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污水治理技术8篇

时间:2022-10-05 06:59:55

污水治理技术

污水治理技术篇1

关键词:污水治理; 厌氧水解; 人工湿地;环境保护

随着城市劳动力、用地等成本因素的影响,大量产业逐渐向乡镇和农村转移,给经济不发达的小城镇地区带来了严峻的环境压力。同时,乡镇诸多来源于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在组成成分与排放方式上与城市污水相异,单纯照搬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参数很容易导致处理效果不佳及运行费用较高等问题。因此,基于乡镇污水的特点及处理现状,探讨具有针对性的治理工艺技术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乡镇污水的特点及治理现状

1. 1 水量、水质波动大

乡镇工业化水平较低,当地居民、作坊、餐饮业的生活污水及微型工业企业的生产废水构成了污水主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总水量小,易生化处理,水中基本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氮、磷、COD 含量较高等特点。在区域差异上,经济欠发达的乡镇主要产生生活污水及少许养殖废水,可生化性良好;而在发展较快的乡镇则因建设有一定量的工厂,生活污水由于参杂工业废水而可生化性较低。在日变化上,大多数建制镇的污水量为1000~2000m/ d,由于居民生活作息时间较为趋同与乡镇企业生产作业的不连续性,使日污水水量变化系数远在城市值之上,其通常可取1. 5~2. 5。

1. 2 污水收集困难

基于长期以来乡镇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及地形复杂、居住分散、道路狭窄、用地布局不合理的客观现状,污水收集系统普遍存在规划落后,设施老化、缺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增加了污水收集难度。乡镇排水系统大多采用雨污合流排水体制,通常做法为在街道边修筑加盖板的排水渠系统或通过散排的方式排放污水及雨水。此外,由于管网年久失修及质量较差,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现象,造成污水外流或地下水混入,降低污水可生化性,加大了后续处理负荷和难度。

1. 3 采用工艺不合理、资金短缺

乡镇污水处理所采用的工艺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全局统筹规划,一些污水处理工艺的配套与乡镇实际排污量不相符,甚至随意套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行模式,造成资源浪费与设施维护管理困难。同时,乡镇地区经济实力有限,缺少设施运营管理资金保障体系,很多项目建成后成为“晒太阳”工程。

2 乡镇污水处理技术

2. 1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

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是一种将微生物体系附着于滤料或填料上形成生物膜从而使其对污染物质进行吸附、降解处理的环保技术。该技术采用的塑料模块填料具有高孔隙率、高附着面积、高布水性能和抗堵塞性,处理后出水的各项指标均满足国家排放标准。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由粗细格栅、废水沉砂池、厌氧水解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二次沉淀池等构成,工艺上具有以下特点: (1)在处理效果上,一方面经过水解池处理后污水理化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酸化后出水COD/ BOD的比值可达到 0. 48 ~0. 55,平均提高 10%~20%,可生化性得以提高,无需再设初沉池; 一方面,该系统的 COD 去除率可达75%~85% ,SS去除率可达 85%~95% ,均可满足城镇污水二级处理的出水要求。(2)在污泥产率上,由于高负荷生物滤池中的生物膜对污染物除了具有好氧生物同化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厌氧异化分解作用,使污泥的产率大大低于普通活性污泥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污泥处理处置成本。(3)由于水解池对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去除率,使后续构筑物水力停留时间缩短,有效减小了构筑物的体积,降低了运行能耗,节约了建造成本。

2. 2蚯蚓生态滤池

蚯蚓生态滤池是近年来国外新开发的一种利用蚯蚓个体大、易繁殖、能富集污染物、能作为环境污染状况指示生物等优点将其投放入生物过滤器中以进行污染物处理及废物循环利用的绿色污水处理技术。蚯蚓生物滤池具有物理过滤、吸附、好氧分解、污泥处理等功能。该技术常用的为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其可与水解酸化池和人工湿地连用,由多个塔层组成,每层以土壤为滤料层,土壤层下是不同粒级、不同种类的填料。在功能上一方面利用蚯蚓吞食污染物提高滤料孔隙率,增加反应比表面积,改善反应器填料的通透性,进一步促进污水中有机质的降解,降低污泥产率,解决滤池中可能出现的污泥堵塞问题; 另一方面,蚯蚓与微生物具有协同作用,蚯蚓在滤池内的活动与分泌物能有效地提高微生物的活性,促进有机污染物的分解与转化。滤床中增殖的的蚯蚓可作为农村家禽养殖的饲料,其排泄物具有较丰富的有机物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矿化度高,稳定性好,可作为高效农业化肥及土壤改良剂使用。该技术运行费用低,设施结构简单,实现了污水与污泥的同步处理,是一种资源循环利用型的绿色处理技术,特别适合在农村、乡镇地区推广应用。

近年来,蚯蚓生物滤池在法国和智利有较快发展,中国和日本也有该技术的研究工作。例如: 在中国重庆有人研究利用蚯蚓和土壤处理系统处理人工配制的有机废水,取得一定成效; 汤丽华等构建了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系统,通过改变水力负荷等运行条件,分析探讨了其对系统堵塞作用及出水水质的影响。然而该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对其工艺的作用机理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如滤池中微生物多样性情况,蚯蚓在滤池中的繁殖、生长特征,净化效果的影响因素等。这些问题的研究有益于进一步完善蚯蚓生态滤池工艺。

2. 3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主要由铺设于构筑物底部的填料与具有良好污水处理效果、成活率高、生长周期长的水生植物组成,将污水以推流式平漫或水平渗滤的方式引入其中,使其通过填料―水生植物―微生物三者的物理、化学、生物协同作用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处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净化机理是多方面的,包括:物理过滤、物理吸附与沉积、植物吸附吸收、微生物代谢、有机物的生物降解等,其中填料一般由土壤、细沙、砾石、灰渣等构成,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长介质,通过沉淀、过滤、吸附去除污染物; 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主要起到固定床体表面、防止淤泥淤塞,对污染物具有吸收、代谢、积累作用; 优势微生物主要有产碱杆菌属、黄杆菌属等,可由自身的生长与变异吸收和分解有机物质、有毒物质、氨氮等。

