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数字媒体技术的含义8篇

时间:2024-03-26 14:46:06

数字媒体技术的含义

数字媒体技术的含义篇1

新媒体技术的知识衔接

要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要素有机整合在一起,并且被新媒体所识别和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所用到的技术从现在来看应包含PDF、XML、CSS、JavaScript和HTML5等。除PDF外,其他各部分如果独立讲授给印刷专业的学生,其内容和传统印刷课程的联系较少,理解难度大,相应的训练还非常不足。在现阶段,新媒体内容生产和制作的市场远不完善,供需双方都还在摸索,学生以此作为职业方向的市场成熟度还非常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找到一个将上述新技术和传统印刷课程结合的平台就非常有必要,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能深入接触新技术、新问题,同时所学内容在当前印刷业中也有用武之地。基于这个分析,数字印刷的印前工艺可以充当这个平台。因为数字印刷的印前工艺和传统印前总体相似,且数字印刷也包含了不少新媒体内容制作所必须掌握的IT技术。比如版式编排、字体、图像处理等方面和传统印前是一致的,PDF文件整理、色彩管理等既与传统印前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部分则正好是新媒体内容所必须了解的。除此之外,数字印刷的核心特色是数据的可变性。数据整理离不开数据库技术,这是印刷工程之前较少接触的信息技术,同时也是向新媒体技术转型绕不开的内容。因此,针对可变数据印刷,可以在印刷工艺应用的基础上,逐渐熟悉和掌握数据库技术。在这个问题上总结出“XML+InDesign”可变数据印刷教学内容。该内容既包含了传统的版面设计基础,也加入了必要的信息技术内容,如XML单纯提供数据(内容),InDesign则提供版式,二者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可变信息的版式化。该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ML基础、多种文件导出XML数据、XML修改与验证、InDesign样式、InDesign与XML、XML导入InDesign、标签映射、样式与标签映射、输出PDF等。从实践效果看,InDesign作为专业排版软件为广大学生所熟知,而XML作为数据存储工具相比于其他专业数据库更易于被大家所接受,尤其是在学生学了一部分网络知识之后,对HTML的认知会迁移到XML上来。

新媒体技术教学体系

XML与InDesign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可变数据印刷。XML还是各种数字媒体常用的内容存储格式。而InDesign的应用也不仅仅是排版,除了可变数据之外,InDesign还支持JavaScript开发的脚本,这些脚本可以为版面设计提供各种自动化工具。因此,以大家熟悉的InDesign为平台,学生可以把JavaScript作为印前开发工具,也是在传统平台上实践新技术的一个方式,从而为数字内容制作的转型做好技术储备。JavaScript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利用该脚本语言和HTML5实现在各种媒体上以恰当的格式内容。

总结

数字媒体技术的含义篇2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导致传统多媒体无法满足人们对巨大信息量的需求,这时新型以数字媒体为代表的媒体形式随着时展而产生。就日前而言,数字化的图片、文字、Flas等数字媒体形式,在大多数领域中得到普及。另外,随着数字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又出现了移动数字媒体设备,并且其科技含量也在逐渐提高。在移动数字媒体中动画设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动画在移动数字媒体当中应用的策略势在必行。

一、数字媒体与动画设计

1、数字媒体的定义

数字媒体从狭义上来讲是指将文字、视频、音频和图片用数字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媒体,即感觉媒体。广义上则是指利用二进制的方法来录入、处置和传送数据信息的媒介。当前广义上的数字媒体除了感觉媒体之外,还包括了表示、显示、感觉、储存、传送的媒体形式。

2、数字媒体与动画设计的相关性

而数字媒体与动画播放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从一开始的在墙上进行投影图像开始,紧接着迪士尼又将动画推向历史的高峰。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使现代动画代替了手绘动画,特别是随着数字媒体的出现,将动画设计纳入其中,两者结合在一起。例如迪士尼集团作为动画类电影制作的领头羊,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创造了大量的动画类电影。三维动画也是有迪士尼集团率先制作出来,里面的人物有较为生动、传神的形象,同时将大量在传统动画中无法解决的设计难题解决了,从而使动画更加贴近于现实。

二、移动数字媒体的现状以及其开发硬件环境

1、移动数字现状

在数字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数字媒体设施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制造出来,它相比较传统的数字媒体来说有诸多优点,不但完全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方便人们使用,同时有人机交互功能,随时随地就可以完成信息的传送。它可以是平板、掌上游戏机,也可以是智能手机等。我国有全球最多的人口,其中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在去年已经突破五亿大关,这对移动数字媒体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是有力保障。因此,移动数字媒体的载体是移动客户端,它是各类凭借移动数字处理和无线数字两种技术在平台上运转的相关软件和应用程序。它的宗旨是让人们在生活、工作中享受便捷的信息传输,即在最快的时间得到最及时的信息。换而言之,不断发展的移动数字媒体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方式越来越快捷、方便。使用该种设备的人除了智能机用户就是计算机用户。而这部分使用者里面,大部分是较为年轻、有朝气、有活力的学生,因此能够迅速、及时的捕捉各种类型的信息,而移动数字媒体及时性、可移动性、快捷性,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首选设备。

2、移动数字媒体的开发硬件环境

数字化设计的环境,是保持移动数字设备正常运转的基础。硬、软件环境使数字化设计的两个环境。就当前来说,iPad、iPhone等美国苹果集团所生产的终端产品,基本上是在Pro、MacBook和iMac等硬件环境下运行。第二类是Windowsmobile类型的移动终端设备,主要以PDA和PPC类型手机,第三类则是基于安卓的终端移动设备,这主要包含着我国生产的华为、联想、小米等智能手机中的应用程序,外国生产的三星、摩托罗拉和索尼等也常用此应用程序,同时在部分掌上电脑上也有这个程序,通常这部分产品是运行环境是Linux。第四是在塞班平台上运转的终端移动设备。该种终端产品不但可靠性高,而且开放性比较好,是目前较为纯熟的系统之一,编程时通常运用C++和JAVA语言。

