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机电一体化前景8篇

时间:2024-03-25 09:56:08

机电一体化前景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1

关键词:发展历程;发展前景;应用领域;形势和任务及对策

1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历程

自从有电子技术,电子与机械技术就开始结合了,出现半导体集成电路,机电一体化有明显的进展,开始引起注意。“机电一体化”是日本电机公司在二十世纪最先创用的。当时,人们把“机电一体化”当作是机械和电子的结合。20世纪80年代初,信息技术的出现,使更高级的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出现,典型的产品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等。“机电一体化”早在1971年,日本“机械设计”杂志就提出的,它融合了机械和电子及信息等多种技术成为一体的。是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制造出的产品,称它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机械系统也利用了数据库,如洗衣机等其它消费品用了数据库的驱动系统。此外,机电一体化也用在光学,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的新领域。到了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微机电一体化,机器可像机器人那样有多用途。随后,机电一体日益发展,进入了21世纪。

2机电一体化发展前景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向:

2.1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方向,智能化产品可以判断、推理和逻辑思维及决策能力,从而代替了一部分的脑力劳动。2.2系统化系统化一方面是开放式和模式化的结构。系统可以任意的剪裁与组合,同时实现多个系统协调控制与综合的管理。系统化另一方面是通信功能强,实现远程及局部网络被采用。

2.3微型化

微型化融合了机械、电子和软件技术的微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又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国外微机械系统几何尺寸一般小于1cm,甚至微米、纳米级。由于微机电可进入有的机械无法进入的空间能进行精细的操作,所以在生物、航空、信息、工农业等领域,有很宽的应用前景。现在,用半导体器件制作的蚀刻技术,已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

2.4模块化

模块化是机电一体化一个发展趋势,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机电一体化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具有标准机械、电气、动力、信息接口的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是一项复杂的事,它需要制订标准,以便各部件与单元的匹配和接口。

2.5网络化

网络化是机电一体发展的目标。机电一体化的产品面向网络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网络已经普及,远程控制终端设备本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2.6绿色化

工业的发展使人们的环境受到污染,绿色化尤为重要。绿色化是时展的必然结果。对于产品从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到报废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应无危害。绿色化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环境,报废时可以回收再利用。

3机电一体应用领域

3.1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有迅速提高,表现在:总线、模块、紧凑的结构,能实现有一台机床完成多个加工任务或控制几台和几种机床的能力,并能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了系统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的能力。可见数控机床用途的广大。

3.2计算机集成系统

CIMS的实现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最优综合。它打破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界线,用制造来控制物流信息流,从而实现决策、开发、准备、实验到生产管理的有机结合。

3.3柔性系统

柔性系统是由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料盘,自动搬运小车,自动化仓库等组成的。它可以随机、实时、按量地照装配部门的要求,生产任何工件,特别适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离散零件的生产。

3.4工业机器人

第1代机器人只能根据示教,进行重复运动,对工作环境、作业对象的变化,缺乏适应性、灵活性,第2代机器人有传感元件,能获取作业和操作者的简单信息,通过计算机的判断,对动作进行控制,表现出低级智能。第3代机器人有多种感知功能,有复杂的逻辑思维进行判断和决策,能独立行动。

4机电一体化面形势和任务及决策

4.1形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的工作量大而广、压力大。产品耗能,耗水,耗材高,有污染,、扰民,责任重。近年来,工业结构,产品结构,几经调整,成效不够明显。有上级领导部门的问题,有故土难离的问题,也有拿不出理想的产业,选不出好的产品问题。这就必须发展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产品无论在功能和性能上还是质量上都很好。成本又低。同时,向机械工业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实现了文明生产。

4.2任务

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两句话:一句话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句话是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使产品更新换代。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

4.3对策

4.3.1统一安排,协调发展我国机电一体化的企业各自都有自己的策略。各单位只想局部利益,缺少综观全局的计划和战略。因此,有关单位要制定出有计划的政策。4.3.2强化管理,发挥协会功能机电一体化发展较快,因此,要有机电一体化的统管机构,加强协会的建设,给予其管理职能。扩大机构,发挥好协会的作用。4.3.3优化环境优化环境指通过广告宣传,使社会上下都重视,支持发展,如为外商提供方便;开绿灯。要限制耗电,耗水,耗材不能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5结论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2

