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建筑工程保障措施8篇

时间:2023-09-24 15:44:12

建筑工程保障措施

建筑工程保障措施篇1

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 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151-01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作为新兴行业中热门行业之一的建筑业不断吸引着更多的人员加入进来。然而,随着建筑业的兴起,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事故也明显增多。尤其在近两年中,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频率以及数量都明显呈上升趋势。因此,我们需要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加以防范。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施工的重大意义主要就是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1 造成建筑施工事故的原因

1.1 建筑工程设计不够标准

某些建筑工程的设计忽视建筑的使用强度极限,易造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有时由于质保体制的不健全,会导致质量安全责任制无法得到有效具体的落实,这就使得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工程的过程中勘察深度不够,最终做出的设计质量也就无法得到根本保证。某些设计人员由于其自身的经验不足或者是对建筑的受力点考虑得不够充分等原因,盲目追求建筑的大强度,致使建筑的局部受力过大,威胁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

1.2 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

由于建筑工程的一线工作人员大多是农民工,他们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其施工安全防护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是造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最直接最主要原因。这些工人对施工前的施工安全教育很漠视,在施工过程中也经常出现不佩戴安全帽、无证操作等违规作业现象。由于这些施工人员缺乏基本的建筑施工安全操作技能与知识,为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1.3 监理人工作消极

建筑业内,总有些监理人的工作态度消极。他们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对建筑施工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够重视与了解。这就造成了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不到位。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监理人易出现重质量而忽视安全管理的现象,即使发现了施工安全隐患问题,也没能及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处罚。没能让建筑施工单位做出及时有效的整改,就使得监理人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本来应该起到的作用以及效果,也为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埋下隐患。

1.4 建筑施工作业的本身特性

建筑施工作业的特性本身就决定了其是一项相对有风险的工作。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属劳动密集型,其主要的作业方式仍然是手工式劳动操作,其劳动强度大,且多为露天作业以及高空作业。建筑施工的环境恶劣,易使劳动人员产生疲惫感以及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导致操作出现失误,引起建筑施工安全事故。

2 提高建筑施工中安全保障的措施

首先,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对建筑施工安全保障的宣传,在建筑行业内形成注重施工安全的良好氛围。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作为建筑项目中的核心问题,应该引起建筑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有效监督,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营造出有利的舆论氛围。重视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宣传是企业的重要职责之一,同时也是其企业文化的体现。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普及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基本常识,这是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理念进入企业,进入每位工作人员的心中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建筑行业内成员以及社会成员们安全管理的意识才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增强,也就有利于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为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创造了更有利的舆论氛围。

其次,加强执法监察,更加有效的督促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建筑施工进行安全管理的执法监察是事先预防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有效途径之一。正规有效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执法监察可以使施工队认识到安全监督检查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建筑施工队对自身的整改可以消除潜在着的隐患,这也是对执法监察的权威性、强制力以及严肃性的体现。并且,执法检查部门应结合目前的具体情况,在注重与相关部门间的相互沟通以及协作的前提下,建立起更加规范、可行的执法监察机制。

再次,改进技术,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建筑施工设施。离开了资金以及科技力量,建筑施工单位便无法运转。改进技术以及投入资金,可以改善相关的施工设备,改善保护设施,为消除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隐患提供了有效、便捷的途径。同时,对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预防无法离开相关施工设备设施的正常运作,改善这些设备设施也就是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增加了一层保护。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增大投资力度、不断改进其技术以及严格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政策,在行动上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最后,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增强其施工安全防护意识。建筑项目的施工人员多数都是农民工,由于其受过的教育水平有限,在没能经过专业的培训,没能掌握相对专业的施工技术的情况下就参与施工。施工人员普遍偏低的素质与技术导致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缺乏应有的责任感,这直接导致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意识淡薄,引起施工事故频频发生。为了做好安全施工管理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及环保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有效预防各类安全施工事故的发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制订安全施工教育培训制度,项目部必须对所有进场作业人员进行入场安全施工教育培训,以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

3 结语

作为人类进行各行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前提,安全生产是必然趋势。人们对于安全的需求也是人类本身的根本需求之一。近年来的建筑施工事故频发使其安全生产的形势愈发严峻。在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重要性之后,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障进行完善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可以相信,只要我们从思想上予以重视,从行动上积极落实,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这一大问题必定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只有这样,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建筑项目施工单位才能获得真正的利益,建筑业市场才能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本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山西建筑,2009(25).

