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2-11-12 23:12:48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1

论文关键词: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是指将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内容,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地蕴涵于各种活动之中,人们在这些切实可行的活动中获得感悟,从而提高精神文明素质,最终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目的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不言而喻,活动载体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经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载体科学地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行动,即把虚的变成实的,把无形的变成有形的,把强大的精神作用转化为雄厚的物质力量。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单位的宣传工作者,现就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做以下论述。

一、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的作用

1.有利于营造精神文明建设的浓郁氛围

精神文明建设氛围看起来是一个软性的东西,却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衡量一个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情况,往往把营造精神文明建设氛围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围绕“精神文明”这个中轴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即选择好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载体,一个企业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企业职工的精神面貌当然也会发生与时俱进的崭新变化。大连培训中心之所以能获得国家、省、市级各项殊荣,就是因为不断地推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载体,使培训中心洋溢着浓厚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同样,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与形式比较好地结合起来,而形成了一种可贵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

2.有利于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热情

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广大职工。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精神文明建设一般不能采取强制措施,不能硬性规定职工的参与,只能尊重职工的主观愿望,让职工主动地或自主地选择参加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活动。选好载体,满足职工的需求,引起职工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当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活动中,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下,使职工自觉感悟到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行为规范,从而树立起“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例如,大连培训中心利用“文化超市”这种喜闻乐见的载体,每年都要组织一系列的文艺汇演、读书演讲、摄影作品展、家庭才艺展、服装表演赛等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激发了职工的参与热情,促进了职工文明健康习惯的养成,提高了职工的文明素质,从而为培训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有利于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观念创新

精神文明建设能否真正活跃起来,主要取决于观念更新。以往,可以说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很多单位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单纯是靠强化教育、被动接受,正如一首顺口溜所说的那样:“书记台上做报告,累得口干舌发燥,台下职工一大片,迷迷糊糊睡大觉”。可见这种枯燥乏味的方式,其效果极不理想,而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载体,却能弥补上述这种硬性灌输带来的缺陷。当前,职工的文化观念、知识水平、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审美时尚以及思想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果我们不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而完全倚赖于行政性手段,只能把精神文明建设停留在一般号召的层面上,达不到让职工自觉行动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

1.继承传统设计活动载体

供电企业在多年来的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涌现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大连培训中心就是充分利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传统载体,比如专题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研究活动、培训活动、形势报告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这些活动载体无不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老瓶新酒,锦上添花”的作用。特别是开展的读书活动,成为了全体职工成长、成才、成功的重要途径,构筑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读书活动具有包含量大、覆盖面广、简便易行的特点,当然不能单纯的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通过读书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培养学习型职工,启迪心灵,增强才智,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精神文明素质。同时,还在读书活动的基础上举办了征文和演讲比赛,首先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带头参加,每人定期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另外职工们也要踊跃参加,可以说一个以“读书、奋进、建文明企业、做文明职工”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使大连培训中心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2.立足现实创新活动载体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载体来说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活动载体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出发,从职工不断变化的思想实际出发,在继承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使活动载体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具有导向性、富有前瞻性。大连培训中心开辟的网站就独有新意,使职工不仅能开阔视野,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技术知识,而且能启迪职工的思路,为企业的双文明建设出谋划策。另外,我们对不同的职工层开发的是不同的载体,对于青年职工,开展的是“学习十佳青年”主题活动;对于女职工,开展的是“争创巾帼岗位标兵”主题活动;对于复转退伍军人,开展的是“弘扬报国精神”主题活动;对于共产党员,开展的主题活动更是层出不穷,仅在2011年就进行了七项主题教育活动,即展示党员风采、党员岗位工作标准、缅怀革命先烈新时期再立新功、增强党性意识坚定理想信念、重温入党誓词、忠诚敬业追求卓越、缅怀革命英名激励报国热情等,这都对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艰苦奋斗意识、无私奉献意识、爱岗敬业意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合供电企业实际突出活动载体