三、移动数字媒体的动画设计

在设计动画时,移动数字媒体会提出一定要求,之所以这样呈现出这样的状况是由于数字媒体开发技术本身就包含着动画设计这个内容,其中动画设计还是其最为基础的内容。通常动画设计包含了动态图像和静态图片两个形态。而前者是持续的将多帧图像播放出来,后者则是进行单帧图画的播放。只有革新现有的动画技术,将创新元素不断的纳入到设计动画中来,才能够保证数字移动媒体中能够更普遍的应用动画设计。为了能够设计出更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的动画,移动数字媒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设计动画。第一是使用特殊的编程软件,让美术设计师来展开动画的创作,然后再用编程的方式完成动画的反复播放,这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J2ME应用;第二种是凭借Flashlite来制作动画。

1、使用J2ME制作移动数字媒体动画

作为有最安全、最完整代码的Java技术,它拥有普遍应用于各种开发环境中的特点,所以在各种类型的硬件环境下和操作系统中都能普遍被使用。而J2ME作为组成Java2的重要部分,随着商业扩展得到较大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开发软件环境。在还未展开数字媒体动画制造时,应先将WTK、eclipseme、J2SDK、eclipse开发的配备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准备妥当,而J2ME该软件提供给成型动画一个安全的环境。

2、使用flashlite来制作移动数字媒体动画

Flash软件作为一种播放器普遍应用于数字媒体终端设备,因此能在移动智能终端播放大部分的flas。所以使用flashlite优化制作的数字媒体动画后,可以将动画的精确度提升,从而有利于提升移动数字终端设备播放动画时的顺畅度。当然,这是需要将CPU的运用率考虑进去,最大程度的将对帧速度降低,这样就可以在更多的高低端移动数字终端设备上播放用flashlite制作出来的动画视频。

四、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的含义篇3

文章主要研究了平面设计元素视觉表现的多维化,笔者通过对于多维化的概念的了解,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多维化的含义,并研究了平面设计元素多维化的表现手法,从而了解其传达出的具体含义。期待通过笔者对于该方面的研究能够帮助更多的人理解平面设计当中的感觉,从而使平面设计的意境能够更加顺利的传递。

关键词:

平面设计;元素;多维化;视觉效果

摘要: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是平面设计的视觉信息载体,媒体科技的革新正在影响着平面设计的创作方式和内容。本文阐述了在新媒体时代,平面设计与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融合及创作的现状、前景,媒体科技的迅速发展为传统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平面设计师可以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来发掘新的发展空间,进行艺术设计创新。关键词:平面设计;媒体科技;融合;创作平面设计需要创新。在图像泛滥的年代,媒体科技空前发达,平面设计需要借助新技术突破自己的边界,增加作品的深度以获得信息的有效传达。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的传播媒介范围相当广泛,具有良好的媒体适应性。在传统印刷媒体时代,平面设计从理论到实践已形成了完备的系统,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基本成熟。平面设计通过组织文本、图形、色彩等视觉元素的形式与结构,使情感和信息得到有效传达。平面设计是典型的边缘学科,作为设计艺术,以不同形式的媒介为载体,可以进行跨界组合。在传播技术层面,平面设计需要信息载体。现代媒体科技的发展,为平面设计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提供了空间,平面设计所涵盖的范围还会继续拓宽。当前数字媒体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传播全球化时代,艺术设计正在经历“数字化生存”,平面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层面也会面临变革。“人人都会平面设计”的这样一种说法,体现了平面设计的大众性和广泛性,其实平面设计应有的“深度”更需要研究和探讨,当前也最缺乏具有深度的作品。

一、媒体科技发展与媒体特性

从铅活字印刷,到摄影的诞生和照相排版技术革命,再到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科技从未停止发展的脚步。新技术给平面设计造就了新的可能性,平面设计也参与了人类视觉传达史上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过度。传统媒体是指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前的平面设计媒介,主要涉及书籍和招贴设计等印刷出版物,由于以传统印刷媒介为载体,平面设计也被视为一种传统的视觉信息传达设计。当前信息传播已进入数字时代,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媒体,数字媒体又被称为新媒体(NewMedia)。新媒体同样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计算机媒体、互联网、在线游戏、电脑光盘、交互式网站、智能手机等数码产品,均属于数字新媒体范畴。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交互”“动态”的特征,信息传播时效性更强,而传统媒体具有线性和静态的特点,传播的时效性有一定局限。新媒体最大的特征就是数字化,数字技术把图像、文字、声音进行二进制编码(0和1),这是一种计算机数字语言。所有的素材文件资料都以数字的形式进行存储和输出,形成所谓大数据(Bigdate),应用于艺术设计创作和生产生活。数字媒体技术创造了全新的传播形式。对于平面设计而言,任何特性的媒体都具有可以利用的优势。在媒体科技与艺术设计不断融合的历史语境中,平面设计正在经历着变革和创新,当今的平面设计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觉传达形式,需要重新思考和重新定义。

二、平面设计艺术、新媒体科技的融合与创作

现代平面设计是一部不断革新的历史。媒体自身也不断在进行变换、革新,新媒体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数字技术平台上相互交叉与融合,逐步形成功能更加强大的媒体空间系统,对平面设计而言,媒体信息资源不可或缺。新媒体的演变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步,计算机为平面设计师提供了创造性的工作方式。从第一台电脑在平面设计工作室中出现,到当前计算机网络的空前发达,数字化革命为平面设计开辟了新的领域,如互动网页设计、计算机动画、运动图形、实验设计,平面设计师需要学习和认识这些边缘领域。新媒体的出现为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产生了新的创作方向,对于描述这个时代的平面设计而言,“新媒体平面设计”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概念,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网络设计、动态图像设计、印刷品设计等。新媒体平面设计师使用数据库进行创作,有广泛的艺术、人文资源可加以借鉴,自由度和创作空间更为广阔。数字媒体科技介入艺术设计行业,首先引发设计工具、方法的变革,设计作品的形态也变成了一种非物质的数字与信息。因此,设计师需要加深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水平。新媒体平面设计作品会包含更多的内容,更多的可能性,作品的科技和创意含量也会增加,对于平面设计师来说,这是一大挑战。在融合新媒体科技进行设计创作的过程中,平面设计师应发挥媒体特性的优势,探索新的法则,创建具有个性化的、且具有唯一性的艺术设计语言,来彰显自己的设计文化和设计哲学,增加平面设计的深度。媒体技术革命为平面设计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平面设计更需要多元化的想象以及创造性思维,把不同的媒体资源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意过程中,努力保持技术技巧与艺术技巧的平衡。平面设计与媒体科技的融合,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两者互为创新的动力和途径,李政道先生常说:“科学界所有重大难题的解决,都是由艺术想象所突破。”基于这一认识,我认为平面设计还会继续融合各类新媒体资源,艺术设计各领域之间也会打破边界,跨学科、跨媒体设计将是未来平面设计创作的方向。

三、结语

当今媒体科技空前发达,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平面设计不仅要跟上美学的发展,还要能赶上科技的进步。平面设计师需要进行跨媒介设计创作,迅速掌握新工具,去学习新的领域,这是设计创新的前提。没有新事物、新鲜血液的注入,当前的设计就会僵化,新媒体科技正在变革艺术设计行业,这一改变要把我们引向何处?现在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尚早。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还在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与新媒体融合有益于平面设计创新。平面设计既然与媒体科技已经发生了联系,就不会再与之分离。

作者:高志国 单位:广东培正学院艺术设计系

参考文献:

[1]罗杰菲德勒(美).媒介形态变化[M].华夏出版社,2000.

