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儿童饮食健康现状8篇

时间:2023-12-13 14:59:14

儿童饮食健康现状

儿童饮食健康现状篇1

关键词:儿童亚健康 临床症状 日常调理 饮食保健 成人帮助 

亚健康现象正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课题,尤其是儿童亚健康,由于关系到众多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儿童初学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效果,更为医学界和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由于儿童无法象成人那样具有身体不适的敏感性,更无法如成人般坚持锻炼和饮食保健,因此必须依靠家长来帮助、支持儿童进行有效的日常调理和饮食保健。 

 

一、儿童亚健康的常见现象及起因 

 

(一)肥胖,运动迟缓。儿童肥胖首先可能是由于遗传方面的原因,据调查统计(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烹饪系2006年在全省范围发放调查表反馈结果)一般如果父母都肥胖,子女的肥胖几率会达到70%,如果父母有一方肥胖,子女肥胖的几率达到50%。但更多是因为吃喝太多无规律,尤其是甜食、饮料及一些高热量食品摄入太多,加上平时缺乏运动,导致反应迟缓,身体肥胖。当然也会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一些儿童激素分泌不正常或激素类药物使用过量,或荷尔蒙分泌异常等都可以导致肥胖,但已属于病理学范畴,不属于亚健康的研究范围。 

(二)缺钙,发黄矮小。很多孩子出现头发色泽枯黄,无光泽,给人一种营养不良的感觉;有的孩子则夜间磨牙现象严重,甚至出现比同龄孩子身材矮小的现象,这些都是儿童缺钙的典型表现。儿童缺钙的原因也很多,有的是因为钙源不足出现钙缺乏;有的则是因为儿童钙吸收能力很低,虽然家长注意给予补钙,但效果甚微;但更多的是因为很多儿童有厌食、偏食的习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导致钙吸收不足。 

(三)缺铁,儿童贫血。儿童贫血现象已经越来越为儿童保健专家的关注,很多儿童都有轻微的贫血,但由于其症状不明显,很难引起年轻父母的注意,其实儿童亚健康这时候已经出现。儿童贫血的重要原因就是铁摄入不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缺铁性贫血。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也大多由于儿童偏食引起。 

(四)缺锌,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一般多在上幼儿园时期被家长或老师发现,这类儿童多烦躁好动,喜欢做小动作,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集中,喜欢咬手或铅笔。儿童多动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许多专家研究证实,缺锌是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原因之一;严重缺锌,甚至导致儿童性发育迟缓。 

(五)缺碘,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当前,人们对碘缺乏与否的评判标准就是看有无甲状腺肿大的现象。其实真正到了甲状腺肿大的程度,那就不是亚健康的问题,而是出现了具体的病症,需要到医院治疗了。儿童缺碘的初始症状是智力发展缓慢,这对学习压力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的儿童来说,无疑影响很大。 

 

二、儿童亚健康的日常调理 

 

(一)提倡平衡膳食。平衡膳食,就是饮食要荤素搭配,食物多样化,保证蛋白质供给,同时维生素摄入充足,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是说某种营养素的供给越多越好,只有各种营养素之间供给数量和比例符合人体的需要,才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要做到膳食平衡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杂食化、宽食谱。人类就是杂食类动物,只有广泛摄取各类食物,才能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全面、平衡摄入。对儿童来说,不偏食、过食,能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必须有家长的参与,采用引导方法和激励机制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儿童肥胖或营养不良。

(二)坚持体育运动。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助于儿童消化,促进儿童食欲,帮助消耗多余热量,预防肥胖。要求孩子养成运动只是指令性地布置任务是不行的,家长要积极配合,和孩子一起坚持锻炼;或者干脆将孩子送到一些运动机构如舞蹈学习班、武术学习班等等,不一定要求孩子在某方面有所造诣,但至少可以保证每日的运动量,可以保证孩子身体健康。 

(三)养成科学的作息习惯。事实证明,科学的作息习惯影响身体健康状况,儿童身材矮小与睡眠不足有一定关系。专家指出,儿童尤其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督促儿童每晚十点以前上床休息,早晨八点前起床,生活习惯科学有规律,能有效预防儿童亚健康。 

(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平时要勤剪指甲、勤洗头,饭前便后养成洗手的习惯;不吃不卫生的东西,尤其是包装不规范、卫生不合格的零食;每天两次坚持刷牙,并保证刷牙质量,学会科学的刷牙方法,保证牙齿健康;保持卧室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空气清新,保证呼吸道健康。 

(五)经常户外日光浴。儿童由于是生产发育的关键时期,应该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并适当晒晒日光浴,一方面杀死儿童身体表面的病源性微生物,更有利于孩子对营养素的吸收。实验证明,儿童经常晒日光浴,有利于维生素D和钙的吸收。 

 

三、儿童亚健康的饮食保健 

 

(一)保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是人体一切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参与人体抗体的形成,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蛋白质主要来源于蛋类、乳类、动物性原料的肌肉组织以及禽类、鱼类等,另外大豆中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由于儿童对大豆制品的喜好程度不一,因此在尽量提倡补充大豆蛋白的同时,必须保证动物蛋白的充足供应。建议每个儿童每天坚持喝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同时注意动物内脏和水产品的供应。 

