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8篇

时间:2023-09-28 15:27:26

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

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篇1

一、抓住背景作好阅读铺垫而突破重难点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有一些是年代久远的,小学生阅历少,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一个读者如果不了解当时的生活环境、社会状况,就会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上造成一定的困难,有时甚至会有误解。而了解文本写作或文本所述事件的时代背景则可以缩短和跨越时空,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语文教师应把“时代背景”的告知与处置放在适切的位置,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譬如,阅读梁晓声写的《慈母情深》一文,如果不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课文中许多内容是很难理解的。像“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只需一元五角”,“母亲从兜里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旁人说的话: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一元五角这么少的钱对现在的人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我的母亲是不是很小气?“毛票”又要疑问了,什么是毛票?毛票有什么稀罕?旁人为什么会说这样苛刻的话呢?母亲又为什么要如此辛苦,如此疲惫呢?还不肯耽搁一丁点时间呢?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靠“时代背景”来化解。因为《慈母情深》选自梁晓声的小说《母亲》,是作者对小时候的回忆,对母亲的怀念,更多的是对母亲的敬仰。梁晓声生于1949年9月,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他只有10多岁,那个时期也正是国家的困难时期,大多数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难,他家里也穷得叮当响。父亲是个建筑匠,整年没在家,母亲只是个裁缝,每月只有二十几元的收入,一元五角当时一家人可吃上两顿饭,谈何容易,怎能不苦干呢?只有理解了当时的背景,学生才能体会到当时的“小气”,当时母亲的艰辛,才能体会到慈母情深。再如,一些古诗词,如果不了解其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状况与个人情感,是无法透彻感悟那些古诗词的含义的,也无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下面摘录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两段话:“教学大纲里有一些最难的章节,理解了这些章节才能学懂其他章节。让学生就这些章节阅读一些扩充知识的书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学教师特卡琴柯从五年级教到十年级,他教的每一个年级都有一个绝妙的小图书馆,里面有不止100种书籍,这些书都是以鲜明的、引人入胜的形式来讲述,他觉得世界上最有趣的一门科学是数学。他在教方程之前,学生们就读了几十页关于方程的书。所教的学生没有一个不及格的。”这是一种知识的扩充,是学好新知的一种知识铺垫。这两段话也可以说明,了解时代背景,也是一种知识铺垫,课前或课中作好了这种铺垫,更易于突破文本的重点和难点。

二、抓住个性作好阅读铺垫而突破重难点

童话、寓言、故事……这些文本都有鲜明的角色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抓住了这一角色的个性,就能凸显出文章的主旨来。比如童话《小溪流的歌》主要写了小溪流不停地往前奔流,为人们推水磨的事。赞美小溪流乐于助人,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学时,只要抓住第二自然段:“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小树叶不怕痒,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通过朗读感悟小溪流的顽皮;抓住两个“一边”,四个“一会儿”,还有这些动作的词语“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凸显小溪流的顽皮;再通过关联词语“有时……有时……有时……”或“时而……时而……时而……”说出小溪流的顽皮。此时,小溪流顽皮的个性就跃然纸上,眼前好像站着

一个十分贪玩的“孩子”。可是,下文一个转折,巨石阻挡不了他,枯树桩、枯草叫不住他。如此贪玩的小溪流为什么不肯停下来玩一玩呢?无疑在学生的脑海中就会产生此问题。小溪流那种愿意帮人做事的大作用,教师不用言传,学生就能意会。课文的重难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化解了。

三、抓住对话作好阅读铺垫而突破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际上小学课文中有许多文本就是以对话的形式呈现的。教学中如果抓住了人物对话中的语气、内容及神态。课文的重点、难点的把握就会变得容易多了。例如,《找骆驼》一文,只要抓住了老人与商人之间的对话,填补两人说话的神态。难点就可迎刃而解。

例:商人赶上去( )问:“老人家,您看见一只骆驼了吗?”

老人( )说:“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商人( )回答说:“是的。”

老人( )说:“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商人( )答道:“不错。”

老人( )说:“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商人( )说:“对极了!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

老人( )说:“那我可不知道。”

商人( )说:“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要不,你怎么会知道得这样详细!”

