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财务预算定义8篇

时间:2023-11-23 10:53:20

财务预算定义

财务预算定义篇1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教育经费管理工作的难度也相应加大,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凸显,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一些地方虚报学生人数套取财政资金,有的甚至人为调账,多报债务;二是挤占、挪用教育经费时有发生;三是部分地方教育经费预算只做到县教育部门,学校没有单独编制预算;四是学校支出科目不统一,报表不统一,记账不规范;五是绝大多数农村学校财务基础薄弱,没有会计报表,没有会计档案,“包包账”、“流水账”、“纸烟盒账”等不规范的原始单据普遍存在;六是部分学校核算不真实,多列支出,少计收入,甚至伪造假合同、假依据、假基建专账和假会计凭证等;七是有的学校严重违背《会计法》有关规定,财务人员既做会计,又兼出纳。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资产、债务、收支等数据不真实、难以提供真实依据,也难以堵住虚报冒领等种种漏洞。究其成因,既有思想认识不足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目前大多数地方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尚未实行事前(预算)、事中(执行)、事后(考核)全过程管理,继而管理不到位、执行不严格、追踪问效不力,最终资金使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绩效管理模式。

二、“校财局管”:沙洋县农村义务

教育经费绩效管理模式2012年12月笔者在湖北沙洋县进行了调研,沙洋县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财局管”模式,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构建了安全、规范、高效的义务教育经费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006年秋季,沙洋县被国家确定为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试点县。沙洋县组织人员经过认真调研和分析,大刀阔斧,积极探索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创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

(一)制度保障

沙洋县为规范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健全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从财务管理、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信息网络管理、监督问责等各制度层面出台了相关规定,这些制度体现了绩效管理理念,提出了绩效管理要求,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财局管”改革予以制度保障。2006年9月,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的意见》,在全县实施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农村中小学启用新机制财务核算管理系统,实现学校、教育、财政主管部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管理。2010年,沙洋县教育局修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的意见》,对中小学预算管理、收费管理、支出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学校债务管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票据管理、财会队伍管理,以及中小学财务管理的责任与监督方面做了进一步明确和完善。2011年,沙洋县教育局、财政局重新修订了《关于农村中小学收费和资金管理的暂行办法》,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资金管理严格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专款专用、收支平衡、公开透明、责任追究的原则。《沙洋县中小学公用消耗物资管理制度》,明确公用消耗物资使用和保管的经济责任。《沙洋县中小学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明确规定学校必须按照国库集中收付工作流程办理国库集中支付。《沙洋县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固定资产计价、固定资产账务处理、调出变卖报废固定资产的申报制度和审批制度、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等方面予以规定。《沙洋县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资助的管理制度》,明确了资助对象及核定程序和要求,并对资助经费的拨付和使用、资助管理和资助监督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确保中小学贫困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二)具体做法

沙洋县制定《沙洋县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实施意见》,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管理、预算监管为抓手,立足科学化、精细化,切实加强学校预算管理,从源头把握支出去向,从过程控制支出额度,确保学校公用经费发挥最大效益。

1.抓预算编制,体现预算的统一性和真实性。在预算编制上做到“三全”:即全部学校、全年时间、全部收支,力求学校预算编制科学、规范、全面、真实。在操作上,一是摸清家底,确定基本数据。学校全面认真地开展资源调查,确定学校人员情况、校舍情况、设施设备情况等基本数据,为编制学校预算打好基础。二是掌握政策,分析预算形势。学校先总结和分析上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掌握学校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的变化情况,确定本年度预算的一般性因素;然后对影响预算的各项政策进行分析,掌握学校收支的政策性变化;最后考虑各项县级已列入计划的大型支出项目等因素,科学分析预算形势,准确判断学校收支情况。三是量入为出,编制收支预算。在编制的过程中做到收入编全,支出编实。

2.抓预算执行,确保预算的刚性和严肃性。学校编制预算经县教育局审查后,送县财政局审核,报县人大批准后,下达各中小学执行。每月10日前,各中小学按预算指标在网上申报当月资金用款计划,经县教育局审查,县财政局审核后下达。学校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各中小学在下达的用款额度内,在网上录入支出项目,经县教育局审查后,在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实施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通过一整套严格的预算执行程序,强化对学校的资金管理,确保学校经费用在刀刃上。

3.抓决算管理,保证资金的合理性和绩效性。决算是对一定时期预算执行结果、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的总结,是预算管理的终结。每年,学校均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为下年度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做好准备。同时对资产进行清理清查,报送教育、财政主管部门汇总、审核,提交县人大审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4.抓预算监管,做到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一是监管学校预算编制。县教育部门对学校上报的预算报告进行审查,要求学校预算项目及额度符合主管部门的编报口径,符合学校实际需求。二是监管学校预算执行。县教育部门每月审核学校申报资金用款计划,控制学校月度用款额度;审核学校支出,监督学校财务行为,对学校财务进行年度审计。三是实时监控。从2007年开始,各学校年度预算均经教育、财政部门网上审核、批复,实现“预算编制直达学校”、“财务核算直达学校”、“资金拨付直达学校”、“财务监控直达学校”。全县92所农村中小学归并为35个财务核算点,其他学校为报账员,学校成为独立的核算主体;35个财务核算点已在当地农业银行设立零余额账户,每月各学校通过网络申报用款计划,经县教育局汇总审核,县财政局终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可对全县中小学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三)经验总结

1.以加大投入为关键,把握保障性。一是确保中央、省级资金划拨到位。县级财政坚持“优先划拨、足额划拨、按程序划拨”的原则,将中央、省级资金及时按预算计划全额下达学校。2007年以来,中央和省补助沙洋县资金全部直达到校,充分保证了学校经费足额预算、全额到位、正常运转。二是确保县级资金配套到位。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同时,坚持“上进下不退”的原则,保证学校有充足的经费加强基础建设。三是确保学校非税收入管理到位。各中小学收取的各项非税收入资金,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原则,统一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并作为学校可支配经费统一纳入预算,按规定程序拨付使用,有效堵住了支出漏洞,防止了乱收乱支现象的发生。

2.以强化管理为重点,把握规范性。为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2007年,沙洋县财政拨款为全县农村中小学财务核算点统一配置电脑设施,安装了“湖北省农村中小学财务核算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校与县、县与省市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联网,实行对学校财务管理的全程监控、时时监控,建立起规范化、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新机制。学校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参与学校经费预算管理,监督学校资金运行。

