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生物制药主要内容8篇

时间:2024-03-26 14:45:33

生物制药主要内容

生物制药主要内容篇1

关键词:生物药物分析 “专接本”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91-01

以生物技术和现代工程相结合为特征的生物制药是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生物药物分析》是生物制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研究与发展生物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科学。生物药物分析课程作为“专接本”生物制药专业的专业科,根据“专接本”学生的特点,应力求通过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及形式,使学生不断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物药物及其制品研究与质量控制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基本素质[1]。在生物药物分析教学中,笔者针对“专接本”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课程教学,有效地提高了生物药物分析的教学质量。

1 根据“专接本”学生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生物药物分析》课程需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生化技术以及微生物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等有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总论部分主要包括生物药物的概述和生物药物分析方法。在总论教学中,因“专接本”学生对有关课程的基础参差不齐,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多数“专接本”学生具有药物分析知识,熟悉化学药物及其分析方法,比较容易理解生物药物分析方法。故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主次分明地讲授重点和难点,不断进行巧妙设问,再结合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展现教学激情,热情洋溢地讲解知识内容,积极鼓励做笔记,加强教师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促进互动学习。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于在生物药物分析的学习要求既要具备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基础知识,又要有药物化学、生物技术等专业知识。同时生物药物复杂的结构及其性质、分析特点、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与功能等繁杂而枯燥的内容,大多数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困难,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在生物药物分析中许多技术和方法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采用部分内容由学生授课的教学方式[2],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药物的品种与应用日益增多。生物药物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加工、制造而形成的一大类用于预防、治疗以及诊断疾病的药物。因此,生物药物的质量与人的生命安全攸关,质量好的制品可增强人们的免疫力,治病救人,造福人民;质量差的制品不但不能保障人民的健康,还可能带来灾难、危害人民。如许多基因工程药物(主要有重组蛋白质或多肽类、抗体、疫苗等),特别是细胞因子药物都可参与人体机能的精细调节,在极微量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显著效应,任何性质或数量上的偏差,都可能贻误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生物药物及其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十分必要。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药害案例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肩负责任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故在教学过程中,以国内外重大药害事故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教学视频向学生播放,说明药物控制质量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生物药品质量观念,强调生物药物分析课程学习重要性。

药物分析的基本任务是检验药品质量,保障人们用药安全、合理、有效。药品质量标准是药品现代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技术依据,也是药品生产和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内先后出版了九版药典,现行版是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国药典从2005年版开始,首次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写入药典,作为药典的第三部。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查阅2010年版《中国药典》,加强学生对中国药典的意识,融入中国药典知识于生物药物分析课堂教学之中。

2 合理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质量

在生物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课件制作过程中,选择清新自然而又不影响内容显示的模板,让学生在接受课程内容的同时,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讲授药物分析法部分内容时,加一些相关视频和图片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加深学生直观印象,更有利于对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在教学内容上,拓展相关新的知识和研究进展,从而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

3 适当安排实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生物药物分析实验是生物药物分析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生物药物分析的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而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适当安排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可以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综合训练。

4 因材施教,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专升本”学生的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高校“专升本”学生与普通本科生相比,具有目标明确、思想成熟、学习刻苦等的优势特点的同时,“专升本”学生面对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压力大、特殊问题多等问题[3]。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对不同标准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专升本”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调整适合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来保证本课程的通过率和达到“专升本”学生的培养目的。

总之,在“专升本”学生生物药物分析教学中应根据生物制药专业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突出生产实践应用,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主动性,提高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忠山,王晓梅.生物药物分析课题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8):44-45.

