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脊椎侧弯的治疗技术8篇

时间:2023-09-22 09:30:25

脊椎侧弯的治疗技术

脊椎侧弯的治疗技术篇1

脊柱矢状面有四个生理弯曲,额状面不应有任何弧度,一旦向两侧出现弧度,则称为脊柱侧凸。一般脊柱侧凸可以分为:功能性脊柱侧凸和结构性脊柱侧凸。功能性脊柱侧凸常见于胸段或胸腰段,X线检查显示一个侧凸弧,骨质结构无改变。如果延误治疗,长期脊柱一侧软组织挛缩,可导致脊柱结构性改变,包括椎体楔形变,胸廓畸形。结构性脊柱侧凸畸形固定,不为改变而消失或增加,同时合并脊柱旋转畸形。如果患者同时胸廓发育障碍,产生漏斗胸、鸡胸畸形可以导致患者胸腔和腹腔容量减少,可以造成神经功能,呼吸功能,消化功能的损害。根据脊柱畸形的原因考虑,可以分为特发性,先天性,神经肌肉型,间质性,创伤性等原因。特发性脊柱侧凸,从病因学上来讲,并不十分明确,特发性脊柱侧凸是其常见原因,对于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矫形手术,选择手术入路和确定融合范围非常困难。错误的融合会导致术后畸形加重或产生了新的畸形,每个类型的侧凸均有不同的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和融合范围也完全不同。特发性脊柱侧凸进行手术的标准存在一定争议,多数学者认为侧弯Cobb角度在45°以上,或者出现肩关节或者骨盆失平衡,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以分为侧前方手术和后路手术等进行固定矫形植骨融合。

临床上外科技术治疗脊柱侧凸畸形始于1924年Hibb创造的后路原位植骨融合,经过70多年的研究,目前治疗脊柱侧凸的主要方法集中在前后路手术方案的选择。脊柱后路器械矫正术的哈氏系统Harrington器械,是Harrington 20世纪50年代末期研究并于1962年首先报道的,但只撑开弧度的凹侧而不能达到三维矫正,也不能改善肋骨的驼峰。其次由于撑开力而使脊柱腰椎生理前凸消失,脊柱整体变平。此外,本法术后如不用支具保护则稳定性不足。Luque节段器械矫正术侧凸术后可不用支具制动,但由于在椎板下反复送进和抽出钢丝有损伤神经的危险,故不宜作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常规疗法。Wisconsin法与Luque法比较,其优点是不用椎板下钢丝,不致损伤神经,操作简易,节省手术时间且植入物的价格便宜。C-D 系统及TSRH 系统提高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矫正效果,同时减少了肋骨畸形, 侧位的脊柱生理弧度接近正常。应用前路侧凸矫形前路矫形器械(如USS 和Isola)进行侧凸矫形手术可以直接应用矫形力对畸形进行矫正,椎间盘的切除可以增加脊柱的柔韧性,去旋转力量更强, 椎间植骨融合率高,融合节段短,保留运动节段多,压缩力进行矫形可以避免产生脊髓的损伤,融合节段内均进行固定,可以减少应力负荷,减少术后曲轴效应的发生和维持正常的胸椎后凸角。这些新的器械包括Cont-rel- Dubousset( C-D) 系统。

张鹏等[1]报道,前后路Ⅰ期手术治疗重度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末次随访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曲轴现象、平背畸形、假关节形成、肺功能下降等并发症。患儿外观畸形改善或矫正。后入路联合切除半椎体后,使用短节段的椎弓根螺钉系统可满意地矫正先天性脊柱侧凸,在骨骼成熟之前进行治疗可有效地预防脊柱的继发性改变。保持或恢复脊柱失状面排列比矫正冠状面畸形重要,保持冠状面脊柱平衡比矫正侧弯度数重要;重视植骨融合在脊柱侧弯矫形的重要作用,按植骨要求及原则,充分准备植骨床及植骨融合节段,减少术后失代偿及假关节的发生。Hamzaogla等[2]研究中发现:若患儿脊柱侧弯Cobb角40°~65°,则仰卧位支点反向弯曲像优于支点反向弯曲像、仰卧位牵引像,且以此制定的矫形内固定融合手术术后效果最好;若侧弯Cobb角大于65°,且较僵硬患儿,仰卧位牵引像优于其他二种方法。Watanabe等[3]判断脊柱侧弯柔韧性,发现仰卧位牵引像优于仰卧位左右侧曲像。Klepps等[4]认为无论前路手术,还是后路手术,利用左右侧曲像、支点反向弯曲像、牵引像等方法都存在着不足,也不能有效判断手术矫形效果。

刘国辉等[5]报道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段脊柱侧凸经前路短节段同定可取得良好的矫形效果,充分的术前计划及认真的术中操作可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特发性脊柱侧凸轴向负载后胸椎畸形部位应力明显高于脊柱其他部位,且应力集中于凹侧。胸椎和腰椎两侧椎间盘、终板和骨质的应力均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椎间盘应力主要集中于胸段结构性主凸凹侧纤维环的后外侧区域。关节突关节是轴向负载的主要承担者,胸主凸凹侧的k-sl关节突关节应力最大。单胸凸脊柱侧凸可导致整个脊柱的椎问盘、关节突关节和终板等结构应力不均匀分布,这种力学响应特征和畸形进展密切相关。长期应力的不对称性分布可以改变椎间盘、终板和椎体骨质内的细胞活动,使特发性脊柱患儿容易更早地出现相关性疾病。脊柱侧凸是一种在三维空间发生和发展的畸形,椎体的轴向旋转是脊柱侧凸的基本畸形之一。椎体的轴向旋转是脊柱侧凸的首要因素。椎体的旋转与脊柱侧凸的进展、胸廓的畸形有着重要的关系。经前路手术矫形治疗脊柱侧弯存在的缺点包括,早期并发症主要是血管神经损伤、肺功能下降、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等。神经损伤常见有交感神经损伤引起的一侧下肢皮温升高、皮肤干燥、出汗少及肋间神经损伤的肋间神经痛,但损伤脊髓的概率很小。前路手术晚期可发生医源性平背畸形、假关节形成、钉和棒的松动及断裂、自发性血胸、迟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对于年龄小的幼儿型先天性脊柱侧弯治疗需要特别小心,一方面侧弯处理不及时可致畸形加重,发展加快,影响心肺等系统的发育;反之,处理过早则会破坏脊柱的正常生长发育规律,造成脊柱发育不全。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在手术前应该充分考虑患儿身体的发育成熟程度。由于先天性畸形的多变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手术治疗十分困难。

选择原位融合的病变部位较困难,术者需同时考虑术后侧弯的可能进展和弯曲的位置,同时弯曲手术矫正的效果及患儿的大体外观也必须在术前考虑牵引。对于手术后侧弯具有很大的进展可能的患儿,以及手术矫形效果较差的患儿,需早期手术干预行脊柱的原位融合手术;此外一般情况下需要积极治疗的特殊部位的侧弯畸形主要是位于腰骶关节和/或颈胸交界处的侧弯畸形,其他部位的畸形可不行早期融合手术,但是此方面目前缺乏进一步的详细研究数据。先天性胸椎侧弯的患儿往往合并有肋骨融合和骨桥形成等,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侧弯进展,但是常规的融合手术又会造成胸廓的生长受抑。

