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药学专业现状8篇

时间:2024-01-02 14:45:19

药学专业现状

药学专业现状篇1

关键词:药学专业 化学实验 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185-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国家对药品行业管理的规范化,对从事药品行业人员要求的严格化,市场对于具备专业药学知识,娴熟工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攀升。因此,高职院校中的药学专业应市场要求不断发展壮大。如何培养适应市场要求的既具有专业药学知识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还要有娴熟的工作技能的专业药学人才,成为现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为药学专业中最基础的化学课程,它不仅担负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为他们的后续课程(如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打下坚实基础,而且通过化学实验的学习和训练,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勤于动手、善于分析的职业素养。

然而,由于药学专业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药学人才这个课题还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笔者在本文中将从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角度对这一课题予以探讨。

1 就读药学专业学生的状况及教学措施

据调查,就读药学专业的学生80%以上是学习基础较差的文科生,他们的理科知识非常薄弱,动手能力差,对学习化学非常厌倦。如何让他们对化学课程产生兴趣,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团结协作的习惯,为完成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化学实验的教学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观察到大多数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后,不知所措,不敢动手。因此,教师在实验安排上,一定要由简入繁,循序渐进;人员安排上,要预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合理搭配,相互协作;在对学习的要求上,应考虑学生实际,由易至难。鼓励并要求人人动手,一个实验相互协作完成;慢慢要求动作规范,能够独立完成。例如,第一堂实验课可以安排清洗试管及常用实验仪器,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让他们敢于动手;然后设计比较简单的实验训练一些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让他们懂得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化学实验必须掌握的要领。在实验训练过程中,有时会有一些意外发生,教师应该及时提示:意外为什么会发生?怎么做才正确?或者怎么补救?让学生去思考。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后,实验内容安排上应重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如安排一些简单的设计性实验、物质制备的实验等。鼓励他们要有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当他们逐渐从失败中摸索出正确的方法,将会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自信心倍增,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厚,以后的教与学都将达到更好的效果。

2 药学专业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思考

目前高职药学专业中,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结合理论教学分别完成,验证性实验占多数。由于课时有限,实训条件不足,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轻过程,重结果;教师指导多,学生探究少;验证性、操作简单的实验多,综合技能性训练实验少;探究性、设计性训练实验条件不足等等。教师倾向于把实验目的、原理、过程、仪器的使用等一一向学生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地照方抓药。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操作技能差,或者操作熟练,但是不会进行综合性应用、分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未来药学工作岗位的要求。

为了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技能型药学人才,我们应该从每个教学环节做起,事事处处都要考虑怎样培养学生的技能。首先,在化学实验教材的选取上,应当分析学生实际情况,打破现有的实验教材体系和教学方法,重新建立一套符合学生实际、适应职业教育岗位培养目标的新的教材体系。新的教材应该让学生易于学、乐于学。改进现有的学生技能考核评价机制,不能以一次技能考核成绩作为这门课程的结业成绩,应该将每次实验课的表现和操作技能计入他们的平时成绩并作为结业成绩的重要依据。杜绝他们平时不努力,考试碰运气的侥幸心理。

3 药学专业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现状与建议

化学实验作为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课程,它不仅对学生学习药学基础知识事关重大,而且对学生后续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没有良好的教学设备、充足的专业指导教师,要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也是一句空话。

据调查,在大多数职业院校中,对于专业课的实验室都很重视,建设投入也很大。对于基础课的实验室相对来说并不太重视。化学实验室作为基础课的实验室,在建设投入上处于一种劣势地位。资金投入不到位,对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不重视,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由于资金投入少,设备陈旧,现代的先进的仪器更少,难以满足学生人人动手的需要,教学中只能选取简单、传统实验设备来勉强应对;在教学人员上,一个教学班一般情况50人左右,只有一位带教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指导是不可能的。这样的情况导致教师上实验课只重结果,不求过程,有些甚至让学生放任自流。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上课没有热情,学生学习毫无兴趣,敷衍了事。

职业院校中,实验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以学生为本,不能忽视任何教学环节,娴熟的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因此,化学实验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也是不能被忽视的。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也应该和其他实验室一样得到重视。

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更新教学设备,使之跟上现代教学需要,保证学生人人有动手的机会;其次,要完善师资队伍建设,配备充足的实验指导教师,改善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学生施以耐心和爱心,使他们易于学、乐于学、善于学,总之创造多方面的条件满足教学需要。这样我们就能培养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本领过硬的专业的技能型药学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药学专业现状篇2

关键词: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思考

我国社会经济和医药事业蓬勃发展,2012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医药界对药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临床药学服务也日益受到重视。尽管我国已有数百所院校设置了药学专业,面向新药研发、生产、营销、合理用药等领域培养药学人才,但还远不能满足新药研发和临床服务方面的需要。用人单位希望药学专业的毕业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目前许多高校药学本科毕业生实践能力仍较差,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备,难以达到用人单位要求。如何结合实际工作,培养具有良好实践能力的药学人才,是药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实践教学对提高药学本科生综合素质必不可少,它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训练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岗位意识、服务意识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国高校药学专业逐渐开始重视实践教学,鼓励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本文分析国内外高校药学本科教育和实践教学的现状,找出我国药学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药学本科实践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发展方向。

