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国内宏观经济8篇

时间:2023-10-10 09:48:53

国内宏观经济

国内宏观经济篇1

体制和政策环境将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

首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和新政策,加上2004年 3月修改宪法工作的进行,这两件大事都会对国有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而积 极的影响。民营经济的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更加宽松,从而更进一步 激发 民营资本的活力,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其次,政府职能转换步伐加快及国资管理体制正 在酝酿的深刻变化,将会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和宽松的宏观体制环境。其三,政策环境更加 宽松。2004年国家仍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宏观经济政策在总体上将保持连续性和稳 定性,但会在微调中完善相关政策,使政策操作体现"三性"特点,即"积极性、稳健性和 协调性",将会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外部环境趋暖,为外贸"大进大出"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国际经济和贸易环境的逐步转暖为我国扩大外贸出口及吸引更多的外资提供了新的 有利条 件。美国经济近来已经显示出复苏加快的迹象。预计2004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至少将增长3 75%。日本经济由于与中国的贸易大幅增加开始逐步走向平稳。欧盟经济出现了明显转机, 据欧洲央行预测欧盟经济将在2003年走出低谷。而亚洲国家随着非典影响的减退,经济有望 提速 。亚洲开发银行认为,东亚国家和地区(不包括日本)2003年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达56%,200 4 年可望进一步上升到63%。以上"一减一增"的变化,将使2004年的出口形势依然比较乐 观,不会出现外贸出口和外商投资增长的大幅波动。

内在增长动力继续增强将推动明年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国内宏观经济篇2

关键词:宏观经济 经济波动 改革开放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

研究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趋势,改革开放之前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接近6.1%。而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坚持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全面开放的政策引导下,国内体制效率不断提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经济出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局面。在1978年至2007年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近10%。而2002年下半年以来,在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居民消费热点出现、政府与私人投资进一步活跃、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新情况下,在国家需求与供给协调快速增长的进程中,宏观经济获得了连续五年 “高增长、低通胀”的成就,成效显著。但是,从2007年开始,尤其是进入2008年,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加之国内外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阻碍了宏观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由于我国这个“世界工厂”近年来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越来越多,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一年内,我国贸易总额下跌了13.83%。使得我国就业、消费、投资、GDP等宏观经济变量偏离原有路径。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使我国经济发展出现放缓迹象。

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现状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主要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经济完全靠政府调控。在这段期间产生的经济波动,大都源于不稳定的外部冲击机制,波动特征表现为剧烈、随机;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推行市场经济,加之内部传导机制趋于良性,市场秩序渐趋良好以及国家宏观政策改进,经济波动特征趋于平缓,但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幅度还是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起伏较大。

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增长率的波动特征,可以将我国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划分为五轮:1978至1981是第一轮周期,历时4年;1982至1986年是第二轮周期,历时5年;1987年至1990年是第三轮周期,历时4年;1991至1999年是第四轮周期,历时9年;1999年至今为第五轮周期。

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

消费、投资、净出口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三大因素,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对外开放,净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越来越大,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持续多年。同时,在我国政府鼓励引进外资的政策下,使得外资涌入,外汇储备过多,一旦外币贬值,国家资产便会大幅缩水,美元贬值给我国带来的无形损失便是最好的例子。另一方面,由于外汇储备主要在我国政府手中,央行以发行货币来购买外汇的处理方式,如果外汇无法用于国际金融流通,必然会影响我国货币流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已有的通货膨胀,影响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国外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即居民消费与投资,但在我国,一方面受储蓄习惯的影响,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反而较小,私人投资也较盲目;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私人投资理财意识在逐步增强,私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一旦跟风投资,便会极大的扰乱市场秩序,给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从根本上来说,国家宏观经济失衡可分为横向与纵向失衡,纵向失衡主要是投资与消费需求不协调造成的。在一定时期内,国家用于经济发展的资源有限。而在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一般投资的增长较消费来说会较快,如果不加以调控,便容易引起经济失衡。这样便会造成投资过剩的同时消费不足,此时若是投资得到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推动,便会引起严重的生产结构纵向失调。

而横向失调,主要是指经常发生在基础设施与工业以及加工工业之间的失调。在实际经济生产中,用于建设基础设施的资源有限,已有的无法满足,新建又需要时间,而工业投入与生产转换较快,以至于基础设施建设之后与工业发展速度失调,引起生产结构的横向失衡。

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外部因素分析

(一)投机资本流动与经济波动

近年来,随着经济融入世界的程度加深,我国在国际收支结构上,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所占比例上升,而在外汇储备上,外商直接投资占比逐年减少;外汇储备增加额大大超过外贸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总和。而除此之外,投机资本的流入,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如促进国际金融市场及国际贸易的发展,平衡国际收支等。但一旦其流入数量过多,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首先,因为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动往往与各国采取货币政策的目标相反。一国如果出现经济过热,国家施行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国际投机资本为谋取利益,乘机大量涌入,使该国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降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反之同理。其次,国际投机资本流入使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加大通货膨胀压力。此外,国际投机资本流入还会对我国汇率的相对稳定形成一定的冲击。其来源与去处的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稳定的潜在威胁也很大。

