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8篇

时间:2023-10-13 15:35:45

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篇1

一、存在的问题及具体表现

(一)治“散”,着力解决“不想为”问题方面

我于2006年12月入党,2009年07月参加工作,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培养、帮助下,辗转组织部、党办和向南办工作。一方面,我深受党的纪律教育和约束,逐步成长起来,感受到了纪律对我成长、成熟的磨砺和帮助,可以讲,如果没有纪律观念、没有对纪律的敬畏,我就不可能走到今天。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岗位的变化,虽然自己对党的情感、认知和信念追求从来没有动摇过,但客观地讲,纪律观念也在弱化,对自己的要求也在放松,面对一些不良风气,自己也在随遇而安。一是党性观念不强。缺乏从政治上思考问题的敏锐性,对各级的决策理解不深,贯彻措施不力,落实的效果不好,表率工作不到位。二是组织纪律执行不严。党内组织生活随意性大,有时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参加党支部学习。三是工作中传播正能量不够,虽没有不当言论,但在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也偶而产生懈怠的情绪,同时对不言风气做斗争的勇气不足。例如,对社会上有一些不当言论、不良风气,心里不认同,但没有直接站出来面对或加以制止。

(二)治“懒”,着力解决“不愿为”问题方面

存在盲目攀比的问题。随着工作岗位和任职时间的变化,认为自己的“能力”也在提升,不自觉地产生了纵向比成绩、横向比待遇的思想。开拓创新精神弱化。习惯于和过去比,满足已有成绩,不愿自加压力,存在着求稳守成的心理。

(三)治“庸”,着力解决“不能为”问题方面

学习劲头不足。对工作中各项政策学习不系统,有选择性学习,尤其对向南发展各项政策学习不深入,条款掌握不明晰。存在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主要表现在处理问题凭主观判断,性格急躁。工作中满足不冒头不排尾就行,有“不骑马也不骑牛,骑着毛驴走中游”的思想,工作水平一直以来排在中游水平,缺乏分析改进措施,向优秀看齐意识减弱。

(四)治“慢”,着力解决“不善为”问题方面

在面对一些重大问题时,经常存在谨小慎微的情况,害怕出差子、偏差,经常是先等一等,看一看再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的发展。例如,面对一些共性的工作问题,处理时以求稳为主,一般会等待上级出台政策,或等着了解一下其他单位的做法,很少拿出创新性的措施解决问题。对待发展坐着等、站着看、边上站,不主动谋划,不主动出击,不抓经济、不上项目,错失发展机遇。在工作中,有些时候存在不要太过往前抢的想法,总认为不稳妥、不可靠,这样一来往往错过了事业发展的最佳时机。

(五)治“推”,着力解决“不敢为”问题方面。

我每次组织学习中央八项规定通报案例,采取了相对措施,做了一些改进工作,但现在认真检查,感觉问题还多,形势还很严峻:在对待上级安排的工作方面,存在涉及本单位就关心、认真执行,不涉及本单位的事情,就不关心的情况。例如,在对待师党委中心工作上关心不足,一些事关经济发展、民生方面的工作,认为自己承担工作相距较远,参与不上,所以为其做贡献也不足。不敢担当,不负责任,在急难险重面前畏缩不前,打退堂鼓,见到好处往前跑,遇到矛盾躲着行。

(六)治“浮”,着力解决“不实为”问题方面

存在学风不实等问题,表现在缺乏主动性和系统性,思考问题、研究工作不深入,平常的学习基本上都是以用促学、因需求学,以解决当务之急和现实问题为主,遇到了什么问题,才收集哪方面的书籍来学习研究,没有以高的标准系统性的提升自己理论素养。也因此,思考和研究问题不深入系统,长远谋划不到位,好多工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自身调查研究质量不高,在深入基层时都是带着一些问题去开展工作、了解情况,待事情办完就返回。例如,每次深入基层调研,完成任务后即返回,没有过多的深入到群众中了解实际情况、开展调研工作。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宗旨意识有所淡化。工作多年以来,在为人民服务意识上有所松懈,虽然工作依旧尽职尽责,但情绪上开始出现懈怠,产生了工作态度和积极性方面的问题。工作中,更多想着如何尽快完成工作任务,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不够密切,较少带着问题去调研解决,没有很好地研究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政策化措施,无形中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

(二)担当精神有所不足。艰苦奋斗的意识不像过去那么强了,少了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主动担当的精气神。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有畏难情绪,缺乏攻坚克难、踏石留印的钉钉子精神,导致出现了工作选择性执行、求稳怕乱不敢突前的问题。

(三)大局意识有所不牢。不能完全跳出个人的局部思维,融入全师的工作大局,在思维的广度、站位的高度上还有所欠缺,导致工作中过多关注自己领域,一些需要配合、联动的工作,协调、联系得不到位。工作中主动配合、补位的意识不强,存在怕越位的思想。

三、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通过认真自查,深刻剖析根源,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制定了以下几点整改措施。

(一)强化担当意识,坚决同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在今后工作中,要将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意识和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强化担当意识,调节自身状态,面对“三大攻坚战”等艰巨的工作任务,不推诿、不退避,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坚定不移地落实好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遵守中央八项规定,自觉抵制“四风”问题,树立规矩意识,严格按政策法规、制度程序办事。

(二)践行根本宗旨,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是对于自查到的问题,逐一整改落实,并将经常性的征求群众意见作为今后做好工作的重要方式,长期坚持下去。二是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和群众当中,努力解决好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问题,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

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篇2

党的十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以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上任伊始,就把作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抓紧抓好,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坚持贯彻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和个人专断、追求奢华等不正之风。”一个自上而下的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

笔者认为,应对“四大考验”,防止“四大危险”,纠正“”,全面加强党和政府机关党风、政风、行风、作风建设,问题出在前三排,根子仍在主席台。现象在基层,原因在上级,关键在领导。

说起领导,许多机关干部认为,那是别人的事,“大官”的事,我一个普通干部、小股长、科长、处长、局长算不上什么领导。其实,对于如何界定“领导”,要作动态分析。从中央、省(直豁市)、部级层面,党和国家领导人肯定是领导,党和国家机关部委办局负责人,省(直豁市)政府领导和部委办厅负责人当然也是领导;从市县层面,副处级以上职务的干部就是领导;从乡镇层面,副科级以上干部就是领导;在基层农村(街道),对于村民(居民)来说,村支书、村长(街道办事处、社区负责人)就是领导。根据《管理学基础》中的解释: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广义地说,只要具有下属或者追随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并可以通过影响下属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均可列入领导行列。

一、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想信念失落。一是不知自己信什么。不信马列信鬼神,披着马列主义外衣,打着共产主义大旗,干着自由主义的事情,由于理想不坚定,信仰不虔诚,心理很空虚,灵魂难安稳,大事小情只能有求于“风水大师” 指点谜津,“术相先生”掐算人生,傍富倚贵铺筑前程,甚至政府机关怎么盖,道路名称怎么取,都要体现趋吉避凶、抬头见“棺”、升“棺”发财。二是不知入党为什么。不讲党性讲本性,当初入党就是为了做官,为了从执政党的地位捞取好处,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宗旨、目标、任务,纪律、规定、程序等知之甚少,有的随着行政职务提升,顺其自然有了党内职务之后,却并不知道自己在党组织内的位置、作用、职责、责任,不把党内监督、组织监督、群众监督放在眼里,有的甚至把行政职务带到党内,说话办事想问题,只对给自己“乌沙帽”的领导负责,而不是向党组织和广大民众负责。三是不知当官做什么。不修人格修官格,不在做人做事上下功夫,却在位子、房子、车子、票子、孩子“五子登科”上做文章,言则大话套话、空洞口号,行则前呼后拥、警车开道,住则五星宾馆、豪华接待,有的招待应酬增多了,灯红酒绿习惯了,官场潜规则适应了,不知不觉中逐步迷失了自我,在地方搞诸侯割据,在单位搞独立王国,无论是中央的政策还是上级的指示,附合自己心意的就落实,反之就以与单位实际不符为由束之高阁,不学习、不传达、不下发、不执行。四是不知人生图什么。不敬民众敬钱财,捞钱捞到手发麻,很少把贫困弱势群众当兄弟,却善于与商人、企业家交朋友,受大款、爆发户的内心外表、行头做派影响与剌激,出现心理失衡并不奇怪,想方设法在职务享受、职务消费、职务爬升上找平衡,有的甚至用商人之钱,买自己之官。古人云:“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说的是人“需求的有限性”与“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对物质的考虑牵挂、需求追求太多,最终必为物欲所累。

