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8篇

时间:2024-01-14 15:54:24

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

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篇1

思想政治许多年以来,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的不良现象。要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必须牢固掌握政治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把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作为目标。启发式教学非常重要。

什么是启发式?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出不同的理解。从教学理论角度理解,启发式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从教学过程角度理解,启发式是一种教学原则;从方法论角度理解,启发式则是一种带指导性的教学总方法,渗透在一切教学方法之中。此处主要是在后一种意义使用启发式这一概念,即把启发式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方法。

启发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教学方法的一段论述。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学生处于求懂而未懂透,想说而说不出的积极思维状态中,老师才给予开导。教师“举一”学生应“反三”。这段话强调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分析,举一反三,探求新知。这个见解,对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启发式教学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有效地发展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教学方法。它的本质特点是:注重引导学生,但不是牵着学生走;强调激励学生,但不使学生感到有压力;指明学习途径,但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启发式教学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统一的辩证关系。

思想政治课实行启发式教学,意义是多方面的。

第一,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明力。启发式教学方法着眼于学生是学习的能动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它能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把学一步步地带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佳境”,使他们逐渐体味到这一科学理论内在的巨大感染力、说服力和所具有的指导力量。

第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和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培养和发展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促成学生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启发式教学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问题,既可以锻炼观察、辨别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促使他们在对于社会、个人、人生等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并以此来激励自己,砥砺意志,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三,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寓意深刻的话:理想的老师其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固然应该掌握现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即应该知道“是什么”和“这么做”。但如果仅限于此,学生只授到了“鱼”而没有被教会“渔”,他们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所以,教师的更大责任在于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地探求和获得新知的能力,即不但应“授人以鱼”,而且更应“教人以渔”;不但应该使学生知道“是什么”和“这么做”,更要使他们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办”。

思想政治课的启发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多年来,一些有责任感的教师已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要使自己的实践更富有成效,必须在总体上把握好启发式教学的本质要求。那么,启发式 教学有哪些方面的本质要求呢?

第一,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

启发式教学不是某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而是贯穿于各种具体教学方法之中的总要求,是一种精神,它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实现。因此,对启发式教学方法必须正确理解,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例如,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的教学,用得最多的是讲述法和讲解法。只要教师讲解中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材料典型,并在关键处善于设疑,同样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只有把内容和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在教学中贯彻启发式精神。

第二,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启发因素,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思想政治教学要富有启发性,必须先从教材中把具有启发性的内容发掘出来。为此,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熟悉教材的内容特点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有比较透彻的钻研和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找出哪些内容有启发性因素。

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篇2

一 启发式教学及其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针对注入式教学存在的缺陷和弊端提出的,它作为一项教学艺术,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自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启发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主动思考、怎样表达思想,使学生获得身心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知识。

启发式教学重点在于启发,即启发学生以积极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和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常用的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主要类比法、比喻法、描述法、悬念法和故事法。此外,还有直观演示法、表情动作法、问题法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性质、讲授内容、教师自身素质等因素选择相应的方法。

二 离散数学课程性质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对象是各种各样的离散量的结构及其关系。它作为数学工具,充分描述了计算机科学离本文由收集整理散性的特点,对计算机的发展和计算机科学研究起着重大的作用。计算机科学中普遍地采用了离散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离散数学各个分支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大量地应用在计算机科学中的数字电路、编译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算法的分析与设计、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容错诊断,机器定理证明等方面。同时,离散数学所提供的训练十分有益于学生概括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构造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严谨、完整、规范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在计算机科学教学中,离散数学主要是为专业服务的基础理论课,是一门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应用性较广的课程。离教数学课程主要教授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系统、图论方面的基础知识,是计算机科学教学中一些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和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初步掌握处理离散结构所必须的描述工具和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缜密概括、逻辑推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开拓专业理论的素质和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启发式教学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在离散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知识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基于该门课程中许多知识都是抽象难于理解的,选择启发式教学中的方法,能够更好地传达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可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达到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中能够采用启发式教学中的实例有很多,本文用两个实例进行简单阐述。

