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临床医学儿科专业8篇

时间:2023-09-24 10:36:36

临床医学儿科专业

临床医学儿科专业篇1

关键词:儿科学;专业学位;人文教育

随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工作的开展,所有新招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是直接面对患者的临床一线人员。而儿科医生不仅要面对不能正确表达病情的患儿,同时还要面对患儿家属,因此在儿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研究生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1],加强医学人文教育,让每一名儿科医生清楚地意识到人文素质是一名医生所必备的素质。

1人文教育在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意义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通常是指在人的生存过程中以追求真、善、美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对人的整体、全面、长远和根本利益为终极关怀的价值追求。人文精神本质上以人为中心,将人的尊严、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作为主旨的观念和信念。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的重要表征就是医学人文精神,即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注与尊重。医学人文精神根植于医学实践,其核心就是关爱生命,以患者为中心,在诊疗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弘扬高尚医德。

2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2.1加强人文教育是解决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

现代高新医疗技术的应用,在给患者带来巨大福音的同时,也导致一些医生崇尚“技术万能论”,只见“病”不见“人”,把“病”与“人”割裂开来,缺少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有效沟通,导致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甚至发生了一些性质恶劣的“杀医事件”。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有关。医学人文精神淡化,忽视“人”的体验,忽视“人”的存在,必然导致医患矛盾。医患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医护与患者的关系,其次才是人与疾病的关系,这又包括两部分:一是医护与疾病的关系,二是患者与疾病的关系。因此,要解决好医患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处理好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即首先要解决好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儿科医生与患儿家属的关系。我国著名的外科大家裘法祖说“医学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但必须要有人的温度”。加强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儿科医生的人文素质,是减少医患矛盾的重要途径。

2.2加强人文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医学模式已经向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转变。患者对医院的期望更趋于理性,其更关注就医环境、就医体验和生活质量。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仅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人文精神。尤其是儿科医师面对的儿童是一个不断生长变化的个体,在儿童疾病的诊疗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儿童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发育特点,还必须注重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才能更好地减轻患儿的痛苦。

2.3加强人文教育是提高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需求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意识和职业道德、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素质以及身心素质。交流沟通技能是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体现,不仅要懂得如何与患儿沟通,还要掌握与患儿家属沟通的技巧。医乃仁术,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对患儿有仁爱之心,树立以患儿为中心的理念,善于把握患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了解患儿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抓住问题的本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适当的时间、地点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建立互助互信、友善和谐的医患关系,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儿童医疗服务的骨干力量,其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儿童医疗服务的质量。研究表明,医患沟通不良是导致医疗投诉和医患纠纷多发的重要原因,所以加强人文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儿科医生的必然要求。

2.4加强人文教育改善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现状

我国高考制度的设置导致报考临床医学的本科生以理科学习为主,人文基础相对薄弱、人文知识储备不够。考上大学后由于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对人文科学课程的学习时间很少,加之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部分学生趋于功利化,只重视医学知识,而轻视人文知识。因此,很多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人文课程教育,导致人文知识储备不足、人文精神缺乏;缺乏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自身综合素养不高;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不足;缺乏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3如何在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中融入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的手段不应局限于课堂讲授形式,应拓宽人文教育途径[2],通过带教教师的榜样作用,把人文教育融入临床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

3.1首先提高带教教师的人文素质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带教教师的人文素质直接影响研究生人文价值观的形成[3-4],所以我们积极鼓励临床教师参加人文培训班,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语言学、文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相关内容。身教大于言传,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在临床医疗实践过程中,临床教师除了讲解疾病的诊断治疗知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外,还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2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医学人文知识

指导并带领学生阅读古籍文献。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思想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可以从中汲取其精髓,并将其运用到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去。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医乃仁术”,“仁”是儒家理论的核心,其基本内涵为尊重人、宽容人、同情人、关心人、帮助人、爱护人,珍视人的生命。儒家学说认为,君子要以义为重,人的道义价值应高于物质利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履行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天职的前提下获得正当的经济收入,实现义与利的完美结合。古人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加大对医学先贤的宣传教育,弘扬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历史人物的高尚医德。

3.3在病史采集中注重培养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语言及非语言沟通技巧

病史采集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儿科临床实践的基本技能。儿科患者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痛苦。病史采集大多来源于患儿家属,而患儿家属则因对孩子的过度关爱及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而过度担心、焦虑不安,导致其对患儿病情夸大或隐瞒而表述不准确。因此,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儿科医生获得患儿真实病情的重要渠道,也是患儿及其家属信任医生、配合诊断治疗的基础。在临床带教中教育学生采集病史时,做到着装合体、举止大方、态度和蔼,同时还要善解人意,尊重患儿及其家属,并要求对所有患儿一视同仁。

3.4在体格检查中融入“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理念

体格检查的异常发现是疾病诊断的重要线索和依据,是医生与患者零距离接触和情感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但随着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致使体格检查被年轻医师日益忽视。儿科医师面对的患儿易哭闹,不配合体格检查,家长亦不愿意让年轻医生检查患儿,导致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有畏难心理,不愿意给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因此,带教教师不仅要让研究生认识体格检查对诊断疾病的重要性,还要在体格检查中融入人文关怀。在进行检查前准备一些儿童喜欢的玩具,与患儿适当游戏,减轻其恐惧心理;检查时动作轻柔、灵活、规范、准确、全面;检查后帮患儿整理好衣服、盖好被子并对患儿家属表示感谢。

3.5在辅助检查选择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

适宜的辅助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明确诊断,但如果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顾患者的实际情况,盲目选择检查项目,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也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因此,带教教师在指导研究生选择辅助检查项目时要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从实际出发,正确选择检查项目,做到有的放矢,培养研究生的医德观念。

