从格式到内容,都需要有专业素养。应用文的书写偏向于正式报告,在格式及各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性。每一位施工人员都应当具有书写此种类型应用文的能力。在建筑工程中,会遇到很多场景需要撰写非常多的计划、规章、合同、招投标书等文书,而建筑施工人员应用文培训课程就是将写作与建筑实质相结合。

3 建筑施工人员应用文培训课程教学具体要求

3.1 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可操作性

培训是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指导,让学员尝试完成与工作相关的应用文,授课者应协助培训者完成应用文的写作,饼随时指出应用文写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改进措施。在教授应用文写作的课程当中,老师应当在课程开始之初找准教学最终的目的,认准培训所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在课程当中,让建筑人员能够在培训过程中,真正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3.2 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实用性

应用文应具有实用性,真实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等特点,应用文的写作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同时因为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和作用,它的实用性不言而喻,工作中不免要书写各种计划,总结,报告,通知,请示等。通过应用文培训,可以为建筑施工人员今后的职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用文是各类企业单位和个人在工作及生活中处理各种事务所使用文体的统称。应用文种类繁多,其自身实用性与针对性较强。另外,建筑施工人员由于工作繁忙,每一位建筑工人能够参与教学的时间非常并不多,那么培训老师扮演的角色就更加重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员们带来什么,让他们掌握哪些有效信息,在建筑施工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切实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每一次的学习能够让建筑工人们有哪些提升,这都需要老师在课程之初做好充分的考量。培训的老师要换位思考,作为一名建筑工人,真正所需的知识是哪些,让教学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培训效率。在课堂中,老师可以预先创设一定的场景,从场景入手,引起学生们参与的兴趣。举一个例子来说,在讲解如何撰写计划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们,学生时代都写过什么样的计划,用来做什么,最终计划完成的怎么样,完成后有什么样的思考与总结。用这些学生们经历过的事件去回忆,作为课堂开头的引子,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一起去思考。通过一起回忆,带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勾起学生的回忆,与学生产生亲密互动。另外,老师可以让学生学习例文,用例出格式及样板展示。但是学生会按部就班地将例文视为模板。按照例文位置填充自己所写的内容。这样的形式写出的文章不能够深入反映问题,只是浮于表面的书写和认识。因此,在例文的讲解过程中,老师需要为学生深入剖析例文的各部分内容,展示关键要素。从全局理顺例文的逻辑,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例文书写的要求。在告知学生文章都需要由哪些关键部分组成,也要让学生认识到文章该如何书写,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与研究。用之前所说的让学生们回忆自己原先都做过哪些计划,写一份“计划”举例,可以选择某某公司某一年的建筑施工计划,用这样的文章做例文。从文章整体入手,分析文章架构、格式、语言,以及各部分细致内容。将文章分为几个主要部分,让学生能够有清晰的认识。在文章的分析过程中,更加便于学生对各项内容的掌握。每篇例文的讲解,要让学生从逻辑上认知文章,理顺文章逻辑,明确文章重要的各个要素,依次展开。通过学习例文,能够看到自身写作需要提升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3.3 教学评价应侧重于诊断性

应用文主旨集中明确,材料多样真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准确简明。写好应用文,首先要熟悉方针政策,要了解业务熟悉情况。再者要善于借鉴勤于实践,选材要切题,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以往建筑施工人员对建筑教学内容掌握程度不同,参与课程培训的建筑施工人员应当在开展培训前,进行一次应用文检测。通过检测,明确不同施工人员已有建筑施工知识的不同水平。借助检测,对每一位参与培训的建筑工人他们所掌握的应用文相关知识与写作能力做出充分了解。在了解不同施工人员的不同应用文写作能力之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阶段性培训与指导。根据检测的不同结果,对课程安排做相应调整,有针对性的完成培训,提升培训的效率与应用结果。另外,因为建筑工人参与教学时间的特殊性,他们不能像在校大学生那样全天候参与培训,往往只能够在一天的部分时间内参与学习。所以,这对培训的整体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已经开展的培训应当做出阶段性评价。也可以通过让参与培训的建筑工人填写反馈信息,通过类似问卷及测试卷的方式,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及薄弱环节,方便下次培训针对薄弱之处进行再次补充教学。为了进一步掌握培训进程,了解培训效果,教学人员应当制定有效反馈方式,了解培训内容掌握情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直观了解到建筑施工人员参与培训的课程与应用文教学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分。施工人员培训课程所具备的特殊性决定着课程制定及检测方式与普通课程不同。建筑应用文课程的培训在重点培训领域、培训方式以及反馈方式等方面,要充分结合参与培训人员自身的特点及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更好的提升建筑人员的培训效果,切提升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韦志国.实践技能训练应用写作[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02).