(二)世界实际利率与经济波动

世界实际利率会通过影响居民的跨期消费、财富和组合投资配置,来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经济周期。国外研究发现一国的净出口、国外净资产和产出受世界实际利率的影响较大,因而世界实际利率是影响开放经济体的重要传导机制。世界利率还会改变资本流入结构和规模,进而影响经济周期。目前,随着我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宏观经济受世界实际利率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三)汇率与经济波动

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会受到汇率的影响,进而影响国民收入以及经济增长。具体来说,由于短期内名义工资和名义货币供给呈刚性,如果在汇率变动的影响下,进口商品的价格降低,此时滞后的调整会使得实际工资和实际货币供给增加,总需求也增加。在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下,美元汇率升值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美元贬值,相对的人民币汇率贬值,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上升,这便会造成,即使国际价格不变,进口商品价格也会上升,我国进口成本上升,影响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以及居民消费与投资,从而影响国民收入以及国家经济的均衡发展。

(四)国际商品价格变化与经济波动

国际商品价格的变化会通过影响一国的进出口成本,从而影响其进出口贸易结构以及消费结构,国际商品高质量引起的价格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费既定进口商品而减少出口,此外还会进一步刺激国内投资以及消费。如果国际商品价格过高,会使以生产投入品为主的进口商品成本上升,从而促使国内价格提高。同时,国内的一些垄断性公司和行业便会乘机在国外竞争对手提价时提高国内价格。国际商品价格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平衡与稳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国家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五)外债与经济波动

相关研究统计表明,到2004年末,我国的外债余额达228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8%。而其中短期外债占全部外债的比例高达46%,且外债还本付息主要靠借旧还新来维持,使得国家经济发展受外债影响较大。一旦外债借贷体系出现断裂,将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极大影响。

(六)输入型通货膨胀与经济波动

一方面,我国进出口贸易使得国际商品价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大,原料国际价格上升,进口成本就会提高,推动了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出现。另一方面,钢铁原料进口价格的上涨使得耐用消费品价格持续走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通货膨胀。

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内部因素分析

(一)国内居民消费与经济波动

消费是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但就消费本身来说,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不大,但我国为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实施促进消费的一系列宏观政策,便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也增加了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此外,国内居民的消费结构也逐渐从一般消费品向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转变。消费结构的不断提升,会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影响。

(二)投资需求与经济波动

国内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而在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近年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与GDP的比值一直呈上升势头,2008年GDP对投资的依赖程度高达57.3%,而2009年则因为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这项比例达到了67.05%。因此,要维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必须首先维持投资的稳定。

(三)净出口与经济波动

2001年底我国加入WTO,进一步扩大了我国的开放程度,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联系紧密,外贸依存度逐年增加,净出口连年攀升,而且我国劳动力充足且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使得我国对外贸易持续贸易顺差,净出口从2002年的354亿美元增长至2007年的3718亿美元,极大的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0%。因此,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加明显,促进净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持我国宏观经济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宏观调控政策与经济波动

根据宏观经济学的观点,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方法和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各级政府的支付活动和税收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影响,而货币政策则主要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运行。我国的宏观经济波动既有制度变革带来的冲击,也有其他变量带来的内生经济变化导致的波动,还包括所谓真实经济因素,比如生产率冲击等导致的波动。因此面对独特的宏观经济环境,我国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特点。

(五)技术进步与经济波动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贡献率越来越高。在现代社会,技术创新会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以及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技术进步会转化为国家生产力,会影响国家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进而影响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

(六)劳动力与经济波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高,使得劳动力成本上升,供给弹性增加,我国在世界上的劳动力优势逐渐消失。我国南部以及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以及工资的逐年上涨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的方针又进一步推动了对劳动者权益的关注。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国以低劳动成本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被打破。

结论

我国的宏观经济波动会受到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在世界环境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已不能独善其身。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家与全球、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尤其是在经济方面。我国宏观经济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稳定发展,必须把握好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积极采取措施,在稳定国家消费、投资需求,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应对汇率、外国需求等国际经济因素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只有处理好影响宏观经济环境的各种因素,才能更好地把握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耿强,章雳.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中的外部冲击.经济评论,2010(5)

2.王义中,金雪军.中国经济波动的外部因素:1992-2008.统计研究,2009(8)

3.袁志刚.中国经济波动与宏观经济政策.科学发展,2008

国内宏观经济篇3

一、宏观调控必须注重国内经济的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伟大成就,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牺牲了不可再生资源并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由于全球环境日益恶化,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已经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必须侧重于绿色环保产业,限制甚至是取缔那些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高而效率低的落后产业,坚决实施节能减排的国策。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绝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先破坏再治理环境,同时必须严格控制国家的战略资源,努力提升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积极发展环保、节能的替代能源。保护好人类共同生存的家园环境。