1.悖论概念的讲授

悖论这一概念虽然不是离散数学课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概念,也不作为学生在本门课程中学习的内容,但是这一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离散数学这门课程所要研究的内容,以及离散数学课程的发展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悖论是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

在悖论概念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中的故事法来完成这一抽象概念的传达。在运用故事法时,教师可以讲授“理发师理发”的故事、苏格拉底名言等实例。以理发师悖论为例,故事情节如下:在萨维尔村有这样一名理发师,他在店门口挂出一块招牌:“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于是,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言以对。

故事讲解后,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分析这名理发师给不给自己理发。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他就属于招牌上的那一类人;如果给自己理发,他又违背了他所挂出的招牌上的承诺,所以,他又不能给自己理发。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到这是一个矛盾着的命题,进而使学生理解了悖论的概念。

2.图论中最短路径问题的讲授

离散数学中的图论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奠定了基础。尤其重要的是,图论中的最短路径问题,在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比喻法讲授该问题时会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比喻法将图中的节点比作城市或校园中的某个建筑,将节点中的连线比作城市(或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时间代价或费用等可以定量的因素,让学生们在比喻的例子中找到任意两个节点中最省钱或最省时间的路线。这样的方法便可以使学生慢慢地总结出图论中求得最短路径的算法。

四 总结

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启发式教学 主体性 问题情境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也是现代教学论的一个重要课题。自春秋时期孔子初创启发式教学以来,我国历代教育思想家都对其进行了继承与发展。时至今日,启发式教学思想仍然展示着强大的生命活力,并备受重视与倡导,渐趋发展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并指导着当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是一门具有思想性和工具性的复杂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一门基础性教育学科。探索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吸取其精要,对于当前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启发式教学的现代意蕴解读

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和实践,最早出现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这是“启发”一词最早的来源。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之高超至今难以有人能望其项背。孔子是真正的、当之无愧的“启发式教学”创始人,他不仅是启发式教学的首先倡导者,也是启发式教学的积极实践者。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并急于解决而又尚未弄懂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予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则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有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顺序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孔子主张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等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继续认真思考,等到进入“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二种矛盾且无法解决时,教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豁然开朗。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八个字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概括,也是最科学、最天才的概括。

伴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新课程主张“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课程强调教的本质就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这正是启发式教学的本质特点,它与启发式教学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特点是相吻合的。可见,启发式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发展性和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思路,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启发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人格能力培养为目标,是宏观和微观有机结合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是贯穿新课改的一条主线,是变革教学方式的关键,它无疑会达成我们所期望的教育目标,并将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启发式教学本身包含有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内容,因而它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改变以往在课堂教学中注入式的教学法,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鼓励个性的积极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启发式教学以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科学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实践,达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它既强调知识的传授,又注重智力和能力的培养,既突出学生认知因素的发展,又强调学生态度、情感和个性等非认知因素的培养。可见,启发式教学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本身包含有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因素。同时,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有机结合,特别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发挥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需要和对教育人才的创造性能力的需要,使之符合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形成了这样的观点: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适时而巧妙地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美人格的过程。

二、新课程视角下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此外,范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以及暗示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在当前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从本质上说,这些教学法都包含有启发的要素,无不遵循启发的原则,都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可见,启发式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并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反对注入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指某一种固定的教学格式,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注入式教学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片面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小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式教学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启发式教学既承认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承认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注入式教学只承认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否定了学生在认识中的主体作用。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学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且应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注入式教学认为教学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强调智力、能力在知识获取中自然得到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均要体现启发式的指导思想。

2.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培养小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实践证明,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自愿地探求知识,勤于思考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多提问并不就是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虽与启发式教学有密切联系,但并非等同。启发式教学是把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未来适应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的要旨是充分尊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独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不能以提问多少来衡量,而应当明确,只要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方法,就应当属于启发范畴。相反,没有深度广度,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提问,则不是启发式教学。迟春芳认为,提问要紧扣教材的重点,要把着眼点集中在教材的难点上,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巧妙创设提问的情境,力求新颖有趣,同时,提问的方式也要恰当。

