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8篇

时间:2023-10-30 11:14:40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篇1

【关键词】低氧血症;ICU监护;全身麻醉

47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78-02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给予病情不同患者必要的监护及治疗,其为有效控制、减少ICU全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麻醉及手术的安全性,在行全麻手术后,在ICU统一监护管理病患,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时发现麻醉与手术相关的如低氧血症等并发症。选取我院ICU监护全麻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病患62例,经过及时抢救无1例死亡,全部抢救成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ICU监护的全麻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病患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22岁至86岁。62例患者均为全麻气管插管手术后患者。

1.2方法给予进ICU所有患者予吸氧,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用飞利浦监护仪进行监护。探头接触良好、判断低氧血症为血氧饱和度

1.3护理稳定循环功能的前提就是术后呼吸支持,病患进入ICU后,立即给予测量血压、心电监护、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等,并对患者口唇与面色颜色、胸廓起伏、呼吸节律等进行密切观察。在血氧饱和度监测下,62例低氧血症患者使用指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为有效、及时治疗争取时间。患者出现低氧后,头后仰托下颌法是最佳的处理方法,经吸痰,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清除,以确保通畅呼吸道。协助麻醉医生呼吸球囊加压面罩给氧,将氧流量调至每分钟15L,对血氧饱和度指数、口唇颜色、胸廓起伏等进行观察。对清醒后的患者做心理护理,通过咳嗽、深呼吸等方式吐出口中分泌物。

2结果

抢救62例患者100%成功率。其中,在保留气管插管吸氧情况下发生患者23例,在拔出气管插管面罩吸氧患者39例。在ICU经吸痰、加压给氧、开放气道等治疗抢救处理后,41例被安全送至病房,在病房进行观察。而21例在ICU继续观察,其中10例继续观察病情稳定后送至病房,11例重新上呼吸机后转危为安,无1例发生麻醉相关死亡。

3讨论

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医院管理体制得到改进、新型医疗设备也陆续诞生、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主要为重症医学监护。

ICU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技术、人力、物力上给予最佳保障,从而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ICU主要收治的患者包括:脏器移植前后需监护和加强治疗者,病情好转后,又转回普通病房;败血症、重症休克、以及中毒病人;脑、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或者多脏器衰竭者;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大手术后及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和支持的患者;严重创伤患者。本研究中,抢救62例患者获得100%成功率。其中,在保留气管插管吸氧情况下发生患者23例,在拔出气管插管面罩吸氧患者39例。在ICU经吸痰、加压给氧、开放气道等治疗抢救处理后,41例被安全送至病房。而21例在ICU继续观察,低氧血症患者使用指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为有效、及时治疗争取时间。其中10例继续观察病情稳定后送至病房,11例重新上呼吸机后转危为安,无1例患者发生麻醉相关死亡。

为有效预防低氧血症,全麻术后病人入ICU监护。ICU设有中心监护站,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病床。每个病床占面积较宽,床位间用玻璃或布帘相隔。ICU的设备必须配有多功能呼吸治疗机、床边监护仪、除颤仪、中心监护仪、心电图机、输液泵、微量注射器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接受区域麻醉以上的手术患者,主要行全麻气管插管静脉吸入麻醉。对重病人实施二对一护理,这样能及时发现低氧血症,通过加压面罩给氧、吸痰、重新插管等一系列措施,便于有效开放气道,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迅速上升患者血氧饱和度,提升抢救成功率。避免因全麻术后患者发生低氧血症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篇2

47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78-02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给予病情不同患者必要的监护及治疗,其为有效控制、减少ICU全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麻醉及手术的安全性,在行全麻手术后,在ICU统一监护管理病患,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时发现麻醉与手术相关的如低氧血症等并发症。选取我院ICU监护全麻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病患62例,经过及时抢救无1例死亡,全部抢救成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ICU监护的全麻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病患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22岁至86岁。62例患者均为全麻气管插管手术后患者。

1.2方法给予进ICU所有患者予吸氧,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用飞利浦监护仪进行监护。探头接触良好、判断低氧血症为血氧饱和度

1.3护理稳定循环功能的前提就是术后呼吸支持,病患进入ICU后,立即给予测量血压、心电监护、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等,并对患者口唇与面色颜色、胸廓起伏、呼吸节律等进行密切观察。在血氧饱和度监测下,62例低氧血症患者使用指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为有效、及时治疗争取时间。患者出现低氧后,头后仰托下颌法是最佳的处理方法,经吸痰,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清除,以确保通畅呼吸道。协助麻醉医生呼吸球囊加压面罩给氧,将氧流量调至每分钟15L,对血氧饱和度指数、口唇颜色、胸廓起伏等进行观察。对清醒后的患者做心理护理,通过咳嗽、深呼吸等方式吐出口中分泌物。

