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土建工程施工技术8篇

时间:2022-10-21 15:32:51

土建工程施工技术

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篇1

关键字:土建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新型城市化的进程。伴随着我国建筑规模日益加大的脚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高低,将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好坏。在整个土建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各种施工技术方式,都将对整个工程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要想提高整个建筑物整体的质量,必须得采取合理的、高效的建筑技术。在施工项目管理中,要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高标准、全方位施工;严厉监督,科学管理工程,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1.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1.1土方工程的施工内容与特点

1.1.1内容

(1)场地平整。也就是说通过施工过程,把天然的地面改造成建筑所要的平面。主要包括:确定场地设计的标高;计算挖、填土的方量;进行土方的调配等工作。

(2)土方的开挖、填筑以及运输等主要的施工,以及排水、降水、土壁边坡和支护结构等。

(3)土方的回填与压实。

1.1.2特点

土方工程是土建工程的基础工作。土方工程具有工作量大、施工工期长、劳动强度大这三大显著的特点。例如,数平方公里的一个大型建筑群,其场地平整与深基坑开挖工作加起来,土方工程工作量可达数百万平方米。除此之外,土方工程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施工条件艰苦。土方工程多为露天作业,施工受气候、地质等自然环境以及周围的建筑、人文等条件影响很大。加之天然的土石成分复杂,导致施工艰难地因素很多。土方工程的施工标准严格,要求标高准确、断面合理、土体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土方量少,工期短,费用省。因此,在进行土方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得做好周密的准备,制定有效地施工方案、安全措施等文件条文。

1.2施工技术

1.2.1土方工程的设计步骤:测量放线;确定开挖的顺序、坡度;开挖;修坡与清底;收尾。大型的建筑通常都会要求在施工之前,先确定场地、进行测量放线,设计平面,然后再进行场地的平整。场地的设计标高是工程中的一大重点,设计标高必须得达到生产工艺及运输、排水及最高洪水水位等要求。下面就场地设计标高进行详细阐述,其确定方法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1)一般方法。比较平缓的场地,一般来说对场地设计标高都不会有特殊的要求。对于这种情况,就可以根据“挖填埋的土方量相等”的原则来确定场地设计标高。

(2)特殊要求。在实际的工程中,会遇到很多极不规则的场地。这种场地设计标高就需要计算得来,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求最佳设计平面。场地在完成测量放线以及土方量计算等工作后,根据以下几方面因素对设计标高进行调整。首先,考虑到土的最终可松性,需要相应地提高设计标高;再者,考虑到工程余土或者用土,应该相应地考虑调整设计标高;最后,根据经济比较结果,考虑到由此将引起土方量的变化,对设计标高进行提高或者降低。因此,应用最小二乘法的原理,不仅可以满足土方挖填平衡,还做到土方的总工程量最小。

2.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

2.1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土建工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对结构物的安全,使用寿命,造价均有很大影响。所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控制好混凝土质量、配比指标等内容。

混凝土质量控制主要包含以下两点。第一,按有关土建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第二,在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的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经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具有一定的离散性,这是客观存在的因素。但是,只要通过科学管理的方法,就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如此说来,混凝土标准差还能反映一个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标准差越小,则反应其管理水平越高。

2.2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工作需要连续地进行。当特殊情况导致不能连续浇筑或时间超过规定间歇时间时,必须要留施工缝。

①施工缝的留置位置:柱留水平施工缝,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的下面;梁留置垂直施工缝,留置在次梁跨中1/3的范围内;墙留尽量只留水平施工缝,留置在梁的下面,当须留垂直施工缝的时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的1/3范围内或留置在纵横墙交接处;双向板留置在跨中1/3范围内,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任何位置;挑梁不准留施工缝,挑板的施工缝留在平行于挑出方向的任何位置。

②留置施工缝的方法:在留置位置沿长度和高(厚)度的垂直方向上,安装一道钢丝网来阻止混凝土的流动,从而解决施工缝行同虚设的问题。当板和柱墙连成整体进行浇筑时,板的浇注工作必须要在柱墙浇筑完成之后的1小时才能进行。

(2)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的振捣方法可简单总结为“垂直插入、快插、慢拔、‘三不靠’”。插入要快,拔出时又要慢。每次插入振捣的时间以20-30s为佳,以混凝土不在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并且开始出现泛浆现象为标准,结束振捣。在振捣时,振捣器应该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插入前后一般间距30-50cm,以防止侧漏。最后,三不靠主要是指:振捣时不能靠到模板;钢筋和预埋件在模板的附近,进行振捣的同时要用木棒轻轻地敲击模板,模板的边角部位以及钢筋的密集之处,应该使用铁钎来进行捣实。

3.新型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钢结构工程具有施工速度快、结构性能好、工程造价低的特点。相对而言,钢结构工程比土方工程,混凝土工程更上一层。因此,目前有大量的钢结构住宅小区,公共场所以及很多钢结构桥梁都相继出现了。钢结构工程被如此广泛地应用,相应的,其施工质量就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式,主要分为三方面:开工前的准备工作;钢结构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钢结构主体工程的质量控制。下面以钢结构主体工程的质量控制为例,进行探讨。

(1)严把材料与构件的质量关。加强原材料与构件的检查验收工作。如今,钢构件的加工已经开始实行工厂化生产,钢构件的进场质量验收也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的构件及材料,进行及时地报验。对构件进行严密检查,以保证材料合格。

(2)钢构件安装的质量控制。在柱、梁安装的时候,主要对柱底板下的垫铁是否垫实、垫平。柱是否达到了垂直以及是否发生位移,主次梁的垂直度与侧向弯曲矢高等各方面进行检查。最后,对柱底板和基础顶面的空间,用膨胀混凝土进行及时的二次浇筑密实,再对钢结构主体结构的垂直度和整体平面弯曲,进行最后检查工作。

