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银行发展现状8篇

时间:2024-04-22 15:21:40

银行发展现状

银行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银行业监管现状发展趋势

一、我国对银行业监管的现状

1.利率政策

我国利率改革的方式是明确的,即渐进、有序,原则上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大额、后小额的步骤。但是中国目前还没有明确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利率市场的起步较晚,从1996年开放同业拆借利率开始,此后又开放了银行间债券利率。2000年开放了外币利率(小额外币存款除外),2004年存款利率管上限,贷款利率管下限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至今也尚未形成基准利率体系,自然也没有简单的金融衍生工具,如期权和期货。这使得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差距。

2.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即城市商业银行不能跨区域经营。《城市商业银行暂行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城市商业银行在地级以城市设定,一个城市只能设立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第二条规定,城市商业银行主要为本市中小企业和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分析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是清理整顿城市信用社、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产物。与此同时还承担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的重担。城市商业银行人员素质较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风险高度集中。这是监管政策明文规定城市商业银行不允许跨区经营的背景。

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推进,城商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城商行提出了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跨区域发展的要求。对此,银监会与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并达成共识,城市商业银行完全可以走出城市。2009年4月,银监会调整了中小商业银行的准入政策。规定中小商业银行的机构发展不再受数量指标控制,不再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分行和支行设定统一的营运资金要求,从而实现了基本上统一监管标准,实施同质同类监管。

3.混业经营

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最初期,我国金融业并不是分业经营的。当时,商业银行可以设立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比如,交通银行和太平洋保险就是连在一起的。但是,由于后来金融业出现了一些混乱情况,当时一种主流的看法认为这些混乱来自于混业经营,因此就逐渐把金融业务切分开来;同时在立法上加以保证,形成了一种比较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1995年通过并于2003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的相关思路

我们正处于一个金融市场迅速创新、竞争不断加剧的年代。这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和银行业法规建设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监管部门应当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明确相关政策法律改革调整思路,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

完善调整金融市场主体关系的主导性法律制度。首当其冲的即是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相关法律制度的调整。这些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银行业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不仅为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剥离不良资产,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风险控制、财务管理、薪酬激励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但由于进行市场主体制度设计过程中主要按照政府意志展开改革,而未按照私法原理明确主体权利与义务,导致体制和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改革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未来几年,法律需要在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出资人制度、股东权利与义务、股东行为约束、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在深刻理清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作出科学明晰的规定,在私法层面明确银行在市场中的商事主体地位,保护其自治权利,维护市场对于市场主体的选择和对于金融资源的配置。

建设开放性市场准入制度,培育多层次金融市场主体。银行业是有限持牌的行业,我国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这是完全必要和合理的。但过高的准入门槛也容易导致市场垄断,我国现有金融机构之间在服务方式上、组织构架上、经营模式上、服务对象上、产品设计上、业务流程上都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同质化情况严重,供给动力不足。因此,如何实现经济的平等性是今后中国银行业法律制度完善的重要方面。作为国际政府管理的长期趋势,放松管制对于银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金融机构的丰富可以使优质资本进入银行业,提高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实力;另一方面,各类金融机构可以提供不同的产品,实现服务多样化,从而解决金融市场供需矛盾。

银行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村镇银行 经营现状 对策建议

一、山东省村镇银行机构人员情况

(一)机构设立情况

2008年11月,山东省首家村镇银行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挂牌开业。2012年末,山东省辖内的村镇银行达到52家,注册资本总额达人民币325070万元,平均注册资本额6251万元,其中注册资本额在10000万元以上(含10000万元)的村镇银行11家,注册资本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8家,注册资本额最低的2000万元。截至2012年末,山东省17个市除聊城外,各市都已设立村镇银行,绝大多数没有设立分支机构,服务范围有限。

(二)从业人员情况

山东省2011年度34家村镇银行共有员工1022人,平均每家村镇银行30人。从业人员数量最少的村镇银行只有20名员工,充分体现了村镇银行属于小银行的典型特点。本文对6家样本村镇银行195名员工的年龄、学历和从业来源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员工年龄结构分析,在20—25岁的104人、占比53.33%,26—30岁的59人。从员工来源结构分析,大学毕业生91人、占比46.67%,企业财务人员等46人、占比23.59%,银行机构人员58人、占比29.74%。从员工学历结构分析,本科学历154人,专科学历32人,硕士研究生9人,从业人员总体学历水平较高。

二、山东省村镇银行业务情况分析

(一)存款组织情况

2011年,山东省32家村镇银行各类存款余额人民币704019万元,较2010年增加438123万元,平均每家村镇银行存款余额2.2亿元。2011年,菏泽市的3家村镇银行平均存款规模6215万元,德州1家村镇银行的存款余额5755.6万元,远低于平均存款规模,其中既有吸收存款能力弱也与当地金融资源不足有关。济南章丘齐鲁村镇银行开业时间较短,存款余额2619万元。总的来看,山东省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具有较强能力,少数经济水平较低地市的村镇银行吸收存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贷款发放情况

山东省村镇银行的贷款投放力度逐年加大,2011年贷款余额533593.35万元,较2010年增加351061.15万元。2011年度山东省平均每家村镇银行贷款余额16674.79万元。

2011年山东省村镇银行的存贷比为75.79%,已经达到了贷款投放规模的最高上限。山东各地市村镇银行的存贷比不均衡,存贷比最高的103.31%,最低的只有19.98%。青岛、烟台、潍坊以及日照4个市村镇银行严重超存贷比,主要集中在山东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流动性风险。其中,村镇银行存贷比在50%以下的主要集中在山东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存贷比最低的淄博沂源博商村镇银行19.98%,除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外,主要原因是当年开业时间较短。

(三)业务种类分析

目前,村镇银行的金融产品品种相对单一,只有简单的存款、贷款等基本业务品种,服务功能不完善,吸引客户能力有限。信贷业务则主要是农户个人贷款、个体工商业经济组织贷款、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等,缺乏适合农村金融需求和村镇银行特点的贷款业务品种。同时,村镇银行没有开展银行卡业务,更未设立便捷的 ATM 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客户到村镇银行办理业务的便利程度。

