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生物医药的现状8篇

时间:2023-12-13 14:59:14

生物医药的现状

生物医药的现状篇1

关键词:医院药学;抗生素;使用现状分析

在医院药学的视角下研究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现状,不仅可以规范当前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而且还可以引起医院从业人员对医院药学的重视,特别是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推动医院药学及其相关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抗生素类药物与止痛类药物一样都是医院使用数量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药物。在医院药学的视角下审视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现状,既可以促进医院管理中合理用药目的的实现,又可以以详实的数据为医院药学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结论。因此,结合自己多年的药房工作的实践,参考其他人的相关论述,在医院药学的视角下,对当前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现状作出如下的分析和阐释。

1 医院药学及思考

众所周知,医院药学是以研究医院药品供应、药学技术、药事管理和临床用药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不仅与医院的临床工作密切相关,而且也直接与患者的治疗密切相关。在医院具体的工作中,医院药学不仅负责药物的供应和使用指导,而且还参与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和药物的有效治疗为工作职责。这门科学的实际工作包括医院药物的管理、使用药品的调剂、调配和相关药品的制剂,以及药物研究、药品的质检、药品详细信息的管理,特别是药品科研与教学、药学人才的培养与药学职业道德的建设等对医院工作的影响更为明显。

医院药学虽然是医科学校里的一门普通学科,但它在医院的工作实践中却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如何把学校的理论应用到医院工作的实践,如何在医院的具体工作中丰富和完善医院药学的理论,都是我们医院药学研究者应该关注的重点。

2 医院药学视角下的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现状分析

应用医院药学的理论分析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现状是我们把学校的医院药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而这种研究的结论,又是丰富和发展医院药学理论的过程。可以这样说,本次的研究既是理论联系的过程,又是实践检验、丰富医院药学理论的过程。

2.1药事管理下的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现状 医院的药事管理主要是根据上级各主管部门的相关药学管理法规、规定以及本院所制定的规章制度,规范本院所的用药行为。在这种规范工作中,既会涉及到医院药学的各科室,又会涉及到医院用药的各个环节。这样的规范目的是为了使医院的用药达到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保证医院在药物使用中的合理化。

从这个角度审视当前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现状,我们医院和上级主管的行政部门不仅要为当前的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制定严格的规范标准,而且还要把这个标准严格应用于用药实践。例如制定《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指导原则》这样的管理制度。在这个制度中,不仅要严格控制这类药品的使用对象,而且还要控制这类药品的使用剂量,以及这类药品的治疗原则。如果能够严格地在实践中执行这样的规章制度,不仅可以减少药品的浪费现象,而且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特别是还可以把药物的副作用减至最低程度。

2.2调剂工作视角下的抗生素类药品的使用现状 医院的调剂工作颇为重要,它不像有些想像的那样简单至极。调剂工作是医院药学的重中之重。在工作中,药师既要根据医师的处方或者各科室的药物领取单,及时并准确地调配和发送相关药品,而且还要在调配中细心地审核医师的处方,严格地监督检查药品,特别是还要负责把药物使用标准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讲解清楚,并在此基础上监督临床使用情况。

例如抗生素类药物的头孢菌素类的使用。由于头孢菌素类的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效果较好,在临床用药中得到广泛的使用,而这种广泛的使用又促使其不断地向前发展,到目前为止,这类药物已发展到了第四代。然而,每一代的头孢菌素类药物都与上代药物有所不同。因此,在药物的调剂过程中,药师不仅要向有必要明白药物使用情况的取药者和用药者说明这类药物的基本构成,而且还要告诉其这类药物的基本使用常识和注意事项。特别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药师一定要注意医师的处方用量,一定要注意医师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其他药物的配合使用情况。

在调剂工作中,药师还必须根据某一类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标准调剂药品。这里的标准有两层含义:第一层的含义是针对某种病症,使用某种抗生素类药物。这也就是说不是某一类抗生素类药物能够治疗所有的病菌,也不是费用最高的药物能够治疗所有的病菌。而是某一种类的抗生素类药物只能治疗某一种类的细菌所引起的病症。一定要对症下药,才能做到药到病除。第二层含义是指在治疗过程中,一定针对患者的病情,使用恰当的剂量。虽然说某一种抗生素类药物能够治疗某一类病菌引起的疾病,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按照病情的实际,服用适当的剂量。超量服用,虽然能够治疗疾病,但它也会给患者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点尤其重要。

3 药物检验视角下的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现状

药物检验是医院药学最重要的医疗实践作用之一。在医院具体的工作中,医院药学的从业者根据相关的制度对医院用药进行必要的检验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药物检验一方面可以保证医院用药的药物质量,防止假药、劣质药物进行临床应用。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医院的用药安全,保证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生物医药的现状篇2

