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建筑平面设计的意义8篇

时间:2023-09-12 17:01:43

建筑平面设计的意义

建筑平面设计的意义篇1

传统的建筑学教育多是以纸上的功能设计为建筑方案设计的起点。所教授的建筑学学生一般都经过几个阶段的成长而成熟。首先,第一个阶段是功能的堆砌,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对功能的梳理还不够娴熟,教师一般以功能合理为基本前提教导学生完成方案。所以这个阶段的学生方案以功能的堆砌和罗列为特点,其基本要求是功能的合理与顺畅。第二阶段,在一定的功能协调的能力下,开始追求平、立面的形式化。这当中首先涉及的是平面的形式化。学生大多是在考虑大的功能分区的同时设计一个较为平衡稳定的平面构成,但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对功能的考虑不够周全,将具体的功能植入该平面构成时,构成会发生较大变化而“变形”。最后,当功能被理顺之后发现当初美观的平面构成也基本不复存在了。到该阶段后期,一些学生已经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功能与平面之间的内在关系,所预想的平面构成在实现功能后也不会有过多变形。此时,既达到了平面的美感又完成了功能的布置。第三阶段,由于对平面与功能的协调能力较强,学生在方案一开始就同时考虑功能、平面、立面甚至空间,达到同时涉及多个层面内容的境界。这是熟练掌握功能及平面的基础上,经历前两个阶段的成长而达到的新的层次的成熟。能够在方案之初同时构想多层次的内容,意味着可随心所欲地将空间或是立面等作为作品的重点而予以设计。以上是学生在传统建筑学教学下的一般经历。这种建筑方案设计教育的起点是“纸上的功能”,至少是以“纸上设计”为起点。

(一)以“空间”为设计起点

其实,建筑方案设计的起点可以有很多选择,同样是“纸上设计”,还可以将空间作为设计的起点。可以根据各个限制因素,预先构想在建筑中形成某个意义空间,而这个意义空间在该建筑中应处于某个核心位置,其他空间围绕这个主导空间展开,最终形成整体建筑。该意义空间与其他空间的关系是有主次的,并有机融合的,一旦抽出该意义空间,建筑整体就趋于离散。例如,在方案设计之初,就构想形成一个中庭。该中庭平面狭而长,所有丰富该中庭的要素都来自建筑本身,包括相隔一定距离但连续的直跑楼梯,的电梯,中庭两个长界面上的走廊或开洞,架设在半空的天桥,所有这些要素被穿过以角钢支撑的透明玻璃屋顶的阳光照射,将其阴影投撒在中庭长界面和地板上,最终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当然,中庭两个长界面及地板的材质应精心选择,中庭短界面是采取虚的玻璃还是实墙维护或是虚实嵌套,都可再考虑。总之,这个中庭就是该方案的“中心”或者说是“意义空间”。其他空间围绕该中庭展开。所以,以空间作为设计的起点在某种意义上更强调了“空间是建筑本质”的命题。

(二)以“剖面”为设计起点

“纸上设计”还可以剖面为起点,剖面是方案设计中经常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但是,相比之下,剖面的空间属性比平面和立面更强,其与空间的内在联系也更为紧密。从理论上,可以认为是无数个剖面组合成了空间,精彩的建筑空间是由若干有质量的剖面和合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剖面比平面更有资格作为建筑设计的起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一个大型建筑的中庭里,构想要形成一个剖面,在这个剖面上,有若干与剖切方向平行的直跑楼梯,这些楼梯规模不大,但数目却较多。这些直跑楼梯和对应的走廊在剖面上形成极为有序、美观的韵律。当然,形成这个构想需要相当数量的楼梯和建筑规模,但形成的空间也是极为震撼的。此外,在楼梯另外一侧需要有大的共享空间来“体验”这一剖面的韵律。

(三)构想整体,难分先后

其实,当人们娴熟地掌握了“纸上设计”以后,设计起点可能很难分清是平面、空间,还是剖面了。因为在设计之初,就综合地考虑了平、立、剖面及空间,在一定高度上,整体性地构想了整个建筑。此时,平面、空间或是剖面,谁是起点,恐怕难分先后了。

二、“理念先行”的设计方法

“理念先行”的设计方法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设计手法。“它并不是像通常做法那样,首先通过功能分析决定平面,然后转移到对部分空间的塑造,最后再决定整体的建筑构成。……设计从一开始,就以一种……更高层次上的思想理念决定所有东西。”[1]其实,“对于概念抑或更准确的说是设计理念的喜好和追求在许多建筑大师的创作中都是共通的”[1],所以这也是一种极为值得提倡和学习的设计方式。设计者一旦找到一种适合解决方案问题的“理想原则或途径”,就应在设计中坚持并贯彻到底。在这里,笔者将它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该理念源自一种思想或概念,即一种哲学上的认识、思想方法或文字概括。二是该理念源自一种具象的客观实有,姑且分别称它们为“源概念”和“源模像”。(一)以“源概念”为设计起点“源概念”设计主要是指设计者在具体的设计之前,预先构想了一种抽象的思想方法或一个定义。该思想或定义在设计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其间,最终使整个建筑极端统一并明确表达了同一认识。如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的“终极木屋”(图1),该木屋的设计“源概念”是:通过一种方式,代替普通的多种手法需要,来实现各种功能,比如柱、梁、窗、床等,在功能分化之前保持一个和谐整体的原始性。没有地板、天花板以及墙壁之分,地板可以是天花板,也可以是墙壁,居住者在其中是去发现而不是被规定。实现这一概念的基本构件是垒叠的方木(图2)。(二)以“源模像”为设计起点“源模像”设计主要是指设计者通过对某一具象的客观实有进行分析并形成认识以后,以该客观实有的性质或外在等特征为基本概念形成方案。如以“像素”为“源模像”形成方案。“像素”的特性是,“图像”以“像素”为基本单位,每一个“像素”的形态是一致的,只是通过“像素”自身的连续性的浓淡阶调变换及不断重复而构成千变万化的“图像”。通过这一特性,可以形成相应的建筑方案。例如,平面上,以一定尺寸的矩形格网形成,各房间、走廊、楼梯、内院等均以该矩形格为基本单位而形成;立面构图或是开窗时,也以一定的矩形格为基本形成单位,形成单位的大小、组成方式均可变化,可凸可凹,可虚可实,可整可散;整个建筑的体量也以某特定的长方体或立方体为单位进行组合、加减等;包括内部空间的装饰等各个方面都复如此。这样一来,整个建筑从里到外协调统一,既有条理又不失变化。

