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对特殊幼儿的教育反思8篇

时间:2024-01-26 15:55:17

对特殊幼儿的教育反思

对特殊幼儿的教育反思篇1

关键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是指将残障儿童与普通同伴安排在同一教室里一起学习的方式。我国融合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随班就读,即在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附设特教班或普通班吸收有轻度残障的特殊儿童。对残障儿童来说,早期教育更有特殊的重要性,它有利于残障儿童缺陷得到最大程度的弥补,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现状

条件优异的幼儿园虽然每年都有收取价格不菲的入园见校费,但是生源仍然源源不断,甚至不能满足广大幼儿入园的需求;即便是硬件设施较差,师资力量弱,以赢利为目的的小型私立幼儿园也没有生源之忧。因此,在生源普遍充足甚至超出的情况下,幼儿园开设学前特殊教育的必要性有所降低。当前,学前特殊教育还要面临许多困难,例如师资力量、对特教的认识理念、仪器设备,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不可预测的情况等等问题。因此,有的幼儿园不接纳特殊儿童。如果有特教科研机构做后盾,普通幼儿园还是愿意与特殊教育研究机构合作办学,有的私立幼儿园可能是处于自身发展的长远考虑,意愿相对较强。这就为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一种值得去探索的办学模式。

二、原因分析

1.国家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

我国特殊教育资金人均投入较少,发展只能有所侧重地分阶段发展。学前特殊教育发展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前提下,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延伸的,从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以及农村扩展的。如果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没有实现,地方政府就无暇顾及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目前,我国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已经将一体化教育的发展重点向学前教育延伸。教育理念的差异反映出我省很大一部分幼教工作者对一体化教育理论及发展趋势缺乏认识,大多数幼儿园对学前特殊教育的迅速发展还没有作好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也就谈不上物质方面(资金、场地、设备)的准备,具体的教育实践、操作模式就更是空中楼阁了。

2.家长教育观念的落后

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残疾,由于怕被别人嘲笑、讥讽、歧视,一般不愿意让人们知道真相,很少会主动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再加上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并没有纳入到义务教育行列,有的家长也不愿意花更多的经费在特殊儿童上面,让孩子没有及时进行早期教育,错过了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的最好时机。

三、促进幼儿园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的建议

1.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学前特殊教育

国家应该制定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学前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地方政府依据法律法规扶持当地幼儿园,进而满足特殊儿童入园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培养特教师资力量,在幼儿园投入经费改善园内配置,增加资源教室,购买教玩具,鼓励特教科研机构与幼儿园合作,特殊儿童就近入园,提倡随班就读。

2.加强对普通幼儿园教师的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在教育改革中,要积极推进师资培养体制的改革,实现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一体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加强各专业之间的交叉渗透,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一专多用、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还要对幼儿教师进行特殊教育职后的培训,加强在职幼教工作者的特殊教育理论研究和学习,有利于更多的教师掌握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更愿意去接纳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也能让更多的特殊儿童有机会进入到普通幼儿园中接受教育,并且还可以让教师适应国际发展趋势,进而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3.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宣传普及有关残疾方面的知识,让广大特殊儿童家长对残疾有正确认识,放下思想包袱,以现实、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残疾孩子。各地还应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配备特殊教育专业人员,定期到普通幼儿园中为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的家长作讲座,让他们了解普通孩子与特殊儿童在一起不仅不会受影响,反而有助于普通儿童的认知能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等得到较好的发展。同时,还可以给教师以及特殊儿童的家长发送特殊教育方面的资料,帮助他们了解特殊儿童,掌握特殊教育的方式方法,为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对特殊幼儿的教育反思篇2

关键词:慎独;幼儿教师;幼儿;伦理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269-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幼儿园频频发生的教师失当事件被很快曝光。从山西太原五岁女童不会“十加一”被扇数十记耳光,到近日温岭男童被幼儿教师以“好玩”为借口,揪着耳朵上提悬空离地20厘米等等。反思这些事件发生的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人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家长和园所又不能时常监督,教室大门一关“我的地盘我做主”,进而导致一系列教学失当行为的发生。

这些失当事件曝光后,家长对幼儿教师与幼儿独处时很不放心。很多家长觉得目前监控设备可以解决困境,建议在教室内安装网上巡视系统,家长只需登录网站,就能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监控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举一动。这些举动看似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但是无形中也给幼儿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将教师的一言一行暴露在摄像头下,本身是对教师职业人格的极端不信任,易造成教师的反感情绪,导致家长、园所与幼儿教师关系的敌对,这是幼儿园管理的下下之策。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失当事件的发生呢?这涉及中华民族古老而常青的一个话题——“慎独”伦理。幼儿教学的特殊性,更是考验幼儿教师的道德意志,幼儿教师自身若是加强“慎独”伦理的修养,做到不论有没有家长和园所的监督,坚决能遵守自身的职业道德,也许很多失当事件就不会发生。

二、慎独的历史渊源及含义

“慎独”伦理并不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追溯中国古代伦理学史,儒家的“慎独”思想最早是由孔孟提出。孔子在《论语·颜渊》中提出:“克己复礼为仁。”[1]即要成为贤圣之人,必须克制私欲,防止“非礼”的行为。

《礼记·中庸》中正式提出了“慎独”的道德修养方法,即“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2]强调在无人监督时不能放松,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注意慎“微”和慎“隐”。