3.注重启发过程的发散性和层次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启发的关键在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启发问题提出后,学生就可以针对这个问题顺着自己的思路,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解决问题的创造潜能,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探索途径,并收获不同的探索果实,从而享受到探索的乐趣。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平台,以及重组知识,解决新情况和实际问题的过程,要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造成学生的“愤”、“悱”心理状态,使他们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然后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探索,使他们成为知识形成的参加者和发现者,使他们既认识新知识,又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要善于建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题,鼓励学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教学中,教师不可搞一言堂,而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他们围绕问题去操作、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对于学生的发言及观点不能求全责备,否则就会压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善于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竞争,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和谐。这样,启发式教学才能取得完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燕,范民生.浅议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及其运用我国古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现代教育价值[J].鲁行经院学报,2002,(2):91-92.

[2]康钊.浅议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及其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7,(1):57-58.

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篇4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大学教学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077-01

当前,虽然学术界对启发式教学还未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但大都认为,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能自觉、主动地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 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基本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指导思想,在其指导下,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认识的客观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通过引导来促进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启发式教学实质上是要调动学生主动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一种发展且开放的教学理念。凡是能激发、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的教学方式方法都可以称其为启发式教学。

二 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和优点

启发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它是相对于灌输式教学而提出的。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思想,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优点在于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独立地获得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可能获得的知识。从教学的具体实践来看,教师经常采用的巧问善答法、导引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层层递进法等教学方法,都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思想。

三 启发式教学在大学教学中的实施

启发式教学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末,其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备课中要体现启发式教学

教师是通过备课来设计和把握所教学科的内容的。备课就是要研究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方案,备课正是启发式教学的开始,要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就体现出启发式教学的特点。与中小学不同,大学所使用的教材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不强制要求使用哪本教材,选择一本符合教学对象特点的教材是老师能进行成功教学的开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以便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只有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习惯、动机情绪、接受能力等,才能在备课中有的放矢,恰到好处地启发诱导,引发疑问,以起到促其深思的作用。

2.课堂上要体现启发式教学

毫无疑问,启发式教学实现的核心环节应在课堂教学中,这直接决定了备课中的意图能否被实现。要更好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关键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把握启发时机。对启发时机的把握,是能否成功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启发的时机:(1)学生对某个问题虽一时不能回答,但能认真思考时;(2)当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尚未理清答案时;(3)当学生已有部分答案但尚不完善时。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帮助学生开启思路。

第二,进行启发提问。从某种层次上说,启发式教学的精髓是质疑,启发式教学的常用形式之一是“提问”。这里的“提问”不仅指老师向学生提问,还包括学生质疑老师,向老师提问。

提问要达到启发的目的,就要合理界定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提问的对象。这种提问既要能维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要求教师的提问应遵循“层层递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所提问题应接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如果提问太过浅显简单,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得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回答,就会失去提问的价值,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如果提问太深,超过学生正常的认知水平,会使学生没有回答问题的勇气。进行启发式提问既要启发学生勤于思考,也要激励学生敢于质疑,促使课堂提问主体的转换,要逐步树立“问倒老师就是进步”的教学观念。

总之,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启发式教学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启发式教学的真正贡献不只是让学生能获得某种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精神和一种不懈的追求,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称为名副其实的启发式教学。

参考文献

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篇5

关键词:启发式;小学数学;运用

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多种教学方式被发现和挖掘。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可以完全推行,这一时期小学生已初具基本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已有较大提高。

一、启发式教学的定义

“启发”一词起源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其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发式教学指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合理方式,启发学生思维,达到引导的作用。启发式教学在运用过程中应准确把握教学任务,遵循客观的规律。理解启发式教学,应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

就目前教学实际情况来分析,启发式教学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以情景设置为主要手段,在寻找合理的情境设置下,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突破新的教学任务。总而言之,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接触的仍然是低端数学,属于数学学科启蒙时期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总是需要记忆、理解和运用很多的概念及公式。所以,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科状况,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能够有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因此,只要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给予引导,将非常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实现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启发式教学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情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基础上,教育才是探索式的教育,教学才是发展的教学。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与当前阶段有关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在小学数学学科中,我称之为“尝试”。