建筑工程保障措施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施工;建筑施工质量;保障措施;

一、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以下四点:

第一,主要是人的因素。在建筑施工中,人的因素主要是指管理者的素质、服务人员的质量观念以及操作人员的施工水平。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越高,其领导人力和决策能力就越强,就能够很好的掌握目标管理、施工组织、技术指导、质量规划等环节,进而还能更好的完善施工管理制度。而操作人员则需要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和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将施工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

第二,材料因素。建筑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物质条件就是施工材料,而材料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工程质量,如果材料的质量不过关,那么工程的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相关标准。现在有一些不法建筑商,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在施工中采用不合标准的材料,这也往往是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同时,还有的采购人员没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对原材料的质量没有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甚至是从中收取不法利益,这也给工程的质量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第三,环境因素。在建筑施工中,气候、水文、地质、劳动环境、人文环境都有可能会对建筑的质量造成影响。环境因素对于建筑工程的影响,还有着复杂多变的特点,时间、温度、天气都有可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

第四,方法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所采取的组织措施、检查手段、施工组织设计、工艺流程、技术方案等都属于施工的方法。有的施工单位,明确了施工组织设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却没有严格的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对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等到出现了问题才想到去解决。这些都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保障措施

俗话说“建筑工程,百年大计”,我们一定要牢固地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不断从制度上、管理上、实践中加以完善,使建筑工程质量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把我们完成的每一项工程都做成精品、做成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品。

1、推行项目监督责任制

以项目为单位确定一名监管责任人,即每一项目均要确定一名监管责任人。工程建设项目监管责任人职责为:一是负责对项目招投标工作纪律的规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二是负责对项目备案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三是负责督促项目监管相关报表报送;四是负责对有关项目建设其他需要监管的事项进行监督。项目监管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对在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或在工程招标过程中存在的虚假招标、明招暗定、借牌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及时整改处理,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市纪委监察局,否则将按相关规定追究项目监管责任人的责任。

2、重视人才的培养

要重视人才的作用,特别是现场技术人员的培养。在施工现场技术人员要按要求配备到位。同时要加强一线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要大力加强员工的业务知识培训,把提高每一位员工的素质和业务技术作为提高工程质量建设的大事抓。需要的工具书要买,该增的仪器要增加。不能把对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当作走过场、摆花架子。

3、提前做好施工预防工作

做好施工的预防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第一是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质量检查工作.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规范施工操作过程当中质量的审核手续,做好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审核需要企业指定一套完善严格的审核标准制度。严格通过三检程序的材料才能进入施工阶段,因此要加强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以及检测人员的质量监控意识,同时通过引进先进的质量监控方法和手段,可以精确地完成施工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审核工作,另外规范检测过程当中的测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要严格的做好质量监控工作,因为它们质量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了房屋成品质量,务必做到没有通过审核的水泥和钢筋坚决不能进入施工进场。另外一个预防工作就是要做好施工过程当中的审核交接手续,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负责人必须签字验收后施工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这样做是为了及早的发现质量隐患,经过调整以后将损失降到最低,责任落实到相应程序的负责人,可以有效的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材料以及技术问题。

