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体育训练的特点8篇

时间:2024-01-12 16:02:50

体育训练的特点

篇1

关键词:体育;特长;培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36-01

体育课程的基本模式,从缓跑热身到简单的体操运动来活动全身,前半节课堂我们通过专项的学习来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这些运动技能就是他们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到生活的实践中去,在实践当中去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在实践当中灵活运用这些实践技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我们将这些体育技能灵活的分外专项的体育技能与综合性的体育技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和情况,我们可以有效灵活的选择不同的体育学习方式,不仅仅是进行单一的运动训练,而且是进行综合化的思维训练。

一、体育技能的专项学习和训练――因材施教灵活运用,重点提升培养。

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可以通过不同的爱好来整体训练他们的体育技能,在整体当中有分散,在分散当中形成整体,这就是可以根据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来整体性思考。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全班同学的数量,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根据不同的小组兴趣爱好,去进行不同的选择和思考,老师分组指导,学生组内学习合作交流。例如一部分同学打篮球,一部分踢足球,一部分跑步或者跳高跳远等,这都是我们分散小组学习的主要内容,老师通过逐层的指导,让学生们每一节课都有所收获,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提升他们的水平,提升他们的专项技能,以突出重点特长,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分析学习而又组内合作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体育技能的全面学习和综合性发展――整体的提升和思考。

体育技能的专项学习,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思考,重点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其他体育项目来相互促进,这就是体育之间的相互提升和融通,并且通过学习和融通的方式,将体育的学习提升到一个全面的空间,不仅仅通过组内合作学习方式进行体育技能学习,更要通过体育技能学习来进行自身的全面提升。

教师要做到“夯实体育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将体育的基本技能和必修项目教给学生,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进行重点教学,使之学有所长,产生浓厚的兴趣,将体育学习看成是终身活动,不断在以后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进行锻炼,通过体育技能的提升来提高综合素质,在提高身体素质同时,锻炼自己意志能力。

三、老师重点本质指导示范,学生重点有效思考学习。

不管何种学习方式,老师就是要通过主要的学习方式,来作为学生的主导而学生更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成为主体,活动的主体,教师进行课堂理念的全新研究与创新,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教师避免过多干预学生学习,又不能完全放手,通过重点关键的方式去进行引导学习,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突出研学的重点问题,体现科学的核心价值观,进行问题的有效探索,提升研学的价值。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让学生通过小组自我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分析,让学生提升自己的有效探究能力,提高对于研修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去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同时适度引申,发散思维,切忌盲目拔高,打破接受规律。只有在这种前提下,我们才能进行“适度拓展,发散思维”,这样才会稳步提升。引导学生展开自我运动的设计和满足,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情感,成为一种习惯,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当中,进行有效的运用,在运动中获得一种快乐,教师要多用情感鼓励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得到最终的收获,是自己受益。

体育课程教学要让学生产生兴趣,然后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实际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重视体育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之内,尽量全面掌握体育技能,做到全面掌握和重点掌握,提升来提高综合素质,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意志能力,不断变化新的教学方式去进行有效学习。

此外,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更要向学生培养体育的能力,提升体育中的精神,当做学生的生命导师,使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得到全面发展,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体育教师不仅仅是讲课者,更是学生生命思想的导师,通过体育锻炼,要强身健体,要提升精神文化水平, 更要增加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将锻炼身体和精神培养统一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王棣生.《中学体育创新教法--素质训练方案》.学苑出版社.2000

[2] 何丰明,陈 前.《走进探索--中学体育教学创新设计与课例》.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 刘彬生.《创新中学体育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1

篇2

学校体育不仅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抓好学校体育,对于增强全民族素质,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和我国整体运动技术水平至关重要。

而竞技体育的发展,既依赖于先进的体育科学技术、又依赖于坚实的后备力量,前苏联、美国和前民主德国早就把发展竞技体育重心移向学校,组建和创办了很多少儿体校和课余训练中心,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训练,培养许多优秀体育尖子和奥运选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业余训练同样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许多优秀运动员的坚实基础就开始于中小学的业余体育训练。近年来,我国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工作不断发展,它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而且也活跃了学校课余文化生活,有力的推动了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

因此,研究小学生竞技体育业余训练的特点,对于提高学校业余训练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基于此目的,我校以多年来开展小学生体育竞技业余训练为基点,从实际出发,以运动训练为参照,对小学生业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加以研究与总结,

力图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参与学校竞技体育业余训练的所有我校学生和训练的教师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本文在研究中参阅了国内外版本的《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中有关论述,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和有关文件。