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丰富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其形式上的多样性,要根据本行业、本企业的特点,体现出活动载体的鲜明个性,而不能生搬硬套,把活动载体拼凑成“百纳衣”。作为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命脉的供电企业,承担着一般企业难以比拟的广泛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为千家万户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供电企业形象的基本体现。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以内质外形建设为载体,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大连培训中心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忠诚企业”教育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职工的感恩之心,并凝聚成了忠贞赤诚的爱企业之力。我们制定了“忠诚企业”的活动方案和活动计划表,着重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积极进取教育,二是开创发展教育,三是敬业爱岗教育。在这些教育活动中,职工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文明素质得以提高,企业形象得以改变,开展这项活动以来,大连培训中心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的先进部门和个人。这种活动载体设计得精妙绝伦、鲜明生动,充分显示出供电企业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起点上,而又要迈出新的更加有力的步伐。

三、妥善处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的创建原则

1.活动载体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的创建不是一时心血来潮,随随便便,想搞什么就搞什么,要在其“形散”的背后,做到“神”不散,即遵循精神文明建设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使职工在智力、体力、人格、情趣和社会性诸多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基于这一原则,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精心选择、合理运用载体,把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内容、目标、任务融会、贯穿、渗透、结合于各种有形的载体之中,变抽象为具体,变虚功为实做,从而使精神文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这就要求我们在拓展活动载体时,首先要深入到广大职工中,了解他们想什么、有什么愿望,从他们的愿望出发,以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另外,要关注运行过程,载体的创建是一个过程,要使这个过程健康有效,就要付诸实施,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力求对活动的进展状态做到全过程控制。大连培训中心在2012年初开展了“情系困难职工”的献爱心活动,初春开展了“踏青”活动和“徒步行走”活动,在“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开展了主题活动,当然还有根据上级部署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其他主题活动,尽管活动载体名目繁多,但是我们总是用“精神文明”这一根主线把这些活动有机地连结在一起,突出了它的科学性原则,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追求表面活动的轰动效应,让职工每经历一次活动心灵都能得到一次净化,文明水准都能得到一次提高。

2.活动载体要强调实效性原则

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载体必须明确定位、明确目标,合理安排活动内容,确定最有效的载体,不能简单地搞生搬硬套,不能搞一阵风、赶时髦,不能光喊一些抽象和空洞的口号,要在产生实际效果上下工夫,否则就会流于形式,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的设计上,应以追求“转变作风、增产增效,弘扬正气、促进文明”等实际效果为目的,与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有机结合,真正打造成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精神文明建设品牌,使精神文明建设结出丰硕的成果。

3.活动载体要实行简便性原则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2

  论文关键词: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是指将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内容,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地蕴涵于各种活动之中,人们在这些切实可行的活动中获得感悟,从而提高精神文明素质,最终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目的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不言而喻,活动载体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经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载体科学地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行动,即把虚的变成实的,把无形的变成有形的,把强大的精神作用转化为雄厚的物质力量。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单位的宣传工作者,现就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做以下论述。

一、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的作用

1.有利于营造精神文明建设的浓郁氛围

精神文明建设氛围看起来是一个软性的东西,却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衡量一个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情况,往往把营造精神文明建设氛围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围绕“精神文明”这个中轴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即选择好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载体,一个企业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企业职工的精神面貌当然也会发生与时俱进的崭新变化。大连培训中心之所以能获得国家、省、市级各项殊荣,就是因为不断地推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载体,使培训中心洋溢着浓厚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同样,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与形式比较好地结合起来,而形成了一种可贵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

2.有利于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热情

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广大职工。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精神文明建设一般不能采取强制措施,不能硬性规定职工的参与,只能尊重职工的主观愿望,让职工主动地或自主地选择参加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活动。选好载体,满足职工的需求,引起职工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当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活动中,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下,使职工自觉感悟到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行为规范,从而树立起“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例如,大连培训中心利用“文化超市”这种喜闻乐见的载体,每年都要组织一系列的文艺汇演、读书演讲、摄影作品展、家庭才艺展、服装表演赛等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激发了职工的参与热情,促进了职工文明健康习惯的养成,提高了职工的文明素质,从而为培训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有利于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观念创新

