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建筑语言8篇

时间:2022-08-27 11:17:45

建筑语言

建筑语言篇1

1、建筑实体元素的承载性和制约性

作为装饰元素的物质载体,建筑实体元素提供了良好的表现场所给装饰元素,而装饰元素存在的前提正是建筑实体元素。必须明确的是,在传统建筑装饰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筑实体元素,而装饰元素位列其后。在实体元素之下,装饰元素是一个二级概念。如果装饰元素不能成功依附于实体元素,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建筑实体元素具有承载性的属性。装饰元素在被建筑实体元素所承载的同时,也会受到实体元素的制约。这样,建筑中的装饰元素才能够同时满足统一和独立的要求。建筑物应当同时具有局部、外观的美,以及整体、内在的美。建筑实体元素和装饰元素应当具有既对立统一、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建筑实体元素又具有制约性的属性[3]。建筑装饰元素的附加性和灵活元素是建筑物所强调的,而装饰元素通常不具有功能性,因此是附加的。建筑装饰元素的主要作用是对建筑物进行修饰和美化,不存在与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装饰元素的附加性,通过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得到了明确的体现。利用雕刻、绘画等方式,非建筑语言对装饰进行展现,通过圆雕、浮雕、绘画等形式,在建筑实体元素上进行附加,从而展现出外饰艺术的属性。装饰元素作为一种附加物,从形式上来说结合了建筑实体元素。因此二者可以在概念上进行分离。从某个角度来看,实体元素与装饰元素的相对独立性不相关联,在实体元素中,装饰元素能够较为灵活的进行展现,从而体现出了建筑装饰元素灵活性的属性。

2、建筑装饰元素的再现性和图案化

传统建筑装饰主要是继承而来,在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能够看到由简到繁再到简、由图案化到写实化再到图案化的历程。人们开始是利用几何图形对大自然进行认识和描绘,整体图案多是由大量相同的单元所构成。在可以利用具体形象对雕刻、绘画等非建筑语言进行展现,对有机的鲜活形象进行模拟刻画。由此可见,建筑装饰元素具有再现性的属性。通过更为简化的形态结构,能够展现出非建筑语言的装饰形象[4]。在传统建筑装饰当中,器物、山水、植物、动物等,都是通过简化、概括的图案进行展现,从而体现出了更为精炼的形态。图案化在传统建筑装饰中出现的较早,在汉代墓穴中,石雕虎的形象要比原始形态更为简单。在秦汉时期,刻画在瓦当上的动物形象都进行了图案化的处理,通过更为简洁的方式,对其形态进行展现。由此可以看出,建筑装饰元素还具有图案化的属性。

二、结论

建筑语言篇2

摘要:本文试图尝试能够建立一种新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一一“绿色建筑模式语言”来为当今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另一种选择的余地。模式实体的阐明以及实际案例分析,希望能够为建筑设计师和公众间建立一种可以相互共享和易操作的绿色设计系统。

关键词:绿色建筑 模式语言 关联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trying to attempt to establish a new method of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green architecture pattern language" one by one for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provides another option. Model entities and actual case analysis, the hope can for building designers and can establish a mutual sharing between the public and operation of green design system.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patt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一 绿色建筑模式语言概念的形成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目前国家上比较能被认可的定义为: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同时最高效率的利用资源,最低限度的影响环境的建筑物。2004年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组成的专家组也提出了一个概念: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1.2 模式语言理论的产生

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于上个世纪60年代产生,任何理论的产生都不能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割裂开,当时是整个西方建筑理论的黄金时期。从1964年开始,亚氏相继出版著作阐述了模式语言理论这一对建筑和规划的全新观念。[1]

1.3 绿色建筑模式语言的概念

通过对建筑模式语言的分析和对绿色建筑的阐述,我们现在就很好理解绿色模式语言的概念:“符合‘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创造健康和舒适的人居生活环境和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原则的建筑模式语言。”简单的概括就是:以节约能源、健康舒适、保护环境为原则的建筑模式语言。其目的为设计者及其广大的使用者之间建立一个可以共享、方便应用和简单操作绿色设计系统。[2]

二 绿色建筑模式语言

2.1 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观

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及最终的拆除,形成

了一个全寿命周期。只有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来考量建筑各个方面,才有可能创作出理性、全面的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首先要有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观,要求我们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得影响最低,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的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并尽可能使拆除的材料再利用。

2.2 选址与布局

在人居建筑设计中的选址应该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在绿色标准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分利用建筑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尽量保留和合理利用现有适宜的地形、地貌、植被和自然水系;在建筑的选址、朝向、布局、形态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建筑风格与规模和周围环境保持协调,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

2.3 光电池

太阳能发电具有火电、水电、核电所无法比拟的清洁型。安全性、资源的广泛性和充足性等优点。光电(PV)技术指用被成为太阳能电池的半导体元件将太阳能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光电池几乎不需要维护,而且寿命很长。

