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安全教育分享8篇

时间:2023-09-28 09:08:04

安全教育分享

安全教育分享篇1

关键词: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作者简介:张金来(1958-),男,河北保定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馆员。(天津 30035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254-02

当今全球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已经成熟,信息资源共享惠及世界各地,人类为了获取某一方面的信息资源,再也不会受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拓展,获取方式更加便捷。伴随着信息资源共享的涌入,各地政府档案管理机构相继建立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被界定为全国职业院校改革示范区,有着独天得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此,实现海河教育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必将成为可能。在海河教育园区建立各院校之间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推动海河教育园区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1.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海河教育园区教育的发展,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对档案利用传统的获取手段,促使档案管理服务方式、服务理念的转变。传统的档案馆管理往往以地域为中心,忽视了对社会的服务,这就导致了档案管理服务范围的狭窄,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期待,使传统档案管理在服务理念上不得不从狭隘的服务到更宽领域的服务转变,而档案管理的服务方式转化为信息化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园区广大师生及社会不同群体的需求,是经济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

2.是促进海河教育园区发展建设的内在要求

海河教育园区的建设发展对天津的教育、经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2011年3月已有7所高职院校进入海河教育园区。园区二期建设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几所高校也要陆续迁入园区。天津作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海河教育园区占地面积37平方公里,基本囊括了天津高等教育资源。为此加大海河教育园区信息化建设,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非常必要的。

3.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了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

以国际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也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一个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一体的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呼之欲出。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信息资源共享于2012年3月7日启动,共实施4个共享项目,同样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人们的更高需求也被期待着,现在大部分各高校传统的档案馆(室)提供利用的方式多为馆(室)内查询,即档案社会公众、学生、教师等只有到相关的档案馆(室)(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到院长办公室、教务处等职能部门)或者文件处理机构才能查询到自己所需信息。而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这一需求方式,改为通过网络对档案数据库以及相关的文献信息进行访问、浏览、检索,甚至下载,即可得到所需的档案信息。这就给档案利用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人们可以不用跨馆寻找便可找到自己所需信息,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

二、目前海河教育园区各院校档案信息资源的现状

海河教育园区各院校档案室均建立了档案文件级的目录数据库,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自1953年建校以来案卷级目录数据库,到2009年,数字档案室建设项目经过3年建设,完成了以卷改件的存档要求。档案室藏录像、录音、实物和缩微胶片等多媒体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并转入档案全文数据库档案管理模式。其内容包括: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数字档案资源管理平台;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多媒体档案采编及展示平台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针对学院校园网和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平台;以夯实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基础、电子档案安全和标准规范为支撑体系。目前园区各院校均已具备了上述条件。当前关键的工作任务尽快搭建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待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二期院校全部进入,海河教育园区内实现实质性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就基本确立。

三、海河教育园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可行性

1.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社会各个领域,其具有惊人的处理速度、精确的计算能力、极强的记忆和严谨的逻辑判断能力,其数字化、数据库、多媒体、超文本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已经很成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档案信息资源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园区不同院校及社会公众的档案利用提供更为便捷的档案查询服务。另外,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而信息技术中的诸如数字签名技术、防火墙技术、防范病毒技术以及数据加密技术等都能为其提供安全保障。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条件。

2.各院校为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1)园区各院校经过多年的办学,在传统的档案工作中,收集、整理、保管、编研了丰富的档案资源,为海河教育园区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奠定了强大的基础。现在档案工作则以利用为中心、服务为宗旨,在传统的管理服务基础上,利用多种方式初步探索出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之路。如建立目录中心、加强校区馆际合作、编研交流、宣传展览等,这些都为园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铺平了道路。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要依托网络,通过建立档案网站集群、虚拟专网、分布式数据库等多种方式实现各校区的共享,这就使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在共享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2)教育部、海河教育园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教育部在全国各高校先后建立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教育部办公厅的通知》。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信息资源共享如期实施,各校区已进入了实质性操作,这些都是基于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适应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也为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3.档案目录中心的建设

教育园区各院校经过多年的传统管理模式,集成了一套完整的档案目录。并通过数字化转换,实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也为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做了基础铺垫。

4.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各院校档案馆(室)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均实行了档案资源数字化管理。将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建立了园区分布式的档案基础数据库体系,连接了海河教育园区所有院校档案馆(室),通过这个平台为园区广大师生和社会大众提供了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该数据库涵盖了分布式档案目录数据库、分布式重要档案数据库和馆藏多媒体数据库三个规范化、可共享的基础数据库。

四、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

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备的共享机制体系。其中包括:最主要的是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共建共享管理机制;先进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中的应用;档案管理人才机制的建设,管理者的职业素质等。

1.档案信息共享基础性工作

是指档案的全宗目录以及档案的归档、检索、查找、开发、利用等原始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等。这是实现共享的核心部分,是提供共享者信息来源的全部。另外,既然共享就要对园区各院校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最大程度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尤其是园区的5所高职院校,分别由几所学校整合而成,档案管理分散。经过整合把档案信息资源基础工作做实,为实现教育园区共享奠定坚实基础。

2.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就要建立健全统一规范、标准、科学、的共建共享管理机制。即以教育部、国家档案总局《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教育部27号令)为规范标准;制定《档案信息化标准管理办法》科学管理制度等。这是实现共享的基本保障。

3.档案人才机制的建设

档案工作者素质的高低体现了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其职业素质对档案工作者来讲尤为重要。如岗位技能、文化水平、继续教育、培训程度以及档案管理从业资格等。其中包括: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档案办公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较强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海河教育园区依托园区各院校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

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安全技术保障

如果档案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共享,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根本的安全技术保障。但是网络的不安全性面临着严峻挑战。为此,因特网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成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不安全性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无论是操作系统、软件设计还是网络病毒攻击,必须采取相应有效的防范措施。如建立防火墙及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采取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技术;设置多层级密钥技术;安装防病毒软件以及防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以保障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可靠性、安全性

综上所述,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高度关注。笔者几经缜密思考,与园区管委会海河教育园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构建基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进行了沟通探讨,分别到园区各院校进行交流、调研形成共识,认为在海河教育园区架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可行的。园区各院校有雄厚的优质教育资源、强硬的技术支撑,并且建设成本低,并且有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为此,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区的教育发展以及各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服务满足于园区广大师生及社会不同群体的需求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运峰,李安英.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构想[J].兰台世界,2008,(22).

[2]杨冬权.在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N].中国档案报,2013-10-18(1).

[3]丁莉.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安全教育分享篇2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 710062)

摘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条件下,如何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本文借鉴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发达地区区域资源建设经验,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开展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建设研究,重点围绕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系统平台的建设、开发与应用,从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建设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归纳总结了西安市长安区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区域共享建设经验和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建议和思路,为相关部门建设区域教育资源平台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平台建设;信息资源

1研究思路以及过程

笔者在陕西省西安市教育局各管理部门(主要是现教中心、基础教育处)、西安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等的支持下对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基础教育(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建设情况展开调研,目的在于弄清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基础教育(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初探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建设的方法和高效机制,为教育管理部门快速实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决策提供支持。早在2008年罗江华博士提出教学资源数字化的三个层面[6]——技术层面、内容层面、应用层面的论述,本文借鉴该理论,并考虑管理和运行效率方面的因素,调查研究主要围绕四个层面展开:一是研究分析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与应用基础设施;二是分析目前的资源共建共享和信息化功能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三是总结和分析现阶段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建设取得的成效;四是研究分析运行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针对资源区域共享建设的激励方式和运行机理、人员队伍等,给出可行性对策。