三、以“模型”为设计起点

在传统的建筑学教育中,模型大多被认为是方案设计的辅助手段。很多学生在方案完成之后制作模型,拍些照片来丰富作业。或在设计过程中制作模型,以方便对方案进行推敲。在这几种情况下,模型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都打了折扣。若以“模型”作为设计的起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充分发挥了模型的作用,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方案的生成机制。因此,本文所提到的模型主要用于表达设计初衷、还原构思和呈现虚拟三维。从设计过程来分[2],主要属于概念模型而非定稿模型。从用途角度来分,主要是设计模型而非展示或工作模型。由于主要用于生成方案初稿,所以模型的比例尺度可以不必过于精准,模型刻画的精度不必太高,场景的真实性和光电效果可以先忽略,只要能完整表达设计者的构思即可。从“模型”生成的建筑作品与“纸上设计”的建筑有质的差别,当使用图纸这一手段表达建筑时,单从平面图即可看出两者的实质性差别,从使用上也能感受到建筑的体积感和更立体的空间倾向。以“模型”作为建筑设计起点还有很多其他方式难以取代的优势:首先,从一开始就着手用模型表达设计构思,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模型一直处于“生长”状态,设计构思与模型都是未完成时,在实质上是相互促进成长,在很长时间里它们的结局不仅是未定的,而且是多向的。其次,模型为建筑设计提供的不可替代的、最直接的可感知要素是空间,除此之外,还包括光线、色彩、机理、尺度比例等;最后,模型提供了“建筑漫步”[3]的可能性,还提供了实际建筑不可能提供的视角,这都是完善设计的良好条件。总之,在模型开始生成到完成,“我们经历着时间、色彩、光线、机理、触感、尺度等一系列的建筑限定元素,也经历了基地、屋顶、雨蓬、支撑物或柱子、隔断等一系列与之相对应的底盘制作、建筑主体制作、环境配景制作等建筑基本元素和某些限定元素的制作”[4],这汇集了众多直接且深刻的元素感知,为完善建筑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很多建筑大师就是以模型作为建筑设计的起点的,比如解构主义建筑大师盖里。他的事务所有相当数量的人员的工作与模型有关。他们先制作模型,然后通过三维扫描将其扫进电脑,再进行下一步的方案推敲。这个设计过程使整个建筑的设计方式更加立体化,所得到的最终作品当然也与众不同。

四、以“建造”为设计起点

至今,很多建筑师的设计方法还是从平面入手,进而再深入方案。但人在建筑中是不能完全体会到平面构图的,即平面的艺术性不等同于建筑的艺术性。人直接体会到的是空间,虽然前面所讲述的“纸上设计”亦有从空间入手设计建筑的,但相对于实际的空间体验来说,它还是一种间接手段。如果将“建造”作为建筑设计的起点,这将更加接近建筑活动的本质———“……选择和使用材料并通过建造形成空间。”[5]这在一定意义上也重新定义了建筑:“即建筑等于建造的材料、方法、过程和结果的总和。[6]中详细分析了密斯1923年的砖住宅平面,该平面图没有描述家居与建筑的关系,图上仅为多道砖墙和玻璃维护。它着重表示了砖墙的砌筑方法,使人们几乎能直接拿此图来施工。它的意义不在于砖宅本身的设计,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方式:即从建造入手生成建筑。1996年,卒姆托(PeterZumthor)的瑞士沃尔斯温泉浴场(ThermalBathsVals)完工,该建筑选用了当地的片岩作基本承重材料,片岩构成的承重体尺寸庞大,已不形成“柱”,而更像是“墩子”。这些“墩子”不均匀地分布在平面上,通过占据空间自然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图3)。石墩内部还可“挖出”小的私密空间。混凝土楼板从石墩的顶部悬挑出来,楼板之间还留有几厘米宽的缝隙,用玻璃密封后形成带有“光线”的屋顶(图4)。该作品就是典型的存在于“建造”逻辑之中的建筑。可见,以“建造”为起点设计建筑,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建筑的生成逻辑和方式。在这里,只能探讨“建造如何构成建筑的意义,而不是建造在建筑中的意义。”[7]此外,“近年来建构理论的复兴,就是试图回归到建筑的建造过程,这不只是对材料和工艺的尊重,同时也是追求基于现代化工业生产和新材料、新技术的设计原创与美学表达。”[5]因此,提倡在一定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从建造入手,研究材料、构造、工艺本身及其表现力,以此为始,让设计在建造上开始并在其中延续,最终以卓越的细部、和谐的整体、个性的空间展现建筑。

五、以“计算机应用”为设计起点

以“计算机应用”作为设计起点,其实质上是一种数字化的建筑设计方法。它是“通过非传统的方法整合多学科思维模式(计算几何学、计算机科学、离散数学及图论、计算机算法研究等计算机科学的派生物)并将其贯穿建筑设计全过程的建筑设计方法。”[7]这种设计方法的实质实际上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和网络功能,在一种理性原则控制的前提下,以穷举或排列组合的方式呈现阶段性成果,以弥补建筑师在思考过程中的缺失。其难点(也是核心)在于如何将传统的设计思维落实于计算机程序生成方法上及如何充分利用传统设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生成方法之间的内在实质性联系。此外,要掌握数字化的生成建筑设计方法,要求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程序语言、编程的相关知识。目前,已经有很多成功的建筑作品落成,从它们奇特的外观上一望便知,是出于计算机的杰作。目前应该做到,在建筑设计上形成方案时,要建立在推敲三维模型的基础之上,这样可以激励设计人员挖掘各种软件的深层功能,在具备了建立较为复杂的空间能力之后,设计人员的空间思维可以摆脱束服,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各种在数字化设计中应用到的软件各具优势,在实际操作时常常要综合利用多个软件来完成设计。由于人们已经从认知系统和工具上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设计者的作品不再是对外国数字建筑的简单模仿或片段抄袭,而是在建筑设计的起点上就从真正的数字化做起。尽管可能在一开始的过程中,人们的作品可能不那么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但在方法和概念上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也是阶段性成果。

六、结语

建筑平面设计的意义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平面体形;节能设计;控制措施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对能源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直接导致了全球能源紧张加剧,资源短缺严重,这种现象使人们不得不正视节能理念的应用与推广。到目前为止,节能理念几乎已经渗入到各个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并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建筑业作为一个消耗能源较大的行业,若其能够充分实现建筑节能,那将会对缓解能源危机起到重要作用。建筑的平面体形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建筑所要表现出的形状的直接体现,其除了要满足建筑技术设计的要求以外,还要实现一定的文化艺术要求。在今天,设计人员又为其提出了一种新的要求,即节能效应。那么如何利用对建筑平面体形的设计来实现建筑节能呢?以下本文就来详细探讨这一问题。

1、建筑平面体形概述

体形系数是目前常用的体形控制指标之一,以比值FO/VO来描述,物理意义是指围合建筑物室内单位体积所需建筑围护结构的面积,从节能建筑原理来讲,是用尽量小的建筑外表面积来围合尽量大的建筑内部单位体积。FO/VO越小则意味着外墙面积越小,也就是能量流失途径越少,越具节能意义。

我国有关规范对FO/VO作了界限,居住建筑或类似建筑以FO/VO=0.3为界限,当FO/VO〈0.3时体形对节能带来帮助,能为今后建筑实施节能目标提供有利条件。至于FO/VO在节能建筑设计中的变化规律和应用、在操作过程中的价值讨论甚少,使建筑师对FO/VO了解不多,重视不够。