2.4 屋顶绿化

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的屋顶,生态和美化同样重要。屋顶绿化作为一种不占用地面土地的绿化形式,其生态效益非常广泛。生态和环境组织调查指出:使城市获得最佳环境。人均占有绿地面积需达到60 m2以上。[3]城市的开敞空间多是硬质铺地,雨水无法被涵养、储存、屋顶绿化因其表面的植物、土壤利于雨水的储存,达到涵养水土的目的。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土壤的蒸发,致使空气绝对湿度增大。加上绿化厚其温度有所降低,故其相对湿度增加更加明显。可见,屋面绿化对城市的“干岛”有减弱作用。有资料表面屋顶绿化可降低室内温度3℃~5℃,空调可节电20%,改善人居环境和节能。屋顶花园的生物气候缓冲带,为建筑系统提供良好的微气候环境;提高建筑系统生物组成的多样性。一个城市如果把屋顶都利用起来进行绿化,那么这个城市中的CO2 要比没有绿化前少85%。[4]

三 绿色建筑模式语言的实际案例分析

我们以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为例:

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是我国较早的绿色建筑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南、北两个中庭组织室内自然通风,西立面设置遮阳隔墙,南立面设置遮阳隔板,室内设置较大的休息厅,将植物引入改善景观环境等。具体措施分析如下:

1.缓冲空间设计:在建筑的南面设置“热缓冲中庭”,在冬季,中庭是一个全封闭的暖房,成为办公空间的热缓冲层,减少了供暖能耗。在夏季,利用遮阳板遮挡直射阳光,冷却室内空气,减少了空调能耗。

2.太阳能的利用:采用太阳能光电板发电技术,在屋顶架设太阳能光电池,虽然代价昂贵,但仍然是开创性和试验性的技术手段,符合光电池(24)模式。

3.绿化引入室内:绿色植物的引用也可以起到某种调节器的作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绿色手段”。在夏季,植物通过蒸发作用,可以使建筑室内温度低于一般建筑,并可使相对空气湿度增加10%一20%。植物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清除甲醛、苯和空气中的杂质,提高环境空气质量。

同过对实例的分析,我们发现一栋建筑并不一定要把所有的绿色建筑模式

用上,只要精心的对某一或某几个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就能改善其建筑品质。

四 结语

通过对绿色建筑模式语言的建立,我们可以大致的接触到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并可以方面的去操作它,但是由于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有限,所接触和总结的绿色建筑模式还只是绿色建筑模式语言中的冰山一角,例如在利用能源方面,除了太阳能,可再生能源还包括风能、地热、潮汐等等能源应用模式。在未来的实践和学习中我将会继续研究并不断地去丰富绿色模式语言中的绿色模式。

[1]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上),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2金磊,“造福城市的屋顶花园”,专题专论

[2]罗杰•斯克鲁登著刘先觉译,《建筑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

建筑语言篇3

建筑装饰设计视觉图形语言的表达

装饰设计视觉语言以形态、色彩、图形、材质为载体,通过建筑主体物传递文化信息,无论宾馆、酒楼、公寓、写字楼还是商业大厦等,都倾注了设计师的智慧和汗水。如,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的外形设计,以“L”形悬臂造型,构成了一座转折曲回的桥梁体形,其视觉图形语言表达了新闻媒体交流、沟通的特质。同时,没有规律的钢构网状玻璃幕墙,仿佛告诉受众透明、真诚的寓意,将媒体人迅捷、坚毅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我国香港建筑师严迅奇所言:“某种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中国在新时期展现出来的东西;不畏权威,敢于尝试,无所畏惧”。通过外形的图式语言和墙体装饰效果,诠释了新闻媒体的个性特色。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馆的外形设计,将“鸟巢”造型安置在树枝上,泰然自若,寓意“众人捧”才共同编织自己温馨的“巢”,以特有的建筑装饰设计语汇和方式,传达出运动项目“鞍马”的形象和“摇篮”形态的视觉信息,通过建筑装饰设计图形的视觉语言,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综合教学楼建筑装饰设计方案(图1),融入了城市空间、校园空间、生态节能的理念,其外形设计采用了“大门”的视觉语言的装饰造型设计,其装饰素材运用了绿色生态植物,点缀西门两侧的电梯井及中间的公共区域,构筑了每层的空中绿色花园,主楼顶层使用绿色植被覆盖,构成了绿色生态环保的视觉效果,组成了纵向的绿色轴线,寓意中国地质大学深入探索地球科学特点的空间属性。

建筑装饰设计主题的色彩材质语言表现

建筑装饰主题的色彩倾向与模特的时装传递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修养和品位,除了款型之外的色彩变化直接影响受众的视觉感受。建筑装饰设计师也不例外,主体建筑装饰设计的外观造型及色彩设计直接反映建筑空间的属性。如中国地质大学教学综合楼的外墙色调设计选择了渐变的土黄色调,其材质、肌理的色彩效果与地质学科中的土壤、岩层十分接近,暗寓建筑装饰设计与使用对象及功能契合。不仅如此,主体楼的墙围同样运用了绿色植被,如同覆盖在地球表面的花草树木,让人产生遐想的同时,既美化了环境,又净化了空气,构成了一层绿色的生命环带,亲和而又环保的象征语汇,诠释了主楼的绿色、环保、儒雅品位,即应了蔡元培在《华工学校讲义》中曾描述的“装饰者,最普遍之美也”。此外,色彩的运用在戏曲表演中更是屡见不鲜,如京剧表演艺术中的人物脸谱设计最为典型,观众一眼便能看出剧中人物的子卯寅丑,由此看来,巧妙的色彩混搭组合效果,其信息传递功能不言而喻。充分利用人与生俱来的色彩感知能力和敏感性,恰到好处地将色彩元素运用到建筑装饰设计创意设计之中,准确表达设计师的情感和语境,制造出具有“灵性空间”的主题,有助于受众准确理解其建筑装饰设计的视觉语言,接受设计师所传递的视觉信息,从建筑装饰设计中获得正能量。

