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实体经济现状分析8篇

时间:2023-10-08 10:16:19

实体经济现状分析

实体经济现状分析篇1

[论文摘要]财务经济分析很重要,但是在理论上却发展缓慢,同时严重脱离实践。本文认为,传统的分析框架制约了财务经济分析的发展,因此本文从实践出发,对财务经济分析的内涵、目的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一个系统的财务经济分析框架。 

 

 

一、引 言 

 

一直以来,人们十分重视财务分析,从最初的经济活动分析到财务分析再到现在的财务经济分析,许多专家学者在不断地对其进行探索研究,像张先治教授提出了财务分析具有独立性和边缘性的特点,樊行健教授更是创造性地提出了财务经济分析,这些都是对财务分析有益的探索。然而要更好地解决财务分析在实践中的应用,必须有一个确定的财务分析的框架结构,虽然有许多文献对其进行探讨,但一直都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传统教学和实践中则一直采用的是“四要素”即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框架结构,这个框架结构内容太窄,层次太低,无法满足现实中分析主体的需要,同时在理论上也会带来很多误解,因此要使财务分析学科有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对财务分析进行重新架构。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实践出发,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才能解决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一)分析主体多元化,衍生分析多样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需要进行财务分析的主体不断增加,不同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企业经理为管理而进行分析,投资者为投资进行分析,债权人为贷款而进行分析,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主体为着不同的目的进行分析,研究主体和目的的多元化使得财务经济分析学科没有一个固定的分析框架。再加上财务经济分析领域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扩大,在资本市场、企业重组、绩效评价、企业评估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衍生出投资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盈利预测分析、信用分析等细化的、专题性的分析目标,使得财务经济分析框架日益模糊,难以确定。 

(二)学科名称不定,学科归属不清 

与其他学科有确切的名称不同,财务分析领域的名称极其混乱。有称会计分析的,有称财务报告分析的,还有诸如财务报表分析、财务分析、财务经济分析、经营分析等,这是因为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引入的是前苏联的经济活动分析学科,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才由经济活动分析转化为财务分析,但在引入国外财务分析类教材时,名称各种各样,导致了目前这种状态。这些名称看似相同,但在内容上又有一定的差异,使得人们常常对财务分析领域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模糊不清。 

财务分析学科不仅名称不定,而且还存在学科归属不清的问题。由于财务分析最早起源于银行对贷款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后来又发展到对损益表的分析,这使得一部分学者认为财务分析是会计学科的延伸。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财务分析应当放在财务管理学科里面,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但是不管是将财务分析放到会计学科下,还是放到财务管理学科里,它们都无法向财务分析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所以财务分析在理论上发展缓慢。 

 

三、基于实践需要的财务分析内涵 

 

(一)从分析主体来说,最终目的是分析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财务分析内涵难以确定主要是因为财务分析的主体多种多样,财务分析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本文认为要确定财务分析的内涵,必须从实践出发,抓住核心,对财务分析主体和目的进行高度逻辑概括。财务分析主体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分析主体和企业外部分析主体,对这两类主体分析目的进行归纳,我们发现这两类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历史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分析未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展望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管理、投资决策和其他一些目标提供依据。由此可见,不论是内部分析主体还是外部分析主体,尽管它们的分析目的不同,但都要判断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就是财务分析内涵的核心。因此财务分析领域的研究对象是影响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判断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从学科来说,目的不同,分析手段不同,是独立学科 

通过分析主体—分析目的—分析内容的思路,我们理清了财务分析的内涵,它把企业财务作为起点和终点,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所有影响企业财务的重要经济因素,能够充分体现这个内涵的只有财务经济分析这个名称。 

在明确了财务经济分析内涵的同时,我们也解决了财务经济分析的目的。虽然不同的分析主体有不同的分析目的,以及还有许多细化的、专题性的分析目的,但是它们都统一到一个相同的最终目的:即判断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虽然财务经济分析学科与会计学科、财务管理学科有着密切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经济分析的主体、目的和内容得到了扩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会计学科和财务管理学科的新学科。 

 

四、财务经济分析的内容框架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实践中财务经济分析的目的是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预测,而目前的财务分析领域的内容体系大多是仅仅评价企业历史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对财务经济分析体系的内容重新架构,使其从理论上满足实践的需要。根据财务经济分析的内涵,我们认为财务经济分析体系包括3个部分: 

 (一)对企业已有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了解 

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首先要对企业的背景以及竞争业绩进行了解,包括企业的性质、实际控制人的教育水平和管理能力、市场占有率、企业的盈利能力等。在这个部分,分析人员主要是进行资料收集以及对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进行理解。财务报告是对企业历史状况的一个综合反映,因此通过对财务报告的研读,根据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关键数据的变化来掌握企业当前的状况。 

(二)对影响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在掌握了企业当前状况以后,要想判断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要对在未来一段时间影响企业状况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将这些因素按照从大到小,从外到内的次序对这些因素分层进行讨论。 

⒈环境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都受到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好时,企业普遍受益;经济环境不好时,企业普遍萧条。因此做财务经济分析时,首先要对宏观经济状况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对国际经济状况和国内经济状况有所了解,并要分析现有经济状况对企业有何影响。 

⒉行业分析 

所有的企业都属于相应的某个行业,而行业的特点决定了行业内的竞争程度,进而决定了行业的利润率,而行业的利润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企业在本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所采取的战略也不同,对其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有影响。 

⒊竞争者分析 

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还取决于他的竞争对手在未来的表现,如果竞争对手强,则对企业未来财务目标的实现是个威胁;如果竞争对手表现很弱,则有利于企业未来财务目标的实现。因此,对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现行战略、能力、可能采取的行动等也需进行分析。 

⒋企业自身分析 

除了对企业的外部环境、行业结构特征以及竞争对手要进行分析外,企业本身对其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更加重要。因此除了要对企业本身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外,还要对企业拥有的优势资源进行分析,包括资本规模优势、营销优势、研发优势、企业文化优势等,这些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均有重要的影响。 

(三)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评价 

通过对企业现在状况的把握,以及对未来影响企业的各个方面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预测、评价,从而满足各方面分析主体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财务经济分析是一个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系统框架。在这个体系里,我们从企业历史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出发,分析影响企业的内外因素,从而得出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是一个完整的分析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每个部分都有着丰富的内容,需要理论研究者不断地去充实和完善。对这个分析体系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分析主体都要将其全部分析,但所有的分析主体都能在这个分析体系里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金昌. 简论建立财务分析学的必要性[j].会计研究,1994(5). 

