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文言文课外阅读特训8篇

时间:2023-10-10 10:35:55

文言文课外阅读特训

文言文课外阅读特训篇1

【关键词】课外阅读;英语学习;阅读理解;技巧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接触英语,沉浸在英语实践的氛围中,才能较快的形成。课外阅读能最大限度地进行英语实践活动,突出英语学习的特点,并将英语学习体验带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自身具有的种种优势进行学习呢?如何才能使英语课外阅读不仅仅服务于某些语词或特定文法结构而是要把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综合人文素养的多维目标巧妙落实,真正体现语言学习的本质呢?

一、课外阅读的理论意义

课外阅读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真实的语料,多样性的语言与多元的文学体裁。课外阅读的美,不仅体现于语言,更体现于课外阅读中所蕴含的意义。优秀读物能给我们以精神养料。有很多课外阅读伴随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对我们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通过阅读,倾听,参与到课外阅读中获得快乐,获得与阅读有关的情感满足,这就是阅读的最初目的,外语阅读也不例外。我们可以借着课外阅读了解不同的语言型式、文化特色、历史文化,英语国家的民间传说等。而课外阅读中常常反复出现某些语词或特定文法结构,还能为我们提供预测与猜想的练习。它不仅能作为信息被输入,而且能被输出。在欣赏课外阅读、复述他们的过程中能习得语言,输入信息,输出信息,是一项有效的双边实践活动。

二、课外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学好英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大量阅读文章。而课内的阅读量极为有限,只凭几册英语课本是无法学好英语的。课外阅读对课内知识有补充和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在坚持不懈,一丝不苟地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辅以适量的精力和时间增加课外阅读,把它们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学习的一种延续和扩展,才能在培养语感,锻炼英语的使用和思维能力方面得到加强。英语的课外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补充课内英语所学知识以及拓展和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阅读中学习者可以接触到经典句式和词汇,对重点单词和词组进行标注,让英语学习更加轻松快乐,增加英语课外阅读量,从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可以为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使学习者从英语的阅读中逐渐意识和学习到学习英语的真正价值和乐趣所在,继而在英语学习中使学生们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习者巩固在校内以及课堂上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结构和阅读技巧,而且还能开阔眼界和知识面,熟悉各种文章体裁和风格,从而提高适应阅读各种文体的能力。这样的课外阅读,在给予学习者快乐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们心灵的震撼,在激发他们兴趣的同时也将他们带入了英语语言的世界,让他们轻松、快乐、自然习得了英语。

三、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从某种角度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否直接关系到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和应试教育所限,尽管现阶段的英语学习突出了阅读能力方面的培养,但大多学习者还是侧重于词汇、语法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教授者也经常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对课文语言点的传授、掌握和复习上,而专门的阅读训练,尤其是以语篇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读能力训练往往只占有很小的比重,导致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如何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成为了摆在广大学习者面前的一道关键课题。课外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和动态的过程,不能期望在短期内通过某种强化训练在这个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这是一个非常艰巨,非常重要但又相当艰苦的学习过程。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把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增强阅读能力。而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在增强阅读能力方面又起着关键作用。

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跟阅读成效是相辅相成的。要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我们要求学习者:1、集中精力阅读,在阅读正文过程中最好不要停顿。2、要控制自己不读出声,不用笔或手指跟随着词句读,而是直接理解阅读内容的段落大意和全文的中心内容。3、遇到生僻单词尽量不去查词典,养成根据上下文意思或构词法等方面的知识快速判断该词的涵义,实在不懂的词再去查词典,这样就会更快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加快文章的阅读速度。4、要以句子作为意义单位来理解,这样才能正确地抓住文章意思。5、加强猜词能力,分析偏难句型,理解文章篇章结构,以便培养学习者的语感。

课外阅读技巧的训练。英语学习者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否得到最大限度地巩固,言语技能能否得到充分地培养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真正学会阅读,能否真正提高阅读量,能否真正意识到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课外阅读量不仅能帮助学习者汲取丰富的和全方位的英语知识,同时还可以夯实语言功底。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阅读技巧训练,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而我们常见的集中阅读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扫描式(scanning)阅读方法。这是一种为了寻找某种具体资料或信息的阅读法,通常也叫“寻读”。学习者可以通过此种方法在极短时间内获取要找寻的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浏览式(skimming)阅读方法。也就是为了解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而选择的阅读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便回答有关文章主旨和大意的有关问题。

细读(closereading)法。这是一种帮助学习者理解文章细节段落大意及段落之间的关系,促进对文章篇章结构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时要求学习者抓住文章的中心段,段落的中心词。这样文章的脉络就会很快清晰、明了。

文言文课外阅读特训篇2

1 小学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意义

阅读教学,始终都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它既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途径,又是教师教学效果的体现。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同环节的转换可以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与分析,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习惯和掌握阅读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语言文字,加强在阅读中学写作,在写作中指导阅读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选用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即初读,引导学生扫除在阅读文章时遇到的字词障碍,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同时,还应该通读全文,把文章读通读顺,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细读,给足时间,让学生进入朗读文章的环节,促使学生在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内容的理解;精读,文章中关键的词句、重点的段落、精彩的场面、中心的语段等,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感悟,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更深一步的理解,认识,甚至延伸与拓展;品读,重点是“品”,“品”什么?那就是品文章的写作技巧,品作者的思路、文章的结构、语言的表达、题材的选择等,光品不够,还应该在品中有所悟,悟中学写法,已达到对学生进行训练,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语文的综合能力。

2 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2.1 心怀训练意识,善捕捉,训练无处不在

对于心怀训练意识的教师而言,语言文字训练的材料俯首皆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时机无时不在。课堂上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内容,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都可能为他们所捕捉,并成为他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宝贵资源,成为他们自由挥洒、创造生成的一个个节点。

例如,语言文字训练可以在对话中延伸。一位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学生学习“暖”字时,师:“暖”是个生字,他是什么结构?你怎么记住它?

生:“暖”时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日”字旁,因为太阳就是日,有了太阳,天气就暖和。

生:“暧”的左边是“日”,右边是个“爱”。

师:右边是个“爱”字吗,大家仔细地看看?

生:不是。

师:同学们,小眼睛看仔细:“暖”的右边是?

