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前滚翻教案8篇

时间:2022-02-13 19:06:36

前滚翻教案

前滚翻教案篇1

摘 要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动作技能习得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活力历程。教师应该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体育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体育课堂,通过精心预设,预约生成、平等对话,促进生成、独特体验,丰富生成等多种途径,发掘、捕捉、合理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激发课堂生命活力。

关键词 体育课堂 前滚翻 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一般的课堂上,教师根据自己的备课,引领学生的思维和行动,一步步展开教学,同时希望学生能紧跟着自己的设计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然而,体育课堂上总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场地器材的变动,灵活多变的课堂环境等等, “节外生枝”的现象也就时时存在。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如何处理这些“意外”?将不利因素转变成对教学有利的资源?让我们的体育课生成更多的精彩,我觉得这是个“灵动”而又“有心”的过程。

二、案例描述

在前滚翻教学中,我安排学生自主练习并在小组之间巡回辅导时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明白滚翻时要后脑勺着垫,团身的要领,但是在实际的练习中,依然有不少学生不能完成完整动作。我心想,这是小学就应该会的动作,怎么到现在还滚不好?就在我气不打一出来的时候,班上最调皮的男生张涛动作怪怪的,似乎在练习动作,又好像在与王强打闹;只见他两腿分开,两手撑着垫子,从两腿之间向身后的同伴王强做鬼脸,并高喊王强的名字。王强也不甘示弱,为了配合张涛的调侃,伸手去挠张涛的脖子,而张涛为了躲避王强的“骚扰”,笑着快速从垫子上滚了过去。

面对这一情景,我正准备发火,脑海里突显一妙计:何不用这个方法解决学生“膝盖先着垫”“用头顶顶垫子”的习惯?于是,我以哨音将学生集合。我先让一位学生展示自己的动作,这位学生尽管团身很紧,可是由于低头不够,使得他的前额触垫,怎么也翻不过去;然后我又安排张涛和王强重演一遍他们嬉笑打闹的场景,结果张涛很流畅的滚了过去。当我问及学生,何以张涛能够比刚才那位同学较好的完成动作时,大家似乎若有所悟,但并不能解释其原因。于是我组织全班同学模仿张涛,在体操垫上做“双手支撑从胯下倒看人”的动作,并说出所看到的“倒人”是谁,然后我吹哨子,示意大家接着完成前滚翻的动作。很多用头顶垫子的同学终于领会到了“后脑勺着垫”的含义,尽管有些学生团身不紧,但是一低头还是可以翻滚过去。在这样的初步体验的基础上,我尝试让学生滚翻以后能站起来。刚刚有些学生低头能滚翻过去,但是由于团身不紧,无法很好的站起。学生明白了动作要领,在后来的练习中,自然而然的在滚翻中团身,力求在滚翻过后能站起。超过一半的学生能在滚翻后站起,还有部分学生就差一点点就成功,这时候,我又引导学生双脚用力蹬地。我再请张涛和王强两个学生展示比较,为了躲避“骚扰”,张涛动作麻利,很快就滚翻过去,并且能够站起来;我再请一位动作慢的同学做了展示,却怎么也站不起来。我问张涛有什么秘密?他说:“要用力翻,脚要用力蹬地。”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懂得了利用低头、团身、蹬地等动作要领,出色的掌握前滚翻的技巧。

三、课后反思

前滚翻是体育课常见教材,我们从小学到高中都要传授,但是在授课的时候总会发现:有部分学生掌握不好动作,甚至出现了年级越高,滚翻动作越不到位的现象!尤其以女生较为明显。

分析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并没真正领悟什么是“支撑、蹬地、后脑勺先着垫”等动作要领,或者说明白了不一定会做。本节课,面对两个调皮的学生在嬉戏中做的一个无意的“小动作”,使我产生了一种触动,也为本节课解决少部分学生的难题提供了灵感,纵观整节课,让我感受颇多。

