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畜牧市场研究8篇

时间:2023-10-11 10:04:08

畜牧市场研究

畜牧市场研究篇1

近年来,市畜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畜牧兽医局的指导支持下,立足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优势,以科技为支撑,通过建立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培育双向机制,创新先期开发、与企嫁接两步走的开发机制,深入挖掘地方猪种的科技文化内涵,走出了一条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产业开发和特色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十一五”期间,累计出栏特色品牌肉猪10万头,生产加工特色猪肉产品4500吨;加工、销售黑山羊100万只、黑鸡150万只、黑兔10万只。特色畜禽资源的保护、培育及开发取得初步成效。

一、建立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品种培育双向机制,奠定发展特色品牌畜牧业的种质资源基础

(一)强化科技支撑,着力实施保种工程,地方特色畜禽品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一是实施猪保种工程。猪是我国华北型优良地方猪种,具有五千多年的饲养历史。几十年来,为保护好这一种质资源,各级各部门围绕猪保纯、选育和利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组织了七次猪种调查、三次大规模的猪种普查。1973年和1978年相继建立了两个保种场,并先后两次组建了含6个血统、36个母祖系的保种群体。组织科研人员实施猪保种选育、性能测定与利用等研究,先后完成了61项有关猪种质资源研究课题。通过30多年的保纯选育,猪的遗传性能更加稳定,其肉质和繁殖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肌内脂肪含量11.6%,经产产仔数15.1头;种群数量不断扩大,现存栏核心群400头、扩繁群1000头,社会生产群10000头。成为我国繁育优质商品肉猪的宝贵种质资源和生产特色高档猪肉的首选猪种。2005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重点保护畜禽种质资源,2006年被农业部列为部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09年“黑猪”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内权威专家赞誉为“华北第一猪”。

二是实施黑山羊保种工程。畜牧部门围绕黑山羊的保护和利用,组织组建了黑山羊育种研究所。依托该所从保纯、选育入手先后完成了“黑山羊保纯选育”、“黑山羊高繁品系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等15项课题。通过工作,有效保纯了黑山羊这一优良种质资源。2009年,黑山羊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在抓好保种选育的同时,研究了圈牧饲养条件下肥羔生产技术,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规避了放牧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通过技术推广和示范引导,黑山羊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产水平与养殖效益大幅提高,全市存栏常年保持在30多万只,年出栏20多万只。

(二)强化科技创新,着力实施育种工程,为特色畜牧业增添良种资源

在做好地方畜禽品种保护的同时,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新种质的培育,为特色畜牧业发展增添了良种资源。一,以猪为基础,通过导入国外猪血缘、定向培育等手段,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了肉质好、繁殖力高、适应性强的优质肉猪新品种--鲁莱黑猪。2005年,鲁莱黑猪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2006年被省局确定为全省“十一五”期间主推畜禽品种。二,以猪、鲁莱黑猪和国外猪种为基础,通过品系选育,培育出了优质肉猪配套系--欧得莱猪配套系和鲁农I号猪配套系,并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通过省级鉴定和国家品种审定。三,运用现代动物遗传育种理论和生物技术培育出了具有全身被毛白色,耳尖、鼻尖“三点黑”标记外貌特征的鲁莱黑耳长毛兔,2004年通过省级鉴定。四,利用黑山羊品种资源,引入国外品种,运用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选种手段培育的山羊新种质--鲁波山羊已呈现出显著的优良品种特性。五,以培育高档特色品牌肉鸡、满足高端市场需求为目的,利用我国优良地方鸡种,定向培育的肉质香醇的优质肉鸡专门化品系---吉山黑鸡,目前已完成三个世代的选育。六,以肉质特性为主选目标,定向选育的雪野黑兔,其明显的黑色外貌特征和优良的肉质、繁殖、抗病特性成为我市新的优良种兔资源。这些品种都具有耐粗、抗病和优良的繁殖、肉质特性,是全市加快高效特色畜牧业发展的优势畜禽资源。

(三)强化产研结合,着力打造地方畜禽种质资源共享平台,为特色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探索地方畜禽资源共享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是发挥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优势,加快特色畜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市充分发挥在畜牧技术研究特别是地方猪保护利用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市种猪繁育场,联合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六润食品有限公司等24家科研、企事业单位,于今年3月在成立了“地方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猪、大蒲莲猪、烟台黑猪、沂蒙黑猪、里岔黑猪、五莲黑猪等重点地方猪种的种质进行联合研究,挖掘遗传基因资源,为种质资源科学利用创造条件,也为加快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突破在地方猪资源保纯、选育及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瓶颈,解决产业化开发的共性技术问题,支撑和引领地方猪产业技术创新,搭建了高位平台。同时,依托黑山羊育种研究所的技术优势,成立开泰山羊资源研究中心,先后引进川中黑山羊、简阳大耳羊、辽宁绒山羊、济宁青山羊、鲁北白山羊、文登奶山羊、波尔山羊等国内外优良品种,初步建立起了全省首个山羊种质资源库,为培育优质山羊新品种、推广商品肉用山羊优秀组合提供了种质资源保障。

二、创新地方特色畜禽利用两步走的产业化开发机制,努力打造特色品牌畜牧业研发生产基地

(一)探索产业开发机制,特色品牌肉猪产业实现新突破

一是先期开发,打造品牌。为加快猪产业化开发进程,市畜牧兽医局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猪产业化开发方案》,组织成立了“市鲁莱黑猪研究开发中心”,注册了“黑猪”、“鲁莱黑猪”动物商标和“莱黑”牌猪肉产品商标。形成了以“三个体系”为基础的特色品牌肉猪开发机制。一,通过扩建猪、鲁莱黑猪核心场、建立18个二级扩繁场和36个生产场(户),形成了400头的一级核心群、1000头的二级扩繁群和10000头生产群的特色品牌肉猪繁育体系。为特色品牌肉猪生产提供了资源保障。二,采取“公司+基地”的养殖模式,以生产绿色、无公害特色品牌猪肉为目标,发展林下、山场等自然放牧和无公害圈养,保证了猪肉产品质量,建立起了特色品牌优质肉猪自然生态养殖体系。三,研制特色加工工艺,聘请国内肉质研究权威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研究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屠宰、分割、剥离、加工、包装、运输、销售规程。自主开发出了黑猪冷鲜肉、烤肉、风味香肠三大系列20多个品种的产品。同时通过宣传推介、节日礼品销售、建立专卖店等形式组织经营销售,建立起了成熟的加工销售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品牌基础。

二是创新运营机制,与企“嫁”接,做大做强品牌肉猪产业。为做大猪产业,2008年将猪和鲁莱黑猪的繁育、生产,猪、鲁莱黑猪的动物及产品名称、商标的使用权和繁育、饲养、加工控制技术转让给六润食品有限公司。六润食品有限公司投巨资加快猪的产业化开发。目前,建设养殖基地37个,在济南等大中城市进入银座连锁超市,并开设专卖店8家,年出栏、屠宰猪、鲁莱黑猪2万头,加工、销售特色猪肉产品1000吨,猪的产业开发形成规模。

(二)借鉴特色肉猪开发模式,加快黑山羊等其它优势畜禽的产业开发

市畜牧兽医局借鉴先期特色肉猪开发的经验,组织成立了“市三黑一花特色畜禽研发中心”。中心按照先期开发,打造品牌,成熟一个开发一个的发展思路,加快肉羊、肉鸡、肉兔特色产业开发。先后制定了黑山羊开发方案和吉山黑鸡、雪野黑兔育种及产业化开发方案。注册了“三黑”、“吉山”黑鸡、“雪野”黑兔等动物商标和产品商标,建立起了黑山羊、吉山黑鸡、雪野黑兔育种场和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并通过研究饲养、屠宰、加工质量控制技术规程,实施全方位市场宣传推介等措施,推进了产业开发。预计今年屠宰、加工黑山羊2万只、吉山黑鸡5万只。鲁色品牌畜牧业研发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三)研究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提高特色畜禽产品质量

特色畜禽只有在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进行饲养才能最好的表现出其优良的品质特性。近年来,市在开拓优势品种资源的同时,积极研究探索出了生物发酵床养殖、林下养殖、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放牧养殖5种生态养殖模式,并在全市应用推广。目前已发展和改造生态养殖场(基地)1600个,生态养殖畜禽比重达40%。为进一步提高肉质品质,对其饲养标准、日粮组成、管理规程开展深层次研究与应用,特色畜禽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三、探索和建立地方畜禽科技文化保护体系,障显特色品牌畜牧业发展的文化内涵

一个产业如果缺乏文化内涵,就没有发展力和创新力。在加快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同时,畜牧部门积极挖掘以猪为代表的种质资源所体现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并初步建立起了地方畜禽资源文化保护体系。去年,市畜牧兽医局在各级各部门支持下,投资建设了猪科技文化馆。文化馆总面积340平方米,布置展板100多幅,馆藏猪工艺品和实物、标本、骨骼、模型、传统饲养设备100余件;搜集保存有关文献记录、历史资料、育种档案等2000多份。同时制作完成了《猪》及《特色畜禽品种资源介绍》专题片。是目前全省唯一科学、系统展示猪品种文化的形象展馆和科普基地,为猪特色产业的持久发展注入了活力。

四、强化产业发展保障机制,为特色品牌畜牧业发展提供支持

畜牧市场研究篇2

摘要:农村地区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对地方三农事业发展意义重大。笔者基于农业产业化评价方法,设置了畜牧业产业化分析的内容,并对梨树县霍家店村的畜牧业产业化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畜牧业产业化水平提升的对策与建议。农业产业化是促进三农发展的有效途径,畜牧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畜牧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部分农村地区食品工业的主导产业和经济的支柱产业。许多研究人员对地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行了研究,但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评价的研究还很少,这方面的研究对探索畜牧业发展规律,加快地区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1霍家店村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1.1霍家店村畜牧业概况

霍家店村地处吉林省梨树县镇郊,现有10个自然屯、耕地面积762hm2[1],从1997年开始走向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道路。该村先是认真规划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布局,积极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而后形成了生猪生产基地、蛋鸡生产基地。该村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同时霍家店村还建成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农产品流通,培养了数名经纪人,为基地农户联系市场,保证销路。目前,该村重点发展的项目有养猪、养牛、养禽、交通运输等,推动肉食屠宰加工、皮毛加工等专业化经营形式。现在全村已有畜牧业专业养殖屯8个,其中养鸡专业屯3个、养猪专业屯4个,呈现出“一屯一品、一屯一业”的生产经营格局[1-2]。

1.2霍家店村畜牧业产业化的主要方式

1.2.1大型企业带动

大型农牧企业具有拓展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的综合功能,具有较强的牵动力,既能把握好产品的发展方向和生产规模,又能开拓产品的市场销路。霍家店村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带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2000年,当时四平市最大的饲料公司———吉林省正邦饲料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投产,之后吉林达鑫禽业有限公司、吉林省兴旺集团、绿野仓储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成入驻,极大地带动了相关畜牧产业的迅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速。

1.2.2专业基地带动

围绕畜牧业基础和大型企业建设,通过合理布局、整体规划,形成专业性畜牧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霍家店村依托粮食基地和大型企业这两大优势资源,发展畜牧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养猪、养牛、养鸡等一系列产业在内的大型养殖基地,包括众多养猪大户、养牛大户、肉蛋鸡专业户,相关产业远销全国各地,商品化率高达90%以上。专业基地发展促进了畜牧产品的商品化,还实现了农民增收增富。

1.2.3市场带动

市场带动是依托畜牧产品专业市场,带动畜牧产品商品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使得畜牧产品专业市场与广大农户直接连接,同时使专业市场与相关的加工企业或营销公司紧密挂钩,进而带动整个畜牧业专业化生产。霍家店村专业的农贸市场主要贸易商品是牛,年交易1万余头,实现交易额上亿元,为本村创造了极大的利税收入,进一步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

2霍家店村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分析评价

2.1分析方法说明

就当前可检索的文献看,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行分析评价的研究还很少,但有很多学者对农业产业化进行了研究,其中邸文祥等[3]的农业产业化评价体系实际操作性较强,能够对所研究的经济实体作出具体评价。邸文祥等以县域范围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研究对象,评价体系包括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情况、龙头企业情况、生产基地农户情况、合同与合作制关系、社会化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业产业化经营占有率等7大项目的多个指标。然后根据这些评价项目的数值将我国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阶段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笔者拟通过借鉴和部分改变邸文祥等农业产业化的评价方法,对霍家店村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尝试性分析评价,对其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畜牧业产业化水平提升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够对当地畜牧业产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有所帮助。