教学时教师出示这一组对话,让学生朗读,让学生想象当时商人处于怎样的心理状况,老人又是一个怎样的心理,再根据内容填补说话的神态,进行对话练习,学生就很容易进入文本中的角色。对话过程中,尽量表现出商人着急并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有把握的心理,因为他觉得骆驼越来越有着落了。同时还要尽量表现出老人平缓而漫不经心的心理,到了关键时刻他却说不知道。最后使得蛮有把握的商人大失所望,气恼之下不得不连续反问。至此,只要教师一点拨:此时此刻假如你是商人难道没有话要问那位老人吗?学生就会代替商人连续质疑:那你怎么知道我的骆驼左脚有点跛?你又怎么知道我的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呢?那你还怎么知道我的骆驼缺了一颗牙齿呢?通过朗读,通过填补说话时的表情,通过有感情地对话,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推向高潮,最后的一盆冷水犹如火上加油,同时也把故事自然而然地推向了高潮。这样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后一段)不用教师强调和说明原因何在,学生也就全明白了。观察、分析、推理、判断都会所悟。如果没有上面的对话阅读铺垫,只抓最后一段的因果关系来空洞说教是很难起效的。

四、抓住对比作好阅读铺垫而突破重难点

平铺直叙的提问不利于观察和发现问题,也不利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对比,可以通过设问,激起学生勇于探索和发现的热情,养成认真读书、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有时只要抓住文本的重点与非重点内容进行对比,就能较容易地解决重难点问题。

例如,执教《桂花雨》一文时,上课伊始,我就在黑板上写了“桂花”一词并让学生读。然后引入课文,问:文中写到哪两处的桂花?

一处是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让学生读句子,我问他们感悟到了什么。学生答“香”。

“香”——不能香飘十里,但前后十几家邻居都能闻到。

另一处是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又让学生读句子,我问他们又感悟到什么?学生答“广”“多”“香”。

“广”——面积之广。小山,遍地是。

“多”——数量之多。小山,全是桂花。

“香”——十里飘香。

我再问:这两处桂花,你喜欢的是哪一处?

这时学生就纷纷说喜欢杭州的桂花了。原因不言而喻,因为杭州的桂花比家乡的场面要广,数量要多,而且香气更浓,飘得更远。

此时及时抓住母亲的感叹——为什么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这一问就把母亲的“乡愁”自然而然地引了出来。

然后引导思考母亲为什么会有如此重的“乡愁”呢?再去理解“摇花乐”“赠花情”就容易多了。对母亲的思乡之情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了。

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科词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070-01

中国现当代语言学家借用西方语法学的研究成果来解剖汉语,研究汉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就如数形探索中的坐标,化学变化中元素周期律,生物学研究中的细胞分析法、基因探究法一样,是我们学习汉语,研究汉语,解读汉语的一个突破口,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1.汉语词类系统概况

《提要》将汉语中的词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实词和虚词: 实词分为六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意义比较实在,而且可以充当主要的句法成分,例如主语、谓语、宾语、中心语等。 虚词分为六类,即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虚词的共同特点是没有实在意义,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能帮助实词造句。除了副词可以充当状语和个别副词可以充当补语外,其它的虚词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主要表示结构关系。连词的作用是连接,介词、助词和叹词的作用是附着。拟声词的作用是表示声音。以《提要》为准我们可将现代汉语实词和虚词的分类情况汇成如下表格(并以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中的一些词句为例):

2.词类教学的建议与策略

词类教学,要求教师有很高的语法知识素养。所以,中学语文词类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语法素养。为此,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全面了解课本所采用的教学语法体系,关心并积极参与语法方面的学术讨论,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自身的语法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法教学水平。这样,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才有可能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我们划分词类的标准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但不能只是机械地运用语法功能这个标准,意义标准和形态标准也可以是参考项。例如"课本、台灯、太阳"都是名词,"唱、打、读"都是动词,"聪明、高兴、红火"都是形容词,这些词都是根据意义就可以直接辨认其所属类别的,没有必要对每个词都用语法功能去检验一下。对于中学生来说,加强他们的感性理解能力比灌输理论知识更为重要。所以,在实际的词类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选取教学办法,帮助学生又正确、又快捷地理解词的含义和用法。在适当的时候,再对词类的语法功能进行系统的总结、概括,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活动建议,如要求学生将平时学习、阅读过程中遇到的词、词类知识写进语法笔记本或者组织词类知识竞赛等,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增加词类知识。

