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8篇

时间:2023-10-30 11:14:40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篇1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21世纪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如何将孩子培养成适合国家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教育工作者出了一道思考题。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言: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正因为这样,所以要培养祖国的精英就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学教育开始。而作为开启国语的智慧钥匙――语文,更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求我们对语文教学模式做出深刻探讨,如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开拓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为此,笔者就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问题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改变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如果我们不能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兴趣之上,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文学知识,那么我们收获的不可能是文学上的“巨人”,更可能收获的是呆滞的“矮子”。为此,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明确教学核心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体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教育者传授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基础去自我探索知识的奥秘,这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可以将多媒体设备引入到小学教学中来,由于儿童的好奇心重,更能接受图片、动画、朗读等所传达的信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态优势来优化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去接受理解课文内涵,在娱乐中去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例如当讲到《江南》这篇文章时,如果只采取传统的朗读授课,因小学时期孩子的思维逻辑以及想象的能力有限,因此,不利于学生很好地去吸收课文。如果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搜集很多关于江南的图片,做成幻灯片,结合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图文并茂,更好地吸收理解课文内容。

二、改变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授课方式多样化,是顺应新课改要求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因此,改变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模拟情景,深化课文内容

如当学到《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为学生准备课文中所用到的道具。让学生自己思考在仅有半瓶水和一些小石子的情况下,如何能喝到水?让学生自由讨论,并给出自己解决的方案。让学生自己操作看看是否能达到预想的结果。最后教师再讲解课文中小乌鸦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故事。并说明,课文中所要传达的深意在于:当遇到困难时,不要灰心丧气,要沉着冷静地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境遇,并通过冷静敏锐的头脑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遇到困难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的人生态度。

(二)启发教学,诱发学生情感

如当学到《探母》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讲过文章之后,举办一个小型的情感交流会。让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学习以及各个方面谈谈母亲对自己的帮助,以及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去报答母亲。通过每位学生的对母爱的感悟,去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布置一次关爱母亲的作业。可以是一杯热茶,一个拥抱,一次给妈妈洗脚的行动……通过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对母亲的深切亲情,更能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从而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三、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处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则只能接受教师一味地灌输教材知识。语文这门课本来就灵活性很好,如果不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只会让课堂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不利于新课改的任课要求。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因此,提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融合新课改要求下的人文精神,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自由的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真正使语文教学由古板的教学模式转变为适应新课改的任课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篇2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 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31-01

1 培养学生作文的信心

新课标要求增强儿童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作文是创造性很强的作业,没有孩子的主动投入,是无法写好作文的。有了兴趣便有了主动性,有了主动性才有创造性。既然要培养儿童作文的兴趣,就要让儿童体验创造的愉快。从多方面一次又一次地对学生的创造给予充分的肯定。老师热情的鼓励,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童话故事写得好、好在哪儿,体验到作文是件趣事,树立了自己也能写好作文的信心。培养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是今后孩子作文的重要的情感基础。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导自演自己编写的童话,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习作作为一种创造活动带给自己的无穷乐趣。激发和巩固他们的创造欲望,增强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2 注重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提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写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写应用文、写作文、写读后感,写心得,写博客,写剧本、做手抄报、电子报等等。这就告诉我们学生要想学好语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勤积累,尽可能多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这种读的方式、内容可以很宽泛,不仅可以阅读语文书,还可以阅读语文以外的所有益智的书籍;可以阅读纸质书籍,也可以阅读电子书籍;可以阅读各种报刊杂志。

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实践体会才会深刻、真实、强烈,学生才会逐步把握语文学习规律。而旧的语文课程提出只是“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要求引导学生多接触限定在只是“语文材料”,内容很明显就狭窄了许多,而“接触”方法单一,力度、效度不够,远远没有新课程标准中“多读多写,日记月累”,既提出方式方法“多读、多写”,又提出了持之以恒的习惯培养“日积月累”,这种要求比旧标准更直接、明了、有效。

3 注重情感体验

小学生都富有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愿意通过广泛地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新颖的东西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变化和更新,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新的探究兴趣,从而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低段学生,老师不懈地设法运用一定控制手段,调动其视觉、形象、声音、动作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话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还应有计划地变换阅读方式和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我以课堂为纽带,经常利用教材以外知识火花来引爆课文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课文只是微微地打开了一个通往知识世界的窗口,以激励其阅读的兴趣。在具体教学中,以篇带片,扩大阅读范围。学了《邓小平爷爷植树》这课后,我让小朋友再去找写邓爷爷的其他故事来读;学了《王二小》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们去找《小英雄雨来》、《刘胡兰》、《钓鱼竿里的秘密》等文章来读。这样无形中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4 挖掘教材美的因素