前滚翻教案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 前滚翻 趣味化

一、运用趣味化的课堂语言,启发学生的合理想象

学生始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始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教授小学体育知识的小学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特定年龄段的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方案,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来讲述体育知识,这就是所谓的教学语言的趣味化。对于小学生而言课本上的知识相比于外界诸多因素的吸引是枯燥而乏味的、单调的体育动作的学习相比于游戏活动是生硬的,而过于死板的学科术语更容易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抵触情绪,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活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合理的趣味化语言有助于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更可以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自由徜徉。例如,在学生习前滚翻教学过程中,教师少不了对蹲撑、蹬地、翻滚等动作的讲解,进行合理的比喻,用诸如兔越、鱼儿翻浪等说辞就更能被小学生所接纳,便于动作表象的快速建立。

二、设计趣味化的教学方案,解决学生的常见问题

前滚翻教学相对枯燥,在前滚翻教学准备部分时,选用趣味化的游戏、比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穿插分发垫子,增加课堂的教学时效性,如抢垫子、翻垫子比快等。针对性准备活动时,则可以采取多种有趣的方法,如运用有趣的画圆操,让学生尝试用头部画圆、腰部画圆、膝部画圆,强化学生对圆的体感的建立。

在基本部分教学中,学生们不可避免低会出现一系列的动作问题,这就要求施教者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选用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规范学生的动作。如在前滚翻的起始阶段,学生做好蹲撑的准备后,头部着落在护垫上的位置往往不够精准,教育者可让学生下巴夹纸、低头看天等有趣的手段,进行引导;滚动时身体抱团往往不够紧密,施教者可用球做形象的比喻,用身体做一个球,经过多次做球练习,建立正确的体感,来改进团身不够紧的毛病。施教者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选用趣味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的相应问题。

三、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瑞士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中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一名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的喜好程度关系着该名学生未来对这门课程的理解程度、修习程度乃至最终的掌握程度。可以说能否开展好一门课程首先要做到的是能否成功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小学体育的教学更是如此,只有把体育知识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完整的教学工作。与传统的教学思维不同,在趣味化的体育课堂上,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要更注重自身对课堂的引导,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们不单单局限于口说言传,不再固守日渐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通过趣味化的教学情境的构建,达成师生间的实时沟通,使问题在互动中得到发现、研讨,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良好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组织学生一定的游戏,把学生们带入趣味化的情境中,以便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把前滚翻教学用趣味的做汤圆情境,贯穿整个教学,从揉面、做面团、放馅、入锅、煮熟。依次对应准备活动、用身体做圆、低头和团身练习、在垫子上滚动、完成前滚翻动作。在做汤圆的情境里,学生乐于参与到每一个教学步骤,并且按要求完成每一次练习,教学成效显著。

又如,教师在结束对前滚翻的动作展示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的讲述后,可以把学生训练用的护垫铺展开来,通过布置,设计成一片“菜园”,要求学生们分组排列,做好“采蘑菇”的准备。当学生们准备好则宣布游戏规则:每五人一组构成一场竞赛。竞赛的第一阶段,当老师口中的哨声响起,参赛的学生在划定的起跑线上开始前进,尽可能以快的速度冲到“菜园”前,做好前滚翻的蹲撑动作以备“采蘑菇”,同时教师会对五位学生进行评价,姿势不标准的组员以及没有抢到“菜地”的同学将被淘汰。第二阶段,姿势合格的同学将留在抢到的“菜地”开始“采蘑菇”,在做好标准的蹲撑的前提下进行前滚翻的后续动作,教师对学生们的翻滚进行点评、指正。当游戏结束,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会得到显著的提高,教师的教学也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而今,随着趣味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不断应用,教学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前滚翻作为小学体育水平二中的重要内容,随着趣味化教学模式的营建,焕发出越来越多的生机和活力。然而,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片面追求课堂的趣味化,却忽视了课堂的有效性。小学前滚翻的趣味化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只有不断探究、不断完善,才能够更好的发掘出趣味化课堂的价值,取得更良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徐新建.小学体育课堂外显性人际冲突行为特征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2] 黎红专.四川省中小学体操教学现状及对策[J]. 中国西部科技,2010,(02):15-17