2、2、2访谈调查法。对部分学校体育教师,学生进行访谈。

2、2、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归类整理,进行了数据处理。

2、2、4总结经验。通过总结长期课余训练的实践、经验和他人的工作经验,比较各校有关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特点,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出目前我校竞技体育训练的特点。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作为我国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与一般专业运动训练比较具有共同点,但是由于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在训练的对象、任务、形式、性质上与一般运动训练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具有自己的特点。充分认识这些有利于我们探索和遵循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客观规律,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3、1具有教育性和基础性。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崇高的信念与理想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体育运动训练不仅对人的身体发展,而且对人的精神发展也产生很大影响。学校业余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动作教学和培养少年儿童在某专项充分发展身体能力的规律,能有效地解决一系列属于德育,意志培养,智育和美育内容的任务,对形成人良好的思想品德起到更为有效的社会作用。

同时,业余体育训练作为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总体上是进行基础训练。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主要以基础训练为主,重视发展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是为使学生在不同的专项上达到高水平的成绩,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他们的训练必须有相应的训练年限,不能一蹴而就,拔苗助长。此特点特别适合于小学学校业余体育训练。

3、2具有间断性和业余性

业余训练过程具有间断性是由于训练对象必须接受国家规定的学校教育所限制的。所受训的对象不同于脱产的专业运动员,其它课程学业的要求,学校其它工作的进行,必要的假期和其它因素的干扰,使业余训练不可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进行不间断的训练,这就决定了其训练过程的间断性。

参加训练的学生是根据自愿原则,利用业余时间,在不影响完成学业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是区别于专业运动员训练的一个特点。同时,业余训练由于受到来自于社会、家庭的影响,参加训练的队员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3、3相对专项性不强

业余训练以培养后备人才为主,因此训练内容的专项性相对来说不很强,也不追求极限负荷训练。业余训练作为多年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最基础阶段,它还担负着给运动员定向、选材的任务。过早地确定专项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发展与最终表现,这也是许多运动员所证明的。同时,训练教师的专业知识缺乏,也影响了它的专项性。

四、结论与建议

4、1科学选材,注重启蒙教学

“选材是成功的一半”,是造就优秀运动员的关键,必须非常重视科学选材,这一步没走好,全盘皆废。在选材工作中,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只有经验和科学测试相结合,不断地跟踪观察,对那些身体形态好,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智能好有悟性,对训练项目有兴趣的学生,才可选作训练培养的重点对象。

例如我校在选取乒乓球优秀苗子时,依据拟选形态、机能、气质、心理素质、遗传.因素、发展潜质诸多方面,科学制定好各种选材测试量化标准。作为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他们必须是身材匀称,素质全面的,有符合专项要求的神经类型,智能好,有悟性,对乒乓球运动有兴趣的人,并从一年级就对他们进行跟踪启蒙训练。在启蒙训练过程中要经常对他们进行校访和家访,建立教练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沟通平台。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身体情况及文化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参加训练的态度及积极性。掌握好第一手资料是搞好训练的基本保证。特别在启蒙教学中对运动员兴趣和爱好预先培养和巩固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儿童具有好动、好玩、好模仿、好竞争,易接受新事物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乒乓球的启蒙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乒乓球运动,使之形成强烈的爱好,充分利用自己身边乒乓世界冠军曹燕华影响力。要完成这一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防止用简单的重复性练习而多采用游戏性的训练方法,多采用鼓励、表扬等手段来进行诱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在教学训练中获得欢愉与成功,保持长时间的兴趣,形成真正强烈的爱好,为今后在成为优秀运动员的艰苦训练中,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八年来,我们培养、输送的优秀运动员,无一不是在业余训练中表现出对乒乓球有着强烈兴趣和爱好的运动员。

4、2打好基础,全面提高素质

在业余训练过程中,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强调系统训练,全面提高运动员健康水平和发展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培养输送优秀运动员苗子,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在训练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通过比赛杠杆来检查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是不行的,优秀运动员苗子不通过比赛来锻炼培养也是不行的,因为很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是必须在比赛中不断完善和巩固提高的,优秀运动员苗子必须是在比赛中不断经受锻炼和考验而成长的,这是竞技体育的特点。校内,我们有班与班之间的比赛、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比赛、及校级比赛。校外,有校与校之间的对抗赛,有教学块级比赛,有区级比赛,市级比赛,有与外省市学校的友谊比赛及全国性杯赛,也有与外国俱乐部之间的邀请、互访赛。但是不能用比赛成绩作为评定运动员唯一标准,这样不利于抓好全面扎实的基础训练。

我们认为只有全面素质和专项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在业余训练阶段以全面素质为主来促专项素质发展,才能够达到全面提高运动竞技水平,逐年提高比赛成绩的最终目的。由于我们遵循科学选材,系统训练,逐步提高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的原则,八年来,在全国、市、区级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4、3经费投入,保证系统训练