语文教学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基础之一。教学思想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大纲”上,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材上,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课内外教学与辅导上,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体现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获取书本知识。学生在阅读感知过程中,发现美、理解美,唤起对美的情感认识,达到对美的鉴赏体验。经过学生的反复诵读,调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美感思维技法的能力。以上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教材,而教学思想不转变,不可能迎来今日教材改革的黄金时代。因为任何一种教材,都是教育思想的体现,都对教学方法起制约作用。

5 重视作文的修改

要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必须从修改作文入手。好的作文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和推敲而写成的,确切地说:好的作文是经过多次的修改而改出来的,有的学生常说:学语文最怕写作文,往往是拿着作文题却不知从何入手,好不容易按老师要求的字数写完,根本不会考虑到去修改——多麻烦嘛。让学生明白作文前推敲的重要,修改作文的重要。要舍得删除,要学会根据主题选材。学生逐渐认识到:要写好文章,就要重视修改文章。写前对作文的内容、结构、不推敲,写后又不修改的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有的虽考虑了修改,也只是就几个不当的用词进行改动;有的学生不知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总认为写出来的东西都是重要的,舍不得删除。

6 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被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把好问好学的积极性压抑了下去。运用情境教学法来指导学生写应用文。创设特定情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文体的对象、性质、作用和写法,增强教学效果。我们提倡教师办好三件事:保证学生在探讨问题时,有宽松的气氛,必要时,可以下位,可以重组小组,甚至大声争辩;理解童心,允许学生用自然的、带有童趣的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意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学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师,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

要上好一堂语文课,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课后练习的安排等,只要端正态度、认真负责,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就会获得宝贵的经验,向成为优秀语文教师的目标逐步迈进。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篇3

笔者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在历时数年的”安丘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中,笔者发现,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笔者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角色”,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拒绝伪读等等,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么上?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美好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激情,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用让大爱温暖课堂!

从更广的视觉看,会读书,说到底是会学习。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方法。学生要经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可能学好语文。新课程不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但训练肯定还是要的。是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总得以训来年为基础。某种意义说,实践何尝又不是一种训练?因此,要从听、说、读、写;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上,从合作学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通过指导,让学生习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形成习惯,学生将受益无穷,有的将是终身受益。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篇4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文化教育;途径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既是对英语课程标准的实践,更是语言教学的必需。

―、新课程标准下的文化意识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将文化意识的培养分为三个等级,即二级,五级,八级。小学毕业时要求达到的程度为二级,具体描述为:

二、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词汇教学中挖掘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

英语中有很多词汇带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包括颜色、数字、动物等。

1.颜色词汇教学

在颜色词汇教学中,可以结合呈现各国国旗图案,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英语国家的国旗。此外,还可以告诉学生各种颜色的文化差异,如“红色”在汉语中表示“欢乐,喜庆,革命”等,而 “red”在西方人眼里有“战争,恐怖,愤怒,困难”等意思。适当地通过对比,向学生传授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能够让学生更有效地了解西方文化。

2.动物词汇教学

不同的动物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应尽可能地挖掘各个动物词汇所包含的文化。

3.称呼词汇教学

在中国,我们习惯用职位来称呼别人,如张护士,李主任等,而西方国家则一般直接在姓或姓名前面冠以Mr.(男士),Miss(女士未婚),Mrs.(女士已婚),Ms.(女士不明婚否)等表示称呼。

4.饮食和食品词汇教学

在教授 “breakfast/lunch/dinner”等饮食方面的词汇时,可以借助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告诉学生:英美人的早餐一般是先喝牛奶(milk),然后再吃鸡蛋(egg)、热狗(hot dog)。午餐则相对简单,只是三明治(sandwich)、汉堡包(hamburger)等快餐食品,外加一杯咖啡(coffee)。较为正式、丰盛的则是晚餐。

5.文娱和体育词汇教学

在教授“football/tennis”等体育活动词汇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足球是英国最盛行的体育项目,打网球(play tennis)、游泳(swimming)等也是众多男女共同的爱好。在节假日,人们还热衷于去电影院(cinema)、音乐厅(concert)等等。