前滚翻教案篇3

关键词:新教师;教学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21-01

校教研活动是教研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各地体育教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每人一课”“每月一课”“同课异构”“老教师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不断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案例】:在一节新教师汇报课上,笔者带领全体体育组成员仔细的观摩和学习了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女教师的《前滚翻》汇报课。这节课,可以说准备比较充分、认真,准备活动十分全面,特别注意到颈部运动;结束部分音乐结合瑜伽,放松身心。整节课的结构完整,时间把握得当,教师教学态度认真。但从学习的效果看,只有部分学生能完成前滚翻动作。有好多的学生用前额拱垫,身子瘫软倒在一边,不会的仍旧不会。课堂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组长从老师处领一张图解。每个小组的成员聚拢在小组长的周围一起进行探究学习。实际学习时学生并没有过多地研究老师给他们准备的图解,到练习时,被学生丢在地上,踩在脚下。笔者拣起一看,大吃一惊,这不是误导吗?想必部分学生能完成前滚翻动作一定是之前就会的。以下是该老师发给学生的图解(图1)。

【反思】:老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让学生想学并学会。前滚翻教学,教师的示范动作转瞬即逝,不容易给初次学习前滚翻的学生一个动作表象。利用图解法教学让学生了解整个动作的形象、结构和过程,十分必要且有效。教师认真准备了,准备的图解是从网上下载下来的,网络资源丰富,但要去伪存真。比如,从图1中①和②的动作来看图1是头手倒立前滚翻,但是不全面的,②和③之间缺少头手倒立停稳的片段,因此被该老师误认为是前滚翻的图解。用这个图解作前滚翻图解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好在学生自主学习空有形式,否则自主学习认真的学生仔细钻研错误的图解,认真模仿,加以练习,不光动作学不会,还会弄伤颈脖,多危险啊。这说明教师并没有深入的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为防止伤害她的自尊心,评课前笔者找她私下里交流一些问题,询问她前滚翻的技术动作要点,她能够准确的说出,后让她看看图解。指出图1中①和②二个片段后,她恍然大悟。笔者重新给了她一张图解(图2),并和她重新探讨和强调前滚翻的技术要点中前滚时,要用头的后部、颈、背、腰、臀依次触垫前滚。

同时告诉她探究性学习是在体育课堂中要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看图解时观察的重点,比如低头、含胸,用头的后部先触垫。防止学生探究不出门道,抓不住重点。

对于学生练习中普遍存在的错误,要进行集体纠错,并结合辅助练习。比如学生滚动缓慢,起不来。可以启发学生:一个圆球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不会自动滚动,要想滚动必须给它向前的推力,因此要双脚蹬地,也可以垫高垫子的一端,从高处向低处练习前滚翻。一个正方体和球体,哪个更容易滚动?当然是球体,因此身体团紧,翻滚圆滑,当滚到背腰时,两手迅速抱腿,上体主动向前跟进。用下颏夹着一张纸练习滚翻,学生会自然地完成低头、含胸动作,解决学生用前额拱垫的问题。对于个别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错误,要进行单个纠错。

此外,笔者建议她可以将学生以四列横队自然分成四组,把前滚翻的图解张贴在四个方向的靠牌上,并加上一些动作要领提示,这样利于学生观看和模仿。体育教学中能够尽可能的少用器材和场地,少调动队伍,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的才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智慧。虽然笔者学校的器材十分充足,但是没必要每人一张体操垫。学生可以在垫子旁练习徒手操,不必要单独集中散点练习。最后还可以利于体操垫做垫上的瑜伽练习。至少两个人一张垫子,因为体操学习中,要做好保护与帮助,保护者单腿跪立于练习者的前侧方,当练习者前滚时,一手托其颈部随着换托背部,另一手托大腿后部,推背帮助起立。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有了本体感受,体验成功的快乐,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促进相互交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合理的布置器材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利于教师监控学生,利于练习内容的转换,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可以将垫子摆成一个圆形或扇形。

参考文献:

前滚翻教案篇4

关键词:体育教案;收集与利用;最大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36-01

一、收集的窍门

1.以体育教研课的主题方向进行收集和整理

从研讨主题角度来收集公开课的教案。例如1:2008―2011年近三年的杭州市江干区,开展以“同课异构”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教案如1:小学五年级《支撑跳跃》为主教材,以“跳上成跪撑-起立-向前挺身跳下”为教学内容,突出体育课堂技能教学,挑战教材难点。主题是“阅读体育课堂,提升教学技能”。如2:《跑:曲线跑》《跑:折返跑》《跑:障碍跑》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手段。