2. 4 地下渗滤系统

地下渗滤系统是将污水通过埋在地下的散水管间歇性投配到具有一定构造和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污水在土壤的毛细管浸润和渗滤作用下向周围渗透扩散,通过土壤的物理截留吸附、微生物氧化降解等作用使污染物得到去除。由于地下渗滤系统为地埋式,避免了蚊虫滋生、臭气扩散等卫生问题,不影响地表环境和景观,是城市小区、乡镇农村小规模污水现场处理和回用的理想技术。

地下渗滤系统通常可以和调节池、厌氧滤池连用,可分为渗滤坑式地下渗滤系统、渗滤管式或渗滤腔式地下渗滤系统、土壤毛管地下渗滤系统、地下渗井地下渗滤系统等。在近 30年来,该技术的应用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受到重视。如李英华的研究表明,干湿交替运行的土壤地下渗滤系统可以提高系统的复氧能力,使微生物更有利于降解有机污染物,降低系统堵塞的可能。郑向勇等认为渗滤腔式地下渗滤系统的渗滤腔体可由硬质塑料、玻璃钢、砖、石头等构成。然而在当下该工艺仍存在容易堵塞、占地面积大、除磷能力有限等不足之处。

2. 5以接触氧化工艺为代表的地埋式一体化设备污水处理技术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是将目前较为成熟的生化处理技术组合在一起并埋在地下以进行污水综合处理的设备,其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省、噪音低等诸多优点,在乡镇地区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该技术可分为接触厌氧法、SBR 法、A/O 法、A/ O法等,其中 ZW 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就是典型的代表。其为一种完全混合式的生化反应器,主要结构是中心曝气区和污泥沉淀消化区。污水在曝气的作用下达到完全混合的状态,处理后的污水通过下部导流缝进入沉淀区。整个过程连续进水、间歇曝气,处理效果好,污泥产量少,对环境污染小,适用于受资金限制不宜建污水处理厂的中小乡镇。主要构筑物有细格栅、潜污泵、调节池、ZW 一体化设备等。国内对于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仍取得了一些进展。如 20 世纪80年代末期CL型地埋式不耗电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在化粪池的基础上增添了兼性生物滤池和氧化沟工艺,处理效果大大提高。

3 结束语

乡镇污水处理是当下乡镇地区污染整治的重点,也是实现乡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介于乡镇污水具有水量水质不稳定、收集相对困难等特点与污水处理工艺需要尽可能低的建设运营成本的现实要求,应充分结合乡镇实际财政水平、产业布局、污水特征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取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

参考文献

[1] 王志强,李黎,罗海霞,等.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 5) : 2957-2959.

[2] 邢美燕. 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城市合流污水工艺性能研究[D]. 上海:同济大学,2008.

污水治理技术篇2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技术;现状

1 我国城镇污水治理技术现状

1.1 城镇污水来源及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和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大量过度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也导致了包括水污染现象在内的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水污染现象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阶段,许多河流和水资源遭遇到非常严重的污染,水污染已经从对环境污染开始向对人的饮用水源进行污染,间接地损害着人的健康。反观我国目前污染水的治理现状,治理规模小、产量低、设备工艺落后、而且好多城市的水污染治理项目缺乏配套的政策和资金协助,还有一些城市未经充分论证上马的污水处理设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不符合,这些都是导致目前我国在污水治理方面效果不佳的因素。

分析造成水污染的根源,农业方面与近年来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富集化,大量的农药残留伴随着雨水等汇集到河流有很大的关系,城镇生产方面,许多企业生产方式还较为粗放、单一,虽然大型企业都在环保部门的督促之下配备了污染水处理设备,但在利益最大化思想驱使下,后续维护资金量不够。一些易损的耗材更换也及时,使得设备很难维持正常的运转,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再加之大量的中小企业没有环保意识,对待生产污水肆意偷排,这些都致使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

1.2 目前我国污水治理所采用的水污染处理技术

目前,我国污染水治理方面常采取SBR(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技术,SBR工艺是通过时间上的交替运行实现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运行全过程。SBR技术是将活性污泥、污水等污染物质经过一些列如沉淀,然后再排水排泥的周期性污水处理工艺,完成所有这些过程通过综合自动化控制设备控制,这套间歇循环处理过程以应用成本低、污染物质沉淀速度快的特性被广泛使用。另一方面,SBR技术可以很好的融合新技术,也因此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也正是为了这个原因,这项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增长。但在使用工艺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工艺复杂、操作繁琐、操作成本高。另一种污染治理技术是氧化沟工艺,技术可以说是SBR工艺的一个延伸,原理和悬浮生物处理技术是相似的,是一种延时曝气技术。根据多年的发展经验、技术理论和实践,由于低成本、高回报,也成为国内广泛使用的技术。效率较高,广泛使用在许多中小型国家的污水处理工程中。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对废水出水水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氮、磷等物质有了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SBR工艺和其延伸出的新工艺作为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工艺,无论在城市污水还是在工业废水的处理中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除此之外,也不断涌现了许多经济高效,操作灵活的新型污染水处理工艺。

2 水污染治理新型技术的应用

针对目前水污染在中国的现状,除了上文提及的SBR工艺和其延伸出的新工艺之外,符合低成本、低管理和高效的新型生态污染水处理技术近年来也不断被投入营运,如人工湿地、生物浮岛技术等新型的城市污染水治理系统。