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第六章节《比的认识》时,可以设置相当切近生活的情境。每个学生分别数清自己有几只笔,有的学生有2只,有的学生有3只,有的更多。那么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比较,学生A会对学生B说:我有3只,你只有2只,3比2多,我赢了。这种贴近生活可以具体实践的情境,不仅有助于简单明了地表达了“比”这一概念,加深了学生对于“比”的理解,同时调动了学生参与性,在并不复杂和困难的游戏环境下,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自己在玩游戏。

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动手“尝试”,是启发式教学基本的方法之一,情境创设也是新课标鼓励实施的教学方式之一。

(二)引导而不牵引的自由式教学

在启发式教学中,许多老师会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把“启发”运用成了“牵引”。启发应该是引导的意思,而不是牵引,许多老师混淆两者,在课堂中,教师反复讲解和强调每一个知识点,极易引起学生的厌倦,使得学生失去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并达不到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泯灭了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好感。不仅如此,牵引式教学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主体是老师,老师怎么牵引,学生就要怎么走。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老师产生强烈的依赖感。现在许多学生离开了课堂和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是违背新课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内涵的。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地位,培养学生的个人创造性与主动性。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三章节《观察物体》时,课本中已经出现很多重视学生主动实践能力的小问题,教师应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己探索新的几何体。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工具帮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并观察总结的这一学习过程中,课堂的主体已经是学生了,而不是教师在讲台上大讲积木应该怎么放。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自主实践的自由式教学,是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除上述两种较为常见和重要的教学模式之外,针对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还有很多值得我们重视的方法。就目前本校教学现状而言,启发式教学的利用已比较成熟,但是教育工作者始终能不偏用一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相结合的思路,互相补充优劣,才符合当代数学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篇6

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状态良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亦在加快,就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水平而言,其要亦在不断提高。传统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方法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亦不能够适应全新的教学环境。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能够提高高校声乐教师教学水平,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主要对基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在对比启发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后,提出了几点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开展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模式;高校声乐;教育教学

声乐教学属于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新课改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声乐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的传统声乐教学方法不能够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与环境,严重影响了教学水平和质量,因而需要对高校声乐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环节与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与钻研,对于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基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给广大高校的声乐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一定参考。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

1、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发散学生思维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启发式教学模式更加具有现代特征,比较符合现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标准。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增加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便于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掌握,更加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由此将能够制定更加科学与切实可行的教学环节与情境,激发广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项事物联想到其他诸多事物中,由此不断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思考意识和学习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1]。对于高校声乐教学而言,其不仅涉及到诸多声乐理论知识,更加需要学生进行恰当的声乐联系。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将能够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自主思考,将其融入到生活中,并且能够在声乐联系时举一反三,提高声乐学习水平。

2、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当前发展趋势

虽然传统教学模式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全新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出现以后,其已经不能够符合当前的教学发展趋势和需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为“逼迫”学习,无论学生自愿与否均需要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学习。但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放松与自由,及家长与教师基本上在为学生规定学习范围后,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探索,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中规中矩,既拉近了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的关系,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将教师作为中心,学生基本被动接受知识,使得课堂的气氛十分沉闷。但是,新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作为中心,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虽然气氛比较“闹”,但是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反而会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2]。

二、基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策略

1、气息启发策略

气息启发与训练是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声乐教学中,气息的启发十分重要,其作为一项基础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声乐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气息训练,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想要歌唱的气氛,以及比较轻松、愉悦的环境。此时,学生将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放松的调解呼吸,且能够自然的把控气息。在气息启发策略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肺活量、鼻音、呼吸类的训练。在此方面,教师可以摆放具有香气的花或者食物等,引导学生闻其味道,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寻找控制吸气、呼气等气息训练的规律,在享受、玩耍中收获良好气息训练效果。

