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对于网络的感悟8篇

时间:2024-01-18 14:42:58

对于网络的感悟

对于网络的感悟篇1

【关键词】网络;写作实践;双赢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素质教育的强化是新的形势下教育改革矢志不渝的目标,作为语文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键性学科,高校写作课程也随之做出了调整,在教材、思想观念、教学实践上不断推陈出新。在高等学校的写作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是核心目标,只有培养扎实的写作实践能力,才能完美地体现写作理论,在提高高校中文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条件,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写作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更是写作者的综合素质的最终表现。高校学生要把自己所学的写作理论知识和语言文学的知识积累、审美感悟能力全面地融会贯通,最终都要落实到写作实践中来。因此,在重视现作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全方位地提升写作实践教学也势在必行。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提升这种创造性能力,一方面需要学生具有文学、艺术的相关知识,从审美体验提升对写作实践的引导,“从能力结构来分析,创造性写作能力只有在具备较好的感悟生命、自然、社会、文学艺术及语言能力的前提下,才能获得这种能力,而感悟能力是观察、感知、感受、联想、分析综合等整合一体的个性化领悟能力,感悟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学生感悟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对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的鉴赏和感悟,这类艺术教育内容成为写作教学感悟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引导高校学生将写作与网络文学创作相结合,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价值。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学并非仅仅是使用电脑和互联网进行文学创作活动,网络文学尤其是网络小说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和商业行为,高等学校的写作教学实践不能忽视与网络文学创作的联系,并且更应该主动与这一创作活动产生对接,使学生认识写作教学的现实意义,增强对写作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写作教学的理论知识和道德价值。

一、写作实践教学与网络文学的主动对接

网络文学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其写作性质、写作活动的目的和结果却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原创网络文学创作起步于20世纪末,以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为标志,网络文学特别是网络小说走进文学创作的视野。很快,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今何在的《悟空传》、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等网络小说迅速走红。榕树下、起点中文、幻剑书盟、红袖添香等文学网站的不断涌现并迅速商业化,更为迅速地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很多网络小说从网站连载到实体出版、改编成游戏、影视作品,用最快的速度,取得了传统文学难以企及的市场效应。在2012年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网络作家“唐家三少”以3300万人民币的版税额荣登网络作家富豪榜的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我吃西红柿”的2100万人民币、“天蚕土豆”的1800万人民币。与此相对应的是,网络签约达到了70万,而中国作协会员不到1万人,各省作协加起来也只有5万多人。而网络作品的数量更是惊人,仅就起点中文网而言,作品以10万计,每天更新字数超过4000万字。写作是一种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创造文字产品的智力活动。现作和古作相比则更多地拓展了外在的客观世界的空间,尤其是对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复杂心理、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表达,高等学校的写作教学,不能脱离,并且应该主动地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行对接。

现有高等学校的现作课程,注重对学生写作理论的熏陶,注重审美感悟和艺术创造的培养,也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就业能力的运用与拓展。一方面,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师范的写作教学,与中学语文的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另一方面,诸如经济写作、司法写作、公关写作、文秘写作、新闻写作等专业分工详细的写作能力训练,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知识储备。而学科的发展必然与社会的需要和社会文化的变化相适应,所以,高校写作教学实践与网络文学写作的对接也是自然而然的。高等学校的学生较之中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及兴趣接触网络信息,通过网络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更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才华,也有更便利和快捷、全面的渠道搜集和掌握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的原始写作材料,完成写作实践的积累和发挥再创造能力;同时不必讳言,网络文学的实利性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影响,网络文学除了非功利的、审美的、纯兴趣的写作(如非营利性文学网站、空间日志、博文等)外,创收性的写作占据着更大的比例。网络一旦进入到网站签约作者的层面,通过自己的文字表达和创造能力获取稿费,比传统的发表渠道更为容易和快捷。虽然类似于“唐家三少”那样动辄千万收入的网络作家毕竟还是少数,但高等学校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和网络平台的对接,实现自己的能力价值,提升就业能力,乃至进行创业也具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例如,在网络文学产业化的过程中,写作主体不但可以是孤立的个人,也可以是一种团队组合,有的甚至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团队流水作业。如网络郭妮的写作就是典型的例子,她的写作,更像是一个电影编剧,她身后的聚星天华团队有二三十个编辑,这些编辑的任务是做图书市场调研、资料收集,然后设计故事、人物、框架,在这个基础上郭妮再进行写作,于是有了日产万字“华语小天后”的称号,[2]将网络写作真正变成了一种产业。不管是从激发学生对写作教学的兴趣,还是提升高校写作教学与社会、时代的互动性,以及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教学增强就业能力的角度思考,高校写作实践教学与网络文学的主动对接都有十分积极的一面。