[2] 杨有红. 关于建立财务分析学的思考[j]. 会计研究, 1994(6). 

[3] 陈共荣, 龚慧云. 构建现代企业财务分析学的思考[j]. 经济理论与实践, 1996(5). 

[4] 樊行健. 试论财务经济分析学科的构建[j]. 会计研究, 1999(5) . 

[5] 张先治. 构建中国财务分析体系的思考[j]. 会计研究,2001(6). 

[6] 王玉春.试论财务分析学科的研究对象[j].财贸研究,1995(5). 

实体经济现状分析篇2

[论文摘要]财务经济分析很重要,但是在理论上却发展缓慢,同时严重脱离实践。本文认为,传统的分析框架制约了财务经济分析的发展,因此本文从实践出发,对财务经济分析的内涵、目的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一个系统的财务经济分析框架。

一、引 言

一直以来,人们十分重视财务分析,从最初的经济活动分析到财务分析再到现在的财务经济分析,许多专家学者在不断地对其进行探索研究,像张先治教授提出了财务分析具有独立性和边缘性的特点,樊行健教授更是创造性地提出了财务经济分析,这些都是对财务分析有益的探索。然而要更好地解决财务分析在实践中的应用,必须有一个确定的财务分析的框架结构,虽然有许多文献对其进行探讨,但一直都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传统教学和实践中则一直采用的是“四要素”即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框架结构,这个框架结构内容太窄,层次太低,无法满足现实中分析主体的需要,同时在理论上也会带来很多误解,因此要使财务分析学科有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对财务分析进行重新架构。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实践出发,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才能解决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一)分析主体多元化,衍生分析多样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需要进行财务分析的主体不断增加,不同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企业经理为管理而进行分析,投资者为投资进行分析,债权人为贷款而进行分析,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主体为着不同的目的进行分析,研究主体和目的的多元化使得财务经济分析学科没有一个固定的分析框架。再加上财务经济分析领域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扩大,在资本市场、企业重组、绩效评价、企业评估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衍生出投资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盈利预测分析、信用分析等细化的、专题性的分析目标,使得财务经济分析框架日益模糊,难以确定。

(二)学科名称不定,学科归属不清

与其他学科有确切的名称不同,财务分析领域的名称极其混乱。有称会计分析的,有称财务报告分析的,还有诸如财务报表分析、财务分析、财务经济分析、经营分析等,这是因为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引入的是前苏联的经济活动分析学科,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才由经济活动分析转化为财务分析,但在引入国外财务分析类教材时,名称各种各样,导致了目前这种状态。这些名称看似相同,但在内容上又有一定的差异,使得人们常常对财务分析领域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模糊不清。

财务分析学科不仅名称不定,而且还存在学科归属不清的问题。由于财务分析最早起源于银行对贷款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后来又发展到对损益表的分析,这使得一部分学者认为财务分析是会计学科的延伸。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财务分析应当放在财务管理学科里面,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但是不管是将财务分析放到会计学科下,还是放到财务管理学科里,它们都无法向财务分析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所以财务分析在理论上发展缓慢。

三、基于实践需要的财务分析内涵

(一)从分析主体来说,最终目的是分析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财务分析内涵难以确定主要是因为财务分析的主体多种多样,财务分析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本文认为要确定财务分析的内涵,必须从实践出发,抓住核心,对财务分析主体和目的进行高度逻辑概括。财务分析主体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分析主体和企业外部分析主体,对这两类主体分析目的进行归纳,我们发现这两类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历史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分析未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展望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管理、投资决策和其他一些目标提供依据。由此可见,不论是内部分析主体还是外部分析主体,尽管它们的分析目的不同,但都要判断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就是财务分析内涵的核心。因此财务分析领域的研究对象是影响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判断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从学科来说,目的不同,分析手段不同,是独立学科

通过分析主体—分析目的—分析内容的思路,我们理清了财务分析的内涵,它把企业财务作为起点和终点,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所有影响企业财务的重要经济因素,能够充分体现这个内涵的只有财务经济分析这个名称。

在明确了财务经济分析内涵的同时,我们也解决了财务经济分析的目的。虽然不同的分析主体有不同的分析目的,以及还有许多细化的、专题性的分析目的,但是它们都统一到一个相同的最终目的:即判断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虽然财务经济分析学科与会计学科、财务管理学科有着密切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经济分析的主体、目的和内容得到了扩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会计学科和财务管理学科的新学科。

四、财务经济分析的内容框架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实践中财务经济分析的目的是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预测,而目前的财务分析领域的内容体系大多是仅仅评价企业历史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对财务经济分析体系的内容重新架构,使其从理论上满足实践的需要。根据财务经济分析的内涵,我们认为财务经济分析体系包括3个部分:

(一)对企业已有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了解

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首先要对企业的背景以及竞争业绩进行了解,包括企业的性质、实际控制人的教育水平和管理能力、市场占有率、企业的盈利能力等。在这个部分,分析人员主要是进行资料收集以及对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进行理解。财务报告是对企业历史状况的一个综合反映,因此通过对财务报告的研读,根据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关键数据的变化来掌握企业当前的状况。

(二)对影响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在掌握了企业当前状况以后,要想判断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要对在未来一段时间影响企业状况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将这些因素按照从大到小,从外到内的次序对这些因素分层进行讨论。

⒈环境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都受到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好时,企业普遍受益;经济环境不好时,企业普遍萧条。因此做财务经济分析时,首先要对宏观经济状况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对国际经济状况和国内经济状况有所了解,并要分析现有经济状况对企业有何影响。

⒉行业分析

所有的企业都属于相应的某个行业,而行业的特点决定了行业内的竞争程度,进而决定了行业的利润率,而行业的利润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企业在本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所采取的战略也不同,对其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有影响。

⒊竞争者分析

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还取决于他的竞争对手在未来的表现,如果竞争对手强,则对企业未来财务目标的实现是个威胁;如果竞争对手表现很弱,则有利于企业未来财务目标的实现。因此,对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现行战略、能力、可能采取的行动等也需进行分析。

⒋企业自身分析

除了对企业的外部环境、行业结构特征以及竞争对手要进行分析外,企业本身对其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更加重要。因此除了要对企业本身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外,还要对企业拥有的优势资源进行分析,包括资本规模优势、营销优势、研发优势、企业文化优势等,这些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均有重要的影响。

(三)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评价

通过对企业现在状况的把握,以及对未来影响企业的各个方面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预测、评价,从而满足各方面分析主体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财务经济分析是一个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系统框架。在这个体系里,我们从企业历史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出发,分析影响企业的内外因素,从而得出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是一个完整的分析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每个部分都有着丰富的内容,需要理论研究者不断地去充实和完善。对这个分析体系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分析主体都要将其全部分析,但所有的分析主体都能在这个分析体系里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金昌. 简论建立财务分析学的必要性[j].会计研究,1994(5).

[2] 杨有红. 关于建立财务分析学的思考[j]. 会计研究, 1994(6).?

[3] 陈共荣, 龚慧云. 构建现代企业财务分析学的思考[j]. 经济理论与实践, 1996(5).

[4] 樊行健. 试论财务经济分析学科的构建[j]. 会计研究, 1999(5) .

[5] 张先治. 构建中国财务分析体系的思考[j]. 会计研究,2001(6).

[6] 王玉春.试论财务分析学科的研究对象[j].财贸研究,1995(5).

实体经济现状分析篇3

一直以来,人们十分重视财务分析,从最初的经济活动分析到财务分析再到现在的财务经济分析,许多专家学者在不断地对其进行探索研究,像张先治教授提出了财务分析具有独立性和边缘性的特点,樊行健教授更是创造性地提出了财务经济分析,这些都是对财务分析有益的探索。然而要更好地解决财务分析在实践中的应用,必须有一个确定的财务分析的框架结构,虽然有许多文献对其进行探讨,但一直都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传统教学和实践中则一直采用的是“四要素”即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框架结构,这个框架结构内容太窄,层次太低,无法满足现实中分析主体的需要,同时在理论上也会带来很多误解,因此要使财务分析学科有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对财务分析进行重新架构。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实践出发,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才能解决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一)分析主体多元化,衍生分析多样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需要进行财务分析的主体不断增加,不同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企业经理为管理而进行分析,投资者为投资进行分析,债权人为贷款而进行分析,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主体为着不同的目的进行分析,研究主体和目的的多元化使得财务经济分析学科没有一个固定的分析框架。再加上财务经济分析领域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扩大,在资本市场、企业重组、绩效评价、企业评估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衍生出投资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盈利预测分析、信用分析等细化的、专题性的分析目标,使得财务经济分析框架日益模糊,难以确定。

(二)学科名称不定,学科归属不清

与其他学科有确切的名称不同,财务分析领域的名称极其混乱。有称会计分析的,有称财务报告分析的,还有诸如财务报表分析、财务分析、财务经济分析、经营分析等,这是因为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引入的是前苏联的经济活动分析学科,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才由经济活动分析转化为财务分析,但在引入国外财务分析类教材时,名称各种各样,导致了目前这种状态。这些名称看似相同,但在内容上又有一定的差异,使得人们常常对财务分析领域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模糊不清。

财务分析学科不仅名称不定,而且还存在学科归属不清的问题。由于财务分析最早起源于银行对贷款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后来又发展到对损益表的分析,这使得一部分学者认为财务分析是会计学科的延伸。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财务分析应当放在财务管理学科里面,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但是不管是将财务分析放到会计学科下,还是放到财务管理学科里,它们都无法向财务分析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所以财务分析在理论上发展缓慢。

三、基于实践需要的财务分析内涵

(一)从分析主体来说,最终目的是分析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财务分析内涵难以确定主要是因为财务分析的主体多种多样,财务分析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本文认为要确定财务分析的内涵,必须从实践出发,抓住核心,对财务分析主体和目的进行高度逻辑概括。财务分析主体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分析主体和企业外部分析主体,对这两类主体分析目的进行归纳,我们发现这两类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历史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分析未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展望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管理、投资决策和其他一些目标提供依据。由此可见,不论是内部分析主体还是外部分析主体,尽管它们的分析目的不同,但都要判断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就是财务分析内涵的核心。因此财务分析领域的研究对象是影响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判断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从学科来说,目的不同,分析手段不同,是独立学科

通过分析主体—分析目的—分析内容的思路,我们理清了财务分析的内涵,它把企业财务作为起点和终点,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所有影响企业财务的重要经济因素,能够充分体现这个内涵的只有财务经济分析这个名称。