2、吐字启发策略

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的吐字要求十分重要,除了方言类的歌曲以外一般均要求演唱者咬字、吐字准确且清晰。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对高校声乐专业学生进行吐字启发训练时,首先必须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即吐字必须要清晰。正式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吐字时字与字之间的变化,恰当处理字与字之间的衔接关系。保证每一个字在吐字与声音之间均能够保持良好的统一与和谐状态。另外,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吐字发音训练,必须要引导学生尽量保持舌根始终处于放松状态,在联系的过程中争取能够自主发现吐字变化的规律与共同点,由此方能够提高吐字训练效果[3]。

3、表演启发策略

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对高校声乐专业学生进行表演的启发,重点在于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和谐的声乐表演课堂氛围。在该种氛围下,学生能够自行对自己的表演心态进行调整,避免出现紧张、恐惧、烦躁等不良的情绪。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声乐表演中需要适时的基于鼓励与表扬,使学生从心理上能够对自己产生认可与自信,由此方能够在表演当中恰当的抒感,更好的进行声乐训练。此外,在学生声乐表演前,教师可以为其讲解作品以及作者的背景或者生命,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受作品或者作者的情感,在产生共鸣的情况下将能够收获更佳的训练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能够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高校声乐教育教学中通过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通过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在气息训练、吐字训练以及表演训练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可以说,高校声乐教学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段凤琴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03):37.

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篇7

【关键词】 化学教学;启发式教学;实施方法;基本要求

启发式教学是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的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对当前知识理解并掌握的目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术顾问。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要从“演员”转变为“导演”[1]。运用启发式教学,改变中学化学教育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化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1、比喻启发

化学教学中的理论往往很抽象,难以理解,语言描述也是相对比较空洞,学生学起来很乏味吃力,效果也不佳。在教学过程当中恰当地以生动的生活现象为例,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运用联想开拓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不仅不难学,而且还满有趣味的。例如,pH = 5 的盐酸稀释1000 倍,为什么pH ≠ 8?这个问题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但如果换种说法:糖水无限稀释,会产生咸味吗?学生就会茅塞顿开一下子明白过来。可见,恰当的比喻能够启迪思维便于学生理解,比反复讲解要有效的多。

2、实验演示启发

化学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讲解比较抽象的内容,形象直观易于理解,通过演示实验不但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还容易让学生对知识点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有时也可以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来分组完成,将学生探知实验的冲动变为学习的兴趣、动力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3、置疑启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释疑解惑才现真知,使学生的知识飞跃到新的高度。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问题是学习的起点,问题是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一个好的设疑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教学中有意去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设置疑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投路石,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疑问,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心理状态,并在解决疑问过程当中,将对知识的理解引向更深层。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置疑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激发疑问,也可以是复习提问,还可以是悬念式疑问。问题的设置不仅在教学开始的导入阶段非重要,而且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问题的设置还应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且要形成几个高潮。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不断产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探究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2]。

4、对比启发

对比启发是借助类比思维进行启发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以确定各种对象之间的关系或相似之处为基础的。通过对比启发法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培养他们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会梳理知识脉络,全面深刻地理解现象,建构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可以将不同的求解方式进行比较,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例如,我们在讲解烯烃的化学性质之前,可以先做演示实验并对照烷烃的化学性质设置疑问:为什么烯烃可以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烷烃却没有这样的性质?启发起学生通过对比烷烃和烯烃的结构,找出两者性质差异背后的原因。

5、讨论启发

讨论是一种需要同学们通力合作的学习方法,是集体探索问题答案的重要方式,无疑也是学生学习心理上的兴奋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一些学生理解不深、掌握不牢固的地方,组织讨论,从而去激发学生深入钻研,相互启发,开阔思路。这种方法既可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讨论法的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既可以是师生讨论,也可以是学生之间讨论,既可以全班讨论,也可以是分组讨论,根据具体的讨论题目来选取合适的形式。其关键在于处处围绕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时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研究,逐步寻求答案。