2.2分析评价过程

2.2.1指标选择

借鉴农业产业化评价方法,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选择10个指标进行分析,分别是畜牧产品生产总值(万元)、畜牧产品劳动生产率(人均产值)、龙头企业收购畜牧产品总值(万元)、龙头企业经营畜牧产品总额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比例(龙头企业经营水平)、参与畜牧生产农户的比例、畜牧农户人均收入增长率、合作制经营额占畜牧总额的比例(合作经营水平)、社会化服务费占生产费用的比例(社会化服务水平)、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畜牧产业化经营占有率。其中畜牧产业化经营水映该产业的综合素质和水平,采用农户人均收入增长率、合作制经营额占畜牧总额的比例、社会化服务费占生产费用的比例三者的平均值;畜牧产业化经营占有率是反映产业化经营的数量型指标,用龙头企业经营畜牧产品总额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和畜牧农户占全村农户的比例的平均值来表示。根据综合分析,将畜牧业产业化分为初级阶段、成长阶段、完善阶段。

2.2.2指标评价

邸文祥等[3]的农业产业化评价以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笔者是以村域规模为调查范围,规模性指标数值应因地域规模大小不同而有不同评价。笔者首先对霍家店村进行了农户问卷调查,并与村民、村委会干部开展了座谈,获得了大量资料,后来又通过电话就相关资料进行了核实和反馈。依据计算方法得出了霍家店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指标:畜牧产品生产总值10480万元,畜牧产品人均产值2.6万元,龙头企业收购畜牧产品总值7395万元,龙头企业经营畜牧产品总额占全村畜牧业总产值的比例为70.56%,参与畜牧生产农户比例为60.34%,畜牧农户人均收入增长率为9.15%,合作制经营额占畜牧总额的比例为7.05%,社会化服务费占生产费用的比例为1.22%,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为9.25%,畜牧产业化经营占有率为85.45%。

2.2.3评价标准

邸文祥等[3]的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参照标准是以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的,他同时也指出农村产业化数据会因我国各地县域规模大小不同而不同,在使用评价指标数值时应注意灵活运用。笔者研究对象为村域范围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只可以借鉴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部分均值指标和比例性指标。基于此,提出农村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阶段的参照标准来评价霍家店村畜牧业的发展水平,也为后续进行农村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阶段探讨提供参考。

2.3分析评价结果

2.3.1各项指标发展水平落差较大

从结果看出,霍家店村畜牧业产业化指标极不平衡,有的发展过快,有的发展过慢,没能形成很好的配套发展,出现了短板。各项指标分散在畜牧业产业化的初级阶段、成长阶段和完善阶段等不同阶段,形成了一定的阶梯。其中,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合作制经营水平、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这些指标构成第一阶梯;劳动生产率、农户人均收入增长等是第二阶梯的指标;龙头企业经营畜牧产品总额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参与畜牧生产农户的比例及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占有率等方面发展水平高,构成第三阶梯。发展水平的不同步往往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使得短板指标对整体发展能力、竞争能力产生了削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村畜牧业产业化的整体进程。

2.3.2霍家店村畜牧业产业化处于成长阶段

通过霍家店村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与梨树县各村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比较,发现霍家店村畜牧业产业化在龙头企业经营畜牧产品所占比例、参与畜牧生产农户的比例及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占有率等方面非常突出,符合成长阶段的要求,某些指标达到了完善阶段的要求;在畜牧产品人均产值、农户人均收入增长率等几个方面比较突出,明显超出了初级阶段的要求,正在达到成长阶段;合作制经营水平、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等方面达到了初级阶段的要求;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低于初级阶段的要求。综合以上各项,霍家店村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正处于成长阶段,发展较好的指标将会对其他指标项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牵引产业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3霍家店村畜牧业产业化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3.1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各个部分的平衡发展

霍家店村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部分发展水平悬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产业化的整体质量。要制订清晰明确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资源,积极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各个部分的协调发展,即产品生产基地、基地农户、合作制关系、社会化服务、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占有率等部分。对整体规划内的各个部分进行“SW”(强弱势)分析,清楚认识整体规划内哪些部分是强势部分,哪些部分是弱势部分,再根据不同的发展需要确定资源使用的重点。

3.2坚持走畜牧业产业化特色

道路霍家店村的畜牧业产业化呈现出企业带动、专业基地带动、市场带动等三种类型,但每种类型的发展都没有达到十分充分的程度。同时,该村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产业化覆盖面比较窄,不利于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明确自身的强势资源,然后再根据资源的特点选择发展类型。该村的农业资源强势是粮食作物和禽、畜,包括玉米、肉蛋鸡、生猪等,这些都可作为加工业的下游产业,该村可以突出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以市场+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4]。

3.3提高畜牧业专业化经营水平

霍家店村大型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制经营不够多,企业对基地农户的服务水平不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关系。畜牧产品专业基地要有专业的组织来统一组织生产、销售等工作,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畜牧产品基地。这种组织可以是农民自己组织的协会或中介组织,也可以是政府或村委会组织的相关机构或部门,使畜牧产品基地形成规模,产生规模经济效益。龙头企业要不断推进畜牧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还要不断扩大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合同制与合作制经营项目的比例,从而不断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

3.4完善利益连接机制

进一步健全畜牧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加强龙头企业对基地农户的资金、技术支持,包括良种、技术培训等服务,确保畜牧产品基地生产的顺利进行,使畜牧业产业化链条更加完善,畜牧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为畜牧业产业化的整体推进夯实基础。引入中介组织,对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监管,这种中介组织由农户组成,可以有效地协调政府与农民、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可以形成适度规模的经济实体,防范和抵御风险,促进企业与农户的关系向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维利,张妍.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魅力霍家店[N/OL].吉林日报,2012-02-01(12)[2016-06-03].

[2]佚名.霍家店村[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5,12:40-55.

[3]邸文祥,赵邦宏,赵慧峰.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与评价指标初探[J].河北学刊,2000(5):47-51.

畜牧市场研究篇3

今天这次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会议是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召开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年来全市畜牧工作,分析当前畜牧业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任务和措施。下面,我重点讲三个方面内容:

一、畜牧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成为推进全市“两新”工程、壮大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畜牧部门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畜牧工作重点,以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的研究推广、地方特色畜禽品种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为重点,积极引建、扶持畜牧龙头企业,增强科技创新与示范带动能力,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畜牧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全市畜牧业呈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标准化生态养殖成为养殖主导模式,生产方式逐步转变。

(三)特色品牌畜禽产业开发稳步推进,特色品牌畜禽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四)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带动能力逐步增强。

(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生物安全及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六)畜牧技术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科技对畜牧业发展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七)合作经济组织规模不断壮大,运作逐步规范。

二、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增强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月14日,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作了安排部署。近几年来,通过全市各级畜牧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畜牧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现代畜牧业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国内外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还时有发生,人畜共患病种类不断增加,动物疫病防控难度加大,防控成本增加。二是市场风险大,养殖成本高、效益低。特别是当前生猪价格持续低落,严重挫伤了养殖场(户)的积极性。三是养殖用地受到限制。四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许多畜禽养殖者生产经营理念、质量安全意识、基本操作技能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五是基层畜牧兽医体制尚不健全。畜牧执法力量、执法条件和技术支撑体系还不能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六是能源消耗高、食品安全隐患增多、养殖污染不断加重等不利因素严重威胁着全市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在正确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到我市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五个有利条件。

一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走在了全省前列。近年来,我市把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突破口。大力推广林下养殖、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等五种生态养殖模式。组织技术力量实施生态养殖模式的创新研究。积极探讨研究了生物发酵床养殖肉牛、奶牛、肉鸭、种鸭、肉鸡、蛋鸡、种鸡等技术。去年6月,全省自然养猪法技术研讨暨生态畜牧业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总结、交流了经验,得到了省内外同行、专家的肯定,为我市加速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鲁色品牌畜禽生产基地初具规模,我市特色畜禽培育及产业化开发走在了全省前列。在推进六润食品有限公司加快猪产业化开发的基础上,从去年开始依托市三黑一花特色畜禽研发中心,组织实施黑山羊、吉山黑鸡、雪野黑兔、花脸长毛兔等特色畜禽的繁育、培育及产业化开发,符合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会议的精神,为将我市建设成为鲁色品牌畜禽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

三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三创”活动的开展,为我市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自去年以来,全市开展的“三创”活动,为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搭建了平台,优化了发展环境。

四是畜牧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六润食品有限公司投资2亿多元、年加工能力150万头肉猪的高标准屠宰车间、肉食品加工车间年底即可投产。集肉鸭饲养、加工、饲料生产、销售、物流于一体的六和畜产品产业项目发展顺利。得利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快速发展。三家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必将极大带动全市猪、肉鸭和优质肉猪产业的发展。

五是草食畜禽产品受青睐,效益提高,养殖结构趋于合理。近年来,受国内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肉食品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相对安全的肉牛、肉羊、鹅、肉兔等肉产品的消费量成不断上升趋势,价格也不断上涨。这类畜禽以草食为主,饲养成本相对较低,对饲养环境的要求不高,省时省工,利润可观。我市山区、丘陵、荒滩面积相对较多,饲草、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为发展草食畜禽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我市的草食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出栏量以10%的速度逐年递增,畜禽养殖结构趋于合理。

综合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形势,机遇多于挑战,各级各部门要抓住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大好机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扩大我市畜禽品种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和发展环境,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

三、明确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强化措施,加快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

面对复杂局面,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实现全市现代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各级各单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创优工作环境,努力实现调结构、转方式,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环境。

在全面分析我市畜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十二五”期间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到2015年,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0万吨、5万吨、2万吨,分别比2009年增长11%、7%和25%;畜牧业收入比2009年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26.3亿元;畜禽标准化生态养殖比重达到85%,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畜禽良种生产能力达到全省先进水平,特色优质畜禽产品加工能力及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公共卫生、产品质量三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畜牧业生产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85%以上的畜禽养殖场户加入产业化经营体系,80%以上散养户参与畜牧专业合作社、养殖协会等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初步建立起现代畜牧业生产新格局。

为实现发展目标,各级各单位要通过落实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全面推进我市现代畜牧业建设。

(一)组织实施地方特色畜禽产业化开发工程,创建鲁色品牌畜禽生产基地。一是要加快特色畜禽的繁育体系建设。各级畜牧部门要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畜禽品种资源和传统饲养习惯等基础优势,加强对猪、鲁莱黑猪、黑山羊、雪野黑兔、吉山黑鸡、花脸长毛兔等地方特色畜禽资源的保纯、繁育工作。在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高规格建设标准化生态型特色畜禽原种场和扩繁场,形成功能配套、资源配置合理的特色畜禽繁育体系。二是加快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猪资源场新场和猪文化馆建设,推动猪产业升级。同时,加大科研力量和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涉及畜禽品种资源及产业化开发的课题和项目,配套完善种质测定、化验检测、疾病诊治等设施、设备,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增强特色畜禽品牌开发的技术支撑能力。三是要加快实施特色畜禽品牌产业化开发。各级相关部门要从政策、技术、服务等方面积极扶持六润食品有限公司加快猪开发,尽快将猪打造成为的代表品牌。要借鉴猪开发的经验,拓展开发思路,通过建设生产基地、研究生产技术规程、开展无公害有机畜产品认证,策划推介品牌、建立完善销售及信息网络等措施,加快黑山羊、吉山黑鸡、雪野黑兔、花脸长毛兔等特色品牌畜禽产业化开发,尽快形成一定市场品牌基础,创建鲁色品牌畜禽生产基地。

(二)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标准化生态养殖,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要不断创新生态养殖新模式,加快推进标准化生态养殖,进一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环境,服务于“两新”工程建设。一是要通过示范引导、典型带动,全面推广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各级各单位要按照加快现代畜牧业的总体思路,制定科学的畜牧产业总体区域规划。以规范场区布局、实施圈舍改造、加强信息化装备及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标准化生态养殖场。通过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现代畜牧业示范场创建行动,树立一批标准化生态养殖典型,带动林下养殖、种养结合、生物发酵床养殖、循环养殖、畜禽放养五种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和普及。二是要通过科技支撑、政策推动,提升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水平。要增强科技装备,有计划的组织科研人员确定研究方向,创新研究更多、更科学、更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生态养殖新模式。鼓励扶持,加速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通过建立典型示范,逐步扩大覆盖面,实现畜禽生态养殖、有机肥生产、沼气利用、畜禽排放物的自然消纳等要素有机结合,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要通过企业促进、产业拉动,建设生态畜牧业生产基地。在帮助六润食品有限公司、六和昌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得利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及附属畜禽生产基地实施标准化生态养殖改造升级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畜牧企业参与生态畜牧业生产,形成生态畜牧业的产业优势,拉动全市生态畜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力争到2015年,基本实现由传统养殖方式向生态养殖方式的转变,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的生态畜牧业示范基地。

