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想象力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3-11-12 15:14:35

想象力的重要性

想象力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想象力,绘画,兴趣,多媒体

“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是爱因斯坦的一句着名格言,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基础,只有有了丰富的想象,才会有创新。想象力之重要不仅在创新力的培养方面,在对学生尤其是儿童的绘画的培养方面更是如此。想象是以观察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的核心。想象力是一切艺术的源泉,没有想象力支撑艺术的花朵,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枯萎、凋谢。对于儿童绘画学习而言想象力不仅是儿童开始学习绘画的起点,更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积极引导开发引导儿童的想象力,为其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够让儿童在绘画的学习步伐迈得更加轻盈。

丰富的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财富,也是人类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更是每一个学习绘画和美术的孩子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是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的,所以开发学生通过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促进学生绘画的学习也是每一位美术教师的任务。

想象力虽然是人类特有的财富但是想象力却不是自然产生的。任何想象都是以已知的感性材料为基础,对之进行加工从而想象出自己没有见过的或者是实际上从来就没有存在的形象。不难看出想象所依据的事物的原型来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就存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

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是通过视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虽然喜欢涂涂画画是儿童的天性,但是一旦把绘画上升为一种表达自己情感的视像,作为一种语言来对待,就会使得学生产生一种陌生感,从而产生无从下笔的烦躁。这种情形对儿童而言无疑不利于其对绘画的学习。而想象给儿童以广阔的遐想的空间,在想象中儿童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事物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作品当中,并可以在其中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喜好。

以《我喜爱的动物》一课为例,在开始绘画之前,我们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展开:“星期天妈妈带我去公园,这里有很多的小朋友,公园里有很多的动物:大象在喷水玩,小猴子荡秋千,可爱的大熊猫在吃竹子,美丽的孔雀在向小朋友们展示自己五颜六色的大花扇……”这样就把所要绘画的内容融入到儿童在动物园里所见的动物和场景,从而使儿童进入自己的想象世界。然后再让其把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画到自己的画册上。这样不仅解决了儿童无从下笔的问题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绘画兴趣,而“兴趣”则是儿童最好的老师。由此可以看出,通过一定的引导可以在绘画中把想象和兴趣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儿童在绘画学习中走的更远。

那么如何才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呢?

首先,要把想象力和兴趣结合起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绘画的学习中,只有让儿童体会绘画的乐趣才能够更好的学习。由于认知特征的限制,儿童处于感性学习的起始阶段。这就决定了,在绘画的教授过程中要融入丰富多彩的图像和生动有趣的活动情景。但是简单的图像和情景的设置并不能够真正的激发儿童的绘画欲望。要想真正的激发儿童绘画的欲望,就要在植入感性事物的同时还要给儿童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并引导其进入充满遐想的想象空间。以《我喜欢的小鸟》的为例,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具体的小鸟的图片还可以把相关的视频引入到课堂中来,引导儿童找出自己认为最漂亮和自己最喜欢的小鸟,以此为基础去绘画自己想画的小鸟。这样学生就可在现有的图片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遐想来绘画自己认为自己最喜欢的小鸟。

其次,在教授的过程中不仅要把兴趣和想象结合起来,还要对儿童的想象力进行有目的的开发。这种开发有很多种方式,这里我仅就我认为比较实用的几种方式做一简单的介绍。

故事启发式开发,这种开发方式是建立在学生尤其是儿童对故事有巨大的兴趣的基础之上。即在教学的过程中,投其所好,利用故事吸引小朋友的兴趣,让其在有趣的故事中展开无尽的想象。

直观引申式开发,这种开发式主要应用在小学生身上,利用小学生的感性认知并且具有很强的发散性思维的特征,对其思维进行引导从而培养其创造想象的一种有效的开发儿童想象力的方法。仍然以画小鸟为例,先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然后老师对小鸟的特征做一些介绍并引导学生再次对小鸟进行详细的观察。最后要求学生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小鸟。

另外我经常用来开发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就是把绘画和手工制作结合起来。儿童的认知特征决定了儿童的好动性和爱玩的天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见到部分儿童喜欢自己制作一些手工产品。手工制作可以通过具体设计、制作来锻炼学生手的灵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因为学生可以在想象中制作远比已指出的手工制品更好的制品并可以在自己的绘画中展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手工制品。