一、国内外药学本科起点教育和实践教学现状

1. 美国和日本

美国目前的药学本科教育为职业教育,学制6年,授予Pharm. D.学位,Pharm. D.后的研究生教育可以进一步培养毕业生成为科研人员和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日本借鉴美国的做法进行了药学教育的改革,从2006起,将药学的本科教育设置为“新4年制”和“6年制”2种。“新4年制”旨在培养科研、技术人员等,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和研究能力。这类学生不能参加日本执业药师考试,一般继续攻读博士学位;“6年制”的毕业生为本科学历,有参加日本执业药师考试的资格,培养目标是药剂师,从事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临床药学工作。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了在医院和药局等处的长期实习课程,使学生成为医疗现场的实战型人才[1,2]。

2. 欧洲

英国的本科起点高等药学教育提供的学位有药学及相关的科研型学士学位和培养职业人才的药学硕士学位[3]。德国的高等药学教育本科阶段主要培养社会药房的药师,药学实践贯穿整个本科教育的始终,而且一半时间是在社会药房进行的[4]。

3. 中国

我国的高等药学教育始于1906年,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共有药学类、制药工程类高等院校472所,居世界第一[5]。医药产业是2l世纪的朝阳产业,培养高等药学人才的药学教育被众多院校所看好,以致我国药学院校在高校扩招和自主设置专业的政策影响下盲目扩招,出现办学规模与办学条件不相适应的现象。传统的药学本科培养方案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药学实践领域的需求脱节,在就业市场上缺少竞争优势,绝大多数学生需要用人单位进行二次培训。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患者要求医院提供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用药服务,而不是仅提供药品。这就需要有大量的临床药师,而现有的培养模式很难培养出胜任临床药师工作的药学人才。高等药学教育是药学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临床药师的重任。然而由于国内药学专业学位制度尚处在探讨阶段,《执业药师法》也还在立法进程中,在我国高校培养高级应用型药学人才尚无法可依,使得该项工作开展艰难、进展缓慢。

二、我国药学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思路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课程教学中联系实践不够。在药学本科的课程教学中,我国大部分院校偏重理论,缺乏实践教学、实地教学。教师队伍均为学校的全职教师,不了解工厂生产与企业应用实践,学生也因此不能真正了解学习的目的,只知应付考试。

二是实践教学的时间不够充足。大部分院校的药学类专业学生实习时间偏短,一般仅为20周左右,且这期间不少学生要参加考研、求职、学校的各类考试等,真正投入到实习实践工作中的时间严重不足[6]。

三是实践基地较少且高校与实践基地的联系不够紧密。实习基地被动地接收高校的实习生,与高校缺乏互动。实习基地觉得未从带教中获得收益,纯粹是帮助学校完成教学,这导致实习基地应付式地接收实习生,缺乏对高校的融入感。

四是实践考核流于形式以及对带教教师缺乏考核和激励。实践考核的主要形式往往由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对教师缺乏考核和激励。有些教师精力主要放在科研和课堂教学上,对实习教学的重视不够,评语和打分比较草率。同时由于实习时间短,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接触不够,也影响了其带教的积极性。

2. 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是将实践教学提前并加大比重。四年制药学本科生往往在三年级才真正接触到专业课程,如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因此,有必要将一些到实践基地见习为主的实践环节设置在前期课程中,以加深学生对药学的了解,培养专业兴趣。在药学专业实习中,可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将课程提前上完,增加学生实践训练的时间。临床药学专业或方向的药学本科实践教学,应充分保障学生在医院和社区药房的实习实践。

二是拓展实践教学基地。依托高校的科研优势,建设实践教学的示范基地,以这些示范基地为依托,辐射、带动其它实习基地,提高教学质量。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包括各学科的实验室、模拟车间、模拟药房,校外实践基地包括制药企业、药监部门、医药公司、医院药剂科等,有条件的高校还可积极开展本科生国际交流活动,开拓国外实践基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

三是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联系。在学院与教学基地之间,通过学科建设紧密联结起来,学院为基地提供技术与项目的支持,基地则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训机会和就业机会。结合学校的学科建设,学院可利用开放基金、设立子课题、设立产业化基地和学科建设基地等载体,使教学基地参与到相关项目研究中来[6]。对学术水平较高的实践基地,可通过邀请专家开展讲座的形式加强联系。总之,学院可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与实践基地的联系与合作,提高基地参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为药学本科实践教学带来活力。

四是改革实践教学的双向考核和激励模式。依托实习基地的师资力量,实习期结束后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分类考核,考核成绩量化,未合格者不能参加毕业论文答辩。通过考核的导向,提高师生对实习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同时对实践基地和带教教师也引入考核激励机制,给予优秀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带教教师相应的奖励,如给予科研合作机会、输出优秀本科实习生等。

三、药学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

1. 实验室教学改革

第一,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实验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是药学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以往的实验教学往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同一个实验,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和科研发展的需求。可将科学研究的方式引入本科实验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压缩、淘汰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突出实验的探究性。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大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将多门专业课程实验通过药物研发链整合在一起,形成综合药学实验。同时,促进科研项目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以科研促进教学,让学生接触、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形成科研创新意识[7]。

第二,扩大大学生创新性科研活动平台。各院校除了本科教学实验中心,还可开放各科研实验中心和实验室为本科生教学所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可靠的保证。充分利用实验中心设备购置经费和学科建设经费,并鼓励利用科研经费购买仪器设备,加快实验中心平台建设,使其成为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主要场地。充分利用这些多层次的实践平台,积极推行药学实验教学改革,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实验,初步建立科研思路,培养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科研团队协作精神,使优秀者脱颖而出[8]。