(二)日常话题教学中进行文化差异的比较

英语日常话题包括招呼,问候,介绍,告别,感谢,道歉,请求,祝贺,建议,劝告,责备,计划,打电话,约会,问路,购物等。但是在不同文化下,人们的日常习惯也是不一样的。如:

1.见面及告别

在教授“Good morning”及“Hello”时,可以告诉学生西方人见面时一般使用这些招呼语,而中国人见面时的寒暄语则是“吃了吗?”、“到哪里去?”。如果用这些寒暄语与西方人交流,往往会让他们感觉奇怪,甚至生气。告别时,西方人也不说“Go slowly!(慢走)”等,他们通常使用“Goodbye!” “Bye-bye!” “See you!”。

2.谈论话题

中国人在一起,可以谈论的话题很多,包括年龄,收入,婚姻等。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认为谈论这些是一种侵犯。所以,在教授 “How old are you?”时,我会告诉学生这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个忌讳,他们通常会婉转地告诉你:“Sorry,it is a secret.”。

3.致谢以及对待赞扬的方式

在中国,亲朋好友之间一般不说“谢谢”。如果说了,会让他们觉得被当作外人而缺少亲切感。而西方人则从早到晚“谢”不离口。当听到别人赞扬自己时,中国人往往会谦虚地说“哪里哪里”。

4.接电话的习惯

接电话的时候,大部分中国人会说:“喂,请问你是谁?”而西方人则会先介绍一下自己再询问对方:“This is××. Who’s that?”。

5.接受礼物的习惯

在中国,亲朋好友互送礼物时,一般是推辞不收,如果对方执意要送才会接受;收下礼物后一般不当面打开以免给人以贪婪的印象。而西方人与我们的习惯恰恰相反,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且为了表示感激,往往当面打开礼物并称赞一番。

6.进食习惯

西方人认为,一再问客人要不要添加食物或强塞食物给客人是不礼貌的。而在中国,热情的主人会在客人碗里不断添加菜肴,以示盛情。

(三)主题活动中营造文化氛围

东西方皆有各自的节日,我们可以开展以节日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

(四)课外活动中欣赏文化

课外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渗透的一个重要手段。形式可以丰富多彩,笔者就曾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收听英文广播,欣赏纯正的英语的同时还可以了解西方人的生活。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以及参与跨文化交际的积极性,逐步增强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语言时,遇到的障碍经常是由语言文化差异引起的。因此,在向学生输入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向学生输入语言所存在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减少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错误,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

【参考文献】

[1]贺学贵.小学英语教学应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英语教学研究》,2006(9):72-73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篇5

关键词:课程标准;小学语文;现状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89-01

教学方法作为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成功的衡量点,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新课程和新教学、新标准与新方法均得到有效运用。而基于课程标准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不仅为教学设计创造理论依据,还为教师深层次剖析课程标准奠定基础。笔者通过对实际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研,阐述课程标准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基于课程标准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从本质上来讲,基于课程标准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并不是单一教学方法,而是通过对课程标准理念的渗透,而形成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总称,其将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作为基准点,利用对师生间全面协调的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与体验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混合运用。另外,基于课程标准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点特性:多元化教学主体;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模式;现代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教学设施;多种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强调。

二、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标准重视度缺失

课程标准作为教学指导性文件,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决定性优势。对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应在关注课程标准重要性的同时,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细致化学习,将其理念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但是,笔者对本市小学调查工作的开展,可知多数语文教师在针对课程标准解析中仅停留在表层,并未深刻解读其内在教学理念、课程是指,同时在教学方案编写中,未将课程标准纳入材料参考范畴,从而丧失课程标准自身价值。

2、“消化不良”

关于课程标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消化不良”问题,可从语文素养、基本特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予以分析。首先,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涉及全体学生素养和学生全面素养,具体通过学习能力和审美情趣、思维品质与知识积累等层面进行表述,但在实际教学中,因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的限制,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过少,使其体验经历、情感态度无法实现融合。其次,基本特点。小学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特点,精准化语言课程基本特点的把控,应包括以下几点内容:师生对话、课程和生活的关联、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情感态度的表达。然而,实际教学工作却恰恰相反,一言式教学课堂比例过多,致使师生沟通存在障碍,加之学生与外界联系度的缺失,使学生思想情感无法得到熏陶。最后,教学方法。学生作为教学生命体,自我需求、主体意识的形成,对自身学习质量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但在实际调查中,仅有23%教师选择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虽然可促进部分学生成绩的提升,但其具体实施程度尚未得到深入。