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投入是很难取得效益的。要保证系统训练,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要逐步完善传统项目学校制度,加大投入的强度;把上级的每一分拨款用到刀刃上,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课余训练进行赞助,寻求新的投入;三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有偿培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来已久的问题。

4、4注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

从事业余训练的教练员大多由学校体育教师兼任,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体育课堂教学。尽管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学历、职称都比较合理,但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有着较大区别的。因此,必须给他们提供学习与进修的机会,才能适应运动训练发展的需要,促进教练员水平的不断提高。选拔一些有一定业务能力有敬业精神的体育教师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来,尤其是传统项目学校可考虑引进专业运动队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他们在运动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训练经验,基础理论。

4、5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关系

篇3

关键词:篮球训练;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篮球是青少年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处于成长的同学都喜欢打篮球。通过篮球训练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释放学习的压力,增加学生的信心。但是现阶段,我国高中体育篮球训练受很多阻碍,存在不少问题,丞待高中体育教职工积极商,研究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一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的特点

近年来,篮球已经成为高中体育的主流,在高中的学校里,经常可以看见很多篮球比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新课程的改革还存有影响。篮球训练的特点是受到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几十年的历史背景形成的。

(一)没有根本上对学生的体育和学习之间进行平衡教学

高中生由于高考的压力,学习任务十分繁重,一部分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都只是把打篮球当做是一项释放压力的活动,没有根本把篮球当做是一项积极的体育运动。体育老师也不重视对学生篮球能力的培养,只是过形式,真正懂篮球的人少,老师们只是把篮球当做学校期末规定的考试项目。文化课的教师又急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学生们除了在下课后可以打篮球,很多老师还占用学生们课后活动课给学生安排习题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会减少,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学生未能真正获得快乐。篮球运动是一项健康向上的运动,和文化课是相辅相成的,学校要将体育活动和文化课之间公平教学,不能偏向文化课的教学。

(二)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篮球教学中没有渗透情感教学,老师上课传授几个期末考试要测验的要点之外,没有对篮球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安排的组织内容不够合理。很多学生对篮球运动有兴趣,但是却没有掌握专业的篮球知识,以及篮球素质的培养。学校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够重视,没有深度发掘篮球运动的人才。

(三)训练模式单一

篮球是一项团体运动,篮球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篮球打的再好,没有好的团队意识,其在篮球队里就是多余的。但是篮球训练就只重视学生对某个篮球动作的模仿练习,没有从技术层面进行详细的解释,训练的场地也有局限性,这严重违背了篮球体育精神,也不利于篮球运动的普及。

二、高中篮球训练提高教学的策略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和心理还不成熟,个人观和价值观还不够完善,在这一阶段的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还不够重视。现阶段,我国篮球体育训练还存在很多问题,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长进行针对性训练,发掘学生的天赋。高中篮球训练在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重视。

(一)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篮球训练中锻炼学生的篮球情感,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对篮球的的积极性,树立积极健康的体育心理,学生对篮球可以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不管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还是在体育活动的教学中,兴趣是关键因素。在篮球训练中还可以引入篮球游戏,多开展脚步练习和运球游戏,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不断优化篮球训练的过程

高中阶段的文化课学习十分紧张,篮球是一门需要时间来训练的教学过程,篮球训练也不是一朝就能立竿见影的,是一个耗时长的活动。体育老师要合理安排学生锻炼和学习的时间,在篮球训练中,学生能真正的放松,在挥汗淋漓过后,就可以有更好的精力来投入到学习中。篮球训练还可以增加室内教学,让学生观看比赛,由老师来进行讲解,在获得篮球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达到技巧上的提升。

(三)增加和其他学校的篮球比赛

比赛中学生的荣誉感就会增加,为了赢得比赛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参加比赛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球队的协作能力也会提升。在比赛中,人的潜能会被激发,可能自己都不知道的优势可以在比赛中的得到凸显,老师再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安排球队的整体运作和配合。赢得了比赛就可以树立球员的信心,对学习的兴趣也会加强。

结语:

篮球考验的是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和灵敏度,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是高中篮球组成的目的。高中篮球和初中篮球有很大的不同,高中篮球不训练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高中生的思想比初中生成熟,如果对周围事物造成不满,很容易剑走偏锋,走上不归路。所以在高中体育教育中,应该提倡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在培养学生篮球兴趣的同时还要注意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断优化篮球训练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的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谢爱文.刍议高中体育篮球训练的特点及其教学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5,29:47-48.

[2]贾义军.高中体育篮球训练的特点与教学策略分析[J].学园,2013,10:153.

