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智能建筑市场前景8篇

时间:2023-10-15 15:36:22

智能建筑市场前景

智能建筑市场前景篇1

1、定义

・智能家居又称智能住宅。通俗地说,它是以住宅为平台,融合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的网络化智能化的家居控制系统;

・智能家居既包括单个住宅中的智能家居,也包括在房地产小区中实施的基于智能小区平台的智能家居项目,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统产品应是包括了硬件产品、软件产品、集成与安装服务、售后在内的一个完整服务过程(见图1)。

2、组成

智能家居开始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并且在欧洲有很大的应用。进入21世纪,在新加坡、韩国、日本及我国香港、澳门等地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后期,智能家居的概念开始在国内出现,发展至今,智能家居包括了子系统(见图2、3)。

3、功能+特性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统应具有6项功能。根据不同实际情况,业主会选择不同功能(见图4),不同特性(见图5)。

二、智能家居市场概况

1、智能家居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1984年,世界上第一栋智能建筑在美国诞生。此后,智能家居在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等国都有广泛应用。截至2004年,国际智能家居产品销售额已达148亿美元;

美国的x-10系统是全球第一个利用电力线作为信息传输媒介的灯饰及电子电器的控制产品。x-10采取集中控制方式实现各种功能,设计户型为单体别墅,应用多为旧房改造,仅在美国便有超过400万个家庭在使用:

欧洲设备安装总线协议EIB是电气布线领域使用范围最广的行业规范和产品标准。EIB的控制方式为对等控制方式,方便扩容与改装,其元器件均为模块化元件。在中国市场上ABB公司和西门子公司也推出了各自的EIB楼宇智能控制系统,但是EIB在国内应用不多的主要原因是其工程要求较为复杂、严格,且价格较高。

2、智能家居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1)总体情况

目前行业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各个厂商按照不同的接口标准和协议生产设备,不同设备无法实现互联互通。

楼宇对讲企业(安居宝、视得安、冠林)和家电企业(海尔,TCL)都涉足其中,导致行业竞争激烈、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在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难有很大投入。以上市公司安居宝为例,2012年公司智能家居系统收入1800万元,只占总收入5%。此外,国外厂商在国内发展也较为谨慎,并没有对行业起到实质的带动作用。

总体来看,我国智能建筑仍处于起步阶段,智能家居用户群主要集中在高端住宅区,且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区域,尚未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2)在我国,智能家居企业大多数是由楼宇对讲企业的业务延伸而发展起来的。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萌芽期/智能小区期(1994年-1999年):这是智能家居在中国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整个行业还处在一个概念熟悉、产品认知的阶段,这时还没有出现专业的智能家居生产厂商,只有深圳有一两家从事美国x-10智能家居销售的公司从事进口零售业务,产品多销售给居住国内的欧美用户;

开创期(2000年-2005年):国内先后成立了五十多家智能家居研发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天津、北京、杭州、厦门等地。智能家居的市场营销、技术培训体系逐渐完善起来,此阶段,国外智能家居产品基本没有进入国内市场;

徘徊期(2006年-2010年):2005年以后,由于上一阶段智能家居企业的野蛮成长和恶性竞争,给智能家居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包括过分夸大智能家居的功能而实际上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厂商只顾发展商却忽略了对商的培训和扶持导致商经营困难、产品不稳定导致用户高投诉率。行业用户、媒体开始质疑智能家居的实际效果,由原来的鼓吹转而变得谨慎,市场销售几年出现增长减缓甚至部分区域出现了销售额下降的现象。

2005年-2007年,大约有20多家智能家居生产企业退出了这一市场,各地商结业转行的也不在少数。许多坚持下来的智能家居企业,在这几年也经历了缩减规模的痛苦。正在这一时期,国外的智能家居品牌却暗中布局进入了中国市场,目前活跃在市场上的国外主要智能家居品牌都是这一时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如霍尼韦尔、施耐德、Control4等:

融合演变期(2011年-2020年):进入2011年以来,房地产受到调控,市场明显看到了增长的势头,智能家居的放量增长说明智能家居行业进入了一个拐点,由徘徊期进入了新一轮的融合演变期。

从应用发展现状来看,中国智能家居还在初步进入融合演变阶段。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规范的、统一的行业标准;产业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应用模式有待创新,产品稳定性和智能化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链不完整,缺乏完善的社会合作体系;跨产业的合作困难重重和市场推广力度不够。

目前国内智能家居主要的市场还是一些高端市场:别墅(零售、工程)、智能小区(工程),增长最快的市场是:智慧酒店(工程)和智能办公(工程),但是普通住宅智能家居(零售)市场却发展很慢(见图6)。

3、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规模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速

根据《2011年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纲要》的统计(见图7),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市场空间在2007年约为1600亿元,而到2011年已经扩大至4500亿元;预计2012年将超过5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5%以上。

4、我国智能建筑面积占新增建筑面积总体比例较低,发展潜力巨大

建筑智能行业发展潜力极大,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其产业带动作用更是不容小觑。据统计,目前,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美国为70%,日本为60%,而中国:2006年仅为10%左右,2014年有望提升至33%左右(见图8)。

5、当前,制约智能家居进人普通住宅的重要原因是价格偏高

截至2012年底,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人均年消费性支出分别为24,565元和16,674元。而市场上中高端智能家居系统一般在10万元以上,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价格依然偏高(见图9)。

三、智能家居下游应用及要求

根据智能家居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要求:

1、系统性:智能家居必须是一整套系统,并且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的功能,而且可以长期稳定的运行。否则只能算是智能家居的单产品叠加或者微智能产品,算不上智能家居系统。

2、可靠性:各个产品和主机之间可以独立运行,互不干扰;系统发生故障,需要有一定的容错和备份功能;抗干扰能力。

3、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简单、安装调试简单、软件操作简单,容易快速学习和使用。

4、安全性:智能家居产品和主控系统以及信号传输和服务器以及用户名和密码和端口的安全性。

四、智能家居行业展望

灯光控制:对家里的灯光进行遥控开关、遥控调光、场景开关等功能。

电器控制:对家里的电视、空调等实现遥控开关、场景开关等功能。

电动窗帘控制:遥控、手控电动窗帘的开关,用场景实现窗帘的开关。

背景音乐控制:遥控、手控背景音乐的播放,用场景实现背景音乐的播放。

可视对讲:通过单元门口机可以呼叫网关,进行可视对讲。

门禁开锁:通过单元门口机可以呼叫网关,网关可以进行开锁、开门操作。

智能建筑市场前景篇2

泰豪(600590.SH)利技是国内智能建筑电气产业领域的首家上市公司,由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泰豪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发起设立,土营业务为楼宇电气改备的制造和销售。利用在生产设备上的优势,将智能建筑市场作为公司的主业发展,并确立了“以发电机及电源和装备信息产品为两翼”的发展战略,在业内有较强竞争力。公司主业清晰,智能建筑电气业务主要客户是各地的形象工程(政府大楼、体育馆等),前景好。公司将清华科技融入三波电机数十年的制造技术中,创造了军丁电源行业内唯一荣获国家发明奖的电源产品,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泰豪光电信息产品。