[2]胡显章、曹莉.艺术、科学与文化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张文俊.数字新媒体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数字媒体技术的含义篇4

关键词:关键词:网上广播 ;数字版权技术; 数字版权管理; DRM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本文的写作背景

     1.1 网上广播的含义

    近年来,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在互联网上建立音视频网站,将自身的音频视频信息资源的内容优势与网络传播的优势结合起来,通过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技术新手段扩大传播的领域和范围,这种融合是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也是广播电视适应新形势与网络结合的必由之路。

    网上广播的定义,并没有太大的争议,主要指的是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传播的形态。网上广播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也是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网上融合和发展的重要体现。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网上广播也日趋成熟,网上电台的数目也大幅上升。在不少发达地区网络用户中的听众观众群已经出现,市场已经形成了不小的规模。

    近两年来,不少电台电视台对网上节目点播、网上节目直播两种形态都进行有益的探索,积累了相当的实战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网上广播的认识不断深化。有些网站的内容已不再依赖现有的广播电视节目,而是形成了独立的网上制播站点进行直播。更重要的突破是:对于广播电台来说,不仅仅可以做到广播节目音频上网,而且还能通过网络进行节目播音视频传输,也就是说,现在广播电台网站的发展,已经完全打破了单纯网上音频广播的界限。

    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与网络各自的优势,推进二者的结合和互动,互相补益,才能真正实现全面沟通并取得了相得益彰的传播效果,反过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网上广播传播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推进。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拥有丰富的音频视频信息的天然优势,大多数广播电台电视台信息的采集、制作、播出等全过程已迈向数字化,技术上,与互联网实现了对接已经完全不成问题。网上广播技术的发展及国外海外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对这一技术应用所达到的水平,是不断推动国内广电媒体进行网上融合和发展的刺激因素。

    如今,知识产权的意识越来越强烈,随着网络广播电视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关于版权的问题扩展到了各个行业,如何保护网上数字产品的知识产权?——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数字版权保护应运而生,它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手段。

    1.2 我国的网上广播版权保护现状

   2011年3月24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广播版权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发表致辞,他说:“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他在致辞中提出:“全国广播系统必须抓住国家“十二五”发展战略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机遇,稳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广播影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从推进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强化版权意识,提升版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的能力与水平。”他还特别提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在2009年原则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这一办法意味着我国广播节目版权保护事宜的加速。”因此,这次空前的会议,由全国140多家电台联合组建广播版权委员会,实施版权保护的联合行动,必然会“大大提升我国广播行业整体管理的水平,使我国广播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此举在中国广播行业发展史上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DRM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原理

    2.1数字版权管理的含义和沿革

    数字内容可以接近零成本地复制和传播,这就是数字内容与传统实物产品的最大不同之处。因此用户不再愿意为数字内容而付费,由于收支不能平衡,就会造成整个数字内容产业链被破坏。数字版权是指数字化内容(包括音频、视频和文字等)的版权和相关权利。数字出版是以技术开发与版权增值为核心的产业,版权保护是它发展的核心问题。DRM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正是为此而生。

    2001年1月,美国一家杂志将DRM技术选为改变未来的10大创新技术之一。数字水印技术是具有代表意义的DRM技术。如今,数字水印加入到各种产品中,成为了媒体的一项特色。

    DRM的主要用途是用来确定数字内容的版权和与之相关的各种使用规则,并保证这些规则得到严格执行。

    从本质上说,DRM是对许可证进行管理。随着网络广播和电视节目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在网络广播电视产业链中,网络媒体和集成商只允许已经付费的合法用户享受相应的服务,为了实现这个需求,DRM技术逐渐发展了起来。

    DRM技术的核心有如下两点:一是数字加密;二是权限控制。加密技术阻止了数字内容的非法传播;权限控制则限制和定义了数字内容的使用方式:如媒体文件使用期限,内容可否打印,文件能否从电脑拷贝到手机上等。

    在DRM标准方面,Marlin标准和OMA DRM V2.0标准是广为接受的业界标准, 主要应用于音视频保护领域。DRM标准是一个开放的标准,最大的好处在于平台接口的标准化和开放性,因此得到众多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的支持。目前欧美大多数运营商的数字版权保护系统基本都采用OMA  DRM。

    2008奥运期间,央视网在通过互动视频向中国大陆及澳门网络用户提供奥运赛事转播的同时,还在法律、政策及技术层面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奥运会的内容。SafeNet向央视网提供了遵循“开放移动联盟”OMA标准的DRM解决方案。

    2.2 DRM技术的工作原理

    每家公司的DRM技术各不相同,却大同小异,DRM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一般是:首先建立数字节目授权中心,对已压缩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进行编码,然后利用密钥对节目内容进行加密,加密的广播电视节目头部存放着KeyID和节目授权中心的统一资源定位器(URL)地址。用户在点播广播电视节目时,根据节目头部的KeyID和URL信息,经数字节目授权中心的用户验证和授权后,发送出密钥进行解密,节目才能播放。需要保护的广播电视节目授权以后仍然是被加密的,即使被下载下来并传播到其他电脑上,没有得到新的验证授权也播 放不了,这样节目的版权就得到了切实的保护。