在明确了财务经济分析内涵的同时,我们也解决了财务经济分析的目的。虽然不同的分析主体有不同的分析目的,以及还有许多细化的、专题性的分析目的,但是它们都统一到一个相同的最终目的:即判断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虽然财务经济分析学科与会计学科、财务管理学科有着密切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经济分析的主体、目的和内容得到了扩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会计学科和财务管理学科的新学科。

四、财务经济分析的内容框架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实践中财务经济分析的目的是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预测,而目前的财务分析领域的内容体系大多是仅仅评价企业历史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对财务经济分析体系的内容重新架构,使其从理论上满足实践的需要。根据财务经济分析的内涵,我们认为财务经济分析体系包括3个部分:

(一)对企业已有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了解

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首先要对企业的背景以及竞争业绩进行了解,包括企业的性质、实际控制人的教育水平和管理能力、市场占有率、企业的盈利能力等。在这个部分,分析人员主要是进行资料收集以及对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进行理解。财务报告是对企业历史状况的一个综合反映,因此通过对财务报告的研读,根据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关键数据的变化来掌握企业当前的状况。

(二)对影响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在掌握了企业当前状况以后,要想判断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要对在未来一段时间影响企业状况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将这些因素按照从大到小,从外到内的次序对这些因素分层进行讨论。

⒈环境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都受到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好时,企业普遍受益;经济环境不好时,企业普遍萧条。因此做财务经济分析时,首先要对宏观经济状况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对国际经济状况和国内经济状况有所了解,并要分析现有经济状况对企业有何影响。

⒉行业分析

所有的企业都属于相应的某个行业,而行业的特点决定了行业内的竞争程度,进而决定了行业的利润率,而行业的利润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企业在本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所采取的战略也不同,对其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有影响。

⒊竞争者分析

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还取决于他的竞争对手在未来的表现,如果竞争对手强,则对企业未来财务目标的实现是个威胁;如果竞争对手表现很弱,则有利于企业未来财务目标的实现。因此,对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现行战略、能力、可能采取的行动等也需进行分析。

⒋企业自身分析

除了对企业的外部环境、行业结构特征以及竞争对手要进行分析外,企业本身对其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更加重要。因此除了要对企业本身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外,还要对企业拥有的优势资源进行分析,包括资本规模优势、营销优势、研发优势、企业文化优势等,这些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均有重要的影响。

(三)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评价

实体经济现状分析篇4

1.1分析思维模式的转变。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分析现状来看,还依然坚持传统的分析思维模式,即以当前农业经济的现状为出发点,反向推论出问题出现的最终原因后,随后再分析问题造成的后果,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虽然将这种传统思维模式运用在农业经济分析中,可以确保开展理论研究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能收获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农业经济分析中,数据分析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分析思维模式则具备较差的数据实效性。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对维护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尤为注重,可以促进信息资源使用价值的有效提高。因此,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开展农业经济分析,一定要积极转变传统的分析思维模式,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农业经济分析的实效性,从而有效提高农业分析的运用价值。

1.2分析立场的转变。农业经济发展人员在运用传统模式对农业经济进行分析时,往往会忽视客观因素的重要性,他们常常是凭个人的主观经验及已有知识储备来分析当前的农业经济状况,再用这种片面的理解和认知去分析当前的农业经济问题并做出结论给出相应的建意。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农业经济发展人员对各方面问题的片面认知,由于农业经济发展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总结也具有一定的区别,这样分析立场下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往往缺乏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当前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运用中,不能以管理人员的主观性判断作为事物定论的依据,一定要注意定论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惟有采用有效真实的信息,才能对农业经济的分析运用产生真正的效用。因此,我们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视阈下开展农业经济分析,一定要积极转变传统的分析立场,以真实信息为基本出发点,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提高农业经济分析的有效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2.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视角开展农业经济分析的手法

2.1均衡分析法。均衡分析法是指以农业经济发展中会出现的所有变量作为分析的基本依据,当其中的变量出现相应的变动时,农业经济发展的数据也会随之变化,直到相应变量数据与农业经济发展数据保持一致的经济现象进行有针对性分析的一种方法。在农业经济分析中运用均衡分析法时,一定要提前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尤其是市场调研,了解和统计农业经济发展数据,尤其是当某一种变量对地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控制,并且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这一变量满足均衡条件后,对农业经济发展条件作出改变,同时,不能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时,才能在农业经济分析中,将这一变量作为主要研究因素,总结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而提出更加有效用的发展方略。

2.2动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是指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区域内,对农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分析整体发展活动中的农业经济发展的总量和出现的变量间的制约和影响关系,以及分析在某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上变量对总量的农业发展情况产生的影响。在农业经济分析中运用这一方法时,要符合相应的客观条件:在市场调研中,我们通过融合分析相关的农业经济发展数据,弄明白总体农业经济发展相应规律性变化特点的前提下,就可以在固定的某一个时间段内,将代表性较强的因素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在农业经济发展中,通过综合分析不同时间段的影响因素,找到农业经济受到相关因素影响的规律,将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作为基本出发点,以对农业经济发展数据状态造成影响的因素为依据,判断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农业经济分析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结束语

实体经济现状分析篇5

关键词:财务 经济分析 基本目标 基本假设 基本原则

首先,我们要对财务经济进行分析,要抓住其起点、中心,其起点和中心分别为:核算经济信息,对财务的资金和财务的能力进行分析;同时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要素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此来评价企业过往的经营业绩,对目前的财务情况和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评估和预测,使有些决策能够顺利实施。财务经济分析学科概念从提出到现在,虽然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理论上并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金融经济分析理论。

