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模特培训总结8篇

时间:2022-05-19 09:01:39

模特培训总结

模特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TTT模式;成人学习者;现代培训理论;培训有效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74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02

TTT,是英文短语Training the Trainer to Train的缩写,意为培训师。一般情况下,它是通用企业管理培训领域的职业培训师、企业内训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课程。由于学校教育的滞后性和基础性,企业急需对内部有影响力的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有效将自身的业务技能传达出去的技能,使他们在企业内起到教练、教师、师傅的作用,带动整体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促进企业业绩的提升。

国家税务总局教育中心明确提出税务系统师资队伍的建设应遵从“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要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职业道德良好,专业知识基础扎实,有丰富的培训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能力的专兼职教师,从事税务教育培训工作。因此,TTT培训作为一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有效培训模式,研究它的实质及内在规律,进而把它迁移到系统内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和其他培训项目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TTT培训模式的特征

TTT培训项目与其他培训项目相比较,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成人培训项目特征。

1.1 明晰分阶段的培训目标

TTT培训模式的培养目标呈阶梯式递进,且培养目标非常清晰。目前,国际上按照不同层次,一般会把TTT培训项目分为高、中、低三级课程。其中,初级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能讲授成型课程能力,而中级课程的主要培训目标是培养基于客户需要开发定制课程能力,高级课程的主要培训目标是培养能在企业收集和分析培训需求,进而拟定系统的培训方案的能力。相应地,遵从国际惯例,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2年公布了企业培训师国家职业标准,把培训师资格认证分为助理培训师、培训师和高级培训师三个等级。

1.2 规范的课程体系

围绕培训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和完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与目标之间的完整对接,是TTT模式的又一大特色。TTT是国际职业训练协会的培训师认证课程――国际职业培训师标准教程(Training the Trainer to Train)的英文缩写。该课程自1995年起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办认证课程,受训学员考核通过后可获得由IPTA颁发的国际职业培训师证书。目前,TTT培训课程主要包括:激发学习、演说技巧、互动技巧、沟通技巧、设计规划课程、培训辅助6个模块课程。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提升和完善,TTT项目做到了只要完成项目课程的学习,并掌握所授技能,就能实现培养目标的“课程与目标之间的完整对接”。

1.3 以技能培训为导向

现代培训一般分为3个层面:知识、技能、态度(思维、观念、心理等)。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与知识导向的培训项目不同,目前,TTT培训以技能传递为导向。该项目认为,对于成人学习者来说,“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远没有“怎么做”更能满足他们的急迫需要。因此,TTT培训更关注“规定情境、规定反应”的问题,即在什么情况下该怎么做。注重以技能为导向,而不是以知识体系的完善为导向。

1.4 多样的教学方法

与传统较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不同,TTT培训模式中使用了极其多样的教学方法:行为训练、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头脑风暴、课堂提问、课堂演练、做游戏,等等。例如,头脑风暴法是TTT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培训对象在培训活动中相互启迪思想、激发创造性思维,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参加者的创造能力,提供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种方法的运用要点是只规定一个主题,即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保证讨论内容不宽泛。把参加者组织在一起,无拘无束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方案,组织者和参加者都不能评议他人的建议和方案。事后再搜集参加者的意见,交给全体参加者。组织全体参加者对各个可行方案逐一评价,选出最优方案。该方法可帮助学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增强培训学员的参与性,小组讨论有利于加深学员对问题理解的程度,集中集体的智慧,达到相互启发的目的。

1.5 完整的教学环节

TTT培训模式的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一般包括:破冰、提出问题、学员讨论与交流、分享与总结提升、实际演练这样几项内容。

破冰是一个专业术语,指的是培训中的一项专业技术。顾名思义,培训中破冰的目的是消除参与培训的学员之间,学员与培训师之间有效沟通的障碍,把妨碍学员有效学习的已有思维定势打破。

依据成人学习理论,成人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并且对可以立即应用的知识感兴趣。经过破冰之后,要抛出学员工作中存在的、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引起学员的注意与兴趣。这就是TTT培训中必须要先解决“培训与我何干”的问题,以抓住学员的注意力。

提出问题后,让学员充分进行讨论、交流。对学习者个人是把已有经历进行总结、反思、确认、提升的过程,对其他学习者是学习、借鉴的过程,而学员之间则互相学习和借鉴,既抓住了学员的注意力,又充分利用了成人学习者自身的资源。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讨论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共享。讨论交流对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经过学员的充分讨论后,学员的分享和提升与教师的总结和提升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习的本质是创新,总结提升恰恰是创新的过程,是达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

实际演练环节,让学员在课堂上运用所学技巧,一方面检验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让学员体验技能使用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改进,最终熟练掌握和运用技能。

2 TTT培训模式的实质

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模式一词的指涉范围甚广,它标志了物件之间隐藏的规律关系。上述总结出的TTT模式的特征,是该种模式鲜明的表现形式,而这种模式蕴涵的实质是培训项目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每一部分内容的设计,都严格遵循成人学习和培训的内在规律,以保证培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成人教育学的5个基本假设将成人学习者描述为具有以下特点的人。

2.1 有独立的自我概念并能指导自己学习

在一个成人课堂中,成人感到“被接纳、被尊重和被支持”,而“教师和学习者作为共同的探究者彼此之间存在着精神上的互动”。因此,在TTT培训的课堂上,培训师从不否定学员,目的是让每个学员都感到自己是被接纳、被尊重的。培训师也从不提供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会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和助教走近讨论小组,会蹲下身,与学员目光平行或更低,让学员感受到平等与被尊重。在TTT课堂上有“实验室理论”,即在实验室里的失败成本是最小的,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断提升。