(二)个人主义泛滥。一是个人野心恶性膨胀。“新官上任三把火”并非坏事,体现的是领导干部急于干事创业的激情。但现在有不少领导干部“三把火”烧的不是地方。一把火“动班子”。把不属于自己“圈内”的副职视为异己,必欲去之而后快,为“一长制”、“一枝笔”、“一言堂”奠基础;二把火“调中层”。不按干部管理选用规定程序办事或在操作上设置“票权暗箱”,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为敛财创造机会,为安插亲信提供方便;三把火“否前任”。不管前任留下的基础如何,在人、财、物上搞全盘否定,用否定历史表现创新,用否定前任证明公心,用否定他人展示。二是个人政绩泛滥成灾。gdp出干部,数字出干部,项目出干部,速成政绩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挥之不去的魔咒。由于政绩因素的作用,地区单位的宏规划就无法体现战略定位的长期性,规划推进的连续性,分步落实的阶段性,有的不顾自然条件环境和民心财力,追求面子工程、政绩工程,限期工程。后任“修改”前任思路,“调整”前任布局,否定前任规划,已成官场公开的秘密。有的领导干部按照个人经验知识、社会阅历规划地区、单位未来,甚至出现一官一思路,一官一规划,一官一重点的后遗症工程、半截子工程。三是个人利益雪球效应。一人当官,鸡犬升天。据《新京报》报道,轰动一时的陕西房媳张彦家庭至少15人担任领导、公务员或国企领导,他们

生活在以原运城市财政局长孙太平为核心的“官员”家族。更有甚者,据《人民网》批露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新场镇一个18人的卫生院,院长一家就占了8人。互相利用,投挑报李。领导干部之间,你帮我安插亲友岗位,我帮你解决家人就业,有的利用职务影响,为其亲属“破格”提拔提供方便。在公务员、事业人员逢进必考的形势下,有的地方领导创新发明了“定编不定员”的模式,专门用于解决领导亲属或者关系人的就业。四是个人享乐奢靡成风。有的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官小做派大,人微场面宽;有的追求物质享受,追求感官剌激,沉湎花天酒地,热衷灯红酒绿,纵情于声色犬马,没有不敢喝的酒,没有不敢收的礼,没有不敢办的事;有的情趣低俗,丧志,经常出入歌场、舞场、沐场、,没有把主要时间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事业上;有的超标出行,超标接待,超标配车,超标配房,不管职级高低,办公室一定要象宾馆一样带卧室、卫生间,为“床上培养干部”提供方便。

(三)工作作风漂浮。一是浮。不会下基层。下基层之前,必先打电话通知基层,安排好检查考察的食宿行,连看什么点,听谁作介绍,与什么人交流都由基层布置好,所以根本听不到真心话,看不到真情况,如同皮球掉在水井里,从上边看,是下去了,从下面看,却浮在水面上。不会搞调研。一说调研,找几个群众代表开个座谈会,找几个基层干部谈谈话就万事大吉,对问卷调研、网络调研、媒体调研、蹲点调研、专题调研等知之甚少或不会运用、不愿运用,满足于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不会作宣传。精于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传达文件,有时连传达文件的讲话都必须由上级提供通稿或由秘书起草讲稿,很少有自己的思想、观点、主见。二是虚。凭感觉做事。一拍脑袋出主意,二拍胸脯打包票,三拍屁股换位置,是的典型表现。依经验做事。自我感觉良好,但由于经历阅历眼界的局限,易患井蛙之错,而且还振振有词,坚持己见,很难被说服。按先例做事。遇到问题,首先查以前有无先例,只要有先例,无论对错,一律按先例办,根本不考虑时间空间的发展变化,不考虑天时地利人和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和大胆负责精神。三是软。只求“过得去”。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消极等待,被动应付,效率低下,质量不高。只求“对得起”。“对得起这份工资”、“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扫好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成为口头禅。只求“不添乱”。把“多做多出错,少做少出乱,不做不出事”奉为“座右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日常工作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搞“无为而治”。四是吹。有的贪天之功,把地区单位发展的成绩记在个人的功劳薄上,忙于编著史志年鉴,重金聘请专家名人作词、作曲、作赋、作序,为自己涂脂抹粉、歌功颂德、树碑立传,有的用公款华丽包装,把自己打扮成唱练做打、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的全才、天才,结果一旦离职,退去“领导”光鲜靓丽的光环,就成了“离开司机就不会走路,离开秘书就不会讲话”的庸人、废人。

(四)人力资源浪费。一是用人不公。以干部年轻化为由,排斥异己,安插亲信,越级提拔“少爷”、“姑爷”、“师爷(秘书)”到重要岗位、关键岗位、要害岗位;以知人善任、了解考察为由,为买官卖官提供方便,“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光跑不送等待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成了机关干部人人心领神会的潜规,以至有的地区、单位,不同职位明码实价,已成公开的秘密。二是机关松散。“三分之一干,三分之一看,三分之一在捣乱”现象,虽然并不代表机关干部主流,但在不少单位,确实不同程度存在“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临时工挑重担”现象。有的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正式人员不上班或上班不干活、干私活已经司空见惯,大量经费被用在花钱聘临时工上,有的甚至把临时工放在行政执法岗位上,出现被媒体热炒的政府机关“临时工”执法现象。三是职能错位。由于部门内部职责、职能、职权上的分工差异,在单位内部的职能部门之间,也存在着权大权小、事多事少的区别,有的单位领导凭个人好恶,不按职位说明书发挥处室作用,导致处室职能缺位越位错位并存,有的甚至“乱点鸳鸯谱”、张冠李戴、部门权责不符,有的职能部门有机构无人做事,有的机构有人做事却因职能不清无事可做,导致上班干私事,网上玩游戏等问题屡禁不止。四是空饷现象。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退休年龄是60岁,为防止握有实权的领导干部退休前突击腐败的59现象,让部分县处级领导干部57岁“退二线”,是干部管理部门变通执法的一大发明。问题在于不处于领导岗位的机关中层科股级普通干部也被硬性“参照执行”,而且层层加码,让一大批年富力强、心理成熟、经验丰富的机关中层提前到53岁“退二线”, 不但与当前举国关注、社会热议的延迟到65岁退休年龄背道而驰,而且也让年龄在48岁以上的机关中层干部也产生“前途无望、船近码头”的迷茫心态,有的甚至情绪低沉,思想消极,工作糊弄,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严重受挫。已经“退二线”的干部,除有少数干部出去谋业或被“返聘”外,其他大多数干部都呆在家里以打牌、钓鱼、照看孙子孙女度日,“二线干部”处于放任自流、无人监管、权益无助状态,还在社会上引发了百姓诟病的机关干部“吃空饷”问题。

二、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道德文化错位。一是封建文化残余。《论语》有云“惟上智下愚不移”, 出自春秋时期的《礼记》也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民间俗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等,都说明当官与特权相伴,民对官要么逆来顺受,承认官贵民贱,官民有别,要么通过自己奋斗当官改变命运,要么“揭杆而起”打倒贪官。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作的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演的就是官场权术,《水浒传》传的就是如何 与贪官作斗争,《西游记》记的都是教人如何与领导以及领导身边人打交道,《红楼梦》则通篇介绍“高富帅”、“白富美”如何编织关系网,用好“护官符”。二是西方文化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国人对于西方价值体系从视为洪水猛兽到变本加厉崇洋,从社会主义好到月亮西方圆,从去西方留学、求职、就业到去西方嫁娶、购房、移民,从在国有资产改制过程中发了国家财的爆发户到在官场中贪足捞够的裸官,到美国去,到欧洲去,到资本主义的后方去,成了官场、商场“成功人士”的共同梦想。三是主流文化断层。我们的祖先确曾创造过辉煌一时的中华民族文明,但经过这么多年的自我折腾、自我否定、自我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大陆已经所剩无几了。一方面是传统的道德观念被砸碎打烂,另一方面是新文化、新理念、新道德的建立健全还任重道远、遥遥无期,当今社会正处于中华文化的断档期,无信仰、无道德、无政府现象比比皆是,过高估计自己,过低评价他人,不懂礼仪、不讲诚信、不知感恩,是官场急功近利、肤浅浮躁的集中表现之一。据人民网披露:加拿大兰德斯塔德公司在32个国家进行全球工作监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有高达84%的人觉得自己大材小用,排名全球第一(排名最后的国家卢森堡23%)。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感觉自己被大材小用的实际比例或许更高。