3.重视文言文中的词类分析教学

和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古代汉语多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双音节词。有时古汉语是两单音节词连用,而现代汉语中这两个连用的单音节词,恰好变成了一个双音节词。初学文言的学生往往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结果就歪曲了原意。如"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句中的"形成",本为两单音节词连用,"形,形势;成,形成、产生"。这两个连用的单音节词发展到现在恰好成为了一个双音节词,其义为"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具有某种特点的事物,或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又如"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地方"为两单音节词,地:土地;方:方圆。现代汉语中"地方"为一双音节词,意为,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再如"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中"因为"本为两单音节词,因,于是;为、写、创作。现代汉语中"因为"合用恰好变为一双音节词,是表原因的一连词。可见利用词类分析法,我们能更深入、更准确地解读古汉语。二是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少,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多。我们只有运用词类分析法,才能更透彻,更精细地理解古汉语的词义。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事"本指"事情、事件",为一名词;在该句中,"之"这一代词充当其宾语,"事"就由一名词变为了动词,解释为"侍奉、侍候"。兄,本义为"兄长"为名词;但它放在谓语"事"的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作状语,其解释就变为"以对待兄长的礼仪"。又如"惧有伏焉"(《曹刿论战》)中"伏"字,本义为"埋伏",是一动词。但在该句中"伏"用在"有"这一谓语动词后面,充当宾语,其词性就发生变化,为一名词,应解释为"伏兵"了。再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忘讽齐王纳谏》)中的"美",本义为"美丽好看,与丑相对",是一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在该句中"我"充当"美"的宾语,"美"就由形容词演变为动词。联系上下文,"美"就只能解释为"以――美",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见利用词类分析法,我们才能把文言中的词类活用解释得更精细、更准确。三是与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有独特的兼词现象。兼词是指古汉语里用一个字兼有两个字的读音或意义的词,如"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中的"诸"就是"之"和"于"("于"古音wū)的合音,"之"是代词,指搬运的土石;"于"是介词,释为"在、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中"焉"用在动词后,相当于"于之","于"是介词,解释"从","之"是代词,指代积土而成的山。其它如"子曰:'盍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盍"为"何不"二词的合音,义为"为什么不"。成语"居心叵测"中"叵"相当于"不可",义为"不可以"。要读懂文言文,首先就要我们准确地解释翻译好文言语句,为此我们就要充分地利用词类分析法,以此来帮助我们解读古代汉语。

像生物学的研究要从研究细胞、基因入手一样,研究汉语也应从词类分析入手来解析相应的语法现象。在高中阶段的词类教学中我们应引入探究式学习方式,因为词类的划分,标准不一,归类不一,不同的语言学家有不同的看法。如实词的划分,黄伯荣和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就把副词、叹词归为实词,并把表语气的词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类单列出来,称为语气词。而刘燕、邱学东等人主编的《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资料包》则将副词、叹词归入虚词,把表语气的词归入助词,称为语气助词。,高中。此外,按一般语法学观点,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对词类的划分也不一致。如代词,现代汉语法学家将其归入实词,而古代汉语语法学家将其归入虚词。副词,古代汉语语法专家一致把它归入虚词;而现代汉语语法学家对其归类就有争议,有的把它归入实词,有的把它归入虚词,争论不休。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尽可能地去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进行比较斟酌,这样就更能加深学生对词的语法功能的认识。其次我们应重视"讲、练、评"三者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 刘燕、邱学东等《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资料包》北京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正确阅读方式,使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就能进行广泛的文字阅读,从而积累大量文字阅读经验。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以后的教育经历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小学生语文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国家教育局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要求各地区的小学教育应该基于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本地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本文主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现实的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从现今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很少,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自顾自”的照本宣科,学生则机械性地在下面听。虽然新课标已经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但是很多教师依旧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难以进行转变,不仅如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积极性不高,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不愿意或者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回答,使很多教师无法知晓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这样让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二)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认识不足

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缺乏足够透彻的理解和投入,大多数教师单纯凭借自身多年的经验来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及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对于课本和新课标的研读不重视,对教材课文的理解不透彻,对课文深层次的情感挖掘不充足,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不懂得完美运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以及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进行基础性广泛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则在于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全面熟悉课本大纲,抓住课本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教好一门课的前提是必须要熟悉透彻的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并对教学大纲进行详细和全面的解读。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在课本下足够功夫,分析课本阅读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形成详细的教学方案,通过实践中有趣的教学途径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语文阅读的技巧。