2.1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水资源污染治理技术

人工湿地是人为建造的干预性生态系统,目的是通过人工湿地将污染水体进行有效的控制,它对污染水的处理分为前期的预处理,在通过湿地土壤、植物和微生物对污水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的共同作用。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净化处理是有效的,在自然生态中应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有效地实现了污水处理的效果。这种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去除率可以达到80%以上。对污染水中的氮、磷具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同时,该技术还具有其他优点,如工程建设和运营成本低,强负载适应性,相比其他水污染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由于其低成本,对自然环境影响小等优势目前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人工湿地系统中污水以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三种形式存在。在这三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过程中,对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治理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主要由治理水污染几点措施和操作控制决策影响的。在目前阶段,由于人工湿地的建设趋势改变,人工湿地应用的类型也相应作出了调整形成了复合应用形态,也被称为复合流人工湿地系统。该系统有效地改变了原有的污水处理单一结构,实现高效净化。

2.2 生物浮岛技术水资源污染治理技术

如前所述,流经城市的河流和其他水体污染一般,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促进了周围生态环境的恶化,也给城市水污染治理带来困难。出现在国内外各种水体富营养化的净化处理技术,如生物浮岛技术、人工水草净化技术。在应对富营养化水体污染,生物浮岛技术以及人工水净化技术可以用于净化水质。生物浮岛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利用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它的生产过程是:建立浮体-依靠根部吸附-去除污染物-净化水质。应用这种水污染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体污染物,净化水质,并且投入少可以反复应用,而且生存和繁殖的水生生物还可以为城市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2.3 悬浮填料移动床技术

这种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对污染河流的治理中,将悬浮填料直接加入到曝气池。悬浮料在曝气池中的比重和水基本相似,让它作为微生物活动的区域来和流经曝气池的水流互相作用,将活性淤泥和生物膜法结合使用,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3 结束语

从分析来看,经济、节能以及高效的水污染治理方式将会是我国以后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发展的主流趋势,我们只有向着这一目标坚定的进发,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和环境相协调的污染水治理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水污染治理的高效、节能、环保,才可以真正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玲玲.对工业企业水污染治理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3(4).

[2]田立江,姚志彬.SBR工艺与CASS工艺的比较[J].江苏环境科技,2003(2).

污水治理技术篇3

关键词:城市;水污染治理;现状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享受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由于配套治污设施的匮乏,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长,影响了城市的整体面貌,更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城市水污染治理已经迫在眉睫。本文现主要针对我国城市水污染治理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2 我国城市水污染治理的现状

2.1我国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及治理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大量人口和企业开始聚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渐渐成为我国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和配套的治理设施,大量污水被排放到河流湖泊之中,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市河段中仅有30%左右为I到III类水质,而高达60%多的河段为IV到V类水质,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尤其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长,城市水污染现状更加堪忧。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及政府管理的日趋严格,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摈弃,节能减排,建设绿色中国已成为我国政府的重要举措。当前来看,我国城市水污染治理规模相对较小,由于缺乏资金且管理制度落后,价值植物设备技术过时、老化严重、运行成本较高,都给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带来了巨大的困境。

2.2我国传统城市水污染治理技术

当前,我国城市水污染治理普遍采用的是SBR技术和氧化沟技术,先对其进行简要的阐述。

2.2.1SBR技术

SBR技术是一种间歇性曝气的污水处理技术,其能在反应池内自动实现污水的混合、沉淀、排泥等全过程,该技术沉淀速度较快,抗冲击性较强,使用成本较低,且能够有效避免污泥的膨胀,因而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得益于SBR技术的优良特性,在其基础上发展衍生出了MSBR、CAST等新型SBR反应器,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2.2.2氧化沟技术

氧化沟技术作为SBR技术的一种衍生,其外形为封闭的沟渠,采用了悬浮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极低的使用成本和极高的污水处理效率,因而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氧化沟技术又称作连续环状反应器,从机理上采用了延时曝气技术,并在发展应用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创新与完善,得益于其流程短、操作便捷、成本较低及稳定性较强的特点,氧化沟技术在我国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

3 城市水污染治理新技术的简介

随着城市污水制造量的不断攀升,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城市治污的需要,一些新型城市水污染治理技术开始得到推广与应用。

3.1蚯蚓生态滤池技术

蚯蚓生态池技术是一种利用蚯蚓及其他微生物对污水进行过滤和分解处理的污水处理技术,以蚯蚓为主的微生物能够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吞噬或讲解,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与其他技术相比,蚯蚓生态滤池技术的能耗更低,并且具有极高的处理效率,经过生态滤池处理的污水几乎去除了全部污染物,是一种符合我国节能减排号召的新型环保型污水治理技术。

3.2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技术是通过人工建造湿地生态系统,然后将城市污水科学、合理、适量地引入人工湿地中,利用湿地生态中的植物和各微生物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同蚯蚓生态池技术相似,人工湿地技术也具有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运行和建设成本低一级适应能力较强的优势,具有较高的环保和经济效益,在我国城市污水治理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

3.3生物浮岛技术

当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后,水体将逐渐富营养化,不仅对水资源造成了较大的污染,更对流经地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浮岛技术营运而生。生物浮岛技术通过利用浮体,将喜水的植物种植与浮体之上,并将整个浮体置于富营养化的水体之上,浮体上植物的根部将对水体中的磷和氮等元素进行吸收,从而实现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

3.4人工水草技术

与天然水草不同,人工水草是一种人工制造的聚合物,其外形比天然水草大,利用人工水草技术将人工水草至于污水之中,能够在水中形成良性的生物链,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通过食物链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对水体的净化。整个净化过程操作简便且运行费用较低,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空间。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水污染已成为可持续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城市水污染治理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相信随着社会各界的不断重视,城市水污染必将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常婕 城市水污染治理现状及建议 科技风,2010,8(3):121

[2]邢美兰等 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建议分析 科技信息,2014,3(11):78-79