2.2 积累丰富的生活学习经验

对成人学习者而言,学习活动中更多地借助自己的经验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不是以教师传授为主。成人的这一特点对其学习活动有如下特殊意义。①成人的已有经验与新知识、新经验的有机结合使成人的学习更加有效、有意义。②在学习活动中,成人本身就可以被当作学习资源,这种资源既能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利用。③成人的经验有时会形成某种学习定势而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TTT培训模式所采用的多样教学方法,都依据成人学习者的这一特点而精心设计。例如,通过设计问题让小组讨论、分享和总结;通过设计游戏,让参训学员反思自己已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定式,都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2.3 对知识活学活用

成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直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当前的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成人学习者更喜欢问题中心或任务中心的学习。教育活动对成人是一个十分明确的学以致用的过程,他们能针对工作、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学习,并有通过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愿望。因此,TTT模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

3 TTT模式迁移到专兼职教师培训项目的应用要点

3.1 深入、准确地研究需求

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前,由培训部门、培训工作人员等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参与培训的组织及其员工的培训目标、知识结构、技能状况等方面进行系统地鉴别与分析,以确定这些组织和员工是否需要培训,及需要如何培训的一种活动或过程。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活动全流程的首要环节,是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方案、培训活动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的基础。因此,正确的培训需求分析十分必要,如果这一步忽略或出现差错,随后进行的所有工作都可能出错,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2 科学设计课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哲学思想的产物。这种课程设计强调个别发展,强调课程的组织形式要产生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目的。

3.2.1 课程结构由学习者的需要来决定

这意味着学习者自己直接感觉到的需要,而不是由教师认为的“学员需要”。因此,教师实施“活动―经验”设计的重要任务是:发现学生的需要。这样,课程就不以学科中心设计的方式来预先计划,只有当教师和学员共同确立追求目标,规定查阅的资料,计划实施的活动,及安排从事的评定程序等,课程结构才会形成。这种合作计划是“活动―经验”设计的核心。

3.2.2 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学员在工作中,会碰到某些必须克服的困难和障碍,这些困难构成真正的、学员渴望解决的问题。在攻克这些难题,寻找解决的办法时,学员实现了体现这一课程的主要价值――真实性、意义性、直接性、主动性,及活动与经验的相关性。

3.3 创新培训方法

目前,针对胜任力模型而设计的培训课程多种多样,如传统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在这里着重介绍一种创新培训方法――拓展训练。拓展培训是以体育技术为原理,充分整合各种资源,融入科技手段,运用独特的情景设计,通过创意独特的专业户外项目体验,帮助参与者改变态度及心智模式以期完善行为达到追求美好生活愿望的训练方式。通常税务干部期望通过此类培训帮助认识自身潜能,认识沟通的重要性,提高对资源有效利用的认识,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的与群体合作等。

3.4 完善评估体系

培训结业时的评定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受训者参训表现、考试考察成绩以及关于培训工作的改进建议等一系列书面文件的分析,得出参训者培训效果的结论。

回任工作后的评定方法。主要是对培训结束后一定时期内,对参训者周边人员(包括上下级领导和同事)及参训者本人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进行考察,进而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估。

主要参考文献

模特培训总结篇2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的区委干教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xx年x月下旬召开的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总结三年来全区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部署今年干部培训工作。刚才,*同志传达了全市大规模培训干部经验交流会精神,党校、人事等几个部门总结了近几年的培训工作,提出了下步工作安排,*同志总结了我区三年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并对今年的干部培训工作进行了精心的安排部署。下面,我就我区的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讲几点意见。

第一,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与时俱进、强力推进全区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跨越“十五”和“十一五”两个时期。过去三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各单位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培训各级各类干部x多人。通过培训,全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十五”时期的建设和发展。但应该看到,从今年起,党政干部的第二轮培训工作就要启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不少新的情况。同时,进入“十一五”规划实施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等都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面对不少新的要求。因此,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区委干教办和各单位各部门肩上的责任仍然十分重大。希望大家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明确任务、把握重点,增添措施、强力推进,按照全员培训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全市大规模培训工作规划,整体推进“三支队伍”的教育培训,努力完成好五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战略任务。

第二,要紧紧抓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关键,突出重点、创新方式,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必须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贯穿始终,以是否提高广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为此,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在两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要围绕全区工作大局,突出培训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要求,坚持以党政干部特别是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围绕区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的主要任务,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各级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不同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为实现我区“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充分的干部准备和组织保障。二是要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培训方式。面对我区较小的特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根据提高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符合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同特点的培训方式,做到“三支队伍”整体推进。要适应时展需要,不断深化培训内容,紧紧抓住当前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难点问题选择培训专题,综合运用各种培训方式,努力增强培训实效。要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拓宽培训渠道,整合培训资源。

第三,要认真总结干部教育培训的经验,努力把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成果转化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效。

模特培训总结篇3

■ 教师培训模式的发展历程

随着历史的发展沿革,教师培训模式经历了以下三种变化。

第一种是经验模式。经验模式又称“学徒”模式,是一种比较早的专业教育模式。它好比是师傅带徒弟,培养的关键在于有经验的指导者。年轻受训者通过模仿“专家”的手艺技术,遵循他的指导和建议来学习。由此我们看出:培训者是这种模式中的核心要素,培训者的才干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这种模式忽视了理论的重要作用。

第二种是理论模式。这种模式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在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使实践更加合理化,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形成。而实践知识仅为验证理论而存在,专业实践在本质上仅仅起到帮助的作用。培训者热衷于理论,陶醉于理论的完美,而不去考虑实践的因素,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种培训模式的弊端在于,专家、学者躲在大学、学院中,几乎不到实际的课堂中,大学的教育系和师范学院与中小学也是分离的。许多一线教师看不懂学术论文,而理论家也瞧不起一线教师,认为一线教师从不学理论,而一线教师又认为理论家是“教室的逃兵”。在这种模式中,培训内容是最重要的要素,培训内容侧重理论,缺少实践对理论的回应。于是,人们开始期待一种新模式的诞生。