2结果

抢救62例患者100%成功率。其中,在保留气管插管吸氧情况下发生患者23例,在拔出气管插管面罩吸氧患者39例。在ICU经吸痰、加压给氧、开放气道等治疗抢救处理后,41例被安全送至病房,在病房进行观察。而21例在ICU继续观察,其中10例继续观察病情稳定后送至病房,11例重新上呼吸机后转危为安,无1例发生麻醉相关死亡。

3讨论

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医院管理体制得到改进、新型医疗设备也陆续诞生、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主要为重症医学监护。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篇3

关键词:全麻 术后 护理 康复 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1-0061-02

全身麻醉对病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使全麻术后病人在意识恢复阶段,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呛咳、躁动、寒战、痛苦挣扎等,全麻未清醒前,病人处于意识丧失阶段,为防止各种合并症或意外的发生,必须有专人守护,直至清醒为止。由此,我们主动地采取了一系例对应措施,在提高全麻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面就将我们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麻手术患者共80例,男性41例,女性39例,术前均无严重的心、肺等疾病。

1.2 方法

对手术患者在术后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并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内容包括咳嗽、咳痰、气促、胸闷、恶心、呕吐、、腹胀、呃逆、咽喉疼痛、腰背酸疼,自主活动(功能)恢复的时间,包括翻身、起床、肠蠕动、进食情况。

1.3 结果

全麻术后对病人采取护理措施帮助病人安全渡过了全麻恢复期,使病人在生理、心理上缩短、降低了不愉快的程度,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质量。

2 护理措施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2.1.1全麻未清醒前,下颌关节部位的肌肉松弛,舌根易后坠而阻塞咽喉通道,一般在咽喉部置通气导管,并可通过导管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待病人逐渐清醒,自己用舌将通气导管推出时,可将导管取出。

2.1.2全麻后常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故麻醉未清醒前,病人应平卧头侧向一边,防止唾液和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一旦发生误吸,应立即采取头低位,使声门裂高于食道入口,呕吐物流向鼻咽腔然后从口角流出,此时可用吸引器清除口鼻腔的残余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2 加快物的排泄速度

由于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物可导致通气功能不足,引起吸入物排泄时间延长,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应用与吸入物有协同作用,也可以减慢吸入的排泄速度,致使术后物长时间积蓄,影响术后呼吸、循环、消化等功能。因此,术后加快物的排泄速度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为此,我们在术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2.2.1 加强保暖工作

由于长时间的手术暴露再加机械通气的影响,体热的丢失常较显著,同时术中大量快速输血输液,都可以导致低温。低温抑制了全身的循环和代谢功能,使物的排泄时间延长。因此,手术患者回到病房前,我们就应做好保暖准备工作,使室温保持在20~25。C,增加棉被和棉垫,如有条件,可添置电热毯保持恒温。

2.2.2 高流量吸氧

术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可加快残余物从气道和血液中散发和解离。另外,也可及时纠正术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因此,患者回到病房后,即给予〉5 L/min的氧流量,待呼吸情况、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稳定后,逐步减低氧流量,最后以低流量氧气维持。

2.2.3 维持循环功能

术中正压机械通气使胸内压升高,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手术刺激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使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影响正常的循环功能,这种不良影响常常延续到术后。因此,术后应加强对生命体症的监测,保持有效的循环功能,适当地加快补液的速度,一方面可加快循环代谢功能,使残余尽快排除。另一方面,可弥补术中补液不足、失血、第三间隙形成引起的大量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等导致的血容量不足。

2.3 积极改善呼吸功能

全麻对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是很大的,术后由于全身物的残余作用不同程度地会抑制呼吸中枢而使通气功能减弱、潮气量降低和呼吸频率改变,加之,肌松药残余作用亦可引起不全呼吸道梗阻而导致通气不足,患者会感到胸闷不适,同时,长时间的气道插管,易刺激引起肺部感染致咳嗽、咳痰频繁,因此,术后积极改善呼吸功能很有必要。

2.3.1 有效的伤口镇痛

肺容量降低是术后肺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大手术后,因腹部创伤、手术刺激、术后疼痛等因素,使胸、腹的顺应性降低,膈肌运动受限,限制了肺的膨胀。有效的腹部伤口镇痛能恢复正常的腹式呼吸,增加肺活量,改善通气功能,目前我院运用的椎管内或静脉内连续镇痛泵,镇痛效果持续、有效,缓解了疼痛反应对呼吸的抑制。