[3]蒋一 我国城市水污染治理技术探析 黑龙江科学,2014,4(9):93

[4]冯坚等 城镇水污染治理技术及研究进展 科技传播,2010,23(11):32-33

污水治理技术篇4

[关键字] 地下水污染 水资源 治理技术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158-2

水资源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之一,但经过我们人类长年累月对水资源的过度索取和污染,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性的一个重要问题。

地下水是人类可用的淡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地下水资源量占了总水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占全国总用水量的五分之一,是我国大约7成的人口的主要饮用水源。

地下水的特点是水质好、分布广, 因此得到广泛利用。可见地下水资源对我国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地下水还是维持水系统平衡的重要保障,支撑着整个大自然的正常运作。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地下水污染的程度日益严重。现今,如何治理地下水污染已经成为全社会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本文就分析我国地下水的污染现状,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治理措施,希望为我国在地下水污染的治理上提供一点帮助。

1 我国的地下水的污染现状

近年,我国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环境受到污染,有部分地区污染严重到已不宜饮用,且污染程度每天都在加深。

根据最近的水质监测报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水质都在不断恶化。其中,以北方城市地区最为严重,污染元素多且超标率高,主要污染超标因素有矿化度、总硬度、氟化物、氯化物、细菌和大肠菌群等。

除了以上的无机污染物之外,还有例如苯并花、氯代烃等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部分重污染区水质污染属于严重超标,超标原因多为硬度、汞、铬和氨氮含量较大等,该地区地下水的水质已不宜人类饮用,其中汞和铬等有毒有害物质更会对人体造成直接损害。

2 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技术措施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人们总结出了比较系统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以下我们就列举一些比较有效的措施:

2.1 物理处理法

顾名思义,物理处理法就是采用物理手段来治理受污染的地下水,物理处理法主要有屏蔽法、被动收集法和水动力控制法三种方法。

(1)屏蔽法

屏蔽法的做法就是在受污染的地下水体周围建立起各种物理屏障, 以防止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在通常情况下屏蔽法只作为地下水污染治理初期中的一种临时性控制办法,除了对小范围的带有剧毒的重度污染物时进行屏蔽时才作为永久性的办法。

(2)被动收集法

被动收集法就是在地下水流的下游部分挖出一条沟道,目的是利用设置在沟内的收集系统将漂浮在水面的污染物质统一收集起来然后方便集中处理。

(3)水动力控制法

水动力控制法是通过向含水层注水或者抽水从而使地下水的水力坡度发生改变, 运用井群系统来将受清洁的水体与受污染的水体分隔开,有效地保证清洁水体免受污染,根据井群系统布置方式的不同,水力控制法又可分为上游分水岭法和下游分水岭法。

2.2 化学处理法

(1)加药法

将化学药剂通过井群系统注入到受污染的水体中, 例如添加氧化剂使有机物降解或沉淀无机化合物,注入中和剂用来中和酸、碱性溶液等。

(2)冲洗法

是治理有机烃类污染的有效办法,可分为蒸汽冲洗、空气冲洗或者酒精冲洗等。蒸汽冲洗是通过令机物热解,逼使挥发性组份溢出。而空气冲洗就是将空气直接注入受污染水体的底部, 然后空气在水中上升时,会携带污染物中的挥发性组份一同溢出,最后再用集气系统统一将气体收集起来进行处理。

(3)土壤改性法

通过把有机改性物质和原位注入表面活性剂注射到土壤的粘土层中,促使粘性变成有机粘土,而有机粘土的特性就是能有效吸附有机污染物,对改善水质很有帮助。

(4)射频放电加热法

通入电流到受污染水体中使水中的污染物降解。

2.3 稳定和固化技术

稳定化技术是指将污染物的有害性转化为毒性较小甚至无毒性和不易溶解的状态。而固化技术是指将液态的污染物质包起来变成颗粒状或块状的固态,从而使污染物难以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也难以对环境作出破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稳定化技术与固化技术融合运用对控制重金属离子和放射性物质,使其变得稳定有很大效用。

稳定、固化技术的步骤是:

1、中和重金属离子和放射性物质的酸碱度;

2、破坏金属络合物;3、控制金属的氧化还原态;

4、转化成毒性低、不溶性的稳定形态;

5、最后使用固化剂令污染物转变成相对稳定的固态物。

2.4 抽出处理法

抽出处理法指的是我们将地下受污染的地下水通过抽水系统抽到地面来再进行治理的方法。这种方法能直接有效地治理受污染的地下水,由于已经把地下水抽到地表,则可以按照地表水的治理方法来治理:

1、物理法,包括过滤法、吸附法、反渗透法、重力分离法、空气吹脱法、气提法和焚烧法等;

2、化学法,包括混凝离子交换法、氧化还原法、沉淀法和中和法等;

3、生物法,包括厌氧消化法、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和土壤处置法等。

虽然抽出处理法直接有效,但毕竟要将地下水抽到地面上,需要的人力物力和专业器械肯定不少,导致治理成本升高,如果抽取的过程处理不善还有可能会引起地面塌陷等问题。

2.5 原位处理技术

原位处理技术是当下最受重用的治理技术之一,原位处理技术分为物理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其拥有治理费用相对低下,有效减少水体中污染物,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等优势,是一种综合性能很不错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原位处理技术。活性渗滤墙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物理化学处理法,活性渗滤墙一般运用在地下储水层中,它的原理是当地下水通过活性渗滤墙时,活性墙体的物质与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接触产生物理化学反应,然后污染物被消除,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而生物修复就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生物处理法,它的原理是通过利用原生微生物对污染区域产生微生物反应,从而达到降解污染物质的目的。一般原生微生物进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不高,降解效率偏低。因此,我们必须专门培养一些拥有高降解能力的特异微生物。将这些高效的特异微生物添加到受污染的地下水中来降解那些难降解的有机物,从而使污染的地下水得到有效净化。