建筑培训课堂篇4

关键词 建筑类高职生 自主学习 四模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大多数建筑类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还停留在传统的课程模式里:教师课堂满堂灌,琢磨的是如何把知识准确地向学生说明和讲解清楚,学生只是生硬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把教师讲的死记硬背下来,没有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建筑类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对推进建筑类院校英语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1 建筑类高职生的学习特点

“建筑类高职生”是指在建筑类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他们与其他院校高职生相比,最典型的特征为:毕业后从事的是与施工、测量、房产、装饰等有关的活动,学生只要能用英语解决常见业务问题就可以了。建筑类高职生入学时英语偏低,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虽然一方面能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自身希望尽快通过各类英语过级考试,然而另一方面又因长期缺乏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上死记硬背,机械性学习,恶性循环,在听说读写等英语方面缺乏有效策略指导,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2 自主学习理论的发展

自主学习的研究始于国外70年代,是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学习理论共同影响下的结果。国内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始于90年代,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和实施两大方面,其他研究的层面还未展开,如课堂内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语言技能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另外,从研究对象上看,大多针对的是中小学、大学本科在校生,对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建筑类高职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较少。

3 建筑类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1 构建新型的“四模”自主课堂

“四模”即四种课堂自主学习模式,它是以“行为导向”理论为指导,适合建筑类高职院校英语课堂使用的四种教学模式,即模拟仿真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案例法教学模式,大脑风暴法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教师可利用模拟仿真教学模式,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未来职场中的角色来模拟,如在房产专业设计售楼员向客户推销楼盘的业务模拟训练,包括电话咨询、促销宣传、签约合同、物业服务等,真正达到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的;合作学习模式是指教师事先将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小组内明确责任分工、互助式的学习模式。学生根据任务分工,使用工具书精读中心课文,按小组分工利用网络资源了解课文背景,泛读或听读相关文章,完成足量的测试练习等。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建筑类高职生职场岗位工作中发生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这里以写作课训练为例,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对商业信函中的建立关系、询盘、报盘、还盘、订购、催款等呈现案例,向学生解释这些案例背后的专有名词,再根据具体写作要求总结常见句型,最后要求学生套写相应案例下的商业信函;大脑风暴教学模式则是要求教师在授课导入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指教师在导入听说训练、新课背景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广泛思考和联想,在短时间内自由获取最多想法和观点的教学模式。比如导入感恩节话题时,教师可将南瓜、火鸡、父母等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快速反应能够联想到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感恩节的起源、习俗和学生对感恩的看法,最后教师再提示学生由感恩节联想到其他西方节日,比如母亲节、万圣节、圣诞节等,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思维不受阻碍与压抑,自由地提出自己的所见所想。“四模”自主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表现的教学更多情况下是隐性教学,教师在课堂中成了组织者,学生成了课堂的“主演”。学生在行动中提高了学习兴趣,不单学会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了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真正使“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2 学生应具备的自主学习策略

近些年社会、学校和家长对英语越来越重视,不少学生从幼儿园起就开始学习英语,然而苦读十年的结果是,每当与他们谈论英语话题时,大多数建筑类高职生首先反应的是心理上的紧张、恐惧等交织而成的高焦虑感。要想培养建筑类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使他们学会相应的策略。比如,在听力练习中,学生应速度浏览题目,特别关注涉及数字、地点、时间这样的词,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排除干扰。在听的过程中边听边记也是增进听力理解的有效策略,因此学会抓听关键词的策略也是听力中的重点,至于关键词前文已经指出,即相关的数字、人物等信息;哑巴口语一直是众多高职师生心中难言的“痛楚”,口语训练中大多数学生不是缺乏自信不敢张嘴就是过分重视书本知识少于实践,说得吞吞吐吐、词不达意……关于口语训练最好的策略当然是背诵,而且一定要背诵大量经典的句子,有时候一个经典句子会在不同场合变化成几个好句子。高职生要坚持背诵基础功的训练,为自己每天规划背几个好句子。这样,在口语表达的时候才有话可说;至于词汇的策略,最常见的即词根和前后缀训练,比如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英语常见的九大前缀“com-,per-, dis-, pre-, sur-, sub-, ab-,ex-,re-”,以及“-ious, -ion,-eer ”等后缀。当学生看到suspicious时,已掌握了su-底下,spic-看,ious-形容词,学生只要想象一下在底下偷看别人,就能推测出怀疑的意思来。最后再来谈谈阅读策略,高职生一定要掌握略读、寻读、猜词、分析等策略,这样根据不同文章的要求就能合理利用时间,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准确率了。总之,学生只有学会各种英语学习策略,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运用策略,不断地调整和修改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已将自主学习能力明确为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之一。因而,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建筑类高职英语教师,再也不能独立于学生所学专业而抽象教学。努力构建适应建筑类高职生英语学习的教学模式,不断训练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才能真正培养建筑类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建筑培训课堂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提出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等信息化水平,建设仿真实训基地等信息化教学设施。因此,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信息化教学现状

