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8篇

时间:2024-04-10 17:57:29

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

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房屋建筑学》

案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而将案例巧妙的引入教学活动中即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主导学生从属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更多的参与、融入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效果。而想要真正达到案例教学预想的效果,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才是重中之重。本文以《房屋建筑学》为例,介绍具体教学案例设计、实施步骤以及教学效果。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建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由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两大部分组成,该课程是通过对建筑构造理论知识的掌握能使学生具有设计小型建筑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授说教式的“填鸭式”教学,课堂多是枯燥、空洞的,学生吸取知识效果不佳,并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

本文针对该课程的特殊性,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建筑工地的实践经验,认为案例教学法适用于该课程的教学,通过实验班的试用发现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结合本人对于《房屋建筑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学案例的设计做以下几点总结。不足之处望指正。

1 《房屋建筑学》教学案例的具体设计

1.1 案例情景设计:例如,假设在兰州城市建设学校生活区东北角空地上建设一综合楼,建设场地是一幅中间高,两侧低,高低差达5m,填土深度达十几米的松填地段,东西方向宽约50m,南北方向长约70m。该综合楼完成功能为一层生活区(包括水泵房、学生食堂、教师食堂,库房及其他生活服务区);二层为活动区(包括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健身馆、篮球馆等);三层为办公区(包括教师办公区、学生社团办公区等);屋顶为不上人屋面。

1.2 案例问题提出:根据场地情况及建筑功能要求,分析场地已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间的平面关系组织场内各种交通流线、布置道路、出入口等合理确定建筑物平面布置;根据各层功能要求进行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及平面组合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环境条件及使用要求,解决建筑物在高度方向的布置问题;从该建筑物使用功能和美观角度做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根据建筑物功能类型做好抗震、防火等设计。

1.3 案例实施方法:首先要让学生深入施工现场参观、考察做到心中有数,再结合实际问题收集相关资料,规范,强化感性认识;然后结合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组织课堂讨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融入该案例。

1.4 案例实施过程:学生通过调研、查阅资料解决以上提出的建筑设计前期难题,并提出初步设计方案。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所作设计方案进行阐述,说明设计观点,以及设计依据,和大家一起讨论、研究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最终在不断的修改完善后即可上板作图,审定成图。

1.5 案例成果评定:教师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学生最终的设计图情况进行总结评定,结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方针分析、对比、讲解。对学生的成果不足之处加以指正,合理处给予肯定认可,并鼓励学生不断创新,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进行多次反复,不但理论能很好的联系实际还能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1.6 案例教学效果: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际问题的驱动下,可以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规范,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完成初步设计。

2 《房屋建筑学》教学案例的实施步骤

2.1 精选教学案例。精心选编适用于教学的案例这是实施《房屋建筑学》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选择适合他们学习并真实有效的工程实例,进一步删加、润色,形成适于教学的案例。

2.2 展示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可以运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来展示教学案例,教师对案例做些基本的介绍,并对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课堂讲解。学生应人手一份文字资料,便于课下继续探讨。

2.3 讨论与分析案例。案例分析的关键是师生互动,将案例中的内容与房屋构造原理、建筑设计知识联系起来,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使学生真正参与起来,得到解决问题的启发。

2.4 总结和评价案例。教师这个阶段应鼓励学生大胆的讲述自己对该案例的理解与设计想法,并和学生展开讨论。

3 案例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应用的效果

《房屋建筑学》课程较为枯燥,理论、记忆内容较多,案例教学利用案例为学生制造真实情景形象、生动,改变了呆板、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案例教学在《房屋建筑学》上应用有一定的效果,通过案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都有很大的帮助。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面推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绘图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是当前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有益的方向。

4 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是近年来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热点。通过《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改革尝试 ,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虽然从传统教学法过渡到项目教学法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并且案例教学法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关秋,陈梅.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1(20).

[2]韩雁娟,朱文正.房屋建筑学教学课程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5(01).

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篇2

关键词:美学;房屋建筑;设计;应用

前言

房屋建筑中所蕴含的美学特性能够有效传达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文化精神,通过对建筑材料、结构刻画、绘图纹理等方面的勾勒设计,从而使房屋建筑充分展示出气本身所具备的特色内在美,实现整体与局部的完整统一,达到最理想的展现效果,同时还能够提升房屋建筑的观赏性能,使其具备更加优越的使用价值。例如,苏州园林、西塘水乡、徽派建筑等在设计过程中,均将文化因子巧妙地融入到了建筑设计中,从而使房屋建筑在具备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承载了文化传承的历史特色,丰富了建筑内涵。因此,对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应用进行分析十分必要。

