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幼儿基本的礼仪知识8篇

时间:2023-10-02 08:55:27

幼儿基本的礼仪知识

幼儿基本的礼仪知识篇1

关键词:幼儿 礼仪教育 内容 方法

礼仪是教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能反映个体的知识和教养水平,人们的行为习惯如何,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抽样调查显示,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缺乏了解,缺乏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生活礼仪培养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一、幼儿生活礼仪教育的内容

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安排,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内容安排呈螺旋式上升,阶段性目标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易到难。

小班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结合社会活动的节日礼仪,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元旦、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礼仪。

中班内容在小班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相应增加交往礼仪的学习,其中包括:分享(物质层面)、自我介绍、递接物品;基本礼仪:行走、蹲姿、自我介绍、值日生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升旗、交通、游园、乘车、安全;以及传统节日节日礼仪教育内容,如重阳、中秋、春节等节日礼仪教育。

大班幼儿随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自控能力增强,为了更好地与小学生活衔接,在中班礼仪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礼仪、欣赏与阅读礼仪、分享礼仪(精神分享)、基本礼仪中的电话礼仪、介绍他人、着装、与他人沟通、拜访做客与待客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增加了在外用餐、购物、交通乘车、参观、安全(突发事件),结合社会活动扩展了教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等节日礼仪内容。

二、幼儿生活礼仪教育的方法

(一)训练法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这是人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反复训练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最基本的方法。训练法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他们的品格养成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教育家洛克曾说过:“给孩子规则,不如给孩子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例如:正确的站姿与坐姿、仪容仪态、自觉排队、礼貌用语等内容,必须经过反复学习和训练,久而久之才能养成一种自觉的礼仪习惯。

(二)言教法

对孩子进行教育,“知”是先导,“行”是关键,完全没有“知”的行是盲目的,没有“行”的知是不牢固的。言教法能使孩子知行合一。如:具体操作过程采用童话故事、寓言、儿歌、情景表演、动画片、参观体验等方式,同时教师的语言必须是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知识性、鼓动性与针对性,以唤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

(三)榜样法

幼儿学习榜样,大体经历从无意识模仿到有意识模仿,从游戏的模彷到生活实践的模仿。教师家长的示范对孩子来说是无声的命令,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教师、家长要以优良的品质和规范优雅的言行去影响孩子,为孩子树立榜样。

(四)正向评价法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教育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使孩子感到自豪,内心充满幸福感,并会努力地向正向化发展。

(五)游戏法

通过主题游戏的方式,提出具体规范的礼仪要求,使幼儿习得的礼仪常识与习惯得以具体的实践和应用。幼儿阶段游戏是幼儿的重要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幼儿反映着人们良好的礼仪习惯及行为准则,这对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礼仪习惯起着巩固和强化的积极作用。

(六)境教法

境教法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无言的教育。创设一种优雅的礼仪氛围,物质环境创设要整洁有序、艺术优雅,精神环境建设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教养态度、严格的生活制度等方面。

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尝试,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悄然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礼仪的种子。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逐渐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世纪出版社.

幼儿基本的礼仪知识篇2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内容;方法

礼仪是教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能反映个体的知识和教养水平,人们的行为习惯如何,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抽样调查显示,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缺乏了解,缺乏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生活礼仪培养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一、幼儿生活礼仪教育的内容

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安排,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内容安排呈螺旋式上升,阶段性目标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易到难。

小班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结合社会活动的节日礼仪,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元旦、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礼仪。

中班内容在小班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相应增加交往礼仪的学习,其中包括:分享(物质层面)、自我介绍、递接物品;基本礼仪:行走、蹲姿、自我介绍、值日生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升旗、交通、游园、乘车、安全;以及传统节日节日礼仪教育内容,如重阳、中秋、春节等节日礼仪教育。

大班幼儿随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自控能力增强,为了更好地与小学生活衔接,在中班礼仪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礼仪、欣赏与阅读礼仪、分享礼仪(精神分享)、基本礼仪中的电话礼仪、介绍他人、着装、与他人沟通、拜访做客与待客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增加了在外用餐、购物、交通乘车、参观、安全(突发事件),结合社会活动扩展了教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等节日礼仪内容。

二、幼儿生活礼仪教育的方法

(一)训练法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这是人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反复训练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最基本的方法。训练法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他们的品格养成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教育家洛克曾说过:“给孩子规则,不如给孩子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例如:正确的站姿与坐姿、仪容仪态、自觉排队、礼貌用语等内容,必须经过反复学习和训练,久而久之才能养成一种自觉的礼仪习惯。

(二)言教法

对孩子进行教育,“知”是先导,“行”是关键,完全没有“知”的行是盲目的,没有“行”的知是不牢固的。言教法能使孩子知行合一。如:具体操作过程采用童话故事、寓言、儿歌、情景表演、动画片、参观体验等方式,同时教师的语言必须是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知识性、鼓动性与针对性,以唤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

(三)榜样法

幼儿学习榜样,大体经历从无意识模仿到有意识模仿,从游戏的模彷到生活实践的模仿。教师家长的示范对孩子来说是无声的命令,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教师、家长要以优良的品质和规范优雅的言行去影响孩子,为孩子树立榜样。