2.以体育单元教学思路进行收集和整理

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帮助教师理清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抓住课时重难点。

例1:主题式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如水平一《跳跃单元教学设计》、水平二《耐力跑的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例2:问题解决式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如水平二技巧类教材《侧手翻单元教学设计》《前后滚动单元设计》《跪跳起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等。从不同练习手段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来收集第一课时教案、第二课时教案、第三课时教案等等。

3.以教材内容系统性与学段间的衔接进行收集整理

体育学科的运动技能特点,决定了同一个教材,在不同年级、水平、年龄、个体差异,在各个学段间教学策略是不同的。如何开展不同水平阶段教材内容的衔接和系统教学,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例1:2012年杭州江干区进行以中小学教材衔接与系统教学为主题的研讨课,如一年级《前后滚动》、三年级《前滚翻》、七年级《远撑前滚翻》、八年级《鱼跃前滚翻》。根据这个特点,可以系统教学为主线进行收集不同水平,类似教材的教案进行研究。例2:选择相同教材不同内容研讨课,如篮球从小学到初中有梯度的展示课四年级《篮球:原地运球》、五年级《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球》、七年级《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4.以校本教研特色活动进行收集和整理

收集校本课程教案,主要目的是研究探讨和挖掘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规划本区域体育特色发展。例如:二年级《短网:正手挥拍》、三年级的《快乐活力板》、四年级《短网:双手反手击球》、五年级《羽毛球》、七年级《花式跳绳》等教案。这些教案相对来说,属于教学设计比较陌生、也不经常上课的教材。所以收集校本课程的教案具有借鉴作用。

5.以体育专题研讨内涵进行收集和整理

通过体育专题研讨的途径,发掘教材的内涵,提高教师处理教材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提高。例如:2011年浙江省中小学体育“疑难问题”专题研讨会的教案。研讨了教学目标的正确性、教学重难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目的性及适用性、评价标准的确立等,重点对单元课时之间如何衔接、课时安排是否合理有效进行探讨等。如《前滚翻成直腿坐》《后滚翻接跪跳起》《立定跳远》《跳上成蹲撑――各种姿势下》教案分别进行研讨。

二、使用的妙招

1.妙用设计之思路

收集整理研讨课教案,对各个教材进行分析,探讨研讨课设计思路,理解上课老师如何进行教学意图的设计,给我带来怎样的启发。例如,去聆听专家、听课教师、快速准确地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引导大家对教材的理解,从中学习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会什么等思路问题。

2.采用方法之原理

从教学设计中,先了解教案中教学方法、练习手段是如何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再理解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如何运用的。最后反思在实践教学中,看方法、手段对目标达成的效果如何,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如何处理等,这就是从优质的教研课中要学习的资源。

3.改造为我所用

收集利用研讨课教案时,先认真听课,边记录,边听专家的点评、写听课反思。回来后,可以按照研讨课的教案与自己的听课反思相结合进行上课。课后再次反思,修改教案,再创新进行上课。将研讨课中好的东西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与体会。对收集的教案应该理解、感悟、内化,并付诸于日常教学并创造条件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4.借用目标与过程和谐统一思路

收集优秀教研教案,认真学习和观摩上课老师对教学目标是如何设置、如何分解、分层落实的。学习在教学中预设目标与实践操作中产生什么矛盾,教师如何解决,教学环节设计、重难点突破等问题。

前滚翻教案篇5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改逐步深入,这样对体育课程的要求由原来健“体”已经转变为既健“体”又要健“心”,体、心双健。在此形势之下,本人总结了上课中对学生思维训练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希望对同人有所启迪。

体育心理学指出,思维训练是当代体育教学中所应作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对策之一。高中体育教学针对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心理成熟的状态要有其自身与众不同的教学特点。教学中应该把动作技能的训练与学生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在高中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和改进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思维着去感知”,在学习时,通过积极地思维,运用已了解和掌握的一些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来帮助学生理解领会动作的原理和要领,从而较快地掌握和改进动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体、心双健的目的。

1 案例

1.1案例一:

前滚翻分腿起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的动作,然后示范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几次练习,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感到完成动作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结束时,不是站不起来,就是站起来两腿有弯曲。紧接着提出问题:前滚翻和前滚翻分腿起两个动作完成难易的关键在什么地方,示意借助动作的图解,找出在做两个动作时,身体重心的变化。结果学生发现:前滚翻时,人的身体重心起伏不大,而前滚翻分腿起,人的身体重心有较大的起伏,尤其是在结束姿势时,重心有较明显的提高。学生思考,怎样运用学过的力学原理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议论,我因势利导地给他们指出两点:一是如何增加一个动力,帮助提高身体重心;二是如何在动作结束时有一个适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经过学生的思考知道动力的获得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在动作开始时增加两腿向前蹬地的力量,使身体有较快的向前滚翻的速度;二是两手及时推垫获得。学生再次练习并在其中体会两手推垫的时机和位置。如何适当降低动作结束时的身体重心,就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好折体,并加强髋关节的柔韧性练习。通过自身的思考与练结,经过教师的语言提示,掌握动作要领,完成动作的关键,使学生学会“思维着感知”,提高教学的效果。

1.2案例二:

跑的基本练习是从小就开始进行了,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跑的速度。教学实践中如果是为练习而练习,不明确该练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练起来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好。请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在100米跑时,如果学生甲、乙的步频一样,学生甲步长2米,乙步长1.5米,那么谁先到终点?芽答案是甲先到终点。如果学生甲、乙两人的步长一样,学生甲的步频比乙的步频高,请问谁先到终点?芽答案也是甲先到终点。这样就让学生了解到步长与步频是决定跑的速度的关键。然后在进行跑的基本练习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后蹬跑、高抬腿跑等练习是发展步长或步频的主要手段,使学生在跑的基本练习时有明确的目的。练习中请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或学生的示范,想一想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比较自觉、认真,效果也有提高。同样,我也在学生平时的练习中常常点一下,为什么要跑直线;手臂为什么要前后摆动,而不要左右摆动;比较脚掌向前蹬地与外八字蹬地的效果好坏等等,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着感知”。

前滚翻教案篇6

【关键词】高中体育;思维训练;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329-02

如何使学生达到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发展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认为高中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智力与动作技能的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能力,才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1:

前滚翻分腿起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的动作,然后就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进行示范和讲解。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几次练习,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感到完成动作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结束时,不是站不起来,就是站起来两腿有弯曲。于是我就请学生思考和比较:前滚翻和前滚翻分腿起两个动作完成难易的关键在什么地方。我再借助动作的图解,让学生找出在做两个动作时,身体重心的变化。结果学生发现:前滚翻时,人的身体重心起伏不大,而前滚翻分腿起,人的身体重心有较大的起伏,尤其是在结束姿势时,重心有较明显的提高。然后我再请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已学过的力学的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生的议论,我因势利导地给她们指出两点:一是如何增加一个动力,帮助提高身体重心;二是如何在动作结束时有一个适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动力的获得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在动作开始时增加两腿向前蹬地的力量,使身体有较快的向前滚翻的速度;二是在滚翻至身体坐垫时,两手及时靠近胯前推垫获得。两手推垫的时机和位置一定要恰到好处。如果两手推垫过早或位置离身体较远,推垫的结果不是动力,而是一个向后的阻力。如何适当降低动作结束时的身体重心,就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好折体,并加强髋关节的柔韧性练习。经过启发式的讲解,学生对动作的要领加深了理解。然后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肌肉的感受。通过学生间相互观摩指正,最后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

前滚翻教案篇7

[关键词]运动技能 课堂教学 游戏化案例研究

新课程理念在强调教学技能不容忽视的同时加强了学生情感、兴趣、身心等一系列健康的问题,如果要做到课堂的多变性、灵活性、趣味性、有效性,不让教学枯燥乏味,就需要合理巧妙的将技能教学方式游戏化。适时适宜的游戏化教学必将使课堂充满前所未有的教学光芒和风采。本文通过小学体育课运动技能教学的游戏化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理解问题的提出背景和研究价值,探索和认识小学体育课运动技能教学的游戏化并且能灵活的应用,必将对教学起到无穷的力量。