(二)社会环境影响。一是唯上唯权影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或以政代党,在相当多的地方仍然存在;领导班子不团结,领导成员争排行,领导干部团团伙伙、勾心斗角的故事,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有的领导干部把党、政府与人民群众放在对立的位置,网上热炒一时的河南省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福建省长乐市环保局局长陈桂光“群众反映问题不能打局长电话”,四川双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勤务二中队副中队长梁忠“我是为领导服务”等雷语,虽然不能代表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流,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部分领导干部的十分严重的官僚、衙门、霸道作风。二是上行下效影响。上行下效,典出《尹文子·大道上》,“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无几时,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说的是:“从前,晋国流行一种讲排场、摆阔气的坏习气,晋文公便带头用朴实节俭的作风来纠正它,他穿衣服决不穿价格高的丝织品,吃饭也决不吃两种以上的肉,不久之后,晋国人就都穿起粗布农服,吃起糙米饭来”。其寓意在于说明领导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领导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下面就会跟着学。对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公款超规格接待豪华宴,公费出国出境豪华游、超标超配豪华车,“三公消费”到了令百姓忍无可忍的地步。“上百个红头文件管不一张嘴,若干个不准治不了官员两条腿”,公款开发票报销成为全球笑话。而且烟哥、表哥、房姐、裸官背后,无不与贪腐有关。花钱买个所长、科长已经成为小儿科,原铁道部长花500万准备买个省委书记被骗,揭开了买官卖官的冰山一角。三是监督虚化影响。对于党政领导干部,从党和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上说,应该自觉置身上级党的组织监督、纪委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派监督、司法监督、单位党组织监督、班子集体互相监督、行政纪律监督、经济审计监督、下级部属监督、基层群众监督、舆论媒体监督、日常自我监督等十余种监督,但在实践中,“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自我监督太空”,换一种说法就是“监督上级怕遭到打击报复,监督同级怕妨碍班子团结,监督下级怕丢失群众选票,监督自己怕伤面子威信。”这其实是“制度缺陷”和“官场生态环境”的鲜活写照。正因为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所以 “一把手”凌驾于组织之上、凌驾于班子集体之上,凌驾于群众意见之上,大事小情“一把抓”,决策拍板“一言堂”,财政花钱“一支笔”,选人用人“一句话”,并非荒诞不经的天方夜谈。这样的官场“生态环境”,对主要领导来说,得“金杯”容易得“口碑”难,“平稳退休”不进监狱难上加难。

(三)官僚思维效应。一是“羊群”效应。放羊的人都知道,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头羊跳了过去,第二头、第三头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从管理学角度,在政府机关作风建设上,领导干部就是“头羊”,对于党规政纪,只要“头羊”不逾越,群羊多会守规蹈距,只要“头羊”突破规则,群羊必闻风而动。所以,作风好不好,关键在领导;作风实不实,责任在上级。二是“手电”效应。手电的效用人所尽知。但现在有不少领导习惯了把马列主义、法规政策、规章制度装在手电筒里,光照别人,不照自己;有的对人是马列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有的八小时内讲反腐倡廉、奉公守法,八小时外搞贪污索贿、家外有家。所以才有“台上他讲人,台下人讲他”的民谣和“小秘反腐”、“小偷反腐”、“小姐反腐”的灰色幽默。三是“圈子”效应。从几何角度看,领导和群众是一个圆心与半径的关系,从物理角度看,领导与群众还有一个向心力与离心力的问题。对于主要 领导来说,如果整天围绕在自己身边的人是干事创业的好人、正人、能人,领导接收到的可能是积极的信息,如果被别有用心的小人、愚人、坏人包围,则领导很可能会陷入“近墨者黑”的困境。在实践中,素质低劣或心有所图之人,往往会观颜察色,见风使舵,找领导软肋,投领导所好,通过搬弄是非,影响领导决策,达到个人目的。而有真才实学之人往往有自己的做人哲学和底线,大多认真、严谨、固执、倔犟,不愿溜须拍马,不会阿谀奉承,往往不为心胸狭窄、缺才少德者喜爱,只有具备宏才大略的领导才会主动去识别、发现、使用人才。四是“太极”效应。练过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拳有很多功法,但有人总结出入门三招,即“绕”、“化”、“推”。体现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上,这个“绕”,就是说话办事想问题,总爱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不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是遇到矛盾绕着走,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是明知改革有风险,因为风险不改革。这个“化”, 就是熟知官场潜规则,放弃原则和稀泥;就是对于违规违法问题,能捂就捂,能盖就盖,实在无法遮掩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这个“推”,就是遇到困难、问题、矛盾往上推,遇到责任、风险、吃亏往外推;遇到决策失误、失败教训往推,往管理监督缺位推,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往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法规体制不够健全完善推。

(四)职业危机恐慌。一是腐败高发导致职业风险恐慌。宋代杨万里在《驭吏》中说:“大吏不正而责小吏,法略于上而详于下,天下之不服,固也。”意思是说大官吏不端正却苛求小官吏,对上面遵守法律要求简略宽松,而对下面要求却详细严格,全国的人因此而不心悦诚服,那是很自然的。但有的领导干部私心私利私欲恶性膨胀,在城市建设、国土管理、交通改善、招商引资等重大经济活动中,“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河南省四任交通厅长前腐后继,多地县委书记买官卖官,领导干部岗位从高位到高腐再到高危,近年网络公布的“中国最危险职业”统计,按照所从事职业的危险程度,依次排出了“矿工、官员、记者、警察”这四种行业,正说明贪官的职业风险在不断加大。二是网络时代导致知识陈旧恐慌。上个世纪,领导干部通过文件、会议掌握大量信息,而群众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太窄太少,所以领导在台上讲话群众愿听。网络时代,领导和群众获取信息的机会基本平等,有的爱好学习的群众在自己从事、关心、研究的领域,其理论和实践的能力甚至比领导还要全面高深很多,如果领导整天忙于事务,不注重学习,在政治理论、业务能力方面很难成为群众的“领头羊”,很容易成为群众“尾巴”,虽然拥有话语权,但却丢失了群众的认同感,如果没有廉洁自律的人格魅力作保障,只能“你讲得口干舌燥,我玩手机睡觉”,这也是当今会议纪律难管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专业单一导致能力不足恐慌。现代社会对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已经不单纯满足专家型、学者型领导,而更多需要的是懂得管理科学、领导艺术、协调关系、应变能力的“杂家型”领导。从领导干部来源看,有的是从学校毕业,通过调干生、考公等途径跨入仕途,平步青云的;有的是在推进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过程中一夜“暴富”被越级提拔的;有的是凭背景、后台被破格或带病提拔的;有的是因领导班子中需要有一定比例无党派干部、知识分子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而被定向培养或越级选拔,被群众讽之为“无知少女”型干部。这些领导虽然官越当越大,自我感觉越来越好,但心胸眼界、知识素质却并非都能与时俱进,与职位匹配。遇到重大问题、突发事件时,出现“拍脑袋决策、拍胸脯担保、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型干部并不奇怪。四是凝聚弱化导致组织认同恐慌。党政机关是一个令行禁止、高效运行的精英团队,靠什么凝心聚人、栓心留人?上个世纪是靠理想、靠信念、靠事业,靠人格魅力和机关文化。但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理想信念与社会现实、奉献付出与所得回报、能力素质与职位提升之间的反差,让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在悄然发生变化。干部群众作为单位人、组织人的属性正在淡化,而作为社会人、独立人、自由人的属性正日益显现。领导与群众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互相理解关心爱护少了,敷衍塞责、应付胡弄的多了。在干部群众遇到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具体问题时,很难感受到组织的作用与温暖,有的领导甚至以防止亲疏远近为由,不关心、不过问、不到场,让工作人员很心寒。壹周立波秀主持人周立波曾调侃组织“就是在你遇到困难时,他说无能为力;在你遇到不公时,他说要正确对待;在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他说要顾全大局;在你受到诬陷时,他说你要相信组织;在需要有人做出牺牲时,他说组织考验你的时候到了;当需要有人冲锋陷阵时,他说是你的坚强后盾;在你取得成功时,他说是组织培养的结果”。

三、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坚定理想信念,构建继承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理想信念建设。一是深化历史认知。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随着老一辈革命家的逐渐离去,年轻化的快速推进,我们党从打江山到坐江山,从在野党到执政党,党政机关干部从栽树人到乘凉人,从创业者到享受者,党的光荣传统离后来人越来越远,理想、信念、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制度、法规进行约定和传承,任何怀疑和否定历史、否定过去、否定前人、否定传统的行为都是不正确的,前届的教训可以借鉴,前人的精神必须继承,前辈的宗旨不容背叛。二是重视国情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校、党校、名校资源,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历史、党史、传统、文化教育,深化年轻干部对党情、国情、民情的学习、思考、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认可、认同,增强年轻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三是加强理论学习。要让许多土生土长的领导干部从“井底之蛙”变成“翱翔之鹰”,仅靠个人自学、中心组集体学、跟着群众大呼隆学,均无法解决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的问题,必须有统一、强制、硬性的学习时间、内容、考试、考核等规定才行,必须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的离职离岗轮训制度,必须与领导干部的管理教育、考核使用挂钩,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的针对性、紧迫性、自觉性。