[关键词]智能 信息 驱动

中图分类号:F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178-01

1.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假设及理由

就我所选的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如今时代,正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行业的转型是一定的,所以轻工业的转型,重工业与机械制造的行业的重视是必然的。就这一点来看,我清晰看到这一行的发展前景有着如此大的潜力。它与其他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及运用学科

机电一体化又是如何一回事?随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产品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这些产品除了要用到机械驱壳,还需要用电路来控制,电的部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开关电路,而是用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单片机、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等智能元件被用来和设备的机械部分想结合。单纯的机械活着单纯的电子已经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渐渐地就出现了机电一体化①这个学科。机电一体化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杂志《机械设计》的副刊上,到目前这个学科已经逐渐成熟了。机电一体化包含了很多的技术部分。

2.1 机械技术

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的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制造过程中,经典的机械理论与工艺应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同时采用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形成新一代的机械制造技术。

2.2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2.3 系统技术

系统技术即以整体的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第四, 自动控制技术 。其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

2.4 传感检测技术

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现代工程要求传感器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的考验,它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

2.5 伺服传动技术

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伺服系统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与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2.6 机电一体化的整合

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机械本体、检测传感部分、电子控制单元、执行器和动力源。机械本体包括机架、机械连接、机械传动等,它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起着支撑系统中其他功能单元、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作用。与纯粹的机械产品相比,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技术性能得到提高、功能得到增强,这就要求机械本体在机械结构、材料、加工工艺性以及几何尺寸等方面能够与之相适应,具有高效、多功能、可靠和节能、小型、轻量、美观的特点;检测传感部分包括各种传感器及其信号检测电路,其作用就是检测机电一体化系统工作过程中本身和外界环境有关参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检查到的信息向执行器发出相应的控制;电子控制单元又称ECU(Electrical Control Unit ),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负责将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和外部输入命令进行集中、存储、计算、分析,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按照一定的程度和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地进行;执行器的作用是根据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驱动机械部件的运动。执行器是运动部件,通常采用电力驱动、气压驱动和液压驱动等几种方式;动力源是机电一体化产品能量供应部分,其作用是按照系统控制要求向机械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使系统正常运行。提供能量的方式包括电能、气能和液压能,以电能为主。

2.7 机电一体化运用方向

机电一体化有着如此强大与先进的技术,它日后会为我们的发展会做出如此强大作用,我想和多人都会想到!机械作为减轻人类劳动强度的一种工具,自从出现以来就一直不断地发展进步。模块化、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系统化和绿色化已经成为机械发展的方向。在未来的几个世纪,并没有什么东西能取代机械的位置。也就是说,这个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在人们消费的比重将不断提高。而这个行业的竞争也会变得越来越激烈,只有不断创新,只有把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硬部分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做成优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3.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和市场的总结

1.2002年以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工程建设事业发展的推动下,传统市场稳定增长,新兴市场发展迅速,多数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盈利丰厚,扩张的欲望强烈。

2.从机种发展看,大型机械中挖掘机仍旧占有第一的地位,销售额和增长速度都名列前茅;但相比之下,小型多用途机械的发展则更快,这主要归功于发达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已接近完成,大量的市政、维修、养护、园林工作拉动小型多用途机市场升温;另外,和目前倡导的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等政策措施也有一定的关系。

3.从营销方式看,工程机械租赁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营销手段,大约占到销售额的50%以上,出现了一大批颇具实力的租赁公司。租赁业的发达,也带动了二手机市场和拍卖市场的发展。工程机械营销和使用方式的改变,对于降低施工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资源是有积极意义的。

4.在全球范围的工程机械销量较大增长的情况下,预计产品库存和关键零部件短缺就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正如所谓“木桶理论”中的一块短木板,制约了行业更快发展。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全行业的关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应该有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向这个方向,最终实现动态的平衡。

5.在可预见的将来,工程机械行业及市场发展的前景是比较乐观的,这是目前业内相当一致的看法。

机电专业有着如此强大的技术与发展前景,还有着庞大的市场。我相信加入这一领域里,不但自身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还能为国家的建设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王宣银等.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机电一体化,2000(6):6-8

[2] 张建民等.国内外机电一体化发展概况.机电一体化,1996(5)

[3] 陈辉等.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机械.2008(7):1-3

作者简介

胡英杰(1993.12),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与煤炭学院,机电一体化2013级2班。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3