西北师范大学的王卫军博士从社会、学校、教师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一一探讨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策略。2015年赵波,齐红霞,在信息化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对策中,分析社会信息化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并提出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我校自2015年始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加强了校园无线网络、办公平台、教学网络平台等信息化硬件建设,现已基本完成基础硬件建设。

二、课程定位

《建筑工程测量》是研究如何为建筑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竣工及保养维修等阶段提供各种观测数据,是土建工程类专业一门专业骨干课程。

三、信息化改革实施

(一)学习平台的利用。基于学校建设的学习平台,创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能实时呈现出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可以实现在线式教学、资源共享、辅导答疑、作业提交等课堂教学交互功能。多功能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提高了教学组织和课堂管理效率,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

(二)录制仪器操作演示视频。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特殊性,基于仪器操作适用性,提前录制好演示视频,以及校企合作顶岗培训时录制现场测量视频,并将其共享到学习平台上,以便学生提前下载观看学习,使学生认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重要性。

(三)模拟器软件共享。测量仪器的局限性,使得学生不能全天候的借出测量仪器,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探索,提前把相关仪器类型的模拟器软件上传至学习空间上,供学生下载安装学习操作模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件制作方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媒介,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仿真与模拟功能将理论内容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达到直观、形象、动画地展示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课程教学课件更为形象直观,增加了课程的生动性,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能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高效解决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加强实训环节。学院始终在专业建设上狠下功夫,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和人才培养质量,建有“河南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工实验室、测量实验室、CAD机房、仿真实验室等18个实验室,设备先进,条件优越,居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担任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以来,一直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建筑工程测量的方法,目前,笔者认为2+2+7的模式比较适合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第一个2是上两学时理论课程,第二个2是上两学时的实训课程,前两个2是依次交替运行;第三个7是最后一周七天的全天室外实训,在最后实训周要完成以部级测量比赛为依据的三项任务,分别是闭合水准路线测量、导线测量、数字测图等。

(六)分组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四人一组为单位,分组学习及实训。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亦能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以便有针对性的教学。

(七)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主分任务式教学法,使学生掌握相应知识及技能,培养学生向技能型人才发展。

四、信息化教学的总结

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充分与合理的应用,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形成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特色,师生在课堂有更多互动,老师能充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信息技术条件,突破信息技术的运用局限,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的全方位的介入,实现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设计活动的重塑,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设计的整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具有重大意义和实践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彭国.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6.21.075.

[2]谢传兵,侯小菊,张少刚.《中国远程教育》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发展报告 [R].

建筑培训课堂篇6

一、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概述

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从目的上与其他学科教学改革基本相同,即通过教学改革尝试,将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进行替换,在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在国家极为注重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所受到的关注较大,这实际上也加剧了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的压力。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无法集中注意力,由于缺乏升学考试这样的外部压力,大部分教师教学改革与创新尝试的积极性也相对较低。