想象力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表演;想象力;舞蹈;重要性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重要地位地位,弥补了生活经验的不足舞蹈,创作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最佳取材,想象力是丰富舞蹈的粮食。对于一名合格的舞者来说,其内心需要具备丰富浓烈的情感感情,这种情感来源于生活。青少年时期是学习舞蹈表演的最佳时期,而对于青少年来说,其生活情感经历毕竟有限。所以需要更多更好的想象力来丰富舞蹈的可看性。

一、舞蹈表演中想象力的重要性

1.想象力使情感发展变化

想象是创造形象的过程,也是对形象深入认识的过程。随着想象认识的发展和变化,情感也会有随之的发展变化。巴普罗在表演《天鹅之死》时,是由一个正常人的心理状态去演示将要死去的天鹅,如果她不进行艺术表现上的想象力,我认为她无法把慢慢衰老并终要死去的天鹅表现得这么出色,让人拥有可看性。这也是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发展变化才能让观众情感更加丰富,不会单调无味。虚幻的情感在舞台上展现得活灵活现,并且能够深刻地把角色的情感转换和发展,就需要演员把思绪投入到想象的情感世界。有时情感会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演员意识到发生了变化,所演绎的角色也会随着演员的想象力带到更高一个层次。在剧本的制约下,应该大胆地展开想象力,如果一个演员的想象力局限在有限的舞台制约下,那么,舞台演绎将会变得非常木讷,对剧本的理解不够,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想象,或者是演员平时积累的太少,都直接影响了演员的想象力。

2.想象力使情感复杂多样

感知活动中所产生的只是感知者自身的情感,而想象中不仅仅存在着想象者自身的情感,还包括各种角色的情感,因为演员在想象各种任务形象的时候必须体验人物相对应的情感活动。这些情感活动中有快乐、悲伤、愤怒、惆怅、希望、绝望等。演员自由地把握这些情感和合理的转换,必须有想象力的作用。更深刻地想象着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感情需求,让自己成为当事者,通过想象出发,转移到情感,思维,从而更加合理地进行情绪转换。舞蹈情感的技法和变化必须靠丰富的想象力,而多种多样的想象刺激又来自情感的内心驱动力。凭借着这种力量,想象力可以张开翅膀在艺术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并且有超越时空的能力。

3.想象力的重要性

舞蹈更应该是情感艺术,作为舞者,什么样的动作、什么样的眼神以及什么样的情感就构成了什么样艺术风格的舞蹈作品。于是,舞蹈作品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个舞蹈作品就是创造者和舞者的心理情感活动的表现。由此,情感的变化亦即跃然舞台之上。情感在舞蹈艺术中也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舞蹈艺术作品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遐想,而舞蹈美的本质正是创造者的思维和舞者想象力的产物,是表现舞台情感的艺术形式,也是以肢体形成舞台表演的根基,通过创造性的舞台形象来表现舞者的精神、气质,熔铸和渗透着创造者和舞者的思想感情。因为舞者有这样的想象力,才能让观众身临其境,受艺术的熏陶。想象力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一种能力,然而舞蹈中,演员只有将想象力发挥起来才能使观众的生活增加趣味、风趣,让观众在观赏舞蹈的时候更加丰富多彩。在《西方现代舞史纲》中提到过,舞蹈演员在表演中需要具备演员的最基础的素质、对人物形象的捏造和所演绎的舞蹈形象的价值都需要演员的想象力发挥才能演绎好。

二、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发挥

舞蹈和其他的艺术不一样,虽然拥有一样的规律,却又有不少的不同。舞蹈演员主要的艺术表演方式是舞蹈动作,主要是对文字和其他的社会现象、人物情感的表达,但同时演员又通过想象力表现出的肢体动作,就保证了舞者的审美的体现和形象。舞蹈想象是舞蹈表演中最重要的源泉,想象可以让演员很快地进入到角色之中去,舞者在舞台上跳舞时,也可以灵活地运用肢体来表达出自己所产生的情感,运用充分的想象力配合肢体来达到舞台所必需的表演效果,所以舞蹈演员要充实自己的艺术想象能力,比如要充分理解人物关系、内心情感和情境意境等诸多方面上。舞蹈演员在表演时刻需要充分利用想象力,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完成整个舞蹈作品,在特征上需要有一定的画面感,舞蹈演员在开始想象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情感转化成意象,并且把这种意象和舞蹈融合起来,再把这意象表达在舞台上,台下的观众才会跟着舞者一起共鸣。任何一个舞蹈演员在情感、认知、创新等等方面上都和想象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舞蹈演员联系角色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是成功把握角色,演绎角色的重点。