2. 药学社会实践与科研创新

第一,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度让学生尽早了解和接触药学科研实践活动。目前很多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通过导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导师可以通过各类学术讲座、学术交流活动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让学生了解、接触科研,然后鼓励、组织学生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或者参与导师自己的专项科研项目。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引导学生进入各研究室和实验中心开展实践教育,让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的设计、可行性分析和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系统科研能力。

第二,通过开拓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药学社会实践的机会。药学院校可通过与制药企业、医院和科研院所的沟通,共建“产学研”实践基地,接收学生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可安排在暑期进行。通过基地建设,将实践教学真正延伸到社会,实践与创新并举。通过课外科技活动,鼓励师生发明创造,符合条件的申报专利,形成一种人人争创科技创新的局面[8]。有条件的院校还可将实践基地向国外拓展,如我院与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药学院签订了本科生暑期实习协议,先后输送三批十几名本科生到美国的药房、实验室进行实践。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可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创新的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为向社会输出药学通科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第三,通过加强毕业实习平台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科研素质的提高。毕业实习是本科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环节。除了本校实践基地外,还可与国内外药学研究水平较高的单位共建毕业实习基地,如我院近年来输送优秀本科生赴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药学院毕业实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本科生与实习单位的导师、博士、硕士研究生一起工作,感受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

3. 临床实践教学

我国的临床药学专业教育历程可谓一波三折,鉴于国内临床药师需求和国际药学教育形势,近年又掀起一股专业申报热潮。然而由于药学专业学位制度尚未形成,执业药师法尚未颁布,临床药师的专业培养一时还难以与国际接轨。国外临床药学专业充分考虑临床实践环节,一般学制为六年,至少保证一年的临床轮转实习。借鉴国外经验,我国药学院校应加大临床实践基地建设力度。此外,综合性大学的药学院校可以发挥自身多学科的优势,在药学教育中融入人文社科、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内容,改革现有的高等药学教育模式。应考虑打破传统医学和药学教育模式,构建以疾病药物治疗为线索的模块式课程结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将药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工作相结合的能力,以便将来胜任临床药师的职责要求[3]。有条件的院校还可考虑国际合作办学,建立国际化的临床实习基地,为我国高端临床药师的培养做出努力。

当前我国药学院校的实践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人才培养方向主要还是通用型药学人才,教育基本上仍是化学模式,而与医学相关的知识体系缺乏。药学本科教育学制多数还是四年,实习时间偏短,主要还是以实验研究为主,无临床轮转实习安排,无法满足医院药学、社区药学、促进合理用药等相应岗位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未来应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在药学实践教育方面加强实验平台和实践基地的建设,尤其应在临床实践教学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以适应我国新时期对药学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欣. 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高等药学教育[J]. 中国药事,2009,23(11):1141-1143,1153.

[2] 林以宁,瞿融,马世平. 日本药学大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略探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51-52.

[3] 梁海珊,张新平. 国外临床药学教育模式对我国药学教育的启示[J]. 医学与社会,2011,24(3):94-96.

[4] 杨丽英. 德国药学教育及药剂师分布概况[J]. 中国药事,2007,21(1):63-64.

[5] 徐晓媛,吴晓明.中国高等药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展望[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4-26.

[6] 蔡琳,张翼,叶发青等. 构建“大药学院”药学实践教学体系[J]. 药学教育,2012,28(3):54-57.

[7] 姚彤炜,胡永洲,袁弘等. 构建具有科研特色的药学实验教学新体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5):129-131.

药学专业现状篇3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bout clinical pharmacy in our university

LI Yaling1,2 YE Yun1 HUANG Yilan1,2 LI Jun3

1.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Sichuan Province, Luzhou 646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Clinical Pharmacy,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Sichuan Province, Luzhou 646000, China; 3.Department of Anorectal Diseases,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Sichuan Province, Luzhou 6460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pharmacy graduate education in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our school" for short) has been rapid, and has achieved some results, but there are still deficiencies compared with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first-class clinical pharmacy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pharmacy graduate status an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ducation with the professional graduate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analyz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clinical pharmacy graduate education, study the new trends of the specialty in our school,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and advantages from the realitya put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service clinical pharmacy personnel in accordance with its ow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strategies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clinical pharmacy.

[Key words] Clinical pharmacy;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ituation analysis; Combination of medicine and pharmacy;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a school

临床药学是一个医、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以患者为对象,以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为目的,以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为核心[1],研究药物临床安全、合理、有效应用方法及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核心是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其任务就是要实现老药新用、常药特用、优化量效等。临床药学已成为医院药学发展的新方向和药学学科的新研究领域[2],它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推动了药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笔者采用调查问卷、文献查阅、深度访谈、电话咨询以及网络等多种形式对西南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国内、外一流大学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提高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建议,以期为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现状

