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儿童保健的目的8篇

时间:2023-11-26 15:33:29

儿童保健的目的

儿童保健的目的篇1

关键词: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模式

儿童保健有利于增强小儿体质,有利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培养品德优良、智力发达、体格健全的下一代[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坚持社会大l生观念,坚持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会为范畴,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健康服务,其中社区儿童保健尤为重要[2]。

1 社区儿童保健适宜服务政策分析

1.1强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儿童保健管理中的作用 2001年,国务院颁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环境四个方面指出了儿童发展的目标和工作措施[3]。2009年修订了《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同年实施《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规范》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内容及要求。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以基层和社区为基础,妇幼保健机构为依托,相关医疗机构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管理体系[4]。为社区儿童保健提供适宜的服务模式,发挥社区作为儿童保健管理的基底作用,为社区儿童提供可及性的、连续性的、整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势在必行。

1.2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管理的内容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6年版)》征求意见稿要求,满月后的随访工作均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从胎儿出生到满3岁,医疗保健机构应对儿童进行定期检查、保健指导和追踪管理[5]。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也是社区健康服务的重要要素[7]。目前我国社区儿保开设的常规项目大致有新生儿访视,预防接种,生长发育监测,疾病防治,营养检测,托幼机构保健指导。《规范》中对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制定了儿童保健管理技术规范。

1.3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管理的要求 《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确定了社区儿保的考核指标,即新生儿访视率、儿童健康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明确儿童保健覆盖率在城市达到90%以上,农村达到60%以上,逐步提高儿童尤其是流动人口中儿童保健的覆盖率[5]。

2 社区儿童保健适宜服务模式探索

为确保“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服务的落实,探索以儿童健康为中心的规范的、系统的新型社区儿童保健适宜服务模式,以便提供便捷的、整体的、连续的服务。经多年发展,国内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基础设施、设备硬件等基本达到要求,但由于儿保医师水平和设施配备的限制,很多儿保项目无法有效开展,我国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6]。儿童保健工作技术内涵提升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以激励机制为切入点,尝试开展多种服务模式改革,建立新型社区儿童保健适宜服务模式,深入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值得研究和借鉴。

2.1建立专业儿童保健管理团队 孔桂花[8]、李静[9]等人提出要组建一支专业的儿童保健管理队,全科医生负责全面管理,承担儿童保健的初筛、体检、家庭评估及疾病诊疗等工作;预防保健医生负责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服务;妇幼医师负责初步评估、疫苗接种登记、新生儿随访(兼产后访视)以及资料的整理和上报;心理医生负责家长心理咨询、幼儿精神评估;社区护士负责信息录入、社区儿童联系、回访、满意度调查等;居委会工作人员负责社区联系、宣传、满意度调查和信息反馈等。团队成员分工明确,高效协作,有效地开展儿童保健管理工作。

2.2实行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流程 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是指在一个独立的区域内,按照服务流程规范地开展中心开设的所有儿童保健项目,将以往预防接种区与儿童保健区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合二为一,在同一区域完成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10]。《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6年版)》提到: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应与预防接种时间相结合,倡导在儿童接受预防接种时,对其开展保健服务[5]。张小棉[11]等报道我国社区儿童保健服务资源的利用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但儿童计划免疫服务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因此,利用人们普遍接受的计划免疫来促进儿童保健服务的普及率,将是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的一种有效策略。

儿童保健的目的篇2

一、基本情况

区面积752平方公里,辖区内共10个乡镇、2个街道、179个行政村、20个社区,总人口约42多万人,其中0-6岁儿童约3万人。全区现有9个区直医疗卫生单位(医院、平民医院、华侨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新农合管理中心、消杀站),10个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1个村卫生所。区妇幼保健院编制40人,现有在职人员32人,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妇幼保健人员26人,村级妇幼保健人员215人。