生:右边的中间部分可是两个“横”。

师:对了,我们对“暖”字右边进行一下拆分,上是“爪”字头、中间是“一”,下面是“朋友”的“友”字。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同学们,那我们一起书空。写右下面时要特别注意,一字短,“朋友”的“友”字的那一横要长点。

师:大家刚才说了,因为“暖”字和太阳有关,那你们能用“暖”字组词并练习说话吗?

辨析字形,记住字义,并练习说话,这是识记生字的重要一环,也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方法。上述案例中,面对学生辨析字形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是轻易放过,或简单指正,而是启发引导,注意运用学生学过的拆一拆的方法,让学生在熟字的基础上,确切地了解“暖”的字形特点,而且还顺势进行了延伸――扩词、说话。这看似闲来的一笔,却透露出教师强烈的训练意识――细微之处见精神。因为生字的掌握,除了认读、书写之外,组词、说话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只有经过亲身体验,字形、字义、运用才会在学生心中生根。

2.2 讲究训练形式,善于变化,训练要扎实有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训练形式只有根据学生身心发展与语文学习特点,再结合教材来确定,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巧妙练习的方式进行训练:

例如在阅读课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时,对“互相”一词的处理,一位老师采取以下训练方式:

师:傣族人民你拿瓢往我身上灌,我端盆向你身上泼。这就叫“互相泼水”。(板书:互相泼水)跟着老师一起写。

师:生活中,你帮助我,我帮助你,就叫――

生:互相帮助。

师:现在,请同桌的同学认真读课文,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这就是――

生:互相读读。

…………

师:(课终)在这节课上,我们一起互相学习,大家都有了收获。

本课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先通过讲解泼水的情景让学生明白“互相”的意思,接着用生活学习中的事例进一步说明,然后又将“互相”一词巧妙地融入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课终再强调一次,看似无意,却是有心。这样的练习不是机械、简单的重复,而是举一反三、巧妙的随机练习,润物无声。这样一来,一个词语经过老师课堂上反复出现,还有哪个同学不会理解和应用呢?

所以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常怀训练意识,要善于捕捉训练时机,精心建构训练过程,努力创新训练的形式,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少讲语文味,多做语文事,立足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提高,才能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3 小学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

3.1 备课中,确立语言训练点

在阅读的教学中,不仅需要确定培养学生的情感,实现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应该确定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在备课时,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训练的意识,深钻教材,就文取材,挖掘训练点,在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3.2 教学中,重视能力的培养

语言文字的训练,其重要的目标就是,学生能熟练地理解并运用语言文字。其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达到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很好的写作氛围,要让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可写。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做个细心的人,利用不同题材的教学,确立不同的训练,从字词到段篇,从构思到结构,做到有计划,有层次,有序列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课本上的课文,很多都是写作的范例,教学中,教师要细心观察,找出特点,扎住重点,引导学生仿写,让学生在读中悟写,写中午悟读。比如,《桂林山水》这一课,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章中排比的段式很典型,优美的词句很多,特别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很贴切,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对学生进行指导,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样,从文本出发,既积累了语言,又讲练结合。

3.3 阅读中,做好能力的提升

文言文课外阅读特训篇3

一、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基本理论

高中英语大纲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单纯通过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这是因为:第一,现行的课文教学篇目少,篇幅短,不能保证充分的阅读活动;第二,精读教学担负着语言知识教学的任务,故课文生词和新结构的密度大,不适用于流畅阅读的训练;第三,精读实质上是综合训练,大量时间用于为语言点的复习掌握而安排的听、 说、写操练上,读的专门训练不够。因此,大纲实际上对我们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这里所指的课外阅读,首先是让学生独立阅读,但又不是“放羊式”的阅读,而是要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的课外阅读。

二、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原则

(一)合理选择阅读材料的原则

1.阅读材料应思想性强, 内容健康,语言地道、规范。

2.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多样性,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种体裁的文章。

3.注意选材的趣味性。有趣味的文章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控制好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太简单的文章会使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觉得没有挑战性;太难的文章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他们会感觉阅读太难,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打击。

(二)自主性原则

课外阅读材料的阅读,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即自我阅读、理解、评价,以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三)循序渐进原则

课外阅读的训练,不急于求成,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三、对高中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课外阅读方法选择基于学生的阅读目的。如果学生的阅读是以消遣为目的,可以粗读;为查阅资料可以略读;要是为了研究则必须细读,不仅要了解内容,还要注意文字技巧。英语阅读常用的方法是泛读、精读和快速阅读。

(一) 泛读

泛读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大阅读量;二是阅读要有广度,也就是博览群书,阅读各种内容、题材、体裁的文章、书籍。通过广泛阅读,使学生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在阅读的目的、作用以及阅读方法上,泛读不同于精读。前者主要以理解为主,在保持适中的阅读速度前提下,对阅读文章不作细读,遇到生词时,如果这生词不影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可以不必查阅词典。

(二) 精读

精读,就是要充分理解领会所读的英语语言材料。既要理解字面意思,又要理解文章中每一个句子的含义。而且要分析所读英语语言材料中的语言现象和规律,理解并掌握文中的词语,熟知语法结构并能运用自如。

泛读和精读并非相互矛盾,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精读是对少量的语言材料进行仔细研究、仔细分析,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熟悉和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对于打好英语基础固然重要,但远远不够。泛读可以巩固和升华在精读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熟知并掌握词语的不同运用及各种搭配关系。总之,泛读和精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阅读方法。

(三)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是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的方法训练,在较短的时间里阅读大量书报资料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是人的一种技能。快速阅读的技能是可以训练培养的。快速阅读的内涵包括阅读语言材料的快速性、无声性与科学性三方面。

1.阅读语言材料的快速性。要实现快速阅读,眼肌的训练至关重要。要使眼肌控制灵活自如,达到视角、视幅、视停、视移等视觉最佳状态,达到视线移动如行云流水般的快速阅读,训练时可进行目光随着手指的方向移动、目光沿着图形快速移动等快速阅读的基本功训练。当眼肌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可进行跳读法的训练。 进行跳读法的训练时,要求眼光从一个“字群”跳到另一个“字群”进行识读,眼球按“凝视—跳跃—凝视”的程序进行连续、不断运动,如:They talked about the things and persons/that they could remember/in the school.