(二)结合新课标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改革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一,重视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三,加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合作交流。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现状,根据新课标改革后的具体明确要求,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式,牢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有步骤和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在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班级的语文阅读学习状况,采取适合高效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在教学手段上应该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合理的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使课堂内容不再单一,使小学语文内容重点和难点变得更加鲜明,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

(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对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有积极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不应该是教师,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地位,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非常有必要,这样不仅使学生有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积极性,而且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学生换位思考,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状态,了解课文中哪些地方容易理解,哪些地方不容易理解,从而具体改进教学内容、方式和教学侧重点,这样对于教学的改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和重点内容。如何结合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熟悉掌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把握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重点和难点,是决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出,教师首先要全面透彻地分析教材,结合新课改要求,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海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J]. 求知导刊,2014(12).

[2]刘宁琪.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析[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

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篇4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难点;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高中新课改步伐的加快,英语阅读作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提高学生语言知识与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探讨当前高中英语阅读出现的难点及解决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分析

1.1学生阅读习惯有待培养

在高中生英语学习和阅读中,普遍存在着慢读(slow reading)、指读(pointing)、音读(vocalizing)、心读(sub-vocalizing)、复读(too many regressions)以及滥用词典(too dependent on dictionaries)等不良阅读习惯。我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阅读中遇到新词的时候会马上停下查词典,或者停在一段内容上反复阅读。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上述习惯不但会影响到阅读速度,而且也不利于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2生僻词汇处理能力不足

当前高中英语阅读出现的难点中最为常见的难点是遇到生僻的词汇。学生倘若没有或较少进行课外词汇的补充,就很容易遇到生疏的单词。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经常就因为对某一单词无法理解,同时又缺乏对文章上下文大意和对词汇本身结构的解析,在陌生单词上用的时间就会过多,导致对全文的理解弱化和阅读效率的下降。

2.当前高中英语阅读出现的难点的解决对策

2.1加强对学生阅读学习策略的训练

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策略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进行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限时阅读,重点训练略读(skimming)和查读(scanning)等练习。

例:根据上下文,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能解释划线词意义的选项。The students could not follow the teacher because he had been away from class for two weeks.The teacher had to present more examples to make his idea understood.

A.to go after B.Understand C.Catch up D.Talk to

通过类似的练习,就可以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内容,利用定义法、因果法、对比法、释义法和构词法知识进行猜词测义的能力。

2.2提高学生在阅读训练的猜词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针对阅读中的重难点指导学生根据标点符号或者文章内容以及语法知识等进行猜词,进而找出相关内容之间存在的补充、互释、说明等关系,透过猜测文章中存在的这些关系,进一步推断出生词的基本含义。例如,根据文章中生词所在的上下文的内容猜测一些词汇的意思:He showed that all games fall into 2 classes:there are what he called games of“perfect information”,games like chess where the player can’t hide anything or play tricks…Then there are games of “imperfect information like poker,in which it is impossible to know in advance that one course of action is better than another.学生可以通过句中的同位语和定语从句看出两种game的不同特点。再通过下文给出的解释,学生能够推测词义。

2.3指导学生对长句进行简化或缩略

学生如果在阅读训练中遇到长句难句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对长句或难句的简化处理手段,就比较容易解决上述问题了。例如,有这么一个句子:His theory replaced the Christian idea of gravity,which said things fell to earth because God created the earth as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该句可以划分成这样几个句子来理解:1.His theory replaced the Christian idea of gravity这个构成了整个句子的主句2.which said这里由which引导了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3.things fell to earth because God created the earth as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整个句子看起来很长,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认识到,事实上这么一个长句就是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而已,一个原因状语从句从当定语从句中谓语动词said的宾语。同时,要求学生平时经常多读长句难句,提高对这种类型的长句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捕捉能力,一段时间过后就会熟能生巧,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快速提高。

3.结 语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解题能力,我们在教学中掌握阅读重难点的讲解就显得非常重要。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应当在阅读教学中把握教学重难点,认清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解题能力,进而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辅者,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难点的突破[J],教育教研,2011年10月;