3.6在疾病的诊断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

正确的诊断是准确治疗的关键,但由于婴幼儿疾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导致诊断困难。我们强调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必须结合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及疾病谱,牢记临床思维的基本原则,全面把握现象与本质、主要与次要、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

3.7在治疗中树立中国传统医学的整体治疗观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儿童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一旦孩子生病,几位大人为之团团转,并对医生的治疗有极高的预期。儿童病情变化快,临床常用药物中大多无儿童的用法用量,治疗手段单一,预后难以判断,一旦孩子的治疗效果与预期偏离,便会发生纠纷、冲突,使得沟通工作和治疗难以维持。中国传统医学的整体治疗观认为,病与人、身与心是互依互存、融为一体的。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做到既要关注患儿的身体,也要关注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既要重视患儿的痛苦,也要重视患儿家属的感受;既要提高疗效,也要尽可能地减少对机体的损伤;既要考虑现在疾病的影响,也要考虑患儿成年后的生活质量。尽可能做到患儿少受罪、家长少花钱。综上所述,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未来服务儿科临床的主要力量,带教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在加强对学生临床技能训练的同时,从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注重人文关怀精神培养,最终使学生成长为一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任保平.以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2):56-60.

[2]雷星,阚金庆,张学瑜,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文教育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2):134-137.

[3]曹栋栋,王青,王志锋,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内涵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9(5):72-74.

临床医学儿科专业篇2

关键词:儿科学;专业学位;人文教育

随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工作的开展,所有新招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是直接面对患者的临床一线人员。而儿科医生不仅要面对不能正确表达病情的患儿,同时还要面对患儿家属,因此在儿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研究生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1],加强医学人文教育,让每一名儿科医生清楚地意识到人文素质是一名医生所必备的素质。

1人文教育在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意义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通常是指在人的生存过程中以追求真、善、美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对人的整体、全面、长远和根本利益为终极关怀的价值追求。人文精神本质上以人为中心,将人的尊严、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作为主旨的观念和信念。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的重要表征就是医学人文精神,即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注与尊重。医学人文精神根植于医学实践,其核心就是关爱生命,以患者为中心,在诊疗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弘扬高尚医德。

2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2.1加强人文教育是解决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

现代高新医疗技术的应用,在给患者带来巨大福音的同时,也导致一些医生崇尚“技术万能论”,只见“病”不见“人”,把“病”与“人”割裂开来,缺少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有效沟通,导致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甚至发生了一些性质恶劣的“杀医事件”。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有关。医学人文精神淡化,忽视“人”的体验,忽视“人”的存在,必然导致医患矛盾。医患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医护与患者的关系,其次才是人与疾病的关系,这又包括两部分:一是医护与疾病的关系,二是患者与疾病的关系。因此,要解决好医患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处理好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即首先要解决好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儿科医生与患儿家属的关系。我国著名的外科大家裘法祖说“医学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但必须要有人的温度”。加强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儿科医生的人文素质,是减少医患矛盾的重要途径。

2.2加强人文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医学模式已经向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转变。患者对医院的期望更趋于理性,其更关注就医环境、就医体验和生活质量。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仅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人文精神。尤其是儿科医师面对的儿童是一个不断生长变化的个体,在儿童疾病的诊疗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儿童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发育特点,还必须注重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才能更好地减轻患儿的痛苦。

2.3加强人文教育是提高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需求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意识和职业道德、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素质以及身心素质。交流沟通技能是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体现,不仅要懂得如何与患儿沟通,还要掌握与患儿家属沟通的技巧。医乃仁术,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对患儿有仁爱之心,树立以患儿为中心的理念,善于把握患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了解患儿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抓住问题的本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适当的时间、地点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建立互助互信、友善和谐的医患关系,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儿童医疗服务的骨干力量,其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儿童医疗服务的质量。研究表明,医患沟通不良是导致医疗投诉和医患纠纷多发的重要原因,所以加强人文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儿科医生的必然要求。

2.4加强人文教育改善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现状

我国高考制度的设置导致报考临床医学的本科生以理科学习为主,人文基础相对薄弱、人文知识储备不够。考上大学后由于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对人文科学课程的学习时间很少,加之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部分学生趋于功利化,只重视医学知识,而轻视人文知识。因此,很多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人文课程教育,导致人文知识储备不足、人文精神缺乏;缺乏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自身综合素养不高;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不足;缺乏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3如何在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中融入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的手段不应局限于课堂讲授形式,应拓宽人文教育途径[2],通过带教教师的榜样作用,把人文教育融入临床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

3.1首先提高带教教师的人文素质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带教教师的人文素质直接影响研究生人文价值观的形成[3-4],所以我们积极鼓励临床教师参加人文培训班,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语言学、文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相关内容。身教大于言传,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在临床医疗实践过程中,临床教师除了讲解疾病的诊断治疗知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外,还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2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医学人文知识

指导并带领学生阅读古籍文献。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思想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可以从中汲取其精髓,并将其运用到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去。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医乃仁术”,“仁”是儒家理论的核心,其基本内涵为尊重人、宽容人、同情人、关心人、帮助人、爱护人,珍视人的生命。儒家学说认为,君子要以义为重,人的道义价值应高于物质利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履行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天职的前提下获得正当的经济收入,实现义与利的完美结合。古人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加大对医学先贤的宣传教育,弘扬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历史人物的高尚医德。