我校于2013年开展了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学制学位:三年学制、毕业后授予理学硕士学位;培养方式:采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集中授课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导师指导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在教研室领导下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指导小组对研究生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及独立工作能力等全面负责,侧重素质和能力培养;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临床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具备药学、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交流能力,能够参与临床药物治疗,从事临床药学实践和教育,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独立进行课题设计、从事临床药学创新研究的能力,能够在药品临床??用、研究、开发和管理方面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临床药学人才;研究方向: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应用安全性研究、循证药学研究。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程(高等药剂学、医学科研方法学导论、外科学进展、循证医学、肿瘤基础理论、药物分析选论、内科学进展、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信息检索、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与技术)和专业课程(临床药理学、专业外语)及公共课、选修课。考核方式:考试、论文答辩。实践教学分为教学实践和临床药学实践,临床药学实践分为初级实践(在门诊药房、住院药房、药库、药检室、制剂室、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临床药学室等部门轮转3个月)、高级实践(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参与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等临床科室轮转5个月)和专科实践(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临床药学某个专业方向进行较深入的专科临床药学实践,时间4个月)。

2 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分析

2.1 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优势

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成为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拥有临床药学研究生导师5名,都是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的高级双师双证导师[3];拥有3家直属大型三甲附属医院及30多家非直属三级教学实践基地,多家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也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具备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的丰富经验及优质资源。通过对我校临床药学相关师生广泛调查发现,他们均对招生就业情况评价较为满意,这与“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医院药学服务由原来的“以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4]以及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需求、药学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需求、学生就业背景需求[5]有关;教师队伍、教学质量与效果评价也较为满意,这与我校拥有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及较好的教师队伍有关。

2.2 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不足

美国是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的发源地,1957年美国密西根大学药学院的Donald Francke教授首次提出六年制Pharm.D.(Doctor of pharmacy)[6],国外发达国家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现己较为成熟,国内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中国药科大学是最早(2006年)获批设置临床药学专业的学校,我校的批准时间是2011年。由于我校地处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学科发展时间短,与国内一流大学及欧美相比,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尚不成熟:学制学位较为单一,培养方式合理,但很多?节未到位,培养目标是复合型人才,与现代临床药学教育发展方向(服务型临床药学人才[7])有所偏颇,研究方向较少,需拓宽研究领域,课程设置无特色,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欠缺。目前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还属于科学学位型培养模式,毕业授予理学学位,这与我国还没有独立设置临床药学专业学位有关[6];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积极性差,尽管应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但还有待提高;课程设置欠合理,教材实用性较差;见、实习安排不尽合理,临床药学实践范围较窄,时间短,偏重于药学研究、实验室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及用药咨询,而临床用药决策参与较少,不能适应现阶段医院药学、社区药学领域对临床药学人才的需求[8];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尚需修善,教师、学生国际合作交流机会少,很难跟上学科前沿。

3 建议

3.1 加快“以病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变

目前我校是培养能够在药品临床应用、研究、开发和管理方面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临床药学人才,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临床药学专业以培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服务型临床药学人才为目标,一个优秀的临床药学工作者应是健康服务的提供者、决策者、沟通者、引导者、管理者、教育者、监督者、控制者、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9]。培养服务型临床药学人才,更符合现代临床药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我校临床药学教育应从“以药品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教育理念转变,由培养“化学型药学人才”向“临床型药学人才”的转变,由“科研型”向“服务型”药学人才的转变。

3.2 建立多学制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从目前国际临床药学教育现状及我国医疗机构对临床药学服务的需求来看,我国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应是培养能胜任临床药学工作的临床药师,属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应开展专业学位型教育。目前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学制只有3年,授予理学学位,建议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衔接,逐步增设6年制本硕连读、8年制本硕博连读、5年制硕博连读,增设博士点,毕业时授予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博士学位,山东大学[10]、北京大学[11]开设的临床药学专业本硕连读可为我校提供宝贵经验。这种多学制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有利于节约培养时间,有利于课程设置的连贯性,更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与临床医生在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学历学位、职称等各方面匹配并通力合作,更符合我国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学生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利于突显我校特色办学,实现我校品牌效应。

3.3 拓宽临床药学专业研究方向

我校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方向只有4名,2018年的研究生招生简章更没有备注研究方向,作者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临床药学发展新方向及国内、外一流大学临床药学研究方向建议该专业导师及新增导师应向群体药物生物等效评价、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机制与治疗、个体化给药研究及药物代谢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新剂型与制剂新技术、药物基因组学、合理用药与临床药物评价、上市药物评价研究、临床药学服务和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新制剂的开发和评价、治疗药物监测研究及给药方案设计、生物活性肽研究等方向拓展[12]。

3.4 广泛应用混合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如今互联网背景下,建议我校师生广泛利用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线上、线下教学,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有利于打造教学团队,有利于过程性评价[13]。教学方法与手段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建议教师联合应用讲授式教学法(LBL)、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基于问题的学习(PBL)[14]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授课、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药学沙龙、实验、专题 讲座、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充分运用数字化教学,使临床药学教学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方式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兴趣,加深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记忆,从而将教与学、学与用有效衔接,将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专业与素质紧密结合。

3.5 加强教师队伍团队意识,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合作交流平台

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教师队伍来自药学及其相关学科,多为药理学、中药学等专科教师,教师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不能有效地将合理用药与临床问题有效结合,建议教研室对整个团队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医、药导师组制度,通过团队定期开展医学、药学沙龙(处方用药分析、专科用药解说、经方应用举例、典型案例探讨等)、专题讲座等,达到医药互动、医药互补、知识共融、医通药情、药知医意,增强双方共识,弥补学识漏洞,极大地提升教师队伍的关联度与支撑度。我校实践教学基地多,质量高,但其与教研室及导师联系不紧密,交流平台不完善,建议各实践教学基地与教研室及导师建立开放性、多媒体、多层次交流平台,让导师参与建议实践培养方案的制订,优化、整合学校与社会多种优质资源,构建学校、医院、医药企业多重实践教学平台,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