年我区上报总人口数为428698人,出生数为4136人,出生率9.65‰。其中7岁以下儿童保健率96.18%;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4.69%;6个月母乳喂养率94.15%;5岁以下儿童死亡上报27例,死亡率为6.53‰;婴儿死亡上报20例,死亡率为4.84‰;新生儿死亡上报15例,死亡率为3.63‰;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为0。

通过贯彻实施“一法两纲”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区的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新“两纲”要求,目前我区儿童保健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妇幼保健人员不足;2、服务意识不够强,儿童保健观念滞后;3、儿童系统保健管理不够规范,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的目的和指标

通过实施规范儿童系统保健管理项目,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加强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规范化建设,加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0-6岁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管理,提高儿童系统保健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完成“两纲”妇幼卫生目标。

具体工作指标:

1、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覆盖率达95%以上;

2、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达90%以上;

3、高危儿筛查率3%以上;

4、高危儿管理率100%;

5、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和9‰以下,降低流动人口中的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控制儿童常见多发性疾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

7、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

8、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降低到7%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到5%以下;

9、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

10、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100%;

11、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90%以上;

12、出生缺陷发生率8‰以下;

13、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1‰以下;

14、区级医疗机构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5%以上;

15、区级医疗机构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85%以上。

三、项目的组织领导

成立区规范儿童系统保健管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有关部门安排人员组成,负责项目活动的具体实施。

四、项目的职责分工

(一)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区妇儿工委办职责: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提出有关政策及措施,协调有关部门根据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定期开展调研,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各级妇联做好相关知识宣传,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区财政局职责:为做好项目执行提供资金保障。区教育局职责:负责做好托幼机构卫生管理,组织开展师生健康体检、安全防范、疾病防治工作。区民政局职责:把好婚前检查关,开展贫困儿童民政困难救助。区人口计生局职责:重点掌握流动人口对象,及时了解流动人口服务对象的流向。区卫生局职责:(1)管理本辖区内的儿童保健工作,负责制定区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实施方案,并监督实施;(2)抓好各医疗保健机构产儿科建设和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3)组织区围产协作组对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监督评估工作;(4)向广电中心和报刊等新闻媒体提供宣传和公益广告内容。区广电中心职责:每月免费播出一期有关儿童保健知识,结合有关事例,定期开展儿童保健方面的宣传。区公安局职责: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和保护权,打击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医疗保健机构的职责分工

1、区直各医院:

(1)按照《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规范》要求,设立高危孕产妇门诊,由主治以上医师负责诊治,接受基层高危孕产妇的转诊,重度高危孕产妇须由副主任以上医师诊治,按规定完成好填写孕产妇系统保健卡,分娩后应及时完整记录孕管卡的分娩情况,并立即将出生信息录入电脑,将孕管卡寄到区妇幼保健院或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便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产后访视。发现危重孕产妇擅自离院,应立即通知区妇幼保健院协助跟踪追访。

(2)建立多学科参与的产、儿科危重病人抢救小组,负责院内外重症孕产妇、儿童的抢救,危急重孕产妇应由医务科上报区卫生局。

(3)协助区卫生局开展围产协作组活动,协助卫生局做好产科质量检查及产儿科人员业务培训学习、业务技术指导等工作。

(4)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5)区医院要建立孕产妇救治中心和NICN病房,负责接收全区危重孕产妇和危重儿童的抢救工作,降低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区妇幼保健院: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1)按照《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规范》、《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等有关规定,负责全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业务领导。

(2)协助区卫生局组织开展围产保健协作组活动和助产技术质量检查。

(3)每季度召开妇幼保健工作例会,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学习。

(4)协助区卫生局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做好全区孕产妇系统保健和儿童系统保健工作的督导考评工作。

(5)做好全区妇幼卫生信息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

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按照《省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免费为孕产妇提供孕期保健、产后访视及产后42天健康检查等服务,主动与村(居)、妇联和计生等部门联系,尽早发现辖区内育龄妇女孕情,及时建立孕管卡,督促其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和产前筛查,负责高危孕产妇筛查、评分及专案管理。

