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妇科质量管理8篇

时间:2022-04-06 13:29:35

妇科质量管理

妇科质量管理篇1

1 建立质控体系

根据ISO9000标准,本院于2011年末建立了三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促进了质量管理制度化建设,即建立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质控科、科室质控小组等三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2 成立科室质控小组

由科主任担任组长,包括护士长在内中级以上职称者4~5人组成。结合妇产科特点及发展趋势,本着一切以患者及产妇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隐患为目的的原则,制定相关质量控制管理方案、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实施措施、发展规划,责任落实到人,与绩效工资挂钩。科主任运筹帷幄,通观全局,分工明确。质控小组对科室质量把关,定期不定期自查,自我督察、自我整改,及时归纳总结,不断创新,定期分析科室各阶段动态质量,及时采集患者反映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每月书写自查报告。

3 质控小组工作流程

31 为及时掌握本科危重患者抢救及日常医疗工作运行情况,确保质量与安全实时有效的监测及控制,质控小组对科室环节质控、终末质控、关键环节进行定期不定期考核及抽查,不定期进行科室各侧面满意度调查。具体做法如下:①检查门诊运行质量。重点检查诊治是否及时、病历及各项申请单书写是否规范、辅助检查是否到位、抗生素使用是否合理、入出院诊断符合率等,检查门诊处方合格率、门诊手术室无菌操作等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门诊团队协作是否和谐、环境卫生是否达标等各个环节运行质量。②检查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不定期依次深入科室各病区,检查各病区交接班、查房等各项医疗工作运行情况,参加科室及院级危重、疑难病历讨论。每月每病区至少1~2次选取一定数量住院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谈(质控小组随机选取,对科室医护人员保密),谈话内容包括查房制度落实(重点是上级医师查房制度,住院医师每日至少早晚各一次查房制度)、术后患者、危重患者巡视等制度的落实情况,交谈中了解医疗效果、服务态度、后勤保障措施、食堂饭菜质量等各种医患链接的环节,对交谈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至科主任或上级部门,及时处理改正,并监督效果。③严控病历运行质量及终末质量。专人负责病历质量监管,以《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为依据,严控病历质量,杜绝缺项漏项、书写不规范、书写潦草。着重病历内涵质量的提高,病程记录不及时、不详实、空洞或流水账者被记录在案,对采集到的资料加以归纳、整理、综合分析,及时反馈给科主任及当事人,质控小组连续跟进,督促不断改进。每季度组织病历书写比赛,对优秀者着重奖励。④每月1次进行科室各侧面满意度调查。侧重点为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对医技满意度调查,后勤保障满意度调查等。对“看病贵、看病难”、“医疗水平”、“服务质量”、“医疗价格”、“团队协作”、及“环境设施”等问题重点调查,积极鼓励患者、产妇或家属提出意见或建议,以满意度调查表及交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加强科室与患者及产妇沟通的渠道建设,真正做到“以患者及产妇为中心、构建和谐医院”,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患隔阂,减少医疗纠纷。⑤对住院产妇及胎儿监测、产后及术后巡视等重点事项重点督查,对医院感染、抗生素应用、输血等关键环节单独列项监控。

32 质控小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出客观分析、汇总,对质量偏差的病区或影响质量提高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整改意见,汇总报告科主任,并汇入月底科室质控总结,上报质控科,作为财务科奖惩依据,作为院领导决策依据。对质控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质控小组重点后续跟踪监督。

4 结论

41 随着本院三级质控体系特别是科室质控小组的建立及运行,本院妇产科以提高科室质量文化理念,调动全科提高医疗质量积极性为重点,认真完成质量目标任务,坚持学习、督导、自测、核查、评估、持续改进、再评估等方法加强目标管理及过程控制。质控小组在组织协调、质量监控等方面强化内涵建设,严格奖惩制度,立足长效发展。小组各成员按质控要求分工,各具其责,指导督促落实,充分协调控制,实时监督反馈,质控小组各成员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妇科质量管理篇2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随着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护理质量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妇产科护理有多变性、高风险等特点,如何能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人员应面对的问题。现将我院的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1妇产科护理所存在的隐患。