2、平面体形节能的设计原则

通常而言,在建筑的平面体形设计中,为了实现节能效应,设计人员往往需要遵循三个基本设计原则,即建筑体形的整体原则、组合原则以及定量原则。其各自不同的设计要求具体如下分析所述:

2.1建筑体形整体原则

所谓整体原则,就是指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尽量避免将建筑平面过分分割或变形,要保证平面体形的整体性特点,而不是凌乱、随机的特点。这是体现节能理念的一种方式,因而在建筑的体形设计中,对于主体建筑来讲,最好选择较为典型的平面体形,比如方形或三角形等,然后再在这些典型的平面图形上做出相应变化,以实现良好的美学效果。但在你建筑的平面设计上,最好不要将其设计成凸凹不平的结构体形,而是以简单整齐统一的完成外墙设计,这样更易完成富有特点的体形设计。

2.2建筑体形组合原则

有效的组合设计对于实现建筑的节能效果也是有着很大意义的。如在对建筑的外墙平面设计中,可以通过对单元之间外墙的相互结合,来减少整体外墙所占面积,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规划。但这种组合设计必须要在符合消防、景观等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有效重叠组合,并且要注意西山墙的设计,要尽量减少夏季西晒而增高建筑室内温度,增大空调负荷,而不利于实现节能效应。

2.3建筑体形定量原则

21世纪的建筑设计应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对建筑使用带来的制约和作用,并应十分强调必要的定量控制,以贯彻建筑业的节能和可持续发展。一般而言,高层建筑的FO/VO一般控制0/10-0.15在之间,对于高密度聚居区的建筑开发、环境控制和小气候改善,应将FO/VO 列入建筑设计技术指标,以控制高能耗区域的节能状况,意义甚大。

3、体形形态节能控制

体形形态是指建筑物平面所构成的形状特征。它取决于多项因素:城市景观、功能要求、技术条件、设计灵感等。建筑体形形态控制就是研究平面形状对建筑节能的影响。虽然建筑围护结构材料、构造相同,但是由于平面形状不同,建筑受太阳影响程度和建筑室内外通过外墙表面的热交换情况均有所差异。

通过各种分析,研究体形形态与建筑节能的关系和规律,对千姿百态的平面形状进行优化和对比,使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构思和选择方案过程中,对不同的平面形状有正确的节能评价,使建筑成为节能建筑。

4、基本平面形状的节能效果

若就基本平面形状的各种参数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其各自的节能效果,对于提高建筑的平面体形设计节能技术水平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将平面形状与建筑的相关原理结合起来的节能效果分析如下所示:

4.1体形系数分析

从体形系数FO/VO的计算值可以看出,圆形的FO/VO最小,三角形最大,FO/VO与nl和B成反比,即多边形边数越多其FO/VO成递减关系。显而易见,以体形系数来评价,其对节能的意义顺序为:圆、多边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和多边形为推荐平面形状,三角形对节能不利。

4.2辐射得热分析

建筑物所处的室外环境并不是只与温度有关,尚与太阳辐射、风、雨等有关。其中太阳辐射是主要因素,建筑的外立面由于朝向不同其得到(或失去)的太阳能量也不同。以太阳辐射得热而论,正方形比长方形更合理,南侧较长的长方形平面形状的得热将较大,因此建筑师在外墙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应尽量扩大南立面减小北立面。

4.3传热理论分析

从建筑传热理论分析,一个室内空间如果所形成的角越多,那么由于热桥、传热方式变化,其传热就越快。因此,建筑师在选择平面形式时,除了要讨论FO/VO外,尚应充分考虑角系数问题,以尽量少的角系数为好。

4.4体形的风流分析

建筑的不同平面形态将会使室外风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产生不同的反应,以增加建筑通风为目的的夏季而论,尽量大的迎风口正压区域会使建筑接受更多的风量,可以为改善室内通风条件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增加(或削弱)迎风面的方法

建筑平面设计的意义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 意义 内容 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在社会形势飞速发展的今天,各方面的进步都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现状,而建筑则是一个城市向外彰显自身特色的明显标志,它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与内涵。城市的发展不光靠经济,在文化上的提升也必不可缺,好的文化氛围会为一个城市增添靓色。而建筑则是最外在最直接的表现,通过建筑,可以展现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人民的文化修养,经济的发展状况等。所以说建筑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建筑的特色就是如何将其自身完美表现的方式方法。

一、探索建筑设计的意义

1、建筑设计对人的意义

人创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人类大量的活动是要在建筑中进行,所以建筑设计就是解决与人生活有关的问题,来满足人的社会性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总之,建筑是为人服务的,与人密不可分、互相关联,设计的好坏影响到人的生活质量和精神文明,优秀的建筑设计可直接作用于人的生活和生产,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2、建筑设计对城市的意义

城市是建筑的载体;建筑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出现使得人类历史上最辉煌最激动人心的建筑设计艺术闪亮登场,之后随着人口的加剧、交通的拥挤和城市功能的分区,不同的建筑设计作品才随之出现。所以说建筑设计之于城市就如水之于江海,树之于森林,好的设计可创造出更丰富的建筑场所,减少城市道路拥挤,减轻能源的消耗,是拉动外来投资,吸引人们在其驻足的前提,是一个城市精神文化风貌的象征。

3、建筑设计对社会文明的意义

建筑设计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从社会文明史上讲,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都是伴随着大量标志性建筑的营造而尘埃落定的,所以说建筑设计的本身也就超越它的形象特征,成为人类社会文明的象征而穿越千年,世代影响后人,尽管不会成为社会进步、建筑变化的先锋,但它会随着历史的湮灭和精神的传承,延续中华文明的精粹与锋芒。总之,笔者认为:建筑设计的意义贯彻整个设计全过程,在充分理解了设计的重要意义后,才可以进行设计内容的分析和方法的探索。

二、探索建筑设计的内容

对于整个建筑工程设计来讲,主要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设备设计三部分,而本文重点论述的建筑设计则主要包括总体设计和细部设计两部分,具体内容有建筑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剖面设计和详图设计。

1、建筑总平面设计。此设计包含总平面布置和平面图设计两方面。建筑总平面布置是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组成内容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环境关系,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有关规范和规定合理布置建筑,组织线路,布置绿化,使其满足使用功能或者生产工艺的要求,做到技术经济合理,利于生产发展和生活方便。而平面图则是突出表达建筑的组成和功能关系的图纸,设计时要从建筑正题出发,充分考虑建筑空间组合的效果,照顾建筑剖面和立面的效果与体型关系,图纸的绘制要根据工程性质及复杂程度,放大局部复杂的平面图;建筑平面较长时,可分区绘制;屋顶平面可缩小比例绘制;一些重要的细节要标注清晰,总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关键,平面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第一步,设计要面面俱到,层次分明,突出重点、注重细节。

2、建筑立面设计。建筑立面的设计重点体现在立面图上,立面图是表示建筑外部形状和内容的图纸,是建筑外垂直面正投影可视部分。设计时建筑各方立面应绘制完全,那些差异小,不难推定的立面可适当省略,内部绿化带、院落的局部立面,可在相关剖面图上标示。