想象力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舞蹈表演;情感想象;空间想象;心理想象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52-01

几乎所有的艺术都离不开想象力,舞蹈也不例外。想象力可以说是贯穿舞蹈艺术的每一个细节,创作、表演、教学、欣赏都离不开想象力。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要将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舞蹈形象塑造,以及二次创作充分发挥想象,才能最大化发挥出舞蹈作品的艺术性。想象力让舞蹈表演更加富有艺术性。舞蹈作品是蕴含着创作中思想感情的载体,能否将其中的思想感情成功表达出来,与舞蹈表演者的想象力有着重要关系。舞蹈表演者的想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舞蹈动作方面的想象;二是在心理情感方面的想象。舞蹈表演者必须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将自身和舞蹈作品形象融为一体,才能在舞蹈动作和心理情感上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次创作在舞蹈艺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表演者的二次创作即便再好的表演也只是在复制之前的表演作品,而不能达到创新境界。二次创作需要表演者发挥自身想象力,结合自身对舞蹈作品的理解,综合创新表演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塑造是舞蹈艺术的基础。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其形象的塑造是一部舞蹈作品的核心所在。舞蹈演员要想在表演过程中成功表现舞蹈作品所塑造的舞蹈形象,就要对舞蹈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充分了解表演的舞蹈角色其外形心理等。在充分了解舞蹈形象之后,再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对舞蹈形象进行一定的加工,从而塑造出更加有艺术性的形象。舞蹈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舞蹈形象是苍白无力的。

一、情感想象,表现舞蹈形象的情感变化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所塑造的舞蹈形象,其情感是不断变化的,是需要矛盾和冲突的。能否将这种情感上的变化表现出来,是舞蹈形象塑造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想象力贯穿了舞蹈作品创作和表演的每一个环节,舞蹈形象的情感变化离不开想象力。在著名舞蹈作品《天鹅之死》中,表现的是将要死去的天鹅形象。要成功塑造这一形象,必然需要表演者融入角色之中深刻理解其心理变化。要想融入角色之中,舞蹈表演者就必须在充分理解舞蹈角色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想象去体会天鹅慢慢死去这一过程中情感的变化。在托尔斯泰著名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中主人公的情绪都是紧跟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要成功塑造主人公安娜的形象,就必须要把握好情绪的变化。这种情绪的变化通过舞蹈表演者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表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众,观众也由此切身感受舞蹈形象的情感变化。在舞蹈表演中,表演者发挥其想象力,不但能够让自身的情感更加丰富,还能使所表现的舞蹈形象情感紧跟节奏,让舞蹈形象更加饱满。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如果掺杂了其他外界情绪不能将所有感情和想象力都投入到舞蹈表演中,将不能充分塑造舞蹈形象。

二、空间想象,表现舞蹈内容

“舞蹈的空间是时间化了的空间,舞蹈的时间是空间化了的时间。”这是对舞蹈艺术中时间与空间互化的归纳。舞蹈表演的舞台空间是有限的,但是在舞蹈形象的塑造上是无限的。通过充分的想象才能将空间发挥到无限大,发挥出无限的艺术魅力。舞蹈动作都是基于对人体结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肢体动作进行加工美化而来。要想让舞蹈表演上升到美的境界,扎实的基本功是基础,同时想象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如“软手”、“探身”等动作是为了拟物。舞蹈表演的舞台道具都很简单,有时要表达复杂的故事情节,必然离不开舞蹈演员的空间想象力,将不存在的事物表现出来传达给观众。

三、心理想象,表现舞蹈形象神韵

舞蹈表演过程中心理想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舞蹈形象所处的文化背景的想象;二是对舞蹈形象内心世界的想象。在舞蹈表演中,每一个动作都有其用意,很多经典动作都成为了特定动作。如果仅仅是单纯模仿而不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背景,就会“画虎反类犬”。例如在一些民族舞蹈表演中,往往舞蹈演员能够表演好既定动作但却不能表现出作品的神韵。表演者必须要充分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更好表现出其中的神韵。对舞蹈形象内心世界的想象,关系着舞蹈形象的塑造能否成功。例如舞蹈作品《济公》中,对于济公角色的塑造,如果只是一味模仿动作将不能塑造理想的舞蹈形象。必须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想象成济公,领会其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表现济公既疯疯癫癫又仁善为怀,惩恶扬善、扶危济贫的形象。只有充分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将其形象塑造成功。

参考文献:

[1]陈小柏,徐兵.浅析舞蹈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2]李娟.分析舞蹈表演中情感与想象力的深度对话[J].戏剧之家,2015(21).