2008年公司智能建筑电气、发电机及电源和信息装备产品收入分别达到13.21亿、4.51亿和4.69亿元,在主营收入中占比分别为58%、20%和21%,其中智能建筑电气业务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占主营收入比例由2007年的53%上升到58%。2008年,公司的智能建筑电气业务同比增长24.82%,该业务增长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受益于奥运会、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政府在公共建筑方面大于笔投入带动。公司的装备信息产品进入平稳发展期,产品主要包括军刚移动电源和车载通信系统,在达到一定的市场份额后,将随着整个军工产品需求的增长而增长。2008年整体收入略有降低,毛利率有所下降。

200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00%和8.66%。两子公司南昌ABB泰豪发电机有限公司(收入为1408万元,净利润却亏损2836万元)和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少数股东损益-639万元)收入大幅减少,是造成2008年相对2007年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过去5年公司收入和利润一直增长较快,毛利率稳中有升,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以上。

2008年政府正式颁布实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标志着建筑节能方面的法律框架已基本构建完成,中国的建筑节能工作正在逐步迎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局面,预计2010年前将维持年均20%左右的增长态势。从智能建筑电气市场整体来看,目前行业集中度不高,市场成熟度较低。未来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高,泰豪科技将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加快发展,有望成为国内智能建筑电气产业的领军企业。

未来两年,由于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及公共机构节能改造的推动,国内智能建筑电气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因此公司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业务发展前景良好,而公司装备信息产品能否继续增长,取决于能不能进入新的军品生产领域。由于我国的电网、饮路网和电信网足“四万亿”投资的币点,“三网”投资将带动对应急电源车和其他备用电源的需求,从而给公司发电机及电源业务带来新机遇,弥补外需的不足。总体而言,未来几年公司收入和利润仍有望维持过去5年一贯的增长速度,并有望超出预期。

智能建筑市场前景篇3

博览会期间,《数字社区&智能家居》杂志社、数智网承办了以“共享、分享、影响”为主题的“2008智能建筑及家居智能化华东论坛”。“华东论坛”力邀多位厂商及专业咨询机构代表前来,为期两日的论坛吸引了众多智能建筑领域的专业观众到场。

建筑节能技术广受关注

在全球能源价格上涨,环境保护备受关注的今天,建筑节能自然也成为了智能建筑行业所聚焦的热点。来自清华同方旗下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于国栋在4日上午的论坛上,结合实例为大家介绍了《TECHCON楼宇自控系统在建筑节能领域应用》;次日,美国埃施朗高级应用工程师来贝俊以《下一代的智能楼宇与家庭》为题,介绍了Lonworks技术在智能楼宇及家庭智能化中的应用,特别以Echelon新总部大楼为例,论述了Lonworks技术在架构节能理念,促进节能行为上的功用。

智能家居产品、技术多样化

现阶段的智能家居市场上,各类技术纷繁复杂。智能家居产品和技术也都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本届论坛上各界厂商代表为在场的专业观众带来了专业的技术解读。9月4日下午,北京中讯威易科技总经理莫宇峰、深圳声表电子总经理赵士民从技术角度分别作了题为《Zigbee无线高频技术筑就新一代智能家居》与《单线制无线数码遥控开关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精彩演讲。与专业观众一同分享了引自国外的智能家居Zigbee无线高频技术,以及致力于灯光控制的单线制开关无线遥控技术的技术特点。

针对国内外智能家居市场发展中的差异,次日下午,上海索博电子副总经理杨华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资料播放,带领在场观众了解国外的智能家居发展现状,并与在场观众一同分析、探讨“国内智能家居发展现状及趋势”;深受欧美市场青睐的智能影音产品在论坛上也为大家所进一步认识,来自AMX华东区的销售经理于琪瑞从广泛应用于欧美市场的影音产品入手,为大家带来了《智能影音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的专题演讲。

智能家居市场日趋白热化

目前的国内智能家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加入到智能家居市场竞争中来。广州聚晖电子华东区域总监陶大圣结合聚晖产品在华南地区多个智能化楼盘的应用实例,为到场观众做了《科技成就品质生活》的精彩演讲,并为大家详细解读了聚晖在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方向。 传统智能家居企业在多年植根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也探寻出多条与周边行业的合作发展道路。作为从事智能家居行业多年的专业人士,上海瑞讯数字住宅部销售总监严建新结合丰富的智能家居行业从业经验以幽默、诙谐的方式与到场观众一同进行了智能家居市场模式探讨。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可视对讲、智能照明、传统家电等周边厂商的不断融入,智能家居的市场关注度史无前例的得到提升,携手做大市场的呼声也将日益强烈。以此为契机,智能家居也将掀起新一轮的发展浪潮。

与房产商合作备受关注

针对广大智能家居厂商所关心的“近来楼市的降温对于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影响”这一话题,我刊特邀来自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产品工作室的何明主任前来解读《地产低潮下智能家居应用前景》。何主任首先以产品的总价和客户接受度入手从喜忧两方面分析了智能家居在终端消费市场拓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住宅全装修政策的发展前景,从而反映了开发商对智能家居行业看法。此外,何主任通过对目前房地产整体处于调整期的楼市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楼盘成本压缩、楼盘创新、业主需求三方面阐述了地产现状对智能家居厂商的启发,并为智能家居厂商总结了来自开发商的建议。

至此本届华东论坛在掌声中圆满落幕。作为继今年三月北京IBE CHINA2008“智能建筑及家居智能化论坛”后的又一场行业盛会,本届华东论坛吸引了众多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智能家居领域集成商、商、经销商、以及装饰装修公司、房产商。成为2008上海智能建筑博览会一大亮点。

《TECHCON 楼宇自控系统在智能建筑领域应用》

在建筑节能被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同方提出了“控制节能”的理念。随着建筑物规模增大、标准提高,大厦机电设备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分散在大厦的各个楼层和角落,若采用分散管理,就地监测和操作将占用大量人力资源。如果采用了BAS系统,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对所有机电设备的集中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楼内所有设备的安全动行,实现节能目标。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控系统――泰康(Techcon)系统可以非常轻松地构建大厦的楼宇自动化系统BAS。控制节能理念并不是单纯对能耗和控制,而且还在于提供一个高效的管理平台,通过控制节能的手段,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科学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分配资源,提高管理水平。

节能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建筑电气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不仅仅是对能耗的控制,还要能提供一个高效的管理平台,不仅要提供节能的手段,更要提供精确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以便更好的分配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同方泰康作为建筑机电设备节能管理的倡导者,针对智能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揽子节能管理解决方案。在建筑机电设备上,将采用远程访问技术,建立集中管理平台,利用远程监控与维护,共同保证客户的正常应用;同时丰富的产品线和公司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全面地维护了客户的利益;在服务上引入定期的机电设备运营报告和第三方评价,有效地延长了客户生命周期。这一切不仅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用户利益,也顺应了全球建筑节能的呼声,促进了节能工作的普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控制节能系统将在智能建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Zigbee无线高频技术筑就新一代智能家居》

中讯威易莫宇峰总经理在演讲中,简要介绍了ZigBee这种应用于短距离范围内,中速传输速率下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高频技术,并分享了Zig Bee在节能低功耗、免布线、全双工通信、海量地址空间、抗干扰能力强等方面的优势。