(二)保证供给足够的热能。由于儿童期正是身体生长的关键时期,同时由于儿童天性好动,热能消耗量比较大,因此应该注意补充充足的热能性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但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的饮食结构明显出现“三高”的已经越来越多,因此建议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并注意保证每日的运动量,以防止儿童肥胖。建议儿童每日保证粮食的摄入量,尤其提倡粗粮、杂粮饮食。 

儿童饮食健康现状篇2

【关键词】幼儿园儿童 龋齿 贫血 肥胖

幼儿园是幼儿(各学龄前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园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是衡量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此次对锡山区妇幼保健所开展周岁体检的4所幼儿园在2010-2012年间的儿童健康状况进行研究,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也便于以后能够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锡山区妇幼保健所开展周岁体检的4所幼儿园在2010-2012年间的儿童健康状况,检查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红蛋白和龋齿情况等。

1.2 方法:

1.2.1营养不良及肥胖的评价标准:参照《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进行等级评价:低体重为年龄别体重

1.2.2贫血的评价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血红蛋白(HB)的低限值在6个月~6岁为110g/L,在6~14岁为120g/L。

2. 结果:

2.1 2010-2012年锡山区幼儿园儿童健康体检基本情况:见表一。

3. 讨论:

3.1 龋齿是此次研究中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主要原因是口腔卫生习惯差以及部分家长认为儿童迟早要换恒牙,早期发现的患儿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未康复。

作为妇幼保健机构,应针对龋病成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1)口腔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龋齿,尽早治疗。(2)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3)改变不良的饮食结构。(4)本单位每年开展两次涂氟保护漆,有效的保护儿童的牙齿健康。

3.2 贫血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可直接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智力发展、认知功能和行为发育,特别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能引起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学习成绩下降。

引起儿童贫血的主要原因有:(1)家庭生活水平的影响。(2)父母缺乏营养知识,或对子女娇惯迁就,造成儿童挑食、偏食、爱吃零食,导致营养摄入不全面。(3)幼儿园的大多数贫血儿童是因为生长发育过快,对铁的需求量相对增大或鼻出血等原因造成的慢性失血。

妇幼保健机构要定期对幼儿园食谱进行营养分析,及时督促、指导幼儿园合理安排膳食,让孩子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瘦肉、蛋黄、海带、香菇和豆制品等,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发现贫血及时治疗,有效地防治缺铁性贫血,从而提高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水平。

3.3 目前,各类营养不良(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的患病率较低而儿童肥胖正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的主要原因:(1)喂养方式不当。(2)不良的生活习惯。(3)缺乏运动。(4)遗传因素。(5)内分泌、神经系统等疾病。

肥胖的预防和控制:(1)加强宣传让家长、老师和儿童了解肥胖的危害。(2)掌握科学喂养方法,不盲目地给孩子增加营养品,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3)改变饮食习惯,饮食要有规律,按时就餐、进食速度减慢、晚餐进食少;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糖、脂肪、食盐量,多食蔬菜、水果和豆类饮食,少食含淀粉的食物,少吃或不吃零食及一切额外的食品。(4)加强体育锻炼。(4)健康减肥,不宜采用饥饿疗法,不宜短期快速减肥,不宜服用任何药物减肥,不宣手术治疗。

4. 参考文献:

儿童饮食健康现状篇3

2017年初,《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正式,指引我国学龄儿童均衡膳食、合理营养。本刊特邀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要执笔人之一马冠生教授解读指南的核心内容,指导家长从小“食育”孩子,让其健康成长、受益终身。

学龄儿童指6岁到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他们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高于成年人,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格外重要。2016年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适用于2岁及以上人群,2017年的《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基础上,通过对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的现状分析,探究了合理膳食、饮食行为与健康的关系,新增5条核心推荐,使其更全面及详细地为学龄儿童提出膳食建议。

5条建议,让孩子“自觉吃好饭”

1. 认识食物,学习烹饪,提高营养科学素养。

我国学龄儿童人群的营养科学素养普遍较低,缺乏营养知识,就餐环境不良。例如,有些家长会在进餐时对孩子进行教育批评、强迫进食,或允许孩子边吃边玩,边吃饭边看电视。

提高学龄儿童膳食营养素养,有助于其建立正确的饮食态度,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研究发现,中小学生营养素质越高,营养知识越好,营养态度越积极,饮食行为越健康。国内多项研究均表明,通过营养干预或宣教,可使儿童及青少年的营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营养态度明显改善,对其建立正确的营养行为有明显促进作用。

家长可以让孩子从认识食物开始,了解食物和营养知识,学会选择和合理搭配食物,从而养成健康饮食行为;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参与食物的选择、购买、加工、烹调,由此加深对食物的认识,学习更多食物与营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家长应为孩子营造轻松快乐的就餐环境,如不在就餐时批评孩子、不把食物作为奖罚工具等。

2. 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学龄儿童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发育阶段,三餐合理有助于其健康成长,否则不仅会影响其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还会增加超重、肥胖的发生概率。

三餐定时定量 一日三餐应定时定量,两餐间隔4~6小时,进餐时细嚼慢咽。食物应多样化,主食搭配蔬菜、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大豆类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等,并做到清淡饮食。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