二、高校写作实践教学对于网络文学的补充与价值传递的意义

网络文学自产生以来,其影响力和艺术品质就一直饱受争议,必须要看到的事实是,网络作家更多的是被称之为“网络”而不是作家,抛开传统文学对“作家”的认知要求不谈,网络文学自身的硬伤不可规避。因为网络写作的功利性原则,点击率和订阅率几乎是衡量一个网络作者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写作在加上“网络”的前缀之后,变成了“码字”这种以速度和数量为标准的文字生产线。在订阅就是硬道理的网络小说中,网络作者每天更新6000字是家常便饭,日更1万字也大有人在。同时,网络文学的创作和阅读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读者可以在书评区催促作者更新,发泄不满甚至谩骂,作者的写作思路因为读者的反对而发生更改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为读者要求的阅读是一次性的,以“爽”作为选择的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文学,尤其是网络小说的艺术质量低下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于网络写作的门槛很低(几乎就没有门槛,任何一个人只要在文学网站注册就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在目前全国各网站的网络作者中,真正接受过完整的现作教学的作者极少,即便是和文学网站签约的超过70万的作者中,真正接受过高等学校写作教育的作者仍然是极少数。网络文学的影响力是全方面的,包括对文学本身、对语言模式、对伦理道德乃至对社会制度的影响都无所不在,网络文学的写作一方面很容易满足人们文学梦想的实现,一方面更容易满足对现实的失望和逃避后的阅读。网络写作和阅读更接近于心理学上的心理补偿机制,很多读者喜欢选择一个饱受挫败的主人公获得“金手指”瞬间改变自己的人生就是一种典型的例子,而网络小说在精神提升、意义建构方面的功能几乎是没有的。高等学校的写作教学,在积极运用网络文学的时代平台促进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实践的发展的同时,也应当发挥自身的优势,对网络文学创作发挥良性的、积极的影响。

高等学校的写作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规范性,但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只会应付学年考试,而写作实践教学环节也确实还要下很多的功夫,只有真正经过专业教学并具备一定程度的写作实践训练和积累的学生才能称得上具备较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在网络文学的写作群体中,甚至有很多人连基本的文体知识都不具备,进行创作时随意和随性,语言苍白、空洞、单调,进行小说创作时甚至不会写大纲……当批评界对网络文学嗤之以鼻或者痛心疾首的时候,要想全面提升网络作者的基础素质显然也是不切实际的,而在高等学校的写作教学实践环节中,如果能主动与网络创作进行对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创作,不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对教学实践环节的丰富具有很大益处,同时经过专业训练的写作人才的加入,对于改变网络文学质量低下的状况,应该是能起到一个改善和促进的作用的。网络文学的浮躁和粗浅是当前整个时代的精神生态环境所决定的,教育对此不能视而不见或者隔岸观火,要在文学课堂上引经据典,给学生以知识和思想的熏陶,使他们辨别功利的快餐式的写作和创作。但仅仅靠教育,尤其是高等学校的文学、艺术教育是不可能把读者拉出喧嚣浮躁的阅读的,用经过专业训练的高素质作者对网络文学的创作群体进行补充,则完全有可能实现一种“双赢”。