4、严把材料关

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提醒有关方面人员,尽快确定,有关材料的品种、规格、颜色,施工队才能尽快的作出相应的施工计划,定购材料,合理安排劳力和机械,做到胸有成竹,确保工期。目前投机商多,伪劣产品多,一些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厂,其产品质量多半是不合格的,有的甚至是劣质的。就是已经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建筑材料厂,其中有些厂家的产品质量也是不合格的,这些不合格的建筑产品充斥着建筑材料市场。材料购销中,运到现场的材料、配件与订货前的样品不符是经常遇到的事。在材料质量控制方面要掌握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性能、材料抽样、试验方式和施工要求。主要装修和建设配件到货后应及时开箱检验、不合要求,应及时更换或退货。主要材料,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料化验单,通知参建各方的人员到场进行观感验收并做好记录,合格后,见证取样送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各种构件必须具有厂家批号和出厂合格证。总之,严格把好材料关,绝不能让不合格材料用在工程中。

5、加强质量全过程管理,重视现场质量管理

控制好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每个项目都要有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定期开例会检查分析,并把质量管理的情况上报上级公司。尤其是要重视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具体可以阐释为:首先要做好事先计划;其次是要加强事中控制;最后是要重视事后检查。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是关键,特别是施工中每道工序要一环紧扣一环,做到环环到位,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事实表明,重视施工中每个工序质量的,整体质量将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反之,整体质量问题出现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严重后果。长期以来,大多数企业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把工程质量的控制放在工程建设的实施阶段,而不重视其他几个阶段的控制。施工项目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应该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工程控制。

参考文献:

[1]陈敏民.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2

[2]张华辉.《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 2009(12).

[3]李世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技术探究[J].公程科学,2003,(7).

建筑工程保障措施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质量管理保障措施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建筑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重点与难点,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完善施工质量的保障措施,对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保证使用者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对建筑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提高建筑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对提高建筑物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建筑项目的施工阶段又是联系着设计阶段与竣工结算阶段、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把握好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能够纠正工程设计当中的缺点和不足,并为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结算时发生问题的可能性。另外,加强建筑项目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不仅能够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安全,也可以起到控制项目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快速发展的关键。因此,充分的认识到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使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合理的保障措施,提高建筑项目在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水平,是建筑项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内容复杂,需要涉及到不同专业和部门,同时也会受到设计、监理、作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阶段,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虽然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各异,但是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施工技术方面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建筑项目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多,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多个专业和不同部门进行密切合作,才能够确保建筑物的全部功能得以实现。不同的专业都具备自身的特点,对作业环境、机械设备、安装空间和技术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建筑工程作为一个拥有完整使用功能的整体,其施工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不同专业交叉的部分,如果对工种交叉部分的管理不到位,将很容易给建筑物的质量埋下隐患。而不同专业对施工质量的评定均有着各自的标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如果不能对各标准进行统一,将会增加工程质量评定的难度,给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另外,新技术与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也给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增添了诸多的变数,设计的改动、技术的更新、设备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

2.工程管理方面

建筑工程往往功能众多、结构复杂、工程量大且存在着隐蔽施工的部位,这些特点在无形中给施工管理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对项目进行施工时,面对不同工种交叉作业的部位,如果不能及时的加以协调,就极易使不同工种在施工的空间或时间上产生冲突,影响作业的效果。而工程隐秘施工的部分一旦完工,便难以对其进行质量检查,想要对质量问题进行补救更是难上加难。如果不能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其质量严加监管,将会给工程的质量留下隐患,降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威胁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个别施工单位由于工期紧张等原因,盲目的追求工程进度,造成了工序上的遗漏,增加了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的复杂性,给工程的质量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另外,机械设备缺少适当的维护、施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施工过程操作管理不当等原因,都是降低工程质量的因素,只有对上述各个因素严加管理,才能够在根本上保证建筑项目的工程质量。

3.质量监督方面

由于部分建筑项目对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不高,或对工程质量管理的责任划分不明,造成了工程的参与方难以尽到全面的监督义务,对于部分责任划分过于模糊的环节,甚至出现了无人监管的现象,导致工程的质量缺乏保障。此外,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存在有一定的偷工减料现象,如果不能增加管理力度、设立完善的管理措施,而任凭此类现象发生,将会给工程的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保障措施