(三)科学实施区域规划,引导发展草食畜禽,加快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近年来,草食畜禽以其饲养成本低、管理粗放、经济效益高、优质安全等优势,饲养量迅速上升。各级各单位要因地制宜,科学分析不同区域发展草食畜禽的各种因素,确定发展草食畜禽的品种,制定科学的草食畜禽区域发展规划。积极鼓励山区、丘陵地区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和肉兔饲养,平原地区重点发展奶牛、肉牛和肉鹅生产。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使草食畜禽占畜禽饲养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畜禽生产区域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

(四)积极推动畜牧龙头企业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带动能力。一是各级各有关单位要加快推进六润食品有限公司屠宰加工厂、养殖基地及六和乐林饲料有限公司等在建项目建设。二是深入推进产业招商工作,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起点高、管理先进、竞争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的畜禽养殖、加工等现代畜牧龙头企业。三是支持六润食品有限公司、六和昌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得利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现有企业改善生产装备和技术条件,更新管理理念,实现产业升级,不断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创立品牌,提升我市地方特色畜禽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五)进一步增强科学技术的支撑能力,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强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要加大人才、资金的投入,继续加强对部级畜禽遗传资源猪和黑山羊的保纯、选育力度,加快推进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对部级新品种鲁莱黑猪、鲁农Ⅰ号猪配套系、欧得莱配套系等良种的选育繁育;加快对吉山黑鸡、雪野黑兔及花脸长毛兔等新品种的育种研究,组织开展部级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工作。二是做好科研课题和项目工作。积极申报、争取和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和专业项目,加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现代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三是开展标准化健康养殖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积极开展人工授精、畜禽饲养、疫病防治、信息装备和环境净化等关键技术研究。编制优质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规程,培植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加快优质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规程的应用进程。四是抓好畜牧科技培训。各级各单位要切实抓好对畜牧从业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和养殖场(户)的技术培训,将村级动物防疫员、动物防疫监管员、家畜配种员和畜牧经济合作组织的管理人员列入“阳光工程”培训对象,鼓励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加快知识结构的更新,以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要求。

(六)完善动物疫病综合防控体系,提升现代畜牧业生产及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高质量做好免疫工作。继续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逐级签订防控责任书,强化责任意识,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追究制。要加强对农村动物防疫员、动物防疫监管员的培训,不断提高防疫队伍的素质。定期对重大动物疫病集中防疫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加强对防疫经费使用的管理,完善考核机制,确保防疫目标达到上级要求。二是要落实疫情报告制度,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各级要严格疫情报告核查制度和疫情确认程序,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明确专人负责疫情、免疫信息收集统计和上报工作。三是进一步规范检疫监督工作。加强对动物、动物产品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规模养殖场畜禽检疫率要达到100%。要突出抓好流通环节的监管工作,严格落实调运审批、强制免疫、隔离饲养等制度,严禁从疫区调入动物及动物产品。强化屠宰环节的检疫监督,严格执行《屠宰检疫管理办法》和《驻厂检疫管理办法》,推行驻厂检疫责任追究制。要规范出证行为,加强防疫、检疫票证管理。加大对收购、贩卖、加工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强化对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和种畜禽的管理。规范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和种畜禽的生产、经营行为,全面推行兽药GSP管理,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行为,确保生产投入品的质量安全。五是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切实落实队伍、资金、技术、物资储备,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能力。一旦突发疫情,要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立即按规定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果断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确保疫情不扩散、不蔓延。六是加强对畜禽饲养场(户)和加工企业的监管和指导。严格对养殖项目备案审批。督促、指导养殖场建立健全各项防疫制度,监督落实消毒、无害化处理、生物保健等综合措施。推行封闭管理、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指导养殖场、投入品生产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健全管理记录、台帐档案等资料,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追踪溯源能力。

畜牧市场研究篇4

关键词:畜牧种业;科技创新;科企合作;育繁推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7.016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Iivestock Breeding of Tianjin

DOU Yan-fen, JIANG Ya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 As the leading industry of agriculture, seed industry was the carrier of centralized applicating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lso was the core field and strategic commanding poi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vestock breeding industry was the source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key to efficient production and the increasing of production and income. This paper objectively summarized Tianjin’s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livestock breeding industry ,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livestock breeding industr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breeding integration

1 天津市畜牧种业及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

1.1 天津市畜牧种业发展基本概况

“十一五”以来,天津市畜牧良种供给能力大幅提升。2010年,全市有畜禽良种繁育场45个,年供种能力为种猪18.4万头、蛋鸡雏1 568万只、肉鸡雏5 690万只;年供奶牛冷冻能力260 万剂。畜牧种业产值10.4 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12.8%。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天津市的生猪、奶牛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优势种业,宁河原种猪场、农夫种猪场、天津市奶牛育种中心等畜禽良种场生产的种猪或冻精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畜禽良种的优先发展,有力支撑了天津市现代畜牧业的持续发展。2010年底,全市肉类产量42.6万t,禽蛋产量20万t,牛奶产量67万t,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34.7,16.3,54.5 kg(按2010年常住人口1 229万人计算),猪肉、禽蛋、牛奶自给率分别达到65%,74%,100%,居京津沪三市之首(表1),保障了天津畜禽产品的有效供给。

1.2 畜牧种业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

1.2.1 种猪、奶牛等畜牧种业科技获得快速发展 当前,天津猪育种水平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总体上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展了猪高产仔抗应激分子育种工作,培育出了高产仔抗应激品系。2008年,按照《天津市农业种业基地建设意见》要求,天津市7个种猪场参与了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猪良种繁育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优良种猪引进、猪舍等基础设施改造、育种关键设备引进以及育种实验室建设等;生猪数字化育种管理系统建设。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提高猪种业的科技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有力提升了种猪供给能力。

近年来,天津市奶牛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奶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奶牛遗传改良工作对奶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010年,天津市奶牛年平均单产已达到6 904 kg,而同期全国平均单产仅为4 575 kg,全市奶牛生产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8.4%。嘉立荷牧业有限公司等通过奶牛遗传改良及改进饲养管理措施,所属部分牧场奶牛单产已达到12 000 kg,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天津市种公牛培育取得积极进展。2010年58头优秀种公牛进入全国良种补贴名单,其中验证种公牛25头。种公牛后代生产性能突出,平均年产奶量及乳蛋白率、乳脂肪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天津市奶牛遗传改良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天津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品种登记、体型鉴定等规模达到2万头,参测牧场达到32个。人工授精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青年公牛后裔测定场达到10个。

此外,天津市在开展牛、羊新品种选育及扩繁工作,在牛、羊胚胎移植产业化、胚胎生物工程、家畜克隆、家畜转基因育种和健康养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世界首例胚胎克隆波尔山羊,并获得了批量生产体细胞克隆波尔山羊的成功,成果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1.2.2 具备良好的科技创新基础和技术储备 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天津农学院、天津市奶牛发展中心等近年来在山羊克隆领域、肉牛胚胎移植以及转基因领域开展了一些研究性工作,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同时具有一支积累了大量的成熟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长期从事克隆、转基因技术等育种技术研究和良种畜禽饲养、繁育的科研队伍。

目前,天津市有3个原种猪场,其中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是部级种猪核心选育场,有较完备的育种设施设备和试验猪舍、化验室等;天津市奶牛发展中心负责为天津市培育优秀种公牛,是我国最早的主要种公牛站之一;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肉羊良种的引进、扩繁、选育和推广工作,是中国首家引进杜泊绵羊原种的公司,也是中国唯一一家进行选育的公司;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建有先进的实验基地和现代生物实验室,并在试验室配备了显微操作仪、二氧化碳培养箱、凝胶成像系统等先进仪器;这些畜牧种业企业和研究中心均具备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技术储备,为畜牧种业科技创新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1.2.3 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 天津市拥有丰富的畜牧种质资源,为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生猪有世界三大名种猪,即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奶牛为中国荷斯坦奶牛和娟姗奶牛。肉用羊为杜泊绵羊、波尔山羊和澳洲白绵羊。蛋鸡有海兰褐、海兰灰等鸡品种。肉鸡有爱拔益加、艾维茵品种等,还有一些地方猪种、地方鸡品种以及长毛兔和狐、貉等品种。

2 畜牧种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天津市畜牧种业和种业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在一些优势品种方面保持了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突破性的科技创新成果,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成效[1]。但就整个行业而言,仍存在着种业企业实力不强、种业科研创新机制和创新水平不适应现代种业发展要求、产业化程度低和引进品种优良性状保持不佳等问题。

2.1 畜牧种业企业实力不强,龙头企业少

目前,天津市畜牧种业企业规模较小。由表2可见,天津市主要畜牧种业企业的基本情况是2011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仅有2家,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等在业内较知名的畜牧种业公司年销售收入均不足千万。在全国市场上有较大影响的大型种畜禽龙头企业还不多,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相比,无论从种畜禽场的数量、档次、单体规模,还是总体规模上都有较大差距。调研中发现,畜牧种业科研实力不强,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偏少,且产业化程度不高,种业育、繁、推产业链条较为松散,且规模小,缺乏竞争实力。畜牧种业中仅有3家为部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没有“育繁推一体化”的畜牧种业企业,不适应天津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2.2 畜牧种业科技水平和创新机制不适应种业发展需求

经过多年的努力,天津市畜牧业种业的发展有了一定基础,特别是生猪、奶牛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存在着差距。如:每头母猪年提供断乳仔猪头数和年提供出栏商品猪的头数:养猪发达国家普遍在22头和20头以上,例如:2009年,丹麦为26.1头和24.3头,荷兰24.5头和23.4头,法国为24.2头和22.4头(表3);天津市能提供的商品猪仅为15~18头,差距较大。2010年天津市奶牛平均单产虽已达到6 904 kg,还远低于北京、上海奶牛业平均8 000 kg的生产水平。从整体来看,天津市畜牧良种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科技研发能力相对薄弱,集中表现在:天津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牧优良品种或品系,畜牧优良品种、育种关键技术、设备主要靠引进;尚未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产业体系;畜牧种业科技研发能力有待提高,包括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研发设备以及实验室能力的提升。

当前,天津市还尚未真正建立起商业化的农业种业研发体制,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协作机制还不紧密,科研成果评价与转化机制还不健全。企业科技创新实力不足,80%的企业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绝大多数育种企业仍采用常规育种技术,育种周期长、效率低、成果转化速度慢的现象仍然存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还没有被广泛采用。

2.3 引进良种的优良性状保持不佳

近年来,天津市每年从国内外引进大量的畜牧原良种,但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引进——维持——退化——再引进,即引进良种的优良性状保持不佳,从而也导致了畜牧种业的低效生产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有2个:第一,生产性能测定、品种登记、系谱建设、体型鉴定等选种技术和管理滞后,转基因、体细胞克隆、胚胎移植、性控等生物技术相对落后,导致良种选配效果不佳,繁育的后代或配套系不能保持原种或良种的优良性状;第二,由于对引进原良种(种猪、种牛)的饲养模式落后,如养殖设备不先进、养殖环境不佳、疫病防控技术落后、饲料营养不能跟进等原因,导致原良种生产性能不断退化,目前天津市种母猪的繁育年限仅为3~4年,种公猪为4~5年。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政府在对引进良种的利用情况进行跟踪和调研的基础上,会加大对育种选配技术和高端人才的支撑,确保引进良种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2.4 种业科技人才缺乏

当前天津市畜牧种业科技人才普遍缺乏,课题组调研了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天津市农夫种猪场、天津市奶牛发展中心、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等11家畜牧种业企业的科研人员情况。调研结果为,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3.15%;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0.39%;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1.67%(图1)。从图1可以看出,当前天津市种业企业科研人员尤其是高端科研人员普遍缺乏,人才缺乏是制约现代种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瓶颈。调研中还发现,天津奶牛发展研究中心、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嘉立荷牧业有限公司、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天津市农夫种猪场等种业科研实力较强的畜牧种业,其科技人员占比相对较高,拥有的高学历和高职称科研人员比例也高于其他企业,进一步印证了种业企业的纵深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

3 推进天津市畜牧种业科技发展的对策研究

3.1 提升畜牧种业科技创新水平

3.1.1 创新科企合作模式 目前,天津市商业化育种机制尚未形成,科研与生产、应用推广相脱节,是制约种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2]。一方面,种子企业优势表现在具备市场推广能力,在组织生产、推广营销、构建渠道等方面得心应手;劣势表现为企业规模较小、不具备建立育种研发机构的条件和能力,另一方面,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科研单位则具备育种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但在品种的产业化、市场推广手段和经验上却明显欠缺,由于不能与市场有效对接,导致大量科研成果得不到有效的转化和推广,积淀了大量的科技资源[3]。在这种背景下,为迅速提高畜牧种业整体竞争力,最现实、最有效的捷径就是推进科企合作,把科研院所的优势与企业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强强联合。天津市应在借鉴国内外成功范式基础上,把科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模式推向深入,探索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发展新模式[4]。同时,还要通过政策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的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通过与科研院所联合,共同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鼓励龙头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行业关键技术,开展集成创新;鼓励龙头企业承担科技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利用。