熟练掌握跳读技能后,可进行扩大视力识读文字的单位面积的训练。以5个单词为单位进行练习,训练时主视区要置于句子中间的3个单词,两边单词用余光扫视。如:Jackson/delivered an exciting/speech.

随后,可加宽视区进行练习, 视力识读文字的单位面积逐渐加大,延长目光移视长度,这样就能缩短凝视时间,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

文言文课外阅读特训篇4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尽如人意,但每个学校、班级总有少数语文尖子生,问他们经验,大多回答得益于课外阅读。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也谈到了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无论是中学生中的语文学习尖子,还是一些知名的学者作家,大多在青少年时代有过大量自由阅读的经历,大量课外阅读是他们通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例如刘绍棠、丛维熙、叶文玲等一批作家就是通过大量阅读走上写作道路等。大量阅读还使曾一度被认为是低能儿的学生奇迹般地改变了命运,进入了优等生的行列,作家权延赤、特级教师钱梦龙等都谈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这种经历。显然,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课外阅读会有这种作用呢?这是因为它是一种真实的阅读。在课外阅读中,阅读者是为了了解内容而去阅读的,通过阅读,他获得了新的信息,而阅读者语言能力在这种大量的持续的阅读实践中自然得到了提高。换句话说,就是阅读者和阅读材料之间存在"信息落差",阅读者为了获取未知信息,启动自己的语言习得机制,与阅读材料进行了信息交流,从而自然习得了母语书面语能力。正如儿童习得自己的母语口语,并没有什么人给他系统的讲解词语涵义、句子结构,他通过和周围环境的语言交际,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自然习得了母语的口语能力。此外,课外阅读对学生往往有极大的吸引力。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对语文课和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但对课外阅读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国外阅读学研究中有一个"杰克现象"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一个叫做杰克的学生在学校被老师们认为缺乏阅读兴趣,他常常到原课文太没有味道,不精彩,然而在家里父母却埋怨他过分迷恋阅读,以致于一份杂志、一张旧报纸,甚至一页广告他都百看不厌。看来这种现象的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使是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放在课本以外,学生津津乐道,爱不释手,一旦入选课文,一到课堂上就精彩非昔了。一位叫做卡罗尔的阅读学家形象地把它概括为“课内海明威没有课外的海明威精彩”。其实,并不在于是课内还是课外,只要我们进行的是“真实的阅读”,“课内海明威”是可以和“课外海明威”一样“精彩”的。

与课内精读和语言学习相比,真实的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它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是一种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活动。真实的阅读既不需要像语言学习那样在阅读后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分析讲解,也不需要像一般阅读能力训练那样在读后完成各种阅读检测题。真实的阅读首先是真实的,阅读者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阅读者通过阅读获得了未知信息。因此,真实的阅读要求把说明文当说明文来读,把议论文当议论文来读,把文学作品当文学作品来读。读说明文能获得新知,读议论文能了解新的观点,读文学作品能受到感染熏陶,只要读懂了文章的内容,阅读的过程便是语言能力习得的过程。其次真实的阅读时实践的,语言习得论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自然习得的,而不是仅仅通过老师对阅读材料的分析讲解和对阅读方法的介绍提高的。而且这种阅读实践是真实的、负载信息量的,不同于阅读训练中针对阅读技能的阅读实践。第三,真实的阅读是大量的,只有大量、持续的真实的阅读,才能使学习者语文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由于真实的阅读减少了课文分析和阅读训练,也使大量阅读成为可能。事实证明,许多老一辈的专家学者,无论是文学工作者还是自然科学工作者,他们杰出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就主要是通过这种真实的阅读获得的。

从教学理论上看,真实的阅读很容易在现存的语言学习理论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个体母语水平发展系统中,它与儿童母语习得一起反映了从口语习得到书面语习得的母语水平发展到全过程;在语文教学系统中真实的阅读与语言学习和语言训练共同构成了科学的语文教学体系;在语言教学系统中,真实的阅读和真实的交际分别在语文教学和外语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目前,通过大量自由阅读来提高学生书面语能力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国内外语言教学专家和广大于语言教师的普遍认同。美国著名语言教学理论家克拉申在谈到如何提高美国人母语识字读写能力时,特别推荐一种阅读方法──随意自愿阅读(freevoluntaryreading简称FVR)。“FVR是自愿进行的一种阅读。读自己爱读的书,不用写读书报告,要求在每章阅读后回答问题,也不要求查阅生词,碰到不爱读的书就放下,去另找一本”,他认为,如果能坚持这样做,“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一期)。显然,FVR就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不过,真实的阅读包括的内容比FVR更广一些。

从教学实践上看,几乎所有成功的语文教学者和语文学习者都注重发挥了真实的阅读在提高语文能力方面的主导作用。一些大型的语文教改实验方案也是如此。上海市有一个"扩大阅读,课时分段式"教改实验方案,这个方案从高中的5课时,初中的6课时中分别划出2课时来让学生自由阅读各种书籍,学生们对这种自由阅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通过大量阅读,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全面、大幅度的提高。(详见《语文学习》1989年第七期)目前,湖北宜昌市正在实施的初中语文“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教改实验,也将大量课外阅读放到了语文教学中的突出地位,将它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手段。无独有偶,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

,有两个成功的语文教改方案也是以大量课外阅读为主要特征的,一个是由国家教委发文推广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一个是山东烟台市小学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改实验。前者突破了小学低年级不能进行阅读和作文的模式,在儿童入学不久,尚不认识汉字和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利用汉语拼音使识字和阅读、写作同时起步,交叉进行,寓识汉字于阅读之中,发挥了阅读对识字、说话和写作的促进作用。后者把小学阶段的阅读和写作总量分别提高了5倍和4倍,把语文教学时间一分为二,一部分用于课堂教学,一部分用于课外自由阅读。在三~五年级每周开设三节课外自由阅读课,建立了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大量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双轨运行”新机制。这两个实验都取得了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显著效果。不仅如此,实验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等也起了积极的作用。(详见《人民教育》1992年第10期和《小学语文教师》1995年第10期)那么如何将真实的阅读和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呢?首先,我们必须坚持“大大语文”的语文教改方向,坚持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坚持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人文传播民族文化。因为从语言习得论的观点看,语言能力只有在联系信息和心理信息同时传递同时加工的真实的语言活动中形成,不负载信息量的语言活动不是真实的语言活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使真实的阅读占据主导地位,使阅读活动紧扣时代脉搏,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突出语言的民族文化特色,这些也是语文作为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