虽然我国学龄儿童中无法达到一日三餐律进食的比例并不高,但仍有不少孩子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较差(如食物种类单一等)。研究证实,营养充足的早餐所维持的稳定血糖水平与认知能力成正相关。所以,儿童更应保证每日早餐规律及营养充足,包括谷类、禽畜肉蛋类、奶类或豆类及其制品、新鲜蔬菜及水果等食物。午餐在一天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吃饱吃好。晚餐要适量。不用糕点、甜食或零食代替正餐,水果和蔬菜不能互相替代,不用果汁代替水果。

一生不“断奶” 我国学龄儿童膳食钙摄入不足,仅达到推荐摄入量的40%左右,农村学龄儿童的钙摄入量更低。这与我国居民奶及奶制品的消费水平低有关。2012年,我国人均乳品年消费量仅为25.3千克,仅39.2%的儿童及少年摄入乳及乳制品的频率达到每天1次及以上。

奶类的钙含量和生物利用率较高,是钙的良好食物来源。经常摄入奶制品,有利于儿童的骨骼发育。儿童青少年期的钙营养状况对成人峰值骨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学龄儿童应每天至少摄入奶或奶制品300毫升,可选择鲜奶、酸奶、奶粉或奶酪;经常吃富含维生素D的海鱼、蛋黄等食物;经常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沐浴,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活化及钙的吸收利用。

舍弃快餐 我国学龄儿童快餐食用率较高,且比例不断上升。2009年,一项在7个城市开展的调查显示,65.0%的小学生、58.5%的初中生和53.6%的高中生每月消费至少一次西式快餐,而每月消费大于5次的比例分别为13.0%、11.8%和9.6%。多数快餐在制作过程中用油及盐等调味品较多,能量较高,但维生素、膳食纤维的含量较少。国内外研究均显示,长期食用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快餐,是诱发超重、肥胖的因素之一。

学龄儿童要控制快餐食用率,尽量选择含蔬菜、水果较丰富的食品,少吃含脂肪、食盐或添加糖较多的食品和饮料。如果某一餐食用了比较多的高能量食品(如油炸食品),其他餐次就要适当减少主食和动物性食物的食用量,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量。

3. 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

会吃零食才健康 我国城市学龄儿童吃零食、喝饮料的行为较普遍,还存在饮酒现象。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儿童的零食消费比例一直在98%以上,6~11岁、12~17岁的学龄儿童每周至少喝1次饮料的比例分别为32.9%和42.3%,均比2002年明显增加。城市中学生曾饮酒比例高达51%,其中28%在10岁以前就尝试过饮酒。

合理选择零食可以作为日常膳食的有益补充。家长应为孩子选择清洁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如新鲜蔬果、坚果、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等。油炸、高盐或添加糖含量高的食品不宜作为零食,更不能代替正餐,如糖果、冰激凌、含糖饮料、薯片、虾条、干脆面、油炸食品、太咸或太甜的食物、街头食品(如烤羊肉串)、方便面等。没有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信息的“三无”产品不能选购。零食量以不影响正餐为宜,两餐之间可以吃少量零食。吃饭前后30分钟、睡觉前30分钟不宜吃零食,也不要边看电视或边玩边吃零食。吃零食后,要及时刷牙或漱口。

随时补足水 学龄儿童身体的含水量和代谢率较高,与成年人相比,易发生水不足或缺乏。研究表明,儿童饮水不足会损害其认知能力,对体能产生负面影响。足量饮水可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学习能力。

学龄儿童每天应少量多次、足量喝清洁的饮用水,首选白开水。6岁儿童每天应饮水800毫升;7~10岁儿童每天应饮水1000毫升;11~13岁男生每天应饮水1300毫升,女生每天应饮水1100毫升;14~17岁男生每天应饮水1400毫升,女生应饮水1200毫升。在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时,应少量多次增加饮水量,不能等到口渴后再喝水。

少喝含糖饮料 含糖饮料中的酸性成分会导致龋齿,过量摄入含糖饮料会增加肥胖发生风险。学龄儿童应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更不能把饮料当水喝。选择饮料时要看清营养成分表,尽量选择“碳水化合物”或“糖”含量低的饮料。

不让孩子偷喝酒 儿童的发育尚未完全,对酒精的耐受力低,容易发生酒精中毒及脏器功能损害。饮酒还会导致学龄儿童产生暴力或攻击他人的行为。因此,学龄儿童应禁止饮酒。家长应避免在儿童面前饮酒,还应加强对儿童聚会、聚餐的引导,不让他们饮酒。学校应开展预防酒精滥用的宣教活动,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

4. 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

虽然我国学龄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但却面临着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双重挑战。一方面,营养不良依然存在,2014年,我国7~22岁城市男生及女生、乡村男生及女生的低体重检出率分别为15.4%、23.0%、17.7%、24.4%,钙、铁、维生素A等营养素不足或缺乏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城市学龄儿童中超重、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2014年,7~22岁城市男生及女生、乡村男生及女生的超重及肥胖率分别达到33.0%、19.2%、25.3%、16.1%。

我国学龄儿童还存在偏食节食、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的饮食行为。调查发现,56.8%的学龄儿童有偏食行为,60.28%有挑食行为,约5%有进食障碍(包括过度节食导致的神经性厌食症),5%存在暴饮暴食行为。

增加“小豆芽”的营养 营养不良的学龄儿童,家长应在保证孩子能量充足摄入的基础上,增加鱼、禽、蛋、瘦肉、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摄入量,让他们经常食用奶及奶制品,每天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纠正偏食、挑食和过度节食等不健康饮食行为,并保证适量的体育锻炼。