1.1患者方面 妇产科患者是比较特殊的患者,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护患纠纷。许多患者对医院以及妇产科的规章制度不太熟悉,如私自外出不慎摔伤,胎盘早破等情况,需急诊手术剖宫产,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这些情况极可能会引起医患纠纷。

1.2护理人员原因 助产技术水平较低。抢救流程与抢救技术不熟练。没有严格按照常规操作技术来执行。法律意识淡薄。

1.3护理质量的设置与患者的要求相矛盾 许多医院妇产科管理制度没有把患者放在首位,很多制度都是为医院管理而设定的,很少为患者考虑这样即使服务再好也无法让产妇及其家人感到非常满意。

1.4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欠缺,缺乏责任心,技术水平不过硬。这些都是安全存在的隐患。医院的护理人员把护理质量考核视为负担,不能从内心热爱护理工作,考核往往搞突击,一些计划、记录、护理小结等也是随便乱抄应付过关,使考试流于形式,考评结果反而不能真实反映护理质量。

2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措施

2.1建立健全安全护理管理制度,护理安全规章制度是妇产科护理质量重要的一个保证[1]。只有建立健全规范制度,将职责明确细分,落实到每个人头上,才能够使医护人员在日常护理以及治疗工作中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质量管理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要让质量服务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先要培养医护人员有服务质量管理的意识,从而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自觉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

2.2加大培训及个人素质的培养,加强妇产科护士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定期对护士进行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助产士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助产士的培训要严格按照相关培训制度及科室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助产经验丰富的助产师作为新进助产士的指导教师,对她们进行工作指导。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加强各种护理基本技能的操作练习,要多参加专业培训,让自己的专业技术最大程度地得以发挥,让自己素质跟得上医学的发展,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培养护理人员本着对患者生命负责的精神,认真护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医护质量。随着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观念的深入,患者非常重视自身的法律权益[2]。护理质量缺陷与法律法规的学习有密切关系,医院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提高自己的自身素养。

2.3开展护理质量大检查 从医院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护理质量自查,最好每季度进行一次护理部大规模检查。医院运用团队的凝聚力,做好每一次的测试,要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考虑,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并即使的解决问题,把自己的护理质量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将质量检查考核结果作为晋升的重要指标,加强质量控制,立足目标,着眼环节,逐级考核,层层把关。

3结论

近年随着以患者为中心模式的广泛应用,患者对自身的利益也越来越重视,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护理工作越来越难做。医疗纠纷日益复杂化、多样化,避免护理过程中出现差错与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3],要远远高于临床其他科室,是因为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及工作性质决定的。因此,要求护理工作者,要全身心投入,将护理安全放到工作的第一位,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侯纪湘.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和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