生物制药主要内容篇2

关键词:药剂学 学习方法 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222-01

药剂学是将原料药制备成用于诊断、治疗、预防疾病所需药物制剂的一门科学,属于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涉及面广。在药剂学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很多基本理论、处方设计、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方面内容。药剂学与很多学科有密切关联,包括化学、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化学等。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药剂学各分支学科,包括物理药剂学、工业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等。药剂学也是很多药学院校开设的主干课程,药剂学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药学毕业生的整体能力和质量,也影响到各分支学科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如何学好药剂学,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学好药剂学的主要方法。

1 明确药剂学的研究方向,建立学习方法

在学习药剂学这门课程之前,首先要明确三个问题:药剂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药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药剂学的研究方向包括哪些?药剂学是利用现论和方法研究如何将原料药制备成合理的应用形式(即剂型)的一本实践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贯穿于各章节的学习内容中。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药物剂型概论(普通药剂学)和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研究对象是药物制剂。但很多学生往往忽视了这些要点。例如有些学生会问“如何分离中药的某些成分”、“某单体成分的药理活性如何”等类似问题,学生将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等课程的研究内容混为一谈,学习起来比较混乱。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反复明确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学生应该清楚知道药剂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药剂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内容比较庞杂并且知识点较多,学习起来需要不断的记忆和理解。但在药剂学的学习方法上,可以以药物制剂的剂型概念和特点为纲,逐渐扩展内容到主要组成、制备工艺、所用辅料、质量评价、发展概况等方面。根据剂型概念和特点可以推断其主要组成成分及制备工艺等。例如,学习脂质体制剂新技术时,应以其概念和特点为基础,即脂质体是含有磷脂和胆固醇的双分子层的封闭囊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然后再扩展到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包括溶剂注入法、薄膜分散法、逆向蒸发法等)、脂质体的分类(包括大单室脂质体、小单室脂质体和多相脂质体)、脂质体的质量评定指标(包括包封率、载药量、药物释放等)。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介绍脂质体的发展概况及新型的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免疫脂质体、光敏脂质体及热敏脂质体)等。在学习过程中牢牢把握住剂型概念和特点,找到制备工艺―分类―质量评定之间的内在规律性,是药剂学的各知识体系系统化,便于理解掌握。

2 理解药剂学的基本原理,掌握重点内容

药剂学主要研究药物制剂的成型过程的相关理论、制备工艺及合理的处方设计。其原理渗透到各章节中,是学习药剂学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在理解基本的制剂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制剂的原理和适用范围。例如,片剂是各药物制剂使用最广泛的固体剂型。根据片剂的特点,有三种压片方法,包括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和粉末制粒压片等。那么如何选择各压片方法呢?湿法制粒压片法是最经典和广泛使用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药物和辅料均匀制备成流动性很好的湿颗粒,经整粒后再进行压片,有效地解决了片剂均匀度、流动性等问题。理解了这样的压片原理,可以进一步重点掌握片剂的四大辅料(填充剂、崩解剂、黏合剂和剂),理解各种辅料成分及特点及随后的包衣技术。再例如固体分散体技术,主要原理是将药物均匀地分散在载体材料中,药物在载体中以微晶、分子溶液或低共熔物状态存在。固体分散体的意义是在于难溶性药物的高度分散,从而提高药物的溶解能力。在掌握了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介绍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包括溶剂挥干法、喷雾干燥法、熔融法等,结合药物的性质选择合理的制备方法。并熟悉固体分散体的特点,包括药物高度分散在载体材料中;大大提高了药物的水溶性、吸收及生物利用度;适用于油性药物的固体化;物理稳定性差、载药量小;工业化生产困难等。进一步理解固体分散体的鉴别方法,包括红外光谱鉴别法、粉末X射线鉴别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拉曼光谱鉴别法等。最后掌握固体分散体的质量评价内容,包括药物的无定型状态、微观形态、药物释放性质等。

3 重视实践及课外探索

由于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应加强实践探索。广泛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课堂上所学习往往都是最基本和典型的制剂技术。如何将课堂上的制剂理论更好地用于指导实际制剂开发和设计尤为重要。因此,药剂学实验课特别重要。通过药剂学的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制剂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药剂学问题的能力。在药剂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思考:为何将药物制备成该药物制剂?该药物制剂有哪些实际应用价值?例如在包合物的实验中,采用具有空穴结构的β-环糊精来形成中药提取物包合物,利用饱和水溶液的方法来制备该包合物。学生能更加形象地理解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这样可以更加生动地理解书本中所提到的包合物各种理论和实践。另外,学生应多参与教师的实际科研活动,以课题的形式带动学生学习药剂学的兴趣。在课题的进行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药剂学问题的思考方式、问题解决模式及应用实践。透过表象看本质,有效地加强各知识的综合运用。