三、基于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优化建议

1、定期开展课程标准培训工作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课程标准理念的深化,离不开教育部门的参与。若要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教育部门可通过课程标准培训开展的方式,将其理念与标准纳入实际教学范畴。课程标准理念的深化,不仅是对传统教材内容的变革,也是对教学模式的更改,倘若教师未熟悉课程标准理念,对其标准一知半解,则实际教学工作往往不会呈现明显改变。针对此,教育部门可通过培训力度强化的方式,为各个职称、等级教师提供公平培训空间,即轮流培训制度的选择,使其能够在培训的同时,实现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加大课程标准理念的关注度。

2、完善教学设施

现代化教学设施的运用,不仅可促进教学容量的扩增,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在师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下,增加其社会适应力。对此,小学学校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化设备和电子阅览室、免费WiFi与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形式,对教学设施予以完善。其原因在于:信息化和智能化、规范化与开放化教学设备的运用,可实现学习无缝链接、知识点破碎处理的目的,从而对学生思想情感表达中起到渲染作用。另外,学校还可通过纸质教学材料的选择,如课外书、教学模型和科幻书的购置,可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拓宽。

3、提升教学素质

据调查结果显示,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师基本素质、组织优化、课程标准解读、教学创新等能力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教师素质偏低、能力偏低等问题,不仅无法紧跟课程标准的脚步,还会导致教学方法运用不当,从而出现教学质量稳步不前的局面。对此,教师应在全面掌握课程标准理念的前提下,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运用,并通过扬长避短和兼容并包等优势的体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束语:单一性教学方法的x择,并不适用于任何教学情境,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只有在全面解析课程标准理念的前提下,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组合定位,方可在教学效果提升的同时,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以此落实师生协调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靳军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优化建议[J].学周刊,2017(3):29-30.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篇6

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小学语文老师的工作就变得格外重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这个新课程标准的大环境下,要寻找各种有利于教育的方式,营造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小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

二、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

2.1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对于自制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的动力来自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关键在于兴趣,如果他们对于某个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不用敦促他们,他们也会主动的学习。这也可以成为小学语文老师的参考,在教学时多加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和方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前的教育模式中,老师一般不注课前的引课行为,认为只要将课本知识教会就行,但是经过调查,这种教学方法是严重错误的,刻板的讲解只会消磨学生学习的意志,只会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跌。所以,要想有效的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就要小学语文教师尽可能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实行开放式语文教学

数学等理工学科大多有固定的公式,明确的定理,但是语文学科就与它们不同,语文的知识是无边无际的,不能单单只学习语文书本中提到的知识,所以要对课本外的知识加以学习,注重知识的外延和拓展。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语文老师可以教组织学生多进行课外活动,参加观展,聆听历史故事,活动后可以让学生写写感想,练练写作能力。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

3.1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文观

语文老师要在生活上,课堂上传播正确的世界观,激发学生对社会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地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加以培养,对学生的价 值观、态度以及情感加以引导”这是义务教育全新教学大纲中的要求,简单的说,就是老师要通过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将生活和课堂完美联系起来,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变为开放自由的课堂,不但学生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要学生对社会产生一种责任心。

3.2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探究性学习主要针对的是学生在对已有知识的在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书本知识明确的基础上,总结学生出现的问题或者迷惑的知识,通过现有的条件,例如网络,进行有效的解决。并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实施小学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

4.1《?x务教育阶段新课标》中对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有明确的要求。

“小学语文应当着重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努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现在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和文章,都是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工具。现在的小学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主要有几种,比如,关于爱国主义情感方面的《开国大典》《梅花魂》等;关于历史文化方面的《荷花》《第一场雪》《西门豹之宴》等,关于亲情友情的《可贵的沉默》《他是我的朋友》等,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鸟的天堂》《马踏飞燕》《只有一个地球》等。所以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情感点,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课前认真学习理解不同的文章,,明白其中的情感点,不要弄混,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情感方向指引,学生只有充分理解了文章中的情感成分,才能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这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4.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情感体验