妇科质量管理篇3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相较于医院其他各个科室,妇产科的主要特点包括多急诊、高危险、多夜诊、高病床周转率等,因此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1]。怎样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保证护理管理的安全性,保证护理质量,是妇产科必须重视的问题。该研究主要分析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护理安全的效果,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来源于该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接受治疗的200例妇产科患者,随机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36.2±4.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6.5±4.1)岁。另外两组分别选取20名护理人员,观察组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7.2±3.1)岁,对照组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7.5±3.4)岁。两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仍然按照以往模式进行安全管理,观察组在安全管理中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具体方法如下。1.2.1建立护理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标准并不断完善在妇产科选调经验丰富、资历较高的护理人员组成质量控制小组,对每名护理人员具体的岗位职责以及工作范围进行确定,保证落实到人,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开展讨论商定规范的护理工作流程以及其他各项制度及规章。保证护理服务能够有序进行,减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提升护理管理的安全性。另外如果出现护理纠纷情况,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明确是否为护理人员工作失误,及时改善错误,避免二次出现。1.2.2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当前患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因此对医院护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患者不断提升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升护理技能,保证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科室应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相关培训,并且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考核;定期邀请专家开展专业讲座,从各个方面促进护理人员护理知识水平以及护理技能的提升。1.2.3做好产房管理工作制订详细的产房管理相关制度,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发现制度中的不足,给予相应改善。另外要加强急救宣传,使护理人员了解到急救的重要性以及正确配合方法,了解急救中包含的护理流程以及内容。建立产房交接流程,做好实时监督,做好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安全管理工作。1.2.4做好妇产科急救用品、药品及护理设备的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妇产科各类用品、药品以及设备的管理,确保所有药品、物品以及设备一直处于最佳预备状态。选派专业人员对护理设备进行管理,确保设备运转的正常,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对于用完的急救药品以及物品要及时补充,确保充足,方便随时取用。另外对于使用的各类药品、物品以及设备要做好记录,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够有据可循。1.2.5做好护理记录管理工作护理记录对于护理服务非常重要,通过将护理过程、护理内容详细记录下来,能够方便定期检查,了解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也是医疗纠纷解决的参考依据[2]。做好护理记录管理,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必须依据正确格式做好护理记录,不允许随意涂改或者漏记,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及时解决,选派专人做好护理记录的管理,包括归纳以及存档。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后科室内新生儿中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新生儿临时或长时间的手圈、胸牌脱落情况。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利用该院患者出院反馈表进行评价,内容包括住院环境、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工作方法、护理内容几方面,每项得分25分,总分100分,以60分、80分为界点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根据该院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标准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标准共有16项护理人员应该做到的检查内容,每项内容得分为5~10分不等,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方法

该文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缺陷发生情况

观察组100名新生儿中发生手圈丢失的1名,胸牌丢失有1名,护理缺陷发生率为2%;对照组100名新生儿中手圈丢失的4名,胸牌丢失有7名,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1%。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39,P=0.0098<0.05)。

2.2护理质量比较

管理后两组评分均有升高,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情况比较[(x±s),分]2.3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1%。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488,P<0.00)。见表2。

3讨论

妇产科的护理管理中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①客观方面: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护理技术水平较低,统计发现,大多数护理纠纷及失误都是因为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被认为出现护理失误[3-4]。另外急救药品、物品缺乏,设备落后都可能影响产妇抢救效果,危害母婴健康,甚至可能导致护理安全事故出现。②主观因素:护理人员缺乏较强的法律意识以及风险意识,对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无法进行准确评估,所以护理中出现缺陷的可能性会增加。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较高责任性以及护理主动性,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实施产后护理,监测胎心,因此可能影响产妇分娩。该研究观察组通过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护理缺陷发生率仅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11%;同时实施质量控制后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升高为(97.61±10.6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4.38±10.27)分;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7%,明显高于对照组71%(P<0.05)。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护理中开展质量控制,有助于保证护理管理的安全性,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白雅娜 单位:郑州市中医院妇产科

[参考文献]

[1]孟庆云.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安全隐患和防范对策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30):158-159.

[2]张淑洁.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6):99.

妇科质量管理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共有床位56张。本次研究未做特殊分组,所有参与夜班护士均纳入研究及调查队伍,科室自2017年起实施情景预设管理,并以2016年(实施前)工作情况作为对照,两年研究时间内未出现人员调动情况,基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合理分组

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良好基础,然而在护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难确保夜班护士都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人员安排上做一定改动,要求夜班护理团队必须有至少1名N3级护士负责,给予夜班组长充分的权利,确保其能够带领团队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1.2.2情景预设