二、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浓厚。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课堂教学秩序较差。通过对部分中职学校建筑专业课堂教学现状的研究,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睡觉、玩手机等不良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相对较少,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处于相互割裂的状态。究其原因,很多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中职教育阶段,其在课堂学习中也不会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导致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浓厚,不利于学生学习。(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较差。中职学生自控力差,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很多学生不愿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在学习新知识时,其不端正的学习态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改革。中职建筑专业知识本身的体系性与理论性较强,对学生而言,没有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就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足。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部分教师在常规教学中,不能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技能实训课教学方法单一。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技能实训课教学占据重要地位和较高比例,一定意义上来说,技能实训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关乎到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如建筑CAD、建筑算量、建筑测量等技能实训课教学方法单一,导致中职建筑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薄弱。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的影响下,中职建筑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低于预期水平。在教学仿真软件并未应用到教学实践这一背景下,教师在技能实训课上缺乏创新驱动力,导致技能实训课的教学价值无法显现。(四)教材内容较为陈旧。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所应用的教材较为陈旧,教材理论与内容也与现阶段实际就业需求存在较大出入。在教材内容较为陈旧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较好地应用于实践及工作中,很多学生在陈旧教材内容的影响下,专业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此外,较为陈旧的教材内容也会制约课堂教学,教师在陈旧教材内容的影响下,很难开展创新教学,且教师无法更好地将教材内容与实际进行联系,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互动教学。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需要对课堂教学这一基础教学环节进行调整,中职建筑专业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互动教学,依托互动频率与质量的提升,改善中职建筑专业课堂教学环境,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建议中职建筑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增加提问的次数,并注重对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管理。中职建筑专业对学生进行的考核与评估更是要将其课堂表现纳入其中,依据此类办法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环境维护的重视程度。在课堂教学互动次数增加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注重构建学生群体间的互动关系,通过设置具体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学习讨论,为课堂教学互动效果的提升做出贡献。(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依此来深化教学改革。中职建筑专业学生大多学习态度不端正,严重影响了教学改革的进程。另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也需要引起中职建筑专业教师应有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中职建筑专业教师可以将探究式教学法引入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例如,在进行建筑测量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些著名建筑物,与学生就测量的原则、方式方法等进行讨论与分析。在学生较好掌握了建筑测量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建筑测量的简单尝试。这不仅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也能增强其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为后续教学改革策略的实施与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创新技能实训课的教学方法。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一定要提升技能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并积极进行创新技能实训课教学方法的新尝试。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中,技能实训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技能实训课教学方法单一陈旧这一现实问题,将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入并应用到技能实训课教学中极为必要。中职建筑专业技能实训课教学可以考虑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例如,在培养学生建筑CAD绘图能力时,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布置教学任务,并依据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尝试CAD绘图,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这一进程中,通过观察各小组成员作业的完成情况,发现学生在专业技能掌握上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对个性问题予以指导,并在教学中对共性问题予以解决。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在技能实训课中,教师可以将任务驱动法、理实一体法等应用到教学实际中,通过设置特定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四)加大对新教材的应用力度。很多地方均进行了中职教育教材编订,中职院校也需要对新教材进行较好应用,并将较为新颖的教学内容作为实际教学选择。在新教材的利用上,中职教师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例如,在《建筑构造》这一教材应用中,教师可以将系列经典建筑与新型建筑通建筑构造一般理论及知识相联系。在增加课堂教学生动性的同时,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时间里更多地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加大对新教材的应用力度也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新教材的知识框架,在完成备课及指定课堂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四、结语

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固然要坚持以学生为导向的原则,但在实际教学中,中职建筑专业教师的主导地位依旧明显,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教学节奏把握上也具有很大的决定权。因此,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一线教师不仅要对教学改革给予充分支持,更要结合教学实际与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各种创新教学法的选择和应用。不同年级与班级的学生在学习状态上是有一定差异的,中职建筑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时,也要注意结合学情,避免教学改革策略选择与应用不合理状况的出现。

作者:庞澄纲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建筑培训课堂篇7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

改革开放30年来,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和劳动力最密集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最多的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将有更大的人才需求量。

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多年来我不断研究探索教学内容与课程开发改革,按照“以用定学,学以致用”的原则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将追求更高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行为准则,建立“课堂学习培养法律文书起草能力、施工现场培养解决工程法律纠纷能力”的课程改革思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手段等方面积极改革。

一、建筑工程法律与相关法规教学内容的组织

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建筑企业开展各项业务的主要作业程序为主线,按各项业务开展的先后顺序组织教学内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集成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建筑工程法律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研究、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建筑工程法律与相关法规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以案例教学为手段,以“学”“会”“懂”和“知识”“能力”的跟进关系为主线,设计了以下目标:1.掌握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建设单位和各从业单位的相关法律规定;2.具备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阶段遵守、应用法律法规能力;3.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成实务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个人的综合能力和拓展能力。

三、建筑工程法律与相关法规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实现模块化、任务化、系统化教学模式

根据工作过程的特点,精心设计项目与典型工作任务,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划分为7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又分为几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有若干个学习内容。学生通过“接受任务、制订计划、确定方法、完成任务、效果评价、工作总结”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或者实训室完成每个学习领域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方法