调查研究的数据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对已有的来自西安市教育局的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进行归类分析,主要涉及学校基础数据、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建设现状、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现状、教育资源的数量、类型和来源、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共享资源呈现方式的意向、资源建设管理机制等。二是无记名、随机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调查侧重对长安区边远地方的关注,尽量做到有代表性,抽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韦曲、滦镇、兴隆、细柳等地,共发放问卷400份(区县教育部门、学校、村民三种问卷),由于此次调研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大多为教师教育提供服务的,所以问卷主要以教师为主体。选择了长安区的7个区域共计12所学校。其中,小学3所,初级中学3所,高级中学2所,完中(含初、高中)4所。调查采用纸质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献言献策。共计发放教师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95份,回收率为94.1%,其中有效问卷290 份,有效率为96.3%。通过初步的访谈,了解各级教育部门针对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对已经开展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作参考。访谈对象包括西安市教育局相关领导、长安区教育局相关领导、长安区农村偏远山区,以获得对城市和农村信息化教育情况较全面的整体认识;根据访谈了解到的信息研究分析以往工作的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措施。三是根据自身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了解,认真总结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分析一系列相关文献,得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2长安区中小学教育概况

信息化教育资源基础建设稳步推进西安市长安区,目前长安区有中小学共计149所,其中小学108所,初中28所,高中13所(包括职教中心和职业二中)。在校学生大约7万人,教职工约5000人。自2000年起,尤其是自2004年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平台建设的任务更显重要与迫切,西安市长安区先后确立了“以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思路,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管理和奖惩制度,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至相关学校和组织机构。区教育局成立领导小组,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机制,将具体的奖惩措施落实到细节处,除了从思想上让广大师生和管理者增强信息意识以外,更在实践中监管制度的执行情况,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互联互通、不断完善、统一标准、突出应用、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人员队伍建设三者并重的原则,结合国家相关项目,先后实施了教育城域网、校园网建设工程,“农远工程”、“班班通”等。目前,长安区已基本实现学校通过光纤或ADSL接入教育城域网,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网络服务与应用,多数学校设有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数字校园广播系统、电子备课室等。与此同时,多年来全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际意义的面向领导者、教师、职员的各类培训,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网络信息技术素养,基本做到“领导懂、骨干精、教师会”,为教育管理平台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人员队伍保障,为教育管理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支撑。

3西安市长安区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在长安区区委、区政府及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长安区中小学以提升办学实力,优化校园环境为抓手,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教学工程,长安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9年全区共建成微机室243个,“校校通”85个,多媒体教室350个,装备微机10245台,覆盖全区中小学的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建成投入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及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有力地推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进程,使全区的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

3.1 长安区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近年来,长安区中小学逐步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大力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目前长安区中小学对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各校自主开发建设校本教学资源库,二是从校外购买信息化资源。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和深入,西安市中小学校园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各学校也在不断地开发建设校园网系统中的教学资源,中小学开始建设校本教学资源库。校本教学资源建设以教师教学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为主,同时也为教师教研、教学资源共享服务。

3.2 基础服务平台的建设基础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和信息化信息化功能服务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首要条件,它能使教育信息安全、快捷的进行传递。长安区教育局中心网站建设于2011年5月中旬试运行,各直属单位、学校,各乡街中心学校,幼儿园的网络中心扩容升级于2011年8月完工,这样为实现网络资源库、网络图书馆、网络论坛、视频点播、远程教学等功能提供硬件保障,为实现全区教育系统资源共享提供条件。

3.3 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建设取得的成效近年来,长安区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部署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教育信息化规划,全面落实《西安市教育信息化工作2008-2010年行动计划》。努力完成西安市基础教育专网及农村(山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互联网接入工作。推进区教育局门户网站、教育资源网和全区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完成教育局网站的扩容升级、改版工作,完成17所学校多媒体教室和6所学校“班班通”建设。启动建设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中心。大力提高教育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建设统一的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以视频公开课为突破口,探索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和新机制。启动“西安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及达标”工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开展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赛和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充分发挥实验部室和现代教育设施设备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4存在问题及对策

经过调查与研究,就西安市长安区各校现已建设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库而言,依旧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个学校信息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运用,并且直接影响了信息化教育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和广泛性。

4.1 存在问题①资源的局限性。学校的自主资源建设过程中,资源的来源大多数是通过校外购买的方式获得的,这就会出现多个学校花费同样的费用却购买的是同样的资源,也会出现经费多的学校资源相对丰富,经费少的学校的资源相对缺乏。此外,各个学校建设的资源库只能局限于本学校使用,资源的数量有限不说,而且失去了学校与学校之间信息化教学交流的机会。②资源的不规范性就以数学资源为例简单说明,资源中的句点许多都使用的是中文句号,公式未能采用Word中的公式编辑器或者其他辅助工具编辑而出现形式错误,使用的图形中有些线条不规范、焦点也不准确,偶尔会出现水平线或垂直线倾斜、角的顶点处两边不相交等问题;此外,在图形、动画和视频资源中,为了追求美观而使用特殊字体或艺术效果忽略了科学性。这些不规范性使得各个学校的资源库无法设定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也使得用户在运用中出现各种各样的解说版本。③资源更新速度慢。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导致所有教材都按照新课程标准重新编排,并逐年推进。因此,每年都会有新教材涌现出来,不但有国家的,而且还有地方的,而各个学校资源库中的教育资源都需要配套开发。因此资源开发的工作量巨大,资源更新又只是依靠本校教师,人数精力有限,这就使得各校资源库中的资源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和适当的补充,最后再完美的资源库过1~2年都会因资源过时而无法使用。所以,如何能够保持资源的适时更新,是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建设中最为核心的一条。④资源发展不均衡,缺乏创新性和独特性。各校资源库中的教育资源多以素材、文本、PPT形式为主,许多学校因为资金等问题,硬件设施只有投影仪,因此对大多数学校而言,资源库中是极其缺乏动态生成类资源(优质录像)和半开放资源(优质主题资源)。此外,虽然表面看起来各校的资源库中的教育资源数量已经非常丰富了,但许多资源都是低水平的设计和重复开发,亦或是照搬书本和素材而制作的。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要求教育资源的设计应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寓教于乐,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现在各校的资源并不能满足这一需求,致使供学生使用的有效资源十分欠缺,也使资源平台无法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⑤硬件设施薄弱。西安市长安区位于西安市南郊,还处于建设之中,在许多方面的发展还不能达到市区的发展速度。因此,一些学校在校园建设,师资建设以及硬件设施建设还需积极努力,而这还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对于这些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就不能享用其他学校拥有的资源,也使其校学生无法获得最新的知识更新,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

4.2 解决问题的对策①开发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可以由长安区教育局总体领导,制定统一标准,长安区的每个学校作为资源提供者共同创建专属长安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以此来拓宽资源来源途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各校提供信息化教学交流的机会,带动信息化教学发展相对较慢的学校同先进学校同步化发展,提高长安区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②规范资源形式,实现统一化管理。所谓统一化,就是指被提供的教学资源的书写,用词,标点使用等方面具有统一性标准,同时不失科学性。这就需要各个学校以开会的方式统一思想,共同商讨如何实现资源的规范化,使在各个学校的用户对资源都能达成一致认可,也使教育资源的使用更广泛化。③定期更新资源库,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建立同步化资源。这一环节可以由各个学校的一线教师协助完成,要求一线教师能确保定期根据自己所教的教材或者使用的较好教学资源在资源库中进行更新,从而使资源处于动态发展状态,与时俱进,具备真正的使用价值,建立起与教材变化同步化的教育资源平台。④强化创新理念,提供有助于用户更好发展的资源。这一环节既要求各校的提供者自身具有一定教育经验,而且要求资源的提供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审核后才可使用。还可以制定相关奖励制度,鼓励创新,使资源的提供者摒弃以往的陈旧方式,将创新放在首位,提供形式新颖,内容独特,具有个人特色的有效教学资源,使其具有独特的一面。⑤各校达成“资源共享,教学共同发展”的协议,建立合作关系。在政府方面要相对加大对一些发展相对落后学校的资金投入,从而解决硬件设施的建设,其次根据协议共享教学资源,各个学校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5结束语

当前我区教育城域网建设中普遍存在着独立联网和信息封锁的现状,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造成条块分割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如何确保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彻底解决“信息孤岛”现象,提高网络效益,是当前首要考虑的问题。相信将来长安区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会呈现“连通性强”、“交互性强”、“服务水平超前”的良好现象。

参考文献:

[1]尹睿.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9):48-51.