  精神文明建设能否真正活跃起来,主要取决于观念更新。以往,可以说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很多单位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单纯是靠强化教育、被动接受,正如一首顺口溜所说的那样:“书记台上做报告,累得口干舌发燥,台下职工一大片,迷迷糊糊睡大觉”。可见这种枯燥乏味的方式,其效果极不理想,而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载体,却能弥补上述这种硬性灌输带来的缺陷。当前,职工的文化观念、知识水平、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审美时尚以及思想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果我们不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而完全倚赖于行政性手段,只能把精神文明建设停留在一般号召的层面上,达不到让职工自觉行动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

1.继承传统设计活动载体

供电企业在多年来的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涌现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大连培训中心就是充分利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传统载体,比如专题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研究活动、培训活动、形势报告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这些活动载体无不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老瓶新酒,锦上添花”的作用。特别是开展的读书活动,成为了全体职工成长、成才、成功的重要途径,构筑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读书活动具有包含量大、覆盖面广、简便易行的特点,当然不能单纯的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通过读书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培养学习型职工,启迪心灵,增强才智,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精神文明素质。同时,还在读书活动的基础上举办了征文和演讲比赛,首先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带头参加,每人定期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另外职工们也要踊跃参加,可以说一个以“读书、奋进、建文明企业、做文明职工”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使大连培训中心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2.立足现实创新活动载体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载体来说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活动载体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出发,从职工不断变化的思想实际出发,在继承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使活动载体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具有导向性、富有前瞻性。大连培训中心开辟的网站就独有新意,使职工不仅能开阔视野,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技术知识,而且能启迪职工的思路,为企业的双文明建设出谋划策。另外,我们对不同的职工层开发的是不同的载体,对于青年职工,开展的是“学习十佳青年”主题活动;对于女职工,开展的是“争创巾帼岗位标兵”主题活动;对于复转退伍军人,开展的是“弘扬报国精神”主题活动;对于共产党员,开展的主题活动更是层出不穷,仅在2011年就进行了七项主题教育活动,即展示党员风采、党员岗位工作标准、缅怀革命先烈新时期再立新功、增强党性意识坚定理想信念、重温入党誓词、忠诚敬业追求卓越、缅怀革命英名激励报国热情等,这都对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艰苦奋斗意识、无私奉献意识、爱岗敬业意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合供电企业实际突出活动载体

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丰富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其形式上的多样性,要根据本行业、本企业的特点,体现出活动载体的鲜明个性,而不能生搬硬套,把活动载体拼凑成“百纳衣”。作为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命脉的供电企业,承担着一般企业难以比拟的广泛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为千家万户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供电企业形象的基本体现。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以内质外形建设为载体,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大连培训中心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忠诚企业”教育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职工的感恩之心,并凝聚成了忠贞赤诚的爱企业之力。我们制定了“忠诚企业”的活动方案和活动计划表,着重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积极进取教育,二是开创发展教育,三是敬业爱岗教育。在这些教育活动中,职工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文明素质得以提高,企业形象得以改变,开展这项活动以来,大连培训中心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的先进部门和个人。这种活动载体设计得精妙绝伦、鲜明生动,充分显示出供电企业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起点上,而又要迈出新的更加有力的步伐。