(四)正向评价法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教育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使孩子感到自豪,内心充满幸福感,并会努力地向正向化发展。

(五)游戏法

通过主题游戏的方式,提出具体规范的礼仪要求,使幼儿习得的礼仪常识与习惯得以具体的实践和应用。幼儿阶段游戏是幼儿的重要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幼儿反映着人们良好的礼仪习惯及行为准则,这对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礼仪习惯起着巩固和强化的积极作用。

(六)境教法

境教法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无言的教育。创设一种优雅的礼仪氛围,物质环境创设要整洁有序、艺术优雅,精神环境建设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教养态度、严格的生活制度等方面。

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尝试,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悄然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礼仪的种子。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逐渐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世纪出版社.

幼儿基本的礼仪知识篇3

很巧的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一份国学典籍的丰厚遗产,其中包含相当数量的礼仪典籍。中国是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西周视礼为“国之大柄”,春秋时期荀子的“国无礼而不宁”,孔子的“克己复礼”,直到后来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是规范社会人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重要部分。这份遗产我们本来应该继承。很遗憾,因为中国近代以来,一直遭遇战乱兵祸,革命潮流冲刷,社会不停震荡,加之1949年建国以来,历次政治运动把古代礼仪典籍当作扫除对象,致使这份遗产渐渐零落,渐渐被民众遗忘。而日本与韩国则把来自中国古代的这份遗产很好保存于民众行为举止里,所以他们的国民举止显得彬彬有礼,素养良好。

今日,开展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使得我们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也担负重大责任。伟大的民族复兴首先是现代文明人的培养,包括使人的行为习惯与举止礼仪进入高度文明的层次,逐渐形成一个和谐社会。而借鉴古代培养幼儿行为与礼仪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显然是可行的。今日之学前教育,学习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把国学礼仪典籍纳入课程内容结构里,也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能够使幼儿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礼仪典籍教育的课程定位和目标

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是学前课程礼仪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它和现代礼仪教育内容共同组成学前课程礼仪教育的完整内容结构。这是我们对国学礼仪典籍教育的基本定位。

国学礼仪典籍包含了很多人的基本礼仪,如站、立、行、走、卧、对待长辈、进餐、外出、归家等。这些礼仪直到现在还是具有生命力的,这些礼仪的实践还能体现人的文明素养。但是,国学礼仪典籍的内容,不可能体现现代礼仪知识,如关于国旗国歌的礼仪、吃西餐的礼仪、乘公交车的礼仪、唱“卡拉OK”的礼仪等。

因此,国学礼仪典籍教育被放弃是错误的,它成为学前课程礼仪教育内容唯一内容也是不对的。把它和现代礼仪教育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是正确的选择。

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比之现代礼仪教育更丰富的内涵还在于它以吟诵或诵读的方法,使幼儿在记忆力最佳的生理敏感期记住古代语言精华,促进古代典籍语感的形成。这对幼儿今后继承古代文化精华、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也是很重要的。

我国最重要的幼儿园教育行政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并无关于经典礼仪教育的相关要求。因此,我园自主定位国学经典礼仪教育的课程目标为:(一)幼儿能逐步熟悉适合幼儿学习的国学经典礼仪的内容,并喜欢诵读。(二)幼儿能理解适合幼儿学习的国学经典礼仪的内容,并乐于进行实践。(三)幼儿能在学习经典礼仪内容和现代礼仪内容后,形成较好的文明礼仪素养。

建设礼仪典籍教育的潜课程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内容为课程内容。

当幼儿每日不断接触幼儿园环境时,他们也在不断和环境互动,所以,环境具备教育的功能。较好地具备教育功能的教育环境被称为是潜课程。基于此点,我们在开展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时,特别注重潜课程的建设,力求发挥其内隐的教育功能。

走进幼儿园大门最醒目的位置,就是体现我园办园思想的标语:“育苗以爱树人以德培才以道”,“用放大镜看幼儿的优点,用显微镜看幼儿的潜力,用望远镜看幼儿的未来”。这用于经常性地提醒教师。在新建的教工会议室里,最醒目的是八块由厦门书法家书写的礼仪典籍内容牌匾,有《孝经》、《弟子规》等。每一次会议前,都有一位教师来主持讲解其中内容.让教师了解这些作品所隐含的礼仪精髓,内化古典礼仪知识,言传身教,更好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教师对幼儿来说,是人际环境最重要的因素,幼儿天天接触教师,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对象。

我园设置了书架,添置大量图书,其中包括古代礼仪典籍或对礼仪典籍进行解说的书籍,为家长和幼儿提供了亲子阅读、学习的机会,让幼儿们在充满书香与温暖亲情的环境中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