[2]马小强.以《规划纲要》为契机推荐教育信息化进程——2010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0,(4):1-4.

[3]申军霞.整合资源开拓创新,突出特色畅快服务——全面推进北京.

[4]李馨,胡小勇等.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09,(2):55-58.

[5]胡小勇,付道明等.国内外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述评[J].教育信息技术,2009,(3):52-55.

[6]谭金波,石晋阳等.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现状与教师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5,(6):6.

[7]王民.上海教育资源库知识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57-58.

[8]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1,(3):77-82.

[9]胡铁生,焦建利等.发达区域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以佛山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9,(1):69-73.

[10]赵厚福,祝智庭,吴永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2010,(6):66-69.

[11]高铁刚,张佳,马鉴.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6):70-74.

安全教育分享篇3

摘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条件下,如何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本文借鉴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发达地区区域资源建设经验,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开展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建设研究,重点围绕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系统平台的建设、开发与应用,从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建设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归纳总结了西安市长安区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区域共享建设经验和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建议和思路,为相关部门建设区域教育资源平台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平台建设;信息资源

1研究思路以及过程

笔者在陕西省西安市教育局各管理部门(主要是现教中心、基础教育处)、西安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等的支持下对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基础教育(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建设情况展开调研,目的在于弄清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基础教育(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初探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建设的方法和高效机制,为教育管理部门快速实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决策提供支持。早在2008年罗江华博士提出教学资源数字化的三个层面[6]——技术层面、内容层面、应用层面的论述,本文借鉴该理论,并考虑管理和运行效率方面的因素,调查研究主要围绕四个层面展开:一是研究分析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与应用基础设施;二是分析目前的资源共建共享和信息化功能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三是总结和分析现阶段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建设取得的成效;四是研究分析运行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针对资源区域共享建设的激励方式和运行机理、人员队伍等,给出可行性对策。

调查研究的数据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对已有的来自西安市教育局的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进行归类分析,主要涉及学校基础数据、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建设现状、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现状、教育资源的数量、类型和来源、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共享资源呈现方式的意向、资源建设管理机制等。二是无记名、随机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调查侧重对长安区边远地方的关注,尽量做到有代表性,抽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韦曲、滦镇、兴隆、细柳等地,共发放问卷400份(区县教育部门、学校、村民三种问卷),由于此次调研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大多为教师教育提供服务的,所以问卷主要以教师为主体。选择了长安区的7个区域共计12所学校。其中,小学3所,初级中学3所,高级中学2所,完中(含初、高中)4所。调查采用纸质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献言献策。共计发放教师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95份,回收率为94.1%,其中有效问卷290 份,有效率为96.3%。通过初步的访谈,了解各级教育部门针对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对已经开展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作参考。访谈对象包括西安市教育局相关领导、长安区教育局相关领导、长安区农村偏远山区,以获得对城市和农村信息化教育情况较全面的整体认识;根据访谈了解到的信息研究分析以往工作的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措施。三是根据自身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了解,认真总结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分析一系列相关文献,得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2长安区中小学教育概况

信息化教育资源基础建设稳步推进西安市长安区,目前长安区有中小学共计149所,其中小学108所,初中28所,高中13所(包括职教中心和职业二中)。在校学生大约7万人,教职工约5000人。自2000年起,尤其是自2004年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平台建设的任务更显重要与迫切,西安市长安区先后确立了“以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思路,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管理和奖惩制度,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至相关学校和组织机构。区教育局成立领导小组,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机制,将具体的奖惩措施落实到细节处,除了从思想上让广大师生和管理者增强信息意识以外,更在实践中监管制度的执行情况,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互联互通、不断完善、统一标准、突出应用、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人员队伍建设三者并重的原则,结合国家相关项目,先后实施了教育城域网、校园网建设工程,“农远工程”、“班班通”等。目前,长安区已基本实现学校通过光纤或ADSL接入教育城域网,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网络服务与应用,多数学校设有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数字校园广播系统、电子备课室等。与此同时,多年来全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际意义的面向领导者、教师、职员的各类培训,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网络信息技术素养,基本做到“领导懂、骨干精、教师会”,为教育管理平台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人员队伍保障,为教育管理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支撑。

3西安市长安区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在长安区区委、区政府及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长安区中小学以提升办学实力,优化校园环境为抓手,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教学工程,长安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9年全区共建成微机室243个,“校校通”85个,多媒体教室350个,装备微机10245台,覆盖全区中小学的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建成投入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及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有力地推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进程,使全区的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

3.1 长安区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近年来,长安区中小学逐步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大力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目前长安区中小学对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各校自主开发建设校本教学资源库,二是从校外购买信息化资源。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和深入,西安市中小学校园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各学校也在不断地开发建设校园网系统中的教学资源,中小学开始建设校本教学资源库。校本教学资源建设以教师教学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为主,同时也为教师教研、教学资源共享服务。

3.2 基础服务平台的建设基础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和信息化信息化功能服务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首要条件,它能使教育信息安全、快捷的进行传递。长安区教育局中心网站建设于2011年5月中旬试运行,各直属单位、学校,各乡街中心学校,幼儿园的网络中心扩容升级于2011年8月完工,这样为实现网络资源库、网络图书馆、网络论坛、视频点播、远程教学等功能提供硬件保障,为实现全区教育系统资源共享提供条件。

3.3 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建设取得的成效近年来,长安区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部署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教育信息化规划,全面落实《西安市教育信息化工作2008-2010年行动计划》。努力完成西安市基础教育专网及农村(山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互联网接入工作。推进区教育局门户网站、教育资源网和全区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完成教育局网站的扩容升级、改版工作,完成17所学校多媒体教室和6所学校“班班通”建设。启动建设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中心。大力提高教育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建设统一的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以视频公开课为突破口,探索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和新机制。启动“西安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及达标”工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开展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赛和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充分发挥实验部室和现代教育设施设备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4存在问题及对策

经过调查与研究,就西安市长安区各校现已建设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库而言,依旧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个学校信息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运用,并且直接影响了信息化教育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和广泛性。

4.1 存在问题①资源的局限性。学校的自主资源建设过程中,资源的来源大多数是通过校外购买的方式获得的,这就会出现多个学校花费同样的费用却购买的是同样的资源,也会出现经费多的学校资源相对丰富,经费少的学校的资源相对缺乏。此外,各个学校建设的资源库只能局限于本学校使用,资源的数量有限不说,而且失去了学校与学校之间信息化教学交流的机会。②资源的不规范性就以数学资源为例简单说明,资源中的句点许多都使用的是中文句号,公式未能采用Word中的公式编辑器或者其他辅助工具编辑而出现形式错误,使用的图形中有些线条不规范、焦点也不准确,偶尔会出现水平线或垂直线倾斜、角的顶点处两边不相交等问题;此外,在图形、动画和视频资源中,为了追求美观而使用特殊字体或艺术效果忽略了科学性。这些不规范性使得各个学校的资源库无法设定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也使得用户在运用中出现各种各样的解说版本。③资源更新速度慢。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导致所有教材都按照新课程标准重新编排,并逐年推进。因此,每年都会有新教材涌现出来,不但有国家的,而且还有地方的,而各个学校资源库中的教育资源都需要配套开发。因此资源开发的工作量巨大,资源更新又只是依靠本校教师,人数精力有限,这就使得各校资源库中的资源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和适当的补充,最后再完美的资源库过1~2年都会因资源过时而无法使用。所以,如何能够保持资源的适时更新,是教育资源区域共享建设中最为核心的一条。④资源发展不均衡,缺乏创新性和独特性。各校资源库中的教育资源多以素材、文本、PPT形式为主,许多学校因为资金等问题,硬件设施只有投影仪,因此对大多数学校而言,资源库中是极其缺乏动态生成类资源(优质录像)和半开放资源(优质主题资源)。此外,虽然表面看起来各校的资源库中的教育资源数量已经非常丰富了,但许多资源都是低水平的设计和重复开发,亦或是照搬书本和素材而制作的。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要求教育资源的设计应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寓教于乐,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现在各校的资源并不能满足这一需求,致使供学生使用的有效资源十分欠缺,也使资源平台无法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⑤硬件设施薄弱。西安市长安区位于西安市南郊,还处于建设之中,在许多方面的发展还不能达到市区的发展速度。因此,一些学校在校园建设,师资建设以及硬件设施建设还需积极努力,而这还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对于这些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就不能享用其他学校拥有的资源,也使其校学生无法获得最新的知识更新,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