转贴于

三、妥善处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的创建原则

 1.活动载体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的创建不是一时心血来潮,随随便便,想搞什么就搞什么,要在其“形散”的背后,做到“神”不散,即遵循精神文明建设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使职工在智力、体力、人格、情趣和社会性诸多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基于这一原则,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精心选择、合理运用载体,把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内容、目标、任务融会、贯穿、渗透、结合于各种有形的载体之中,变抽象为具体,变虚功为实做,从而使精神文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这就要求我们在拓展活动载体时,首先要深入到广大职工中,了解他们想什么、有什么愿望,从他们的愿望出发,以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另外,要关注运行过程,载体的创建是一个过程,要使这个过程健康有效,就要付诸实施,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力求对活动的进展状态做到全过程控制。大连培训中心在2012年初开展了“情系困难职工”的献爱心活动,初春开展了“踏青”活动和“徒步行走”活动,在“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开展了主题活动,当然还有根据上级部署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其他主题活动,尽管活动载体名目繁多,但是我们总是用“精神文明”这一根主线把这些活动有机地连结在一起,突出了它的科学性原则,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追求表面活动的轰动效应,让职工每经历一次活动心灵都能得到一次净化,文明水准都能得到一次提高。

2.活动载体要强调实效性原则

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载体必须明确定位、明确目标,合理安排活动内容,确定最有效的载体,不能简单地搞生搬硬套,不能搞一阵风、赶时髦,不能光喊一些抽象和空洞的口号,要在产生实际效果上下工夫,否则就会流于形式,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的设计上,应以追求“转变作风、增产增效,弘扬正气、促进文明”等实际效果为目的,与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有机结合,真正打造成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精神文明建设品牌,使精神文明建设结出丰硕的成果。

 3.活动载体要实行简便性原则

职工在供电企业中的主要活动是生产经营,从这层意义上来讲,不能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搞得太复杂、太繁琐,要从时间、内容、形式、空间上加以考虑,活动载体要简单明了,活动内容要通俗易懂,具有可操作性,大连培训中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就比较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要着眼于长远,即把大连培训中心创建成为网省公司提供人才支撑的强大阵地作为双文明建设的目标,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载体活动中,但是也不能急于求成,而是有条不紊地分阶段、分步骤,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载体活动,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进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目的,从而使载体活动变得比较轻松,寓教于乐,职工们乐意接受,人人都能参加。另外,不要过多占用职工的精力和时间,避免职工把这些活动当成负担,切实使职工在载体活动中享受到工作的快乐、学习的快乐以及受教育和受培训的快乐。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动力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乎到我们每一个国民的利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对社会各个领域建设的要求愈来愈高,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直接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反作用的建设领域,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必须着力不断推进。找准精神文明发展的基本动力,将对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并对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精神文明建设自身的目标动力

精神文明建设在新的社会时期有了更新的建设任务,不仅要加快精神文明自身建设水平的提升,且应将精神文明的发展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与生态等各种文明形态密切融合,在其他各领域拥有相对独立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同时,精神文明建设还应具体到每一个行业,以及每一个工作岗位,使精神文明建设切实落到实处。在这种更加具体化、更重实效性的建设目标下,精神文明建设只有不断深入,才能切实起到应有的作用,体现出其全方位的价值。另外,精神文明建设在新的时期更注重创新性,从形式到内容,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不断加强建设力度,这种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更高要求标准,对精神文明的加快建设提供了基本动力。

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层次的不断提升,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逐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经济深化发展的直接有效的推动力,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加快发展速度,方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并真正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鉴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出现了部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精神思想领域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导致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构建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对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起到了阻滞作用,当前形势下,只有加快精神文明的建设力度和步伐,使其与经济建设保持同步,方能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速度必须以经济发展速度为目标,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不断努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动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要求我国各项工作的发展必须以马列主义等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弘扬以改革创新为原则的时代精神,以保证我国整个社会的正确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我国全体人民必须努力构建个人文明健康的思想价值体系,以为社会主义建设起到应有作用,而思想价值观念的正确构建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只有使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快发展,提升从宏观上对人们思想价值观念构建的引导作用,并在日常人们的工作生活中,以具体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实现不断渗透,方可切实保证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正确性和纯洁性,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性保证。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从本质上而言是一脉相承,相互统一的,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将对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直接产生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