三、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来源受限制,存款稳定性差

当前,村镇银行在当地广大群众中的信誉度不高,同时面临同行业竞争对手众多,导致客户不愿把资金存放在村镇银行,导致村镇银行的存款及存款以外的其他资金来源存在严重障碍。截至2011年末,山东省辖内34家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70.4亿元,其中储蓄存款16.01亿元,占比仅22.74%。反映出,村镇银行存款结构不合理,吸收储蓄存款的难度较大。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主要为企业流动资金、个人活期存款资金,流动性存款占比较高,存款稳定性差,少数地市的村镇银行储蓄存款仅占各项存款5%左右,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结算手段不畅,业务创新不足

一是村镇银行的结算手段落后于其他银行机构,支付结算渠道狭窄,无法实现异地支取,不能满足客户即时支付结算的服务需求;二是村镇银行贷款业务品种单一,缺乏差别化贷款业务;三是中间业务等新业务开展缓慢,业务品种和业务创新存在不足。

(三)员工从业能力有待提高

从分析情况看,村镇银行员工总体素质不错,但大多数员工从事银行业时间较短,欠缺从业经验和实际业务操作知识。村镇银行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学习培训制度和后备人才体系,特别是重要岗位缺乏人员,过度依赖发起行的少数业务骨干,员工整体从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对策建议

(一)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公信度

村镇银行要通过建立精品网点来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加大支农资金投放力度等措施,逐步获得广大客户的信任和支持,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一是营造整洁的营业场所环境,提升村镇银行的正规银行形象;二是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三是加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和对外宣传力度,实现扩大村镇银行的社会影响的目的。

(二)创新业务品种,扩展业务市场

一是实现产品多样化,村镇银行应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创新适合当地情况的贷款模式,科学划分客户群体,并有针对性地开发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产品,开展以小额信贷为主的各类金融服务,设计适合当地特点的金融产品;二是积极开展中间业务,积极开办并拓展中间业务,丰富服务产品种类,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要,进一步优化村镇银行营业收入结构,提高村镇银行的盈利水平。

(三)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强化员工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等综合能力;二是引进优秀人才,从社会上招聘具有金融机构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逐步提高村镇银行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三是留住人才,通过培养企业文化理念,培养员工树立视事业如家园的信念,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让员工享受到实实在在在的物质优惠。

参考文献

银行发展现状篇3

1利率市场化下河南省民营银行的发展劣势

1.1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相比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河南省民营银行所受到的扶持明显不足,资金实力远远比不上那些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一般都有资金实力非常雄厚的集团企业资金做后盾支持,但民营银行却并没有这种优势,其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民间,与集团企业相比资金数量非常有限,这非常不利于民营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与变化[1]。

1.2市场经验不足河南省民营银行起步较晚,发展历程较短,期间还并没有积累到足够的市场经验,其市场经营模式还远远不必国有商业银行成熟,而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市场又是瞬息万变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经验、经营模式又不够成熟的话,就非常容易出现各种危机,这也不利于民营银行发展。

1.3内部管理不完善对于任何一个金融机构而言,完善的内部管理,对于其发展来说都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一套完善、成熟的内部管理机制,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有效抵御风险发生,确保自身在市场中的稳定与安全。目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都已经具备了非常完善与成熟的内部管理机制,但这确实河南省民营银行所欠缺的,这同样是由于市场实践与经营实践不足所造成的,其内部管理机制还略显稚嫩,无法有效抵御风险发生[2]。

2利率市场化下河南省民营银行的发展优势

2.1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虽然民营银行的资金不必国有商业银行雄厚,但是其资金的来源却更加的灵活、更加的多元。民营银行资金来源的灵活多元脱离了国有银行资金进入时的条条框框和国资经营的负面影响,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资金进入民营银行的成本和时间,提高了民营银行总体运营效率。就这一点来说,是非常有利于河南省民营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下的发展的。

2.2运作效率更高我国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虽然各方面的制度、机制都非常健全,但是其运作却显得较为复杂,过于臃肿的体系结构降低了其自身的运作效率。而河南省民营银行却正好与之相反,民营银行的体系结构更加的精巧,其内部的制度、机制相比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更加的精简,这其实就有效提高了其自身的运作效率,非常有利于其应对快速变化的利率市场。

2.3与小微企业的互惠合作我国的小微企业数量非常多,河南地区也不例外,但众所周知融资贷款是阻碍小微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各方面的运营制度约束,无法向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贷款服务。而河南省民营银行在这方面的约束就非常少,它能够与当地的小微企业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小微企业提供及时、快速的融资服务,实现双方共同发展、互惠互利。这不仅有利于河南省民营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下的发展,也有利于河南省当地市场的整体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4内部管理机制灵活河南省民营银行为产权制,其优势是决策链非常清晰,内部管理机制灵活,在利率市场化下,这完全可以被看作是河南省民营银行的一大优势。而且,河南省民营银行还可以根据自身的运营特征和运营需求,构建一套完全适合自身的高效管理机制,打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管理规律,这非常有利于河南省民营银行吸引思想理念更加先进的金融人才,对于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影响来说意义重大。