(3)螺栓安装的质量控制。在钢结构工程中,一般采用普通螺栓和高强螺栓来进行螺栓连接。对于普通螺栓连接,每个螺栓的一端垫片个数不能超过两个。在安装的过程中,板的接触面应保持平整,其中不能对高强螺栓进行敲打或者扩孔,应使它能够自由地穿入。高强螺栓紧固还应按一个方向进行。每天安装的螺栓都应终拧完毕,并且对终拧完的螺栓逐个进行检查。若发现有欠拧或者是超拧,都要进行补拧或更换。

(4)焊接的质量控制。钢结构在施焊前,需要先检查焊条的合格证。焊缝表面不能有裂纹、焊瘤的出现。一级和二级焊缝,不能有夹渣、气孔以及弧坑裂纹,特别注意的是一级焊缝不能出现咬边、未满焊等缺陷。对于一级和二级焊缝,按照要求,都要进行无损检测。其中,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焊缝,千万不能擅自进行处理。必须定出修改工艺之后,才能开展处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部位的焊缝返修次数不宜超过两次。

4.结论

城市建设的脚步逐渐加快,土建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工程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业内人士,必须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的规划、实施与管理工作。这将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快速进步,安全发展。做到施工项目的全方位管理,要求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施工的正规化、标准化管理,施工技术向着精湛的目标迈进。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圆满完成。土建技术的进步不仅依赖于专业人士的钻研,还需要广大相关工作人员的总结与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篇2

【关键词】土建创新 混凝土 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因此,通过长时间的应用以经验的总结,时至今日,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对于土建工程来说,若是想有效地确保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就少不了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依赖。科学合理地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一、土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区别

1、创新施工技术更具科学性

创新的施工技术则是在对传统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并加以先进科学技术元素于其中,因此,创新施工技术较之传统施工技术更具科学性,更利于建筑施工工作的科学化开展与进行。

2、创新施工技术更利于工程造价工作的全面展开

创新施工技术则要求施工中各项技术数据的统计要保证准确性、客观性和正式性,施工数据的明确与具体化,对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以及严格控制施工成本都是十分有利的。

3、创新施工技术更利于建筑行业整体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在筑行业整体技术应用水平提升的历程中,施工阶段的技术应用是尤为重要的一环。传统的施工技术由于管理、,难以对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而创新施工技术以科学、合理、稳定的技术措施与理念,完美的实现了施工阶段工作任务的完成,进而有效促进建筑行业整体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二、土建工程中施工技术创新的体现

目前,建筑队伍针对土建工程施工开展的技术创新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即数字化信息技术、生态节能技术,这两种大的技术中又包含各种精细的专项技术,为提升土建施工水平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本文下面就具体地分析一下这两种技术:

1、数字化信息技术

2 1 世纪新时期随着世界迈步进信息技术时代,建筑行业各项目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便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流行趋势,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诸多方面为具体的施工工作提供着坚实的技术支撑,目前土建施工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关键体现在施工数字化以及管理信息化。比如,数字化绘制技术应用于绘制工程施工细节图、工程建设整体规划图、工程施工的水平图与高程图、工程各项管线施工图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既解放了工人,降低了工人成本的耗费,又避免了绘制中的错误,提升了绘制工作的水平,为工程施工提供了更加精准且尽可能小的误差值,使工程建设得以实现对造型与整体质量等方面的有效保证。对于管理方面的工作,土建工程新时期正在逐步地将成本控制、工程质量监控、各部分协调、材料设备采购与分配等管理工作纳入到信息化的管理体系,以信息技术手段实施高效率的管理。并且,开始以信息技术在施工中的各项应用为基础,对土建施工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调整及全新制定。

2、生态节能的技术

随着我国逐步加大了对于建筑节能环保建设理念的倡导,建筑行业纷纷开始针对建筑技术的优化应用,追求节能环保的效果,目前,对于土建工程施工建设,生态与节能的技术应用十分鲜明。比如,土建工程在施工中尽可能地结合施工当地的状况,优先选用工程当地的高品质材料,并致力于推动所选材料对于土建工程建设属性及各种建设要求的有效应对。同时,当前时期,土建材料开始向低耗能、轻自重、较强的耐用性、环境污染程度小等方面发展,而且各种材料更加倾向于在施工中与技术进行搭配应用,如土建中的钢材焊接技术。

三、土建过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1、材料选用与配比搅拌

(1)原材料选用。混凝土作为新时期的人工建材,主要是由水泥、砂石、骨料、矿物掺合料、水、外加剂等原料进行加工而成,土建队伍为混凝土施工采用的技术,首先就体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对材料进行采购,利用试验技术对材料性能进行检测,并借助试验确定科学合理的配比方案等方面。

(2)材料配比。混凝土的配比一般都是以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经过试验来调整各原材料投入使用的比例,以及配比时的温度、湿度、各材料参入量等的具体参数控制,通过借助配比试验,以最终提升其配比的科学合理性。某些土建单位会直接在施工场地与拌制工作一同开展配比,还有一些单位会将配好的干料运输到其他工厂进行具体的拌制。

(3) 拌制工作。土建单位会首先依据设计方案对参与配比拌制的原材料进行选择,并利用精准的计量器对原材料进行承重,利用外观检查及仪器设备检查等方式鉴定材料性能,然后再依据配比设计中对于材料投放顺序的要求进行材料的投放,并结合搅拌时间控制方案对投放的材料实施搅拌。