(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一是增强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民族的骄傲和光荣,在全球变革大潮冲击下,只有不迷失、不丢失传统文化,才能“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如果任由败家子肆无忌惮地否定历史,否定传统,否定文化,否定祖宗,不需要西方的“和平演变”,而是自己“缴械投降”。二是继承文化精髓。大张旗鼓宣传我们党、国家、民族的特色文化、传统文化,用中华民族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廉、勇等传统美德凝聚人心,让重德尚义、爱国守信等光荣传统,成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信仰之源、力量之本、做人之基,让个别狂妄自大、放望、追求剌激的领导干部无法在官场立足。三是创新文化内涵。创新群众文化、机关文化、特色文化,在培养树立、宣传表彰具有地方特色、时代气息的领导干部先进典型上下功夫,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内容、载体,发现、挖掘、宣扬、歌颂领导干部中的凡人小事,宣扬干部群众日常生活中心灵的闪光点,用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占领主阵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三)全面防止“和平演变”。一是坚持以“毒”攻毒。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就曾预言,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最近网上又曝出美国中情局对中国“和平演变”的《十条诫令》,更暴露了敌对势力用心险恶。《十条诫令》内容如果属实,不妨印发给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经常对照反思,绷紧反“和平演变”之弦。二是坚持内外有别。领导干部为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广交朋友并不错,但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与国外、境外商人、企业家交往的审查监督,防止贪官污吏与国外势力由眉来眼去、勾肩搭背到内外勾结、溜之大吉,从严查处领导干部举家移民或在国外购置固定资产,独自在大陆当裸官的问题,之妻薄谷开来和伍德案就是领导干部家属中极俱代表性的个案。三是坚守职业底线。共产党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清教徒,领导干部也有个人的权益需要保护,但领导干部作为手握公权的公众人物,必须把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放在首位,绝不能谋求为自己、为少数人或为利益集团服务,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把爱国爱党、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等作为检验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标尺,把“当官则不能发财,发财则不能当官”作为领导干部的职业底线,稳步推进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财产公开制度,防止“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的以官敛财现象重演。

二、坚强基层组织,构建凝心聚力的长效机制。

(一)令行禁止,构建堡垒坚强党组织。一是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选准、配强党小组长、党支部书记,从根本上改变基层和机关党组织委员作为业余兼职岗位无人愿干、无人能干、无人会干的局面,逐步推进基层和机关党组织成员专职化,兼职人员岗位津贴化,调动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二是全面落实组织例会制度。创新完善“”制度,不断拓展创新党内组织生活的形式内容载体,坚持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确保党内民主和政治平等,防止领导干部成为不受约束、不受组织管理、不受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一个从来不参加党小组、党支部活动,从没有在党的组织内与党员开诚布公谈心交心,向党小组和党支部汇报过思想的领导干部,不可能成为廉洁自律、受人尊敬的好干部。三是严格执行政治组织纪律。严肃查处违的政治组织纪律行为,防止党员领导干部把地区、单位当成私有领地、独立王国,搞“诸侯割据”、地方保护,防止领导干部片面强调地方和单位的特殊性,忽视党和国家的统一性,坚决杜绝“中央的声音出不了中南海”,或出了中南海也变成“党中央下文件,一级一级往下念,念完文件下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的现象泛滥,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领导干部政治合格。四是强化领导就是服务理念。推进对干部群众的人性化服务管理,坚持管理教育、人文关怀、情趣培养、道德修炼、爱好引领、才华展示、价值提升的齐抓共管,维护赋予党员的合法权益。在干部群众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人生转折、特殊困难等重大问题上,领导干部要尽可能“心想到、话说到、力尽到、事办到”,及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帮助排忧解难。对因法规政策等原因,暂时无法办到的事,耐心、热情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把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及时送到党员干部群众的心坎上,营造党内党外团结和谐的新局面。

(二)执政为民,构建亲民善政“小政府”。一是精兵强将简政放权。“小政府”既体现在控制机关编制膨胀、清理机关“临时工”、减少政府部门和人数、减轻财政供养压力、提高办事效率上,也体现在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减少审批、提高效率上,更体现在纠正领导和机关干部官贵民贱的官僚心态、口大气粗的衙门作风、争功诿过的推诿扯皮上,从感情、态度和管理上,全面解决人民政府拒人民于大门之外,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上,一句话,管好该管的事,放掉该放的权。二是规范决策减少失误。有学者认为,当前的官场决策失误是另类的腐败,而且是最大的腐败,从某种角度看,决策失误无人领责或者自嘲为“交学费”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半截子工程等留下的“后遗症”祸国殃民,有的对环境、资源的破坏,特别是对民众感情的伤害,要靠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才能化解。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对事关地方经济战略布局、城市改造、发展规划等重大决策,要建立健全论证、听证、公开、审议、表决、等一整套程序,把“一把手”的无限权利变为受制约的有限权利,把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三是问计于民接受监督。同志曾经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不能总是自我感觉高人一筹、高人一头,高人一等,处处居高临下,以 “父母官”、“救世主”、主宰者心态对等民众。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当好儿子,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由人民评判领导干部的是非功过和进退走留,才能净化官场环境。

(三)选贤任能,构建公平公正小环境。一是完善选人机制。在选人用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要坚持历史、客观、辩证,注意“尊重群众公认,但不能搞唯票取人;正确把握竞争择优原则,但不能搞凡提必考;以科学发展论英雄,但不能简单以gdp增长定升迁;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但不能拔苗助长;有效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但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激励干部的手段”。不搞矫正过枉,那种一说年轻化,就恨不能到幼儿园中培养选拔干部,一说退二线,就巴不得30岁以上的干部都下岗回家的想法和做法,不但是幼稚的,而且是愚蠢的,更是危险的。二是完善用人机制。选贤是前提,任能是基础,干事是目的,要防止干部选拔使用过程中的“钦点效应”、“近亲效应”和“买卖效应”,防止用学历代替能力,用文凭代替水平,用后台代替后劲,防止误解、错解、歪解党管干部原则,不断为领导干部职位进退走留提供更多的竞争机会,为各种类型优秀干部的脱颖而出创造宽松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干部培训、储备、考核、试用、任命、回避制度,不断扩大选举制,减少任命制,深化考核制,试行弹劾制,为领导干部正确规范履职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提供完备的制度保证。三是完善敬老机制。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说:“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严格执行《公务员法》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地方党政领导出台地方关于干部管理方面 “土规定”的级别程序权限,防止政府机关部门领导越职越权、自定规矩,曲解法律,象“歪嘴和尚把好经念歪”一样歪解党的干部政策。无论是从敬老角度,还是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角度,都有必要立即清新官场风气,防止领导干部因人划线,把干部资源当成私人财产任意处置,充分调动发挥机关有实践经验老同志特别是“二线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监督批评作用、宣传教育作用,对他们当中身体健康、能力具备、本人愿意的,尽可能安排如派驻、挂职、借用等适当的工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资源,助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三、坚持以身作则,构建气正风清的长效机制。

(一)率先垂范,从领导干部做起。一是注重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为历史名人王阳明首创,作为古代官吏,他所倡导的知行合一与我们今天强调领导干部的知行合一有着天壤之别,但其强调加强对自身修养,强化对理想信念的坚持,对理论知识的践行,对今天的领导干部仍有其积极的指导意义。对于政府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没有报国为民的崇高理想,干事创业的坚定信念,严于律己的做人态度,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热衷于搞图名挂号的应景工程和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只在乎上级注意不注意,不重视群众满意不满意”,是很难率领一流团队,建设一流机关,创造一流业绩,成为百姓口碑相传、极具人格魅力的优秀领导的。二是突出榜样示范。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领导干部只有以身作则,不唱高调,不说空话,才能用榜样力量引领社会、示范机关,否则,只能“台上你讲人,台下人讲你”。三是敬畏舆论监督。“政去人声后,百姓闲谈时”,作为领导干部要有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才可能真正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接受群众监督督。只有胸怀感恩之心细数成长收获,以知恩之情对待组织培养,用报恩之行反哺尽责所需,才能常思政绩观偏差之危,常想权力放纵之害,常顾作风不实之忧,以对党、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绝对忠诚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做一名懂得感恩、善于知责、乐于尽责、敢于问责、忠于职责的优秀领导干部。

(二)上行下效,从上级机关做起。一是正人先正己。孔子在与子路的对话中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机关是贯彻落实领导意图,狠抓执行落实、检查考核的权力部门,机关的作风、水平、素质,代表和反映一级政府的行政效能、效率,领导机关倡导什么,反对什么,领导干部言谈举止,行为做派,有强烈的榜样效应、示范效应、导向效应,从某种程度上说,上级领导刮什么风,基层就下什么雨,上级机关好什么味,基层就做什么菜,上有所好,下有所投,观颜察色、见风使舵,是官场陋习,必须从上级与基层两方面加以根除。二是做事先做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形象地说明,德才兼备是圣人,有德无才是君子,无德无才是愚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使用过程中,要纠正和防止重才轻德倾向,防止有才无德的小人混入领导干部队伍,否则,造成的损失绝非经济数字可以统计。要通过电视问政、监督管理、评议考核等,让领导干部成为心系百姓、利为民谋的楷模,成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楷模,成为谦虚谨慎、守信感恩的楷模。三是求真先求实。原文化部长王蒙曾引用过学者甘阳的话:“在美国,精英真精,老百姓真傻;在中国,老百姓不傻,精英真傻。”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不傻,因为老百姓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评价是非善恶;为什么中国的精英真傻呢?傻就傻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傻就傻在私心、私欲、私利太重,傻就傻在唯上、唯书、唯权。治疗的方子很多,但最有效的一味药还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

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篇3

--声明:文秘站网()原创文章!对于其他网站的抄袭行为我们将联合作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根据《XX县深入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工作方案》的安排,全县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从3月中旬至下旬为第二阶段,即查摆问题阶段。现制定本局第二阶段实施方案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查摆问题阶段工作的重要性