3、建筑剖面设计。剖面图是体现剖面设计的结果,充分展示了建筑物垂直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成关系。剖面图设计应主要标示出建筑各部分的高度、层数、建筑空间的组合利用以及建筑剖面中的结构、构造关系、层次、做法等,此外,剖面图的剖视位置应选在层高不同,层数不同,内外部空间比较复杂且最有代表性的部分。

4、建筑详图设计。建筑详图就是建筑细部的施工图。因为平立剖的比例较小,房屋上许多细部构造无法表示清楚,根据施工需要们必须另外绘制比例较大详图才能表达清楚。所以建筑详图是建筑平立剖面图的补充,包括局部构造详图(外墙详图,楼梯详图,阳台详图等)和表示房屋设备的详图(卫生间图,厨房图,设备的位置及构造图等)及表示房屋特殊装修部位的详图(吊顶,花饰等)。详图的绘制要比例大,尺寸标注齐全,文字说明清楚,准确清晰易懂。

三、探索提高建筑设计的方法

合理的设计是建筑师设计思路和设计灵魂的表达,所以寻找正确的思路,探索提高设计的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展开论述如下:

1、严格按照建筑职业规范和国家规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合理化设计,保证建筑设计的质量。建筑在一个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从安全合理、经济适用、可控性、标准化等方面出发,颁布的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是衡量建筑设计质量得以实现的标准,所以设计时要严格的遵循不可逾越,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各方人士的需求,这些都是确保提高建筑设计质量的基础与前提。

2、剔糟,沿用沿革法进行综合设计。 要想提高设计水平,就要对以往的建筑设计进行系统的分析剔糟,从中提炼自然法则、历史、文化和人们的思想、生活习惯、情趣等并将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进行清晰明辨的综合设计,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3、培养团队精神加强服务意识。建筑设计属于技术服务行业,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团队精神和精品的服务意识。所以要想提高建筑设计,企业必须培养适合不同建筑类型的设计团队,集团队智慧共同完成设计任务,此过程中再配以优良的服务,将服务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高质量、高水平的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才能赢得良好的口碑,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加快传统设计向现代化设计的转变。近年来建筑设计单位从只做设计主业向产业链两头延伸,向工程技术服务和建设全过程服务发展,实现了设计质量、效益、速度、规模的统一,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快传统设计向现代化设计的转变,以结构调整为转变方式的主攻重点按照现代设计体制改革的方向,促使建筑设计向规模化、一体化、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5、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要想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就要加强设计方案的评审,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使设计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总之,建筑设计对人、城市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的不断加剧,设计的质量将是生存的底线,我们要严格遵

照规范,不断学习,不断借鉴,剔糟,勇于创新,树立精品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探索出一条通向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最优化的道路,才能实现建筑业的蒸蒸日上,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更上一层楼。

四、结语

虽然我国的建筑市场存在着各种不足,但其发展和成果是巨大的。新世纪的中国如同一匹骏马在世界舞台上驰骋,散发出中国独有的特色。各式高耸的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在云彩中,绽放着斑斓的色彩,微笑地告诉人们中国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师既要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更要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不断完善和丰富建筑设计理念,促进我国建筑市场的理性发展,使我国的建筑回归经济、适用、美观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李有年,辛丙流.探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致富向

导,2011年06期

[2]窦以德.建筑设计方针一席谈[J].建筑学报,2005年01期

建筑平面设计的意义篇4

到该阶段后期,一些学生已经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功能与平面之间的内在关系,所预想的平面构成在实现功能后也不会有过多变形。此时,既达到了平面的美感又完成了功能的布置。第三阶段,由于对平面与功能的协调能力较强,学生在方案一开始就同时考虑功能、平面、立面甚至空间,达到同时涉及多个层面内容的境界。这是熟练掌握功能及平面的基础上,经历前两个阶段的成长而达到的新的层次的成熟。能够在方案之初同时构想多层次的内容,意味着可随心所欲地将空间或是立面等作为作品的重点而予以设计。以上是学生在传统建筑学教学下的一般经历。这种建筑方案设计教育的起点是“纸上的功能”,至少是以“纸上设计”为起点。

(一)以“空间”为设计起点其实,建筑方案设计的起点可以有很多选择,同样是“纸上设计”,还可以将空间作为设计的起点。可以根据各个限制因素,预先构想在建筑中形成某个意义空间,而这个意义空间在该建筑中应处于某个核心位置,其他空间围绕这个主导空间展开,最终形成整体建筑。该意义空间与其他空间的关系是有主次的,并有机融合的,一旦抽出该意义空间,建筑整体就趋于离散。例如,在方案设计之初,就构想形成一个中庭。该中庭平面狭而长,所有丰富该中庭的要素都来自建筑本身,包括相隔一定距离但连续的直跑楼梯,的电梯,中庭两个长界面上的走廊或开洞,架设在半空的天桥,所有这些要素被穿过以角钢支撑的透明玻璃屋顶的阳光照射,将其阴影投撒在中庭长界面和地板上,最终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当然,中庭两个长界面及地板的材质应精心选择,中庭短界面是采取虚的玻璃还是实墙维护或是虚实嵌套,都可再考虑。总之,这个中庭就是该方案的“中心”或者说是“意义空间”。其他空间围绕该中庭展开。所以,以空间作为设计的起点在某种意义上更强调了“空间是建筑本质”的命题。

(二)以“剖面”为设计起点“纸上设计”还可以剖面为起点,剖面是方案设计中经常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但是,相比之下,剖面的空间属性比平面和立面更强,其与空间的内在联系也更为紧密。从理论上,可以认为是无数个剖面组合成了空间,精彩的建筑空间是由若干有质量的剖面和合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剖面比平面更有资格作为建筑设计的起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一个大型建筑的中庭里,构想要形成一个剖面,在这个剖面上,有若干与剖切方向平行的直跑楼梯,这些楼梯规模不大,但数目却较多。这些直跑楼梯和对应的走廊在剖面上形成极为有序、美观的韵律。当然,形成这个构想需要相当数量的楼梯和建筑规模,但形成的空间也是极为震撼的。此外,在楼梯另外一侧需要有大的共享空间来“体验”这一剖面的韵律。

(三)构想整体,难分先后其实,当人们娴熟地掌握了“纸上设计”以后,设计起点可能很难分清是平面、空间,还是剖面了。因为在设计之初,就综合地考虑了平、立、剖面及空间,在一定高度上,整体性地构想了整个建筑。此时,平面、空间或是剖面,谁是起点,恐怕难分先后了。