网络文学需要一种品质上的提升与突破,2011年,由新浪网、起点中文网等网站推荐的《遍地狼烟》等作品参加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但全部落榜,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网络小说在思想性、艺术性以及价值等方面的先天缺陷是不容否定的。造成网络文学浮躁和功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个时代与社会精神生态环境的恶化,而高等学校的写作实践教学,也具有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就像美国高校第一个获得文学与环境研究教授席位的彻丽尔・格罗特菲尔蒂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性格和才能使我们置身于文学系,然而,在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之时,再像通常那样工作就显得没有良知和轻薄了。如果我们不是出路的一部分,我们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对于网络的感悟篇2

关键词:青少年; 病理性网络使用; 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32-001

当前,我国青少年网络使用日益普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网络使用产生了依赖感,并达到成瘾的程度,即病理性网络使用,也称为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因过度网络使用而损害了其心理、社会、学校或工作功能[1,2]。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随机抽取湖北省某中学100人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有效率92%,其中,男生44人,女生48人。

2.工具

2.1病理性网络使用问卷[3]。由Young(1998)编制,共10个项目,主要涉及过度沉迷网络、难以控制上网、因上网而造成学业等社会功能受损等,如“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或朋友关系?”要求被试评价这些描述与自己的符合程度,采用六级评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6表示完全符合。计算所有项目的均分,分数越高表示网络成瘾越严重。本研究中的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

2.2领悟社会支持问卷[4]。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汪向东,王希林,马弘,1999),分为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2个因子,家庭内支持主要指遇到困难时感受到的来自于家庭内部成员的具体的或情感的支持与协助;家庭外支持指遇到困难时感受到的来自于家庭外部成员如朋友、同事、领导等具体的或情感的支持与协助。包括12个项目,采用七点计分,7表示完全不同意。计算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示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

3.数据处理

剔除无效问卷后,原始数据录入在Excel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11.5进行。

二、结果

1.病理性网络使用的性别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1。

2.病理性网络使用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见表2

由表2可知,病理性网络使用与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

三、讨论

结果表明,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得分在性别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一致。相对女生而言,男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网络,并希望寻求更多的感官刺激和控制欲,同时,男生同伴群体间上网行为的相互影响,也容易导致病理性网络使用[5]。

结果表明,病理性网络使用与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这一结论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病理性网络使用会导致个体脱离现实,疏于与现实中的交流,导致社会支持情况较差[6]。

湖北科技学院科研项目(KY12001)

参考文献:

[1]Beard,K.W,&Wolf,E.M.(2001).Modification in the proposed diagnosticcriteria for Internet addiction.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4,377-383

[2]喻承甫,张卫,曾毅茵,叶婷,胡谏萍,李丹黎.(2012).青少年感恩、基本心理需要与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8(1), 8390

[3]Young,K.S.(1998).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1,237-244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1999).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31-133

对于网络的感悟篇3

为什么打开电脑就想到登陆QQ?就开始查看空间,看看自己的文字能引起多少人共鸣?看到来访者的留言,心里就莫名的激动,每天就是来看看它,心里就充实了。有时候想自己是不是太不真实了,可是看到那么多人能够与我共鸣,我不感到孤独了。为什么我会变得这样?从一个快乐的小女人变得如此的多愁善感。这都是网络惹的祸。你也有同感吗?网络让我欢喜让我忧,一个成熟的人被网络如此的束缚着,沉迷着,是不是有点太傻了。

网络呀,我要远离你了。和你说拜拜?当然不会。我要和你保持一种距离,一种赤诚的心灵距离。我还会保持我的直觉和感觉,听凭它们的召唤,做一个率性、感性的女人是我的天性和喜好。我永远是我,一个不能被现实打倒的精神独立的女人。如果你看不到我,那就是说我隐身了,我在享受自我的天地。我或许在听很有灵性的音乐,欣赏喜欢的文章,看经典的电影,写我突发的感悟。偶尔会玩点小游戏,和关系不错有感觉的朋友说些彼此关心的话,简单而直接,没有一点矫情和做作,大家心照不宣,就像久违了的朋友一样的亲切和默契。