3 地下水污染的预防措施

对于改善地下水污染的状况,只是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是不够的,还需要采取预防措施从源头控制地下水污染,尽量做到防治结合,把污染的危害减小到最低限度,这样才可以令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效果事半功倍。

(1)建设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地下水污染进行全面监管, 事实证明,仅凭借现有的法律法规是不足以解决现时严重的地下水污染状况的,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地逐步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在对地下水环境污染的监管工作上拥有更为完善的法律凭据。

(2)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地下水监测网络,为了时刻能对水环境质量进行检测,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增加负责监测地下水环境的基础设施, 使监测设施形成一个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从而不断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达到更方便、及时地对地下水进行检测的目的。

(3)进行系统的全国地下水污染情况调查,开展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水质总体状况、污染来源,划分地下水质量区域,科学制定水资源保护与防治规划。因此急需开展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并建立地下水污染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4)设定全国地下水污染预警与应急预案,实现大区域范围内的地下水污染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对地下水污染严重的地区及时预报,使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地下水污染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的蔓延。

(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信息媒体及培训班等不同宣传手段提高全社会对地下水污染危害的认识,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提高公众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

4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地下水的污染现状,提出了一些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和预防措施,目的就是为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提供建议。对于已经受污染的地下水,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采用有效的治理措施,同事还要查明和整治污染源,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治理技术,研究出更加有效、更有效率的治理技术措施,为任重道远的地下水治理事业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梁亦欣,刘祥,于鲁冀.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趋势[J].科技信息,2007,(27):584.

[2] 张秀芳.我国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地质,2002,14(3):40-42.

[3] 路青艳,李朝林,李涛.我国地下水污染概况[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质,2006,24(5):317-320.

[4] 陈秀成,曹瑞钰.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的进展[J].中国给排水,2001,17(4):23-26.

污水治理技术篇5

关键词:生物技术;水污染;治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生物技术治理水污染的应用最早开始于20世纪初,在对于水污染的治理中,由于其成本低、效率高、工艺简单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

1.1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通过在细胞工程上的遗传操作,在目前的操作中主要包括细胞融合、核质移植、染色体移植或基因移植等方式,所以通过这些方式培育出人们所需要的新生物。对于体细胞的融合技术,目前主要是对不同种类的细胞加上融合剂,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其能够跨越物种的限制,成为杂交的细胞。作为融合细胞,在发展中,两个细胞的基因都有可能被表达,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生物的界限,提供了创造新物种的可能性。通过不断地研究这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植物细胞的融合,对于动物细胞的杂交虽然还在分裂的阶段,不能够发育成完整的个体,但是在理论的研究意义和基因定位上还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技术在目前的研究水平上,通过采用与工程设计十分类似的方式,按照人们所需要的进行设计,根据相应的方案设计出所具有的新的性状的生物,这样才能够在之后的繁殖中稳定的遗传给后代。在进行基因操作的过程中,按照对植物的基因操作方式,首先进行对基因片段的筛选,选择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基因;之后在进行中,通过质粒或者病毒的DNA与所需要的基因重组成新的DNA;之后将重组好的DNA通过一定的方式导入到细胞中,进行对细胞的培养,筛选出能够产生相应效果的细胞,对其进行大规模的繁殖,并在之后对水污染的治理中有效地进行使用。

1.3 酶工程

酶是一种在生物体内具有新陈代谢作用的蛋白质,在生物体内酶大多作为催化剂,具有效率高、反应污染小、低能耗和易控制的特点。在如今的化学反应中,一般都是通过对酶的有效利用,生产出对人们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在目前的酶应用中,对于医药、医药方式也有着很大的作用,通过酶促作用,能够有效地对药物进行生产,增强药物生产的精准率,帮助更多的患者摆脱病痛的折磨。同时多种酶的使用中,例如菠萝蛋白酶、淀粉酶和胃蛋白酶也能够为人们生活增加更多的应用,并且多用酶工程已经应用到了食品中,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好体验。所以在水污染的治理中,通过对酶的有效应用,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对污染物进行分解,并且具有更强的专一性,不需要进行再次的培养工作,减少了之后的再次工作的处理,也一定能够更好地完成水污染的治理效果。

2.现代生物技术在水污染中的应用

2.1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对于水污染的应用,在微生物技术的支持之下,人们采用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并且此项技术的应用,也作为较为先进的一种对水污染的方法。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人们通过对微生物的培养,已经工厂中的废水和分解一定的难降解物,帮助人们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处理。在人们的长期研究中,通过对一些先天性的菌落进行培养和改造,将这些菌落能够更好地进行处理的工作,并且通过对微生物的固定化,能够对微生物进行固定,长时间地进行废水的处理,提高了对菌落的利用率,特别是对难降解性的有毒物质有着显著的作用。在处理好生物菌落的应用后,可以将其有效地固定在活性污泥上,对于废水的处理能够更加地有效。通过对微生物的固定,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菌落的回收率,减少了微生物数量的应用和提高了其应用的效率,在水污染的治理上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

2.2 生物反应器技术

在水污染的治理中,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应用也是其中的进步,有着更好的发展。现在的新型生物膜反应器中,虽然有着一定的使用前景,但是在目前的所有方法中,一般都是通过反应器内装有的较大的载体,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不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更换微生物群落,能够更加有效地对水污染进行治理。并且对于不同结构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增加污染物与微生物的接触时间,加快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处理,同时增强微生物的分解代谢的能力。在目前的应用中,虽然已经有了较好的反应器问世,有着更好的管理方式,但是也有着造价高、操作麻烦的缺点。所以在目前的应用中,这种方式纵使有着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只有很少的国家进行大规模地投入使用。所以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行更好地发展,为水污染的治理提供更加优良的方法。