[3]崔爽.浅谈舞蹈编导中形象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4(7).

想象力的重要性篇4

一、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向培养创造思维转变

在过去长期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比较重视学生模仿能力的训练,模仿的惟妙惟肖通常会得到鼓励,而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我曾看到文章中这样一段话:美国小学生画苹果,老师拎来一筐鲜果,由学生任拿一个去画,日本的学生也是拿着一个苹果去画;而中国的学生画苹果,往往是由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苹果,规定好先画左,后画右,这边涂红,那边涂绿……结果只有中国学生笔下的苹果画的最象,看到这篇文章,我获益匪浅。这篇文章提示我们,虽然中国学生画的很象,可是他们只是机械的重复了老师的动作,并没有运用自己的创造思维。这样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日本和美国的学生却按照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自己的认识方式去画,虽不象,又有什么关系呢?但他们得到了充分的想象,创造的空间。当然,模仿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但不意味着永远模仿,会停步不前的,而应让学生明白,肖似与逼真不是艺术美的真实。

二、从灌输式教学模仿向注重培养艺术想象力转变

我认为在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时,教师应从单一的教学象多样化教学转变。应改变以往的灌输和接受的方法,避免学生被动状态,老师要巧于启发,循循善诱,及时发现学生的想象创造思维,给他们一个自由表现的空间,充分发挥属于自己的艺术个性和才华。这样,学生的创造个性才能的到发展,想象的源泉才不会枯竭。由此我想到,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的引导,不能过多遏制学生的想象思维,要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三、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想象、创造

想象力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台词;想象力;基本技巧

中图分类号:J8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039-02

戏剧台词是构成剧本的基石,是剧本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由于戏剧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这就决定了台词要依靠人物自身的语言与动作来表达一切,演员必须通过台词来展现剧本中人物的外部特征、人物的冲突、剧情的发生、发展和高潮。而生活中,我们也一直主动地将戏剧中的语言技巧运用于诸多环节,这充分说明了台词对于我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台词毕竟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所以在讲出台词的时候就要运用到舞台语言的基本技巧,而此时,想象力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台词的特点

要掌握台词技巧,就需要先了解台词的特点,台词是经过加工的艺术语言,需要艺术创作者的二度创作。

(一)台词语言的性格化。舞台上的台词并不是生活中我们自己说的话,而是剧中人物根据自身性格可能说出的话,这就要求演员讲出的台词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必须进入规定情境,把自己想象成是剧中人物,掌握人物的语言特征。

(二)台词语言的动作性。戏剧是行动的艺术,所以台词必须有动作性,每个角色的台词都应当产生于人物的性格冲突中,台词的动作性更能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直接述说和“潜台词”都是展示人物内心最好的表现手法,有时候还需要演员通过想象力将其放大或夸张,甚至需要借助肢体动作或表情等来完成。

(三)诗化和口语化的结合。台词诗化并不是说要采用诗体,而是要让诗意渗透在台词中,使感情充沛,富于感染力。这种感染力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接受角色,但过分的诗化又不利于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因此,台词还要口语化,直白浅显,通俗易懂,当然,无论是台词的诗化还是口语化,都要注意这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是演员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台词进行的再创造。

二、《青衣》中的想象力

散文稿《青衣》篇幅很小,但当中需要运用台词表现技巧的许多手段。

(一)重音的表达。朗诵时无论语速快慢,都要表达准确和清楚,在这个过程中,要把自己融入到想象的空间,仿佛自己就看到了筱艳秋的形象,在讲述时也就带入了情感。该平铺直叙的时候就要语气平缓,该高调表现的时候就要高亢激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到重音的使用。

例如,“二十年前,京剧《奔月》的演出,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嫦娥,可造化弄人,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远离舞台的戏校里教书”,这一段中,“二十年”出现了两次,第一次重读,第二次重音就转到了“沉寂”上。但这些规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要根据台词酌情考虑,不能完全照搬。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重音并不一定是重读,有时候轻读也能起到震慑人的作用,例如,“把命都给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气演了四场,她不让给春来,谁劝都没用,可第五场,她来晚了。”这句话前面一直都语调高扬,情绪激动,连续不断,在“可第五场,她来晚了”做了轻读处理。在这里,并不会因为轻读而忽视了这句话,这句话是筱艳秋做出自己最后告别演出前的原因,反而更能引起听众的注意。