如果我加了你,总是一上线就找你聊天,后来又没有聊天的欲望了,那就证明我或许把你当成某人了,借你来感觉他的存在,因为找不到那种感觉了,所以就突然没有兴趣了。请你不要生我的气,因为人都有第一印象、先入为主的感觉,这并不代表你不优秀,只是你对于我来说没有以前那个人默契罢了。

如果我们有时候能无话不谈,有时候又无话可谈,那或许就说明我对你有一种隔阂,我们的思路偏离了。不是我孤高和寡,是我们不能激起文字的共鸣。或许在现实之中你可能就是我的导师,你是一个很成功的人,是我敬慕的对象,但是对不起,这是网络,网络上只凭感觉,不管你再成功,都不可能在网络上取得像你在现实之中取得快乐和成就一样游刃有余。

对于网络的感悟篇4

“千米”是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其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在认识千米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毫米这些长度单位。这些长度单位,相对来说较小,学生也容易在生活中或者测量工具中找到单位长度,形成表象。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思考了这些问题:1.如何来突破难点?2.怎样来体会生活中的千米?3.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中体验、感悟千米,并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认知结构?上网搜索资料时,无意间触碰到了搜狗地图。打开一看,真是个好东西。这个网站提供电子地图浏览、地点搜索、公交自驾路线查询、城市仿真三维图等多项服务。由于对《认识千米》这节课有着直接指导作用,我开始详细浏览、慢慢使用,点击学校附近区域,所有附近情况尽收眼底。尤其是距离学校有多远,只要轻轻点击测距工具,直接就可以呈现。虽然地图中的测距是以米为单位的,但当学生在课中若已经了解了1千米=1000米时,结合学生已有经验,感悟身边的1千米就成为使用鼠标即可以解决的问题。

怎样在课堂中契人此工具呢?慢慢点击、慢慢体会中,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一个课堂设计小环节,在脑海中油然而生了。

实施:

课堂中,在学生初步感知1千米=1000米后,我打开搜狗地图,搜索到了关键地:海安实验小学。开始以下环节。师:大家估计一下,从咱们学校到哪里恰好是1千米呢?生:……师:我们就来利用神奇的网络帮我们揭开谜团。师打开搜狗地图,点击出学校所在地。然后打开测距工具,边移动光标,边讲述。师:我们先从实小出发向北走,来到汪池路口,大约是100米;继续北走,走到人民医院北大门处,大约就是1千米了。学生在下面发出阵阵赞叹声,赞叹网络的神奇,赞叹科技带给他们视觉和思维的冲击。师:我们也可以从学校往南进发……在学生的不断估计,不断选择中,学校周边方圆1千米的地方都被电脑牢牢锁住。学生体验着、感悟着、思考着。恰好上这堂课的下午,学生将会去祭扫烈士墓。于是,我也不放过这次学生实践的机会。师:估计一下,烈士陵园大概距学校多远呢?……师:咱们也利用搜狗地图来测一测。利用搜狗地图展示长度。师:我们下午就来感受一下这段路的长度,比1千米多了844米。接近多少千米?……至此,因为网络所造就的一个精彩环节暂告一段落。

思考:

1.如何让数学更直观、更具体。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当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之上。千米这样一个长度单位,如果仅仅靠课堂上的简单演示或者苍白的表述,一定是抽象的,甚至有时不够准确。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实时测量实小周边地区距实小的距离,可以恰当地使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熟悉的周边环境、明朗的长度显示、动态的数据呈现,可以进一步在感知、感悟的基础上加深和明确1千米到底有多长,也可以给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参照,懂得多长的距离就是1千米。这样环节的创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具体的、持久的。