2.3.2 促进有效的咳嗽排痰

有效的咳嗽排痰,可减少肺不张的发生,并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在有效镇痛的同时,教会病员和家属正确咳嗽排痰的方法,可应用胸壁扣击法、腹壁保护法、喉部按压法、引流法来有效地完成咳嗽排痰。

2.4 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由于长时间的麻醉抑制、手术创伤,水、电解质紊乱,术后紧张焦虑、切口疼痛等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使胃肠蠕动在术后长时间受到抑制。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2.4.1保持电解质的平衡

由于术中失血失液、术后大量引流液的流出,造成大手术后电解质的紊乱,如低钾、低钠可抑制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影响胃肠动力的恢复。因此,术后要严密观察电解质的变化,根据情况,及时补充。一般呕吐、腹泻、肠和胆道引流所致的低血钠,为低容量性低钠,必须既补充容量,也补充钠。

2.4.2肠蠕动恢复的锻炼

一般术后1~3天,肠蠕动逐渐恢复,排气,腹胀自行消退。如术后数日仍未排气,听诊无肠鸣音,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在持续胃肠减压的情况下,可帮助腹部按摩,从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作单向反复按摩,能促进的排气。鼓励患者作肢体伸屈活动,协作变换卧位。也可用针灸疗法来刺激肠蠕动的恢复。

2.5 加强舒适护理

患者在术后有比较多的不适反应,如腰酸背痛、咽喉疼痛、胸闷不适等,因此,我们在术后采取了一系列舒适护理。早期采取半卧位、适时协助改变多卧位方式、配合多软枕衬垫身体支撑点、气垫床的应用,都能避免肌群、韧带、肌腱的过分牵拉伸长,缓解术后腰酸背痛。患者体力有所恢复后,早期督促四肢活动、端坐、行走可疏通经络、促进循环。留置胃管期间,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每日二次,既可稀释痰液帮助咳出,又可湿润温暖咽喉部,减轻疼痛,预防咽喉炎的发生。

2.6 认真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每15~30分钟一次。发现异常体征,应区别麻醉剂的影响或手术后出血情况,以便采取紧急措施,排除险情。

2.7麻醉清醒前,病人可出现躁动不安,如拔管、坠床等危险,守护者必须注意安全,可按医嘱给镇静止痛剂,必要时采用约束带,保护病人的安全。

3 结论

通过将综合护理措施运用于全麻术后恢复护理工作中,加速了病人的全面苏醒,提高了全麻病人的康复质量,减轻了全麻术后呛咳、躁动、痛苦挣扎等症状。从而帮助病人安全渡过全麻恢复期。

参考文献

[1] 谢荣主编. 麻醉学,第三版[M],科学出版社,1994,656~657。

[2] 盛卓人主编.实用临床麻醉学,第三版[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篇4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是一新型的麻醉方式,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CSEA既保留了脊麻的起效快、镇痛与肌松完善的优点,也便于调节麻醉平面,可完成较长时间的手术,局麻药用量小,大大降低了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并且术后可行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因此CSEA被广泛应用。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适用于普外科的下腹部、会阴、肛门及下肢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妇科手术,产科手术,分娩镇痛,疼痛治疗和术后镇痛。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做好病人麻醉期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我院于2005年开始应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现将有关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090例,其中 妇科手术820例,产科手术2250例,分娩镇痛784例,外科手术136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28岁。

2麻醉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术前一日访视病人,对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病史、检查、诊断、术式、麻醉方法和术前医嘱。向病人详细介绍麻醉的方法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解答病人的提问,消除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顾虑和恐惧,使病人获得安全感和相对稳定的心态,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

2.2 检查病人腰背部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破损和感染,嘱其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以减少术中及术后的恶心、呕吐及误吸,指导病人必要的体位训练,特别是呼吸方面的训练,指导病人深呼吸、咳痰,以减少肺部并发症。

2.3 术前用药: 一般术前30分钟常规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使病人情绪安定,减少麻醉意外,减少麻药用量,减小呼吸道分泌物,利于麻醉安全。

3麻醉护理配合

3.1 物品准备: 一次性腰硬联合穿刺包,,心电监护仪,氧气,麻醉机,气管插管用物,复苏用具,吸引及药品。

3.2 环境准备: 手术室温度一般控制在24260C,相对湿度45%50%。

3.3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入手术室前认真核对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年龄、手术部位、皮试结果、术前用药、有无过敏史等。