3.1.2 加强畜牧业育种关键技术及种业基础研究 首先,强化畜牧育种关键在于技术攻关。不断培育动物新品种,挖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创建目标基因高效转化平台;加强常规技术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选育创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动物新品种[5],鼓励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成长性好、有望成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其次,要加强种业的基础研究,开展动物产量、品质等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机理,动物种质创新的分子生物学途径和方法等研究,为养殖业遗传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以种猪、肉牛等主要畜牧为重点,开展以功能基因组为核心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获得一批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功能基因;最后,要强化种业高技术研究,加强畜牧分子标记和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家畜体细胞克隆等高技术研究,创制畜牧优良种质,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生长点,抢占未来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支撑和引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6]。

3.1.3 培育畜牧良种生产龙头企业 结合天津市畜牧种业建设规划,遴选基础设施较好、人员队伍素质较好(如天津嘉立荷有限公司、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的企业作为龙头企业,集成先进的良种育种、扩繁、繁育和健康苗种生产技术和工艺,打造种猪、种奶牛、种公牛、种羊等良种扩繁、健康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开展良种检测技术研究和扩繁生产技术工艺研究,制定良种扩繁生产管理技术,提升良种质量,为天津市及周边地区的畜牧养殖业提供优质健康良种。推动各种子企业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强化企业自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此外,还应加强畜牧种业基地建设,继续推进生猪育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奶牛育种繁育基地、以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为主体的优质肉羊良种基地、顶级种羊(牛)体细胞克隆基地和转基因畜禽新品种培育及繁殖基地建设,为种业科技创新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3.2 加强现代种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科技和人才是引领现代种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科技又依托于人才,因此,人才是现代种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由于天津市畜牧种业科技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普遍缺乏,已成为制约种业科技创新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加大种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成为现代种业科技发展的战略核心。首先,天津市应围绕现代种业发展需求,加强畜牧种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建设种业人才高地。其次,畜牧种业企业应不断强化科技人才培养力度,种业企业通过组织各级农业部门、科研、教学单位,采取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加强对企业检验、生产、加工和贮藏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科技素养;同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队,为种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天津市种业从业人员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最后,还要发挥天津市高等院校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引导高等院校在相关专业设置、课程选择、人才培养等方面与现代种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促进高等院校培养专业知识和能力符合现代种业发展需求的高等人才。

3.3 推进种业科技体制改革及机制创新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遵循农业科技发展规律,完善科研立项、评价、投入与联合协作机制,提高科技管理与资源利用效率,以管理创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首先,要建立种业科研新体制,强调建立基础性研究以公益性科研教学单位为主体、商业化育种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科研新机制,引导和推进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7]。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要通过重点开展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和育种材料的改良、创制,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品种检测技术等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性研究等,夯实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基础[8]。建立适合农业科研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其次,要完善种业科技项目的立项、评价、经费管理机制,真正建立以种业发展需求和实际应用为导向的科研立项机制,注重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引导其根据种业发展需求提出科研项目和研究方案,同时要加强对项目的过程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估制度,使种业科技项目真正能够服务种业科技发展,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最后,要健全种业科技联合协作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科技联合协作制度,促进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单位和科研人员之间开展联合协作,打破条块分割,形成全市种业科技“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建立完善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推广及应用主体的活力,促进各层次人员的协作。

参考文献:

[1] 赵巍.天津市种子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7(11):8-9.

畜牧市场研究篇5

这次全市畜牧工作现场会议是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去年以来畜牧工作情况,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动员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大力发展畜牧业的热潮,尽快实现我市畜牧业的跨越发展。今天上午,大家参观了莒县的规模养殖现场,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刚才,月康局长全面总结了20*年的畜牧工作情况,部署了20*年的畜牧工作任务。这些我都同意,希望大家回去后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市政府研究的意见,结合有关会议精神,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增强加快发展畜牧业的紧迫感

近年来,全市上下特别是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为重点,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突出表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畜牧业在大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实现21.39亿元,同比增长8%;占农业总产值的22.7%。二是畜牧业为农增收发挥的作用不断提高。去年,我市畜牧业农民人均收入1385元,同比增收40元。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中发展速度快、发展潜力大,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三是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年,全市肉类、禽蛋、牛奶产量分别达到15.3万吨、10.47万吨、4666吨,同比分别增长2.6%、10.47%、75.4%。四是畜牧业科技对畜牧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通过推广畜牧业实用技术,使我市良种猪、蛋鸡、肉鸡、羊的生产性能同比分别提高0.3、0.2、0.1、1.2个百分点,畜牧科技对畜牧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3.5%,同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五是畜牧业规模化生产从业者的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畜牧业“土专家”。总之,这五个方面的不断提高,标志着我市畜牧业已由传统畜牧业跨向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门槛,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不懈追求的结果,也凝聚着全市畜牧战线上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因素。一是畜牧业总量小,发展慢。我市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22.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养殖大镇、大村、大户总体上发展迅速,但规模养殖场(户)数量少、规模养殖量小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二是龙头企业发展慢,带动性差、辐射力弱,制约了畜牧业发展。三是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畜产品出口创汇的比率小,全市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只占总量的5%左右,畜产品直接或间接出口不足10%。四是没有形成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有些地方认识不到位、政策扶持不到位、市场体系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影响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五是奶业生产发展不快等。对这些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尽快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下决心加以解决。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对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国内外市场的双重挑战、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双重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的双重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社会事业的双重任务,如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各级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达到相当比例的情况下,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无疑是正确的战略选择。

(一)加快发展畜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当前,无论是外部条件还是内在需求,畜牧业都面临着大发展的难得机遇,概括讲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市场需求广阔。据统计,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肉类不到25公斤,奶类不到6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为37公斤和112公斤,其中美国分别为120公斤和230公斤。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阶段,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消费将逐步增加,这为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二是物质条件充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种植业的供给能力和为畜牧业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加快发展畜牧业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三是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加入WTO后,畜牧业是主要受益行业之一。从畜产品价格看,我国猪、牛、羊肉价格分别比国际市场低57%、84%和54%,禽肉加工制品也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加之入世后国外低价饲料进口将大量增加,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畜产品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四是宏观政策有利。一方面,我市是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胶东半岛无疫区畜产品出口基地,这等于取得了畜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有利于我市畜产品的出口。另一方面,今年国家全面放开了粮食收购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这有利于饲料工业的发展。五是我市气候条件好,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又有无与比拟畜产品出口区位优势。加快全市畜牧业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只要全市上下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实现畜牧业的突破性发展。

(二)加快发展畜牧业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举措。多年来,我市对农业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粮油、水产、水果、蔬菜发展迅速,但畜牧业发展力度不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畜牧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形式,其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和现代水平的标志。世界上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都在50%以上,高的达到70%以上。畜牧业是最具竞争力和挑战力的产业之一,入世后要从提高我市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更多地是要依靠发展壮大畜牧业。全市各级必须把培植壮大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战略重点,推动畜牧业上规模、上水平。

(三)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近年来,由于市场和机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增收减缓,增收渠道窄。从农业经济内部看,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种1亩粮田,一年收入200—300元,如果在这1亩地上建大棚养鸡,养得好一年收入2—3万元;养1头高产奶牛,年可获利5000元左右,效益是十分可观的。另外,发展畜牧业易于使各种地域条件的农民共同致富,山区可以搞,平原也可以搞。我们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切实把这一潜力点挖掘好、培育好。今年,省、市农村工作会议都提出要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于建成市长、李敏副书记都强调要努力把畜牧业做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化认识,抓住机遇,认真总结,科学把握,切实增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紧迫感。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把畜牧业做大做强

做大做强畜牧业这篇大文章,要抓的工作很多,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要突出抓好结构调整、规模养殖、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服务四个重点。

(一)以奶业生产为重点,突出发展高效节粮型畜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鲜奶的消费渐成时尚,鲜奶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发展奶业有着广阔的前景。据了解,仅市区日消费鲜奶50多吨,市百货大楼、市区伊利专卖店年销售外地鲜奶2000多万元。若我市有1/3的人口每天消费半斤牛奶,则全市年市场需求量为8.4万吨,需要年产6吨鲜奶的1.4万头高产奶牛来生产。而我市目前存养奶牛只有1000多头,奶业的发展空间相当大。

一是从饲草饲料资源看,发展奶业有良好的物质基础。我市青粗饲料资源比较丰富,年产可饲用农作物秸秆、饲草180多万吨,粮食80多万吨,可饲养50万头奶牛。奶是饲料转化最高的畜产品。奶牛能将饲料中能量的20%、蛋白质的23—30%转化到奶中。用1公斤饲料喂奶牛所获得的动物蛋白质比喂猪所产生的至少高20倍。因此,奶业不仅是食草节粮型产业,而且也是高回报率的产业。

二是从振兴农村经济的角度看,奶业是粮食作物转化增值,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在振兴农村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也起着积极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际上普遍把奶类的人均占有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三是从提高民族身体素质看,奶类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并含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钙含量高、且易吸收。奶类被誉为最接近“完善的食品”。发达国家肉、蛋、奶的消费比例是0.4:0.06:1,我国是6.6:2.7:1。我国人均畜产品中脂肪的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5%,蛋白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动物性食物的摄入营养平衡失调。日本站在提高民族和人口质量的高度,几十年来一直用“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为口号,进行奶业发展的战略宣传,一段时间内人均牛奶占有量由10公斤提到68公斤。发展奶业,有利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四是奶业发展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国提出了“强壮民族,从孩子开始”,“为了下一代,请给孩子一杯奶”的口号。2000年11月由农业部等九部委局联合启动了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方式,通过专项计划向在校中小学生提供由定点企业按国家统一质量标准生产的学生饮用奶。

五是各地启动了奶业发展的快轮。在国际国内奶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各地掀起了奶业发展的热潮。辽宁省率先在沈阳推广“学生奶”,每年由市财政拿出300万元,作为加餐补助。*,推行公司+农户+基地“一体化经营”。奶牛存栏6000多头,日产奶100多吨,年为群众增收5700多万元,成为青岛市最大的奶牛生产基地。*从2001年开始政府每年拿出30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奶业生产,很快由1300头奶牛发展到现在的1.3万头奶牛,3万只奶山羊,奶人均占有量500多公斤。

综上所述,从国际、国内奶业发展趋势看,奶业大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我市的奶业只处于起步阶段。对此,各级一要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以奶业为重点,突出发展高效食草节粮型畜牧业。要进一步发挥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加快奶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牛、羊、兔、鹅等食草畜禽为主的高效食草节粮型畜牧业。二要抓好奶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广良种高产奶牛繁育及黄牛奶改技术,努力扩大奶牛群体数量,提高牛奶产量;三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争取省内外知名的奶业集团来我市投资建乳品加工厂或设牛奶收购站,鼓励群众发展养奶牛的积极性,促进我市奶业发展;四要大力推行种植制度改革,改粮-经二元种植为粮-经-饲三元种植,实行种草养畜,加快我市高效食草型畜牧业发展。

(二)以建设养殖小区为重点,突出发展规模养殖。规模养殖是扩大畜牧业总量、提高比较效益、实施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又是最大限度地应用科学技术,实现科学养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规模养殖得到了较快发展,涌现出了开发区奎山街道大岭蛋鸡养殖小区,*。但全市规模饲养量所占的比例仍不高,仍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特别在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畜牧养殖由厚利转向微利经营的形势下,推行规模养殖,建设养殖小区,培育养殖基地,求得规模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要在稳定农户养殖的基础上,围绕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尽快制定完善鼓励扶持规模养殖的政策,在养殖用地、信贷、科技信息、小区配套设施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社会各界投资办场,扩大规模,在上档次、上水平上下功夫。规模大场发展起来了,就能发挥出带动效应,带出一批大场大户,建成养殖小区、养殖大区,形成养殖生产基地,发展规模化经济。

(三)以实行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突出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将畜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推动了养殖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牧一体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自我积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实践证明,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有效形式,又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量;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以说,畜牧业产业化不仅是联系农民与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桥”,也是拉长产业链、实现畜牧业外延增值的“路”。近年来,我市发展起了*等畜禽产品加工企业,较好地带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并表现出了较强的发展势头。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缺乏象诸城外贸、得利斯,临沂的金锣、益膳房,威海的恒大、恒盛等大型畜牧业龙头加工企业。因此,要把推进畜牧业产业化作为挖掘我市畜牧业发展潜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一环切实抓紧抓好。