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091-01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掌握扎实的语文知识是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进行其它学科学习的重要武器。虽然语文的重要性早已为教师和学生所认知,但是基于语文学科自身的一些特点,语文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深深地体会到在现代社会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探索,总结了一些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1.基础知识教学不可忽视

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多么高深的语文知识,都建立在对基础知识运用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才能灵活的去解决各式各样的语文问题。本人在课堂实践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语文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前提,单纯的语文概念学习难度并不大,教师只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讲解,学生就能够明白,这也导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并不多,在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基础知识教学之后,就让学生去做一些综性的题目。其实,综合性的语文题目虽然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但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有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之后,应该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做一些与基础知识相关的、比较简单的题目,让学生通过题目去更深刻的体会知识点的内涵及实际运用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牢固的去掌握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断提高基础知识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为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2.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下功夫,但是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也很重要。预习对语文学科学习有重要意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听课的针对性。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对教师要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点进行独立的学习,这样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去获取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理解大部分的知识点,对于通过自主学习不能理解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听教师讲解,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听课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更要认识到课前预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课前预习。当然学生的课前预习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不能盲目的进行,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正确指导,使学生在正确的预习方法下更好的学习。

3.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教学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体现在学生掌握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还体现在学生能否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进行灵活的运用。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点去解决语文题目的过程就是学生语文水平提升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也是学生遇到问题最多的过程,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去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点。

语文是一门规律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学生不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很难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样学生不仅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语文学习反而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压力。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那么学生会发现语文学习实际上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有效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学生一旦掌握了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的运用知识点,那么,无论之后遇到什么样的语文题目,经过分析学生都能够有效得出答案,相反如果学生不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看到一道语文题目将无从下手。

4.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十分宝贵,教师应该对这宝贵的课堂时间进行有效运用,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语文基础知识是有限的但是语文题目却是不计其数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后,在对学生进行语文题目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针对性。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题目的讲解之后,让学生掌握典型的题目,学生一旦掌握了典型的题目,就能够更好的去解决相关的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还要求教师要集中精力解决难点问题,学生在做语文题目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出现一些难点问题而阻碍了学生的解题进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针对难点问题对学生进行讲解。在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重点与难点问题的讲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中

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篇6

【关键词】 课堂提问 课堂效率 学生 主体作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当前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最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研究组专家充分吸取外语教学中长期积累起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同时认真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并根据我国当前的教学需要和现有的条件,顺应当前外语教学的潮流,自始至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但是,我们的教师当中有很多迷茫的甚至错误的认识,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误区。

1. 课堂提问多不等于面向全体学生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所提问的问题确实很多,但有的问题过于简单,根本没有必要花时间去提问。而且提问的时候不分对象,不论学生的水平如何都提出类似的问题,导致水平高的学生认为过于简单,水平稍差一点的学生却又回答不出来。很多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往往从简单的一般疑问句的非常容易回答的问题入手,然后再加上几个特殊疑问句,然后在加上讨论。这样能使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使得他们能够在课堂积极思考,而且也能够学到如何学习的方法,使得他们能够在课后也能够积极探索。

实际上,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到:由于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但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考虑到不学生生的不学生习需求,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 讲解了重难点并不等于讲清了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整个知识体系中的某一知识点在本节课教学中必须要加以重点解决的知识点,是本节课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的目标,也是完成本单元乃至本册内容的重要环节。如果不能高效地解决,会严重影响今后的教学,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出现“断链”。教学难点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那些学生不易听懂或掌握乃至运用起来有困难的知识点。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解决这些难点。但不要以为在课堂上教师讲解了重难点就等于学生掌握了这些重难点。教师有没有讲清了重难点,学生有没有掌握了重难点,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重难点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有的教师选择的突破口不当,起点过高或过底,知识点之间跳跃太大;有的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一堂课平分秋色,重难点得不到突出;甚至有的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根本不知道教材的重难点在哪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要加强学习,对于《英语课程标准》一定要耳熟能详。

