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8篇

时间:2023-11-16 10:55:43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篇1

[关键词]农村教师 心理健康 培训机制

[作者简介]李里(1966- ),女,重庆人,昆明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云南 昆明 650214)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073-02

农村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影响比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式更为显著,同时还影响着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因此,要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教师,研究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机制。

一、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教育教学设施简陋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占公共事业开支经费的比例较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政府之外的教育投入相对较少。这不仅导致教学设施的简陋、教学材料的匮乏以及办公经费的紧张,也导致教学研讨和业务学习经费的紧张,使得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视野难以拓展。在简陋的条件下,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新课程实施等要与国家的教育改革形势同步,必然是困难重重,这给农村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

(二)优秀教师和优秀生源流失严重

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也相对较差,许多农村教师羡慕城市生活而想方设法离开,暂时留下的教师也普遍存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同时,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频繁流动,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带孩子到城市读书。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和优秀生源都集中到城市,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这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以及农村教育环境的改变。农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再加上留守孩子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难以管教,在缺乏先进教学手段和理念的情形下,职业的理想与现实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农村教师陷入巨大的迷惘和郁闷中,从而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三)农村教师工作任务繁重

农村教师工作负担较重,平均周课时在14节左右,许多教师周课时甚至多达20节,平均每天7点半前到达学校,下午6点以后才离开学校,每天在校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工作负荷较重。回家以后还要备课、承担家务,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由于教育经费紧张、人手不足,部分落后地区教师还兼任各种勤杂工作,诸如给学生做饭、负责保卫等。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农村教师还要不断上门家访以劝说流失学生复学。这些导致农村教师工作量繁重,脑力、体力透支严重。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是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远远不如城市教师,有些地区甚至还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导致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越发严重,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环境较差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网络学习范围逐渐扩大,但农村学校由于条件限制,网络学习以及网络使用普及程度较低,导致农村教师资讯丰富性不足,再加上外出学习机会有限,专业成长环境不利。农村民主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漠,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强调制度管理,官本位思想严重,对教师的个人成长缺乏人性化关怀,管理评价不是以人为本而是倾向于官本位,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教师专业成长缺乏良好环境,从而产生不公平感、挫折感、自卑感。

(五)农村教师个人心理健康维护能力差

农村教师大多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学习能力差,一方面对新教学思想的接受和适应能力较差,教学研究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对心理健康常识的学习了解很少,自我调节能力差,缺乏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农村教师满足于完成教课任务,自主拓展的能力较差,不懂得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也不懂得了解自身的心理问题,遇到问题时,怪罪学生、怪罪家长、怪罪别人,自以为是,故步自封,不会换个角度看待问题;遇到挫折时,思想狭隘,性格偏执,怨天尤人,钻牛角尖,攻击性强。再加上农村教师人际关系范围狭小,猜疑、偏执、攻击心理普遍存在,导致农村教师个人心理健康维护能力差。

二、农村地区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现状

(一)在继续教育课程中进行培训

我国日益重视心理健康问题,但这种重视主要针对学生,对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部分省市开始进行教师心理健康常识培训。例如,昆明市在继续教育中开设了“教师职业发展与心理调节”等课程,主要以地方选修课的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教师进行心理调节的尝试,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这些课程往往采取大规模的理论培训,以讲授为主,辅之以视频讨论、案例分析等。这种培训的需求量很大,但由于培训人数众多,大多为60人以上的大班级,教师教学只能以知识传授为主,无法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教学成效有限。

(二)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讲座

由于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学校或县区进修学校开始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但多是围绕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进行讨论,真正围绕教师、帮助教师进行自身心理健康维护的讲座还是很少,而且邀请专家到农村学校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也是少数现象,多数学校还没有这种意识或者缺乏这种条件。

(三)教师的个人零星学习

在社会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日益受到关注的情形下,部分教师也开始关注心理健康,自学心理学相关书籍,学习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内容,但大多数的农村教师仍然不懂得心理健康常识,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更不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常识。

由于国家要求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出台了相关的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纲要性文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这种重视是主要以发达地区的学校为主,农村学校在这方面重视远远不够。农村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也有限,许多学校认为政治教师也可以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或者是承担课程少的教师附带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些都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误解。对于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视更是有限,很少有学校将教师心理健康纳入校本培训内容,学校对教师的心理状态关注不够,没有致力于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管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导致农村教师心理问题时有发生。

三、加强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的措施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培训计划

我国从2010年起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主要进行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培训相关学科知识以及教材教法,费用由国家承担,解决了农村地区培训经费不足的难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但这些培训计划的参训名额有限,基层教师还是缺乏机会参与学习。国培计划主要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帮助农村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强调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关注紧缺薄弱学科,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很少。针对这种现象,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国培计划,邀请心理学专业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培训,开设心理学系列讲座和心理咨询与辅导,进行教师心理调节技能的训练,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掌握心理健康常识,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学会理性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必修课程

重视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就要将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必修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上要将普及性的理论课程和实践性的心理辅导相结合,可以开设心理健康常识、心理卫生、心理诊断、心理辅导等课程,以系统的层次递进的方式开设课程,帮助参训教师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要改革课程和教学模式,突出参训教师的参与性和自我反省,以小班化教学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培训过程中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教师掌握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有效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三)建立心理档案

要关注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对农村教师心理状况进行相应的普查。由于涉及面广,需要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与高校建立协作联系,利用高校现有的心理测评软件系统,对农村参训教师进行心理测评,建立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教师进行筛查,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教师进行回访咨询和个别辅导。教育行政部门要不断加大投入,提供经费和人力、物力支持,在基本掌握所属地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四)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校本培训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按阶段来具体实施,不能急于求成。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继续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校本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心理学专家列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清单,让农村学校提供给教师参照阅读,写出阅读心得,之后再请心理学专家结合阅读书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从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五)开展远程心理健康课程培训

教育主管部门或继续教育中心可以利用远程教学方式来进行培训,通过电视、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广大农村教师可以通过收看教学节目或网络教学视频进行学习。这样经费投入较少,节约成本,普及面广,有助于农村教师以较低廉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初步的情绪调节方法。