我园建有培才育德的“润德廊”。在这条文化长廊上,充分体现了“学国学、知礼仪、智商好、情商高”的理念。在长廊的右边,展示的有将礼仪典籍“弟子规”与我园集邮园本课程相结合,设计制作的《弟子规》邮票系列:“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以此开篇,《弟子规》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博大精深而又深入浅出,将历史悠久而内容广博的中华传统美德悄无声息地融入短短的句子中。每次每句,都告知人们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每天放学,总能看见家长拉着幼儿的手,耐心解释图文中的内容。如能学习、理解、内化,将让每一个人都受用一生,让每个幼儿那纯洁的心灵都有一颗感恩之心。在另外一版《常理举要》宣传栏中,同样图文并茂,将在校、居家、餐桌、做客……各种各样的礼仪内容形象展示,让幼儿们能潜移默化地接受礼仪典籍中行为规范对人成长的深远影响。

在班级的工作坊里,都能看到巧妙渗透其中的礼仪典籍内容,“公共汽车”中的“长者立,幼勿坐”,“宝宝餐厅”里的“对饮食、勿挑拣”,宝宝客厅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等。让幼儿们在学习、游戏中与环境互动,理解上述礼仪典籍内容,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和环境一体的潜课程,你说不清它的作用有多大。但是,毫无疑问,它还真是必不可少的,它对幼儿园礼仪典籍教育起支撑的作用。它是熏陶的同义词,对幼儿的礼仪学习心理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这种作用的积累,意义重大、不可忽视的。

礼仪典籍教育融入学前教育课程的途径

当我们把礼仪典籍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时,必须重视课程实施问题。不落实课程的实施,它就是虚的,只是纸上、嘴上的课程,是一堆口号罢了。那么,它的实施途径又是什么?根据礼仪典籍适合于诵读的特点和幼儿在幼儿园里的学习特点主要是游戏与生活实践,我园实施礼仪典籍教育的课程途径主要是:

(一)以礼仪典籍诵读为主的专项活动平台

礼仪典籍教育融合于学前教育课程,它主要是实践性课程内容,无须过多强调识字,因为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看懂文字是不现实的过高要求。诵读活动的安排是可取的。我园安排了诵读礼仪典籍活动,内容有《弟子规》《常礼举要》等,主要内容涉及与人相处的礼仪、公共场所的礼仪、用餐的礼仪、学习的礼仪等基本礼仪规范。对礼仪典籍的诵读,伴随对其内容意义的解释,其作用是对其内容进行感知与理解,同时促进古代典籍语感的形成,加强对其内容的记忆。

在缺少对礼仪典籍语言感知的情况下,礼仪典籍教育是无法进行的,只是感知与记忆,而不理解礼仪典籍内容意义,这种教育也是无效的死读书。在不影响幼儿园课程整体结构的情况下,每周安排1—2次专项活动。

礼仪典籍诵读平台承载多样的方法与形式:

诵读,可以是教师范读,领读,小朋友跟读,也可以是录音带带读,也可以是小朋友带读、齐读……

读只是感知,还必须辅以言语解释,辅以礼仪故事讲述,从教师讲礼仪故事,发展到幼儿讲礼仪故事。

读之前、之中、之后,都可以以相关幻灯或图片来帮助幼儿进行理解。诵读时,要以背景音乐来优化氛围,激发学习情感,加强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以礼仪典籍诵读为主的专项活动平台还包括具体操作的礼仪训练、静定训练等形式,以帮助幼儿内化其意义,外显其行为,提高处事能力;此中特色训练形式是利用户外活动练习“弟子规少儿经武”,在口诵经文的同时、身演拳法,将古圣先贤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行为规范的道理和方法,融入到肢体运动中,直接明了《弟子规》的含义,并身体力行,增强记忆,锻炼意志力,协调身心平衡能力。读经练武的同时培养幼儿能动能静、能文能武的综合素质。

总之,以礼仪典籍诵读为主的专项活动除了学习礼仪知识,还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语感能力、阅读能力、演示能力、心理调控能力等,提高幼儿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二)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实施经典礼仪教育

礼仪典籍教育内容本身就是一些行为要求和道德要求,需要教师在专门的诵读之外,首先在动态的生活环节里通过随机的解说或带读,帮助幼儿理解其意义,并且立即应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学习感受经典礼仪,以达到内容和情感,语言和行为,感受和实践的统一,并通过行为的反复,积淀为幼儿的素养和内涵。

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一日生活各环节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礼仪典籍教育就是很必要的。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正反事例,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礼仪行为的良好品质,从小朋友交往、尊敬师长乃至幼儿的用餐、举止等礼仪,我们都与经典礼仪教育密切结合。

幼儿每天来园见到教师同伴问早问好已经成为习惯,园长教师等都能站好鞠躬问好。每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主持教师为全园幼儿解读《弟子规》内容,并带领幼儿诵读礼仪典籍片段;每天餐前进行诵读《弟子规》,由班级教师给幼儿解释其中含义,并强调小朋友切实的身体力行。

幼儿在列队、练操、游戏、等户外活动实践礼仪知识,寓教于乐;利用餐前手指运动,放学前的生活整理等环节,播放和诵读《弟子规》。

总之,这一途径实施礼仪典籍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随机、全面渗透、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在游戏学习中渗透经典礼仪教育