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工程的质量造成明显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施工工艺的控制、施工材料的选择、施工人员的素质、工程质量管理的力度等,想要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推行合理的建筑工程质量保障措施,就需要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入手,有针对性的加以管理与协调,最终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质量,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1.加大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力度

施工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物质基础,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造价,也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的最基本因素。如果建筑单位过于看重工程的成本,而忽视了工程的质量,选择了价格低廉但质量未能达标的建筑材料,便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对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管理时,需要严把工程的材料关,对入场的材料实行严格的检验与复核,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工程的要求。同时,也要加大对材料采购环节的管理力度,注重对材料供应商资质的审核,避免在采购过程中出现以次充好等问题。另外,为了避免长期存放对施工材料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在建设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材料的进场顺序与进场数量,并重视对存放材料的管理,降低存放过程对材料质量的影响。对于长期存放的材料,施工企业应在其进场时进行二次检验,保证材料的质量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2.完善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的控制

建筑项目的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工程正式开工之前,应对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综合的讨论,根据不同工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相应的质量控制点,加大对其的监督力度。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加大对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的监督力度,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受监管的状态之下,以确保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

3.重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机械设备对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建设任务,因此,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保证设备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减少设备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避免因设备问题给工程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4.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由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使工程建设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如果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达不到标准,便会给工程的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工程建设当中,需要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效地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总结: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企业以科学的管理体系为基础,针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合理的管理与控制,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立明确的赏罚措施,将工程质量责任细化到个人,并对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开展全面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隋景伟.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的措施[J].商业文化,2011,(7)

[2]利锦钏.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J].科技资讯,2011,(20)

[3]刘文刚.试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民营科技,2010,(4)

建筑工程保障措施篇4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措施

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施工质量的有效提高,已经成为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重点之一,因此,对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从而发挥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真正作用,最终促进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一、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作用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不断加强,是施工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根据房屋建筑的实际施工情况来看,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房屋建筑使用安全方面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房屋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密切联系,对于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和谐发展和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房屋建筑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房屋建筑工程观和施工质量,注重他们的快速提高,才能真正保证社会公共利益,真正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最终发挥保障社会安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由此可见,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是提高房屋建筑施工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才能真正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科技技术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更多发展机会,大大提高了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对于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其发挥的作用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筑企业必须注重自身管理的不断加强,对承包建筑工程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才能真正保障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其次,保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工期,提升建筑企业整体形象,从而不断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根据房屋建筑的实际施工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精心管理,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严格审查,才能避免偷工减料情况出现。目前,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检查,是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房屋建筑的居住环境和舒适度有着重要影响,是促进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有着不同方面的质量问题,而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一般比较长、施工材料种类也比较繁多,因此,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才能真正解决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各种问题。目前,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质量管理方面的措施

在建筑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必须注重工程质量提高,并保障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才能真正促进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因此,根据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在质量管理方面构建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才能不断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在实践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进行监督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采用三级管理方式来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是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以在质检员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的基础上,保障质量检查进度的有效落实,从而减少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是,业主和监理的有效监督。目前,业主进行的监督都是由监理来完成的,以在对未施工的环节、完成施工的环节和正进行施工的环节进行全面监督,才能真正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成本管理方面的措施

目前,成本管理方面的措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工程设计和预算管理方面。通过合理设计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选用合适的施工技术等,并加强施工过程的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最终保障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其次,整个工程的成本管理。在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的情况下,注重成本方面的管理,需要对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等进行严格检查,才能真正对房屋建筑工程的全过程进行成本管理。最后,工程变更方面的管理。如果在施工过程出现工程变更问题,必须经过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和设计师等共同商量,才能保证工程变更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三)安全管理方面的措施

在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中,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制定安全管理措施,需要不断完善安全配套设施,对各种安全问题进行有效防范,才能真正消除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最终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提升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等的情况下,对于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另外,建筑企业还需要加大安全管理方面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每个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才能真正提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最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企业的不断发展,必须有效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确保上述各种措施的有效落实,才能真正实现房屋建筑工程整个过程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成本管理等。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施工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减少工程变更情况,才能真正保障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作者单位:江苏金九鼎系统集成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孙青春.基于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研究[J].江西建材,2015,(8):286-286,289.