1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特点

第一,序列感。房屋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蕴藏着十分明显的空间美学特性,这是因为房屋建筑通常需要将建筑序列予以完美结合,通过对布局规律的把控实现对不同空间的有序排列,从而使房屋建筑在具备不同使用功能的同时,具备序列艺术美感;第二,均衡性。作为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基础要素,稳定性能够实现房屋建筑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统一,从而使建筑经过不同的色彩、材料以及结构等方面的变换和融合,形成统一的整体,从而为人们呈现出房屋建筑本身特有的均衡稳定之感;第三,协调性。在房屋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协调性是确保建筑美感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对建筑不同比例之间的调整,使建筑内外呈现出和谐的整体,并兼具层次分明的艺术美感;第四,韵律感。韵律之美是建筑美感呈现中的关键一环,通过对建筑不同构成部分的设计,借助距离、形状等表达方式进行房屋建筑设计,使房屋建筑呈现出理想的视觉效果,增强建筑美感。

2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应用

2.1布局设计

在房屋建筑进行美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布局方面的设计,这是因为建筑艺术会在空间与时间两方面的设计角度展现出来,因此,在对建筑布局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房屋建筑各项结构及功能序列进行合理排序。例如,在进行卧室布局的设计时,需要考虑卧室到卫生间的直线距离,尽量使其控制在用户体验舒适感满意的程度内。此外,在进行美学布局的设计过程中,必须注重对不同设计规则的应用。通常而言,房屋建筑的布局序列包含规则与不规则两类,其中规则类的设计方案能够有效呈现简明有序或是繁复有道的特点,蕴含着较为强烈的规律美感;而不规则的建筑设计则为空间布局增添了更为灵动的特点,使之呈现出多变的美感。因此,在进行房屋建筑的布局设计时,需要从建筑的艺术性、实用性以及文化性等多角度出发,使各种特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增强建筑美感。

2.2均衡设计

房屋建筑的均衡设计包括了建筑物大小、色彩变化以及材料之感等方面的均衡特性,在进行房屋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房屋的外部结构、使用功能以及内部空间等基本要素都予以全面规划,使房屋建筑整体和局部均展现出均衡的美感。这就需要注重对房屋结构进行均衡设计,通过对轻重二者之间的平衡设计,使房屋建筑呈现出均衡性的美感。例如,通过对不同体积、不同高度、不同色彩及不同硬度材料的应用,那些色彩较暗、高度较高类型的房屋建筑会给人以厚重之感,而那些高度低、体积小、色彩明快类型的房屋建筑则给人以轻简之感。因此,针对建筑整体给人感觉较轻的情况,可采用底层架空的设计方式,通过运用悬臂结构特性,使之呈现出色彩的浓郁和材料的粗糙特性,以此增强建筑厚重感,达到房屋均衡美的效果。

2.3比例设计

在房屋建筑的设计方面,比例设计作为保证建筑匀称性的基本要点,必须注重比例美学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为了把握好这一设计原则,必须充分重视比例中长、宽、高这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通过对建筑物整体和局部之间比例关系的设计,使房屋建筑呈现出协调的美感。而房屋建筑一旦比例失调,则毫无美感可言,因此,必须注重对房屋建筑的比例设计。例如,黄金分割式的比例设计是房屋建筑设计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此外,在进行比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主要部位以及细节部位的把控。通常而言,无论主要部位还是细节部位,其尺寸的比例均一致,较为简单的基数比通常为1:1、1:2或是2:3等,通过不同比例之间换算调整,使房屋建筑在变化中包含着统一,在统一中蕴藏着变化,以此呈现出特有的协调美感。

2.4韵律设计

韵律美是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关键要素,因此在进行房屋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房屋构图、视觉及色彩等方面的综合运用,从而提升其整体的美学效果。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对重复性部分予以控制,例如房屋建筑的门窗、墙面以及阳台等,在进行这些部分的设计时,需要充分展现出韵律美感。比如说在房屋的室内设计过程中,需要采取遮挡、封闭或者玄关等方式使空间更具韵律感和层次感。而在房屋建筑的外形设计方面,以天际线为例,需要充分注重天际线遮挡、虚实、疏密以及大小等方面的控制,同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将起伏、穿插以及错落等设计元素融入到天际线的过渡过程中,使天际线呈现出独特的韵律美感,以此增强房屋建筑的观赏价值。

3总结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设计能够诠释出不同的美学特性,从而赋予其更具内涵的艺术之感。本文主要对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特点进行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对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应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升建筑美感,促进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林君.美学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3(22):25.

[2]贾勇.美学规律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8):17.

[3]高宇迪.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分析与研究[J].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9):274.