第三种是反思模式。这种模式是针对理论模式提出的。实际的教学工作是复杂的、千变万化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每天要进行数以千次的交往,问题的解决方法没有一个能准确无误地照搬典型,学员不能只是简单地把他们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而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学会运用判断,即学会变化、适应、融会贯通、批判、发现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变成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实践知识。理论知识只有适应了具体的情境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和目的性,知识本身才能得到发展。反思模式符合“实践―理论―实践”架构,反思模式是经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在反思模式中以“培训目标”为核心要素,培训的内容、培训的环节设计都是以目标的最终实现为核心的,我们将它称为目标导向培训模式,它是反思模式的一种具体表现。

■ 目标导向模式的结构与实践机制

1.目标导向培训模式的建立

目标导向培训模式是以培训要素中培训目标为导向,有效协调与组织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模式。

培训模式的建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层层解构方法:首先确定培训目标,根据总目标分解细化成子目标,为每一个子目标的达成,选择相应的培训课程,并确定培训方式,此种方式的缺点是不能很好地考虑培训者的需求,对于培训具备的诸要素没有很好的认知;另一种思考方式是自下而上的方法:首先分析学员的特点,根据学员的需求确定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设计培训的各环节,此种方式也有明显的不足,即学员的显性需求未必是他的真需求,课程设置是针对需求的,而不是针对目标的,造成目标的确定与最终培训结果的偏离。

目标导向培训模式是上述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该模式依据的培训理论是教师发展的生态理论和文化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特定的文化环境、组织环境下的产物,教师的发展经历“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是理性指导与实践反思的结合,这种模式不受学科的限制,重在实践层面的理性升华,更适合于对骨干教师的培养。

2.目标导向型培训模式的实践机制

下面以中学专家型教师研修项目(以下简称高研班)为例,介绍该模式的运行机制。

第一步培训目标的制定。高研班培训总目标是通过双导师专家指导、研究式培训,帮助参训骨干教师提炼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使他们向首都教育家迈进。

第二步培训学员的选择。温总理提出教育家的三条标准:第一,尊重敬畏教育价值和规律;第二,有丰富的一线教学实践和系统的理论;第三,热爱教育事业并长期植根于一线。依据这个标准,项目组制定遴选细则,采用北师大蔡永红教授的选拔试题进行筛选测试,由于目标设定在为骨干教师提炼教学经验、形成教学特色的主题上,同时考虑到不同学科之间教师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互补性,更有利于经验提炼,因此将遴选范围圈定在8个学科,最终圈定21人成为正式学员。这些学员都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上面的三条标准相比在系统的理论方面较欠缺。

第三步培训课程的设定。培训课程的设计要依据目标的达成,有梯度、有层次、有结构。下面是高研班开设的部分理论课程――基础理论与实践理论。

基础理论:知与行――与骨干教师谈心、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研究、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教学特色――高中教师教学专长的获得与成长、关于改善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的建议、有效教学的本质内涵与实现方式。

实践理论:教育经验的自我总结、学习的科学与艺术、经验提炼为理论、教育科研方法。

第四步研修方式的确定。围绕培训目标和学员的培训需求,在确定培训内容的同时,制定了研修方式。高研班培训目标是经验总结与特色提炼,由于这些骨干教师各有特色,培训方式定位在以个性化辅导为主,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双导师制培训方式。学科指导教师在指导学员做课题的过程中,诊断学员教学特色并进行理性提升。在个性化为主的前提下,同时辅以文化游学、workshop、异地学访、实践观摩等集体研修方式。学员在培训期间分别进行了相关主题的课题研究:概念教学研究、思维能力研究、考试研究、课堂实效研究等。

项目组针对学员的研究课题,要求学员能将课题研究内容与个人的特色提炼相结合,研究课题的过程是个人教学特色梳理提炼的过程,真正做到了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第五步培训环节的制定。在总目标的指导下,细化分解到四个学期要完成的分目标,确定具体内容,并制定实施时间表。四个学期的分目标与培训内容:第一学期:通过赴美研修,开阔视野,引发思考;第二学期:通过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课题研究选题培训,初步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诊断个人教学特色;第三学期:以所在学校为场所,采用“双导师制”进行课题研究,辅以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讲座,进行个人教学经验的总结反思与提炼;第四学期:通过课程论知识、校本课程的开发、培训汇报展示,进行个人教学经验的再探索与形成团队领导意识。

第六步课堂教学检验学习成果。专家型教师培训目标的落点在课堂,因此要回归课堂,教师的精彩在课堂,课堂的精彩在学养,前期培训成果的显现要在课堂上检验,同时完成理论向实践转化。

对上面的结构进行梳理,我们不难发现,专家型教师成长的一条普遍性道路是:学(访)、做、导(整体个性化指导)、研、创五部曲。目标导向培训模式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全部支撑。

■ 目标导向型培训模式的问题思考及应对之策

1.对高研班目标的再审视

通过对高研班设定的目标再思考,我发现高研班的目标是在经验层面徘徊的目标,而不是理论目标,也就是说,经验加以总结会形成特色,而名师的风格更多倾向于内涵素质的提升,并不是仅加工经验就能够形成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理论指导下逐步形成的。我认为教师对理论的需求是用理论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应该给教师五个方面的理论支撑:学科本身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哲学理论和跨学科理论知识。从这点来看高研班前期课程设置还存在问题:对学员来说,哪些是支点,哪些是发散迁移点,哪些课程对学员有深刻触动;项目组设计的不够细化,对学员的调研不够充分,因此没有对培训目标的实现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调整的方法是:可以让学员写出体会与不足,针对每个学员的具体情况,在后期实践过程中做具体化的跟进指导。