[2]王瑞.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之间的关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5).

建筑工程保障措施篇5

关键词:保障房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问题;有效措施

现阶段保障房项目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对改善民众生活状况和居住条件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还能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完善,所以当前阶段研究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是非常有必要的。尽管当前阶段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情况良好,还得到了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使得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但是受到传统建筑观念和落后管理模式的限制,使得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发展陷入困境,甚至会影响社会建设的其他方面,产生不必要的风险和伤害。所以,本文就从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对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问题以及有效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

1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虽然当前阶段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的发展状况良好,其研究成果和具体表现还得到了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认可和重视,但是大部分施工企业和单位的领导层并不了解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的重要性,使得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保证,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其他方面,无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首先要了解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特别是需要分析影响因素产生的原因,具体特点,施工流程和产品特点,为相关问题分析与有效措施落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影响因素产生的原因和具体特点

为了更好地提高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就需要对影响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对其产生原因和具体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第一,技术因素,主要包括图纸设计技术,施工材料技术,土建施工技术等;第二,管理因素,如何协调各部门工作和优化管理制度是工作的重点;第三,天气因素,季节性施工频次多并且施工时间长;第四,社会因素,比如质量要求高和检查力度大等。

1.2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的流程以及产品特点

现阶段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的项目周期包括项目的决策,实施和使用阶段,其工作的流程包括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地基基础施工;主体工程施工;安装工程施工等。如果把上述工作流程划分为不同的小的阶段,就可以通过完成分项和工序来保证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另外,目前建筑产品还有固定性,单间性,投资高,周期长的特点,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措施上的调整和改进。

2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的表现,可以得知房屋工程建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其他方面有密切联系,所以需要了解其中出现的问题,再利用有效措施加以妥善处理和解决。基于对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了解,可以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与管理的主体不到位,施工管理手段落后和缺乏先进技术经验等方面的进行分析,对其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进行研究,才能积累好经验和教训,为相关措施的落实做好铺垫。由此可见,现阶段研究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时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2.1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的主体不到位目

前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效率。首先,管理从业人员的收入和报酬较低,使得保障房工程施工管理队伍的人才也不多,还存在文化水平低,施工管理经验少和不了解管理知识的现象,无法有效解决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其次,施工管理主体不到位问题也比较严重,无法对施工的价格,进度和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最后,部分施工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忽视材料质量,同时管理者认识不到保障房的重要性,存在偷工减料现象,从而影响其施工质量。

2.2施工管理手段落后,缺乏先进技术经验

施工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是另一个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作为支撑。现阶段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人们对于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出现了管理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漏洞多,决策不及时等问题,所以目前进行相关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有效措施的落实等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3提高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目前,大部分保障房建筑设计档次降低,房屋使用中舒适性、布局合理性有偏差,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尽可能与日益发展的社会品质相适应,避免出现新建房屋落后时展需求的问题出现。基于对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和问题的了解,可以得知相关措施需要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落实,才能有效提高保障房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可以从建立健全保障房工程施工管理的体系,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不断创新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措施的分析,总结出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再把有效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保证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才能弥补其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笔者结合已有的研究和自身的经验,选取其中典型有效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可以为同行业人员的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借鉴。

3.1建立健全保障房工程施工管理的体系

因为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现状不容乐观,所以就需要采用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其中建立健全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色。首先要制定质量控制理念,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其次,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资源管理,机械设备管理等内容;最后,对业务流程和过程进行监控,使得设计,施工,交付等环节顺利完成。