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篇3

建筑与美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重要内容,对于建筑设计工作来讲必须从基础内容、重要环节、整体表现上体现出美学特征。房屋建筑需要体现美学特征才能够获得公众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在房屋建筑设计工作中应该以美学的体现作为基础。应该在以人们的直观感知、欣赏体验出发,重新结构房屋建筑设计的要点和内容,通过房屋建筑设计均衡性、稳定性、韵律性、序列性的体现实现建筑美的体现,增加房屋建筑的美学特征。

1 体现房屋建筑设计的协调性

房屋建筑设计都是以立体几何形状来表现,如何通过这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来体现出建筑物的美学特征,从而实现建筑物结构的统一、协调并呈现出艺术性成为现代建筑学中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建筑结构中,满足建筑的使用性能是第一目的,然后还要体现出美学的特征,而无论采用何等立体几何形状,都必须要使结构形成一个既美观又统一的整体。由于在房屋结构中,从美学的角度看有的结构处于结构的主要地位,而有的结构对整个建筑物的美学特点影响不大,因此处于次要地位,因此在实际设计中,要将主要结构与次要结构进行区别对待。要正确处理房屋建筑主要部位与自要部位的关系,将主要部位列为主导地位,以主要结构的突出实现房屋建筑的美学感受;同时要精确定位次要结构,使其处于从属部位,建立主要部位和次要部位在房屋建筑设计的一般原则,以此来平衡二者的关系,做到对艺术和美学的全面体现。其次要协调各个细部构造的几何形状,使之和谐、统一,做到主次分明,从而符合建筑美学的要求。房屋建筑还具有色彩的统一与协调,房屋的外部色彩,以及色彩的搭配都是美学的具体展现,如我国古房屋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木结构又多是以红的色彩为主,其他色彩作为陪衬,这样既有主次之分,又相互作用,突显了建筑美学特征。在实际房屋结构设计中,运用色彩之间的搭配来使房屋建筑整体上更加的和谐、统一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在不同年代的建筑上使用相同的建材进行装饰,可以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随着建筑材料的新技术不断出现,现代房屋建筑设计应用色彩来突出建筑之美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并得到很大的提高。

2 体现房屋建筑设计的均衡性

均衡是在对称基础上形成的美学观念,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社会领域,均衡是一条重要的原则,体现出房屋建筑的均衡性是体现房屋建筑美的基本要求。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应该将房屋的外部结构、内部空间、使用功能做到均衡,并重点对房屋建筑均衡中心加以强调,阐释房屋建筑均衡的特点,体现房屋建筑设计的均衡美。

3 体现房屋建筑设计的稳定性

稳定性佳的建筑物给人以稳定的感觉,并且符合人们审美的需要,通常房屋建筑设计采用上大下小的形式获得房屋建筑的稳定感,在现代化架空建筑和跨越式建筑设计中往往利用材料质感、外观色彩、悬臂结构等形式增加建筑物的厚重感,进而获得建筑的稳定感。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应该重视稳定性,要结合稳定感形成的规律,通过对称、分布等技巧和手段做到提升对房屋建筑稳定性的效果。

4 体现房屋建筑设计的韵律性

韵律性是美学的特点,同时也是房屋建筑设计工作中应该重点突出的关键环节。韵律是事物和要素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反复出现和重复的基本现象,在自然和社会中韵律广泛存在,心跳、海浪、建筑物都存在有节奏、有韵律的现象,具有韵律性的房屋建筑不但能够体现设计者的思想,而且也可以通过韵律的体现给人以艺术美的感受。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对韵律性的应用,通过视觉、色彩、构图的韵律性提高房屋建筑设计的美学效果。在具体的房屋建筑设计工作里应该对具有重复特征的门窗结构、墙面、阳台等进行重点控制,形成显著的韵律性,整体体现出房屋建筑的美学特点。在房屋建筑室内设计时也应该通过遮挡、封闭等手段,构成室内空间的韵律性,实现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更为全面的结合,设计出具有美学感受的房屋建筑精品。

5 体现房屋建筑设计的美学序列性

美学讲求空间与结构序列,优美的房屋建筑设计无一不是功能、序列、艺术的完美综合,如果需在房屋建筑设计更好地体现美学的原理和特点,就必须体现美学的序列性。首先应该设置房屋建筑的单元,使房屋建筑整体能够得到完整而科学地划分,以功能和结构关系定义房屋建筑的序列,以审美的角度使序列得到有效地结合,做到完美地统一。应该在房屋建筑序列中明确开始和结束的位置,上一序列应该与下一序列做到有机衔接,每一序列都应该自然而平顺地开始,实现整个序列的艺术和美学风格,在序列的结尾处应该集中功能与艺术的精华,做到这个序列的完整,进一步体现房屋建筑的美学特点和内涵。

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篇4

而将案例巧妙的引入教学活动中即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主导学生从属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更多的参与、融入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效果。而想要真正达到案例教学预想的效果,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才是重中之重。本文以《房屋建筑学》为例,介绍具体教学案例设计、实施步骤以及教学效果。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建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由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两大部分组成,该课程是通过对建筑构造理论知识的掌握能使学生具有设计小型建筑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授说教式的“填鸭式”教学,课堂多是枯燥、空洞的,学生吸取知识效果不佳,并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