建筑语言篇4

关键字:符号学 语构学 建筑语言 创新 光之教堂

中图分类号:P454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Semiotics is one of theoretical ways to communicate,and it also build a perceive and useful rule to communicate.This text takes the example of Church of Light to analysis buildings and interprets buildings through the principle of Syntactics,to seek a way to provide a new mode of thinking in buildings design.And this analysis method is also can be used in other design field,to provide ideas of design innovation.

Key words:Semiotics,Syntactics,architecture language,innovation,Church of Light

1.符号学的理论意义

1.1索绪尔的现代符号学理论

现代符号学(Semiology or Semiotics)的词语语源是索绪尔按希腊语的“符号”衍生出来的用语。索绪尔把符号分“能指”与“所指”为两个部分来处理,从而真正确立了符号学的基本理论。我国在古代就对符号学有相关的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著名思想家庄子在其著作《庄子外篇》中就已提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语言和事物之间存在着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语言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语言的被表征物,语言的任务是传达事物的相关信息,符号正是利用一定的媒体来代表或者指示某一事物的东西。

1.2莫里斯的符号语言体系

符号学认为,世界的所有的现象皆可以看成符号所组成的世界。作为符号学的开拓者,莫里斯把符号学划分为语构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三个分支。莫里斯的这一学说是对符号学的一大贡献,正是这一学说为符号研究提供了构架或参照系,一切符号学问题都可以放在这个构架中研究。按照莫里斯的符号学观点,世界是由符号组成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总的、大的符号系统,这个符号系统里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方面的符号子系统。世界里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被认为是这些符号系统中的某一个符号,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

2.建筑设计中的语构学

2.1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在建筑产生的初期,建筑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是一种与艺术无关的藉要,人类需要建筑来与大自然作斗争作抗衡,来躲避野兽的攻击,躲避风雨,也许在当时建筑只是一个山洞。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日常生活有了保障,建筑的基本目的达到后,另一种动机出现了,即要求建筑的形象和美,这以后,建筑形态开始变化,显现出了分化与延伸。建筑面积逐渐增加,出现了梁柱结构,建筑发展到今天,仍然有着固定的组成部分,即里面、屋顶、材料、门窗等,也在不断的发展着新的组成部分,在今后,生态建筑不断发展,植物也许会成为建筑组成部分的一员。

2.2从语构学角度解读建筑

从语构学角度看,建筑是一个语言体系,一座建筑就是主体系,这座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构成了建筑这个语言体系中的子体系,如立面、门窗、屋顶、材料、色彩和光线等,这些构成建筑的“系统层面”。这些子体系中的每一个体系又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材质可以分木头、石材、乳胶漆等,这些可以称之为建筑的“表现层面”。在这些建筑组成部分中,同一子系统可以有不同变化,比如不同样式的屋顶、材料和门窗等;不同的子系统可以进行选择、排列、组合等。这样,建筑设计师利用的不同要素相结合,再加以一定的技术手段使建筑呈现千变万化。

假如以公式来表达:

建筑=平面+立面+屋顶+门窗+柱+材料+光线+……

在解读某一建筑时,可以应用语构学再加以建筑元素的特点:

某一建筑=(规整的)平面+(自由的)立面+(百叶的)窗户+(少量的)光线+木头的(材质)+……

以典型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为例:

中式建筑=(梁柱)结构+(大)屋顶+(木头)材质+斗拱+……

西式建筑=(柱式)结构+(圆)屋顶+(石头)材质+柱子花纹+……

如果以四合院为例再将中式建筑进行细分:

官员的四合院=(三进或更多)院落+(广亮)大门+雀替+什锦窗+(雕花)影壁墙+垂花门……

普通百姓的四合院=(两进)院落+(如意门)大门+影壁墙+垂花门+……

这样,通过把建筑当做语言进行分解,语构学为我们进行建筑设计提供了一个非常开阔的思路,在建筑这个语言体系里,我们可以在允许的条件下任意对建筑要素进行组合,来演变出各式各样的建筑,这可以成为建筑设计初期,我们寻求思路、灵感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同样,通过对语法规则的一定转变,可以达到建筑的创新。设计界每天都在谈创新,如果从语构学角度看,一些我们认为的所谓的创新不过就是调换了要素之间的排列方式,或者更改了要素的构成,这可以称为“新”,但不是“创新”。如何运用语构学原理来对建筑进行创新呢?