在智能家居客户类型选取的问题上莫总提出,推广初期客户群定位在高档住宅区住户、写字楼商业用户及准备开发高档住宅、高档写字楼和商场的开发商;智能家居推广的中期,当用户逐渐接受智能家居理念的时候,所有使用网络的用户都可以发展成智能家居用户;而智能家居达到成熟期,用户将会如同需求家电那样接收智能家居产品。

对于消费者所关心的资费政策,莫总认为对于初期的高端用户,可以把软件和硬件卖给用户,价格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这种方式当期就能收回成本并盈利;针对后期的低端用户,将有两种可能:第一是受富有阶层的影响,像购买名牌奢侈品那样,出现跟风购买;第二是将软件和硬件优惠价卖(或者租用)给用户,只收取月租费,争取1至2年内收回成本,开始盈利。

《单线制无线数码遥控开关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自97年成立至今,声表一直植根于无线产品的生产与开发,最近几年更是专注于单线制数码无线遥控开关。如今,无线遥控产品已经遍布我们的家居生活之中,电视、空调、汽车锁,遥控已经无处不在,但大家对于遥控开关的接触和了解并不多。

赵士民总经理表示:无线遥控开关在推广过程中也很吃力,主要的原因在于:终端消费者对无线遥控开关的认识不够,众所周知电视、空调实现遥控用了近20年的时间;过去我们用的都是拉线开关,而今已经被墙壁开关所取代。对于已经固定了的墙壁改装成遥控开关,如果需要重新布线自然很不方便。开关从传统上来说是通过一根火线,断开关灯、连接开灯。通过遥控的方式来实现这一功能,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声表在这一问题上所用的单线控制技术,解决了传统单火只能接火线,接错则烧毁电器的问题;无需另增电容识别器;遥控没有延时;负载功率大,可达400W;另外在开关中添加了保险管防雷击、防电压过高。此外,在产品定价上,产品中档价格的定位,也将更适于对更广泛面向终端用户进行推广。

《下一代的智能楼宇与家庭》

演讲中,来贝俊高级应用工程师以Echelon新总部大楼为例从需求目标、设计过程、Lonworks子系统、选择产品要素、设计特色、能源管理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架构网络共享的能源节省理念。并在能源管理中通过现有节能统计系统在员工中评选“能源之星”的思路。

同时介绍了完全开发、可互操作的Lonworks控制网络平台给来自不同厂家的设备、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提供了互操作平台,为霍尼韦尔、西门子、施耐德、富士通等世界级公司所应用,并指出多厂商、经济的服务和系统扩展、分系统和设备级随时更新、服务商的广泛选择、与其他厂商系统的互操作性、宽广的选择性及灵活易扩展的自动化系统是Longworks协议打造开放系统的关键所在。

《科技成就品质生活》

陶大圣总监回顾了聚晖电子自2005年1月,成功开发了“基于CDMA 网络的手机远程无线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被中国联通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以来,在广东省数字家居协议标准制定、参与“数字家居与数字电视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方案编制等工作中取得的一连串佳绩。

对于目前国内智能家居市场,陶总监认为针对目前市场还处在没领导性品牌、产品品质低下、渠道未完全成体系、服务体系未健全的原始竞争模式,聚晖电子在市场计划方面将以提高行业竞争门槛、占领技术标准制高点、树立品牌形象、完善“渠道建设+标准化培训+网络化管理”模式、建立行业售后服务标准为基本思路。

在市场推广方面聚晖将采取电视广告、平面广告、旗舰店展示、广泛的软文传播、各种展览活动、装修公司设计师推荐、体验店等多层次的推广活动。将建设高效的渠道体系和高激励性的价格政策作为市场策略的核心。

此外,聚晖在东莞地区锦绣山河、景湖春晓、景湖湾畔、天骄峰景等多个集成可视对讲、家居安防、综合控制、视频监控、信息通讯、背景音乐系统的智能化楼盘展示为在场观众所瞩目。

《智能家居市场现状分析及趋势探讨》

杨华副总经理从智能家居概念、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家居方案、智能家居宣传、智能家居渠道、智能家居培训七大方面对目前的国内智能家居市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同时结合国外智能家居场景视频,为大家带来了基本遥控、场景实现、从低级到高级的智能等入手生动而形象的带领专业关注领略国外智能家居生活。

对于大家所关注的智能家居产品的消费群与价值定位,杨总结合相关调查数据从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对国外智能家居消费群分布做了详尽的分析。并且结合国内现状,以100平米住宅为例,指出目前国内智能家居市场:高端产品和服务将定位在10000元以上,中端则集中在2000元至10000元之间,2000元以下同样可以享受到相对低端的智能化体验。索博也将根据市场的现状将产品和服务定位为以高端为主、低端为辅。

杨总最后结合了索博在澳大利亚、中东地区的等智能家居国外混转应用实例,以及以苏州金鸡湖畔顶级智能化豪宅为代表的国内应用案例介绍了索博智能家居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使用情况。

《AMX中控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来自AMX公司的于琪瑞经理首先从宏观角度介绍了AMX控制系统包括人机界面、以网络联结与控制主机构成的控制核心、功能实行在内的基本构成,展示了中控产品的智能集成控制所涵盖的灯光、娱乐、环境、安全、网络及家电系统。以AMX核心产品――NI-X100系列控制主机为例详细介绍了AMX产品在不同户型中的配置方案,为使用者提供辐射客厅、厨房、卧室、餐厅、书房、卫生间、家庭影院在内的全方位控制。

此外,针对餐厅、卧室等常用区域的灯光、安全、环境、娱乐系统的控制功能于经理也做了详尽的解读。由无线遥控、场景控制、电动窗帘的灯光系统;包含紧急按钮、监控摄像、可视对讲、防灾探头的安全系统;提供通风控温及除尘除湿的环境系统;以及集成了背景音乐、影视功能、网络功能的娱乐系统。并在在功能如此丰富的系统中对接奇胜、DAIKIN、Ipod的产品。最后展示了基于局域网、以太网及WiFi状态下的内部通讯场景,为大家对风靡欧美市场的中控产品做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诠释。

《智能家居市场模式探讨》

瑞讯科技严建新总监结合多年的智能家居行业从业经验,提出目前国内智能家居市场营销的四大核心渠道房产合作、装修合作、系统集成商合作和体验店营销。

智能建筑市场前景篇4

杭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

工作方案

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城建”),是贯彻落实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是贯彻落实杭州市委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改发〔2020〕73号)及《关于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的函》(建改发函〔2020〕152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我市重点推进以下十个领域的工作任务:一是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构建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三维模型等的CIM平台基础数据库。二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实现基于BIM的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及监管。三是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实现全连接的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管理。四是智能网联车项目建设,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改进杭州智慧出行。五是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有效提升城市运行和管理水平。六是建设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加强城市安全智能化管理。七是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基础和应用支撑。八是建筑业智能化提升项目,以“新城建”拉动建筑工业化及高品质绿色建筑建设。九是探索建立多主体创新合作模式,引导社会各类主体参与“新城建”。十是促进产业发展,打造“新城建”产业集群,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二、工作阶段

(一)近期工作目标(2021年底)。基本建设完成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初步制定CIM数据标准。开展部分BIM模型的入库工作,构建不同建设时期的建筑物入库模式。探索项目审批的BIM报建工作。明确包括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等基于CIM+的应用,并探索主题数据汇集模式。探索CIM数据的共享及机制。