查摆问题阶段是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中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在动员学习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查摆问题阶段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深入进行问题查摆,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明确整改方向,制订整改措施,对于巩固和扩大动员部署阶段成果,打牢整改工作基础,确保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取得成效至关重要。这一阶段的工作社会各界群众关注,关系到下一阶段的整改工作是否具有针对性。各窗口、各股室必须充分认识做好这一阶段工作的重要性,认真按照方案开展活动,努力把这一阶段的工作抓紧抓好。

二、重点查摆的问题

按照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总体要求,对照要牢固树立和大力弘扬六个方面的作风以及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规定的执行情况,结合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认真查找本单位以及个人在作风建设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特别是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从以下9个方面进行查摆,既要查摆出问题,找出典型,又要深刻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力求找准症结,明确整改方向,研究整改措施。

1、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严重,脱离群众,漠视群众,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

2、责任心和执行力不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办事拖拉,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3、缺乏干事激情,精神状态不佳,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因循守旧,不学习,不钻研,学风不浓,玩风太盛的问题。

4、脱离实际,急功近利,不察实情、不讲实话、不办实事、不求实效,弄虚作假,形式主义严重的问题。

5、为政不廉,,吃拿卡要,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严重的问题。

6、部门职能权限不清,部门内设机构设置不合理,造成投资者和群众办事难,机关办事效率低的问题。

7、办事或审批的程序不科学,有重复的内容和环节,与相关部门衔接不好的问题。

8、群众或投资者申报审批事项的材料不合适而不提出、不指导群众或投资者完善材料,导致多次反复的问题。

9、机关干部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无法履行岗位职责要求,造成办事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的问题。

三、查摆问题的方法步骤

(一)进行思想发动。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思想发动,向广大机关干部“三个讲清”:讲清为什么要查摆问题,讲清重点要查摆什么问题,讲清怎样剖析根源明确整改方向,使广大机关干部把思想切实统一到查摆问题的要求上来,增强查摆问题的自觉性和紧迫性,真正沉下心来,把干部作风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摆清楚。

(二)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开通热线电话和网上信箱等形式,广泛征求服务对象、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本单位、重要岗位干部作风和行政效能的意见和建议,将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分类汇总,在本单位公开。

(三)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行业特点、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采取自己找、领导点、群众提、互相帮等形式,组织机关干部认真查找本机关和干部在作风建设和行政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要对基层和群众关注度比较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与招商引资工作密切相关的机构和岗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查找。查摆问题要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敢于面对问题,揭露问题。把查摆问题的过程,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自我教育的过程。

(四)深刻剖析原因。分层次召开专题讨论会,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剖析原因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把造成问题的各种可能原因列出来,进行全面分析,然后找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对一个问题,要看它是因为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作风不正造成的,还是因为体制机制不完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不科学,审批办事程序不合理造成的,或是因为个人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造成的。既要分析工作主体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也要分析监督、督促工作不到位、违纪处理不及时方面的原因。通过剖析原因,切实抓住问题的实质,特别是一些由制度和工作人员不适应带来的问题要剖析透彻,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源。

(五)研究提出整改方向。在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共性的问题、集中的问题和特别重点的问题,研究提出整改方向。属于事业心与责任感、工作作风不正的问题,主要在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上下功夫整改;属于体制机制、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的问题,主要在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机制,调整机构设置、理顺职能配置、优化审批程序上下功夫整改;属于个人素质、工作能力的问题,主要在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上下功夫整改。

(六)做好查摆问题的分类汇总。在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分类汇总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一批本地本单位集中整改的重点问题,填写《各镇(乡)各单位查摆问题情况表》,并向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单位和群众进行反馈。查摆问题阶段结束时,把查摆问题情况表报送县作风效能办。

四、基本要求

(一)领导干部要带头。查摆问题阶段工作搞得好不好,能否达到目标要求,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能否高度重视,发挥表率作用。各班子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剖析原因,带头明确整改方向和整改措施,从而带动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查摆问题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坚持实事求是。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什么问题就查摆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查摆什么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既不能有意掩盖,避重就轻,把自身存在问题说成是别人的问题,把属于个人的责任说成是整个单位的责任,推卸个人责任;也不能把属于主观因素造成的问题推到客观原因上,把作风、能力上的问题说成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逃避主观责任。要把求真务实的作风体现在查摆问题的整个过程中。

(三)坚持边查边改。在查找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明确整改方向的同时,对于查摆出来的问题,具备条件马上改的要立即改,并把边查边改的结果反馈给相关的服务对象。

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篇4

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其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它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更关心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这是具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意义的举措。如何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成为各级各部门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调查研究。

一、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要想使广大干部保持优良的作风,必须从思想上入手努力提高其对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使其认识到加强作风建设是现实所需、形势所迫。

(一)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需要领导干部要有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之风,通过实在的举措、具体的行动开展各项工作;其次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见一些观念上、体制上、制度上的障碍,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在学习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再者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彰显人文关怀,心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可以说做好这些是广大干部优良作风的体现。

(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领导干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学风,才能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特征、科学定位和谐社会的蓝图,合理选择和谐社会的路径,从而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同时,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如果各级领导干部作风不端正,党内和谐只能是一种善良的愿望,社会和谐也将难以成为现实。而要实现党内和谐,必须发扬党内民主,严格党内生活,切实解决目前少数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干部的素养密切相关,领导干部素养的高低、特别是作风素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既是领导干部作风的折射和反映,又需要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来保障、来支撑。同时,一个执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必须通过其领导干部的作风来体现和检验,能否保持和发展先进性,也有赖于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领导干部良好作风的保持和发扬,既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基础,也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既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途径,只有切实转变作风,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腐倡廉的问题。同时,反腐倡廉工作本身的开展,也需要相应的作风建设来支撑,领导干部作风是决定反腐倡廉工作能否走向深入的关键。

二、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加强作风建设必须从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经过深入调查和总结,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作风保守。少数同志思想僵化,凭经验办事,不愿动脑筋,没有独到的见解,怕风险,只会走自己走过的路,只会走别人走过的路,缺少创新的工作思路,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有的同志主观臆断,骄傲自大,随意性、片面性和盲目性较大,导致决策失误多、损失大;个别同志害怕得罪人,不讲党性,不讲原则,对待错误观点不敢驳斥,对待错误行为不敢批评,对待腐败现象不敢斗争等等。

(二)学习风气不正。有的干部平时不学习,固步自封,甚至以功利主义态度对待政治理论学习;有的不善于挤时间学习,不善于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照抄照搬,照本宣科,满足于一知半解,脱离稿子就不会讲话;有的人为学习而学习,不善于有的放矢、带着问题学,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个别年轻干部则把学历学习当作晋升的敲门砖,不实实在在学知识,满足于弄一张文凭作为要求组织提拔的资本。

(三)工作作风不实。有的人工作热情不高,敬业精神不强,作风上拖拉懒散、浑浑噩噩;有的人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不图有功,但求无过;有的人工作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避难就易,不求干事,但求名利;有的人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工作落实不到位,缺乏具体指导,满足于开会布置,很少督促检查;有的人对待上级的决定和指示,不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等等。

(四)领导作风。有的领导同志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即使下基层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对群众的意见不了解,对基层的工作情况不掌握,对群众和基层的需要不知道,了解不到深层次的问题,凭想当然做决策,导致上边提出的任务与下情不相符合;少数领导同志,做官当老爷,主观武断,作风粗暴,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排斥异己,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要求群众为自己服务。

(五)生活作风不检点。个别同志生活作风不检点,情趣不健康,不重品行,做出一些违反道德操守的事;更有甚者身份地位变了,嫌“糟糠之妻”土气,寻找“洋气”与己般配;少数同志为了满足、婚外情等奢侈贪婪的需求,大肆贪污受贿,挥霍国家钱财等等。

造成以上不良作风的主、客观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不良作风存在从众心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长期存在一些不良风气,违纪国法的“潜规则”大行其道,行贿受贿打着“人情往来”的旗号大肆进行。意志不坚、原则性不强者自然容易成为不良风气的俘虏。有人认为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自己太清廉了,别人会说“不合群”是“另类”,甚至得罪人,于是随波逐流。还有的认为,收点回扣拿点酬谢,要点好处,是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不拿白不拿”。就是这种认同并按照所谓的“流行规则”行事,使“从众”的不良风气从被动接受到乐在其中。

(二)对不良作风的惩治存在侥幸心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对自己逃脱党纪国法的制裁心存侥幸,自以为自己行为隐蔽,方法巧妙,手段高明,虽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组织不知,群众不晓,可以高枕无忧;有的认为自己身份特殊,关系网广,铁哥们多,即使败露,也能轻易过关。对不良风气的惩治心存侥幸,胆子就会越来越大,对法纪教育会越来越漠视,对行为后果会越来越无所顾忌,在违法乱纪的道路上会越滑越远,不良风气就会更难以消除。