    在此以Windows Media为例,简述 DRM 的基本工作流程,在作者2008年的论文“网上广播的数字版权管理”一文中,也曾做过类似的叙述。

    (1)建立许可证服务器

    Windows Media 首先要完成对媒体文件打包的过程。打包后的文件是采用特殊算法的秘钥来加密的。这个秘钥包含在一个加密的许可证中,许可证并不跟着文件一同发送,而是单独分发。打包后的媒体文件中同时还包含有其他一些必须信息,比如获取许可证的网址等。

    媒体文件将选择一个许可证交换中心,在这个中心里存储了许可证的特定权限或规则。交换中心能够对请求许可证的消费者进行身份验证。

    媒体提供商要寻找一个专门的公司来发布该媒体的许可证。他们根据需要灵活地定义不同的许可证策略,媒体文件和许可证是可以分开发行的,管理也很方便。

    在这些许可证中,除了有能解密用的秘钥以外,还含有一些关于文件播放的控制信息。对于权限控制,Windows Media 也能够很灵活地进行管理。

    根据商业模式的需要,媒体文件的许可证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方式来分发。有时是在内容被分发的时候就包含预发行的许可证,有时是用户在下载文件并在第一次播放的时候获取许可证。有的许可证通过弹出窗口来获取用户信息,有的许可证可以在后台静默安装。消费者必须有个秘钥来对文件进行解锁后,才能播放经过加密的数字媒体文件。用户首次播放该文件、或者试图下载数字媒体文件、或是获取一个预先传递的许可证的时候,获取许可证的程序都将自动启动。Windows Media 权限管理器在运作的时候,有可能引导消费者进入注册页进行身份认证、输入信息或支付费用),也有可能不提示任何问题,直接从交换中心检索一个许可证供用户使用。 

    合法用户一般有两条途径去获取许可证文件:在线或离线认证(如电话、EMAIL、短信等传统方式),对于光盘发行来说,离线认证是比较合适的。

    (2)播放媒体文件

    加密以后的媒体文件可以放在音视频网站的主页上提供给用户下载,也可以存放在服务器上进行流式传输,或者用CD或者电子邮件传送给消费者。消费者必须获取相应的秘钥来对这些文件进行解密后才能播放。许可证交换所可以生产相应的播放许可证,该许可证内含有解密用的秘钥,用户获取了许可证的合法授权后,才能播放相应的媒体文件。

    播放经过数字版权技术加密精辟的文件,除了需要相应的许可证信息以外,还要有兼容的媒体播放器。对于Windows Media来说,它加密后的文件只能用Windows Media来播放。用户可以根据许可证中所规定的不同权利来播放文件。许可证可以灵活地定义不同的播放权利,比如开始时间和日期、播放长度和允许播放次数、结束日期等等。例如:默认的许可证允许你在当前的电脑上播放文件,并允许你将文件拷贝到便携设备上,但此时许可证并没有被一起复制。你可以将经过加密保护的文件发给你的朋友们分享,但他们需要获取另外的许可证,这样才能保证相应的媒体文件只在获取了相应授权的机器上播放。

    3.DRM功能模块

    DRM技术发展迅速,国内外均已开发出一系列较为成熟的DRM软件产品或构件,现有的DRM目前主要能够实现6-8种功能模块,本文作者经过综合整理,总结出主要的几种:

    1)内容保护。打包加密原始数字媒体,通过加密技术来实现内容保护,以防止非授权用户的访问,同时可以进行安全可靠的网络数据传输。

    2)完整性保护。为防止原作品被纂改,通常使用数字签名技术或数字水印技术。完整性保护还应该包括数字媒体本身及打包文件、元数据(密钥、许可证)和其他数据信息(例如数字水印和指纹信息)的存储管理。

    3)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是一项较关键服务,通过可信赖的许可证认证机构签发数字证书来实现。主要包括:对合法用户的鉴别并授权对数字媒体的行为权限;检测用户主机硬件信息等行为环境,从而进入用户合法性认证;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实时跟踪监控,防止非法操作;防止非法数字媒体获得合法注册从而进入网络流通领域。

    4)安全传输。可以通过加密信道来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目前主要有SSL与IPSec两种远程安全加密技术,可以用它们建立安全的虚拟专网。当然如果数字内容已经经过了可靠的加密,也可以直接在公开信道上传输。

    5)用户权限管理。这是DRM技术的核心。对于权限管理来说,采用数字权利表达语言是较为主流的实现手段,如ODRL、XrML等都可以用来定义与数字资源相关的权利。

   6)安全支付。对于付费的内容,是常常需要在线支付的。电子商务支付平台主要基于SSL或者SET。SSL应用较早,内嵌在浏览器中,只涉及到C/S双方的认证。SET在SSL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含有多方认证机制,同时还提供交易各方的隐私保护。

    7)内容发现。本功能通过描述性数据对关键信息进行了提炼,标识有数字文件的标题、作者、关键词、出版机构、摘要等关键特征,通过有限预览功能,让用户对媒体文件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

    4.结论

    随着数字版权DRM的继续扩展,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进,版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保护我国的文化产业,保护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原创节目,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因此数字版权技术的研究和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之后的未来,我们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会在版权技术的保护之下得到更为迅猛的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的含义篇5

[关键词]数字媒体;影视艺术,蒙太奇

数字化媒体技术在影视中的含量逐渐增高。相关的理论普遍认为,数字媒体技术不仅改变了制作影视的技术和方式,也改变了欣赏影视艺术的观念。艺术家不必再向真实的物质世界寻求适于影视艺术表现的素材,不再拘泥于影视艺术中影像本身在现实中的对应物,而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影像,这些都表明数字媒体技术从多方面滋养着现在的影视艺术。

一、数字媒体带来影视艺术的视觉冲击

合成技术是指将多种源素材混合成单一、复合画面的处理过程。自从影视诞生以来,合成技术在影视制作的工艺流程中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的影视合成手段主要依靠胶片洗印和电子特效实现的,如影视的遮片、电视中的键控技术。这些合成技术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实现比较复杂的合成画面,尤其是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图像进入影视之后,用传统的合成技术无法将其合成在一起,需要用数字媒体技术来完成。数字媒体影像合成技术,就是运用电脑图形图像学的原理,将不同的素材如摄影纪实拍得的影像和电脑创造出来的虚拟影像混合成单一复合画而的处理过程。