控制“小胖墩”的饮食 超重、肥胖的学龄儿童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童,且易延续至成年期。研究显示,约83%的学龄儿童期超重会持续至成年期。超重或肥胖的学龄儿童,要在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调整膳食结构,控制总能量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合理安排三餐,避免摄入零食和含糖饮料。重度肥胖儿童应进一步限制高能量食物摄入,如油炸食品、肥肉、糖、奶油制品等。在饮食调整的同时,还应配合行为矫正,监测体重变化。肥胖儿童应逐步增加运动频率和强度,养成运动的习惯,减少久坐时间。需要强调的是,学龄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不能过度控制体重,必须以保证健康生长发育为前提。

对食物应“一视同仁” 挑食、偏食不利于学龄儿童生长发育,会引起营养不良、贫血和维生素缺乏等。对于孩子的偏食、挑食行为,家长应早发现、早纠正。宜调整食谱,增加食物的多样性,提高孩子对食物的接受程度,让孩子认识并尝试吃各种各样的食物,避免形成食物偏好。

保证体重适宜增长 学龄儿童应避免过度节食,或采用极端、不科学的减重方式控制体重,应根据膳食需要合理安排三餐;形成正确的体型认知,避免盲目减重。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因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或身体不适,应及早带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避免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损害相应功能,也增加超重和肥胖的发病风险。学龄儿童应避免暴饮暴食,定时进餐,形成并遵循进餐规律。低年龄儿童可以用较小的餐具进餐。避免在负面情绪下进食,家长应及时了解孩子暴饮暴食的原因,不要让孩子把暴饮暴食当作解决问题的工具,可以让其用听音乐、与朋友交谈等方式缓解负面情绪。

5. 保证每天至少活动60分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我国学龄儿童存在身体活动不足、静坐及视屏时间长、近视率高、睡眠不足的现象。调查发现,15.1%和58.5%的学龄儿童在学习日和周末的视屏时间超过每天2小时,77.6%的13~17岁学龄儿童睡眠时间不足。

走出去,动起来 充足的身体活动对提高儿童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意义。调查显示,身体活动水平与体重呈负相关,与心肺功能、肌肉爆发力和肌耐力呈正相关。充足的身体活动,特别是负重运动,可显著增加骨骼强度;户外活动可促进学龄儿童心理健康,减少抑郁症的发生风险,还可改善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

学龄儿童应每天累计进行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持续1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进行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如长跑、游泳、打篮球等)、3次抗阻力运动和骨质增强型运动(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及引体向上等)。运动强度、形式及部位宜多样化,合理安排有氧和无氧运动、关节柔韧性活动、躯干和四肢大肌肉群的抗阻力训练、身体平衡和协调性练习等。

少静坐,少看视屏 长时间静坐,特别是电子设备的使用会影响学龄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每增加1小时看电视的时间,男生和女生的肥胖发生风险分别增加22%和28%。视屏时间长是引起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产生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还会延迟睡觉时间,缩短睡眠时间。

家长应让学龄儿童了解久坐不动和长时间看视屏带来的危害,提醒他们每坐1小时就要进行身体活动;不在卧室摆放电视、电脑,减少使用手机、电脑和看电视的时间。每天视屏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越少越好。

睡足觉,睡好觉 充足的睡眠对学龄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积极影响。结果表明,每天超过7小时睡眠可以减少初高中学生吸烟、饮酒、物质滥用的使用率,并提高其社会心理健康水平。小学生应每天保证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多彩“算盘”,平衡膳食

为了更形象地展示《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的核心推荐内容,根据儿童平衡膳食模式的合理组合,搭配和食物摄入基本份数,我国营养学专家制定了“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P”,适用于中等身体活动水平的8~11岁儿童。算盘用色彩来区分食物类别,用算珠个数示意膳食中食物的份量。

算盘分6层,从下至上依次为油盐类,大豆、坚果、奶制品,动物性食物(包括畜禽肉、蛋类、水产品类),水果类,蔬菜类,谷薯类。橘色算珠代表谷薯类,每天应摄入5~6份;绿色代表蔬菜,每天摄入4~5份;蓝色代表水果,每天摄入3~4份;紫色代表动物性食物,每天摄入2~3份;黄色代表大豆、坚果及奶制品,每天摄入2份;红色代表油盐,每天1份。图中儿童跨水壶跑步,是鼓励儿童喝白开水,不忘天天运动,积极锻炼身体。

家长投入,孩子受益

家长在孩子学习营养健康知识、建立饮食行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以身作则 家长应学习和掌握营养知识,改变自身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利用言传身教,有意识地培养儿童选择健康食物的能力;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一起就餐,利用各种机会对孩子的食物选择进行提醒、引导和指导。

儿童饮食健康现状篇4

方法:选取某幼儿园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80名幼儿园儿童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幼儿园儿童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与预防措施。

结果:对比两年幼儿园儿童身高、体重超均值、营养不良、贫血、肥胖及视力状况,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幼儿园儿童保健工作在幼儿园中为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应受到高度重视,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儿童健康状况变化趋势预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31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60-01

幼儿园教育在儿童体格发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学习及生活[1]。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幼儿园儿童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与预防措施,特选取某幼儿园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80名幼儿园儿童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某幼儿园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80名幼儿园儿童,入园前儿童均接受身高测量、体重测量、血红蛋白及微量元素检测等。其中,男43名,女37名;儿童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为4.51±1.03岁;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体检儿童为40名,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体检儿童为40名。