3河南省民营银行的发展策略探讨

3.1满足市场各方需求利率市场化对整个金融行业带来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于银行业而言,这种影响更为明显。在我国,民营银行就相当于是市场的“初生儿”,其发展需要尽可能考虑到市场中的各方需求,这样才能快速占领市场,真正获得可以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民营银行的出现,给我国的银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对于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来说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民营银行对我国此前相对单一的金融结构体系起到了补充作用,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行业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可以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化,有利于形成健康、良性的金融市场竞争机制。但从微观的角度来讲,民营银行自身要生存、要发展,还是要尽可能追求利润最大化,否则的话民营银行在市场中的地位就将是岌岌可危的,所以民营银行必须要尽可能满足市场各方需求,这样才有可能追求到自己所需的利润[3]。首先,民营银行应当抓住小微企业这一主要的客户源,因为从市场量级来讲,民营银行应当有能力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服务,而且目前河南省小微企业的数量较多,民营银行可以借此发展许多小微企业客户,拓展自身的客户数量。截至2013年9月底,河南全省共有小微企业单位数大约249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比例超过98%,贡献了全省约53%的GDP、60%以上的出口、70%以上的科技创新、80%以上的新增就业。近年来,河南省小微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在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增加财税收入、促进市场繁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发展小微企业客户的过程当当中,民营银行必须要处理好与小微企业之间的关系,争取能够形成一种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合作局面,尤其要抓住那些被国有商业银行所“抛弃”的小微企业,为他们提供发展所需求的资金保障。其次,民营银行还需要抓住普通的市场客户,这也是民营银行应当主要发展的客户群体。在国有商业银行强大的资金支持以及良好的市场信誉背景下,很多的普通市场客户都选择了国有商业银行,在这样的情况下,河南省民营银行应当如何发展这些普通的市场客户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走与国有商业银行异质化的路线,因为目前各个国有商业银行在产品和服务上都基本趋同,没有什么特点,同质化的现象严重,没有给普通的市场用户更多的选择空间。河南省民营银行应当尽可能避免在产品的种类和服务上与国有商业银行趋同,否则就难以与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竞争。河南省民营银行应当基于对市场的广泛调查,加强对产品与服务的开发,尽可能贴近普通市场的客户需求,体现出自身的经营特色,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获得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的机会。

3.2扩大资本补充方式从整体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银行在主流商业银行体系中仅占5%。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来看,大型国有银行与政府控股商业银行占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的95%,民营银行仅占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的5%,其中“工农中建交”占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的60%以上,过低的资产规模非常不利于民营银行发展。利率市场化下,金融市场的变化非常快速,民营银行要想积极、安全的应对市场变化,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就必须要扩大资本补充方式,增加自身应对市场变化的有效筹码。河南省民营银行应当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这是民营银行充实核心资本的关键途径。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上市融资,以自身的扩大资本补充方式,这可以帮助民营银行有效增强自身资本。其他的次级债、混合债以及提留盈余公积也可以成为民营银行的资本补充方式。

3.3完善风险控制机制要想有效抵御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外部市场风险,河南省民营银行还应当完善自身的风险防控机制,以及时、准确地识别风险,积极地应对和防范风险,使自身受市场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首先,河南省民营银行应当向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相关做法的借鉴,从中吸取一些对自身风险控制有益的经验,这对于民营银行自身的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意义。因为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历程长,相关的做法成熟、经验丰富,可以为民营银行提供宝贵、有效的参考,也值得民营银行学习。其次,河南省民营银行还应当根据自身的组织结构特点、业务运营特点等,来构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机制,提高自身风险控制措施的操作性,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防范与抵御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外部市场风险。

3.4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现代的银行业务早就跳出了存贷款业务的限制,业务发展非常的多元化,但从目前河南省民营银行的业务发展情况来看,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存贷款为主,其他的中间业务数量种类少,收入也较低,这是河南省民营银行应当尽快改变的现状。据统计2011全国94家民营银行共发售银行理财产品20270款,2012年则上升为28239款,较2011年上涨39.31%,而发行规模更是达到24.71万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45.44%,这说明民营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空间非常大。所以,河南省民营银行应当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开发与创新,丰富自身的中间业务种类,尤其要走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相异质化的路线,通过对市场的调查与分析,来了解市场的需求情况,并利用自身决策链短、市场活动灵活的优势特点,来快速开发中间业务,及时满足市场需求。但在中间业务的开发过程当中,必须要考虑到自身特点的体现,不能与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严重趋同,否则就会丧失自身的优势,尤其要专注于对微小企业的中间业务开发,除了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服务之外,还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顾问、金融理财、市场咨询、增资扩股等方面的服务,尽可能满足微小企业以及自身在发展过程当中的各种需求。

3.5谨慎对待快速扩张发展初期,民营银行的市场扩张速度可能非常快,关于这一点民营银行必须要谨慎对待,否则的话民营银行就可能会不堪运营负荷,出现多种问题。民营银行必须要有节制、有控制地发展,适度地扩张自身的市场规模,期间主要应当做好对客户的维护以及对风险的防控,不断适应利率市场化下的市场变化形式,以实现稳步、长远的发展。

4结语

银行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村镇银行 机遇与挑战 发展趋势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5-037-05

农村金融需求受抑制、供给不足是制约我国“三农”发展的瓶颈之一。为缓解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问题,增强农村经济活力,2006年底,银监会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允许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农村金融机构,并于2007 年1月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将设立村镇银行作为缓解农村金融抑制、增加金融供给、增强农村金融机构活力的重要措施。自2007年3月全国首批3家村镇银行挂牌开业以来,村镇银行在我国陆续出现,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一支新生力量。村镇银行设立近4年来,在机构数量、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突破,但同时也面临着吸储难、结算难等难题,并存在一定程度的离农倾向。本文拟对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面临机遇与挑战等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展望村镇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向。

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一)村镇银行设立由冷变热

村镇银行设立目前正在经历一个由冷到热的过程。根据规定,村镇银行需要由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设立。由于银监会将村镇银行限定于中西部及欠发达县域农村地区,发展前景不明朗,大中型金融机构发起设立热情不高,村镇银行数量增长缓慢。截至2010年末,村镇银行数量仅为349家,这与监管部门规划的2010年村镇银行大提速、2011年成立1027家的目标相去甚远。