(六)建设一支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咨询队伍

为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建立专业教师咨询队伍,专门为教师服务。我国严重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比例是1︰1500,如果我国5000名学生需配备1名专业人员,以全国2亿中小学生来计算,至少也要4万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缺口相当大。专业咨询教师要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心理专业训练,考取部级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资格二级,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这就需要国家加大投入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在将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十所学校或五所学校就应拥有一位心理咨询人员负责维护教师心理健康,进行教师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专业服务。也可以请高校心理专家定期进行专家巡回讲座,或者有高校教师与心理专业学生进行定期心理普查回访,帮助教师队伍维护心理健康。

(七)将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工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指标之一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提高农村教师的心理素质纳入议事日程,把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测评、考核学校的指标之一,考核农村学校领导是否营造了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人文环境和心理环境,是否实行人性化管理和发展性评价,所有的管理措施是否有助于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活动,帮助教师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普查,建立农村教师心理档案,建立专业的教师心理咨询服务系统,排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篇2

[论文关键词]农村教师 心理健康 培训机制

农村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影响比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式更为显著,同时还影响着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因此,要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教师,研究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机制。

一、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教育教学设施简陋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占公共事业开支经费的比例较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政府之外的教育投入相对较少。这不仅导致教学设施的简陋、教学材料的匮乏以及办公经费的紧张,也导致教学研讨和业务学习经费的紧张,使得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视野难以拓展。在简陋的条件下,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新课程实施等要与国家的教育改革形势同步,必然是困难重重,这给农村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

(二)优秀教师和优秀生源流失严重

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也相对较差,许多农村教师羡慕城市生活而想方设法离开,暂时留下的教师也普遍存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同时,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频繁流动,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带孩子到城市读书。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和优秀生源都集中到城市,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这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以及农村教育环境的改变。农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再加上留守孩子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难以管教,在缺乏先进教学手段和理念的情形下,职业的理想与现实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农村教师陷入巨大的迷惘和郁闷中,从而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三)农村教师工作任务繁重

农村教师工作负担较重,平均周课时在14节左右,许多教师周课时甚至多达20节,平均每天7点半前到达学校,下午6点以后才离开学校,每天在校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工作负荷较重。回家以后还要备课、承担家务,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由于教育经费紧张、人手不足,部分落后地区教师还兼任各种勤杂工作,诸如给学生做饭、负责保卫等。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农村教师还要不断上门家访以劝说流失学生复学。这些导致农村教师工作量繁重,脑力、体力透支严重。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是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远远不如城市教师,有些地区甚至还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导致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越发严重,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环境较差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网络学习范围逐渐扩大,但农村学校由于条件限制,网络学习以及网络使用普及程度较低,导致农村教师资讯丰富性不足,再加上外出学习机会有限,专业成长环境不利。农村民主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漠,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强调制度管理,官本位思想严重,对教师的个人成长缺乏人性化关怀,管理评价不是以人为本而是倾向于官本位,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教师专业成长缺乏良好环境,从而产生不公平感、挫折感、自卑感。

(五)农村教师个人心理健康维护能力差

农村教师大多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学习能力差,一方面对新教学思想的接受和适应能力较差,教学研究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对心理健康常识的学习了解很少,自我调节能力差,缺乏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农村教师满足于完成教课任务,自主拓展的能力较差,不懂得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也不懂得了解自身的心理问题,遇到问题时,怪罪学生、怪罪家长、怪罪别人,自以为是,故步自封,不会换个角度看待问题;遇到挫折时,思想狭隘,性格偏执,怨天尤人,钻牛角尖,攻击性强。再加上农村教师人际关系范围狭小,猜疑、偏执、攻击心理普遍存在,导致农村教师个人心理健康维护能力差。

二、农村地区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现状

(一)在继续教育课程中进行培训

我国日益重视心理健康问题,但这种重视主要针对学生,对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部分省市开始进行教师心理健康常识培训。例如,昆明市在继续教育中开设了“教师职业发展与心理调节”等课程,主要以地方选修课的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教师进行心理调节的尝试,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这些课程往往采取大规模的理论培训,以讲授为主,辅之以视频讨论、案例分析等。这种培训的需求量很大,但由于培训人数众多,大多为60人以上的大班级,教师教学只能以知识传授为主,无法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教学成效有限。

(二)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讲座

由于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学校或县区进修学校开始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但多是围绕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进行讨论,真正围绕教师、帮助教师进行自身心理健康维护的讲座还是很少,而且邀请专家到农村学校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也是少数现象,多数学校还没有这种意识或者缺乏这种条件。

(三)教师的个人零星学习

在社会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日益受到关注的情形下,部分教师也开始关注心理健康,自学心理学相关书籍,学习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内容,但大多数的农村教师仍然不懂得心理健康常识,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更不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常识。

由于国家要求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出台了相关的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纲要性文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这种重视是主要以发达地区的学校为主,农村学校在这方面重视远远不够。农村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也有限,许多学校认为政治教师也可以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或者是承担课程少的教师附带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些都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误解。对于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视更是有限,很少有学校将教师心理健康纳入校本培训内容,学校对教师的心理状态关注不够,没有致力于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管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导致农村教师心理问题时有发生。

三、加强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的措施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培训计划

我国从2010年起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主要进行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培训相关学科知识以及教材教法,费用由国家承担,解决了农村地区培训经费不足的难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但这些培训计划的参训名额有限,基层教师还是缺乏机会参与学习。国培计划主要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帮助农村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强调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关注紧缺薄弱学科,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很少。针对这种现象,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国培计划,邀请心理学专业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培训,开设心理学系列讲座和心理咨询与辅导,进行教师心理调节技能的训练,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掌握心理健康常识,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学会理性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必修课程

重视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就要将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必修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上要将普及性的理论课程和实践性的心理辅导相结合,可以开设心理健康常识、心理卫生、心理诊断、心理辅导等课程,以系统的层次递进的方式开设课程,帮助参训教师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要改革课程和教学模式,突出参训教师的参与性和自我反省,以小班化教学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培训过程中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教师掌握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有效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三)建立心理档案

要关注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对农村教师心理状况进行相应的普查。由于涉及面广,需要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与高校建立协作联系,利用高校现有的心理测评软件系统,对农村参训教师进行心理测评,建立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教师进行筛查,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教师进行回访咨询和个别辅导。教育行政部门要不断加大投入,提供经费和人力、物力支持,在基本掌握所属地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四)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校本培训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按阶段来具体实施,不能急于求成。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继续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校本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心理学专家列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清单,让农村学校提供给教师参照阅读,写出阅读心得,之后再请心理学专家结合阅读书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从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五)开展远程心理健康课程培训