篇4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岷山中学游泳为主的体育特色模式建立的依据、背景,以及2010年至2011年间游泳特色项目开展的情况、组织形式以及取得的成果、目前所遇到的困难,为以后更好的建设及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体育特色 游泳 开展 训练点

中国的素质教育已推行了多年,国家大力推行体育与艺术2+1,逐步形成了以某项体育或艺术为特色的学校,为提升学校的核心发展力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岷山中学从游泳这一体育特色建设入手,带动学校全面发展,并最终成为以游泳为特色学校,为把游泳这一特色项目做好,做强,岷山中学选择与市级游泳运动队训练点相结合的游泳特色模式,这一模式开展为发展学校体育特色创造了新的方法。

一、什么是学校体育特色与市级游泳训练点相结合开展学校体育特色模式

与游泳训练点相结合的学校体育特色模式是体育局与学校共同管理、联合出资,学校游泳普及与体校训练点相结合的模式。这一模式达到学校每位学生学会游泳,开展特色游泳项目,体育局培养游泳人才、向市、省、国家输送游泳人才的双赢的效果。

二、体育局与学校共建学校游泳特色的优势分析

(一)学校需要体育局的支持来实现的学校游泳特色项目开展的高质量,游泳项目不像其它的如篮球,田径、等体育项目,校内本身就有场地,游泳特色的开展需要游泳池,而学校本身没有游泳池,体育局管辖内的体育游泳训练中心正在学校的对面,所以从游泳特色实施的场地上说,学校需要与体育局的合作才能很好地开展游泳为特色的项目。从经费上来说,以游泳为特色的项目,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会产生的费用,其中有场地,专业教师聘任,接送学生汽车费用,取得运动成绩后的教练奖励费用,以及器材的费用。这些费用80%来自于体育局,20%从学校的办学经费中支取。这很好地解决了,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的问题。游泳这一项目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体育项目,需要专业的游泳老师,普通的体育老师胜任不了专业化的教学,体育局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解决了学校办特色需要的专业游泳教练。

(二)体育局需要以学校游泳特色为基础来培养北仑区的游泳方面的人才,为北仑区的体育健儿在浙江,全国,乃至世界上取得名次打下基础,提高北仑区的知名度。中国的人才选拔的制度,使家长们更加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成绩;独生子女的吃苦耐劳精神的缺乏;成功的运动健将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学生要从体校退下来,退下来后很难再考上大学,工作难找;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很多家长不会轻易把学生送到少体校。体育局立足于学校来发现、培养游泳人才,能让有先天优势的学生既能在家的附近接受专业化的训练,培养自身的专业技能,又能在正规的学校完成国家所要求的基本课程,使学习与训练两不误。在学生的游泳有一定水平时再向上输送,把握更大,退回的现象更少。这样才能充分得到家长与社会的支持,从而解决了体校人才难招,招了难留的现象。岷山中学游泳训练开展两年多,以下的数据充分说明这一情况。

(三)体育局给学校提供了专业的游泳教师使学生学习游泳更加专业化,学校有游泳专业教师共三位,其中一位是学校体育教师,其他二位是宁波市运动训练学校派下来的专业游泳教师,受宁波运动训练学校的直接指导与培训,他们不仅有专业的训练知识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定期利用业余时间在上海进行专业教学培训,学习最新的教学与训练理念。

三、学校游泳特色开展

(一)学校特色教育,游泳课目标

相对于游泳资源的紧缺,我们学校只能对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进行上课,让每位学生能基本掌握各种游泳技能,参照目前世界游泳发展的新动向与趋势,游泳基本动作的规范化和多样化已被广泛应用。很多成功的教练都提出,对低年级教学要安排大量的打腿和分解练习,过多的配合只是叫快,不叫好。这是我们普训所遵循的运动规律。第一学期目标:在12节游泳课中,让90%的学生熟悉水性,并能连续换气,60%的学生能完成自由泳打腿的基本动作。20%的学生能完成25米自由泳打腿。第二学期是提高自由泳打腿的技术动作,让学生能更熟练,更规范地去完成此项练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其速度。

(二)学生游泳上课时间

每周每个班级上一次课,上课时间为下午2:35—3:15。

上课地点:北仑区游泳训练中心,中心良好的运作方式,保证了水质与环境的安全,让学生家长放心。

上课接送:由北仑区客运中心车辆接送,学生路上的保证安全。

上课与路上的学生管理:由班主任与二位游泳老师带队。

上课时的安全管理:北仑区游泳训练中心的救生员负责安全。

(三)学生游泳课教学学期计划示例:

表1

课次 内容 目标

1—2 1.游泳基本安全知识介绍和解说。

2.下水熟悉水中环境。 1.让孩子了解游泳的好处以及如何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2.加强对水的了解,克服心理恐惧。