2、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应以先自然流淌、水瓶分层,再斜向分段、持续推移,最后一次到顶等工序顺序为浇筑流程。在工程实施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不可对已搅拌好的混凝土进行加水,而混凝土分层的厚度需要把握准确,在进行新一层的混凝土浇筑时,需要确认上一次是否已被覆盖,因此把握好两层浇筑的间隔,才能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固时间的范围以内,从而防止因间隔的时间过长而产生裂缝。同时在浇筑时应考虑到天气的因素,尽量避免在天气变化频繁、剧烈时施工。

3、混凝土养护技术

当今我国土建工程施工,多以泵送混凝土的模式施工。施工时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方式,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整体性能,还有缩短工期的作用。然而往往许多建筑施工时,在对振捣、配比、原材料等控制时,容易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现象。建筑工程对于工期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足,将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后,需及时洒水养护,让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因风吹、干燥、暴晒、寒冷等自然因素影响所造成的裂缝、非常规收缩等现象,从而保证混凝土中的水泥得到充分水化,混凝土的硬化得到加速。

4、混凝土振捣技术

混凝土振捣时,应对混凝土的坡脚、坡中部、坡顶三处进行三道振捣。这三道设置的位置需符合要求,再经过合理的配合,才可使振捣覆盖全部坡面,从而达到工程的预期效果。在使用振捣棒时,需控制好振捣时间与振捣棒插入的深度,其深度最好在下层的混凝土 50 毫米以上,移动间距在 40 厘米左右,振捣棒需快速插入、缓慢拔出。在混凝土密实后,需采用刮杠将混凝土的表面刮平并撒上 5 到 25 毫米厚的碎石,而混凝土终凝前需用木板抹平,其次数应多于两次。

5、混凝土梁柱节点箍筋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多数采用的箍筋施工方法,将全部梁板模板安装完毕后,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该方法有让钢筋运输、捆扎、堆放等较为安全的特点,并且作业量少,绑钢筋与支模不冲突,功效相对较高。但也存在箍筋间距难以保证、节点箍筋少放等问题。其解决方式是,在下料时将所有节点增设纵向短筋,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在柱纵筋上套入整体骨架,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进行穿梁钢筋、捆扎,为防止柱纵筋与附加纵同短筋的位置冲突,而导致的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需偏离其箍筋角部大约 5厘米。因此,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数量和间距。在实际施工时应根据情况而使用,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工程,采用此方法较为困难。

结论

在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对于其建设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混凝土的前期配置及质量控制首先保证材料方面的质量,进而对其相关施工技术的应用以及所要注意的环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能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参考文献】

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篇3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很大带动,面对新的时展环境,施工企业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在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方面科学实施。只有在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上得到了保障,才能更好的促进建筑企业发展竞争力提高。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分析,就能为实际技术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1土建工程施工的现状及技术创新分析

1.1土建工程施工的现状分析

首先,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就存在着诸多施工问题。在施工组织方案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施工组织方案的科学性直接关系着后续施工的质量,所以在这一环节要充分重视,但是在实际施工组织方案过程中,并没有得以完善化,从而对施工工作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其次,施工中对施工材料设备的管理方面没有充分重视。土建工程实际施工中,要想保障施工的质量,就要充分重视施工的应用材料以及设备的质量,在这一基础上得到质量保障,才能真正有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1]。在对建筑的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材料管理方面,没有加强质量监管,造成了材料的质量问题比较突出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土建施工的质量保障。最后,具体的施工质量监督体系没有健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建立,在完善体系下保障施工的规范性,对施工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进行加强,就比较有助于施工质量的保障。但是在具体的监督体系构建过程中,在这一方面并没有得到加强,造成监督管理力度比较薄弱,影响了土建工作的质量[2]。再有就是施工质量方面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常常会在结构的质量以及施工技术应用质量等方面受到很大程度影响,这些都阻碍了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

1.2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究

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新技术的应用比较重要,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就能促进土建工程的施工效率以及质量保障。现阶段我国的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比较迅速,新技术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其中的生态技术就是比较突出的应用技术,是比较新型的高科学技术。土建工程中的生态技术是将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相结合的理念进行了融合,比较注重技术应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的一些工程施工,有得对经济效益过度重视,从而在环境保护方面就忽视了,在具体的施工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这样的技术应用就不利于土建工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就要充分注重新的技术应用,在生态技术的应用下,通过无害的材料以及施工工艺的选择,就能提高工程施工的整体效益[3]。在材料生态化的利用下,就可有效提高施工质量,通过被活化的贝利特水泥的应用,就比传统的水泥应用质量高,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上也能大大降低。土建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对节能技术的应用也比较重要。土建工程的施工和施工的材质也有着很大联系,节能技术的应用就要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加强重视。对低耗能以及耐用性的材料进行选择,这样就能有助于提高施工的质量,对环境的保护也有着积极意义。常用的建筑保温材料有复合硅酸盐保温材料、酚醛树脂泡沫保温材料、聚苯乙烯塑料泡沫保温材料(EPS)、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PURF)等。在一般情况下保温绝热材料应当具备的特性应当是一种质轻、疏松。在对这些环保材料的应用下,就能有助于提高节能效率水平。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在功能创新方面也比较重要。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下,对土建工程的功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施工中就要注重施工功能的创新,从而来满足实际需求。在进行施工中通过人工统计数据效率就比较低,而在新技术的应用下,通过施工设计软件加以应用,就能进行建模设计,将测试参数输入其中,就能构建三维立体图形,这样就能有效提高设计的质量[4]。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下,对施工的地质以及环境气候的分析也比较有利。这些新的施工技术应用,能从整体上提高施工的质量水平。