B1ackmore等[6]回顾性研究了使用ISOI。A生长棒技术治疗29例的临床疗效。研究中有11例重度脊柱侧弯患儿行弯侧融合但未行顶椎融合,侧弯从术前的66°减少到38°,随访末期为47°。弯侧融合同时行顶椎融合组18例,从术前平均72°降低到术后49°,随访末期为46°。其中7例(24%)出现了并发症,包括椎板钩移位、内固定断裂和软组织感染。

Hedden等[7][发现13例患儿中5例侧弯得到了很好的矫正,术后佩戴支具治疗至少矫正了5°,7例进展停止,影像学显示出现了骨性融合;1例侧弯加重。作者指出半骶骨干融合术平均矫正10°(5°~12°)。Thompson等的30例侧弯患儿中76%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角度增加,随访期间增加1.2°/年,术前为1.9°/年。

Akbarnia[8]提出了双棍系统治疗脊柱侧弯的概念。作者指出该系统治疗的主要优点是避免广泛的脊柱融合,可继续保留脊柱的部分生长潜能,可以在获得较好矫形效果的同时减少对脊柱生长发育的影响。顶椎融合现象同样存在于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中。顶椎融合的患儿侧弯的顶椎就是弯曲的顶点,在治疗时使用骶骨干融合术和/或半关节成形术,可保证术后顶椎的正常生长。如果侧弯系由椎体分节不良所致,则手术时须行顶椎融合。

对于畸形僵硬,柔韧性差且外观不可接受的患儿需考虑截骨术[9]截骨术亦可联合其他方法,如半椎体切除等。此法是一种补救措施,应该在治疗重度的僵硬性脊柱畸形时采用。该方法危险性较大,一般只有在其他的治疗方法无效的时候由有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完成。

截骨术可能是半椎体切除,器械内固定和融合术的一部分,或者需要联合使用[10]。截骨术的原则包括切除前方分节不良的融合骨块,切除足够大小的骨块以便矫形。在截骨矫形的时候可以通过后方的皮肤切口进行脊柱前柱的截骨术,在进行截骨矫形的时候需要首先在弯曲的凹侧进行暂时稳定,可以避免脊柱的瞬时扭转,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1993年Mack首次应用胸腔镜进行脊柱前路手术。而后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手术技术被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包括脊柱畸形的前路松解、植骨融合、椎间盘切除以及胸廓成形术的肋骨切除等。胸腔镜辅助下脊柱侧凸前路矫形是在微创技术领域中难度较大的一项研究,大量统计学资料显示, 胸腔镜辅助技术( 包括锁孔和小切口技术) 在进行胸椎疾患短节段的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和内固定重建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9]。仉建国等报道,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可达到传统后路或开放性前路矫形手术的矫形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鹏,刘国辉,杨述华,等.前后路I期手术治疗重度僵硬性青

性脊柱侧弯[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8,9(8):479-483.

[2] Hamzaogla A,Talu U,Tezer M,et al.Assessment of curve flexibility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J].Spine,2005,30(14):1637-1642.

[3] Watanabe K,Kawakami N,Nishiwaki Y,et a1.Traction versus supine side-bending radiographs in determining flexibility[J].Spine,2007,32(23):2604-2609.

[4] Klepps SJ,Lenke LG,Bridwell KH,et al.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flexibility radiographs in adolescent idiopathif scoliosis[J].Spine,2001,26(1):E74-E79.

[5] 张鹏,刘国辉,杨述华,等.经前路短节段固定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探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9,30(6):379-383.

[6] Blakemore LC,Scoles PV,Poe-Kochert C,et a1.Submuscular isola rod with or without limited apical fus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spinal deformities in young children:preliminary report[J]. Spine,2001,26:2044 -2048.

[7] HeddenD.Management themes in congenital sco1iosis[J].J Bone Joint Surg,2007,89(Supplement 1):72.

[8] Thompson GH,Akbamia BA,Kostial PR,et parison of single and dual growing rod techniques foUowed through deinitive surgery:a preliminary study[J].Spine,2005,30:2039-2044.

脊椎侧弯的治疗技术篇2

关键词:退变性脊柱侧弯;研究进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发病率也持续升高。脊柱是人体主要的负重骨,慢性劳损会使脊柱出现缓慢病理生理变化,冠状面Cobb角超过10°。患者主要有顽固性腰背部疼痛、下肢疼痛、跛行、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给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了巨大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临床关于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分型较多,没有统一的标准[1]。保守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疗法、外用贴敷药、按摩疗法、针灸疗法等,但是保守疗法的疗效不明显。手术方法包括单纯减压术、短关节融合术、骨移植手术等,根据患者的病变程度选择最佳手术治疗方式。本文就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综述,内容如下。

1国内外关于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

国外有关研究表明,退变性脊柱侧弯主要与炎性因子、自身免疫反应、组织降解酶活性增加、手术创伤等因素有关。对退变性脊柱侧弯主要采用综合疗法治疗,保守治疗方法主要环节患者的临床症状。如鼓励患者卧床休息,药物疗法、理疗、牵引疗法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活动受限症状。手术治疗主要采用椎间盘切除术、椎体减压术、椎体融合术等,手术治疗的疗效直接,可以清除退变的组织,维持脊柱稳定性[2-3]。但是,手术具有明显的创伤性,对机体生理功能有干扰,老年患者的恢复能力较低,不同患者的耐受度有明显差异,术后容易复发,增加患者的痛苦。目前,国外对脊柱侧弯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寻找延缓脊柱退变的方法、合成脊柱功能替代品。

国内对退变性脊柱侧弯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对检查后症状减轻的患者主要采用保守方法治疗,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对于胸椎侧弯超过50°、后凸超过60°;腰椎侧弯超过40°、后凸超过5°,且合并有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建议尽早采取手术治疗[4]。手术方法有单纯减压术、减压术联合短节段融合术、减压术联合纠正畸形及长节段融合术等,根据患者的脊柱侧弯程度及患者的全身状况选择最佳手术方案。对于刚开始有腰部疼痛症状并确诊的患者给予非甾体类消炎药、止痛剂、肌肉松弛剂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用药后症状无改善的患者给予硬膜外或关节面注射止痛药、神经根阻滞疗法进行治疗。同时,可以短时间佩戴支具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2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表现

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主诉主要有腰部剧烈疼痛、放射性疼痛、下肢疼痛、跛行、活动受限等,主要是因为脊柱侧弯会影响正常组织、血液循环,压迫神经组织、使椎间盘狭窄,从而引起脊旁肌肉痉挛,出现上述症状[5]。

3退变性脊柱侧弯的诊断方法

由于退变性脊柱侧弯常有神经压迫症状,所以,在临床诊断时应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排除精神病变。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仔细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疾病史、用药史、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家族遗传病史等相关信息,排除脊髓肿瘤引起的疼痛或病理性骨折引起的脊柱侧弯。然后同时采用影像学方法进行检查,对于侧弯程度明显的患者通过常规X线摄片即可明确诊断[6]。对合并有其他病变,难以判定的患者的采用螺旋CT检查或增强扫描,提高检出率。对怀疑有脊柱侧弯CTs难以检出的患者给予MRI检测,尽早明确诊断。长期脊柱畸形患者会引起髋膝关节挛缩,所以,患者有髋膝关节挛缩症状时提示可能存在脊柱退变,因提高重视。在临床检查时因仔细询问患者主诉,对周围组织进行全方位检查,降低漏误诊率。