利用经典礼仪教育促进幼儿美好礼仪素养和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节课或几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列的“显性教育”,又要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性教育”。幼儿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游戏学习必然是我园开展经典礼仪教育时要利用的途径。

但是,这种经典礼仪教育的渗透不能削弱幼儿的游戏乐趣,不能影响其游戏过程,而是要把相关礼仪的要求和实践融进游戏内容及社会生活情节,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或实践经典礼仪知识。

我园充分利用了特有的“工作坊”这一实验场,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班级开展为主创设了一个一个的小社会,提供多维度的实践与发展的空间,巧妙的将经典礼仪渗透其中,多渠道、多方位的促进幼儿深切感受、习得运用。

中二班开展了“小天使乐团”的主题活动,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了“叮当音乐教室”的工作坊,目的就是要让有特长的幼儿有发挥的舞台。从平时的交流中教师发现这部分幼儿确实有这样的需要,想把自己学到的与同伴们分享。这正好与我园的经典礼仪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弟子规》中有一句:“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就是告诉我们“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教师在指导中综合了幼儿的需求、经典礼仪教育的需求及主题工作坊特点与幼儿共同讨论、设置音乐教室的游戏规则,分配了小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给音乐教室增加了学校角色游戏的趣味性,幼儿们真是开心极了!每天的工作坊活动,总能看到几个小朋友挂着“老师”的吊牌,认真、仔细地指导小朋友学习五线谱、钢琴等等。不需要教师手把手的教学,充分利用了部分幼儿的资源,幼儿的音乐知识很快得到了提高。让幼儿从同伴中学到知识,也正切合了经典礼仪教育的精神意义:“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幼儿们也从这样的活动中认识到“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重。”他们都特崇拜有特长的小朋友,这活动不仅让个别幼儿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还再次增强了他们学习兴趣,真是一举两得。

在小三班的《汽车叭叭叭》“公共汽车”工作坊,幼儿们能活学活用教师讲解的《弟子规》“长者立,幼勿坐。”平常乘车过程时,让座已经成为幼儿们的自觉行为。在小一班《宝宝餐厅》,幼儿们能根据营养配餐进行点菜。对个别爱挑食的“顾客”,“小服务员”还会告诉他们“对饮食,勿挑拣”的道理。其他工作坊也是如此,在《植物园》工作坊中渗透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在《宝宝客厅》工作坊中渗透居家的礼仪等等。幼儿在工作坊中边玩边学,得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条国学经典礼仪教育的途径共同配合,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经典礼仪教育就这样全面融入幼儿园课程。

幼儿基本的礼仪知识篇4

一、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主导作用,让教师成为家园合作开展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主导者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礼仪,应以幼儿园为主导,而幼儿教师是本课题实施的关键因素。开展本课题的研究要求教师主动学礼、守礼、“正人先正己”,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师的专业化不仅仅体现在教育孩子的技能方面,还应该在言行举止方面做出表率。

我们秉承“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的原则,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对教师进行礼仪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使教师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实践;将利用优质课评比活动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并设计以专门教授礼仪知识为内容的教育活动,教育幼儿的同时使教师共同成长;引导年轻教师将教育行为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为教师指导幼儿、指导家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开设专门的礼仪课,让家园合作开展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具有可操作性

所谓礼仪课就是教师围绕某一礼仪知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组织幼儿以上课的形式学习礼仪。一方面,我们以系统的礼仪课程为蓝本,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入园、离园、盥洗、教学活动、户外活动、进餐、午睡等各个环节中,随人、随时、随地、随事地进行随机教育。并在小、中、大班分年龄使用幼儿指导用书,在集体活动中融入礼仪歌谣、礼仪故事、礼仪表演等教育活动。在幼儿之间开展“文明小天使”“文明小宝贝”“礼仪小标兵”“礼仪小明星”等评比活动。引导幼儿行为的规范,纠正不文明、不合礼仪规范的言行,以期达到“习惯成自然”的效果。另一方面,向家长发放家庭指导用书,让家长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指导并巩固幼儿在幼儿园之外的言语与行为,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三、家园同步,提高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联系本。建立家园联系本,每周把幼儿在园的教育成长情况告诉家长,并请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在家的行为习惯记录下来告诉老师。家园联系本有利于家长和老师更详细地掌握幼儿的点滴进步。

(二)家园栏。建立家园栏我们就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热点问题展开探讨,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照片展。经常展示幼儿在一些幼儿园开展相关活动的照片,同时向家长征集幼儿在园以外的文明礼仪行为照片,让家长直观地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家园合作步入良性循环。

此外,我们还在在“家长学校”中开展专项的礼仪知识讲座;利用家长会的时机,让家长代表交流文明礼仪教育的经验与发生在幼儿身上的事例;个别幼儿出现问题,开展分层分类的家教指导活动等等。还建立了“宝宝成长记录袋”,幼儿园与家庭共同搜集幼儿在礼仪方面的点滴进步,保存幼儿成长的足迹。

四、全面创设文明礼仪环境,家园共同营造文明礼仪的氛围

(一)在物质环境方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将入园处的墙面更换成大幅的礼仪画面。2.尽可能的利用教室的空间,充分发挥墙面、玩具柜、作品展示角处的教育功能。3.注重楼梯、走廊等处的环境创设。4.指导家庭参与礼仪环境的创设,如家中的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给幼儿以秩序感等,让家园教育同步。