二、宏观调控应尽量预防未知、潜在的危机

金融海啸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次贷危机的出现是因为人们长期以来存在侥幸心理,无限透支未来而造成的。金融业的兴起、兴旺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然而一旦金融业的发展过分乐观、侥幸的话,在其繁荣昌盛的假象背后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危机。尽管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绝不能因此而盲目乐观、骄傲自满。必须充分意识到繁荣背后隐藏的危机,并在危机爆发之前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始终警惕我们所处的国际大环境。只有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才能真正实现长期的繁荣与稳定。

三、宏观调控应以建立体制完善制度作为发展经济的保障

中国目前的经济、政治体制都存在比较大的不利因素。必须进一步改革经济与政治体制。加大对执政党的监督力度,通过监督好执政党、各级政府以及部门的各项工作,好的政策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继续深化经济与政治体制的改革,不断改进与完善各项经济制度。使得政府的组织结构、职能能够更好的服务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并且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科学发展,巩固已经取得的胜利果实并进一步扩大战果。

四、宏观调控必须能够有效预防各级行政机关的违法、违规现象

尽管我国绝大部分的党员干部、各级官员都是正直清廉的。然而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断提升。部分党员干部、官员没有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考验、利益的诱惑。不仅极大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无限期望,也对国家产生了严重的损失;还有部分官员毫无作为,甚至是。使得国家的税收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给党和国家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也严重阻碍了国家的宏观调控的顺利实施。为了满足个人利益,他们罔顾国家利益,对国家的各种宏观调控政策阳奉阴违,导致政策无法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执行。因此,必须坚决杜绝各种不正之风,不断提升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各级政府的执行水平,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

五、创新国内宏观经济管理措施

宏观经济管理措施指的是政府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时所采取的有利于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各项措施,它包括各种软件措施,比如经济、行政以及法律措施,也包括一些硬件,比如传媒以及网络等。管理措施是否有效对于管理效能有直接的影响,创新管理措施有利于政府真正发挥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如今我们国家早就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成员国,创新国内宏观经济管理措施,就是有效运用法律手段来实施宏观经济管理。中国的法制正在不断地健全之中,重要的经济、行政手段通常都会通过法律的形式,以法律为依据和保障,以免主观随意性。创新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措施还包括实现管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也就是建设电子化政府。为了尽早已国际接轨,必须尽快建设“电子政府”,进一步完善我们国家“电子政府”的体系,促进早日实现网上“政府工程”的目标。

国内宏观经济篇4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 企业投资 调控 政策

一、我国整体宏观经济政策情况

(一)调控宏观经济理论。货币和财政政策组成了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如果市场始终在通货膨胀阶段,把货币政策调整为紧缩型,会产生很显著的效果,不过市场的其他因素也约束了紧缩货币政策。从市场货币均衡性角度判断,利率会受到货币增加或者减少量影响,应该把均速货币流通作为基础。市场出现通货膨胀之后,央行为限制通货膨胀率,进行货币收缩,或者说使货币供给的增长率下降,从公众的角度看,支出增加了,当物价出现上涨时,老百姓希望把钱都消费掉,不愿意继续持有货币,导致货币流通速度越来越快,通货膨胀率也不断涨,所以,执行紧缩货币政策过程中,资金的流动性对其将会产生极大影响。

在宏观经济政策的约束之下,企业投资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外部延迟的货币政策作用也使政策效果受到影响。央行不断调整货币供给量,希望采用改变利率的方式对投资产生影响,然后再对国民收入及就业产生影响。所以,需要经历较长一个阶段才能够使货币政策发挥出来。当市场出现利率变化时,投资规模不太可能立刻产生变化。即使一开始就采用货币政策,也不需要很长的周期,但需要较长一个阶段才能看到效果,经济情况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可能出现与人们设想相反的情况。所以,宏观经济将会影响到人们投资的预期性,指导着企业的投资方向。

(二)针对我国近阶段宏观调控的特点,发现通货膨胀率持续走高,采用缩紧货币政策会对企业投资产生作用。在我国开放经济形势下,产生货币政策效果还会受到国际资金流动性的影响。比如,一个国家采取紧缩货币政策的时候,利率会出现提高,国外资金将向国内流入,如果汇率出现波动,会带动本币升值,从而限制出口,并且刺激进口,导致我国总体需求与传统经济状况相比下降幅度较大。如果央行实施固定汇率,就会抛出本币,限制本币的升值,以固定汇率为基准进行外币的收购,在货市场上,增加了本国的货币,总而言之,国内资本市场与对外投资都会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