3.3在病史采集中注重培养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语言及非语言沟通技巧

病史采集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儿科临床实践的基本技能。儿科患者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痛苦。病史采集大多来源于患儿家属,而患儿家属则因对孩子的过度关爱及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而过度担心、焦虑不安,导致其对患儿病情夸大或隐瞒而表述不准确。因此,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儿科医生获得患儿真实病情的重要渠道,也是患儿及其家属信任医生、配合诊断治疗的基础。在临床带教中教育学生采集病史时,做到着装合体、举止大方、态度和蔼,同时还要善解人意,尊重患儿及其家属,并要求对所有患儿一视同仁。

3.4在体格检查中融入“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理念

体格检查的异常发现是疾病诊断的重要线索和依据,是医生与患者零距离接触和情感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但随着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致使体格检查被年轻医师日益忽视。儿科医师面对的患儿易哭闹,不配合体格检查,家长亦不愿意让年轻医生检查患儿,导致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有畏难心理,不愿意给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因此,带教教师不仅要让研究生认识体格检查对诊断疾病的重要性,还要在体格检查中融入人文关怀。在进行检查前准备一些儿童喜欢的玩具,与患儿适当游戏,减轻其恐惧心理;检查时动作轻柔、灵活、规范、准确、全面;检查后帮患儿整理好衣服、盖好被子并对患儿家属表示感谢。

3.5在辅助检查选择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

适宜的辅助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明确诊断,但如果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顾患者的实际情况,盲目选择检查项目,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也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因此,带教教师在指导研究生选择辅助检查项目时要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从实际出发,正确选择检查项目,做到有的放矢,培养研究生的医德观念。

3.6在疾病的诊断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

正确的诊断是准确治疗的关键,但由于婴幼儿疾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导致诊断困难。我们强调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必须结合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及疾病谱,牢记临床思维的基本原则,全面把握现象与本质、主要与次要、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

临床医学儿科专业篇3

儿科学是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保健、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医学学科。其特点是:儿童个体身体素质差异、性别差异、年龄月龄差异非常大,无论是健康状态的评估还是疾病状态的临床诊断都不好采用同一单一的评价标准;其次是儿童对疾病造成的损伤、内环境稳态破坏后的恢复能力较强;再次是儿童自身防护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等,因此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小儿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干预。由于小儿身体各项机能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中,所以患病率要高于成人,儿科学的教学任务通过理论和实践降低小儿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和提高儿童保健[1]。儿科学的宗旨就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基于这样的目标结合高职教育理念,该文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1根据职教理念调整教学内容

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研究对象包括新生儿、婴幼儿、青春期的儿童。围绕儿科学的教学宗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结合现代职教理念,从四个方面改革教学内容:首先,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小儿体格、智力、适应性、综合素质;其次,根据小儿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技术,最大能力的降低儿童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升儿童疾病的治愈率;再次,普及教育做好儿科知识的宣传,例如先天性疾病的筛查、免疫接种、儿童膳食营养、儿科保健知识的普及等;最后,对小儿疾病的康复可能性及具体康复治疗方案进行研究,尽最大可能帮助疾患小儿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乃至恢复健康。为此,本次课改主要进行以下五个方面教学内容的增加、合并或删减。

(1)根据儿科学发展趋势和对疾病的临床研究,将“风湿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在授课计划和教学课件上进行整合,统一为“免疫性疾病”。这一章内容整合后重新进行分节,包括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免疫缺陷病、风湿热、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川崎病,共六节内容。

(2)根据我国儿童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现状,增加了麻疹、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内容,将这部分内容与结核病、寄生虫病,三部分内容整合为“感染性(传染性)疾病”。这一章内容整合后重新进行分节,包括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结核病、寄生虫病,共六节内容。

(3)根据人们对健康儿童保健意识的增强,对这章内容的讲解进行拓展,增加课时量[2]。例如,增加儿童日常膳食营养素的摄入量部分内容;配方奶粉儿童每日摄入奶量的计算;婴儿抚触;婴儿主被动操等。

(4)将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进行修订和更新,以更好的适应当今临床实际和应用;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新生儿败血症,因此将新生儿败血症的教学内容在原有基础上补充完整,增加败血症的诊断指标,使新生儿疾病的讲解更加完善。

(5)为适应基层助理医师的执业能力范畴及其实用性,删掉了儿童急性白血病、儿童急性坏死性小肠炎、儿童癫痫等内容的讲解。将节省出的课时添加到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适应医学教学模式的改变,弱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提倡人体整体化,以适应整体化医学的理念。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原则,满足“三个需要”。注重教材的整体优化,处理好不同内容的联系与衔接。

2进行学情分析更新教学方法

分析我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结构,来源包括三个部分:(1)高职大专(理科)生,这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中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具备学习临床医学的基本条件;(2)高职大专(文科)生只具有中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初步知识,学习医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差距;(3)单招生在中专阶段已经学过生理学和生物化学,部分学生已具有学习临床医学的基础,但知识相对偏少,实践技能有待提高。

针对这样的学情,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和达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教学团队从以下三个方面更新教学方法,适应学情。

(1)以儿童对健康的需求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儿科医护工作人员对小儿的健康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不断地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教学外应不断的给学生渗透“责任感和使命感”,保障小儿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和谐状态[3]。

(2)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角色扮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要求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从医学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准医疗工作者。由于年幼的小儿不能自诉病史,年龄又偏小,缺乏明确的定位症状和体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作为儿科医护工作者,临床诊断时务必详细询问家长小儿病史,并严密观察病情发展,必要时结合实验室检查等。课堂上学生科角色扮演为疾病防治的执行者、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者、儿童营养膳食的指导者、患儿代言者、患儿知心者等多重角色。