二、化学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1、导入要奇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学习环境,揭示出学习本节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这部分可以直接作为新课内容的导入部分,也可以设计成新课导入之前的一个过渡部分的内容,但这一内容不等于是导入过程,而只是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因为它直接决定着学生去发现和探索问题的兴趣。如果老师通过导课或是导课前的过渡内容能够创设出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样无疑会使教学效果出奇的好,例如,在讲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可以设计这样几个实验;(1)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热水中,水会沸腾起来,为什么?(2)向氢氧化钠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显示出的颜色。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使其自主的去学习。

2、设疑要巧

这一过程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灵魂也是根本。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讲过这样一句话“思维自惊奇和疑问中开始”,所以“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克服那种死板的讲解和程式化的分析,通过巧妙的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点[3]。在教学结构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形成一种彼此合作的关系,这样既可以表现师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又可以表现为学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

3、点拨要准

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准确寻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启发学生主动探究、认真思考,寻求解决教师所设置的疑问的答案。这种点拨,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其活动规律,适应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因势利导、启发思维、排除疑难、教给方法、发展能力[4]。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而且要着重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培养目标,同时对于学生的基本情况也要有准确的认识。

4、小结要简

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篇8

【关键词】启发式 离散数学 实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017-01

一 启发式教学及其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针对注入式教学存在的缺陷和弊端提出的,它作为一项教学艺术,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自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启发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主动思考、怎样表达思想,使学生获得身心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知识。

启发式教学重点在于启发,即启发学生以积极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和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常用的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主要类比法、比喻法、描述法、悬念法和故事法。此外,还有直观演示法、表情动作法、问题法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性质、讲授内容、教师自身素质等因素选择相应的方法。

二 离散数学课程性质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对象是各种各样的离散量的结构及其关系。它作为数学工具,充分描述了计算机科学离散性的特点,对计算机的发展和计算机科学研究起着重大的作用。计算机科学中普遍地采用了离散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离散数学各个分支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大量地应用在计算机科学中的数字电路、编译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算法的分析与设计、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容错诊断,机器定理证明等方面。同时,离散数学所提供的训练十分有益于学生概括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构造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严谨、完整、规范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在计算机科学教学中,离散数学主要是为专业服务的基础理论课,是一门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应用性较广的课程。离教数学课程主要教授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系统、图论方面的基础知识,是计算机科学教学中一些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和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初步掌握处理离散结构所必须的描述工具和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缜密概括、逻辑推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开拓专业理论的素质和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启发式教学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在离散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知识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基于该门课程中许多知识都是抽象难于理解的,选择启发式教学中的方法,能够更好地传达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可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达到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中能够采用启发式教学中的实例有很多,本文用两个实例进行简单阐述。

1.悖论概念的讲授

悖论这一概念虽然不是离散数学课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概念,也不作为学生在本门课程中学习的内容,但是这一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离散数学这门课程所要研究的内容,以及离散数学课程的发展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悖论是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

在悖论概念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中的故事法来完成这一抽象概念的传达。在运用故事法时,教师可以讲授“理发师理发”的故事、苏格拉底名言等实例。以理发师悖论为例,故事情节如下:在萨维尔村有这样一名理发师,他在店门口挂出一块招牌:“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于是,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言以对。

故事讲解后,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分析这名理发师给不给自己理发。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他就属于招牌上的那一类人;如果给自己理发,他又违背了他所挂出的招牌上的承诺,所以,他又不能给自己理发。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到这是一个矛盾着的命题,进而使学生理解了悖论的概念。

2.图论中最短路径问题的讲授

离散数学中的图论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奠定了基础。尤其重要的是,图论中的最短路径问题,在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比喻法讲授该问题时会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比喻法将图中的节点比作城市或校园中的某个建筑,将节点中的连线比作城市(或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时间代价或费用等可以定量的因素,让学生们在比喻的例子中找到任意两个节点中最省钱或最省时间的路线。这样的方法便可以使学生慢慢地总结出图论中求得最短路径的算法。

四 总结

本文通过对启发式教学的阐述及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下的方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说明启发式教学在结合了课程、课程性质及课程内容后,在实际教学应用中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能够更好地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骆福林.启发式教学的应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9)

[3]宋志强.启发式教学的探讨和再认识[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