总之,要学好药剂学要根据药剂学的特点及规律性,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研究方向和内容,突出重点,重视实践探索,不断提高对药剂学的综合理解。

参考文献

生物制药主要内容篇3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药剂学;教学方法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理论、生产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涉及的内容广,剂型种类多而分散,相关的知识点内容庞杂且难点不同。传统的药剂学理论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主要是传授结论性的知识,缺少知识应用的深化。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对药剂学的兴趣。因此,药剂学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地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而讨论式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拟定的问题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有积极意义。本文对讨论式教学在药剂学课程中的实践进行了总结,介绍该教学方法的设计方案以及所需注意的问题。

一、分析药剂学课程特点,设计讨论式教学内容

1.药剂学课程特点

在药剂学课程中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药物制剂基本理论、药物制剂的传统剂型及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在传统基础剂型部分,主要是讲授药物各种剂型的特点、适用范围、质量标准等,内容丰富使得重点不易突出;在药物制剂基本理论部分,主要涉及物理化学知识,如,药物的溶解理论、流变学理论等,内容抽象而难以让学生理解;在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方面,由于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较少且有一些原理尚不清楚,往往使学生更加难以掌握。

2.合理设计讨论式教学内容

在整个药剂学教学过程中,首先仍应以药剂学教材为基础。讨论式教学应在传授药剂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实施。其次,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提高讨论式教学的针对性。如一般学生在学习药物制剂的新剂型时,由于剂型新颖,难以想象与理解。如果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文献资料让学生自学与讨论,可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新剂型制备的方法等内容。另外,也可用教师自己的科研成果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新剂型,产生学习的兴趣。再次,在进行讨论式教学时应以文献为切入点,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在课程中进行讨论。最后,学生汇报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地做出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以便下次讨论式教学更好地进行。

以药剂学中药物制剂的设计这一部分内容为例,学生学习各种剂型的特点及基本理论,最终是为了使其具有设计并开发出理想的合理剂型的能力。这部分内容从教材上学生需掌握药物剂型设计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内容比较分散也比较枯燥乏味。如果通过文献和问题设计,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合适的制剂,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药剂学的热情。教师可以给定一种药物,如乙酰水杨酸,让学生分组查阅文献确定最终的给药方式及剂型,并给出选择该种剂型的原因。这样药物制剂的设计就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查阅文献资料时,逐步掌握药物制剂的设计步骤,并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药剂学的兴趣。

二、讨论式教学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1.明确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

在讨论式教学中需要明确教材的基础地位。药剂学教材内容体系完整、系统性强,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而文献等资料具体、直观,是很好的辅助资料。在讨论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容易忽略教材,偏离教学主题,所以,教师应根据专业设计及教学目标,合理分配好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讨论式教学。

2.教师要主导讨论过程

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导讨论过程。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学生知识面广,有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深入,有些学生不善于言语表达,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混乱或冷场的局面。所以,教师需要控制好时间,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引导学生用严谨的思维以及严密的推理论证自己的观点。

讨论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给学生创造群体合作学习、锻炼口才、创造良好心理素质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综合表达以及展现自我的能力,符合社会培养综合型药学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施莉.研究生课堂讨论教学法初探[J].当代教育科学,2008(11).