2.网络到底能给教学带来什么?网络的出现,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对于老师而言,以前的闭门造车变成了不出门而晓天下事,只需轻轻点击,各类信息蜂拥而来,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这必然会给单一的教学增添多彩的浪花。对于学生而言,网络也不是陌生的事,上网冲浪,各类知识一目了然,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必然地丰富起来。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样的一个环节设计,恰好贴合了课标所阐述的以上观点,是有效的、易实施的、生动的。

对于网络的感悟篇5

一、通过网络环境促使学生“读”出语文味

朗读就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种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它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这正如北大学者孔庆东所言:“朗读是文本在头脑中的再现,声音带动了整体的思维,听了以后需要再创作。”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给学生创造一个课文描述的氛围,促进学生的感悟,继而通过声音表现这种感悟。

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网络以图促读,以精选视频促读,以拓展促读。如教《莫高窟》中飞天一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他们很难想象飞天到底有多美,那么这段文字就不能真正到达学生的内心。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展示许多姿态各异、色彩鲜艳的飞天图,配上《秦王破阵乐》中描写歌舞的一段,把飞天的美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起先一个学生站起来读的时候貌似很有感情,但是并没有真正地感悟到这段文字的美,因为他读得铿锵有力。教师引导:“这些飞天是降妖除魔的天王、力士吗?他们是采花、跳舞、奏乐的仙女呀。”学生恍然大悟。又一男生站起来读,读得轻柔悠闲。

再如课文中介绍藏经洞的短短几句话,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如何让学生领会网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点击《敦煌研究网》自主寻找相关的内容,有的寻找到文字解说,有的寻找到相关数据,有的寻找到精彩视频,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学生对这段文字有了较深刻地了解,再读这段文字的时候那真是感慨万千。

二、通过网络环境促使学生“思”出语文味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有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有通过板书设计,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有通过激活文字,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如教学《狼和鹿》:“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人们做梦都不会想到,它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凯巴伯森林到底怎样生机勃勃,后来又是怎样的“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激活文字,创设情景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森林前后的变化便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进而促动学生的心灵。深究这一变化后面的原因,这个“功臣”就是在无数个故事中形象不佳的狼,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三、通过网络环境促使学生“悟”出语文味

悟性是一种智力特征,悟性高的人是有智慧的、聪明的人。悟性不神秘,是一个人先天禀赋和后天养成的结晶。悟性是一种智慧形态,也是一种人文形态。这里的悟,讲究的是悟中思,思中悟,讲究的是豁然开朗。如《莫高窟》中:“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教学时,我们先看菩萨的图片,理解了“慈眉善目”,再看“天王”和“力士”的图片,可是威风凛凛和强壮勇猛有什么区别呢?点击网页,“力士”和“天王”的区别原来相当于“武士”与“将军”,他们主要任务是降妖除魔。这样,学生就比较清楚地理解了“威风凛凛”和“强壮勇猛”。再看卧佛,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学生说感觉很平静,没有痛苦,很和蔼,让学生明白这就是“安详”。这时候教师总结,有的彩塑是威风凛凛,有的彩塑是强壮勇猛,有的是慈眉善目,有的是神态安详,莫高窟有2000多尊彩塑,就有2000多个表情,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这样学生对“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理解应该会一下子明朗起来。

四、利用网络环境促使学生“想象”出语文味

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很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比如教学《海底世界》中描写海底声音的一段,海底的声音是丰富的,但是没有实际经验的孩子仅仅凭借这些文字是很难想象出来的,这时候借助网络环境学生听到了“像蜜蜂的嗡嗡”“像小鸟一样啾啾”“像小狗一样汪汪”……这是多么有趣的一个体验,学生的思维被激发了起来,又补充出许多声音,“有的像树叶一样沙沙,有的像雨点一样嗒嗒,有的像大笑一样哈哈……”

对于网络的感悟篇6

网络教育资源随着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正急速的扩充,在音乐教育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了传统教育模式可以突破、开发、创新的重要部分。音乐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够领悟、理解并且养成独特的艺术素养及能力,在学习中积极主动的投身于艺术研究,只有这种学习状态,才能培养出全素质的音乐人才。本文主要讨论网络教育资源在音乐主动性学习中的应用表现,获得有效结论。