4.2 解决问题的对策①开发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可以由长安区教育局总体领导,制定统一标准,长安区的每个学校作为资源提供者共同创建专属长安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以此来拓宽资源来源途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各校提供信息化教学交流的机会,带动信息化教学发展相对较慢的学校同先进学校同步化发展,提高长安区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②规范资源形式,实现统一化管理。所谓统一化,就是指被提供的教学资源的书写,用词,标点使用等方面具有统一性标准,同时不失科学性。这就需要各个学校以开会的方式统一思想,共同商讨如何实现资源的规范化,使在各个学校的用户对资源都能达成一致认可,也使教育资源的使用更广泛化。③定期更新资源库,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建立同步化资源。这一环节可以由各个学校的一线教师协助完成,要求一线教师能确保定期根据自己所教的教材或者使用的较好教学资源在资源库中进行更新,从而使资源处于动态发展状态,与时俱进,具备真正的使用价值,建立起与教材变化同步化的教育资源平台。④强化创新理念,提供有助于用户更好发展的资源。这一环节既要求各校的提供者自身具有一定教育经验,而且要求资源的提供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审核后才可使用。还可以制定相关奖励制度,鼓励创新,使资源的提供者摒弃以往的陈旧方式,将创新放在首位,提供形式新颖,内容独特,具有个人特色的有效教学资源,使其具有独特的一面。⑤各校达成“资源共享,教学共同发展”的协议,建立合作关系。在政府方面要相对加大对一些发展相对落后学校的资金投入,从而解决硬件设施的建设,其次根据协议共享教学资源,各个学校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5结束语

当前我区教育城域网建设中普遍存在着独立联网和信息封锁的现状,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造成条块分割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如何确保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彻底解决“信息孤岛”现象,提高网络效益,是当前首要考虑的问题。相信将来长安区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会呈现“连通性强”、“交互性强”、“服务水平超前”的良好现象。

参考文献:

[1]尹睿.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9):48-51.

[2]马小强.以《规划纲要》为契机推荐教育信息化进程——2010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0,(4):1-4.

[3]申军霞.整合资源开拓创新,突出特色畅快服务——全面推进北京.

[4]李馨,胡小勇等.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09,(2):55-58.

[5]胡小勇,付道明等.国内外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述评[J].教育信息技术,2009,(3):52-55.

[6]谭金波,石晋阳等.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现状与教师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5,(6):6.

[7]王民.上海教育资源库知识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57-58.

[8]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1,(3):77-82.

[9]胡铁生,焦建利等.发达区域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以佛山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9,(1):69-73.

[10]赵厚福,祝智庭,吴永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2010,(6):66-69.

[11]高铁刚,张佳,马鉴.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6):70-74.

安全教育分享篇4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教育局2005年工作要点为指南,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开拓创新,奋发进取,认真贯彻并落实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以清晰的办学理念和思路扎实推进学校的品牌教育工程,更好地体现实验小学的实验性、示范性、辐射性,为提升实验小学的品位而不懈努力!

工作思路:

      为打造分享教育品牌奠基,为迎接百年校庆早作安排,为在德育、课程、教科研、管理等方面创造特色而努力,为谋求学校的主动发展作好制度完善、人才培养、高效管理的准备。

具体工作:

一、认真领会三年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品牌内涵

      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制定为学校未来三年走怎样的办学道路明确了方向。传承与超越并存,理想与现实兼容,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为此,学校将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传播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品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取向:开设分享论坛,分别从“专家论坛”和“教师大家谈”两个维度实施分享教育的渗透。今年,拟邀请省教科所领导、专家及市内外的特级教师、学者来校讲学,实现智慧分享;在广大教师中进行主题为“我眼中的分享教育”大家谈活动;进行“学会分享”宣传用语征集活动;实施校园分享文化形象设计;开通全开架的书香文化长廊,提出鲜明的口号:分享给予的快乐;进行“百年实小”文集的撰写工作;设计并建设校史室;进行“办公室的分享故事”演讲会和“我班的分享故事”演讲比赛。在大力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关爱生命,学会分享,追求进步,引领成长”的深刻内涵的同时,也要让行动口号:“我分享,我快乐,我成长,我超越”成为每个实小人乃至每位家长均知且行的指南。当“分享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或品牌着力打造的同时,我们希望每位实小人都从被动发展走向主动发展;被动分享走向主动分享,让“分享”成为校园的流行语!

二、注重师德教育,锻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教师是实现学校主动发展最重要的力量。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当务之急。本年度教师团队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1、组织40周岁以下的教师以及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制定“个人三年自主专业成长规划”。2、评选校级首批名优教师、师德标兵,成立“分享智慧名师工作室”。3、新增7人左右评为市级以上教坛新秀、教学能手。4、确定2人为特级教师培养对象。5、60%的教师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为顺利实现目标任务,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爱生承诺》,在教师节隆重举行爱生承诺签名活动。学校将制定校级名优教师、师德标兵评比条例及奖励措施,表彰首批名优教师、师德标兵,也将制定教育教学事故处罚条例,进一步规范管理。为发挥名优教师的作用,学校拟建立校级分享智慧名师工作室,让学校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及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研究成果的高级教师以传、帮、带的导师制形式带领一批积极要求上进的青年教师共同成长。学校将隆重举行工作室成立仪式及师徒结对活动。在组织教师制定个人三年自主专业成长规划时,突出主动发展的思想,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并加强有效的督查,在组织上、思想上、制度上、业务上、行动上保证一批教师给自己一个准确的人生坐标,在不断追求进步与卓越中体会实现自身价值的乐趣及教师职业的幸福。

三、强调德育实效,建构德育目标、管理体系

2005年是“学校三年主动发展”的第一年,学校德育应率先跨好第一步,今年学校德育工作将认真落实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加强领导,努力构建体现时代要求、符合教育规律、具有实小特色的学校德育工作运行的新框架,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的道德成长创造条件,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共4页,当前第1页1

本年度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是:1、制定“学会分享”德育目标体系并初步实施。2、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3、建成网上家长学校。4、“寻找校友”系列活动。为此,学校将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㈠、抓好三大主题教育活动

以“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主题教育;以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大力加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主题教育;以实现“诚信师生”为目标,大力加强青少年诚信主题教育。

学校将制定实小学生素质标准,组织广大师生共同学习。在此基础上明确“五分享五学会”要求,即分享知识经验,学会学习;分享历史文明,学会礼仪;分享给予快乐,学会互助;分享体育魅力,学会健体;分享审美情趣,学会欣赏。以这两个内容为基本要求建构“学会分享”德育目标体系,努力使不同年段的师生都能清楚地知道教育内容、重点及要求。

今年,学校将从“小节”抓起,以“不妨碍他人”为德育工作的底线,从培养学生“不随地扔垃圾”、“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校内不吃零食”三个好习惯着手,抓好养成教育。从而达到弘扬民族精神、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实现“诚信师生”的目的,使实小的每个学生都具备小公民良好的道德意识和素质。

㈡、开发三大德育资源

1、挖掘学科领域的德育功能,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把德育工作与课程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2、整合和利用校本资源,利用学校近百年历史的资源,让学生解读实小百年的发展史,从而激发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3、开发社会资源,拓展德育渠道。利用对学生免费开放的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的优质资源,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充分发挥这些公共文化设施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㈢、搞好三项基本建设