生物制药主要内容篇4

1.1厘清学科关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教学质量[4]。在进行药剂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时,一定要厘清药剂学及分支学科的关系,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药剂学专论重在讲授具体的药物制剂制备新剂型、新技术与新方法,体现在“型”(赋剂成型)、“均”(药物成分分散均匀)、“效”(制剂的疗效)三个方面;物理药剂学重在“理”(药物制备基本理论,也用物理化学原理阐述制剂制备理论);而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重在“评”(制剂生物效应的评价)。这样厘清三门学科的关系,优化教学内容,组织教学。

1.2改革教学安排,增加实验教学增加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时数,重视实验课开设,特别是物理药剂学实验的开设既不能重复药剂学的实验,又不能重复物理化学的实验,应开设“内容是药剂而实验方法却是物理化学”的实验,并且加入一定的以多成分药物为模型的实验,如“不同制剂黏度比较、多成分的同步溶出”等实验。药剂学专论可结合中西药、新药研究内容,重在教授药剂研究、生产与应用的关键共性问题。

1.3改革教学方法,材与大纲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开放式等相结合的头脑风暴研究生教学法[5],鼓励研究生采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提出问题,不盲从权威,这种求异思维能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产生新奇独特的创造性设想。除头脑风暴法外,还可进行双语教学[6],提高研究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研究生创新论坛、学科竞赛等,或是采取参观、讲座的形式开拓学生视野,打开思路,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研究生。对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物理药剂学两门课程,全国应材与大纲。

1.4建立多维度考核体系,考查学生的创新素质[7]研究生课程考核中引入“四位一体”的多维度考核体系,课程期终成绩由理论课成绩、平时小测验、实验课成绩、软件操作成绩四部分组成,能较完全的体现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以体现,是一套科学、标准、完善的考核体系。

1.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分支学科高水平教学[4]为确保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需特别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如物理药剂学是比较缺少师资力量的课程,对任课教师的学术水平要求较高,需保证专职任课教师,可由药剂学教师兼任,但需进行师资培训学习。同时,可以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的策略。“走出去”,就是选送一些年轻教师去国外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请进来”,就是聘请国内外一些名师为讲座教授、客座教授,把一些好的经验、方法带进来。教师要不断进取和终生学习,不断丰富自己,才能向学生传真道、授新业、解疑惑,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2药剂学学科课程教育改革对药剂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影响

2.1提升药剂研究生的研究水平课题研究是药剂学研究生从事的最好创新工作,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主要是通过课题研究所获得成果而体现出来的[8]。药剂学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所需的主要背景知识为化学、数学、生物学与药学知识,其中物理化学是沟通微观物质基础(结构特征)与宏观现象(状态函数),“静态”(平衡态)与“动态”(动力学)的桥梁;数学知识是物理化学与生物药剂学的重要表达工具,生物学知识是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重要基础理论,而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又是药物制剂质量优劣的评价方法,药剂学则是药物制剂研制、生产与应用的主体战场,因此对药剂学及两门分支学科的课程教学改革可为药剂学研究生创新素质与思维方法的培养提供所需的主体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2.2提高药剂研究生对药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药学问题主要存在于新药研究,药剂生产调配,制剂应用、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效果中,这五个方面均与药剂学及分支学科相关,如药效学部分的研究与药剂学制备工艺、剂型等相关,与物理药剂学的溶解度、溶度参数、扩散、溶出、释放、pH分配等相关,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量变过程相关。因此药物的研制、生产与应用的主要问题的解决需要扎实的药剂学及分支学科的知识。

2.3提高药剂研究生对药物制剂制备技术的掌握程度药物制剂水平的提高表现在制剂制备工艺水平与制药装备的提高两个方面。制剂制备工艺的不断提高有赖于药剂学、物理药剂学水平的提高,例如近年来出现的新提取技术,如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微波萃取、超声波提取等技术;还有制备技术,如固体分散、纳米囊包载、超分子载药、缓控释等都与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相关。新的制药装备,如前述的提取技术以及成型工艺的装备都是基于特定的制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因此都制约于药剂学与物理药剂学学科发展[9]。

2.4提升药剂研究生对药物制剂质量的控制与评价水平药剂学、物理药剂学对药物质量控制有一定的影响,如胶束萃取———高效液相测定方法便是很好的证明,胶束萃取为物理药剂学内容,而高效液相测定则是质量控制方法。药物制剂质量评价可分为化学等效型、生物等效型与临床等效型三种形式,在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时,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理论对药物的生物等效性评价产生决定性作用,因此药剂学及分支学科对研究生的药物制剂质量的控制与评价水平提高会产生重要影响。