(3)CBS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CBS,Case-BasedStudying,基于案例讨论的学习。即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以案例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讲述新课前可先提出典型案例,将学生分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CBS教学法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形象性、动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岗位需求改革考核方式

(1)理论知识的传统考核法。按照本课程的授课计划和教学目标,教研室内进行轮流说课,统一每章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方法和考核方法。在每章节讲授完毕时,结合近年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考试,应附有相应的目标检测习题,包括A型、B型、C型单项选择题、X型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学期末时,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儿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这部分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50%。

(2)CBS教学考核方法。这种考核方法是本次课改的特色和核心。将每个教学班的学生按照4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并指定小组长。由组长抽取教师之前准备好的相关案例,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小组调研,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激烈讨论、结合课本理论知识形成案例小结,最终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教师进行点评打分。这种考核方式可在学期初、期中、期末各进行一次,每个案例10分。这部分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30%。

(3)实践操作技能考核[4]。实验操作技能考评包括现场操作考核和实验报告考核两种形式。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选定考试范围及操作要求,同时在固定时间内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动手训练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考试时教师将考题编号分组由学生自己抽签,学生根据考题内容独立完成操作,考试完毕进行评委现场打分。对于复杂实验(例如新生儿心肺复苏),也可将学生分成小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机会,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全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认真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进行现场打分。这部分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20%。

4小结与展望

我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儿科学方面也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作为未来的儿科医务工作者,在继承前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含量,提升自身实践水平,更要不断创新为儿科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该文通过分析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培养目标,分析儿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结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提出《儿科学》课程改革的三点建议,即根据职教理念调整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更新教学方法;针对岗位需求改革考核方式。

临床医学儿科专业篇4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 中医教育管理;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临床教学

中医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国家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当前扩大规模、加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切实保证和提高中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关系到中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在目前全国中医儿科临床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优秀的中医儿科高级临床专业人才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则显得更为至关重要。近几年,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中医临床型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在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多年来在中医儿科的临床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

1 树立中医专业思想,培养儿科高级人才

目前在培养研究生时发现,“西化”现象日趋严重。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教学医院同样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纯中医、中药治病救人已满足不了患者和医院生存的需要。现在中医医院,尤其是在儿科病房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因此,一些研究生进入临床后发现自己的西医知识很薄弱,下很大功夫去补习西医的知识而忽略了中医辨证思维的临床运用。即使原来研究生的中医专业思想比较牢固,进入临床实习后信心也会缺失,结果造成了许多研究生“舍中求西”,在强化西医学的同时,淡化了对中医的研习。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很难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因此,笔者认为在培养中医儿科临床研究生时应时刻树立中医专业思想,将中医的研习渗透到研究生临床实习的每一个环节。

1.1 临床教学查房,应注重中医辨证思维的培养 临床查房对于研究生导师来说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查房言传身教地教会研究生如何与患儿及其家长打交道,如何运用中医四诊收集临床资料,如何正确进行分析临床病例和解决问题;而对于临床的研究生来说,临床查房也是学习临床知识,提高临床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作为中医教学医院应规范地进行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标准操作,对每个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用药分析,并针对某味中药的加减进行详细讲解,以提高研究生用中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在诊治过程中观察到中医的疗效,也进一步树立了中医的信心。由于小儿皮肤薄嫩,气血的盈亏和邪气的盛衰能较敏感地在舌象上表现出来,为此本院儿科建立了小儿疾病的舌诊库,要求临床研究生能通过望舌象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正确辨证分析。通过这项基本功训练,研究生学习中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许多同学通过对舌象的分析看到了疾病的发展变化,感受到了小儿望诊在疾病辨证中的重要性。

1.2 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和经典的学习 中医界历来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著作奉为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经得起历代临床实践的考验,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它们是祖国医学宝库里较早的标志性的里程碑文献。在本科学习阶段对经典著作的认识仅限于教科书,与临床实践结合还不够;进入研究生阶段,笔者认为在进一步倡导读经典的同时,应采取多种形式去研习经典的内容,包括组织研究生针对经典的某些观点进行专题讨论,用经典中的理论和方药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通过将学习经典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使研究生真正体会到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和神奇疗效,提高研究生学习中医的热情和信心。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研究生学会中医的学习和思维方法[1]。

2 注重临床技能培养,提高临床工作能力

2.1 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不断提高临床思维水平 在研究生教学中绝大多数知识是要靠研究生自己去积累、总结和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不断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加有效地促进研究生自学、综合分析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的提高。在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先介绍相关的参考书目,鼓励研究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自己去寻找答案,然后再进行探讨。通过反复的训练,要求研究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观察患者,勤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临床思维和诊疗水平。

2.2 尽可能为研究生提供临床操作机会,加强临床技能的训练 目前对于医学院校的研究生来说临床技能训练不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现阶段,由于种种新的情况和矛盾,研究生实践操作机会更是减少。《执业医师法》颁布,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出台后,使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实习医师临床操作的合法性受到挑战,实习医生动手机会越来越少。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地限制了临床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训。针对现状,笔者要求临床研究生与带教老师一起参加值班,时刻将临床研究生当作一名临床医师进行训练,使其尽快成熟。接诊患者后,老师和研究生同时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和病志,研究生的病志作为实习病志,导师给予认真的修改和指导;临床实践中针对一些实际问题导师都要先让研究生提出处理意见,再进行分析,切忌研究生只是一个跟随者;中医的推拿和按摩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总之,使研究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尽可能让其融入到临床工作的氛围中,使其时刻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而不是一名旁观者。