二、分析研究企业投资的宏观经济环境

(一)我国投资企业的主要特征。我国根据资金的来源来划分企业投资的资金,具体包括:其他相关资金,自筹和国内贷款,利用外资与国家预算内资金。以投资资金来源统计的角度来看,国家预算内资金也包含在政策性投资资金,其中国内贷款资金来源也包括配套资金。但是,我国预算资金产生的这种改变,能够充分反映出投资资金的变化来。目前,市场和政府共同促进了我国投资增长。从市场角度推动主要包括具备风险损失承担能力的投资资金增长,投资愿望的提升,投资领域的扩大等等;从政府角度推动主要包括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风险损失承担能力,以及国债投资两方面。从资金比重的角度来看,投资资金的主体是政府推动的资金。如今,市场的作用在投资增长过程中不断加大,不过,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的投资受到政策的显著影响。

(二)投资我国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投资环境包括很多外部条件,在这里重点分析和研究企业投资的经济环境。可以把经济环境分成两类,包括宏观和微观两种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是指进行经济活的基础,包括国际收支问题,通货膨胀状况,以及经济管理体制等等。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指投资人在该国进行投资经济活动过程中,面临的具体条件,主要包括技术与管理状况,生产要素供应与基础设施,财务与市场环境等等。经济环境包括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两种,能够直接影响到海外的投资活动,所以,外来的投资人都非常重视该国经济环境是否良好。我国目前由政府投资驱动产生的经济增长率比较高,仍然没有进一步启动消费者需求与民间投资,我国经济发展不稳定不平衡。如今,我国生产成本上升,外需下降,资金缺乏,人才缺乏,以及行业的产能过剩等等问题都越来越突出。最主要的原因还企业领导人发展动力不足,企业缺乏创新能力。进行宏观调的重中之重,就是对通胀预期进行管理,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进而使企业发展规划与投资方向受到影响。

(三)我国企业在投资方面具有宏观的,系统性的风险。未来投资行为所面临的投资损失或者受益的不确定性就是投资风险。企业投资风险性受到外部环境影响,重点在系统性风险方面有所体现。系统性风险包括四部分,即利率与经济周期风险,政治与通货膨胀风险等等。第一、经济周期风险。该风险在系统风险里面尤其重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始终由高到低,陆续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是高涨与回落之间交替,也叫做经济周期。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正处在高涨的阶段,在宏观经济刺激下,很多投资项目如果方向正确,投资率就会向着良好的状态发展,出现亏损的概率就比较低,企业可以从中找出最适合的投资机会。第二,利率风险。市场利率波动会引起利率风险。市场利率与投资收益率的高低有关联。市场利率随投资项目资金成本变化而变化。利率高,资金成本就高,反之,市场利率低就会导致投资成本下降。由此可知,影响投资项目的系统性风险就是利率风险。第三、通货膨胀风险。主要包括货币贬值与物价上升,属于一种系统性风险,由所有投资项目共同承担。可以根据货币的名义来计算投资收益率,也叫做名义收益率。把货币实际购买能力作为基础,来计算实际收益率。

三、企业投资受到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影响

(一)市场运作环境受到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产业发展有可能受到宏观调控的制约。不过也有可能带新的发展方向,提出崭新的增长点。这些增长点重点体现在我们国家转方向调控结构上。例如,我们国家正在提高和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国家采取宏观调换的手段,使我国节能行业与新兴行业的金融支持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发挥出支持和调控企业的作用。央行参考自身的一些特征,把贷款利率浮动范围扩大,积极推动利率杠杆作用的发挥,并且使金融机构向此类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推动商业银行所开发的金融产品,适合企业的发展。商业银行需要以目前企业风险状况和前景为基础,采用奖励和财政补贴等办法,积极鼓励商业银行等等

相关机构进一步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加强企业贷款机制,通过不同形式股权票据质押的贷款,使企业的金融服务得以改进,加快金融机构为中心型企业服务的脚步。与此同时,积极推动民间资本向企业进行融资。企业需要及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出技术市场,以及地方资源等等,逐渐形成主导型产品,带有区域特点及竞争优势,积极采用高效节能,清洁生产技术,重视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的技术,加速高新技术产业进程,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

(二)企业海外投资受到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影响。我国宏观调控驱动市场和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效配置的企业里,进而加速了企业的优胜劣汰。大量企业受到宏观调控驱动,不断改进竞争方式,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体现出决策与机制的灵活性,目前跨国的并购行为非常活跃。我们国家境外投资方面,正发生着转变,由单一国有企业向多种所有制经济企业转变,原来是在境外建立流通领域的贸易企业和机构,现在转为境外贸易加工企业,由宏观经济资源引导,带动企业积极学习国际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提高产品的竞争地位。

四、结语

央行采取了最新动作,制定了相关政策,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在目前经济经营越来越困难的形势下,如果放松货币政策,就会出现一个连续性的趋势性的动作。总而言之,经济重新回到原有轨道上之后,需要放松信贷和货币政策,也应该更积极的利用财政政策,宏观经济大方向在2012年将更加稳定,也为企业投资者创造出更加宽松的环境。参考文献:

[1]赵亮;宏观调控政策对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当代生态农业,2013,Z2.