二、“理念先行”的设计方法

“理念先行”的设计方法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设计手法。“它并不是像通常做法那样,首先通过功能分析决定平面,然后转移到对部分空间的塑造,最后再决定整体的建筑构成。……设计从一开始,就以一种……更高层次上的思想理念决定所有东西。”其实,“对于概念抑或更准确的说是设计理念的喜好和追求在许多建筑大师的创作中都是共通的”,所以这也是一种极为值得提倡和学习的设计方式。设计者一旦找到一种适合解决方案问题的“理想原则或途径”,就应在设计中坚持并贯彻到底。在这里,笔者将它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该理念源自一种思想或概念,即一种哲学上的认识、思想方法或文字概括。二是该理念源自一种具象的客观实有,姑且分别称它们为“源概念”和“源模像”。

(一)以“源概念”为设计起点“源概念”设计主要是指设计者在具体的设计之前,预先构想了一种抽象的思想方法或一个定义。该思想或定义在设计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其间,最终使整个建筑极端统一并明确表达了同一认识。如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的“终极木屋”,该木屋的设计“源概念”是:通过一种方式,代替普通的多种手法需要,来实现各种功能,比如柱、梁、窗、床等,在功能分化之前保持一个和谐整体的原始性。没有地板、天花板以及墙壁之分,地板可以是天花板,也可以是墙壁,居住者在其中是去发现而不是被规定。实现这一概念的基本构件是垒叠的方木。

(二)以“源模像”为设计起点“源模像”设计主要是指设计者通过对某一具象的客观实有进行分析并形成认识以后,以该客观实有的性质或外在等特征为基本概念形成方案。如以“像素”为“源模像”形成方案。“像素”的特性是,“图像”以“像素”为基本单位,每一个“像素”的形态是一致的,只是通过“像素”自身的连续性的浓淡阶调变换及不断重复而构成千变万化的“图像”。通过这一特性,可以形成相应的建筑方案。例如,平面上,以一定尺寸的矩形格网形成,各房间、走廊、楼梯、内院等均以该矩形格为基本单位而形成;立面构图或是开窗时,也以一定的矩形格为基本形成单位,形成单位的大小、组成方式均可变化,可凸可凹,可虚可实,可整可散;整个建筑的体量也以某特定的长方体或立方体为单位进行组合、加减等;包括内部空间的装饰等各个方面都复如此。这样一来,整个建筑从里到外协调统一,既有条理又不失变化。

三、以“模型”为设计起点

在传统的建筑学教育中,模型大多被认为是方案设计的辅助手段。很多学生在方案完成之后制作模型,拍些照片来丰富作业。或在设计过程中制作模型,以方便对方案进行推敲。在这几种情况下,模型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都打了折扣。若以“模型”作为设计的起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充分发挥了模型的作用,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方案的生成机制。因此,本文所提到的模型主要用于表达设计初衷、还原构思和呈现虚拟三维。从设计过程来分,主要属于概念模型而非定稿模型。从用途角度来分,主要是设计模型而非展示或工作模型。由于主要用于生成方案初稿,所以模型的比例尺度可以不必过于精准,模型刻画的精度不必太高,场景的真实性和光电效果可以先忽略,只要能完整表达设计者的构思即可。从“模型”生成的建筑作品与“纸上设计”的建筑有质的差别,当使用图纸这一手段表达建筑时,单从平面图即可看出两者的实质性差别,从使用上也能感受到建筑的体积感和更立体的空间倾向。以“模型”作为建筑设计起点还有很多其他方式难以取代的优势:首先,从一开始就着手用模型表达设计构思,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模型一直处于“生长”状态,设计构思与模型都是未完成时,在实质上是相互促进成长,在很长时间里它们的结局不仅是未定的,而且是多向的。其次,模型为建筑设计提供的不可替代的、最直接的可感知要素是空间,除此之外,还包括光线、色彩、机理、尺度比例等;最后,模型提供了“建筑漫步”的可能性,还提供了实际建筑不可能提供的视角,这都是完善设计的良好条件。总之,在模型开始生成到完成,“我们经历着时间、色彩、光线、机理、触感、尺度等一系列的建筑限定元素,也经历了基地、屋顶、雨蓬、支撑物或柱子、隔断等一系列与之相对应的底盘制作、建筑主体制作、环境配景制作等建筑基本元素和某些限定元素的制作”,这汇集了众多直接且深刻的元素感知,为完善建筑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很多建筑大师就是以模型作为建筑设计的起点的,比如解构主义建筑大师盖里。他的事务所有相当数量的人员的工作与模型有关。他们先制作模型,然后通过三维扫描将其扫进电脑,再进行下一步的方案推敲。这个设计过程使整个建筑的设计方式更加立体化,所得到的最终作品当然也与众不同。

四、以“建造”为设计起点

至今,很多建筑师的设计方法还是从平面入手,进而再深入方案。但人在建筑中是不能完全体会到平面构图的,即平面的艺术性不等同于建筑的艺术性。人直接体会到的是空间,虽然前面所讲述的“纸上设计”亦有从空间入手设计建筑的,但相对于实际的空间体验来说,它还是一种间接手段。如果将“建造”作为建筑设计的起点,这将更加接近建筑活动的本质———“……选择和使用材料并通过建造形成空间。”这在一定意义上也重新定义了建筑:“即建筑等于建造的材料、方法、过程和结果的总和。”张永和在《平常建筑》中详细分析了密斯1923年的砖住宅平面,该平面图没有描述家居与建筑的关系,图上仅为多道砖墙和玻璃维护。它着重表示了砖墙的砌筑方法,使人们几乎能直接拿此图来施工。它的意义不在于砖宅本身的设计,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方式:即从建造入手生成建筑。1996年,卒姆托(PeterZumthor)的瑞士沃尔斯温泉浴场(ThermalBathsVals)完工,该建筑选用了当地的片岩作基本承重材料,片岩构成的承重体尺寸庞大,已不形成“柱”,而更像是“墩子”。这些“墩子”不均匀地分布在平面上,通过占据空间自然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石墩内部还可“挖出”小的私密空间。混凝土楼板从石墩的顶部悬挑出来,楼板之间还留有几厘米宽的缝隙,用玻璃密封后形成带有“光线”的屋顶。该作品就是典型的存在于“建造”逻辑之中的建筑。可见,以“建造”为起点设计建筑,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建筑的生成逻辑和方式。在这里,只能探讨“建造如何构成建筑的意义,而不是建造在建筑中的意义。”此外,“近年来建构理论的复兴,就是试图回归到建筑的建造过程,这不只是对材料和工艺的尊重,同时也是追求基于现代化工业生产和新材料、新技术的设计原创与美学表达。”因此,提倡在一定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从建造入手,研究材料、构造、工艺本身及其表现力,以此为始,让设计在建造上开始并在其中延续,最终以卓越的细部、和谐的整体、个性的空间展现建筑。沃尔斯温泉浴场内部 沃尔斯温泉浴场屋顶