3药剂学学科课程教育改革对促进形成新型药剂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际意义

药剂学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药剂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也反映新世纪培养模式的重要内涵。新世纪药剂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10]: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药学事业实际需要,培养系统掌握医药理论和技能,有良好科学素养,受到现代科学基础和应用理论训练,具有创新思维,能独立从事新药研发,解决药剂难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药学研究专门人才。课程教学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药剂学及分支学科课程教学体系的不断改革完善,将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从而使其科研能力得到全面提升[11],对培养更多的适应创新型社会的药剂学研究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物制药主要内容篇5

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万多个,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广西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民族医科、中药房,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这为药学基层服务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广西具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草药物种达4623种,中草药物种数量排全国第二位,还有近千种海洋生物品种和极具特色的壮、瑶、侗少数民族医药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15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现代中药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9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90亿元;到2020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对生产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医药流通业实现销售收入翻番。这些都为药学专业提供了更新、更高、更广的发展空间。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我校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立足广西,主动适应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对药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行业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基本上注意涵盖执业药师考试所要求的内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逐步形成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拓展课+顶岗实习”的课程体系。开设的专基础课主要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人体生理解剖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临床疾病概论等课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及扎实的化学基础,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药理学、天然药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事管理学、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等。紧密结合广西药学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针对广西天然植物丰富,开设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如天然药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同时广西医药流通业正高速发展,因此设置药事管理学、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这些专业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使学生更紧密地与一线岗位对接,开设药物制剂生产技能综合实训、药品销售技能综合训练、药学服务综合技能训练等专业技能拓展课程,实现与岗位要求的零对接。

2、优化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

生物制药主要内容篇6

关键词 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学专业;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6-0108-02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药理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研究如何通过药物手段治疗疾病,消除或控制病因与致病因素,减轻或解除病人的痛苦,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从而缓解或治愈疾病,保护或恢复劳动力,保持病人生活质量以及预防疾病复发[1-2]。临床药物治疗学与药理学、内科学等密切相关,而药学专业的学生对于现代医学如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内科学等的知识较为薄弱,因此,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临床药物治疗学就显得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增强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教学效果就很值得探讨。

1 认真备课,把握好重难点

要讲好课,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就要认真备课,从目的要求、教材内容、讲授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准备。

1.1 要分清全书内容的框架

如临床药物治疗学全书的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共性规律,包括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疾病、特殊人群及遗传多态性对临床用药的影响、循证医学与药物治疗等内容;第二部分以常见病为纲,对每一种疾病,依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再对应药物的作用机制,阐述药物治疗疾病的目标和切入点,重点讨论在各种疾病状态下,该如何选择药物,如何使用药物,包括疗效评价及用药注意事项。全书内容多,而课程开设的课时并不充足,这就要求分清主次,把握教学重点,找出难点和关键,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并对知识结构进行重新优化组合,使之成为能为学生接受的知识框架。

1.2 要准确把握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

要注意区分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教学内容与药理学、内科学等课程的教学内容。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主要讲药物的药效、药动及作用机制等内容。内科学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等知识。而临床药物治疗学的知识涉及面更广一些,包括药理学和内科学等的部分内容,但知识的详细程度比药理学和内科学等要略微浅一些。这些区别也主要体现在临床药物治疗学第二部分的内容上,如果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准,就会造成知识侧重点的偏差和重复,使学生不能掌握真正所需要学习的重点。因此,教师需要明确临床药物治疗学第二部分的教学目的,要针对患特定疾病的特定病人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及药物治疗。

例如,在讲述精神病时,药理学侧重介绍治疗精神病药物具体作用机制、应用、不良反应等,内科学则侧重讲述精神病的临床表现、诊断等,临床药物治疗学则应侧重讲述不同类型的精神病应该用什么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是什么,不同的病人应该用不同的药物等知识。所以,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决不能把这门课讲成药理学或内科学。