其次,我们要坚持在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这一点和目前具有广泛影响的语感教学论是基本一致的。按照语言习得论的观点,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是习得的,而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应大幅度增加阅读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减少对课文的讲析,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这种阅读实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而是主要关注内容的真实的阅读,所以我们还要减少作业量,使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主动的生动活泼的真实的阅读。

第三,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大幅度增加课内的真实阅读量。实践证明,大量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环节。虽然课外阅读就是真实的阅读,但二者并不能划等号,要使课内阅读更加科学,更有效率,就必须以真实的阅读为基础,从语言学习理论方面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研究,揭示课外阅读的本质属性。同时,我们也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内精读转化为真实的阅读,并大幅度增加课内真实阅读量,这样课内外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有了的希望。

文言文课外阅读特训篇5

在语言学习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真实的交际",它是指交际教学法中,交际双方必须存在"信息差"(或称"信息落差"),即交际一方知道的内容另一方不知道。只有双方存在"信息差"的交际才是真实的交际,才有助于语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明知故问的结构练习、句型操练等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也有"真实的阅读",即读者和阅读材料之间存在"信息落差",阅读材料的内容是读者想知道而又不知道的,读者的阅读活动直接指向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包含的信息。概言之,真实的阅读是指让语言学习者在大量地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发展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的语言活动。从语言学习理论的角度看,真实的阅读不属于"语言学习",而属于"语言习得",它也不等同于儿童母语习得,而是母语的第二次习得(母语书面语习得)。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尽如人意,但每个学校、班级总有少数语文尖子生,问他们经验,大多回答得益于课外阅读。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也谈到了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无论是中学生中的语文学习尖子,还是一些知名的学者作家,大多在青少年时代有过大量自由阅读的经历,大量课外阅读是他们通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例如刘绍棠、丛维熙、叶文玲等一批作家就是通过大量阅读走上写作道路等。大量阅读还使曾一度被认为是低能儿的学生奇迹般地改变了命运,进入了优等生的行列,作家权延赤、特级教师钱梦龙等都谈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这种经历。显然,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课外阅读会有这种作用呢?这是因为它是一种真实的阅读。在课外阅读中,阅读者是为了了解内容而去阅读的,通过阅读,他获得了新的信息,而阅读者语言能力在这种大量的持续的阅读实践中自然得到了提高。换句话说,就是阅读者和阅读材料之间存?quot;信息落差",阅读者为了获取未知信息,启动自己的语言习得机制,与阅读材料进行了信息交流,从而自然习得了母语书面语能力。正如儿童习得自己的母语口语,并没有什么人给他系统的讲解词语涵义、句子结构,他通过和周围环境的语言交际,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自然习得了母语的口语能力。此外,课外阅读对学生往往有极大的吸引力。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对语文课和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但对课外阅读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国外阅读学研究中有一?quot;杰克现象"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一个叫做杰克的学生在学校被老师们认为缺乏阅读兴趣,他常常到原课文太没有味道,不精彩,然而在家里父母却埋怨他过分迷恋阅读,以致于一份杂志、一张旧报纸,甚至一页广告他都百看不厌。看来这种现象的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使是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放在课本以外,学生津津乐道,爱不释手,一旦入选课文,一到课堂上就精彩非昔了。一位叫做卡罗尔的阅读学家形象地把它概括为"课内海明威没有课外的海明威精彩"。其实,并不在于是课内还是课外,只要我们进行的?quot;真实的阅读","课内海明威"是可以和"课外海明威"一样"精彩"的。

与课内精读和语言学习相比,真实的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它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是一种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活动。真实的阅读既不需要像语言学习那样在阅读后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分析讲解,也不需要像一般阅读能力训练那样在读后完成各种阅读检测题。真实的阅读首先是真实的,阅读者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阅读者通过阅读获得了未知信息。因此,真实的阅读要求把说明文当说明文来读,把议论文当议论文来读,把文学作品当文学作品来读。读说明文能获得新知,读议论文能了解新的观点,读文学作品能受到感染熏陶,只要读懂了文章的内容,阅读的过程便是语言能力习得的过程。其次真实的阅读时实践的,语言习得论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自然习得的,而不是仅仅通过老师对阅读材料的分析讲解和对阅读方法的介绍提高的。而且这种阅读实践是真实的、负载信息量的,不同于阅读训练中针对阅读技能的阅读实践。第三,真实的阅读是大量的,只有大量、持续的真实的阅读,才能使学习者语!文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由于真实的阅读减少了课文分析和阅读训练,也使大量阅读成为可能。事实证明,许多老一辈的专家学者,无论是文学工作者还是自然科学工作者,他们杰出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就主要是通过这种真实的阅读获得的。

从教学理论上看,真实的阅读很容易在现存的语言学习理论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个体母语水平发展系统中,它与儿童母语习得一起反映了从口语习得到书面语习得的母语水平发展到全过程;在语文教学系统中真实的阅读与语言学习和语言训练共同构成了科学的语文教学体系;在语言教学系统中,真实的阅读和真实的交际分别在语文教学和外语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目前,通过大量自由阅读来提高学生书面语能力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国内外语言教学专家和广大于语言教师的普遍认同。美国著名语言教学理论家克拉申在谈到如何提高美国人母语识字读写能力时,特别推荐一种阅读方法--随意自愿阅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 简称FVR)。"FVR是自愿进行的一种阅读。读自己爱读的书,不用写读书报告,要求在每章阅读后回答问题,也不要求查阅生词,碰到不爱读的书就放下,去另找一本",他认为,如果能坚持这样做,"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一期)。显然,FVR就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不过,真实的阅读包括的内容比FVR更广一些。

从教学实践上看,几乎所有成功的语文教学者和语文学习者都注重发挥了真实的阅读在提高语文能力方面的主导作用。一些大型的语文教改实验方案也是如此。上海市有一个"扩大阅读,课时分段式"教改实验