所有参与夜班的护士按照排班情况进行分组,管理团队带领护士进行情景预设相关内容的学习,确保护士理解情景预设的意义及方法。安排各夜班小组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到情景预设中,每周由一个小组负责,可根据实际情况、既往经历或事实联想来进行情景模拟,由团队提出解决方案,其他小组进行分析讨论,纠正错误或延伸思考,针对一类情况制定最优的解决方案。安排专人负责记录,管理团队对于积极参与、提出优秀应对方案的团队要给予表彰,优秀解决方案应当纳入到流程及制度中,组织护士进行学习推广。强调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低年资护士提出问题,团队无法解答或处理的可放到情景预设中进行讨论,帮助低年资护士快速成长。

1.2.3强化督导

管理层应当重视夜班团队的队伍建设,加强夜间督导,尤其是针对危重患者管理、夜间专项检查等项目,夜间专项检查以“质控重点内容”预告的形式进行,每个月根据情景预设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考核,提高护士对新管理办法的重视程度。在夜间督导过程中要进行临床走访,及时发现薄弱环节,了解制度落实情况。

1.3观察指标

统计2017年在实施团队演练方案后妇产科夜间安全事件发生率、上报情况及有效响应时间,与2016年进行比较,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不同时期护士对管理制度的满意程度。管理制度满意度调查问卷自拟,包括有效保障夜间安全、利于突发事件处理、减少夜间工作压力、利于掌握护理技术、利于实施质量控制及总体满意度6个方面,均以评分方式进行评价,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说明满意度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平α=0.05。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管理质量比较

2.2实施前后制度满意度比较

妇科质量管理篇5

关键词:多中心同质化;医疗质量管理;医院管理;科室管理;效果

多中心同质化医疗质量管理是将同质化管理理念纳入医疗管理中的一种管理方法,同质化的医疗质量管理即标准化的质量控制,是指在疾病的管理过程中,尽量统一诊疗标准,将疾病治疗的管理系统化、流程化,同时还要兼顾个性化的服务理念,科学的采用评价工具[1]。多中心即多学科协作管理,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管理方法,是将医师、药师、护理人员,以及其他学科的专业资源进行整合的一种管理手段[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纳入标准:患者意识清晰;能够密切配合完成调查;符合知情同意原则,书面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者中,年龄为24~40岁。对照组患者中,年龄为23~4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方法,入院后规范管理流程、统一分配药物、安全教育、饮食指导等。观察组采用多中心同质化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同质化的医疗质量管理即标准化的质量控制,多中心即多学科协作管理。①病历同质化:将电子病历纳入妇产科患者管理系统中,并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建立妇产科患者风险评估与防控系统。系统根据风险评估表内容,结合患者医院信息系统中调取的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等信息生成风险数据,并给出防控建议,指导临床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为了方便医务人员了解此系统,还设计了查询功能。可以对患者信息进行查询,也可以根据患者相关信息的变动给予系统提示。②诊疗规范化:采用多学科协作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疾病管理路径,规范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突出个性化管理理念,通过科学的评价量表、问卷,对风险指标进行评价和筛选。③安全管理常态化:采用适当的统计学分析手段进行风险因素的筛选,将筛选出的相关变量纳入回归分析中,进行危险因子的筛查,并指导安全管理流程中的管理方法的制定。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期间的病房管理评分、服务态度评分、并发症管理评分、健康教育评分,每个项目满分100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满意度问卷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共3个项目,总满意度=(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例数×100%。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医务人员的技能、专科理论、人文能力等评分,每项评分满分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病房管理评分、服务态度评分、并发症管理评分、健康教育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对医务人员服务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技能评分、专科理论评分、人文能力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妇科质量管理篇6

关键词:妇产科;工作质量;柔性管理;护理

妇产科作为临床医学中主要学科,通常收治的新生儿和孕产妇均为脆弱性人群,具有风险高、任务重等特点,因此,对于日常护理服务的要求较高,进而提升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的要求。因此,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因此,探究更合理的护理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1-2]。柔性化护理主要用于提升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为非强制性教条化管理手段。其通过应用诱导、感召、启发和激励等方式,基于遵守柔性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对护理人员的软控制。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柔性管理对提升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72例,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年龄20~65岁,平均(43.2±2.1)岁;其中实施妇科疾病手术者12例,产妇24例。对照组年龄21~64岁,平均(44.8±2.3)岁;其中实施妇科疾病手术者13例,产妇2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疾病诊断标准;依从性良好,具备理解和沟通能力。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者;不愿参与本研究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用传统讲解方式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实施健康知识宣教,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存在的异常情况;同时,实施药物指导、临床监测,简单的心理护理等,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沿用医院责任制护理模式,定期实施业务培训和技能考核。