(二)情感色彩的变化。台词本身是具有情感色彩的,艺术创造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在处理时融入情感,将自己化身角色,此时的台词语言会随着角色的情感色彩而变化。例如“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这一句,虽然筱艳秋没有喊出声,可这就是她要说的话,在处理这段时,我们就要把那种悲伤、焦急、甚至愤怒的情绪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在《青衣》中,我们还要注意,朗诵者一直在完成着自身角色的不停转换,这体现在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和贯穿在参与了整个故事的角色之间。我们是整个事件的旁观者,我们见证了筱艳秋第五场的迟到和最后轰轰烈烈的告别演出,甚至是她既悲伤又圆满的一生。我们随着她的经历开心、悲伤、失望、释怀,我们给她的人生做出价值评断,所以我们是不失冷静却又融入其中的,而筱艳秋这个事件的主角,她做为自己,一直在做着自己性格特征而主导的一切事情,她的开心、悲伤、失望、释怀又是与我们所体味的不同的情感,所以她的更强烈、更炙热。这就需要朗读者在完成这两种角色转换时运用不同的感调和情感。例如,“大幕拉开,锣鼓响起来了,筱艳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筱艳秋知道,她的嫦娥在她四十岁的那个雪夜,真的死了。观众承认了春来,掌声和喝彩声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一段中,前面是筱艳秋最真实的感受,而后面“观众承认了春来,掌声和喝彩声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一句就是简单的旁观者的叙述。这两种角色在转换,情感色调也在转换,所以前面,我们要融入筱燕秋的激动和悲伤,而后面我们却要换一种语气平淡而欣慰,因为此时我们是接受了春来的观众,这就是在角色转换时要注意的运用想象力化身角色的转换过程。

(三)台词是动起来的艺术。前面我们也提到,台词是具有动作性的,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台词自身是动作的;另一方面,台词是引发其他角色动作的,当然,这些也是要以想象为前提的。

台词本身是动的,这首先表现在台词的节奏上,任何台词都是有节奏的,有语调快慢、有音调高低。台词的节奏是以情感为基础的,例如“这个世上没有嫦娥,化妆师给谁上装,谁就是嫦娥。大幕拉开,锣鼓响起来了,筱艳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这两句台词的节奏就是前面紧锣密鼓,连续不断,后面慢声细语,低声倾诉,在运用想象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分析出这时候筱艳秋的感官世界,前面是激动、不愿承认,后面是消极、无可奈何。其次,许多台词本身也是带有动作性的,甚至完全可以配合想象力来发挥演员自身的动作。例如,“筱艳秋无声地坐在化妆台前,她望着自己,眼光像秋夜的月光,汪汪的散了一地,她一点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她拿起青衣给自己披上,取过肉色底彩,挤在左手的掌心,均匀地一点一点往手上抹,往脖子上抹,往脸上抹……,她请化妆师给她调眉,包头,上齐眉穗,戴头套,她镇定自若地,出奇的安静。”这就是一段动作包含在台词语言中的段落,在这段中,我们很容易想象筱艳秋当时的形体状态,她一步一步接下来做什么,在朗读这段台词时,我们随着台词说着每一句话,做着每一个动作,仿佛她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这时,我们已经不是局外人,而是筱艳秋本身了。

至于台词能够引发其他角色动作这一特点,虽然在《青衣》中体现不明显,但我们不能忽略它的重要性。《青衣》这片文章中,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的确是少了点,我们能够清晰认识的也就是筱艳秋本身、春来、化妆师,其他一些观众都是我们想象中的模糊的存在。但独角戏也是有角色台词互动的,那是人物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这种对话形式不一定是语言表现,也可能是用动作等。例如“筱艳秋一把抓住化妆师,她想大声告诉化妆师,她想告诉每一个人,‘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但是他没有说,她现在只会抖动嘴唇,不会说话。”然后,接下来的两段都是叙述,再接下来,就是“筱艳秋无声地坐在化妆台前……,她镇定自若地,出奇的安静。”这两段本身是有衔接性的,也是筱艳秋的连接动作。她已经激动、失望,但她却不得不向她自己的嫦娥告别,她要以一种她自己认为的方法来告诉世人,她才是嫦娥,虽然过了今夜,她的嫦娥就已经死了。这是筱艳秋用行动自己和自己的内心对话,外化后,就成了她的接连性动作。这种引发角色动作的台词,如果是在其他非独角戏的情况下就会表现得很明显了。