五、以“计算机应用”为设计起点

以“计算机应用”作为设计起点,其实质上是一种数字化的建筑设计方法。它是“通过非传统的方法整合多学科思维模式(计算几何学、计算机科学、离散数学及图论、计算机算法研究等计算机科学的派生物)并将其贯穿建筑设计全过程的建筑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的实质实际上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和网络功能,在一种理性原则控制的前提下,以穷举或排列组合的方式呈现阶段性成果,以弥补建筑师在思考过程中的缺失。其难点(也是核心)在于如何将传统的设计思维落实于计算机程序生成方法上及如何充分利用传统设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生成方法之间的内在实质性联系。此外,要掌握数字化的生成建筑设计方法,要求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程序语言、编程的相关知识。目前,已经有很多成功的建筑作品落成,从它们奇特的外观上一望便知,是出于计算机的杰作。目前应该做到,在建筑设计上形成方案时,要建立在推敲三维模型的基础之上,这样可以激励设计人员挖掘各种软件的深层功能,在具备了建立较为复杂的空间能力之后,设计人员的空间思维可以摆脱束服,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各种在数字化设计中应用到的软件各具优势,在实际操作时常常要综合利用多个软件来完成设计。由于人们已经从认知系统和工具上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设计者的作品不再是对外国数字建筑的简单模仿或片段抄袭,而是在建筑设计的起点上就从真正的数字化做起。尽管可能在一开始的过程中,人们的作品可能不那么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但在方法和概念上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也是阶段性成果。

六、结语

建筑平面设计的意义篇5

(一)环保理念。

在开展工业总平面设计与平立面研究的过程中是需要遵循一定的理念的,而不是根据相关设计者的个人理念进行研究与设计工作。随着环境问题的逐渐加重,环保似乎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题材之一。因此,在开展工业总面积设计与平立面研究的时候,就需要遵循环保理念。所谓的环保理念就是要保证设计成果在建筑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以环保理念为核心的设计才是一个合格的设计。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在开展设计与平立面研究工作中需要遵循的理念之一。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近几年来,我国各行各业在生产和设计的过程中都在遵循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工艺总平面设计与平立面研究也是如此。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设计,才能够满足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需要。

二、研究工业建筑平立面的意义

(一)提高工业建筑的整体水准。

研究工业建筑平立面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但是许多人对这方面的内容似乎并不是很了解。工业建筑平立面的研究工作是具有许多方面的含义的,可以提高工业建筑的整体水准就是它的意义之一。一个完整的工艺建筑成品,不应该只是关注它的建筑面积多大、建筑多么宏伟,在这个审美能力不断提高的时代,建筑的外观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个建筑如果耗资非常大,建筑也非常宏伟,但是它的外表的美观度不高的话,也是不会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追捧的。因此,研究工业建筑平立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的整体水准,从而使得工业建筑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加强工业建筑成品的美观度。

加强工业建筑成品的美观度也是研究工业建筑平立面的意义之一。一个建筑的整体形象问题与它的总平面设计并没有很大的关系,相反,与工业建筑平立面的研究却有很大的关系。简单来说工业建筑平立面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工业建筑成品的美观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之后也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享受。因此,人们的审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研究工业建筑平立面从而使得工业建筑的美观度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样不仅可以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更能够使得人们在一个相对美观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和生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三)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研究工业建筑平立面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就如同高层建筑一样,加大楼层的高度从而可以有效减少土地资源的使用面积,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工业建筑平立面的研究也有这样的作用。更好地研究工业建筑平立面,可以在土地资源使用最少的条件下,使得建筑的空间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保证建筑美观度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开拓建筑的空间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城市规划的要求。

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工作的过程中有许多的制约因素,并不是设计者简单按照自己的设计意愿就可以开展设计的。需要考虑许多的外部因素。在众多需要考虑的外部因素中,城市规划的要求就是其中的一项。每一项工业建筑的设计、施工都需要遵守城市规划的要求。城市规划要求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保证城市美观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相关的设计者在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城市规划的相关要求。

(二)相关规范的要求。

一些相关的规范如法律条文等也是制约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因素之一。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设计工作。一些相关的规范如法律规范、环境规范等等都制约着设计空间的拓展。这些规范是不允许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超越的。一旦超越这些规范,那么这项设计是不合格的。因此,在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遵守这些规范的要求。

(三)基地条件的要求。

不同地方的地质条件是有所不同的。不同的地质条件所对应的相关设计也是有所差别的。因此,在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基地条件也是制约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相关的设计者在开展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够充分考虑到基地的条件的话,那么设计工作的开展相对来说是不成功的。就算这项设计品设计再完美,在开展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会不断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使得建筑的施工无法按照计划进行开展。

四、更好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的措施

(一)详读城市规划规范。

想要更好地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工作,那么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详读城市规划内容就是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相关的设计人员在接到一项设计工作的时候,首先要找出这所城市的城市规划条例。对这些条例进行充分、详细的解读;然后,结合此次的设计工作要求,将城市规划中与此次设计有关的条例加以提炼。这样不但可以找出需要遵守的城市规划的条例,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工作的效率;接下来就是相关设计工作的开展。在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城市规划相关条例的要求,避免发生原则上的错误。

(二)深刻研究设计规范。

深刻研究设计规范也是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工作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相关的设计者在开展设计工作之前,要翻阅并且找出需要遵守的设计规范。如相关的法律规划和环境规范等;接着,在找出的设计规划资料中开展筛选工作。筛选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找出相关设计规范中需要严格遵守的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与总结;然后就是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工作的开展了。在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上述设计规范的要求。充分考虑每一个细节的设计要点。从而更加努力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三)深入了解建筑环境。

深入了解建筑环境也是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开展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工作之前,相关的设计人员要进行建筑工地的实际考察。通过翻阅一些资料和亲自去基地进行考察。从而对基地的基础环境情况进行充分的、全面的了解。然后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将这些情况充分考虑到设计工作中。从而使得设计的成品更加符合建筑的实际情况。

五、结语

建筑平面设计的意义篇6

关键字:建筑装饰;审美;表意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建筑与装饰设计在结构设计和审美设计方面都传递着艺术气息。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艺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证其与建筑整体的和谐性,又要重视其美学价值。

1.建筑装饰设计与建筑的关系

建筑装饰设计包含于建筑。建筑装饰设计是指以美化建筑和建筑空间为目的的行为。它是建筑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环境等,综合运用现代物质手段,科技手段和艺术手段来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符合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的室内外环境设计。建筑的装饰设计又分为建筑本身的装饰设计和建筑环境的装饰设计。

建筑本身的装饰设计是指以建筑本身为主体来加以装饰和设计。多数人对于建筑行业装饰设计的欣赏都是对这种基于建筑本身的装饰的欣赏。因此基于建筑本身的设计对建筑整体设计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这更是对建筑师提出了高要求,要利用装饰设计,赋予建筑以美感,来提升建筑的审美价值。

而以建筑自身以外的环境进行的装饰设计主要是对建筑本身起互相衬托的作用,使建筑与环境相互辉映,和谐一致。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的美感并不仅仅依靠本身,与环境的和谐感也是很重要的评判标准。所以环境对装饰设计美感的影响在审美时占据一席之地。

一般情况下,以建筑所在环境为主体的建筑装饰是经过建筑本身所处环境不断演变而来。二者有密切的联系。但随着建筑行业审美的发展 以环境为主体的建筑装饰已经渐渐与建筑本身装饰设计脱离,发展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建筑与环境的整体和谐性,体现了审美的局限性与滞后性。