2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创新应用

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是比较重要的,也是关键的施工环节。在具体的技术应用方面,就要注重遵循相应的要求,在规范的要求下进行施工,才能保障施工的效率。土建工程施工中,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在进行配料的环节要注重配比的科学性。将各种应用材料能按照相应比例加以配置,并在配料过程中对温湿度以及材料的投入量等因素能充分重视,严格遵循配料的工序进行实施,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在这一环节的施工也要注重质量的保护。对混凝土的搅拌工作实施中,就要在原材料的使用关口方面严格把守,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检查,在搅拌站安装好后,保障各个方面的质量安全,对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控制要加强重视。在进行卸料的时候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要能加强。在对混凝土搅拌之后就要充分重视混凝土的运输,运输中避免出现漏浆的问题出现,运输的路线选择要选择最为便捷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方面也要加强重视,这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关键环节,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保障。先在竖向的建筑底部位置的5~10cm水泥砂浆实施填充,对离析的质量问题要有效解决,浇筑的时候就要注意,要高于模板的3m以上,然后采用专业化的措施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加以保障,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有助于浇筑施工的质量[5]。在浇筑的时候还要注意浇筑的连续性,对工序以及时间的控制方面要加强重视,发现问题要及时性的进行处理。混凝土施工可通过后张法加以应用(见图1)。对混凝土浇筑工作实施后,接着就要对其实施振捣的工艺,振捣的时候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对振捣面的沉落控制要能加强。可通过对振动器的应用,在振捣的连续性以及振捣的时间有效控制下,提高整体的振捣作业质量水平,只有在这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有助于混凝土振捣的质量。振捣工作实施之后,混凝土的养护方面就要加强。在这一环节就要充分重视太阳能的养护方法,或者是构件通过加热蓄热的方式进行养护。之所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就是要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避免其出现裂缝质量问题。通过多方面对土建工程技术的创新以及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就能从理论上位实际施工的质量有效提高,从而真正有利于工程施工的质量保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建工程施工的质量保障,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加强,从技术上以及理论上都要创新应用。通过此次对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就能对实际工程施工的质量保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为我国的建筑工程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希望我国的土建工程技术的应用水平能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原瑞红.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173-174.

[2]朱蓉芬.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6,(5)

[3]李春华.土建施工技术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16,(3).

[4]王华.关系土建施工质量的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探究[J].工业技术创新,2017,(2):65-67.

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篇4

【关键词】土建工程;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混凝土在现代化土建工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可以这么说,在目前的土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结构整体性和安全,同时对建筑物的造价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之中我们有必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1.土建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分析

在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中,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筑事业的繁荣,混凝土施工技术对建筑施工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其施工质量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针对工程施工分析,这些问题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1原材料问题

在混凝土施工中,离不开水泥、骨料、水、掺合料以及外加剂等材料。在工程施工中,由于原材料选用的不科学、不合理以及材料搭配不当而造成的质量问题时有发生。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在浇筑配合中一旦出现材料胡乱搭配,很容易造成材料之间发生物化反应,从而造成材料性能的难以发挥。同时如果材料本身存在着质量隐患,那么其配合出来的混凝土结构材料也必然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就造成混凝土浇筑难度的增加,同时也会使得混凝土在施工完成之后产生露筋、蜂窝、麻面等质量隐患。

1.2浇筑问题

浇筑对于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而言是极为关键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在混凝土浇筑工程中,其主要的工序可以分为摊平、振捣、抹平、修整等环节。这些工序的开展共同影响到混凝土的密实性、整体性、美观性和耐久性,是混凝土工程中一个关键性步骤。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同样存在着许多影响到工程质量的问题,比如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存在着过大的自由塌落度,这必然会造成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发生,从而给混凝土振捣带来严重影响和难题,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振捣效果。因而在目前大多数土建工程在施工中都是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进行施工,但是这种方法在应用中又容易形成工程量的增多,给工程成本带来一定影响。

1.3振捣问题

振捣是各种类型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关键形环节,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振捣问题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结构的振捣时间不够、混凝土填石不合理而引起的,这使得混凝土的空隙和气泡没有得到有效的消除,从而导致了混凝土结构出现蜂窝、麻面和缺角等质量隐患。另外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由于振捣过渡而产生了大量饱和现象,协和也使得混凝土外观尺寸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是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露筋、露梁等隐患。

1.4施工技术规范问题

在当前的混凝土工程项目中,随着混凝土结构的日益复杂和体积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混凝土技术规范很难达到工程施工要求,这就造成了混凝土在施工中没有一个可行、合理的技术规范问题。但是由于施工的过程中实验室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使得在实验室配置好的混凝土标准与工程实际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如果在施工中采用了实验室混凝土标准进行施工的话则极容易引发混凝土质量隐患。

2.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土建施工工程中新技术和新建材的引进,为土建施工带来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而新型的土建施工技术又大大提高了土建施工效率。由于混凝土拌制物具有可塑性,它能够和钢筋牢固地结合,最终形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坚固、抗震、经济且耐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日益成为土建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伴随着混凝土材料质量的逐步提高,及其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在土建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显得特别重要。

2.1材料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控制要求,即,用水的质量控制要求,水泥的质量控制要求,和骨料的质量控制要求。具体而言:一是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不能用于土建混凝土拌制和养护的过程当中,而海水则不用用于那些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的工程当中;二是在使用水泥的时候必须能够区分水泥的品种(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及特种水泥)及强度级别,掌握各类水泥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另外,还应该严抓水泥的质量关,在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强度级别、安定性、出厂日期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等内容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2.2混凝土的配料与搅拌