(2)承担辖区内儿童系统保健工作,按照《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的要求,为7岁以下儿童免费提供儿童健康体检、生长监测、营养评估和健康教育等保健服务。负责高危儿筛查及专案管理。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详细情况,完成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统计、上报和反馈。

(3)每季度召开一次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妇幼保健人员例会,组织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学习等。

(4)对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信息资料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5)区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省《托幼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做好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工作。

(6)做好本辖区流动人口(包括外地流入和本地外出)0~6儿童的调查、摸底、追踪、随访工作、流动人口迁入迁出的登记、委托管理备案和保健信息交换,做到资源共享。

4、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1)积极主动与村(居)、妇联、计生等部门联系,及早发现孕妇,动员孕妇到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承担本村(居)妇幼保健工作,掌握村(居)孕产妇数、出生数、儿童数,协助调查村(居)孕产妇、围产儿、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等有关线索数据收集,按规定上报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协助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产后访视和母乳喂养随访,督促产妇产后42天到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母婴健康检查。

(3)协助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社区进村入户,做好流动人口儿童健康体检的动员,引导其自觉接受妇幼保健服务,提高流动人口儿童家长妇幼保健知识知晓率。

(4)参加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召开的妇幼卫生工作例会。

五、工作措施

1、加大经费投入。按照工作目标要求,落实增加财政投入,改善三级卫生保健机构的儿保基础设施,区妇幼保健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建立儿保科和儿童保健规范化专用门诊,配齐儿童保健各项基本设备,确保儿童保健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2、加强儿童保健队伍建设。一是配齐区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人员,区妇幼保健院配备4名以上儿保医生,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2-3名儿保医生,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妇幼保健员;二是要加强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举办乡村妇幼保健人员培训班,安排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幼保健人员参加省妇幼保健院举办的儿保医师培训班学习,区妇幼保健院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业务督导,促进儿童保健服务质量全面提高。

3、加大儿童保健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发放宣传手册及上街开展义诊咨询等活动形式,广泛开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和妇幼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4、加强围产协作,加强产儿科建设,加强急救设备、药品配备。要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通道,提高抢救能力,降低婴幼儿死亡率。

5、拓展服务项目,转变服务摸式。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以保健促临床,从院内走到院外,进村入户,从疾病预防扩展到儿童生理、心理保健,广泛开展母乳喂养宣传、健康体检、生长监测、营养评估、五官保健、心理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6、加强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管理服务。流动人口儿童保健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各街道、村居委会保健人员要配合公安、工商、劳动、计生等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登记,完善流动人口儿童的基本资料,加强流动人口儿童保健宣传,让流动人口儿童得到基本卫生服务,提高保健覆盖面。

7、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儿童保健档案。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应与村、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员联系,做好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的信息管理工作。掌握流动人口基本资料、服务指标和生命指标。凡常住一年以上非本地户籍人员可列入常住人口统计范畴,按照市儿童保健常规开展保健工作。

8、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儿童保健质量。区妇幼保健院要加强对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业务指导,责任到人,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检查、考核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项目达标。

儿童保健的目的篇3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妇幼保健所儿保科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2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和专家访谈方式对我区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儿童保健供需矛盾、儿童保健费用投入不足和儿童保健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是目前我区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结合影响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对完善儿童保健管理机制、解决儿童保健供需矛盾和儿童保健费用投入不足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影响因素;对策分析