4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分型

临床对退变性脊柱侧弯分型方法较多,有SRS分型、Schwab分型法、Simmons分型法、Plonmis分型法,其中以Schwab分型法的临床应用作为广泛,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存质量和影像学检查特点进行分型,内容更为全面。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Ⅰ型:单胸弯;Ⅱ型:T4~T8的上胸椎主侧弯;Ⅲ型:T9~T10的下胸椎主侧弯;Ⅳ型:顶点在T11~L2的胸腰椎侧弯;Ⅴ型:顶点在L2~L4的腰椎侧弯。根据腰椎前凸角分为A型(腰椎前凸超过40°)、B型(腰椎前凸0-40°)、C型(Cobb角超过0°,无腰椎前凸)。椎体半脱位分为0级(无椎体半脱位)、+级表示最大半脱位距离在1~6 mm、++表示最大半脱位距离超过7 mm[7-8]。

SRS分型通过对患者进行站立位矢状位、冠状位脊柱X线摄片,胸弯范围为顶锥T2~T11-12,胸腰弯顶锥T12~L1,腰弯L1-2~L4。按照侧弯部位分为原发性侧弯、区域性矢状位畸形、腰椎退行性变、总体平衡情况,但是SRS分型主要针对成人脊柱侧弯畸形,未结合患者的合并病变、临床症状、年龄因素,不能知道手术方法的选择[9]。

Simmons分型法主要依据脊柱旋转、腰椎前凸进行判定,Ⅰ型:脊柱侧弯,无旋转畸形;Ⅱ型:脊柱侧弯同时有旋转畸形、有腰椎前凸表现;Ⅲ型:脊柱侧弯同时有旋转畸形,冠状位、矢状位有异常症状;A型:患者有背痛症状,无神经根症状;B型:患者有背痛、坐骨神经痛症状;C型:患者有背痛、大腿疼痛症状[10]。

Plonmis分型法对脊柱侧弯部为、移位情况进行分型,并针对不同类型提出手术方案,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Ⅰ型:无椎体脱位、旋转症状,选用椎管减压术;动力下移位低于2 mm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术治疗;动力下移位超过2mm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术联合椎体融合术治疗。Ⅱ型:脊柱侧弯同时有旋转畸形、脱位低于5 mm的患者,区段稳定患者单纯给予椎管减压术治疗,区段不稳定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术联合椎体融合术治疗;椎体旋转、脱位超过6 mm的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术联合椎体融合术治疗[4]。Ⅲ型:分型及治疗方法同Ⅱ型,患者有矢状面失衡、冠状面失衡症状时采用椎管减压术、长节段融合术治疗[11]。

5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

无脊柱侧弯、旋转畸形、症状较轻的患者主要采用中药疗法、外用贴敷药、按摩疗法、针灸疗法、牵引疗法、神经根阻滞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胸腰椎侧弯幅度较大且有神经压迫症状患者应立即采取手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禁止吸烟饮酒,对合并有骨质疏松、骨折史患者用X线明确诊断,制订重建技术方案。观察患者骶骨中线变化情况,判定患者的冠状面平衡情况,维持脊柱平衡。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主要通过自体移植手术治疗,恢复能力强,疗效突出[12]。但是对于老年合并有骨质疏松患者主要采用异体移植、人工合成材料进行椎体融合,采用锥弓根髓内钉进行固定,提高固定效果。

6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治疗

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在进行保守治疗之后,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尤其是存在进展风险的侧弯,比如腰弯40°以上,或胸弯在50~50°以上的患者,另外,对于胸椎后凸角度在60°以上,腰椎后凸在5°以上的患者,均呈现为不正常的情况,要对其进行矫正处理[13]。并且,针对神经源性跛行或神经根病患者,即,神经功能上期缺损患者也可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以维持冠蠲婕笆缸疵嫫胶馕治疗原则,脊柱姿势平衡,可将能量需求降低,对疼痛进行限制,对疲劳感进行缓解,以此将患者满意度及美观效果提升,并对因畸形造成的并发症进行减少。同时退变性脊柱侧弯以对畸形脊柱固定和融合好为治疗目标。相关研究显示,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不用给予自体移植或同种异体移植融合就会成功,然而针对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于青少年相比,有较高的假关节风险。经过融合治疗的成人畸形患者,高达24%的假关节概率,其影响因素主要为骶骨骨盆固定不完整、大于55岁的年龄、矢状面正平衡在5 cm以上,胸腹联合切口及髋关节骨关节炎、胸腰段后凸等[14]。以此说明,力学环境建立要适当。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采用关节固定术进行治疗,标准物质也为自体移植,固定髂骨之后,髂移植物可能无法取得,因此,可选择自体移植物的代替物,在融合程度的影响下,缺乏局部自体移植物时,主要以成骨蛋白、人工合成材料及同种异体产品等为代替物。有研究显示,BMp可将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将质量效果提升[15]。

退变性脊柱侧弯以手术治疗为主,患者有三维畸形,骨质重建为主要治疗原则,应尽早进行神经管减压,纠正矢状面或冠状面失衡症状,通过骨移植或使用填充剂提高骨量,提高脊柱稳定性。目前,我国对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分型标准还没有特定的标准,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病史等信息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希望临床对退变性脊柱侧弯制订统一的分型、治疗方案,提高对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处理能力,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郑杰,杨永宏,楼肃亮,等.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30):5490-5496.

[2]秦柳花,马华松,闫晶,等.药物-心理联合镇痛对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前疼痛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6):1904-1907.

[3]翟睿,汪学松,金传峰,等.退变性脊柱侧弯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3):256-259.

[4]周立建,吴小涛,戎琳晔,等.丹阳地区退变性脊柱侧弯流行病学调查和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5(9):802-805.

[5]关永林,赵学权,王振东,等.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3):287-289.

[6]刘继峰.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8):209-210.

[7]邹春华,肖经难.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1):89,91.

[8]李波.退变性脊柱侧弯外科治疗重点问题[J].临床外科杂志,2014(5):314-316.

[9]楼肃亮,郑杰,杨永宏,等.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术后并发症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3):20-22.

[10]黄华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40-42.

[11]杨子斌,赵伟,吕乔,等.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临床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56-57.

[12]丁安泽.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8):2467-2468.

[13]门丽.退变性脊柱侧弯术前术后护理[A].//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论文集[C].2013:227-229.