3.以提升素质为根本,把握原则性。为实现财务人员实际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因业务不熟和违纪违规造成损失,沙洋县切实加强了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和培训。一是转变观念,选准人。选择具备从业资格、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法纪意识牢的财会人员从事报账工作,在工作量及相关待遇上给予保证,使之能安心本职。二是强化学习,培养人。通过对学校财务管理人员多次专项培训,让他们熟悉业务、迅速进入角色,熟悉法律、坚持按规操作,使之能严格履职。三是严格要求,用好人。要求学校报账员精通业务,通盘掌握学校的开支渠道及规模,当好校长的参谋和助手,实行“预算失控与违规责任追究制”,使之能尽职尽责。

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财局管”模式的管理绩效

从沙洋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实证分析可见,“校财局管”模式以推进绩效管理为目标,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多层次、全方位的预算执行监督管理机制,真正做到了“收入一个笼子、计划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确保了教育资金的安全高效,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成功模式,在实现义务教育经费绩效管理的同时,取得了明显的管理绩效。

(一)义务教育经费得到有力保障

对于农村义务教育来说,强制性、普及性、基础性是其三个本质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财局管”模式,规范了政府行为,按时保量地分担、拨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

(二)财务管理得到有效规范

通过改革经费管理体制,实行“校财局管”,初步形成了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六统一”的运行管理模式,即“统一编制预算、统一科目、统一核算、统一国库集中支付、统一财务核算管理软件、统一报表”。既规范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行为,更重要的是学校财务收支计划更加透明,从而有效杜绝了经费使用的随意性和暗箱操作,有效杜绝了学校的违规乱纪行为,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资金使用的效率性和效益性。2011年3月,“沙洋县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成果被评为湖北省首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三等奖。

(三)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校财局管”模式在规范管理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根据调研整理,几年来,沙洋县学校投入1961万元,新建、改造校舍61642平方米;投入330万元,更换学生课桌凳30630套;投入308万元,在80所学校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了远程教育“校校通”全覆盖;投入191万元,启动了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工程,全县各学校办学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高。

(四)治乱减负取得显著效果

财务预算定义篇2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 交通设计 意义 要求

在当前发展形势下,一些发达国家在预算上的评价理论已经达到成熟的状态,但是因国情的需要不能完全的照抄照搬。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改革预算。在公共体制下的预算改革中,针对交通投资单位预算管理是必然的结果。本文将重点讲述在当前形势下,针对交通设计橹鞯牟莆裨に愎芾斫行分析。

一.财务预算管理的内涵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多数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过程中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在企业发展中利用财务预算本年度的实际经营目标进行确定,主要针对企业中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及相关的资金和取得的收入与支出进行合理的分配,在资金具体运作上做出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保证企业的良好运行。在大体上来讲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在一定意义上是指一种惯例活动,这种管理活动是围绕预算而展开的。具体包括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执行以及相关的预算考评等方面。在具体的实践中证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更是一种控制工具,能够帮助管理者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当前企业发展中,针对财务管理预算已经形成了一种管理体系,这种体系对于企业自身来说更是一种整体性的优势,在真正意义上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

财务预算管理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企业管理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相关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体制,这样既能保证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获得较多的利益还能保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对于企业自身来说能够在管理上进行协调控制,对于内部来说也能进行相关的战略规划,在最终进行业绩考核。在新的形势下,在企业发展中实行企业的财务管理预算是至关重要的,以交通设计单位为例,相对来说大部分公司在整体上是以高速公路以及相关的国省道为主,在一定意义上财务目标的最终目标是以利润为主。在具体的项目中进行合理的控制以及相应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在人工成本操作上进行一定的质量分析,这样才能在大体上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预算管理控制体系,才能使企业设计能够沿着科学的方面顺利发展。作为设计院来说在财务管理的预算上能够明确自身的经营目标,在真正意义上能够协调各部门的协调发展以及促进各生产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最终为企业的业绩考核提供一定的标准。

三.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一,应该明确自身预算编制的原则。在财务预算编制中应该坚持预算的编制原则,如: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在具体的编制原则中应该观察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例如:政策性原则,只有认真的明确相关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财务预算自身的快速发展。

第二,可靠性原则。在具体的预算编制中应该始终坚持在编制内容中应该稳妥可靠,在实际的收入预算中应该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不能把一定的收入项目放在具体的预算中。针对支出不能留有缺口,这样在最终就会造成财政赤字。对于收入来说有收入才会有相关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资金的保证与相关的预算支出,会增加财务运行中的负担。对于预算支出也不能太过过宽,这样就会造成资金上的浪费,在年终会造成资不抵债的现象发生。

第三,合理性原则。在财务预算中应该做到将各项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除此之外,还要安排各项支出。对于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来说是财务预算中的重要保证,也是开展其它活动的重要保障。所以在实际的财务预算中应该遵循合理性原则,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预算编制的良好发展。

四.在财务预算管理中财务预算管理自身的要求

在整体上讲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是通过自身的管理进而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很好的掌握,通过细化的方式加强对企业的了解进而能够更好的对企业加强预算。作为财务预算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点,第一,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判断,不能夸大实际情况,这样的做法对于企业自身发展将会产生阻碍的作用。第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自身发展。第三,对企业自身的资源应进行优化配置,促进企业内部的协调发展。第四,要有远见,有前瞻性,这样才能为企业发展做好准备。第五。树立良好的观念,时时刻刻把服务企业自身发展作为第一宗旨。

五.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中的构建

在企业发展中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构建, 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是主要以经营高速公路投资、维护、为主,集团以资本经营为核心,在经营重点上以公路投资经营为重点,积极的大力发展以高速公路为主的道路运输。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发展沿海以及远洋运输为主,这样才能更好的向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进行拓展。最终发展成为多元化经营的、跨地区的大企业集团,在真正意义上在高速公路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一定集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形式,在财务预算管理中设立了总部,在总部下设立了层层的分支机构,这些机构各司其职,主要负责本部门的具体事务。对于财务预算管理来说针对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调节,积极的完善在财务预算中的考核以及相应的评估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浙江交投集团在整体上对企业内部进行了良好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人才资源的配置。在自身的资源上也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层层的配置,加大了企业内部集团的运作效率。在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在实施具体的财务预算管理后,在资产规模中以及相关的营收规模中做好具体的规划,进而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在真正意义上发挥财务预算管理对企业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

六.强化预算管理,进而实现监督执行情况

(一)在整体上实现监督执行以及相关的预算流程

在预算管理体制中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在日常的预算管理中财务部门是一个重要的部门,在整个预算管理中发挥着财务监督与管理的作用。在财务部门中,在真正意义上将财物预算管理系统当成预算管理中的子系统,这样预算财务系统就能及时的得到相关的信息,在某种意义上也能实现对资金的控制流向。这样才能便于自身做出合理的决策进而保证预算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保证合理的完成。在预算管理中,管理费用及相关的投资费用由管理后勤等部门负责预算,财务费用及相关的资金预算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在预算最终应在12月31日之前提供给主要的负责部门财务审计部,财务审计部应该根据部门提供的资料编制预算损益表、预算现金流量表等等,在具体的时间分解到各部门执行。除此之外,在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还应加强内审的监督力量,这样一些监督审计就能积极的参与到实际的预算制定活动中,了解相关的预算决策,积极的围绕相关的审计活动进行预算审计。在企业自身的财务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无预算或者是超预算的情况,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针对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该给予相关的处理,情节严重者应该交给相关的部门予以处理。对于监察部门来说应该强化各类项目的审计论证,针对一些事项进行预算审计,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保证财务预算的顺利发展,才能促进企业自身的健康运行。