但从当前情况看,形势正在发生改变。据了解,目前村镇银行牌照争夺已日益激烈,村镇银行数量在未来2年有望呈爆发式增长。拟未来大规模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金融机构既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包商银行、广东农商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及其他中小城商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包括了信达资产、长城资产等资产管理公司,另外,台湾地区的环宇财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也拟在河南省发起设立30家村镇银行。村镇银行设立由冷趋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当前情况看,村镇银行普遍盈利,而且盈利能力较强,部分村镇银行甚至开业半年就实现盈利。二是为激发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热情,银监会于2010年进一步放宽了村镇银行的限制,并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使金融机构设立村镇银行变得更有利可图。

(二)盈利能力较强

农村地区旺盛的资金需求为村镇银行提供了绝佳的发展环境。从已开业村镇银行的运行状况看,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各项业务发展较快,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据统计,截至2009年9月末,全国村镇银行存款余额157亿元,贷款余额123亿元。2009年1月-9月,村镇银行共实现盈利9092万元。以较早开业的3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甘肃庆阳瑞信村镇银行和吉林东丰诚信村镇银行为例,除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开业的2007年出现亏损外,2007年-2009年间,3家村镇银行都实现了盈利连续增长、商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注册资本规模不断增加

为降低村镇银行准入标准,银监会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较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明显降低。从现实情况看,金融机构在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时,普遍有加大注册资本的趋势。据统计,2007年9月之前,在6个试点省市成立的前12家村镇银行平均注册资本为1060万元,最大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最小注册资本仅200万元。截至2009年4月,正式成立的96家村镇银行平均注册资本上升为4870万元,注册资本超过亿元的村镇银行有14家,最大注册资本规模上升为2亿元。“全国最大村镇银行”的记录也在不断刷新。2009年之前,“全国最大村镇银行”的称号由浙江平湖工银村镇银行保持,注册资本为2亿元, 2010年6月末,“全国最大村镇银行”的名号已归东莞长安村镇银行所有,注册资本3亿元,2010年12月末,“全国最大村镇银行”的记录再一次被刷新,河南南阳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12月30日正式宣告成立,注册资本金5亿元。

村镇银行注册资本规模的扩大,主要源于做大贷款规模的冲动。根据规定,村镇银行对单一客户的最大贷款规模为注册资本的10%,注册资本越大越易争取县域内资金需求量大的大中型企业。未来,不排除有注册资本达到全国性商业银行注册资本要求的村镇银行出现。

(四)客户定位中高端

为确保村镇银行能扎根农村、服务中小企业和农户,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遵循小额、分散的原则。但由于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银行,其最终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县域大中型企业等中高端客户业务利润高、成本低,在县域中、高、低端客户并存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在利润导向下必然将目标客户由农村中小企业和普通农户这样的中低端客户转向中高端客户,从而偏离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从当前村镇银行注册地看,真正将村镇银行注册在乡(镇)的较少,绝大多数已设村镇银行的注册地都位于县城。首批2家村镇银行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固阳包商惠农村镇银行都将总部设在乡镇,但后来均很快通过开分行和搬迁总部的方式回到县城。村镇银行设立在县城必然将目标转向县域中高端客户,脱离了对信贷资金最为需要的农业、农村和农民。

(五)存贷比过高

存贷比过高是村镇银行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造成存贷比过高原因是村镇银行吸收存款难而发放贷款易。村镇银行吸收存款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汇兑结算难。村镇银行多数未纳入人民银行结算系统,与央行结算系统不畅,使清算、汇兑等业务无法办理,与外界相关机构和发起行也没有实现相应的网络连接,代收代付、通存通兑、信用卡及网上银行等业务难以开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镇银行对存款的吸收。二是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较低,因而不敢将个人存款放到村镇银行。三是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吸引力小。2010年4月有浙江媒体报道,从浙江银监局获得的数据显示,浙江省目前长兴村镇银行规模最大,约有14亿元存款,部分村镇银行半年只吸收3000多万元存款。几乎所有村镇银行资本金都已贷出,个别村镇银行存贷比甚至超过150%-200%。

二、村镇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农村经济长期看好

新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相继出台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措施,并加大了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体系等民生项目的投资力度,增强农村经济增长的后劲。2004年-2010年中央连续7个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有效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2006年-2010年的4年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4040亿元增加到4049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3587元增加到5919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幅为8.82%,工资性收入占比由38.3%提高到41.1%,农村经济基础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力度,继续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农村将继续沿着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趋势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善为村镇银行增强发展实力、提高利润水平奠定了基础。

2.农村资金需求巨大

农村地区巨大的资金需求为村镇银行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从农户贷款需求看,随着农业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升级,农户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有较强的信贷资金需求。同时,农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也促使大量农户离开农业从事个体工商业,对融资的规模和方式也有了更新的要求。据估算,我国2.2亿农户中真正有贷款需求的大约有1.2亿户,正规金融机构仅能满足50%左右农户的信贷需求。从农村企业和组织资金需求看,随着农业产业积聚程度日益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有普遍做大规模的需求,流动资金约束普遍存在。从农村设施融资需求看,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需要投资。据估算,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投资15万亿元-20万亿元,仅靠政府财政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明显不够,迫切需要信贷资金支持。

3.优惠政策扶持

村镇银行相关政策的放宽及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是当前金融机构设立村镇银行的最大利好。2009年以来,银监会、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相继出台了若干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村镇银行的设立和农村信贷业务的开展。2009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为存贷比大于50%且贷款余额实现正增长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按其贷款余额给予2%的补贴。2009年,财政部联合税务总局印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对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2010年,银监会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进一步放开村镇银行的相关标准。调高了村镇银行单户贷款上限,对同一借款人上限调至注册资本的10%,集团客户上调至15%。同时,允许超过30家村镇银行的金融机构探索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控股公司,允许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除省会外的地(市)级城市成立总分行制村镇银行。