1.2.2观察组应用常规护理联合柔性管理措施。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柔性管理的方式实施。①护理质量标准柔性化:按照全新形势下的要求,通过沟通、教育、协调等方式,护理管理者实施柔性化管理,鼓励其参与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及时与护理人员沟通关于达标率低和护理风险率高指标,结合科室特点,掌握产生其低的因素,提升临床易被忽略指标比重,提升按照具体标准修订护理质量,加重护理人员的重视度。妇产科定期培训控制小组成员,建立一级质量控制小组,提升护理人员培训内容和服务能力的适应度。②护理督导管理柔性化发展:护理人员的观念,随着队伍的年轻化发展,呈多样化,且主动参与能力更强,行为方式、价值观、心理需求等方面表现出个性化。护理管理者应提供新型督导方式,尊重护理人员,重视利益需求,促进护理人员加强自我学习,逐渐转换为柔性护理,提升主动服务的积极性。③良好护理工作环境的营造:护理管理者应当致力于和相关岗位配合,了解其特长,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强化资源优化配置,关注其身心健康,注重护理人员自身权利。④护理质量检查结果柔性化:在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的评估后,管理者应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及时反馈评估取得的结果,将晋级及奖金分配、绩效考核和质量评估结果相挂钩,加强奖惩制度。分析相关因素,找出主要存在因素,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促进护理人员转变行为规范、工作流程为自我行为准则,实施柔性管理,提升服务意识。除此之外,还应建立较密切的联系性,加强护士长和管理者间的沟通,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及时通报和告知科室中发生的问题。⑤转变管理理念,注重团队建设:帮助护理管理者充分体现向人文关怀和人性的柔性管理,转变之前的刚性管理特征,加强培训,严格依据规章制度实施,在每位护理人员心中贯彻科室文化,建立拥有科室文化的团队。⑥加强对护理人员心理疏导:管理者需及时和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和疏导,注意每位护理人员心理状态,适当开展拓展活动,尽量满足护理人员的合理需求,缓解工作压力。⑦客观处理科室事务,合理化的安排工作。对于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应进行客观化的分析,在处理客观处理科室事务时,秉持公正、公开、公平化的原则,同时避免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和工作任务。⑧实施科室民主制:在科室管理中,邀请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其中,给予其更多话语权,激发起主人翁意识,鼓励其为科室发展管理献言献策。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心理状态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满分100分,共10个小项,不满意:0~59分,一般满意:60~79分;非常满意:80~100分,总满意度=(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心理状态评分:选择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当分值愈高患者负性心理越严重,且SAS评分≥50分,SDS评分≥53分[3]。护理质量评分:各项质量总评分为100分,重点评估其护理环境、服务态度、基础护理、护理技术,当患者取得的护理质量越差则得分越低,当患者取得的护理质量越好,则分数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见表1。

2.2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环境、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投诉率和差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妇产科患者常缺乏自身康复自信心,进而加大开展护理工作的难度[4-5]。柔性管理主要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规律,作为护理管理模式之一,强调组织意志向个人自觉行动转化,关注个人欲望、心理、情感、性格。为保证护理人员能通过良好心态面对繁杂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实施柔性管理极其重要[6-7]。在具体的护理管理中,应加强对护理人员心理疏导,需向患者介绍以往的成功案例以及治疗的进展情况,缓解不良情绪。还可通过选择一些轻音乐的方式,对伴有负面情绪的患者,指导其充分放松,实施深呼吸[8-10]。实现良好护理工作环境的营造,将宣传画和提示张贴在诊疗室中,营造出温馨、舒适化的诊疗和住院环境,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促使其感受到医院的人性化服务[11-14]。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环境、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针对妇产科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联合柔性管理措施,可降低临床上护理投诉率和差错率,提高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安全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小红.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的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9):121-122.