我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开展的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得益于国家的重视。国家不仅将生物技术列为863计划之首,而且纳入七五、八五、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我国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同时使生物技术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生物技术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环保、轻化工等重要领域。另外,由于基础设施的改善、国外留学人才的回归以及跨国生物技术公司的进入,这些因素加速了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2000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产值已经达到200多亿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建立了20多个生物技术园区。目前,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约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但是生物技术应用到医药领域在我国的起步较晚。随着生物制药企业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一、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生物技术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生物技术统称为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生物医药制品主要包括三大类: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成为衡量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生物制药产业也成为继IT产业后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产业。

二、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现状

1.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

然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的大力支持下,这一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有15种基因工程药物和若干种疫苗批准上市,另有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正在进行临床验证,在研制中的约有数十种。

随着国产生物药品的研发不断取得成绩,涌现出一些技术实力较强的生物制药企业。在对医药企业的管理上,我国为了更好的与轨迹接轨,对药品生产企业采用GMP管理方法,为医药的国际化奠定基础。这样不仅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而且有利于生物制药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促进国内企业的更快发展,同时可以积累经验、培养人才,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打下良好基础。

2.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技术由于在医药领域的发展时间较晚,与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产业规模小。从销售额看,我国只有5家销售额在亿元以上,全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公司总销售额不及美国或日本一家中等公司的年产值。由于企业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在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2.2产品缺乏创新。我国的生物制药产品主要是对国外产品的模仿,原因是仿制的产品费用远远低于自己研发的费用。国外研制一个新药需要5―8年的时间,平均花费3亿美元,而我国仿制一个新药只需5年左右时间,费用也只需要几百万元人民币。所以在利益的追逐下,导致国内制药企业对产品研发不重视,在产品眼地方上投入严重不足。这使得我国的生物技术落后,产品研发速度慢,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3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由于生物药品的附加值高,而且可以通过仿制的手段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回报,所以很多企业,甚至是一些非制药的企业,对生物医药项目进行投资开发,导致同种产品多家企业生产,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出现行业的恶性竞争现象。

生物制药产业存在的问题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除了上述问题外,市场开发理念失常、品牌意识缺乏、企业管理方法落后、人才匮乏等也是影响生物制药发展的制药因素。

三、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前景分析

虽然生物制药产业存在各种问题,但国内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许多成绩。科研能力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上升。例如中国是第一个批准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国家,而且有8家公司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批准。中国的生物制药公司正在开发的新的人重组蛋白药物已经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国外生物制药企业的进入,虽然在一定程度对国内制药业形成了冲击,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外国制药企业在与国内企业的合作中提供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国内企业的软实力。国内市场的需求旺盛,也为生物制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另外,国家对生物技术的重视,加大了对该行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为生物制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尽管中国的生物制药企业还很年轻,但是发展的动力却十足,并且正在稳固发展。随着生物制药行业基础结构的改善,中国生物制药行业与跨国公司合作的加强和寻找不同资源能力的提高,预计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在未来必定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预计中国生物制药市场未来几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8%,到2015年,这一市场将达到350亿美元。

三、结语

面对国际生物技术药物的飞速发展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坚持立足创新、以需求为导向、结合转化医学的最近进展,优化资源配置、确定优先发展方向,通过政府、监管体系和研发机构的联合,建立技术平台、培育复合型人才和优势企业,进一步强化产业化能力建设,同时建立良好的资金运作机制,积极推动成果转化,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梅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趋势》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王正国编 《院士笔下的现代医药》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06月第1版

[3]陈德亮,王爱君 《有效市场竞争环境建设的理性选择》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0(3):21-23.

生物医药的现状篇3

[关键词] 医药物流;医药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 F252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我国医药供应链的研究主要在医药供应链重建、药品流通信息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等方面;而医药物流主要关注医药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的管理与建设、医药物流的冷链研究、医药物流的信息化等方面。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医药物流与供应链的研究较为成熟,大部分已经是实施和运作阶段。现将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况综述如下:

1 医药供应链研究现状

1.1 国内医药供应链研究现状

刘力,李铁成(2004)提出在医药流通领域构建一个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在技术层面上要推动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医药电子商务在全行业的应用,推动现有批发企业向商和配送商转变,但是没有具体解决如何构建供应链和如何建立绩效评价指标。

田亚明,张建珍等(2005)结合其开发医药企业信息化软件的经验,针对医药相关企业特点,提出医药企业供应链信息化管理的三个阶段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彭向辉(2006)、丁勇 (2008)、高翔,王宏起,王雪原(2011)指出了我国医药供应链的构成形式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分析我国医药企业实施医药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并且对医药制药企业在不同阶段联盟伙伴选择对象、选择标准等做了研究,旨在提高其伙伴选择的科学性,促进企业的有效运行。

陈培正,周怡,张浩明(2008)针对目前医药供应链信息系统中各企业信息和业务难以共享的现状,提出了以SOA体系架构来实施医药供应链共享平台的方案,可以有效解决共享问题。并且分析了医药供应链信息系统中的服务功能模块,并据此讨论了信息系统实现模型与实现方法。

王艳,寇长华(2009)指出当前我国医药分销体系较为冗长,导致药品在流通中成本过高。提出了在医药供应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改进模式,即通过各级医药分销企业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合作,降低流通成本。