1.2方法。幼儿园依据WHO标准评价为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价,体检内容包括体重、身高、视力、五官及全身体格检查等。在对儿童进行身高及体重检测时,应指引儿童脱去帽子、衣服及鞋子;对儿童口腔进行检测时,应在自然光下实施,采用顺时针的方向对儿童牙齿进行逐个检查,并对其做详细记录;对儿童视力进行检测时,采用美国伟伦视力筛查仪实施;对儿童血红蛋白进行检测时,应采用比色法实施。

1.3评价标准。

1.3.1身高体重超均值。同性别同年龄儿童的身高、体重≥正常儿童标准值。

1.3.2营养不良。同性别同年龄儿童的身高、体重≤正常儿童标准值的15%或是之上。

1.3.3肥胖。同性别同年龄儿童的体重/身高≥正常儿童标准值的20%或是之上。

1.3.4贫血。取儿童无名指末梢血,通过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方法进行测定,其Hb

1.3.5沙眼。依据《儿童保健学》诊断标准,通过对数视力表,在距离为5m的范围内,其单眼视力≤4.8[2]。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儿童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80名幼儿园儿童身高、体重超均值状况。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40名幼儿园身高超均值率为45.00%(18/40),体重超均值率为47.50%(19/40);2011年7月至2011年6月40名幼儿园身高超均值率为60.00%(24/40),体重超均值率为57.50%(23/40)。对比两年幼儿园儿童身高、体重超均值状况,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2.2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80名幼儿园儿童营养不良、贫血、肥胖及视力状况。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40名幼儿园营养不良率为10.00%(4/40),贫血率为10.00%(4/40),肥胖率为2.50%(1/40),视力异常发生率为12.50%(5/40);2011年7月至2011年6月40名幼儿园营养不良率为2.50%(1/40),贫血率为2.50%(1/40),肥胖率为12.50%(5/40),视力异常发生率为5.00(2/40)。对比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80名幼儿园儿童营养不良、贫血、肥胖及视力状况,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衡量儿童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为儿童营养状况,营养不良发病率可直接反应出儿童健康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肥胖发生率逐渐升高,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相关工作人员指引儿童少食油炸食品及小食品等,同时鼓励儿童主动、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降低儿童出现肥胖发生率,确保儿童保健工作真正落实。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需求大量铁,但人类饮食主要为植物性食物,铁吸收率低,部分儿童因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微量元素缺乏,以致儿童出现厌食现象,最终因摄入铁含量不足而出现贫血症状,幼儿园相关工作人员应合理搭配儿童饮食,尽可能让儿童多食瘦肉、动物肝脏及动物血等一些富含铁的食物,同时向幼儿家长宣传贫血的严重性,培养儿童均衡饮食的良好习惯,确保儿童健康成长等等[3]。综上所述,幼儿园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定期定时检测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合理安排儿童饮食,确保营养搭配均衡充分,降低儿童出现营养不良发生率,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竹芳.丹阳市1999~2006年幼儿园儿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1956-1957

儿童饮食健康现状篇5

【关键词】 集体儿童;健康体检

集体儿童卫生保健工作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健康检查可以发现集居儿童存在的重点健康问题和变化趋势,为改善儿童健康提供理论依据。为了解芜湖市鸠江区集体儿童健康状况和体格发育变化趋势,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我们选择对芜湖市鸠江区34所幼儿园2008――2012年集体儿童体检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芜湖市鸠江区34所幼儿园每年一次的在园儿童常规体检记录,其中一类园2所,二类及私立幼儿园19所,体检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血色素、龋齿,视力等。

1.2 方法 所有体检项目均由专业儿保、检验医师完成,工作人员按照芜湖市儿童保健管理规范由市卫生局、市妇幼保健所进行培训,统一体检标准和方法,在每年六一前后对辖区在园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在园儿童系管卡,市级组织督导组开展现场质控。

1.3 诊断标准 身高、体重的评价参照《WHO推荐0-6岁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及评价标准》,采用苏州市东吴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EA型儿童保健电脑进行生长发育评价。疾病诊断参照《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其中贫血为采无名指末梢血,经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Hb110g/l者为贫血;龋齿参照牙防所制定相关标准。体重大于同性别、身高的体重中位数20%且排除继发性肥胖的诊断为单纯性肥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儿童体格发育情况 2008――2012年鸠江区累计完成体检儿童数为14536人,其中男童7529人,女童6647人,男童身高达标率为75.7%,女童身高达标率为76%,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童体重达标率为57.3%,女童体重达标率为62.2%,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身高、体重达标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体重达标率由2008年54.1%上升至2012年59%,身高达标率由2008年的63.1%上升至2012年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园儿童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儿童常见病患病率变化情况 鸠江区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病率由2008年的12.7%下降至2012年的4.8%,经X2检验,儿童贫血发病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龋齿发病率同年不同年龄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园儿童龋齿、视力不良发病率呈上升趋势,X2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 论

体检结果显示,2008年以来,鸠江区在园儿童身高、体重超过均值的儿童呈增加趋势,身高体重低于2SD的比例也呈下降趋势,表明这些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良好,儿童身体素质在不断提高,数据符合该区卫生、经济发展状况。这与区保健机构加强对托幼机构的管理,定期体检并反馈体格发育情况,宣传体格发育健康处方和常见病的防治有一定关系。