儿童保健工作是卫生服务建设重要的一环,也是衡量城市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加快以及医疗模式的转变,儿童保健问题日趋增多。目前,国内的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尚不完善,各地区尚未制定出统一的儿童保健管理办法,给儿童保健工作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分析社区儿童保健管理有关影响因素,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儿童保健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我区13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00 例儿童保健服务对象以及10 名我区从事孕产妇保健、胎儿及新生儿保健、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保健以及儿童保健服务和儿童健康管理方面的专家。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00 例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象进行儿童保健管理满意度调查分析,对社区儿童保健管理模式中的各部分进行问卷调查,非常满意(5 分)、满意(4 分)、比较满意(3 分)、不满意(1 分)、非常不满意(0 分)。专家按照问题的严重性程度对儿童保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评分,以1~10 分,分数越高,代表问题越严重。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 软件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13.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保健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结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度较低的为儿童保健门诊基础设施、儿童保健政策、儿童保健卫生费用投入。儿童免疫接种满意92 例,评分为3.85±0.95;儿童保健宣传力度满意88 例,评分3.68±1.01;儿童系统管理72 例,评分3.13±0.98;产前检查69 例,评分3.07±0.83;孕产妇系统管理67 例,评分3.05±0.87;儿童保健管理体制65 例,评分3.03±0.91;新生儿访视63 例,评分3.01±0.85;儿童常见病防治61,评分3.00±0.92;儿童保健队伍素质61例,评分3.00±0.87;孕产妇健康教育60 例,评分2.98±0.90;婚前医学检查54 例,评分2.80±0.77;儿童保健卫生费用投入38 例,评分1.89±0.69。

2.2 儿童保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调查结果

专家评估得分较高的依次为儿童保健供需矛盾、儿童保健费用投入不足和儿童保健管理机制尚不完善。详细见表1。

3 讨论

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儿童健康状况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儿童健康状况既直接关系到本人能否健康顺利成长,又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优劣和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本次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和专家访谈方式对我区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儿童保健管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中满意度较低的为儿童保健门诊基础设施、儿童保健政策、儿童保健卫生费用投入;儿童保健供需矛盾、儿童保健费用投入不足和儿童保健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是目前我区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本次对影响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的因素研究,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防控工作:(1)加大政府对儿童保健费用的投入,完善儿童保健管理机制。将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内容纳入到我区经济发展规划中,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财力物力支持。(2)加大婚前医学检查宣传力度,保障新生儿质量:临床研究表明,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可显著降低新生儿因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3)加强对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管理工作的监管,解决儿童保健供需矛盾问题: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的财政扶持力度,免费提供婚前保健和产后随访保健教育,扩展免疫接种服务范围,尤其对于基层贫困地区的妇女儿童保健工作,政府更要采取积极措施完善其保健管理工作体系。(4)积极落实新生儿筛查制度:新生儿筛查是儿童保健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新生儿生命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儿童保健的目的篇4

【关键词】儿童保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03-01

1儿童保健的重要性

儿童保健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儿童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爱护和关心儿童健康成长,是当前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儿童保健服务是我国卫生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保健工作开展情况和管理水平是衡量一个现代化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儿童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各身体器官发育不完全成熟,如果儿童保健措施执行不到位或出现纰漏,家长养育孩子方法失当,都将影响儿童的健康发育。可见,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对于儿童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等多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 我国儿童保健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国儿童健康工作取得较大成绩,儿童保健状况有所改善,但是我国儿童保健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儿童保健参保率较低、管理质量还处于较低水平,相关部门对儿童保健工作不重视、保健队伍建设水平低等等。首先,政府在儿童保健工作方面的重视和努力不够。多年来,地方各级政府在落实国家妇幼保健政策工作时,重视孕产妇死亡控制率和该系统的管理,但是对儿童保健工作却重视不够,在人员和设施配备方面存在严重的短缺现象,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过硬,部分工作人员无法胜任儿童保健工作,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水平低下,政府对儿童保健项目资金投入滞后或缺位,保健工作队伍缺乏稳定性。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农村地区,保健工作难以落实。据相关报道现实,大部分民众对儿童保健工作持肯定和支持态度,但是也有小部分民众认为儿童保健工作是多余的,孩子只要能吃能睡就可以了,定期体检不是必须的,某些发育迟缓问题长大就会自然好了,这种想法可能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儿童发育上的偏差和疾病,错过了诊治的最好时机,影响儿童后期发展。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偏远农村地区受地理位置局限,儿童保健工作开展受到限制,群众受信息限制和经济能力限制对儿童保健措施的接受程度也较低。