2.3 探索和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跟名师学艺”模式 中医的优势在临床,中医的危机也在临床,培养名医的关键也在临床。历来临床辨证诊治思维方法就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以至研究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都要经过较长或很长时间的摸索,才能逐步成熟而独立胜任工作。要吸取传统中医师承教育的可取之处,探索和建立现代“跟名师学艺”模式,组织调研名医学术成就,剖析名医辨证施治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让研究生领会临床思维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掌握临床辨证诊治的思维方法和步骤,同时继承和发扬名医的理论与医术。

3 严把临床技能考核,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生命力在于加强临床能力培养,为落实这一关键环节,笔者认为加强临床研究生的各阶段考核能极大提高研究生学习的紧迫性,是确保临床型研究生质量的重要举措。

临床的考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基本素质的考核。包括:工作责任心、临床反应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①工作中责任心强,在医生和患者中有一定威望,能被人信得过;②思考问题灵活,遇到疑难病时考虑全面,处理急危重病时胆大心细、沉着果断;③对工作认真,对患者负责,虚心好学,不满足于现状和一技之长,而且善于总结经验,特别是失败的经验教训;④考核时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其基本素质。由临床带教的老师进行综合评分。(2)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考核。基础知识考评主要是测试研究生的知识面。主要考核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包括四大经典及中西医儿科相关基础理论;除此还应考核相关专业一般知识,如儿科常用的有关非药物疗法的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医、药、针相互交叉渗透的多种方法和技能;同时还应考评相关的法律、心理、社科、文献综述、论文写作等知识。(3)临床技能的考核。一是中期考核,目的是对研究生经过第一阶段相关专业科室临床轮训后的临床能力进行评定,包括临床思维能力、临证诊断、治疗水平以及临床操作能力等;二是毕业考核,对研究生本专业的临床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全面考核其理论知识、临床处理患者能力、诊疗技术及临床带教能力等。考核形式分为笔试和操作两种,笔试考核内容主要是考核研究生临床常见病证理论的掌握情况,重点考核常见病症的诊断、中医辨证治疗、西医急救处理方法等;操作考核内容主要考核研究生诊疗技术的操作、病历的书写等。由儿科导师组在临床实践中期和毕业时分别进行,并作出具体的考核评价结果[2]。

4 根据儿科研究生层次的不同,制定个体化培养方案

本校儿科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包括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其中有应届毕业考取的,也有工作几年后考取的,还有七年制的本硕连读研究生。各类研究生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也存在缺点。笔者在培养过程中应考虑到这一特点,制定的培养计划应更具有针对性。比如,本科应届毕业考取的研究生和七年制的研究生应该注重临床实践阶段的培养,基础课后即可进入临床实践,跟随导师查房,亲自参加管理诊治患者,参加学术例会、专题讲座和疑难病例讨论等学术活动,并在病例讨论中不断地训练自己阐述独到的见解;而对于已经具有临床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应鼓励他们尽早进入科研阶段,与导师和导师组共同议定研究课题及方法,尽早发表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为今后开展高层次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3]。

5 在培养过程中建立导师组制,进一步开阔研究生思维领域

每个导师都有自己的所长,将各个专家组成一个指导小组共同从宏观上负责指导研究生,它不仅可以增强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且可以加强不同领域的导师之间的交流,将对学科建设大有裨益。临床研究生应掌握宽广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经典知识,不但要重点学习经典课,还要学针灸推拿等相关专业基础理论,以及各家学说及病案学等课程,拓宽专业基础范围,增加专业技能,才能够建立中医的思维方法和思路,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需要。每个研究生都可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在导师指导下,并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随意确定选修课,创新课程选择,突破传统狭窄专业领域的范畴。

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是一项关系到中医未来发展的工程,尤其是目前中医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的时期,临床型研究的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解决问题,相互交流经验,使临床型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不断完善,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中医儿科名医。

参考文献

[1] 许双虹,章文平,胡小英.培养中医儿科研究生中医临床能力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16.

临床医学儿科专业篇5

英文名称: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 Surgery

主管单位: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医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6353

国内刊号:43-1380/R

邮发代号:42-26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临床医学儿科专业篇6

关键词 小儿外科 研究生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9.015

Problems and Advice during the Training of the Pediatric

Surgery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

PAN Weikang, GAO Ya, LI Peng

(Children's Hospital,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0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pediatric surgery continuously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want to be a pediatric surgery doctor. Different from undergraduate basic-teaching in classroom, postgraduate education pay more attention to clinical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Pediatric surgery belongs to the interdisciplinary of surgery and pediatrics, compared to others, it has own characteristics. How to improve clinical skill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te education and experien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Key words Pediatric surgery; postgraduates; education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加强了对儿童外科疾病的重视,小儿外科作为儿科医学中多学科领域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不断扩大和进步。成立了专门的儿童病院和综合性医院的小儿外科专业并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选择报考小儿外科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的课堂基础教学,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临床实践和创新能力,如仅仅依靠课堂基础教学会造成研究生教育与临床一线工作的脱节,以及在遇到临床实际问题的盲目性。因小儿外科属于外科学和儿科学的交叉学科,和其他专业相比有着更多的自身特点。如何提高研究生临床技能及科研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通过对近年来我院培养小儿外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存在的经验及问题进行总结和整理,以提高本专业研究生教学培养质量。