之后的学者文人诸如朱熹、曾国藩等都对“慎独”做了独到的解释,古人不仅做到言谈,更是身体力行。如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四知自警拒受厚礼,更是“慎独”的典范,另有“不欺暗室”、“不愧屋漏”的警句来表达慎独之德的实质。

纵观“慎独”思想的发展史,在解释慎独时可从慎微隐、慎欲念、慎言行等角度。结合上文,我们定义“慎独”为:不论有无人知,都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坚持慎微隐、慎欲念、慎言行、慎始终、慎省思的原则。

三、幼儿教学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做到慎独

以“慎独”为关键字,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发现强调慎独伦理的意识多在医学、法政、会计等领域。对教师“慎独”伦理的论述较少,尤其是关于幼儿教师的慎独伦理的修养的文章几乎为零,这也显示了幼儿教师“慎独”伦理建设的缺失。幼儿教师在慎独伦理方面的修养比其他领域更重要,这是与幼儿教学本身的特殊性有关。

1.幼儿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3-6岁的幼儿,各方面发展都不成熟,正如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艾森伯格认为:“当一个工作团体的服务的对象愈弱小,工作人员对服务对象所具有的权力愈大,就愈需要内化的约束力。”[3]教师在幼儿的成长中扮演的是“重要他人”的角色,幼儿园的孩子刚会说话,很多事情都不懂,他们无力修正教师的不良行为,除非教师能够自己意识到这些行为并且改正[3]。

2.幼儿教育时空的特殊性

所谓教育时空的特殊性包括教育时间的特殊性与空间的特殊性。教育时间的特殊性是指,幼儿园时间上的安排是根据幼儿本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安排的一日活动,而且幼儿一周内有五天时间待在幼儿园,教师自主性极强,因此幼儿教师承担着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比重很大,教学中细微的错误都可能会对幼儿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幼儿园教育的空间即是整个幼儿园,所有的物理场所都是幼儿教师施教的地方,因此幼儿园教学情境具有复杂多变性。

3.幼儿教学内容的复杂性

幼儿园的课程包括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五大领域。通常一个老师要准备五个方面的内容,要独立备课,准备教具,进行自我评价。通常情况下教学是在没有园领导监督,没有家长听课的情况下进行。幼儿教师除了讲述大纲中要求的知识,有时还要面对幼儿的十万个为什么。有些关于天文地理,花鸟鱼兽的知识,教师自己了解的也很少,是敷衍了事,还是慎重对待每一个问题,这也是一个考验教师职业道德的过程。

4.幼儿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幼儿教育的教学过程是以游戏为主的一日活动,包括游戏、午睡、进食、教育、规则的养成等活动,教学过程复杂而又漫长,很多时间是没有家长和园所的监督,只有老师的一个人的工作,很多时候会让人心存侥幸“反正领导、家长没看到,我怎么办都没有问题,小孩子又记不住”,因此对教师慎独伦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5.幼儿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幼儿教学评价的最重要的主体——幼儿,他们本身发展不够成熟,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还不能依靠自身的价值判断标准,这就很容易滋生各种幼儿园失控事件,使得教师在面对其他评价主体时表现较好,但是面对幼儿时有不一样的表现。许多失当事件被曝光之前,这些老师就已经存在各种不良行为,但是只有幼儿承受这些,所以他们的行为才会持续这么长的时间,如近日发生的温岭虐童事件的颜某的虐童行为已经持续了一年,可是幼儿面对老师的不良行为缺乏评价意识,才使得这种行为一开始没有得到制止,最终给孩子自己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正是由于众多的“特殊性”才使得慎独精神对于幼儿教育是如此重要,幼儿教师应该做到不论有没有外界监督,仍能坚持教育信念,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践行慎独伦理。

四、幼儿教师自身慎独伦理意识的培养

综合幼儿园中发生的众多伦理困境,我们可以看出慎独伦理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教师自身要从五个维度加强“慎独”伦理的修养。

1.慎微隐

正如在《礼记·中庸》中提到的,慎独的“独”主要指“隐”和“微”。

慎微就是谨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防微杜渐。幼儿教师要与幼儿相处一整日,要处理多种复杂的教学情境。教师必须注意细节小事,微处自律,不能忽视小事,也不能放纵自己。

慎隐指在无人监督的独处之时严格自律,不做越轨之事。许多事实表明,一些人犯错误往往是在缺少监督情况下发生的。幼儿教学因其特殊性,很容易导致忽视幼儿甚至虐童的事件的发生。幼儿教师必须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保持师德的纯洁性。

2.慎欲念

慎欲念就是慎重对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违背道德、良心的感性的欲念。幼儿教师也是人,也有欲望。适度的欲望可以激起教师的奋斗之心,去自我提高,但是过度的欲望则会导致违背道德的行为出现。

精神上过度的欲望如幼儿教师本身在面对不同性格、长相的孩子也会产生某种偏爱,若是过度讨厌或喜欢一个孩子,都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有时教师因与家长有矛盾,也会不可避免地对孩子产生某种偏见。

物质上过度的欲望如教师本身的工资待遇会影响教师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使得有些老师在教学时会敷衍了事,或者给孩子看动画片来发泄对园所的不满;同时目前社会中经常存在的家长在节日给老师送礼现象,家长因不能时时跟着孩子,因此就借着给老师送礼求得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多照顾。