2 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想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讲授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临床药物治疗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药学专业课程,适当地的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是重要的。在讲到某种疾病时,可以举一个实际的病例,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来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分析案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找到某个疾病的药物治疗的解决方法。通过对病例问题的解答、大家的讨论,学生通常会理解得更深刻,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牢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要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中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临床知识比较薄弱,在讲授临床药物治疗学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更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习”到主动的“我要学习”。

糖尿病这种疾病大家都比较熟悉,至少听说过,那么在讲到糖尿病时,就可以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1型糖尿病的病人只能用胰岛素来治疗?学生就可以围绕这个问题思考,去想原因,从而一步步引出糖尿病的原因、分型、药物治疗等内容。总之,在课堂讲授临床药物治疗学时,应该根据情况,合理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来增强教学效果。

3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对于现代医学的知识较为薄弱,因此对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学习,学生普遍感到有些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水平,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药学学生熟悉的药学知识,补充他们不熟悉的医学知识,讲述疾病的药物治疗。其次,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肯定与表扬,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指出学好临床药物治疗学的重要性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现在大家都比较熟悉一个问题,那就是抗菌药大量的滥用,结果造成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以至于原本一个很普通的感染,用很多种抗菌药都无效。

为了减少诸如此类事情的发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给病人带来的危害,减少药物资源的浪费,医学院校的学生不仅需要医护专业的学生要学好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而且也需要药学专业的学生要学好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临床药物治疗学可以给学生提供这些基本的知识,药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对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学习,能合理地把完善的药学知识和必要的医学知识有效协调地结合起来,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合理地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尽可能减少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减少药物资源的浪费,减少或延缓不良反应的发生。

4 结语

总之,要通过认真备课,把握好重难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等措施,来增强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以回报社会。当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地思考总结,不断地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进一步讲好临床药物治疗学这门课,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生物制药主要内容篇7

关键词: 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学探讨。

《药物分析》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及相应的知识技能,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有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 1 ] ,是一门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内容的学科。其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学习过程中学生大多难以把握药物分析的特点和规律,无法提高学习水平,有的甚至难以入门。如何帮助他们消除这些障碍,全面提高药物分析的学习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值得教师认真研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药物分析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进,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理论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基层的高级技术人才[ 2 ] 。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此目的指导下笔者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接受能力,选择难易适中、先进实用的教学内容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授课时以分析化学的各类方法为主线,在介绍各种常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测定条件等知识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简单的、学生较为熟悉的药物供学生讨论。

并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全面提高药品质量的主题,抓住药品质量控制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三方面的基本规律,紧扣各类药物结构的特点与分析方法之间关系,突出剖析具有特性的方法,尤其重视同一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型药物分析中的异同点比较。此外笔者还结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把药典知识、药品全面质量控制、药品管理、药品质量标准以及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等方面的内容也作为讲授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药物及药物质量管理有关的知识,在课堂和实训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具体地讲授过程中,药物分析教材中各类药物基本上是以化学结构进行分类的,所以笔者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结构- 性质- 检验(即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这条主线,并结合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课程的知识,引导学生从剖析药物结构入手,分析其相应的理化性质,介绍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门课程。

2 实训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药院校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之一,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3 ] 。高职高专教育中,实训课所占比例较大,这就要求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为拓宽学生知识面,笔者对药物分析实验内容进行改革。

首先,笔者设计一些基本技能实验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以及基本仪器设备的训练与应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例如通过对盐酸普鲁卡因、葡萄糖及其注射液等一些不同类型的药物原料或制剂的性状观测、真伪鉴别及纯度检查实验,使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性状观测设备及性状描述术语,了解并掌握药品真伪鉴别的物理和化学方法,熟悉药物纯度检查的常规项目及限量的计算,并能熟练规范地进行检查操作。

其二,笔者还增加了综合性实验,主要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药品质量控制,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实验内容主要综合药物分析及其相关学科知识,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分析。