集体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和健康状况,是衡量幼儿园保健工作好坏的标准,其结果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托幼机构饮食营养是否合理。近年来,鸠江区发育迟缓等营养不良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肥胖发生率逐步上升,肥胖已成为了影响儿童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1996年8大城市进行的儿童单纯性肥胖症调查,肥胖儿童检出率为11.76%。儿童肥胖与成年期慢性病有密切的关系,对儿童的健康及社会影响巨大[1]。医学专家认为,防治儿童时期的肥胖,可减少成人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率[2]。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变家长错误的育儿观念和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早期干预,从而有效控制和降低儿童肥胖的发生。家长过渡溺爱、不良饮食习惯、过渡饮食、贪食、进食过快、喜食油炸食品、甜食、活动少,宜车贷不、看电视、玩游戏等静坐为主的方式军事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3]。幼儿园除应配备保健医生外,还应在区保健机构的指导下加强保健知识的培训,合理制定食谱,平衡膳食,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保健机构可以开设家长学校,针对体检中突出的儿童健康问题进行指导宣传,提高家长卫生保健意识,并协助保健老师对体弱儿建立专案加强管理,从而保证儿童健康水平。

贫血是上个世纪以来儿童的常见病,儿童贫血与营养状况直接相关,是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目前我国儿童贫血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相对较低,鸠江区近年来贫血患病率虽整体呈下降趋势,体检出的贫血儿童也均以轻度贫血为主,但2012年贫血的发病率为4.8%,明显高于上海某区贫血检出率1.19%[4],须引起重视。在园儿童挑食.偏食的饮食习惯,托幼机构安排饮食结构过于简单,家长缺乏营养知识,幼儿园保健老师缺乏保健意识,对体检中查出贫血的儿童未引起重视,不进行有效的个案管理和追踪,多数幼儿园未正规制定带量食谱进行营养分析都可能是造成区域内儿童贫血发病率偏高的原因。缺铁性贫血是世界范围内的公共营养缺乏问题,能造成人体多系统功能损伤。缺铁可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影响儿童认知能力发育。儿童每周进食一次以上动物内脏、瘦肉等含铁量高的食物,有计划地使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对预防贫血是十分有效地。

龋齿是儿童口腔疾病中的常见疾病,本区集居儿童龋齿发病率较陕西榆林的34.16%高,较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的我国5岁以下儿童乳牙患龋率76.55%相比略低[5];龋齿的发生于牙齿的结构、排列,唾液的成分,饮食习惯,口腔卫生有关,近五年该区在园儿童儿童龋齿率有所上升,各年龄组患龋率显示,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应加强宣教,对保健老师和家长强化口腔卫生保健意识,共同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同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氟化泡沫护齿。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儿童较早频繁接触电子产品,如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致用眼疲劳,视力低下儿童呈上升趋势。人类视力发育的敏感期为出生至12岁,在此期间,家长知道孩子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弱势儿童经恰当的治疗和训练,视力可恢复。儿童应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

参考文献

[1] 詹冬梅.武汉市江夏区2006――2011年城区集体儿童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5(上):2671.

[2] 王素燕,阿玫亚,王磊,等.高中学生超重与代谢紊乱相关性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9):1749-1751.

[3] 马彩兰.凌源市2011年集体儿童健康检查7265人结果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13,15(7):365.

儿童饮食健康现状篇6

[关键词] 儿童亚健康;日常调理;饮食保健;预防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91-02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不良生活习惯的存在等导致现代人出现亚健康的现象日益严重,不仅成年人会出现亚健康,儿童也同样会出现亚健康。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通常也叫做“次健康”或者“病前态”等。本文主要抽取的200例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究出现亚健康的原因和分析调理方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接收并体检的儿童中随机性抽取2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检查和测定,并根据抽取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进行综合性评定。抽取的研究对象中男性有120例,女性80例,年龄区间在5-10岁。所有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和家庭背景等因素上均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1.2 评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检查和测定,并逐项评分,分数大于85分以上的定为健康状态;分数在84-70分之间的为亚健康状态;分数小于70分的定为疾病状态。

1.3 统计学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值检验,数据之间差异性有听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通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测定,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评定,疾病状态的有8人,亚健康的有139人,健康状态的有53人,占总儿童的69.5%。

3 讨 论

3.1 导致儿童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很多情况下儿童都会有厌食和挑食的习惯,长此以往便会导致体内缺乏钙元素、碘元素和锌元素等元素,使得小儿的身材矮小,骨骼发育不良,头发没有光泽且枯黄,并且会在夜间出现磨牙等现象。同时由于偏食和挑食的不良习惯,还会让儿童体内缺铁,铁元素摄入量过少,会直接导致儿童出现缺铁性贫血。另外缺锌也会让儿童出现多动症等症状,生活和学习中就会乱作小动作,啃铅笔头、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学习状态。另外如果儿童因为饮食的不良习惯导致机体缺碘,对身体的健康状态影响更大,缺碘元素会直接导致儿童智力发育迟缓,增加了社会压力和学习压力,严重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另外如果饮食不规律,极易导致儿童出现肥胖症,肥胖一部分是由于饮食不规律造成的,主要是高热量食品、甜食等食物摄入量过多,再加上平时不爱运动和锻炼,导致体内热量无法释放。