一、建立财务经济分析框架必要性

长期以来,不管是从最开始的经济活动分析道财务分析,还是到现在的财务经济分析,人们都始终关注着财务分析情况,同时,相当部分的专家门也一直在对其探究。例如,张先治教授总结出财务分析具有边缘性和独立性的特点,樊行建教授则是财务经济分析的创始人,这些事例都说明了人们对财务经济的重视度。但是如果想要更好地解决财务分析在实践中的运用,一个明确的财务分析框架结构是必不可少的,也有过很多文献对其也都进行过一系列的探讨。虽然也有过很多文献对其进行了一些讨论,但仍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传统的教学实践一直沿用“四要素”:偿债能力,资产运营,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框架,框架结构内容窄,层次低,不能达到现实中分析主体的需求,与此同时,在理论上也会有更多的误解,所以,对财务分析进行重新的构建是财务分析学科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离不开实践,而且是必须从实践的基础上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财务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

(一)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的原则是:要求主体对某一行为事件发生需要的成本必须小于这一行为事件所产生的效益。假设把主体事件的财务分析当做经济活动,这就意味着主体进行的财务经济分析所产生的成本必须小于效益。站在信息论的角度来进行财务经济分析,这就是第二次信息加工过程,因此主体对信息再加工的成本就要算作是财务经济分析的成本,如果进行第二次信息加工实现了超额收益,而这收益就算作是经济分析产生的收益。这里所说的超额收益指的是在财务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或者不进行财务分析是决策之前所产生的收益差。除此之外,财务经济分析的成本效益原则对其主体在进行财务经济分析的时候有如下要求:一是只有一个会计期间,如信息处理成本和超额收益,只要信息处理成本低于超额收益,进行财务经济分析主要的经济分析是可行的,否则是不可行的;二是。与若干个会计期间相关的信息处理成本和超额收益,只要信息处理的现值成本低于超额收益的现值,主要财务经济分析的经济分析是可行的,否则是不可行的。

(二)弹性原则

在进行财务经济分析时一定要遵守财务灵活性原则:此原则是要求在进行财务经济分析的过程汇总要考虑到不断变化的外部金融环境,留下合理的回旋余地。这样,面对外界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经济分析主体可以自动完成调整。财务灵活性的原则对主体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提出以下要求:一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主体必须根据变化适当的调整其分析目的;二是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主体必须选择适当的分析的方法和程序;三是在与同行业的企业进行比较时,主体必须以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基础来选择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对比内容;四是明确财务经济分析的内容,主体必须以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为基础,然后来确定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内容,并且严格规范财务经济专题分析内容。

三、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目标

从合同的角度来看,把公司可以理解为(freeman, 1990) “等一系列的利益收益者之间的合作”,而这种参与合作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基本可以说是主题经济分析的主体。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取向的不同决定了其经济的具体财务指标也相应的有一定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 ,债权人和管理者,这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主体和经济分析主体。所有者(投资者)对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目标,对所提供的经济主体来分析他们所关注的核心问题金融和经济信息的投资者是经济主体的盈利能力和应对经济主体和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的能力。因此,金融投资者在经济分析中的具体目标可以表示为:一是通过提供财政和经济信息的投资者,为了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由经济主体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分析,盈利能力和应对能力的金融关系。二是,债权人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目标。债权人要进一步分析经济主体提供的财务经济信息,而再分析的目的在于对经济主体的偿债能力及声誉进行分析,然后对债权配置的进行合理的分配。三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目标。投资者和债权人对财务经济分析的重点应该在财务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上,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财务经济进行分析不仅要从企业财务经济活动的最终结果出发,还要把握企业财务经济活动的情况。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要分析财务经济活动中各要素对活动结果产生的影响,从而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者能不断的发现财务经济活动过程中所产生问题的时候,并能制定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四、财务经济分析理论框架

(一)对企业已有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了解

如果要对一个企业的财务进行分析,那么这个企业的背景以及它的以往的一些竞争业绩将会成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同时还包括企业的一些性质、控制人的教育水平和管理才能、占市场的百分比、盈利能力等都会成为进行分析时的参考指标。在本节中,分析师主要是为企业提供了数据的收集和报告财务信息加以了解。企业财务报告是历史条件的综合反映,所以如果想要了解企业目前的情况就可以通过阅读来掌握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计算财务指标,不断变化的关键数据。

(二)对影响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因素进行分析

在了解并掌握了企业目前状况的前提下,如果还想进一步地摸索企业未来的财务情况和经营的成功,还要就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对企业情况起到影响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本文将这些因素进行了一定的排列,将按照从小到大、从内到外的顺序对此进行了分层探究。

1、企业自身开始分析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本身对于其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与其他外界的影响来看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在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的同时,对企业所拥有资源的优势性也不可忽视,优势包括:规模的资金优势,营销优势,研发优势,企业文化优势等,这对于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

2、竞争者分析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竞争对手的强弱也关系到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果竞争对手强,则不利于企业未来财务目标的实现,反之,如果对手弱,则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目标的实现定下基础。所以,企业的竞争对手也是企业在进行未来目标的规划和当下战略的策划以及能力方面和相应的行动方面所不能忽视的要素之一。

3、行业分析

所有的企业都适合一个行业,行业特点决定了行业内的竞争程度,从而决定了行业的盈利能力,而行业利润率可以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公司在行业内处于不同的位置,拥有不同的策略,通过对整个行业的分析,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也受到整个行业的影响。

4、环境分析

任何业务都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良好的经济环境中,企业普遍受益;恶劣的经济环境中,企业普遍萧条。所以,做财务经济分析,首先必须有一个初步的宏观经济状况的判断,了解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形势,了解并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企业的影响。