模特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课程开发;FAST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3-0147-05

一、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2014年末,全国22个城市共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3 173公里。到2015年前后,我国建成和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58条,到2020年前后,我国28个城市共有117条线路建成并投入运营,总长将超过7 400多公里,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轨道交通市场[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相关专业人才出现大量缺口,范围涵盖融资、组织、设计、建设、监理、供货、运营等多个领域。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各级参建单位和运营单位的人员大多数从事过铁路或市政工程建设,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上马出现人才瓶颈的情况下转行至该领域,虽然有着一定的铁路或市政建设经验,但对于专业性很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还是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具体问题的处理经验。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新的投融资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新的管理模式及技术不断涌现和采用,必要的人才支撑相对匮乏,人才创新驱动明显滞后,制约了行业发展。在此形势下,加速开展城市轨道交通人力资源研究和人才的培养,对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特征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磁悬浮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2]。涵盖专业主要包括土建和机电设备两个大的类别[3],土建类别包括线路、车站、车辆段等建筑;机电设备类别包括:车辆系统,轨道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综合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乘客信息系统,动力照明、给排水、暖通空调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各系统的特点是:技术复杂,接口众多,安全等级高,管理难度大,这对参建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造成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在职培训有区别于其他行业不同的培训特征:

1.培训主体需求各不相同。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培训,侧重于咨询培训一体化服务;对专业技术人员,侧重于能力提升、资格认证的培训;对参与社会竞标的培训,要提供教师、教材、实验室、实践基地、配套设施等成套服务。

2.专业培训受众对象较小。与铁路行业人力培训由铁路总公司负责全国各路局总体安排不同,虽然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众多,但其培训由地方政府或企业主导和实施,落实到单个城市或企业,可组织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培训人员数量较少。

3.专业培训的内容针对性较强。比如供电系统受电装置分为接触网和三轨[4]两种形式,安全门门体分全高和半高形式,相同专业也需根据具体线路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教学内容。

4.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师资力量分散。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虽然规模较大,但发展时间不是很长,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培训的专业教材较少,且专家队伍分散在各个建设单位,没有形成专业的教师队伍。

针对以上特点,可以将城市轨道交通培训市场的分成三类,分别为根据城市的建设规模分类(见下页表1)、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参加单位分类(见下页表2)和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参建人员层级特点分类(见下页表3)。

三、加速开展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课程开发的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培训市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但是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领域的培没有统一主管部门,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培训市场需求各不相同,具体课程受众对象较为单一,授课内容深浅程度难以统一、授课师资力量较为分散等情况。因此,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开展培训需求调研,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课程开发,对提高行业人员职业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围绕城市轨道交通改革发展规划,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训课程开发工作,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人力资源建设起到以下良好作用:(1)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分层分类的继续教育培养体系建设;(2)完善城市轨道交通重点专业、重点人员的选拔体系;(3)形成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且稳定的培训方案、培训教材和教师队伍;(4)对专业性强且需要持续学习深化的专业领域设计针对性及可持续性的培训课程;(5)开展结合工作岗位特点的课程培训,针对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和工作需要开展人才理念、知识拓展、科学精神、职业操守、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技术适应、创新驱动等能力提升训练,完善行业知识结构,增强企业综合素质,提升员工职业发展能力。

四、基于FAST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培训课程开发研究

1.FAST模型理论分析。FAST课程开发模型[5]是在人力绩效改进技术和邱伟讲师多年企业课程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将原有ADDIE模型进行深入和优化,而形成的一套基于问题解决的精品课程开发流程。其方法分为四个步骤:聚焦问题显价值,整合方案重实效,精选教法做引导,优化成果促精品(见下页图1)。

FAST模型在课程开发上有四方面优势:第一,聚焦于企业所发生的绩效问题;第二,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效结合,让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每一步更加专注;第三,每个步骤采用流程式模块设计,可由培训师独立完成所有开发任务,也可团队分工完成;第四,多年实践检验,符合企业培训发展需求。

本文提出基于FAST理论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调研方法,可以开展全面的需求分析、系统的培训实施跟踪和全过程培训总结及反馈,较好地助力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工作的开展。

2.FAST模型应用中常用的方法。在FAST模型应用中,根据培训的进展需要采用多种方法保证课程_发的顺利进行,常用的方法有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焦点小组法、综合观察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第一,访谈法。访谈法在调研工作中,是一种常见的定性调查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新趋势[6]。成功完成一次当面调研访谈需要经过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分析阶段。访谈法可以充分了解被调研者的需求、困惑和建议,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思路,可以对被调研者提出更深入的问题。这种方法的难点是收集的信息分散,信息整合和分析过程比较复杂,访谈人员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要求较高。

在访谈中,要按照事先准备的事实性问题、需求性问题、结果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和确认性问题来提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在总结分析阶段,可以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的访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来归纳总结共性的问题。

访谈法调研效率高,具有鲜明的特点,同时可以深入了解调研项目在被调研者人群中的影响力。

第二,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以实证主义为方法论的量化研究方法,它是通过把标准化的问卷分发或邮寄给有关的人员,然后对问卷回收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研究结果的研究方法[7]。

问卷调查法覆盖范围最为广泛。问卷调查通过对目标人群的广泛调查,发现被调研者希望解决的问题。问卷调查的优点是范围广、实施速度快、成本低。但是,问卷调查法很难预期被调查者如何解读设定的问题,回应率可能会比较低,无法获得问卷以外的内容,并且很难在收集信息的同时挖掘解决方案。