方案,这个方案从高中的5课时,初中的6课时中分别划出2课时来让学生自由阅读各种书籍,学生们对这种自由阅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通过大量阅读,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全面、大幅度的提高。(详见《语文学习》1989年第七期)目前,湖北宜昌市正在实施的初中语文"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教改实验,也将大量课外阅读放到了语文教学中的突出地位,将它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手段。无独有偶,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有两个成功的语文教改方案也是以大量课外阅读为主要特征的,一个是由国家教委发文推广?quot;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一个是山东烟台市小学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改实验。前者突破了小学低年级不能进行阅读和作文的模式,在儿童入学不久,尚不认识汉字和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利用汉语拼音使识字和阅读、写作同时起步,交叉进行,寓识汉字于阅读之中,发挥了阅读对识字、说话和写作的促进作用。后者把小学阶段的阅读和写作总量分别提高了5倍和4倍,把语文教学时间一分为二,一部分用于课堂教学,一部分用于课外自由阅读。在三~五年级每周开设三节课外自由阅读课,建立了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大量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双轨运行"新机制。这两个实验都取得了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显著效果。不仅如此,实验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等也起了积极的作用。(详见《人民教育》1992年第10期和《小学语文教师》1995年第10期)

那么如何将真实的阅读和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呢?首先,我们必须坚持"大大语文"的语文教改方向,坚持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坚持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人文传播民族文化。因为从语言习得论的观点看,语言能力只有在联系信息和心理信息同时传递同时加工的真实的语言活动中形成,不负载信息量的语言活动不是真实的语言活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使真实的阅读占据主导地位,使阅读活动紧扣时代脉搏,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突出语言的民族文化特色,这些也是语文作为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

其次,我们要坚持在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这一点和目前具有广泛影响的语感教学论是基本一致的。按照语言习得论的观点,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是习得的,而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应大幅度增加阅读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减少对课文的讲析,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这种阅读实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而是主要关注内容的真实的阅读,所以我们还要减少作业量,使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主动的生动活泼的真实的阅读。

第三,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大幅度增加课内的真实阅读量。实践证明,大量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环节。虽然课外阅读就是真实的阅读,但二者并不能划等号,要使课内阅读更加科学,更有效率,就必须以真实的阅读为基础,从语言学习理论方面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研究,揭示课外阅读的本质属性。同时,我们也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内精读转化为真实的阅读,并大幅度增加课内真实阅读量,这样课内外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有了的希望。

文言文课外阅读特训篇6

【摘 要】要教好阅读课文,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根据阅读课文在语文能力形成中的特殊作用,确定它的教学原则。二、根据阅读课文在阅读训练中的一定优势,选定它的训练项目。三、根据阅读课文同教学单元中讲读课文的关系,确定教学重点。四、根据每篇阅读课文自身的特点,考虑它的教学方法方式。

【关键词】阅读课文;教学方法;教学原则;训练项目;教学重点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怎样教好阅读课文,语文教育界还缺乏成熟经验,因而探讨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方式,是很必要的。我想从四个方面,就阅读课文教学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发表点肤浅的议论。

1. 根据阅读课文在语文能力形成中的特殊作用,确定它的教学原则 阅读课文的教学不能背离语文学科中一般教学原则,诸如文道统一、听说读写并重、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课内外配合等。但是阅读课文教学本身还应当有自已的原则,我以为那就是:自读与辅导相结合的原则。这是由阅读课文在语文能力形成中的独特作用所决定的。它的独特作用是什么?就是在讲读课同课外阅读之间,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三者之间,起桥梁作用;而且这种桥梁作用不能仅仅理解为过渡作用,因为学生学习阅读课文本身就具有很大的语文实践的意义。

当前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存在的两种偏向:一种是把阅读课文一律视同讲读课文,进行所谓“精讲”,时间不够用,就把作文课部分地甚至全部地挤到课外去;另一种是把阅读课文视同自由参读材料,只要求学生自已看看了事。这都是必须纠正的。前者剥夺了学生的自读权利,后者放弃了教师的指导作用,都偏离了正确的原则,不能发挥阅读课文在语文能力形成中的独特作用。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不是也要求学生自读、教师指导吗?那与阅读课文的教学又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讲读课文固然也让学生自读,但那只是精读活动的一部分,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还必须进一步教读;而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自读应当是教学过程中的最主要活动。讲读课文的指导,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而且要指导得比较周祥,在很大程度上仍如叶圣陶所说的“扶其肩”“携其腕”的;而阅读课文的指导,虽也要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但只是给以提示,“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只是辅导,只“去扶携”而“翼护之”了。

2. 根据阅读课文在阅读训练中的一定优势,选定它的训练项目 阅读能力的结构是多侧面、多层次的,阅读训练项目也包含许多类型和方面。仅就阅读方法而言,注有诵读与默读、详读与略读、精读与泛读、慢读与速读以及摘读、跳读、猜读、美读等等。虽然阅读方法的选择主要决定于读者及其阅读目的,但在进行阅读训练是地,不同的读物对各种阅读方法的适应性并不完全相同。例如,讲读课文一般地说更适于进行详读、精读的训练,而阅读课文则往往在略读、泛读、速读、摘读、跳读的训练中表现出一定优势。特别是速读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阅读训练项目,在阅读课文教学中进行这一训练是很适宜的。

3. 根据阅读课文同教学单元中讲读课文的关系,确定教学重点 语文教材是把课文编成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两类课文。但我认为二者的关系却有类比型、对比型、补充型、印证型、混合型(即具备以上两种或更多的类型特点)等多种。其中类比型、混合型最多。类比型的阅读课文,教学重点应定为比较相同点;对比型的阅读课文,教学重点应定为比较相异点;补充型的阅读课文,教学重点应定于相互补充处;印证型的阅读课文,教学重点应定于相互发明处。混合型的单元情况要复杂些。

4. 根据每篇阅读课文自身的特点,考虑它的教学方法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我主张各种教学方法方式的最优结全中,并且把这种最优结合的一般形式叫做“研习法”。所谓“研”,是指钻研、研讨、研究;所谓“习”,是指练习、复习、实习(也就是实践)。运用“研习法”,在教师则是指导学生钻研、研究、研讨和练习、复习、实习;在学生则是教师指导下进行钻研、研究、研讨和练习、复习、实习。阅读课文的教学也不例外,只不过是在自读辅导过程中来实现研习罢了。但是在阅读课文教学中怎样使各种具体的方法方式实现最优结合,则要根据教材、学生、教师三个实际以及由此而定的目的要求来确定。由于学生、教师两个因素,一般说来,对讲读课文或是阅读课文没有什么变化,所以阅读课文本身的特点便成为选择配合教学方法方式的重要决定因素了。现行课本里的阅读课文各有特点,如:

(1)文章典范性强,又适于学生模仿的。如吴晗的《谈骨气》、李庄的《任弼时同志二三事》。这种阅读课文,一般可以让学生根据提示,按照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研究它的某些写法,然后模仿。

(2)文章典范性虽强,但学生不易模仿的。如赵树理的《求雨》、贺敬之的《回延安》等等,这类文章很多。教这类阅读课文,主要为了丰富学生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认识能力;可以组织学生进朗读(包括美读)、评点课文、摘录佳句,或进行评价鉴赏,有的可就课文某些内容填写表格(如《求雨》填写“开渠”“求雨”交错叙写的表),等等。

文言文课外阅读特训篇7

[关键词]对外汉语 阅读 写作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H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3-0104-04

目前针对汉语技能教学的研究林林总总,但在听说教学法盛行的大背景下,关于读写技能的教学稍有逊色。“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先“听说”后“读写”是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共识。现在,在“听说”教学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对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方面的教材与文章也比比皆是;而在“读写”教学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讨论。有研究者依据各种教学理论对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比如根据图式理论来探讨在阅读课中构建阅读图式(骆惠珍,万维强2003),从认知和功能角度来探讨从重视教法到重视学法的转变(熊云茜2003)。有人认为对外汉语的阅读与写作课应该在中高级阶段设置(刘文文2008),也有人认为初级阶段也可以设置阅读与写作课(熊芸西2003)。本文试图通过讨论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读写教学的位置以及读写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等问题,为大家特别是从事对外汉语读写教学的教师展现一个比较清晰的读写教学的思路。

一、初级阶段的阅读与写作教学

(一)关于初级阶段阅读课的设置

根据目前实际的教学情况,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写作教学应该分为两部分或者说两个阶段。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我们要进行的是“汉语阅读、写作技能的教学”;对于中高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我们要进行的是“汉语阅读课、写作课的教学”。目前,就大多数单位的汉语教学来说,初级阶段设置汉语阅读课的占少数。笔者认为,在初级阶段设置读写课未尝不可,但要打破传统的认为读写课就是“读”(主要是默读)和“写”(主要是写文章)的认识,应该将读写和听说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我们认为,初级阶段的读写课更应作为综合课的辅助课型来设置,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集中的时间来练习“读”(主要是朗读)和“写”(主要是熟悉汉字和综合检验学习效果)。综合课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很难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读写训练的机会,可以在综合课之外适当地设置与读写技能相关的教学与训练,比如说朗读课和书法课等。因为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在词汇、语法、文化理解方面都有局限,所以这个阶段的读写课应该以练为主,通过这方面的训练让留学生感受和习惯汉语的韵律与文字。

(二)初级阶段汉语阅读的几种传统教学形式的再探讨

1.重视朗读与默读的作用

我们认为朗读应该是初级阶段阅读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通过大量的朗读让学生形成对汉语语音语调的直观认识,形成一定的汉语韵律方面的语感。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朗读的必要性:汉语是韵律性强的语言,字有声调、词有变调、句有语调、文有情调。通过朗读能感受汉语的这些音调特点,形成对汉语音调的感性认识,同时朗读过程也是对自己的发音的听辨过程,良好的朗读习惯能够改善学生“眼高嘴低”的毛病;其次教师完全可以选择对话体之外的内容来进行朗读练习,比如诗歌、简短的散文等。在朗读过程中如果学生有不明白的字词语句,教师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讲解,可以让学生自己课后查词典完成。

在重视朗读的同时,也不可忽视默读的作用。默读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默读学生可以检查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了所学内容,包括意思的理解、语法的分析等。默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分析、理解、记忆的过程。默读应该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默读可以配合其他练习进行,比如说查找信息、回答问题,发挥想象等。

2.明确跟读与自己读的目的

跟读是初级阶段汉语教学中使用较为普遍的阅读方法。学生跟教师读可以模仿正确的声调语调。这就要求教师在领读时要注意展现汉语本身的韵律特点,要注意单词和短语中的变调、句子中的重音与停顿、句群中的语气与张弛。

学生自己读主要是给教师提供一个纠正学生发音的机会。纠正发音是贯穿汉语教学始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初级阶段语音教学所占比重较大,所以纠音也应多一些,教师要分析学生发音的错误原因,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方法,让学生反复多次地练习正确的发音等。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教师应该减少纠音的频率,纠音的方法也应该简化,点到为止。

3.协调好个人读和集体读的关系

这两种形式都是大家经常使用的阅读教学形式。个人读主要是了解学生自己的发音情况,以便教师予以纠正。此外它还可以起到为其他学生做示范的作用,所以在让学生单个读时,应该先从发音好的学生开始。

集体读主要是为了给每个人提供发音的机会,同时也节省了发音练习环节的时间。集体读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滥竽充数的情况,教师最好能走到学生身边,确保每位学生都在朗读。

4.处理好生词、句子与段落的阅读

生词的阅读应该注意调型的练习,要让学生形成固定的调型。句子的阅读应该注意连读、语调的练习,要注意反映句子语法结构的停顿及反映句子语义重心的重音的运用。段落的阅读应该注意语调、语气的练习。要注意疑问、反问、感叹等语气与重音、停顿等。

这些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是大家所熟知和常用的,教师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这些形式的教学,这些形式的教学活动要时刻严格以其训练目标为指导原则展开。

(三)关于初级阶段汉语写作教学的几种传统方法的再思考

1.对传统的“听写”形式的创新

听写是最为传统的汉语写作教学形式之一。在初级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听写”这种训练形式是非常有必要的。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听写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字的印象,从而提高阅读的正确率和速度,还可以练习对语音的辨别,检验对语言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和不同的教学目的,听写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说在对具有一定汉语水平的学生进行听写训练时,教师可以用完形填空的形式进行听写训练,即教师读出带空格的句子,让学生写出该生词。另外教师也可以说生词意思或使用语境让学生猜词并书写。此外,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也可以进行成段听写的训练,这样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创作写”的几种形式