第一,要切实培强产业的“龙头”。龙头企业是农民走向市场的依托,抓住培强、培壮“龙头”,建好载体,就抓住了产业化经营的“牛鼻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养殖户找到了龙头企业,就等于找到了市场。要落实好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促使我市畜牧龙头企业尽快扩规模、上档次,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二,要理顺产业化的利益机制。不论哪种形式的产业化模式,其核心都是“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这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灵魂。要认真研究探索龙头企业与养殖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链条衔接机制,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第三,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按照自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发展象碑廓养鸡协会、户部乡的特养协会、莒县奶业协会、时代公司的经济合作社等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研究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开拓市场、行业自律、保护行业权益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第四,要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实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也是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和促进畜牧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在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畜牧业标准、质量检测、市场监管、政策法规四大配套体系,加快完善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搞好畜牧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和畜产品质量检测,特别是要解决好畜产品的兽药残留、畜禽疫病等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突破畜产品走向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质量瓶颈和绿色壁垒。要坚持关口前移,抓好生产源头的质量安全,以畜牧业生产投入品和畜牧业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为重点,以生产基地为载体,强化标准推广力度,逐步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要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尽快建设市县畜产品质量检测站点,搞好畜产品质量检测,从产地环境到包装上市的全过程都要与国际标准体系接轨,为开拓国际市场打好基础。

第五,要加强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畜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市场上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什么赚钱就饲养什么。要立足产业、产品和产地优势,进一步搞好市场区划布局,引导外贸企业组织畜产品货源,扩大出口规模,开拓国际市场。要瞄准国内大中城市和国际市场需求,发展高档次畜产品生产加工,促进畜产品进城出境,要积极培育畜禽品种名牌和产品名牌,引导和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搞活市场营销,扩大城镇市场,抢占农村市场,要积极培育农村集贸市场,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区域性畜产品交易中心,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功能齐全、带动作用大、辐射能力强的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大力发展畜产品营销组织和经纪人队伍,通过自产自销、代购代销、联购联销、联购分销等多种形式,架起农民与市场的桥梁。要尽快建立起准确,高效的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引导农民和企业更好地组织畜产品生产和销售。

(四)以科技兴牧为重点,突出提高畜牧业科技生产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不仅能使潜在的资源显现,而且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特别在当前发展生产由过多地依靠资源转向依靠科技增收的形势下,推广应用畜牧科技更加重要。因此,在今后畜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一是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的方针,提高畜禽良种和畜禽产品质量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原种场、祖代场、父母代场、二级繁育场、配种站(点)五级良种推广体系,形成种类齐全、布局合理的种畜禽生产基地。同时抓好地方良种的保种选育和扩群。二是加强畜牧科技示范园建设。要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年内建设1—2处具有超前性、示范性、导向性的畜牧科技示范园,引进、嫁接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畜禽良种。三是强化畜牧科研机制创新。要对重要攻关项目实行公开招标,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和创办、领办技术企业等方式,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四是搞好科技培训。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畜牧科技推广网络,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向群众传授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和市场信息,进一步加快畜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三、加强领导,强化服务,营造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畜牧市场研究篇6

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做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对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科学技术迎来了历史上的又一个春天。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畜牧业科技工作会议,主题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以及农业部7月6日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省畜牧科技发展的成就和经验,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畜牧科技工作。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我省畜牧科技发展现状,增强推动畜牧科技进步的紧迫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畜牧科技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80年代以单项技术的研究、引进、推广为主的缓慢积累阶段;90年代以组装配套、推广应用为主的快速推进阶段;“十五”期间以重大技术不断突破、学科交叉发展、组装应用、全面普及为主的跨越发展阶段。畜牧科技的快速发展,对我省畜牧业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一)畜牧科研和推广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围绕畜禽品种培育、畜禽规模养殖、动物疫病防治、饲料资源开发、畜产品加工储运等关键环节,取得了一系列科研和推广成果。全省获得畜牧科研成果600多项,获奖成果400多项,其中获部级奖5项,省部级奖9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近60项。

一是在畜牧业方面:先后培育出畜禽新品种(系)20多个,其中已有13个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莱阳农学院体细胞克隆牛取得成功,并在玻璃化冷冻胚胎技术应用上获得突破;曹县中大集团、梁山克隆公司分别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克隆出高产奶牛和转基因奶牛;农业大学利用体细胞克隆山羊技术达到国际前沿水平。奶牛胚胎移植、畜禽规模化养殖等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在新型兽药、生物制品和饲料添加剂开发方面:研制出新型兽药14种、生物制品4种、饲料添加剂4种。

三是在畜牧业信息化管理方面:畜牧生产的数字化、疫情信息传输、畜牧业管理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新进展。

四是在畜牧科技组装配套推广方面:各级畜牧技术推广单位与社会力量结合,重点推广了奶牛高产综合配套、生猪三元杂交利用、肉鸡肉鸭标准化生产、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了重大动物疫病程序化免疫、畜禽养殖场疫病净化技术,特别是出口家禽饲养场依靠标准化的饲养场舍和科学饲喂等科学技术,在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上,实现了不打疫苗,靠综合技术防控禽流感的成功经验;推广了配合饲料、科学饲喂等多项先进适用技术,有力地促进了畜禽饲养业的发展。

目前,全省主要畜禽良种覆盖率、配合饲料使用率和饲料转化率大幅度提高,畜禽疫病死亡率不断降低,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二)畜牧科技对畜牧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以胚胎移植、微生态制剂、基因工程疫苗、畜禽副产品生产生化产品、功能畜产食品开发为主体的畜牧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全省畜牧高新技术企业10多家,2005年实现产值100多亿元,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新亮点。优良畜禽品种、规范化畜禽场建设、标准化生产管理、先进机械装备、程序化防疫与环境控制等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十五”期间,全省共制订各类畜禽品种、畜禽养殖、场舍建设、疫病防治、饲草饲料生产、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畜牧业标准83个。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畜牧生产环境的控制、畜禽疫病快速诊断和综合防治等相关技术的运用,为优质蛋白饲料的生产、畜禽养殖环境的净化和重大动物疫病的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撑。畜产品加工、储存、保鲜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畜产品加工、流通和营销方式的转变。畜牧科技贡献率的提高,对畜牧业增产增效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十五”与“九五”相比,全省增加肉蛋奶产量1841万吨,其中,畜牧科技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畜牧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加强。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全省初步形成了与科技创新体系相接轨、与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畜牧科技体系。以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省农科院、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以各级畜牧技术推广单位为主体的畜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各类畜牧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推广体系进一步建立。

目前,全省设有畜牧兽医及相关专业的院校20多所,畜牧兽医科研机构8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2870多个。全省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16000多人,其中教授和研究员160多人、高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1100多人。全省拥有实验研究、检验检测实验室1000多个,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个,通过省级以上认证认可的实验室10个,畜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2个,大型科学仪器设备1万余台(件)。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省内教学、科研、科技推广和生产单位,先后与10多个国家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人员培训和交流日益频繁,有效促进了畜牧科技的研究与推广。

(四)畜牧科技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十五”期间,通过组织国家奶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省动物疫病防治重大专项、农业良种工程项目,使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等多方面科技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初步形成了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的运行机制,为构建产学研科技平台奠定了基础。

一是以畜牧企业为主体的科技研发推广体制进一步建立。我省90%以上的大型畜禽良种、饲料生产、畜产品加工企业都与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了密切联系;近10%的企业已经或正在筹建自己的技术研发推广中心;40%的企业在营销产品、售后服务等方面与畜牧技术推广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二是畜牧兽医推广机制进一步搞活。与兽医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相适应,畜牧兽医推广体制的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各级在引导畜牧兽医推广机构激发自身活力、提高推广服务能力中,实施了公益依托国家、专门依托项目、逐步实现与经营相分离的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东营、济南、青岛在这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三是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搞活科技的政策。各级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科技政策的同时,结合各地畜牧业发展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畜牧业科技发展的政策,为推进科技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我省在畜牧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差距: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省的畜牧科技发展水平、创新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和先进省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

一是科技投入不足。2005年全省畜牧科技研发总经费约为2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2%,远低于全省0.91%的水平;各级财政用于畜牧科技研发推广的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远远低于畜牧业对GDP的贡献率。

二是体制机制不健全。一方面畜牧科研、推广单位改革尚未完成,体制不顺,活力不足;另一方面,各种科技资源的整合,科技与生产的结合等相关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三是人才队伍薄弱。科技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比重过低,缺乏领军人物;推广队伍非专业事务多,业务素质差;推广手段、集成转化能力远不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

四是畜牧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畜牧从业者特别是畜禽养殖户科技意识不强,专业能力不高,文化知识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限制了畜牧科技水平的提高,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对创新型省份建设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进一步提高对畜牧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必须从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大局,从全国乃至世界畜牧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全局,深刻认识加快畜牧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增强推动畜牧科技事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是加快畜牧科技进步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内容。现在,我省畜牧业及相关产业总产值已经超过2000亿元,畜牧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4.5%。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畜牧业发展成为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大产业已势在必行。逐步使畜牧业转变为创新型产业,本身就是对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贡献。畜牧业是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是生物、建筑、机械、光电、信息等技术工程的结合体;是建立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中间环节。畜牧科技进步可以承载和带动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共同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

二是加快畜牧科技进步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几年畜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资源、特别是饲料资源不足、畜牧生产环境紧张、畜牧业结构不合理、畜牧产业各环节不协调等,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总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没有畜牧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就没有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快畜牧科技进步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关键。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畜牧科技现代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畜禽良种要依靠现代育种方式来获得,畜牧生产设施设备要依靠先进设备来武装,畜牧产业体系要依靠现代手段来连接,畜牧生产的监督管理要依靠现代方式来进行。没有畜牧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就没有畜牧业的现代化。

四是加快畜牧科技进步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根本。畜牧业只有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数量、质量、效益、品牌的增长、提高和创立,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畜牧业的科技创新,就没有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二、进一步明确畜牧科技发展目标,准确把握畜牧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点

“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转变,深入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

“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科技的主要发展目标是:2010年,全省畜牧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畜牧业关键技术和原始创新科技研究有重大突破,畜牧高新技术产业化快速发展;畜牧技术推广主体得到壮大,形成新型畜牧科技推广体系;畜牧科技龙头企业有较大发展,科技型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进一步健全,科技资源进一步优化;畜牧从业者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生产经营能力不断增强;畜牧业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

畜牧科技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内容:

一是加快畜牧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不断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努力提高全省畜牧业的综合水平;

二是开展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做好畜牧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再创新,支撑和引领畜牧科技不断发展;

三是加快畜牧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畜牧科技资源配置,推进产学研结合,激发畜牧企业、科研教学单位、科技推广人员、畜牧从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加强畜牧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畜牧科技创新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省、市、县畜牧科技工作要确定各自的工作重点。市、县两级畜牧科技工作要以推广和应用为重点。市、县畜牧科技队伍的工作对象、人员结构、工作设施设备等因素,决定了他们的主要精力要放在直接为基层服务上、放在畜牧科技的推广应用上。现在,我们有一大批成熟的、比较先进的畜牧科技成果,只要加强推广应用,可以很快形成生产能力。以推广应用为主,这是基层畜牧科技工作者的光荣任务。科研和推广,只是分工的不同,不能讲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省畜牧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要承担科研和推广双重任务。承担科研任务,要积极与国家相关单位进行合作;承担推广任务,要积极与基层生产、科研和推广单位进行合作。

二是畜牧科技工作要贯彻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原则。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禽流感、2005年的禽流感、今年国内外持续不断的禽流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动物疫病防治是社会公共卫生的一部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畜牧业是一个主体,发展和保护是畜牧业的两个方面。动物防疫与动物饲养相伴相随、相辅相成。在工作上,动物疫病防治要与畜禽饲养同时考虑、同时安排、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动物防疫工作,我们决不能敷衍塞责,决不能有临时应付的观念。

三是畜牧科技工作要重视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两个创新。重视科技体制创新,就是要重视从体制上、机制上调动畜牧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搞出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将科技成果转化成新的生产力。重视经济体制创新,就是要加快发展畜牧合作社,以及其他中介组织。从生产的组织形式上,将畜牧业生产者组织起来,可以获得推广和运用畜牧科技的组织资源,获得人力、物力、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资源,使科技成果能够转化成生产力。先进的科技成果只有与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先进的生产力。

四是畜牧科技工作要搞好畜牧科技力量的整合。在畜牧科技工作中,现在的人员部门分割、资金条块分割、物资设备单位分割的局面,严重影响了科技要素的整合。整合畜牧科技要素,畜牧行政管理部门要从畜牧业发展的大局和长远目标出发,选准能够起带动作用的科技项目,以项目为基础,运用各种形式,凝聚人才,争取资金,共同承担科技项目,实现科技要素的优化配置。科技人才、科技投入、科研和推广设施设备的多种所有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改变的现实,我们不可能把这种体制推倒重来。我们必须适应这种现实,坚持多种所有、互利共赢,在这种体制下运用自如地开展工作。