第三,焦点小组法。焦点小组法就是采用小型座谈会的形式,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具有代表性的被培训者交谈,从而获得对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焦点小组法本质是一种引导技术,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8]。焦点小组法可以在收集绩效问题和挖掘问题要因时使用,有助于相同专业的人群达成共识。

焦点小组法特别适合用于收集被培训者的主观偏好、态度、观点、需求等方面的想法,因此可以应用于培训项目实施的多个阶段,并且在不同的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第四,其他方法。其他常用的调研方法还有综合观察法、资料分析法等。不过,这些方法适合企业对于员工的调研、评价,并不适合行业服务性质的培训。

五、FAST理论模型在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中的应用实例

1.FAST理论在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的应用实例。在城市轨道交通课程开发中,应用FAST理论课程开发模型,成功完成一次课程设计和实施要经过准备、实施和跟进三个阶段,通过当面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权威性人群、代表性人群、特殊性人群和协人群四类人群进行跟踪。该模型的课程开发具体应用如下:(1)准备阶段,主要完成课前调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城市轨道建设单位提出全年培训实施方案前进行,重点对企业上一年度培训情况、培训反馈意见、当前突出问题、技术创新等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并在一定分析方法的基础提供下一年培训建议;第二阶段,在城市轨道建设单位参加培训前进行,对参加培训学员进行访谈,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业务中的重点和难题,梳理汇总后反馈至授课教师,请其在授课中讲授对应策略和具体办法。(2)实施阶段,在教学阶段进行,主要采用当面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度挖掘培训需求,填写调查表,提炼和归纳有效信息和培训建议,反馈有效信息至培训主办单位和授课教师,为后续课程提供优化建议。(3)跟进阶段,在培训结束3个月后进行,采用电话、邮件等方式进行,对前期不确定性问题再次调查。同时,建立专业问题库,将专业问题汇总、整理,提供至被培训单位分析研究。

2.根据FAST理论,设计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课程开发流程。根据FAST理论,归纳了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课程开发流程,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跟进阶段三个部分,模型应用的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六、结论

1.本文介绍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市场基本特征,包括人才培训的主要内容、人才培训的对象划分和培训调研的主要方法等内容,为城市轨道交通人力资源建设提供针对性的培训思路。同时,本文介绍的培训课程开发方法也可应用于铁路、公路行业开展培训工作。

模特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农业从业人员职业农民培训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和保证,也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重大课题。为进一步做好全省今后一段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2011年10~11月份对全省农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重点在苏南、苏中、苏北选择部分县(市、区)进行了详细解剖分析,认真总结了近年来农民教育培训开展情况和基本经验做法,研究提出了新时期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特别是培养职业农民的战略任务和对策建议。

一、农业从业人员基本现状

1.农业从业人员分类及结构特征

生产型、经营管理型、服务型。根据调研结果统计,目前江苏省农村农业劳动力总数为917.15万人,以兼业农民为主,总人数为530.39万人,占农村农业劳动力总数的57.8%;职业(专业)农民388.14万人,占农村农业劳动力总数的42.3%。职业农民中,生产型281.76万人,占职业农民总数的72.6%;经营管理型43.30万人,占职业农民总数的11.2%;服务型63.08万人,占职业农民总数的16.3%。

2.主要问题

就职业(专业)农民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总量相对不足。职业农民队伍总量较小,规模不够庞大是全省乃至全国都整体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二是整体素质偏低。文化水平大部分在初中以下,技术职称层次不高,拥有农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更是很少,2011年全省持有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农业职业技能证书和农业中等学历教育毕业证书的农民仅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8.3%。三是结构不尽合理。从事传统产业(种植、养殖业)的较多,从事产品加工、流通以及农业服务业的职业农民较少。四是流失较为严重。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优质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特征显现。

二、农民教育培训开展情况

1.已开展工作

2006年省委、省政府将农民培训工程列入“十一五”农村新一轮五件实事工程,每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0万人、农民创业培训10万人。5年来,全省累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123.44万人,使广大农业从业人员基本轮训一遍,使广大农民掌握了1~2项实用新技术,务农本领和应用科技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农民创业培训53.8万人,提高了农民的创业技能和本领,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较大生产规模和较强创业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和职业农民。为全省连续七年保持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存在不足

尽管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一是培训广度不足。目前每年开展职业农民培训10万人,与全省农业人员总量需求相比,培训规模相对不足。二是培训资金匮乏。目前省级财政农民培训补助标准不高,绝大部分市、县财政没有安排资金配套,随着培训层次提升、培训力度加大和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现有补助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培训需求,严重制约培训的质量。三是培训深度不够。囿于成本的限制,现有培训内容仅限于农业相关知识和技术的讲授,培训时间最长为4~5天。而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培训后的后续跟踪指导是培训的重要环节,培训机构由于成本的原因,培训后往往忽视对农民训后生产的指导服务。四是培训手段落后。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够健全,目前承担培训的机构大部分是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由于长期缺乏投入,硬件建设不足,培训手段相对落后。

三、现代农业化对职业农民提出新的需求

现代农业发展对职业农民的数量和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根据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粮食亩产430公斤,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要达到60%以上,设施农业比重达到1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要达到65%。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生产经营,要求其生产主体——职业农民,必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

2011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强化现代农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工程,全省2020年前培育100万持有涉农专业职业教育证书、农业职业技能证书、农业职业资格证书的现代职业农民,到2020年持证农民比例要达到35%。2011年全省持证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仅为8.3%,必须进一步加大职业农民培育力度。目前全省农业(农林牧渔)从业人员总数850万左右,按每年转移25万人推算,到2020年全省农业从业人员总数大概600万左右,持证职业农民总数要达到210万人以上。2010年全省持证职业农民为35万人左右,2011~2020年期间要培养175万人以上。省委、省政府提出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要在2015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在“十二五”期间持证职业农民的培养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四、加强职业农民培训的有关建议