(二)中期工作目标(2023年底)。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稳定运行,基本完成建成区范围内的地理信息、建筑物与市政基础设施的基础数据库。全市部分建设项目实现BIM审批,重点建设项目实施BIM监管。部分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智慧社区建设场景应用基本成熟。CIM数据的共享及机制基本建立,社会企业投资建设的CIM应用场景投入开始市场应用。CIM标准规范逐步完备。

(三)“十四五”时期工作目标(到2025年)。基于CIM基础数据的城市运行管理、城市综合管理、城市安全管理及未来智慧社区等方面的场景大量应用,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方式有效转型提升。构建起以政府为引导,科研机构、投资机构、城市运营机构多方参与的CIM运营生态,打造杭州经济增长新亮点。形成完整的“新城建”标准体系和政策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城市级CIM基础平台。构建城市大脑空间底座CIM平台,依托杭州城市大脑时空数据融合的能力,打造虚拟数字城市。

1.CIM数据标准建设工作。编制 CIM地方数据库标准,面向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多领域的数据分类分级、采集建库、更新与共享应用的技术标准。按统一的标准更新、共享和协同应用城市公共的二维数据和三维数据。实现与部级、省级CIM基础平台互联互通。

2.CIM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建立杭州市CIM数据基础平台,搭建和汇集城市三维数字底版,开展CIM+应用的先行试点,构建城市智慧治理应用场景。实现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浙江省施工图“多审合一”系统、杭州市亲清数字平台等省市各级平台,建立CIM数据与共享模块,实现城市多层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办公。建立CIM平台安全评价机制,不断提升CIM平台安全水平

3.CIM基础数据信息模型建设。建立包含基础地理信息、建筑物BIM和基础设施三维模型、标准化地址库和实景三维模型数据库。以CIM平台为基础,开展云城、三江汇、大城北新城、亚运村等重点项目或区域的三维数据收集及展示工作,建立完善数据采集、入库、更新及管理机制。

(二)深化工程建设领域CIM的运用。

1.实施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服务。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策划、全流程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等应用场景,提供业务协同、区域评估、并联审批、联合测绘、联合验收和信用监管等功能应用。

2.实施工程项目BIM审查。全面融合工程项目各类信息。在建设项目前期策划、施工图审查、联合验收等不同环节实现基于BIM模型的项目自动审查,推进三维地籍、土地立体化开发利用、工程建设项目BIM报建等应用试点。

3.实施工程项目施工全程BIM组织。以规模以上政府投资类项目为试点,推广施工组织的BIM模型运用。借助BIM模型探索建立新型验收模式,提升竣工验收的准确性。

(三)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1.实现对市政基础设施三维全息建模。针对重点单位等实现精细化建模,面向规划、城建、交通、给排水、消防等单位,提供应用服务界面,实现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的数字化协同。

2.打造全连接的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对城市主要的建筑、道路、园区、给排水设施等实现物联网设备和网络覆盖,将物联网实时动态数据与CIM数据结合,实现全市管线管网数据化、管网在线监控、运行管理智能化和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等功能,实现数字化连接设备上行数据采集和下行控制指令下发功能。

(四)智能网联车项目建设。以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和改善杭州智慧出行为切入点,紧紧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关键要素,打造杭州5G+车联网产业链的整体优势。

1.加快建设智能路网基础设施。部署智能路网试点改造工程,实现交通道路通信设施、视频监控设施、交通信号、交通标识标线智能互联,满足复杂的车路协同需要。在试点基础上,应用推广的智能路网技术和产品,建成一批互联网道路。开展城市公交、景区游览、特种作业、物流运输等典型场景应用以及信号灯优化、车速引导、拥堵提醒等效率类应用。

2.完善智慧出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出行综合信息服务产业,提高出行效率,加强信息监控环境建设,提升市民高效便捷、安全出行的获得感。完善智慧出行服务体系,培育面向未来的智能交通出行新业态。

3.大力发展高精度地图产业。面向智能网联汽车高级自动驾驶地图应用需求,打造高精度地图产业生态体系,实现高精度地图的多领域应用,保持我市地图产业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领先地位。

(五)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升信息化和可视化治理能力,建立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等为一体的杭州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1.实现城市综合管理数据感知。汇聚目前分散在各部门及企业自建的城市管理相关数据。整合与城市管理相关的市政设施、轨道公用等城市管理系统的各类数据,构建全市综合管理智能感知和数据中心。

2.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精细化水平。建设整合公共慢行交通管理、市容秩序管控、渣土管理、智慧市政管理、智慧水设施管理等行业智慧化应用系统,通过流程再造和模式创新,推进城市管理事项“一网统管”。

3.提升城市综合决策指挥与服务能力。以CIM平台为核心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全局层面的信息综合展示、智能分析、预研预判,形成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持续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民生水平和服务效能。

(六)建设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

1.建设城市安全韧性感知数据池。整合危化品、道路桥梁、气象灾害、易涝点、地下管网及其他灾害监测监控信息,建设跨部门、跨地区的应急管理数据资源池。

2.建设城市安全韧性监测预警系统。整体提升防范城市生命线运行原生、次生、衍生和耦合灾害的能力。建立全市房建改建台账,提供道路、桥梁的智慧化巡检养护处置等功能,建立城市房建和基础设施管理系统。整合危化品生产、使用、存储、运输等感知监测数据,建立城市危化品管理系统。打造全市自然灾害与城市内涝监测立体一张图,建立城市自然灾害监测及城市内涝预警系统。

3.建设城市应急管理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对城市空间全时段、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实现对应急场所、应急物资和应急救援人员的有效管理和实时调度。建立城市安全管理平台与供电、水务、燃气等单位的协同处置机制。

(七)加快智慧社区建设。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目标,提升社区数据资源价值,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智慧化生活环境。

1.形成智慧社区全域数据归集平台。建立基于CIM技术的社区底图,实现各个业务条线的数据和业务汇集,建立社区管理的智慧化分析、辅助决策,实现社区安全管理的智能应用、指挥协同。实现小区、物业、街道、政府等多级多端互联互通,建立统筹、协调、响应及时的社区管理新模式。

2.形成社区众创共治和民生服务系统。结合CIM平台系统营造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交通、低碳、建筑、服务和治理9大场景,助力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构建平安、温暖、绿色、健康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

3.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强化CIM、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及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的协作,打造物业管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等场景应用,为居民提供智慧物业服务。

(八)建筑行业智能化提升。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载体,提升建筑业智能化水平。

1.推动BIM技术和建筑工业化双向共促。强化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建筑工业化基础构件标准库,通过构件标准库在设计阶段的应用,辅助开展建筑设计和方案造价。  

2.探索建立建筑工业化全程溯源管理。按照工业化建筑构件类别、规模、用途等,从规划到建设、到运营,实现与各类建筑工业相关的数字化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形成统一完整的数字化档案,提升建筑设计、施工、运维的协同水平。

3.推动高品质绿色建筑的建设。结合绿色建材名录库的编制工作,推动绿色建材、物联感知产品在BIM设计中的应用,实现工程建设的高效益低排放,降低建筑建成后的运维成本。

(九)探索多主体创新合作模式。

1.统筹财政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保证政府性投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探索建立规范的投融资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力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城建”项目,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2.完善市场环境,促进各类主体的协同发展。通过数据开放、创新资源链接、技术研发应用等方式,培育面向政府—企业—公众生态体系。