吕红,刘伟(2010)从政府管理角度分析了合作模式的发展演变,认为我国经济体制导致医药行业相关政策变化,从而影响了与供应链合作模式的发展,且指出管制影响已经超出了市场的承受范围。

杨昌,郑尊信(2011)从医药供应链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我国医药供应链的基本组成结构。以过程为视角,将医药供应链过程分解为循环、订货循环、生产循环和采购循环,并对每个循环的具体运作过程进行了解析。

1.2 国外医药供应链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供应链管理理论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证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应用在医药领域相对来说不是很多。

Papa georgiou(2001)和Shah(2003)侧重于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医药供应链的模拟和建模。

M.Grunow(2003)指出所有药品的销售包装上建立条形码,这为物流中心实现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拣选奠定了基础,使得散件采用播种式拣选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分拣速度、准确定,出货差错率低等。

2 医药物流研究现状

2.1 国内医药供应链研究现状

宋远方,宋华(2005)、谢明,梁旭(2007)结合中国医药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以及医药物流现状,系统地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如何通过建立有效的、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物流体系和结构,增强我国医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杨舒杰,陈晶(2007)、原晓娉(2011)介绍了国外医药物流的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状况,并与我国的医药物流发展情况进行对比,指出可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的医药物流体系。且针对医药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李志锋、谢如鹤、邱祝强(2008)发表的文章中首先分析了我国医药物流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通过总结现代医药物流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我国医药物流模式选择的思路。通过普洛斯、南京医药和美国,麦卡森公司的实践案例,总结了三种先进的现代医药物流模式,并提出了发展现代医药物流时应该注意避免的误区。

崔艳(2009)、雷芳(2010)提到医药行业缺乏先进的物流理念,政策、法规、行业标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建设亟待加强,以及缺乏运作经验丰富的大型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发挥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专业的管理团队、设施和发达的网络与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的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客户服务水平,加快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

2.2 国外医药物流研究现状

关于医药物流的研究,国外学者已经将医药物流与供应链的思想进行结合,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Applequist(2000)从医药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医药存储和生产计划进行了研究和建模。

Lerwent(2000)研究了医药品在流通渠道中如何保持低库存和订单处理机制的问题。

Grabowski(2002)对医药品的分销中心以及配送节点的选址进行了建模和研究。

3 总结

经过国内外的医药物流与供应链的文献回顾,发现基本上是从管理与技术的层面上研究医药物流与供应链,针对供应链和集成环境下的医药物流绩效评价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见,另外几乎鲜有国内学者研究医药物流与供应链的实证研究。所以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基于供应链环境的物流绩效方向进行研究;并且可以尝试从医药物流与供应链的不同角度着手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力,李铁成.重构我国医药行业的供应链[J].信息与电脑,2004(3).

[2]宋远方.中国医药行业物流运营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12).

[3]田亚明,张建珍.浅论医药商业企业供应链信息化管理[J].当代经济管理,2005,27(3).

[4]谢明,梁旭.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07(32).

[5]彭向辉.我国医药供应链现状及成因分析[J].物流技术,2007,26(6).

[6]李志锋,谢如鹤,邱祝强.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其模式选择[J].物流技术,2008(06).

[7]陈培正,周怡,张浩明.基于SOA架构的医药供应链信息共享系统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08,3(11).

[8]王艳,寇长华.依托第三方物流优化医药供应链[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0).

[9]雷芳.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对策思考[J].管理学家,2010(6).

[10]吕红.刘伟医药供应链合作模式及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7).

[11]杨昌,郑尊信.我国医药供应链及其运作流程分析[J].物流科技,2011,34(3).

[12]安祥林,迟桂华.我国医药物流问题及对策分析[J].物流科技,2011(6).

[13]高翔,王宏起,王雪原.基于供应链的医药制造企业联盟伙伴选择[J].统计与决策,2011(21).

[14]Applequist,G.E.,Pekny,J.F.,&Reklaitis,G.V. Risk and Uncertainty in Managing Chemical Manufacturing Supply Chains[J].Computer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00,(24):2211-2222.

[15]Lerwent J.The New Pharmaceutical Paradigm:Scientific Management at Merck[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0,Jan-Feb:88-89.

[16]Papageorgiou,G.E.,Rotstein,G.E.&Shah,N.Strategic 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 for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J].Industrial Engineering of Chemical Research.2001,(40):275-286.

[17]Grabowski H.The Effect of Pharmaco economics on Compan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ecisions[J].Pharmacoeconomics,2002,(11):389-397.

[18]Shah,N.,Samsatli,N.J.,Sharif,M.,Borland,J.N.,&Papageorgiou,L.G..Modelling and Optimisation for Pharmaceutical and Fine Chemical Process Development[J]. AIChE Symposium Series.2003,323(96):31-45.

[19]M.Grunow., H.O.Gyang.Plant Co-ordination in pharmaceutics supply networks[J].Springer-verlag,2003,25(1).