如通过对牛黄解毒片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制剂的质量全检验实验,学生能熟悉并掌握药物分析检验工作的程序、项目和过程,为其独立进行药品质量的检验、药品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等工作积累技能。

另外,笔者根据药物分析方法学的要求以及药物分析在实际工作总的发展趋势,安排的七次学生实验涵盖了旋光法、薄层色谱法、容量分析法、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常用药物质量控制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笔者的最大教学资源来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际工作中将会用到的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3 教学方式。

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理论紧密结合实践,操作性、应用性强的学科,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注意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把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严格的技术动作、细微的结构等,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反复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另外,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笔者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环境中,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例如:结合目前假药劣药给人民群众健康造成重大损害并受到法律追究的实例,近年来接二连三出现的严重药品事故:广西半宙制药集团第三制药厂生产的“梅花K黄柏胶囊”非法搀入过期的四环素,致湖南株洲中毒58人;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未按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生产记录不完整,从而导致欣弗(克林霉素膦酸酯葡萄糖注射液)集中出现患者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80多例,死亡9例;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因使用了强毒的工业溶剂二甘醇原料,导致多名患者肾衰竭等。假药劣药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患者与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最终生产厂家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考核方式。

为避免“高分低能”现象,笔者对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进行改革。期末总评成绩包括2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占30% ,根据学生实验课表现及实验报告、讨论分析的情况作出综合评定。二是期末考试成绩,占70%。在理论课试卷设计上,着重主观题的分量,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情况和学生知识面。这样,试卷不再是成绩的最终结果,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保持,既保证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又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避免了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现象的发生。

总之,药物分析课的教学探讨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教育思想及观念的转变,又涉及教学管理体制的变革;既涉及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又涉及平衡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笔者希望通过与同仁们的不断探讨,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生物制药主要内容篇8

关键词: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专题讲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126-02

药物分析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方法学科,其研究和教学内容已经拓展到药学领域的各个方面,药物研究、生产、销售、使用各个环节均离不开药物分析的技术支持。

一、目前药物分析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药物分析的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目前药物分析的教学大多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践应用结合较少,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也很难适应将来工作岗位的要求。

2.教学内容滞后、授课方式单一。药物分析教材一般都是以《中国药典》的内容为基础,参照《中国药典》中各类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而编撰的。《中国药典》每5年更新一版,每次更新都会对不少药物的质量标准进行修改和提升,也会收载一些新的药物。而药物分析教材一般是在新版《中国药典》出版之后,再根据现行《中国药典》的内容进行修订,导致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滞后于现行《中国药典》的内容。另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授课方式,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实验教学的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实验教学一般由教师提前把实验内容、实验材料和实验药品准备好,上课时把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全部灌输给学生,学生照着实验讲义按部就班地做实验,缺少自主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能力,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因此,需要对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探索新的能更大程度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适应21世纪药学人才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