(三)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评价

在对企业当下状况把握的基础上,还要对影响企业未来的来自各个方面的要素进行准确的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清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还可以预测,评价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

总而言之,通过全文,我们了解了财务经济分析是一个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系统性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在了解企业的历史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基础上,分析了能够影响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进一步得出了影响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作为一个完整的分析体系,在其中,每个环节都有自身丰富的内容,这也需要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人才对其不断地巩固和不断地完善。就这个分析体系本身而言,并不是要对每一个分析主体都要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分析,但在这个分析体系中要求所有的分析主体都能够找到其对应所需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樊行健.试论财务经济分析学科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9

实体经济现状分析篇6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行政财务经济分析已经成为目前最为关注的内容。本文围绕财务经济的内涵及作用,对财务经济的理论结构进行简要阐述,对其分析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在实际应用中得以借鉴。

【关键词】财务经济 理论结构 内涵

一、行政部门财务经济分析的作用

行政部门财务经济分析以财务报告为依据,利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一定的标准体系,全面综合评估财务管理情况及生产运营情况,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及其建议,同时预测相关行政部门未来的发展前景,优化资源配置,维持其经济效益的稳定发展与信息提供。财务经济分析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财务经济分析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单位的发展,为行政部门财务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

二、行政部门财务经济分析内涵

自从中国加入WPO以来,行政部门财务经济也全面润入到世界经济浪潮之中,这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面临着非常剧烈的挑战。因此,加强行政部门财务经济分析,提高行政部门财务经济管理活动水平,是财务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实际出发,抓住财务经济的核心并进行主体与目的的高度总结,同时对财务经济分析进行重新构架,确定其发展的框架结构,这就是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内涵。要使财务分析具有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必须具有确定的财务分析框架结构。对行政部门而言,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方面的管理,投资者分析财务投资,债券人分析其贷款,以及其他主体为自己的目标进行分析,虽然如此,但是任然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分析框架。面对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需要对行政部门财务状况及未来的发展做好相关分析,即判嘈姓部门未来财务状况及现有的成果,充分分析未来一段时间对其经济的影响,从而满足各方面财务主体分析的基本要求。行政行业财务分析的主体主要包括部门内部分析主体与外部分析主体,财务分析的主体多元化致使财务分析内涵很难确定,导致财务分析的目标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经分析可知,这两类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在于对行政部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虽然内外部的分析主体不同,其分析目的也存在颇大差异,但是均需要判断行政部门未来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这就是财务经济分析内涵的核心内容。对现有行政部门进行财务分析时,首先要了解部门的发展历史与个人业绩,主要包括行政部门的性质、个人能力、市场经济水平以及利润,对当前的财务状况进行总结和拓展,在此基础之上,对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给予评价与预测,进一步确定财务经济分析的内涵。

三、财务经济分析的理论结构

(1)财务经济分析目标。财务经济分析主体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财务经济分析的基本目标。即财务经济分析主体通过对会计主体提供的财务经济信息进行再加工,从而为财务经济分析主体的经济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从契约角度出发,Freeman 于 1990 年将行政部门理解成一系列多边契约的组合,契约的参与主体都有可能成为财务经济分析的主体,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目标可分为:一是投资者财务经济分析的目标,是指投资者对财务经济的信息分析,最为关注的是部门的盈利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分析财务经济的盈利能力及处理财务关系的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债权人财务经济分析的目标,主要关注的是财务经济的债券偿还能力以及声誉,从而做出正确的债券配置。三是行政经营管理者对财务经济的基本目标,一般较为关注的是财务经济的最终成果,以及财务经济活动的过程,从而了解到行政部门内部的一些问题,进行全面优化。

(2)财务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财务经济的假设主要分为信息真实性假设与有限理性假设。本质上来说,财务经济分析就是对财务报表以及初级信息进行整合,逐渐将初级信息演化为高级信息的过程。由于财务报表及初级信息为行政部门加工的原材料,因此高级信息的获得必需具有真实性,鉴于此类原因,可对初级信息提出以下要求:一是会计信息必需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及可比性,这样,加工出来的高级信息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才会对行政部门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如果初级信息不真实,高级信息也将失去意义,严重是会导致出现决策上的错误。二是财务统计核算必需符合客观性原则,即行政部门必需真实反映财务经济活动的全部过程,同时要以实际经营过程中的经济业务为主要依据。有限理性假设。美国一位经济学家将有限理性引入财务经济当中,并建立其模型,认为现实中经济人处于有限理性状态当中,还具体的区分了结果理性与程序理性。结果理性是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一定的目标,程序理性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主要按照规范进行,其本质区别是指经济人是否按照一定的规范为标准。其立论依据为: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经济人无法预测某个部门的未来,其行为选择主要依靠程序理性完成。在有限理性假设下,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利用初级信息进行加工时,初级信息的结果无法判断其合理性,因此必须对初级信息产生程序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从而做出合理决策。

(3)财务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一是财务经济分析的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指投资成本必须小于其产生的效益,从信息论角度来看,是财务经济分析时信息的优化过程,因此,财务经济分析的成本是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将初级信息转化为高级信息的过程,是一个再加工过程,从而利用再加工信息进行决策产生财务经济收益。财务经济分析的成本效益原则对财务经济分析主体提出了以下要求:第一,信息加工成本及财务收益必须在同一个会计期间,经济分析主体进行财务经济分析和信息加工成本小于超额收益,反之则不可行;第二,信息加工成本和财务经济收益若干个会计期间相关的情况下,只要信息加工成本现值优于超额收益现值,则经济分析主体可行,反之则不可行。二是财务经济分析的弹性原则。弹性原则要求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必须考虑财务外部环境变动情况,同时具有一定的伸缩空间,保证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使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发生剧烈变化。财务经济分析的弹性原则对财务经济分析的主体提出相关要求:第一,财务经济主体必须以外部环境变化为依据;第二,财务经济分析主体必须在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及调整;第三,财务经济分析的具体内容必须依据外部环境变化而确定。