3.2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不断创新管理手段

一方面,定期组织相关技能和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聘用掌握先进技术或者经验的专业人员,对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管理和监督,保证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创新管理手段也是有效措施,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构建自动化系统并实现资源共享,使得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管理。

建筑工程保障措施篇6

【关键词】绿色工程标准;管理;保障房建设

引言

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解决中低收入和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举措。保障房建设涉及面广,公益性强,社会影响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的改善,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用《绿色工程标准》指导保障房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运营的全寿命周期最大限度地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创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现状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国以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棚户区改造为主

要形式的住房保障制度初步形成,通过各类保障性的住房建设,五年间,全国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到2010年底,全国城镇保障住房覆盖率已达7%到8%。

从2011年起,我国保障房建设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四月底,全国已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28万套,基本建成150万套,完成投资2470亿元。

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和住宅小区的配套工程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工程建设规模大、分布广、项目多、工期紧、工程质量要求高、管理任务重的特点,使得目前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项目选址不合理,规划布局设计过于单调,配套建设不到位,结果房子建成群众不愿租住。⑵建筑方案设计不科学,平面布局过于简单,不适用。⑶盲目追求工程进度,欲速则不达,结果造成返工重建。⑷为了节约工程成本,有偷工减料、工程转包现象。⑸工地管理机构不完善,制度不健全,质量监管不到位。⑹不执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标准》GB/T50640-2010,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具有特殊的民生属性,保障房建设自始至终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绿色工程、精品工程,在保障房建设过程中应大力推广绿色工程建设,推广使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标准》。结合工程实际,真正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民心工程。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一个深入民心的靓点。

2 用《绿色工程标准》指导保障性安居工程施工

上世纪中叶,英法美等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率先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节能建筑体系逐步兴起,绿色建筑成为发展方向。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

2012年4月27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该《意见》明确提出,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科技进步及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升级。

在保障房建设过程中,绿色工程理念应从两个方面得以体现:

2.1 从规划设计开始,贯彻执行绿色工程理念。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国家提出明确要求,要合理布局,严格执行抗震设防和建筑节能标准,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出行需要,贯彻省地、节能、环保的原则,争取达到保障性住房户型小、功能全、配套好、质量高、安全可靠的要求,合理布局,科学利用空间,有效满足各项基本居住功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的宗旨就是:大力发展绿色

建筑,以绿色、生态、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生活空间,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保障性安居工程从初步规划,到施工图设计,应该牢记绿色工程这一主题,在项目的决策阶段,研究使用各种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外墙保温、雨水收集和中水利用等,将各种节能技术与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设计成果上得以体现,达到和谐美观、功能兼备。

2.2 以绿色施工标准指导保障房建设施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7年下发《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导则》中阐述了绿色施工概念,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主体是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尤其是公租房,从土地划拨到筹资建设,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和大中型企业自筹资金。各级主管部门认真负责,高标准严要求。不少保障性安居工程评为优质工程,保障房小区成为低碳社区。但由于各种原因,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河南郑州汇景嘉园保障房项目,因质量问题八栋楼被拆除,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引起社会巨大反响。

用《绿色施工导则》指导工程施工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具体应从组织管理、施工方案和评估机制三个方面规范工程施工。

(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与目

标。项目经理作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并选派专业的绿色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具体到人,做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并根据工程特点,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

(2)建立健全各种绿色施工制度,完善施工方案,做到措施得

力,目标清晰。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②节材措施;③节水措施;④节能措施;⑤节地与施工目标保护措施。

(3)建立评估机制,及时进行评估管理。成立专家小组,对绿

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和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

3 结语

通过绿色施工管理,有效降低环境负荷,保护资源,减少建筑垃

圾,循环利用各种材料,节水节能。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2006

[2]孙玉珍.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实践.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7:39---49.265---272

[3]鲁荣利.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建筑经济.2010(3):104---107