脊椎侧弯的治疗技术篇3

关键词 腰椎侧弯综合征;整脊枪;微创针刀;三维力学平衡疗法;足弓矫正器

腰椎侧弯综合征,属中医“痹证”范畴,也称腰椎侧凸,是一种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序列异常,导致腰椎关节移位、肌腱牵拉、神经压迫,脊髓受损的一种综合性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侧弯。本文主要针对腰椎病变后继发性引起的腰椎侧弯进行治疗分析。

资料与方法

收治腰椎侧弯综合征患者100例,男64例,女36例,年龄23~68岁,平均46岁,其中体力劳动68例,脑中体力劳动32例;左侧治疗58例,右侧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腰痛腿痛40例,腰痛伴腿麻38例,腰椎棘突压痛明显的40例,18例骶髂关节疼痛。对照组腰痛腿痛40例,腰痛伴腿麻38例,腰椎棘突压痛明显的40例,18例骶髂关节疼痛。

方法:观察组采用三维力学平衡矫正技术配合中医微创针治疗。具体操作:①首先调整背正中脊柱棘突为中心,以腰三棘突应力点,左右调整,应用整脊枪用三档,由外下朝向内上进行整脊,以患侧为主,隔天1次,15次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②再应用微创针刀松解患则腰方肌、腰大肌、髂腰肌、腰背筋膜肌、背阔肌、骶棘肌及髂骨翼处,7天1次,4次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案,应用针灸、推拿、火罐、手法整脊、复位和应用中药外敷。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高20%,且治愈后不易复发,见表1。

讨论

应用整脊枪配合微创针刀应用三维力学平衡、综合疗法。本疗法治疗的腰椎侧弯是由于腰椎静力性牵拉伤,肌腱挛缩钙化,继而局部肌化,脊柱失衡进而形成向腱侧或向患侧侧弯,也是种功能性脊椎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减弱或消失,患者为了防止神经根刺激压迫,因改变来放松神经根,这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应。病变则根据畸形方向出现疼痛,或受限,一般弯向凹侧,疼痛减轻,弯向凸侧,病痛将加重。本疗法主要针对侧弯程度在Ⅰ度、Ⅱ度的进行治疗,应用整脊枪配合微创针治疗效果显著。

脊椎侧弯的治疗技术篇4

【关键词】 颅盆牵引; 生长棒; 脊柱侧凸

Abstract: [Objective]To introduce the operative method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200 cases with halo pelvic distraction and elastic growing rods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f scoliosis during growing period and comparison with pedicle screw systems. [Method]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Harrington hook-rod system, inferior extremity was one hook hanged on the total lamina of lumbar vertebrae and superior extremity were two hooks hanged on the 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 of thoracic vertebrae, rod I and rod II were connected by joint, between the end of rod I and joint set the spring cover for automatic extension followed spine growth. For the longer growing period children, the small incision could be performed between the hook and rod for fractional distraction to help the spine longitudinal grown until skeletal development and maturation.[Result]The average rate of correction of 200 cases with Scoliosis were 70.32% after 2~15 years follow-up survey, the height of the patients were increased by 5~22 cm and the preserved range of spinal motion was better than pedicle screw systems in long term follow up.Incidence of hook displacement was 2% and rod breaking was 3%. Reasons of hook displacement and rod breaking was related to unfitting installation and methods of internal fixation, incidence of hook displacement and rod breaking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ost reform.[Conclusion]Halo pelvic distraction and elastic growing rods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f scoliosis during growing period which is a kind of biological method, does not affect the longitudinal growth of spine and prevent the complication of crankshaft phenomenon caused by pedicle screw systems.

Key words:halo pelvic distraction; growing rod; scoliosis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将1985~2000年期间采用颅盆牵引加弹性生长棒作内固定治疗的200例,3~17岁发育期间的病例报告如下:男73例,女127例,共计200例。根据其接受治疗的不同年龄阶段分为3组,即3~7岁组37例;8~12岁组98例;13~17岁组65例。又根据病情轻重、Cobb’s角的大小分为重弯和轻弯。本组病例的Cobb’s角为51°~186°,80°以下者为轻弯43例,80°以上者为重弯157例,其中合并胸廓变形影响肺功能者19例。再根据影像学表现和脊柱弯曲的方向作出诊断。先天性者133例,特发性者59例,神经纤维瘤病性者6例,Marfan症性者2例。脊柱侧凸72例,脊柱后侧凸122例,带有胸椎前凸或胸后凸消失的脊柱侧凸6例。

1.2 器械的设计和研制

1.2.1 小儿轻便颅盆牵引装置的设计和研制:作者设计的小儿颅盆牵引装置(国家专利号:ZL02360722.X)整套总重量不超过1 kg,专门用于治疗发育期间的脊柱侧凸(图1)。

1.2.2弹性生长棒的设计研制

1.2.2.1 弹性生长棒的设计原理 作者乃根据脊柱的解剖结构像一座宝塔,下端大,上端小,其骨质结构也是越向上端越薄弱。因此,把原始Harrington器械的等力撑开作用,变成非等力撑开作用,即在脊柱的上端骨质薄弱的胸椎下关节突上给两个骨着力点,在脊柱的下端骨质坚强的腰椎全椎板上给一个骨着力点,解决了因撑开力过大发生胸椎下关节突压缩骨折的可能性(图2A、B)。

1.2.2.2 弹性生长棒的临床应用 采用Harrington钩棒法的原理,下端用1只钩挂腰椎全椎板,上端用2只钩挂胸椎下关节突,1棒和2棒之间用棒间接头相连接,在1棒的末端与棒间接头之间套有弹簧,以便跟随着脊柱的生长,自动弹开延长(图3)。对发育期间较长的儿童,还可在钩与棒的锁口之间作小切口分次撑开,扶持脊柱纵向成长直至骨骼发育成熟。 图1轻便颅盆牵引装置 1.头环、螺钉;2.盆环、骨圆针;3.立柱;4.接头 图2a弹性生长棒矫正脊柱侧弯示意图 图2b弹性生长棒连接好之后 图3弹性生长棒的制造结构图

2 手术方法

2.1 麻醉的选择 因病人是在颅盆牵引下进行手术,以局部浸润麻醉为主,也可根据病人的需要和麻醉师的意见选择其他麻醉。

2.2 手术操作 在颅盆牵引下,令病人俯卧在手术床上,人体与床之间用填料垫实,颅环与四根立柱之间向上、下各松开3 cm。消毒铺单,沿棘突作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棘突,再作椎板后肌肉层的局麻浸润,暴露双侧椎板、关节突、横突和主弯两侧的部分肋骨,在主弯上段的胸椎下关节突上选择两节合适的置钩部位,切除部分下关节突,置入2枚上钩,再在主弯下段合适的腰椎椎板上缘置入1枚下钩。在第1根棒上穿上弹簧和棒间接头,先将棒的锁口端插入低位上钩的孔内,再将其末端装入下钩的孔内,轻轻撑开锁口使侧弯得到部分矫正,然后,再将第2根棒插入高位上钩的孔内,倒回来将其末端装入棒间接头的孔内,然后两棒进行交替撑开,每根棒的撑开力可达25~35 kg,让病人活动下肢证明无神经损害后,再进行下一步骤。3~5节椎板下Lugue钢丝固定在第1根棒上,3~5节提肋钢丝固定在第2根棒上,然后再将两棒之间用钢丝横向固定,形成一矩形面起稳定作用(图4、5)。最后,电烙止血,放负压引流管,分层闭合切口,将松开的颅盆牵引装置拧紧固定,术后第2 d令患者带颅盆环下地活动,一般无疼痛。拆线后石膏背心或支具外固定6~10个月。