本文针对该课程的特殊性,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建筑工地的实践经验,认为案例教学法适用于该课程的教学,通过实验班的试用发现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结合本人对于《房屋建筑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学案例的设计做以下几点总结。不足之处望指正。

1 《房屋建筑学》教学案例的具体设计

1.1 案例情景设计:例如,假设在兰州城市建设学校生活区东北角空地上建设一综合楼,建设场地是一幅中间高,两侧低,高低差达5m,填土深度达十几米的松填地段,东西方向宽约50m,南北方向长约70m。该综合楼完成功能为一层生活区(包括水泵房、学生食堂、教师食堂,库房及其他生活服务区);二层为活动区(包括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健身馆、篮球馆等);三层为办公区(包括教师办公区、学生社团办公区等);屋顶为不上人屋面。

1.2 案例问题提出:根据场地情况及建筑功能要求,分析场地已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间的平面关系组织场内各种交通流线、布置道路、出入口等合理确定建筑物平面布置;根据各层功能要求进行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及平面组合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环境条件及使用要求,解决建筑物在高度方向的布置问题;从该建筑物使用功能和美观角度做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根据建筑物功能类型做好抗震、防火等设计。

1.3 案例实施方法:首先要让学生深入施工现场参观、考察做到心中有数,再结合实际问题收集相关资料,规范,强化感性认识;然后结合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组织课堂讨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融入该案例。

1.4 案例实施过程:学生通过调研、查阅资料解决以上提出的建筑设计前期难题,并提出初步设计方案。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所作设计方案进行阐述,说明设计观点,以及设计依据,和大家一起讨论、研究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最终在不断的修改完善后即可上板作图,审定成图。

1.5 案例成果评定:教师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学生最终的设计图情况进行总结评定,结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方针分析、对比、讲解。对学生的成果不足之处加以指正,合理处给予肯定认可,并鼓励学生不断创新,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进行多次反复,不但理论能很好的联系实际还能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1.6 案例教学效果: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际问题的驱动下,可以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规范,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完成初步设计。

2 《房屋建筑学》教学案例的实施步骤

2.1 精选教学案例。精心选编适用于教学的案例这是实施《房屋建筑学》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选择适合他们学习并真实有效的工程实例,进一步删加、润色,形成适于教学的案例。

2.2 展示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可以运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来展示教学案例,教师对案例做些基本的介绍,并对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课堂讲解。学生应人手一份文字资料,便于课下继续探讨。

2.3 讨论与分析案例。案例分析的关键是师生互动,将案例中的内容与房屋构造原理、建筑设计知识联系起来,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使学生真正参与起来,得到解决问题的启发。

2.4 总结和评价案例。教师这个阶段应鼓励学生大胆的讲述自己对该案例的理解与设计想法,并和学生展开讨论。

3 案例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应用的效果

《房屋建筑学》课程较为枯燥,理论、记忆内容较多,案例教学利用案例为学生制造真实情景形象、生动,改变了呆板、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案例教学在《房屋建筑学》上应用有一定的效果,通过案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都有很大的帮助。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面推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绘图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是当前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有益的方向。

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篇5

房屋建筑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一种建筑,在生活中房屋建筑除了需要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以外,还需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所谓的精神上的满足实质上就是为了使人们在欣赏建筑的时候感受到美。那么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时候,该如何将美学规律融入到房屋中,使人们感受到美呢?本文,将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房屋建筑设计;美学规律;策略

在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美,美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它能够使人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建筑中所蕴含的美可以说是自古有之的,比如说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就十分的注重使人感受到美,而在西方建筑中也蕴藏有许多美学知识蕴藏在其中。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极为复杂,不同的人对于美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详细的论述。

1房屋建筑设计注重美学规律的原因

1.1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房屋建筑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物品,居住环境的好坏,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1]。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购置房屋的时候,人们不仅注重房屋的空间、质量和地段,也开始注重起房屋设计的美感,关注房屋建筑设计中所蕴含的美学规律。在生活中一所房屋如果从外形和内部设计等方面使人感受到了美,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往往更容易吸引人,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从精神上感到愉悦,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使他们的居住环境更加的优美。

1.2文化传承发展的需要

实际上在房屋建筑设计中所蕴含的美学规律就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种表现,在不同地区,房屋建筑工程中所蕴含的美学规律也大不相同,比如说在我国由于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更加崇尚含蓄美,这在建筑设计上也有所体现,如我国著名的苏州园林就是展现含蓄美的典型代表[2]。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加欣赏简单大方的开放之美,因此,许多教堂设计的都比较具有美感,而且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时候,不同时期和地域也会有明显的差别。比如说,北京的四合院和西方的哥特式建筑等。笔者认为,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时候,注重将美学规模融入到建筑中,不仅仅是为了使人们欣赏到美,享有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在房屋建筑设计中融入美学规律,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有助于优秀建筑设计文化的传播。