3.以语构学分析建筑实例

3.1以语构学角度分析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

3.1.1教堂建筑的语言体系

宗教是欧洲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所以教堂在欧洲十分常见。欧洲的古典教堂可以分为三种风格:罗马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罗马风格教堂最具代表特征的是圆形拱顶,教堂的门或者窗户也都是圆拱形状。圆形的拱顶表现了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宇宙是圆形的。哥特风格教堂特征为教堂整体呈现瘦高型,外表有许多像竹笋一样瘦长型的装饰物,拱顶又尖又高,当时的人们认为,建筑顶越高,离天堂离上帝越近,代表一种奔向自由的解脱。还有彩绘玻璃装饰的窗户色彩斑斓,往往一个窗户就画了一个圣经故事。巴洛克风格的教堂不太注重建筑外表,但教堂内部十分华丽,有的用了大理石砖和大理石柱,配有宗教意义的彩画和雕塑。虽然不同时期的教堂风格特征不一样,但是提到教堂,大众心里普遍会有这样的印象:高耸,十字架,迷离的光影,圣经壁画,雕塑等等。

用语构学来表达教堂建筑:

教堂=十字形平面+尖拱+(教堂正面墙壁上的)十字架+彩绘玻璃花窗+管风琴+唱诗班+……

(米兰教堂,高耸的外观) (罗马教堂内部)

3.1.2用语构学分析光之教堂

光之教堂面积颇小,大约113平米,能容纳约100人,但当人置身其中,自然会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神圣与庄严。教堂以清水混凝土做墙壁,前方的一面用十字架分割,并嵌入了玻璃。在教堂里,其他墙面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有这一个大十字架置于墙壁之中。教堂的周围由坚实厚硬的清水混凝土绝对的围合,创造出一片黑暗空间,让进去的人瞬间感觉到与外界的隔绝,透过毛玻璃拱顶,人们能感觉到天空、阳光和绿树,在这里,教徒接受神的洗礼。

用语构学对教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光之教堂是这样的一个式子:

光之教堂=(十字架的)墙壁

或者是:

光之教堂=十字架

在光之教堂里,除了十字架以外,所有有关教堂的语言体系全部弱化,几乎是没有,整座建筑只凸显了十字架,也可以说十字架就是整座建筑,如果把十字架去掉,就会没有人发现这座建筑是一个教堂,但是在其他教堂建筑里,把十字架去掉,它其他的特征仍然可以让我们认出这是一座教堂。安藤忠雄大胆的创新就在于,他将教堂建筑语言体系中作为“系统层面”的一个子系统,单独拿出来作为他这座建筑的语言体系的主体系,使这座教堂有了自己特殊的语言体系。

在这个案例中,它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的构成因素就是阳光,建筑师非常合理大胆的利用了大自然的变化,将不断变化的光线与建筑的主体系十字架相结合,成为了这座建筑的亮点。安藤忠雄说它的墙不用挂画,因为有太阳这位画家为他作画。它的魅力就在于这座光之十字架,在于它的光影交叠所带来的震撼力。十字形分割的墙壁,产生了特殊的光影效果。当太阳光照射进来,呈现出一个逆光的光线十字架,加之以高于圣坛的座位,使教徒产生了一种接近上帝的奇妙感觉。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光线穿过十字架所产生的效果都会不同,这种微妙变化更是放大了十字架这个作为基督教信仰标志,给信徒“重生”信念的作用。

参考文献:

罗兰·巴特尔.符号学原理[M].北京:三联书店,1988.

廖春红.试析莫里斯符号学的意义观[J].北方论丛,2006 年第4 期

田菲.建筑设计中的语义学浅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10卷第9期

卢哲.符号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经济生活

徐恒醇.设计符号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附:作者简介

姓名:范莎莉

性别:女

建筑语言篇5

关键词:服装设计;建筑风格;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046-01

服装设计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属于工艺美术范畴,服装设计的定义是解决人们穿着生活体系中诸多问题的富有创造性的计划及创作行为。服装设计具有一般实用艺术的共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但在内容与形式以及表达手段上又具有自身的特性。“中国风”是在讨论到西方的具有中国因素的艺术作品时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这也是笔者会长文章中提到的东方元素,明代的艳俗、清代的繁杂等将中国元素作为主要装饰设计,由于中国的建筑与装饰艺术较早通过丝织品和瓷器传入西方,所以在西方服装中,中国建筑的色彩与外部结构经常被变化为装饰而出现在中国风的服装设计中。借鉴和吸收民族文化特性,不是摹仿某一个民族服饰,照搬图案或修改款式等浅层的表象,设计师完全可以通过一个民族的习俗、绘画、音乐、用具、面料甚至宗教的特征等等诸多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素材,进行独到的创意设计。其目的是择其精华用其精神为服装设计所用。