关键词 机械 机电一体化 前景 现状

一 、机电一体化的来源与发展

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Mechatronics是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将英文Mechanics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新词,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这一名称已经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认同,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习惯上把它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又称为机械电子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光学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相互交叉与融合,是诸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装备的基础。它包括产品和技术两方面:光机电一体化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机电结合技术,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角,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二 、我国的发展现状

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技术为中心的新的技术革命浪潮有力地冲击着全球,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创造力的发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军事等各方面深刻的变革。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这便是重要的863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动化技术领域,充分的考虑到机电一体化的使用价值和市场期望。许多有志之士为国家机电一体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机电一体化与国际接轨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虽然我国现在的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和欧美国家日本比起来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比起来却是排在最前沿的,这要归功于改革开放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使得机电一体化能够得到优先发展的权利,在这一时期内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

(一)计算机软件方面

20世纪90年代随着cims的推广和运用,我国建成了cims试验工程中心和7个开放实验室的硬件环境,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很多的cims的研究项目,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这个项目上面,并很快在产品设计自动化,网络数据库技术,cims集成技术等方面取得非常丰硕的成果,但是但部分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和绝大部分的小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局限于cad和管理信息系统。基层自动化还比较薄弱,国内的大部分数控机床的编程非常的复杂,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与工业相对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等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 数控技术方面

中国于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于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本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象日本“机电法”、“机信法”那样的指引;严重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

(三) 工业机器人方面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当时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发展比较缓慢,研究和应用水平也比较低。1985年,随着工业发达国家开始大量应用和普及工业机器人,我国在“七・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将工业机器人列入了发展计划,由当时的机械工业部牵头组织了点焊、弧焊、喷漆、搬运等型号的工业机器人攻关,其他部委也积极立项支持,形成了中国工业机器人第一次高潮。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像日本的FANUC和德国的KUKA那样的形成规模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厂,工业机器人产业目前在我国还仅仅处于萌芽阶段。

三、机电一体化的前景

在未来,利用高新技术对机电一体化进行改造与提升,机电一体化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广,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我国应更加注重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自主开发与技术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推进产品设计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快速化,才能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机电一体化水平,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机电一体化的前景更趋向于环保化,智能程度更高,体积也更小、更方便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机械5091班)

参考文献:

[1]李运华等编著.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2]毕胜 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期刊论文] ――机械工程师2008(07).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4

关键词:机械工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模块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引起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机电一体化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技术。硬件是由机械本体、传感器、信息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等部分组成。因此,为加速推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机械本体技术

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二)传感技术

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三)信息处理技术

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

(四)驱动技术

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五)接口技术

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接口采用同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而且可以简化设计。目前,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

(六)软件技术

软件与硬件必须协调一致地发展。为了减少软件的研制成本,提高生产维修的效率,要逐步推行软件标准化,包括程序标准化、程序模块化、软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软件工程等。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一)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迅速提高,具体表现在:

1、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即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

2、开放性设计,即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

3、WOP技术和智能化。系统能提供面向车间的编程技术和实现二、三维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并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智能机制。

4、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和软件的模块化设计,不仅丰富了数控功能,同时也加强了CNC系统的控制功能。

5、能实现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统中去。

6、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了系统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的能力。

7、以单板、单片机作为控制机,加上专用芯片及模板组成结构紧凑的数控装置。

(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IMS的实现不是现有各分散系统的简单组合,而是全局动态最优综合。它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线,以制造为基干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生产实验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企业集成度的提高可以使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得到更好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柔性制造系统(FMS)

柔性制造系统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料盘、自动搬运小车和自动化仓库等组成。它可以随机地、实时地、按量地按照装配部门的要求,生产其能力范围内的任何工件,特别适于多品种、中小批量、设计更改频繁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四)工业机器人

第1代机器人亦称示教再现机器人,它们只能根据示教进行重复运动,对工作环境和作业对象的变化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第2代机器人带有各种先进的传感元件,能获取作业环境和操作对象的简单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做出一定的判断,对动作进行反馈控制,表现出低级智能,已开始走向实用化;第3代机器人即智能机器人,具有多种感知功能,可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判断和决策,在作业环境中独立行动,与第5代计算机关系密切。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纵观国内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机电一体化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之一,也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近几年,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微机的高性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为嵌入智能控制算法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模拟人类智能,具有某种程度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能力,从而取代制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二)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的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特征之二是通信功能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等常用通信方式外,实现远程及多系统通信联网需要的局部网络正逐渐被采用。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以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可根据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构造研究某种新型机体,使其向着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