3 结果

3.1 采用1985~2000年期间,用颅盆牵引加弹性生长棒治疗的发育期间脊柱侧凸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作分析研究。通过2~15年的随访观察,其平均矫正率为70.32%:术后身高增加为5~22 cm(平均7.85 cm),远期随访脊柱活动度优于105例采用椎弓根螺钉坚强内固定的病例组。本组脱钩者4例(占2%);断棒者6例(占3%),脱钩断棒的原因与早期开展这项工作时内固定器械的安装固定方法不当有关,改革后,脱钩断棒发生率明显下降。

3.2 压缩弹簧的逐渐弹开能使第2根棒上移,扶持脊柱纵向成长,但第1根棒的上钩往往松动,需要作分次撑开,故本组分次小切口撑开的次数为102次,因小切口撑开操作简单,未见有并发症发生。

3.3 对3~7岁的年龄组中有27例采用单纯哈娄氏器械固定法,10例采用弹性生长棒固定法,结合分次撑开治疗;8~12岁年龄组均采用弹性生长棒治疗,弹簧压力选用10~15 kg;对13~17岁者,弹簧的压力选用20 kg。

3.4 本组脱钩的4例,主要是椎板下Luque钢丝拧得过紧,造成上钩外翻力过大而致下关节突骨折脱钩,经用骨水泥在钩与椎板间做垫后,防止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3.5 本组断棒的6例主要是由于哈氏棒锁口基部承受Luque钢丝的侧压力过大所致,方法改进后,将Luque钢丝向椎板方向的牵拉力与Luque钢丝向肋骨方向的牵拉力相对应拧紧之后解决了断棒的发生问题。 图4一般弹性生长棒的安装原则,是两根棒之间的夹角越小越好,这样才能产生较大的矫正脊柱畸形的作用 图5该图主要显示,Luque钢丝拧紧固定在第1根棒上,提肋纲丝已固定在第2根棒上。骨水泥垫在第1根棒的上钩与椎板之间,防止上钩翻转

4 讨论

4.1 颅盆牵引配合弹性生长棒治疗发育期间的脊柱侧弯,是一种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治疗方法。利用牵拉组织再生和牵拉成骨的Ilizarov理论[1],在颅盆牵引下,通过“时间变量”将弯曲的脊柱逐渐增高伸直,再配合弹性生长棒内固定来扶持脊柱向纵长生长发育。由于人的脊柱正在发育增长,内置入器械的弹簧也在逐渐弹开延长,再加上分次小切口撑开矫正能扶持脊柱向纵长生长直至发育成熟。任何坚强昂贵地、高质量地内固定器械都难以达到一次性将发育期间的重度脊柱侧弯矫正过来的目的[2、3]。

4.2 发育期间年龄阶段与矫正效果 本组病例分为3个阶段:即3~7岁,8~12岁,13~17岁3个年龄组。以往对3~7岁病例总认为年龄小不适宜手术。但根据作者后来的经验,认为特别是先天性畸形的进行性加重是比较快的,应该在3~7岁时就考虑预防性早作手术治疗,防止以后加重。预防性早作手术的观点已被多数学者所公认。8~12岁是颅盆牵引加弹性生长棒治疗的最佳年龄。本组这个年龄段的病例最多,疗效最好。13~17岁的重度脊柱侧弯病例单纯颅盆牵引加弹性生长棒治疗有时效果欠佳,则需要配合脊柱截骨术,方能较满意的矫正畸形[4]。

4.3 术后病人晚期脊柱活动度的保留 颅盆牵引加弹性生长棒治疗发育期间的脊柱侧弯,因其不做植骨融合又是弹性内固定,所以保留了脊柱的晚期活动度,而不产生脊柱长节段的强直固定[5~10]。与本研究所用CD、CDH、TSRH等坚强内固定治疗的102例脊柱侧弯相比较,有其如下优点:①晚期脊柱的活动度较好;②身高增加5~22 cm(平均7.85 cm)高于CD组,弯曲度矫正率70.32%,也超过CD组;③CD组中有3例产生明显的曲轴现象,颅盆牵引弹性生长棒组则没有。

4.4 弹性生长棒的生物力学 脊柱的弯曲度越大,其纵向牵引力的矫正作用也就越大。本组200例中80°以上的157例占78.5%,故其纵向牵引力或纵向撑开力为其主要的矫正作用力。故颅盆牵引与弹性生长棒的应用为其最佳选择。只有在轴向牵引力达到最大限度,使脊柱接近伸直后再将弹性生长棒固定在脊柱上起纵向支撑和三维矫正作用,并借助弹簧的作用扶持脊柱纵向增长。2枚上钩挂胸椎下关节突,1枚下钩挂腰椎全椎板,3点形成一个面,中间由多根椎板下钢丝固定第1根棒,多根提肋钢丝固定第2根棒,形成一距形结构固定在椎板和肋骨上,能起到良好的矫正脊柱侧胸和扶持脊柱向纵向生长的作用(图6a~6d)。 图6a术前正位,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112°,凹侧肋骨并拢,凸侧剃刀背明显 图6b弹性生长棒矫正术后,脊柱侧凸由112°变为26°,凹侧肋间隙明显张开 图6c同一病例术前侧位,脊柱后侧凸合并重度旋转畸形 图6d同一病例,术后侧位,胸后凸和脊柱旋转得到三维矫正

参考文献

[1] 李刚,秦泗河.牵拉成骨技术的基础研究进展与带给骨科的启示[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540-543.

[2] Huizhong T, Xia L,Bin T. Halo pelvic distrac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otal spine osteotomy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f severe scoliosis[J].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2006, 1:11-16.

[3] 田慧中.头盆环牵引治疗侏儒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419.

[4] 田慧中,吕霞,马原.头盆环牵引全脊柱截骨内固定治疗重度脊柱弯曲[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67-172.

[5] 周劲松,王岩,宋文慧.脊柱侧凸后路生长棒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519-521.

[6] 王静杰,赵永飞,李明.生长棒技术在早期脊柱侧凸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673-674.

[7] 刘正,邱贵兴,沈建雄.脊柱生长阀技术在脊柱侧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846-847.

[8] Akbamia BA, Marks DS, Boachie - Adjie O,et al. Dual growing rod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progressive early onset scoliosis.A multi - center study[J]. Spine, 2005, 30:46-57.

脊椎侧弯的治疗技术篇5

像这种病例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多的。

共同关注脊柱侧弯

青少年脊柱侧弯在各种脊柱畸形中最为常见。它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不明原因引起的特发性脊柱侧弯,另外一种是由各种疾病如先天、代谢、神经及肌源性等引起的非特异性脊柱侧弯。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弯更常见,占全部脊柱侧弯的80%左右。

特发性脊柱侧弯好发于青少年,尤其是女性,常在青春期起病,进展快速,成年期进展变缓,有的停止进展。

虽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一种发病原因尚未明了的脊柱畸形,但是,其发病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相关:①遗传因素;②激素影响;③生长发育异常;④结缔组织异常;⑤神经平衡系统障碍;⑥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

另外,有资料显示,一名小学生一天在学校平均要坐4~5个小时,一名中学生则将近6个小时。如此长时间坐着,倘若坐姿不良,对身体正在发育的孩子影响是很大的。还有一些特殊的运动,像打乒乓球,如果动作不规范也可以影响脊柱的发育。由此看来,不良坐姿和不恰当运动是在激素、遗传等病理因素之外,引起脊柱侧弯的重要原因。