幼儿教师必须学会控制自己过度的欲望,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如虐童事件中的那些老师将自身的情绪发泄到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身上,才引发了一系列失当事件的发生。

3.慎言行

慎言行是指无人监督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不要任意行事。正如叶圣陶说过:“做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4]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无论是在园内还是在园外都要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教师在教育孩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时,必须要保证教师自己是否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尤其尽管有时教师脱离了幼儿园的环境,他们做不道德的事并且极有可能不被发现,越是这样越要保持节操,不能放松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更不能肆意妄为。

4.慎省思

省思即是自我思考省察自己的视听言行等是否规范,检查自己行为的动机和结果,是“自己跟自己打官司”[5]。

幼儿教师要像圣贤所提倡的自省,每天写教学日记,反思自己一天中所作所为,若一天中有些行为不符合规范时要及时改进。自省需要内心信念和诚意,幼儿教师要在心里建一个道德法庭,评判自己的道德行为,把自己置于师德规范中,只有这样才能树立真正的师德观念。

5.慎始终

慎始终是指在做任何事情时,首先要慎其初始,其始不立,其卒不成。同时要谨慎对待结果,始终如一,一辈子不做坏事,保持崇高人格风范[6]。由于整日活动的琐碎和长期反复,教师每天为各种事情忙忙碌碌,很难做到每一刻都保持慎独意识。因此必须保持“慎独”的最高境界“善始善终”,这也是教师恪守“慎独”伦理的美好结局。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对孩子心怀敬畏,应该意识到,她的一举一动都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她,须知天地之间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生心理上各种细微变化更富有敏感的了,再也没有任何人像孩子那样能捉摸一切最细微的事务[7]。因此幼儿教师要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职业,尊重对面的儿童,审视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加强自身的慎独意识的修养,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从根源上解决教学失当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宇文小婷.护理道德建设中“慎独”的作用[J].青海医药杂志,2008,(3).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18.

[3]邵小佩.论幼儿教师专业伦理[J].教育导刊,2009,(10).

[4]叶圣陶.听叶圣陶谈师德[J].上海教育,1983,(11).

[5]陈飞.论儒家“慎独”思想的医学伦理价值[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6).

对特殊幼儿的教育反思篇3

一、普及普惠教育背景下普通幼儿园实施融合教育面临的困境

已有研究显示普通幼儿园实施融合教育的困难多集中在专业师资缺少、资金不足,缺少专用的康复设备以及最小限制的环境等方面。这些多从特殊教育机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普通幼儿园毕竟不同于特殊教育机构,缺少专业师资、缺少康复设备是极为自然的,我们需要站在普通幼儿园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当今普及普惠学前教育背景下普通幼儿园实施融合教育的困难有以下几点:

(一)融合教育中幼儿园教师自我定位不明

很多关于普通幼儿园实施融合教育的研究指出,普通幼儿教师不希望班上出现特殊儿童的一大原因就是没有学过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不知道怎样对这些幼儿进行教育。这种观点将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分隔开来,认为学前特殊儿童就必须用特殊教育的专业手段进行教育,普通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不太适用于特殊需要儿童。这种定位,直接否定了幼儿园教师可以运用自身专业特色进行教育的可能,使教师拒绝从学前教育的专业角度研究如何教育学前特殊儿童。

(二)幼儿教师缺乏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及经验

普通幼儿园教师对特殊需要儿童缺乏了解,不具涠蕴厥庑枰儿童实施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相关经验是普通幼儿园难以实施融合教育的原因之一。有无专业知识直接影响了教师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态度以及教育行为。虽然普通幼儿园教师无需像特殊教育教师一样具备特殊教育的各类专业技能,但是对于特殊需要儿童的特点以及基本的筛查方法仍需有所掌握。一方面可以依此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家长进行建议,使有需要的学前特殊儿童可以接受更专业的康复。但现状是普通幼儿园教师普遍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职前职后培训不足

普通幼儿园教师在职前师范教育阶段普遍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方面的相关课程。例如,汪海萍曾对137所普通师范院校课程进行调查,发现仅有13.9%的院校开设了特殊教育课程。即使当今师范院校课程设置有所调整,部分师范院校以选修课或者微型课的形式增设了诸如《特殊儿童筛查与诊断》《特殊儿童心理学》等课程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但是覆盖面仍较小。

在职后教育阶段,除专门融合教育幼儿园外,普通幼儿园的教师在入职后接受的园内外各类培训或支持都是针对普通幼儿教育而进行,基本不会涉及特殊需要儿童。职前职后两个阶段的教育都没有能使教师获得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进而也未能建立良好的融合教育的观念。

2.在普通幼儿园对特殊需要儿童实施教育可借鉴的资料不足

网络以及纸质平台中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等方面的资料很多,但是运用于特殊儿童教育的内容尚少,幼儿教师缺乏可借鉴的经验。

(三)普通幼儿教师缺乏实施融合教育的意愿与动力

王婷婷于2012年对江苏省70所公办幼儿园的调查发现,60.4%的普通幼儿园对特殊需要儿童持拒绝接纳的态度。该项研究显示普通幼儿教师对特殊需要儿童多持排斥或消极态度。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除普通幼儿教师缺乏相关知识外,适应阶段或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比例过大以及教师收入低也是原因之一。