(三)对不良作风的诱惑存在不平衡心理。有的人动辄与大款攀比生活享受,看到人家腰缠万贯,坐高级轿车,住豪华别墅,心理极不平衡,认为自己学历不比别人低,能力不比别人差,付出不比别人少,而收入却比别人相差甚远,享受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有的人与极个别善于投机钻营的干部相比,看到别人不学无术,作风飘浮,业绩平平,却会巴结权贵,投机钻营,职位高升,而自己能力强、业绩突出却不被组织任用。心理严重失衡,防线自然崩溃,上进心必然丧失,贪欲就会占上风,发生违法乱纪行为是迟早的事。

(四)对不良作风的监督不力。不良作风的产生,往往都与监督不力有关。有的干部大权独揽,作风霸道,对上阿谀奉承,对下压制民主,对这种人上级监督难到位,下级监督够不着,同级监督缺乏力度。有的学风不正,学用脱节,不善于总结经验,把握不准规律,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考核和评价办法,导致大锅饭问题突出。有的生活作风不检点,情趣不健康,缺乏高追求,认为生活作风是“小节”,组织上对生活作风问题强调得不够,加之管理难度大,致使极少数人不把生活作风问题当回事。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对策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掌握特性,探索规律,研究方法,常抓不懈,有针对性的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领导带头。抓干部作风建设,必须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抓起。领导干部要树立“我的形象就是机关形象”的意识,从领导做起,从现在做起,以民为本,率先垂范,清正廉洁,脚踏实地,公道正派,多做实事,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明确目标。抓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找准存在问题,剖析根源,确定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的目标,明确任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三)加强监督。抓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加强监督,严明党纪政纪。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委和政府专门的监督机关,肩负着协助党委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任,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职责,对不良风气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违反规定的要通报批评,对严重违反纪律的要严肃查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四)落实责任。各级党政领导和各部门“一把手”要增强抓干部作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担负起抓好职责范围内作风建设的重任。领导干部对不良风气不批评教育,不制止,不查处的,或者对严重违纪违法问题隐瞒不报、压制不查的,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五)强化教育。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抓好领导干部作风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法纪意识。教育内容要切合实际,紧扣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层次施教。教育方法力求形式多样,可以采取经常性教育、正反典型教育、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健全制度。要把防范干部作风容易出现漏洞和产生问题的关键点作为制度建设的重点。要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决策程序、决策评价、民主监督、党务公开、政务公开、选人用人、财政管理等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防范人、财、物管理中、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的发生。

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篇5

一、第一阶段工作

1、开展动员大会

3月5日下午,我局召开了集中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动员大会。会上,韦崇珊局长作了动员讲话,对本局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行动员部署,联系实际讲清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目的意义,讲清本单位和干部队伍在作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讲清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努力方向和措施。会后,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作风建设方面的重要论述、学习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和全区、全市、全县转变干部怍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会议精神,学习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县委、县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要求全局干部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重大部署上来。

2、组织开展大讨论

3月14日上午,我局召开全局干部职工会议,认真组织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大讨论活动。讨论围绕查找影响和妨碍机关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行政效能建设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体制机制、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来开展。对照转变作风的要求,讨论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重点讨论本局机关工作的出发点是便于自己管理还是便于群众办事;对照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投资软环境的要求,讨论本局机关行政审批是考虑部门利益还是便于招商引资、帮助企业发展;对照建设高效政府的要求,讨论本局机关管理的各项业务流程是规范有序、高效便民还是随意而为、故意设卡;对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要求,讨论干部队伍的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强不强;讨论本局机关是否存在“三乱”行为、政令不畅、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问题。

通过大讨论活动,全局干部职工深刻认识了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广大机关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增强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制意识,激发热情,积极投入到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中去。讨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局班子决定,当前通过建立健全以下制度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一是继续执行和完善考勤考绩制度。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奖惩机制,把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考勤方面,进行日考,月考,季度总结,年度出勤率达不到90的,年终福利相应减低。考绩方面,每月一评,季度总结。每月值班领导对每位干部本月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年度考核挂钩,如一年有两个月工作任务、工作质量完成不好,被评为差的,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二是执行和完善风险抵押金制度。参照县直单位工作目标管理考评细则,每位普通干部交纳一定的风险抵押金,如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或称职的,给予一倍风险抵押金的奖励,如被评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不退回风险抵押金。

二、第一阶段取得的初步成效

我局在第一阶段统筹兼顾,精心谋划,科学安排,把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和推动当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让群众感受到作风和效能建设带来了新的变化。

1、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形成长效机制

我局将干部职工分成四个组,对负责的清洁区实行一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制度,长期坚持,专人负责,形成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

2、认真抓好大石山区大会战相关项目的前期工作

一是深入扶贫挂点村,作好村屯级公路等项目建设的动员。二是“攀穷亲”,全局24名干部职工与24户贫困户“结对”,协助贫困户做好石山区大会战工作和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遇到的困难、问题。

3、认真抓好扶贫联系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为确保今年扶贫联系村农民参合率达到70,3月12日,局党组书记与 驻村蹲点干部会同村干深入贫困户作思想动员,对经济确实非常困难的贫困户,则发动干部职工积极献爱心代缴合作医疗资金。

三、第二阶段工作计划(20__年3月中旬一下旬)

主要任务是按照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总体要求,认真查摆本局近年来在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剖析原因,明确整改方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深入查找存在问题。各各股室和干部要联系实际,认真查找在作风建设及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作风建设方面,重点查找:(1)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严重,脱离群众,漠视群众,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2)责任心和执行力不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办事拖拉,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3)缺乏干事激情,精神状态不佳,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因循守旧,不学习,不钻研,学风不浓,玩风太盛的问题;(4)利益至上,本位主义严重,阳奉阴违,我行我素,,吃拿卡要,不讲诚信的问题;(5)脱离实际,急功近利,不察实情、不讲实话、不办实事、不求实效,弄虚作假,形式主义严重的问题;(6)为政不廉,,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严重的问题。

在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方面,重点查找:(1)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基层群众和外来投资者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履行职能缺位、错位、越位的问题;(3)行政审批环节过繁、效率偏低的问题;(4)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

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篇6

关键词:金融风险 财政化 问题与对策

近几年在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其所存在的潜在性危险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潜在债务危险是我国财政风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业作为我国债务链的主要构成部分,控制金融行业的风险就成为了解决我国财政风险的重要环节。在现如今金融风险财政管理体制中,金融风险财政化成为了化解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其所拥有的特点十分显著。我国经济现如今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于金融行业发展风险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对策,进而才能够让金融行业更好的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提供服务。

一、我国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方式

我国政府部门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建设一直十分关注,同时也根据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制定出了较多应对措施,例如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政府就制定了各种政策。就政府部门在解决金融风险财政化方面,主要途径大致有两个,首先是政府直接向金融行业投放资金,金额解决金融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例如在2004年政府部门为了提高中国银行抵抗风险的水平,就直接向中国银行投放了450亿美元,提高中国银行资金总量。其次是地方金融机构在解决有关问题过程中,由当地政府部门出面担保,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贷款。根据金融风险上面的差异,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方式也存在差异,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一)财政直接支持,帮助金融机构度过难关或扶持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

中央及地方财政在发现金融行业建设出现问题之后,都会使用各种支持方式帮助金融机构,例如金融机构在解决重组与退出问题上面,中央及地方财政部门就多次直接投资,进而解决金融行业证券商业化所出现的流动性问题。为了鼓励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我国财政部门在2009年就下发了有关文件,明确表示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与扶持,农村金融机构所出现的补贴资金全部由国家统一承担,这也是金融风险财政化的一种表现方式。与此同时,财政部门也会根据金融机构发展现状采取各种补贴形式,主要分为财政部门的明补与暗补。

(二)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金融资产管理机构的主要目是最大程度上保护我国金融行业资产,降低金融行业经济损失,并且承担有关的民事法律责任。我国政府部门在1999年曾出资创建了四家资产管理机构,分别是华融、长城、东方及信达,这四家金融资产管理机构分别承担着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中不良资产的管理工作。截止到2016年底,四大资产管理机构所处理不良资产总值已经超过一亿元。通过这种方式,对于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进行处理,能够有效降低金融风险,进而让金融风险财政化。

(三)追加注资,以增厚金融机构的家底,增加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政府部门向银行追加注资,主要指的是对于银行改革过程中自身难以消化的成本,政府部门按照不同的注资方式解决。这种方式能够提高银行所拥有的资金数量,最后通过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方式解决其金融风险。例如,在2006年的时候,为了能够解决中国光大银行在发展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中国财政部门向光大银行一共投入了约200亿元人民币。政府部门采取注资方式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银行中所存在的不良资产,提高银行应该风险抵抗能力。政府向银行追加注资,能够提高银行所拥有的资产总值,增加其应对风险的水平,这种方式也是金融风险财政化形式的一种方式。

二、金融风险财政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每年都在以稳定增长的态势发展,在国民经济格局中,金融行业作为基础性行业,在跟随我国经济格局不断改革过程中,其拥有的公共性也在不断深入建设。从本质上分析,金融风险属于公共风险范围,在社会经济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各行各业之间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我国金融行业财政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有股权无偿转化和冲销呆账,因此可以发现金融行业财政化与政府之间关系十分紧密。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过程中,金融行业财政化所存在的问题越加显著。