因此,由上可得,建筑自身的装饰设计与基于建筑自身而对环境所做的装饰设计是密不可分的,但随着审美趋势的影响,二者可能渐行渐远。

2.建筑装饰设计中审美与表意的作用

美学价值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是在建筑装饰依托自然环境产生后而产生的。因此,建筑中的装饰是作为建筑本身的依附品而产生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建筑中美学与力学的和谐统一,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建筑装饰虽然是依附品,却依然有着实用性与功能性。例如,不同的建筑师在完成同一个目标建筑时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采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氛围,这也是建筑中“意境”的由来。意境在传统的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设计理念讲究的便是“师法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灵感,通过效仿自然中的美感,来装饰建筑或者环境,以求得到和谐统一的美感。例如我国著名的苏州园林,假山,流水,奇山异石这些元素都是从自然之中汲取的灵感。建筑装饰的审美表现在两方面:意识对建筑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要求。

3.建筑设计的审美与表意

现代建筑的装饰设计可分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二者对建筑装饰设计的影响是不同的,笔者分别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审美与表意的体现进行分析与探讨。

3.1现代主义建筑装饰设计关于审美与表意的阐述

现代主义建筑受到的思想指引是“为艺术而艺术”。与传统价值观念中以诚实正直的事物确定认同感不同,现代化的价值观念更是注重事物的价值,真正有用的东西才是诚实,正直的。因此“事物”被物质化,由经济理性观念入手,建筑本体便已足够,多余的装饰并不具备真正的价值。即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更注重建筑的实用性,而忽略了建筑的美观价值。现代主义建筑摒弃装饰,转而强调功能的重要性。例如扎哈・哈迪德的许多作品中,并不追逐社会标准,也不对思想意识进行深刻探讨,反而通过绘画以外的表达方式,进而创造出新的形势与形势之间的关系。正如她自己所说:“我也不晓得下一个建筑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断尝试各种媒体的变数,在每一次的设计里,重新发明每一件事物。建筑设计如同艺术创作,你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直到你实际着手进行。当你调动一组几何图形时,你便可以感受到一个建筑物已经开始移动了。”

3.2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关于审美与表意的阐述

文丘里认为传统建筑装饰如同绘画文学一般具有象征的交流功能,而不像现代建筑装饰种形式轻表意。文丘里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中,将自己设计的费城协会大楼与现代主义大师鲁道夫设计的纽黑文克劳福公寓作比较之后,大胆宣称自己的建筑才是具有“意义”的建筑,而鲁道夫的纽黑文克劳福公寓是一个表现建筑。在文丘里看来,建筑是符号的庇护所,建筑给装饰符号提供了表现的可能。装饰是建筑中传递信息的载体,而信息则是建筑与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符号装饰传达信息,而信息使得建筑思想得以传递,不再毫无意义。文丘里的作品《母亲之家》便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一小节响亮的前奏。“母亲之家”是文丘里为自己的母亲设计的一座住宅,房间小,价格低,功能简单,却从内到外充满了矛盾。比如内部功能空间的接合,外表规整,内部的小房间抛弃了矩形风格,好像捏在一起一样。

综上所述,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审美以及表意是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而不断进化的。虽然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审美与表意中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对于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4.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不再仅仅只关注功能,而是逐渐渗入到精神层面。作为建筑艺术的一部分,建筑装饰艺术不仅是视觉上的美化与享受,更是对创意提出了高要求。因此,建筑在具有了基本的使用功能后,要更加关注在审美与表意方面的价值。建筑师应该提升建筑装饰的审美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洪小越.论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审美与表意体现[J].建材与装饰,2012,(5):11-12.

建筑平面设计的意义篇7

关键词:建筑设计;消防审核;常见技术问题

随着城市的建设规模不断加大,也使得人们更加注重消防安全问题,这除了给建筑企业提出要求之外,还对审核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建筑设计消防审核是通过相关部门对建筑设计中的消防设计、消防设施的安置、工程验收等过程进行检查,保证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消防安全,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对消防安全进行审核,对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有着重要意义。

一、建筑设计消防审核工作中的常见技术问题

1.1 建筑设计平面布置中的问题

建筑设计平面布置,是建筑工程子在工程设计中的整体布置的体现。在这方面主要出现以下两种技术问题:

⑴消防车道的设置。消防车道是火灾发生时消防车能够实施紧急消防措施的保障,因此在消防安全中有着重要作用。根据有关规定,当建筑物沿街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时,或者当建筑物的总长度大于220m的时候,必须在建筑物内部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对于高层建筑,应根据情况设置环形的消防车道。如果后者已经被考虑到设计中去,前者可以不进行设置,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对有关规定进行详细的研究,并且对消防车道进行设计。

⑵人行道的设置。人行道作为火灾发生时有效的人群疏散通道,其设置对减少火灾损失有着实际意义。对沿街设有封闭的内院的建筑物或者设置了天井的建筑物,应当在内院和天井中设置能够与街道相连的人行通道。但是在现在的住宅建筑物的建筑设计中,大多采用底层为店面,上部为住宅的相对经济化的设计,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就不需要考虑专门的人行通道的设计了。

1.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的问题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主要应用于大型的公共建筑物中,对火灾的控制和预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审核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技术问题:

⑴集热板的应用。集热板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货架内的喷头上方有空洞缝隙的时候应当对集热板进行设置,确保喷头喷水的有效性。但是在检查过程中,往往会发现集热板的滥用状况,比如集热板面积过大,虽然规定的集热板面积在0.12平方米以上,但是集热板的集热效果与集热板的大小并无关联,这就造成了集热板的浪费。还有在喷头溅水盘的设置不符合规定的时候使用集热板,造成喷头的喷水动作延迟,从而导致对火灾的控制情况不利。

⑵喷头的选用。由于公共建筑物的情况不同,针对特殊场所的建筑物,需要选用快速响应喷头。特殊产所包括公共娱乐场所、医院、疗养院、地下建筑物等。这些场所由于人口密集或者疏散路径不便等原因需要设置热敏性比标准响应喷头更强的快速响应喷头。快速响应喷头的使用可以及时感知火灾的发生,并且在火灾发生的初期对火灾进行控制,减少损失。

1.3 住宅灭火器配置中的问题

住宅建筑属于人口密集区域,因此对住宅的消防安全设备进行设置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相关规定,住宅应当区别于其他形式的建筑,使用灭火器或轻便的消防水龙,并且还对高层建筑有着特殊的规定。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在对住宅的消防安全进行设计的时候考虑住宅的建筑规模和使用情况,对住宅进行相应的灭火器或其他相关消防装置的配置。