3. 大量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并不等于提高了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确实比传统的电化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能让学生产生兴趣。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陷入误区,整堂课在不停地展示所制作的课件,结果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使用多媒体课件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不能背离“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这一原则。否则,整堂课就会有哗众取宠或华而不实之嫌,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4. 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并不等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很多教师上课,尤其在上公开课的时候,设计的教学过程一环套一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略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读课文,了解重点细节;理解大意,分清文章中的事实和观点;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理解文章结构;理解指代关系;理解逻辑关系;理解作者意图;评价阅读内容;预测下文,结束语。程序中,穿插着一个接一个的“二人小组”、“四人小组”的探究活动。每每活动开始,比如“略读”、“找读”等等,教师也让学生读课文,但学生每次只能读个开头的时候,下一个小组活动又接踵而来了。即使把教师所定的零星时间加在一起,有时也很难读上整篇课文的二分之一。而学生则在频繁的“二人小组”、“四人小组”活动中,进行着没完没了的不知所云的“探讨”。

5. 交际教学法并不排斥语法教学

很多人认为交际能力仅仅局限于听说能力,以为只要学生能够套用课本句型进行对话就算达到了教学目标,语法等就不用教了。语法能力的教学被排斥在交际能力的范畴之外,导致很多高年级的学生连最基础的语法知识都不知道,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

实际上,交际教学法并不排斥语法教学。倡导交际教学法思想的专家在为交际能力下定义时,无不把语言能力,即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规则、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正确句子等,作为构成交际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可见,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 分层教学 重要性

在当前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高中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情况进行教学,这就是所谓的语文分层教学。具体来说,分层教学就是根据班上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接受的差异性,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在这个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以此来激发全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语文教学活动更加适应全体学生,进而提升整体学生的语文成绩。笔者根据高中语文的分层教学在当前阶段取得的成效,总结出以下几点语文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实施语文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分析,为学生量身制定培养目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目标设计,对于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接受能力相对不足的学生来说,要适当地降低要求,让他们的学习目标略微高于他们的学习能力,保护好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要适当地提高目标要求,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语文的动力。

实施分层目标设计,让每一个层面上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情况的学习目标,脱离了以往教学中一刀切的教学境地,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分层目标的引导下,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会明显提高,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相应的目标,消除了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具有积极作用。

第二,有利于课堂教学进行分层提问,锻炼学生的思维。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且获得教学反馈的最直接的方式。提问的方式和提问的深度都是有学问在里边的,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提问那些优秀学生,提问的难度就会高一点,即使学生能回答出来,也不能代表所有的学生对某一问题都能理解和掌握,这样不利于全体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因此,在进行教学提问时要做到科学设计,分层提问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问,可以将问题设计为“一般”、“较难”、“难”三个层次。“一般”难度的问题主要是针对后进生,这样的问题一般稍微深入地思考就可以得出答案;“较难”的问题主要是面向中等生,难度系数要与学生的思维能力保持基本一致;“难”类的问题主要是针对优秀学生而言,难度要大许多。

第三,有利于分类确定复习重点,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优发展。复习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在制定复习教学计划时,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深入地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确定复习重点。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同,其复习重点也会有所不同,要实现自我突破的章节也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确定复习重点,查漏补缺,促使学生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内获得最优发展。教师要根据从学生的考核中得到的反馈信息,结合学生的学习目标,科学地确定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复习重点,做到教学的最优化,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在语文教学中采取这种复习方式,重点突出,使得教师在每一轮的复习中都能够准确把握住每一种类型与层次的学生的薄弱环节,使复习内容的安排、复习进度的调整等方面更具有针对性,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最优效果。

第四,有利于进行分层考核评价。高中语文开展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要激发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自身的积极性成为提升自身学习的内在动力,而分层考核评价是做到这一点的重要一面。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确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使得学生相对容易地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尤其是对于那些中低层次的学生而言,降低考核的标准他们在学习中就会增强上进心,依靠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学习目标。而且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产生巨大的作用,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高中阶段紧张的语文学习中充当调节剂的作用,让同学们不会带有沉重的学习负担,而是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语文学习。

第五,有利于开展各种组织专题,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的,课堂教学结束以后,学生对那些在课堂上还没有理解掌握的一些教学难点还需要在课后进行理解巩固,因此,教师应该寻找一种课上与课后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一方面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组织专题研究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利用好竞争的作用,开展利用竞赛促学习的活动,营造一种竞争性的氛围,分层组织在这种方式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篇8

当前处于知识经济与信息产业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为重要媒介的科学技术正在渗透人类生活的多个领域。随着新一轮中小学生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电教媒体也悄悄进入了课堂教学,这无疑为课堂教学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电教媒体对语文课堂教学效