三、总结

散文朗诵可以说是演员塑造角色前的一个基本的演练,也是一个便于实践的过程。舞台语言的基本功是演员应该加强训练的一项重要功课,舞台语言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表演者只有在平时多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努力培养自己的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这样才能让自己塑造的角色动起来。

参考文献:

[1]赵秀霞.朗读中重音的确定与表达[M].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

[2]房艳凡.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重音[M].今传媒,2013.

想象力的重要性篇6

一、创设情境,激感

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景 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绝大多数虽为名家名作,且各具特色,但往往不乏选材平凡,语言朴实之作。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作者选择了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件展开描写,如果教师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学习文本,学生可能会对文本的理解感受不深,难以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父子情深”。

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不一样的体会,我将课文设计成课本剧,让学生模拟文中的父亲、儿子,离别时的背景加上音乐的渲染使学生对蕴含在文本中的父子情深有了不一样的体会。通过学生的表演和亲身体验,就能把朱自清对父亲的爱,发挥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氛围,唤起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并使他们联想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这样学生就会对生活中看似常的生活事件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和理解,也更深刻的领悟了文本中饱含着父子之间最真情的爱。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景 由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差异性,在语文教学中,单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已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出现为情景创设提供了可能,如教读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瞑》一诗时,首先要求学生预习全诗,对这首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在此基础上画一幅山居秋瞑的意境画。然后,收集学生绘画分别投影到大屏幕上并让学生对照大屏幕解说他们的绘画意图,分析诗歌与绘画的关系,找出自己作品的闪光点。经过学生的不断参与和解说,最后老师再结合作品作进一步分析总结。在这种方式中,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并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不但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王维“诗画合一”的艺术风格。

二、巧妙设问,层层启发

结合“小说”设问、启发,培养想象力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往往蓄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主题,所以也就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以《孔乙己》一课的教学来说,学生通过自学基本能了解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性格、品行及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在弄清楚这些基本问题之后,结尾有这样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学生读到这里会思索他的结局如何?究竟是怎么死的?

那么后来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这样一问,学生想象的翅膀纷纷展开,并议论纷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孔乙己的生活背景和社会背景,有学生说孔乙己一人孤零零的,最后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饿死了……但如果课堂的想象到此,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是肤浅的,教师要再引导学生思考:是谁造就了孔乙己悲惨的一生?从而让学生的思考从生活表面上升到对社会制度层面,获得对文本的理解。

结合“诗歌”设问、启发,培养想象力诗歌看似简单,由几个字组成,但诗歌的意蕴却比较丰富,好的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就是学生想象的良好素材。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名诗句,诗中把塞北的雪来得急、下得猛想象成一夜梨花盛开,让读者看到了雪花飘落的情景,是多么的形象啊!又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运用了大胆的夸张想象,把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一泄千里的宏伟、壮阔的画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讲解此句时可巧妙地进行设问:庐山瀑布到底有多高、有多壮观啊?李白又是如何写的?如果你是李白你又会如何写啊?如此种种,无不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绝佳素材。

想象力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 学生 想象力 创新能力 重要性

学生的想象力,就像大厦的基石,是基础、是依据。那什么是想象力?当我们仰起头看到天空中云彩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它像牛、像马、像羊、像山峰、像波涛;看小说会想象出小说中描写的场景,这种将原来的事或物在大脑中加工为新形象的能力就是想象力。想象使生活充满希望和色彩,对未来切合实际的想象是理想,它是人的奋斗目标和学习动力,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美术这一学科的特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进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美术课生动形象,充满生气。