[2]聂红梅.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20,15(2):86.

[3]王杨.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164.

[4]唐美玲.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3):57-58,61.

[5]洪丽霞.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4):238-240.

[6]万小秋.柔性管理对提高手卫生综合管理质量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8):72-73.

[7]徐洪岚.肛肠科特色护理联合柔性管理对肛肠科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2020,27(3):61-63.

[8]王美霞,孟庆芸,董瑞祥,等.柔性管理在高校附属医院党建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4):243.

[9]黄海英,姚玉花.柔性管理理念在优化干部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5):171-173.

[10]孙丽丽.柔性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0(10):1-3.

[11]杨清华,杨芸伊.柔性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趋势[J].怀化学院学报,2019,38(10):24-27.

[12]沈佳丽.妇科护理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及价值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2):2099-2100.

妇科质量管理篇7

关键词:妇产科 护理质量 安全管理

妇产科护理质量是指妇产科护理人员能否为其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以满足妇产科病人的需要。护理的质量优劣体现在3 个方面:①护理的工作模式是否体现了先整体后个别的护理理念;②护理的工作方法是否符合护理程序, 是否是在符合护理程序的情况下开展护理工作; ③护理的工作效率是否符合效率效益原则,妇产科病人是否满意。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要,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从而减少或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还有利于妇产科的发展及护理队伍的建设。本篇从分析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入手,探讨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的途径,报道如下。

1、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欠缺,缺乏责任心,技术水平不过硬。妇产科护理人员缺乏现代化的护理理念,专业水平有欠缺,若干妇产科护理人员服务差、态度差、情绪化严重,甚至把生活与感情带入工作中,造成其工作不到位,工作质量无法得到提升。

(2)服务对象对护理人员的期望值过高。待产时,产妇及其家属很可能极其紧张,她们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期望值很高,若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意外如胎心异常等,这时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和患者家属及时沟通与交流,患者及家属容易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产生怀疑;同时,由于期望与客观现实往往存在差距,患者及家属很容易产生纠纷。

(3)护理质量评价内容的设置与患者需求相矛盾。许多医院的原有妇产科管理制度没有把病人放在首位,很多制度都是为方便医院管理而设定的, 很少为患者考虑,例如产妇分娩时,本人非常希望自己的丈夫能亲眼见证小孩的诞生,但医院不允许。这时,即使妇产科护理人员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无法让产妇及其家人感到非常满意。

(4)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检查和安全控制流于形式。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把护理质量考核视为工作负担,不能从内心上热爱护理工作, 考核往往搞突击, 一些计划、记录、妇产科护理小结等也是随便乱抄应付过关,使考评流于形式,考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护理质量。

2、改进措施

(1)完善妇产科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要让妇产科质量服务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培养医护人员有服务质量管理的意识,从而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自觉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

(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基础技能的训练。良好的护理技术是防范护理质量缺陷的基础,妇产科的高速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终身学习,主动学习。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加强各种护理基本技能的操作练习, 尽量多参加学习班、培训班,让自己的专业技能最大程度地得以发挥,让自己跟得上医学的发展,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教育护理人员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认真护理,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确保医护安全和医护质量。

(3)强化法制教育,增强妇产科护理工作者的法律意识。护理质量缺陷与法律法规的学习有密切关系,医院应该与时俱进,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当发生医疗纠纷时,不能慌乱,要有自己专业的判断。每位妇产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同时不断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提高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性。同时, 护理部在护理质量和护理技术方面要常抓不懈,从基础质量到终末质量,从关键部门到薄弱环节,从基本功训练到重点人才的培养, 从新技术应用到新设备的引进,从质量考核到制度落实等,都要有强有力的质量管理机制。