3 做好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对策

3.1政府加大投资,完善保健设备体系建设

儿童保健工作是一项耗时好钱的系统工程,个人或单个的社会组织是不可能担负起这一重任的。政府在儿童保健工作方面必须主动承担责任,利用国家财政的支持给予保健工作充足的资金投入,做好儿童保健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购置必须的儿童保健设备。政府要加强保健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保健人员对儿童生长发育和科学育儿的指导,引导家庭积极参加计划免疫工作,开展常见疾病的防治,全面促进儿童在身体和心理健康。在儿童保健工作中,遵守医学原理,为儿童健康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和教育等多方位的服务。今天的儿童就是明天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政府必须给予他们一个安全、公平、健康的生活环境,改善和规范儿童保健服务,从财政上给予儿童保健事业的支持。

3.2防治结合,加大健康教育力度

儿童保健工作,必须坚持防治并重的防治,这是做好儿童保健工作的基础。强化儿童保健工作的预防,首先要使全社会正视儿童保健的重要性,提高保健意识。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儿童保健工作开展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开展,如新闻媒体、孕妇学校,育儿课堂、宣传栏板报等等。儿童保健工作必须下基层,深入农村、社区进行宣传,宣传过程中注意内容、方法和事件的安排,提高目标人群的保健意识,吸引目标人群主动寻求保健服务。当然,儿童保健工作仅仅依靠宣传时不足够的,必须将儿童保健工作落入实处,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参与。政府可以将儿童保健工作职责授予基层医疗机构,在社会上普及科学育儿教育,将保健知识交给家庭。因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弱,必须强化儿童安全防范教育。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我免疫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伤害,在保健工作开展中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服务中,通过媒体宣传、宣传手册等方式突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性。

3.3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关键在于人。提高儿童保健工作可以从提供工作人员的业务发展能力入手,选拔那些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员,通过一系列培训和考核使他们获得儿童保健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督促他们掌握儿童保健工作的管理方法,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及时更新培训内容,要求他们能独立完成儿童体检、家长育儿指导等工作。定期考核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对成绩优良的工作人员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奖励,对那些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予以再次培训并考核,仍无法胜任者应予以清退。儿童保健工作能否落实到位,能否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有效帮助和指导,关键就在于儿童保健队伍的业务水平高低。提高继承保健人员的薪资待遇,对于稳定保健人员具有重要作用。

3.4建立贫困儿童保健救助制度

对于贫困儿童,政府及社会组织应充分发挥作用,组织实施建立贫困儿童保健救助制度,帮助家庭贫困儿童获得必须的保健服务,特别是在常见病治疗、预防接种等重要方面提供帮助。在儿童身体出现疾病时,能确保贫困儿童获得必要的医疗救助和治疗,保证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实现每个儿童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其中贫困儿童保健救助制度必须注重儿童高危人权的管理。及时对儿童保健工作人员进行儿科和保健知识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及早掌握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慧娟.河南农村妇女妇幼保健意识行为调查[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5).

[2] 赵秀勉、白力甲、刘秀敏.基层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婴幼行为发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5).