(二)加强企业自身的预算管理意识及相关的预算执行

在具体的企业预算管理中,作为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的管理,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权责分明。作为企业中的领导应该重视企业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除此之外,还要正视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宣传等方式进而提高员工对财务预算本身的认识,进而促使员工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真正的发挥自身对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其次,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来说人力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财务预算管理中应该充分的发挥出人力资源的作用。在日常的管理中可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还能为企业自身的发展作有利的铺垫。

在预算执行中,部门负责人把部门预算指标下达给相应的部门员工,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相应的预算。作为市场经营部应该发挥在信息和区域上的优势进而承接相关的项目,在具体的项目承接中,各部门应该根据中标通知书给设计部门,相关负责人根据生产任务书具体的时间进行编制生产工作计划进行开展工作。除此之外,作为应该海外部根据分解的合同及产值,在保持原有市场率情况下,积极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在岩土勘察部中应该根据相关分解的产值进行开展勘测,办公室进行采购,人力资源部应该按照预算合理进行招聘。财务审计部对预算内资金拨付,按照审批程序执行。在预算的监控中是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市场经营部负责人监控部门签订合同的金额,应该在整体上以预算和实际相比较,进而进行季度调整预算。设计部门和负责人监控部门应该完成当月设计项目,在月末,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的项目调整。办公室及财务的负责人在偏差较多的应该进行适时的调整。对于院部领导应该审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而作出相应的调整预算会议纪要。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业自身的发展在靠一定经济基础外,还应加强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加大对自身的实际管理。针对财务预算管理将自身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在企业内部进行合理的协调控制,这样才能更好的规范企业自身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预算管理能够完成预算的利目标,还能建立健全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自身的良好发展,才能在众多企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黄锦亮.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

科学研究所,2012.

[2]尤志凉.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运用[J].交通财

会,2010,(11):42-46.

财务预算定义篇3

(一)有助于从根本上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但由于农村中小学点多面广,规模庞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普遍滞后,县、乡政府财力十分有限,对农村中小学校投入明显不足,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小学校的发展。建立农村义务学校预算管理制度,将县域内中小学校所需经费全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就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尤其是明确了各级政府所应承担的义务教育经费数额,这就从根本上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来源。

(二)有助于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规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行“中央地方共担、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这也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关于“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的体制”规定的具体举措。县级政府作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直接管理者和使用者,除了按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规定的比例承担少量经费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在本级预算中单独列示,通过细化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财政、教育等相关部门职责,确保预算批复的教育经费按时足额落实到位;加强监督检查,把广大农村孩子的“读书钱”管理好、使用好,促使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有助于推进学校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和规范理财

农村中小学校既是预算编制的基本单位,又是预算执行的基本单位。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低,学校财务管理相当混乱。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后,学校所需经费主要来源于公共财政预算拨款,财政资金的管理有严格、规范的程序;预算草案经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即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它以法定的形式规定了本年度学校可以收多少钱,可以用多少钱,以及这些钱该怎么花、在什么时间花都有明确规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预算公开的要求,学校实际发生的收支项目要及时公开,自觉接受监督,使得学校各项开支更加透明化,经费使用的法制性、民主性和规范性大大增强。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教育培训不到位,学校领导普遍缺乏预算管理意识,财会人员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事前审查不严,事中控制不力,事后审计监督也因多种因素影响效果不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管理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问题有如下几条。

(一)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及所属单位都应按照规定编制预算,但农村中小学编制预算还是件新鲜事。农村中小学地处偏僻,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低,学习培训机会少,预算编制起步晚,预算管理基础非常薄弱,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普遍不足,更谈不上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及监督机制,预算管理长期以来处于空白状态。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受客观条件制约,许多农村中小学不知道什么是预算,更不知道预算编制的主要内容、总体要求和一般流程。以岳西县为例,我们是从2007年才开始试编农村中小学预算,在这之前,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农村中小学主要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学校自身不编制预算,完全依托乡镇财政所代为编制,加上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不可能真正反映学校经费需求状况,造成年度预算和实际支出相脱离,严重损害了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

近年来,按照建立公共财政预算体系的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逐步实现了政府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农村中小学预算管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预算执行管理机制也进一步得以完善和加强。但由于多种原因,农村中小学预算还较多停留在包干使用的层面上,特别是在经费使用上,随意扩大支出范围、提高支出标准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经费支出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形成“预算、执行两张皮”现象,预算的刚性约束没有真正到位。

三、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管理的建议

农村中小学预算是学校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法定依据,是学校优化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关系广大农村孩子的前途、命运。农村中小学校要切实提高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科学编制预算,严格预算执行,自觉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法制性和权威性。

(一)切实提高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正确的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农村中小学应加强对《预算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县级财政、教育部门要按照“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切实做好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工作的培训、指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预算不仅是国家进行义务教育经费收支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学校规范财务管理的法定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了预算的重要性,才可能编制出高质量的预算,才能真正做到以预算管理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壮大。

(二)科学合理编制中小学预算

农村中小学预算体现了年度内学校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政策性强,综合程度高。在编制预算过程中,要按照“一所学校一本预算”的要求,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教务、总务、财务和教师代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集中大家的智慧,充分发扬民主,共同把预算工作做好。编制预算前要认真研读有关文件,准确把握政策依据;在预算编制时,要全面考虑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与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对学校现有的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进行通盘考虑,统筹安排,确保编制出来的预算草案既能体现国家政策要求,又符合学校发展需要,各项收支数据真实准确,科学合理。

(三)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提高预算刚性约束力

农村中小学预算收支是否执行到位,预算经费有无被截留、挤占、挪用,对学校年度工作目标的完成和长远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预算管理过程中

,必须重点加强对农村中小学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预算目标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应建立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预算管理监督体制。内部监督是指农村中小学全体师生共同监督学校的预算管理活动。根据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要求,各校都要成立由教代会、工会和教师代表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学校所有收支都要按程序经理财小组审核,定期公布审核结果。学校要在醒目位置设立公开专栏,将学校的年度预算、决算情况按规定公示公开,自觉接受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的监督。外部监督是指来自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计、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等外部力量的监督。中小学财务活动都要自觉接受权力机关和财政、审计等专门机关的询问和监督检查,按时报送财务报表,如实提供会计凭证和有关财务信息资料,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坚决整改。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不断总结预算管理各方面经验教训,确保学校各项收支按照批准的预算项目执行到位。