3.培养孩子在水中自由翱翔的兴趣。

3—4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水中呼吸技术。

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逐渐掌握接触水的第一本领:水中呼吸。

5—6 1.水中呼吸+漂浮技术。

2.一学期游泳总结及评定。

1.增加难度,由在陆地站立的转变到水中漂浮。

2.通过考试和评定,了解成绩情况,为下学期的工作做铺垫。

7—8 1.带背漂的仰泳漂浮。

2.仰漂和俯漂的结合练习。 两种漂浮技术结合练习建立游泳基本身置:流线型姿势。

9—10 1.尝试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拿掉背漂仰泳打腿,基础差的继续巩固。

2.仰泳打腿的考核和评定。 让大多数学生掌握游泳的基本技能,并能加以运用。

篇5

1. 对跑的动作结构、影响跑速的力认识不深刻。长期以来,一直将跑的动作结构机械地划分为“着地缓冲阶段”、“后蹬阶段”、“后摆阶段”,认为“着地阶段”是阻力阶段,“后蹬阶段”是助力阶段,由此引发了对跑的技术动作的错误理解。忽视了摆动动作的作用,以致于实践中教练员训练的重点放在提高蹬伸肌群力量上,对屈髋肌群的训练远远不够,造成了大腿前、后肌群力量比例失调。这种不调导致两种结果:当做某个动作需要前后肌群同时收缩时,可能会拉断肌肉的纤维;折叠动作差。

2. 对“跑的放松技术”的含义及内容认识不足。“跑的放松技术”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它使运动员在短跑运动过程中心理、生理运动负荷都能相互适应,从而使神经系统和肌肉系高度配合,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得以按照技术规格的要求协调进行。“肌肉收缩与舒张的协调进行”包括了在同一动作阶段中不同肌肉的工作状况,也包括了同一肌肉在不同的动作阶段中的工作状况。(见表)

肌肉的放松与紧张,应该相对于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以肌肉的能量消耗和供给能量的大小与其紧张程度有直接的关系为由,提出了“短跑中以提高最大步频为目地的跑法是一种肌肉高度紧张的跑法,这种跑法,既会消耗过多的能量,又不利于运动中机体的能量供应”的观点,这种观点曾经流行一时并造成一定的影响以致许多教练员摒弃了“高步频”的跑法,而追求“大步幅”的“放松型”跑法。并结果使许多运动员以放慢两腿快速交换的频率为技术去加大短跑中的步幅,这是一种错误的导向。正确理解跑的放松技术,是在跑中不同的动作中,肌肉准确、合理、协调工作时的技巧,该紧张时,肌肉应该尽量地紧张,该放松时,肌肉应该尽量地放松。

篇6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 体育特长生 培养与训练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教学在高中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培养体育特长生可以对整个学校的运动锻炼氛围起到活跃的作用,带动整个学校的师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中,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习惯。但是由于体育特长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同时还必须兼顾文化学习,这就使广大体育特长生产生较大压力,容易引发体育训练与文化教学失衡的现象。我们必须在寻求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方法,保证体育特长生正常学习的同时,大幅度强化训练效果。

一、转变思想观念,重视体育特长生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则会对物质产生反作用,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效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的效率和质量。首先,学校必须给予体育特长生足够的重视,不能将眼光和精力全部放在文化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老师及学校教职工要把精力投入到专业特长生身上,特别是体育特长生的教育和培训上,使他们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消除自卑心理,树立体育学习信心,把体育训练当成一个光荣使命,在体育训练中快乐学习。其次,体育特长生应该积极参与相关体育动员大会,认清自己的位置,重新审视体育这个专业,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训练。此外,通过与老师沟通交流等方式了解体育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培养体育事业的使命感,争取通过大型体育大赛为校为国争光。

二、科学合理地调整体育项目布局

学校体育训练和田径项目的设置必须以本校师生的专长项目和教学设施为基础,在充分了解教师体育特长和学生兴趣偏向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进行田径项目的布局,突出本校的强项,争取建立本校的优势体育项目,以点带面,科学合理地设置学校体育教学项目。一方面,针对设置频率高但是人才培养效果欠佳的项目,挖掘和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对症处理。如人才培养受阻是因为教练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低下,学校就要通过强化培训等方式提高训练员的素质,或者可以从外部引进一些高素质体育教学人才,加强学校的体育训练队伍建设。如果导致人才培养效果不佳的原因是训练场地和训练设施落后,学校就应该适当加大对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的投入,争取引进更多与时俱进的训练设施,优化硬件环境。另一方面,对于开设率不高,潜在优势不明显的项目,学校应该及时将项目废止,避免造成资源浪费。通过这种方式有效优化体育教学结构和田径项目布局,在凸显本校优势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整个高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三、协调体育教学中的“学训矛盾”