3.4 将病人妥善安置在手术床上,行心电监护、吸氧、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5 建立静脉通路: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常用18G静脉留置针穿刺,并接上三通连接管,以便麻醉用药。在麻醉开始前常规预防性输入平衡液5001000ml,以防止腰麻后引起血压降低,术中确保静脉通畅,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输液速度。

3.6 固定体位: 协助麻醉医生固定好病人穿刺体位,常规取左侧卧位,背部与床垂直,双手抱膝,两腿屈曲于腹部,头尽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弓成弧形。

3.7 协助麻醉医生消毒、取药: 严格按照无菌技术,倒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检查、核对局麻药,协助麻醉科医生抽取局麻药,抽吸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术后感染[1]。

3.8 当麻醉医生穿刺时应站在麻醉医生的对面,固定病人的头颈及双腿,安慰、鼓励病人,使病人保持好体位,防止摔伤,利于麻醉医生穿刺。

3.9 穿刺完毕,协助麻醉医生妥善固定硬膜外导管,防止扭曲、滑脱,并立即使病人仰卧,调整手术床,在较短时间内使麻醉平面控制在手术需要的范围,一般注药后510分钟内完成。待平面固定后摆放手术体位,并密切观察,确保病人安全。

3.10 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病人循环的状态,心肌供血,心律变化及血液氧合的情况,常规吸氧。

3.11 应急准备: 病人在麻醉期间,可能因为原有疾病、麻醉药物等影响,会出现一系列生理紊乱。应掌握正确的应急方法,及时协助麻醉医生处理。

3.12 术后麻醉护理配合: 手术结束后协助麻醉医生拔除硬膜外导管,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及胶布妥善固定,如需接术后镇痛泵,应协助固定好装置。整理药品及器械。

4 护理体会

手术室巡回护士除了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外,还需要配合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工作。麻醉是保障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对于患者来说,生命安全最为重要,因此加强麻醉过程中护理配合,保障病人麻醉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作为手术室巡回护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扎实的技术、对各种仪器设备熟练使用的能力、各种麻醉药品的药效及药理的了解,积极预防和处理意外。同时严格执行麻醉护理相关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尽可能消除因麻醉引发的医疗事故隐患,保证麻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生命安全。椎管内麻醉和其他医疗工作一样需要护理人员的配合,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在手术室内麻醉医生与护士默契的配合是保证手术完全的关键。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篇5

【中图分类号】R10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54-01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是一新型的麻醉方式,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CSEA既保留了脊麻的起效快、镇痛与肌松完善的优点,也便于调节麻醉平面,可完成较长时间的手术,局麻药用量小,大大降低了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并且术后可行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因此CSEA被广泛应用。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适用于普外科的下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妇科手术,产科手术,分娩镇痛,疼痛治疗和术后镇痛。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做好病人麻醉期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我院于2005年开始应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现将有关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90例,其中 妇科手术820例,产科手术2250例,分娩镇痛784例,外科手术136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28岁。

2 麻醉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术前一日访视病人,对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病史、检查、诊断、术式、麻醉方法和术前医嘱。向病人详细介绍麻醉的方法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解答病人的提问,消除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顾虑和恐惧,使病人获得安全感和相对稳定的心态,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

2.2检查病人腰背部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破损和感染,嘱其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以减少术中及术后的恶心、呕吐及误吸,指导病人必要的训练,特别是呼吸方面的训练,指导病人深呼吸、咳痰,以减少肺部并发症。

2.3术前用药: 一般术前30分钟常规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使病人情绪安定,减少麻醉意外,减少麻药用量,减小呼吸道分泌物,利于麻醉安全。

3 麻醉护理配合

3.1物品准备: 一次性腰硬联合穿刺包,,心电监护仪,氧气,麻醉机,气管插管用物,复苏用具,吸引及药品。

3.2环境准备: 手术室温度一般控制在24~260C,相对湿度45%~50%。

3.3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入手术室前认真核对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年龄、手术部位、皮试结果、术前用药、有无过敏史等。

3.4将病人妥善安置在手术床上,行心电监护、吸氧、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5建立静脉通路: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常用18G静脉留置针穿刺,并接上三通连接管,以便麻醉用药。在麻醉开始前常规预防性输入平衡液500~1000ml,以防止腰麻后引起血压降低,术中确保静脉通畅,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输液速度。