教育主管部门或继续教育中心可以利用远程教学方式来进行培训,通过电视、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广大农村教师可以通过收看教学节目或网络教学视频进行学习。这样经费投入较少,节约成本,普及面广,有助于农村教师以较低廉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初步的情绪调节方法。

(六)建设一支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咨询队伍

为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建立专业教师咨询队伍,专门为教师服务。我国严重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比例是1?1500,如果我国5000名学生需配备1名专业人员,以全国2亿中小学生来计算,至少也要4万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缺口相当大。专业咨询教师要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心理专业训练,考取部级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资格二级,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这就需要国家加大投入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在将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十所学校或五所学校就应拥有一位心理咨询人员负责维护教师心理健康,进行教师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专业服务。也可以请高校心理专家定期进行专家巡回讲座,或者有高校教师与心理专业学生进行定期心理普查回访,帮助教师队伍维护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篇3

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十分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更是狠下工夫,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得到优化,专业化师资与学生的配比大幅提高。2006年到2009年,建邺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不到20人发展到近300人,师生比达到1:100;市级学校心理咨询员从两三人增加到近20人,师生比也达到了1:1000左右。2008年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考试中,建邺区培训通过97名教师,占全市通过人数的三分之一强。

第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得到加强,心理咨询室与心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相辅相成。在南京市学校“合格心理咨询室”的评估验收中,建邺区所有中小学均已通过“合格室”评估验收。在创建南京市“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的过程中,建邺区涌现出一批责任心强,具备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业教师。目前建邺区的“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已占南京市总数的15%。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随着建邺区心育教师专业化培训工作全方位、立体化的开展,心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大幅度提升,而这一工作成效的直接受益者就是学生。长期以来,建邺区学生心态阳光健康,学风、校风良好。连续十多年,在校学生犯罪率为零,未曾出现一例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学生安全事故。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只是阶段性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

第一,专兼结合,以兼职为主,专任师资少。全区中小学普遍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紧缺是突出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师范院校中小学心理专业毕业生少;另一方面学校也没有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岗位设置。两方面原因使得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少是半路出家,多由德育工作者兼任。心育教师由德育工作者兼任并缺乏专业性的状态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在一段时期内被忽视。

第二,师资队伍专业素养欠缺,角色定位模糊。以前,建邺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怎样开展,与德育工作如何区别,心育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技能等问题没有明确的概念。加上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缺少认识,心育教师的工作难以得到关注和认可。心育教师同时兼任几项工作,既非文化课教师又被后勤工作类别排除在外,这样的尴尬处境直接导致了心育教师的角色定位模糊。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修培训机会少,缺乏专业引领。各级教科研部门没有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规范化的课程和教科研管理,心育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一直没有落到实处。部分心育教师的工作成了“盲人摸象”,学校心育工作重形式而轻内容的现象严重。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组织机构对心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行引领和资源整合。

为了克服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优化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引领心育教师专业成长,自2005年起,建邺区对心育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多次调研和研讨,针对本区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建立健全心育教师培训制度

心育教师培训的制度化和常规化是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有效保障,相应机制的建立健全和高效运行是有效开展培训工作的基础。

一是制度保障扎实有力。区教育局每年根据学校心育工作开展的情况制定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意见。要求每一所学校制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当中。学校要确定一名校长分管学校心育工作,开展心育课程开发和教研活动并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是机制健全。2005年成立“建邺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中心设在教师进修学校,分管局长担任主任,遴选具有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员资格并在“陶老师”工作站兼职咨询的教师作为组员。中心组的行政执行力和专业能力在心育师资队伍建设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培训及时到位。建邺区的心育教师培训由教育局全面管理,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业务培训。在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指导下,以培养“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员”为主体,形成了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结合,理论知识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结合,任职资格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结合,专家引领和自主成长结合的培训模式。

四是培训经费有保障。教育局提供全额经费保障,自2006年起,教育局每年为心育教师培训划出专项经费。除了培训讲课费、实践活动费之外,还负责参训教师的教材费、报名考试费、午餐费等。三年来,建邺区仅心理健康培训的投入就达到10多万元。有了经费保障,进修学校在选聘培训专家上有了更大余地,培训质量也有了充分保证。

2.以心育课程开发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化提升

心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将有力地推动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升,两者之间形成的互动关系是实现教师自我发展的着力点。

一是学科中心组引领课程开发。鉴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心育教师素养和实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建邺区成立了“建邺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中心组”。以中心组为依托开展了区域性、常规化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计入继续教育学时,其主要内容就是整合、开发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前,各学校都拥有了本校心育教材,区级心育课程也在建设之中。

二是致力于课程开发实施与教师专业成长互动。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和心育课程的开发过程本身就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对其专业素养和能力快速提升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建邺区双闸中学的“中考学生心理调适课程”,沙洲中学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心理调控课程”等,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个体、学校整体以及心育教师的发展。

3.强化市级心理咨询室创建对师资专业化发展的指引作用

南京市教育局一直对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充分关注,陆续开展了“南京市中小学合格心理咨询室”、“南京市中小学示范心理咨询室”验收评估工作,“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也在推进当中。

以此为契机,建邺区制定了“建邺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规范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学校对心育工作的质量要求,以此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逐步完善,不断提升教师在规范化的心育工作和心理咨询室工作中的专业技能。

同时,将硬件环境建设、校园心理健康教育软环境建设和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心理咨询室创建既有非常严格的标准,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心理咨询室从业人员专业水准、技术能力的要求也很明晰,这为我们开展心育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培训工作也更具规范性和针对性。

4.资格培训与全员通识培训相结合,整体提升心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建邺区坚持一手抓专业培训(资格培训),一手抓心育知识全员普及(通识培训)。教育局主要抓专业培训,学校培训更侧重通识培训,加上市教育局举办的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员培训,形成了市、区、校三级培训模式。各级培训工作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促进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的提高,实现全员关注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夯实了基础。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教师培训的同时,全体教师也应该把心理健康意识、知识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主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心育教师进行,辅之以专家讲座和引领,学校可以有效掌控培训成本、培训效率和培训效果。