高中体育特长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状况是,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出现冲突,如无法找到两者间的平衡点,就很容易造成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成绩低下,严重降低体育训练效率,不利于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这种状况,教师首先必须根据体育特长生的特征制订适合的教学方案和学习方法,对特长生文化课上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根据体育生的高考特点进行有重点的课堂讲解。其次,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应该尽可能地选择在无教学任务的课余活动时间进行,避免影响正常的文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尽量压缩运动时间,提高体育训练效率,将挤出来的时间进行有效的文化学习和训练。为防止“一头倾,一头热”,必须兼顾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树立“读训并重”的意识。高中特长生的体育训练要安排在下午5点到6点之间进行,针对高三学生课业较繁重的特点,要尽可能地保证正常的文化学习,在体育考试即将到来的那段时间,要科学安排学生的训练时间,选择与考试进行时间一致的时间段开展体育训练,有效培养考生的兴奋点,保证体育考试的稳定发挥甚至超常发挥。最后,相关调查显示,过早开展体育训练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但是最终高考时体育术科上线率高,文化课成绩却明显跟不上,为了保证学生正常的文化学习,必须合理安排训练项目,例如,在高考前两个月内的早训活动中,尽量安排铅球等运动量较小的项目,避免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过大影响。

四、完善教练员培训制度

我们要增加学校田径训练员的培训机会,不断更新训练员的观

,与时俱进,为学生的体育培训提供保障。首先,每隔一段时间就举办有规律的体育训练研讨会,邀请有经验的体育专家和学者授课,分享心得和体会。其次,把握每一次外出培训的机会,鼓励教练员积极主动参加外地培训,促使其思想及教学技能与外界接轨,提高专业素质。最后,建立健全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逐步完善体育训练员的在职进修制度,有效培养其竞争意识,不断提高竞争能力,进而提升体育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准。体育教学相关管理部门必须主动为学校教练员的科研活动提供环境和条件,监督训练员进行理论学习,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和水平,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学校教练员要注意培养科研意识,主动参加各种体育科学研究活动,争取将新技术和新成果大量投入田径训练中,强化高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育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对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有效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学校要想强化体育特长生的体育训练效果,促进体育特长生的全面稳定发展,必须重视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体育训练观念和体育学习信心。其次,综合考虑学校师生的专长特点和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校的项目结构,形成本校的优势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再次,协调好高中体育特长生体育训练和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坚持训练与文化学习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培训时间,避免因培训影响正常学习。最后,学校不断增加对体育教练员的培训投入,创造机会使教练员进行省外培训或参加相关体育研讨会,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准,强化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中体育 特长生 训练 效率方法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都比较紧张,特别是体育特长生每天还要训练,每天训练的时间很有限,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们更快、更好、更科学的提高体育成绩呢。本文就针对高中体育特长生如何展开训练来进行讨论。

1.当今高中体育特长生现状

要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效率,就要了解体育特长生的各方面状况,包括生活、学习及训练等,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及心理状况,这是一套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前提条件。

1.1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生活学习状况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体育特长生一般都是在班级里面学习成绩不太优秀的学生,是学生中的边缘部分,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普遍处于中下游位置,但是,这部分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体育成绩优秀,有良好的体格,其体育成绩与学科成绩相差太大。这部分学生一般从小就表现出了其体育天赋,并且一直坚持体育,他们的学科成绩一直都是呈下滑趋势的。

1.2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现状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体育老师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都采取的是一视同仁的方法,没有对学生展开一对一指导。没有根据学生的体制来进行训练,在教学内容上也比较单调,总是围绕着考试内容来进行训练,使训练氛围太过压抑,进而降低学生积极性。

1.3体育特长生的个人状况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体育特长生只是体育技能比较突出,对其相关的体育知识及社会体育知识等认识不够,对两者之间的区别更是知之甚少,大部分的学生对前途一片迷茫,还存在着一定的悲观情绪,由于学科成绩比较差的因素,总感觉自己比别人差。

2.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方法

1.训练特点对训练方法选择的要求

1.1要在不同的年级阶段选择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法

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建立在掌握一定数量的动作技术基础上,因此,这一时期需要建立技术可能获得发展的、大量的基础性条件反射。基本技术的教学在中小学生的训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最主要的训练内容之一,这就使身体素质训练中的教学法与技术训练中的教学法一样占有显著的地位。高中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其心理特征的发展表现出相当显著的差异。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必须考虑这一点。低龄阶段应重在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此时直观性教学方法就应作为主要的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应当逐渐引导他们向抽象思维发展。在低龄阶段强调直观性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各种技术动作的正确性,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要领,进而结合技术教学内容把对身体素质的培养融会在一起。在高中高年级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已具备的技术基础,丰富运动员的想象,形成有关身体素质的正确格念,把身体素质的表现与运动技术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明确各种身体素质在技术中的作用。使身体素质的训练成为运动员自觉、有目的的行动。发展身体素质的最佳效果,取决于针对不同年级阶段所采用的不同的教学方法。