1.5年内教龄的新入岗教师比例大

普及普惠学前教育背景下,各地新增大量幼儿园,教龄5年以内年轻教师比例较大。这一阶段的教师一般处于学习教育教学情境下的具体规范,获取感性经验,慢慢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经验逐步联系起来的阶段,对于应对新情境或综合运用教学策略上尚显不足。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师尚没有过多精力研究如何教育班级内的特殊需要儿童。

2.普通幼儿园教师收入低于特殊教育机构教师

由于特岗教师拥有特殊教育岗位津贴,同地区同性质的幼儿园教师工资收入多低于特殊教育机构教师,尤其是编制内的公办机构教师。这其中,民办园教师的收入又普遍低于同地区公办园教师。普通幼儿园教师除了要研究如何组织教育活动,如何创设环境来对普通幼儿实施教育外,还需要学习并研究如何引导班内特殊需要儿童,工作难度以及强度皆明显提升。工作难度的提升,工作量的加大,却未带来收入的相应调整。高付出低回报这一反差,会影响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相对于公办园教师,更低收入的民办园教师这一问题更为明显。

二、普及普惠学前教育背景下普通幼儿园实施融合教育的对策

(一)普通幼儿园教师从幼儿教育的角度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科学定位自身角色

特殊教育教师面对特殊儿童,普通幼儿园主要面对普通幼儿。教育对象的不同造就了特殊教师与普通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多方面差异。普通幼儿园教师大多都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的专门培训,无法从专业技能角度对特殊儿童实施干预。这在一些调查研究中早已得以证实。但是学前特殊儿童的发展也遵循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是某些方面有所滞后。用学前教育的方式也可以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干预,实践中也有运用游戏或音乐的方式对自闭症儿童实施干预的实例。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特殊教育的很多干预疗法都具有学前教育的特点。作为经历过学前教育专业培训的幼儿教师在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教育时应该立足于自己的专业优势,结合对特殊需要儿童的了解,以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研究如何通过创设环境、开展游戏活动艺术活动来对特殊需要儿童实施干预。当然若能将更专业的特殊教育干预手段、技能与自身学前教育的专业技能有效结合,制定出更符合特殊需要儿童的个别教育计划,效果会更加理想。

(二)通过职前职后教育增加普通幼儿园教师有关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

现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教师应该“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和方法”。因此,当今学前教育师范类院校应该调整课程结构,增加诸如《特殊教育病理学与康复学》《特殊需要儿童心理学》《个别教育计划》《特殊沟通技能》《感觉统合训练》等特殊教育方面的课程内容,让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在职前阶段就对特殊教育有一定了解,在观念中建立融合教育的观念,以为职后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学习、研究特殊儿童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奠定前期基础。

相对于职前教育的打基础,职后教育更具提升意义,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需要,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反思自身工作的题,从而提升专业水平。鉴于普通幼儿园教师所获特殊教育方面的培训机会较少,普通幼儿园教师入职以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为普通幼儿园教师提供充分的特殊教育实践以及理论方面的培训,并且鼓励有条件的园所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机会。前者可以是特殊教育专业人员对普通幼儿园教育进行短期的集中培训,可以是在“国培”“省培”“市培”等项目中增加特殊教育科目的内容。后者包含提供教师外出参加相关项目学习或参观的机会,鼓励教师在园内进行相关方面的研讨以及在园内提供特殊教育方面的书籍杂志。

(三)调整政府职能,鼓励相关机构与普通幼儿园合作

为增加普通幼儿园教师的学习资源,教育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文件支持或规划课题等形式,鼓励高校以及其他特殊教育机构与普通幼儿园合作,共同研究如何在普通幼儿园利用本园资源以及教育特点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另外有条件的幼儿园――诸如师范类高校附属幼儿园、与特殊教育机构有密切联系的幼儿园,还需充分发挥以上特教专业资源的作用,利用日常的教研活动共同对园所内的特殊需要儿童实施干预。例如,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可以定期对幼儿园教师进行授课,提升幼儿教师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例如,师范院校特教专业的教师、学生可以以园所内某些特殊需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和班内的幼儿教师共同设定并且实施干预方案,既可以使幼儿教师学习到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又可体现学前教育的特点。

(四)加大普惠幼儿园资金支持力度,调整幼儿教师工资结构,提升收入水平

自《国务院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低的普惠性民办园”后,普惠幼儿园数量明显增加。普惠园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的资金扶持,尤其普惠性民办园。普惠性民办园收费基本与当地同层次公办幼儿园一致,但教师工资支出由幼儿园自行解决。若政府资助不足,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当前,多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从财政获得资金支持极为有限。例如,文思睿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府资助问题研究――基于四川省N市的调查》中提到,当地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资金支持主要有:对困难儿童发放的“三儿资助”以及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专项资金。前者每园10%的比例,每期500元,后者按照生均100元发放公用资金以及一万元以内的租赁园舍补贴。捉襟见肘的资金支持,使这些幼儿园无法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用以提升各项专业素养。很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素养尚无法满足普通幼儿的发展需要,更何谈研究如何教育特殊儿童?另外,资金问题也造成教师低收入这一事实,低收入与高付出的反差制约了教师工作积极性与稳定性,使教师缺乏研究特殊幼儿的动力。这一问题,在公办幼儿园也同样出现,一般教师是否接收特殊儿童在收入上没有变化。付出增多,收入未变,教师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无意愿学习或者研究如何教育特殊儿童。因此,除以上三方面外,加大普惠幼儿园的资金支持力度,调整幼儿教师工资结构,保证幼儿教师的合理收入也是改善普通幼儿教师接纳特殊需要儿童并积极对其实施教育的必要措施。这可以通过提升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以及将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纳入绩效考核范畴来进行调整。