3.6固定: 协助麻醉医生固定好病人穿刺,常规取左侧卧位,背部与床垂直,双手抱膝,两腿屈曲于腹部,头尽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弓成弧形。

3.7协助麻醉医生消毒、取药: 严格按照无菌技术,倒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检查、核对局麻药,协助麻醉科医生抽取局麻药,抽吸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术后感染[1]。

3.8当麻醉医生穿刺时应站在麻醉医生的对面,固定病人的头颈及双腿,安慰、鼓励病人,使病人保持好,防止摔伤,利于麻醉医生穿刺。

3.9穿刺完毕,协助麻醉医生妥善固定硬膜外导管,防止扭曲、滑脱,并立即使病人仰卧,调整手术床,在较短时间内使麻醉平面控制在手术需要的范围,一般注药后5~10分钟内完成。待平面固定后摆放手术,并密切观察,确保病人安全。

3.10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病人循环的状态,心肌供血,心律变化及血液氧合的情况,常规吸氧。

3.11应急准备: 病人在麻醉期间,可能因为原有疾病、物等影响,会出现一系列生理紊乱。应掌握正确的应急方法,及时协助麻醉医生处理。

3.12术后麻醉护理配合: 手术结束后协助麻醉医生拔除硬膜外导管,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及胶布妥善固定,如需接术后镇痛泵,应协助固定好装置。整理药品及器械。

4护理体会

手术室巡回护士除了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外,还需要配合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工作。麻醉是保障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对于患者来说,生命安全最为重要,因此加强麻醉过程中护理配合,保障病人麻醉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作为手术室巡回护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扎实的技术、对各种仪器设备熟练使用的能力、各种品的药效及药理的了解,积极预防和处理意外。同时严格执行麻醉护理相关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尽可能消除因麻醉引发的医疗事故隐患,保证麻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生命安全。椎管内麻醉和其他医疗工作一样需要护理人员的配合,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在手术室内麻醉医生与护士默契的配合是保证手术完全的关键。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篇6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24-01

近年来,由于医院的快速发展,手术量也快速增长,为了加快手术床位的周转率,同时为了保障手术麻醉后患者的安全性,我院于2011年建立了麻醉恢复室。借鉴上级医院先进经验,建立了一套适合本科的护理管理模式。对全麻及椎管内麻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进行麻醉后监护。2011年7月-2012年7月全年共收治1485例手术麻醉后病人,发现并及时处理了72例麻醉后并发症:苏醒延长18例,低氧血症23例,肺通气不足7例,低血压24例。使患者恢复期安全得到保障,平稳转出恢复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报告如下:

1麻醉恢复室的设置:

麻醉恢复室的设置靠近手术间,与手术床位之比为11.5-2【1】,恢复室每张床备有电源插座多个,中心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多功能治疗车。,室内备有急救物品及常用物品:如除颤仪、麻醉喉镜、各种型号气管导管、人工呼吸球囊、吸氧面罩、口咽及鼻咽通气道、动静脉穿刺包、输液泵等。备有各种急救复苏药品【2】:各种拮抗药和呼吸兴奋药、镇静镇痛药和肌肉松弛剂药、血管收缩药和血管舒张药、强心药、糖皮质激素、抗心律失常药、利尿脱水药、抗组织胺药和解痉药,以及各种常用的静脉液体等。恢复室护士要每天对急救物品和急救药品进行清点,及时补充。

2 人员配置及管理 :

恢复室床位与护理人员比例为:2-31,危急病人增加到1:1【1】,我院恢复室设置麻醉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师各一名。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恢复室由麻醉科主治医师和恢复室护士进行管理,患者收入或转出麻醉恢复室均应当由麻醉医师决定,恢复室护士协助麻醉医师负责病情监测与诊治。恢复室护士必须经过麻醉恢复期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由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手术室护士担任,能够熟练掌握恢复室内呼吸机、监护仪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抢救复苏技术。

3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程序:

3.1 准备阶段 恢复室护士应检查各仪器设备是否完好,使其处于备用状态,更换各种物品如呼吸机螺纹管、麻醉机面罩、湿化瓶及灭菌用水,进行室内用物清洁消毒工作,做好接收病人的准备。由于手术的原因,每天早上9:30之前大多是闲置的,恢复室护士空闲时间负责麻醉科病人的费用登记及物品、药品补充。为了缩短连台手术的等候时间,在恢复室内协助麻醉医师做好连台手术前全麻诱导工作、施行硬膜外穿刺等工作,提高了手术床周转率。使恢复室人力物力得到了合理利用。