2房屋建筑设计中所蕴含的基本美学规律

2.1统一协调之美

统一性是艺术品所特有的一种特性,对于房屋建筑来说亦是如此,而相较于其他的工艺品而言,房屋建筑的统一性可能又会有所不同。因为,房屋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房屋的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美的认识也会受身边一些事物的影响,但是如果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时候,不注重统一协调之美,设计的时候,不考虑住户的实际需求,也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因此,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注意遵从统一协调之美,如在将几何元素运用到房屋建筑设计之中时,要注重其于主体建筑的统一,不能顾此失彼,过分的突出几何元素,反而使原有的房屋建筑失去了美感,这样的话很容易破坏房屋建筑的设计之美。此外,在房屋建筑设计的色彩搭配,建筑的基本架构等方面也要讲求统一协调。

2.2房屋建筑设计的均衡与稳定之美

一幢建筑物并不是由简单的一面墙或者是一块砖构成的,房屋建筑是由许多面墙和砖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而建筑物的不同部位构成材质也不尽相同,比如说有的部位可能会用到钢材,而有的地方则可能会用到铝材,这样就会使房屋建筑表现出不同的轻重感,而要使人们在欣赏和居住房屋的时候感受到其所蕴含的美学规律就必须要注重好建筑的均衡与稳定[3]。在进行建筑房屋设计的时候,所谓的均衡指的就是要注重房屋不同部分的轻重关系,不如说,在设立房屋的时候,设计者要综合的考虑到,哪些地方需要用到一些材质比较重的物品进行设计,哪些地方则会用到比较轻便的材质进行设计,灵活的搭配,使房屋不管是从外观看,还是在居住的时候,都能使人产生均衡感,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而房屋建筑设计在注重均衡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房屋建筑设计的稳定之美,稳定既是房屋安全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美的一种表现,试想一下,一座房子如果不够稳定,时时摇晃,必然会给人一种不安全感,连基本的安全都难以做到,更遑论使人感受到房子的美了。

2.3房屋建筑设计的比例韵律之美

所谓的比例指的是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在谈到比例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谈到黄金分割法,这个比例可以说是最具美感的一种比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房屋建筑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再仅仅满足于房子只是居住这样的基本需求,人们对于房子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如说,房子的比例该如何分配,主卧、次卧以及客厅阳台的面积各占多少比例最为合适,这些都是人们需要考虑好的一个问题,而这些问题也都有涉及到比例问题,分配的不合理既影响房屋的美感,也会使住户的居住舒适感大打折扣。韵律相对于比例来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词语,不同人对于韵律的认识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喜欢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加入较多的韵律元素,如房子的门窗形状重复构成韵律,而有的人对于韵律的认识比较浅薄,则可能会较为反感在房屋设计中融入韵律元素。但是笔者认为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时候不论是比例还是韵律可以说是缺一不可的。

3房屋建筑设计融入美学规律应注意的问题

3.1注重房屋建筑的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的房屋建筑都带有独属于自己的地域特色,如东西方房屋建筑的差异,就是一种极为明显的地区差异表现,在我国房屋建筑的地区差异表现更是极为明显,比如说在福建的土楼、陕西的窑洞就带有极为明显的地域色彩,这些建筑中所蕴含的美学规律与地区差异不无关系。此外,房屋建筑设计的美学规律还受地区的气候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我国的邻国日本,由于地震频发,房屋建筑的空间往往比较灵活,设计简洁,这样的话一旦发生地震也便于人们逃生。

3.2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俗话说“求同存异”近些年来,由于经济水平的提升,在城市里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而在乡村人们也建起了许多小洋楼,这些房屋建筑是经济水平提升的表现,但是也很容易给人一种同质化的感受,容易使一个城市和地区失去自己的房屋建筑特色,美学规律也在不知不觉间流失,如在北京四合院大面积的拆除就是一种表现[4]。房屋建筑既是人们用来居住的一件物品,也可以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我国的四合院、土楼、窑洞、竹楼等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果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时候,人们不尊重地区的文化差异,既是一座房屋设计的再漂亮,也难以使人感受到真正的美。

4结语

总之,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是无处不在的,不同的人对于房屋建筑设计的美,不同人的认识可能也会有所不同。房屋建筑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在进行房屋设计的时候,如果一味地照抄照搬其他建筑中所蕴含的美学规律,这样可能人们不但无法感受到房屋建筑之美,可能还会使人产生一种建筑过于呆板的感觉。所以,在进行房屋设计的时候,还需有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胡静.浅谈房屋建筑工程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4)

[2]喻茜.模型教学在房屋建筑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1)

[3]刘芷含,张尧.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问题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6(09)

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篇6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形式美;美学规律;协调统一