在以前,镜头构图强调平衡、对称、统一,这种形式与影视艺术所体现的传统风格及当时人们的欣赏习惯、审美情趣达到了和谐统一,并获得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但是,数字媒体科技的飞速发展促使着影视艺术大师们寻求不同于往常的镜头与画面语言。越来越多的反常规镜头以其不规则构图方式、浓烈的色彩色调、独特的镜头运动来充斥受众的耳目;不断游移的拍摄、不断变换的焦距,对观众预示着随时会出现的出人意料的新鲜事物。影视画面开始走向了神秘而非直白、灵活而非呆板的反常规的艺术境界。由此产生的一个结果是:这种冲击人们视觉的反常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效应美学,常常显示出强烈的令人震撼的巨大力量,使影视成了拨动人们心弦的艺术形式,它改变了人们惯有的接受经验,引发了深刻体悟及哲理思考。因镜头语言表现手段的多样化和创作者各方面的条件与要求使得影像风格化,不同的导演造就各不相同的影音效果及审美情趣,他们的情感表达的意念经镜头非自然的流泻而得到完满传达。

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制成的图像技术也有两面性,影视图像艺术家们只有合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才能形成无比广阔的创作天地、无比自由的创作手段,无论再现还是表现、具象还是抽象都游刃有余。随着数字媒体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心态的愈发复杂、表达欲望的愈发强烈,打破常规似乎已成为一种数字媒体对影视艺术的滋养,并且给影视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

二、数字媒体提供的“蒙太奇”手法

在影视诞生之后不久,一项对影视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技术被发现,那便是剪辑。剪辑这个再简单不过的技术手段是梅里爱在一次意外中发现的。正是剪辑这个简单的技术手段,促使了“蒙太奇”的诞生――这个在影视艺术中最为重要的理论流派。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剪辑”问题,必须把那些从影视艺术家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服从于心理学家通过系统的试验所证明的原理。在同一段片子之内,由一个框架向另一个框架的过渡,一般不会给知觉造成困难,因为其中各种物体要么保持原地不动,要么是均匀地沿着简单的路线运动。如果一部影片的各个镜头是在不同时问和不同地点拍摄的,但又要使它们前后相继,困难就大多了。我们知道,在任何情况下,观众都只能凭借他在银幕上看到的情景去认识和判断,然而,由于快速的连续能够使各种事物紧紧地连在一起,就不会使中断显示出来。如果要把中断显示出来,就必须采用某种强有力的手段。我们必须在各个镜头之间,确定一种适度的知觉联系。通过亮度和位置上的差别也能产生出迷惑性的镜头。当我们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为一个演员摄影时,他的影像看上去就特别明亮;但是当我们从相反的方向拍摄时,他的影像就会变成漆黑一团。如果我们能够在摄取这个镜头的同时,又找到另外一些有效的手段去统一它,眼睛也许会把这两个亮度极其不同的影像联系起来。然而由这种突变激起的情绪变化,却依然存在。可见,影视艺术剪辑的“蒙太奇”原则是要符合视觉系统的心理学原理的。

“蒙太奇”大大扩充了影视的创作空间,影视艺术家们可以在影视中自由地创造时空。

“影视的视觉影像就是一个比喻。”“在镜头的组接即蒙太奇问题上,米特里认为,我们感觉不到物体本身是不连续的,但感觉活动是连续的。通过注意力的连续变动,非连续的客观表象被组织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景象。同时,我们是在一个同质的时空连续体中。才能从分散的表象中获得完整的感觉。影视镜头通过简单的组接便造成了空间和时间的连续概念。”观众看到的再也不是简单的“运动”和“纪实”,他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因此,影视艺术不仅纪录物质现实,而且揭示出现实中某些本来是隐蔽的领域,包括从某些特定材料中抽取出来的空间和时间构造。蒙太奇能使各个孤立的镜头充分表露它们的全部含义。观众意识到,并且相信他们正在观看一部具有一定剧作目的和意图的作品,而不是在观看若干随便拼凑起来的画面。这种意识和这种信心是看影视时的一个心理上的必要条件。我们无论看哪一部影片,总是抱着一种期望、推测和探求其含义的态度。这是观众的一个基本的和不可抗拒的理性上的要求。即使所看的影片,由于某种原因,居然真是一系列随便拼凑起来的画面,他们也还会抱着这种要求的。探求含义是人类思想意识的一个基本职能,让观众完全不动脑筋地接受一些毫无意义的纯属偶然的现象,是办不到的。蒙太奇能造成诗意,能比人类的其他表现手段更为彻底地杜撰和歪曲事物。影视艺术引起观众无以名状的兴奋。柯亨・塞特谈到观众的状态时说,

“那主要不是一种相当明显的满足心情,以致使人不想使用自己的更高一级的智力;毋宁说,甚至一个最善于思考的人也会发现自己的思想竟在一堆纷乱的突击式的情绪中失去了力量。”。在影视观众身上,自我作为思想和决断力的主要源泉,放弃了它的控制能力。

当今影视界全息静、动态摄影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影视和电视特技的制作中,蒙太奇自身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出现了一些全新的风格化的表现形式。镜头的长度虽没有严格的限制,短的一般不会短于2秒,因为观众对画面的接受有一个心理反应的时间,太短的镜头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在剪辑的时候有可能出现误差。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非线性编辑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广泛使用,后期剪辑的精度也大大提高,逐帧的精确编辑已非难 事。在这样技术的支持下,我们看到组成蒙太奇段落的镜头语言长度越来越短,节奏越来越快,镜头的顺序也越来越有随意性。这种现代剪辑方式加大了单位时间内镜头所传递的信息量,同时也是现代人生活节奏、生命状态、审美意识的反映。现代人就是这样用短镜头快速拼接,是现代影视语言的一种独特方式。在影视制作中,镜头在一种高速、躁动不安和变幻莫测的节奏之中存在并延续,快速剪辑构成了现代生活与影视艺术的时代性节奏。