3.6 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实践教学

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课程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4类,复旦大学临床药学研究生课程分类和我校相似,但其教材选择和我们差距很大,而美国Pharm.D研究生教育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药学相关课、医学相关课、临床药学相关课[15],作者认为美国Pharm.D研究生教育课程分类更为合理。建议加强学生药学、医学相关知识培养的同时,应重视临床药学相关课程的普及,建立针对性更强的选课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科学知识:公共基础课增设人际交流学、自我保护和人文素质、心理学、信息检索与写作;药学相关课增设药学伦理学、药物信息学、药物经济学、药物计量学、药物毒理学、药物流行病学、药学政策与公共卫生;医学相关课增设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重症医学、急诊医学;临床药学课增设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治疗学、循证药学、临床药学实践导论、药学监护、临床药物评价、药物警戒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事管理。我校教学实践安排很为合理,临床药学实践共1年,实践范围较窄,时间短,毕业学生不具备独当一面的素质,不能满足医院药学、社区药学、促进合理用药等相应岗位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建议实践范围拓宽至社区、社区药房、社会大药房、药厂、实验室以及临床肾病科、ICU等科室,实践时间从1年延长到2年,半年理论课程结束后进入实践教学,理论课始终要与临床药学实践紧密协作、穿插进行,可将理论课以药学问诊、药学查房、药历书写、文献分析报告、临床处方点评、讲座、典型病例讨论、医学药学沙龙、多学科综合门诊、药学监护、用药宣教、ADR监测等形式安排在临床药学实?`环节中去,同时建立研究生培养校内、校外双导师制[16],使从事临床药学实践的学生与住院医师一样在临床科室轮转、管理患者、参与查房和会诊、处理医嘱和药物治疗等,实现院校教育与岗位培训的无缝衔接,毕业时培训考核合格可授予临床药师岗位培训证书,这对学校吸引生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就业顺畅,减少学生就业单位培养经费等不失为一个好举措。

3.7 规范生源,考核目标明确、形式多元化

药学专业现状篇4

2006年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系药学专业首次招收三年制专科,报到39人;2006至2009年招生计划维持50人/年,实际报到分别为39人、44人、40人、34人。分析2010至2013年我院招生情况,2010年扩大招生计划,增加指标,2010级实际报到32人。2011级药学和中药专业实际报到生46人。2012年药学专业实际报到30人,中药专业实际报到28人,共58人。2013年药学、中药专业实际报到79人,较2012年有显著增加。

表1 药学与医学技术系近年实际报到生数统计表

二、近年采用的招生措施

(一)发扬传统,创新措施。

重新编制招生简章,弱化药学专业主干课程相关化学学科及理论学习枯燥学科的介绍,缓和学生抵触情绪,加大人文素养综合实践课程的介绍力度。从药学专业的前身原卫校药剂班的开办历史、药学专业的发展近况、新增中药专业的开设、师资力量(双师型、研究生比例)、重点专业、精品课程、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就业岗位、就业前景、就业率等方面重新编制,突出专业开办优势(地域、政策)和专业特色,增强吸引力。同时,学院实施的招生激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招生人数的增加。

(二)拓宽招生思路,挖掘生源数量。

1.立足汉中,辐射西北,挖掘生源。

2.下县区进行点对点招生。招生领导小组分别于高考前夕、填报志愿期间下南郑、略阳、镇巴、佛坪等县区的相关中学,进行有针对性地招生宣传工作,提高我院和系部的影响力和招生实效。

3.前往甘肃省各中学面对面招生宣传、接受咨询。我系王仕宝老师在学生填报志愿前,前往甘肃会宁中学等多所中学进行面对面招生宣传,并耐心讲解,接受学校、学生家长和学生的咨询,提高药学和相关专业的报考率,从实际报到率看,成效显著。

(三)开拓创新,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根据学院统一安排,在完成传统招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加大了对系部的宣传力度。党政领导、带班人员多次召开讨论会,结合实际,撰写和修订“2011年药学系招生简介”并制作了4块大型宣传板,使前来咨询招生的学生及家长,充分了解到药学系的师资力量、课程建设、就业前景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们对药学专业和中药专业的认可度。此外,通过在校生进行宣传,在校生离校时每人发放宣传彩页(宣传册)和相关资料,让学生回到生源地进行宣传。

(四)通力协作、讲求奉献、踏实肯干、热情服务。

按照学院招就处的暑期招生值班安排,我系制订了详尽的暑期值班计划,两班人员实行轮岗值班制,保证招生信息通畅。所有值班人员通力协作,对前来咨询的学生及家长热情服务、耐心讲解并进行信息登记。

在系部统一安排下,我系多位教师利用暑期回到老家进行现场招生。不畏炎热,发扬讲求奉献、踏实肯干的精神。

二、招生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政策因素的影响。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1]。“招生是学校的生命线”,“统招”依然是我院主要的招生模式,现在的高中毕业生生源越来越少,再加上各大高校都在扩招,学生家长、学生对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和偏差,使职业院校招生难的问题更突出[2]。