早期发现

脊柱侧弯平时穿着衣服不易发觉,而且发展起来非常快,一般一年弯曲会增加5~10 度。如果脊柱侧弯度数过大,甚至可以造成残废。因此,我们提倡在青少年中开展普查活动,早期发现脊柱侧弯。

要想早期发现它,首先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体态是否对称。

体态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立正姿势站立时,两肩不在一个水平面上,高低不平。

2.两侧腰部皱纹不对称。

3.双上肢肘关节和身体侧面的距离不等。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些表现,就要立即去医院做站立位全脊柱X线摄片――这是目前对脊柱侧弯最确切的诊断方式,以cobb角10度作为标准,如果这个角度大于10度,就要诊断脊柱侧弯了。

早期治疗

发现脊柱侧弯后,就要尽早治疗。有个患儿6岁时就发现有轻微的脊柱侧弯,医生建议家长监督孩子多做一些引体向上活动,定期复查,必要时采用外支具治疗。家长却以为医生是危言耸听。他们的不重视最终使孩子丧失了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

对于非特发性脊柱侧弯,一般以治疗原发疾病为首要目标,待原发病治好后,根据侧弯畸形的发展,再考虑进行手术治疗;而对于特发性脊柱侧弯,治疗上应根据畸形发展时年龄、进展速度、侧弯度数、生长发育程度、外观畸形、躯干平衡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因素,选择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但总的治疗原则是:在青春发育终止前尽可能使用非手术治疗,如必须在此前手术,也应努力先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案以推迟手术年龄。

关于治疗脊柱侧弯的非手术方法,迄今为止,有很多种,其中包括:理疗、体疗、电刺激、悬吊牵引和背带等,不过,对于它们的有效性目前还很难评价。现阶段已得到公认的有效非手术方法是外支具,其他方法只能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

非手术治疗是治疗脊柱侧弯的早期手段。目的是防止脊柱严重侧弯,避免胸廓畸形发育。

手术治疗是针对非手术治疗效果不好、脊柱侧弯度数过大的患者而采用的。传统上以cobb角40度作为进行手术治疗的标准。但实际上,医生在决定是否手术和使用何种手术方案时,还要考虑患者的骨龄、生长发育状态、弯曲的类型、结构特征、脊柱的旋转、累及的脊柱数、顶椎与中线的距离,特别是外观畸形和躯干平衡等因素。

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早期的椎体部分切除矫形、骨骺阻滞及后路椎板融合的传统术式,到利用矫形器械、矫正脊柱畸形的Hanington矫形术时代,最后到新近的三维矫正时代。

传统术式因为缺乏矫形能力,脊柱畸形残留明显,疗程长,后遗症多,目前已逐渐被淘汰。

Hanington矫形是指利用矫形器械,矫正脊柱畸形。此项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它的优点在于:矫正畸形可靠,复发可能性小,操作简便、安全,以及发生神经并发症的可能性低。我们医院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自制Hanington器械治疗脊柱侧弯技术,共治疗脊柱侧弯20余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维矫正时代指的是采用选择性的多节段固定和去旋转力,从三维空间上去纠正脊柱侧弯。它的优点是重建躯干平衡,防止术后脊柱畸形复发,并发症少,术后不需外固定,可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得以早期康复,回归正常生活。我院已成功利用这类新技术,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了此类手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同时,我们还与法国脊柱矫形中心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紧跟时代脚步,争取随时可采用世界一流的、先进的新技术、新理论为广大患者服务。

脊柱侧弯已经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的“杀手”之一。青少年是“早晨八、九钟的太阳”,是我们国家的希望。今天在关注青少年的同时,我们应重视脊柱侧弯的早期诊治,还花季少年挺拔的体态,让孩子的脊梁挺起来。

相关链接

重庆市中山医院骨科中心简介

重庆市中山医院骨科成立于1961年,现有临床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7人,主治医师9人,住院医师9人,床位180张。每年收治骨科病人约2000左右人次。治疗范围包括骨伤病领域内所有病种,如:创伤骨科(各部位的骨折脱位及软组织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脊柱疾患(各种畸形、肿瘤、脊柱结核、感染、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小儿骨科(各种先天性骨关节畸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骨折脱位,骨骺损伤等),骨肿瘤等。开展了近百项科研项目,均获得各种奖励。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重庆市骨伤骨病医疗中心。

咨询电话:023-63527121转2029、2027、2028

骨科主要专家简介

脊椎侧弯的治疗技术篇6

【中图分类号】R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41-01

脊柱的某些节段偏离了身体正常正面轴线称为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圆锥畸形、神经源性疾病、遗传因素以及其他多种原因都可以引起脊柱的畸形。笔者采用银质针联合微波治疗软组织损伤引起腰椎侧弯收到较好疗效。

1 临床表现

临床上多见受凉、腰部扭伤及其它病因引起腰痛患者。患者主诉多为腰痛,向前弯腰时明显。查体可见脊椎侧弯,腰椎向肌肉痉挛侧侧弯,腰椎棘旁压痛,腰部功能明显受限。

2 治疗方法

银质针治疗,局麻下于腰脊椎旁压痛点进针,约20支,以YRX-1B银质针加热巡查仪加热30min,嘱其针孔三日不沾水,休息三日后继续治疗,期间针刺部位予微波照射治疗。

3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治愈:腰部疼痛、侧弯完全消失,腰部活动正常。好转:腰部疼痛减轻、侧弯好转,腰部活动基本正常。无效:症状无改善。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47岁,反复腰痛10年,加重20天入院,下肢放射痛以左大腿后侧明显,查体:腰椎侧弯后弓畸形,腰椎脊旁压痛,以L34、L45、L5S1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双侧70°/(-),“4”字试验(-),双下肢肌力感觉正常,跟、膝腱反射对称存在,巴宾斯基征阴性。入院查X线片示腰椎骨质增生,腰椎左侧弯畸形(腰3椎体为中心侧弯14°),曲度反弓。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入科,予0.9%氯化钠注射液加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5静滴抗炎,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滴脱水,两组1/日,3日,患者腰痛有所缓解,第四日予银质针治疗,局麻下于腰脊椎旁压痛点进针,约20支,以YRX-1B银质针加热巡查仪加热30min,嘱其针孔三日不沾水,休息三日后继续治疗,期间针刺部位予微波照射治疗。一次后疼痛缓解,三次后腰椎侧弯、后弓好转,四次治疗结束后出院,回访无复发,行走时无侧弯体态。

5 体会

受凉、腰部扭伤可引起腰部疼痛,疼痛致一侧椎旁肌痉挛,从而破坏了腰部原有骨骼、肌肉、韧带的系统平衡,即可导致腰椎恻弯。

银质针疗法使针刺与热疗结合,通过热的传导至病变部位扩散至周围病变部位,疏通经脉,行气活血,改善体内深层软组织病变部位发生的血供不足及营养代谢障碍[1],从而达到消除炎症反应、增加局部血供、松解肌肉痉挛3种功效。研究表明,银质针传导热能远比一般金属快的多,银质针艾火灸时皮肤进针点温度多在43℃~51℃之间,组织温度37℃左右,热能传导直接作用到病变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治疗后病变组织血流量增加50%~100%,达到消除或减轻肌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病变,促使肌痉挛自然消失,达到无痛或减轻征象,通过此机制解除炎症致痛、缺血致痛、痉挛致痛,达到“去痛致松,以松治痛”的治疗作用[2~3]。