儿童保健的目的篇5

关键词:农村;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母乳喂养;高危儿

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73-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卫生保健工作在社会医疗体系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了儿童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发现目前农村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儿童保健的工作绩效,本文对近年来我县农村儿童保健工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县两个乡镇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参加儿童保健的约483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39名,女2291名,年龄(0-3)岁。

1.2儿童保健方法:农村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各乡卫生管理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每个村都配置1名具有医师资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保健知识的培训。(2)儿保医生为本村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每年对本村童进行身高、体重、心肺检查等。(3)为儿童家长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教育儿童跟母亲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喂养方法,儿童营养搭配注意事项,儿童日常卫生指导,意外伤害等。(4)配合上级单位工作,对本村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及电话随访,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和监测。为0-3岁的儿童建立儿童保健册和儿童保健卡,进行系统化管理。(5)不定期召开儿童健康知识讲座

2 结果

各年的建册率、建卡率、母乳喂养率和系统管理率均有上升趋势,目前0-3岁儿童建册率、建卡率已为99%,母乳喂养率为99%,系统管理率已达90.6%以上。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出生缺陷儿及高危儿的检出人数较前几年明显增加。

3 讨论

3.1 农村儿童保健的现况分析:农村儿童保健是对本范围内的儿童进行持续性、整体化的健康管理,以保证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健服务,是整个社会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我们为儿童提供医疗保健、健康知识教育等多方面的医疗服务,以全科医学的观念指导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儿童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0-3岁儿童建册率、建卡率为99%,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母乳喂养率已达99%以上,系统管理率已达90.6%以上。 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等疾病进行了专案管理,对常见病和先天性疾病的检出人数得到提高,发育异常、高危儿、体弱儿童得到了及时的诊断,每年的智力筛查人数稳定上升,儿童健康状况得到了保证,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说明农村儿童保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儿童保健人手较少,检查仪器设备受到限制,仅能进行简单的身高、体格检查、心肺听诊、智力筛检等,对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估。其次是母乳喂养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认识尚有不足。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文化层次较低,也不愿意学习相关知识。因此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宣传重点和方法还有待于改进。

3.2 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成效:针对以上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应积极做好产后访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儿童家长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应从产前健康教育做起,扩大健康教育的范围,使整个家庭对母乳喂养加深了解和认同,形成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为每位母亲或准母亲提供宣传教育,使其从观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养。儿保人员应促进儿童家长的交流沟通,增加彼此了解和信任。儿保工作应继续将患有中重度贫血、佝偻病等疾病,和体弱儿童,重度肥胖儿童作为儿童保健的重点之一,为其提供定期的检查。对每一位儿童每年的健康档案进行统一整理,归纳总结,对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纵向的评估和横向的比较,从而提出符合本地儿童实际情况的保健干预措施,找准本地儿保工作的重点,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体检筛查出有问题的儿童,应及时转诊进行进一步检查。通过与上级单位合作,增加儿童保健的服务范围,开展血微量元素检测等项目的检测。

总之,加强完善农村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农民对儿童保健的认识,将儿童保健工作系统化,及时发现儿童的健康问题并加以预防控制,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

参考文献

[1] 田爱红.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儿童健康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1):1932~1933.

[2] 蔡虹.社区儿童保健情况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09,1(5):247.

儿童保健的目的篇6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社区年1月至年12月参加儿童保健的约386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18名,女1544名,年龄(0-4)岁。

1.2儿童保健方法: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社区配置1名具有医师资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保健知识的培训。(2)儿保医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每年对社区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心肺检查等。(3)为儿童家长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教育儿童跟母亲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喂养方法,儿童营养搭配注意事项,儿童日常卫生指导,意外伤害等。(4)配合上级单位工作,对社区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及电话随访,对社区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和监测。为社区0-4岁的儿童建立4-2-1卡,进行系统化管理。(5)不定期召开儿童健康知识讲座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6)对儿童智力进行早期筛查,对高危儿、出生缺陷儿进行专项管理和综合干预。

2结果

各年的建卡率、母乳喂养率和系统管理率均有上升趋势,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建卡率已为100%,母乳喂养率为85.9%,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出生缺陷儿及高危儿的检出人数较前几年明显增加。

3讨论

3.1社区儿童保健的现况分析:社区儿童保健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儿童进行持续性、整体化的健康管理,以保证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健服务,是整个社会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我们为社区儿童提供医疗保健、健康知识教育等多方面的医疗服务,以全科医学的观念指导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儿童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已建立4-2-1卡,建卡率为100%,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母乳喂养率已达85.9%以上,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