国内宏观经济篇5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存在着严重的内外失衡问题。内部失衡的主要表现是低消费、高投资,投资产出不能被消费吸收,此外在我国还存在着高投资与高储蓄并存的现象。外部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顺差有加速回落的苗头,国际贸易环境进一步恶化。要改善这种内外失衡现象,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引导和调节。首先,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苗头;其次,人民币适度贬值以改善国际贸易环境;再次,刺激内需;最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关键词内外失衡 外汇储备 人民币汇率

一、内外失衡的现状

进入2010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过渡为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二是国家决策层承认全球性总需求下降已经不可避免,主张立足国内,扩大内需。总之,此次金融危机引起内外部均衡矛盾的反向变化:

(一)内部经济失衡现状:内部经济由过热走向过冷、由通胀走向通缩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加上受国际能源、粮食价格回落影响,我国通货膨胀形势有转向通货紧缩的趋势。但随着国家4万亿投资等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出,使得市场上流动性过剩,导致物价上涨,并有由通货紧缩趋向通货膨胀的苗头。

(二)外部经济失衡现状:外部经济则出现了出口下降、热钱涌入,人民币面临前所未有的升值压力

自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国外需求逐渐减少。随着我国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出,中国经济出现了经济复苏的迹象,引发大量热钱流入国内,加上有些国家出于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考虑要求人民币升值,使得人民币面临前所未有的升值压力。

二、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经济失衡的原因分析

1.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从微观经济层面看,产能过剩会导致企业库存增加、开工不足、资源浪费,大量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从宏观经济层面看,许多行业产能过剩必将导致大量资源浪费,从而占用其他行业的资源,形成较强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压力,增加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

2.商业银行体系信贷规模急剧膨胀,这会进一步加快通货膨胀趋势

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使得市场上流动性过剩。在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以及经济逐步复苏的背景下,我国通胀压力将持续加大。然而在经济仍未全面企稳的时候,我国央行货币政策虽有微调,但不会大幅紧缩,难以适时回收过剩流动性,通胀压力难以消减。

3.投资的低效率

由于我国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导致企业进行盲目投资,并进一步使得投资效率偏低。加上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政府收入中的绝大部分都用于投资,这不仅挤占了民间投资的空间,而且还降低了投资效率。

(二)外部经济失衡的原因分析

1.我国的外部需求面临人民币升值和境外总需求放缓的双重冲击

2008年至2009年,我国的外部需求面临下降的压力,如2009年我国出口额达到12016亿美元,下降16%。但自从2010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宏观经济走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政府施压,两项作用共同促使2010年我国国际贸易环境急剧恶化。

2.产业结构不合理

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结构理论,一国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也容易引起国际收支的长期失衡。例如,经济结构的老化、单一和落后会引起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

3.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进一步导致外资流入,导致对人民币升值的投机,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上升,国际收支顺差随之扩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强。我们完全可以说,我国目前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长期性的外部失衡。

三、调整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利率水平,启用利率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苗头

2010年以来,国内物价指数(CPI)不断上升,我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问题,抑制通货膨胀成为政府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通货膨胀的主要抑制手段是采取高利率政策,利用利率政策, 提高名义利率以改变实际利率为负的现状,成为当前货币政策的必然选择。

(二)人民币适度贬值以改善国际贸易环境

国际收支弹性论认为,当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汇率的贬值能够带来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J曲线效应认为,汇率的变动在到达数量调整阶段时,对贸易收支的正常效应才开始得以发挥。但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的适度贬值有利于改善国际贸易环境、减轻国内经济下行的风险。

(三)刺激内需

刺激内需的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体制,提高最终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完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逐步提高居民所得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个人所得税征税起点和完善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建立健全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稳扎稳打,逐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扶持新兴行业的发展,严格控制产能过剩产业的盲目发展,淘汰落后产业,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防止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发生。

(四)解决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完善城乡收入体系,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逐步引导银行等金融部门加入投资行列,支持新农村建设;推动地区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行中西部地区实行倾斜的税收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信贷支持,形成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梅映昱.人民币汇率与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市场论坛.2006(1).

[2]哈继铭.我国的利率和汇率问题.国际经济评论.2006(2).

国内宏观经济篇6

【关键词】内部失衡;外部失衡;贸易顺差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经济的内外失衡问题逐渐被纳入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视野。外部失衡主要表现为持续扩大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内部失衡包括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两个方面,主要表现为储蓄率过高和消费需求不足、投资低效率和粗放增长。虽然有刘光溪、梅映昱、林跃勤等对中国目前的内外失衡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相对于其他课题而言,这些研究还很少,所以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探析

(一)内部失衡

我国经济的内部失衡最主要表现为储蓄率过高和投资效率低下。

1.中国储蓄率过高的原因是复杂的。一个国家的国民总储蓄包括居民储蓄、企业积累和政府储蓄三个部分。居民的高储蓄主要是由于体制转轨带来的人们对未来感到不确定而增加的预防性储蓄;近年来,中国企业的积累也在迅速增长,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企业利润大多留在企业或行业内部用于再投资,并不象发达经济国家的企业那样,会使其的绝大部分以红利的方式流向股东,从而转化为居民的消费;由于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显著增加,使得政府储蓄在总储蓄中的比重也有了大幅度增长。另外,我国储蓄率过高还与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和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密切相关。