三、数字媒体带来声音美学

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发挥数字媒体技术自身在创造视听效果方面的独特才能,以超过人类听觉极限的宽广频响,又从另一个方面进一步扩展了影视视听的表现力,极大地扩展了表现影视外部真实的时空范围,丰富了影视的叙事内容,创造了一种类似幻觉的影视奇观效果。尤其是数字影视声音为二维画面增添了全新的空间感受,它的加入,为影视注入了新的活力,推进了欣赏者的心理认同,从而增强了影视的真实感。从影视观赏的角度而言,将观众纳入到影视空间之后,传统的影视观念中关于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的划分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影视声音的空间观念有了一次新的革新――关于银幕画框像“窗口”一样的心理认同不能成立,因为观众此时是处于影视的时空之中,银幕越来越像观众的眼睛一样,画外的存在变成影视欣赏者目力所不及之处,周围的真实的声音效果,就像是欣赏者助于事件的发生现场,银幕上的一切,就是观众处于那个场景中所看到的一切。观众能真切地感受和体验到影片中由轻微的声响到震耳欲聋所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强大的、充满整个银幕空间的音乐和细微的、潜入观众心灵的音响,又从另一层次上,提供了由表现一个人物内心的细微感觉直到整个人类情绪高潮的各种可能。正是由于数字媒体声音的出现,把更加完整的在场的声音传输给观众,给人以更加强烈的刺激,使得观影者欣赏影视不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从旁观变成了一种自觉的认同,全身心地体验现场的时空感觉。在影视艺术中,音响可以协助画面创造和展示更丰富和多层次的空间意识,造成空间的立体感,暗示环境的外延和昼夜的性质等。听觉的流动,比视觉更为悱恻,听觉的扩张,超越视觉空间之外。通过声音对影视艺术进行的创作是视听艺术中重要的一重境界。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多种多样,是拓展空间、塑造形态的重要素材,不仅拓展此时空间,也可以把空间拓展到时间之外。因此,影视数字立体声的宽广频响所构成的银幕世界,高度的真实和自然,为创造任意的银幕空间提供了无限多的可能;在参与视听造型的功能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全新理念。其表达情绪的冲击、震撼的力量、感染人们心灵的力量,都已远非单声道影片和模拟立体声影片可以与之类比的,所以,影视数字立体声是在影视视听语言上的又一次新的突破与拓展,它使我们可以追求更高层次的视听感受,影视的真实性在数字化时代得以全新的展示。

数字媒体技术的含义篇6

1.1传统绘画艺术的含义及特征

传统绘画艺术是采用颜料、墨等创造材料,借助刀、笔等创造工具,在墙壁、纸、板及纺织物上,通过色彩、造型及构图等艺术表现手法,创造出的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形象[1]。根据技术、内容及形式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众多种类的绘画作品。传统绘画艺术是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创作活动,通过笔、纸及画布的特性,表现出一种肌理及韵味。此外,传统绘画艺术作品蕴含了艺术创造者的个人美学素养及社会思索,是一种精神需求的寄托,具有极强的艺术审美价值,随着时间变化,绘画艺术作品还能延伸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艺术领域的重要代表。

1.2新媒体的含义及特征

新媒体的概念最先由美国传播领域研究人员提出,从媒介技术角度看,所谓的新媒体就是指借助信息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以电脑网络、电视终端及手机媒介向社会大众传递各种信息的一种传播途径。新媒体的出现,一是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路径,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二是信息传播的主体更加多样,信息传播的数量增长迅速;三是信息交流更加频繁,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及反馈性更加及时快速;四是实现了各种媒介形式的跨界融合,诸如报纸就实现了纸媒与电子媒介的融合,将纸媒内容通过手机平台及网络平台,大大增强了传播效果;五是信息更加经济,与传统媒介形式相比,新媒体可以不受尺寸及版面限制,达到信息传播的深层性、实时性,经济性更为显著。从绘画艺术及新媒体的特征可以看出,传统绘画艺术具有内在的传播诉求,而新媒体的传播特征正好迎合了绘画艺术这一传播需求,两者能够实现有机统一。

2传统绘画艺术的新媒体传播途径分析

2.1绘画艺术网站、论坛及博客

绘画艺术网站可以为绘画作品展示、绘画作品赏析及绘画作品交易提供网络平台。伴随着大众审美意识的觉醒,现阶段绘画艺术网站大有井喷趋势,出现了诸如中国绘画网、中国名人书画网、艺术中国、中国美术在线等诸多网站资源,为人们欣赏绘画艺术、领略绘画艺术风采、收藏绘画作品提供了信息交流传播新渠道。绘画艺艺术论坛,主要集中了具有共同审美情趣的个人及群体,也是传统绘画艺术交流传播的重要网络场所,此外,书画博客的出现能为绘画创造者提供信息渠道,能使艺术者与大众之间达成实时交流。而各种第三方的绘画艺术博客,如新浪博客、搜狐博客、优酷土豆、酷6等,都成为了传播传统绘画艺术的新媒介。

2.2绘画艺术数字虚拟博物馆

虚拟博物馆是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参照传统博物馆形态样式,将绘画作品加以数字转换后,予以储存展示的数字虚拟空间[2]。绘画艺术虚拟博物馆采用建模技术、数字拍摄技术及三维技术等多种技术形式,具有浏览自由、互动简易的特点,为传统绘画艺术作品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新的条件。例如我国举办的第三届全国艺术家联展,就是采用信息技术,通过环境建模技术,将绘画艺术作品通过数字化转换,实现与实体博物馆相同的展览效果。参观人员可以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观赏,借助鼠标,实现绘画艺术作品的实时放大,更换,还可参照文字说明,加深对相关作品的理解,极大提高了绘画艺术作品的传播效率。

2.3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涵盖了节目采集、制作、传输、接收等多个过程,通过数字解码技术,能够实现图像和声音的传播,具有极强的传播效果[3]。数字电视具有信息传播质量好、受众广泛的特点,是绘画艺术及其他艺术形式(书法、摄影、戏剧等)的重要传播途径。传统绘画艺术与数字电视的结合,传播效果最好,针对性最强的方式就是书画频道的设立。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制作的书画频道,包含了书画咨询、专家讲座、书画欣赏、书画创作直播、书画记录片等众多栏目类型,形成了一个书画艺术信息的信息库,24小时不间断的播出,极大扩大了绘画艺术的传播范围,增强了传播效果。