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等疾病进行了专案管理,对常见病和先天性疾病的检出人数得到提高,发育异常、高危儿、体弱儿童得到了及时的诊断,每年的智力筛查人数稳定上升,儿童健康状况得到了保证,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说明社区儿童保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儿童保健人手较少,检查仪器设备受到限制,仅能进行简单的身高、体格检查、心肺听诊、智力筛检等,对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估。其次是母乳喂养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认识尚有不足。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的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文化层次较低,也不愿意学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有的母亲即使通过健康教育,知道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但为了保持产后体形,仍拒绝母乳喂养。因此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宣传重点和方法还有待于改进。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多,给社区儿童的管理带来了压力。流动人口的住所和联系方式频发更换,限制了儿童保健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儿童保健的目的篇7

【关键词】 婴幼儿;保健服务;需求

婴幼儿期是儿童发育的关键时期,保健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儿童潜能是否能得到充分发挥,关系其一生的发展。近年来,婴幼儿保健引起了家长、保健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当代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有何新的需求,以便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保健工作,随机抽取300名3岁以下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1月,随机抽取辖区0~岁、1~岁、2~3岁儿童各100名,对其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9份,其中0~岁儿童家长98名、1~岁儿童家长96名、2~3岁儿童家长95名。

1.2 方法

调查问卷进行统一设计,在儿童保健门诊对所抽取的儿童家长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员统一培训,严格操作规程,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当场校对。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pems 3.1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童保健服务项目的需求

3组家长明显重视智能发育评价,0~1岁(87.76%)、1~2岁(88.54%)、2~3岁(87.37%)各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喂养知识和体格发育测评的需求<2岁的儿童家长关注明显高于大于2岁儿童的家长关注程度(p<0.05);婴幼儿按摩、抚触项目随年龄的增长有明显下降(p<0.01)。儿童心理发育测评及咨询方面大于1岁儿童的家长有明显的需求(p<0.01)。见表1。表1 3组对儿童保健服务项目的需求例

2.2 儿童保健服务时间的需求

0~岁组儿童的家长选择预约时间保健的明显高于其他保健时间(p<0.01)。1~岁和2~3岁组儿童家长选择周六、日和预约时间的明显高于周一至周五的保健时间(p<0.05)。见表2。

表2 儿童保健服务时间的需求

3 讨论

通过此次调查的结果,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保健意识的增强和保健知识的丰富,婴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服务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营养好,身体壮,已经向智能发育、心理行为发育等更深、更广的方面发展。传统的儿童保健服务项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家长对儿童保健服务的需求。要转变观念,转变服务模式,及时调整业务范围,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1]。

婴幼儿时期是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科学研究证明早期良好的育儿刺激,对脑的结构和功能发育在生理、生化方面均有重要的影响[2]。早期教育能促进婴幼儿心理及智能发育,提高其运动、认知、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并有利于儿童良好气质的培养和适应行为的形成[3]。正是基于对这一点有了逐步的认识,家长对智能发育、早期教育和儿童心理发育呈现很高的需求,针对此种情况,儿童保健服务项目也应进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拓展,在原来单纯体格检查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早期教育和心理发育测评等项目,把智能发育测评和早期教育等项目作为儿童保健的常规服务项目,满足婴幼儿家长的需求,促进婴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会岩,马敏,左利红.2003年河北省妇幼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报告.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774?2776.