(五)鼓励普通幼儿园招聘具有特殊教育学习或工作背景的教师

融合教育作为一种趋势,普通幼儿园除对本园已有幼儿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外,招聘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也是极为有效的措施。有特殊教育学习或工作背景的教师,作为园内资源教师与其他普通幼儿教师进行合作共同对特殊需要儿童实施融合教育,可以降低普通幼儿园实施融合教育的难度,提升园所实施融合教育的水平。当然,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学具、教具、康复技术、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教室,由特殊教育教师或邀请的专家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评估诊断,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和具体干预方案。

参考文献:

[1]汪海萍,普通师范院校特殊教育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2(7):13-17.

[2]虞洁,对家长、教师融合教育认识的调查及智障儿童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4):5.

[3]韩颖,特殊需要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的困境和策略[J].绥化学院学报,2014(10):132-134.

对特殊幼儿的教育反思篇4

剖析一:导入脱离幼儿已有生活经验

[现场]

教师:大一班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举行跳绳比赛,每个人都精心准备了跳绳服饰,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套服饰?(孩子们有的穿着民族服装、有的穿着长长的公主裙、有的头上戴着挂着长长穗子的帽子、甚至有一个幼儿头上戴着一个很重的大头娃娃等)

幼儿1:漂亮

幼儿2:好玩

幼儿3:我喜欢这样的服饰

教师:我们来找一个空地方进行跳绳比赛,看看你穿的服饰是否影响你的跳绳?幼儿在教师哨声的指挥下开始跳绳。

[分析]

应该说这个“开局”教师还是精心设计了的,为了更好的凸显合适的运动服装给运动带来的方便和安全,教师有意让孩子选择长裙、丝巾、大头娃娃帽等一些不适合运动的服饰来进行体验,目的是让孩子获得运动时要穿合适的服装、鞋袜的经验。但是反观这样的设计我们是否有画蛇添足之感,大班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了将近三年了,他们在幼儿园参加过无数次的体育活动,做过不计其数的体育游戏:在家庭中也一定参加过踏青、爬山等各类远足活动,应该说他们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参加运动的相关经验。而且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已开始发展,并具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试想哪个幼儿会傻到戴着重重的大头娃娃帽来参加跳绳比赛呢?幼儿健康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陈鹤琴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这种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为设计而进行的设计不仅不能激活幼儿的思维,反而会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僵化、呆板的状态。在这个设计中,孩子们仿佛只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个个“道具”而已,叫你出场就出场。

剖析二:活动过程中的提问肤浅模糊

[现场]

教师:你们对第一次跳绳的成绩满意吗?

幼儿:满意。(幼儿齐声回答)

教师:到底满不满意呢?我请小朋友一个一个的告诉我。

幼儿1:有点不满意

幼儿2:不满意(是在教师引导下表达出来的。)

教师:现在我们举行第二次跳绳比赛,如果你觉得有什么东西阻碍了跳绳就把它取下来。(幼儿把装饰在运动服上的裙子、挂饰等解下来。)

幼儿开始第二次跳绳比赛。并把第二次跳绳成绩也记录在大统计表上。

教师:第一次跳绳心里有什么感觉?

幼儿穿公主裙不好跳、第一次没有准备好等。

教师:第一次跳绳心里还有点不高兴,有点着急,是不是?

幼儿:是的。(齐声回答)

教师:第二次比赛你们穿什么衣服?

幼儿:穿运动服。

教师:心里感觉怎样?

幼儿:高兴。(还是在教师引导下说出来的,同样的问题提问了多名幼儿,答案都是高兴。)

[分析]

课堂提问的设计是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几乎所有的名教师、特级教师都十分重视课堂中提问的设计。只有教师问的智慧,幼儿才能答的精彩:没有教师精心预设的问,哪来幼儿动态生成的答呢!可是提问简单、随意、模糊等现象在目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还比较常见。教师往往注重内容的预设,而不注意问题的设计,张嘴便是一个提问,信手拈来也是提问。课堂上,教师常常会提出一些没有多少思维含量的问题,幼儿无需动脑就能脱口而出,如好不好,对不对、满意不满意等,表面看上去很热闹,实质上毫无价值,使幼儿的思维处于一种动嘴不动心的“浅表思维”状态;有时教师的提问又比较模糊,幼儿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如:第一次跳绳心里有什么感觉?如果不是教师把答案直接呈现出来,幼儿的思维扔停留在关注服饰的层面而没有转换到心理的体验上来,而且体验的表述语还比较贫乏。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当一个问题提出后,如果幼儿出现了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所表述的:“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的情景,那就说明这个问题,激起了幼儿的学习欲望和兴趣,点燃了幼儿智慧的火花,打开了幼儿情感的闸门,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所应追求的艺术境界。

剖析三:结束部分场景变换过于频繁。

[现场]

教师:特殊的运动需要特殊的服装,我们一起来看有哪些特殊运动。(多媒体展示多种运动项目,画面定格在击剑上。)

幼儿:击剑。

教师:击剑有什么不安全?