3.2 接收病人,做好接班工作 手术结束,病人由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护送入恢复室,并与麻醉恢复室的医生和护士交接病人情况:①一般情况:患者姓名、年龄、术前特殊病情、诊断、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术前用药、病历和其他物品等;②术中情况、术中用药、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③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功能、氧饱和度、自主呼吸情况等。④各种管道、皮肤完好情况。

3.3 严密监护病人 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常规监测及治疗:如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面罩吸氧、输液。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给病人系上安全带,防止坠床。并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保持恢复室室温在22℃-25℃,相对湿度在50%―60%。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至少每15分钟测定并记录一次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神志恢复情况,以判断恢复程度和速度。对于恢复缓慢者,遵医嘱进行治疗,如残余肌松药或麻醉性镇痛药的拮抗等。

3.4 发现异常情况迅速处理 手术麻醉后常见并发症有:全麻后清醒延迟;上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低氧血症;术后低血压;术后高血压;心率失常;少尿等。遵医嘱处理术后并发症。

3.5 掌握拔除气管插管的指征及操作程序 病人清醒符合拔管指征:①患者完全清醒,呼之能应。②各种反射如咽喉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已完全恢复。③潮气量和每分通气量恢复正常。④患者吸空氧10min后, SPO2不低于95%或达到术前水平能维持10min,血气分析指标正常。 ⑤血流动力平衡。遵医嘱拔管。拔除气管插管的操作程序: ①放松气管插管固定胶布②拔管前彻底吸净口咽鼻腔分泌物,必要时气管内吸痰,松开气囊,将吸痰管越过导管前端,边吸边将导管慢慢拔出,牙垫留口中以防病人咬住导管③拔管后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立即面罩吸氧,流量4L/分,观察病人呼吸情况,防止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3.6 填写麻醉恢复室护理记录单,恢复室护士应详细填写患者的入室时间、手术名称、麻醉方法、监测数据、患者恢复期间的病情变化及处理,输血输液量、尿量等记录,普通患者每15分钟记录一次,危重患者每3-5分钟记录一次[3]。

3.7 病人出科 当病人清醒,呼吸、循环等各项指标稳定,符合出恢复室的指征,由麻醉医生诊视同意出恢复室。由麻醉医生(或护士)与工人共同护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进行交班。病情较重需长时间监护的病人,送ICU继续治疗,必要时携带氧气枕和简易呼吸囊,用于途中维持呼吸。病人离开恢复室后,关闭仪器设备,整理各种管道和导线。

4 病人出恢复室的指征:

4.1 神经系统:神志清楚,定向能力恢复,平卧时抬头>5秒钟,能完成指令性动作。肌肉张力恢复正常,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

4.2 呼吸系统:已拔出气管导管,脱氧10分钟SPO2>95%,通气量足够;呼吸频率正常;无呼吸道梗阻(如舌后坠、分泌物阻塞等);肺听诊无异常;根据指令可以深呼吸、咳嗽。

4.3 循环系统:循环稳定,血压、心率与术前比较波动在30%左右,无心率失常表现。

4.4 凡术后在恢复室用过镇静药、镇痛药的病人,用药后至少观察30分钟以上方可转出麻醉恢复室。

5 体会

麻醉恢复室的建立,减少了手术病人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加快了手术床位的周转率,提高了工作效率。麻醉术后病人在恢复室严密监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保障了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蒋建渝.临床麻醉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篇7

【摘要】麻醉是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须前提。麻醉工作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因此,要想确保麻醉效果,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室护士就必须以科学、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规范的操作程序与麻醉医师配合。笔者对多年来与麻醉医师协作的护理体会总结探讨。

【关键词】手术;麻醉;护理体会

随着医学事业迅速发展,手术护理已成为外科护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麻醉是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须前提。因此,做好患者围麻醉期的护理尤为重要。

1 麻醉前的护理

1.1 一般病人不了解有关麻醉知识,多有紧张、惧心理。因此,麻醉前探望病人时,根据其病情,掌握其主要病情的心理特征,与病人交谈时态度要热情、诚恳,向患者介绍自己是手术、麻醉时的护士,通俗易懂地介绍所使用的麻醉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所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1.2 环境条件通常手术室的室温应控制在18~20℃,相对湿度在40%~50%以内,必须注意手术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温度和湿度麻醉过程中,物对体温调节中枢的抑制以及体腔的暴露导致热量大量丧失,而手术室内温度过低,大量输入未加温的液体及血液制品,更加重低体温的发生。体温过低不仅引起寒战等不适,而且可造成凝血功能障碍、苏醒延迟、免疫功能下降、心律失常等。故手术时护士应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所输液体经过加温处理,尤其儿童、老年人尽量常规下体温监测。