生物医药的现状篇4

关键词: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及预防;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输液室2010年1月~2012年12月输液患者102622 人次。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74例,成人较多,占70%,7岁以下的51例,占30%。其中症状较重者23例,出现速发过敏性休克3例,无死亡病例。最常见出现反应的药物是抗生素,头孢内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青霉素类的有美洛西林、替卡西林、苯唑西林钠多见,其他的有喹诺酮类药物、清开灵、炎琥宁、阿奇等。

1.2临床表现及急救处理 ①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的症状是全身不同部位散在风团伴瘙痒,或皮肤发红发痒,占药物不良反应的84%。此类患者处理一般就是:停止输入所输药物,心理安抚,口服非那根片,大部分患者10~30min症状消失或减轻。少数继续加重或效果不明显者肌肉注射非那根,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后,基本都能控制症状。②部分患者出现胸闷、心慌、出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立即平卧、停止输入,更换0.9%NaCl,通知医生,吸氧、静脉推注地塞米松。观察一段时间后恢复。③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药物疗效较好,但易出现胃肠道反应,在输液前如果无禁食医嘱,指导患者进食后输液,或边吃零食边输液,缓慢输入。若引起胃部不适或呕吐停止输入,有时配合使用护胃的药物。④在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中,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少数患者会出现上腹部隐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输液前告知尽量勿空腹。还有的患者会有静脉炎的表现,此时减慢输液速度,不予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消失。极个别的患者出现风团伴瘙痒,按上述①同样处理即可。⑤3例严重过敏反应,最小的患儿3岁多,另2例均为成年人。患者静脉用药后立即出现面色苍白、两眼上翻、神志不清、四肢抽动、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处理:停药、更换输液管及生理盐水,平卧、吸氧、注射盐酸肾上腺素、静脉推注地塞米松,观察病情变化。患者1~3min后抽动停止,意识恢复,30min后生命体征恢复。⑥另有部分患者药物输入数分钟内恶心、呕吐、心慌、面色苍白,无胸闷、头晕、皮疹等,仅减慢输入速度,补充食物就能好转。这是由于空腹时机体处于代谢较弱的状态,外界刺激(如在手背上作静脉穿刺)让机体"觉醒",随之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机体敏感性增强等[1]。此时要注意与过敏反应相鉴别,在患者输液前尽量劝其适量进食。⑦临床上也有少数患者不是空腹输液,液体输入后数秒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甚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扶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症状缓解后再输入此前药物,无任何不适,此多为"晕针"。为避免晕针,对初次受针刺者,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紧张心理;尽量避免站立位或坐位穿刺,手法轻,态度和蔼可亲。

2护理及预防

碰到药物反应,首先要镇定,做好心理护理,并立即通知医生,配合医生积极抢救,保持室内通风、安静。除了医生在病例上注明药物过敏反应外,还要告知患者及家属,以后不能再用此类药物。大部分药物要避免空腹用药,用药 要询问药物的过敏史、家族史,并做好过敏试验,对容易过敏的药物,护士要加强巡视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静脉输液除了严格做好无菌技术操作外,还要熟悉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尽量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

3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2]

3.1呼叫医生问题 由于输液室没有配备专职医生,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必须呼叫相关医生;各科室医生均处于较忙碌状态,且到达输液室路程不等,存在到达不及时状态。另呼叫医生时,不知道是呼叫急诊医生还是首诊医生,存在界限不清。

3.2护士必须按医嘱执行 在医生到达之前这段空白期,护士处于被动状态,仅能减慢滴速或停药及观察生命体征,易错过急救的最佳时机。

3.3护士法律意识不强,重做轻记 记录本往往记录不详细,如无呼叫医生时间及医生到达时间、医生签名、剩余药物多少、转归等,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责任界限划分不清晰。

3.4少数护士在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时,语言不谨慎,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不足,如认为不做皮试的药不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而语言过于肯定,而引发医疗纠纷。

3.5药物更换频繁,护士对药物不熟悉,应急处理能力不强。

4对策

4.1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先通知本科室医生先处理,后告知首诊医生。因本科室经常处理,会积累丰富经验。其他科室医生,不及时赶到,处理不当的话,会延误抢救处理。

4.2加强护士对药物不良反应处理的应急能力训练,制定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学习各种药物的基本知识,交流学习处理过的不良反应的经验,在患者发生反应时的第一时间内给予迅速有效的应急处理。

4.3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及时封存所用药物,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输液的药物批号厂家规格、及滴速、输液开始时间及停药时间、呼叫医生时间、医生到达时间、剩余药物、处理记录、医生及护士签名、备注(注明转归),并向药剂科填写不良反应报告单。科内月质量讲评会议上,护士长对本月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症状、处理方法、记录情况、存在的不足等进行讲评,让每名护士了解科内药物不良反应处理的动态情况。

4.4在工作中告诫护士,任何药物都可能发生不良反应。护士在与患者做健教时,语言要谨慎,当反应发生时切不可说"不要紧、没问题"之类的话语,在输液时告知患者"您有不适随时告诉我们"。在观察处理不良反应过程中,要坚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不漏掉患者的任何一个反应,认真对待患者的每一个主诉,观察不会表达的患儿时要加倍细心、耐心、准确。