一、问题的提出

1.体育技能教学的弊端

当前,体育课堂的技能教学,由于对“技能教学”真义理解偏颇,出现两个怪圈:一是传统式的过分追求运动技能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严格按竞技化的模式、成人化进行学与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的发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意、态度表现都受到了遏制,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其结果是运动技能掌握一般化,学生没有获得运动情感,久而久之变得不喜欢体育课。二是随着人们对体育意识进一步加深,意识到学生对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通过这种兴趣而完成的心理、情感形成的作用,从而过分地把运动技能教学随意化,缺乏有效地引导,其结果是学生根本无技能的掌握。这些都是违背体育新课程理念的。

2.运动技能教学的游戏化

运动技能教学的游戏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教学形式来使学生进行学习,掌握教学技能并培养各方面能力的教学方法。因此,合理的把两者的优势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游戏化的活动中学习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运动兴趣。

二、案例分析

1.游戏简化了运动技能教学的案例

笔者执教一年级《前滚翻》的第一课时,准备活动后,师:“我们先做个游戏吧,我们要低着头看天。”学生为难了:“这低着头怎么看天呢?”师:“你们自己想想办法,怎么能低头看天?”于是学生们纷纷尝试,不一会一个聪明的学生找到了方法,于是学生们纷纷模仿,大家都趴在地上从两腿之间看天。(我的用意就是让学生在游戏中自己做出前滚翻预备动作:低头、团身)。

师:“再来做个游戏吧,大家一起做手不离地的‘青蛙跳’练习。”学生听了之后都兴趣十足地各自模仿着这个跳法奇怪的小青蛙。(我的用意就是让学生做好前滚翻预备姿势:蹲撑及滚翻时的蹬地)师接着说:“能看到天之后,比比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天更大。”于是学生迫不及待地低头去看天,正在努力团身看天比大的时候,一个小朋友突然朝前滚动过去,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于是我抓住这个滚动的机会,告诉小朋友把刚才的游戏动作结合起来就是今天所要学的内容。

这个游戏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就学习了前滚翻。我们在平时的前滚翻教学中总是先示范讲解,学生再模仿练习,如果教师用体育术语,那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如同听天书,更别说学会动作了。这个简单的游戏中隐含了完成前滚翻的要领:低头、团身、蹲撑、蹬地,我把运动技能教学和游戏有机的结合起来,简化了复杂的术语和运动技术,让学生在简简单单的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领会了前滚翻动作。真是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境。

2.游戏直观化了运动技能的教学案例

游戏直观化了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最适合用在投掷类项目的教学上。本校教师吴老师设计“玩纸炮”的游戏为教学二年级肩上投掷轻物的挥臂动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无需老师的讲解,学生游戏时整个挥臂动作已尽在眼前,因为只有快速的挥臂才能打响纸炮,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然就学会了快速的挥臂动作。当然一般学生玩纸炮的时候手臂都是向下挥的,于是吴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现在,我们来比比朝天”开炮“看看谁的炮能朝天响。”学生在跃跃欲试中在向天打炮的游戏时很自然的学会了肩上屈肘的快速挥臂动作。

吴老师游戏化的教学方法给了我们启发:原本抽象的投掷技术术语是能用游戏化的教学简单而直观的展现出来的。“打纸炮”这么普通的游戏当它和投掷的快速挥臂结合时你会觉得设计的相当精妙,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需要太多的讲解,不需要太多的示范,只要游戏动作一做,该掌握的运动技能展现无疑。

3.游戏生活化了运动技能的教学案例

众多教师在执教的时候常用到的“捕鱼”游戏和模仿动物跳,比如:小白兔跳、小鸭子走、小鸟飞等,这些生活化的游戏教学方法让学生更能理解动作技能的意义。教师把生活情境再现到体育教学,让小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三、结论

新课标下的运动技能教学,需要我们教师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游戏化教学,让运动技能更简单、更直观、更生活化了。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的技能,又激发了学生运动的兴趣,培养了运动的习惯,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加强了学生自信心、凝聚了学生之间的情感和力量。通过研究观察运动技能的游戏化案例与理论,深信游戏化的教学在小学体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小学体育课运动技能教学的游戏化,是不是所有的技能教学都要游戏化?我个人认为并不是,游戏的选择还是需要合理性、可行性、可操作性。技能教学游戏化,怎样让游戏和技能教学有机的结合,不生搬硬套,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季浏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2]《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前滚翻教案篇8