2.3 生物强化处理技术

对于微生物处理水污染的应用,已经在极大程度上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是在部分的应用中,将废水中加入自然中的优势菌种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人们在进行微生物技术的应用中,也慢慢地将菌落分解能力的强化技术作为主要的研究目的。所以在进行生物强化的技术中,一般是通过对微生物的筛选培养,选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微生物。高浓度的活性污泥法在对污水进行处理中,在能够对微生物进行培养的时候,也能够加大对污水的处理,提高水污水的处理效率。在进行生物的强化处理技术后,对于水污染的治理加强了效果,希望能够更好地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保证环境的安全。

结语

现在随着微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上人们的不断探索,相信在现阶段中的水污染治理中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同时加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的现在科技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加强了对微生物的应用,使得对水污染的治理和环境的治理效果能够更好地进行。综上所述,对于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加快对水污染和环境的治理工作,为生态环境的修复做出极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污水治理技术篇6

关键词:水资源污染治理技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水是生命之源”,在水资源日益短缺,水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关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已经迫在眉睫。信息时代为我们去关注水资源问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便捷。我国是一个用水大国,也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国家,因此必须要重视水资源保护的工作。

1.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国家在水环境保护的投入越来越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污染程度,但仍存在着不小的问题。首先,近些年来国家对水环境保护的投入虽然与日俱增,但与经济增长的速度是不成正比的,快速增长中的企业污染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水污染的排放量始终保持在较高的程度上,大部分水体污染程度虽得到初期控制,并没有呈现出好转的迹象,仍有30%以上的水质为劣等或最劣等水质,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其次,水环境监管力度不够。国务院已经明令各地区加强对水环境污染物的控制,并由环保部门与企业、地方政府签订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制,并将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和重点排污单位。然而,部分水环境监管部门的能力并没有完全满足水环境管理的能力,执法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仍受制于地方发展经济目标的实现,违法破坏环境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2.治理水资源污染的有效策略

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提出应当“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对水污染的防治应当结合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下面结合国外水污染治理的经验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有利于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建议 :

2.1 完善我国水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继续深入水污染防治立法,加快水污染“费改税”工作,尽早开征水污染税。不管是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新的《水污染防治法》,还是现行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对水污染的防治还远远不够完备,仍然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立法目标过低,且概念模糊 ;对违法企业的惩罚力度不够 ;未明确规定地方政府的环境法律责任 ;未明确规定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监管责任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仍待完善等等。因此,开征水污染税已经迫在眉睫。

2.2 加强国际深度合作,在治污手段、治污技术方面加强国际合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国际河流合作开发中存在着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国际河流中“水争端”的问题以及各国齐心协力保护所属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在针对国家河流的保护中,各国更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及时共享信息,从而有效地避免隐形存在的矛盾和争议。

2.3 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加大污水处理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截止 2011 年底,我国已经建成并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已超过 3000 家,并且污水处理行业的工业增加值也逐年增加,可见我国的污水处理业正在兴起,当然,要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减少污水处理的成本,就势必要改进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2.4 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多级监督体制。

目前我国在水污染执法实施中,仍旧存在着很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业企业推广绿色环保节水净水设备、控制工业企业排污量、足额征收水排污费等方面。各级政府的环保部门应当与水利部门、卫生部门和市政管理部门等行政机关密切配合,协同管理,同时还应鼓励民间组织对水务监管部门的执法和工业企业的排污进行监督。

2.5 开辟水污染治理的多种融资模式。

我国在这方面也有过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2003 年,南京市在治理秦淮河时,曾推出了秦淮河环境整治项目的项目法人制,在当年 7 月,南京市政府授权成立了集融资、建设、管理和经营为一体的秦淮河开发治理有限公司,不仅实现了公益化项目的市场化融资,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治理项目的资金问题,而且有利于秦淮河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还可以探讨将更多的融资方式运用到水污染治理上,比如 BOT 模式,市场证券化等等。

2.6 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模式 , 并适时试点乃至在全国范围内开放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市场。

国内目前运行的比较的良好的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但主要是针对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所进行的交易。因此可以借鉴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权交易,在我国适时推出水污染权排放交易。

2.7 继续加大爱水、节水、护水和治水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我国人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动员全民加入爱水、节水、护水和治水的行列。不仅要做好“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宣传工作,更要加大平时对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只有人人都能在生活中注重保护水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污染的问题。

2.8多管齐下, 治理水资源污染

第一, 加强投入, 建立污水处理工厂, 集中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政府部门要加大治污工作的资金投入, 在县以上城市建立污水处理厂, 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在工业废水的企业也要加大投入,建立污染处理工厂; 有条件的在工业水区内建立污水处理厂, 集中处理工业废水。第二, 合理规划和布局。各级政府要从大局和整体利益出发, 合理规范布局工业小区, 禁止在饮用水河流、水源保护区周围建立污染企业, 同时要控制企业的污水排放总量, 降低水污染。第三, 调整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工业废水的主要来源是乡镇企业中的造纸、化工、印染、电镀等小企业排放的废水, 这些企业产值并不大, 但控制住这些企业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乡镇企业的污染。第四, 提高企业技术水平。要引导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推行集约化经营,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减轻环境污染。对新建企业, 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清洁工艺,减少污水排放量。对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高技术含量, 以降低污染源。同时,要开发污染处理技术, 使污染物能综合利用, 化害为利, 变废为宝,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9加快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水污染的控制需要依靠政府的管制和公众的监督,对水污染的治理还需要依靠先进的科技。科技的进步必将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来获取水污染治理的高效率、高效益。政府应加强水污染治理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的扶持力度,对治理污水有特殊贡献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对企业污水处理工艺展开针对性的改进和技术路线的优化。此外,应积极推进污水治理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推进水污染治理的市场化。让污水治理行业在市场中活跃起来,市场的导向作用必将使得污水治理目标更早地实现。