(二)面临的挑战

1.经营环境仍不乐观

村镇银行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紧密相连。虽然我国农村经济长期看好,但从目前情况看,农村地区的经营环境与城市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农村地区经营环境更是恶劣。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经济环境仍然较差,农户人均收入水平低。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近年首次超过城市居民,但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拉大,2010年底,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仍高达3.23:1。二是农村信用环境较差。农村居民收入不稳定、抵质押物缺乏,个人信息获取难度大。乡镇企业存在有效抵押资产缺乏、担保单位无法落实、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造成乡镇企业与村镇银行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农村地区的征信体系建设刚处于起步阶段。三是农村金融市场不发达。在农村地区开展保险、担保等业务有利于增强农村居民的抗风险能力,降低银行信贷资金风险。但目前农村地区保险覆盖面小,担保公司及其他金融中介较少,不利于村镇银行业务开展。

2.竞争压力加大

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金融支持力度的加大,农村经济金融环境显著改善,农村金融市场重新被各金融机构看好,各类商业银行开始纷纷抢占县域农村金融市场。一是农行重返“三农”市场,并将深入实施县域蓝海市场战略。二是邮储银行机构日益完善,开始涉足农村信贷业务。三是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加大对县域市场的布局力度,纷纷在县域开设分支机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

当前,村镇银行面临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竞争对手为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与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村镇银行除了“决策链条短,操作机制灵活,贷款审批时间较短”外,别无优势,并在资金实力、网点数量、客户基础、存贷款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在村镇银行与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趋同的情况下,面临巨大竞争压力。

三、村镇银行发展趋势

(一)“控股公司+总分行制”将成为趋势

当前,新设村镇银行基本处于单兵作战状态,未来这一局面将会改变。“控股公司+总分行制”将成为未来村镇银行主要的组织架构。2010年,银监会在《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中明确:允许西部除省会城市外的其他地区和中部老、少、边、穷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地(市)为单位组建总分行制的村镇银行,并明确拥有30家以上机构可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控股公司,这为村镇银行构建“控股公司+总分行制”组织架构奠定了政策基础。从实践层面看,已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包商银行、民生银行、广东农商行等银行金融机构明确提出将组建村镇银行控股公司,部分银行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不过,鉴于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更适宜服务农村中小企业和小规模农户的现状,监管部门将坚持地(市)级或县(市)级村镇银行的独立法人地位,全国性村镇银行总行或省级村镇银行总行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二)村镇银行发展将呈现两极化

经济决定金融,村镇银行所处县域经济环境决定了村镇银行的发展状况。我国较大的地域经济差异,决定了立足于不同地区县域经济的村镇银行在资产规模、利润规模、资产质量等方面必然出现分化。另外,为引导主发起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设立村镇银行,避免出现“东热西冷、东快西慢”的状况,银监会提出实行准入挂钩政策,平衡村镇银行的地域分配,即“主发起人在规划内的全国百强县或大中城市市辖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原则上与国定贫困县实行1:1挂钩,或与中西部地区实行1:2挂钩;在东部地区规划地点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原则上与国定贫困县实行2:1挂钩,或与中西部地区实行1:1挂钩。” 在我国村镇银行普遍与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定位趋同、信贷技术、内控机制落后的情况下,银监会实行的准入挂钩政策将使处于东部发达地区村镇银行与中部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的差距进一步显性化。

(三)将走机构扩张、谋求上市之路

商业资本的逐利特性决定了村镇银行必然将走目前广大城商行、农商行所走的机构扩张、上市之路。村镇银行的利润增长主要依靠存贷款规模的扩大,因此,追求规模扩张将是村镇银行发展的内在动力。这种扩张将主要通过增设分支机构和联合重组两种方式来进行。在村镇银行发展初期,设立分支机构将是村镇银行机构扩展的最主要方式。这种扩张的态势目前已经显现,最早开业的一批村镇银行已经走上了以所在县城为中心向外扩张的道路。如,湖北曾都汇丰村镇银行目前已经在曾都区下属的厉山镇、均川镇、三里岗镇、淅河镇设立了4家支行。新疆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目前已经有3家支行和1个营业部,分布在3个团场和五家渠市。随着村镇银行的发展,那些在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管理方面存在明显劣势的村镇银行将成为兼并重组的主要对象。村镇银行将向部分具有管理优势、技术优势的村镇银行控股公司集中,未来极有可能出现若干家重量级村镇银行控股公司。

(四)风险问题日益严峻

在市场定位与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机构趋同的情况下,村镇银行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出现为争取客户而违规放贷、降低信贷标准等现象将不可避免,这将是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潜在风险之一。随着村镇银行的扩张,村镇一级的分支机构将主要从事普通农户信贷业务。农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贷款额度小、笔数多、工作量大,使得监督农户资金使用情况显得异常困难,农业是弱质性行业,自然再生产过程可能带来风险,这种双重风险将使村镇银行的风险倍增。另外,随着规模扩张,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都将发生改变,对风险管理能力、管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村镇银行面临的风险形势也将更加严峻。

四、政策建议

(一)注册资本适度

目前村镇银行注册资本规模有不断加大的趋势,较大的注册资本固然可以提高村镇银行单户贷款的比例,增强村镇银行发展后劲,但注册资本过大也会为村镇银行设立初期的经营和营利带来压力。合理的情况应该是:村镇银行注册资本规模与当地经济状况、企业规模、金融市场规模等相匹配。为此,在村镇银行的设立过程中,应当本着“一行一策”的原则,合理确定村镇银行注册资本规模,不宜盲目求大。同时,在发起设立过程中,应充分吸收当地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投资入股,为村镇银行初期在当地快速打开局面奠定良好的客户基础。

(二)加强多方合作

作为小法人机构,设立初期的村镇银行在网点、技术、结算、人才、研发等方面都具有天然弱势,除应充分利用主发起行的管理经验、技术优势、内控制度等外,还应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做到取长补短。一是与辖区内银行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其他银行的网络、渠道等优势。二是探索同一主发起行下异地村镇银行行际间的合作,克服研发能力不足等弊端,共享有无、整体作战、降低成本。三是加强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积极为合作社和社员提供存贷款、结算等业务,同时充分利用农村合作组织的信息优势,降低农户贷款风险。

(三)加强风险管理

作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村镇银行面临着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多重风险,加强风险管理是确保村镇银行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2009年12月,银监会印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为村镇银行建立起与自身业务规模、复杂程度、服务对象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机制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村镇银行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先进风险管理文化,从而为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莉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进程与阶段性评价[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9期.