房屋建筑设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率最高的建筑工程,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其安全陛,还要对房屋建筑的美观性进行设计,所以,在这其中便要应用到美学规律。一般传统性的房屋建筑主要以实用性为主,缺乏对于美观的思考与设计,并且房屋建筑的形式也趋于单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房屋建筑的美观性,为此,房屋建筑在设计时也增添了美观性的设计。近年来我国的建筑风格也逐渐趋于国际化,一些西式风格的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房屋建筑的设计人员也要立足于我国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风格,对设计理念进行不断的创新,融入美学规律,使房屋建筑在美观性、形式上更加体现美学设计理念。为此,文章中笔者针对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对其规律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1.房屋建筑形式美的内涵与规律

形式美指的是由于物质材料的自身属性或者特有的规律表现出来的美学性质。形式美是所有事物都具有的特征。人们通过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功能的感知,发现事物的形式美。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美主要指的是通过对特定线条和色彩的组合和不同结构、形态的设计,使原有的单调的设计变得丰富多彩。以苏州著名的粉墙黛瓦为例,苏州的粉墙黛瓦属于苏州当地的特色建筑风格,随着现代建筑设计中对美学的考虑越来越重视,很多设计师将传统建筑中的粉墙黛瓦进行抽象画,使这种传统美附着在现代的房屋建筑当中,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将历史和现代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房屋建筑形式。

对于房屋建筑的设计过程来说,建筑的形式美要遵循几个规律:第一个规律,在设计图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事物的力学规律,从而保证设计出的房屋建筑方案不仅仅符合人们的审美更是符合力学特点,可以保证受力的均匀功能的发挥;第二个规律,建筑各方面使用的材料恰当,使建筑各部分的色彩和质感都能恰到好处。在进行设计时对通过对建筑的材料的选择和对称等方面的形式设计,形成协调均衡的空间关系,使材料的形式美可以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体现在房屋建筑整体当中,形成建筑的形式美。

2.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艺术分析

2.1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统一协调性

建筑艺术设计应在总的整体上具有相互统一协调性,将各种不同的形体要素聚集为一体,从而通过形体要素统一表达了建筑艺术设计的建筑美。所有艺术上的感觉都具有统一性,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建筑中的一些基本形式使用的目的,在艺术形式上都是多样化发展而不是单一发展,在不同形式艺术上给人们带来不同美感,也给城市添加了一层艺术美化的气息。房屋建筑中的艺术形式要怎样形成统一,但也能显示不一样的建筑设计中美感的艺术设计形式。通过建筑材料色彩的对比,形成一种戏剧化的统一效果,通过简单的几何形状的统一,使建筑物内外变成同一结构图中的完整整体,通过恰当的处理好建筑物中的主次分明,以次衬主,就可以突出建筑形体上的统一协调的效果。

2.2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均衡稳定性

房屋建筑的设计是由规模的大小形状及材料的质感、颜色的深浅、虚实各种变化,不同层次而呈现出不同的建筑设计的美感和风格,经常展现出给人不同的轻重感。房屋建筑设计中是由多种设计因素的不断变化实现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设计,经过创造性的搭配和层次的有效设计,实现了房屋在建筑设计中的均衡稳定发展。均衡在房屋建设中是很普通的,却也是建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经过均衡的设计形式,能在建筑均衡中突出建筑主题和特色,因此更能体现建筑上特有的设计形式。从而经过层次的变化展现出了房屋建筑的主题,带给人们一种强烈的艺术美感。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稳定性在建筑整体上有轻重关系。从普遍的建筑设计规律上看,一般的建筑是由建筑的底部向上逐渐的变小,这样就使整个建筑稳定性变高,从而达到了稳定在建筑设计中的效果。

2.3房屋建筑设计中的比例关系

比例通常是指物体之间的大小、长宽、高低之间的关系。在建筑设计里不管是整体比例,还是部分比例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比例在建筑中的部分与部分之间都有联系。所以比例之间是否相对称,都能给人一种协调而又圆满的感觉;反之,若比例不平衡就很难给人一种艺术的感受。设计中的比例存在于建筑物和它的每个部分里,任何比例在部分中的主要尺寸中产生了相同比例,这样就会产生出一个黄金比例。其次就是动态比例,如一个正方形的边与对角线的比例,由正方形发展到相互有联系的矩形系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黄金分割点。在建筑设计中做好各比例之间的关系就会使各部分协调一致。

2.4房屋建筑设计中的韵律之美

韵律并不只存在于音乐中,也存在于任何物体中,韵律是任何物体的诸元素形成系统重复的一种特性,也已经普遍渗入于大自然中的所有事物和现象中,例如心跳、呼吸、水纹、树叶等。在这些所表达的现象中,都有一定相互联系的关系。房屋建筑设计中的韵律美表现在重复上,而这种重复是建筑设计师为了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效果,在建筑设计中这些元素之间距离可以不同,但只要之间的形状相同就行,反之,它们也可以是形状不同、距离之间相同的重复。这种重偷奶跫是单元的结构和性质相同或者是间距的规律性。一个建筑物视觉效果良好,取决于韵律关系的协调、简单及威力感。因此,美学规律中的韵律让整体上有种不相连接的感受,而成就了规律化中不可缺少的韵律。