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具备分享教育理念的班级文化特色,让班集体成为每个学生学习、活动的精神家园,学校将开展星级中队的评比,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指标。

2、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学校各项德育工作中最直接、最主要的组织实施者,是学校德育制度规范执行的主力军。开展星级班主任评比,要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使班主任成为令人羡慕的岗位。

3、办好网上家长学校,促进交流,努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争取赢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㈣、做好三项创建工作

1、规范语言文字,做好迎接省语委对我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检查工作。

2、做好“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工作,整合和培育校内外丰富的教育资源,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

3、创“绿色学校”,树立科学发展观。把“环保”渗透、延伸到学校教育中,渗透到学生幼小的心灵,从而使学生从小关心能源开发、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弘扬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从小渗透 “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深化课程改革,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根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要求,本年度课程与教学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是:1、按步骤实施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诊断。2、制订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开展基于分享教育思想的理想课堂研究。教科研方面本年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1、立足科研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制订学校教育科研条例。2、构建分享教育校本教研制度。3、启动品牌教研组建设工程和分享论坛工作。4、完成“分享教育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方案并启动研究工作。为此,学校将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强化课程意识,提高课改的自觉性

首先,有计划地引导广大教师学习当代课程理论,更新课程观念,建立课程即经验、课程即过程、教师即课程等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逐步明晰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的意义。学校将成立课程开发研究部。其次,要逐步理清分享教育课程化的思路。分享教育思想是学校的教育哲学,它不是游离于新课程之外的东西。只有将分享教育思想有机转化为课程实践,分享教育才能呈现出迷人的魅力。这需要教师自觉地运用分享教育思想指导具体的课程行为,强化课程意识。共4页,当前第2页2

2、立足课堂教学,倡导分享的主动性

分享教育倡导主体分享、价值分享、经验分享等,分享教育视野中的课堂教学鼓励差异和分歧,需要注重分享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分享精神的课堂注意调动每一个参与者的情绪和热望。分享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激发师生课堂创新生成的同时,还能为他们智慧的充分发挥提供支持,其核心在于课堂重建,即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实施“三次备课”。本学期将认真实施部级课题《新教育理论的实践与推广研究》之子课题《构建理想课堂》的研究。按照研究要求,认真落实每周一课的授课、实录及反思工作,同时制定出基于分享教育思想的理想课堂评价细则。

3、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发现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分享教育的重要内涵,也是新课程的重要思想。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是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校本课程是学校内部开发并实施的课程,是教师或教师小组自主开发的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是一种选修课形态。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领域,体现不同的学习要求。本年度学校将在学校情境分析、学生学习意愿及家长态度调查、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在此基础上,由教师申报课程并撰写课程纲要,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

本年度学校拟在二年级实施同时开课,学生根据教师跑班的选修课实验。学校根据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进行督导检查,确保校本课程实施的质量。

4、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打造活动空间的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尽管是国家课程,但需要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准备以主题单元活动的形式进行。本年度大致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主题。(2)以学生生活中的经验为主题。(3)以社会中的热门话题为主题。(4)以主题节为主题。学校将开展阅读节、体育节、数学节、科技节、艺术节、英语节等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这些都将成为我校综合课程的主题。

5、认真扎实地推进《营造书香校园,分享成长快乐》的课题研究工作

    《营造书香校园,分享成长快乐》课题已作为部级课题子课题正式开始了研究工作。本年度,学校将在硬件和软件上创造条件积极推动该课题的深入研究。本着资源分享的理念,学校将积极组织广大课题组教师登录教育在线,认真学习兄弟学校的研究经验,及时将本校的研究成果上传。课题组实行“零工作”淘汰制,即不真心实意、真抓实干投入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将在一年后遭淘汰。今年将组织新教育实验学校挂牌仪式暨该子课题研讨活动,邀请新教育实验的专家来校现场指导,以有力地推动实验进行;也将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相关子课题的全国、省级研讨活动;还将组织课题组成员走出去,到实验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兄弟单位去取经。

6、制定“分享教育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方案

作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分享教育如何实施是关键。学校将以“分享教育策略的研究”作为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的主课题加以研究。为此,今年,学校将制订研究方案,召开开题论证会,组织各子课题申报工作。教科研部门要严格把好课题质量关,认真组织好相关研究工作。分享教育策略的研究从学科入手,确立校园阅读节、体育节、艺术节、数学节、英语节、科技节,并扎实开展以“活动课程大综合”为主导思想的分享教育模式研究。同时,从校园环境、班风班貌、现代学校制度、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多个侧面,着力营造分享文化氛围,促进分享理念的提升及师生的共同成长。

7、启动品牌教研组建设工程和分享论坛工作

学校将以品牌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促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和教师团队质量的提升。今年首先出台品牌教研组建设条例,采取申报、报批方法,拟定创建计划及质量评价标准,实施有效考核与奖励。品牌教研组一年一评。设立“分享论坛”是为了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分享论坛分三个层面。一是专家论坛,由学校聘请知名专家来校讲学,让全校师生分享专家智慧,全年作统筹安排,一般放在周六下午;二是教师论坛,由教师主动申报论坛内容,以菜单式征求大家同意。凡登坛演讲者,均参与“贡献智慧奖”评比,作为主动提供智慧分享的奖励。学校全年作出安排,一般放在周三或周四的学习时间。共4页,当前第3页3

五、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修订各类管理制度

要确保“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个性化的学校文化的形成与延续,需要优质高效的管理体系来保障。完备的制度与规章是确保学校理念、办学目标实现的前提。未来几年内,我校将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明确工作、价值、利益导向机制,全面、全员、全程实施管理,形成一套完整、闭合、互动的校内管理流程,探索现代学校制度的有效机制。为此,学校将制定、修订、完善各类管理制度。今年,学校将重点修订《教职工奖惩考核条例》;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条例;名优教师、师德标兵评比细则;星级中队评比条例;星级班主任评比奖励条例;品牌教研组建设条例;学校新生入学、转学工作制度;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管理细则;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度;优质服务奖励条例;宣传报道工作“金喇叭”奖实施细则;少儿培训中心优秀辅导员评比条例;分享智慧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教师专业成长考核细则;学校目标管理考核细则;教职工外出培训管理制度等。

学校将加大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力度,基本实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的管理格局。

六、建设平安学校,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每位教职工都要确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思想,牢系安全健康这根弦。学校继续加强最安全学校建设,在硬件上努力做到:凡安全需要的投入一分不少,在进行学校形象设计的过程中,确立以人为本思想和安全第一思想,以个性化、人性化设计为学校创造一个平安健康成长的环境。在软件上努力做到:凡安全需要的岗位服务一刻不少。努力在教职工中形成有岗位就有安全责任的意识,认真执行健康促进学校计划,加强后勤优质服务管理力度,确保食品安全、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让实小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安心学习,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放心工作,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舒心地教书育人。

七、增强宣传报道力度,提升学校知名度

在2004学年第一学期宣传报道工作取得初步成绩的基础上,2005年的宣传报道工作将更上台阶。除了继续加大网络宣传报道力度外,还将加大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的宣传报道力度,特别是市、省、全国级报刊杂志的宣传力度。同时,宣传报道也要从时事新闻式报道向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度报道迈进,争取在部级报纸上(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发表2篇以上报道,在省级报纸上(成才导报、新教育周刊等)发表5篇以上报道,在市级报纸上发表10篇以上报道,在电视台、广播播报10则以上新闻。学校专门设立“金喇叭”奖,奖励那些为学校对外宣传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对宣传报道组成员实行学期“零报道”淘汰制。