与高校密切协作,借助其学术平台,引进专业的理念,促进心育教师进一步优化素质、提升能力。由专业学术机构和学术团体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研讨与交流会,交流经验,开阔视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就是建邺区长期合作的单位之一,该所在建邺区虹苑中学等学校设立了研究和实训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心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5.优化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心育队伍自主发展

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是促进心育教师自主发展的助推剂,是满足心育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是高水平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全区心育教师专业化、可持续成长的动力源泉。

一是搭建全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成长阶梯。2008年建邺区出台了“星级班主任”评选机制,遵循班主任成长规律,将班主任分为一星级至五星级,各星级班主任享受不同待遇。并把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星级班主任评选认定体系,参评三、四、五星级班主任必须参加市级及以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并取得《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

二是搭建心育教师展示的舞台。建邺区坚持进行“建邺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和“建邺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活动方案”评选,把心育实务和心育教学科研有效结合。鼓励学校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的课题研究,申报或积极参与各级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每年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时单独列出心理健康教育系列,鼓励教师积极撰写、发表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

三是搭建优秀心育教师参与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构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充分考虑本区域具体的社会、家庭、学校环境,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由中小学心育教师参加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构,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和项目研究,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构的完善,也是提高学校心育教师受重视程度,加快其专业化发展步伐的有效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篇4

1.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在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30.6%的教师希望在教学研究方面接受培训;34.1%的教师希望培训内容是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还有16.5%的教师在管理和评价方面有培训需求;并且78.8%的教师也希望接受学生的心理与教育方面的培训;27.1%的教师还希望接受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说明教师希望接受针对性强和教育教学中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能力提高的需求方面,27.1%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心理课程开发能力;也有55.3%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培训也能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还有75.3%的教师期望能够通过培训来提高心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说明教师更重视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能力的提高。

2.教师对培训时间的需求

在培训时间上,有38.8%的教师希望在每学期开学初进行培训;11.8%的教师希望在每年的寒暑假接受培训;45.9%的教师希望在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3.5%的教师希望在开学初或者是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可见,大多数教师不希望培训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希望在工作时间进行培训。这说明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导致的身心疲惫,更珍惜休息时间调整身心。这一方面可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工学矛盾更为突出。

3.教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在培训形式的需求方面,55.3%的教师希望以专家讲座、报告的形式培训;47.1%的教师还希望以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的形式培训;74.1%的教师希望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来学习;54.1%的教师以案例评析、参与式的方式培训;7.1%的教师还希望以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和共同研讨的形式培训;37.6%的教师希望能够在专家的指导下自学———反思;14.5%的教师希望以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培训;还有31.8%的教师希望还有其他的培训方式。这组数据说明,教师们接受培训的形式不拘一格,更愿意接受观摩名师课堂、案例分析和专家讲座的形式。

4.教师对培训者的需求

在培训者类型和特征的需求方面,有21.2%的教师希望只由高校教师来培训;5.9%的教师希望只由课改教师来培训;还有5.9%的教师希望只由教科研人员来培训;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只由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来培训;其余36.4%的教师希望由以上这些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功能的培训者团队。30.6%的教师希望培训者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专业性强;56.5%的教师希望培训者幽默风趣、感染力强、善于调动学员;41.2%的教师还希望培训者具备实践经验丰富、讲课操作性强的特征;也有51.8%的教师期望培训者的理论功底深厚、了解中小学实际、讲课深入浅出。

5.教师对培训考核的需求

在培训的考核评价方式的需求方面,14.1%的教师希望通过考试的评价方式来考核;56.5%的教师期望通过根据培训课程完成相应的作业的方式来考核;16.5%的教师期望通过提交论文或撰写培训心得的方式考核;14.1%的教师希望通过提交教学案例的方式考核;17.6%的教师希望采取建立基于培训课堂表现的纪实档案的方式培训。可见教师们不太喜欢对他们进行考试评价,而希望作业等其他方式的评价,这提示我们成人学习的特点需要在评价时进行考虑。

二、培训建议

1.对于培训的组织和实施的建议

(1)培训的管理和组织方面。

完善岗位资格制度,努力建设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具专业性的一项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更强。然而,就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大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学校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更谈不上系统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理论,缺少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层理解,这就必然导致工作的肤浅、表面化、片面化,甚至是错误。况且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本身就问题重重,自己的心理都不健康,又如何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呢?所以,我们要通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资格制度来逐渐改变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淘汰那些不合格的教师,形成良性循环,用几年时间逐渐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分层培训,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梯队。

长春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明显,针对目前现状,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分别促进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让那些专业素质好、水平高和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逐渐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对其他教师的发展起带动作用,成为其他心理教师的培训者。我们要努力为他们的学习提高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参加更高水平的高级培训和高级研讨;对那些中等水平有发展潜力的心理教师参加拔高培训,使他们逐渐向高水平教师发展。为这些教师创造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组织他们研究实践问题,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对专业发展水平较低、比较外行的教师,通过恶补专业知识,使他们的专业水平获得较快提高,通过考核逐渐淘汰不合格教师。在形成专业梯队的过程中,创造条件以高带低,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互帮互学的团队氛围。

(2)培训内容要能及时跟进教师发展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非常广泛,既有理论基础方面的内容,也有基本技能方面的内容,更有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不同的教师对培训内容有着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应该针对教师的发展需要有计划地为教师设置培训课程,安排培训内容。对那些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的内容要通过适当形式引导教师系统学习,对那些影响教师教学技能和咨询技能的实用性内容,要按专题进行学习和训练。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在培训内容上要及时跟进,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培训者要不断研究教师的发展需求,按需设计培训内容。