1 临床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小儿外科专业属于交叉学科,细化专业除了普外科、新生儿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还有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微创外科、急症外科和整形外科等,包括先天性发育畸形、实体肿瘤、炎症和创伤四大类。①小儿外科疾病覆盖广泛,因此小儿外科研究生对各亚专业的知识均需要加强学习和掌握。不仅如此,还需掌握小儿的生长发育及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等小儿内科基本知识和理论。儿童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一般表现比较复杂,因表述不清及不容易观察,需要特别注意患儿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治疗过程中儿童的病情变化迅速,死亡率比较高,需要医生掌握很扎实的基础知识及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因此作为研究生的管理人员及导师,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掌握外科的基本技能,且对各个学科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也要加强认识。在临床实习阶段,对于应届研究生,重点是打好临床基础,努力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尤其是提高临床研究生处理小儿外科重危病人能力。但对已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或来自其他亚专业的研究生,因小儿外科专业尤其特殊性,尤其是新生儿外科,首先要规范其临床技能,并根据研究生具体情况,到综合医院的其他科室进行1~3月的轮转实习,如小儿内科、重症ICU等。逐渐建立起小儿外科整体的知识结构,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儿外科医师奠定基础。

临床科研能力的提高是小儿外科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培养研究生探索、发现、研究、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严谨和客观是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小儿外科领域和其他专业相比科研基础薄弱,起步晚、发展快,人员配置不合理,对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做临床型小儿外科课题过程中,因缺乏有效监控,从提出科学假设、实验环节设计、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的各个环节,导师均应要求研究生严谨对待。对于每次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及时小结,并和导师或管理人员讨论,研究原因和下一步计划。及时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研究生撰写论文时,写作要规范和严谨,保证文章质量。

2 小儿外科研究生教学问题及策略

(1)因小儿外科在综合医院是属于小科室,规培或轮转的研究生对小儿外科的认识较浅。各方面对小儿外科临床教学构成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认为积极面对目前,不能消极等待国家医疗改革的实施对医患关系、医疗环境的改善。小儿外科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要根据培养方案和研究生的个体情况不同,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指导和部署研究生的医学基础课程、选修课及毕业学位论文的撰写,定期进行实验进度大讨论和检查监督工作,逐渐将小儿外科研究生的科研思路引导至国内或国际领先或接近领先水平。作为本专业的初级管理梯队和带教指导教师,也应该改变思维、做好本职工作,从实际出发,努力培养出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及临床基本技能的合格小儿外科专业毕业生。

(2)导师水平直接影响着小儿外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临床技能及培养质量,因此加强本专业的的人才梯队建设尤为重要。提高对硕士生、博士生导师资格认证难度,建立恰当、合理的研究生导师筛选和考核流程; 对研究生导师实行定期的考核制度,从科研、临床、教学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分,取消导师终生制,不合格的建议取消导师资格;其次,建议引入竞争机制,对有出国留学经历、科研创新思维突出、小儿外科教学能力高、临床手术技能强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进行选拔至研究生导师队伍,从优化导师年龄层次、学术思维、创新能力等角度,打破传统观念,对于小儿外科研究生教育有明显帮助。

(3)优化教学课程安排 改变目前传统教育的单一模式,提高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小儿外科研究生利用网络、移动终端等多种方式获取本专业最新进展,增强研究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利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进行本专业研究学术报告、临床疑难病例诊治、临床高水平手术演示等多种方式,使小儿外科研究生提高对本专业或某一研究方向的前沿和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在选修课程安排方面,增加一些对基础科研如:解剖、分子生物学或前沿科学:糖生物学、表观遗传学等学科的安排,为研究生教育后期实验或临床科研来拓展小儿外科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医学知识基本能力;另外在培养过程中,考核内容及方法需要多样化,从科研思维能力或临床技能提高的要求上,定期组织科研相关领域或科室其他指导老师进行适当的评议和总结,对教学内容、方式、研究成果及问题,适时总结并建立培养质量评估及反馈系统,均有助于研究生教育培养。

任何科研项目均由不同专业或不同领域的人员组成研究团队共同实施。通过参与多中心或多领域合作,能够加强研究生的沟通能力和研究团队的协作意识。②临床型研究生需要导师在给研究生设定课题的时候,充分考虑目前条件尤其是本专业和科室临床优势,甚至可联合兄弟单位以及基础研究实验室了联合收集临床标本及基础研究工作,提高科研效率。因此,对于临床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应以导师为中心,包含有分子生物学、统计学、数学、计算机学等多学科协作的指导小组。在指导团队内分工合作,努力提高科研水平。③

研究生的期中或中期考核内容可以从基础医学理论、小儿外科科研思想、临床基础技能、思想品德和研究成果等5个方面实施,因为报考小儿外科的研究生较少,小儿外科研究生的科研压力不大,就业难度低。因此通过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中期考核,对科研能力强,试验进度快,发表文章的数量及质量较高的研究生,实行适当的奖励,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和他们之间的竞争意识,通过这些有利措施,激发研究生内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优秀的科研或临床能力强的小儿外科研究生。④对于考核结果排名较后或完成较差的研究生进行提醒或适当采取的惩罚措施。

小儿外科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出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临床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在培养的第一阶段就应要有计划、有目的。根据研究生培养大纲,针对个体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并定期考核和督促实验进展和落实情况,避免培养时间的浪费,减少对研究生提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在基础课程学习及临床或科研时间的分配上,应各占一半左右时间,但不能完全分开,小儿外科临床实习或实验应该和基础学习互相照应,对基础知识学习以及临床应用均有很大帮助。目前,我国小儿外科研究生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及矛盾,只有在不断的实践教育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教训,就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培养的道路,努力提高研究生的科研、临床中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小儿外科重新焕发活力。

3 就业及思想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小儿外科专业研究生就业,较成人外科或小儿内科来说相对困难,很多三级甲等医院没有小儿外科,只能选择综合医院中的小儿外科或儿童医院的外科就业,很多小儿外科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毕业期望的收入和现实和成人科室相比有较大差距,且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个人情感容易波动。加之社会对小儿外科专业的认识不足,期望和遇到的现实问题之间的矛盾导致较多的小儿外科研究生产生负面思想。⑤作为研究生导师或初级管理人员要和研究生之间加强沟通教育以及心理疏导,让小儿外科的研究生能够顺利毕业及找到理想工作。