(二)品牌意识薄弱,内涵建设仍需加强。

药学专业、中药专业是我院新近成立的新专业,品牌建立尚需时间,社会知名度不高,建造核心竞争力的架构,提高社会认可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校内外实验实训基础薄弱,难以满足基本教学需求。

学生实践技能及培养目标的实现还有一段距离。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与就业岗位相一致的技能培训直接关系学生综合素质,关乎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加大软硬件的投入,完善人才培养工作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四)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法手段需进一步完善。

传统宣传策略暂不能适应高职招生的发展趋势,紧跟先进招生理念,建立行之有效的招生激励机制和手段已迫在眉睫。网络、媒体宣传不足,尤其我校网站建设有待加强。

三、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

(一)加强市场研读,寻找招生突破。

积极进行市场调研,相关用人单位填写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及时统计分析,撰写分析报告[3]。召开讨论会,研读市场,寻找招生的突破口。以课程改革为龙头,创建一批院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增加药学、中药学专业社会认可度,提升汉职院药学专业知名度。

(二)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010年经过学院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已基本清晰。2011年经过评估后的反馈和改进,树立质量意识,融入成本概念,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市场需求人才的培养力度,理顺投入、产出、效益之间的关系。加强内涵建设,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建设质量工程[4]。

(三)改进招生宣传,采用多元招生。

改进招生宣传方式,寻求多种途径进行宣传。由专业介绍转变为学生就业前景、薪资水平、发展空间等学生家长实际关心的问题。融入企业文化,校企合作理念[5],让学生产生归属感和优越感。创办一批有内涵并与专业结合紧密的学生社团,作为教学辅助。联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局、农业局等部门打造陕南药用植物开发品牌,最大限度地提升汉职院药学专业知名度。

强化网络广告宣传。随着科学的进步,网络成为学生及家长了解一个学校最便捷最主要的途径,加强学院、系部网站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院和系部的知名度。因此,广泛动员全系教职工和在校生积极踊跃参与网上投稿,加快网站更新速度,强化网络广告宣传。

(四)加强校企合作,挖掘合作潜力。

药学专业现状篇5

>> 我国中药专利申请质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中药专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药专利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国内中药专利保护的现状分析 中药专利申请的现状及对策 基于专利保护探讨我国中医药科研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医药专利分析领域研究热点探测及对中药专利分析的启示 中药专利保护对中药品种保护的辅助作用分析 简议中药专利保护 中药专利权益流失问题的对策 从专利保护角度为我国中药产品“出海护航”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专利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新批准上市中药新药的专利保护状况分析 浅析我国中药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中小学开展田径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中药的现行法律保护 我国中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1-01-10.

[10] 李扬,孙晓北,池慧,等.美日药品专利发展趋势[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30(12):49-52.

[11] 唐莉.浅议近十年来我国中药专利申请概况[J].亚太传统医药,2006,(7):31.

[12] 胡明悦,杨媛.浅谈中药专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药物评价研究,2011,34(1):15.

[13] 张清奎.误区阻隔医药知识产权保护[J].论坛・医药,2005,2(22):87.

[14] 马海花.我国中药企业的专利保护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3:27.

[15] 曾心茁,王智.申请专利要做的哪些准备(上)[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5):31.

[16] 王旭明,董研林,张平川.试论中药专利申请时机的选择[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9):592.

药学专业现状篇6

关键词:医药企业 专利现状 存在问题

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技术创新成果对专利保护依赖最高的行业之一,专利既是技术创新的成果,又是对创新成果的保护。文章运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数据,对我国医药企业专利现状进行分析,并与国外专利情况进行比较,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1.我国医药企业专利现状

自1985年4月1日我国实行专利制度以来,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专利量取得了可喜成就。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医药制造业发明专利拥有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1995年医药制造业共拥有发明专利数量为183件,而到2009年已经增加至6017件,比1995年增长近33倍。专利申请数量有了很大提高,1995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数量为273件,2009年增至8601件(见图1)。

图1 1995-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发明专利拥有数和专利申请增长趋势

1.1我国医药制造业拥有发明专利的分布现状

我国医药制造业拥有的发明专利大部分被化学药品制造领域所占据,以2009年为例,约占医药制造业的45.2%,其次是中成药制造领域,约占40.8%,生物、生化制品领域的比重最小,约占14%。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成药制造领域的比重正逐渐增大,说明我国一系列中医药扶持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明显,产品技术含量有了较大提高。

表1 1995-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拥有发明专利的分布状况(件)

1.2我国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的分布现状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专利申请,绝大部分集中在化学药品制造和中成药制造领域,其中中成药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较快。而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缓慢,比重很小。

表2 1995-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的分布状况(件)

2.国内外医药专利现状比较

国内医药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在专利申请上,尤其是专利申请的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1998年-2002年间《发明专利公报》公布的药品发明专利申请的数据及1985年1月-2005年10月申请公开的所有中药专利数据中的中药专利申请量、专利保护的内容及专利授权情况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

(1)我国医药企业的化学药品专利申请量很少,只占8.4%,而且大部分为制剂或工艺方面的申请;而国外医药企业(包括个人,以下同)的专利申请数量约占91.6%,且大部分为新化学合成药品,质量相对较高。