(3)在培训形式上要做到几个结合。

一是要组织集中培训和教师的自主学习结合。没有教师的自主学习,任何培训也难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只有教师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培训的效果才能落到实处。培训机构在集中组织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加以引导,使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让教师的自主学习延伸培训的效果。二是要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结合。专家的讲课要密切结合教师工作实际,引导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同时,应该充分调动一线优秀心理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实践领域的培训者,通过现场观摩、演练进行学习。一方面通过理论提高素养、内涵;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学会操作。三是集中培训和远程网络培训结合。过多的集中培训不仅成本高,集中困难,而且会加重工学矛盾。在现代远程培训条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应更多采用远程培训的形式,关键的问题是要重视远程培训的合理安排和互动平台的互动效果,使远程培训中师生互动起来,生生互动起来,及时讨论问题,及时解决教师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四是培训和教研、科研结合。长春市近几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得益于引导心理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的培训工作离不开教研,也离不开科研,我们培训工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很难将其与教研科研分开,所以,我们应将培训和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结合起来。五是多样化考核方式结合。对培训效果的考核过去常用的方法是考试。新课程改革以来,评价方式多元化已经在学生评价中得到落实,实践证明,执行考核更易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如,作业、论文、网上互动频度、提交案例、个人评价、档案袋、教学设计、所在学校工作效果评价等等。

2.对于长春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的设想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充分考虑长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构成现状和当前的专业发展水平,以教师的培训需求调研为基础,我们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做出如下设想:

(1)教师专业基础和专业思想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和方法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与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自我成长研究。

(2)知识类课程。当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育心理学的相关专题研究,如学习心理规律和学习心理问题,人格心理学的相关问题研究和人格发展问题等;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和青少年犯罪问题防范;教师心理不适应以及心理问题的调适;认知心理学的相关问题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及其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篇5

1.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在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30.6%的教师希望在教学研究方面接受培训;34.1%的教师希望培训内容是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还有16.5%的教师在管理和评价方面有培训需求;并且78.8%的教师也希望接受学生的心理与教育方面的培训;27.1%的教师还希望接受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说明教师希望接受针对性强和教育教学中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能力提高的需求方面,27.1%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心理课程开发能力;也有55.3%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培训也能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还有75.3%的教师期望能够通过培训来提高心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说明教师更重视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能力的提高。

2.教师对培训时间的需求

在培训时间上,有38.8%的教师希望在每学期开学初进行培训;11.8%的教师希望在每年的寒暑假接受培训;45.9%的教师希望在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3.5%的教师希望在开学初或者是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可见,大多数教师不希望培训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希望在工作时间进行培训。这说明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导致的身心疲惫,更珍惜休息时间调整身心。这一方面可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工学矛盾更为突出。

3.教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在培训形式的需求方面,55.3%的教师希望以专家讲座、报告的形式培训;47.1%的教师还希望以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的形式培训;74.1%的教师希望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来学习;54.1%的教师以案例评析、参与式的方式培训;7.1%的教师还希望以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和共同研讨的形式培训;37.6%的教师希望能够在专家的指导下自学———反思;14.5%的教师希望以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培训;还有31.8%的教师希望还有其他的培训方式。这组数据说明,教师们接受培训的形式不拘一格,更愿意接受观摩名师课堂、案例分析和专家讲座的形式。

4.教师对培训者的需求

在培训者类型和特征的需求方面,有21.2%的教师希望只由高校教师来培训;5.9%的教师希望只由课改教师来培训;还有5.9%的教师希望只由教科研人员来培训;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只由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来培训;其余36.4%的教师希望由以上这些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功能的培训者团队。30.6%的教师希望培训者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专业性强;56.5%的教师希望培训者幽默风趣、感染力强、善于调动学员;41.2%的教师还希望培训者具备实践经验丰富、讲课操作性强的特征;也有51.8%的教师期望培训者的理论功底深厚、了解中小学实际、讲课深入浅出。

5.教师对培训考核的需求

在培训的考核评价方式的需求方面,14.1%的教师希望通过考试的评价方式来考核;56.5%的教师期望通过根据培训课程完成相应的作业的方式来考核;16.5%的教师期望通过提交论文或撰写培训心得的方式考核;14.1%的教师希望通过提交教学案例的方式考核;17.6%的教师希望采取建立基于培训课堂表现的纪实档案的方式培训。可见教师们不太喜欢对他们进行考试评价,而希望作业等其他方式的评价,这提示我们成人学习的特点需要在评价时进行考虑。

二、培训建议

1.对于培训的组织和实施的建议

(1)培训的管理和组织方面。

完善岗位资格制度,努力建设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具专业性的一项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更强。然而,就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大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学校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更谈不上系统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理论,缺少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层理解,这就必然导致工作的肤浅、表面化、片面化,甚至是错误。况且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本身就问题重重,自己的心理都不健康,又如何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呢?所以,我们要通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资格制度来逐渐改变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淘汰那些不合格的教师,形成良性循环,用几年时间逐渐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通过分层培训,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梯队。长春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明显,针对目前现状,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分别促进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让那些专业素质好、水平高和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逐渐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对其他教师的发展起带动作用,成为其他心理教师的培训者。我们要努力为他们的学习提高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参加更高水平的高级培训和高级研讨;对那些中等水平有发展潜力的心理教师参加拔高培训,使他们逐渐向高水平教师发展。为这些教师创造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组织他们研究实践问题,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对专业发展水平较低、比较外行的教师,通过恶补专业知识,使他们的专业水平获得较快提高,通过考核逐渐淘汰不合格教师。在形成专业梯队的过程中,创造条件以高带低,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互帮互学的团队氛围。

(2)培训内容要能及时跟进教师发展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非常广泛,既有理论基础方面的内容,也有基本技能方面的内容,更有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不同的教师对培训内容有着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应该针对教师的发展需要有计划地为教师设置培训课程,安排培训内容。对那些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的内容要通过适当形式引导教师系统学习,对那些影响教师教学技能和咨询技能的实用性内容,要按专题进行学习和训练。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在培训内容上要及时跟进,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培训者要不断研究教师的发展需求,按需设计培训内容。

(3)在培训形式上要做到几个结合。

一是要组织集中培训和教师的自主学习结合。没有教师的自主学习,任何培训也难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只有教师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培训的效果才能落到实处。培训机构在集中组织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加以引导,使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让教师的自主学习延伸培训的效果。

二是要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结合。专家的讲课要密切结合教师工作实际,引导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同时,应该充分调动一线优秀心理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实践领域的培训者,通过现场观摩、演练进行学习。一方面通过理论提高素养、内涵;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学会操作。