(三)微型化

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高度融合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国外称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几何尺寸一般不超过1cm3,并正向微米、纳米级方向发展。由于微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等特点,可进入一般机械无法进入的空间并易于进行精细操作,故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工农业乃至国防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

(四)模块化

模块化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信息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事,它需要制订一系列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新产品,同时也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五)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有重大影响,使其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很多,面向网络的方式也不同。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六)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使人们物质丰富、生活舒适的同时也使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绿色产品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极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时能回收利用。绿色制造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是众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促使机械工业发生战略性的变革,使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和设计概念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大力发展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改造传统机械设备的要求,而且是推动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和开辟新领域、发展与振兴机械工业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2、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王中杰,余章雄,柴天佑.智能控制综述[J].基础自动化,2006(6).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5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应用,并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进行了分析。

0 引言

作为全国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到贵州主政不到一年的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指出,工业强省战略是贵州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十二五”时期贵州将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名教师,深感机电一体化专业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但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这些问题成了很多家长和同学们想要了解的问题。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1.1 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传统机械制造业是建立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靠企业规模、生产批量、产品结构和重复性来获得竞争优势的,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低成本获得高质量和高效率,其生产盈利是靠机器取代人力,靠复杂的专业加工取代人的技能来获取的。先进的机械制造业是以信息为主导,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形式的全新的机械制造业,其特征是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现代制造业集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制造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近年来,制造工程领域的新技术相继诞生,如计算机数字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技术、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并行工程等。

1.2 在饮料行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应用前景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食品、饮料包装机械的开发、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不仅使单机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而且使整条包装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使其竞争能力远远超过传统的机械控制的同类设备。可以大大改善食品饮料包装生产设备产品的质量,提高其国内、国际竞争能力。

1.3 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在钢铁企业中,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以微处理机为核心,把微机、工控机、数据通讯、显示装置、仪表等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组装合并方式,为实现工程大系统的综合一体化创造有力条件,增强系统控制精度、质量和可靠性。

2 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

有关研究报告显示“机电一体化”一词最早是日本提出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名古屋大学最早设置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由于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而“十二五”时期贵州将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因此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立足贵州,放眼全国,就业前景很好,而且往届毕业生普遍反应待遇较好。毕业生主要在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机械、电气工程、常用电器的维修、安装与调试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具体就业方向有:

2.1 机电一体化专业

从事机电一体化液体灌装生产线及商品包装自动化机械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改造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可在大型啤酒、饮料、食品及商品包装生产企业从事现代化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的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生产厂家或设计部门、营销单位从事技术工作。

2.2 机电一体化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方向)

从事机电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并熟练使用和维修数控加工设备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模具设计及制造、机械加工、塑料、五金、电子产品、计算机生产等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设计编程,数控机床的调试、维护及加工操作,从事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国内外数控设备的营销工作。

2.3 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具CAD/CAM方向)

从事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对模具进行设计和制造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模具、机械、五金、塑料、家电等生产企业从事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经营、管理工作。

2.4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CAD技术方向)

在机电一体化产品、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管理、技术改造与服务过程中专门从事用电脑绘图设计、信息处理和资料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装备行业、模具制造业,轻工、家用电器、电子制造业从事设计、制造、技术改造、产品营销、设备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市场调研发现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我校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维修电工,PLC程序设计师,CAD制图员等部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学生必须考取相应的技能证书后才能取得毕业证,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历届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高钟毓.机电控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6

【关键词】探究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发展前景

什么是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是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不仅要看一方面的因素,而要多方面综合起来考虑。

1、 学校背景条件及开设优势

机电一体化专业不是随便一个中职学校就可以开设的,必须有充足的条件和开设优势才能有发展前途,否则,即使开设也看不到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我教授的学校为例,我们学校是央企办学,全国唯一一所以铁路桥梁冠名的省部属部级重点高级技工学校,同时具有职工培训和党校教育职能。建校30年来,一直致力于铁路桥梁建设技能人才的培养,不断探索和实践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已经取得了湖北省和武汉市两个级别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资质,学校拥有湖北省一级、二级专业等优质特色品牌,我们为众多企业以及中铁系统培训了大量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技能型人才。我可以就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说明一下我们学校自身的优势。