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都从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社会的整体建设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对文化建设力度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文化建设不仅包括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良好传承,也包括对当下各个领域泛义上的文化建设,以及通过吸收别国的文化精髓促进我国文化内容不断丰富,文化层次不断深化,文化高度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互融合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泛义上而言也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当前随着我国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对文化建设要求的不断提升,必然要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同步提高,只有如此,方可与文化同步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应有的积极作用。

五、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

生态文明作为直接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密切联系的一种文明形态,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切实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构建,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涵括面很广的建设范围。在当前应清楚地意识到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只有精神文明工作做好了,人们的精神文明观念构建起来了,方可保证人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文明态度;才能保证人们自觉遵守大自然发展规律,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与以及能源的意识和行动;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并保证人们改变旧有的不健康的发展理念,树立绿色健康发展的文明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起到直接作用。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强大的呼吁力量,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

六、我国整体形象提升的动力

为继续保持良好的国际形象,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国际交流层次的不断加大使得我国的外国友人数量急剧上升,我国出外旅游以及学习等人数也不断增多,这使得代表国家形象的我国国民的基本素质直接展现在世人面前,国人的行为举止是否得体文明,是否礼貌富有涵养,直接对我国整体形象产生影响。加快国人素质和整体形象的提升,成为当下很重要的课题,而这必然需要作为直接对国人的素质及形象产生影响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提升国人的整体精神文明层次,才利于我国对外保持文明热情的姿态,利于我国整体良好形象的构建。

七、结语

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国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应借助我国各领域的推动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推进,通过源自精神文明建设自身的目标动力、市场经深入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构建的动力、文化发展的动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以及我国整体形象提升的动力等,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层次,推动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董晓平.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2).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4