(一)金融机构腐败现象较多

银行是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但是我国现在对于银行所使用的监管强度较低,并且银行所拥有的监督机制尚不健全,这样的市场环境为银行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同时,银行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缺陷,而出现的问题又缺乏系统性的体制进行解决,银行部分工作人员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常常做出违法,甚至在知道风险的条件下,还进行很多违规性操作。这些都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常出现的腐败现象,而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我国市场格局在变化过程中,监督管理机制存在缺陷,造成监管部门无法对银行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处理。

(二)公众利益受损

政府所进行的财政支出都属于预算行为,政府部门每年都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方向对财政支出进行规划,判断财务问题,并且给出合理的财政预算,保证政府部门资金能够充分利用。但是金融行业风险一定会给政府部门财政带来影响,政府部门为了能够保证金融行业的稳定运行,就会以财政支出的形式填补金融行业在资金上所存在的漏洞,如果金融行业所需要的资金超过政府预算,政府部门就需要降低其他部门所需要的资金数额来填补空缺,如果某个行业在运行中没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证,我国其他行业建设就会受到影响。而且政府部门所拥有的资金全部都取之于民,主要目的也是用在民众身上,金融风险财政化影响的是公众利益。

三、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一)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成本分析

1、金融风险财政化的直接资金成本

我国政府部门从1998年开始,就对我国国有银行制定了各种解决金融问题的措施,例如注资、再贷款及核销不良资产等等,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银行不良资产在其总资产中的比率,对于降低金融行业风险也具有关键性作用。

在1998年,我国财政部门为了能够提高银行资产总值,就已经发行了2700亿元国债。同时,在1999年开始逐渐将固有企业银行所拥有的不良资产并入到金融资产管理机构中。

2、外汇注资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

在2004年的时候,中央财政部门向中国银行与建设银行注资,两家银行一共获得了225亿美元,同时在2005年,中央财政部门又以外汇储备的方式,向中国工商银行投入了150亿美元,帮助中国工商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革。

这种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银行在发展建设中存在的资产不足或者是不良资产过高等问题。但是这种做法在实际应用中所引发的问题还是值得人们思考。现在研究行业普遍认为,外汇注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产生不良资产货币化问题。一般情况下,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理中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核销不良资产与补充资产的形式,进而解决银行所存在不良资产问题,这些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会让中央银行释放出更高的基础货币,外汇储备受到国际发展现状影响所形成的结果。

3、道德风险成本

道德风险主要指的是当事人信息、制度不对称,进而造成当事人为了保证自身经济效益,做出损害他人或者是社会经济效益的行为。现有模式为政府-银行-资产管理机构与企业,这四个机构在道德风险上所需要的成本都较高。

首先,银行自身具有较高的道德风险。银行为了能够降低其不良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将不良资产转移到金融资产管理机构上面,金融资产管理机构帮助银行解决所存在的不良资产问题。银行之所以拥有资产转移权利,主要原因是由于银行信息不对称,资产管理机构对于银行不良资产界限难以划分清楚,进而银行会最大程度将不良资产全部转移给资产管理机构。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银行对于资产管理机构具有一定依赖性,并不会自身解决所存在的问题,都是静等国家的救援。这种对于银行自身经营机制转变的忽视,造成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不断增加。银行所具有的道德风险,会就造成银行效率低下,不良资产比例增加,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发金融危机。

其次,资产管理机构中也存在道德风险。我国在1999年创建了第一家中国金融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管理机构主要目的是解决银行所存在的不良资产,承担与银行有关的民事责任,这种制度推动了金融道德风险的发展。资产管理机构在对于银行不良资产处理中,还没有一个十分完善的职责制度,造成银行拥有可乘之机,各方面就会出现违法行为。

最后,道德风险也存在于国有企业当中。国家制定各种相关措施和管理制度,主要目的就是降低银行不良资产比值,国有企业经常会将资产管理机制当成一个救助机构,将自身债务最大程度都转移给资产管理机构,甚至通过非法手段,将一些潜在不良资产都转移到不良资产,让资产管理机构处理。

(二)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收益分析

1、使国有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

银行作为金融行业中的代表性企业,在经营内容与原则上面都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社会大众对于银行安全性及流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银行流动性分钟中。银行为了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银行就一定拥有充足流动资金,流动性主要是通过现金资产比率与贷存款比例来判断。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与存放同业款项等等方面的现金。由图一可以发现,银行所拥有的现金资产正在逐渐减小,这也就可以表示银行在日常提现及结算等当面所准备的资金较为充足,资产流动性在不断提升。

存贷款比率:存贷款与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间的比率,银行存贷款比率要是过高的情况下,银行资产流动性就会较低,严重限制银行发展建设。由图二可以发现,我国代表性银行所拥有的存贷款比率正在逐渐降低,其中在2004年已经小于标准四分之三。

2、使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性得到巩固

长期来说,银行经营建设所面临的风险较大,对于社会经济建设与政治一定会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情况下还有可能造成政治性问题 。政府在制定决策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将经济效益考虑在内,更需要考虑在社会与政治方面的效益、政府收益主要有两部分构成,分别是政治收益与经济收益。政府将政治收益放在了投资目标函数中,在对于银行进行救助或者是扶持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从政治角度分析,还需要从经济角度分析。例如,某项投资要是从经济角度分析,该投资就可能呈现出亏损情况,但是该投资所能够获得的社会收益却较高。如果要是仅仅从经济方面选择不投资,对于金融结构的稳定性一定会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稳定性,社会与政治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要远远高于在经济上的顺势。因此,世界各国经常选择银行救治方式。从社会稳定性角度对于银行问题救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就是银行所拥有的不良资产总值较大并且涉及范围较广,同时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与国有企业有关,因此在对于国有企业债券处理上面会影响到社会稳定。由于体制与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银行自身对于不良资产并没有任何解决能力,需要国家的支持救助,进而才能够保护社会大众的合法权益,降低银行危机的出现,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这些都是经济效益所无法衡量的。

(三)金融风险向财政风险转化的原则

政府部门在对于银行问题救助过程中,一定要在原则下开展,救助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太大不能够倒闭与太重要不能够倒闭。一些建设规模较小的银行,还应该按照市场发展规章破产,但是建设规模较大的银行要是破产,整个社会稳定性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银行的稳定健康建设,世界各国相继制定各种方式,保证银行免于破产,这也是金融风险救助中的首要原则。太重要银行不能够倒闭是世界各国在银行救助上面首选需要遵守的原则,这个元不仅仅将银行建设规模因素考虑在内,还能够对于银行风险进行约束,最大程度上面减低银行出现道德风险。同时小型银行在经营建设中对于稳定性应该更加关注,不要过于扩大经济建设规模。政府部门在对于银行风险救助过程中,就是对于金融行业资产的重新配置,这就涉及到了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成本应该等于收益,最大程度上面提高银行经济效益,提高对于金融资产配置水平。

图一:银行现金资产率

图二:银行存贷款率

四、金融风险财政化的解决对策

我国现如今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各各行业发展建设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全部都将矛头集中在金融系统中,因此根据金融风险财政化所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对策,进而缓解金融风险财政化问题为社会经济建设所带来的危机。

(一)确定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市场经济在不断深入发展中,市场一直是市场经济基础性内容。想要推动市场经济化建设,就应该了解市场经济发展观念,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资源,在市场制度转型中,推动市场体制的建设。现在,我国市场经济在改革过程中,政府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并不代表政府部门就可以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更多的要求政府部门积极配合市场开展活动,规范市场经济建设方向,推动市场经济规范稳定发展,降低各种因素对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深入开展中,政府部门应该明确地方政府所需要承担的责任,逐渐完善有关制度制定,创建与制度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解决现在政府所存在的行政不一问题。

(二)实行银企改革

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行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市场体制正在转型关键阶段,在这种阶段财政风险主要表现在金融行业中,但是现在金融行业财政化风险与国有企业财政化风险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异。金融行业主要有银行构成,银行一般都属于国有银行。这样就可以发现金融行业风险与国有企业经营建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有着紧密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银行的特点,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深入性开展,进而提高国有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另一个变现方面就体现在政企分开。政府与企业之间相互影响,但是又相互独立存在,企业在发展中并不仅仅通过政府部门的扶持,自身应该积极参与到市场发展中,在市场经济带领下,明确权责。国有企业还应该深化改革工作,工作人员积极学习先进管理方式,将最先进的管理方式应用在企业管理中。同时,对于银行内部管理工作还应该不断体改。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推动金融风险财政化。

(三)促进相关立法

近几年,我国金融行业在快速发展建设中,我国制定了《金融机构撤销条例》作为解决金融结构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来相继开展了一些行政方式作为辅助手段,金融行业在推出市场经济建设格局中所存在的经济损失全部由政府部门承担,但是金融还存在较多的风险财政化问题,例如市场功能弱化和政府财政不足等等。因此,我国应该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从各各方面推动市场化建设,降低金融风险财政化,增加对于潜在债务的监管强度,将政府部门从金融行业中解脱出来。