2.赵冬青,王树贤.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0年第7期.

3.孙雪梅,李鸿建.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个案研究[J].经济纵横,2009年第7期.

4.田光武.外资村镇银行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发展现状及启示[J].武汉金融,2009年第12期.

银行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行;现状

1.国有银行“大投行”业务发展强劲

随着国有银行投行业务产品创新步伐加快和品牌类业务市场竞争力的持续增强,投行业务收入结构取得显著改善。投行业务已经由传统的单一发债转变为应对客户多元化融资的多业务模式、多产品体系、多通道拓展的“大投行”策略。

以中国银行为例:中国银行近年来,持续加强投资银行产品研发创新,并构建成了“结构化投融资、财务顾问、资产管理及投行一体化服务”为核心的产品体系,适应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推出“投融通”“私募通”等产品,为客户提供直接融资及结构化融资服务。大力推广债券融资、并购顾问、融智顾问、上市培育顾问、资产管理顾问等业务。2013年末,该行以财务顾问、股票经纪、债券承销、银团贷款安排和资产管理等内部投行业务总收入为94.83亿元,比2012年增长103.15%。

从农业银行投行业务来说:2012年共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66期,募集资金2347.79亿元;积极牵头和参与大型银团项目,全年共牵头和参与各类银团项目185 笔,银团贷款余额3851.15亿元;积极支持大中型企业并购重组活动,全年审批通过并购贷款17笔,新增并购贷款143.36亿元;稳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积极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进一步扩大试点工作。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政策,继续保持并提升本行绿色金融领域的创新优势。该行提供全程顾问服务的两笔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在联合国成功注册,实现了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在该领域的突破。在同业中率先推出并成功办理了“已注册减排量(CER)转卖顾问”、“合同能源管理(EMC)顾问及融资”等一批创新产品。

2.股份制银行架构升级拓宽业务范围

随着国内商业银行竞争的加剧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各家银行都在想办法进行业务扩展及创新,不少股份制银行率先行动起来,通过结构调整、设置新型平台的方式发力投资银行业务。

比如:平安银行设立第四条业务线―投行业务线,主要为企业提供再融资承销、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浦发银行在上交所公告称,该公司董事会一致通过总行部分业务板块组织架构优化调整的方案。该行此次调整将在投行业务、资金市场和金融同业业务、中小微企业业务、财富管理、移动金融这五大战略选项上发力。

华夏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在投行业务方面加大了推广力度。同时,投资银行业务包括公司融资、兼并收购顾问、股票的销售和交易、资产管理、投资研究和风险投资业务。之所以投资银行业务越来越受商业银行欢迎,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创收。一方面投行业务本身的资本消耗低;更重要的是,通过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融资顾问、结构性融资安排、上市服务等,可以扩大中间业务收入。

现阶段,在市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比例调整的大趋势下,股份制银行反应最快,其主动创新,在多业务领域中有很多产品模式中脱颖而出,值得其他银行借鉴。

3.城商行积极探索利用自身优势对接客户需求

200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相继出台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银团贷款业务指引》《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等制度,为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提供了政策空间。

现阶段,基于城商行投行业务发展的现状与挑战,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优势,主要在特色投行和循序渐进两个方面加强投行发展。

具体来说,城商行在投行业务经营上虽然劣势明显,但也有相对优势。比如说大多数城商行有地方资源的优势、与中小企业的紧密度比较高、有些城商行在资金市场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等。因此,城商行要注重发挥自身优势,选择适合城商行实际的投行业务经营模式,有序地加以推进,不断地累积投行业务经验和优势。其中,比较关键的两点是:

坚持特色与差异化发展。城商行发展投行业务不可能像大型银行一样在各个领域上都有突破、成效,必须要从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出发,围绕提高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通过做多投行业务,逐步培养运营重大项目的能力。

循序渐进地开展业务。在投行业务发展路径上,一是可考虑优先发展与商业银行业务关联性较强的各项投行业务,如咨询顾问类、资产转让、重组并购、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类业务等,从而更好地利用城商行现有资源优势,积累经验,实现规模经济和管理协同效应。二是业务范围可以从简单到复杂。投行业务产品设计在逐步复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城商行在业务开展前期,应该从简单、传统的业务入手,注重积累经验、控制风险。三是推进自营与平台合作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投行业务是综合性业务大类,具有不断扩展的内涵,很强的专业性及与其他业务广泛的关联性。因此,城商行开展投行业务要建立与行内外机构的有效合作机制,发挥合力的作用。通过合作平台,城商行可将受业务资质、客户资源、专业性等方面限制无法自营的投行业务交给专业外部机构或以合作的方式操作,借助其他机构的渠道和交易资格使客户能够间接参与各类金融市场的交易,以满足客户对综合性投行业务的需求。

4.外资投行竞相加快在我国的布局

银行发展现状篇6

近年来,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快速扩张,但从整体上来看依旧处在初级阶段。单从资金规模上来看,据中国行业研究网估算,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了141万亿元人民币,影子银行的规模约为23万亿元人民币,约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6.3%。而相比于影子银行体系十分发达的美国来看,美国的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在2007年之时达到高峰,总规模达到了20万亿美元,超出传统银行资产12万亿美元。

由于我国的影子银行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相比于西方成熟市场国家的影子银行相比,在现阶段我国影子银行具有以下表现特征:

(一)从融资方式来看,欧美国家的影子银行具有高杠杆率下大额批发性融资的特征,其融资活动主要在金融市场上实现的。而我国并没有形成类似于发达国家能够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连接起来并在其中扮演信用中介角色的影子银行体系。我国影子银行实行的仍然是传统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其活动主要表现为进行信贷融资。