儿童保健的目的篇8

关键词:0~6岁 非户籍儿童母亲 儿童保健知识 探讨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46-01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实现,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快乐。儿童由于其生理发育不完全,免疫防护能力较弱,抵抗外界环境能力较差,极易受到一些疾病的侵害,且其患病后病情发展较快,死亡率较高[1]。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目前我国非户籍儿童的比例较高,如何对非户籍儿童卫生保健情况进行分析,确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对非户籍儿童保健的现实状况的了解主要还是从非户籍儿童母亲对于儿童保健知识的认知现状进行探讨,基于此,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选择仁怀市城区三个办事处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两年期间的180例0~6岁非户籍儿童母亲育儿保健资料,对这些母亲的儿童保健知识了解和需要程度进行探讨,观察其认知结构。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城区三个办事处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两年期间的180例0~6岁非户籍儿童母亲育儿保健资料,这些儿童都在0到6周岁之间,为非户籍儿童。儿童母亲的年龄分布在21—34岁之间,平均年龄27.6岁;儿童母亲的文化程度中有初中109例,高中41例,高中以上的30例,包括了高职、大专和大学本科等,儿童的家庭条件中年收入在一万到五万的有123人,年收入在五万到十万的有47人,年收入十万以上的有10人,在一般资料进行统计以后,对这些非户籍儿童的家长进行儿童保健的调查研究。

1.2 方法。对该组非户籍儿童的母亲用的是多阶段抽样的方法,统一用0-6岁的非户籍儿童的卫生服务现在所处的状况及问卷调查,现场对目标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有儿童出生发育情况、儿童的自然情况、儿童接受保健教育的状况以及儿童母亲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和需求。

1.3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抽样中的母亲对儿童的生理发育知识、儿童教育知识、儿童卫生保健知识、儿童心理发育知识的了解程度很差,每项的了解程度都不超过20%,母亲表示不知道这些上述儿童保健项目占40%。

3 讨论

儿童保健主要是在儿科医生和公共卫生医师/预防保健医生与社区护士的指导下,对儿童常见疾病的诊疗情况进行开展和具体管理的。其包括新生儿保健、婴幼儿保健、学龄前期保健及学龄期保健。新生儿保健是指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内实施的保健,这个时期的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保健工作以喂养、保温及清洁卫生为主。婴幼儿保健是指1周岁至3周岁过程中实施的保健,在这一时期的儿童智能发育比较突出,语言思维能力明显增强,但缺乏对危险识别的能力,保健工作以防止意外创伤、中毒、传染病为主。学龄前期保健是指3~7岁儿童的保健,此时期儿童发育减慢,求知欲强,保健工作以防止意外事故和传染病为主。学龄期保健是指7岁到13岁(青春期前)的保健,此时儿童发育已基本接近成人,是长知识、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保健工作以防止龋齿、近视和慢性疾病为主[2]。其中对7岁以下儿童的保健工作是重点。

调查结果显示,非户籍儿童的母亲对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有着强烈的需求,这就给在非户籍的人群中展开儿童各种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这一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非户籍儿童的母亲对于儿童接种疫苗以及定期的健康检查的需要性相对较高,但受计划生育政策限制的影响,对育儿的咨询以及对新生儿进行访视的要求却比较低,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该人群的非户籍性很大及母亲儿童的保健知识十分贫乏、宣传教育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大多数非户籍儿童的父母亲是来自于偏远的农村[3,4],她们不愿意到妇幼保健机构和医院去咨询,就是医务人员上门提供服务,她们也不太乐意接受保健服务。针对非户籍人口大多数来自于农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保健的意识相对淡薄等特点,相关的各个部门应该加强并且利用这类人群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程度,对其进行积极的配合或是采用主动的儿童保健行为指导,以便更好的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针对非户籍人口多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低、保健意识淡薄等特点,卫生部门应加强并协调相关部门采取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儿童保健知识宣教,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积极配合或接受主动的儿童保健行为。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儿童,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基层儿童保健问题的了解,对其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更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刚,吕军,张德英,刘英涛,张立.管理者与提供者对非户籍人口妇幼保健服务的意向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12(09):716-717

[2] 史晓浩,杰.非户籍儿童城市社会交往的逻辑——指向一种质量互释的混合研究[J].南方人口,2010,14(02):528-52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