建筑工程保障措施篇7

[关键词]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措施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7-0142-02

工业建筑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其主要是为后期的工业发展服务,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格外关注其施工的质量问题,才能够更好地确保后续工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率,工业建筑的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是重中之重。

1.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要明确整个工业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只有对整个工业建筑施工流程充分全面的把握,才能够保障施工的有效性,有助于把握施工的关键点,对于质量的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2)对整个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来说,加强相应的原材料控制和管理也是极为关键的,对原材料的控制和管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障施工的质量,如果原材料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到最终的施工质量。

(3)因为整个工业建筑施工是一个比较复杂,规模也较大的项目工程,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分部工程以及分项工程的施工建设,对于最终的施工质量来说,这些分部工程以及分项工程也具备极为关键的价值和意义。

(4)在整个的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还应该重点针对其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这些薄弱环节也是控制要点所在,尤其是一些施工细节,如果控制不到位必然会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2.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2.1提高质量控制意识

切实提升工业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一个工程参与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是保障其最终质量控制效果的关键措施,最为主要的手段就是加强宣传和教育,重点针对相应的质量管理人员以及全部的施工人员进行宣传,宣传的内容要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加强工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分析质量问题可能会带来的一些危害,并且还应该加强对于如何做好质量控制工作的教育,提升其具体的质量控制能力和素质。

2.2重点加强对于施工原材料的控制和管理

在工业建筑的施工中,加强原材料的控制和管理也是极为必要的,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是整个工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所在,一旦原材料的质量出现问题,那么其它管理措施都失去意义。首要问题就是加强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有效性主要是指针对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必须准确,采取专业的技术手段和检测设备,提升其检测的精准度,避免出现检测失误。全面性不仅仅是指要针对所有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因为在施工过程中都是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质量检测,所以为了更好地保障这种全面性,对于抽查的比例和随机特点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还应该针对其原材料使用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检测,从采购到存储再到使用,都应该做好相应的检测工作。

2.3针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控制

相对于整个的工业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来说,其施工现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加强其施工现场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才能够避免一些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施工现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控制就应该条理性,明确其管理和控制的要点有哪些,然后依次进行控制和监管,保障施工的质量。一般来说,在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中,除了要加强材料的控制之外,还应该重点针对施工的具体工序和实际操作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也是最容易导致施工质量问题出现的方面,基于此,相应的质量管理人员必须要全面把握好每一步施工工序内容和控制要点,针对施工人员的具体操作进行严格的控制,一旦发现施工操作失误应给予及时指正。

2.4加强质量验收工作

作为保障整个工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加强验收工作的效果也是极为关键的。针对整个工业建筑工程项目的每一个施工细节和关键点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规范检验程序,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审查,确保其最终的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保障措施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

建筑工程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渐有更多进行技术与材料设备被应用其中,工程建设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对机械设备应用现状来看,存在明显的管理不足问题,一般施工单位将重点放在工程施工质量上,但是忽视了机械设备的管理,检修维护不到位,导致其在放置与使用阶段出现问题,而影响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机械设备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实施的重要前提,必须要提高对其维修管理的重视,针对现存问题采取措施将维修措施落实到位,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1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维修分析

机械设备是工程施工的主要装备,尤其是现在建筑工程规模不断加大,高层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机械设备已经成为保障施工作业顺利实施的关键性因素。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施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有更多科技含量高、性能优越的新型设备被应用到项目建设中。但是受传统思想限制,导致现场机械设备管理不完善,并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导致大部分机械设备日常检修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运行隐患。并且为保证所有施工作业可以在规定工期内完成,机械设备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强度运作,这样高负荷运行也会对设备自身性能产生影响,加速构件的磨损,但是因为检修维护不及时,导致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上升,导致施工作业不能正常进行[1]。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综合效率,需要提高对机械设备维修的重视,针对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确定机械设备维修要点,并编制相应管理制度,确保各项维修作业可以落实到位,减少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