(四)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预算定义篇4

关键词:财务预算;企业管理;现状和意义

财务管理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财务预算在财务管理中一直处于核心的位置,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日常运营,经常会因为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和内部微观环境的变化而产生许多不确定性的问题和风险,而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就能够为企业经营中对于风险的防范和规避提供必要数据支持,可以深入的评价企业生产和服务的资源运用状况,为企业未来运营提供决策依据,对企业整体管理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的运营效益,为企业的可持续运营提供良好的管理支持。因此说财务预算在企业的管理中具有重大的应用和发展意义,需要企业在不断的经营实践中,逐步优化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

一、财务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现状分析

1.预算管理执行方面

预算管理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和未来的经营的发展中,始终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当前许多企业仍然没有抓住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位置,预算管理的观念浅薄,一些企业缺乏全面的预算战略管理的经营战略,通常只注重眼前的生产利益,而缺乏财务预算的长远发展的分析决策,所以容易造成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出现问题,最终影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发挥。但不得不强调的是从我国各大企业的运营发展中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财务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接下来的一步就是需要进一步的推动财务预算的全面管理分析和战略执行。

2.预算编制方面

一般企业的发展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发展资金,合理的进行财务预算可以为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财务数据支持,而财务数据的产生和应用,就在于企业财务预算编制运用的好坏,财务预算编制是否科学、高效,将直接决定着企业未来财务发展方向的财务投入效益的好坏。财务预算编制的方法多种多样,从当前来看,经过众多企业财务预算编制的实践应用,许多企业企业在预算编制的方法运用上,大对数已经采用了零基预算的方法,这种方法有效的应对了传统增量预算的问题。但是财务预算的编制中,还会出现一些财务编制的问题,如编制较为粗犷,不够细化,财务编制不科学等问题,极大的促使企业出现财务预算信息缺陷。

3.预算监督方面

预算监督在企业的财务预算中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建立科学高效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可以进一步完善企业预算管理执行力度,良好的监督机制建设也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中,财务预算的制定、运用和执行都需要良好的监督机制作为支撑,以有效的保障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预算决策的合理性。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应该重视财务预算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为进一步优化提升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提供支持。所以接下来我们就从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出发,探讨在企业管理中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发展意义。

二、财务预算对企业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1.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1)充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竞争力在企业实行科学、高校的财务预算可以将企业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各个工作责任和发展目标及方向进行确认,从而可以有效的确定企业内部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职责,同时通过财务预算可以为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制度发展提供一定的数据分析支持,有利于对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予以鼓励,以更好的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作用,促进企业的生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此外,我们都知道财务预算始终在企业的管理中居于核心位置,企业预算主要是通过货币的形式来表现财务结果的,既可以保障企业的决策具体化,也可以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发展依据,可以为企业提供财务计划,增强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2)企业管理辅助作用通过合理的财务预算,企业可以对未来的生产方向和经营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的规划,通过规划可以充分的利用企业当前现有的资金资源,以分类整理出当企业现阶段财务发展的问题和实际状况,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一定的辅助信息。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与决策相关的重要执行信息,提供企业管理决策的质量。(3)企业资源管理配置企业实行财务预算可以对企业的产品流以及信息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最大的生产和经营效益。通常情况下合理的资金预算可以让企业准确的掌握未来经营发展的方向,以合理的运用企业内部的资源,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2.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1)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迫切需要现代企业使我国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组织单位,企业的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赢得经济效益,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的竞争力,企业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扩大企业的市场生存空间。由于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位置,财务预算无疑应该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一条主线,将企业内部的所有执行部门和所属的子公司和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决策数据和目标支持,因此财务预算这条主线,应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2)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适应企业未来财务活动的长效机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企业的运行机制和发展体制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企业和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企业员工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企业财务活动也逐步演变成企业和市场相互连接的重要手段。财务预算实行的意义就是可以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决策为企业的财务提供活动依据,可以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财务预算信息,促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适应当前生产和销售市场的变化,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好的适应未来企业财务活动,最终促进企业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3)是促进资本运作效率提升的重要发展途径首先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一般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的经生产销售为龙头。根据市场变化的特点,采取以产定销的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获得经营效益,规避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在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中,财务预算管理可以将市场需求和企业的运营资源相互结合,以最大化的实现企业的资本运作效率。其次在市场价格和销售价格确定的情况下通过企业财务预算分析,可以在有效降低企业投入成本的情况下,促进企业的经营效益,可以最大化的实现资金资源的有效利用,在资金有效利用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而为企业的活动资金构成提供最大化的资金支持,为企业未来战略的发展提供长效的资金保证。

三、结语

财务预算管理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企业资金的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运作,以最大化的实现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以更少的资金投入达到最大化的生产效率,所以说财务预算管理一直处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位置,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应该重视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以更好的促进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

作者:刘宇姝 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黑龙江省火电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成荫.浅谈企业财务预算的分析现状与控制研究[J].中国商贸,2014,(6):57-58.

[2]王琳.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探究[J].中国商贸,2011,(31):160-161.

财务预算定义篇5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 经费预算 预算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是农村中小学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包括教育事业费(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和教育基本建投资(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等。它反映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计划和发展规划,反映农村中小学对教育经费的需求,是教育部门预算的基础,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萨缪尔森对公共产品“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解释, 义务教育属于公共物品,但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一直得不到政府的全面保障。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公共财政覆盖的范围扩大和公共服务资金的投入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现已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中央财政2011年拨给地方教育款项中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部分资金预算566.3亿元。其中免费教科书资金129.4亿元、公用经费补助资金335.3亿元、中西部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58.7亿元、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42.9亿元。财政部要求各地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做好预算编制、政府采购、项目组织实施等相关工作,并确保地方应承担的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证农村中小学校正常运转。因此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方针和政策的落实。对于明确政府的责任,规范政府的行为,保证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管理的现状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大量增加,经费管理制度框架不断完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预算财务管理基础较为薄弱等原因,经费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按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央专项资金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的规定,我国实行各级政府、各部门及所属单位都应按照规定实行各级预算的编制进行预算。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是单位预算,由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进行预算。由于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经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到位、教育培训不够,致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预算管理仅仅只限于形式上。