2.2.1配合比

混凝土不能够凭经验采用配合比,必须通过实验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试验方法等一系列的标准来进行试验、试配,从而达到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的目的。在施工配料中如果出现漏配、少配或者错配的现象发生,混凝土将不允许进仓。在混凝土的实际生产过程当中,砂石的含水率可能会与设计的配合比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还应该先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测定,并根据实际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符合要求的配合比。另外,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

2.2.2搅拌

想要拌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需要正确地确定搅拌的一次投料量、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等施工配料工作。一般情况下,一次投料量,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搅拌机的进料容量,控制在其额定容量以下,以免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正确的施工配料工作,就是要根据施工配合比以及施工现场搅拌机的型号,在准确的来确定实际搅拌时原材料的一次投料量,并确保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满足规范的要求。

2.3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首先,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一是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二是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前,还应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清除淤泥和杂物,堵严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对木模板应用湿润,但不能够有积水。

其次,在混凝土的浇筑时,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进行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结构的配筋情况以及捣实方法等因相关素确定。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在混凝土的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如果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溜管或振动溜管以及串筒等使混凝土下落。

2.4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所谓混凝土的养护,指的是在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阶段,采取的工艺措施来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混凝土浇筑后应该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避免出现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造成的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具体而言,混凝土养护应该联系养护,且养护的时间不宜少于28d。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经常原材料选用、浇筑、振捣等问题,产生色差、铁锈、黑斑、气泡、孔洞、蜂窝、麻面、挂浆、位移等质量缺陷,为此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要严格选用水泥、水、骨料、掺合料、外加剂等材料,并采用浇筑和振捣的先进施工技术,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5)08-0091-01

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出现了大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中施工质量通病往往都集中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此对混凝土施工的工艺要求、质量控制等环节是当前我们监督工作者为主体施工过程中把好主体混疑土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着重对混凝土泵送技术及质量控制做简要分析及探讨。

一、混凝土的-配料和搅拌

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通过实验来确定,除满足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混凝土要具有和易性。按照普通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等标准来进行试验和试配,以便满足混凝土的工作强度、耐久性等的要求,同时经验配合比还应该符合经济性及合理性。实施合理原料配比,提供合格的水泥、砂、水泥控制强度,控制水泥的细度、含水率、含泥量,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使得施工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

2.加强原材料管理。首先要设计合理的配合比,测定砂、石含水率,采用重量比的测量方法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如果出现实验不合理时,及时更改配合比。其次是做好混凝土材料的变异管理,收料场要严把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场,有效保证混凝土质量。在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测定时,根据其龄期测定其发展,以明确确定其质量。

3.混凝土的搅拌。大体积混凝土在拌制时应尽可能集中拌制,尽可能的在临近施工地点设置搅拌站。优质混凝土的搅拌必须合理选择搅拌机,掌握好搅拌的时间以及投料的顺序等。根据施工的配合比确定材料一次的投入量,原材料要严格进行投料顺序管理。二、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运输要按照形势采取不同的运输方式,利用提升架、起重机等方式进行运输,在楼层比较高的地方采用手推车进行运输,在楼面的运输过程中应该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防止发生产生离析、砂浆沁水等现象,同时要减少其运输的周转次数。

三、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

检查钢筋和模版的承受力是否符合要求,保证其具备混凝土的浇筑条件。浇筑时要保证混凝土下落高度不大于5m。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分层分块浇筑要结合钢筋的密集程度来决定高度,其层间的间隔必须在上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其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最长的时间隔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初疑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在分层高度的控制上,振捣应该控制分层的厚度,尽量的缩短间隔的时间,对连续浇筑无法实现的部位,需要预留好施工缝。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保水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表述。当混凝土拌和时,可能会出现振捣不实或发生离析现象,给建筑质量留下隐患。混凝土的和易性良好且不发生离析,配制混凝土选用低水量、低坍落度,保障混凝土质量,防止出现蜂窝,洞等质量缺陷。良好的和易性以利于浇筑振实,保证水凝具有较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以免出现泌水现象。浇筑后的振捣的作用是使混凝土获得最大的均匀和密实度。振捣应该快插慢拔相结合,尽量不要出现漏振的情况。混凝土在进入下层混凝土中,缝隙插点应该应该无气泡,保证其能够对已经振实部分的边缘进行覆盖。

四、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1.创造混凝土的硬化湿度及温度。养护的主要方法有:自然养护、标准性养护以及热养护方法,创造必要的条件避免水分从毛细管里蒸发而失去,养护期使混凝土保持饱水的状念,使水泥的水化速度才能够达到最大。因为混凝土水化物稠密度较高的区域则会包裹在水泥粒子周围,阻碍水化反应的进行,进而降低水化物的量,所以要控制混凝土在浇筑以后的水分蒸发,防止初期混凝土水化反应会造成水化物分布的不均匀。

2.控制混凝土的各项指标。为了使混凝土的砂率、和易性、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需要采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来制备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可根据浇注温度、浇注体积等现场情况适时掺加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等,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控制大体积工程结构的内外温差。高温季节施工时,混凝土最高浇筑温度,不得超过28℃的要求。采用二次投料砂浆裹石工艺,有效防止水分聚集在水泥砂浆上,达到提高混凝土强度的目的。