五是在畜牧科技布局上要搞好分工协调。畜牧科研、教学单位要以应用研究为主,争取参与国家组织的基础研究;畜牧企业要以开发研究为主,鼓励开展技术集成与应用;技术推广单位要以先进技术推广转化为主,积极承担技术集成和生产性技术研究任务。畜牧科技要在与国家整体科技布局搞好衔接的同时,省里重点组织好关键技术研究、先进技术集成和重大技术推广,市、县要把精力放在组织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上。

根据上述思路和目标,“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科技工作要突出六个重点。

(一)加快推进畜禽良种选育。

一是围绕畜禽品种布局,确定科学的育种计划。生猪、家禽是我省畜禽的主要品种,这方面的育种仍然要作为重点。奶牛、肉牛、肉羊是迅速发展的畜种,要加大育种力度。肉兔、水貂、银狐等小畜种的育种工作,我们要重视起来,纳入育种计划。大田农作物育种周期为8—10年,茶、桑、果、畜、禽、水产育种周期为20年左右,培育一个好的畜禽品种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要做出具体规划,下决心培育出几个好的品种。我省的畜禽种质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培育不出几个好的品种,是我们工作的失职。

二是搞好畜禽品种资源的调查评价。组织开展畜禽品种资源调查,摸清现有畜禽品种的数量分布、品种特性、利用状况;对地方畜禽品种开展种质特性研究和遗传距离评估,确定开发利用方向;建立畜禽品种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和管理信息系统,为建立健全地方良种繁育体系奠定基础。

三是加强畜禽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以保种场、区为依托,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一步搞好地方畜禽品种的选育提高。要研究制定引进国外畜禽良种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制定措施。要把重点转向引进品种的培育、繁育、提高,尽快改变“引进—退化—再引进”的恶性循环。开展联合育种,培育现代畜禽育种公司,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加快畜禽新品种的培育步伐。

四是强化育种配套技术的研究组装。根据不同畜禽品种和不同地区的特点,把饲料生产、畜禽养殖、疫病防治、环境控制等多方面的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形成与育种相配套的技术体系。

五是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通过提高畜禽良种场生产服务能力,合理布局完善家畜改良站点,进一步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改良体系。调动畜禽良种场和推广单位的积极性,增强畜禽饲养者使用新品种的自觉性,进一步优化畜禽良种推广应用的环境。采取扶持引导、示范应用和配套服务,进一步加快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应用的步伐。

(二)大力推行标准化饲养。

一是制定规范的饲养程序。包括畜禽不同阶段的生长保护、饲料搭配、饲喂程序、环境调控、饲养管理日志等。

二是制定规范的疫病防治程序。包括畜禽不同阶段的免疫保护、环境净化、疫病诊疗、病畜隔离、人员保护、疫病防治日志等。

三是开展养殖场、区建设研究。研究提出不同畜禽养殖场、区的最佳布局和场舍建设理论,筛选出经济上、技术上适合特点的建设模式。

四是开展环境净化和污染治理关键技术攻关。把畜禽粪污处理、病死畜禽处理、活畜运输与环境净化结合起来,研究确定综合治理措施。要培养不同类型的环境净化典型。要把污染大户作为污染治理的重点户,作为科技攻关的首选户。

五是完善畜牧业标准体系。针对生产发展和市场开拓的需要,加大环境控制、疫病防治和畜产品检验检测标准制定的步伐,注重标准的先进性和配套性,增强可操作性。

六是加快标准化技术推广。把各种标准及时制成明白纸、施工图,使饲养者易看、易懂、易操作。继续搞好畜牧标准化生产试点,带动面上的发展。

七是开发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大力开发和应用节地、节水、节能、节建筑材料等实用技术。加强饲养场污水污物的源头控制、过程治理以及末端资源化治理等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组装。以秸秆青贮氨化、沼气、有机肥、食用菌种植等为重点,推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八是探讨单位面积畜禽饲养密度。选择几个地方,探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不同畜禽品种的单位面积最佳畜禽养殖密度,并通过必要的程序进行试行,为大范围推行单位面积畜禽饲养密度提供技术和工作参考。

(三)搞好疫病防治。

一是搞好规范化免疫。要对免疫技术、疫苗和组织免疫等进行研究,形成科学的免疫程序。包括:1.免疫时间;2.使用的疫苗类型;3.疫苗招标采购;4.疫苗储存供应;5.免疫的组织形式;6.免疫操作;7.免疫检测;8.免疫责任;9.免疫检查验收;10.免疫总结等方面。

二是搞好疫情监测。完善疫情监测网点,搞好疫情主动监测;建立执业兽医网络,及时进行疫情通报,搞好疫情被动监测;了解国内外疫情动态,搞好疫情分析预测。

三是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修订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做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的物资准备、人员准备,一旦发生疫情,确保及时扑灭,不使疫情扩散蔓延。

四是加强动物诊断技术的研究应用。要在动物疫病快速诊断和提高诊断准确性方面下功夫,争取“十一五”期间再出一批物化成果。加快诊断试剂盒、试纸条、快速诊断仪器的开发应用,全面提高动物疫病的诊断技术水平。

五是加快生物制品的研制步伐。以齐鲁药厂、青岛易邦等生物制品厂为依托,结合省内外教学、科研等有关力量,开展高效、多价疫苗的研制开发应用,增强免疫效果,提高免疫效率。

六是强化高效低残兽药的研制与推广应用。目前,我省企业GMP达标改造已基本完成,下一步要组织兽药企业与有关科研单位结合起来,加强高效低残新兽药的研制开发,进一步完善药物规范化使用程序,推广安全用药,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七是加大检验检测技术的研究应用。要充分利用我省现有的动物疫病、饲料兽药、畜禽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强检验方法、检测标准、检测仪器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对检验检测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大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畜牧兽医检验检测水平。

(四)加快饲料加工和饲料添加剂的开发。

一是加快配合饲料的开发应用。深化饲料添加剂和配合饲料优化配方技术的研究,争取在配合饲料的本土化、高效化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通过提高配合饲料质量、搞好配套服务、加强示范推广,进一步扩大配合饲料覆盖面,提高畜禽养殖效益。

二是加快添加剂生产技术的研发。围绕提高饲料转化率,开展添加剂生产使用技术的研究,进行单项添加剂原料来源、精细化工生产单项添加剂等方面的研究。

三是加快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围绕增加蛋白饲料的供应,大力开发非常规性饲料蛋白资源。集中力量对粮食、蔬菜、水果、坚果、水产品等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下脚料进行开发研究,加大利用生物技术获得蛋白资源的研究推广力度,增加饲料资源的供应总量。

四是加快发酵技术和酶技术等生物技术在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方面的综合利用。加大农作物秸秆青贮等常规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推广作物秸秆的生物处理、机械加工、保存储藏、配合使用技术,提高秸秆饲喂转化效率。

五是加快“三元”种植结构的研究与推广。研究推广不同地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模式,重点研究胶东半岛和大中城市郊区率先实现“三元”种植结构的技术合成。研究推广相关作物的栽培模式和种草养畜技术,培育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新品种,建立“三元”结构种植的技术支撑体系。

(五)努力创新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技术。

一是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根据市场需求,重点解决肉类加工精细化、方便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解决奶类加工中液态奶花色品种少、其它奶制品空白点多的问题;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蛋类深加工研究,尽快形成一批蛋类加工企业;重视皮、毛、羽等动物产品加工,改变在皮毛羽方面的原料大省、加工小省的状态;开展副产品综合利用,提高畜产品加工效益。在畜产品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上,要把重点放在生化生物制品上,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这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二是加大保鲜技术攻关和推广力度。畜禽产品保鲜技术的研究,要逐步从加工领域延伸到储运和销售领域,通过对运输和销售环节关键保鲜技术的攻关,逐步形成支撑畜产品新型物流业态的技术体系。要在储运、零售环节大力推广技术含量较高的保鲜设施设备。“十一五”期间,要在城镇和大的村庄发展保鲜畜产品销售门店,形成畜产品销售冷链,提高畜产品销售环节的现代化水平。

三是进行质量追溯与分级技术研究。重点突出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质量标准与分级、质量检验检测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促进产业化经营向更高水平迈进,促进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四是加强畜牧装备的研究与应用。采取广泛合作的方法,组织有关企业、科研、应用单位,开展饲料兽药生产、畜产品加工、畜禽规模养殖、畜禽及产品流通设施设备的攻关研究,争取在“十一五”期间,研发出一批适应畜牧业需要的先进成套设备,改造和装备畜牧业生产,提高畜牧业装备水平。

(六)加强畜牧信息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一是数字化生产管理技术。以家禽、奶牛、生猪为重点,畜禽规模养殖场为主体,组织省内外力量,研究开发畜禽养殖生产和疫病专家诊疗软件系统,逐步实现畜禽饲养数量、生产资料投入、饲养场日常管理、生产环境控制、疫病诊断、药物使用等方面的精准化、自动化、快速化管理。

二是信息登记共享技术。针对畜牧生产、市场开拓、监督管理的需要,开发生产准入、畜禽良种、畜禽生产、防疫检疫、加工销售等方面的登记系统,建立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三是产品质量追溯支撑技术。在对畜牧生产管理实行信息化的基础上,逐渐把畜产品生产加工、国内外市场销售等相关信息纳进来,建立覆盖畜牧产业全程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技术系统,支撑起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四是风险预警预报技术。总结分析多年来畜牧业市场波动、疫病发生发展规律、畜牧业与种植业的关系等重大问题,运用经济、管理、控制、信息等多学科理论、多方面技术,开发研制畜牧业风险和公共安全预警预报系统,及时向生产经营者、消费者预警信息,提出应对措施,促进畜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三、强化畜牧科技工作措施,努力开创畜牧科技发展新局面

加快畜牧科技创新,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组织协调,做好各项实施工作。

(一)加强畜牧科技工作的组织协调。各级畜牧局既是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也是畜牧科技主管部门。畜牧局承担着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推动畜牧科技进步、组织具体科技活动等方面的任务。部门科技主管的位置,决定了各级畜牧局必须搞好畜牧科技的组织协调。

一是制定畜牧科技发展规划。国家和省颁布了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省畜牧办公室也起草了“十一五”畜牧科技发展规划,各市要结合本市畜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地区畜牧科技发展规划。规划要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提出落实措施,确定实施责任。

二是搞好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各级畜牧部门要搞好部门间的组织协调,组成本级畜牧科技发展的合力。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主动与科技、财政等有关部门进行协调,提出畜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科技问题,争取各方面支持。要在摸清本地区畜牧教学、科研、推广及畜牧企业科技资源状况的基础上,调动各方面力量,围绕畜牧科技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组织重大科研推广活动。

三是推动畜牧科技体制改革。按照畜牧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畜牧科技体制、特别是推广体制改革的方案,创造条件,付诸实施。

(二)加大对畜牧科技的投入。

一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投入。近几年,国家和省里都大幅度增加了对科技的投入,科技计划的覆盖范围更宽,项目投资力度更大。我们要积极争取科技攻关、重大专项、能力建设、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相关项目。要针对畜牧科技的实际需要,向财政等部门争取科研推广项目和工作经费,并争取逐步列入财政预算。要力争各级政府对畜牧业科技的投入有所增长,为“十一五”畜牧科技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鼓励畜牧企业逐步增加科研投入。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要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和科技意识的增强,增加对科技的投入是必然趋势。要通过提供信息、开展服务、牵线搭桥、协助落实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企业增加对重大技术研究的投入。要组织同类畜牧企业,针对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和组装推广,不断提高畜牧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能力。

三是引导社会增加对畜牧科技的投入。引导二、三产业方面的企业,投资创立畜牧高科技企业;协调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部门,对畜牧产品开发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给予信贷支持;扶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筹集资金,开展畜牧科研和技术推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转让的机会,引进外资建立科技型企业,参与畜牧科研开发。

(三)加快畜牧科技体制改革。

一是立足项目促科技力量整合。通过组织畜牧科研、教学、推广等单位联合申报、共同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促进交流合作、资源共享。推进产学研结合,在认真总结前几年开展产学研结合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金融等方面的积极性。按照“资源共享共用、权益合理分享”的思路,通过明确权益分享比例,推进跨单位、跨区域的经科教、产学研协作,形成联合攻关与战略联盟,促进关键性成果的研究和重大成果的推广应用。要创新结合机制,完善合作制度,推动产学研合作再上新水平。要建立资源整合的平台。省畜牧办公室正在筹建省畜牧科技联合会,或者建立一个协调性会议制度,吸收畜牧科研、教学、推广、企业等单位参加,共同研究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联合申请重大科技项目,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代表有关方面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