1.4 室内消火栓的设置

室内的消火栓的设置问题主要是阀门的设置。根据相关规定,室内消火栓,尤其是单层厂房、仓库或其他建筑物,停止使用的消火栓必须保证在五个以内,并且正在进行检修的时候至多关闭一根竖管,但是当竖管的设置在三根以上或四根以上时可关闭两根,并且四根以上时需要关闭不相邻的两根。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阀门设置数量不足从而不得不关闭多跟竖管,导致消火栓的使用出现问题。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时候对系统图进行仔细的阅读和研究,保证阀门设置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

二、对建筑消防设计提出的建议

2.1 在审核过程中重视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是详细了解建筑消防设计的直接简单的方法,通过派人对实施攻击进行实地勘察,能够对建筑的位置和环境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更加准确的对消防通道、人行道、消防水源和相关消防设备的设置进行了解,方便检查。

2.2 审核人员应当尽职尽责

建筑消防设计的审核工作是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的保障,有着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审核人员尽职尽责,严格根据规定和实际情况对建筑物的消防设计进行审核。由于审核的方面过于繁杂,就需要有关部门对审核人员进行专业分工,通过分工形式可以确保检查治疗,并且对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相关审核人员应当对建筑物的消防设计进行全面的检查,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对建筑物的改建、扩建、功能变更等情况及时进行上报。通过严格执行审核程序,确保建筑工程的正确进行。

2.3 复核制度的建立健全

若要保证审核的质量,就需要建立相关的复核制度。建筑消防设计的生和工作有着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并且在建筑的消防作用和安全使用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审核人员除了具有专业的消防审核技术外还应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保证审核工作公正的进行。相关复核制度的建立,是确保审核质量的保障。通过审核部门建立技术复核制度,进行专业分工审核后,通过多名具有较高业务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进行复核,一方面可以保证审核过程的万无一失,另一方面也对提高审核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三、总结

对建筑物设计消防审核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可以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建筑企业的责任意识和审核人员的责任心,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且保证建筑消防设计的合理性,确保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通过相关审核制度的建立和严格实施,提高消防设计的审核水平,对促进我国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志辉. 建筑设计消防审核常见技术问题探析[J]. 武警学院学报,2011,27(2):59-61.

建筑平面设计的意义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图;设计;对策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环境之下,日常生产生活对房屋建筑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对房屋建筑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除了设计要求需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及标准之外,也需要具备独特性、环保性、审美性、安全性等特点,建筑行业内部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筑施工图的设计密切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和施工进度,因此为了解决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提高建筑施工图整体水平,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随着近几年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不断研究传统的设计方法并且运用相应的措施来弥补设计中的不足进行创新和改进,从而提高建筑施工图设计的质量。

1建筑施工图的概念及设计的意义

建筑施工图主要用来表示房屋的外部造型、内外装修、内部布置、细部构造、规划位置等要求。它包括施工图首页、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详图。分为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和设备施工图,建筑施工图主要表示房屋总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国家出台了关于轴线编号、标高符号以及详图符号的相关标准。轴线编号的圆圈用细实线,直径一般为8~10mm的圆圈,并在其中进行编号。详图上为10mm,如图1所示。轴线编号写在圆圈内。轴线编号原则为:在平面图上水平方向的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从左向右依次编写。垂直方向的编号,用大写拉丁字母自下而上顺次编写,拉丁字母中的I、O及Z三个字母不得作轴线编号。标高经常用标高符号表示某一部位的高度,按其基准点不同标高有两种形式,即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绝对标高是以我国青岛附近黄海的平均海平面为零点测出的高度尺寸,在建筑总平面图中对室外地坪及道路控制点的高度,一般采用绝对标高,相对标高又称建筑标高,是以建筑物室内主要地面为零点进行计算高度的标高。详图符号如图1。

2建筑施工图设计当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2.1制图不合理。在建筑施工图设计的第一步选择图纸时由于设计者粗心大意导致图纸大小不符合制图标准,常见的问题有设计文件签字不规范导致加盖的注册师印章与实际设计工作人员不相符的现象,没有按照国家有关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对图纸的设计进行计算,导致建筑面积与实际面积存在很大的误差,图纸在设计中缺少房间名称的标注,在平面图中没有给出组合示意图,建筑剖面图剖切位置不合理现象的等等。2.2总平面图缺项问题。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时出现总平面图设计深度缺失的问题,这类问题导致了建筑施工图在建设部的审批无法通过,没有达到《建筑工程没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据调查大部分设计的总平面图中只存在建筑单体的平面定位,但是缺少建筑广场、间距以及道路的布置,看不出地形变化,标注不规范的问题也是比较常见。总平面图应包括表1内容。2.3设计效率问题。目前一些建筑企业过分关注出图速度,导致没有考虑到建筑施工阶段一些特殊的情况从而造成建筑施工设计图质量不高。企业应当意识到建筑施工图对整一个建筑施工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在保证建筑施工图质量的同时提高出图速度,进而提高工程的进度。因此必须加强审查力度,避免建筑施工图在设计中出现失误和缺失。2.4节能设计问题。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近几年来建筑行业越来越注重节能环保,国家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也更加规范。在建筑施工图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节能材料与实际施工相矛盾,例如外墙保温材料的所选型号、建筑物的门窗类型与实际施工矛盾。此外,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指标没有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例如建筑物窗的遮阳和热阻性体型系数超标时,屋面、墙体的热阻等需满足相近体型系数达标时的规定性指标。最重要的一点是节能深度没有达到要求,出现冷墙设计节点等问题。2.5消防设计问题。消防设计是建筑施工设计的重点之一,关系到建筑使用的安全性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能否得到保障。由于消防设计涉及范围比较广,往往设计也比较复杂。因此要格外注意,比如建筑物门厅的材料需要采用乙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便于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们的迅速逃生。汽车库的防火分区也要远离幼儿园、养老院等区域。

3加强建筑施工图设计质量的策略

3.1培养新型人才。相关单位应该致力于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培养新型人才,对部门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从而不断提高设计人员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增强团队的综合实力,使设计过程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这对建筑施工图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2建立科学合理地管理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有利于增强建筑企业综合实力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加大监管力度来提高设计人员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质量,从而提高建筑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3.3加强建筑施工图的创新设计。为了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筑施工图也需要不断创新,包括建筑外部形状和内部结构以及各项功能,打破过去传统单一的建筑思维,建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建筑风格。加强对建筑的创新,突出其独特的特点并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施工图纸的时候应该做好施工图的创新设计。3.4加强各个部门的交流。设计部门需要与其他部门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结合相关的实际情况对建筑进行初步设计,再根据实际情况和预期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立足整体,结合各个部门的所反馈的情况统筹兼顾,营造良好的设计环境,提高设计效率和出图速度。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图的设计师建筑工程的安全保障,也是功能完备的前提条件,因此建筑企业对建筑施工设计图的设计方法需要不断引进优秀的技术并吸收创新,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方法并不断完善。才能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图设计的质量,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在世界建筑行业中脱颖而出,占据优势地位。

作者:宗骏 单位:重庆都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魏志刚.建筑施工图设计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才智,2012(10):41.

[2]牛付美.建筑施工图设计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7):12~14.

[3]王林,胡裕林.建筑施工图设计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5(12):0027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