创作写就是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材料来写作。它可以检验学生对语言的综合掌握情况,避免“眼高手低”的情况。很多学生在听了教师的讲解后都觉得懂了,但是一写就会出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听讲的时候主要注重一个词的语义、用法,但是有意义的表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而不仅仅是某个词的展现。

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造句是一个传统的写作练习形式。在学生造句后,教师一定要认真地给出一定的反馈,将句子中的错误向学生作出说明和讲解,或就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说明和讲解。同样,在写对话或短文的练习中,教师一定也要对学生写作中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批改与讲解。改写也是一种常用的练习方式,比如将对话改写成记叙文,就记叙文编写对话等。此外,看图写作也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写作的方式,要鼓励学生多写,多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上这些练习中,特别是在短文写作中,教师最好能够在合适的时间给出一个范文,让学生知道该写些什么,该怎么写,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才是优秀的。

3.“书法练习”的可用性

在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中,汉字书法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汉字乃至汉语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减轻他们对汉字的恐惧和抵触,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记忆汉字。

二、中高级阶段汉语阅读与写作课的教学

(一)中高级阶段汉语阅读课的教学

1.会话课上的阅读练习和阅读课上的会话练习

会话课上不可避免地会有部分阅读形式的练习,同样阅读课上也不可避免地会有部分会话形式的练习,那么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呢?

首先是目的不同。口语课的阅读重点应该放在朗读上,通过朗读感受和模仿汉语的声调、语调特点,通过朗读养成用汉语发音的习惯,其主要是为练习发音、模拟说话服务的。阅读课上的回答问题、讨论等说话活动主要是为理解文章内容服务的,是作为学生阅读的方式和教师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手段来使用的。

其次是要求不同。口语课的阅读要注重发音,从单字调到词语变调再到语调、语气都可以通过朗读来检测和纠正。口语课上的阅读不是重点,要由阅读到模仿再到说话。阅读课上的回答问题、讨论等活动中发音不是重点,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才是关键,当然同时也会对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要求。

再次是占用的课堂时间不同。口语课的阅读要占用较多的时间。从生词到课文每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利用阅读来进行训练,而且要尽可能给每位学生一定的阅读机会。而阅读课上的回答问题及讨论不宜占用大量时间,要不然就会成口语课了。

2.中高级阶段阅读课的教学原则

中高级阶段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应该以阅读活动为主,讲解和练习要为阅读活动服务,不要做过多讲解。

要注重阅读速度的训练。为了达到相应的阅读速度,要确保足够多的阅读的数量,同时教师要严格规定阅读时间。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培养学生对汉语句型句式的敏感性,能够比较快速地抓到关键词。

要正确处理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阅读速度的关系,既不能为了理解的准确性而影响阅读速度,也不能一味求快而囫囵吞枣。教师可以就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段落带领学生进行必要的细读。

3.关于阅读课上的文化学习与技能训练

笔者认为在中高级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输入并不是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师过多涉及文化知识的输入,很可能将语言技能的训练冲淡,达不到阅读课最基本的教学目的。当然笔者的意思并不是说文化知识的输入可有可无,这方面的学习可以放在阅读课外或是开设专门的课程。

相反,阅读技能的训练是我们阅读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和目的。一般来说,阅读技能的训练主要包括阅读速度的训练、查找信息能力的训练、理解文句能力的训练、分析归纳能力的训练等。

4.阅读课上的语音、词汇、语法教学

目前的阅读课本的编写体例大都模仿综合课本,这就很容易让教师遵循综合课的教学模式去教授阅读课。

关于阅读课上的语音教学,我们认为在中高级阅读课上进行生词处理时可以适当涉及一些发音的练习、纠正,但是课文的朗读没有必要。

关于阅读课上的生词教学,我们认为绝不能像综合课那样讲练。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完成生词的学习,如果有必要,课上教师可以教授一下正确的发音,简单解释一下意思和用法。但是在特殊材料的阅读训练中(比如说报刊阅读),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某领域相关词群的教学。在生词和语法点的教学过程中,某些成语、连词、句型结构是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

关于阅读课上的语言点的教学,我们认为教师的作用是提示学生注意这一内容,当然如果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内容或者理解起来较难的内容,教师也可以进行讲解,但要言简意赅,没有必要进行过多的操练。

5.关于阅读速度的训练

阅读速度的训练是中高级阶段阅读课的一个重要的训练项目。快速阅读能力所应具备的条件如下。

首先是要具备一定的词汇量。词汇量的大小直会接影响阅读的速度,但是这要依靠平时的日积月累。要提醒学生不要逢词必查,要学会猜词和跳词,要将词汇量不足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其次是要学会分析长句子的主干。对阅读速度构成障碍的另一个因素是具有复杂结构的长句子。如果没有经过训练,学生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和抵制情绪,从而影响阅读速度和效果。

再次是要能够对信息进行简化和重组。一个阅读能力强的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要能够掠过障碍,连接断开的信息,最后再将各部分信息组织成整体,形成理解。

了解了这些要件,教师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进行训练。

6.阅读课的几种训练形式

回答问题。因为通过回答问题可以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的设计,题目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不是随便想出来的几个杂乱无章的问题;另一个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给学生发挥和想象的空间,要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

关于问题的设计,崔永华、杨寄洲编写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提到了五步提问法,即由易到难将题目设计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为是非性问题,答案就在问题里,学生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即可;第二层为引用性问题,答案就在读过的材料里,找到了现成的句子就可以回答;第三层为选择性问题,答案由教师先做出,一个问题有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只有弄懂了课文才可能选出正确答案;第四层为归纳性问题,答案不是现成的,需要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或从作者的推断、暗示中归纳出问题的答案;第五层为发挥性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推想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作者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这种问题的设计原则大有裨益,既避免了第一个问题就难倒学生、打消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尴尬,又能适当地提高阅读能力的层次,给学生带来理解阅读内容后的成就感。这种问题的设计原则不应该仅限于中高级阶段阅读课的教学,初级阶段的阅读技能的教学也可以充分利用。

判断正误。要注意判断正误的句子的设置,它应该遵循从易到难的顺序。简单的可以考查学生对某点信息的掌握的准确性,难一点的可以考查学生对前后语义关系的理解,再难一点的可以考查学生对中心思想的认识。