幼儿:剑不安全

教师:我们今天请来了一位击剑运动员,一起摸摸头盔、衣服。(一教师扮演击剑运动员全副武装的上场。)

幼儿:依次摸击剑运动员的头盔和服饰。

小结:击剑运动员的衣服厚厚的,比较重,剑刺不到身体。

教师:又来了一位运动员。一幼儿滑冰入场(全副武装),为什么轮滑运动员要穿成这样?你们想不想轮滑,就穿运动服行不行?

幼儿:不行,要摔伤的。

[分析]

对特殊幼儿的教育反思篇5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038―01

从目前实际来看,幼儿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标准的要求。而且,现代教育本身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与专业化的标准是非常一致的。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许多教师面对新课程、教材茫然失措,急需专业地、深入地、持久地、一对一地深度培训。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涵义

教师的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门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就是教师从非专业到专业的转化过程。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其专业化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幼儿教师通过专业教育拓展专业知识,发展专业能力,使自己逐步发展成专业人员,使幼儿教师职业逐步走向成熟、专业的过程。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专业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专业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快速发展变革的教育现状的现实需要。“术业有专攻”,专业的本质就是各阶段教学各有其特殊规律及独特性。一些人简单地认为学前教育对象是一群年龄小的孩子,因此,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准学历比其他阶段低,这种偏颇之见忽视了幼儿教师知识的综合性、基础性和广博性特点。幼儿教师职业实践的对象虽是幼儿,可许多科学和经验都证明了幼儿时期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和易被忽视性。幼儿时期的生命特性使幼儿园教师的作用和责任比其他任何阶段都更显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教师专业化正是幼儿教育特殊性的需要。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保存活力,永葆教育的青春。

1. 以“教师培训”为突破口,使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我园及时转变教研活动的方式,针对教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安排了“课改系列”教研活动,达到“以研促改,以研促教”的目的。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丰富教师参加课改的知识底蕴,为培养新课改的生力军,推进新课程做好准备。我们不仅动员全员参与师资培训,还在政治及业务学习会上学习课改的相关资料,撰写体会,对教师进行“洗脑”、“充电”。通过活动、体验,引导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实现自我提高。

对特殊幼儿的教育反思篇6

关键词 学前融合教育 特殊教育 师资力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0.017

Abstract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been more and more national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Both in terms of the need to treat special children and the need to treat normal children, we should receive reasonable preschool education.Nowadays, ever-accelerated inclusive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new model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clusive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many advantages. It not only can improve normal children’s healthy development,but also can enhance special children’s cognitive level. This thesis analyzes correlational studies of inclusive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and then presents some suggestion to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preschool education.

Keywords inclusive 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 education; faculty

学前融合教育指的是让一些需要特殊对待的幼儿和一般的幼儿一起进入普通的幼儿园,并且在普通幼儿园内接受学前教育。《儿童权利公约》是由联合国颁布的,它提出应该将残疾幼儿融入到正常幼儿的队伍当中,让残疾幼儿享受融合教育。目前,国际上越来越重视学前融合教育,并将其作为特殊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本文对近几年来我国与学前融合教育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分析,希望能提出有效建议来促进学前融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概述

1.1 对学前融合教育理念进行探析

部分学者认为,学前融合教育并不是简单的“随班就读”,它不仅需要通过残联、教育以及卫生等各个部门的互相配合,还需要得到整个社会的支持,事前需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融合教育。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普通幼师与特殊幼师需要对每一个幼儿都给予足够的尊重,并深入了解幼儿之间的差异,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来选择科学的教学内容、方法和策略,让普通幼儿和特殊幼儿都能够接受到好的教育。还有人表示要开展融合教育,就需要安排配套服务和教育实践活动,从而真正发挥出融合教育的作用。

1.2 对相关人员的态度进行分析

(1)幼儿教师对融合教育的态度。相关调查显示,云南省地区的大多数幼儿教师比较支持学前融合教育的开展,新疆地区大部分普通幼师会存在畏惧心理,不知道如何对特殊幼儿进行教育,并且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术,态度比较消极,上海很多幼儿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也存在很多疑惑,并缺乏开展融合教育的能力。由此可知,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能力,使得很多幼儿教师不知道如何应对融合教育,因此态度上会比较消极。

(2)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态度。家长对融合教师持怎样的态度会影响到幼儿和幼儿园对融合教育的态度。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认为一般的幼儿教师并不具备足够的开展融合教育的能力与经验,对幼儿教师缺乏足够的信心。并且对于将特殊幼儿安排在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的这种做法,很多家长的态度是比较保守的。与普通幼儿的家长相比,特殊幼儿的家长更能够理解融合教育,并且也更加支持融合教育的开展。

1.3 对学前融合教育师资进行调查

学前融合教育能否顺利开展下去与教师具备怎样的素质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如今,大部分幼儿教师都没有学习过专业的特殊教育,对学前融合教育的了解不够深入,心理上不太愿意接受特殊幼儿,部分幼儿教师还会认为接收特殊幼儿之后会导致教学质量不断降低。还有部分教师本身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没有接触过融合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无法胜任融合教育的教学工作。因此,相关学者表示,应对学前教育进行改革,将特殊教育合理的融入到学前教育当中,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让幼儿教师掌握专业的融合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为开展融合教育奠定基础。