通过深入交流,让小儿外科研究生充分了解科研能力及临床手术能力等技能的重要作用,希望激发其能动性,培养研究生的实验、手术、交流、语言等多方面爱好,可以多举办一些团队活动如:旅游等,增加研究生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在目前的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环境下,培养研究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尤为重要,这些能力的锻炼能够提供更多的条件,为使小儿外科研究生在新的就业岗位上焕发活力,成为学科带头人奠定基础。

总之,随着小儿外科的不断发展,小儿外科专业的研究生仍然面临很多问题。需要导师及研究生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及调整教育策略转变思想,对于提高小儿外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小儿外科医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讯作者:

注释

① 施诚仁.小儿外科若干问题的进展[J].临床小儿外科,2007.1(15):37-39.

② 刘晓黎,王晓玉,王远,等.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的途径[J].教学研究,2013.10(17):154-156.

③ 舒彤,吴智兵,黄秀云.浅论医学院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海南医学,2008.19(7):72-73.

临床医学儿科专业篇7

关键词:循证医学;PBL教学;儿科学;教学改革

循证思维探讨的是如何获取、评价并运用医学证据的问题,其来源于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本质是科学应用有效的医学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生个人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对疾病做出最佳的诊疗措施[1-2]。医学科学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并且发展迅速的学科,也是一门以实践为第一的学科,而儿科学又是一门专业要求高、临床病种多样、多变的学科。为了培养医学生的自学能力、临床思维及正确理解“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我院儿科临床教学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循证思维引入到儿科临床教学工作中,结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弥补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不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7月—2014年7月进入儿科病区实习的学生(七年制中医、针推专业、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及带教老师。

1.2研究方法

入科后、出科前,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分别以不记名形式填写教师用和学生用调查问卷,统计带教老师和实习同学对此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1.3教学方法

根据我院住院部常见病种,筛选出发热咳嗽气促案例、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案例、发热惊厥案例、紫癜案例。教学分3步,内容设置3~4幕。实习学生在带教老师的启发下,根据分管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提出疑问;通过院内网提供的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寻找临床研究证据;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临床可行性;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实习学生根据自己目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归纳总结,并在实习小组讨论;将讨论结果,应用于实习学生分管的病人,观察临床疗效。病例讨论由实习小组组织,围绕一个病例,每周进行2~3次,同时进行文献解读,并结合教科书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2结果

2.1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

认为能够提高对儿科学的学习兴趣的占60%,能够提高自学能力的占87%,能够提高自己分析及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占85%,对循证医学只是部分了解或初步了解的占90%,赞成这种临床教学法的占89%。

2.2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

认为能够提高学生对儿科学的学习兴趣的占75%,能够提高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占78%,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占76%,能够提高病历书写能力的占92%,赞成这种临床教学法的占100%。3讨论儿科学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临床学科,现代医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而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是中医临床教学改革中需要面临的突出问题。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3],EBM和以EBM为指导的临床实践指南也在儿科临床工作中逐步得到应用,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广泛欢迎和支持。EBM强调最佳临床证据、病人愿望及医师临床专业技能三者的有机结合,其核心思想是医务人员运用在临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有力的科学研究信息来诊治病人,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4]。EBM教育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寻求合适的研究证据,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价,结合临床实际和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PBL教学法与传统临床病例讨论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用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5]。在临床教学中,将PBL与EBM理念相融合,利用病房现有的病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寻求客观依据来解答问题,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有显著优势。可以提高学生对儿科学的兴趣,对教师的临床思维、处理问题能力、知识面的扩展也起到促进作用[6],从传播知识转变为教会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索,从终结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7]。本研究发现,极大部分学生认同EBM结合PBL的临床教学方法,认为能够提高对儿科学习兴趣,并提高自学能力,有利于锻炼临床思维,能更好地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成就感有助于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以及坚定专业思想,这与郭应禄[8]的研究结果一致。当然,也有少数学生持不赞成态度,主要原因可能是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缺乏系统EBM课程的学习,检索、评价文献资料的能力不足,导致在临床实践中寻找和评价所需要的证据尚不够系统、深入,准备工作耗时较多,使部分实习学生缺乏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兴趣。本研究还发现,带教老师全部赞成这种临床教学法,认为通过这种EBM结合PBL的临床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儿科学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病历书写等的能力。综上,EBM结合PBL的临床教学方法,符合中医学自身的要求,即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实践第一的理念,也符合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9-10]。研究结果说明EBM结合PBL的临床教学方法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并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此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SackeetDL,RosenbergWMC,GrayJAM,etal.Evidencebasedmedicine:whatitisandwhatitisn't[J].BMJ,1996,312:71-72.

[2]舒涛.循证思维与临床实践教学[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1):7-8.

[3]赵学良,张小飞,吕建莉.加强对医学临床实习医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12):86-87.

[4]刘玉芳,魏学功,孙斌,等.循证思维在妇产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高校医学教育研究(电子版),2014,4(1):21-23.

[5]郑小玲,朱凤珍,李忠信,等.循证思维在临床检验带教中的应用[J].循证医学,2011,11(5):310-311

[6]廖伟,何周梅,常琴,等.结合循证医学思维的PBL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儿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1,34(12):3526-3528.

[7]张文喜.基于循证医学的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实践[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4):471-472.

[8]郭应禄.敬业精神与医学人文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3):3-4.