3.混凝土施工中的控制。在选择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商的时候,首先要安排好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和施工现场之间的联系,选择合理的车辆和路线,杜绝盲目的赶工。在浇筑工程中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能踩踏和堆放重物。现场管理中要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对于混凝土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变形也要引起足够重视。防止混凝土变形。由于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容易出现体积变形,湿胀干缩变形,这是由于混凝土中水分的变形而引起的,混凝土成形后,要确保养护合理,防止受到风吹日晒,减少水泥内部拉应力,控制水泥表面湿度,也就控制住了产生水泥裂缝。确定混凝土抗裂指标,稳定温度场,保证混凝土质量。为了防止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产生裂缝,要根据不同的外界环境采用水化热适宜的水泥。施工工艺控制要妥当;浇筑速度不能过快,不能碰撞钢筋,及时养护和防冻相结合,保证混凝土不受到酸碱腐蚀。

参考文献

[1]秦振刚.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8,(15)

[2]柏德新.某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江苏建筑,2006,(9)

[3]杨勋灿.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2010,(12)

[4]贺尔富.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索[J].城市建设,2010,(5)

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篇6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当前的土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作为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施工的质量对于工程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所以在施工中对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和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是保证土建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重要基础。在土建工程中,需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从而应用现代化的施工方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得以不断的提升。

1.土建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1.1混凝土配合比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截面大、水泥用量大、内外温差大、温度收缩应力大,很容易导致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依据相关规定,混凝土需要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设计配合比,并依据普通混凝土性能实验方式或其他相关标准进行实验、配比,以满足工程耐久性、强度等要求。配合比的设计应经济、合理、科学,不得依靠经验进行配合比。而往往实际施工中,有些现场作业人员投机取巧,不经过官方机构试配,常常依靠经验试配,或提交试配材料与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不同,因而埋下隐患,危及工程质量。

1.2混凝土的拌制

在实际施工中,很多操作人员往往没有对混凝土拌制的材料进行重量核算与控制。材料的重量需要进行控制,每种材料都需过秤。而施工中,也往往容易出现加水过多的现象。加水过量,将导致混凝土在其硬化以后,混凝土内将残留多余的水分,从而形成了水泡,水泡在经过蒸发后,混凝土内将残留许多气孔,既而使混凝土的强度大幅降低。对于混凝土的搅拌,也需要科学、合理的控制时间,其指混凝土全部原料倒入搅拌机搅拌开始,直到搅拌结束。而在实际施工中,其搅拌时间往往不足,从而使混凝土混合不匀、易和性不够、颜色不匀等。

1.3混凝土的养护

在工程施工中,作业人员往往会忽略对混凝土的养护浇水。而在混凝土后期水化反应时,需要大量的水,在这个期间并未得到工作人员的重视,致使混凝土的强度大大降低,而浇水养护的频率也至关紧要,混凝土的水化过程需要连续性,因此为保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浇水的频率与水量必需科学性、合理性。

2.加强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措施

2.1混凝土的配料与搅拌

混凝土一般由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以及各种矿物掺合料组成。将各种材料组分按已经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拌制生产,首先要进行配料,一般情况下配料与拌制是混凝土生产的连续过程,但也有在某地将各种干料配好后运送到另一个地点加水拌制、浇筑的做法。在实际应用中,选取何种方法进行配料通常是根据工程实际确定。

混凝土拌制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效果的好坏将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拌制混凝土的每个环节都不可大意。首先应根据配合比设计要求选好原料,并进行严格的计量。搅拌过程中对各种材料的数量要控制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搅拌时要注意投料次序,控制最短搅拌时间。卸料后要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与坍落度并检查其均匀性,以保证拌制出优质的混凝土。

2.2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粗骨料颗粒级配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与混凝土的强度,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范围,则会妨碍水化进行,削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而对于拌合水,水中则不得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物质,一般要求其PH值大于4.0。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后方可应用。水泥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有细度、初凝与终凝时间、水泥安定性及其强度(主要是3天与28天内试样抗折与抗压强度)。骨料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含泥量、级配、细度模数(砂),压碎指标值(石子)等。在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中,除经常性检测外,还需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进场材料变化与使用动态,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如砂石含泥量的超标、含水率的变化,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明显差异等,需及时反馈给相关生产管理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特殊情况需对原材料进行封存、退场或降级使用,以确保使用水泥、砂石各性能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2.3混凝土在浇筑前的运输

混凝土拌和物从搅拌机中出料至浇筑入模这一段运送距离即为混凝土的短暂运输时间,对这一阶段要求较为严格,需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和灌筑量,避免产生泌水、分离、流动性减少、砂浆流失等现象,应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转运次数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在初凝前浇筑完毕。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遗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结构物,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中混凝土运输的连续进行。

2.4混凝土浇灌

浇灌前应重点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数量和钢筋的位置、预件表面与模板贴得是否严密,确认合格后方可浇灌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在浇灌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浇筑与混凝土相同配合比水泥砂浆。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灌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灌完。混凝土运输、浇灌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严格控制在规定数值内。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上层混凝土振捣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并要求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足够深度,同时振捣棒采用“快插慢拔”、均匀的梅花形布点,并使振捣棒在振捣过程中上下略有抽动,使气泡充分消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并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

2.5混凝土的养护

首先对于温差控制,可根据不同的截面构件和使用性质采取相应的温差控制措施,如冷却循环水管、蓄水养护法、温度钢筋和表面覆盖,降低混凝土中心温度和表面温度差。混凝土温差必须控制在20℃之内。

其次混凝土早期养护是指在最适当的时间拆除外侧模后,进行覆盖养护和浇水全湿养护,全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以防止风吹、日晒及昼夜自然温差。现场要求混凝土构筑物的侧模在2天后拆除,模板拆除后其表面养护的遮盖物不得直接用草包或草垫铺盖,以免造成永久性黄颜色污染,应采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最后混凝土常规养护指常温条件下,全湿养护14天以后仍需养护21天。