一是提供智力支持。中铁大桥局集团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学校随时可以根据办学需要,聘请专家,尤其是技能型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源,为我们学校培养建桥高技能人才提供了不竭的智力支持。

二是提供技术支持。集团公司桥梁建设技术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强大的技术实力可为学校第一时间提供桥梁建造和维护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为学校紧跟桥梁技术发展及时修订教材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是提供实训保障。集团公司每年有超过二百项大型分部工程,几百个施工工地,为学校学生实习创造了有力的实训保障。在武汉,学校长期与武桥重工、中铁七局、中国一冶、中铁科工、中交二航局、武锅集团签有实习合作协议,学生实习教学安排方便灵活。

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必须首先引进像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等,要想发展还要有足够的设备,而这些都需要一个坚实的后盾作为基础。

2、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现状

机电一体化不是孤立出现的,它是很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和产物,而且机电一体化专业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其发展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随着现代化工业技术生产的发展,现代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之前不自觉的利用电子技术上出现的技术成果到现在智能化的发展阶段。

现在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但是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基本上还是按照传统的理论体系以学科为核心来组织教学,其出发点还是用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来组织教学,并以此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和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从教学目的上来说,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对于学生以后开发设计产品是有帮助的。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因为就现在社会的发展情况,一般一个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很难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决策等方面的工作,而是被分配到生产线从事制定工艺、调试试车、查找故障和排除故障等方面的工作。更有甚者,很多学校干脆单纯的培养“电工”、“钳工”等,并没有从“一体化”上来深入教学,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新装备、新技术的需要来贴合实际。

3、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要求及发展方向

要想使机电一体化专业有更好更大的发展,中职学校必须要在教学不足的地方多下功夫,多进行改进学习。如下是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要求:第一,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一些专业基础、专业课程中的原理图、电路图及梯形图还有一些程序都要用软件制作成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并更好地理解。第二,在校内实训方面。校内实训一方面要营造“车间”的真实情境,还要把学生学到的零碎的知识系统的结合起来,把学习和车间联系起来,全面掌握知识和技能。第三,在顶岗实习方面。顶岗实习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顶岗实习可以跟着导师做一些项目,也可以自己联系单位实习。实习岗位还是很多的,可以做维修电工、机修钳工、数控车工、制图员等等,主要是把实习内容和实习岗位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严格的教学要求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现代机电一体化近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是集机械、电子、光学、计算机、控制等为一体的综合学科,为了取得更大的进步,其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在:第一,智能化方面,以计算机为实现手段,与控制论、信息论、决策论相结合,使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把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结合的智能化。第二,网络化方面,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快速发展给工业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各种基于网络的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给机电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三,集成化方面,这是放进机电一体化产品发展的特点,很多的系统都是运用了这一特点,比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等等,在这一方面机电一体化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总之,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功能及发展方向远不及上面所介绍的这些,还有很多技术领域会用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社会和科技在发展,各种技术之间将会有很多融合的部分,机电教学要本着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针,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使专业人才培养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机电一体化专业在中职学校的发展前途一定会很光明,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王斌. 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略述[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6(09)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7

关键词:燃机电厂;建筑设计;城市环境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6012(2015)12-0162-01

1总体建筑布置及与城市环境分析

总体建筑布置在满足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应尊重城市的机理,研究城市的机理演变规律,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减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同时要根据电厂厂区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营建园林景观类型,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要尊重场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因燃机电厂根据工艺要求不同,附属建筑在电厂所占的比例也相当大,大小不一、高低不同的建筑物有十数幢,加上各种外露设备及贮罐等,对电厂整体外观的影响不可忽略,总体建筑布置时综合考虑工艺流程和降低造价的要求,将部分设备如部分水池等做埋地处理,将厂区变压器用降噪板进行围闭,对其他部分外露设备,做绿化遮挡处理,通过增加绿化面积,这样尽可能的保证场地内建筑构筑物体型的统一。

2城市电厂建筑设计

2.1城市电厂建筑设计理念

与常规的燃煤电厂相比,城市燃机电厂无论是从厂区的占地面积、还是从建构筑物的体量上来看,都比燃煤电厂要小得多。我们看不到庞大的水塔、连续的栈桥,更看不到200m高以上的细长的烟囱,主厂房的体量更类似于大型公共建筑。在进行城市电厂建筑设计时,为了更好地融入城市和谐优美的环境中,应适当弱化工业建筑造型,加入公共建筑设计的概念及元素,以简洁的、更富有艺术感的类公建造型来达到与周边环境融合的目的。