(2)我国中药的专利申请量较多,占中药专利总体申请量的97.2%,但是质量大都不高,因其大部分的专利申请仅是将中药处方进行了罗列,即使被授予了专利权,其专利保护范围也很有限;而国外医药企业在中国申请的中药专利只占2.8%左右[1]。虽然国外医药企业在我国申请的中药专利总量不多,其总体授权率却高达31.8%,而国内企业申请的中药专利总体授权率仅为25.2%,说明国内医药企业在中药领域的技术创新性研究明显不足 [2]。

(3)我国医药企业在生物制品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约占48.46%,但申请的质量和发明的创造性与国外医药企业相比,差距仍比较大。

从药品专利申请的整体来看,国内医药企业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天然药物领域的开发,但在含有机成分的药品、药用辅料、生物制品和药物制剂方面处于劣势。

3.存在问题分析

3.1 现行专利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

我国的专利法虽历经三次修正,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国专利制度建立较晚,难免会存在着一些需要长期消化和弥补的问题,这也是造成我国现行专利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的重要原因[3]。

3.2国内医药专利保护观念和意识淡薄,与国际大环境脱节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专利申请量以年均22%的速度递增,但由于多年来的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其对专利制度还没有足够引起重视。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专利申请中只有25%左右得以运用,而能够形成生产力和产业化的仅占5%[4]。这说明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研究中有意识地运用和实施专利机制的很少。许多企业的领导、科研人员,甚至是负责企业专利管理的人员不仅对专利保护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而且对专利壁垒等战术几乎一无所知,与发达国家的企业擅于运用专利制度来保护其自身的技术创新成果,以此赢得市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3.3专利信息利用不充分,多方合作渠道不畅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医药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开发前,需要对开发的新产品进行专利检索,分析所开发技术在本领域中所处的地位,竞争对手的状况,对拟开发的产品进行专利评价,再依据专利检索及评价对开发的主题进行及时修正,这样既可防止侵权,也可避免资金和时间浪费。只有这样,医药企业才能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区域。但目前国内大多数医药企业欠缺利用专利信息系统检索专利文献的能力,致使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一直落后,企业专利机制的开展也无从谈起。

此外,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弱,其开展技术创新往往需要与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机构等多方合作。但因我国尚未有一个开展技术合作和促进产学研转化的政策平台,加之技术中介服务的缺位,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大学间的信息不对称,彼此间很难寻求到合适的合作机会,这就造成了企业 “求合作无门”,而科研机构和大学拥有的技术开发成果则因离开市场或不被市场需要而受到冷落,导致技术创新成果不能被迅速转化和应用。

3.4医药企业内部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方面,医药企业技术开发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专利实施的效果不理想,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医药企业专利人才缺乏,尤其缺乏即懂技术、专利、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大多没有专门负责本企业专利保护的管理人员,即使有也很难驾驭集专利、技术、经济多因素于一体的专利机制。另外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数量也偏少,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给医药企业专利机制的实施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国家层面上,首先,要加强和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创造利于医药技术创新的大环境;其次,要加强专利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特别是医药企业管理层要认识到专利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企业层面上,首先,要加大医药研发投入,给医药技术创新以资金支持;其次,要充分利用国家公开的医药专利信息,同时要与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机构等多方合作来开发新药;最后,要健全企业专利管理部门,完善相关专利制度,形成知识累积和资源共享的氛围,从而提高医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全林.新医药开发与研究[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104.

[2]章洪流.科技含量低是中药专利授权率低的主要原因[N].中国医药报,2006-7-11.

药学专业现状篇7

【关键词】就业形势 就业现状 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整体概念,它指的是在我国教育视野下所有接受高等教育学生的就业,这其中涵盖了高等学校的各个学科和专业的学生。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属于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范畴。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是探索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前提。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根据我国教育部近年的人数统计,从2008年起,我国每年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以每年接近10%的增幅逐年增加。从2008年的559万人到2011年的660万人,虽然实现了我国的“大众化教育”,但人数的增加,就业岗位的限制,使众多的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困境。同时,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参差不齐,很多高校为招揽生源,盲目开设相关专业,而社会的发展和各行业领域对人才需求的差异,导致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与其他各专业之间的供求不平衡。

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就业与“被就业”的双向选择。大学生有权利自由选择就业单位,而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也有诸多门槛。社会的发展使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素质需求越来越高,但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往往把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学校作为第一道门槛,以学校的名气来决定人才的能力素质高低。不难发现,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信息中指定只招聘毕业于“211”“985”等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把其余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拒之门外。同时,性别歧视也给众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极大的压力。特别是女性毕业生,在面对众多大型企业的招聘性别限制时,倍感就业压力巨大。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区域时出现了错误的认识。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将就业地点选在了东部地区以及一些沿海发达城市,造成发达城市就业形势严峻而中西部地区人才缺乏的局面。同时,当前高校毕业生选择就业时越来越理性,面对就业前景,大部分毕业生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就业期望与现实就业间矛盾有所缓和,毕业生起薪普遍较低。但仍有一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前景持消极态度,对就业的定义认识不足,很少有毕业生能正确区分就业与创业之间的关系,自主创业意愿较低,将就业等同“稳定+高工资”,缺少冒险意识,从而导致了就业形势的加剧。

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建设的需求,综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给众多高等院校培养人才方面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中医药院校大学毕业生虽然在专业上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但这也只是针对中医药行业而言,当中医药行业就业机会逐渐饱和时,其给中医药院校大学毕业生带来的就业压力就更为严峻了。