3.2 日常调理

3.2.1 营养均衡摄入 家长要监督儿童不厌食,不挑食,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还可以避免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的过多摄入。根据儿童的身体状况合理的搭配各种食物,荤素搭配,按照比例进行分配,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均衡营养。

3.2.2 日光浴 适当的让儿童进行日光浴,促进维生素D吸收,避免佝偻病的产生。

3.2.3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常言道“起居有常,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如果一个人不能保证正常的睡眠,就会丧失精力,面无神采,身体容易虚弱,疾病缠身。如果儿童出现了身材矮小,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跟其睡眠状况相关。因为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就会让脑细胞得以充氧,能有更充沛的精力来学习和生活。所以要让儿童保证睡眠时间在6-8h以上,中午可以适当休息一小时,保证早睡早起。

3.2.4 运动锻炼 适量的运动和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气血,提高免疫力,且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儿童的食欲,助于消化。

3.2.5 兴趣的培养 加强儿童的兴趣培养,不要让其抑郁烦躁,多参与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丰富其课余生活,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健康的成长。

本次试验研究中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通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测定,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评定,疾病状态的有8人,亚健康的有139人,健康状态的有53人,占总儿童的69.5%。总而言之,儿童亚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必须要高度重视,分析儿童出现该状况的原因,制定日常调理的方案,让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此针对儿童亚健康问题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日常调理方案,研究和分析出儿童亚健康的具体原因,然后在日常调理过程中从运动锻炼、日常睡眠起居、兴趣培养等方面进行调理,并加以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参考文献

[1] 林元,陈水仙,邱行光,陈曦,陈起燕,黄欣欣,欧萍.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症患病率的5年变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0):2815-2817.

儿童饮食健康现状篇7

对象与方法

1.调查地点课题组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样本。首先根据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和东中西分布,在山东省随机抽取2个县(高唐、长清),再在高唐县随机抽取四个乡镇,长清区随机抽取三个乡镇,然后再根据各地人口数量不同,在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3所幼儿园,并将抽取到的幼儿园的全部幼儿纳入调查对象,最后共有8个乡(镇)的幼儿园成为调查地点。2.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课题组根据课题标书及文献资料进行问卷设计,多次召开课题组讨论会对问卷题目进行反复推敲和修订。对选取的幼儿园内的大中小班儿童共73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由其监护人回答儿童的日常行为,共回收有效问卷730份,合格率达99.3%。本次调查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学龄前儿童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独生、监护人等)、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包括时间、收入等)、儿童健康保健情况(包括免疫接种、患病情况等)、饮食和日常生活情况(包括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等)、精神和行为健康情况等。由经过课题组严格培训的硕士研究生作为调查员进行一对一的面对面访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以保证问卷的质量。3.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对问卷采取双重录入并进行逻辑纠错。因学龄前期一般指3~6岁,且本文研究的有些行为是2~3岁所不具备的,所以对数据进行了整理,保留了3~6岁的学龄前儿童共615人进行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对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中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并根据平均秩次判断哪组表现更好,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4.相关定义目前国内外关于留守儿童的定义很多,本文采用周福林[4]的定义“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方务工或经商,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且分开时间超过六个月的,由其他看护人长期看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18周岁以下的儿童。本文将留守儿童分为单亲留守和双亲留守儿童,单亲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一方在家,双亲留守儿童为父母均不在家。”

结果

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共研究农村学龄前儿童共615人,其中留守儿童311人(50.6%),非留守儿童304人(49.4%),男性儿童336人(54.6%),女性儿童279人(45.4%),独生子女254人(41.3%),非独生子女361人(58.7%)。在留守儿童中,单亲留守儿童68人(21.86%),双亲留守儿童243人(78.14%)。留守儿童的现在监护人,父亲监护8人(1.3%),母亲监护60人(9.8%),爷爷奶奶监护216人(35.1%),外公外婆监护25人(4.1%),其他监护2人(0.3%)。可见,隔代监护占了很大比重。2.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比较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在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良的饮食习惯普遍存在于农村学龄前儿童之间。其中经常吃零食占48.3%,挑食占42.6%,吃饭时看电视占61.5%,睡前吃东西占21.1%,不吃早餐占12.0%,边吃边玩占57.9%,吃饭要哄占57.9%,厌食占35.3%,详见表1。3.学龄前儿童的卫生行为比较经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这几种卫生行为在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经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在卫生行为方面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中在晚上刷牙方面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表现好,在饭前便后洗手和早睡早起方面以非留守儿童表现较强,详见表2。4.不同监护类型下的学龄前儿童卫生行为比较在与其监护人类型的χ2检验和秩和检验中,结果都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平均秩次比较,在晚上刷牙方面隔代监护做的最好,而在其他两个方面双亲监护做的较好,隔代监护最差,单亲监护居中,详见表3。5.独生与非独生下的学龄前儿童卫生行为的比较经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显示,独生子女中的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这几种卫生行为上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非独生子女中的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这三类卫生行为上的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在晚上刷牙方面留守儿童做的比较好,而在饭前便后洗手和早睡早起方面非留守儿童做的比较好,详见表4。