1.加大培训力度

扩大培训规模,特别是层次较高的职业农民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建议将职业农民培训年培训规模扩大到18万人,农民创业培训年培训规模扩大到10万人。

2.增加财政投入

建议增加省级财政资金补助,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补助标准提高到30元/人,职业农民培训补助标准提高到800元/人,农民创业培训补助标准提高到1500元/人。并要求地方各市、县财政安排一定经费配套。

3.创新培训方式

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创新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高端人才境外培训、骨干人才院校培训、职业农民市县培训的分级培训模式;按照苏南、苏中、苏北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在苏北大力开展农业产业技术工人培育的同时,在苏南大力开展专业大户、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业企业家培育的分层培训模式;按照农民类型分为兼业农民、职业农民,其中职业农民分为生产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类职业农民和服务型职业农民的类型,开展分类培训模式。

4.加强体系建设

各级政府要从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高度,认识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性。把农民培训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将提升农民素质纳入国家的农业政策体系。加强政府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构建以农广校、农干校为培训主阵地,农业合作社及农业企业等为补充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5.完善政策措施

模特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胜任力;销售;培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034-01

1 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内涵

所谓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的特征。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岗位所应具备的胜任力特征要素的总和,其基本结构包括胜任特征要素的名称、定义及行为指标。胜任力模型作为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技术(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的基础备受企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致力于构建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特点

培训与开发是胜任力模型的核心作用之一,胜任力模型是企业设计培训体系的重要依据,越来越多的企业致力于构建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与传统培训相比,基于胜任力的培训具有以下的特点:①具有战略导向性。在“组织―岗位―人员”分析框架下所确定的培训体系,不仅与岗位相匹配,也与组织经营目标和战略紧密联系。②突出针对性和个性化,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以胜任力模型为标准,针对岗位所需的关键性胜任特征开展培训活动,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③注重隐性特质的培训。传统的培训关注的是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而胜任力特征分为显性胜任特征和隐性胜任特征,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不仅关注知识技能的培训,也强调对态度、动机和价值观等隐性特质的培训。④具有范式转移的意义,从较多关注“缺点分析”和“绩效差距”等消极因素向关注胜任力等积极因素转移,更有利于提高员工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基于胜任力的销售培训体系设计

基于胜任力的销售人员培训就是根据胜任力模型,对销售人员胜任现职工作和未来工作所需要的关键胜任力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提高个体和企业整体的胜任力水平,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3.1 构建销售人员的胜任力模型

提取和分析销售岗位的关键胜任特征,构建销售人员的胜任力模型是设计基于胜任力的销售培训体系的基础。

(1)销售人员的胜任力模型构建步骤。销售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及绩效标准。明确当前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主要业务流程,明确销售部门的绩效目标等,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核心能力和关键行为上,确保胜任力模型适合企业。在此基础上,采用工作分析、专家小组讨论法等提炼出鉴别优秀销售人员与一般销售人员的绩效标准。②选取样本,收集、整理数据。分别从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销售人员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人员作为样本组,通过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法、工作分析访谈法、专家小组讨论法、问卷法、360度评价法等获取有关销售人员胜任力特征的数据资料。③建立胜任力模型。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将所收集的数据、信息等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总结提炼优秀销售人员的能力特征、不同特征的级别及具体行为描述,初步建立胜任力模型。④验证胜任力模型。在胜任力模型基本形成之后,重新选取优秀组与普通组数名人员,根据胜任力模型对两组人员进行打分,考察两组成员在这些胜任特征上是否有明显差异,最大限度地提高胜任力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销售人员的胜任力模型。不同企业销售人员的胜任力特征要素及权重会因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销售人员的胜任力特征要素主要分为态度、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通过对销售人员胜任力特征要素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出销售人员胜任力特征要素表,这些特征要素的权重可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主观加权法等方法进行确定。

3.2 培训需求分析

科学合理地分析销售人员的培训需要是培训的首要环节。分析员工的培训需求时首先要根据本企业销售岗位的要求对各胜任力特征因子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打分,明确企业销售人员的培训目标。其次,评估销售岗位人员的胜任力现状,根据胜任力特征模型,对销售人员的胜任力特征要素进行打分,通过比照分析了解销售人员现有胜任力状况与销售岗位要求的胜任力之间的差距,确定培训需求。销售人员胜任力现状的评价也为培训效果评估提供了对比数据。

3.3 制订培训计划

制订培训计划需要明确受训人员、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不同销售人员的胜任力现状存在差异,其培训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培训师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状况对不同的培训需求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使培训计划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

培训内容的确定可根据胜任力的可塑性与重要性来确定。对于重要性低、可塑性低的胜任力特征要素,以自我培训为主;对于重要性高,可塑性低的胜任力特征要素,很难通过培训得到提高但又很重要,可作为选择的重点考察能力;对于重要性高、可塑性高的胜任力特征要素要作为培训重点,选取最好的师资和课程,大规模集中培训;对于重要性低、可塑性高的胜任力特征要素可在不耽误现有工作的前提下,开展小规模的培训。

由于胜任力可分为显性胜任力(知识、技能)和隐性胜任力(社会角色、主人翁意识、人格特质、动机),所以可将培训方法分为两大类,对于显性胜任力的培训,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对于隐性胜任力的培训,需要将受训人员融入到团体和企业文化中,采用团队合作、传帮带等培训形式。