(4)开展护理质量检查。每个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每月一次护理质量自查,每季度一次护理部大检查。每个人都要运用团队的凝聚力,做好每一个测试,要设身处地地为病患考虑,做到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把自己的护理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将质量检查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升的重要指标,加强质量控制,立足目标,着眼环节,逐级考核,层层把关。从单纯被动受检变主动参与检查管理,使护理人员培养起“病人在心中,质量在手中”的意识,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

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长期课题,护理质量的优劣和护理安全管理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直接且重要的指标之一。这就要求妇产科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妇产科护理人员一定要减少护理质量缺陷,以身作则,真正让医院体现出一切为了患者的医疗宗旨。

参考文献:

[1]徐又佳,包士尧.医疗法学在医务人员再教育中的地位[J].中国医院管理,2007,17(10):50.

妇科质量管理篇8

1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概念

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是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实施对本专业医疗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组织。具体行政管理的特性,是行政主管部门与专家沟通的桥梁,能有效地将专家意见与领导决策相结合,制定的管理规范具有法规性。

2建立产科专业医质量控制中心的意义

2.1加强产科质量管理,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生殖健康服务水平的主要标志[1]。加强产科专业医疗质量管理对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将产生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2.22009年原卫生部启动新一轮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工作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和原卫生部推进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的要求,部级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随之成立并发挥功用,取得一定效果,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下降。

2.3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作用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是保障医疗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手段,是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的重要基础,是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

3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为依托单位建立省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优势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重在预防与保健,妇幼保健机构是中国妇幼保健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具有综合性医院不具有的保健功能,以妇幼保健院(所、站)为主要载体,针对妇女和儿童提供包括医疗、保健、预防等在内的卫生服务。产科专业医疗质量与妇幼预防保健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目前,安徽省内无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较为分散,综合性医院综合实力较强,承担了较多的危重孕产妇救治,但综合医院产科床位较少,不能满足广大孕产妇的需要。大部分孕产妇仍集中在妇幼保健医院分娩,其比例也在逐年递增。省内妇幼保健院承担大部分孕产妇的工作,必须借助统一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有效控制妇幼保健院产科专业医疗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显得尤其重要。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成立于1951年,是省内规模最大的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年分娩量占合肥市总分娩量的1/3以上,在降低合肥市孕产妇死亡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以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牵头成立的安徽省妇幼保健医疗联合体得到了医疗联合体内成员单位的认可,实现了双向转诊、危急重孕产妇转运、产科质量的统一质控作用,具备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功能。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作为安徽省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依托单位,以医疗联合体为平台,对全省产科专业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大力控制,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是专科医院,有别于综合性医院的特点是:可以集全院的力量办一件事。承担安徽省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目的是提高整个安徽省内的产科诊疗水平,也是促进并提高整个安徽省的卫生事业及人口素质。因此,全院上下高度重视,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加大投入,集全院的力量力求做好“安徽省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4理顺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2015年10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被确定安徽省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首先对省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3],主要理顺四方关系。

4.1省卫生计生委领导部门,具有决策权,负责制定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指导全省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对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运行情况进行考核。

4.2省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受省卫生计生委委托,负责本专业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设立由全省若干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质量控制工作实施专业技术指导。

4.3依托单位对省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具有监督、管理、支持和保障职能。(提供办公用房、设备、经费、专职人员、保障信息资料数据库的建设与运行)。

4.4质控对象主要是全省各级医院。

5质量控制工作三部曲

为做好省质量控制工作,拟定质量控制工作三部曲,见图1。第一步:省卫生计生委制定标准、规范、规定和意见,以行政文件下发到各级医疗机构。第二步:省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负责信息的收集、培训和督查,建立医疗质量信息库,落实省卫生计生委的决定。第三步:省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递交省卫生计生委,做到持续改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