在大众文化中,“艺术”这一名词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可谓是艺术无处不在,现代人认为,艺术不一定要在特定的意境中,不一定要在特殊的环境下,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可能就会迸发出艺术的火花,而建筑会以多元的艺术表达形式呈现出来,建筑作为一个公共的场所,应该试着接纳和走进人们大众的生活,而不是再让人看起来高不可攀或者可望而不可即。就像服装一样再好的设计不被人们所穿戴将会失去它本身的意义。建筑与服装很早就有渊源,黑格尔曾经把服装称为“流动的建筑”,也有称为“贴身的建筑”。笔者认为服装设计和建筑设计:设计意见能穿在身上的衣服很容易,但是要设计意见符合对象气质的的服装就没那么简单了,你不仅要了解对方的性格、职业、行为习惯,还有对色彩的分析等等。服装的设计基本款现在也有固定几个款式,就建筑设计中也有固定的使用功能排列形式,多数是约定俗成的,有些习惯也是历史遗留下来,好用的就是这个样的。但是现代的服装和建筑会很多不是那么规矩,比如说每个几年举办一次的世博会中各国的展馆,虽说大部分都是临时搭建,但是却充分的展现的他们国家的文化也传递大量的信息,再看看他们的建筑造型也是各显千秋,外观不仅从材料、线条、颜色等都是集聚设计师的想象而创造出来的。北京奥运会体育场中标施工方案的“鸟巢”建筑和巴黎著名设计师帕康夫人的鸟笼服作品都是由线而成、由面成体,二者在表现形式上是一致的。“鸟巢”的设计师赫尔佐格、德梅隆(在其建筑实践中持续不断地表现出的对表层处理的关注,并毫不讳言受到服装设计中对布料编织手法运用的启发。当然,服装设计中也有创新异形的,服装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的材质,款式的微调、不同气质的人穿,不同场合穿……真正决定一件服装好坏的,往往是这些方面,这些软件因素才是一件衣服的灵魂所在。

建筑语言篇6

【关键词】建筑;形式语言;造型设计;运用

1.前言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复古风逐渐盛行,仿古建筑也开始走进社会群体的视线当中。仿古建筑是推动城市经济建设和文化艰涩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仿古建筑造型设计的分析和研究,明确设计要点,遵循设计原则,从而切实提高仿古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

那么,建筑的形式语言是什么,建筑空间的研究能否像数学一样通过函项引入,公式推导的逻辑过程建立起一套具备充分自足性的理想状态下的语言体系。还是建筑师在历史、文化、环境、功能、技术等各种现实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的理性与天性能动结合的过程。 笔者更倾向于将其理解为后者。 这并非意味着建筑学研究可以不受科学规律的支配,而是一个我们如何看待与理解这门学科的科学性的问题。 因为,建筑空间的研究并非以建立一套逻辑自洽的终极真理和审美教条为目标, 它具有启发性与开放性的特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被检验,修正,更新。

2.我国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结合的现状

就我国建筑总体情况来看,不同地域的传统居住建筑都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住宅的功能要求存在一定矛盾,尤其是不能够合理的满足现代社会群体的住宅需求,与其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不一致。尤其是在建筑的结构形式、建筑材料以及施工工艺上,都存在一定不足。因此在仿古建筑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不能够完全照搬我国传统建筑形式,以提高仿古建筑造型的科学性。与此同时,就文化认同以及自信心上来看,我国很大一部分社会群体对建筑文化的认同度和自信心要明显低于对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的认同度和自信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仿古建筑造型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发扬。若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我国几千年的建筑文化毁于一旦。就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建筑设计中普遍缺乏中国特色,并未将民俗和地方特色融入到建筑当中,基本上属于西方建筑文化的复制品,这就对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全盘照搬照抄我国古代建筑形式,尤其是在园林景区以及城市公共建筑空间内,可以见到比较多得仿古建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传统建筑风格和地方特色,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文化的发展。

3.仿古建筑结构造型形式

就我国建筑文化的总体情况来看,仿古建筑主要对传统营造法则与现代施工技术、材料技术实现有机融合,促进仿古建筑对传统古建筑的文化特征进行合理的再现,并且是提高建筑整体的抗震性和耐久性,促进仿古建筑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在对建筑材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可以发现仿古建筑不但能够对我国传统建筑中的结构进行合理的继承,并能够优化建筑结构的实际性能,由古建筑的木结构和砌体结构,逐渐转向具有时代特色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在此对仿古建筑结构造型不同形式进行优劣分析 :

3.1 木结构

就我国传统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木结构在建筑结构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木材资源比较广泛且易于再生产,在建筑结构形式中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亲和力较好,并且实际抗震性能良好。但是以木材为主要受力体系的工程结构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木材的防火性能比较差,极易引发火灾,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木材容易受到腐蚀和虫害,从而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从木结构的整体情况来看,其实际各项强度差异比较大,对于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3.2砌体结构

砌体机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主要包含砖砌体、砌块砌体以及石砌体。在我国仿古建筑中,大多使用砖砌体和石砌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砖石结构。砖石结构在仿古建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便于施工人员进行就地取材,耐火性、隔热性较好,施工成本比较低,实际施工过程中具有高度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就砖石结构仿古建筑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建筑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比较好。凡事有利必有弊,就砖石结构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由于砖石的体积和自重都比较大,并且砂浆的黏结力比较弱,此种情况下导致砖石结构的实际抗拉能和抗剪性能比较低,并且实际抗震性能不能够满足仿古建筑造型设计的实际要求。