1.“面授+讨论”教学法。在讲课中,主讲教师搜寻与建筑法律、法规有关的实证案例,培养学生对建筑法律法规的学习兴趣。经常分组进行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采取过程讨论、考核鼓励的方法。2.“任务驱动+情境体验”教学法。通过布置起草合同书、投标函的作业形式,使学生提高实际能力。通过介绍相关律师事务所网站、专业法律网站等网络资源,从而开阔了学习的广度与深度。3.“启发+互动”教学法。课程讲授中,每次新概念的提出尽量采用启发和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建课堂的积极气氛。4.“学+做+考+创”教学法。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例分析、招投标模拟、编制一系列合同,同时,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考核评价中采用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方法,将考核与创新能力相结合。5.“课堂解惑+网上答疑”教学法。在课堂上,主讲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及时进行传道解惑,解答学生的疑难;在项目现场,由项目工程师进行指导,利用QQ、E-mail等与学生保持沟通和联系。

(三)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现代教育技术,当课堂教学引入多媒体课件,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将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具体、容易理解。2.网络教学手段。教师制作该课程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材、习题、教学素材库、试卷库等教学资源,形成网络课程,这一教学手段的应用将提高学生课后灵活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情境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以任务(项目)为载体,以工程过程为导向,引入职业活动训练项目,进行情境教学。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任务形式,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现场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将现场教学合理穿插于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带学生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场结合实物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好地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课程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为了加强该课程的可操作性,在对企业人才需求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从建筑企业、监理企业、项目咨询公司邀请行业专家,与本课程的教学团队共同研究、开发和设计,认真进行了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并将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编排。科学设计学习情境,认真选取了教学内容。在以任务(项目)为载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应知部分的知识后,通过职业活动训练项目的情境教学,引入实践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技能。

(二)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1.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规划:通过培养、读研、访问、进修、兼职、客座等途径建设一支专业理论水平、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建立健全机制,鼓励、奖励引导教师全面发展;提高教师职称、学历;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2.措施:(1)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和业务素质;(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选送青年教师到生产单位培训、实践锻炼,同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3)对新上课教师实行“导师制”。指派有丰富经验的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对新上课教师指导,要有学习计划和指导计划,期末写出总结交学院和学校进行考核;(4)加强课堂教学内容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采用教研活动、参加科研、教学督导、课堂教学比赛和教学课件比赛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5)提供平台,鼓励教师多出成果。结合学院的有关要求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参加教学研究、编写各种教学文件和资料的机会,培养科研、教研的能力。

参考文献:

建筑培训课堂篇8

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学校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思想素质差、行为习惯差、学习习惯差、心理素质差的中职生,且学校教学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由于种种原因很少进行甚至无法实施。(2)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上岗即能上手,都不希望自己花时间来培养新人,而在建筑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针对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最行之有效的模式。那么何为一体化教学模式?它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建立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教学上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情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改革达到的预期效果

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间的无缝衔接,企业的有效对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教、学、做合一的目标。

三、实施措施

(一)学校方面

1.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深入建筑企业的调研,针对建筑企业(如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公司、建筑监理公司等)的工作流程、职业标准、岗位设置、工种特点,改革技工院校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教学大纲、教材建设等。组织成立课题小组,再将小组细化,成立建筑材料、建筑法规、建筑招投标、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制图与实训、计算机应用基础、德育等子课程小组,环环相扣,分步落实,逐步推进。

2.加快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建立自己的实验实训场地,将课堂由教室搬到实训场地,让学生用眼看、用手动、用脑想,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深度。3.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学生、教师的企业实习基地,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假期派选教师进入施工现场实习,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使教师能够熟练操作材料检测仪器、测量仪器,熟练使用CAD软件、计价软件等,熟悉建筑行业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掌握新标准、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

4.改革考核方式。传统的教育是以分数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在当代的职业教育显然不适用,分数不能完全代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故而一体化教学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形成评价过程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考试内容多元、成绩构成多元、考试管理全程监控等全方位、全程性的评价体系。改变以考代评的考核方式,能有效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加科学和客观地评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5.探索将建筑行业的施工员、预算员、材料员、测量员等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考试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之中,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实现“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机制,解决技工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6.开发课程资源。新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普通的教材不再适用,因此需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积极开发或引进建筑专业的仿真软件,由于建筑专业的特殊性,施工现场不允许非施工人员进入,导致建筑专业学生无法到施工现场参观和学习,仿真软件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现在有很多公司已经涉及建筑这一块,并且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

(二)教师方面

1.转变教师观念。由传统“填鸭式”的讲授,转变为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注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引导学生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让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换位,由原来课堂睡倒一片到现在课堂提问声不断的转变。

2.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一体化教学需要一支能吃苦,敢吃苦,能钻研,敢钻研,会创新,敢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自身应该积极参与和参加学校提供的学习机会,参与假期企业实践等培训活动及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一体化教学改革。同时教师要根据课程大纲,制订特定的教学任务,确定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四、德育为技能插上翅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