生物体在微波场的作用下其带电粒子与极化分子剧烈运动而相互摩擦产生热效应。热效应可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循环加速,组织代谢增快,白细胞吞噬作用加强,促进局部病理代谢产物吸收,产生消炎、清肿作用。温热作用又可解除肌肉痉挛,清除堆积乳酸而使疼痛缓解。

故银质针联合微波具有解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于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腰椎侧弯有着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施锋.温热银针治疗腰臀部软组织损伤87例.中国针灸,2000,20(3):178

[2] 王荣.软组织劳损性颈肩腰腿痛非手术疗法,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27

脊椎侧弯的治疗技术篇7

前不久,我的一位外地学生来信,说无法解决运动队一位患者的伤病,推荐他到北京我的工作室。几天后,患者如约而至,竟是一位长相精神的举重运动员、国际健将。

两年前,小伙子就出现腰间盘突出。伤病压迫了神经,严重时,他的整个左腰会串麻到脚跟,无法进行正常运动,更别提举重专项训练了。一直以来,这腰伤反反复复,间断性发作,频率越来越密,每次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最近一次竟折磨了他两个多月。

我问他:“每次发作前,你有什么预感?”他答道:“感觉左腰特别累,酸痛。”我又问:“平时进行杠铃提拉时,会有什么感觉?”答:“左腰容易疲劳。”

一同来的队医说:“我们为他做了治疗,他的腰也不痛了,还做了不少腰部力量练习,可他的左腰就是发不上力。”

我让小伙子脱掉上衣,做一个杠铃下蹲的模拟动作。当他整个身体负重蹲到底时,出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右边的肌肉受力时突出来,而左边肌肉却是干巴巴的,没有用上力。

从侧面来看,他的骨盆往右旋转,左边膝关节往前顶,而且内扣,其左腰、左胯、左腿的力量均弱于右部。队医说,平时训练中,他也是这个样子。再仔细看,小伙子的腰椎和胸椎都发生了侧弯,让他做一个体前屈,腰部呈现出右边高,左边低,腰椎右偏,两边肌肉一紧一松。

到此时,我对小伙子的问题有了谱。举重属于对称性运动,讲求左右前后肌力的平衡。可小伙子在负重时,由于脊椎侧弯,左边腰胯腿发力有功能,力从脚部传导不到腰部,两边关节位置、韧带张力、肌肉力量都有差异。如此一来,身体自然会竭力去代偿,久而久之,腰部就会出现劳损,形成伤病。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把治疗重点集中在患者的身体左侧。即强化其左腰、左髋部的力量,使腰部左右的肌力对称,同时,激活腰椎左部竖脊肌和深层小肌肉群。

可问题又来了。练了半天,他的肌肉就是难以激活。于是,我们采取了大强度的肌肉电刺激方法。第一次尝试后,小伙子左腰的肌肉鼓起来了。我们让他尝试提拉杠铃,他惊奇地感到腰部能发上力了。半年多来,他第一次开心地笑了。

随着治疗康复进程的深入,我们又发现,他的髋和膝关节的内扣问题没有明显改善。进一步的录相技术分析显示,在蹲伸时,其左脚脚弓塌陷厉害,左足弓比右边的力量差,造成髋关节打不开,膝关节内扣,左侧髋部稳定性也不好。这些问题貌似与脊椎侧弯无关,实际上都会产生连锁反应,而且无异于雪上加霜。针对这些,我们一方面强化其足弓的力量训练,一方面在其鞋垫里加上支撑,撑起足弓。如此一来,问题得到控制,力最终可以比较顺畅地由脚部传到腰部了。

我们的治疗和康复结合了举重的专项训练,与患者的主观感觉和专项技术紧密吻合,因而效果很快就显现出来。慢慢地,小伙子心情转好,对腰伤反复发作的疑惑也消除了。

在我们看来,小伙子的问题症结还在于脊椎侧弯。

这是一种司空习惯的身体异常,但只有10%的常人会出现症状,女性比男性多,约为8比1。引起这种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不良生活、工作、运动习惯所致。比如体姿不正确,长期单肩背包造成身体两边肌力不均。内脏器官的某些疾病也会造成这种问题,像这位小伙子,脊椎胸椎出现了病变,身体就产生一种躲避疼痛的反应,左边疼痛,自然会偏向右侧,时间一久,自然造成脊椎侧弯,类似的还有盲肠炎患者等。

一般情况下,脊椎侧弯者大多不会发病,因而人们不太注意自身结构的变化。但如果像这位小伙子那样,做某些运动,尤其负荷过大时,脊椎两边受力不均,就会出现诸如腰痛的不适。为此,我们提醒大家,对自己的体态不要掉以轻心。平时就要留心观察自己有无明显的高低肩、头偏一边,或者两手一前一后,两腿一长一短的现象,这些都是引起脊椎侧弯的日常原因。

在这里介绍一些简单的测试方法。可以让人给自己拍下正面、侧面、背面体态的照片,此时女性最好穿紧身服,男性最好只穿短裤。从正面照片中可以看出从肩到髋的平衡线有无变化,从侧面照中可以看出身体前后的平衡状况,从背部照中可以看出脊椎是否垂直,骨盆是否在一个水平面上等。

在地上放一张A4纸,双脚站上去,或站在一块方砖之内,闭上眼睛原地踏步50次,睁开眼晴看看自己是否还在原位。一旦身体出现不对称不平衡,运动轨迹必然异常。如腰部肌力左弱右强者,身体就会不知不觉偏左移动,甚至走出去一段距离。

对于脊椎侧弯,最好的治疗就是早发现,早干预,这样利于缓解症状,以至康复。关键的治疗措施就是调整好身体各部结构的平衡。为此,参加任何运动前,首先要检查自己的体态姿态是否正常;其次要看看参与运动的各个关节的活动度是否正常;第三要看看各部位的肌肉是否有足够的基础力量,受力是否均匀;第四要看看各个关节是否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第五要看看自己的运动技术和模式是否正规安全有效。

面对脊椎侧弯引起的病症,首要解决的是疼痛和肌肉痉挛,可以进行理疗,如电疗、超声波等,或者冰敷。

针对脊椎两侧出现的肌力不平衡,可以对一侧凹下去的软组织或肌肉充分拉伸,最好用泡沫轴进行伸展。对于另一侧拱出来的部分软组织或肌肉进行肌力训练,最终使两边肌肉力量达到对称。

对于在练习中不好主动激活的肌肉组织,建议试试电肌刺激的方法。

严重的脊椎侧弯者可以借助护具来校正。症状轻者可穿专门的体态衣服,或在背部打支持带,以帮助调整。

平时除体能训练外,还要注意进行体态训练。做这种训练时最好对着镜子。

在伤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注意经常检查脊椎侧弯的状况,以防严重化。同时还要在运动,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体态,校正不良姿势。要知道,每天治疗一小时的效果,远远抵不上其余23小时放任自己的破坏力。