2.中国投资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我国的投资包括企业投资和政府投资两大部分。就企业投资而言,由于我国的资本、劳动力、能源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偏低,会刺激企业进行盲目投资,导致投资效率低下。就政府投资而言,中国政府收入增长中的绝大部分用于投资,某些政府官员投资的目的并非完全是追求投资收益率,而是出于个人政绩或是寻租目的化,不但挤出了私人投资,而且降低了投资效率。

(二)外部失衡

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国际收支严重不平衡。在“双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的影响下,人民币汇率面临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导致外资的进一步流入,国际收支顺差随之扩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目前已出现严重的长期性的外部失衡,造成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原因主要有:

1.国际分工细化和产业转移加快。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加之我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偏低,发达国家加快将部分高技术产业的加工组装和非核心技术的研发环节向我国转移,促使我国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中心,导致出口部门不断扩大。

2.鼓励出口的战略和政策。我国采取了鼓励出口的战略和政策,包括在沿海地区设立大量以出口为导向的开发区,通过优惠政策大量招商引资,实行出口退税和对出口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等政策,同时,在进口上实行配额管理和数量限制,以及推行外汇结售汇制度和用汇审批等。由此,片面强调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是导致外部失衡的一个直接原因。

3.人民币汇率弹性不足。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在2000~2009年间增长了2.33倍;是OECD国家的1.65倍。在生产率和相对竞争力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僵硬的汇率难以发挥对国际收支的价格调节作用。人民币汇率动态低估,意味着外汇资产的人民币价格被高估,部分造成了外汇储备的“福利损失”。

三、结论与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种种表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因果关系,内部失衡是问题的核心,内部失衡决定了外部失衡。由于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经济要保持持续增长,对内只有依靠投资增长,对外依靠扩大出口,出口的扩大导致贸易顺差不断扩大,投资的不断增长造成过剩的产出要靠出口来消化,而出口的扩大要靠低价来竞销,导致企业利润低下,工资增长缓慢,工人可支配收入低,居民消费需求难以增加,这又会进一步助成投资的扩大和出口的增加,导致外部失衡的继续恶化。

因此,解决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内外失衡问题首先应从解决内部失衡着手,主要的是要解决总需求的结构失衡问题,即投资膨胀,消费却相对不足和低迷。要扩大政府消费支出,加大财政对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以降低城市居民的长期预算支出,进而降低储蓄;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民的收人水平,增加农民的消费需求。其次,调整和完善涉外经济政策,为解决外部失衡提供政策支持。改变过去的那种盲目强调出口和引进外资的战略,强调出口结构升级换代和引进外资的质量;鼓励出口的同时应该积极扩大进口,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后,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协调好汇率与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关系,确定合理的汇率和利率水平,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按照“安全、流动、增殖”的原则经营管理好外汇储备,提高其投资收益率。

参考文献:

[1]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8.

[2]林跃勤.扩大消费需求,构建内需主导增长新模式[J].中国金融,2005(24).

[3]梅映昱.人民币汇率与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J].市场论坛,2006(1).

[4]施建淮.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6(3-4).

[5]王一鸣.经济内外失衡和宏观经济政策――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认识[J].宏观经济管理,2007(6).

国内宏观经济篇7

如果一个市场不能给参与者长期稳定的收益,就没有投资价值,有的只是投机价值。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亏损,这是相当部分上市公司的真实写照。在这种情况下,股市成了也就不难理解了。中国实质上存在两个股市,一个管理层的,一个是投资者的。从管理层来说,股市就是一个融资的场所,是国家的一种调控手段。近二十年来中国股市就是按照这种模式和要求进行建设和发展的。从投资者来说,股市是一个展现个人才能和发家致富的地方,但十分遗憾的是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几乎只能是一种梦想。因为我们的管理层最怕的事情就是股市要上涨,最近证监会主席说股市一天上涨4%就睡不着,多年来管理层已有足够的经验让股市涨不动或只跌不涨或多跌少涨。党的富民政策如果不能在股市中得以落实,股市就只能是少数人发财、多数人遭殃的场所。什么时候“政策市”变成了“百姓市”,什么时候股市的问题就真的解决了。