3.结束语

在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对其建设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混凝土应用在工程施工中,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与速度,并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施工单位应该严格其施工技术,对其进行工艺控制,提高土建工程建筑物工程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篇7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讨论

0 引言

众所周知,在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占据着重要地位,混凝土施工若有所缺陷就会影响到土建工程产品的质量。所以为提高土建施工产品的质量,避免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必须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不过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土建工程施工技术不断改革创新,同时一大批先进施工技术、工艺、材料以及设备被广泛运用到土建工程领域,这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更是促进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但这并不是说混凝土施工技术已趋于完善了,其实我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确实是亟待解决。

1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

1.1 水的选择和配比

水是混凝土所必须的原料,所以,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首要因素就是水的选择。要得到符合标准的混凝土,首先在使用水的质量方面必须要符含混凝土用水的标准和要求。水质不达标直接影响水的质量,从而导致混凝土的不合格,是对于特殊环境下的混凝土或者是新型混凝土来说,对水的要求可能更高,包括水的PH值、水中离子的种类和含量等。另外,混凝土中水的配比也要考虑在内。

1.2 水泥的选择和配比

水泥在混凝土中起到粘附和凝固作用,而根据建筑环境和建筑需求的不同,混凝土所需要的水泥品种和强度级别也不同。一般来讲,水泥主要有三种:通用水泥、特种水泥和专用水泥,如何选择,那就要根据相关人员的研究与探查,选择最适合的水泥品种来保障土建工程的质量。另外,在选择水泥的同时,注意其质量是否达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还有,在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同时,通过招标或其他形式选择价格最优的水泥,以此降低施工成本。最后,水泥的配比要根据专业人员的研究来添加,相关工作人员不可以随意更改。

1.3 石料的选择和配比

土建工程混凝土最重要的原料就是以沙石为主的骨料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粗砂和细沙。在进行骨料的采购时,应严格检测其质地、杂质含量、含水量等性能指标,因为骨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优劣,关系到混凝土的硬度、水泥用量、耐久度等,而且土建工程中,骨料的使用量最大,骨料的选择就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质量和该工程的整体造价。

2 混凝土相关的施工技术

2.1 混凝土的搅拌技术

建筑物和建筑物的环境不同,对混凝土的要求也不同,所以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也不同。不过搅拌一般要求是选择合理的搅拌机,注意其容量和搅拌强度,使搅拌出来的混凝土质量是良好的。选择专业人员进行指导,确定原料的配比、投料顺序、搅拌强度和时间等等,对于特殊的土建工程来说,混凝土搅拌过程要添加一些外加剂,所以添加的量、添加的时间等也要严格遵守,确保外加剂发挥出其性能。另外,混凝土的制备要选择在施工时,以免水分过早析出造成混凝土的提前板结,影响施工操作。

2.2 混凝土的浇铸技术

混凝土浇筑技术是土建工程中最关键的技术,浇筑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因此这一步骤必须格外注意。对于地基支撑基柱的浇筑来说,施工前应计算好其高度,了解当地地质条件,如果地质条件较差的话,听从专业人员的安排利用灌浆法或者换浆法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以改善建筑地基底部地质条件,保障建筑物的质量安全[3]。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很多内外因素会影响到浇筑的进行,所以浇筑前施工人员要对各个方面仔细检查,包括钢筋是否带有污渍、模板内是否有杂物、钢筋位置是否正确等。对于可能影响到施工工程的因素,施工人员发现后一定要及时上报处理,保证土建工程的顺利进行。最后,浇筑过程应保持连续性,两次浇筑时间间隔不能差距过大,以免两次浇筑无法顺利粘合。

2.3 混凝土的振捣技术

土建工程的混凝土的振捣可以分成人工振捣与机械振捣两种。振捣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混凝土浇筑入模后,使其进入到模板的各个角落,充满模板,排出模板内的空气,保障混凝土足够密实均匀。一般来讲,机械振捣比人工振捣搅拌的更均匀,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使用机械振捣[3],对于小范围施工或是缺乏施工设备不得不使用人工振捣时,要求施工人员细心认真,确保搅拌均匀。

3 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3.1 温度控制

对于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的养护主要关注其内外的温度,因为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各种外部环境如:阳光照射、刮风阴雨天等等,会导致混凝土内外部出现温度差,这就可能使混凝土出现结构性裂缝,这无疑对混凝土的质量安全有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蓄水保温的方法,尽量降低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差,确保混凝土的结构稳定。

3.2 养护方法

对混凝土模型的表面覆盖拆除要在48小时后才可进行,拆除后还要进行合理的严密性防护措施,但是不能使用草料进行覆盖,以免造成混凝土的谎话污染问题,最好使用塑料膜覆盖,这样的混凝土才足够美观。同时要对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进行分析,普遍来说施工单位至少要将其养护两周以上,以此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

4 结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的质量反映了该建筑物的质量,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的优劣反映了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的优劣。目前我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大部分的相关技术人员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施工技术,但重要部分仍有所欠缺,所以相关技术人员应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弥补自己的不足,避免风险的出现。目前土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就包括以上几个方面,但是在今后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可能会出现更多其他问题,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强对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推动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早日和世界接轨。

参考文献:

[1]李慧海.浅谈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几个重要环节[J].科技创新导报.2015(7):80

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篇8

关键词:土建;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各类土建工程项目也随之巨增,进而导致了建筑用地也日趋紧张,基于这一现状,大量不符合建筑要求的场地也相继被征用为建筑用地,由于这类场地中大部分的土体都不能作为建筑工程的地基,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本文就土建工程中地基建设及处理技术要点进行浅谈,以确保地基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房屋建筑的基础性施工,也是最为关键的施工环节。我们要将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重视起来,细化施工过程中每一施工环节的技术措施,使施工中的各个环节的技术都满足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技术规范标准。但对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房屋质量水平来讲,同国外发达国家的建筑物质量水平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尤其是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还存在许多亟需改进的问题,所以为了提升我国的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水平,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下文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来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实践经验,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进行浅显的分析。