3.4 评估培训效果

模特培训总结篇7

刚才,*同志传达了全市大规模培训干部经验交流会精神,党校、人事等几个部门总结了近几年的培训工作,提出了下步工作安排,*同志总结了我区三年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并对今年的干部培训工作进行了精心的安排部署。下面,我就我区的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讲几点意见。

第一,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与时俱进、强力推进全区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党的十六大(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跨越“十五”和“十一五”两个时期。过去三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各单位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200多人。通过培训,全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十五”时期的建设和发展。但应该看到,从今年起,党政干部的第二轮培训工作就要启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不少新的情况。同时,进入“十一五”规划实施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等都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面对不少新的要求。因此,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区委干教办和各单位各部门肩上的责任仍然十分重大。希望大家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明确任务、把握重点,增添措施、强力推进,按照全员培训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全市大规模培训工作规划,整体推进“三支队伍”的教育培训,努力完成好五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战略任务。

第二,要紧紧抓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关键,突出重点、创新方式,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必须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贯穿始终,以是否提高广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为此,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在两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要围绕全区工作大局,突出培训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的十六届(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五中全会提出的“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要求,坚持以党政干部特别是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围绕区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的主要任务,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各级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不同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为实现我区“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充分的干部准备和组织保障。二是要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培训方式。面对我区较小的特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根据提高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符合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同特点的培训方式,做到“三支队伍”整体推进。要适应时展需要,不断深化培训内容,紧紧抓住当前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难点问题选择培训专题,综合运用各种培训方式,努力增强培训实效。要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拓宽培训渠道,整合培训资源。

第三,要认真总结干部教育培训的经验,努力把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成果转化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效。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举措。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经验,努力把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成果转化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际成效。一是要用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成果武装干部头脑。加强理论武装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头脑,特别是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广大干部,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实践先进性、保持先进性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要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成果来体现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推进先进性建设的实际成效。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成效最终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果来检验、来衡量。

模特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预录用新员工;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130-02

宝钢正在进入新一轮发展中,公司为了做好新项目的人员储备和培养,每年会从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大量的毕业生,他们中的一大部分将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到企业参加培训与实习,培训期间其身份仍是学生,与企业的关系只是达成预录用协议的高校学生,通过培训实现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自然过渡。

我们如何做好培训工作,在他们毕业的时候培养成企业一线紧缺的人才,成了当前人才开发院技师培训中心的重点工作。技师中心自2007年始承办了多个新项目人员的上岗技能培训,例如分公司硅钢新项目新员工上岗技能培训、特钢预录用新员工上岗技能培训、异地子公司烟宝预录用新员工上岗培训、湛江龙腾点检技能新员工培训等20个培训班级,其中预录用新员工人数达660余人,约占到这些项目培训总人数的60%。这些培训项目中的预录用新员工是一个特殊的青年团体,接受过高职高专层次以上的教育,上进心强,学习力强,较容易沟通,容易接受新事物,工作生活有激情。

新建生产厂的一线员工按技能岗位不同一般分为操作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两大类。厂内不同区域的工艺和设备又各不相同,对这两类人员的技能培训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此种项目化培训班一般以一个生产厂为参照,以一个作业区域为单元开设合适的专业培训班级,再设置科学的培训课程。由于这几年各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以市场为导向的紧缺机电专业为主,他们在校内学习的专业往往不能全面与企业岗位专业衔接上,因此毕业生普遍不具备在企业直接上岗的能力。如何实现学生到企业员工的无缝衔接?在他们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企业和高职院校开展紧密合作,把企业岗位知识和技能培训纳入到学生毕业实习环节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宝钢人才开发院根据送培单位各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与送培单位共同制定培训内容,在预录用员工实习期内拾遗补缺开展培训,使他们适合冶金生产的岗位专业要求。

1 创新培训组织管理

一般培训项目学员往往来自各个分公司的相近似岗位,而新员工上岗培训只来源与一个用户单位,且用户单位更希望全面介入培训的每个环节,所以普通培训项目更多的考虑通用性,强调的是适用大部分人群的通用知识或能力的培养,而新员工上岗培训则有计划地对人员进行训练,使之提高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艺、能力以及态度等素质,以适应并胜任职位工作,更具岗位知识的特殊性和个性化。我们从2007年初硅钢新员工培训开始试点推行新的培训组织管理形式,继而推广到后续的各个新员工培训项目中。

1.1 运用项目化管理手段

我们以现代培训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培训需求,运用项目管理理论思想和方法开展培训。由于学员来自祖国各个地方,人才开发院又在上海,宝钢分公司、特钢分公司等单位又是培训的重要支撑单位,因此所有学员全部到人才院集中培训。每个单位送培人数从150人~600人不等,又根据岗位区域分成各个专门化的培训班,每个班级30~50人不等,此时学员已经被各个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对其将来从事的岗位进行了一次预分配,每个人学习内容就被定向化。某个送培单位总体需求就是一个大培训项目,每个培训班就是一个小培训项目,每个培训项目都将运用宝钢人才开发院教育培训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维护。

1.2 建设个性化管理制度

学员管理历来是培训管理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比如学员考勤管理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常规管理,必须做好。很难想象一个人员不齐、迟到早退时有发生的培训课堂会出现好的培训效果。因此各个送培单位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以人才开发院学员培训管理规定为蓝本,在培训前期的策划和调研阶段制定了个性化的严格的学员培训管理制度。对学员进行管理时,培训管理者与学员互相尊重,把注意力聚焦在培训目标的实施上。加强培训管理者与学员之间交流思想,定期召开学员培训座谈会,在沟通中彼此了解,产生信任感、亲切感、为培训活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自主管理的让学员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1.3 发挥领队的管理者作用