(二)预算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是根据地方财政部门关于编制年度预算进行统一部署的。农村中小学校根据自身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的需求,编制年度预算建议数, 上报给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汇编报送县级财政部门。县级财政部门结合实际根据行政部门上报的预算数额,统筹安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经费, 编制财政预算方案报给县级人民政府审定, 经批准后再由县级财政部门下达预算金额。在此过程中,由于缺乏实地考察,沟通和协调,通常仅仅只是根据上一年度的预算作为编制预算的基础,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农村中小学自身的发展和师资力量的改进,有失公平公正,导致教育经费预算没有针对性和计划性,不利于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些学校为了获得私利,故意虚夸预算编制金额,使得实际教育经费预算执行困难。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完整的预算控制机制,导致了预算约束不足。目前一些农村偏远地区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的虽有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形同虚设,并没有严格按照规章行事,使得教育资金利用的循环严重脱节。

(三)预算监督力度不够。

预算管理中强调预算经过人大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未经法定程序,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变更或追加。但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反馈机制,有些农村中小学在预算经费获得后,并没有按照所编制的预算项目进行收支活动,使得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经费的执行效果比预期相差甚大。有些学校正常的教育经费被非教育支出所挪用,只对学校的人员发放经费,而拖欠教育设备款或基础建设维修费用等现象普遍存在。

三、强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和健全预算管理体制:

(一)提高对教育经费预算管理的认识。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以校长负责制为主,因此各农村中小学校长应提高自身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在工作上要大力宣传预算管理在学校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对学校财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切实作好预算工作,特别是有关预算制度如何集体落实问题应全面理解。建立健全学校预算管理体制,严格按批复的预算抓好执行,合理合规使用资金,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及时正确地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壮大。

(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管理体制。

省级财政、教育部门负责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地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经费管理、绩效评价等办法。按照《预算法》、《会计法》等的要求,结合本辖区内的实际情况确定统一拨款标准和追加变动余地,项目拨款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汇总审核拨付, 并建立严格的项目资金追加程序,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合理分配中央和省级各项保障机制经费,建立公平合理的测算体系与高效透明的拨款程序。

县级财政、教育部门负责制定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管理办法,并组织和指导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和决算等工作,定期向上级财政部门报告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保障管理情况。及时足额拨付保障机制资金。同时,县级政府拨款机构在具体拨款过程中还注重处理、协调与拨款有关的各部门、学校、家长、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 从而使规范化的拨款体制落到实处。

农村中小学校长应负责组织学校按规定编制学校年度预算制定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学校资产管理。对学校经济活动及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控制和监督。定期公示学校财务收支状况,组织编制学校年度决算,进行财务分析,如实向上级部门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状况,保证教育经费的透明和公开。

(三)加强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监督力度。

农村中小学应建立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预算管理监督体制来提高预算经费的绩效管理。内部监督主要是指农村中小学的全体师生应共同监督学校的预算管理活动,农村中小学应将学校每年度的预算、决算等项目公开公正透明,接受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的监督。外部监督指应加强审计部门、财政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加强预算的监督、考核力度,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根据“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的原则,应对农村中小学实际情况的预算编制、审核和批准的过程进行的监督检查,以确保编制的预算是否真实、科学, 内容是否具体,是否将最急迫、最重要、可行性最强的经费保证落实到位;对农村中小学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证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对执行结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揭露矛盾,总结政府预算管理中的经验教训。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顾昕,周适. 中国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与支出的现实审视. 河北学刊,2010,03.

[2]黄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构建.中国农业教育,2005,2.

财务预算定义篇6

虽然不符合《担保法》的规定,但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供选择。所以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上升,其中大部分是地方投融资平台举借,由政府担保的债务。综上所述,由于经济危机、不完善的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造成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限,是地方政府面临的内部财政约束条件;《预算法》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规定是其面临的外部财政约束条件。但同时地方政府又有强烈的支出需求,所以地方政府只能是将显性债务隐性化、直接债务或有化。融资平台公司、经费补贴事业单位和公用事业单位是国有或是受政府控制的机构,这些机构的融资一方面可以由政府支配,同时又可以排除在正式预算之外。可以说我国地方政府的各种或有债务是财政机会主义在我国的表现形式。

财政机会主义与收付实现制政府会计

财政机会主义的实现需要借助收付实现制的预算制度才能实现。只有在收付实现制的预算制度下,或有债务才不会被隐匿。会计是一种语言,是一个使用专门的方法描述会计主体经济行为的信息系统。如同企业会计是描述企业经济行为的信息系统一样,政府会计是描述政府经济行为的信息系统。政府会计和企业会计的不同源于二者存在的目的不同,预算是政府会计所独有的。在政府会计发展的早期阶段,对政府的关注只是关于当期预算的执行情况,随着政府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政府掌握的经济资源也越来越庞大。对政府经济行为的关注逐渐从只关心预算年度的收支转移到了既关注年度预算收支又关注政府长期的财务状况及政府绩效上。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共同构成了政府会计。会计基础是指导会计人员及预算记录员处理某个实体交易或事件影响的计量原则,是确认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从而确定其损益的标准。有两个基本的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二者的根本差异在于会计确认时间不同。前者的优点是核算简单,缺点是不能合理地反映各期的收益和费用水平,不能反映真实的资产负债信息。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包括收付实现制的预算基础和收付实现制的政府财务报告基础。收付实现制的预算只在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时才算作当期的预算收支,以或有负债形式的借款不会对预算年度的收支产生影响。收付实现制下的资产和负债只有在有实际的现金收付时才确认,而且不考虑收益和成本费用的匹配,所以收付实现制的资产和负债信息是不真实的。对于政府的或有负债信息,政府会计系统更是没有反映。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下,一项或有债务只有当已经成为现实义务,并且只有当这一债务形成了现金的实际流出的时候,才被反映到政府的预算收支平衡表中去。由于政府形成的或有债务并没有被即时反映到政府的预算收支平衡表中,政府对这部分或有债务就不会进行有效监控,实质上是将当前的财政风险向后推移。因为没有有效的监控,风险将会越积越大。所以,收付实现制的政府会计给财政机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条件。我国现行的预算编制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基础也是收付实现制为主。预算会计主要是服务于预算管理的需要,对反映政府真实财务状况的信息提供严重不足。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主要由《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构成。对外公布的是仅反映预算收支流量的预算报告。预算报告只是对预算年度的预算收支情况做出了说明,不能用来衡量政府财务状况。衡量政府的财务状况要通过政府合并的资产负债表。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不提供政府合并的资产负债表。虽然《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各自都编制资产负债表,但由于缺乏合并基础,所以我国还没有合并的资产负债表。更何况,因为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三张资产负债表中的信息本来就不准确。在这种管理方式下,或有负债这一形成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重要源泉,一方面对预算报告中没有影响,另一方面政府财务报告中也没有反映,这已成为目前我国地方财政风险加剧的重要原因。

控制我国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风险的预算管理措施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收付实现制的政府会计使得财政机会主义以或有债务的形式成为可能。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管理从长期来看要完善财政体制,更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当务之急是怎样得到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相关信息,并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