三是集中培训和远程网络培训结合。过多的集中培训不仅成本高,集中困难,而且会加重工学矛盾。在现代远程培训条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应更多采用远程培训的形式,关键的问题是要重视远程培训的合理安排和互动平台的互动效果,使远程培训中师生互动起来,生生互动起来,及时讨论问题,及时解决教师们在学习中的困惑。

四是培训和教研、科研结合。长春市近几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得益于引导心理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课题研究。教师的培训工作离不开教研,也离不开科研,我们培训工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很难将其与教研科研分开,所以,我们应将培训和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结合起来。五是多样化考核方式结合。对培训效果的考核过去常用的方法是考试。新课程改革以来,评价方式多元化已经在学生评价中得到落实,实践证明,执行考核更易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如,作业、论文、网上互动频度、提交案例、个人评价、档案袋、教学设计、所在学校工作效果评价等等。

2.对于长春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的设想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充分考虑长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构成现状和当前的专业发展水平,以教师的培训需求调研为基础,我们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做出如下设想:

(1)教师专业基础和专业思想类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和方法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与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自我成长研究。

(2)知识类课程。

当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育心理学的相关专题研究,如学习心理规律和学习心理问题,人格心理学的相关问题研究和人格发展问题等;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和青少年犯罪问题防范;教师心理不适应以及心理问题的调适;认知心理学的相关问题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及其教育中的应用。

(3)技能类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篇6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构建。

分类号R395.6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高等学校既是培养输送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面向21世纪人才的重要基地,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他们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和发展时期,社会变革的冲击、学习的压力、业余生活单调、就业压力、自我调适能力不强等因素造成心理负担过大;另一方面,我们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加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奇缺,使得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远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大学生们面对的许多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发生明显的心理疾病和人格缺陷,甚至于会产生抑郁、厌世自杀等现象。实践表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广大老师是完成这项光荣使命的主力军。

这项任务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但目前高等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不甚理想。这主要因为我国心理学曾一度出现的断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现在从事咨询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德育教育工作者,他们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基础还相对薄弱。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心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对这项工作的日益重视,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正在稳定和壮大。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全国性正规培训体系有待完善,各地方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性,东部强于西部;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培训教材和培训强度尚须规范;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配备不够;支撑经费问题有待落实。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势必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因此,在肯定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当进一步提高和明确认识构建这支队伍重要性、迫切性和不可替代性。构建一支以少量精干、训练有素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2关于构建全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几点思考

2.1提高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树立人力资源开发和综合素质开发的新观念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1]。2001年3月,教育部把心理健康教育正式纳入政府工作中,并强调了建设好这支队伍的重要性[2]。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构建工作,最重要的是观念更新,提高认识,注重落实。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看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从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高度,深刻理解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新形势下,高校德育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新的拓展,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认识上去,才能为开展这项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才能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目前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还不够稳定,一部分是政府行为,一些人员被临时安排做这项工作,导致这项工作由于缺乏连续性而易于半途而废。另有一部分人由于领导不重视,在职称和专业发展等方面没有适当安排,觉得干这一行是废力不讨好,工作没有出路,就丧失信心。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有些领导同志没有看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认为,主管领导应当树立人力资源开发和综合素质开发的新观念,要把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当作人力资源来开发,通过系统的规划、培训、教育,使之得以继续完善和不断发展。特别是要稳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他们大都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2.2必须建立科学、规范、有效和全国统一的培训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构建的另一个问题是提高质量。这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全国性的正规培训工作,包括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和考核程序等。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不仅是一种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意识的启发、能力的提高和内在素质的综合开发过程。只有将两方面结合起来,这项工作才能富有成效,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建立具有与时代精神相呼应的培训机制,培训课程要“求新、求活”,解决受训者工作所需要的实际问题,在进行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技巧。

受教育部社会科学和思想政治工作司的指导和委托,我校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的专家教授与全国同行一道成功地制定了一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编写了详细的教学大纲。由社政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基础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评估、变态心理学和心理卫生学等5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用书和8本学生用书,供全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用。从2001年9月起,由教育部社政司主办,天津市教委和我中心协办,先后举办了6期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骨干教师高级培训班”,来自全国29个省市214所普通高等学校的364名学员接受了培训。培训班聘请国内著名专家主讲5门骨干课程,取得了成功,得到了教育部有关领导和广大学员的高度评价,为全国培养和输送一批学术骨干,在全国初步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薄弱的地区在培训学员回去工作后实力得到明显增强。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还参与了我国自行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评定量表》的讨论和初测等工作。许多老师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回到各自学校相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有的教师作为组织者甚至发起全省范围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时代。这是在全国高校推行规范化培训的一次有效尝试,其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

对于教师的岗位培训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特别注意针对在职教师、骨干教师和主管领导等不同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在培训总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不同标准,提出不同要求、完成不同的科研和实践课题。可考虑分为骨干教师培训和全员培训。全员培训指针对全体教师的培训。之所以要搞全员培训是因为心理健康需要全体教师(而不仅仅是专职教师)的参与。全员培训分为一级培训、二级培训和三级培训。三个级别的定位不同,培训内容各有侧重,要突出了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对边远地区或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的高校可采取组织专家到当地开展培训的工作方式解决。

2.3以科研为先导,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整体队伍素质

心理问题本来就是一个复杂问题。技艺不精、措施不当或教师道德水准不高,预期效果往往达不到,无法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无论是科班出身的心理学教研人员,还是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干部,都需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断提高科研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能力,这是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的本质和要求。为此,一方面要加强业务训练,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技能;另一方面,由于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要长期面对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工作量极大,在教师压力增大的时候也必须通过自我成长训练和自我调适等方法进一步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调整好心态和情绪,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包括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洁身自好,不断提高理性思维,把理智与情感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技术性、艺术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2.4要坚持非常规发展和超时空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队伍构建还要尽可能采取特殊手段,寻找有效途径,运用非常规方式来实现工作的新突破。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要加大对骨干教师培训力度,多渠道筹措经费。包括严格选拔、选送优秀的骨干教师参加国内高层次的培训和学术交流,开阔视野,为培训高水平的专家型队伍做重要积累。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选派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国外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开展较深层次的研讨,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优势,来缓解供学矛盾,克服时空局限和经费紧张,来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目前我国高校都已建成了条件良好的校园网点,实现了“校校通”,这便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提供了确实的保障。此外,也可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发达地区和高校的优势,对口支援欠发达地区和高校,帮助他们进行培训,以便尽快改变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局面。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篇7