一、想象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想象是创造的闸门

美术教学不像数学等其它学科有一加一等于二等条条框框的限制,它思维方式不受任何条件的束缚,有很大的自由性和可选择性。当我们任凭想象的翅膀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时,创造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想象力不是仅属于诗人作家和科学家的,每个人都有可以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一个人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利用和表现,那么你就是一个极具创造才能的人,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成千上万有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一个创造历史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重复传播历史的人。任何想象都是以原有的形象为基础的,著名的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中的米老鼠、唐老鸭的原形就是老鼠、鸭子,经过大师沃尔特的艺术加工,使它们变成既淘气又可爱的艺术形象。想象在设计领域中是无所不在的,任何创造发明初始都是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世界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创造是由一些在当时被看作不可思议的想象中获得的。如火箭的发明就是美国科学家被称为“现代火箭之父”的布劳恩在小时候的试验中受到的启发。试验是这样,用六支特大的焰火扎在一辆滑车后,点火后车像离弦之箭直冲,布劳恩长大后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成功。美术课上老师对学生的一些“怪异”的想法应该鼓励,“异想天开”也好、“糊思乱想”也好,应把它视为一种创新,不能把学生变成知识的容器,应去思考、去探究,压抑个性就是压制创造欲望,埋没创造性人才。如美术课本第十五册《缤纷家用电器》一节,学生设计电视机的造型,有的把电视机设计成圆的、椭圆的,有的为电视机设计了一个门,不看时就关起来保护显象管,有个学生设计了一个儿童电视,采用动物小胖猪的造型,耳朵作为开关,这就很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还有一个学生设计了一个双画面的电视,戴上耳塞二个人看电视互不干涉免得抢遥控器了。这些想法都非常地有创造性,难说那大商场里会真有这种电视机。教师应对这种求异的想法大加赞赏,把这样的作业展示出来让全班甚至全校同学观模,很可能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奠定了学生以后的光辉历程,也许这个学生就是未来的设计师。

二、想象有助于激发、培养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青少年某一方面的特长、才能往往从兴趣开始,而稳定的兴趣又能使人形成能力。想象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不管是有意想象还是无意想象,通过思维活动会产生某种满足感、成功感,这种感觉如把它引发出来放到学习中其产生的效果将是非常神奇的,就像一个事业上成功的人士穿上名牌服装的感觉,他办事就更自信,成功的机会就更多,在学习上老师如能经常对学生的这种想象予以适当的强化刺激,学生成绩将可能从原来的基础上呈跳跃性的发展,因为他总是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真正水平,这是人性的一种自我表现欲,就像三岁儿童你说他歌唱得好他会很高兴重复地再唱给你听。对中学生也是一样,要在不经意中让学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多给一些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而不要去贬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第一,是鼓励;第二,是引导、点拨。教师首先应是鼓励者,对学生每一点小小的创意都要及时肯定,一旦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体验,就会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应该说美术是培养创造才能最好的学科,因为它必须通过手、脑的协同劳作才能使一件东西完美,美术可以培养想象力,想象力丰富了又会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也就更深更透。

三、在学习中,想象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学习,均离不开想象,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该如何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把课堂气氛搞得活跃一点,让学生感觉学习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事情。例如,初中第一册美术课本中《花圃》一节中相似形的置换,我先要求学生采摘一片树叶写生后进行变形至少六个以上,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力,越多越好,越新奇越好;然后选一常规图形保持其物体特征将物体中的某部分用叶子变形得到的图案去置换,大部分学生的作业都很精彩。

四、想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去考虑,解决的可能性就更多,像大侦探福尔库斯探案一样利用想象、假设而使案子破获。一个物体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考虑得到的结论是复杂多样的,如可以想象成田螺、蜗牛、一卷铁片、一片刨花、一根布条、盘着的蛇、指纹、漩涡等等。平常多作这种思考对于开阔思路非常有帮助。如第四册标志一节,设计标志首先必须根据设计素材设计很多的设计方案,然后进行筛选,没有丰富的想象如何能设计出众多的方案,又如何使设计的标志具有简洁、美观、易识易记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等特点。布诺夫斯基有一句这样的名言“所有伟大的科学家都自由地运用他们的想象,并且听凭他们的想象得出一些狂妄的结论,而不叫喊:“停止前进”。

五、小结

美术课是学生尝试创造力的一片实验田,在这片土地上,让学生尽情地爬、摸、滚、打,去摸索、探究,把好奇、幻想、探索的种子洒下,用勤劳去耕耘,用汉水去浇灌,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可见发展初中生想象力和培养创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

参考文献:

[1]相毅敏.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想象力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绘画活动 教学方法 重要性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组织教育活动,科学辅导和评价幼儿绘画就尤显重要。