4.5实施用药安全管理 组织本科护士学习药品法,归类整理各种药品说明书供护士查阅学习。遇到新药、特殊用药,指定一个护士细看,将重点内容红笔标识,晨会共同学习,月考时适当涉及有关药物的知识。对不能查阅到的配伍禁忌,向医师或药房工作人员咨询。要求护士熟记一些特殊药物如喹诺酮类、中药注射液、血液制剂等使用注意事项。

5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引发的纠纷是不可预料的,一旦发生,医护人员能在第一时间给予正确处置,用良好的态度关心患者,及时正确、完整记录,药物保存完整,可降低此类原因引发的医疗纠纷。

生物医药的现状篇5

【关键词】 抗菌药物;滥用;现状;解决对策;用药安全

西药走入人们的生活,在有效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不良反应,抗菌药物近年来迅速发展,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目前,抗菌药物滥用现象突出。抗菌药物滥用不仅影响用药者个人,而且会影响周围的未使用药物的人群,抗菌药物滥用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1 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

1.1 产生各种不良反应 任何抗菌药物均有不良反应,它的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剂量时发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其他作用,一般症状较轻。

1.2 毒性反应大、脏器损害重

由于大量、长期的使用或患者的高敏感性所致,一般会引起胃肠道反应、肾脏损害、肝脏损害、造血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严重影响。

1.3 易致医院内双重感染率

在医院内感染中,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而引起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导致双重感染较常见,尤其是严重的疾病、手术患者、年老体弱者、婴幼儿更易发生。

1.4 掩盖病情和干扰判断,延误诊断和治疗 由于对感染性疾病不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致使对诊断有参考作用的症状和体征被掩盖,给诊断带来困难,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1.5 不断产生耐药菌株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过警告,抗菌药物的滥用将意味着抗菌药物时代的结束,人类有可能再一次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

2 抗菌药物的滥用现状

2.1 医院的滥用情况 据1995至2007年疾病分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全部疾病总发病中49%是感染性疾病,其中18%~21%属于细菌感染性疾病,根据这个结果可知,大约20%左右的疾病中患者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可是,我国医院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到70%,尤其是外科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到97%,远远高于欧美国家,抗菌药物滥用现象突出。

2.2 普通百姓的滥用情况

普通百姓在使用药物时缺乏相关的用药知识,思想上容易把抗菌药物当成了消炎药、退烧药等,当身体不适,出现头痛、感冒、咳嗽、腹泻等症状时会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更有甚者,把其当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日常生活中,普通百姓不规范的使用抗菌药情况普遍,不但不能有效治疗疾病,而且长期滥用抗菌药物,体内细菌产生耐药性,如此恶性循环最后会导致没有抗生素可以对已经有很强抗药性的细菌或病毒产生作用。

2.3 养殖业的抗菌药物滥用 养殖业的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在食用动物中,抗菌药物能有效预防或治疗细菌引起的疾病,每年大量的金霉素和土霉素用于食用动物中,而且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非常多,几乎全部抗菌药物均有涉及,人类食用的各种肉类及奶制品中抗菌药物含量严重超标,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3 解决抗菌药物滥用问题的对策

3.1 国家相关部门 ①加强政府监管,制定强制措施,完善相关药品管理法规;严格规范抗菌药物的销售渠道、规范抗菌药物的定价标准,对抗菌药物商业行为严格监管,制止抗菌药物的虚假宣传现象,合理引导人们使用抗菌药物,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②加强社会宣传,对医疗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教育及岗位责任心教育,规范医院的用药行为;对广大群众普及合理用药常识,提高人们对滥用抗菌药物造成人类危害的认识,使群众能自觉自愿的拒绝滥用抗菌药物。③合理借鉴国外的做法,必要时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如禁止社区药房无处方出售抗菌药物、严禁食用动物饲料中任意添加人用抗菌药物等,从源头抑制抗菌药物滥用现象。

3.2 医院方面 ①医院设立专门部门,建立健全监管组织和监督制度。如设立临床药学办公室,隶属药剂科或医务处,负责医院的药物监管,分工负责,职责明确,出现问题责任到人[1]。②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按照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副主任以上医师三级进行逐级审批管理,监督管理临床合理用药情况,防止药物滥用。③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医院研究机构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对一些新型抗菌药物及不良反应进行研究监测,出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抗菌药物用药安全。④加强医务人员的再教育。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教育和责任心教育,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行医水平和用药水准,避免错用药物和滥用药物现象。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滥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解决抗菌药物滥用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生物医药的现状篇6

[关键词]医药物流; 现状; 布局; 信息化; 建议

[中图分类号] R181.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226-0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1],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96.65万亿元,同比增长7.4%[2]。得益于物流业的快速增长,我国医药物流业近年来飞速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如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中心、广州医药有限公司物流配送中心、国药控股上海物流中心、九州通集团北京现代医药物流中心等。