〔论文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淮安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及淮安市直初中及清河区、清浦区、开发区、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等县区初中学校。发放问卷167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问卷涵盖市直学校3所,县区直属学校20所,农村学校141所;学校管理者42人,教师122人。访谈学校10所,其中市直学校2所,县区直属学校3所,农村学校5所;访谈人员15人,其中,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3人,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2人,学校管理者4人,教师6人。

2.研究工具

(1)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对全市167所初中进行调查。本问卷共设计封闭式问题28道,填空题 4 道,选择题 24 道,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等。

(2)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访谈提纲》,与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进行访谈。本访谈提纲包括4道开放式问题,包括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如何应对、对此项工作有何计划与设想等。

二、问题与讨论

1.认识模糊不清,工作方法简单,缺乏科学规划

一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模糊不清,不到位,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只要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了心理咨询室、购买了心理测试软件、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即可,至于如何开展这项工作,那是心理教师、政治教师、德育处老师的事,与自己的专业、工作无关。一些教师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某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迎接检查时的摆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不实,流于形式,表面化。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只在各校初一年级开设,约占调查学校的62%,有极少数的学校将其作为必修课,更多的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或校本活动课程,并且课时很难保证。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实效性。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归属问题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淮安市还没有制订一个“中长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绝大多数学校对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没有具体、可行的计划,工作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他们所思考的还是一些零星的、琐碎的工作。主要有: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与校长的工作业绩挂钩。②组织学校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的评选活动。③组织优秀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有计划地到各学校交流、支教。④逐步对区域内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合格验收等。

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主设计和进行的,约占46%,随意性强,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学校在经费和人手方面的支持不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难度,很多工作常常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最后搁置或者放弃。

2.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淮安市已有近90%的初中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从横向上比较,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表现十分突出:市直初中优于县区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优于农村初中。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方面,市直初中积极主动,能够正常开课,取得了一定成效。县区直属初中多为兼职心理教师,工作断断续续,不能保证正常开设课程。农村初中学校情况更差,师资缺乏,在调查问卷的统计中,没有开课的34所学校全部为农村初中学校,有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几乎为空白。

在心理咨询室建设方面,市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等城区学校,由于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基本上都购买了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每周一次或每月一两次向学生开放,学生也能主动找心理教师或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在设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中,85%以上的学校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多数农村初中学校心理咨询室利用率很低,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或应付上级检查,甚或根本没有。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固然与学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因此,加强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改变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点,是推进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发展的关键。

3.师资队伍问题:体现为人员缺乏,业务能力不强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淮安市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113名,其中专职教师18人,兼职教师95人。可见,专职心理教师很少,且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又被安排做其他工作,不能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全市平均每2800名学生有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理想状态(500-800名学生/1名心理教师)相差甚远,农村初中尤为突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或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的教师不到心理教师的1/6,人员素质远远没有达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学校在开展班、团队活动时,常常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狭隘化;在开展学科教育时不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没有为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等。这些问题常常出现,也说明其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淮安市主要方法是全员培训,包括领导培训(学校分管德育校长、县区教育局分管德育工作领导)、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新教师岗位培训和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和班团队辅导员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方式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等,但培训多为专题培训和研讨会形式,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全市虽有近千人参加市级培训,但是,这些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很难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不规范:突显投入不足,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低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得知,除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能正常使用外,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多为摆设,不能利用起来。甚至还有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用其他办公室代替。心理咨询室硬件设施比较完善的初中占10%左右,一般的占60%,缺乏的占30%。教师拥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比例很低,很多教师为政治教师、学校德育主任等,他们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仅凭兴趣、爱好、热情,绝大多数心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心理咨询室的直接管理者为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其他人员的占80%,专职心理教师仅占20%。开放情况差别也较大,每周一次的占10%,每月一两次占18%,不定期开放的占50%,不开放的占22%。多半以上的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有专业心理测量工具的学校,又缺乏专业的心理测量人员,现有的心理测量工作也是由未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操作的,盲目性、误导性很强。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很少,仅占5%,为部分班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3%,为咨询学生个体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51%,没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1%。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的专项经费,即使有,也仅能达到可支持机构正常运作的1/10左右。由于经费投入过低,心理咨询室缺少系统的软件和相关的图书资料及必需的一些设备,档案资料管理混乱。由此可见,缺乏规范的心理辅导室也是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直接障碍。

三、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1.重视薄弱初中,确保平衡发展

(1)应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岗位编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薄弱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心理教师岗位编制上能有相应的硬性规定和保障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重视薄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师资编制,并把它作为评估、考核学校业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学校的环境建设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切实解决目前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设施不完备、经费投入有限、教师工作量无法计量、缺少相关的图书及资料等现实问题。

学校要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地位。在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的同时,校领导要亲自过问、专门负责,并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之中。要设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划拨经费,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保证其课程时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推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初中校应进一步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到家庭、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学校要通过各种活动,破除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创设家长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要关注社区的环境,净化社区的环境,充分利用社区一些有益资源和场所,营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

(3)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淮安的初中学校有相当一部分位于农村,因此,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是解决薄弱初中,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平衡发展的关键。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教研室要在人员培训、硬件投入、经费划拨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暂不具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开展帮扶和支教活动。市、县、区可以组织优秀心理教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经常性地深入农村学校,为学生、为家长、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行业流动服务的形式,将心理咨询室装备到面包车上,组织优秀的、有国家资质的心理教师深入农村学校,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实施水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持续、健康地发展,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权威的心理专家、学者团队作坚强后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能将这方面的培训计划,纳入正规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计划之中。

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校长培训时,要增加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提高校长及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多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咨询技巧,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心理教师的流动性大、专业教师少、兼职教师业务不熟练及培训机会少等现实问题。对心理教师的要求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教师。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专职心理教师的交流、学习与再培训工作,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中坚骨干。

3.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评估体系,加强督察和指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各学科课程的渗透情况,科研情况,实际效果等。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细则、评估办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要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帮助各校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工作实施计划,明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以及对象。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行政层面上若不建立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教育督导和评估措施(体系),不加强督察和指导,就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可以借鉴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一些做法,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师资、资金、场地等到位,并提出具体的措施、细则和考核标准,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定期考评,必要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篇8