(一)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政府预算和政府会计

政府会计包括政府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预算是政府经营管理周期的起点,政府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预算进行的。政府财务会计并不独立于预算,本质上还是为了监督预算的执行,只是关注的重点是反映政府长期财务状况的信息。只有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之下,或有债务信息才能被揭示出来,权责发生制的程度越高,揭示的越充分,从而事先将或有债务带来的财政风险提前显现。我国在政府预算和会计中也应引入权责发生制,为防范地方政府财政风险提供决策依据。新西兰是目前唯一做到了在政府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中全部使用权责发生制的国家。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的报告目标不一样,前者注重短期内对预算收支的监控,后者注重政府长期的财务状况情况,预算会计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而政府财务会计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我国的情况与其他国家不同,一方面需要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信息,特别是或有债务信息;另一方面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还不是很科学。在我国政府预算体系中引入权责发生制,要考虑对政府财务信息的供给需求情况。既要做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更要防止信息的供给过度,造成资源浪费。较可行的做法是首先在政府财务会计中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提供包括或有负债的相关信息,然后考虑在预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编制权责发生制的预算。

(二)科学界定政府会计主体的范围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规定,《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会计主体是各级财政部门,《行政单位会计》的会计主体是各级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会计》的会计主体是各个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公司是国有企业,与其他国有企业的不同点在于其存在的目的。融资平台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而存在的,可以看作是地方政府职能延伸,所从事的都是非营利的项目。但不能因此简单地将融资平台并入政府会计的会计主体范围。从事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不能被纳入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国有企业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依法享有所有者的权利。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从最初只为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筹集资金到成立建设基础设施的项目公司,已经有了营利性投资公司的性质,只是投资的项目是投资额大回收期长的基础设施。而且,这些投融资平台公司所投资的项目也有一部分是竞争性行业。所以,不能将投融资平台公司纳入政府会计的会计主体范围。

(三)规范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会计核算

对于满足负债的确认条件的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应确认为一项负债,在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中反映。政府会计准则中的或有债务与财政风险矩阵中的或有债务是有区别的。严格来讲,会计准则中的“或有债务”不是一项债务,只有符合债务的确认条件,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才是债务。或有债务与或有事项相联系,是不符合债务确认条件的或有事项。财政风险矩阵中的或有债务是一个泛指,只要是可能发生的债务都称作或有债务。对于构成我国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要分别不同的情况。对于政府承担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政府主体的现时义务,并且金额能可靠计量的债务,应确认为一项负债,在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其余的或有债务不确认负债,满足条件的需要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对于经费补贴事业单位、公用事业单位举借的各种债务在分类上与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类似,但不同点在于经费补贴的事业单位和公用事业单位包含在政府会计的会计主体内。这部分债务信息虽然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没有反映,但至少还是部分地包含在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对于这部分债务关键是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之上,通过编制合并的政府会计报表来反映。

(四)编制政府合并财务报表

防范财政风险要求预算管理的重点应从管理预算收支向管理政府资产负债转变,这就要求提供反映政府整体情况的合并财务报告,尤其是反映政府整体财务状况的政府合并资产负债表。财务报告是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特别是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主要是通过阅读分析财务报告来了解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IMF的《提高财政事务透明度的准则》提出,“财务报表公布时,年度财政预算应说明或有负债、征税支出、准财政行为的性质及其财政重要性。”财务报告由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构成,其中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体。如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也要编制政府合并的资产负债表。政府合并的资产负债表不是把《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提供的资产负债表简单地相加,而是在加总的基础上通过编制一系列调整分录而成的。财政的全部收支都可以被纳入到广义的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中。广义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不但包括政府现有的资产,还包括以后取得的各种收入的折现值;负债是以后要发生的现金流出的折现值。广义的资产负债表与政府合并的资产负债表不同。政府合并的资产负债表是依据政府会计准则编制的,对于以后将要收到的税收收入不满足会计准则中资产的确认条件,不能确认为一项资产。广义的资产负债表也不同于国家资产负债表。国家资产负债表是把一个国家的政府、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和居民四个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加总得出的,已经抵消了这四个部门的内部交易。从本质上讲,财政风险源于政府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匹配,财政风险的资产负债表管理法就是借助资产负债表,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在结构上的匹配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够为监测政府债务特别是或有债务风险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对于分析一个国家债务风险有意义的是国家的资产负债表,我国已经编制出了国家资产负债表。广义的政府资产负债表和依据政府会计准则编制的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相同点在于主体都是政府,不包括其他部门,不同点在于广义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定义更加宽泛。地方政府的或有债务管理,需要编制含有或有债务信息的地方政府合并的资产负债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由现在的制度规范转向准则规范,不同的组织类型适用相同的准则,这样才有合并的前提条件,采用权责发生制才有合并的意义。

(五)建立充分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财务预算定义篇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研究分析 问题对策 工作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相当特殊,其不属于牟利性的机构,所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讲,其长时间的稳定运行与社会的稳定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广大事业单位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长久的、健康的、稳定的经营发展,还应当对其中的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以系统化的手段进行合理的整改,真正意义上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制定出严格的制度,加强对日常行为的规范化管理,真正意义上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使得单位的建设可以与时展相互对应。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价值和意义分析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有助于单位提升自身的管理效益,同时促进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对员工的日常行为进行合理化的规范,同时进一步的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所以,还应当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深远的价值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更好的实现对当前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财务预算计划由各分支部门的财务预算计划组成,从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到考核环节都离不开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作配合。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各部门制定相辅相成的工作目标,从而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及问题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之中的问题较多,需要注意的是财务管理意识观念在当前来讲相当的淡薄,相关工作人员和 团队的素质、工作技能较差,所以使得工作的开展止步不前。在今后应当针对上述层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改进,更好的实现工作职能的转变。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往往忽视对《会计法》和《预算法》的学习,或者对相关法律法规理解不透彻,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将资金管理与监督方法有效地运用到资金使用过程中。第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不注重后天的继续教育和学习培训,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得不到业务所需的及时更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的考核不力,预算执行的结果未与责任人的业绩挂钩,这就减弱了各部门严格执行预算的动力与积极性,预算执行的低效率无疑会阻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建议及对策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基本现状和实际的价值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可以明确今后工作的原则。措施的制定应当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控制的制度以及切实增强人员综合能力等着手,进行有效的整改。同时还应当更加强调对单位工作之中财务预算分析 意识的培养,更好的实现改革和创新。

(一)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意识

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素质相当重要,在实践之中应当强调整体性的意识观念,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并且从根本上增强内部职工的预算控制思想意识。另外,还应当着重的强调事业单位领导层的思想工作,充分的运用领导自身的权利以及在工作之中的影响力,从根本上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实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建立起健全的、科学化的财务预算控制制度,进而使得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