3.3 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仿古建筑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主要以钢筋混凝土材料作为仿古建筑的主要结构构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久性,具有比较好的防火性能,在仿古建筑结构应用中的安全隐患较低,并且施工成本易于接受,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应用价值比较高的结构形式。在仿古建筑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应用时,应当结合仿古建筑的实际特点进行系统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操作,确保各种仿古结构构件的实际规格和质量满足仿古建筑的实际需求,以促进仿古建筑建造工作的顺利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仿古建筑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最大程度上重现我国古建筑的外形特点,并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古建筑建造成本较低且易于接受,施工材料的获取和运输具有便捷性,建造完成后钢筋混凝土结构仿古建筑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震性,在提高仿古建筑实际使用性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3.4 钢结构

钢结构构件主要包含热轧型钢、钢板以及冷加工成型的薄壁型钢等,刚结构构件的应用强度比较高,韧性和塑性比较好,通常情况下能够满足仿古建筑的性能要求。钢结构仿古建筑的施工周期较短且施工方式比较简便。钢结构材质均匀,质量较轻,实际抗震性能较好, 并能够进行科学的重复利用, 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协调。就钢结构仿古建筑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随着应用时间的推移,钢结构的耐腐蚀性和耐火性较差,钢结构仿古建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实际施工成本比较高,此种情况下导致钢结构在仿古建筑应用中存在诸多局限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应用。

4.以某大雄宝殿为例对仿古建筑造型设计进行分析

某大雄宝殿位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仿唐建筑,其建筑主体结构体系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仿木框架结构,屋面构架体系采用步架和举架复合的结构处理方法,屋面荷载通过屋面板传给屋面檩条梁,由梁架逐层往下传递,最终传给框架柱。由于这样的结构传递体系与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进行结构计算时,除了进行建模计算外,还要使进行复核计算,验证配筋梁是否满足结构承重要求。由于殿内相临柱子之间的跨度较大,在进行结构计算时采用了转换梁系,采用复合梁系共同支撑其上的柱子和屋面梁架体系,最终达到仿古建筑主体结构与装饰性结构的完美协调统一。

5.结束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仿古建筑造型设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仿古建筑造型设计更应当满足时展的需求,既要体现出古建筑的风格,又要展现出时代化的发展特色,满足现代社会群体的审美需求,从而切实提升社会群体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对我国建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苏t晨. 现代办公空间设计的形式语言体系研究[D]. 北方工业大学, 2014.

建筑语言篇7

1 用语言学对建筑设计研究的可行性

所谓运用语言学来对建筑设计进行研究,概括的说就是将研究语言形成的方法以及其如何表达表达者所要表达的含义的方法运用于建筑设计中去,从而寻找出建筑设计者所要表达设计思想的方法。那么究竟能否运用语言学对建筑设计进行研究呢。语言学将语言分为语音、词汇、语法、语意,四个部分,抛开语言特有的语音,我们也可以将建筑分成建筑词汇、建筑语法、建筑语意三个部分。下面我们就这三部分进行逐一的探讨。

1.1 建筑词汇

《道德经·第十一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在这里,“户牖”为实体,我们可以将其归属为“有”的范畴;“室”为空间,我们可以将其归属为“无”的范畴。两者结合,才产生了可以供人们适用的建筑,两者缺一不可。

那么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建筑与语言进行类比,从文字——句子——段落——文章,这种文章的组成角度来看,砖、石、门、窗等这些组成建筑的元素构件可比喻为建筑的“文字”,由砖石堆砌,加之门窗形成的墙体以及水平搁置的板可以成为建筑的词汇或者说是建筑语汇,单体空间可比喻为建筑的“句子”,由墙体、板和独立的小空间组成的建筑单体可以视为“段落”,建筑整体可视为“文章”。同语言一样建筑的语汇是组成建筑的最小语言单位,正确的词汇运用会使得作者表意明确,读者清晰易懂,如果词汇的错误运用则会导致语言的含糊、歧义。因此我们在对建筑词语进行分类的时候应当注意其各类词汇的特性和适应的环境范围,以便更明确不同词汇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对其进行运用。

1.2 建筑语法

语言的表述存在着一定的语法规则,例如把字句,被子句、祈使句等等。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套是结构规则,即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一是使用规则,即决定言语是否得体的诸因素。掌握了语言的语法结构才能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无论是结构规则还是使用规则,我们都必须遵守,否则我们表达的句子就会产生歧义。

建筑设计也是如此,如果说语音是语言特有的那么抛开语音,建筑设计也同样有其特有结构规则和使用规则(这里所说的结构规则是指:使建筑能够形成的各个构成条件和逻辑条件要素及其组成规则,而并非单指建筑的土木结构)。如果违背了结构规则我们设计的建筑就会出现使用时非常不方便,或者没有给人们带来很好的心里感受,达不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和使用者的使用目的现象。同语言一样建筑设计也具有使用规则,建筑设计的使用规则是指建筑内部的空间设计是否得体,是否符合建筑使用者以及建筑性质的需要,是否与周围环境能够融合到一起等等。