八、强化常规工作质量意识,不断创新提高

学校更多的工作属于已形成常规、年年都必须要抓的工作。各部门各处室在认真贯彻执行上级部门要求的基础上,要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好。办公室要认真迎接人事档案的复查工作,为编写百年实小文集做好资料提供及人员联络等相关工作;教导处、教科室要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的检查督察工作,特别是备课、上课的管理,杜绝任意占用课的现象,少先队工作则要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加强常规建设,在提高学生文明素养方面有大的进步;总务处要继续发扬热心服务、做好学校内当家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总务后勤效率和质量;工会组织要做群众的贴心人,主动倾听民意,组织积极有意义的健身活动,监督党政领导执政行为,起好上情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

安全教育分享篇5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of Xi'an C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high quality sports resources and rich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community, and strive to build interactive mode that college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are open to each other, mutual support, mutual penetration,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promote the socialization of school sports and social sports school,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physical quality.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区体育;协调发展

Key words: community sports;university sports;coordinate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258-02

0 引言

随着城市社区化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和注重身心健康、休闲娱乐,因此对社区体育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西安市社区体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场地、组织资源、人力、设施等,十分不利于社区体育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快速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发展缓慢的社区体育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1]。有资料显示,67%以上的体育场地由教育系统拥有。若能够好好的利用这67%的体育场地,那么对于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将会大有益处,极大的推动城市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2]。教育系统中场馆类型和档次最高的是高校,这些高校体育资源不仅包括丰富的体育人力和物质资源,还包括先进的体育健身理念、方法和手段,最重要的是这些场馆除了高校用于教学和训练之外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处于闲置状态的,在西安市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时代背景下,本研究立足社区体育发展现状,探讨西安市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互开放、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的互动模式的建立,利用高校体育资源服务城市社区与社区体育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学校与社区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文化资源的共享,促进群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健康、快速、和谐发展,为相关部门指导城市社区体育建设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访谈法 走访了部分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者、体育教师、在校学生,并访问了学校周边的居民,听取了他们的想法与建议。

1.2 问卷调查法 对西安市的19个街道社区健身点和11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回收率均符合问卷调查的要求。

1.3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和借鉴了大量相关的观点。

2 结果与分析

影响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共享的因素分析:

高校体育是利用学校自身的自然环境、体育资源,而向在校学生、在校教职工等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增进学校内部成员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了校内精神文明以及健康生活的建设,同时也增强校内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西安市高校众多,大部分的高校体育场地设施都十分完善,且相应的各类专职体育教师也一应俱全。这些优质的体育资源只在高校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发挥作用,若能够将这些优质的体育资源向学校周边社区开放,使这些优质的体育资源价值最大化,将大大促进西安市社区体育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各高校的扩招,以及承包性的经营开放和设施管理维护等方面的问题,本身具有相对优势的高校体育设施资源也出现自顾不暇之势,不能很好地以点带而促进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其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2.1 影响西安市社区与西安市高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因素之一政府管理因素

促进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需要政府出台科学的引导机制。当前社会大部分人都认为高校体育资源就是为在校学生和本校教职工服务的,认为高校体育资源是高校的“私有财产”,根本不必用于社会共享,这是缺乏基本的社会共享、共赢意识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建立明确、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帮助高校认识到自身的社会属性,使其积极参与到社会体育建设当中来,实现西安市社区和西安市高校体育设施共享。

2.2 影响西安市社区与西安市高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因素之二安全因素

尽管政府在西安市社区与西安市高校体育设施共享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是仅仅依靠政府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实现共享,必须重视安全因素,安全因素是仅次于政府因素的最重要的影响西安市社区与西安市高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因素。学校安全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的财产安全问题;共享中的校园安全问题;入校锻炼者会与校师生的安全问题;入校锻炼者的安全问题;体育设施安全问题等。若这些安全问题没有一个妥善的处理方案,那么即使有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实现共享的过程中也会困难重重。

2.3 影响西安市社区与西安市高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因素之三缺乏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协调组织

要想实现高校体育资源优化整合和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化,当务之急是构建有力的协调运行机制。这是由于我国国情决定的,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政府和民间力量都有限,要想更快的推进西安市社区与西安市高校体育设施共享,需建立一个协调组织机构。促进和加大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之间的互动。

2.4 影响西安市社区与西安市高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因素之四资源因素

当前高校体育资源的供给全部依靠学校的专项事业经费,这就造成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校体育资源的使用者有教职工、在校学生及高校周边的社区居民,但维修和维护经费全部由高校自己负责,高校周边的社区居民只用不养,久而久之高校共享自身体育资源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

2.5 影响西安市社区与西安市高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因素之五观念因素

西安市高校众多,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办学风格和管理经营模式,因此要想实现共享,需进行必要的融合和协调,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就是转变高校的观念,因为共享无法在短时间内给高校带来效益,高校在情感上很难认同与接受资源共享,这无疑增加了共享的难度。

3 建议与对策

3.1 发挥高等院校优势,缓解社区体育设施不足

高等院校由于国家长期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与建造,已经逐渐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体育活动场所,基本能满足大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然而虽然社区体育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建设,由于社区居民需求过大,依然存在很大的供需矛盾,社区体育严重缺乏场地设施,十分不利于社区体育活动开展[3]。因此,应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优势,缓解社区体育设施不足。

3.2 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的时间因素

通常高校体育场地主要用于进行体育教学和业余训练,时间多集中在白天的上午和下午,学校体育场地在早晨、傍晚、公休节假日时相对空闲,而这些空闲时间正好是社区群众较为集中的锻炼时间,因此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在时间上是可以避开的,不会发生直接的时间冲突。

3.3 发挥人才优势发展社区体育组织和指导员队伍,引导组织社区活动

高校与社区之间师资力量分配不均,是造成二者资源共享不能顺利开展的障碍之一。高校体育师资在技术和人员配置方面都比社区体育完善,两者师资力量分配不均,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案是依靠社区范围内的大专院校,发展社区体育组织和指导员队伍,引导组织社区活动,如此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体育专门人才紧缺的问题。

3.4 政府部门的扶持与宏观调控是重要的前提基础

要想实现高校体育资源和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对高校和社区体育资源的规划要有很强的超前性,并合理地配置体育资金,使体育资源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中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

3.5 建立场地设施开放的管理办法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应以无偿或低偿的形式向所在社区开放。具体来说,对高校体育设施耗损不大的尽量以无偿的形式开放;对有较大损耗的体育活动或有收益的各种体育培训班,则以低偿的形式开放。对于一些利用学校体育设施成立的体育俱乐部,应以收取会员费的形式收费。如此收入的资金一部分可以用于体育场地的维护,一部分可以用于相关人员的补助,有利于共享的长久。

4 结语

西安地区高校体育资源较丰富,专业体育人才等资源分布合理。积极探索有偿开放与无偿开放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体育资源的作用,增强自我补偿和自我发展能力。建立西安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相互开放、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的互动模式,实现学校、社会体育一体化发展。总之,充分发挥高校优质的体育资源和丰富的社区文化资源优势,努力开创良好的体育环境和氛围,使居民、教师、学生方便而愉快地进行频繁、融洽的交流,形成以点带面、以强带弱的发展趋势,促进学校体育社会化、社会体育学校化,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童莹娟.宁波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6):99-102.

[2]陈兆陨.吉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4.

[3]周咏松.大型体育赛事对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作用及举办策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1):14-16.

[4]周之华.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情况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0(6):34-36.