二、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内容及措施

1.理论教学改革药物分析教材内容分为三个模块[1,2]。①第一模块为药物分析总论,其内容主要涉及药品质量研究及质量控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及体内药物分析)的基本规律及原理,是进一步学习各论中各类药物质量控制方法的理论基础。该部分以多媒体授课为主,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研究,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药物分析是有关控制药品质量的一门学科,药品的研究、生产、销售和使用等各环节都会涉及到药品的质量问题,因此其案例来源非常丰富,有关国内外假药劣药实例都可以引为教学过程中的案例[3,4]。例如,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以具有很强肾毒性的二甘醇代替丙二醇作为助溶剂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导致14人死亡,多人肾功能衰竭。2007年,在使用上海华联制药公司生产的甲氨蝶呤治疗急性白血病和干细胞移植排异的过程中,陆续发现病人有下肢疼痛、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脊髓马尾神经以下瘫痪的症状,已证实其原因为该公司生产线污染了长春新碱所致。这些案例可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药物分析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在学习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时,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能引发学生对药品的真伪鉴别、药品中杂质的来源及假劣药的界定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作为药学工作者把好药品质量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强烈责任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第二模块为药物分析各论,主要按照药理活性类别分章节,各论部分的授课主要采用研讨式教学法。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使教学双方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研讨式教学法打破了旧模式下的“满堂灌”和“一言堂”的局面,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的灌输模式,实行在教师指导下的“群言堂”,重方法传授,重能力培养,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5,6]。在讲授药物分析各论的每一章之前,便给出课堂讨论的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当该章节的课程讲授完后,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组,每组由1名学生主持讨论,最后教师负责答疑和归纳总结。比如在讲第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时,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故提出以下议题: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测定一般采用酸碱直接滴定法,而阿司匹林片剂、胶囊剂和栓剂的含量测定为什么不宜采用酸碱直接滴定法?应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来准确测定阿司匹林片剂、胶囊剂和栓剂的含量?在研讨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广泛阅读,收集大量资料,归纳总结后进行研讨。通过研讨得出以下结论:由于阿司匹林原料药纯度高,含水杨酸等杂质的量很少,干扰小,可采用直接滴定法进行测定;阿司匹林片剂中除存在阿司匹林的水解产物水杨酸杂质外,在制备片剂的过程中还添加了稳定剂枸橼酸或酒石酸等,为消除片剂中这些酸性物质的干扰,可采用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剂的含量;阿司匹林胶囊和栓剂中含有的辅料及降解产物更多,为消除其干扰,一般采用柱分配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研讨式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较大,获取的知识也比较深入和广泛,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够达到更高层次。研讨式教学能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③第三模块是药物分析实际应用的重要范例,主要涉及药物制剂分析概论、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生化药物和生物制品分析概论等章节。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结合学科发展新动向,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即将全班学生分组,由学生担任不同主题的演讲人,每组5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工合作完成资料收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课堂上向全体同学讲解、问题解答等任务,小组汇报完后,教师再就该章的内容进行补充与总结,确保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2]。例如,在第二十章“生物制品分析”中,可以通过文献的查阅,将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引入一些如毛细管电泳、酶联免疫、免疫印迹等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涵盖更多的学科前沿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过讲课的实践,学生在表达能力、胆量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由于药物分析课程的内容比较繁杂,知识点比较零散,为保证学生能及时消化吸收已学过的知识点,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则进行一次测验,并记入平时成绩。

2.实验教学改革。药物分析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在安排教学进度时,尽量使实验项目与相应内容的理论教学进度平行。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合理地解释实验原理、现象和分析实验数据,同时通过对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的解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理论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教学中,根据药物分析课程的特点,将实验课分为三个层次: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实验安排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先进行验证性试验,使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锻炼动手能力;然后进行综合性试验,让学生掌握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论基础与运用技能;最后进行设计性试验,强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以后进行毕业课题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7]。

3.考核方法改革。全面、公正、合理、有效的课程考核体系既便于教师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还能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有必要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多样性、体现能力的课程考核体系。药物分析课程应对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别进行考核。理论课考核成绩计算方法为: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50%,讨论式自主学习课程成绩占15%,专题讲座成绩占10%,平时测验成绩占15%,平时考勤占10%。在实验课结束时,进行一次期末实验操作考试,以强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实验课考核成绩方法为:平时实验报告成绩占30%,平时考勤占20%,设计性试验成绩占25%,期末实验操作考核占25%。考核方式和方法在开课前就向学生公开,使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学习,避免学生平时学习松散的现象,改变仅靠期末突击背书通过考试的学风[8]。

参考文献:

[1]杭太俊.药物分析[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姚彤炜,曾苏,余露山,等.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尝试[J].药学实践杂志,2007,25(04):254-256.

[3]张天虹,李清,陈晓辉.“药物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5):30.

[4]梁可,张新忠,王璐.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实践――以维生素C的质量分析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4,(3):55-57.

[5]柴逸峰,刘荔荔,密鹤鸣.药物分析学讨论课的展开[J].药学教育,2000,(01):28-29.

[6]曾苏,余露山,蒋惠娣.“药物分析”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51-5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