【关键词】网络教育资源 音乐主动性 学习 应用分析

从传统意义讲,网络与音乐是两种领域,它们之间关系并不十分密切,所以有关于网络教育资源应用于音乐主动性教学方面的研究也不多,无论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还是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实践与推广,网络教育资源在音乐实践教育中始终没有发挥出绝对作用。

1 主动性学习是音乐教育的必要前提

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存在着不同,它要求学生在W习时,除了要熟练掌握音乐知识、技巧之外,还要敞开心,接纳音乐艺术与文化,树立独特的音乐文化素养。在学生看来,音乐学习是自由的、独立的,事实也是如此,音乐学习的确需要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否则横加灌输的音乐知识及文化,根本无法与学生自我思想、自我情感、自我爱好相融合。所以说,主动性学习态度、思想以及愿望是音乐教育的必要前提,这个前提是相对于教室教育而言的,也是相对于学生学习而言的。

2 网络教育资源在音乐主动性学习中的应用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汲取知识的平台,在网络中学生可以检索、找到他们喜爱或感兴趣的音乐知识、文化以及作品,信息源多,传导方向也比较多元,甚至可以说,依靠网络便可以建立起一个相互沟通、独立开放、丰富多彩的教育平台。正是由于网络教育资源如此丰富,才让很多音乐教育者们趋之若鹜,积极进入到网络教育资源挖掘、研究与实践工作中来,经过实践,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影响开始被认可,并且备受青睐。笔者围绕其他参考文献中的观点与结论,根据以下几点应用问题,总结建议。

2.1 网络教育平台的应用

在网络上有很多音乐教育专题课程,它们是由各大学校音乐教师组织编写的课程,类似于课件式的教学平台,能从答疑解惑层面上,输出音乐知识,让学生在除了接受基础教育之外,还能够在网络中获取专业性的教学资源。一旦网络教育专题课程被学生认可,学生自然而然的会投入其中,按照自己对音乐的喜好、感悟与学习想法,主动学习。有时也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与网络课程中其他学生讨论,或是与教师进行在线沟通。另外,网络上还有很多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音乐教学软件,如:FL STUDIO软件、MIDI作曲软件、CuteMIDI简谱作曲家,这些软件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创作音乐、记录音乐灵感、抒发音乐感悟的学习平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可以通过音乐教学软件实践,通过反复尝试、分析研究,学生会对音乐艺术有更加深刻、细腻的了解,同时,也会大大激发学生尝试音乐编辑或是编创音乐的积极性。依靠网络教育平台,学生们获得了直接、直观的学习研究空间,也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2.2 音乐作品的应用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育应本着以艺术为主体,教学教育为辅助,培养全素质音乐人才为目标的基本原则。”可见,所谓音乐教育其一大部分主动权在学生手里,学生在选择网络中的音乐作品时,也有充分的主动优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对音乐作品的编辑、修饰及升华,多选用一些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的音乐作品,向学生展示,以便让学生被音乐作品吸引,更加认真、积极的讨论分析每一部音乐作品,进而达到培养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目前,我国可以下载音乐作品的网站数以万计,这些平台不单能够下载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民谣、乡村音乐等,国外其他类型音乐也能找到,庞大的音乐作品集,足够满足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好奇与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自然而然的会主动检索、寻求一些音乐作品来丰富自己的音乐见闻,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2.3 音乐文化意识、理念、思想的应用