新课标提到的情感教育,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情感体验。师生关系和谐,无疑对于这种情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只有师生关系良好,才能成功地实施小学课堂的情感教育。所以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做到尊重学生,不能只是坐在讲堂上教课,要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认真询问,不能以言语甚至暴力来解决,另一方面,老师要做到关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体现人性化的根本措施。教室如果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那么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外界的温暖,感受到父母之外带来的温馨,这种行为也会让学生在长大之后懂得关心他人,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和谐社会,所以教室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步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真正让学生感到心有了朋友,而不是老师这个头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知道要想和对方成为交心的好朋友,是非常难的,因此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在学生有困难时,认真聆听,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办法,当成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学生独有的情感特点,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人类沟通的基础是情感,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情感。所以,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的情感体验变的越来越重要。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认识到情感教育在学生课堂中的重要性,并且可以将它发挥出来,那么对学生以后成长,处事都会有很大的好处,同时也会对教学质量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篇7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104-01

在21 世纪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如何将孩子培养成适合国家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教育工作者出了一道思考题。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言: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正因为这样,所以要培养祖国的精英就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学教育开始。而作为开启国语的智慧钥匙--语文,更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求我们对语文教学模式做出深刻探讨,如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开拓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为此,笔者就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问题进行了以下探讨:

1改变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如果我们不能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兴趣之上,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文学知识,那么我们收获的不可能是文学上的"巨人",更可能收获的是呆滞的"矮子"。为此,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明确教学核心。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体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教育者传授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基础去自我探索知识的奥秘,这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在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可以将多媒体设备引入到小学教学中来,由于儿童的好奇心重,更能接受图片、动画、朗读等所传达的信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态优势来优化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去接受理解课文内涵,在娱乐中去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例如当讲到《江南》这篇文章时,如果只采取传统的朗读授课,因小学时期孩子的思维逻辑以及想象的能力有限,因此,不利于学生很好地去吸收课文。如果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搜集很多关于江南的图片,做成幻灯片,结合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图文并茂,更好地吸收理解课文内容。

2改变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授课方式多样化,是顺应新课改要求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因此,改变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有以下几种方式:

2.1模拟情景,深化课文内容。

如当学到《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为学生准备课文中所用到的道具。让学生自己思考在仅有半瓶水和一些小石子的情况下,如何能喝到水?让学生自由讨论,并给出自己解决的方案。让学生自己操作看看是否能达到预想的结果。最后教师再讲解课文中小乌鸦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故事。并说明,课文中所要传达的深意在于:当遇到困难时,不要灰心丧气,要沉着冷静地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境遇,并通过冷静敏锐的头脑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遇到困难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的人生态度。

2.2启发教学,诱发学生情感。

如当学到《探母》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讲过文章之后,举办一个小型的情感交流会。让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学习以及各个方面谈谈母亲对自己的帮助,以及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去报答母亲。通过每位学生的对母爱的感悟,去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布置一次关爱母亲的作业。可以是一杯热茶,一个拥抱,一次给妈妈洗脚的行动……通过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对母亲的深切亲情,更能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从而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3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篇8

袁永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纲,总括了语文教学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建议。明确语文了教学的方向,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据可依,有律可循。这里我主要从新《课标》的修订来谈谈看法:

一、新《课标》性质的认识

新《课标》中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表述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往“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上都表述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表述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将“理解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分割开来。其实,“理解”和“运用”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理解”是“运用”的基础,“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形成。从“运用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理解”,它首先是读懂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其次,从理解到的中心思想出发,回看作者是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准确地遣词造句,选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从不同学段、不同文本的表达特点来看待“运用”,它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正确的恰当的语言材料;其次,能运用从文本中学到的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只有将“理解”和“运用”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走在路上     听到琴声     惊喜

走近茅屋     听到对话     感动

走进茅屋     弹奏一曲     激动

再奏一曲     陶醉

离开茅屋     记录下来     创作

在这个文章线索中,地点的变化是学生阅读之初获得的,事件的发展是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情感的线索则是在深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之后获得的,他们在横向上形成了一种关联,在纵向上呈现渐次深化。以情感的深化发展来反观文章事件的安排,可以发现,作者每一个阶段性事件的描述,都是围绕贝多芬情感的变化进行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上板书的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感悟到“如何根据情感发展的表达需要,选择相应的事件,安排叙述的顺序。”

而这,正是叙事性文章典型的结构规律之一。

二、新《课标》增加的新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学习语文基本方法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调了学生学习语文基本方法的训练,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首都师范大学张彬福教授在解读新《课标》时说:任何方法没变成习惯就没用,成习惯、成自动化才能有收获。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2、适当减轻学生负担,对学生的识字量有所减少,提倡“多认少写”.多认就是要求学生多阅读,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认知更多的字词。少写则意味着讲究书写质量。新《课标》教学建议中要求,一、二、三学段,每天语文课都要安排10分钟的写字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注重写字姿势、练字效果。