关键词:体育教学;思维训练;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05

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体育知识的学习,又有动作技能的形成,其显著特点在于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体育教学应该把动作技能的训练与学生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操作思维是指反映肌肉动作和操作对象活动的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活动。体育心理学指出,思维训练是当代体育教学中所应作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对策之一。确实如此,笔者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感到,在学生学习动作技能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和改进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思维着去感知”,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时,通过积极地思维,运用已了解和掌握的一些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来帮助学生理解领会动作的原理和要领,从而较快地掌握和改进动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使学生达到《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发展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呢?笔者认为初中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智力与动作技能的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能力,才能为其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1:

在前滚翻分腿起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的动作,然后就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进行示范和讲解。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几次练习,结果绝大多数学生感到完成动作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结束时,不是站不起来,就是站起来两腿有弯曲。于是笔者就请学生思考和比较:前滚翻和前滚翻分腿起两个动作完成难易的关键在什么地方。笔者再借助动作的图解,让学生找出在做两个动作时身体重心的变化。结果学生发现:前滚翻时,人的身体重心起伏不大,而前滚翻分腿起,人的身体重心有较大的起伏,尤其是在结束姿势时,重心有较明显的提高。然后笔者再请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已学过的力学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生的议论,笔者因势利导地给他们指出两点:一是如何增加一个动力,帮助提高身体重心;二是如何在动作结束时有一个适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动力的获得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在动作开始时增加两腿向前蹬地的力量,使身体有较快的向前滚翻的速度;二是在滚翻至身体坐垫时,两手及时靠近胯前推垫获得。两手推垫的时机和位置一定要恰到好处。如果两手推垫过早或位置离身体较远,推垫的结果不是动力,而是一个向后的阻力。如何适当降低动作结束时的身体重心,这就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好折体,并加强髋关节的柔韧性练习。经过启发式的讲解,学生对动作要领加深了理解,然后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肌肉的感受。通过学生间相互观摩指正,最后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

案例2:

在进行单杠支撑后回环的教学时,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不好动作。这中间除了一些心理上的恐惧外,主要还是对动作的技术原理不清楚,笔者就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其想一想物理课中学过的力偶原理。笔者就用力偶转动的原理来分析支撑后回环的动作原理。两腿积极前摆和上体的主动倒肩是力偶中的一对方向相反的力。腹部贴杠是身体在回环的过程中有一个支撑点。在动作练习时,如回环力量不够,就必须做好两腿经后摆后的有力前摆和上体的积极主动的倒肩。如在回环时,身体落下,就必须掌握两腿经向后预摆后腹部要及时贴杠。然后在学生练习时,要求他们先想一想教师的示范动作和动作的要领,再做动作。笔者加强对学生练习的保护与帮助,并及时用简短的语言提醒学生,如“摆、贴、倒、抬、翻”。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能较快掌握动作要领,并且进一步改进动作。原来一些存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看到其他学生能顺利完成动作,对他本人也是一种促进。笔者就及时鼓励他们大胆去做,特别注意要做好保护和帮助。在他们动作完成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勇敢果断的品质。

案例3:

跑的基本练习是从小就开始进行了,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跑的速度。教学实践中如果是为练习而练习,不明确该练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练起来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好。笔者请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在100米跑时,如果学生甲、乙的步频一样,学生甲步长2米,乙步长1.5米,哪么谁先到终点?答案是甲先到终点。如果学生甲、乙两人的步长一样,学生甲的步频比乙的步频高,请问谁先到终点?答案也是甲先到终点。这样就让学生了解到步长与步频是决定跑的速度的关键。然后在进行跑的基本练习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后蹬跑、高抬腿跑等练习是发展步长或步频的主要手段,使学生在跑的基本练习时有明确的目的。练习中请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或学生的示范,想一想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比较自觉、认真,效果也有提高。同样,笔者也在学生平时的练习中常常点一下,为什么要跑直线;手臂为什么要前后摆动,而不要左右摆动;比较脚掌向前蹬地与外八字蹬地的效果好坏等等,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