一、绘画活动中导入的重要性

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设计好“导入”部分。

1.故事导入

利用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采用故事形式导入新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幼儿粘贴《小鸡》时,可以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鸡妈妈带一群小鸡到草地上去捉虫,可是有一只小鸡走着走着不见了,鸡妈妈到处找都找不到,我们帮鸡妈妈把小鸡找回来,好不好?”这样,调动了幼儿的兴趣,粘贴小鸡时就特别用心和仔细。

2.儿歌导入

儿歌生动形象,顺口好记。用儿歌导入引起幼儿学画的兴趣。例如:在教幼儿绘画《吹泡泡》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学习儿歌《吹泡泡》: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大串,五颜六色真好看,小朋友们拍手笑。从而引发幼儿想画泡泡的兴趣。

3.歌曲导入

大多幼儿都爱唱歌,它对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教幼儿手指点画:《草地上的花儿》,可先让幼儿演唱《春天》,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激发幼儿想把春天画下来的愿望。

二、绘画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的重要性

“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绘画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运用不同方法对两组幼儿进行绘画引导,请一组幼儿直接画画,要他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我观察着幼儿的反应,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埋头苦画”偏不看……10分钟过去,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然后来到二组,场面可热闹啦。孩子们三三两两,有在桃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的,有弯着腰嗅花香的,教师蹲在孩子们中间也兴奋得涨红了脸。又是10分钟过去,当一组已结束了绘画活动时,二组幼儿才开始作画,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画画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结果可想而知,二组幼儿的作品充满了灵气,想象力丰富。当然,我们不能说一组教师的“看到什么画什么”的方式就是错的,为什么收效甚微呢?是她并不了解幼儿作画是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强调观察,而忽视了引导幼儿观察的重要性。

三、绘画活动过程中指导的重要性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学采取行动。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也很不理想,孩子们也未必能真正学懂。相反,如果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幼儿会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他们的表现会很投入。

2.幼儿绘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如画《蝴蝶》,目标是用点、线、面、对称的方式来装饰自己心中的蝴蝶,我画出基本线条如:曲线、直线等,基本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让幼儿用形状组合成不同的蝴蝶,再用点、线、面来装饰蝴蝶,背景幼儿自由添画,这样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3.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

如中班绘画活动《太阳》,教师可提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通过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

四、绘画活动中结尾的重要性

如果说,充满情趣的引入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耐人寻味的结尾必将使一堂美术课得到美的升华,所以恰当地运用结尾,能使幼儿百学不厌,寓学于乐。

1.鼓励式结尾

在辅导幼儿学画过程中及时表扬和鼓励幼儿,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

2.游戏式结尾

教师采用做游戏的形式作为结束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例如:画《小熊过桥》,教师引导幼儿画出小熊过桥的动态形象后,最后进行“独木桥”的游戏,从而教育幼儿勇敢坚强。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使幼儿受到了教育。

3.故事式结尾

这是采用故事的形式结尾的一种快乐教学方法。例如:幼儿创作画《秋天的水果》,在启发幼儿画出各种秋天的水果后,还可以让他们讲讲自己画的是什么水果,讲一段关于水果的小故事。这样既培养了幼儿对水果的了解,也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4.展览式结尾

教师在完成美术活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让幼儿互相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例如:手指点画《梅花》,在活动最后,可组织幼儿开一个梅花展,让幼儿既能欣赏到别人的作品,又激起了幼儿对绘画的热爱之情。

五、绘画活动中评价的重要性

经常看到教师们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画得象不象、美不美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对于看似一塌糊涂,实则思维独特的画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这简直是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

1.充分认识和利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赞赏幼儿的点滴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有更多沟通。如展览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还可以及时反馈幼儿的进步,请家长采用适当的方法奖励幼儿,使幼儿得到满足。

2.尊重幼儿

评价儿童画并不是一个死的标准,每个幼儿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的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

六、绘画活动中注重幼儿绘画水平的差异性

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绘画中也不例外,有的聪明灵活,有的思维较呆板,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

1.将集体与小组活动相结合

如果经常采用集体教育的形式,那么基础差的一部分幼儿就达不到有效的教育效果。为此,教师可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集体与小组活动相结合原则进行指导。

2.关爱能力较弱的幼儿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
  • 香料香精化妆品
    刊号:31-1470/TQ
    级别:统计源期刊
  • 湘潮
    刊号:43-1345/D
    级别:省级期刊
  • 乡音
    刊号:13-1018/D
    级别:省级期刊
  • 气象
    刊号:11-2282/P
    级别:北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