完形填空。它可以是词语(比如一些有标志性作用的连接词、固定短语等),但绝非仅限于词语,它还可以是句子,甚至是段落。这对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分析归纳。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分析文章结构,归纳中心思想的练习是必要的。常用的练习方法是画结构树。此外,缩写也是练习分析归纳能力的一个方法。要注意的是,教师没有必要对每篇文章进行此类练习,可以选取有典型性的文章进行教学和训练。

写读后感。这也是针对较高水平学生的练习方法。

7.专业领域的阅读教学与阅读课上多媒体的利用

专门性的阅读教学是指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学习者进行的专门领域文章的阅读教学,比如报刊阅读、经济分析材料的阅读等。这方面的教学主要是专业词汇的教学和相关分析方法的训练。

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会给阅读教学带来便利。阅读课的内容往往跨度很大,对于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要跟上教师的进度实非易事。利用多媒体设备后,实现学生与教师同步并非难事。在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颜色、字体、动画来突出重点、展示过程。此外,多媒体设备也可以为我们的阅读训练带来便利,比如说它可以节省时间、展示答案等。

(二)中高级阶段写作课的教学

1.写作内容的设定

由于我们讨论的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写作教学,所以在进行作文题目的设置时,要根据学生的成分(年龄、职务、国籍、风俗习惯等)及汉语水平来设置。基础阶段多用记叙性的、说明性的文段进行练习,中高级阶段可以加入议论性的、描写性的题目。还有写作技能的练习最好能和其他技能的练习同步进行,比如说写作课的题目可对应同时期的综合课、口语课的题目。

2.写作模式和技巧的教学

教师有必要对不同文体文章的一般模式进行介绍,可以结合具体的例文进行说明。关于写作技巧,笔者认为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修辞方面的训练。

这里有一项容易忽略的内容是标点符号,教师有必要将汉语文章所使用的标点符号介绍给学生,在对作文进行批阅时应该严格要求,及时纠正。

3.作文的形式

根据形式的不同,作文可以分为有料作文和任意作文。基础阶段最好给出一定的词语或句型,让学生用生词和句型作文。稍高阶段可以进行任意作文练习。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时候严格要求作文字数也是必要的。

4.作文的批改

基础初级阶段主要针对生词、句子进行批改,比如汉字书写错误、词语使用错误、语序错误、搭配不当、句子缺省等;中高级阶段应进行篇章方面的批改,比如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思维的逻辑性等。

5.应用文的教学

对于有特定需求的学生来说,可以进行应用文的教学,比如书信、请假条、邀请信、启事、通知等。这方面的教学主要是相关格式、词语的教学。

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读”与“写”作为与“听”和“说”并列的基本技能,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总体来说,在初级阶段,“读写”应该作为综合课的辅助练习来进行,最好能配合综合课同步进行。在中高级阶段,随着学生语言知识的增加和技能的提高,读写技能应该配以单独的课型进行专项训练。在不同的等级阶段,都应该形成自己的一套有别于听说技能训练的训练方法和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对传统的教学形式加以充分的利用,同时也要拓展思路,作出必要的创新。

[ 参 考 文 献 ]

[1] 崔永华,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 何亚萍.对外汉语阅读课的思考[J].安徽文学,2008.

[3] 李泉.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 李幸.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方法初探[J].西昌学院学报,2009.

[5] 廖智宏. 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方法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

[6] 刘文文.对外汉语教学阅读理解课教学初探[J].新西部,2008.

[7] 骆惠珍,万维强.图式理论与汉语阅读课教学[J].语言与翻译,2003.

[8] 熊芸茜. 阅读模式与汉语阅读课教学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

[9]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文言文课外阅读特训篇8

2000年全国启用的人教试验修订本高中语文教材(以下简称试验本)的学生用书的必修本每一册都配有约35万字的《语文读本》,给多年来习惯于课堂上少篇精讲的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如何在每周4-5课时的教学时限中完成这信息量巨大的课外阅读教学任务?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出应答。

改革理念召唤。信息技术运用是学科"四结合"的改革要素之一,也是体现时展要求和改革突破口的"硬件"。因此,我们可以在现代信息资讯传递方式的大系统中考察研究语文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的改革目标,把语文能力作为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应用信息能力的基点,研究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模式。

传统语文教学的知识记忆模式及其学习质量的少慢差费早已无法适应当今知识激增的信息社会对人才要求。语文学科是中学文化基础课程中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最强的一门学科,不能否认精华语言材料和语文知识的积累是形成语文能力和其他素质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遵奉以文章结构解析范文思想内容,以知识记忆积累训练为主的方法模式,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小学语文的结果被蜕变为识字教学,而中学语文教学则被蜕变为记忆少量课本知识就能应付考试的学习方式。

人教社的试验本教材从编排体系、信息容量、内容筛选和教学指导等方面在微观课程这一核心层面上做了重大改革,直接为一线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具有创新教育价值的改革舞台。其中《语文读本》大容量课外阅读的教材模式为改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具有震撼强度的内容支持,成为本次研究的材料契点。

模式目标概述。根据《语文读本》的信息大容量和"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见读本说明)的特点,笔者希冀在本次研究中,从培养信息处理基本能力入手,探索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规律,获得一种既有语文教学人文个性,也有语文教学工具特点的教学能力,实现语文"健美智慧滋润心灵"的教学理想。

二、研究指导思想

(1)根据语言和信息的关系,语文阅读学习可以看作一个根据一定的阅读目标筛选、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过程。所以把培养获取、筛选、处理信息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形态节点。

(2)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语文阅读学习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通过科学训练提高语文能力的教学过程。所以把语言的感受积累使用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作为教学的核心节点。

(3)根据语言艺术与思维的关系,根据高中语文新教材以文学作品为主、《语文读本》现代文72篇以形象性文体为主的特点,可以把课外阅读文前提示中的思考问题和语言积累作为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节点。

(4)根据双主教学结构原理,语文阅读学习又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体验生命、发现自我、建构智慧心理和个性心理的过程。所以把培养学生生存发展终身需要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健康人格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节点。

三、"自主学习外储内化"阅读教学模式的形态设计

1."自主学习外储内化"的含义

运用以计算机为主的非人脑物质载体储存、掌握课外阅读语文知识,通过教师组织的定量定向的自主阅读活动训练,把储存处理的信息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知识结构、信息处理能力、与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认识自我生命价值,发展丰富健康的个性。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