(二)在人文环境方面,我们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

1.着力打造具有文明礼仪素质的教师团队,努力营造富有文明礼仪文化的园风园貌。建立有关师生一日生活礼仪制度,包括教师与同事交往的礼仪,与孩子交往的礼仪,与家长交流的礼仪,接待来访者的礼仪,以及特定时间的特定礼仪等等。教师们以礼育人、幼儿园以德治园,良好的文明礼仪园风让教师们逐渐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氛围,不断充实着幼儿园人际内涵、教育内涵、管理内涵。2.充分挖掘家庭礼仪教育的内在潜力,逐步形成有初步礼仪意识的家长群体。家庭教育是贯穿在人一生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我们将充分利用“家园同步”过程中的实施手段,利用礼仪教材中的家长指导用书,让家长自觉学礼、守礼、用礼,为孩子树立起榜样。3.为幼儿制定“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相关规则,家园同步指导幼儿的实践活动,为孩子营造完整的文明礼仪氛围。

总之,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家园合作能为这个系统工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和家长作为与幼儿朝夕相处的长者,其言行举止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在幼儿园,教师待人文明热情,说话态度谦逊,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处处为孩子做出榜样;在家里,家长与孩子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洋溢着和睦与温馨,让孩子陶冶其间。长此以往,孩子受益终生。

幼儿基本的礼仪知识篇5

[关键词] 礼仪教育 幼儿 教师

一、制定课题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早晨,幼儿会满脸欢笑的向老师问好,但却不能主动和家长说“再见”,有些幼儿头也不回地摆摆手就跑到了座位上;离园时,刚出活动室的门口,孩子就把手里的文具或衣物一股脑儿的扔到地上,话也不说一句地跑去游戏或玩滑梯了,家长则边喊着孩子边捡起物品追过去……这些都说明,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显然成为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由于家长的溺爱,滋长了一些不良习气。例如,不懂得尊重父母、长辈;不会礼貌、谦让的与人交往;独断、霸道、自私、唯我独尊,等等。

经过全体保教人员再一次深入讨论,结合“家长调查问卷”的分析,我园将礼仪教育确定为园本教研课题,并申报到中央教科所,成为了中央教科所十一五课题的子课题《家园共育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在中央教科所及北京6+1教育集团的支持帮助下,我园深入开展了以“礼仪教育”为中心的园本教研活动。

二、全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分层次实践研究,规范幼儿行为举止的同时,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但是“光练不说”也不会收到良好的研究效果,只有将“练”和“说”结合起来,用具体的实践活动规范幼儿的日常行为,用礼仪知识提升幼儿的思想认识,理解礼仪行为的意义,内化为礼仪品质,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园本教研的研究目的。因此,确定了园本教研课题后,我园全面开展各项活动与对幼儿进行礼仪知识的集中教育齐头并进,使礼仪教育真正发挥实效。

三、将礼仪教育纳入幼儿园集中教育课程,加强探索、研究

要做到“练”和“说”齐头并进,相互结合,就要在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重视礼仪知识的教授。我园引进了中央教科所的礼仪教材,结合本园实际,有选择性的生成主题教育活动;教师也可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发生在幼儿中的事件生成教育活动。我园专门安排了每天下午3∶00~3∶30为礼仪教育时间,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并且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使幼儿学到一点知识、懂得一点道理、形成一种礼仪行为。

四、礼仪教育要求教师从我做起、树立榜样

众所周知,教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教师的影子,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以教人者教己”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的行为准则。重中之重是在幼儿园安排的各项活动中,但凡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皆需首先做到,一方面,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使教师在边实践边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研究意识增强、教育能力提高,各方面快速发展、走向成熟。

五、重视家园合作、规范家长言行

幼儿园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固然重要,但失去了家长的配合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很有可能使孩子形成双面性格,所以我园非常重视家园的合作。首先,家长会上除了向家长提出倡议外,还向家长讲解其利害关系以及对幼儿一生发展的影响,对家长进行礼仪知识培训,引起家长的重视;其次,定期对家委会进行培训,各班选出家长代表组成幼儿园家委会,每月对家委会成员进行礼仪知识的培训,再由他们向广大家长讲解传授,并对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起到带头、组织的作用;第三,每月向每位家长发放礼仪知识培训材料,使家长系统地了解礼仪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

针对家长开展的各项活动、安排的每项措施都增强了家长的认识程度,提高了家长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配合我园工作的同时,也规范了家长自身的言行举止。

六、园本教研初见成效

历经了两年的研究与实践,从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发展变化上,可以充分肯定我园园本教研的研究成果,通过全体保教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基本完成了课题两年中的预设任务,达到了研究目的。