(二)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素质

通过科学化的财务分析,建立起相对应的分析制度,还可以使得企业内部的各个工作岗位得到全面的优化和改良,并且使得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职责和义务得到全面的划分,真正意义上实现权责一致的工作效果,通过高质量的财务分析,以系统化的手段进行合理的整改,可以实现企业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全面同步发展。同时还应当注重对人员自身的技能培训,在日常应当定期的组织人员进行相关会计知识和预算知识的学习,真正意义上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了解相关法律政策等等,通过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加强对日常行为的规范化管理,使得职工的素质可以得到综合性的增强。

(三)建立起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加强体系的建设相当关键。首先是考核体系的建设,相关部门在编制出相对应的预算之后,还应当结合不同部门的工作现状使得目标工作可以不同的单位进行全面的分解,将管理的目标和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另外还应当注重科学化的、系统化的考核体系的建设,对于资金使用效益较高并且预算科学合理的部门、个人等应当给予必要的奖励,而对于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部门则应当给予一定的批评,进而使得工作之中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更好的促进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目标和控制标准的实现,更好的完成对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四、结束语

总的来讲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益意义重大,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相当特殊,其不属于牟利性的机构,所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讲,其长时间的稳定运行与社会的稳定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基本现状和实践工作之中应当关注的一些重点问题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旨在更好的实现单位管理绩效的同步增强。

参考文献:

[1]殷羽.浅谈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J].现代商业,2012(02).

[2]段蕾.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08)

[3]丁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策略[J].当代经济,2012(19)

财务预算定义篇8

许多难以进行有效控制的干扰因素都会导致政府收入减少,支出增加,费用或损失上升,这使政府(或组织)面临财政风险。所有的政府或机构都在不同程度和范围上从事一些与风险相关的活动和交易,因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财政风险。许多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和社会政治领域中的风险都有最终集中导向政府的趋势。由此削弱了财政的可持续性、政府的施政能力和可信性。在我国有种种迹象表明,90年代中期以来,中央和多数地方政府都面临着日趋加剧的财政风险。最近几年许多乡镇财政因负债累累、困难重重而名存实亡并向上级财政蔓延,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财政风险已成为改进和强化财政管理的一项关键性课题。

当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风险时,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财政风险进行及时而全面的鉴别和控制。没有这种鉴别和控制,要想全面评估政府的财政状况,实现长期的政策目标,避免随时都可能降临的财政不稳定性(甚至财政崩溃),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的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通常更容易遭遇财政风险,而且它们承受财政风险打击的能力也更为脆弱。在这些国家中,最大的问题是财政风险不能得到及时鉴别和控制。由于缺乏预先的鉴别和控制机制,当决策者或管理者发现并试图控制已经降临的风险时,一切都为时已晚,而在此之前,政府对于自己承受的财政风险及其变化情况,一般讲是不了解的,尽管这些风险意味着政府随时都可能遭受巨大损失。

之所以如此,部分原因在于传统的政府会计、预算和报告均采用现金制基础。现金制虽然在有些方面有其优势,但却无法在财政风险发生的时候就确认和计量风险,而此时正是控制财政风险的最佳时机。错失这一时机后,一旦潜在的财政风险转化为现实的损失即政府收人的减少部(或)支出的增加,政府就无法控制了。

与现金制相比,权责制基础在适时地确认、计量、报告和控制财政风险方面要好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转向权责制,财政风险才能得到适当的鉴别和控制。实际上,在现金制下,及时鉴别和控制财政风险仍然是可能的。目前OECD国家中已有超过一半的成员已不同程度和范围地转向了权责发生制,而且追随的国家将越来越多,但从中国的情况看,转向权责发生制的条件远未成熟。因此,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在不改变传统的现金制基础的前提下,鉴别和控制财政风险。

(二)

管理财政风险的第一步是在财政风险发生的时候就鉴别这些风险。鉴别风险要求阐明财政风险的来源和类别,尽可能量化风险,并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报告和披露,这是控制风险的前提。

财政风险可以定义为“政府财政收入、支出(或费用)因各种原因产生出乎意料变动的可能性”。这是一个相当宽泛的定义,它表明财政风险可以是消极的,即政府可能遭遇收人减少、支出或损失增加;也可以是积极的,即政府可能遭遇收入增加、支出减少,或获得其他形式的利益(例如在诉讼中获胜而获得赔偿)。

财政风险的来源是多样化和复杂的。许多干扰因素及其综合作用,很容易将政府财政推向高风险的环境中,破坏财政稳定并使政府难以实现其财政政策目标。这些干扰因素很少受到政府财政控制,有些则完全不受财政控制。按照控制程度依次递减排序,引发财政风险的干扰因素一般可以区分为四个方面:

1.法定的财政义务,典型的是养老保障支出,这些开支没有固定的限额,因为它们受人口年龄(老龄化)、现有工资水平及其调整、预期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周期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

2.或有财政义务,典型的如政府对第三方的贷款担保和赔偿(包括对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的赔偿),这些财政义务发生与否,只能由特定事项的发生或者不发生予以证实;

3.经济周期性波动,许多重要类别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对经济周期高度敏感,一旦经济陷入衰退和高失业中,这些类别的收入可能大量减少而支出则会大大增加,导致财政不稳定;

4.其他可以对政府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意外变故,例如重大自然灾害、战争、罢工或政治动荡等。

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的,但其重要性却因不同国家和时期而异。在中国的地方财政中,人们关注最多的是或有财政义务形式的财政风险,这些义务的一部分得到法律、合约或其他正式契约的明确承认,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政府基于“道德义务”或“公众期待”而向那些遭受财务损失者提供的援助,例如政府可能通过提供财政拨款,对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施以援手。

(三)

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财政风险分类方法是由哈那·波拉克科娃(Hanspoackova,1998)建立的。这一分类的基础是财政预见性。具体包括:(l)明确的和隐含的财政义务。两者的界限在于:明确的财政义务由一项法律或具有法律效力的合约所确认,隐含的财政义务则产生于政府基于公众期待或利益集团压力而承担的道德义务,这些道德义务虽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很可能导致政府支出增加或收入减少;(2)确定的和或有的财政义务。确定的财政义务意味着无论如何都将发生的财政支付,或有的财政义务意味着只有在特定事项发生时才会出现财政支付。

根据以上标准,财政风险一般被分为四类:

1.明确的负债和承诺。无论特定事项是否发生,偿付这些负债和履行这些承诺都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财政义务,例如已纳人预算安排的支出项目,已纳入预算安排的多年期投资合同,已纳入预算安排的公务员薪金、养老金和负债。