二是完善基层畜牧科技推广体系。明确基层畜牧科技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县乡畜牧科技推广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发展社会化、公益性畜牧科技服务组织,积极稳妥地将可以交由市场来办的一般技术推广和经营分离出来。鼓励其他经济实体依法进入畜牧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参与基层经营性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使基层经营性实体能够较好地运转。

(四)加快畜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建设配套的人才队伍。科技创新人才为本。要按照建立“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工作高效”的科技人才队伍的要求,加快建设我省的畜牧科技人才队伍。加快造就一批畜牧科技领军人物;加快培养一批通晓业务、擅长管理、具有战略眼光的管理人才;加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畜牧科技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形成一支适应现代化畜牧业发展要求的畜牧科技队伍。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要把畜牧科技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大专院校,为学校确定学科设置、调整专业结构提供参考。根据科研推广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对在职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定期培训。注重在日常工作中锻炼培养人才。针对我省畜牧兽医学科带头人才不足的状况,依托重大科研项目、科研基地、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快培养顶尖高级专家。

三是重视引进人才。近几年,我省的部分高校、科研单位和畜牧企业从省外引进了一些教授、研究员和企业管理专家,对于促进我省畜牧科技创新、改善经营管理发挥了重大作用。要总结经验,面向需要,采取直接加盟、技术入股、聘用合作等多种方式,继续引进国内外人才和智力。

四是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根据国家政策,结合畜牧科技的特点,逐步建立畜牧兽医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畜牧企事业单位要以搞活分配、完善机制为核心,充分调动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组建起支撑畜牧科技发展的科研和推广队伍。

(五)加速畜牧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一是完善畜牧科研和推广的设施设备。提高科技工作条件,这是畜牧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保障。要采取多种措施,增加科研、教学和企事业单位设施设备,争取到“十一五”末,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达到10个,经认定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达到30个。畜牧科研、教学、推广、企业等各个方面的实验室要相互开放,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要建立互通共享机制,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二是构建科技信息共享平台。要在开展地方畜禽品种、牧草作物和畜禽疫病病原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基因库和病原毒株库,为畜牧兽医科研奠定基础。要利用网络技术,逐步建立全省畜牧科技数据库,整合集成各学科的资源以及科研项目数据,为提高科研效率、整合资源提供支撑。

三是增强技术推广能力。要积极改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手段和条件,研发配备必要的快速检验检测和小型实验仪器,改善与服务对象的通讯手段,提高畜牧科技推广的工作效率。

四、找准推动畜牧科技进步的切入点,认真抓好当前畜牧科技工作

(一)加强畜牧科技推广运用。科技推广要作为我们做好畜牧科技工作的第一项任务,作为工作的第一切入点。

一是搞好科技入户工程。从2003年开始,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畜牧科技人员联系千场万户活动,2004年农业部又启动了农业科技入户活动。通过2—3年的实践,畜牧科技入场、入户活动,不但加快了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而且对推广体制改革产生了有益影响。肥城市和阳信县被评为全国科技入户示范点,威海、滨州等是搞得比较好的市,他们的工作受到了政府的肯定,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下一步,要抓好科技入户典型,在全省深入推广。

二是完善科技推广制度。总结我们这些年科技推广的经验,根据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的精神,在科技推广上,我们要建立四项制度。其一,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挂帅,确定推广的科技项目,对有关方面进行综合协调,整合行政、技术、资金等项目资源,搞好布置、检查、总结等项目实施工作。其二,首席专家负责制。由畜牧科技推广、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专家提出技术推广方案,解决技术难题。由当地畜牧科技推广人员担任首席推广专家,具体负责推广项目的技术问题。其三,技术指导员包户负责制。技术指导员分包示范场、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并提供相关产业的技术服务,以及主要畜产品加工、销售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其四,绩效评价制。对推广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跟踪反馈。

(二)认真实施畜牧科技重大专项。

一是重视重大专项。课题、项目,这是实施畜牧科技工程的基础,这是培养人才的基础。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政策吸引人才,要通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来实现。

二是选好科技项目。近年来,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国家和省里对科技项目都进行了重大调整,加强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提高了项目的集中度。作为畜牧大省,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推动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国家和省里科技计划的安排,要重点争取国家“十一五”奶业重大专项、畜禽健康养殖重大科技项目、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和省重大科技专项。这些项目的争取和实施,仅靠一个单位很难完成,必须从一开始就采取优势集成、联合申报的方式,努力争取国家和省的重大项目。

在项目立项上,要建立选题和立项的公开、公示、公议制度,广泛听取并充分尊重农民、技术员、企业和专家的意见,做到顶层设计与生产需求紧密结合,实现选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是搞好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办事。要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搞好项目资金管理,按规定时间落实项目进度,努力达到项目设计的效益。联合立项的有关单位要采取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实施形式,共同促进项目的完成。通过争取和实施重大畜牧科技项目,有关科技单位要进一步增强联合的意识,促进人才互动、设备共用、信息共享,为建立开放、高效的畜牧科研体系打下基础。

四是搞好项目验收。要克服重争取项目,轻落实项目的观点。现在,国家在项目管理上越来越严格,并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我们如果不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就会影响对新项目的争取。要争取项目,必须项目选择的好、实施的好、验收检查的好、作用发挥的好。

(三)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一是全方位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我省畜牧业对外交流合作是比较广泛的,我们要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把握机遇,全方位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畜牧科技上的对外交流合作,我省主要集中在畜禽品种引进、畜产品加工技术、畜禽饲养加工设施设备等方面。近年来,在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等方面加快了交流合作。下一步,我们要全方位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合作。在畜禽品种上,不仅仅是引进品种,要开展育种技术方面的合作;在饲养、疫病防治、环境控制、精深加工、饲料和兽药开发、设施设备等方面要加强合作,特别在实验室建设和利用、疫病防治理论和实践、畜产品质量控制理论和监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等方面,要尽快启动交流合作项目。我们要直接、或者是通过国家有关单位,参与国际畜牧科研计划,也可以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建立畜牧科研交流合作关系。

二是加大畜牧科技与产品“走出去”战略。要认识到,我省畜牧业在饲养、加工、科研领域中,有几个方面是具有一定先进性的,我们具备“走出去”的能力。“走出去”可以锻炼队伍,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引进国外的技术和信息。是全国的畜产品出口大省,近几年,我们在畜产品出口上,虽然受到动物疫病等方面的打击,但是,我们也磨练了队伍,提高了能力。根据国际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和畜牧业的特点,我们在畜产品出口方面是大有前途、大有文章可作的。我们要以品质好、数量大、品种多、市场广取得胜利。搞畜产品出口,不能低着头做买卖,要建立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要了解国外市场,政府主管部门不走出去是不行的。在畜禽品种上,多年来,我们每年要花3000—4000万美元从国外引进品种,下一步,我们要制定计划,加快选育我们自己的品种,要经过10年、20年的努力,使我们的畜禽品种逐步走出国门。

畜牧市场研究篇7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州人大常委会20xx年度工作评议的日程安排,评议州畜牧局工作调查组在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国亮的带领下,于12月9日至12月18日,对州畜牧兽医局近两年来的工作,开展了评议调查。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动物疫病防控、畜禽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体系及自身建设等内容,采取一听(听汇报)、二看(看现场)、三座谈(与干部职工、州人大代表等座谈)、四征求(征求州分管领导、纪检部门意见)的调查方法,对州畜牧兽医局的工作进行了评议调查。一是召开了州畜牧兽医局中层以上干部、离退休干部代表、二级单位负责人、县市畜牧兽医局长会议进行评议动员和测评;听取了州畜牧兽医局局长田凤培关于近两年来全州畜牧兽医工作的情况报告,并分别与参会人员进行个别座谈。二是在州直分别召开了与畜牧兽医工作相关部门、服务对象代表及恩施、宣恩两县市在州直工作的州人大代表座谈会议,进行座谈和测评,并走访和征求了州委、州政府分管领导和州纪检部门对州畜牧兽医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到恩施和宣恩两县市分别召开了州人大代表和分管领导会议,对州畜牧兽医局、财政局、卫生局、环保局工作进行了评议和测评。同时,又分别到两县市的畜牧、财政、卫生、环保局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对州直对口局进行评议和测评。四是参观了恩施市华硒生态农副产品工业园和凤凰山种猪场的生产和建设情况。并于12月22日,听取了其他三个评议调查组对建始、巴东、利川、咸丰、来凤、鹤峰等6县市畜牧工作评议调查的情况介绍。现将对州畜牧兽医局工作评议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两年来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州畜牧兽局是州政府承担全州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工作的职能局,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畜牧兽医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负责动物防疫、检疫、兽医、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等监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及体系建设、生产发展等。

20xx年以来,全州畜牧业在遭受了生猪蓝耳病的入侵、特大冰雪灾害和生猪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全州畜牧业生产仍然获得了快速发展,20xx年全州畜牧总产值46.4亿元,同比增长24.7%,占农业总产值的37%;预计20xx年可望实现牧业总产值57.84亿元,比上年增长25%;猪、牛、羊、禽出栏(笼)分别达445万头、6.9万头、45.2万只、1117万羽,同比分别增长17%、38%、22.8%、70.5%;肉类总产量42.7万吨,同比增长26.9%。两年来,州畜牧兽医局在依法履职,推动畜牧产业发展方面,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科技兴牧,壮大畜牧产业。为了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生产发展,州畜牧兽医局在全州结合实施相关项目,落实惠牧政策,从改造栏圈、改良品种、扩大规模、科学喂养等方面,引导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20xx年以来,他们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建议州政府先后召开了四个专题现场会议。一是在来凤召开了生猪养殖大户发展现场会议;二是在恩施召开了标准化、规模养殖新模式推广和建设市场主体现场会;三是在巴东召开了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四是在利川召开了标准化模式养殖现场会,推介该市建设万头养猪场和畜禽规模养殖的经验,研究和部署了相关工作。在标准化养殖方面,重点是结合本州实际,狠抓了小户连片型、小区连户型、大场大户带动型三种养殖小区规模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州已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150”模式大户552户,山羊“1235”模式大户417户,林下养鸡模式大户1800户、“猪沼x”模式大户64011户、家庭牧场3019户。在规模养殖上,重点抓了生产大县、大乡、大村、大户的发展,预计今年出栏生猪60万头以上的县市可达4个,5-10万头的乡镇20个、5000-10000头的村500个、50-5000头的大户10000个。在栏圈改造方面,重点抓了现代化养猪场的建设,达到圈内温度可控、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全进全出。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拉动,全州已建成标准化的万头养猪场8个,千头以上的122个,500头以上的499户。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方面,淘汰了劣质种猪1900头;狠抓了优化的多元杂交组合的推广;加强了“三群一站”的建设。

(二)狠抓“龙头”培植,发挥辐射作用。为了发展壮大畜牧业生产和加工龙头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州及各县市畜牧部门,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畜牧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落户我州办厂(场);二是帮助龙头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三是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四是在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等,有力地促进了畜牧生产加工企业的发展。如恩施市建成了九洲牧业公司、好又多华硒生态园、凤凰山种畜场、大旺牧业公司、翔盛牧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利川市多仁多公司年屠宰200万只家禽的自动化生 产线已投入生产,土家牧业公司3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厂已正式动工兴建。同时,各类市场流通主体逐步兴起,全州涌现牧业专业合作社80个。恩施市盛家坝乡桅杆堡牛交易市场,以翔盛牧业公司为依托,大力建设山地黄牛养殖基地,初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的经营形式,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

(三)狠抓疫病防控,确保产业安全。抓好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治不仅关系到全州畜牧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也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安全。两年来,州畜牧兽医部门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始终作为整个畜牧兽医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积极给政府当参谋,强化各级政府动物防疫的措施和目标责任。二是对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做到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三是加大对各项防控措施落实的跟踪督办和检查。四是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全力果断处置。如去年的生猪蓝耳病发生后,果断采取措施,各地严格按照处置规范进行防控,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疫情得以控制和扑灭,并受到省里的好评。由于20xx年的动物防疫工作动手早、抓得实,实现了上半年零疫情、全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防控目标。