[5]苏娜.构建高校与社区体育联动模式的思考――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与紫云小区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

安全教育分享篇6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校园局域网 教育教学资源库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学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农村小学班班通已基本建成,教师通过互联网在教室里运用多媒体设备和课件进行教学,丰富教学资源,课堂变得分外精彩,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质量普遍提高。为此,建设校园局域网教学资源库是农村小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1.做好基础,确保共享服务正常

1.1硬件设施准备。由于农村学校没有更多资金配备专业服务器,因此可以找一台配置相对较高的品牌电脑作为共享文件服务器,安装好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操作系统(这个系统能更好地管理用户的访问)。

1.2建立学科文件夹。我们按农村小学课程目录建立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品德、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文件夹,在学科文件夹里再建1~6年级的文件夹,每个年级里按上、下期建立子文件夹,最后在每期里建立“每课题目”文件夹,那么,教学资源就放在每课文件夹里,这样分类有助于老师迅速找到每一课的资源。除了学科文件夹外,还要建立安全、德育、艺术、科技、教育技术等专题文件夹,办公室、教导处、德育处、后勤处、安保科等科室文件夹,党支部、工会、大队部等组织文件夹。建立文件夹时要注意根据硬盘分区大小,均衡地将文件夹放在不同分区,文件夹建完后就进行文件夹共享和访问设置。

1.3进行网络设置。一是要保证所有班班通电脑和办公电脑在同一网段形成局域网,这样有利于局域网计算机的互联互通。二是全部计算机加入同一个组,最好新建一个组(如以学校为名的组)。三是所有计算机要重新命名,变成能一眼看出这是哪个班或哪个办公室的电脑,方便查找与访问。四是关闭DHCP自动分配IP服务,让所有计算机用静态IP访问,并采用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过滤,确保只有已绑定用户才能访问。

2.有效运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2.1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首先要解决有无资源的问题,动员全校教师参与校园资源库的建设,由教导处按教师任课情况分配任务,每位教师按所教学科上传一个单元或几课的教学资源,资源可以是网上收集的,也可是老师平时上课使用的课件、视频、图片、教案和其他文字资料等,统统拷贝到每课文件夹里。资源可以分学期上传,也可一学年传完,这样学校教学资源库就初步建成了。其次是对资源进行优化,每位老师和每个班的情况都不尽相同,老师可对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整合优化后的也要拿出来共享,放在每课文件夹里,以“某某老师整合”命名建立文件夹,方便其他老师借用与参考,同时让“整合老师”感受到分享的快乐。长此以往,优秀资源将越来越多,可供老师选择的也越来越多,教学相长,教学水平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2.2专题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建有安全、德育、艺术、科技、教育技术等专题文件夹,里面上传了相关专题的资料、视频等。如安全专题,上传了2009年教育部的《中小学安全工作指南》,指南包括:学校安全管理、季节安全、交通、溺水、中毒、踩踏、防洪、防震、防雷、防火、校园伤害等十一个方面的预防及处置方法。还有《安全教育》专题片,共51集,每一集都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如独自在家不开门、拒绝陌生人诱惑、乘车头莫伸窗外、蒸气烫伤要防范、莫信网友去见面、切莫阻挡电梯门、生态环境要保护等,这些视频以动画和实景的方式,注重教会学生方法,增强安全防患意识。同时,学校还制定了安全方面的预案、制度、工作流程等。有了这些资源,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就得心应手了,老师可针对班级安全状况,选择相应资源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其他专题也上传了丰富的资料,这些资源将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科室工作上传下达。上级有许多教育教学、安全、人事等方面的文件,以前都是采用纸质打印,一级一级地传达,真正让每个职工知晓或学习是相当困难的,而建立科室共享文件夹,各科室分类将文件资料上传到文件夹里,供老师们随时查看学习,就方便多了。教师上交材料也用不着跑路,可直接将文件上传到科室文件夹内,由科室人员直接收取就行了。

安全教育分享篇7

[关键词]校园体育资源;社区;共享

延安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和重大挑战:一是社区服务内容丞带丰富;二是社区服务设施严重短缺;三是社区服务人才短缺;四是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社区服务缺乏规划的统一,各自为政的问题突出,资源整合不够,难以形成整体合力。因此,随着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延安市区现有的社会体育健身资源是不能保证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必须找出科学合理的渠道来高效的整合社会各领域体育资源来适应新形式。经调查表明,延安城区校园体育场馆占社会整个系统中的比例达到50%以上,这些场馆设施在学校教学以外都处于闲置状态。另外,大中小学还有大量的体育师资力量和体育管理等优势在教学以外也出于空闲状态。所以,怎样把校园体育资源与新型社区体育服务相结合,怎样使学校体育资源与群众共享,就是当前应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延安宝塔区三个街道办辖区内的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延安中学、宝塔区第五中学、育英中学、实验中学、教院附中等10所学校的体育资源和各社区体育资源进行调查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延安校园体育资源与所在社区实施共享的可行性

1、10所学校对资源共享的态度。对各学校分管体育的领导和部分教师调查得知:30%的学校管理部门理解并支持与社会的资源共同分享,有50%并不支持与社会进行共享,主要原因是由于影响校园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以及对实施过程中设施的维护,事故的责任认定和老年参与者的安全等方面。其它的持观望态度,认为需要社区部门在资金、人力和制度上全力配合才可试行。在对部分体育教师的访谈中80%以上的认为可以试行。因此,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的共享不是单方面的学校主观意愿的问题,而是需要双方的通力合作,细化职责分配和社会保障的介入等协调的问题。

2、场地空间、时间因素。通过调查了解:10所学校所在社区空间的活动健身区域明显不足。由于延安宝塔区地形狭窄,校园也都在旧的城区之内,可用于社区居民及老年人口的活动场所十分有限,更不用说常规的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场所,也只有这些社区周围的校园里却有十分平整宽广的活动场所及正规的器材设施,而这些资源一般在周一到周五的体育教学期间利用率较高,相反在早晨、傍晚及周末基本处于空置关闭状态,这段空置的时间也符合社区居民休闲时间的状态,因此二者具有很强互补性。此外校园独特的文化气息和社区多元的文化氛围也可以相互渗透影响,既可以活跃校园体育文化,使师生了解社会,也可以使社区民感受校园的安宁,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因此二者共享的意义及价值极大,应该得到政府和社区组织的全方位的支持。

3、人力资源和学术因素。据了解延安各社区用于指导居民科学锻炼的专业人员极度缺少。一是因为社区化管理在延安刚刚起步,人员配备不完善;二是由于社区功能过于分化,有限的人力是无力去管理体育方面的工作。基于此,校园资源的优势完全可以为社区分担这方面的工作,首先10所校园中2所高校8所中学,其中延安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有近百人的体育研究和专业人员,且硕士学历的比例在70%以上,其它的中学的体育工作者也有87人,学历基本在本科以上,这能极大的弥补社区部门体育专业指导人员的不足,也能更科学的为社区居民的健身提供帮助。另外,这些学校的高学历体育专业人士常年研究体育教学方法,且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完全有能力在校园与社区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研究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这也是社区管理部门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加强资源共享迫在眉睫。

(二)延安校园体育资源开放状况

在调查的学校中,日常状态下完全封闭不开放的学校有5所,有偿开放的4所,半开放状态的1所。其中2所高校的体育设施对外完全收费,2所中学的体育场馆部分对外收费开放,这表明延安宝塔区校园对社区提供的体育资源是收费开放为主,对校园外大部分的居民不提供的场地设施支持,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定数量的社会人员进入校园锻炼或者比赛,校园治安管理人员就会制止这些校外居民的健身需求。

1、场地、场馆、设施情况。十所学校中延安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育英中学、延安中学四所学校有400米标准操场,其余的都是200、300米跑道的简易操场。场馆方面有5所学校有标准的健身场馆,在常规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中,各校园都比较齐全。由于场馆建设与维护需投入的大量资金,因此这些学校实行收费的形式开放,主要是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游泳、足球、排球以及中小型的团体活动和大型的竞赛活动

可以看出,无偿开放场馆设施对学校来说有很大的压力,因此部分学校主要是对一些室外设施简易,不好管理的简易篮球场、操场、石制的乒乓球台等容许少量的社会人员进行健身锻炼,但有时也进行阻止,所以,校园体育资源社区共享的问题需要社区、教育、学校及政府部门坐下来认真研究,应从经费、制度管理、人力协调等方面从新整合,寻找出一个平衡的资源共享的状态。