(二)从金融工具角度上来看,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并没有进入资产证券化的阶段,其金融工具种类相对于发达国家比较少,主要是理财产品,委托贷款,承兑汇票等少数金融工具。而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是在金融衍生品和证券化工具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壮大的。

(三)从与传统银行的关系来看,国外的资产证券化是把银行信贷向表外转移,由银行来提供信用违约担保,其银行自身往往也拥有金融衍生品。但我国的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没有像国外那么紧密或复杂的关系,其更多的是充当传统商业银行的补充角色。

(四)从风险上看,在我国杠杆率比较高的金融衍生品还比较的少,而且影子银行的体系相对来说也比较分散,基本上都是独立存在的,风险基本上是在影子银行内部传递。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具体表现形式

根据我国的影子银行的主体类型可以将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银行机构内部的影子银行体系

这种影子银行体系主要是指传统商业银行内部由于开展金融创新活动或者由于分工合作而产生的某些金融产品或金融业务。由于它们可以通过种种方式绕开监管。因此将其归为影子银行体系。具体而言,银行机构内部被纳入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产品或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银行资产池相似的理财产品,这类产品主要是投资于信贷类的资产以及银行间的债市;第二类是银信合作类的理财产品,即传统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合作开发的产品。银信合作被普遍的认为是我国影子银行最典型的表现形式。银行部门通常会对贷款、票据、债券等进行打包处理将其组合成为理财产品,然后把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转向表外,以获得业务上的发展空间及流动性支持。

2.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由公司发行或银行背书的票据,其经过银行承兑后可以作为支付手段,它在本质上是银行向公司提供的信贷。由于未经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记载于银行资产表的表外,不能得到很有效的金融监管,所以属于影子银行体系。

3.委托贷款。由于受限于法律上的障碍,企业之间并不能直接的进行借贷,因而往往借助于银行这一通道完成自己的流转。商业银行在从事委托贷款业务时自己并不提供信贷资金,也不承担信贷风险,只是收取相关的手续费用,该业务并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这就导致信贷行为脱离了金融监管部门的掌控。因此应纳入影子银行体系。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中的影子银行体系

非银行金融机构既有经银行业监管部门的批准而设立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也有经政府部门为了特定的行业与群体的发展或为了实现某种特殊的目标而设立的专业性公司。这类金融机构并不能从事吸收存款业务,但能通过其他方式筹到资金并为客户提供流动性资金。另外,尽管表面上有相应的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但由于其交易行为复杂而又隐蔽,再加上监管力度的严重不足,因此导致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许多业务仍然处在监管缺失的状态。当前,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中的影子银行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小额贷款公司。在商业银行信贷受到监管约束及信贷规模的限制时,尤其是当中小企业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信贷资金之时,小额贷款公司便应运而生,为市场上的资金需求者提供流动性资金。虽然说小额贷款公司并不吸收存款,但其往往通过委托贷款的或融资性担保的方式来实现信用中介的功能。

2.信托产品。信托公司通过发行信托投资产品的方式从社会获取资金,然后将其获取的资金以借贷或者股权投资的方式重新输送到社会上。信托公司很大程度上扮演将正规银行体系资金以非贷款的方式流出通道的角色,与商业银行互相配合共同规避监管。因此属于影子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典当行。典当行在我国也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流动性,也是社会融资的重要形式,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缺乏对典当行完善的法律法规监管,因此也应该被视为影子银行。

(三)非金融机构的影子银行体系

有些主体虽然并不具备金融机构的身份属性,但在事实上从事金融活动,发挥流动性中介的实际功能。由于它们不需要到相关部门进行注册登记,所以这导致了其行为根本不会受到法律的监督。比较典型的此类影子银行主要包括私募基金和民间借贷。

1.私募基金。私募基金并不涉及公开募集资金,其受到的监管要求比较低。私募基金可分为民间私募基金和阳光私募基金。以投资顾问公司名义、投资咨询公司名义或者其他名义为投资者提供委托理财投资服务是民间私募基金主要行为活动,它的运作完全依靠个人的良好社会信誉,也缺乏比较明确具体的法律对其进行规范,因此并没有被纳入监管范围中。而阳光私募基金虽然说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但这部分法律整体上还是很匮乏或规定的过于模糊、不够明确清晰。

2.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本质上就是正规的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的“私人化”,并且使之处于监管部门的监管视线之外。这类的借贷活动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测和法律保障因此存在着巨大的违约风险。前几年温州等地频发的“跑路潮”就是民间借贷这种影子银行风险爆发的集中体现。

银行发展现状篇7

一、中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宏观环境 

许多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残酷,国内商业银行因缺少创新和规模相对小,竞争中处于弱势,只有发展投行业务才能加强竞争力。 

(1)是中国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必要补充。金融改革在取得了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众多的不足。中国经济结束了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的新常态,更需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完善。近年来中国一直以中介贷款为主,证券融资为辅。融资结构不合理,资本市场弱小致使金融市场发展落后。 

(2)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单一,面临考验。国内银行普遍存在问题是营业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利息收入,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其201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94.43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为1094.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78.5%,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69.7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4%,主要是手续费的增加。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与美国商业银行的相比明显偏低,且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主要来自手续费,充分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手段单一,很少创新开拓投行业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运作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多是借鉴国外已经成熟的发展经验,相应的业务部门成立和运行的时间较短,受制于金融监管环境,主要是通过与证券公司合作的方式实现,如银证转账、基金托管、证券、资金合作和买卖部分债券业务。近年来,随着金融体系的完善和监管的规范化程度提高,商业银行可开展的投行业务逐步增多。 

当前招商银行的成绩还是可以的,据招商银行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季报显示,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16%,国内全行业净利润增速跌倒个位数的情况下,招行净利润增速仍维持15.22%。其一季度营业收入507.47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333.89亿元,同比增加22.22%。其中手续费、佣金及其他中间服务净收入,同比增加49.23%,且主要来源于除手续费外的财富管理、基金、债券业务等中间服务,这些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首次突破30%。总之,当前中国商业银行借鉴国外经验开展的投行业务,为其进一步拓展投行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投行业务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宏观环境所限、自主创新能力和意愿不足等方方面面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也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投行业务增长潜力有限,但当前由于市场过度泛滥,造成基数过大。基数过大就会导致许多情况的变化,如盈利模式、组织架构、经营理念和市场需求等情况,情况的变化会增加投行业务收入跃升的难度。 