3.加强引导科研投入。依托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的优势,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工作,组织开展“新城建”理论技术的前沿研究,建立我市“新城建”人才体系。加快培育现代产业化工人队伍。

(十)联动促进产业发展。探索推进“新城建”的产业导入路径,联动促进产业发展。

1.联动促进产业。梳理“新城建”具体任务框架和产业导入机会,绘制“一框一链”产业链图谱。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鼓励相关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位置信息服务、区块链等领域企业参与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2.加强产建对接。适时举办“新城建”开发者大会、相关领域对接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推进政产学研联动,着力形成咨询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开发、运营维护等产品和服务。

3.加强经济效果分析。建立“新城建”工作对城市经济发展效果的评价机制。加强“新城建”对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创造新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为扩大内需、发展新经济出谋划策。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新城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委办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完善协调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新城建”的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

(二)强化工作力量。抽调人员组建“新城建”专班,集中办公负责相关任务落实。其他相关单位依据“新城建”相关工作计划,组建专题建设小组,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鼓励第三方科研机构和专家参与试点建设,为“新城建”整体推进提供可行性研究、技术咨询和业务指导。

(三)完善政策法规。制定一整套保障“新城建”的政

策法规及技术标准体系。制定CIM数据管理办法,作为空间数据汇聚、管理、共享、考核及安全保障等工作开展的依据;制定BIM审批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BIM设计文件法定化;制定BIM团体组织管理制度,针对BIM团体组织、行业协会制定管理制度等。

(四)加强资金投入。建立“新城建”专项资金,发挥专项资金的统筹和引导作用,完善管理办法,加强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预算管理、立项审批管理、使用过程管理和使用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城建”投资与运营。

(五)完善监管评估。严格按领导小组的要求和工作计

划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对工作进度和效果的检查和督导,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建立监督评估体系,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评估评价工作。

(六)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开展宣传,加大对“新城建”

建设宣传报道力度,积极推广研究成果、产品和典型经验,提升全社会“新城建”建设的认知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新城建”建设环境。

 

智能建筑市场前景篇5

工作方案

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城建”),是贯彻落实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是贯彻落实杭州市委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改发〔2020〕73号)及《关于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的函》(建改发函〔2020〕152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我市重点推进以下十个领域的工作任务:一是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构建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三维模型等的CIM平台基础数据库。二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实现基于BIM的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及监管。三是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实现全连接的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管理。四是智能网联车项目建设,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改进杭州智慧出行。五是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有效提升城市运行和管理水平。六是建设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加强城市安全智能化管理。七是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基础和应用支撑。八是建筑业智能化提升项目,以“新城建”拉动建筑工业化及高品质绿色建筑建设。九是探索建立多主体创新合作模式,引导社会各类主体参与“新城建”。十是促进产业发展,打造“新城建”产业集群,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二、工作阶段

(一)近期工作目标(2021年底)。基本建设完成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初步制定CIM数据标准。开展部分BIM模型的入库工作,构建不同建设时期的建筑物入库模式。探索项目审批的BIM报建工作。明确包括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等基于CIM+的应用,并探索主题数据汇集模式。探索CIM数据的共享及机制。

(二)中期工作目标(2023年底)。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稳定运行,基本完成建成区范围内的地理信息、建筑物与市政基础设施的基础数据库。全市部分建设项目实现BIM审批,重点建设项目实施BIM监管。部分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智慧社区建设场景应用基本成熟。CIM数据的共享及机制基本建立,社会企业投资建设的CIM应用场景投入开始市场应用。CIM标准规范逐步完备。

(三)“十四五”时期工作目标(到2025年)。基于CIM基础数据的城市运行管理、城市综合管理、城市安全管理及未来智慧社区等方面的场景大量应用,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方式有效转型提升。构建起以政府为引导,科研机构、投资机构、城市运营机构多方参与的CIM运营生态,打造杭州经济增长新亮点。形成完整的“新城建”标准体系和政策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城市级CIM基础平台。构建城市大脑空间底座CIM平台,依托杭州城市大脑时空数据融合的能力,打造虚拟数字城市。

1.CIM数据标准建设工作。编制 CIM地方数据库标准,面向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多领域的数据分类分级、采集建库、更新与共享应用的技术标准。按统一的标准更新、共享和协同应用城市公共的二维数据和三维数据。实现与部级、省级CIM基础平台互联互通。

2.CIM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建立杭州市CIM数据基础平台,搭建和汇集城市三维数字底版,开展CIM+应用的先行试点,构建城市智慧治理应用场景。实现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浙江省施工图“多审合一”系统、杭州市亲清数字平台等省市各级平台,建立CIM数据与共享模块,实现城市多层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办公。建立CIM平台安全评价机制,不断提升CIM平台安全水平

3.CIM基础数据信息模型建设。建立包含基础地理信息、建筑物BIM和基础设施三维模型、标准化地址库和实景三维模型数据库。以CIM平台为基础,开展云城、三江汇、大城北新城、亚运村等重点项目或区域的三维数据收集及展示工作,建立完善数据采集、入库、更新及管理机制。

(二)深化工程建设领域CIM的运用。

1.实施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服务。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策划、全流程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等应用场景,提供业务协同、区域评估、并联审批、联合测绘、联合验收和信用监管等功能应用。

2.实施工程项目BIM审查。全面融合工程项目各类信息。在建设项目前期策划、施工图审查、联合验收等不同环节实现基于BIM模型的项目自动审查,推进三维地籍、土地立体化开发利用、工程建设项目BIM报建等应用试点。

3.实施工程项目施工全程BIM组织。以规模以上政府投资类项目为试点,推广施工组织的BIM模型运用。借助BIM模型探索建立新型验收模式,提升竣工验收的准确性。

(三)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1.实现对市政基础设施三维全息建模。针对重点单位等实现精细化建模,面向规划、城建、交通、给排水、消防等单位,提供应用服务界面,实现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的数字化协同。

2.打造全连接的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对城市主要的建筑、道路、园区、给排水设施等实现物联网设备和网络覆盖,将物联网实时动态数据与CIM数据结合,实现全市管线管网数据化、管网在线监控、运行管理智能化和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等功能,实现数字化连接设备上行数据采集和下行控制指令下发功能。

(四)智能网联车项目建设。以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和改善杭州智慧出行为切入点,紧紧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关键要素,打造杭州5G+车联网产业链的整体优势。

1.加快建设智能路网基础设施。部署智能路网试点改造工程,实现交通道路通信设施、视频监控设施、交通信号、交通标识标线智能互联,满足复杂的车路协同需要。在试点基础上,应用推广的智能路网技术和产品,建成一批互联网道路。开展城市公交、景区游览、特种作业、物流运输等典型场景应用以及信号灯优化、车速引导、拥堵提醒等效率类应用。

2.完善智慧出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出行综合信息服务产业,提高出行效率,加强信息监控环境建设,提升市民高效便捷、安全出行的获得感。完善智慧出行服务体系,培育面向未来的智能交通出行新业态。

3.大力发展高精度地图产业。面向智能网联汽车高级自动驾驶地图应用需求,打造高精度地图产业生态体系,实现高精度地图的多领域应用,保持我市地图产业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领先地位。