3、更加注重写字练习与书法的学习。

关于识字、写字要求的调整,是为了回应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滕春友老师在解读这次课标的调整里指出:近些年来,关于识字写字和汉字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错别字情况严重。不光是中小学教育,社会用字情况也很严重;二是书写质量普遍偏低。学生写的字不行,很多老师的字也不行。三是有的地区学生写字教学负担过重。目前我们高段的书写情况也不够理想,涂改、书写浮躁、错别字等现象较为突出,需要引起重视。

4、阅读教学有了新理念。倡导: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特别要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

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而小学阶段不少于170万字。小学低段因识字量的限制,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是不少于5万字。中段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是不少于40万字。而高段,学生的习惯已经养成,阅读的速度也有所提高,阅读总量则要不少于100万字。高段的阅读量是低中两段总和的两倍。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我们高段引导学生阅读应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按照当前我班学生的阅读速度,每天晚读30分钟,平均可以阅读5000字左右,高段两年,完全可以达到新《课标》要求,如果老师有时间,还可以指导学生做些摘抄,写点读后感。所以老师应加强对每天晚读的重视和指导。

“少做题,多读书。”看似学生训练少了,但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固本培元,学生自然提高。韩兴娥老师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佐证。

“读好书”,则是要求学生多读些有用的书,特别是文学类的书。目前,我在班上发现很多学生会看《爆笑校园》(主要内容是如何整蛊老师、和老师斗心思)、《斗罗大陆》(充满玄幻、迷离色彩)等书籍,当下各类图书满天飞,特别是一些作者为了吸引学生的好奇心,甚至会将一些成人类的笑话写进青少年图书里,比如我班学生的一本书里就有“猪八戒向嫦娥求婚,嫦娥向猪八戒索要金银的打油诗。”很势利、很庸俗。这就是部分家长给孩子买书,没经过把关的缘故。这也值得我们重视。

“读整本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观。作为小学生是没有太多整合能力的,读书、学习课文只知晓只字片言,眼中只有单篇,没有整本书的概念,会影响到学生长远的发展的。读整本书不只是一个观念问题,它更是一个可操作的实践问题,我们在指导过程中至少要注意:

[L](1)保证阅读时间。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晚读时间。[/L]

[L]  (2)学生要有兴趣,要重视交流。我们五年级本学期的必读书目中,有曹文轩的作品,我就利用周二至周四,每天下午口算课前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读我精选的片段,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有提高。我要求学生每两天摘抄一次,然后两周抽出一节课时间进行一次交流,来加深学生对所读书籍的认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L]

5、写作教学方面,要注重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其实,大量的识字、阅读也是在为写作铺平道路。人们都有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欲望,小学生的表达欲望更强烈。如何让学生内心的表达转化为丰富的书面习作,关键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构思,学会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经历的、看到的、想到的真实、自由地表达。从而使学生明白该怎么写、有内容写。在指导写作时,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以便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写作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写作教学还应抓住取材、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还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

三、新《课标》中几个值得关注的点

1、默读。阅读教学常常是朗读与默读交互使用,双管齐下。默读、默思对文字的意义才能做到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默读与默思相互结合。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同时学生还要学会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学写常见应用文。从张主任那里得知,有一些步入初中的学生到现在连个留言条都写不好,可见学生平时的训练不够。这些应用文,是日常生活中必要具备的一种技能,应当将这种练习融入日常生活中去。迟到了,自己写一张规范的请假条,有事写张留言条,同学之间借东西,写张借条。只要我们老师重视到了,平时多进行这方面鼓励、提示,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3、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师生双方的。

教师方面: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学生方面: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关于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先学后教”,学生先进行自学,发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合作过程,是学生展示自己自学成果的过程,有了展示,就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探究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突破教学重难点、催发新认知的核心环节。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层次性,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得,既能保证差生的提高,又能促进优生的发展。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就低不就高。整个过程,教师要注重方法的指导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堂教学中忌讳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不操作、不实践一味地听。张彬福教授说:“懒教师培养出勤奋的学生,勤快的教师培养出懒学生。”的确有一定的道理。课堂教学中,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防止逐字逐句过度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