为体现企业对学员管理的实时性,在人才院技师培训中心的建议下,送培单位为每个培训班级特别设置了领队一职,由其代表企业管理者实时跟踪每个学员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把控班级思想动态。领队人选一般由该生产厂的区域责任者担任,可以是生产厂长,也可以是基层作业长或班组长担任。有了领队的全程跟踪管理,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送培单位和培训单位齐抓共管带来的好处。

1.4 采用全封闭培训方式

为保证教学质量和统一有序管理,外地学员、离家远的学员全部统一安排住宿。全封闭培训方式,这是现代培训的发展趋势。按照现代培训理论,学员的生活过程也是接受培训的过程。生活后勤保障涉及问题很多,它是教学组织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培训效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培训的要求,兼顾年轻人的特点,特别有组织的安排了丰富的夜自修内容,可以到图书管看书、到机房上机、到活动室娱乐活动等等。

2 培训内容设计模块化

模块化强调的是培训内容的专业性、紧凑性和灵活性,将课程模块进行自由搭配,这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学员提供方便,便于不同岗位、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通过模块化的培训体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各方面能力,进而提高对培训工作的满意度。对于预录用员工的培训内容分为两大块,公共模块和专业模块,两大块内容实施时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块,根据送培单位的培训需求,小模块还可按照岗位的特点灵活地进行组合。

2.1 公共模块

公共模块是新员工入厂的必修科目,我们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又分为意志培训模块和企业文化模块。学员到达稍加安顿后,就会由人才院和送培单位领导共同召开了培训动员会,激励新学员完成上岗培训。

意志培训的形式是军训,培养新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协作的意识。根据送培单位的总体要求,军训时间一般为3~7天。晚上不搞军事训练,而应利用这个时间开展多样化的各类活动,以丰富生活,消除学员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加强新员工之间的熟悉交流,减少异地培训的不适应。

企业文化模块的形式是讲座,包含了宝钢企业发展、宝钢人行为规范、诚信协同文化、宝钢人行为规范、宝钢综合管理体系、创新思维与方法、班组建设与现场管理、安全生产等内容,帮助新员工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企业、了解企业,从而尽快找准自己的企业中的定位。时间安排一般为一周。为了加深对总部生产单元的认识,安排了到宝钢现场参观的内容,刚走出校园的他们无不为现代化的大型钢铁产品生产感到震撼,加深了他们对企业的认同。

2.2 专业模块

专业模块是为学员走上岗位而设置。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又可以划分为专业基础知识模块、岗位专业知识模块和岗位技能模块,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往往会把特种作业资格培训纳入岗位技能培训。

专业基础模块的解决的是学员校内所学专业与企业岗位专业不对口问题。根据冶金行业的特点,主要设置冶金基础理论培训课程。课程有钢铁生产概论、金属学与热处理基础、冶金专业外语和热工基础等课程。经过培训,一般录用的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很快就会掌握冶金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是所有学员共同学习的部分,不以区域不同进行划分。

岗位专业知识模块则是针对各岗位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设置,课程设置以小班为基本单位,每个班级学习的内容各不相同。例如,炼钢班的开设了炼钢原理、炼钢设备、炉外精炼、连铸技术、特种冶炼课程;无损检测班开设了超声波探伤、涡流探伤、磁粉探伤、射线探伤课程,等等。学完这些内容能为岗位技能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岗位技能模块则以岗位规程学习和技术资料消化为主开展培训。班级30~50名学员又会分成更小的组,每个组对口学习各自涉及岗位的内容,学习岗位操作规程、岗位技术规程和管网图等。学习过程以技术人员辅导和模拟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务必牢记各个要领。这个部分是企业员工培训需掌握的核心内容,学习的内容紧密与上岗应知挂钩。冶金生产中,操作员不可回避的会遇到动火作业、行车指吊、压力容器等内容,此时岗位技能模块中应根据每个员工的岗位特点,统一组织学习相应的内容,并参加特种行业操作取证培训和鉴定。岗位操作部分采取师徒带教,现场实习的方式。

3 师资结构多样,培训形式丰富

模块化的设计对师资配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模块和专业基础模块可以适当大班化,以100人左右一个班级,培训教师可以是专职教师和社会兼职教师,教师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小班化后的岗位专业知识模块对教师的选择要求更高,教师可选范围比较小,以专业教师为主授课。岗位技能模块则全部由培训支撑单位的现场技术工程师或技师团队完成,由于他们工作的特点决定,只有事先妥善做好计划才能保证工作与外出培训不矛盾,教师资源也最少,往往这部分内容还需要多名技术人员协同才能讲完整,关键阶段的师资协调是保证培训顺利运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加强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现场兼职教师授课占总课时的比重经实践检验最好在60%以上。

公共模块和专业模块培训形式以多媒体讲授为主。岗位操作模块和特种作业资格培训以操作示范情景教学法为主。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搞好企业培训,必须将培训与工作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产学结合在一起的培训方式。为了加深记忆,加强培训效果,各个班级充分利用夜自修时间开展自主学习,轮流上讲台交流培训内容和心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 培训效果

培训结束后,学员首先对培训的总体效果给以评价,再对培训的每一门课程涉及的教师教学方法、教材选用、组织安排等内容进行评价打分,若干时间后再由送培单位为此次培训评价打分,经反馈统计用户单位和培训学员培训满意率高达90%以上。新员工上岗培训项目作为人才开发院技师培训中心的一个特色产品,其课程设计、师资结构配比、组织管理方法的理念已被固化,将成为宝钢二次创业过程中员工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滕宝红.如何进行员工培训[M].北京:北大出版社,2004.

推荐期刊
  • 城色
    刊号:37-1457/Z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