2.5房屋建筑设计布局中的序列

在建筑设计中不仅需要的是空间艺术,还需要某种层次上的时间艺术。而房屋建设中的整个布局设计中都是对整个结构、功能和审美上的一系列进行了有序排列,因此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布局设计都是紧凑有序的。每个房屋建筑的序列都有一个完整的开始和结尾,然而建筑的序列开始都是从建筑人口展开的,又由引导建筑设计空间而结束。规则的序列,给人产生一种庄重感,且意思表达很明确给人审美上一种享受。然而建造商场、社团、政府部门或人群云集的大型而又庄严的建筑时,就适合规则的布局设计。而不规则的形式建筑设计,实现了对房屋建筑的比较艺术灵动设计,体现了建筑设计的形式和比较特色的风格。让人们感觉建筑里的布局在不时的流动和运动,给人带来难以想象的感染力,在外观上能产生让人诧异的地方,跟规则布局相比更有特色和个性,适合住宅、俱乐部或不规则的社会中心建筑。

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篇7

笔者从课程自身特点、授课学时、学生及老师等方面剖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特点

本门课程的涵盖内容较广,包括民用建筑设计和工业建筑设计两大篇,为学生重点讲解的是民用建筑设计,主要介绍建筑平面、立面和剖面的设计内容及设计方法,建筑物的六大构件组成(基础、墙、楼地面、楼梯、屋顶和门窗)、各构件所起的作用,及每一构件具体的构造方式。比如屋面构造,不仅要知道所选择的面层材料,还必须了解每层的做法,包括厚度、砂浆的比例等等。课程结束后还要给学生安排设计任务,进行一至两个星期的课程设计。这种教与学的模式沿袭多年,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学生在学习期间,常常觉得这门课学起来很容易,但真正理解课程中的一些专有名词、构造方法等内容时却往往感到难以理解,考试时也很难答出理想的考试成绩。

1.2授课学时

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的原则,分配给房屋建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课时大量缩减,而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内容却纷繁杂多,学时和教材内容之间互相矛盾,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做到统筹规划、重点突出,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1.3学生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一方面,学生认为授课的内容浅显易懂,没有什么难度;另一方面,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虽然见过不同的建筑类型,但在运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的一些知识,诸如平、立面的单元及组合方法,线条的处理方法,如何体现建筑形体的美感、质感的时候,没有相应的典型建筑实例现场演示,即使依靠最详细、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也是无法体现不同类型的建筑外观的,学生们自然而然会因缺乏想象而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学情绪。

2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基于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实践,对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些设想。

2.1教学内容精炼化

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内容上应进行“精挑细选”,删掉老旧重复内容,强化技术应用性与时代性。如《房屋建筑学》教材里的墙和基础构造这一章里,有专门的一节内容涉及3~4个篇幅来介绍实心粘土砖,包括它的制备工艺、组砌方式、施工方法等,而现实中,在我国多数地区,这种粘土砖因会消耗大量土地中的粘土资源被政府颁发明令禁止使用,而以符合环保要求的各类砌块来代替,但从目前出版的各类教材来看,仍普遍存在以实心粘土砖为讲解重点,而对其他砌块却介绍很少的局面上。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教材中还会找到很多,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可能已经过时,而教学大纲中不做要求的内容,可能已经成为建筑工程中的主流,所以如何选好授课内容,与时展相并进,是确保学生将来学有所用的关键。

2.2教学方法多样化

通过寻求多样化、丰富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

2.2.1教师授课和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课程讲授、提问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讲解告一段落后,针对基本概念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引导学生就某些问题或某一建筑工程展开课堂讨论,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不断的互动、信息往来,听取学生们的想法、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学生们理解薄弱的地方,从而适时的调整课程内容,这对于老师能够自始至终的牵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都大有裨益。

2.2.2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相结合

在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大跨、超高、新颖、奇特的建筑结构日益增多,这些结构形式很难通过叙述表达清楚,只能通过搜集图像资料,加入文字、影音、动画等内容,制作成教学幻灯片呈现给学生,采取这种教学手段会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学习感受,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对各种建筑结构在国内外应用现状、今后发展方向及研究动态有了更多的了解。此外,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授课之初,教师可将自己的电子信箱告诉学生,以便学生随时将学习课程时遇到的问题反馈给任课教师,教师可以及时答疑解惑,并在授课时有针对性详细讲解这方面的知识。通过将传统的板书教学和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就可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量,给学生打下较扎实的专业基础。

2.2.3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

各种建筑构件相互连接的方式错综复杂,头脑中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力,若能将现场实际工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讲解“屋盖支撑”这一节时,只凭教材上的图形学生很难理解各种支撑布置情况,这时可带学生到屋盖施工现场进行教学,通过实际物体,让学生了解各种支撑及其布置情况,以及各种支撑的作用。这样通过屋盖结构现场教学,学生对屋盖结构就不再陌生,对屋盖与各种构件的连接也会有较深的认识。