(四)狠抓依法监管,切实履行职责。在贯彻实施畜牧兽医法律法规方面,首先是加大了学习宣传贯彻力度。重点抓了畜牧法、草原法、动物防疫法、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的学习贯彻。两年来,先后两次举办了有400多人参加的培训班,对乡镇技术人员和防检员普遍轮训了一次。第二,依法加大了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一是狠抓了兽药饲料和畜禽产品抽样检查。20xx年累计抽检兽药40批次,畜禽产品60余批次,合格率为95%;累计查处不合格蛋白饲料原料1.318吨、牛用浓缩饲料0.2吨、其他饲料16.38吨,涉案金额7.89万元;查处假劣注射液42963支、假劣兽药(粉剂、消毒液)5692公斤,涉案金额8.26万元;取缔无兽药经营许可证经营企业1个。从抽查的畜产品结果看,我州畜产品中未发现药物残留超标和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三是加快了无公害畜禽产品一体化认定认证工作。全州新增畜禽产地产品一体化认定认证16个。第三,加大了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的力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到目前为止,全州虽然已有12家肉类加工企业和21家饲料生产企业,年可屠宰加工生猪250万头和生产饲料6万吨。但多数规模不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如肉类加工企业,大都只是简单的屠宰和分割,未形成知名品牌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二)牧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草食畜牧业生产是我州的一大优势,虽然畜牧部门过去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但其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生猪的发展,草场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动物防疫所需的设施设备及经费不能保证工作的需要。一是州、县、乡三级均缺乏应急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尤其村级冷链设施断档;二是防疫收费从20xx年起停收后,防疫注射经费急需落实;三是防疫应激死亡赔偿太低(50斤赔40元),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四是应急疫苗储备经费不落实。

(四)畜牧兽医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全系统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年龄老化,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近十年州县市局未进一个新人,乡镇兽医人员50岁以上的占6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二是基层集体兽医人员待遇不落实,生活无保障,多数地方集体兽医养老保险未解决,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也是我州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五)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缺乏手段。目前州及县市均没有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场所和仪器设备,凡抽检均要送省里检测。

三、测评情况及总体评价

(一)测评情况。参加对州畜牧局工作测评的总人数为332人,满意票为308票,占总测评人数的92.77%,基本满意23票,占6.89%,不满意3票,占0.8%。其中参评的州人大代表208人,满意票188票,占90.4%,基本满意17票,占8.2%,不满意3票,占1.4%。

(二)总体评价。从评议调查总的情况看,两年来,州畜牧兽医局,紧紧围绕全州畜牧业的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一是围绕产业兴州战略,突破性地发展畜牧产业。特别是在争取和落实中央、省、州有关兴牧惠农政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加大了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工作力度,创造了全州畜牧业发展“七超历史”的大好形势。二是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积极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注重自身建设。现任领导班子是一个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求真务实、民主和谐、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好班子。他们按照州委“两提高、两满意”的要求,坚持从教育入手,按制度办事,讲政治、顾大局,讲团结、守纪律,机关及系统形成了心齐、风正、干劲足的良好氛围。四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均能做到按时办理和回复,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四、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大畜牧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要做到有规划、有措施。要在解决饲草冬储上下功夫,在全州大力推广恩施市“1235”养羊模式和“12352”养牛模式。

(二)进一步培育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要在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效益上做文章;在形成产业链,即公司+基地+农户经营形式上下功夫。特别是畜产品加工企业,要在提高工艺水平、增加附加值、提高综合效益上下力气。

(三)进一步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把春秋两季普注和每月补针的防疫措施落到实处;二是要争取投入,改善防疫工作的条件和手段;三是要研究解决生猪防疫应激死亡赔偿过低而影响防疫不到位的问题;四是防疫收费取消后,要向政府争取尽快解决防疫所需经费,以利“春防”工作顺利进行。

(四)严格执法,加大畜禽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重点要加大动物屠宰检疫、兽药、饲料市场监管和畜禽产品市场监管的力度。

(五)加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增强畜牧兽医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要加大对基层兽医人员技能的培训,改变目前多数兽医只会医猪的现象。二是逐步解决畜牧兽医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三是积极妥善解决集体兽医养老保险的问题。

畜牧市场研究篇8

根据州人大常委会20*年度工作评议的日程安排,评议州畜牧局工作调查组在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国亮的带领下,于12月9日至12月18日,对州畜牧兽医局近两年来的工作,开展了评议调查。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动物疫病防控、畜禽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体系及自身建设等内容,采取一听(听汇报)、二看(看现场)、三座谈(与干部职工、州人大代表等座谈)、四征求(征求州分管领导、纪检部门意见)的调查方法,对州畜牧兽医局的工作进行了评议调查。一是召开了州畜牧兽医局中层以上干部、离退休干部代表、二级单位负责人、县市畜牧兽医局长会议进行评议动员和测评;听取了州畜牧兽医局局长田凤培关于近两年来全州畜牧兽医工作的情况报告,并分别与参会人员进行个别座谈。二是在州直分别召开了与畜牧兽医工作相关部门、服务对象代表及恩施、宣恩两县市在州直工作的州人大代表座谈会议,进行座谈和测评,并走访和征求了州委、州政府分管领导和州纪检部门对州畜牧兽医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到恩施和宣恩两县市分别召开了州人大代表和分管领导会议,对州畜牧兽医局、财政局、卫生局、环保局工作进行了评议和测评。同时,又分别到两县市的畜牧、财政、卫生、环保局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对州直对口局进行评议和测评。四是参观了恩施市华硒生态农副产品工业园和凤凰山种猪场的生产和建设情况。并于12月22日,听取了其他三个评议调查组对建始、巴东、*、咸丰、来凤、鹤峰等6县市畜牧工作评议调查的情况介绍。现将对州畜牧兽医局工作评议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两年来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州畜牧兽局是州政府承担全州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工作的职能局,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畜牧兽医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负责动物防疫、检疫、兽医、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等监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及体系建设、生产发展等。

20*年以来,全州畜牧业在遭受了生猪蓝耳病的入侵、特大冰雪灾害和生猪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全州畜牧业生产仍然获得了快速发展,20*年全州畜牧总产值46.4亿元,同比增长24.7%,占农业总产值的37%;预计20*年可望实现牧业总产值57.84亿元,比上年增长25%;猪、牛、羊、禽出栏(笼)分别达445万头、6.9万头、45.2万只、1117万羽,同比分别增长17%、38%、22.8%、70.5%;肉类总产量42.7万吨,同比增长26.9%。两年来,州畜牧兽医局在依法履职,推动畜牧产业发展方面,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科技兴牧,壮大畜牧产业。为了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生产发展,州畜牧兽医局在全州结合实施相关项目,落实惠牧政策,从改造栏圈、改良品种、扩大规模、科学喂养等方面,引导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20*年以来,他们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建议州政府先后召开了四个专题现场会议。一是在来凤召开了生猪养殖大户发展现场会议;二是在恩施召开了标准化、规模养殖新模式推广和建设市场主体现场会;三是在巴东召开了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四是在*召开了标准化模式养殖现场会,推介该市建设万头养猪场和畜禽规模养殖的经验,研究和部署了相关工作。在标准化养殖方面,重点是结合本州实际,狠抓了小户连片型、小区连户型、大场大户带动型三种养殖小区规模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州已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150”模式大户552户,山羊“1235”模式大户417户,林下养鸡模式大户1800户、“猪沼x”模式大户64011户、家庭牧场3019户。在规模养殖上,重点抓了生产大县、大乡、大村、大户的发展,预计今年出栏生猪60万头以上的县市可达4个,5-10万头的乡镇20个、5000-10000头的村500个、50-5000头的大户10000个。在栏圈改造方面,重点抓了现代化养猪场的建设,达到圈内温度可控、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全进全出。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拉动,全州已建成标准化的万头养猪场8个,千头以上的122个,500头以上的499户。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方面,淘汰了劣质种猪1900头;狠抓了优化的多元杂交组合的推广;加强了“三群一站”的建设。

(二)狠抓“龙头”培植,发挥辐射作用。为了发展壮大畜牧业生产和加工龙头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州及各县市畜牧部门,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畜牧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落户我州办厂(场);二是帮助龙头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三是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四是在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等,有力地促进了畜牧生产加工企业的发展。如恩施市建成了九洲牧业公司、好又多华硒生态园、凤凰山种畜场、大旺牧业公司、翔盛牧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市*公司年屠宰200万只家禽的自动化生产线已投入生产,土家牧业公司3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厂已正式动工兴建。同时,各类市场流通主体逐步兴起,全州涌现牧业专业合作社80个。恩施市盛家坝乡桅杆堡牛交易市场,以翔盛牧业公司为依托,大力建设山地黄牛养殖基地,初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的经营形式,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

(三)狠抓疫病防控,确保产业安全。抓好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治不仅关系到全州畜牧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也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安全。两年来,州畜牧兽医部门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始终作为整个畜牧兽医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积极给政府当参谋,强化各级政府动物防疫的措施和目标责任。二是对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做到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三是加大对各项防控措施落实的跟踪督办和检查。四是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全力果断处置。如去年的生猪蓝耳病发生后,果断采取措施,各地严格按照处置规范进行防控,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疫情得以控制和扑灭,并受到省里的好评。由于20*年的动物防疫工作动手早、抓得实,实现了上半年零疫情、全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防控目标。

(四)狠抓依法监管,切实履行职责。在贯彻实施畜牧兽医法律法规方面,首先是加大了学习宣传贯彻力度。重点抓了畜牧法、草原法、动物防疫法、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的学习贯彻。两年来,先后两次举办了有400多人参加的培训班,对乡镇技术人员和防检员普遍轮训了一次。第二,依法加大了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一是狠抓了兽药饲料和畜禽产品抽样检查。20*年累计抽检兽药40批次,畜禽产品60余批次,合格率为95%;累计查处不合格蛋白饲料原料1.318吨、牛用浓缩饲料0.2吨、其他饲料16.38吨,涉案金额7.89万元;查处假劣注射液42963支、假劣兽药(粉剂、消毒液)5692公斤,涉案金额8.26万元;取缔无兽药经营许可证经营企业1个。从抽查的畜产品结果看,我州畜产品中未发现药物残留超标和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三是加快了无公害畜禽产品一体化认定认证工作。全州新增畜禽产地产品一体化认定认证16个。第三,加大了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的力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到目前为止,全州虽然已有12家肉类加工企业和21家饲料生产企业,年可屠宰加工生猪250万头和生产饲料6万吨。但多数规模不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如肉类加工企业,大都只是简单的屠宰和分割,未形成知名品牌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二)牧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草食畜牧业生产是我州的一大优势,虽然畜牧部门过去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但其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生猪的发展,草场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动物防疫所需的设施设备及经费不能保证工作的需要。一是州、县、乡三级均缺乏应急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尤其村级冷链设施断档;二是防疫收费从2009年起停收后,防疫注射经费急需落实;三是防疫应激死亡赔偿太低(50斤赔40元),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四是应急疫苗储备经费不落实。

(四)畜牧兽医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全系统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年龄老化,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近十年州县市局未进一个新人,乡镇兽医人员50岁以上的占6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二是基层集体兽医人员待遇不落实,生活无保障,多数地方集体兽医养老保险未解决,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也是我州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五)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缺乏手段。目前州及县市均没有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场所和仪器设备,凡抽检均要送省里检测。

三、测评情况及总体评价

(一)测评情况。参加对州畜牧局工作测评的总人数为332人,满意票为308票,占总测评人数的92.77%,基本满意23票,占6.89%,不满意3票,占0.8%。其中参评的州人大代表2*人,满意票188票,占90.4%,基本满意17票,占8.2%,不满意3票,占1.4%。

(二)总体评价。从评议调查总的情况看,两年来,州畜牧兽医局,紧紧围绕全州畜牧业的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一是围绕产业兴州战略,突破性地发展畜牧产业。特别是在争取和落实中央、省、州有关兴牧惠农政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加大了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工作力度,创造了全州畜牧业发展“七超历史”的大好形势。二是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积极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注重自身建设。现任领导班子是一个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求真务实、民主和谐、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好班子。他们按照州委“两提高、两满意”的要求,坚持从教育入手,按制度办事,讲政治、顾大局,讲团结、守纪律,机关及系统形成了心齐、风正、干劲足的良好氛围。四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均能做到按时办理和回复,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四、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大畜牧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要做到有规划、有措施。要在解决饲草冬储上下功夫,在全州大力推广恩施市“1235”养羊模式和“12352”养牛模式。

(二)进一步培育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要在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效益上做文章;在形成产业链,即公司+基地+农户经营形式上下功夫。特别是畜产品加工企业,要在提高工艺水平、增加附加值、提高综合效益上下力气。

(三)进一步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把春秋两季普注和每月补针的防疫措施落到实处;二是要争取投入,改善防疫工作的条件和手段;三是要研究解决生猪防疫应激死亡赔偿过低而影响防疫不到位的问题;四是防疫收费取消后,要向政府争取尽快解决防疫所需经费,以利“春防”工作顺利进行。

(四)严格执法,加大畜禽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重点要加大动物屠宰检疫、兽药、饲料市场监管和畜禽产品市场监管的力度。

(五)加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增强畜牧兽医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要加大对基层兽医人员技能的培训,改变目前多数兽医只会医猪的现象。二是逐步解决畜牧兽医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三是积极妥善解决集体兽医养老保险的问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