2学前融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幼儿教师对特殊幼儿的理解不深刻

对于特殊幼儿的教学,大部分幼儿教师思想上存在误区,认为需要降低教学标准。只有小部分幼儿教师认为接受融合教育是特殊幼儿应该享有的权利。造成幼儿特殊的原因有很多种,大部分幼儿教师比较容易接受在智力、肢体和学习上存在障碍的程度比较轻的幼儿,对于一些在情绪、行为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幼儿,往往容易被幼儿教师所排斥。大多数幼儿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到特殊幼儿的实际需求,在教学中缺乏足够的耐心。由此可知,关于特殊幼儿,幼儿教师了解得太少,接纳程度比较低。

2.2 幼儿教师缺乏学前融合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目前,我国在开展学前融合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困难是缺乏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在我国从事学前特殊教育的幼儿教师队伍中,其中大部分幼儿教师学习的是学前教育,只有少部分人的专业是特殊教育,从整体上看,幼儿教师队伍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开展学前特殊教育,对于国家所制定的随班就读政策也缺乏足够的认知。高质量的特殊幼儿教师比较缺乏,难以满足所有特殊幼儿的学习需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学前教育课程中没有设置特殊教育的内容,使得学生缺少学习特殊教育的意识和途径。并且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也没有接受过与特殊教育有关的培训,因此难以胜任融合教育的工作。

2.3 学前融合教育的实施缺少社会、法律和相关人员的支持

学前融合教育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尤其是遭到了一些特殊幼儿家长的反对,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不适合待在普通幼儿园内,会被其他正常的幼儿欺负,在特殊幼儿园则可以为特殊幼儿创建一个充满平等、自信的环境,让特殊幼儿可以得到应有的尊重。而普通家长对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的态度大多为中立,但其中也有部分普通家长反对。从学前融合教育在国外的开展状况来看,要确保学前融合教育的顺利实施,就需要在幼儿园内配置专业的物理、语言、作业等各个方面的治疗师。让他们与幼儿教师共同合作,各个部门之间也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然而在我国,这方面还比较欠缺。另外,相关法律也没有得到完善,使得融合教育的开展并不顺利。

3我国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的相关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融合教育观念

人们的行为和态度会受到自身观念的影响,所以要确保学前融合教育顺利开展下去,就需要从观念入手,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观念,正确理解学前融合教育的意义。对于特殊幼儿来说,开展学前融合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还可以帮助他们掌握社会交往的技能,对于普通幼儿来说,学前融合教育可以让他们学会主动帮助他人,尊重他人,养成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因此,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将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学理念传递给社会群众,让人们可以了解融合教育的价值,从而消除对特殊幼儿、对融合教育的偏见和误解,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来支持学前融合教育的开展。

3.2 加强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目前学前融合教育无法顺利开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此,国家和学校应对此提高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高质量的学前融合教育的师资力量。我国目前不少学校内会设置学前特殊教育的模块,但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不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所以在培养过程中,院校应将特殊教育融入到学前教育的教学当中,让学生学习到正确客观的对待特殊教育的思想观念,掌握全面的特殊教育教学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还应该在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可以更直接地接触特殊幼儿,学会与特殊幼儿进行沟通。

3.3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虽然制定了相关法律来为特殊幼儿的教育权利提供保障,但在学前融合教育方面,还没有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在这一方面,国外不少国家做得比较好,例如美国在1965年所颁布的《经济机会法》中就规定,对于一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国家应给予相应帮助,让这些家庭里3-4岁的幼儿可以免费享受学前教育、保健和营养等服务,这是与学前融合教育有关的最早法律。《有能力缺陷的个体教育法案》中也提出无论是具有怎样的缺陷,只要在3到21岁之间,就可以享受免费的公立教育。德国的不来梅州制定了两个法案来从法律层面为学前融合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保障。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确保学前融合教育可以顺利开展。

3.4 加强团队合作与支持

除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让他们掌握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为学前融合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例如,应加强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的合作,让普通的幼儿教师可以学习特殊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让特殊幼儿教师也可以了解对待一般幼儿的经验,在学习彼此优势的同时可以弥补自身的劣势,共同努力为普通幼儿和特殊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另外,国家还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将幼儿园、医疗、家庭、社区以及高校等机构联系起来,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来为融合教育提供支持,从而推动学前融合教育进一步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来说,开展学前融合教育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培养普通幼儿乐于助人和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还可以提高特殊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语言水平,因此,国家和社会群体应充分认识到学前融合教育的价值,积极转变自身的错误观念,通过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制定相关法律、加强合作等方式来推动学前融合教育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敏.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现状与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3(1).

对特殊幼儿的教育反思篇7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教育制度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坚决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因为一些原因,幼儿园的小学化问题还客观存在。

一、人们对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问题认识不足

“识字教育”和“小学化教育”是人们认识度比较高的教育模式之一,而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公众还存在着一些偏差。首先,公众对于幼儿园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盲区,认为幼儿园教育就是传统的启蒙教育,应该多识字和多增加一些小学的知识点进行培养,以便在幼儿升入小学时能够更好地衔接。其次,对于幼儿的特殊年龄特点缺乏必要的研究,相关知识的普及不到位,致使一些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教育方向还停留在培训和托管的水平上,从而忽略了儿童成长的社会需要。

二、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不均衡

虽然幼儿园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因为各地经济发展和幼儿园建设的地域性等原因,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等不均衡,具体表现为:沿海城市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幼儿园的建设也比较先进,而内陆地区则比较薄弱;城市的幼儿园师资比较雄厚,而一些乡镇的幼儿园教育则相对薄弱。师资力量薄弱的地区,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和授课,一般以“小学化”教育取代幼儿园教育。