实体经济现状分析篇7

【关键词】 财务经济;分析思路;方法探索

一、财务经济分析的重要作用

财务经济分析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依据,其通过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并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作出符合当下企业发展的调整政策。财务经济分析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企业实现最大化的企业理财过程,强化企业的经济管理策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进程。在企业财务经济的分析和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发现企业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的积极反思和改进,帮助企业开发自身潜力,促进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发掘过程。在实际的财务分析的过程中,财务分析可以很好的实现对企业发展的监督和控制作用,由于财务管理部门是一个具有统一管理的部门,因此,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实现自主的经营管理过程,并且在企业活动的过程开展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为企业做出合理的规划。并对企业的各个重要环节做出有效的检测和监督管理过程,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不仅如此,企业财务经济分析还可以实现对资金的有效管理和分配过程,促进企业资金的有效的流动和运作过程。

二、财务经济分析思路

(一)明确经济分析的目标

在经济分析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经济分析的目标,即为财务经济分析主体所需达到的最终目的。当前企业财务经济分析的目标主要分为三类,包括投资者财务经济分析目标、债权人财务经济分析目标和行政经营管理者财务经济分析目标。首先分析经济分析的投资者财务经济分析目耍投资者在经济分析的过程中,投资者主要关注的就是企业的经济盈利状况和未来发展状况,要求财务经济分析过程中对经济的盈利能力和处理财务的能力。而对于债权人来说,财务经济的债券偿还能力和声誉才是最值得关注的,只有正确的债券配置和管理才能实现经济的良好管理进程,实现对债券利益的最大化。行政经营管理所关注的是财务经济的最终效果和经济发展过程,通过对经济分析的有效管理和监督来保证行政部门财务管理的优化过程,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在实际的财务经济的分析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经济分析的目标才能正确把握财务经济管理的方向,以获取最大的利益。

(二)确立分析的基本假设

在进行财务经济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财务经济的假设,财务经济假设主要分为两类,信息真实性假设和有限理性假设。在区里分析的基本假设过程中,由于财务经济分析需要对财务报表和初级信息进行良性的整合过程,以实现对财务经济的信息的真实性的保证,因此,在进行假设的过程中,就要对初级信息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保证初级信息的真实,满足财务经济分析的有效管理和实际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对财务管理分析的有效进程。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保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在进行财务统计核算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保证企业财务经济活动的真实反映,需要对财务审计过程进行客观真实的 回报和反馈,才能保证分析过程的基本假设过程的实现。

三、财务经济分析的方法

(一)生产经营业绩指标总体分析方法

财务经济分析要应用合适的方法才能实现生产经营的最佳化管理过程,在财务经济分析方法的选择过程中,首先是生产经营业绩指标总体分析的方法,由于企业对生产经营的业绩具有较为重视,具有多重标准考核指标,包括企业绩效考核指标、预算指标和行业水平水平等,多种不同的评价指标标准可以实现对企业的实际的工作状态和运行情况来进行实际的项目分析过程,统计出企业的经济发展状态和对项目活动的投入和收入过程,从而实现对企业总体利润和实际利润的分析,生产经营业绩指标总体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经济管理具有较为直接的作用,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流动的监督和管理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营业成本增减变动分析法

企业营业成本增减变动分析法是指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企业营业成本增减变动分析法可以实现将利润报表中的营业成本以销售项目和评价标准进行逐项的比较过程,并且应用营业成本增减变动分析法可以实现在计算项目销售成本变动幅度的同时对销售的数量、单位成本等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企业营业成本增减变动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分析和改进,可以实现对企业成本的稳定甚至下调过程,从而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经济利润的发展。不仅如此,对企业财务经济分析的过程中,利用营业成本增减变动法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发现影响企业销售成本增减变化的主要因素,企业更具实际情况对相关因素进行改进或是发扬,来实现促进企业降低企业营业成本,增加销售数量,从而促进企业发展进程的提速。

(三)资产价值变动损益分析方法

资产价值变动损益分析法的应用过程主要是对企业的资产的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企业资金的投入,包括股票、债权、基金等,要进行资产价值的变动原因分析,只有对当时市场经济的发展状态和国家政策影响因素的充分考量,才能合理、正确的做出符合企业经济发展的决策,因此,企业财务经济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对财产价值进行足够的分析才能正确将资金应用在最合理的位置上,从而实现公司经济的最大化。

四、结语

企业财务分析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需要静态化的分析,也需要动态化的探索。相关人员需要对财务经济分析基于极高的重视度,明确其主要内容,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就企业运营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精准分析,从思路和方法多方面探索更好地财务经济分析路径,让其为企业的腾飞添油助力。

参考文献:

[1] 罗宏晖.财务经济分析思路与方法分析[J].财会学习,2016,(10):65

[2]武龙,雷炳苹.基于经济含义的财务比率分析思路与要点[J].财会研究,2016,(04):27-29

实体经济现状分析篇8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DPSIR模型;可持续发展

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中,以确保它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维持水的持续性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条件下,支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和满足代内和代际人用水需要的全部过程。

城市是人类高强度活动的地区,城市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相互耦合、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城市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简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因此,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可持续的,即在保持城市生态环境健康的前提下开发水资源;第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满足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第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3]的发展战略;第四,水资源开发利用要满足世世代代人类用水需求,体现代内与代际间的平等。