2.2生产区建筑设计

在具体设计时,应该对燃机电厂生产建筑物特殊性进行分析。因生产工艺要求,基本含有主厂房、锅炉房、烟囱、底层工业厂房以及厂前生活区,其中主厂房、锅炉房、烟囱体块最大,直接影响着城市立面的美观,是城市电厂建筑设计的重点。在主厂房模块建筑设计时,通常对主厂房采用了“化整为零”的设计手法,利用底部实墙、玻璃幕墙与压型钢板间不同材质、不同表面产生的划分,将主厂房高大完整的体块,分割为多个体量相近的体块,使其尺度更贴近城市空间的尺度,同时主厂房近人的部分,设计采用公共建筑的细节处理手法,使主厂房造型更具有了大型公共建筑的形象与气质;通过采用冲孔铝板将锅炉及机力冷却塔等大型设备进行包裹处理,同时运用建筑设计相关手法,赋予其富有雕塑感的造型;烟囱是整个电厂的制高点,也是常规电厂的标志塔,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其当做城市的纪念塔或者电视塔造型概念处理,去掉原来死板的电厂形象,使之真正成为该城市区域的地标建筑。一般辅助厂房建筑物立面造型力求简洁统一,与当地环境和景观相协调;城市电厂建筑设计时也应该在建筑单体平面组合上,与工艺专业紧密配合,优化设计,尽量将各种工艺车间合并布置,使得厂房交通流畅,并根据平面布置情况,适当设置相应的宽敞舒适的公共休息空间,形成相对丰富的空间系列。

2.3厂前生活区建筑设计

厂前生活区建筑一般以生产办公楼(含汽车库)、宿舍楼(含招待所、检修宿舍)、职工食堂、综合活动中心等组成。该区与主厂房以及附属生产区应通过道路及绿化庭院分隔,层次分明的绿化隔离带,结合雕塑、景观绿化广场,使其成为相对安静,靓丽整洁的区域。厂前生活区的规划,设计理念以为员工创造舒适环境为核心,建筑错落有序,街巷纵横,建筑主从关系明确,庭园广场穿梭其中,通过现代建材及建筑手法,以崭新的形象形成充满情感、层层入境的空间序列与叙事结构。厂前生活区建筑作为燃机电厂地标建筑,而且是厂区形象的重要展示,该区域建筑设计,应该结合企业文化,城市脉络,城市电厂员工的实际需求,从各个方面深入设计,体现出既传承又创新的特质。某城市电厂效果图。

2.4城市电厂厂区景观设计

良好的城市电厂景观能树立和宣扬企业的形象,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城市区域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电厂景观设计主要是分为生产区景观设计,场前生活区景观设计、场界景观设计。生产区景观设计,主要是将厂房与道路之间产生的零星空间作为生产区景观节点,通过绿化美化、设置小品、雕塑等,丰富景观层次。厂前区景观设计,关键是在建筑之间精心的组合布置前提下,适当的增设封闭及开放景观广场,适当增加室外绿化面积,合理组织停车场地与道路交通,这样厂前区景观空间疏密有致,开合有度,与环境更加协调,成为展现优秀企业形象的靓丽窗口。场界景观设计同样十分重要,城市电厂为了方便内部的运行管理以及降噪措施要求,一般会用适当用围墙将其与城市道路隔开,但围墙设计不同会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感受,但都应与城市整体景观保持一定的联系。例如在城市电厂景观设计时,围墙可高度不一,错落有致,类似跳跃的音符,或者围墙上做室外艺术画廊,成为城市道路边一道具有艺术气息的风景线。

2.5噪声控制以及环保电厂建设场所设计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的日益关注,城市电厂设计时应考虑改善人们对工业建筑特别是电厂建筑的不良印象,让公众更多的了解发电厂的运作和人类与能源的依存关系。因此我们在城市电厂设计中应该发展用地建立电力科普馆,向公众展示电厂生产过程及先进设备,环境保护的设施,变害为利、变废为宝以及城市电厂如何采用各种措施进行降噪处理,对城市周围不产生噪声污染的实例,介绍当今各种清洁能源,向公众推广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作为城市广大中小学生的电力教育基地。

3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在飞速发展,城市电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人们对其厂区环境、建筑外观形式、内部使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电厂建筑设计应转变思路,树立精品意识,依靠精心的优化设计,协调好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关系,合理平衡电厂环境内部的矛盾,城市电厂与城市环境外部矛盾。

参考文献:

[1]周志伟.燃气电价政策及燃机电厂的发电策略[J].电力与能源.2011,(02):52-53.