1.幼儿良好礼仪行为初步形成

首先,礼貌用语在幼儿园随处都可以听见,“你好”,“请”、“谢谢”常挂嘴边,“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日常语言;其次,孩子学会了尊敬父母长辈,那种幼儿园一个样,回家另一样的现象不见了, 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能主动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任性、不撒娇、有要求能主动与父母商量;第三,幼儿在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改变,他们无论在礼仪活动中,还是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第四,形成了“文明大方,礼貌交住”的良好个性,知道对待同伴要多关心、不轻视,会自由结伴,懂得互相谦让、互相分享,能对自己的、同伴的各种行为作出恰当的评价,及时纠正自身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等等。

2.教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教师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在幼儿和家长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中,能做到端庄稳重、落落大方;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幼儿之间见面主动地问好或点头微笑,活动内外合理使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言;善待每一个幼儿,不挖苦、讽刺幼儿。教师树立了以科研促教育质量提高的观念,在礼仪教育中,教师能把礼仪的内涵有机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断的加以渗透,设计和实施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教师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应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家长的礼仪行为得到规范

礼仪教育使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随着多种形式的礼仪活动的开展,很多家长也接纳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学习礼仪的首要条件。有的家长说:“你们的礼仪教育就像一条线,把各种教育都串起来,真正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还有的家长提出了“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的新问题,这说明家长的主体意识,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礼仪教育也改变了家长的行为,提高了家长的自身素质。如家长总是穿戴整齐的接送孩子,外出活动时能把垃圾扔进垃圾箱,这些都给孩子起了榜样作用。反之,孩子的行为也会督促影响家长,如有一位小朋友与爸爸一起散步,爸爸不经意朝地上吐了一口痰,孩子见了就说:“爸爸,你怎么吐地上?应该吐在餐巾纸上,再丢掉。”这说明,幼儿的礼仪行为已内化为习惯,去影响家长,辐射社会。

幼儿基本的礼仪知识篇6

礼仪教学心得体会一:

这节课教学后,我回顾了备课,教学设计,教学流程的点点滴滴,看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进步,也发现许多不足.

从备课方面看《礼仪展风采》这节课着眼点在于:当今社会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文明礼仪是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而当今社会青少年文明礼仪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使学生学会以礼待人,不仅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纯洁和美好,而且可以避免和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冲突,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本框主要是帮助学生培养文明礼貌的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学重点: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与中学生有关的礼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教学难点:如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落实礼仪知识,从而展示自己的风采.在教学目标上,这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重难点也得以突破.教学设计方面,我通过国庆60周年大阅兵长旗仪式的视频导入,揭示课题.课上我采用小品,姿态展示等互动活动,整个教学设计各个环节清晰条理,有分析有讨论,有情境有活动比赛,,过渡衔接自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也显现出来.

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多处缺失. 首先,整个课堂教学比较单调,老师的激情不够.《礼仪展风采》用国庆大阅兵60周年视频导入新课,本是很动情动人,学生也马上融入到课堂中,导入效果是很成功的,但教学过程我的声音语气神情没有融入到课堂中.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调控自己的情绪,上课要想打动学生,首先老师应感动于教学内容中,教学效果方可达成.其次,课堂调控能力问题,作为老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并给予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学中应注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后应适当的进行点评,再发挥自己的主导性,给予归纳提升.此外,整个课堂略显枯燥,松散,课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更注重语言的精炼,准确,明确本节课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最后,感觉自己在某些问题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周全,多余的语言过多,所提出的问题也不是很恰当,致使问题与知识点中间的"桥"没有搭好,这也给自己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使自己明白设计问题的环节一定要仔细推敲.

礼仪教学心得体会二:

《礼仪展风采》这一框题主要是针对在当今的青少年中,比较多的人还缺乏礼仪意识,对许多基本的礼仪和相关的礼仪知识还缺乏应有的了解。在社会变迁的进程中,传统的礼仪正在逐步消失,而现代的礼仪在一些青少年身上又没有植根,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乱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等现象屡见不鲜而设置的。

讲礼貌、重礼仪是现代人的一项标志,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无论是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一个人展示给他人的首先是其文明礼貌方面的素养。是否讲究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事,而且直接影响周围的人乃至社会风气、民族尊严。而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少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智力的、学业的发展,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貌、缺乏礼貌、甚至蛮横无礼。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常常把如何与人交往,礼貌礼仪的学习视为“不学而能”的事,无需专门的教育与训练,社会、学校提供给青少年的礼仪示范、礼仪活动和相关礼仪知识不够丰富。事实证明,礼貌、礼仪是一门学问,需要专门的指导。一个文明礼貌的人不是自然形成的,与他所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方面的系统指导与训练,对其文明礼仪素质的形成是大有益处的。

所以本框教材中涉及的礼仪知识相当多,有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国家礼仪习俗及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而一节课的容量又有限,如果面面俱到显然是不可取的,如何条理清晰地教学是设计本课时要值得深思的,既要理清本框题的知识结构体系,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体验,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首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比较注重活动,淡化说教,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资源,避免回到传统政治课的教学老路上去。文明礼仪这一内容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演变成一种说教。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比较经常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的几种社交活动,如拨打、接听电话,接待客人、到他人家作客、扮演小记者进行采访等,让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些社交礼仪并能够派代表形象生动地表演出来。从生动活泼的场景中去感受和体验文明礼仪的魅力。