随着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深入,减少药品配送的中间环节成了药品招标政策导向,建立大型医药物流对于药品配送企业获得药品生产企业配送权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有些医药商业企业为抢占市场,盲目圈地上马医药物流项目,设备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程度低,且无相关配套措施和人才,导致所谓物流中心建成后只是大型仓库,背离了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的方向,延误了发展时机。因此,医药企业认清我国医药物流的发展趋势,根据发展趋势构建适合自身的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就十分迫切和必要。

1 我国医药物流现状

1.1 医药物流概念

医药物流,是依托于一定的物流设备、信息技术和进销存管理系统基础之上的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送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3]。常见方式包括医药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的自办物流,与专业物流企业的联办物流,或完全外包的第三方物流。

1.2 医药物流的现状

1.2.1 我国医药物流行业特征

我国医药批发企业长期处于数量大、规模小、投资小、配送成本高、利润薄、竞争激烈的状态。目前,我国共有7800多家医药批发企业,其中80%属于中小型企业,年销售额不足1000万元[4]。同一地区配送企业多,如福建省药品集中采购(第七、八批)取得龙岩地区配送资质的本地医药配送企业就有18家,由于药品无法统一配送,配送企业普遍存在配送成本居高不下,偏远乡村药品配送难的问题。我国专业医药物流始于2002年,目前的医药物流企业大多由医药制造企业和批发企业投资组建,亦呈现出规模小,投资分散,竞争激烈的行业特征[5]。

1.2.2 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近年来,由于国家支持,全国掀起建设大型现代医药物流中心的热潮。目前全国利用国债贴息资金已建成11个大型医药物流中心[6]。2009年1月17日,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中标企业可以自行配送,也可以委托其他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医药经营企业进行配送,如果本地区尚无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医药经营企业,可以委托其他大型医药经营企业配送。”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表示实行医药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推动医药物流发展为今后主要任务之一。

1.2.3 影响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因素

影响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有:(1)医药流通企业多、小、散、乱,流通渠道复杂;(2)医药物流管理水平落后;(3)医药物流相关政策和法规缺失;(4)医药物流信息化水平落后;(5)医药物流人才短缺[7]。

2 我国医药物流体系发展建议

2.1 合理布局,发展大型医药物流企业

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具有如下优势:一是可以从生产企业大规模直接购进药品,具有采购价格低廉的优势;二是专业的储存配送措施以及广泛的下游分销配送网络,具有配送安全及时的优势;三是其供应管理一体化,具有能根据销售情况迅速优化整个药品供应链的库存,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的优势;四是可以及时向生产企业提供销售信息,便于生产企业调整生产计划,避免生产盲目性,具有与生产企业互利合作的优势。中小型医药物流企业在今后的竞争中势必处于不利地位,最终形成医药物流企业高度集约化的布局。如美国发展医药物流较早,现如今全国仅有50家药品批发商,最大的3家批发商占有全美药品批发市场90%的市场份额[8]。

目前我国医药物流尚处于发展阶段,应避免重复建设导致建设资金的浪费,需从政策层面对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建设进行合理战略布局。另外中小型医药物流企业应采取组合方式或者加盟大型医药物流企业的方式,迅速做大做强,以便在今后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2.2 重视医药和物流复合型人才吸收和培养

我国目前专业的医药物流人才屈指可数。据权威机构调查,物流专业人才已经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余万之多.而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课程的学校仅有40多所,占全部高等院校的3%左右[9]。吴海侠对广东一些医药物流企业调查数据显示,医药物流人才学历水平为大专(包括大专)以上的占8%,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比例分别占38%和32%,初中(包括初中)以下学历的比例是22%,其中具有药学背景的人员约占27%,管理类专业毕业的人员约占4%,而具有医药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员寥寥无几[10]。

物流业的竞争不仅是基础设施、物流技术的竞争,更是物流人才的竞争。由于医药物流企业横跨医药和物流管理两大领域,具有药学专业知识并精通物流领域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屈指可数,势必成为各大型医药物流企业争夺的对象。

医药物流企业除了在招聘中重视招收医药物流专业毕业生以外,也应开始开展在职培训。如针对高级医药物流人才,重视对其物流整体规划意识、物流合作意识等的培养;对中层医药物流管理人员,应注重医药商品质量意识、物流成本意识、物流效率意识等培养;对基层物流操作人员,应重视医药商品质量意识、物流协作意识和物流效率意识等的培养 [10]。

2.3 寻找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

2005年4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关于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促进药品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国食药监市[2005] 160号)中指出:允许有实力并具有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及技术的企业为已持有许可证的药品企业开展第三方药品现代物流配送。意见的意味着专业物流服务商今后可以在医药行业大力拓展自己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客户。同时医药企业也可以把自己比较弱的物流业务进行外包,主要精力放在本企业的核心业务[11]。中小型医药企业要在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的趋势下生存和发展,寻找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也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2.4 加快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