[2]朱立丽.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应用初探[J].江西建材.2016,(01):23-24.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8

【关键词】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现阶段,机电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我国制造业带来益处,使其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均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机电技术对相关技术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技术人员应选择类型适宜的制造技术,以此保障产品质量,也使机电技术得以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

1 机电技术应用的基本内容

生产制造行业的机械构造较为复杂,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具体有发动机以及曲柄连接、启动和专向等。技术人员若想使机械运行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一定要致力于采取行之有效方法改善机械性能,并使设备的重量得以适度降低,使设备运转的效率的到有效提高。通常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钢材是大多机械产品的主要材料。如今,类似的生产方式已经逐渐显露出颓势。若技术人员想使设备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首要的一点,就是改变生产机构。此外,器械生产的主材料也要适当改变。目前,非金属的高分子合成材料或者合金材料在器械生产中应用最广泛,此处所说的合金材料,主要是指强度大,重量小者。一旦器械主体的重量减轻,机械运转的效率就会有相应程度的提高,并使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机械的工作效率均得到有效提高。

2 机电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

20世纪60年代,机电技术诞生之后,众多问世不久的生产制造技术慢慢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诸多领域,致使相关产业的变革得以更好地开展。虽然机电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应用历史并不长,但在世界范围内,其对于促进机械生产的发展以及提高人类生产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于机械工程领域,计算机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被应用到机械制造工业中,乃至形成了先进的机电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机械产业逐渐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无论是技术机构,还是产品功能、构成,以及产品的生产、管理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鉴于此,工业化生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从机械电气时代逐渐过渡到以机电技术为主要模式的时代。

3 机电技术应用的发展前景分析

3.1 智能化的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机电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机电技术产品的全息性越发显著。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对于机电系统非常重要,技术人员可以据此更好地对系统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对于此类智能系统,软件技术以及芯片技术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机电技术中,智能化系统的有效应用能够使层次结构的复杂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系统的兼容程度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简言之,对于机电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技术非常重要,其可以看作是机电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3.2 光电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

光电技术的应用对于机电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可以使机电技术中的传感以及动力系统得到显著改善。此外,光电技术还可以有效提高机电系统中的信息处理能力,且有利于机电产品的研发。可以说,光电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3.3 微型化的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目前阶段,在生产以及制造半导体产品的过程中,蚀刻技术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推崇,通过该项技术,相关技术人员已经在实验室研制出亚微米级的器械元件。若该项技术能够应用在实际产品中,可以为技术人员区分机械系统的部分装置以及控制器提供极大便利。同时,机械与电子可以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且传感器以及机体等装置也可被有效整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设备的体积会减小,重量也会有所减轻,且可以有效组合成自律原件。可以说,以上是机电技术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

3.4 仿生化的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综合目前的行业状况以及各项因素,不难看出,以后机电技术系统的装置会越发依赖信息。系统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其对于信息的依赖度也会有相应提高。如果系统结构呈现出静态状,装置的稳定性会较差;反之,若系统装置呈现出动态状,则装置的稳定性会比较强。以上状况与生物习性有一定相似性,这表明生物系统化会成为机电技术的相关产品的一项重要发展趋势。目前,该项系统还有待于研究和探索,使系统的仿生效果得以真正实现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3.5 环保化的机电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现阶段,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以及人均收入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资源也在递减,且很多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质。此外,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也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对环境保护引起足够的重视,广大群众也要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此使我国的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机电技术可以更好地发展,在使工业生产领域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对于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点,相关人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致力于科学技术的革新,并对污染物进行回收和有效处理,积极为机电技术的应用探索出可再生的新能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技术应用发展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近年来,在科学技术日益完善的时代背景之下,工业生产中采用的科学技术也越发先进。机电技术的应用与社会的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简言之,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随着机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会涉及到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且各项技术之间会表现出一定的渗透性和交叉性。凡此种种,将使机电技术更具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杨奎,代贤龙.机电技术应用的发展前景分析[J].民营科技,2011(1).

[2]杨成.机电技术应用的发展前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