(五)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升信息化和可视化治理能力,建立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等为一体的杭州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1.实现城市综合管理数据感知。汇聚目前分散在各部门及企业自建的城市管理相关数据。整合与城市管理相关的市政设施、轨道公用等城市管理系统的各类数据,构建全市综合管理智能感知和数据中心。

2.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精细化水平。建设整合公共慢行交通管理、市容秩序管控、渣土管理、智慧市政管理、智慧水设施管理等行业智慧化应用系统,通过流程再造和模式创新,推进城市管理事项“一网统管”。

3.提升城市综合决策指挥与服务能力。以CIM平台为核心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全局层面的信息综合展示、智能分析、预研预判,形成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持续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民生水平和服务效能。

(六)建设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

1.建设城市安全韧性感知数据池。整合危化品、道路桥梁、气象灾害、易涝点、地下管网及其他灾害监测监控信息,建设跨部门、跨地区的应急管理数据资源池。

2.建设城市安全韧性监测预警系统。整体提升防范城市生命线运行原生、次生、衍生和耦合灾害的能力。建立全市房建改建台账,提供道路、桥梁的智慧化巡检养护处置等功能,建立城市房建和基础设施管理系统。整合危化品生产、使用、存储、运输等感知监测数据,建立城市危化品管理系统。打造全市自然灾害与城市内涝监测立体一张图,建立城市自然灾害监测及城市内涝预警系统。

3.建设城市应急管理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对城市空间全时段、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实现对应急场所、应急物资和应急救援人员的有效管理和实时调度。建立城市安全管理平台与供电、水务、燃气等单位的协同处置机制。

(七)加快智慧社区建设。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目标,提升社区数据资源价值,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智慧化生活环境。

1.形成智慧社区全域数据归集平台。建立基于CIM技术的社区底图,实现各个业务条线的数据和业务汇集,建立社区管理的智慧化分析、辅助决策,实现社区安全管理的智能应用、指挥协同。实现小区、物业、街道、政府等多级多端互联互通,建立统筹、协调、响应及时的社区管理新模式。

2.形成社区众创共治和民生服务系统。结合CIM平台系统营造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交通、低碳、建筑、服务和治理9大场景,助力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构建平安、温暖、绿色、健康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

3.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强化CIM、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及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的协作,打造物业管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等场景应用,为居民提供智慧物业服务。

(八)建筑行业智能化提升。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载体,提升建筑业智能化水平。

1.推动BIM技术和建筑工业化双向共促。强化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建筑工业化基础构件标准库,通过构件标准库在设计阶段的应用,辅助开展建筑设计和方案造价。  

2.探索建立建筑工业化全程溯源管理。按照工业化建筑构件类别、规模、用途等,从规划到建设、到运营,实现与各类建筑工业相关的数字化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形成统一完整的数字化档案,提升建筑设计、施工、运维的协同水平。

3.推动高品质绿色建筑的建设。结合绿色建材名录库的编制工作,推动绿色建材、物联感知产品在BIM设计中的应用,实现工程建设的高效益低排放,降低建筑建成后的运维成本。

(九)探索多主体创新合作模式。

1.统筹财政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保证政府性投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探索建立规范的投融资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力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城建”项目,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2.完善市场环境,促进各类主体的协同发展。通过数据开放、创新资源链接、技术研发应用等方式,培育面向政府—企业—公众生态体系。

3.加强引导科研投入。依托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的优势,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工作,组织开展“新城建”理论技术的前沿研究,建立我市“新城建”人才体系。加快培育现代产业化工人队伍。

(十)联动促进产业发展。探索推进“新城建”的产业导入路径,联动促进产业发展。

1.联动促进产业。梳理“新城建”具体任务框架和产业导入机会,绘制“一框一链”产业链图谱。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鼓励相关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位置信息服务、区块链等领域企业参与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2.加强产建对接。适时举办“新城建”开发者大会、相关领域对接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推进政产学研联动,着力形成咨询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开发、运营维护等产品和服务。

3.加强经济效果分析。建立“新城建”工作对城市经济发展效果的评价机制。加强“新城建”对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创造新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为扩大内需、发展新经济出谋划策。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新城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委办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完善协调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新城建”的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

(二)强化工作力量。抽调人员组建“新城建”专班,集中办公负责相关任务落实。其他相关单位依据“新城建”相关工作计划,组建专题建设小组,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鼓励第三方科研机构和专家参与试点建设,为“新城建”整体推进提供可行性研究、技术咨询和业务指导。

(三)完善政策法规。制定一整套保障“新城建”的政

策法规及技术标准体系。制定CIM数据管理办法,作为空间数据汇聚、管理、共享、考核及安全保障等工作开展的依据;制定BIM审批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BIM设计文件法定化;制定BIM团体组织管理制度,针对BIM团体组织、行业协会制定管理制度等。

(四)加强资金投入。建立“新城建”专项资金,发挥专项资金的统筹和引导作用,完善管理办法,加强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预算管理、立项审批管理、使用过程管理和使用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城建”投资与运营。

(五)完善监管评估。严格按领导小组的要求和工作计

划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对工作进度和效果的检查和督导,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建立监督评估体系,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评估评价工作。

(六)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开展宣传,加大对“新城建”

建设宣传报道力度,积极推广研究成果、产品和典型经验,提升全社会“新城建”建设的认知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新城建”建设环境。

智能建筑市场前景篇6

当今社会,物质建设日新月异,但人心往往浮躁焦虑。面对平地而起的宏伟建筑,人们往往只关注其落成后的辉煌,而提不起太多的兴趣去关注建筑本身。无论是充满着绿色、科技、人文理念的北京奥运主会场鸟巢,还是现代建筑奇迹的代表中央电视台新址,它们都是这个时代最令人震撼的建筑作品,然而鲜有人知晓它们之中蕴藏着一位东北企业家的智慧,他的名字叫杨景全。

启程

采访开始刚一入座,记者便被杨景全爽朗的笑声吸引,眼前这位东北汉子身材魁梧,浑身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对于自己过去的经历,杨景全侃侃而谈,感慨颇深。

杨景全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在家乡完成了高中学业后,考入了大庆石油学校。毕业后,杨景全进入大庆的一家国企工作。在做了五年的计划采购员后,通过自己出色的工作,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单位最年轻的科长。就在对这份工作已经轻车熟路的时候,杨景全却越来越感到自己志不在此,对市场销售渴求的心一直在萌动。在和单位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后,杨景全提出希望单位把自己派到厂子最困难的地方,到前线做销售。

当时杨景全面对的是一家濒临倒闭的甲胺厂,然而在调去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停产的厂子可以开始生产产品了。有了产品,杨景全马不停蹄的连续出差见客户,谈合作。比同龄人能吃苦,是杨景全给自己那段日子的评价:“出差九天,在火车上能坐六宿,在客户的家门口等着。”正是凭着这股干劲儿,感染了好多客户,促成了合作。然而产品是销售出去了,出差回来的杨景全又发现了一个大难题:没有罐车运货。于是又开始到运销处联系车皮,从请车,锻修,辅修,检修,杨景全现学现弄。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的时间终于打开了市场,杨景全也被提升为销售厂长。2000年,集团将他从大庆调到了首都北京,负责大庆塑钢建材在京的销售。