医药物流信息化是医药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其生产、经营和承运的药品、医疗器械等医疗物资的流通过程巾所产生的文本、图像数据、声音、语音、视频等所有数字化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在符合GSP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对医疗物资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如今可视化技术在医药物流开始得到重视,其基本趋势是物流信息全程可视化,以及物流可视数据的挖掘和利用[12]。

美国医药业实施医药物流信息化较我国早近20年[13]。美国医药企业普遍应用ERP、MES、LIMS、TMS、WMS、CRM等计算机系统进行企业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医药供应链的融合,促进了医药企业间的信息交换。

实行医药物流信息化后,医药物流企业的效率将得以成倍增加,并减少了差错率。以大型医药物流企业江苏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为例,其日配送药品近300万元,整个物流中心却只有60多名员工。而其差错率降到了万分之五以内,远低于传统药品物流中心3%的差错率。数据显示,和传统的物流企业相比,现代药品物流中心的库存周转天数从原来的40天下降到了26天,存储成本能够降低20%,库存总量平均降低4.5%。南京安远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军说,原先药品物流成本占到了销售额的4%左右,构建现代药品物流中心之后,物流成本能够降低到销售额的0.7%到0.8%。

2.5 重视客户关系管理,提供增值服务

随着现代物流理念的逐渐成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客户服务已经成为物流企业成功运作的关键。“以客户为中心”已开始成为大型医药物流的发展理念之一。华晓医药物流董事长、南京医药执行副总裁滕学武则认为,在“行销快批”成为医药物流企业共同的经营模式后,医药物流企业如果能提供增值服务,就可“锁定”客户。增值服务,包括为下游客户提供质量管理指导,整合供应链资源,通过物流平台和生产企业结成战略合作联盟,进行OEM生产、订单采购,降低采购成本,让利于下游客户等。

客户关系管理的出现正适应了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它不但可以充分把握和了解客户的分类、嗜好,而且还能对客户的行为进行分析、利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真正实现在适当的时候,把适当的产品或服务通过适当的渠道提供给适当的客户目标,与客户建立长期的良好关系,避免主要客户流失,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2009.

[2]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9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

[3] 孟令全,周莹,宗东升.我国医药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7,10(6):384-385.

[4] 宋友华.现代医药物流建设与药品质量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6(6):102―105.

[5] China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Industry Report[R].Research In China,2008.

[6] 杨奎,胡天佑.我国医药物流中心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2(2-3):45.

[7] 夏旭东,宋丽丽,张泽书.试论我国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建设[J].药业论坛,2008,17(12):15-16.

[8] Follow The Pill:Understanding the U.S.Commercial Pharma.ceutical Supply Chain[R] March 2005.

[9] 代文锋.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07 (1):60―62.

[10] 吴海侠.试论医药物流人才的培养[J].药业论坛,2007,16(2):21.

[11] 陈玉文、孟令全.医药电子商务教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2007:60―65.

生物医药的现状篇7

关键词:临床药学;现状;发展

随着文化、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对医药事业也有了更高、更多的需求。我国临床药学以调剂制剂与药品供应为主的工作模式,目前已经无法适应形势的发展,而临床药学则开始成为医院药学今后的发展方向。从总体上来看,临床药学是以指导及研究合理的临床用药为核心的一种药学服务,可谓是现代医学和药学有机结合的新兴学科,药物的使用主要是由护师、药师以及医师共同参与且合作完成的整体过程,在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的是临床药师。由此可知,研究临床药学的现状及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与社会意义。

2.我国临床药学的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的临床药学有着相对较为缓慢的发展,绝大部分的医院临床药学室目前的工作仍然停滞于出版《药讯》、收集药学信息以及检测血药浓度等基础层面,未真正的将药师下临床这一临床药学核心工作予以开展。这主要是由于真正意义上我国的临床药师人数较少,再加上绝大多数的药学人员所具备的综合素质无法将临床药师的职责切实承担起来。在我国的三级医院的药师队伍中,仅仅有10%至15%的药师为本科以上学历,这样的高学历人员也仅仅是不懂医、只懂药,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临床药学工作人才的严重缺乏。与此同时,我国临床药学的教学现状也并非乐观。上海医科大学于1986年创建临床药学硕士研究生班;华西医科大学于1989年创办首批临床药学本科专业;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于1998年开设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正是因为临床药学专业刚刚兴起不久,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学生临床实践时间短缺,这便影响了我国临床药学的顺利开展。

3.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

最早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临床药学研究得以开展,但是因为当时受到滞后临床水平的制约,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临床药学发展十分缓慢。我国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生部于2002年联合颁布落实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方面的制度,明确的提出将临床药师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并且指出了临床医师所承担的职责:(1)参与危重患者的病案讨论和救治,参与会诊和查房,对药物的治疗提出合理化建议;(2)深入的了解临床应用药物的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对药物临床应用;(3)监测药物治疗,对个人化的给药方案予以设计;(4)提供相关药物咨询方面的服务,对合理用药知识加以宣传;(5)指导护士正确的使用药物、保管及请领药物的工作;(6)在新药上市后,协助临床医师将临床观察以及整理收集、反馈、分析药物安全信息的工作做好;(7)针对临床用药,将药物利用与药物评价研究展开。此后,我国临床药学开始逐渐的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全国在2006年启动且设置了首批由19个临床药师所构成的培训基地,国家开始大力培养及发展执业药师。与此同时,因受到Pharm.D美国培养临床药学模式的启发,我国的医学院校也相继对五年制的临床药学本科专业予以开设,旨在将优秀的临床药学毕业生培养出来。在2010年12月,我国卫生部将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启动,在其中纳入了临床药学,标志着我国临床药学已经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4.推动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4.1构建完善的临床药师政策法规