一、跌不下去的房价

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我们怎么办?这里提供两个思路:一是个人的观点,从投资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一项成为共识的投资最终结果都不太好。2007年的中国股市和2012年的中国白酒都可以证明。二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美国,以1890年售价为10万美元的房子为基准,1997年房价是11万美元,2009年为12.5万美元。从一个长期角度看,10万美元的房子和10万美元的存款差不多。这是社会稳定所带来的效果。在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顶峰时,日本的地价是全世界最贵的。据说当时全东京的地价总和居然超过了整个美国的地价总和。这时候打死也没人相信房地产价格会下跌。因此,当时日本社会最疯狂的一个说法是:卖掉东京,然后买下整个美国。遗憾的是这种“伟大”的设想日本人还没有来得及去实现,泡沫经济就开始全面崩溃,股市暴跌,地价也大幅下降,日本经济从此进入20年的停滞期。据2005年日本国土交通省的地价统计数据,日本全国的平均地价连续14年呈下跌趋势。与1991年相比,住宅地价已经下跌了46%,基本回到了地产泡沫产生前1985年的水平;商业用地下跌了约70%,为1974年以来的最低点。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曾经回忆,他在东京的表哥在泡沫经济前夕,用5亿日元买了一套房子,结果到1990年中期,只值1亿日元。可见,没有只涨不跌的房价。当然,中国的事情不好说,也许房价也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

房价多少合适?这是中国最难回答的问题之一。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房价的认识和判断。就个人而言,你如果有钱买得起房子,这个房价就是合适的。如果你要借钱买房子,但是每月的收入能供得起就是合适的。国际上用房价收入比来衡量房价合理性,一般认为6∶1以下比较合理,即5-6年的家庭总收入能买到一套房子,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由于我国的家庭年收入较难统计,加之不少人买房子会得到多方面的帮助,所以不能简单套用国外的方法。个人认为,较准确的方法是用个人月收入和每平房价之比来衡量。在当下中国,由于我们在生活上较能咬牙坚持,所以如果你一个月的工资性收入能买到一平的房子,我认为房价就是合适的。换一句话来说,100平的房子你如果用十年的收入买下来,就是一桩划算的投资。深圳、上海、北京住宅均价20000元/平以上,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说,都是太高了。

二、挡不住的通胀

所谓的通货膨胀就是货币发行过量而引起物价上涨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现在我国政府已把它视为头号敌人。2012年,每月CPI(消费物价指数)一公布,从政府官员到普通老百姓都要神经紧张一阵子。不管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都会产生较大的波动。人们闻涨色变。2010年我国CPI上涨3.3%,2011年为5.4%,2012年政府折腾了一年后为2.3%。我国CPI构成中,房价并没进入(美国占比40%),食品占了31%以上(美国只占6%),而这两年食品类价格上涨都在10%以上,民以食为天,我们见面礼就是“你吃了吗”这句话,食品价格大涨当然会引起紧张。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不一定是坏事。我国吃饭问题不会是大问题,所谓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就是一种现实写照。没听说过食品价格上涨引起国破家亡的。我们现在不止是吃饭,能吃的东西还有很多。只要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能和国民收入或GDP增长保持同步,就不会出大问题。有关数字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增长都在9%以上,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只有6%多一点,而财政收入经常在20%至30%以上,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如果算财富总量,2012年我国仅货币财富就超过了100万个亿(1979年是830多亿),比美国多40万亿以上,是世界上钱最多的国家,不知是否可以说国强民富。但问题是财富并不是平均分配的,大多数财富并不掌握在老百姓手中,马汰效应让他们感到害怕。

通货膨胀是一种对穷人的残酷掠夺,简单的例子是我国房价飞涨,富人们财富大幅增值,而穷人只有望房兴叹。投资房子是富人的专利,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不可能进行资产配置的。穷人们就是再努力工作,再省吃俭用,结果只有一个———离房子更远了。现在老百姓的命根子是房子,时下的中国,民以房为天。有一个词叫结构性通货膨胀,就是普通老百姓越缺少的越买不起的东西,涨得越厉害。最绝的是股市天天跌,而房价天天涨,于是老百姓财富大幅缩水,而富人们资产爆炸式增值。富人榜上中国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不减反增,这才是老百姓受不了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如果通货膨胀是以年率3%—5%的速度增长,而居民收入以年率5%以上速度增长,通货膨胀并没有什么可怕。但如果维持现在的分配格局,不出五年,世界首富不是万达的王健林,就是恒大的许家印,没美国人什么事了。四、用不完的外汇外汇是什么?书本上的解析很多,但都不好懂。其实外汇就是一种债权,就是一种可以用于国外支付的手段。就是一种可以购买外国东西的凭证。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外汇就是能在国外用的钱。除美国外,外汇是证明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经济指标。美国是世界的领导者,美元是世界货币。

世界上的东西有了美元就可以买到,美国不用储备什么外汇。历史上美元与黄金等价,或者说美国人把美元弄得跟黄金一样,把全世界都忽悠了。与其他国家比,美国的发展就少了一种负担,多了一种优势。就象两个人去旅行,一个人背着包袱,一个人轻装上阵,心里的感受当然是不同的。中国就象背着包袱的那个人,由于要走很远的路,要经常办签证,我们的包袱越背越重。我们的外汇储备其实就是这个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我们看起来那样的光鲜。中国人总喜欢争第一,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稳居全球第一。2006年10月,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万亿美元。不到3年,2009年6月,外汇储备一举突破2万亿美元。而外汇储备从2万亿美元增至3万亿美元,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如果用老百姓的话来说,一方面,这几年我们很会做生意,赚了不少外国人的钱。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外国人流进的钱也不少。这些钱可不是善主,总有一天要出去的。正像一些文艺作品说的笑话一样,他们要的是潘长江进来,姚明出去,其实就是笼中虎,要吃人的。解决的办法只有两个,要么积极锻炼身体,争取跑得比老虎快;要么把笼子造得特别结实,不让老虎跑出来。但做到这两者都不太容易。