1.3 建筑语意

建筑不仅满足各种功能的要求,同时也有意或无意地传递某种信息,因而具有语言的功能。人类的语言有着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建筑也是如此。语言的语意是一句话所要表述的内容,那么建筑的语意则是建筑给人们带来的感受。如果说语言是诸多词汇通过特定的逻辑组合(语法)组成的,那么建筑就是由其特有的构件(建筑语汇),通过建筑的语法(建筑结构)所组合而成的。任何建筑设计都离不开建筑语言,人们在对建筑进行欣赏时同样也离不开建筑语言,这种语言也是人与建筑进行交流,对话所必不可少的。

著名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认为:“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我们来从语言学角度来理解建筑语言,语言是一个音意结合的符号系统,具有特定的逻辑关系或语法系统。建筑是人们在长期建筑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用来表达建筑的情感,审美等视觉、感觉信息的逻辑系统和符号系统。建筑语言的运用同样也必须遵照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如果逻辑关系运用失误即使语言再优美那么整个这个建筑所带给人们的总体感觉也是混沌的。其表意也是模糊的,有时甚至会让人鉴别不出建筑的类型。只不过建筑的逻辑关系是一个合理的结构体系,一整套规范,其组成成分是建筑的不同构件,例如门窗、墙体、楼梯、楼板等,这些使用构件除了具有本身的使用功能外,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语意功能。在满足结构体系的情况下通过对建筑构件的合理运用加之用不同的材料、形体进行修饰来表达不同的审美情感。建筑师通过建筑的语汇按照一定的建筑语法进行设计建造的建筑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2 运用语言学方法对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

运用语言学对建筑的空间进行研究,就要建立一套适合建筑的设计语言及语汇和语法体系,进而指导我们的建筑空间设计。

2.1 对建筑设计语汇的研究

[1] [2] 

在建筑设计中,所有能够影响人们感受的建筑元素,例如:建筑的门、窗、墙体以及表面装饰、建筑的空间表达等等,都可以称为组成建筑的语汇,广义上讲就是影响到建筑的形体、建筑风格、建筑空间流线、建筑类型等等给人带来心里不同感受的一切实体物质及虚有物质都可以称为建筑的语汇。建筑的语汇是组成建筑的最小单位,不同的语汇类型适合不同条件的建筑表达。在满足建筑空间的表达模式基础上运用不同的建筑语汇所表达的感情也有所不同。语言学将语言分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词汇,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次、量词、代词等等,不同的词汇有着不同的用处,其适合的环境也有所不同,恰当的用词会使语言的表达更加明确,相反如果错误的运用了词汇那么就会给语言的表达带来歧义,产生表达不明确的现象。建筑同样也是如此正确的运用符号表达会增进建筑风格表达的意味,相反如果错误的运用了建筑的符号就会使人们感到莫名奇妙,模糊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建筑意味。例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放置一西方建筑则破坏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相反改用中国古代园林的亭子等等就会增加园子的意味。  . 对建筑设计的语法研究

语言的语法规则是制约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行为以及产生的结果背后的规则。简而言之,语法就是使词汇形成语言的逻辑规则。同理,建筑设计的语法是用于将建筑空间的语汇进行合理的筛选,并将其按照一定的逻辑和主题进行合理的整合,从而形成一个将具有功能性,审美性的能够给人所需要的建筑空间。语言的语法虽然与建筑设计的语法大不相同,但是我们将由他们所形成的结果进行类比发现,每一个描述空间的词语都会由其相对应的建筑语汇所组成。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建筑空间给人的心里感受,同样我们也可以针对一句给人带来何种感受的建筑空间的描述来设计建造这个空间。不同感受的词语,对应着能够表达这种感受的过渡空间所特有的空间组成词汇。研究建筑设计的语法就是为了对不同类行建筑的特点,风格和常用的一些语汇类型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一套建筑特有的语法,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遵循这种语法进行设计能够更准确的表达出设计者的建筑设计意图。同时也能够使得使用者更明确的感受到设计者的意图。

. 对建筑设计语意表达的研究

任何空间的设计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本身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起到满足使用者功能需要和情感需要,使使用者无论在心里还是环境上对所需要的空间都有一定的空间与心灵的交流。建筑设计是将建筑的不同空间合理的组合到一起,从而与周围环境行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也是一种建筑设计者的语意的表达。

建筑的语意是通过建筑的空间形体、表面材质、色彩等建筑的各方面要素以及建筑的本身特有的风格来表达的。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语意表达时,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合理的适合表达建筑设计者意图的语法形式,接着再按照其所选的建筑形式进行正确的词汇选择,并将词汇与语法相结合,形成空间的设计,从而形成一个建筑设计成果。接下来我们在根据不同建筑所要表达的感情用装饰材料对其进行情感上的强化。这样一个适合于建筑所在周围环境并且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以及建筑师所要表达意思的建筑设计成果就展现在人们面前了。所谓对建筑设计的语义表达进行研究就是要对其表达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细化,选择合理的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从而组成建筑。不同的语法和词汇形式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例如对称式的语法结构给人带来庄重的感觉,非对称式的语法结构会给人带来活泼的感觉。因此在进行语法选择和词汇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充分了解各语法词、汇的表达效果,否则会影响建筑师意图的表达。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利用语言学对建筑设计进行研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我们可以将语言学对语言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将其分成语音、词汇、语法、语意)对建筑设计进行分类研究,研究其不同类型建筑的“语法”特点,不同建筑语汇适合的建筑类型条件、表达的不同情感等等,从而能够形成一个新的建筑设计方法,能够更好的设计出符合人们需要的、符合当地环境的、符合建筑设计者表达意图的建筑。

童之侠.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J].现代传播,().