其次,在教学设计时我比较关注认知,强化体验,要尽可能地在活动情景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验,这样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内化。对于一些可操作性的礼仪,如领取奖状、站立的姿态、演讲等的礼仪要求,不仅让学生说,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亲自体验,在体验中收获知识并将其内化。

再次,是表层切入,深层领悟,礼仪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主要从学生的基本生活问题入手,从常常受到人们忽视的问题入手,如乘车礼仪、站姿礼仪、握手礼仪、待客礼仪、学校开展集体活动时的礼仪要求等,让学生透过生活的小事、平常事例领悟做人的深刻道理。

此外,通过多媒体,我还设计了四个热气球,每个热气球里面藏有一道有关礼仪设计的题目,让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组自由选择一个进行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

虽然是精心准备的一节课,也知道在教学中要精心挑选材料、仔细准备学生活动,避免过多过滥,影响教学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对一些材料的选择还是取舍不够,总觉得我们学生需要并应该了解掌握的礼仪知识太多了,总希望他们能够在这节课上多了解一些礼仪知识。所以一节课的容量过多,导致本节课在时间的安排方面不太理想。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并不是通过一节课就能够让学生把礼仪知识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让学生成为一个懂礼貌,讲礼仪的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落实到每节课的课堂教学中。

礼仪教学心得体会三:

本学期,我们从本班幼儿的实际出发,进行了幼儿礼仪教育的探索,力求通过家庭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在礼仪教育上取得突破,并以此带动幼儿礼仪教育工作的开展,为了进一步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我制定以下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开展一系列的礼仪体验性的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切身体验,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2、举行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主题活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3、通过评选 "文明小天使"树立榜样,促使幼儿自觉遵守幼儿礼仪行为。

二、具体措施制订礼仪教育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礼仪行为常规教育,并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次、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训练,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和通过专门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理解《礼仪教育》内容,掌握文明用语、礼仪示范动作,使每一位幼儿都理解礼仪的内容和教育意义。班上有考核记录,幼儿园组织复查和考核,使幼儿乐意按《礼仪教育》的要求指导自己的行动,最终形成自觉地、比较牢固的良好行为习惯。

1、创设礼仪良好环境氛围。

根据每月工作重点布置有关的墙饰、展版、宣传标语或警示语;在语言角投放礼仪行为图片。

2、开展礼仪教育主题活动根据每月主题每周有计划地组织一节专门的礼仪活动,丰富教育教学形式,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使幼儿的礼仪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趋于礼仪化。

3、训练礼仪评比竞赛活动。

每周开展"文明小天使"评比活动,通过以幼儿主体的相互监督和自我教育保证幼儿的礼仪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提高。

4、与家庭教育结合。

通过家长园地及礼仪环境设置,了解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

三、月份工作安排在一日活动各环节渗透礼仪《礼仪教育》的养成教育;"文明小天使"、"文明家长”;创设礼仪良好环境氛围;做好与家庭的交流、配合;

九月份

1、幼儿礼仪教育活动重点是教育幼儿怎样从自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小标兵。

2、学习敲门、开关门、打电话、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基本礼仪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习惯。

十月份

1、本月幼儿礼仪教育活动重点是"尊长互敬我先行",知道九月九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

2、让幼儿乐意在生活中帮助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让幼儿感受老人对他们的爱。

3、举行相应的幼儿竞赛活动。

十一月份

1、在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地学会在公共场所中自觉排队知道自觉排队日的是那一日。

2、知道在公共场所中乘扶梯、走楼梯、乘升降电梯、进入旋转门应注意的礼仪。

3、进行研究小结:讨论幼儿礼仪的好处,分享幼儿礼仪培养的途径和方法,鼓励幼儿自编礼仪教育故事、儿歌、游戏、教育活动等。

十二月份

1、本月幼儿礼仪教育活动重点是以"交通安全"为主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主要学习过红绿灯、马路行走、知道马路不是游戏场、认识一些交通标志、交通警告标志以。

2、进行研究小结:讨论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要性,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习惯。

一月份

1、本月教学重点主要是在交通安全的基础上讲解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对幼儿进行火灾安全逃生的方法的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公共场所的礼仪行为习惯。

幼儿基本的礼仪知识篇7

关键词: 幼儿; 礼仪教育; 内容; 方法

礼仪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是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民族习惯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国,俗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而3—6岁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为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完整儿童将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抽样调查显示,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缺乏了解,缺乏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生活礼仪培养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

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包括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定,遵循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内容安排呈螺旋式上升,阶段性目标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易到难。

小班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结合社会活动的节日礼仪,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元旦、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礼仪。

中班内容在小班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相应增加交往礼仪的学习,其中包括:分享(物质层面)、自我介绍、递接物品;基本礼仪:行走、蹲坐站姿、自我介绍、值日生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升旗、交通、游园、乘车、安全;以及传统节日节日礼仪教育内容,如重阳、中秋、春节等节日礼仪教育。