2.3实践教学要强化

实践教学环节要不断加强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环节,学生们会对民用建筑在平面、立面和剖面的设计过程有全面而具体的了解,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命题多样化、工程化。给出多组接近工程实例的课设选题,最好每人一题,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方向自主选题,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加强过程管理。设计前,为学生进行设计专题报告,内容包括设计过程、规范、构造及建筑制图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制定详细的工作进程表。课程设计期间,加强培养学生使用各种规范、查阅手册和资料的能力。指导教师可随时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展情况,对每名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进程和设计能力都要有所记录;(3)科学的考核方法。指导教师应制定科学、公平、合理的考核方法,对每名学生的表现进行考量,结果应能反映出每名学生在设计期间的综合表现,例如课设成绩可从设计计算书的内容、施工图纸的绘制、平时表现、答辩情况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价、综合考量。

3结语

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篇8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建筑工程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房屋建筑学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整个课程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一个教学过程。随着国内各个高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以及国内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在涵盖内容和要求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

1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既是房屋建筑学课讲授内容的综合体现,又是建筑与结构两大教学内容相互衔接的交点,教学的核心是建筑设计能力的培养。然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即使到了毕业设计阶段也常常为不知如何设计而苦恼。这主要是由于在作为设计启蒙的课程设计阶段,学生未能顺利地进入建筑设计之门;同时,作为教师,未能切实掌握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心态,未能对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引导,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我们认为,学生在课程设计阶段存在以下三种心理状态。

1.1 不适应心理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与其他工程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所强调的是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设计技能的培养,这一培养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对于已经习惯逻辑思维的工民建学生来说,他们认识不到课程设计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显著不同,他们把课程设计想象成为学习其他工程学科一样进行假设、演算、结论,以这种心理进入课程设计自然极度不适应。他们只看到“设计原理”、“功能分区”等简单的字眼,而未认清其深刻的内涵,这种心理势必妨碍学生尽快进入设计者的角色。

1.2 知识预支心理

一般情况下,设计学科以外的其它工程设计是在学生接受了大密度专业授课、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上进行的,这样学生在设计阶段感到游刃有余。但是,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却不然,学生在接触建筑设计时,往往处于严重的知识预支阶段。从知识结构来看,建筑设计所需要的文化修养、工程技术和社会知识结构,正是他们最大的不足,这就给课程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此时学生只能从房屋建筑学的课堂授课以及其他渠道得到不全面的而又非系统的知识,以这种“虚”的状态进入“实”的设计,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1.3 先松后紧心理

由于学生对课程设计的不适应,而又力不从心,往往在开始阶段浑浑然而不知如何进入设计,等到了教师检查方案才发觉自己在设计前期用时太多,于是在设计后期,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却盲目地急于求成。这种不科学的方法如果不加以引导,势必影响学生课程设计的水平。

2 通过近几年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归纳出了该课程设计的几种教学方法

2.1 学生课后收集各类户型图,上课组织讨论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对于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是第一次做建筑设计。在课程设计之前,做住宅设计的同学可到各个新建或在建小区收集小区户型图,课下学生对户型图进行比较分析,上课后组织学生对不同户型设计进行讨论。

2.2 增加题目类型,将实际的环境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学生选题范围可灵活多变,比如老师可以自己先设计一个总平面图,学生可以选取图中的建筑进行设计,当然总平面图最好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比如学校内部各类建筑。将课程设计与学校各种功能建筑结合,便于学生参观,学生做课程设计时也能考虑到平时接触频繁的这些建筑不合理的地方。课程设计还可以与实际的工程结合起来,近两年学院正在准备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老师便将实训基地设计作为题目让每个学生进行设计,最后对设计方案进行评选,优秀的学生可参与到实际项目中。

2.3 建筑模型制作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综合性较强,大学期间学生对建筑的认识并不深刻,模型的制作可以使图纸上的建筑立体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建筑意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讲解相关知识,让学生对于难以记住的知识点有深刻的印象。在我院举行的模型展中学生制作了大量在现实中就能看到的建筑模型,比如上海世博会场馆,这些模型在展出后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并在多地展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设计中学生能够将一些创新的想法表现在图纸上。

2.4 手绘图与CAD相结合

课程设计共两周时间,第阶段主要进行初步方案设计,第二阶段绘制建筑施工图。第一周课程设计可安排在制图室进行,让学生手绘平面图和立面图,有利于学生与老师沟通,便于老师指出方案中不合理的部分并及时修改。由于现在建筑图纸均为计算机出图,最终成果可要求学生用计算机进行绘制。这样学生既能与老师较好的沟通,又能提高计算机绘图能力。

总之,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过程管理,严格把握学生的设计质量,要学生做到多看、多记、多画,不断的关注最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