2002年底,大庆集团投资8000万,在北京昌平投建了两条哥伦比亚生产线,生产空心砖。杨景全看到产品质量不错,就放开手脚,用三个月的时间调研了整个北京市场。回忆起那段日子杨景全感概万千的说:“那三个月好像用尽了我一生的智慧。”三个月的时间,杨景全开的车耗费了1200升93号汽油,平均一天跑将近400公里的路程。也正是这关键的三个月,杨景全摸透了北京生产同类产品的四个大厂家的情况,他们的销售冠亚军,销售副总等资料全都了如指掌,也坚定了从事空心砖事业的信念。

在为空心砖四处奔走的日子里,杨景全越来越看好这个节能省耗的产品。他发现其它传统行业成本高,但是生产空心砖却属于废物利用的领域,杨景全有种预感:空心砖将来势必要取缔传统红砖的市场。2003年,杨景全作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放弃稳定的国企工作和收入,在北京自行创业,他成立了自己的销售队伍和研发中心,创立思诺恩科技公司。

成为标准

随着事业的深入发展,杨景全对整个行业的状况和自己的发展规划已经有了眉目。思诺恩打算做的空心砖尽管价格高,但比起传统红砖,却能给施工单位降低20%―30%的综合成本。因为普通红砖两面要各抹1公分的灰,外面还要有其它处理,而新型空心砖两面都不用抹灰、加板,砌速还快,能大大缩短工期。从综合造价看,优势不言自明。市场摸索到这种地步,属于思诺恩的商业机会确实已经凸显在前。但是,杨景全的创业还有硬仗要在后面打。

杨景全在创建思诺恩时,中国的建造业并不健康,凭着多年做市场营销的经验,他敏锐地看到了无序竞争、市场混乱中的机遇和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前景。杨景全一手紧抓产品质量和诚信,一手将节能理念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企业生产向节能环保转型,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思诺恩科技(建筑)节能系统”,迎合了发展趋势,也引领了行业发展。

为了让自己的企业更加健康的发展,杨景全认为为这个行业制定标准才是治本之策。于是他在高度重视研发的同时,通过与各级政府和设计单位的沟通,主动提高行业设计标准。不惜高薪聘请业内知名学者,搞讲座,设计图集。种种举动不仅为思诺恩创造出一片发展空间,而且通过设计标准的提高使自己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到2005年,思诺恩基本颠覆了整个行业的标准,通过提升标准,思诺恩闯出了自己的一条环保之路。几年时间,思诺恩从生产普通空心砖到节能保温空心砖,再到思诺恩建筑墙体节能系统,杨景全力出一孔,真正把化废为宝这件事做深,并在2008年成了这个行业在北京的第一名,成为建筑墙体节能行业最早的开拓者和领跑者。

在提到鸟巢、中央电视台新址、首都机场等大名鼎鼎的建筑时,杨景全的语气中充满了骄傲和兴奋,因为这些举世瞩目的建筑都采用了思诺恩的“砖”。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场低碳论坛上,思诺恩被政府颁发了“低碳企业标杆奖”。目前,杨景全创建的思诺恩拥有自己的产品研发中心,3处规模化生产基地,产品年产销量达到120万立方米,这个数字几乎占到了北京地区节能墙体砖用量的三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思诺恩废物利用生产的新型节能砖共减少黏土用量270万吨,节约煤炭消耗6万余吨,减排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13万吨。

在做出众多行业“第一个”和“第一名”的思诺恩,还首先提出了节省材料、节省工期、节省能耗,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耐火、隔音三项性能的理念,“三省三增”的理念得到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华北地区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以及黑龙江建筑节能检测中心等业内专家的广泛认可,再一次颠覆了行业的标准。

渡己渡人

然而事业如日中天的杨景全,也面临着和其他“草根”企业家同样的困惑,钱是赚到了,企业也走向正轨,对事业很有办法的杨景全,从2007年开始,却总也不能寻求到内心的平和,他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需要更多地管理知识。“最困惑的就是团队的服务打造”杨景全介绍说:“当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的最高学府,去一些知名大学里听教授们讲课,但是往往理论多,案例少,听课过程十分枯燥,又没有很好的落地效果。”

2009年的春天,杨景全接触到思八达缘起老师的研讨会。原本对于培训课程渐失感觉的他想着听听看,不行就走。然而他却被老师课上的一番开场白深深吸引,缘起老师说自己并不是什么老师,不要把他当做名师,他就是来帮大家的企业运转的。几句实实在在的话语降服了杨景全,也许是因为东北人骨子里的实在,这种讲课方式让杨景全耳目一新,听的是酣畅淋漓,头脑里各种想法涌动着,这种感觉是在别的地方学习时所没有的。

课间休息时,他便给管理团队打电话,指挥企业高管改变工作策略。但是杨景全发现,只是自己来上课,遥控企业员工的模式并没有很好的效果,因为思八达的智慧,如果不走进这个场,是收不到的。于是杨景全为公司的十个高管都报了名,集体上课。

谈到思八达掌门人刘一秒的智慧,杨景全非常赞同他的授课方式以及对授课人群的定位,还将一秒智慧进行总结:“和尚在庙宇里为有需求的人解答疑惑,但是需要人们走进庙里,然而一秒老师是走出固定的场所来渡人,而且对企业老板讲课,可以将智慧最快的传播。这种向上向善的起心动念是好的,是帮助人的。”他认为一秒智慧解决了众生难解决的问题,解决了民营企业的纠结,而不被重视的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作为民营企业家一员的杨景全谈到这个群体,言语里有些无奈。“民营企业家是被钱绑架,被情绑架,被社会绑架的群体。创业初期缺钱,赚了钱又不会分钱,留不住钱。和亲人合伙创业,企业发展起来后,又被亲人、妻子、孩子、老员工制约。创业初有项目也没人理,赚了钱后干事业的‘狼性’就没了,开始买名表住豪宅,成为任人宰割的‘小绵羊’。”杨景全认为与其将钱花在奢侈品商不如听听思八达的课程,思八达让他开阔了眼界,特别是那些高端的课。有钱之后,很多人追求名,而要名的人就需要爱面子,爱面子就必须有修为。在思八达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不仅可以互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且能积聚很多重要资源,结交很多朋友,这个圈子非常重要。

于是整个2009年,杨景全开始“疯狂”听课,思八达的课程几乎听遍了,他特别赞同一秒老师说的智慧投资,而且不光花钱为自己的头脑投资,还给爱人,儿子和侄女都报了思八达的顶级课程。他认为留给孩子钱不如留给孩子一个智慧的头脑,而且思八达的课堂不像其他平台,而是让学员们自由交流,交换名片,这种胸怀和格局,可以让真实自然显现。

“学习了思八达的课程,我有三个特别大的收获”,杨景全动情的说:“第一个就是自己打开了,企业文化运转落地,员工之间和谐了。第二个就是思八达真实,简单,自然,让我解套,企业上下同频共振,心齐了。第三个就是在2011年‘收获’了第二个儿子。”原来杨景全的爱人一直觉得他体重超标,不同意再要孩子,上了思八达的课程,杨景全连吃了八天的素,每餐只吃水果沙拉,磨练了意志。当他再出现在爱人面前时已经瘦了十斤,这让妻子既心疼又感动。

智能建筑市场前景篇7

关键词:建筑电气 ,智能照明 ,控制系统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more and more electrical equipment, computer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ntrol technology,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electrical fusion, in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However, intelligent lighting products has become the modern electrical building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is article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igent lighting, in the modern electrical building the position and relate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modern electrical building intelligent lighting makes a brief analysis.