1.2身体素质的训练务必要考虑不同年级学生表现出来的发展敏感期身体素质的训练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根据中学生不同年级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发展敏感期”的时间来安排训练内容,所选择的手段与方法一定要有利于学生该敏感期某些持定的索质的发展。

2.对选择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的限制

2.1高强度、强制性的间歇方法一定要慎用

高强度、强制性间歇的训练方法对运动成绩的提高在短时期内会产生显著的作用,可是这种方法对心血管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刺激极其强烈,而且在训练结束后这些方法的后效作用

不易解除,依然会使这些系统产生强烈的反应。高一年级学生这些系统的发育并不完全,采用这类方法不仅在训练过程中对他们的有机体是严重的负担,而且这种负担在训练结束后的恢复过程中仍难以消除。多次、频繁地动用这种高强度的训练方法对心血管、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是无疑的。因此,在低年级原则上不宜使用这类方法。就是对高年级的中学生使用这些方法时,也一定要加强观察和医务监督,尤其对出现“青春期高血压“的运动员,更不宜使用。

2.2低强度、长时间工作的训练方法不宜过多、过频

往往有人认为,中小学生应当多使用促使心血管系统发展的手段与方法。这有利于心脏腔编的加大与心壁的肥厚,认为这是耐力的发展基础。因此,经常使用这类方法做主要的训练内容与方式。其实,这仅仅反映了事物的一个方面。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心壁肥厚的程度应当适当,过度的肥厚台产生病理性改变,而且心脏腔隙的加大与心壁的肥厚本身就是矛盾的。中学时期这方面过度的发展很可能在成年后表现出负面的作用,并且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2.3要找准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平衡点

如果不能够找准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平衡点,那么文化学习就会成为影响体育训练效率的影响因素。在这方面,教师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到体育特长生的特点,要了解高考对其的要求,并要针对高考的具体要求和各个体育特长生文化上的薄弱环节和特长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首先,文化学习的任务不能够过于繁重,在完成训练之后,应该给予适当量的文化学习任务,否则不但不会受到任何效果,还会使其因为休息不足而影响第二天的训练。其次,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必须要以体育训练为主,穿插在训练的“空档”中,这样才能够避免文化课学习影响体育训练的训练效率。

3、 总结

总而言之,要想全面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体育训练的训练效率,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教练员就必须要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现状的了解,并要掌握能够影响体育训练的因素,继而采取有效地措施调整、完善体育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体育训练的训练效率,实现训练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戴晶晶.高中体育教学中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方法[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6).

篇8

关键词:业余训练;运动;竞技体育;科学

中图分类号:G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295—02



一、问题的提出

抓好业余体育训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而竞技体育的发展,既依赖于先进的体育科学技术、又依赖于坚实的后备力量,前苏联、美国和前民主德国早就把发展竞技体育重心移向很多少儿体校和课余训练中心,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训练,培养许多优秀体育尖子和奥运选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业余训练同样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许多优秀运动员的坚实基础就开始于中小学的业余体育训练。近年来,通过业余体育训练工作不断发展,它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越野滑雪体育后备人才,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本项目的发展。因此,研究小学生竞技体育业余训练的特点,对于提高越野滑雪业余训练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基于此目的,多年来我以小学阶段的运动员业余训练为基点,从实际出发,以运动训练为参照,对队员业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加以研究与总结,力图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参与越野滑雪业余训练的所有小运动员和训练的教练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在研究中参阅了国内外版本的《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中有关论述,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

2、访谈调查法。对吉林地区从事越野滑雪业余训练的教练、学生进行访谈。

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归类整理,进行了数据处理。

4、总结经验。通过总结长期课余训练的实践、经验和他人的工作经验,比较各校有关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特点,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出目前我校竞技体育训练的特点。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越野滑雪业余训练作为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与一般专业运动训练比较具有共同点,但是由于业余训练在训练的对象、任务、形式、性质上与专业运动训练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业余体育训练具有自己的特点。充分认识这些有利于我们探索和遵循业余体育训练的客观规律,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业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教育性和基础性

业余体育训练是全面贯彻体、教结合的方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崇高的信念与理想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体育运动训练不仅对人的身体发展,而且对人的精神发展也产生很大影响。学校业余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动作教学和培养少年儿童在某专项充分发展身体能力的规律,能有效地解决一系列属于德育,意志培养,智育和美育内容的任务,对形成人良好的思想品德起到更为有效的社会作用。同时,业余体育训练作为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总体上是进行基础训练。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主要以基础训练为主,重视发展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是为使学生在不同的专项上达到高水平的成绩,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他们的训练必须有相应的训练年限,不能一蹴而就,拔苗助长。此特点特别适合于小学学校业余体育训练。