当然,除了以上几点,还必须采取严格水环境准入标准、鼓励企业参与到水污染防治上、建立饮用水污染应急预警体系等措施。

3.结语:水污染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当前加强和改善水资源现状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给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水资源环境,加强水污染的治理及各项措施的研究,尤其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我国来说,加强政府的环境管制与公众参与相协助的环境管理体系,以促进政府、公众、企业共同为改善水资源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韩兆先,吕艳丽.关于当前我国水污染治理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13)

[2]江曙光.中国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07)

污水治理技术篇7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治理技术

农村的生活环境与城市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作物种植以及养殖行业,而这些都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农作物种植中会应用到化肥农药,农作物收割会出现残余的秸秆;养殖过程中大量的禽畜类粪便、尿液,都会引起水环境的破坏。为了有效实现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控制,需要针对污染源进行科学分析,做到对污染物的控制,降低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防止污染物随着水流流入到江河湖泊或者渗透到地下,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富营养化,减少对农村水体环境的破坏。

1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问题

1.1农村环保工作缺少科学的规划与管理

很多乡镇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工业企业,制定了非常多的优惠政策,通过大量引入工业企业,能够解决农村居民的就业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规划,造成了企业分布混乱,污水排放问题得不到解决,甚至会出现污水的随意排放。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关注,也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但是由于前期规划不到位,采取的治理方案并未发挥良好的效果,让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1.2影响因素多,治理困难

污染源是各类污染现象发生的源头,想要实现污染的控制,必须要从源头入手,落实科学的污染源控制。农村水环境污染源可以分成两类,一是自然污染源,二是人为污染源。自然污染源就是指因地震、火灾等情况造成的环境破坏;而人为污染源是在人类的生活与生产中而形成的环境破坏现象,针对农村的水环境污染状况,具体原因是农村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农村工厂造成的污染物排放或者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物等等。在水源的污染物分析中,主要的污染物包含酚类化合物、总有机氯化物、可吸附有机卤素以及苯胺类化合物等,在进行农村水环境质量检测中,需要强化检测水平,保障检测数值的精确性。但是,由于水环境检测要求相对较高,而且影响因素多,难以采用集中的方式进行污染物解决,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1.3生态经济发展不足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分析,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让很多企业面临着转型难的现象,政府部门需要引入大量的资金,结合区域的现状,落实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目前很多农村都存在着欠缺,制定的措施并不能有效实现对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

2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及治理技术

2.1因地制宜,技术推广

因地制宜是农村水环境治理中需要坚持的关键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环境治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积极解决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源头性问题。为了落实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科学治理,在治理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一刀切的现象,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分析,确保制定的污染治理技术能够适应农村生活,并且不会对当地的经济与管理造成阻碍。一般来说,在治理过程中以能耗低、成本低、便捷性的技术为首选,尤其是在污水处理技术选择方面。比如,在农村污水治理中,如果污水中包含淤泥或者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可以在污水治理过程中加大对氮磷资源化和尾水利用技术的推广,既实现污水的治理,又提升农村经济效益。此外,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也是引起水环境污染的关键因素,尤其在生活过程中存在大量旱厕,尿液、粪便随意排放,造成了环境的破坏现象,针对此问题可以实现对农村旱厕的改造,实现生态厕所的应用,同时借助微生物将尿液粪便转化为有机肥,减少对水环境的破坏。

2.2完善环境保护和污染的奖惩监管机制

首先,对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方式进行约束,鼓励农民在指定地点进行垃圾堆放,同时做好垃圾的分类工作,促进垃圾回收效率的提升。其次,实现对农业生产方式的更新,可以为农村提供相应的秸秆机械化粉碎机器,促进秸秆的利用效率,同时也避免秸秆焚烧过程中造成的粉尘与空气污染。粉碎之后的秸秆可以用作生物肥料,减少了化肥的施加对土壤的破坏。然后,在农村的农业种植过程中,加大对新型生产工具的宣传,做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采用新型生产工具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需要落实完善的环境保护措施,并且加大对相应措施执行度的监督,确保制定的措施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对于一些污染物处理达标的产业,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最后,在农业生产以及生活过程中,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标准,根据制定的标准进行污染环境行为的打击与处罚,促进农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2.3源头控制

源头控制是农村水环境治理中最为关键的管理办法,也是实现农村水环境改善的重要方式。在源头控制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家禽牲畜养殖过程中,实现对动物粪便、尿液的收集,利用动物的粪便和尿液替代化肥,改善农业种植中的土壤结构和土壤性能,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但是,当前很多农村居民对于动物的粪便和尿液应用方式较为传统,并未落实科学的处理,因此当地的政府部门需要建立专家组,积极落实新方式的宣传,改变以往传统型的处理方式,提升动物尿液粪便的利用率。另外,在农村可以加大对生态厕所的建设,宣传采用更加安全卫生的方式实现对废弃资源的利用。第二,在农村进行养殖时,养殖场所的环境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实现对养殖技术的优化,重点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污水随意排放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强化对污水排放的宣传,建立污水少量排放的养殖场,并且在养殖场内部进行有机垫料的设置,从源头上进行污水的吸附,将废弃物转变为固体,减少动物尿液的随意排放。在利用此种方式进行水环境治理时,消耗的能源和资金相对较少,可以采用农业种植中剩余的稻草、秸秆等满足垫料的应用,既达到了秸秆稻草等的科学利用,又减少了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污水排放问题。最后,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氮磷污染,实现对氮磷污染源头的控制。一般来说,氮磷污染主要是农业种植的化肥施加所产生,所以在施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氮磷钾的比例,做到科学施肥,强化对绿色肥料的应用比例,减少化肥的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化肥的应用效率,促进农业种植效果提升。目前,我国很多地区仍然采用大水漫灌式的灌溉方式,而这些现象将会出现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而且氮磷营养物质的无故消耗极易对农村水环境造成破坏。所以,在农业种植中,需要落实节能灌溉技术的科学宣传,比如说滴灌、喷灌等,修建回流沟渠满足水资源的节约,同时做到农业种植中氮磷的科学利用,减少农村土壤的富营养化。