对于以上几种现象,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制度的约束,同时对幼儿园教育政策进行合理地宣传,对于幼儿园教育成果进行适当的宣传,增加大众对幼儿教育的认知。通过提高大众对幼儿教育的认知,从而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进行反思和约束,促使幼儿园教育进行改革。

对特殊幼儿的教育反思篇8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注意;事项

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它越来越多被更多人认识、认可。随着人们日易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孩子们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舞蹈教育作为反映人们思想感情及独特艺术教育的一种,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怎样使幼儿舞蹈课堂生动丰富、充满趣味,达到我们素质教学的目标,科学正确的训练方法,使孩子们充满兴趣的学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十分重要,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儿童阶段天性好动,他们能够并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相反,他们很难做好对他们无吸引力的事情,怎样才能培养幼儿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呢,《幼儿心理学》中指出幼儿的思维发展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方式: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幼儿舞蹈教育应充分结合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来制定教学方案,突出教学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将教学内容“生动化”,来吸引他们。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有趣味性的音乐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注意力”时一切认知活动的前提,但注意力缺失缺失幼儿常见的行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普遍抱怨孩子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以至于上课不认真听讲,交头接耳,自顾自玩耍,或者对于教师的讲解内容不认真关注就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课堂活动,教师就很被动。我们可以在课前为孩子准备有趣味性的音乐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音乐有着情绪表达、塑造形象、体现个性等作用,选择趣味性强、旋律生动的音乐能启迪孩子的想象,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陶冶他们的情操。这些音乐或生动简单,节奏鲜明;或乐曲短小,简单易懂;或个性强,有感染力;或能激发他们情绪的高尚音乐,都是幼儿舞蹈教学音乐选择的注意点。另外,适当的音乐选择还可以使孩子们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地区、民族、年代的差异也造成了特色鲜明的民俗音乐和舞蹈。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舞蹈动作的趣味性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幼儿阶段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影响了他们对动作的理解和接受水平,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和编排舞蹈动作,使美观和趣味相统一。幼儿时期,孩子的骨骼较软且易变形,收缩力差,弹力差,易产生疲劳感,相反,他们对事物充满了好奇,一些生活气息浓厚,形象性强的动作却能较快地被他们接受,这些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动作的编排在动作表现幅度和难度指数上应当适当把握。

再次,教师可以运用合适的语言技巧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技巧使教师艺术水平的考量标志,也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感人者,磨先乎情,莫使乎言”,舞蹈教学的特殊性使得课堂上师生沟通十分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平淡、毫无情趣的语言直接阻碍了教师和幼儿的沟通畅通,合适的教学语言应该是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教学重点,生动活泼地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是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语言素质,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角色意识鲜明、生动亲切、引导性强、富含知识性的语言,另外,教师的教态也是一种教学语言,教态自然而亲切,生动活泼,会给孩子愉快的感觉,也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教学语速,教师合适的语速应该是面向全体的同时,注意个体差异。过快或过慢的语速会导致孩子的理解力跟不上或者使学生不知所云,所以教师在面向全体同学时,教师的语速要适中,但是,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又需要教师对待不同的孩子,如理解力较差的孩子语速放缓,显得更有耐心。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趣味性

科学系统的幼儿舞蹈教学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舞蹈训练中既有对头、肩、咬、跨、膝、踝等关节的灵活训练,又有对脚等位置的单一训练,受限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他们无法很好的理解基本功训练,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重复巩固练习舞蹈动作练习,在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教师的领导方式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建立,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孩子的学习热情,教师不能由于怕麻烦而放任对孩子基本功的练习,也不能由于严苛要求孩子规范动作训练而忽视引导对其学习兴趣的培养,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教师制定教学的情感基调,增加教学中的趣味性,增加语言幽默感,在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同时,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适当的鼓励与表扬

对教育要有完整的理解,不能回避、抽离情感层面。离开情感层面,教育就不可能铸造个人的精神、个人的经验世界,不能发挥大脑的完整功能,不能保持道德的追求,也不能反映人类的人文文化世界。只有情感才能充当人的内在尺度,才是教育走向创造、实现价值理性的根据。【3】情感教育是舞蹈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情感鼓励可以帮孩子树立自信心,情感鼓励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学习意识,这是一种种肯定的教学行为,每个孩子都是聪明独特的,他们有有着独特的创造力和特长,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帮他们树立信心,帮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给予他们机会展示,将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兴趣统一起来放到教学中去,为他们创造学习和自我展示的空间,针对自信心不足的孩子,我们更要有耐心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多运用语言鼓励,在舞蹈训练上多给予倾注更多的时间和关心,对他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予肯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最棒的。

四、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他本身的特殊性给了观众和舞者发展和想象的空间,幼儿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他们天生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喜欢去模仿,变善于幻想,舞蹈带来的良好条件提供给了他们音乐、动作、节奏、文化集成的综合艺术学习,幼儿经过一段舞蹈教育后,基本具备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这时候,教师应该适当地加以指导和训练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让他们自己听着音乐编排舞蹈动作,给予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空间,让他们真切地获得舞蹈学习的乐趣,这也是幼儿舞蹈教学的成果。

综上所述,幼儿舞蹈教学应该因人施教,结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给予他们鼓励和引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力、表达力、创造力,给予他们关心,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达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