2、人力师资对社区的开放情况。专业的体育指导人员对社区体育的科学发展意义重大,

学校里有较完备的研究创新型体育人员,而新型的延安社区体育工作也正急需这些人力资源。被调查的10所学校极少有教师长期承担社区体育指导任务,有16%的教师偶尔参与。也有37%小部分教师也只是担任过一些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和裁判工作,15%的一些特殊专业的体育教师在单位的体育活动中参与训练和排列工作,但这些社会参与首先是数量少,其次都是一种无组织,缺乏统一管理的单位活动,且参与形式过于功利化,对全民健身及社区群众体育的贡献十分有限。因此,校园丰富的人力资源如何充分利用,与社区共享,如何提高社区体育工作参与程度,增加师资利用,是现实中急需安排的,也需要政府予以重视从公益事业的角度给予这些师资力量一定的经济资助。

3、校园体育资源开放对象的情况。访谈中得知:目前延安宝塔区大中小学所有体育资源主要对本校的教职工及其家属开放,其次是经协商后收费的社会团体活动,而对学校周围的社区居民却采取阻碍措施,这也反映出这些学校和社区之间基本是相互封闭的状态,缺少互动,不能把现有的各自的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是不能满足社区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和健身需求的发展要求。因此,增进互信,相互了解,发现相互需要,在互不影响各自正常工作活动的基础上协调出一条共同促进的发展途径是当务之急。

三、对延安校园体育资源社区共享的建议

(一)突破社区-校园概念,寻求社区与学校一体的密切关系。

社区的概念可以定义为有着一套完整的政府机构、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商住产业等居住环境密集区。现阶段,大多数城市发展社区化在初步形成,但社区化功能的定义还不综合化,需要完善。就校园和社区资源共享这一点来看,需要一种强有力的制度来进行推动这种互动的服务关系,社区组织利用社会关系优势给学校提供服务,同时学校也提供服务给社区。那么,就必须突破以往学校的范围,深化现有社区职能的目的性,也需要政府强化对社区与学校发展关系的引导与调节,来推动学校教育的高层次社会化发展和社区服务功能的最大化,在合作中创新思路,探索新的方式来形成校园、社区的一体化,实现共享共赢。

(二)推进学校与社区人力资源的服务意识。

学校和社区各自都有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如校园里有专业的体育专家,也有从事社会体育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他们不但具有专业的体育技能及理论储备,也具备一定的集体组织能力,因此是非常适合担任社区体育工作;而社区的人力资源较为广泛,除了组织部门以外,还有各种专业,各种技艺和才能的民间人士,这些人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才艺技能也是校园在素质教育当中极为缺乏的教育资源。所以说,促进学校人力进入社区,服务社区,同时社区人力优势定期,定量常态化的走进校园,走进教育是十分必要且可以大力推广的社区学校一体化形式。此外,社区与学校体育一体化的政府组织协调部门要制定准则,给予财力上的支持,并肯定和宣传其中的社会公益价值。

(三)设立学校与社区一体的长期稳定的组织管理机构

社会工作的开展必须有一个高效的领导机构,对于社区与校园的一体化体育资源共享这一项目来说更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以加强资源共享一体后的执行力、制度监督、日常管理等工作的实施问题。并且应赋予相应的社会管理职能和权利,因此优化社区体育的管理机构,对接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模式进行管理。现阶段,延安校园体育工作和社区体育工作由不同的上级领导。学校教育系统管理,社区体育归政府体育部门管辖,两者之间的管理协调是必须解决的难题。因此,设立一个整合的管理部门是有利于工作的高效开展,也可以增强社区及学校的社会公益意识。

安全教育分享篇8

教育信息化是教学条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以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的开放式教育网络,不仅可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改变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还可保障受教育的平等性,为人们实现终身学习提供强有力保障。

为此,宝安区教育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的决定》、《宝安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方案》,全方位深入推进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从2004年起,宝安教育局按照“充实、整合、创新、高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发展新思路,率先提出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资源整合目标,高标准、高起点、高规格地建成了宝安中学、高级中学、天骄小学等数字化校园,逐步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网上学习、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数字化校园内的师生在校园超市买东西、在校医室拿药时,再也不用交现金了;会议考勤、学生进出校门再也不用登记了——只需手持一张储值足额的“校园卡”一刷就行。每位老师都可在教学的同时进行同步录音、DVD录像,并将这些音像资料存放在学校教学平台上供点播使用。老师根据DVD写出教学反思,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生也可以反复收看,帮助回忆教学内容。

目前,宝安全区公办学校100%建成校园网,“宝安教育教学资源网”、“特色资源库”和“新课标优质课例资源库”等网络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另据统计,目前在“宝安教育教学资源网”上注册的教师人数已达15830人,资源数量达到50余万条,年平均总浏览次数超过116万次。不仅如此,宝安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服务平台,还将多网合一,教育信息化效益和效能同步实现最大化。2006年以来,全区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费用已达3亿元。

此外,宝安区教育局还高度重视搭建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信息化平台,通过积极推进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全区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宝安特色资源库”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全区教师在“宝安教育资源网”上注册人数突破1万人,不断建设区内优质课件、视频课例、专题学习网站、“宝安教育中心图书馆”等资源,优质资源总量达4TB。为加强全区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经验分享与交流,2004年1月起创办的《宝安信息技术教育探索》杂志已编印53期,共收集全区教师文章共计795篇。该杂志成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全方位支撑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生信息素养提高的宝贵地方资源,深得一线教师喜爱。

同时,宝安区教育局还大力推进教育电子政务,积极配合区政府门户网站内容建设以及区监察局网上办事等工作,完善“宝安教育在线”教育行政门户网站建设,实现网上协同办公、办事以及政务、校务公开。“宝安教育在线网”信息量达2万多条。区教育系统还采用网络视频会议模式,成功举办了几十场全区性的行政会议、业务会议,创新了会议及工作方式。区教育局也因此在历年全区电子政务工作检查评比中位居前列。该局还通过远程培训、远程教育、网络教研与交流等形式,成功举办了几十场全区性的培训会议以及与香港等地的网上教研交流活动。利用教育部新思考网、北京大学继续教育网等远程教育平台积极开展远程培训工作,建立了师资培训与网络教研的新模式,为获评“全国区县级教师继续教育示范基地”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为提高教学评价管理的科学性与效率,宝安区教育局为学校配置了9套“网上阅卷与成绩统计分析系统”,实现了电子化阅卷以及统计分析。配置了12套“信息技术考试系统”,实现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价与有效监督。

目前,宝安区在全区学校范围内推广建立了“校讯通网络平台”,教师、家长共10万多用户参与使用。该平台架起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局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迈向智慧成长

随着云计算、智慧校园等技术和理念的兴起,宝安再次升级教育现代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示范区”为抓手,加快建设“宝安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服务平台”以及推广应用,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等大教育体系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学校内部信息化与公民办学校信息化的均衡优质高效发展,实现智慧成长。

宝安教育信息化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长期分散建设,形成了众多的应用系统,却无法被广泛共享利用。如何整合资源以适应新挑战也就成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从宝安区教育局了解到,为适应这一新的历史潮流而开发的宝安教育信息综合应用云服务平台日前已正式开通运行,这是我国基础教育第一个教育云平台。

该平台自上线试运行以来,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为国内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参考案例。同时,该平台的成功建设和部署使得宝安教育迈入了一个新的信息化服务时代,提高了教育管理效率、教学教研效率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区域教育公平、均衡和优质发展,提高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宝安教育云平台,是微软公司与云计算战略合作伙伴深圳太极公司根据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资源共建共享、以信息化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信息化建设需求,联手打造的中国第一个区域性基础教育综合云服务平台。其先进的云服务模式以及试用效果受到了业界知名专家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赏。

推荐期刊
  • 安全
    刊号:11-2411/X
    级别:部级期刊
  • 煤矿安全
    刊号:21-1232/TD
    级别:北大期刊
  • 核安全
    刊号:11-5145/TL
    级别:部级期刊
  • 安全与健康
    刊号:35-1256/R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