1、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

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能够有效保证存款人的经济效益,提高金融行业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影响力,这种制度现在在世界各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完善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能够帮组我国市场形成有效的推出机制,降低金融行业风险财政化,保证金融行业的稳定健康运行,降低政府部门在财政上面的压力。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在建立过程中,应该注意几点问题。

首先,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属于一种组织形成,现在存款保险制度业务与金融风险一样,已经广泛存在金融行业建设中,各国银行都已经形成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我国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在建设过程中,也应该具有高度统一的特点,也就是建立一个能够全国各地区共同使用的存款保险部门。

其次,存款保险制度在模式选择上面。我国现在拥有的存款保险部门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分别是独立型、附属型及混合型。我国现在金融体制建设还尚未成熟,因此我国应该先使用附属型,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最后选择独立性。

最后在存款保险部门保险费率确定上面。现在国际各国基本上都选择使用一种保险费率,主要原因是由于单一保险费率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简化保险部门的审核工作,但是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公平性难以保证。因此,我国应该根据不同金融机构实际建设情况,实施差别费率。按照每一个银行所拥有的账本、风险抵抗能力等等因素,将银行划分成多个等级。这种方式不仅仅能够体现出银行机构的公平性,还能够提高银行内部结构的管理水平,但是我国有关制度现在建设还尚未健全,银行体制还不够成熟。因此我国应该选使用单一保险费率,等到我国金融机制及保险制度建设完善之后,在应用差别保险费率。

2、构建政府潜在债务监控体系与相应的法律框架,将政府潜在的债务风险纳入到法制化轨道

政府应该根据自身所拥有的潜在债务创建针对性的监管体制,防止政府潜在债务转变为显现债务。我国金融风险财政化主观能动性较低,主要就是对于已经存在的金融风险时候认同。长时间以来,我国仅仅将政府部门的显性债务统计出来,对于政府潜在债务较为忽视。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必须应该创建一个完善的潜在债务监管体制,创建潜在债务管理结构框架,通过事前监控的方式取代原有事后认同形式。潜在债务对于统计工作具有较大的影响,主要原因是由于潜在债务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能,工作人员仅仅能够通过创建数学模型的方式,将潜在债务大体转变为显性债务。其次,应该尽快创建一个潜在债务风险管理框架,主要从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分别是预警机制与救助标准与程序。预警机制就是对于潜在债务进行监控,要是发现潜在债务出现任何问题,会立即将有关机构发出预警信号,然后金融机构就可以指定针对的整治措施。救助标准与程序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地方主要倒逼财政部门的情况出现,推动银行稳定发展建设,保证社会和谐。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格局的深入建设中,金融风险对于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其中金融风险财政化问题不仅仅无法有效解决金融行业所存在的问题,还会提高金融行业所需要面对的风险,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应该根据金融风险财政化所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对策,为金融行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篇7

二是严把“观念转变关”,力求写“实”,重点讲清楚开展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的要求。市、县行从查找不适应、不符合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求的思想观念上狠下功夫,进行创造性思维,找准科学发展观与党委“12345”发展思路的对接点,讲清楚联系实际创新形式开展学习、突出主题开展思想讨论、深入群众调研查找问题,多渠道多层次征集意见建议,贯彻落实精神边查边改的情况。重点讲清楚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理清陇南农行科学发展思路,并作为制定整改落实措施的科学依据。

三是严把“查找问题关”,力求写“准”,重点讲清楚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各单位在认真查找问题上狠下功夫,通过“自查自”、“上查下”、“下查上”、“外查内”、“交叉查”的“五查法”,认真查找问题,撰写分析检查报告。重点讲清楚领导班子在建立健全制度、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科学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讲清楚班子成员在党性党风党纪、服务基层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讲清楚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四是严把“原因剖析关”,力求写“深”,重点讲清楚存在问题的主观客观原因。在找准存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各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在深入剖析原因上狠下功夫,实事求是地剖析主观、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重点讲清楚领导班子在发展观念、工作合力、工作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讲清楚个人在改革创新、党性修养、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在山西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即将召开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以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推进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确保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贯彻落实,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确保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和赶超发展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确保全局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范围和内容

这次调研活动的范围是局机关及所属各单位。

这次调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全局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建设的现状、积累的经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形成原因以及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意见、建议和具体措施。

三、主要目标

这次调研活动总的目标是,进一步引深学习贯彻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关于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鼓励和支持各级领导干部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把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全面实施赶超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调研着重解决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克服和纠正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等问题和现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

(二)克服和纠正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工作漂浮、主观臆断、浮夸虚假、欺上瞒下、不负责任、失职渎职等问题和现象,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三)克服和纠正在领导作风方面存在的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观念、纪律观念淡漠,好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等问题和现象,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的自觉性。

(四)克服和纠正在学风方面存在的理论和实际脱节、图有虚名、囫囵吞枣、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等问题和现象,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五)克服和纠正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铺张浪费、、贪图享乐、骄奢淫逸等问题和现象,进一步增强自律意识,廉洁从政,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四、方法步骤

这次调研活动从9月中旬开始到12月底结束,具体分六个阶段进行。

(一)引深学习,广泛动员(9月17~30日)。每周一、三、五下午,各单位由主要领导亲自带头,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认真学习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在山西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全面把握其精神实质,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和局党组的安排部署上来。要在局作风建设调研领导组的指导下,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广泛地进行改进和加强作风建设的全面动员,组织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这次调研活动中来。学习动员结束后,各单位要将本阶段总体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局作风建设调研领导组办公室。

(二)深入调研,掌握情况(10月8日~28日)。在认真学习,广泛动员的基础上,各单位要联系中央精神,联系实际,进行对照检查,各级领导干部要联系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找出各自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将查找出的问题书面报局作风建设调研领导组办公室。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要采取召开座谈会、民主评议、发放调研问卷、征求意见卡等多种形式,了解和掌握基层干部群众对作风建设的认识,听取他们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局作风建设调研领导组要全程对各单位的自查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认真听取的情况汇报,选择群众反映强烈、意见集中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重点抽查,进一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掌握真实情况,帮助抽查单位深入查找问题,真正抓住、找准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一阶段结束后,各单位要将所查找出的突出问题汇总后书面报局作风建设领导组办公室。

(三)分析原因,明确责任(10月29日至11月11日)。各单位要在局作风建设调研领导组的督促指导下,对前一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自我剖析,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查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属于本单位自身的原因,要分清责任人,属于超出单位本身职责的原因,要分清责任单位、责任人,并将剖析材料以书面形式报局作风建设调研领导组办公室。局作风建设调研领导组要对各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总结,及时发现一两个在作风建设方面的先进典型,认真总结推广其先进经验,同时有重点地对问题较多、矛盾复杂的部门和单位进行认真解剖,深挖细查,切实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

(四)抓住重点,解决问题(11月12日至12月2日)。各单位要注意找准影响改革深化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主要矛盾,集中解决一两个突出问题。局作风建设调研领导组要加强检查、督促、指导。对于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无法解决,需要上级部门出面解决的突出问题,局作风建设调研领导组要在找准问题症结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意见或建议,并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汇总后逐级报市委作风建设调研领导组办公室。

(五)整章建制,巩固成果(12月3日至16日)。针对存在问题,各单位要结合学习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实际出发,着眼发展,认真制定改进措施,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已建立的制度要进行一次重新审视,需修改的进行修改,不完善的尽快完善,需要重新制定的尽快制定。关于改进作风的规章制度出台后要实行公示。局作风建设调研领导组要对各单位制定出台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把关,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和具体建议。对需要市委、市政府整章建制的意见,局作风建设调研领导组汇总后以书面形式逐级报市委作风建设调研领导组办公室。

(六)检查评比,总结工作(12月17日至28日)。局作风建设调研领导组要严格按照调研方案确定的各项内容深入各单位对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调研工作开展好的单位要通报表扬;对于调研工作开展较差的单位要通报批评,并针对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行补课;对于调研工作走了过场,群众不满意的单位,要责令单位领导作出深刻检讨,并推倒重来。检查验收工作结束后,由局作风建设调研领导组召开一次工作总结大会,将全局开展党的作风建设调研活动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逐级上报市委作风建设调研领导组办公室。

五、总体要求

这次作风建设调研活动是我局贯彻落实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在山西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举措,各单位一定要把这次调研活动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足够的领导力量,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全局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开展作风建设调研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市委和局党组的安排部署,积极投身调研工作。

(二)要加强组织领导。局属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作风建设调研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本《实施方案》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明确任务,严格责任,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各单位的一把手,要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确保这次调研活动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扎实有效地进行。

(三)要联系实际,突出重点。要紧密联系全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践,联系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把这次调研活动与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企业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与解决基层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认真检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每个单位都要找准抓住影响本单位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剖析问题要敢于正视矛盾,勇于解剖麻雀,要见人见事,善于发现正反两方面的典型。通过总结正面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剖析反面典型,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四)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局党组成员要带头学好理论,带头转变作风,带头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带头严于律已。要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指导思想,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要深入生产、工作第一线,深入经济建设主战场,认真搞好调研工作,务求掌握真实而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使这次调研活动成为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的过程,成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