3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的含义篇7

一、媒介理论是理解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核心

从媒介演化史上看,数字媒体艺术应该属于广义的媒体艺术(mediaart)的一种。媒体艺术作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本雅明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西方现代主义的诞生。区别于传统绘画、雕塑等手工艺术,媒体艺术依附于技术、商品和传媒,通过摄影、电影、海报、招贴、广告、印刷图像、机械装置等非传统艺术形式,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消费紧密联系在一起,也由此启发和影响了近百年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例如,20世纪30年代的未来主义招贴(见图1),杜尚的动力装置,罗钦可、汉密尔顿的摄影拼贴,利希滕斯坦、安迪·沃霍尔的丝网波普以及白南准的录像装置等都是这种艺术形式的体现。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战后资本主义文化工业和大众传媒的兴盛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媒体艺术无论是基于印刷媒介、光学媒介、电子媒介或数字媒介,通常都蕴涵了机械、技术、大众、民主、传播、通俗、解构、恶搞、拼贴、时尚、商业和娱乐等要素。因此,理解数字媒体艺术必然要追溯媒介艺术的观念和技术史。曾经撰写过《电影的虚拟生活》、《数字的解读》和《新媒体诞生后的哲学》的新媒体研究知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大卫·罗德维克认为:“从当代的角度来看,电影应该仅被作为源自19世纪的媒体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是复杂的各种媒体技术发展的整体历史中的一支。它包括计算技术的系谱学,以及扫描、电子记录和传输的系谱学。”他进一步指出,“每一种艺术的媒介都是不断创新的,我们就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新的材料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概念,引领我们走向新的艺术媒介。”同样,我国新媒体艺术研究学者邱志杰等人也从艺术媒体演化史的角度研究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脉络。他通过考察录像艺术的四个发展阶段——从乌托邦到语法阶段,再从诗学阶段到它的边缘化时期,由此归纳和暗示了一种更为普遍的媒体艺术发展规律。邱志杰指出,新媒体艺术产生于现代主义对技术的矛盾:一方面,现代主义对于新技术、新世界充满着乌托邦的热情,由此产生了未来主义、构成主义和立体派的技术崇拜美学;另一方面,出于对机器的恐惧和对原始乐园的怀念,则产生了达达和超现实主义的梦魇。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MarshalMcLuhan)关于新旧媒体演化的观点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和意义。麦克卢汉指出:“任何新技术都要改变人的整个环境,并且包裹和包容老环境。它把老的环境改变成一种艺术形式。”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总是“后浪推前浪”,它们之间的矛盾关系包括既排除(新媒体使旧媒体成为老旧过时)但又包容(新媒体以旧媒体为其内容)的演进历程,从口语、书写、印刷到电子媒介莫不如此。麦克卢汉的这一贡献使人们认识到:“媒介即讯息”,所有媒体的“内容”便是另一个媒体。借用麦克卢汉的思想可以看到,当代社会的数字媒体正是在利用、改造、解构、拼贴和重构传统媒介(如文本、影像、图像、版画、电影、动画、音乐、戏剧或表演)的过程中,将旧媒介作为内容或艺术形式,并由此建构出自身的“数字化”媒体艺术特征和体系。因此,媒介理论是理解和掌握数字媒体艺术本质的钥匙。

二、符号学和语言学是建构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工具

人们对当今时代有着形形色色的命名:全球化时代、消费时代、后现代、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数字时代、读图时代、影像时代、视觉文化时代……或许可以概括地说,这是一个数字媒体文化时代。在全球化、网络化和跨国资本主义语境中,电子传媒和数字媒体导致了虚拟现实的凸显与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性、超链接性、虚拟性和互动性等新特征导致一种迷宫式、镜像式的“碎片文化”特征的浮现,传统的文化传媒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如有“新麦克卢汉”之誉的“后现代理论

先锋”让·鲍德里亚(JeanBaudrilard)指出的那样:当代的社会是一个“拟像的社会(societyofthesim-ulacrum)”,其文化特点就是传媒符号的激增,其结果造成表征与现实关系的倒置。鲍德里亚借鉴了索绪尔语言学和符号学,并对媒介符号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鲍德里亚认为,不同于早期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对于产品或艺术品的复制,现代社会的复制则是一种无本无源的符号意象的增殖;艺术和传媒用符号来使实在消失并掩盖它的消失。在他看来,“在符号统治一切的社会中,一切存在应该是符号物的存在,真实、原件和原初都已荡然无存,虚拟是这个社会真实的存在。”数字媒体艺术正是当代社会“虚拟化”的写照。这种艺术形式(如虚拟现实、多媒体互动装置、软件艺术和网络艺术等)无一没有虚拟、沉浸的美学特征和超现实体验,借助强大的计算机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构建符号或虚拟的能力已经大大超出了艺术再现的议题,使艺术创作不仅不再局限于“再现真实”,甚至也不再需要真实的语境。例如,2010年的电影《阿凡达》凭借强大的数字建模、数字3D虚拟摄影和“表情捕捉”创造了潘多拉星球美轮美奂的奇观和异族纳美人的形象,这种完全凭借概念设计和数字技术创造出的虚拟存在,恰恰说明了数字媒体艺术所具有的符号学与虚拟美学上的重要意义。

新媒体艺术理论家列夫·曼诺维奇(LevManovich)指出:“在计算机时代,数据库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而起作用。被某个程序所使用的信息就是使用者认知过程的输出。”

他还提到,数字媒体艺术的实质在于它体现了一种数字化和虚拟化的存在。非物质性(nonmateriality)或符号性是这种存在方式的基础。从这个最基本的性质又可以推导出数字媒体物质层面的其他一切特性(图像思维模式、非线性表达、正在进行时的时空特性以及交互性的艺术体验)。曼诺维奇进一步认为,数字媒体有五个原则:数值化、模块化、自动化、可变性和编码译码。其中数值化是首要的原则。数字媒体可以描述成数字函数,可以用数值来计算或编程。而数据化使现实世界“分散、重组与合成”成为可能。正因为这种数字特性,使得数字艺术的虚拟存在和交互成为可能。正如大卫·罗德维克在《电影的虚拟生活》中指出的,虚拟的含义远远超过了人们在一般语境下认为理所当然的意义。建构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必须理解虚拟的含义,而符号学和语言学正是人们借以理解虚拟世界的工具。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

根据媒介理论、语言学、符号学以及传播学、艺术学的原理和观点,可以进一步梳理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理论的研究课题。其内容应该包括:①数字媒体艺术本体研究。包括该学科的界定、门类、特征、美学、交叉领域、表现规律等内容。数字艺术发展史的研究。包括历史、事件与发展趋势研究,探索媒介和“媒介艺术”的演化规律。③数字媒体艺术创意方法学的研究。包括广告、影视、媒介公司的案例研究,创意思维、作品分析、调研与统计、受众行为和心理研究,以及设计步骤与流程研究等内容。数字媒体艺术应用领域研究。其重点在于理清学科与就业的关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体现出系统性和科学性,特别是要注重其交叉和重叠的应用领域的研究。此外,国内的一些新媒体艺术研究学者如许鹏教授等还建议将中国新媒体艺术的民族特色内容纳入研究范畴,提出“从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实践中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新媒体艺术理论。”该建议从另一个视角拓展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研究方向。