1.3 麻醉前用药:根据医嘱协助配药,配好的药品应标明药名、剂量、浓度,并在针头上套好原药安瓿,整齐地排放在无菌治疗盘中,以便备用。常用鲁米那、阿托品、杜冷丁、冬眠灵等药物,以达到镇静、止痛、降低基础代谢,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及神经反射的应激性,减少麻醉用量,预防和对抗某些的不良反应或中毒。因此,麻醉用药后注意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情况。

1.4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嘱其排空膀胱。嘱患者除去身上的装饰物,摘除活动假牙,帮助病人更换手术衣裤。给予术前用药后,将病人接人手术室或用推车接病人进入手术室。病人接入指定手术单位后,首先要查阅病历,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了解病情及各种化验单、皮试结果、术前用药、禁食、禁饮情况等。

1.5 的配合手术开始,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摆好,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

2 术中

2.1 人手术室后,护士尽量让病人减轻心理压力,在病人情绪趋向稳定的情况下麻醉。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等情况下,病人意识并未完全丧失,此时要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喧哗,以免给病人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

2.2 输液途径一般采用桡静脉、大隐静脉、正中静脉等部位套管针留置。对较大的手术可采用颈内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道建立和保持静脉通道的畅通是麻醉及手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及病人出现危症时极为重要的一项抢救措施。除皮下组织内小肿块切除术用局麻外,一般手术都需要首先建立一条或多条静脉通道,以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地进行。

2.3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物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机能都有干扰。严密观察各项生理参数,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妥善处理。积极参与抢救工作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

3 术后

麻醉恢复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到稳定的状态。手术虽已结束但麻醉对手术病人的生理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并且在这一恢复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在移动病人时,要注意病人安全,防止坠伤,防止气道梗阻和胃内容物大量溢出,以免误吸,导致窒息。护士要协助麻醉医生做术后的病人安全,特别要注意病人的保暖。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后其它麻醉中辅助药应用过多或用量过大均会导致病人延期苏醒,为维持呼吸道通畅常将病人头侧向一侧以利用鼻内分泌物排出,必要时进行吸痰处理。

3.2 呼吸功能呼吸功能是依据呼吸频率、节律及幅度来估计,同时监测氧饱和度。心血管的功能及灌注观察病人的血压及尿量,使用心电监测仪监测血压、心率。

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物和手术创伤对循环系统有一定的抑制,并不因为手术结束而消除。因此,麻醉后继续密切观察血压、中心静脉压、脉搏、尿量、引流管及伤121渗液等情况,并根据所得的各种数据给予补液,药物应用等。

3.3 中枢神经系统使用全麻病人,在苏醒前还应注意病人瞳孔大小,意识状态等。

3.4 痛苦、烦躁、心境不佳、郁郁寡欢病人手术后由于手术的创伤,大都身体虚弱、疲惫、情绪烦躁,护士应理解病人的心情,主动和病人攀谈,运用非语言流技巧,尽量消除其不良心理。

3.4 渴望确知手术效果手术病人,尤其是大手术病人,术前无论怎样给予解释疏导,内心总是不踏实,他们一旦从麻醉中清醒过来,首先想知道的就是自己手术的效果,所以当病人醒来时护士应和蔼可亲,以欣喜的表情,体贴的语言、轻松的语调告知病人手术效果良好。

3.5 术后麻醉恢复。手术完毕,麻醉终止,但病人受麻醉的影响尚未清除。此时,病人已进入麻醉恢复期。护士要协助将病人从手术台转移到双轨担架上。移动病人时,要注意病人安全,防止坠伤,防止气道梗阻和胃内容物大量溢出,以免误吸,导致窒息。在护送病人至恢复室途中,要注意病人保暖。入室后,主动与恢复室护士交接。介绍所施手术、麻醉方法、术中生命体征状况、输血输液情况、麻醉并发症、需要继续监测和实验室检查的项目等,交接清楚后,方可离开。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篇8

【关键词】手术;麻醉;护理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士不再是单纯的台上的器械配合及台下的巡回,对麻醉工作的配合也是衡量手术室护士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已经成为麻醉及手术成功的必要前提。手术室护士在围麻醉期不仅要求掌握各种护理技术,做好麻醉前、中、后的准备及护理工作,而且要懂得麻醉基本知识、原理,以便更好地完成和麻醉医生的配合,协助麻醉医生处理麻醉过程出现的各种情况,保障患者安全,顺利完成麻醉手术工作。下面结合手术室工作多年的经验浅谈围术期麻醉护理体会:

1 麻醉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手术作为重大的心理性、躯体性应激源可通过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从而造成心理和躯体的不适,甚至导致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 这些反应如过于强烈,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直接干扰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一般病人不了解有关麻醉知识,多有紧张、恐惧心理。因此,麻醉前探望病人时,根据其病情,掌握其主要病情的心理特征,与病人交谈时态度要热情、诚恳,向患者介绍自己是手术、麻醉时的护士,通俗易懂地介绍所使用的麻醉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所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1.2麻醉前用药:根据医嘱协助配药,配好的药品应标明药名、剂量、浓度,并在针头上套好原药安瓿,整齐地排放在无菌治疗盘中,以便备用。常用鲁米那、阿托品、杜冷丁、冬眠灵等药物,以达到镇静、止痛、降低基础代谢,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及神经反射的应激性,减少麻醉用量,预防和对抗某些的不良反应或中毒。因此,麻醉用药后注意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情况。

1.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嘱其排空膀胱。嘱患者除去身上的装饰物,摘除活动假牙,帮助病人更换手术衣裤。给予术前用药后,将病人接人手术室或用推车接病人进入手术室。病人接入指定手术单位后,首先要查阅病历,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了解病情及各种化验单、皮试结果、术前用药、禁食、禁饮情况等。

1.4 手术室的环境准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病人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室温过高、相对湿度过低时,患者可有口唇、呼吸道黏膜干燥,干渴难忍的感觉,同时明显增加不显性失水量。室温过低时,不仅引起寒战等不适,而且可造成凝血功能障碍、苏醒延迟、免疫功能下降、心律失常等,采用吸入麻醉后亦易并发肺部感染。故手术时护士应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D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 一50%,所输液体尽量要经过加温处理,尤其儿童和老年人尽量常规下体温监测。

2 麻醉中护理

患者入室后,手术室护士应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喧哗以及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麻醉实施前手术室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并协助麻醉医生摆好实施麻醉的正确,以便于麻醉顺利进行,这是使麻醉及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患者麻醉后,由于全身或部分肌肉松弛,运动及感觉消失,保护性反射也已消失,患者失去自身调节能力,因此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生理功能紊乱。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及脉搏等变化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此时根据麻醉师的要求帮患者摆放,以既符合手术操作需要,又不影响生理功能且舒适为原则,各种支撑物的安放位置、着力点和固定点,应不妨碍呼吸动作,不影响静脉回流,无软组织及神经受压或牵拉,同时保护好各关节部位。术中如果患者清醒,应经常询问患者的感觉,必要时调整患者肢置、按摩受压部位等。

3 术后护理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后或者麻醉中辅助药应用过多或用量过大均会导致病人苏醒延迟,为维持呼吸道通畅常将病人头侧向一侧以利于口腔、鼻腔内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应进行吸痰处理。

3.2 确保病人安全:麻患者在术后苏醒过程中,都有交感神经兴奋性症状,同时绝大多数病人对气管导管的刺激不能耐受,而出现呛咳、躁动、挣扎等痛苦表现。此时巡回护士要守护在病人身边,必要时正确使用束缚带固定病人的肢体,防止病人因躁动而导致坠床、导管脱出等不良后果,避免训斥或强行制止。待病人完全清醒后与术者、麻醉师共同护送回病房或ICU,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各种管道及生命体征的交接班,并告知患者家属术后及注意事项。

克服患者的抑郁反应 根据手术患者的性格、年龄、体制的差异以及术前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主动地给予不同的心理援助,可以通过患者的语言,掌握他们的生理需要,合理及时给予解决。对于他们提出手术方面的问题,在治疗原则下,给予科学的解释,使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及术后一些不适感。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疑虑,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术后治疗,坚定健康信念,争取早日痊愈出院。

3.3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术后患者非常重视维护自己的治疗成效。积极避免出现新的意外。护理人员在各项工作中应满足其需要安全的心理,做到五心即热心、关心、精心、细心、耐心,以取得患者的信任。确保饮食富有营养,以保证体力,迅速恢复。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的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麻醉工作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手术室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的应急能力,随时和麻醉师一起积极地预防和正确地处理意外情况,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高效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倩,曾小燕. 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mini-PCNL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1(0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