二、土建工程中地基建设概述

地基指的是能够承受建筑物荷载作用并对建筑起支撑作用的地层,作为地基的这部分地层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此来确保在地基上面的建筑物能够坚固、稳定、耐久。地基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人工地基,就是当地质条件较差时,土层不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必须采取人工加固处理,使之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的地基,被称为人工地基;另一类是天然地基,这类地基的地质条件良好,承载力也相对较强,无需人工加固处理。进行地基施工时,如果土质是淤泥,并且土层表面比较薄时,需采取适当的措施,尽量避免扰动淤泥; 如果是由建筑垃圾组成的地基,且密实度和均匀性都比较好时,可将其直接作为持力层; 如果是含有大量侵蚀性的工业垃圾和有机物质的生活垃圾等杂填土时,则需进行相应处理,才能作为持力层。

三、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1、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主要通过利用竖直排水井作为排水基础设施,改善地基的排水条件,并采取加压、抽水、抽气以及电渗等具体措施,使地基土体能够快速固结,当土体充分固结后,能够有效地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还可以提前完成沉降。

2、深层密实法。在建筑工程中比较常用的深层密实法有两种: 一种是强夯法,另一种是挤密法。

3、换土添层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将处于建筑物基底一定深度的软弱土体予以挖出,并在这一位置处进行回填压缩性小、强度大、稳定性好且价格低廉的材料,如碎石、砂土、矿渣、煤灰等。然后再进行分层夯实,使其符合设计要求的标准。换土添层法的具体作用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软弱土地基处理。

4、胶结法。

4.1水泥土搅拌法。具体施工中,可将水泥土搅拌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干法,一种是湿法。干法通常是用喷粉机把水泥粉( 也可用石灰粉) 与地基土体在原位进行拌和; 而湿法是通过深层搅拌机把水泥浆与地基土体在原位拌和。随后进行搅拌使土体形成柱状水泥体,进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并减少沉降,同时还可以防止渗漏、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4.2高压喷射注浆法。主要是通过将注浆管置入提前经过钻孔处理的土体预定深度位置,随后利用高压把水泥浆液喷出,进而冲切土体。通常注浆管都带有特殊的喷嘴,进行喷射时,通过一定的速度提升并旋转注浆管,能够使土体形成水泥圆柱体; 如果只提升注浆管不旋转,则会在土体中形成墙状固结体。

4.3渗入注浆法。是将提前搅拌好的水泥浆液或化学浆液,渗入到地基土体的裂缝或孔隙中,使浆液能够充分的与土体固结形成有机的整体,从而提高土体结构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使之不受扰动和破坏。主要适用于粉土、粘土、淤泥质粘土和砂土等地基的处理。

四、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

1、地下水的控制

1) 假如建筑开挖基坑较大并符合基坑内甚至管井的条件,可在基坑内设置管井排水,可有效地减少管井数量和对基坑周边环境的影响。基坑开挖面积较小的情况,可考虑基坑内外设置管井的方式,通过控制降幅来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

2) 地基含水层的土质一般分为粉质粘土、粉土及粉砂交互层,土质渗透性差,影响管井出水。所以管井井深要穿透含水层至基岩底部。通过地基底部的砂层、卵石层等提高渗透系数,形成完整井,便于出水。

3) 承压的含水层渗透系数通常是自上而下呈递增变化,降幅相同,降水井越深,单井出水量也越大。但是如果井深超标则会消弱出水量对水位降幅的正面影响,一般情况下管井的井深要比基坑挖深深六米左右。

2、支护设计与土方开挖

1) 将待要开挖的建筑物地基现场的杂物清理干净,同时对地基下面的排水管道及电缆等供水供电设施搬迁,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勘察绘制出施工现场平面图,平面图内容包括确定开挖的路线、边坡坡度、排水管及集水井位置等。设置测量控制网,找准并控制好基线、轴线和水准点,经反复审核后确定施工的控制方案。

2) 施工过程中首先要用反铲挖掘机挖除较硬的土质,遇到岩石层要通过岩石粉碎机进行粉碎处理。其中,反铲挖掘机在进行分层挖掘土层时或者挖掘较深区域时,运载基坑土的汽车要停靠在反铲挖掘机的一侧,减少反铲挖掘机回转角度,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基坑的边角位置,难以通过挖掘机来完成开挖时,可通过人工对其开挖,确保基坑开挖的各项要求都符合设计标准。

3、地基基础的勘察技术

1)建筑物地基基础勘察后,对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地质类型、分布情况及工程特性进行查明,继而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能和均匀性,找出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因地质情况,如软土层、砂石层地质等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治处理方案。

2)详实地勘探深度进行勘察。从基础的地面算起,勘探深度主要

控制在地基的受力层上,地基的地面宽度不得小于五米,同时设置地

下室或者裙房的抗浮桩和锚杆,确保勘探孔的深度符合抗拔承载力的

评价要求。

3)收集建筑工程设计的总平面图,分析建筑物建筑地形及平面图坐标,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规模、构造及基础的形式来分析建筑的荷载力,根据荷载力来确定地基的埋置深度及地基允许变形范围。

结语:

土建工程中地基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其关乎整个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无法控制的事故,在选择地基处理技术时,也必须根据地基土体的性质进行确定,切忌不可盲目。

参考文献:

[1]王方忠.金樟根.关于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若干问题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4年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