为了进一步梳理和归纳数字媒体艺术在应用领域中的分支和相互关系,结合目前国内外高校在该领域的课程设置与专业方向设置的资料,本文通过信息视觉化的方法归纳和总结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媒介产品的结构体系,如图2所示。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学科内容如下。

(1)时基媒体领域,数字电影、电视广告、动画、动态媒介(片头、栏目包装、MTV等)、Flash、DV等归于此。按照新媒体研究学者、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教授兰迪·克鲁福的观点,该领域属于叙事逻辑的领域,与视听语言、蒙太奇理论、戏剧结构、角色造型、场景、表演、剪辑、媒介艺术史等课程相联系,它们同样具备大众性、商业性和娱乐性的特征并更侧重观赏性。

(2)交互产品领域,包括网站设计(博客、购物网、体验馆、视频网、SNS社区、游戏社区等)、

手机软件设计、iPad内容设计、电子出版物、多媒体产品、交互设计、信息设计、UI界面设计等。其知识体系属于数据库逻辑,克鲁福认为:“在叙事逻辑中,控制权在讲故事的人手里;在数据库逻辑中,控制权在接受者手中,……所以是用户控制导向的。”因此,该领域更侧重用户的需求性以及交互性的研究,包括信息架构、视觉传达、工业设计、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用户体验、界面设计和社会学-人类学方法等。

(3)互动娱乐领域,主要指电子游戏、网络游戏、装置艺术、交互动画、虚拟漫游、交互墙面艺术等,既有“时基媒体”的特征又有“交互性”的特征,并属于更侧重观众或玩家“体验性”的艺术。这部分内容同样与上述两个领域存在相互重叠区域。

(4)传统媒体延伸领域,主要指基于纸媒或户外展示的平面设计、摄影、广告、插图与漫画设计、

信息导航设计等。该领域往往更强调数字设计工具的高效率和丰富性。此外,在图2中,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发布与传播中的计算机创作语言、工具或平台用虚线表示,其与媒介产品设计的重叠可以表示这些创作工具所涉及的领域。

四、结束语

数字媒体技术的含义篇8

1、多媒体技术的定义

多媒体技术就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于文字、图象、视频、声音等要素进行整合,将各种信息聚拢成为1个人机交互式的系统,各个要素间存在1种逻辑连接方式。多媒体技术主要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通讯网络技术的运用,是对于声音以及图象两大媒体的处理。

多媒体技术主要包含图象处理、音频信息处理、数据紧缩等,处理的对于象主要是文字、图象、视频、声音等要素,将这些要素采取数字情势存储,最后构成相应的文件。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包含:综合性以及集成性、交互性以及双向性、同步性以及实时性等[一]。

2、多媒体技术在网络广告中的利用

网络广告主要分为网幅广告、富媒体广告、浮屠广告、手机彩信广告以及插播广告,文章对于各个类型的广告做详细分析,凸起强调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1)网幅广告

网幅广告是目前最多见的网络广告情势,它可以反应客户以及用户双方面的需求,主要类型包含:静态、动态、交互型。

静态的网幅广告文件格式主要为JPG、PNG、GIF图片,在制作中不需要使用太多软件,同时制作比较简单、文件格式比较小。静态网幅广告可以直接凸起主题,表达的内容比较直观[二]。

动态的网幅广告文件格式主要包含GIF、Flash等,GIF是最简单的1种动态文件,Flash可以带来更多的视觉体验。相比于静态网幅广告,动态网幅广告涵盖的信息量更大,传递的内容以及情势更生动活泼。

交互型的网幅广告是多媒体技术的最大优势应用,主要通过JAVA程序或者Flash脚本制作而成,可使观众介入到广告中来,增添广告的交互,更好地传递广告信息。交互型的网幅广告尺寸小、兼容性好,同时对于阅读器的版本以及网速请求比较低。

(2)富媒体广告

富媒体广告是1种可以传递繁杂视觉以及交互功能的网络广告模式,在传递效果中主要依托Java、视音频等工具。富媒体广告是近年发展比较迅速的1种广告情势,它可以实现在线视频播放、超链接等功能,同时传递的内容以及信息比较丰厚生动。

富媒体广告是将浮动广告、网幅广告、插播广告等情势融在1起的广告模式,在提供视觉信息、听觉信息等方面拥有独特的效果。在实际广告制作中,通过Flash技术将视频、声音、文字等信息融入广告当中,在听觉、视觉以及触觉等方面到达宣扬的效果。

(3)浮屠广告

浮屠广告的主要特色就是广告在页面沿着必定的轨迹浮动,比其他情势的广告相比,浮屠广告更易会萃网络访客的注意力,更好地让访客了解广告信息。浮屠广告在屏幕上只是1个小型的图片,当用户用鼠标点击图片时才会呈现大窗口,为用户介绍有关广告的具体信息[三]。

浮动广告的制作原理与网幅广告很类似,主要通过Jave或者Jave Script代码嵌入网页对于图象元素进行必定的处理,对于运动路径进行把握。然而浮动广告也有必定的弊病,浮动广告在屏幕上1直处于浮动状况,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电脑,所以用户时常会把浮动广告进行屏蔽处理,这样就大大影响了浮动广告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浮动广告时要斟酌到浮动广告的负面效果并进行改进,可以在设计时保证浮动广告相对于于阅读器处于静止状况,这样就不会对于用户正常使用阅读器造成影响。

(4)手机彩信广告

手机彩信广告主要借助于GPRS网络技术,向人们传递文字、声音以及图象等信息。手机彩信广告主要文件格式为GIF,通过Photoshop及文字处理软件等工具对于短信广告进行加工[四]。手机彩信广告的情势在电子邮件广告中也有相似的模式,图片主要以GIF格式为主,此外还可以应用JAVA代码制作动画广告。手机彩信广告的发展是跟着手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跟着手机系统的不断更新换代,(文秘站:)手机彩信广告的情势也逐步多元化。

(5)插播广告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