在临床药师的素质与资质等诸多方面,国家实施准入规定,对“临床药师制”予以大力推定,针对临床药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明确临床药师的职责权限,改变临床药师教育培养体制的滞后状态,加强临床药师的技术职称的规范性,落实贯彻医院临床药师的编制。我国卫生部于2005年了临床药师培养试点方面的通知,借助于试点的开展,制定及研究与我国国情相适合的临床医师工作模式、临床医师准入标准和临床医师岗位职责,以及相配套的评价体系、工作管理制度与专业职务等。医院及全社会要强化及重视宣传临床医学工作,改变观念,加深认识,加快实施细则的出台与政策法规的制定。加强护士、药师和医师间的团结协作关系,在临床用药中突出临床药师的指导与决策地位,有效改变“重医轻药”、“药医分离”的不良局面。

4.2加快临床药师培养,转变教育模式

化学是我国现行的主要药学教育,宽口径、大药学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仅仅能够满足药物管理、流通、生产和研究等方面的需求,而医学药学需要的是“医学—生物—化学”模式的教育形式,也就是教育模式应当逐渐的从以往化学模式的教育转变成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主的药学教育体制,切实的增加病理学、解剖学、经济学、诊断学、伦理学、药物治疗学、医学药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由人事部门、教育部门及卫生部门对现行的药物教育制度共同加以修改,实现临床药学专业课程的合理增减及完善。另外,医院还应当将传统观念尽快改变,使临床药师能够真正的如同临床医生一样轮转培训于临床科室,请专科专家对专科知识加以传授,按照岗位的不同情况来学习药理学、药物说明书、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等,借助于医院的信息系统,将网络化的药学教育基地建立起来,以便于丰富、提高和更新临床药师的知识。

5.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临床药学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医学事业的发展,但是也难以避免的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所以,相关人员应当切实的立足于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的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此进一步促进临床药学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辉,张晓晖.我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的应用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1).

[2]颜海弟.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15).

生物医药的现状篇8

26岁的王先生平素体健,最近因业务繁忙,频繁出差,终于不胜旅途劳顿,在到达目的地后不久即出现头痛、鼻塞、全身不适,自服伤风

感冒胶囊、阿莫西林后未好转,症状反而加重,伴咳嗽,随即至乡医院就诊。医生给他用氨苄青霉素静脉点滴后,症状未见好转,体温反而有所上升,遂改用头孢菌素静脉点滴,咳嗽好转,体温稍降,但很快上升,并感觉胸背部“痤疮”明显增多,不得不带病返回市区。到市级医院就诊时,医生发现王先生虽然发热多日,但精神状况良好,追问其病史,得知患者起病后曾用过上述几种抗菌药,且静脉用药后出现发热,夜间体温多正常。医生经检查,发现其胸背部上的“痤疮”实际上是药疹,最后确诊王先生反复发热的罪魁祸首是抗菌药本身。医生遂停用所有抗菌药,停药后第二天,王先生体温降至正常。

其实,王先生患病之初可能仅是由一般病毒引起的伤风感冒,或轻微气管、支气管炎,但他反复使用抗菌药,结果导致体温稍降继而上升不退,这种由药物引起的发热,医学上称之为药物热,属于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作为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抗菌药,为什么本身也会导致患者发热呢?

抗菌药对人体来说是“异物”,进入人体内后,可作为抗原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当患者再次用药时,可引起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疹、药物热等。典型的药物热多出现于用药后的第7~10天,如果以前接触过相同药物,则可以在用药后数小时内出现发热,个别患者可短至一小时或长达25天。药物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表现为任何热型。多数患者仅有发热而无其他症状,通常一 般情况良好,即使较长时间发热,也无慢性病面容,甚至不伴有体温升高所致的心率加快。少数患者症状较重,出现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寒战等。部分患者伴有哮喘发作、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等过敏症状,平时有食物或药物过敏的患者,即过敏体质者更容易发生。

因此,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发热患者,如果在药物对致病菌具有针对性、剂量充足的前提下,用药48~72小时后仍然发热,甚至体温更高,或者在用药后体温一度下降,感染症状缓解,但不久体温又明显升高时,患者不要随意加大抗菌药剂量或联用抗菌药,应及时去医院就诊,由医生决定是否加用抗菌药。如果医生考虑发热加重是由抗菌药引起的,只要停用抗菌药,大多数患者的体温在24~48小时内恢复正常。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