国内宏观经济篇8

关键词:宏观调控 消极经济管理 积极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B032.2文献标识码: A

宏观调控

1.1经济调控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其基本的运行模式可谓已经渐趋完善与成熟。我国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有两只看不见的手在一直进行着调控。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与看得见的手政府的宏观调控,两种调控手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者共同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今天我们所要讲到的消极宏观经济管理与积极宏观经济管理主要是针对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来说的。我国政府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我国的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不过对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态势,以及遇到的问题的不同,所以我国政府在调控的过程中也会根据实际的需要来采取消极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或者是积极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

1.2宏观经济管理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我国政府在采取宏观调控实现其经济只能的时候,应该与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密切的配合,不可使二者之间产生了矛盾,这样只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宏观调控的时候,应该不仅看清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还应注意到市场调节的程度及成果如何,然后才能确定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应该采取积极的宏观经济管理还是消极的模式。

1.3消极宏观经济管理

首先讲到的便是消极的宏观调控经济管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态势面前,为配合市场的调控与发展,我国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然而在有所为的过程中,对经济的调控也应该有个合适的度,来实现其经济职能。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并没有太强力的对经济的发展态势进行干涉,或者更多的政府采取有所不为的措施,亦或是对此阶段的经济发展中市场调控有了更多的依赖。这就是我们要提到的消极宏观经济管理了,一般情况下,政府会采取消极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大多是在经济发展较为平稳,并且没有遇到太大的风波跟问题,只在市场的调控下,便能很好的醋精经济的发展。所以此时的政府不用对经济的发展有太多的宏观调控,为了更好的维持经济发展的态势政府大多会采取消极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

1.4积极宏观经济管理

然后要讲到的便是宏观的经济管理模式,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知道,政府在实现宏观调控的时候,要与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来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调节对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作用,不过市场调节也不是万能的,再很多的时候市场调节会出现失灵的状况,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政府还采取消极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只能让我国的经济变的更为糟糕。因此,这个时候就是政府宏观调控实现其作用的时候了,政府应该采用积极的宏观调控模式,对经济进行大力的规整和指引,以引导我国经济回到正常的运行轨道。

消极与积极不同适用范围

2.1宏观调控方面

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有态势下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政府宏观调控的内容,不管是积极的宏观经济调控,还是消极的宏观经济调控,都是包含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对外贸易较为复杂,仅靠市场调控,有较大的不足,所以应该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进行。还有便是,外资的利用以及对外的投资,在汇率方面对外汇的管理,以及国际收支的管理。在经济发展的对外方面,市场的调节有太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有些国家不正当的经济竞争面前,市场调节甚至会出现失灵的情况,所以在此情况下,就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另外便是政府对内经济发展的调控了,首先便体现在国内经济增长的调控,然后便是对于国内的产业政策,以及维护我国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和政府制定的货币政策,然后为避免市场的混乱,还会包括市场价格政策,为控制失业率,还会包括就业政策。这些都是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实现其经济职能。当然对于国内,政府的宏观调控,还应包括,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管理。

2.2不同适用范围

一般来说,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中,消极的宏观经济管理与积极的宏观经济管理会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不管是在内的经济管理还是对外的经济管理。在对外方面,如果世界的经济总体发展平稳没有太大的世界经济风浪的出现,并且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贸易渠道正常进行,那么对于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来说,应该采用消极的经济宏观管理,不用太多的干涉其发展。不过当我国的对外经济面临较大的危险,比如过度的贸易壁垒,或者世界上出现了范围较大的经济危机或者金融风暴,那么就应该是政府采用积极宏观经济来应对。国内的经济发展情况亦是如此,国内经济平稳的运行,人们安居乐业,那么政府就可以采取消极收缩的调控,由市场来更多的调节。如果我国经济市场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因素,哄抬物价,恶意炒作等,就需要政府采取积极宏观经济调节模式来维护经济的健康发展了。

总结语: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我国政府在实现其经济职能时,所采用的的两种形式,消极宏观经济管理与积极宏观经济管理的具体内容。透过这两种基本的经济管理方式,我国政府在稳定我国经济平稳运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说,虽然消极宏观经济管理与积极宏观经济管理都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具体方式,不过这两种方式却是有不同的使用情况和范围。因此这就考验了我国政府在对待我国经济形势面前,应该理性的做作判断,以更好的对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指导,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2】朱玉林;基于能值的湖南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陈明;中国通货膨胀目标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于池;中国国有企业权利委托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