张钦楠.从语言学和构筑学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建筑的特色[J].建筑学报,().

爱德华·T·怀特.建筑语汇[J].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建筑语言篇8

关键词:朴素;纯建筑;理性;切入点;建筑精神

Abstract: The starting point of rational is the core content of architectural creation process, thinking of design with Tu Inner Mongolia architectural design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office building, to study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discovered problems and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architectural design,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on ecological energy-saving strategy to understand, really understand the designer to the plain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spiritual deduction.

Key words: naive; pure construction; reason; the starting point; architectural spirit

中图分类号:TU2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0020-02

项目建设地点:呼和浩特青少年活动中心北侧

竣工时间:2012年6月

设计单位: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地上面积:4600平方米)

一 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办公楼设计初步问题窥探

1、设计之初发现问题

(1)改造设计面临的问题

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北侧,原建筑属于小区商业建筑40x40米的正方形的平面形态区域。在设计之初,建筑的基础柱网关系已经建好,设计者属于在已建好的原有柱网上进行改造。因而平面布局与空间划分以及消防安全等设置都需要重新调整。

(2)交通面临的问题

周边环境复杂,涉及到小区交通流线、少年宫交通流线、周边商铺交通流线和设计院的内部交通流线问题。复杂的交通流线易产生交叉的现象。在设计过程中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设计者选择了“退让”的方式。

2、设计过程解决问题

退让方式,是整个设计的理性分析后的切入点,包括在建筑东侧转角处退让出庭院作为缓冲地带以及对建筑整体的建筑性格的把握--朴素。庭院的出现在建筑形体上解决了建筑正方体的单调以及场地控制的缺失,同时在建筑空间的排布和采光方面都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解放了一系列功能性空间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建筑的品质。首层正负零提高1.5米,划分区域,庭院下降更加突出了灰空间的使用。提高院子的围合度,抬高部分加建吊桥会增强与庭院和室内空间的连续性。

同时,建筑的朴素质感取决于对材料和建筑细部链接方式的选择。

二 建筑特点分析

1、建筑设计切入点之一--庭院

在理性分析了设计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基础上产生了整个建筑创作的切入点--入口部分的庭院设计。

庭院的作用,首先是建筑退让而产生的庭院,使得门前交通有了统一的方向性和整合性(如图1),庭院部分不设出入口,因而与对面的活动中心流线隔离开,通过设计来限制交通流线的方式与通过指示牌限制流线方向的方式比较,绿色的多。其次,退让的空间位于主入口东侧,紧邻主入口,不会产生单调入口的窒息空间,使入口部分通透、别致且有趣味性。产生了一处由室外过渡到室内的缓冲空间。最后,庭院周边做了概念性的四周围墙(如图2),围墙的选材与小区的围墙选材一致,但尺度要大很多,不做实体围墙而是镂空的框架,这样即增强了围合感又划定了设计院的领域,还可以在总平面上体现出正方形形体,“实体”建筑与“虚体”庭院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并且在一个正方体中得以变换。

2、建筑设计切入点之二—朴素

(1)朴素的建筑空间主题—开放

空间的纯粹性和朴素感不是装饰的多少也不是空间的多向性,而是纯粹因为空间的需要而产生的空间,就为朴素空间。

本建筑在原有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的布局都属于“通而不达”的特点,由主入口进入,先走过支跨在庭院上方的吊桥,再进入室内,而必须要在吊桥上转180度的弯才可以下到庭院中。行人走在吊桥上可以欣赏庭院的景色,这种迂回的入口设置,一方面对于庭院四季的变换四季的景色属于一种时间维度,另一方面,作为空间的过渡,在不同空间产生的不同心理效应,又是另一个含义上的时间维度。完全体现了纯建筑的纯粹朴素,运用空间来诠释设计者的朴素内涵。

进入大厅(如图3),展现的是一座通高四层的室内中庭,面对着通透的主入口,

这个室内中庭的作用是为了满足南北方向房间的通风和采光要求,将正方形的空间进行

南北向的分割。产生了不同的分割部分为不同设计部门有了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庭的休

息区和门厅交通区域的划分选择了室内水池作为分界。墙面采用大尺度的清水混凝土装

饰面和石材装饰面,单独在两个方向采用两种不同的饰面,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这个

空间的产生源于建筑功能的需要,因而它亦是最纯粹的朴素空间。使用功能上,一层空

间的主要作用是展览,二层以上为办公功能。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