Keywords: electrical building, intelligent lighting, the control system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水平不断提高,以智能建筑为先导的现代建筑电气在新时代的建筑市场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智能照明技术成为现代电气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运用得越发普遍,与其的独特的照明功能密不可分。其独特的照明功能又以其专业的控制系统息息相关。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特征

智能照明技术的控制系统专门用于照明功效,具有网络化和强弱电一体化的特点。利用弱电流控制强电流,形成独特的体系,方便对照明系统进行控制以及供电。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具有具体性和整体性控制相结合的特征。系统可以通过任何一个照明回路控制,又可以通过一个区域的照明回路进行开关控制或调光处理,既打造了不同的灯光环境,又可以节省人力资源。这样的照明方式既可以部分独立,又可以整体集合,方便修整和变化灯光效果。

可以进行自动控制。利用环境(例如太阳光,动作,声音,时间等)智能控制,灵活多变,使用快捷,达到了最佳的照明效果,又节省了照明能源。

多风格多格局地场景照明设置。一个房间,每个场景的灯光效果不同,灯光控制样式不一,营造了不一样的灯光氛围,适合了不同心情和特点的人们的使用,人性化特点变强。例如,在床头设有床灯,温馨不刺眼;在梳妆台设有柜灯,明亮清晰;墙一侧的桌椅旁设有墙灯,灯光面射;天花板设有挂灯,散射屋内每个角落等等。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安装时可以充分考虑到人们的生活习惯,傻瓜式的操作,系统化的衔接程序,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控制和管理。

此外,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还有断电记忆功能、系统结构灵活、扩展性强、根据环境智能控制等特征,使得智能照明系统呈现出结构系统化,使用方便化,功能智能化,资源节省化四个特点。

智能系统在建筑电气中的地位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建筑调光系统),在上建筑市场之初遇到了最大的问题,即无法理清强电和弱电与照明系统的关系程度。后来,随着智能照明系统的不断普及和市场使用,一致将照明系统归结为“强电”,逐渐确定了现代智能照明系统的原理。

当然,现代智能照明系统在建筑电气中的定位非常灵活,既可以作为智能建筑系统的一个部分,又可以作为照明控制系统单独成立。当它的定位停留在独立的照明控制系统时,可提供与建筑电气系统的接口,为智能建筑系统作照明服务;当它的角色定位在智能建筑系统的部分时,它又是可以独立工作的。

物极必反,世上存在的每个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其专长所在。智能照明系统其实就是一个照明系统,其智能化作用仅仅是一个辅助功效,我们不能对智能照明系统提出过多的智能要求。因此,在建筑电气系统中,应确保智能照明系统的照明作用,保证灯亮。

智能照明技术是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于一体的智能技术。智能照明在电气建筑中,由于受到电流电压等的影响,会出现频闪,灯光不稳定等明显现象。针对专门的照明系统而言,我们应强调安全可靠,力求最佳照明效果。因此,智能照明系统中的调光效果和其他波流对灯光的扰动等使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现代建筑电气中的智能照明注意事项

在实际的建筑电气中,智能照明的注意事项如下:

照明场所选取

一般情况下,不应将建筑的所有场所都设置成智能照明场所,那样成本太高。在重要的地段,采用智能照明,在一些普通地段,采用常规照明方式,既达到了照明目的,又节省了一些开资。重要的地段中的“重要”是从出入人员数量,活动频繁程度等来衡量的。比如:展厅,报告厅内,体育场馆,接待室,宴会厅,会议室,办公室等场所,都应纳入智能照明系统。这些场所出入人员比较繁多,活动也较为频繁,属于公共场所,代表了建筑的脸面,需要将系统的先进的照明系统装置完好,形成良好的信息交流环境。

照明系统的功能设计

照明系统中的灯光设计是一种艺术体现。照明系统的设计集建筑学、电工学、物理学、美学于一体,其照明灯光设计也包含了一种艺术修养和人文修养,符合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近几年来,很多建筑设计院完成电气配电设计,照明留给灯具厂家和装饰设计公司去完成,由于后两者灯具限于本家和缺乏专业的知识等原因,大大影响了环境调光产品在我国市场的普及运用。目前,这种情况正在改观。笔者认为,需要注意的有:灯光回路的划分中多划分回路,每条回路须是同种光源,每条回路负载量应合理,布灯应注意艺术效果,注意花纹和图案与环境的结合等。

除了调光之外,建筑电气工程中还应注意使用智能照明系统中的其他功能效果。比如:是照明中心集中控制还是分散单独控制,需不需要与BMS(BAS)系统形成联动,是否需要进行环境智能控制,是否需要和其他音频等系统形成联动。

照明系统的安装和配电

智能照明系统是一个供电设备系统,需要安装和配电。传统的操作开关已不适应现代照明系统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场景面板或辅助器。在安装过程中,将电源馈线、负载线引到配电盘,控制线的敷管、布线、连接问题是系统安装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当然,安装智能照明系统时,需要业主,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三方进行探讨决定功率盘的放置地点和场景面板(辅助器)的安放位置。总之,要明确三方的具体工作,确保将各项安装工作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照明系统中的荧光灯调光时,要将其与普通开关的调光区别开来。调光设备与可调光电子镇流器之间的五根线除了零、火、地线外,还有两根0~10V控制线。可调光电子镇流器必须要接连地线,否则不可以进行调光。

另外,还有几点需要强调:配电室的设置应注意集中,降低成本;调光设备负载容量必须适合;尽量不外接插座等等。

参考文献:

[1] 郭翔. 浅谈建筑电气中的智能照明[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8,(03)

[2] 陈永胜. 现代建筑电气中的智能照明[J]. 电气应用, 2007,(11)

[3] 晓晨.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J]. 建筑装饰材料世界, 2008,(07)

智能建筑市场前景篇8

泰豪科技(600590.SH)就是这样一个公司,它受益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未来业绩增势可期,并具备世博、低碳经济、节能环保等概念。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泰豪科技会入选《投资者报》“TZ50”公司。

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发展至今,泰豪科技的主营产品主要分三类,即智能建筑电气、发电机和装备信息产品。

其中,智能建筑电气业务的地位日益突出。自2006年以来,智能建筑电气业务的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5%,从而使得公司业务构架由以前的“智能建筑电气、发电机及电源、装备信息三足鼎立”,转变到现在的“以智能建筑电气为主体,以发电机及电源和装备信息产品为两翼”。

发电机及电源业务方面,受益于四万亿投资的大背景,公司来自于铁路、电力、通信的订单旺盛,未来,随着投资增幅的高位运行,发电机和电源业务的高订单有望持续。

业绩方面,公司自成立以来保持了良好的成长性。其中,2006年~2008年三年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0.6亿元、0.8亿元和0.91亿元,即便是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大背景下,仍保持了9%的增长。

主业迎合市场两大热点

在业绩高增长的同时,公司也具备两大二级市场上热点的题材,一是世博概念,二是符合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这一战略性政策目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