〔论文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淮安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及淮安市直初中及清河区、清浦区、开发区、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等县区初中学校。发放问卷167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问卷涵盖市直学校3所,县区直属学校20所,农村学校141所;学校管理者42人,教师122人。访谈学校10所,其中市直学校2所,县区直属学校3所,农村学校5所;访谈人员15人,其中,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3人,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2人,学校管理者4人,教师6人。

2.研究工具

(1)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对全市167所初中进行调查。本问卷共设计封闭式问题28道,填空题 4 道,选择题 24 道,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等。

(2)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访谈提纲》,与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进行访谈。本访谈提纲包括4道开放式问题,包括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如何应对、对此项工作有何计划与设想等。

二、问题与讨论

1.认识模糊不清,工作方法简单,缺乏科学规划

一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模糊不清,不到位,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只要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了心理咨询室、购买了心理测试软件、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即可,至于如何开展这项工作,那是心理教师、政治教师、德育处老师的事,与自己的专业、工作无关。一些教师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某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迎接检查时的摆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不实,流于形式,表面化。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只在各校初一年级开设,约占调查学校的62%,有极少数的学校将其作为必修课,更多的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或校本活动课程,并且课时很难保证。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实效性。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归属问题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淮安市还没有制订一个“中长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绝大多数学校对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没有具体、可行的计划,工作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他们所思考的还是一些零星的、琐碎的工作。主要有: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与校长的工作业绩挂钩。②组织学校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的评选活动。③组织优秀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有计划地到各学校交流、支教。④逐步对区域内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合格验收等。

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主设计和进行的,约占46%,随意性强,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学校在经费和人手方面的支持不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难度,很多工作常常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最后搁置或者放弃。

2.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淮安市已有近90%的初中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从横向上比较,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表现十分突出:市直初中优于县区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优于农村初中。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方面,市直初中积极主动,能够正常开课,取得了一定成效。县区直属初中多为兼职心理教师,工作断断续续,不能保证正常开设课程。农村初中学校情况更差,师资缺乏,在调查问卷的统计中,没有开课的34所学校全部为农村初中学校,有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几乎为空白。

在心理咨询室建设方面,市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等城区学校,由于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基本上都购买了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每周一次或每月一两次向学生开放,学生也能主动找心理教师或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在设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中,85%以上的学校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多数农村初中学校心理咨询室利用率很低,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或应付上级检查,甚或根本没有。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固然与学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因此,加强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改变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点,是推进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发展的关键。

3.师资队伍问题:体现为人员缺乏,业务能力不强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淮安市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113名,其中专职教师18人,兼职教师95人。可见,专职心理教师很少,且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又被安排做其他工作,不能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全市平均每2800名学生有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理想状态(500-800名学生/1名心理教师)相差甚远,农村初中尤为突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或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的教师不到心理教师的1/6,人员素质远远没有达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学校在开展班、团队活动时,常常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狭隘化;在开展学科教育时不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没有为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等。这些问题常常出现,也说明其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淮安市主要方法是全员培训,包括领导培训(学校分管德育校长、县区教育局分管德育工作领导)、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新教师岗位培训和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和班团队辅导员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方式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等,但培训多为专题培训和研讨会形式,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全市虽有近千人参加市级培训,但是,这些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很难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不规范:突显投入不足,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低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得知,除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能正常使用外,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多为摆设,不能利用起来。甚至还有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用其他办公室代替。心理咨询室硬件设施比较完善的初中占10%左右,一般的占60%,缺乏的占30%。教师拥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比例很低,很多教师为政治教师、学校德育主任等,他们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仅凭兴趣、爱好、热情,绝大多数心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心理咨询室的直接管理者为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其他人员的占80%,专职心理教师仅占20%。开放情况差别也较大,每周一次的占10%,每月一两次占18%,不定期开放的占50%,不开放的占22%。多半以上的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有专业心理测量工具的学校,又缺乏专业的心理测量人员,现有的心理测量工作也是由未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操作的,盲目性、误导性很强。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很少,仅占5%,为部分班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3%,为咨询学生个体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51%,没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1%。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的专项经费,即使有,也仅能达到可支持机构正常运作的1/10左右。由于经费投入过低,心理咨询室缺少系统的软件和相关的图书资料及必需的一些设备,档案资料管理混乱。由此可见,缺乏规范的心理辅导室也是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直接障碍。

三、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1.重视薄弱初中,确保平衡发展

(1)应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岗位编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薄弱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心理教师岗位编制上能有相应的硬性规定和保障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重视薄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师资编制,并把它作为评估、考核学校业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学校的环境建设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切实解决目前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设施不完备、经费投入有限、教师工作量无法计量、缺少相关的图书及资料等现实问题。

学校要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地位。在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的同时,校领导要亲自过问、专门负责,并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之中。要设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划拨经费,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保证其课程时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推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初中校应进一步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到家庭、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学校要通过各种活动,破除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创设家长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要关注社区的环境,净化社区的环境,充分利用社区一些有益资源和场所,营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

(3)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淮安的初中学校有相当一部分位于农村,因此,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是解决薄弱初中,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平衡发展的关键。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教研室要在人员培训、硬件投入、经费划拨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暂不具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开展帮扶和支教活动。市、县、区可以组织优秀心理教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经常性地深入农村学校,为学生、为家长、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行业流动服务的形式,将心理咨询室装备到面包车上,组织优秀的、有国家资质的心理教师深入农村学校,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实施水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持续、健康地发展,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权威的心理专家、学者团队作坚强后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能将这方面的培训计划,纳入正规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计划之中。

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校长培训时,要增加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提高校长及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多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咨询技巧,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心理教师的流动性大、专业教师少、兼职教师业务不熟练及培训机会少等现实问题。对心理教师的要求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教师。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专职心理教师的交流、学习与再培训工作,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中坚骨干。

3.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评估体系,加强督察和指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各学科课程的渗透情况,科研情况,实际效果等。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细则、评估办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要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帮助各校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工作实施计划,明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以及对象。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行政层面上若不建立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教育督导和评估措施(体系),不加强督察和指导,就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可以借鉴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一些做法,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师资、资金、场地等到位,并提出具体的措施、细则和考核标准,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定期考评,必要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