率的提高

素质教育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为特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只有让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现代化教学媒体的重要作用即在于将电教媒体等信息科技资源有效嵌入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二者的有机整合,能够有效实现素质教育框架体系内语文教学及学生素质的优势提高。下面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谈几点感受。

2.1 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走进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触摸春天》一文时,笔者首先播放学生熟悉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那生动、鲜活的情境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时发出“啊”“啊”的赞美声。笔者适时点拨:“一群残疾人做出许多常人很难做到的事,真是一个奇迹。有个盲女孩也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我们跟随着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2 运用电教媒体,突破学生的重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很多,在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巧妙运用电教媒体是理解教材重难点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当遇到一些重点、难点时,笔者通常诉诸于电教媒体资源,将这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及其意境极为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而不是传统的生搬硬套地重复“填鸭式”讲授。而且,通过电教媒体的立体化意境,学生可以很快身历其境般地嵌入教学画面中,积极融入教师的教学过程,从而有助于提高其对课文中重点、难点词句及其意境的理解,更进一步提高其语文构思素质,起到更加全面的教学效果,而且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其自信心,让他们认为语文课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困难,更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枯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远不是一般学生因为没能及时突破重点、难点,而认为的那样枯燥乏味。

2.3 运用电教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应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能将无声的书面语言、有声的口头语言和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与实践下,积极培养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进而有助于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自信心以及主动性。

例如在古诗词及现、当代诗歌的教学中,鉴赏是重点也是难点,像六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如果没有图片和配音效果,学生的情怀就较难与诗人产生共鸣,甚至是枯燥无味,毫无学习下去的兴趣,只是被动地抄写诗意,无法起到品读诗歌的作用。有些散文也是如此,配乐与图片的结合就能很好地将诗人的情怀与意境表现出来,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感悟,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2.4 运用电教媒体,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素质教育理念及教学深入改革背景下,根据当代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理念,对课文意境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根本之所在。利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展现课文的现实意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以《再见了,亲人》一文的教学实践为例,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及依依惜别之情,笔者创设了战士即将启程,列车就要开动的情境,然后配上感伤的音乐,让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情感喷涌,从而深切地体会到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并通过画面情境的真实展现,让学生全面身历其境地嵌入到意境中,深切感知现实的情景与意境。之后,通过让学生及时反馈的形式,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想象的思维创新能力,进而做到既深刻感知意境、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更陶冶其思想情操的同时,提升对现实情境的感知能力与认知水平。

3 利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课堂

效率的相关建议

基于前文对电教媒体提升语文课堂效率的论述,应当从如下几方面对电教媒体进行有效利用,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3.1 通过电教媒体的音频资源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现实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语文教师本身的诸如朗读技巧、发音品质、情感影响、方言误导等方面的原因,传统语文教师对课文的朗读,往往不能有效激发学生语文聆听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更无从提升其汉语听力能力,而且不利于学生对普通话的基本积累,甚至形成误导。特别是学生学习阶段的较强模仿能力和对教师的模仿习惯,久而久之不利于其基本语文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在学生朗读能力训练过程中,充分嵌入电教媒体资源,通过精心专业录制的与课文相配套的朗读音频资源,能够在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注意力的同时,更及时地纠正其发音水平,规范学生听说及表达能力。

3.2 通过电教媒体的影视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课文前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的片段,有效地利用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符合学生喜欢影视作品的心理特点,能够有效形成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印象,通过有效激发其好奇心而增强求知欲望,并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诸多乐趣及其主导态度与意识,这是单纯讲解课文、看教学挂图所不能比拟的。

3.3 通过电教媒体的视频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与培养过程中,传统的挂图和枯燥的语言描述往往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考和想象的兴趣,特别是在看图说话与写作等环节,静态的图画以及语文教师枯燥的表述不利于其想象能力及形象思维的有效培养。因此,应当通过电教多媒体视频资源的利用,将图画、文字、声音等一些写作素材内容,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其丰富的想象力。

4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基于现代科技发展及素质教育要求,认为电教媒体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学生学习重难点、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助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进而提出利用电教媒体的音频资源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影视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视频资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等视角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1]刘春玲.浅议电教媒体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作用[J].西江交易论坛,2011(1):12-13.

[2]钱幽娣.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对学生心理的影响[J].教育前沿,2010(4):35-37.

[3]吴月香.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促进语文教学认知目标的达成[J].教学与研究,2009(8):24-2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