(2)涉及投行业务的产品种类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现有的投行业务无法满足客户日益复杂的需求,投行业务产品大同小异,使得行业内竞争较弱,难以形成良性竞争。且这种结构很脆弱,一旦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会带来大规模的波动。中国的宏观环境转弱,政策监管严格。受经济下行和企业业绩低迷的影响,部分企业投融的计划不断徘徊,投融意愿较弱。国家政策监管日趋严格使得财务顾问业务发展缓慢,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压力下,利率下调,但有些银行职员为了业绩,却巧立费的名目转嫁给客户。 

(3)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不适应投行业务发展。虽然投行业务快速增长,但是一些银行至今尚未真正配备专职人员,而是由从事其他业务的人员兼任,人员的非专业化,难以提供给客户高质量的投行业务服务。 

(4)国内银行投行业务增长空间巨大。一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来自存贷款利差较多,非利息收入较少,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就是努力拓展创新投行业务在内的中间服务、逐步提升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 

四、中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发展对策 

银行发展现状篇8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影子银行体系”在金融系统中已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这场由影子银行掀起的金融海啸,很快波及到了传统商业银行,并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迅速上升,具有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也随之壮大。尽管中国的影子银行还处于萌芽阶段,但作为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其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仍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一、影子银行的定义

“影子银行体系”(shadow banking system)概念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执行董事保罗·麦考利在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上提出,他用“影子银行体系”概括那些“有银行之实但却无银行之名的种类繁杂的各类银行以外的机构”。后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2008年)》中使用“准银行”(near-bank)这一概念讨论类似的金融机构与金融活动。随着相关研究的推进与深入,“准银行”、“平行系统”等概念逐渐被归类于“影子银行体系”这个范畴。

本文认为,“影子银行”应该是指游离于监管之外或存在监管漏洞的,能够引起系统性风险或者监管套利的信用中介活动。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

(一)中国影子银行的论文联盟现状

1.中国影子银行的构成

第一,商业银行内生的影子银行。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还占有主导地位,庞大的商业银行体系能够为例如对冲基金、信托机构、货币市场基金、担保公司等其它影子银行部门提供丰富的客户资源。

以最近兴起的银信合作为例。这种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可为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应收账款收益权以及其它资产组合。商业银行可以不使用自己的资金,将风险转嫁给信托产品发起人和投资人。并且,信托资产属于表外资产,这样,商业银行绕过监管可以将资金贷给由于法律政策等原因不能放贷的目标客户。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银信合作的项目中可谓是收获颇多。

第二,非银行业的金融机构。

这部分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消费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汽车公司等等。这种类型的公司近些年发展迅速,并有一部分已经纳入监管体系之下。

第三,政府批准的非金融机构。

例如典当行、担保公司、青年互助与创业信贷等均属于这类机构。这类机构具有较详细的职能分工,能够协调部分资源以支持特定的服务对象。由于对金融市场需求的加大,这类型机构在近几年也迅速壮大。

第四,民间借贷和地下钱庄。

近些年,随着银行利息的不断上升、信贷的紧缩以及对房市的打压政策,民间借贷正呈爆发式增长。据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011年10月的《中国民间借贷分析》估计,中国民间借贷的余额已经达到为3.8万亿元,占中国”影子银行”贷款总规模约33%,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1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特点

1.以直接融资为主要功能

与西方“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交易类型不同,我国的影子银行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要职能。我国由于金融市场体系发展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金融创新产品较少,尚未形成标准化的资产证券化通道,所以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同商业银行的融资和股权融资一道,解决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效率问题。

2.金融工具较为单一

由于中国的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较为落后,所以中国影子银行的金融工具种类较少,设计也较简单,现阶段主要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主,其它也包括如小额贷款公司的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等。其杠杆率也不像美国金融衍生品那样高。

四、中国影子银行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影子银行是对商业银行的有益补充

如前所述,从2011上半年数据来看,商业银行贷款占总贷款的53.7%,说明商业银行仍然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较为分散的、风险较高的资金需求没有成熟的体系与之相对应,这部分企业的融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而民间借贷的借款方式比较灵活,没有利率限制,也不像银行那样需要繁杂的手续,更能够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在农村金融问题上,影子银行的发展也推动了农村的金融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民间资本一般会将资金投向回报率较高的行业,有效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二)影子银行引导商业银行创新

在严格的监管政策和巴塞尔条约的限制下,再加之中国商业银行数量多,业务相似度较大,银行业竞争激烈,急需进行金融创新。而影子银行中各种灵活的融资形式,一方面为传统商业银行提供了可借鉴之处,另一方面也为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合作提供了可能。例如民间借贷便捷、灵活、注重信用关系的操作方法,就对商业银行的改革和提高服务质量颇具借鉴意义。

(三)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形成竞争

由于中小企业和微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转而将资金投向影子银行,这使得本就拥有巨大揽储压力的乡镇商业银行失去更多的储蓄资金,在存款严重不足的形势下,以另一种形式流转大量资金,对银行储蓄产生了冲击和损失。并且,大量的资金游离于监管之外,不能得到准确的统计和计算,这将直接削弱国家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例如,目前,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大部分资金都流向房地产领域,而房地产商所获得的利润又进入民间信贷,形成了一个资金循环。这使得当房市过热,政府需要通过紧缩银行信贷来打压房产泡沫的时候,由于委托贷款、民间信贷、信托贷款等影子银行渠道依旧畅通,房地产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仍能与政策抗衡,削减了政策的调控效果。

转贴于论文联盟

(四)影子银行产生的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负面影响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