(二)具有间断性和业余性

业余训练过程具有间断性是由于训练对象必须接受国家规定的学校教育所限制的。所受训的对象不同于脱产的专业运动员,其它课程学业的要求,学校其它工作的进行,必要的假期和其它因素的干扰,使业余训练不可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进行不间断的训练,这就决定了其训练过程的间断性。参加训练的学生是根据自愿原则,利用业余时间,在不影响完成学业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是区别于专业运动员训练的一个特点。同时,业余训练由于受到来自于社会、家庭的影响,参加训练的队员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三)相对专项性不强

业余训练以培养后备人才为主,因此训练内容的专项性相对来说不很强,也不追求极限负荷训练。业余训练作为多年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最基础阶段,它还担负着给运动员定向、选材的任务。过早地确定专项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发展与最终表现,这也是许多运动员所证明的。同时,训练教师的专业知识缺乏,也影响了它的专项性。

体育业余训练工作是一项巨大的人才培养系统过程,在训练中,作为一个指导老师,切忌以下几个问题:

1、防止重身体素质,轻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学生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需要有一个过程。首先必须是要适应,不能急于求成,要让他们在长时间的训练中一步一步适应并提高。

2、防止采用大强度训练

大强度训练往往会给学生造成:(1)使关节韧带受伤;(2)内脏器官的发育和神经系统产生较大的副作用;(3)不利于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4)不利于刻苦顽强的训练作风的培养和形成。因此,一般在训练中应采取强度小而量大的训练方法,以保证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增进健康,也有助于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只有经过反复多次的重复练习,才会提高练习的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科学选材,注重启蒙教学

“科学选材是成功的一半”,是造就优秀运动员的关键,必须非常重视科学选材,这一步没走好,全盘皆废。在选材工作中,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只有经验和科学测试相结合,不断地跟踪观察,对那些身体形态好,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智能好有悟性,对训练项目有兴趣的学生,才可选作训练培养的重点对象。掌握好第一手资料是搞好训练的基本保证。特别在启蒙教学中对运动员兴趣和爱好预先培养和巩固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儿童具有好动、好玩、好模仿、好竞争,易接受新事物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启蒙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体育运动,使之形成强烈的爱好。要完成这一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防止用简单的重复性练习而多采用游戏性的训练方法,多采用鼓励、表扬等手段来进行诱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在教学训练中获得欢愉与成功,保持长时间的兴趣,形成真正强烈的爱好,为今后在成为优秀运动员的艰苦训练中,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科学训练,注重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首先,合理技术结构,减少运动难度。既能增强体能,增强健康,增强运动能力,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生理和心理负担,还要确保正确动作动力定型的形成。第二,在体能训练时,改造和运用大量的运动游戏。必要时调整场地器材规格,修改竞技比赛规则,使其能适宜广大小学生的实际训练要求,使他们活动时全心地投入。第三,小学生心肺功能、骨骼发育尚不成熟,一定要在实践中摸索,使运动负荷易于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满足学生的训练需要。第四,在组织训练时一定要合理组织教材,强调身体发育的全面性,转换竞技运动的特点,要充分挖掘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即要考虑到他的耐力特点,也要考虑到他的力量和灵敏协调,要保证训练的健身、健心以及促进社会交往方面的功能。另外,经过改造的训练内容,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体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实施“健身运动处方”,使竞技运动项目改造取得最佳锻炼效果。

(三)打好基础,全面提高素质

在业余训练过程中,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强调系统训练,全面提高运动员健康水平和发展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培养输送优秀运动员苗子,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在训练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通过比赛杠杆来检查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是不行的,优秀运动员苗子不通过比赛来锻炼培养也是不行的,因为很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是必须在比赛中不断完善和巩固提高的,优秀运动员苗子必须是在比赛中不断经受锻炼和考验而成长的,这是竞技体育的特点。我们认为只有全面素质和专项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在业余训练阶段以全面素质为主来促专项素质发展,才能够达到全面提高运动竞技水平,逐年提高比赛成绩的最终目的。由于我们遵循科学选材,系统训练,逐步提高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的原则,一直以来,我们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四)经费投入,保证系统训练

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勇攀奥运高峰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投入是很难取得效益的。要保证系统训练,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要逐步完善传统项目学校制度,加大经费投入的力度;把上级的拨款用到刀刃上,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业余训练进行赞助,寻求新的投入;三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有偿培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来已久的问题。

(五)注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

从事越野滑雪业余训练的教练员大多由优秀运动队转业的退役运动员,尽管他们中大多数人有实践经验,但运动训练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必须给他们提供学习与进修的机会,才能适应业余运动训练发展的需要,促进教练员业务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越野滑雪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