2.4加大资金投入,以生态经济规划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而且还投入了非常多的资金和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引进的先进技术和投入的资金,不断实现农业技术的更新与优化,采用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种植无公害的农作物,达到农民经济水平提升的目的。另外,结合出台的相关政策,做好生态经济的规划,落实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当地的政府部门需要实现资金投入渠道的拓宽,采用恰当的方式积极解决财政管理中出现的投资力度不足的现象,通过税收等合理的政策,促进乡镇企业的优化与转型,积极解决工业生产中出现的环境破坏。

3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发展受到高度关注。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急需攻克的问题,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状况,需要制定恰当的农村水环境治理措施,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技术上,都需要实现更新和优化,做到对新技术新理念的宣传,让新技术和新理念有更高的群众支持度,落实合理的制度执行,调整以往传统型粗放型的管理方式,让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刘大志.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6):8-9.

[2]饶曼周.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分析[J].湖北农机化,2019(08):17.

污水治理技术篇8

[关键词]重金属废水污染 重金属离子 治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47-1

重金属开采、加工活动的日益频繁,为公众生活和社会生产提供了便捷,但也引发了令人堪忧的重金属废水污染,如Pb、Hg、Zn、Cd、Cu等重金属会经食物链不断迁移和累积,不仅影响水体生物正常生存,也威胁着公众的身心健康,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故强化治理技术研究,有效治理废水污染刻不容缓。

1重金属废水污染概述

无论是石油、煤炭等工业能源生产,农药化肥、污水灌溉等农业生产,还是随意堆放的生活垃圾,层出不穷的重金属污染事件,均为重金属废水污染提供了渠道,已然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环境课题。

虽然重金属离子或化合物的毒性通常需要积累方能显现,但一旦出现,其后果已是十分严重,甚至不可逆转,除了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反之、洄游等活动构成威胁外,也会影响人体健康,如汞污染易侵害神经系统,影响皮肤功能,导致心脏病等疾病;铅污染则会对神经、消化、心血管、肝肾、造血等诸多组织造成伤害等。因此必须加大重金属废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以此减轻其不利影响,还生物一份健康。

2重金属废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诸多重金属废水污染治理技术应运而生,并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根据所属学科领域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下述几类:

2.1物理类治理技术

一是吸附法;该种方法操作简单,主要是利用膨润土、沸石、活性炭、凹凸棒石、硅藻土等吸附剂的多孔吸附功能,在络合、螯合等作用下将废水中的重金属吸附出来,而且成本较低,来源广泛,可循环使用,效果较好,如在处理重金属废水时利用沸石,其Pb2+、Cr2+ 、Cd2+等离子的吸附率可高达97%以上。

二是膜分离法;该种方法选择性强,分离率高,能耗低且环保,主要在施加外界压力,稳定溶液的物化性质的基础上,利用特殊半透膜的反渗透作用,分离或浓缩溶质和溶液。其中超滤膜和反渗透应用十分广泛,常被用于终端处理重金属废水,且分离效果显著,可高达95%以上。

此外,还可借助离子交换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但其经常作为化学治理技术的后续过程,主要是通过发挥交换离子的效用,降低废水中的重金属浓度,进而使其得以净化,相对而言,该种方法的金属资源回收率几乎接近100%,而且离子交换树脂可多次使用。

2.2化学类治理技术

一是废水预处理方法氧化还原;既可以将空气、液氯、臭氧等氧化剂或铜屑、铁屑、亚硫酸钠等还原剂加入废水中,使重金属离子转换为沉淀或低毒性的价态后再予以去除,在含铬废水中加入绿矾、电石渣后,铬总量和其他重金属离子浓度均低于了相关标准;也可以通过电解还原重金属离子,使其絮凝沉淀而回收,实践表明电解含镍废水可使其去除率达到97%。虽然其便于操作,但处理量小,易出现废渣。

二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化学沉淀;当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后,再将进行过滤、分离操作是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中和凝聚、钡盐沉淀、中和沉淀、硫化物沉淀等多种方法,但由于受限于环境条件和沉淀剂性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甚至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应予以综合考虑,科学处理。

此外浮选法也在重金属污水治理中有所应用,即先析出重金属离子,然后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促使重金属上浮,最后加以去除。但其一般适用于稀有重金属,且渣液处理和水质净化尚未得到妥善解决。

2.3生物类治理技术

一是微生物法;该种方法主要是借助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低或分离重金属离子,常见于有机物含量较高,但重金属浓度较低的废水中。可以借助具有吸附性能的菌体细胞壁用于去除重金属,如苍白杆菌可用于吸附废水中的铜、铬、镍等;可以利用微生物代谢活动分离重金属离子,如以SRB为主的厌氧类微生物可用于处理废水中高浓度的硫酸根;可以利用微生物的絮凝能力去除重金属离子,如实践中的复合絮凝剂不仅成本大幅较低,效果也提升了20%左右,而硅酸盐细菌絮凝技术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二是植物法;蓝藻、绿藻、褐藻等藻类植物在重金属废水治理中也发挥了吸附功能,如环绿藻适于吸附铜离子,马尾藻可适于吸附铜、铅、铬等,同时还可以利用重金属废水中植物的根系或整个系统用于稳定、挥发、降低、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毒性,以此达到清除污染、治理水体的目的,即植物修复技术,当下已发现了400余种重金属超积累植物,如芦苇、香蒲等挺水植物在处理高浓度的镉、镍、锌、银、铜、钒等矿区重金属废水中效果良好,但一般适用于面积较大的废水处理。

3结束语

总之,重金属废水污染危害严重,来源广泛,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科学利用治理技术,加以及时有效的处理,并加大研究,积极创新,以此为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促进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长生,夏娟.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12(06).

[2]郭轶琼,宋丽.重金属废水污染及其治理技术进展[J].广州化工,2011(1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