大班幼儿随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自控能力增强,为了更好地与小学生活衔接,在中班礼仪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礼仪、欣赏与阅读礼仪、分享礼仪(精神分享)、基本礼仪中的电话礼仪、介绍他人、着装、与他人沟通、拜访做客与待客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增加了乘坐电梯、购物、交通乘车、拨打电话、安全(突发事件),结合社会活动扩展了教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等节日礼仪内容。

二、幼儿生活礼仪教育的方法

1.礼仪习惯与一日活动相结合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这是人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礼仪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运用自如的过程,所以,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让礼仪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及时抓住机会,适时地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通过反复地演练,让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促进价值内化,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幼儿的礼仪水平。由此,在孩子入园、进餐、睡眠、游戏等一日环节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

2.知行合一与随机教育

对孩子进行教育,“知”是先导,“行”是关键,完全没有“知”的行是盲目的,没有“行”的知是不牢固的。

如:具体操作过程采用童话故事、寓言、儿歌、情景表演、动画片、参观体验等方式,同时教师的语言必须是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知识性、鼓动性与针对性,以唤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另外,善于利用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与孩子生活的每时每刻中都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发生。

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挖掘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引导孩子的行为模式的形成。

如:某一孩子生病了,同伴之间吵闹打架了,弟弟妹妹摔倒了,等等,作为老师要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时常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开展随时教育,促使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形成。

3.渗透在评价活动中

.适当的评价不仅有督促作用,同时能给予幼儿以激励,如我们通过“礼仪小明星”“每周之星” 等评比活动,让幼儿相互评价,彼此对照。促使幼儿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逐步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又如,我们将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礼仪知识汇总成三字儿歌,组织幼儿进行礼仪故事比赛等形式,引导幼儿虚心好学,诚实守信,言行合一。

4.渗透在游戏活动中

幼儿基本的礼仪知识篇8

一、丰富家长的礼仪教育知识

孩子们在幼儿园内往往会很大程度受到教师的监督与约束,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养成都比较好。然而,不少孩子一回到家就都忘了这些规范,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会逐渐冒出。如果这个时候家长不懂得正确引导,甚至缺乏对幼儿的礼仪教育知识,那么这不仅不利于家园合作的展开,而且会消解幼儿园内的教育成效。因此,首先很有必要丰富家长们的礼仪教育知识,不仅要让家长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们作出良好的表率,家长也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引导与教育方式,要知道如何更好地和孩子沟通。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让家庭内的礼仪教育也发挥效用,这也是促进家园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收获更好的成效的基础所在。

家长首先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礼仪教育知识,可以多展开一些必要的学习。例如,为孩子学习礼仪订阅的礼仪教材里面的礼仪须知、感悟礼仪和亲子课堂内容,家长要必读。在这里家长找到了教育孩子的锦囊妙计,使家长懂得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家庭教育实践证明:家长的道德素养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关系到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这充分给我们揭示了家长对于孩子所起到的巨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家长才应当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才能够给孩子形成良好的表率与榜样,这也是一种最为直观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所在。

二、开展礼仪教育的家园合作活动

幼儿园应当多举办各种家园共建的合作活动,这将会成为一个非常有力的渗透礼仪教育的平台,这也是深化家园合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幼儿园可以结合各种传统节日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同时邀请家长参与进来,这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园、家长、孩子三方面间的交流沟通,而且也是一个很好的家园合作的平台,将会让礼仪教育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此外,幼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课外活动,让孩子在家中完成。活动任务中可以很好地融入对孩子的礼仪教育,这同样是一种很灵活的家园合作的方式,这也是巩固孩子对于文明礼仪认知的一个过程。

例如,可以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带领幼儿参加劳动,开展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六一”儿童节开展制作贺卡送同伴的活动,对幼儿进行关心同伴的教育;九月十日教师节开展尊敬教师、关心教师的教育;在三八妇女节、父亲节、九九重阳节之际学习节日礼仪,同时开展孝心敬长辈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贺卡送给长辈,对长辈说一句感恩的话,帮助长辈做家务事,如端茶、抬凳子、捶背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活动形式,不仅能深化孩子们对于各种传统节日的理解与认知,这个过程也是借助家庭平台来检验孩子的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成果的一个过程,这对于加深孩子的文明礼仪意识将会很有帮助。

三、让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生活点滴中

让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生活点滴中同样是在家园平台下展开礼仪教育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幼儿的生活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以及幼儿园生活中,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与细节有良好的把握,并且针对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给予他们有价值的引导,这将会很好地帮助幼儿自身的礼仪行为的构建,并且能够逐渐建立他们的思想意识。因此,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家长和幼师要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并且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到生活点滴中。这样才能够给予他们更为深入的引导,并且督促幼儿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幼师要把礼仪教育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中。礼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幼儿年龄小,凡事缺乏坚持性,要坚持礼仪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让幼儿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训练礼貌行为,巩固其礼仪习惯。由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不系统,这就需要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为使礼仪教育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老师要和家长形成密切联系,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进餐、如厕、午睡、喝水、盥洗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只有加强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与沟通,并且在家庭与幼儿园这两个平台中都深化对于幼儿的引导与督促,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家园合作基础上的礼仪教育。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