讨论与建议

儿童饮食健康现状篇8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不良饮食;现状;应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营养是决定幼儿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缺乏营养、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是营养不良的三大主要表现,直接影响健康,只有吃得合理才能活得健康,因此要保证幼儿的健康,就必须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园儿童多为3到6岁,该阶段幼儿各种行为正处于易引导阶段,所以要在幼儿园时期就加强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纠正。

一、当前幼儿饮食习惯现状

当今社会,多数家庭还是独生子女。父母对独子的爱护程度不言而喻。很多家长由于教育方式的不科学,使得很多幼儿形成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不良饮食习惯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很多幼儿把一些不合胃口的饭菜挑出来不吃,甚至将饭食扔到饭桌下面。而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幼儿。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幼儿阶段十分关键。研究证明,三至四岁幼儿的偏食、挑食行为较为容易纠正,适合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说,需要在这个关键时间点,对克服幼儿不良饮食习惯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使幼儿自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形成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由于部分家长对健康教育以及相关知识的匮乏,对于儿童的均衡发展重视程度也不够,对于儿童的不合理要求给予了过度的满足,长期的娇惯使得孩子在进食时恣意妄为,由着孩子的性格来,而不会为孩子的健康着想。在家庭中形成这种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后,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就会出现各种挑食的情况。更为不妥的是,当教师在跟家长沟通幼儿在园的不合理饮食情况时,部分家长甚至会说:不想吃就不吃了,在家里也是不爱吃这些东西。有的家长其实想给孩子纠正这些不良习惯,但是孩子的挑食情况已经形成,习惯不容易改变。这成为了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面对的一大难题。

2、幼儿对食物缺乏正确的认识

因为幼儿对事物的认知程度缺乏,所以对于各种事情的看法非常容易受到成年人的影响。成年人无意识的行为可能对幼儿的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幼儿园中的食物,有一些可能是孩子在入园之前没有吃过的,当教师在幼儿园给幼儿吃这些食物时,他们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幼儿会夸张性的描述自己不愿意吃的东西,比如说鸡蛋是臭的,说鱼太腥又有刺,他们往往根据自己对事物的初步认识来决定对事物的喜好,但是缺乏对于食物作用的正确认知。如果家长缺乏有效的引导,使幼儿认识到食物对于自己的益处,幼儿就容易借机有恃无恐,强化对于偏食的意识。

3、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虽然教师能够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受到自身能力以及现实情况的影响。健康教育开展的方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也较为局限,同时,自身掌握的健康知识贫乏,无力开展适应现实情况的健康教育,很多时候只能照本宣科。当出现幼儿偏食的情况时,教师往往无从下手,只能用批评教育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而幼儿在家受到过多溺爱,当遭遇教师的批评时,往往以哭闹来应对。很多幼儿园组织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简单粗暴地向幼儿灌输某种蔬菜含有某种营养物质,对于成长有益,这种程式化的教育方式,根本无法让幼儿理解为何要吃,吃了有什么好处。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幼儿的认知经验,教师多本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在开展健康教育,有些活动在选择、设计上有困难时,只好选择放弃。

三、如何改变幼儿的不良健康饮食习惯

1、利用有效手段提升幼儿对于健康饮食重要性的认知

从幼儿的角度看问题是做好幼儿健康饮食教育的关键。教师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应该考虑到幼儿的思维和认知,可以利用蔬菜和瓜果的卡通形象先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在开展相应的教育。引起幼儿对于各类食物的兴趣,是健康教育开展的基础。可以利用卡通的形象吸引他们,增强儿童对天然食物的唯美的感官认识,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欣赏和表达,让他们感受到各种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使抽象的营养知识变得有趣生动让幼儿认识到,这些宝贝都能帮助小朋友长身体,离开了他们就会生病、感到不舒服,通过品尝各种食物也让他们在尝试中改变了原有的态度。

2、增强家园合作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长的两大环境。所以说单纯的在一处环境中开展健康教育都是缺乏连贯性的。由于很多家长缺乏对于健康教育的认识,他们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往往较为被动,甚至采取错误的方式和方法。幼儿在幼儿园内获得的知识无法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强化,使得幼儿园健康教育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说,家园合作是幼儿健康教育的最终保障。在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养成的同时,幼儿园也应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指导工作。要定期给家长发放一些关于健康知识的材料,进行健康教育讲座,让他们了解幼儿园的健康教育阶段目标,指导他们配合幼儿园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形成幼儿园与家庭的良性互动和沟通,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幼儿在两处环境中的日常表现,双方共同制定适合儿童的健康教育方案,实现有的放矢,针对性的应对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

结语

幼儿是一张白纸,白纸上画出怎样的图画,是家长和教师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家园双方开展有效合作,集思广益,沉下心,用更灵活的方式和更耐心的引导使幼儿自主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教育才能做到位,幼儿的健康发展才更有保障。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反思自身健康教育的不到位之处。实现良性互动,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明月.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 科教导刊(下旬),2015,01:133-134.

[2]惠景. 帮助小班幼儿克服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报告[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2,01:81.

[3]顾荣芳. 舌尖上的大学问――幼儿饮食行为特点与改进策略[J]. 幼儿教育,2013,26:4-7.

[4]包如萍. 221名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与幼儿饮食行为现状调查[J]. 海峡科学,2007,03:94-96.

[5]李依. 幼儿生活与卫生行为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6]黄师菊,邹园园,彭碧秀,秦秀群. 学龄前儿童不良饮食行为与个体化干预[J]. 内蒙古中医药,2014,10:132.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