众所周知,网络最大的特点是它的虚拟性、开放性和自由性,在网络中学生可以畅游在网络给其创造的音乐海洋中,欣赏音乐、评价音乐、创作音乐、感悟音乐,这是传统课堂教学环境无法给予学生的。受网络特性的影响,网络教育资源也具备这样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便能够体会得到,如:网络教育资源虽也有类别、层次以及知识结构之分,但它对于这些知识的收录、文化的转载是平等的,没有孰重孰轻;又如:网络教育提倡公平,只要有热情和爱好,就能够收到网络教育资源的积极“反馈”;再如:网络教育的思想是平和的、宽广的,它不贬斥任何一种音乐形态,对待它们是极为宽容的。网络教育资源的积极影响,会让学生更加感性、热情的看待音乐艺术与文化,这是网络教育资源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也是它能够改变学生主动性学习的根本原因。

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在很多方面潜移默化改变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点毋庸置疑,另外,随着网络教育资源的推广应用,针对网络教育资源的负面影响也要提起高度重视。因为一种教育资源的引入与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需要不断反复的实践与观察,方才能获得科学、有效的教学感悟与结论。

3 结论

从上文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表现上可以看出,网络教育资源应用在音乐教育中,可以在激发、提高、转变、优化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和意识方面有显著应用效果,其实践意义很强。但是要想真正做到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光凭借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势是完全不够的,它还需要现代教育在教育理念、意识、模式上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在实践教育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思想、感受及学习情感放在课题研究的第一位。

参考文献

[1]徐志斌.网络教育资源在音乐主动性学习中的应用[J].音乐探索,2012(01):93-95.

[2]何娟.网络教育资源在英语主动性学习中的应用[J].新西部(下半月),2008(06):165+174.

[3]毛美娜,王国平,孙昌民,张宇,孙蕾.基于高校音乐教育理念与发展现状分析网络音乐教育模式的构建及评析[J].四川戏剧,2016(03):122-124.

[4]陈飞,李璐.论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J].教学研究,2014(01):106-109.

[5]乔力平.试论音乐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兼论远程开放教育音乐教学模式的应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03):6-11.

作者简介

贾黎(1974-),男,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西安音乐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信息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技术、交互式教学研究。

对于网络的感悟篇7

在此之前,文学界都是靠纸质文学进行学术研究和文学欣赏。但是,能进行发表或者出版的文学作品大多都是名家之作:这些作家大多小有名气,每本书的内容大多来源生活却高于生活,他们的语言更加高雅更加富有文学气息,他们需要将社会的责任感与历史的使命感写进书里,指引人们生活的方向。而网络作品却恰恰相反,它的创作更加大众化。传统文学的作家大多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并且完全以写作作为自己的工作,而网络作家来源面很广,可能是医生、老师、白领或者学生等等,人们借助网络这一平台,将自己的所听所想、所闻所感通过自己的语言,发表到公共平台上,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作家写的内容大多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却是我们每天都会遇见的事情,人们通过网络,发泄自己的不满与个性的想法。他们并不会像传统的作家那样,将文字描绘的栩栩如生,而是以单纯的通过大众化的方式,就像讲故事一般,将生活的事情叙述出来,并没有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与义务。他们并不要求能有多高的文学造诣,也不会凭空抒发任何的感情,而是单纯的写好故事。从《悟空传》、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到《盗墓笔记》《、诛仙》、《灰锡时代》等等,作者都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想法通过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大众化的网络文学逐渐改变了原有的文学审美特征,打破了语言和内容的阶级限制,使文学从阳春白雪回归平民。

二、娱乐化的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不像传统文学那样,担负着大量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自古以来,文人都以“文以载道”作为文学的最终意义,传统文学能够深入剖析社会与人性的缺点,并且能够作为武器,指引人们的思想。而网络文学更加注重娱乐性,主张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写出能给人带来快乐与轻松感的作品,让读者在闲暇之余能够放松自我,摆脱烦恼。所以网络文学强调娱乐性,主张为人们提供一个自由、开放和平等的空间,所有的在这个空间内可以忘记社会的舆论与压迫,敞开心扉的进行创作,可以揭露社会的险恶,可以夸赞生活中的美好,也可以写出自己单纯的感悟。类似《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作者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对当红的《无极》进行改编,为人们带来许多欢乐。还有很多网络流行语,类似“坑爹”“空虚寂寞冷”“给你”等等都来源于网络文学,并且因为它具有娱乐性,被人们广泛用于平时的交流中。并且有的网络文学作品看似轻浮,缺少应有的文学样式,但是内容却恰恰真实的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现状,类似《理工大风流往事》、《香蕉日记》等等,非常具有娱乐性质。