2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维修现状分析

2.1设备基础维护缺失

对于很多施工单位来说,在工程施工中,只注重眼前利益,未从长远角度分析,导致机械设备存在超负荷运行,而基础维护不到位问题,使得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增大。就我国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现状来看,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均将重点放在追求施工进度上,只在乎机械设备使用效率,忽视了设备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造成完成每天规定项目内容后,没有时间对设备进行日常基础维护检修,这样对于存在的故障隐患不能及时发现,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设备积攒的故障隐患越多,一旦发生故障势必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解决,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同时也会造成设备维修成本增加[2]。

2.2维修机制不完善

现在大部分建筑工程施工时,采用的是定人定机制度,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设备,但是缺失了对应的设备维护制度,导致设备维护工作成为一句空谈。维修机制不完善,再加上管理不重视,并没有对相应的维修人员作业任务进行合理划分,缺乏相应的管理约束,导致维护作业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各项检修维护工作不到位。而对于操作人员来说,一般在重视机械设备的使用,基本上不会存在主动维修的情况。如果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间相互推诿,而影响工程施工效率。并且,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来说,维修作业还是采用传统事后维修方式,预防维修意识不足,不能主动去检修发现存在的隐患,只能在发生故障后被动的采取措施处理,造成各项资源的浪费。

2.3维修技术落后

为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要求,施工机械设备种类在不断更新,技术含量也不断增加,这样就对维修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现状来看,很多企业在面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时,更多的是选择用传统维修技术,并不能满足新型设备维修要求。先进的设备对配件质量以及油、燃料、液压油等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采购人员对机械设备运行原理以及要求等信息更新不及时,再加上责任心比较低,购置的配件与油料不能满足设备运行要求,同样也会加速设备的磨损,增大了故障发生概率[3]。

3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维修优化措施

3.1建立完善维修机制

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维修效率,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维修机制,对施工过程中各项管理与维修作业的实施提供依据,且对维修人员行为进行约束,确保各项维修作业的有效落实。对于设备维修与操作人员应转变传统理念,要求操作人员在完成日常作业任务后,按照规范对设备进行日常检修,检查是否存在的不正常情况,并做好检修结果记录,作为后期维修的依据。而维修人员需要提高自身责任意识,严格按照规定定期对各类机械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对存在问题的部分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消除存在的各类隐患,保证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另外,机械设备维修机制的确定,还需要对传统工作模式进行调整,将事后维修调整为预防检修,在故障发生前,按照设备大、中、小型维修计划或相应技术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可以正常运行,满足施工作业要求[4]。

3.2更新设备维修技术

针对机械设备更新问题,在对其维修作业进行分析时,必须要做到维修技术的同时更新。一方面,应积极引进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通过专业系统对设备运行状态信息进行总结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故障隐患,且可以短时间内确定故障位置与原因,缩短故障检修时间。另一方面,要求维修人员、操作人员以及采购人员及时更新设备相关信息,能够掌握设备运行原理以及对各类油料的要求,避免因人为失误出现运行故障。

3.3加强设备保养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机械设备来说,对其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同样重要,需要根据工程建设要求,编制合理的保养方案,确定保养时间与内容,不仅可以定期更新设备各构件状态,同时还可以在保养过程中消除存在的故障隐患,避免故障发生后浪费更多资源。做好前期保养工作,可以提高机械设备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设备出现故障的次数,并可有效控制故障影响程度,提高施工作业效率。

4结束语

对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是确保施工作业顺利进行的前提,施工企业应提高对此方面工作的重视。应结合建筑工程建设特点,编制完善的设备维修管理体系,明确管理、操作与检修人员责任与义务,明确设备检修时间与要求,落实前期养护、预防检修措施,将一切故障隐患消除在前期,减少故障发生概率,避免因故障对工期以及质量产生影响。

作者:方昕宇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代青松.浅谈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7):186-18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