脊椎侧弯常用训练方法

Compex

单侧竖脊肌激活练习

练习目标 激活单侧竖脊肌

使用器材 罗马椅

起始位(图一) (电流未开始时)俯卧于罗马椅上,双手放于头后躯干前屈

动作开始(图二) (电流开始时)

电流持续工作6秒时 臀肌及腰背肌收紧,躯干伸展至水平位,同时躯干向左侧旋转 保持3-4秒两秒钟

电流暂停工作6秒时,身体姿态缓慢回到起始位

练习要求

每组15次(电流工作6秒为1次),共2-3组

动作注意事项

躯干不要抬起过高,应抬高至与地面水平

脊椎侧弯的治疗技术篇8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政委赵公智深有感触地讲道,唐都医院骨科之所以创造了无数的首次、首创和高难度手术,奠定了它在全国、全军骨科领域的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团队力量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骨肿瘤科,绝处再逢生机

恶性骨肿瘤俗称骨癌,肢体截肢率和死亡率高达80%。而且它生长非常迅速,如果没有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就会向其它部位转移。以往通常采取截肢保命的方法,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只有20%左右。

15岁正是花季年龄,可是小倩被疼痛折磨1年多,跑了国内多家医院,医生均告知是恶性骨肿瘤要截肢。孩子如画的人生才刚刚展开,难道就要这样结束?万般无奈之时,家长带孩子来到了唐都医院骨科。范清宇教授为其实施了微波灭活治疗骨肿瘤,先将患者长有癌细胞的骨段从周围正常组织中分离出来,再将微波治疗仪导线插入肿瘤组织内部,很快将癌细胞杀死,而正常组织却不受损。小倩的母亲当时激动地说:“保住了孩子的腿,就是保住了我们全家的命啊!”

从1992年开始,范教授将微波原位灭活技术应用到恶性骨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令同行瞩目的效果,不但保留了患者的肢体,也保留了患者的生命。第一位采用该方法治疗的患者,当年一位来自山西14岁的小姑娘李某某,现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并且成为当地的一名小学教师。另一位来自河南的患者魏某,来唐都医院治疗时只有16岁,十几年过去了,当年胆小爱哭的小姑娘已经成为一个性格开朗、乐观的,夫妻俩拥有自己的小店,也有了健康、活泼的孩子,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样的例子,在唐都医院有很多很多。

骨盆是连接人体躯干和下肢的重要结构,而骨盆部位一旦发生恶性肿瘤将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包括生命。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半骨盆离断术”,即所谓的下1/4截肢术。术后需要扶拐才能行走,对患者打击极大。针对这一世界上的高难度课题,范清宇教授创造性地将微波原位灭活技术应用到骨盆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第一届世界保肢大会主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Edmond Chao教授撰文写道,“范清宇教授是微波治疗恶性骨肿瘤的先驱者和领导性专家,他的微波原位灭活技术以及在骨肿瘤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是对当代骨肿瘤领域的巨大贡献”。

关节外科,打通人体关隘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俗称“骨质增生”、“骨刺”,膝盖疼已是上年龄病人的“家常便饭”。目前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对症止痛、膝关节腔内注射、微创等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症状较重的患者,为其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唐都医院骨科关节外科目前完成膝关节置换病例数每年达数百例。

61岁的周大妈膝关节疼痛8年,最近两年越发严重,疼得迈不动步子,来到唐都医院,马保安主任成功地为她实施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5天周大妈能下地走路。如今参加老年舞蹈队的周大妈逢人就说:“看我这腿,全靠唐都医院治好了,如今能蹦能跳一点问题都没有!”

73岁的王大爷因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年前在西安某医院接受了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仅半年,发生了髌骨骨折,髌骨假体脱落,需要扶拐才能行走。后来,王大爷来到唐都医院,专家经过认真讨论,马保安主任为其制定了同种异体组织移植的方案,手术后半年,王大爷恢复了正常行走。王大爷激动地说,“唐都医院手术做得好,我又能正常行走了”。

相比传统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微创单髁置换手术对于单间室病变的治疗有着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更受病人的欢迎。由于保留了关节外侧大部分正常结构,术后关节活动度通常比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恢复得更早更好。开展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手术技术以来,已经为近百例病人成功施行了这种“换一半”的关节置换手术,均取得优良的术后效果。手术病例数和手术经验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运动系统是变通关节,是枢纽,没有关节就不能运动。注射性臀肌挛缩症主要表现为不能完成翘“二郎腿”动作,不能并腿下蹲等。行走和活动时姿势的怪异常导致青少年自信心缺乏、心情抑郁等。传统的治疗方法需进行手术切断挛缩束带,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骨科丁勇副教授利用关节镜进行镜下操作,只需2~3个约0.5cm的小切口,就可以切断挛缩的束带,恢复关节功能,完全改善异常步态。

患者陈某行走及跑步时双足明显“外八字”,因步态不美观常遭受周围人的“另眼相看”。为解除困扰多年的烦恼,陈某来到唐都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他为双侧臀肌挛缩症。丁勇副教授进行镜下微创松解治疗术,利用两个小孔切断挛缩束带,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出院时已完全纠正异常步态,彻底改善了髋关节活动受限症状。

脊柱外科,雕琢躯体支柱

唐都医院骨科的脊柱外科形成以脊柱脊髓损伤和脊柱疾患传统治疗方法为基础、以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治疗方法为特色的现代综合治疗学科。每年收治大量脊柱疾患及外伤的患者。脊柱侧弯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严重脊柱侧弯会影响患者脏器发育,甚至导致脏器功能衰竭。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可避免侧弯加重并矫正畸形,脊柱侧弯手术治疗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孙宏慧副教授进行脊柱侧弯相关基础研究及手术治疗近20年,参与并主刀完成脊柱侧弯手术近400例。在国内外脊柱侧弯手术治疗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15岁的小王10年前发现站姿不正到当地医院就诊,行X线检查提示:脊柱侧弯畸形,没有进一步治疗。1月前发现胸背部畸形加重,可见侧弯后突畸形。孙宏慧副教授为他进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恢复良好。如今小王挺起了胸膛,自信地走在校园里。

在脊柱微创技术方面唐都医院骨科已经成为西部地区的领头单位。拥有4大业界之最:最早开展高难度脊柱外科手术如后路椎体截除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最早用微创及动态稳定技术治疗脊柱疾患;最早采用微创经皮多节段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最先采用后路微创经皮固定结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缺乏骨质的强度,轻微的外伤就可能导致脊椎骨折。脊柱骨折后,老人常需要卧床较长时间,给生活起居带来很大困难,传统手术方法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口长,创伤大。自2005年钱济先教授采用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60多例。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苦不堪言。自2012年骨科率先在西北地区开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功为50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了手术,术后患者恢复均良好。

患者杨先生腰部剧烈疼痛2年,症状加重且腿部不能活动,来唐都医院就诊,检查发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骨科钱济先教授决定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为其治疗。手术在X光引导下,将极细的穿刺针从病人身体侧方插入腰椎间盘,逐级扩张后将7毫米的中空套管沿穿刺针插入,内窥镜直视下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随后射频消融残余组织,封闭破损的纤维环。手术后患者疼痛立即缓解,当日就可下地活动。这项技术被公认为是目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最微创的外科治疗方法,不需要剥离肌肉和韧带,不影响脊柱稳定性。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