(一)“综合型人才”的大环境就业使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陷入困局

当前,社会就业越来越强调“综合能力”,这给中医药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带来极大的压力。中医药院校的大学毕业生专业性相对较强,其就业机会主要来自于各大中医药企事业单位。但随着该行业就业机会的不断饱和,对于部分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来说,就业机会的寻找将会越来越难。然而,几年的艰苦学习,专业知识的积累,要使中医药院校的大学毕业生轻易放弃所学医药知识从事其他工作,相对较难,且思想包袱较大。当专业与所从事的行业不相关时,中医药院校的大学毕业生感悟更多的是心有不甘。同时,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其他综合能力如社交、管理、组织协调等的培养,导致其在寻求其他就业机会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相对“死板”,与“视野狭小”并存

中医药院校的专业特殊性决定了其毕业生就业行业的相对固定性。在寻找就业机会时,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观念相对“死板”,认为从事医务行业工资待遇较好,稳定且风险小,铁饭碗思想严重。大部分中医药院校毕业生毕业时一门心思往医药行业单位钻,而忽视其他更多好的就业机会,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医药行业求职的竞争力。就业视野的狭小,导致很多大学生实习时选择去医院,临床等,对其他行业甚至与其专业相关的行业考虑较少,如医药销售行业、医疗保健行业等。

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属于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范畴。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整体形势也直接影响到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中医药院校面临的问题。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思想活跃、价值取向多样化,社会责任感、社会参与意识强, 能够立志报国、服务社会,追求高层次的工作、学习、生活目标。但中医药院校专业的特殊性使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又具有不同的一面:专业技术性强、就业渠道窄、思想观念传统。同时,社会对医学的认同主流偏向西医,中医学并未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接受。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医药毕业生的思想压力增大,在择业时不能正确、乐观地面对现实。综上所述,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药学专业现状篇8

摘要:行业企业调研是一体化课程建设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基于此,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医药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课题组,对常州地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常州医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以及对常州地区医药行业代表性制药企业人才现状及需求进行分析,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高职;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课改;技能人才状况

作者简介:许瑞林,男,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药物分析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分析;石洪林,男,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9-0030-06

一、调研背景

长期以来,高职生物医药系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受到实训场地和设备的限制,主要以学科教学为主,课程设置与医药企业需求脱节。为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常州医药产业,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医药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课题组对常州地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二、调研的基本信息及分析

课题组选取了常州地区医药行业内有代表性的制药企业,以企业领导、部门主管和常州市医药行业协会专家作为对象,以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要方法展开调研,主要调研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常州医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1.常州地区医药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常州医药产业拥有药品生产企业41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02家,药品包装材料企业25家。产品涉及化学原料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提取,卫生材料,生化药物,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等多个门类。

2.常州医药产业配套能力较强,易于形成药品、医疗器械的产业链。

3.常州医药产业未来发展潜力较大。通过实施新版GMP,为企业提升药品质量管理水平和扩大产能创造了条件,使行业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一批优势产品逐步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初露端倪。

(二)常州地区医药行业代表性制药企业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

1.课题组针对常州地区有代表性的七家制药企业的人才现状和近三年药物分析技能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从表1可见,药物分析人数在企业总人数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约为10%左右;从表2可见,药品QC、QA人员在企业技术人员中所占比例达到15%以上,这表明制药企业对药物分析人才有一定的需求量。由表3可见,制药企业的药物分析人员虽然需求量不是很大,但技术要求都较高。另外,从调研访谈中获知,企业不仅对人才提出了技能方面的要求,而且在学历方面要求技能人才至少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所以,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体化课程要兼顾技能培养和学历教育,两者都不能偏废。

2.调研发现,制药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总数的40%以上。特别在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需要大量的质量管理(包括质检、化验、质管、验收、养护、保管等)人员。技术岗位有药物制剂工、药物QC检验工、药物QA质量管理员、制药机械维修工、研发人员等,各技术岗位人员占比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制药企业对药物制剂工技术人员需求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药物QC检验工,占比约10%。

如图2所示,调查数据显示,药物分析与检验人才需求最多的是理化分析,其次为微生物检测,然后是仪器分析。其中,理化分析约占50%,微生物检测约占30%,仪器分析约占20%。

3.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及其主要工作任务,以及所需具备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见表4和表5。由表4、表5可见,常州地区制药企业大多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企业,中药制剂较少,这是后续课改中应予以重点关注的方面。

4.调研发现,制药企业希望药物分析工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熟悉分析检验流程,严格执行仪器操作规定,遵守各项工艺规程,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QC人员。同时,药物分析工还应具有下列专业能力:(1)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了解现代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动态;(2)能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从事药物分析与检验;(3)能协助企业生产部门分析产生不合格品(批)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5)能制定和执行分析仪器设备和药物分析的标准操作规程。

三、基本结论

(一)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通过对企业调研情况的分析,我们确定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为:面向医药生产企业和原辅料生产企业等相关企业,培养从事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和理化仪器等设备,对原料药制剂等成品、半成品及原辅料进行检验、检查、检定、试验、分析的高技能人才。

1.中级工要求。能独立接受分析任务,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理化检测、生化检测,能分析判断检测中产生的异常现象,减小测定误差,并能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2.高级工要求。能进行仪器检测、理化检测、能解决在分析测试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具有培训和指导中级工的能力。对分析仪器常见的故障能进行诊断,对简单的故障能进行排除。

(二)针对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一体化课改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