2.明确的或有负债。由可能发生或不发生的孤立事项触发的法定义务或合约性义务,例如政府的贷款担保和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

3.隐含的负债。由公众期待而非法律引起的支付义务或者预期的财政负担。例如公众一般会期待政府维修基础设施,支持社会保障计划,即便法律并不要求政府这样做。

4.隐含的或有负债。这类财政义务具有最低的可预见性,是由可能发生(或不发生)的特定事项引起的“非法定的”财政义务,例如当大的金融机构破产或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时,人们预期政府会进行干预。

在以上四类财政风险中,各国的政府预算和财政决策集中关注第一个类别中的支出项目,部分关注的是多年期法定承诺,例如偿付政府到期债务。多数国家的政府预算并不关注其他长期财政义务。以及隐含的和或有的财政义务。只是当政府陷入严重的财政困难或必须做出重大的财政调整时,才去检查未来的和或有的财政风险。有时为了克服当前的困难,政府会做出更多的在未来解决当前问题的承诺,这会使未来的财政状况变得更加糟糕。

由此看来,许多国家的政府预算只是覆盖了很小一部分财政风险,大部分主要的财政风险都未能在预算中得到明确的考虑。而且没有适当的机制来评估、报告和披露这些风险。我国的情形也大体如此。这种回避主要财政风险的政府预算文件,远不能提供有关政府全面的财政状况和财政可持续性的完整画面,也不能为预算评估(例如评估预算的宏观经济影响)和政策制定提供适当的基础。

(四)

现在国际流行的看法是,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由政府当前的或者新的支出项目和政策措施(包括承诺)引起的财政义务,都必须加以真实地评估和报告,无论其性质是隐含的还是明确的,是直接的还是或有的,而财政风险是评估和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定财政政策目标,制售预算和决定各项政策或支出项目的优先排序时,对包括财政风险在内的全部财政义务进行真实的评估起着关键性作用。

明确的负债和或有负债都应在政府或机构的财务报表中予以披露。认定义上讲,隐含的和或有负债不能被运化或精确地预知,因而对此采取谨慎态度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当特定事项发生时,必须有适当的决策机制能够作出快速而适当的反应。

许多发达国家借助多年期支出框架来评估和披露财政风险。这一工具有助于评估政府成部门现有政策承诺在中期(3-5年或更长)内的财政可持续性,以及某些类别的隐含负他(比如前期投资项目的当前成本)。采用(修正的或完全的)权责制会计可以较好地评估明确的(包括确定的和或有债务)政府负债,但对于评估财政风险而言,权出制会计既不是必需的也不是充分的。处理财政风险最重要的是要求决策者和管理者必须做到:充分地意识到财政风险的存在;评估风险;报告和被罚风险;在制定预算过程中对风险手以明确的考虑。

(五)

随着财政风险的加剧,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性组织已日益关注财政风险的鉴别与控制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的《财政透明度手册》中建议,政府的财政风险应在年度预算中加以鉴别,而且凡是可能应予以量化,被鉴别和量化的财政风险应包括经济假设和特定支出承诺的不确定性成本。

准备年度预算的两个关键性步骤是经济预测和财政预测,这两个步骤中都包含了一系列的财政风险,包括经济假设(如GDP增长率)、财政参数(比如有效税率)的变动所产生的效应,以及特定支出承诺产生的成本的不确定性。

作为最低要求,这些被鉴别和量化的财政风险需要通过“财政风险报表”予以报告;并随预算文件一并呈递。风险报表应覆盖影响政府收入和支出估算数的所有重要助财政风险类别,但那些已经被”特别允许建立了“预算或有储备”的风险除外。此外,风险报表中阐述的风险可以是消极的也可以(同时)是积极的风险,并尽可能予以合理地量化。然而,一般地讲,风险报表中不应包括某项隐含性质的潜在负债(例如可能支持的保释金)。

财政风险报表包括的风险信息应区分为四类:

1.关键性的预测假设引起的变动,包括支持宏观经济预测的关键性假设(GDP增长、通货膨胀率、利率和汇率等)的变动所产生的财政效应,以及支持收入和支出预测(财政或预算预测)的关键假设(如有效税率和公关部门工资增长率)的变动所产生的财政效应。

2.或有负债,包括政府的担保、抵押、赔偿。针对政府的诉讼以及欠缴的资本(如应缴未缴国际金融机构的资本)等。

3.特定支出承诺规模的不确定性。某个具体项目或某项活动上的支出虽然已经在年度预算中加以确认,但其可能发生的实际成本具有更高程度的不确定性,因而布于年度预算确认的水平。这类风险应在风险报表中披露。

4.其他由于在时间、规模和事项发生的可能性难以预料。而在年度预算中没有包括的具体项目,比如政府已经宣布要在未来某个时候将文盲率降低到规定的水平,但这项政策产生的财政效应并未在年度预算得到充分考虑。

(六)

前面的讨论主要涉及财政风险鉴别问题,但最终的目标是要控制财政风险,包括政府转移、消减和承担财政风险三种情形。

1.政府转移财政风险,也就是将风险转移给市场或第三方承担,转移风险的措施包括一个长长的清单,例如出售经营不善、财务脆弱的国有企业,撤消对金融机构的担保,拒绝对陷入严重财务困境的投资者进行赔偿,从而把风险推向市场。

2.政府消减财政风险,即消除或减少(降低)自己承担的风险。对贷款担保实施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是典型的消减风险的措施。政府有必要为申请担保者规定清楚而严格的条件,包括要求被担保的项目必须与政府的财政目标密切关联,被担保者具有较低的违约风险。政府也有必要定期对担保的贷款和项目进行定期评估检查,要求当事人提供与被担保项目相关的专门财务报告。如果没有,满足规定的标准,政府可以明确地告知将取消担保。政府不轻易作出将导致沉重财政义务的承诺(例如对提高公务员工资、放宽失业救济和养老保障领取资格或标准持谨慎态度),对于消减风险也非常重要。

3.政府承担财政风险,即通过风险融资由自己承担风险。风险融资的目的在于为自己承担的风险建立风险储备,或者用来购买再保险,以便一旦风险转化为实际损失时,可拟用这些储备或由保险公司来冲销全部或部分损失。

(七)

风险储备基金通常有两个来源:向受益人收费或(和)在年度预算中安排(预留)。向受益人(接受政府担保者)收取的担保费应依据风险大小确定,这就要求对政府面临的风险进行确切的评估。但在发展中国家,有两个障碍使风险评估变得困难起来。首先,例如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大部分风险集中于为数有限的大型金融机构和大型国有企业(或企业集团),而不是如同许多发达国家那样广泛分布于大量的风险投机者,使收取基于风险的担保费难以合理确定,而政府与这些大型企业(包括金融机构)之间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进一步加剧了合理收费的困难。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