三、互动化的网络文学

文学主要由作者、读者、作品和世界四大部分组成,并且这四个部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它们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彼此之间并不鼓励,并且不能单独摆出,缺一不可。传统文学在创作的过程中,作家会运用大量的时间深入社会体验不同的生活寻找灵感,并且将自己的感悟写成书,并不注重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但是这样的作品常常会令人觉得高不可攀,语言高深难懂,并且读者只能对作品进行欣赏,并不能提出自己的观念。而网络文学更加注重互动性,主张作者在创作的时候积极与读者进行交流,在不改变文章整体框架的同时,积极吸取读者带来的反馈,及时进行修改。而且有的小说就是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写出来的,类似现在比较出名的《新石头记》、《E情战事》等等,作者在于读者不断的交流与沟通中,找寻文章中不足的地方,及时做出修改,使整片文章更加完整精准。互动还能增加人们读书的兴趣,培养人们的写作能力,提高人们的品质与修养。

四、电子化的网络文学

对于网络的感悟篇8

关键词:网络培训;远程研修;端正态度;主动学习;用心感悟

网络培训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已经悄无声息地来到我们身边,在每一天不知不觉的授课当中,在每一周忙忙碌碌的日子当中,在每一个月精心策划的复习,月考当中,我们还要感受来自于虚拟世界的网络培训。对于一位教师来说,也许只会忙于每一天的授课任务,把远程培训交付他人去学习,或许应付了事;也许有的教师会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业务,抽出时间去汲取网络资源的营养,有计划地去学习,这样的教师才是我们生活中的有心人。

网络培训,是国家专门派人,专心设计的各种培训项目,在今天网络发达的时代,希望我们教师通过网培这一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修为。在这里,我们可以倾听到远程专家、学者的讲座,让我们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也可以欣赏到部分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切身体会到同行教师为我们做出的榜样。这几年的网络培训,使我认识到,我们应该抓住网络这个机会,努力提高自己参加远程研修的实效性,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实际的学习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端正态度,有计划地学习

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往出挤,总会有的。因此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在实际的网络培训当中,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好,有计划地进行网络学习,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我们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进行反思,是非常忙的,但不至于一点空余时间都没有,我想反问,作为一名教师,就真的那么忙吗?正常上班时间安排好,课外时间安排好,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才会有成效。网络培训不单单只是完成任务而已,而应是在有计划的学习当中,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这种提高是无形的。把每一次所有的培训任务,制定成一个计划表,从网络听课、评课、发表日志、互相研讨、提交研修作业,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卓有成效地汲取来自网络世界的知识。因此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真正拥有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在行动上一点点做起,从而使网络培训真正达到实效。

二、主动学习,才能收获果实

网络研修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这里云集了众多的专家和学者,从这里我们可以汲取到最新的教育理念;这里汇集了众多的优秀教师,他们的课堂实录,让我们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我们上进的斗志。教师要教好学生,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网络培训就是我们借鉴他人,提高自己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此把远程教育当作自己前行的最佳的学习方式,只有主动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学习他人,不断强大自己

在这次网络培训当中让我最为震惊的是,里面汇集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细心地欣赏,你会发现,里面有许多舒兰当地的教师,个别老师我还非常熟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到那些同行精彩而又实实在在的讲授,看到自己熟悉之人的先进教学理念,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次网培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是有惰性的,不进则退,既然网络培训里面有这么多好的资源,那我就要有计划地努力学习,汲取他人之长,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好的教学艺术,学习过来,不断地应用在自己的教学当中。只有这样不断督促自己去学习,网培才能真正达到

实效。

四、用心感悟,不断开阔视野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