[9]吴库生,李克.PBL教学法中的循证思维及医学生素质教育[J].医学与社会,2006,19(6):51-52.

临床医学儿科专业篇8

[关键词]教育,医学,研究生;教育,医学;微信

从2015年起,临床医學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已经逐步采取研究生教育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模式(以下简称结合模式)进行培养。已有研究显示,结合模式培养研究生能有效整合医学教育资源,提高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和专业素养[1]。然而,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尤为明显的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散在各个科室进行,学生参与科室排班,统一的时间进行大课教学十分困难;将学生分配给导师全权负责又很难保证同样的教学质量[2]。这就迫切需要一个既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而又可以统一授课的辅助教学平台来解决这些矛盾。微信实现了网络化共联,打破了传统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有望解决以上矛盾[3]。本研究应用微信对部分儿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了教学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及分组

以青岛大学临床医学院2015级儿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1名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参加执业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对象中小儿内科20人,小儿外科1人;男性2人,女性19人。将21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微信组11例,对照组10例,入组前微信组、对照组院内组织的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分别为(300.91±15.38)、(297.60±13.0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研究方法

两组学生均按照《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中儿科住院医师培训要求,轮转儿科呼吸消化、儿科心肾免疫、儿科神经内分泌、新生儿、儿童血液、儿科急诊、儿童保健科、小儿外科等各个专业科室,以及影像、心电图等辅助科室。各科室均按《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要求培训相关专业内容,并定期组织专业讲座、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考核等;同时要求研究对象参加医院组织的住院医师基础理论培训、基本操作抢救技能培训、相应考核。在此基础上,微信组组建微信群,由教学秘书定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儿科诊疗指南等相关知识;组织学生不定期就某个问题或者病例进行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式)的问题导向性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和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可以在群内提出,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并不定期由群内指导老师进行提问考核。研究时间为2年。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2017年执业医师考试成绩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临床能力考核由院内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者主持,主要考查研究生临床操作能力、临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临床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包括以下指标。①辅助检查解读能力:选取比较经典的心电图、X线片、CT、MRI等检查结果,由学生下诊断,考虑可能疾病;②体格检查手法及检查结果解读能力:随机抽取某部分或某项体格检查内容,在模拟人上进行查体,考察检查手法规范性及检查的全面性,提问相关检查结果的意义;③常用穿刺技术操作规范:随机抽取胸腔穿刺、腰椎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中的一种,在模拟人上进行操作并做相关提问;④病史采集及病历书写能力:老师扮病儿家属,研究生接诊、问诊,书写现病史及初步诊断;⑤病例分析:提供1个病例,由学生进行分析,老师穿插提问相关知识。其中,第1项满分15分,第2项25分,第3项20分,第4项20分,第5项20分,总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执业医师考试成绩比较

对照组执业医师考试总分为(394.30±15.71)分,微信组为(409.45±13.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371,P<0.05)。

2.2两组临床能力考核成绩比较

微信组考核成绩总分、病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241、3.631,P<0.05);两组的辅助检查、体格检查、穿刺操作、病史采集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就是要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4]。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要求其同时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模式培养),是为了培养更适合临床要求的临床医生[5]。要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首先要通过执业医师考试获得执业医师资格,执业医师考试成绩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综合医学素质;同时临床能力是医生的立身之本,医生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在临床上应用自己所学知识为病人解决问题。因此,本文研究以执业医师考试成绩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为观察点,比较两组的差别。

医学教育需要巨大投入,很多医院教育资金捉襟见肘[6]。微信是一款免费应用程序,已经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应用。本文研究中的21名研究生全部在应用微信。另外,目前社交媒体在欧美医学院校的教学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7]。国内有许多老师已经尝试将微信应用于教学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8-10]。因此,我们尝试将微信应用于儿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其在教学中的作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微信组执业医师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執业医师考试内容非常广泛,不但包括基础医学、内外妇儿科学、精神病学、预防医学等,而且其他学科也多有涉猎。要想取得好成绩就需要广阔的知识宽度和一定知识深度,需要学生广泛学习多学科的医学专业知识。

为扩展和加深学生们的专业知识,适应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要求,微信组以微信为平台,一方面学习由各专业老师组成的导师团队精心准备的课程,扩展了本专业整体的教学广度,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11];另一方面,以“提高医师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为培养目标,以“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为培训内容[12],全方位、多学科地给学生提供资料,为学生执业医师考试和将来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首先,我们在微信平台上定期导师团的课件并结合一些往年执业医师考试试题供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熟悉考试的题型及出题思路、考察知识点和答题技巧。其次,学生们遇到问题可在微信群中随时提问,共同讨论学习,老师予以适当的指导,为学生们准备执业医师考试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平台。最后,我们鼓励学生们在微信平台上分享相关医学知识及执业医师考试的信息。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微信公众号和APP可以提供很多优质的医学领域学习资源[13],大家共同分享,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因此,本文微信组学生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了较大提高,执业医师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主要包括临床分析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临床沟通能力[1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医院组织的临床能力考核中,微信组成绩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病例分析环节有明显的优势。我们认为微信组学生其他方面优势在考试中没有体现出来。朱小艳等[15]问卷调查表明,结合模式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所有学生的临床能力均有提高。临床操作能力考核内容范围较窄、较基础,学生们只要下功夫提前准备,都做的比较好,不易看出差别。从临床实际工作表现来看,微信组研究生的知识面、临床分析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尤其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思维能力、学科发展动向掌握情况等方面。本文临床能力考核成绩分析显示,病例分析方面微信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除了微信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临床分析能力外,应用PBL式教学在提高学生临床分析能力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