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是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对这类复杂的生态系统,不确定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4],因此,在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之前首先应从机理上对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找出影响和制约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的胁迫因子,进而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和途径,实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由PSR模型延伸出来的驱动力(Driving forces)-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影响(Impact)-响应(Responses)模型(DPSIR模型)正是符合这一思维模式的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

1 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过程的DPSIR模型

DPSIR模型是目前在环境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框架模型,它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个因子共同描述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可以用DPSIR模型来描述其发展过程。

1.1 驱动力因子分析

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驱动力是指造成水资源复合系统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可以分为自然驱动力和社会经济驱动力。自然驱动力是指城市化导致的自然条件的变化,主要包括城市水循环、城市气候及降雨特征、城市水文效应及城市水环境的变化[1]。社会经济驱动力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城市水资源的需求,主要包括城市发展的人口目标和经济目标。从对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作用的时效性上来说,自然因素导致的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变化是缓慢的,而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影响大、作用突出,是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

1.2 压力因子分析

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压力是指通过驱动力作用后,直接施加在水资源复合系统之上的促使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变化的压力,直接表征驱动力的强度。驱动力对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压力一方面表现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对水资源的竞争上,具体表现在城市的工业需水、农业需水、生活需水以及生态需水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表现在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对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废污水的排放。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上就是通过对水循环过程的调节,使水分沿着特定的路径循环运动,从而满足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不同部门对水资源的特殊需求,同时使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并可持续发展。

1.3 状态因子分析

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状态是水资源复合系统在驱动力和压力共同作用下的现实表现,是驱动力和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描述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物理特征。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状态及其动态变化是研究驱动力和压力的基础,也是分析影响和响应的出发点。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状态可以用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可用水资源量、水质状况、水资源重复利用能力、污水处理能力、人口现状、经济发展现状、生态环境现状等来表征。

1.4 影响因子分析

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影响是指水资源复合系统在驱动力和压力共同作用下的状态的变化。与状态的相似之处是,二者都是驱动力和压力共同作用的现实表现,不同之处是状态反映的是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状态,而影响反映的是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变化,对影响的分析是决策的基础,是响应的依据。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和水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对水资源需求的竞争,导致了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水资源量的变化、水资源质的变化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等方面。

1.5 响应因子分析

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响应是指人类对状态和影响的反馈,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所采取的管理措施。社会经济因素对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压力塑造了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当前状态,系统的状态反过来又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规模和结构等,为了实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人类必须调整自身行为,即社会的响应。

1.6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机理分析

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的DPSIR模型是一种基于因果关系组织信息模型,存在着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因果关系链,在城市发展的初期,驱动力因子和压力因子的强度在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之内,水资源能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水资源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孕育、滋养、促进和支持的作用,水资源复合系统处于稳定、有序的状态。随着人类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施加的压力超过了其承载能力,水资源系统的状态,包括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水资源的水文循环过程等都发生了改变,而水资源的短缺和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后,人类逐渐通过经济和管理策略对这些变化做出响应,一方面调整水资源系统的驱动力和压力,从根源上改善水资源状况,另一方面采取直接措施改善水资源的状况及生态环境状况,从而使水资源复合系统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演进,如此循环,最终实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就是这样一个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S型发展过程。

2 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该遵循以下过程:首先评价城市水资源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然后分析造成城市水资源现状和变化的原因和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驱动力和压力,找出胁迫因子,分析水资源的现状和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据此调整当前的发展策略,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和途径,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1 城市水利用基本状况及需水预测

DPSIR模型的状态因子在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体现在对城市水利用基本状况的调查及需水量的预测。

城市水利用基本状况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第一,城市供水水源状况。城市水资源包括传统的淡水资源和非传统的水资源。对供水水源构成特征的分析,就是调查构成城市水源的各种水源的量和比例;第二,城市供水状况,包括供水设施能力、供水量、供水水质的调查分析;第三,城市用水状况,城市用水分为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对用水构成特征的分析,就是调查各部分用水的量和比例;第四,城市排水状况,包括城市污染排放量、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收费等方面。

在对城市水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对城市发展的需水量做出预测,预测方法主要有万元产值需水量定额法、用水增长趋势分析法、人均用水定额法、关键因子相关分析法等,不同的预测方法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不同的优缺点,因此在实际需水量预测过程中可以结合多种预测方法相互校验。

2.2 城市水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DPSIR模型的影响因子在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体现在对城市水问题的调查研究,驱动力因子和压力因子体现在对城市水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城市水问题的调查研究是在对城市水利用基本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水资源是否短缺、水污染状况、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等方面;第二,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具体表现在水资源量对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目前存在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水体的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

在对城市水问题调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产生的原因,找出制约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胁迫因子,即城市水问题产生的驱动力和压力。目前水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率低、用水浪费、供水漏失量大、工业用水效率低下、工业布局不合理、管理措施不利等。

2.3 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DPSIR模型的响应因子在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体现在为解决城市水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即为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

通过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水问题的原因的调查分析,从调整驱动力因子和压力因子的强度、改善状态因子和影响因子两方面入手,采取各种措施协调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改善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的质量,进而实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主要包括调整水战略方针,遵循“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原则;科学配置、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加强城市水系统规划;加强水市场监督;加强管理,创建节水型城市[3]。

3 结束语

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是城市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相互耦合的复合生态系统,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当复杂,DPSIR模型的应用可以简化这一过程。通过全面分析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可以深入理解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作用过程以及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奠定基础。在用DPSIR模型分析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为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左其亭,等.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方法・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16-132.

[2]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62-214.

推荐期刊
  • 媒体时代
    刊号:42-1811/G2
    级别:省级期刊
  • 视听
    刊号:45-1342/G2
    级别:省级期刊
  • 城市问题
    刊号:11-1119/C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体育师友
    刊号:44-1384/G8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