这次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青阳县召开,既是对青阳县近几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利用现场会的方式,交流工作经验和体会,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以更好地谋划好今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青阳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给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一把手”的决心和态度十分关键。从一定程度上讲,创建工作能否抓好,也是对一个领导者素质和水平的检验。一个讲政治、有群众观念的领导,一个有本领、有事业心的干部,就应该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尤其是在创建工作尚未完全进入良性循环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主要领导的坚决态度,没有一种攻坚克难的精神,没有一种开拓创新的勇气,是很难取得实效的。青阳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去年取得了领先位次,正是县委、县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结果。县委主要负责同志拎着抓、盯着抓,亲自过问,亲自督查;分管的同志靠前指挥,一线操作;部门的同志齐抓共管,密切协作。这就是一种干事业的态度,一种务实的精神。我们应该知道,要在意识形态领域有所建树,要弘扬优秀道德而摒弃不良意识,倡导文明行为而克服不良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讲,比有形建树更难,更需要领导者有坚定的决心和持久的毅力。?二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近几年来,青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两个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团结协作,合力攻坚,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战略定位上,他们确立了将青阳县建成“山水灵秀,生态平衡,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池州副中心城区”发展战略,坚持立足县情,积极探索两个文明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之路,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同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在实际工作中,立足自身在“两山一湖”中的独特区位优势,精心打造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扩大知名度,在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升。由于观念新、环境优、工作实、服务好,形成了适宜投资、利于创业的良好发展氛围。青阳这几年经济发展的实绩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不仅是青阳县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青阳经济建设得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精神文明创建要取得实效,必须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敢于和善于破解创建工作的难题。青阳县精神文明创建之所以不断有新突破、新举措,关键是他们善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他们把创建工作不是当作只搞搞卫生、扫扫垃圾,给人们一个视觉效应,而是把它作为优化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来抓。两年前,他们开始以经营城市的理念,运用市场法则,盘活城市资产,走出了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新路子,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城市形象。去年,他们又从改革环卫体制入手,创新城区的保洁机制,进一步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公开向社会招标拍卖整个城区的清扫保洁和卫生管理权,在体制和机制上实现了突破,做到了有钱做事、有人干事、有人管事,一改过去公用事业在管理上的不足,将城市环卫体制纳入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权责利相统一的问题,做到了政府满意、环卫工人满意、人民群众满意。实践证明,做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必须立足于创新,立足于实践,立足于实际,不断攻坚克难,不断与时俱进。青阳县的经验体现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这就是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加快发展、富民强县的强烈愿望,锐意改革、走向开放的宏伟气魄,优化发展环境、创造时代文明的高度自觉,他们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办实事,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立足自身实际,创造自己的特色,同时也希望青阳县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精神,加大巩固提高的力度,增强争先创优的意识,推动精神文明创建不断向更高的层次攀升。?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呈现出扎实推进、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逐步深化和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流、物流增加,“社会人” 群体不断增大,一些与新形势不适应、与群众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开始显现出来。尤其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深入推进的过程中,确实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突出的有:一是在工作上如何实现由突击应付向长效管理的转变;二是在手段上如何实现由行政推动向市场运作的转变;三是在内容上如何实现由环境整治向素质提升的转变。这些是精神文明创建全面升级提高的新阶段对我们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实现今年的创建目标,我们必须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一要牢牢把握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精神文明建设。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既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又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正确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一切工作都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都要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都要以“三个代表”为标准来检验。要高举“三个代表”这面旗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武装起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二要牢牢把握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造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中心任务。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服务于这个中心。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无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思想道德教育还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同完成改革发展任务相结合,同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要始终坚持从社会多样化的实际出发,从广大干部群众不同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出发,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领域和社会覆盖面,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多做振奋精神、团结鼓劲的工作,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办好事、实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特别是要多为困难群众着想,让最广大人民群众从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扎扎实实的教益和提高,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从而更好地调动、保护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三要牢牢把握十六大报告的精髓,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上各种矛盾和斗争错综复杂,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紧密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际,处理好继承优良传统与坚持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在思想政治工作、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形成的一切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都应当认真坚持并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同时,要按照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认真总结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要紧紧围绕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勇于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形成新的认识,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二、创新思路,提升理念,在增强创建工作的群众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努力构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突出任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做好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今年,池州城区要争创全省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青阳县要争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城,东至、石台创造条件明年申报,九华山要巩固良性循环成果,并接受中央文明委的考评。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深入研究创建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要求,着力开辟新途径,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尤其是要围绕构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在增强创建活动的群众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第一,要着眼于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科学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体制是保障,机制是活力。精神文明创建要深入发展,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觉性外,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排除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新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来了,创建工作就会有突破、有创新。当前,体制机制这个坎就横在创建工作面前,我们必须迈过去,而且一定能够迈过去。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负责同志的认识、态度和决心至关重要。总的要求是:要围绕攻克“薄弱时段和薄弱环节”问题,推进“一个领导体制和两个工作机制”的全面落实,全面推行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为内容的综合执法,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在治脏的同时突出治乱,大力整顿交通秩序,着力整治摊点群和乱贴乱画现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营造规范有序的生活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对照这些要求,大家认真思考一下本地的“一个领导体制,两个工作机制”还存在什么问题,是不是科学有效,是不是都落实了。?第二,要确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建立规范高效的市场运作机制。随着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越来越大,一些传统体制机制的制约越来越多。例如城市创建工作的环卫体制和城管体制问题,如何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使城市管理的这些基础工作落到实处,各地都在探索。青阳县采取了市场化的办法,对环卫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造了一些基础设施,政府花了一些钱,作用和效果非常好,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府应该学会用市场的办法抓创建,确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把城市资源作为资产来经营。这是一种发展方向。大连就是成功运用了这个理念,实现了“工业城市”向“旅游城市”的过渡。我们的创建工作也要善于运用这些理念,争取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使创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第三,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目标是“育人”,特点是“群众性”。创建工作不仅要治脏,而且要治乱;不仅是改善环境的问题,而且是打造诚信的问题。创建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管理不力、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但更多的还是教育问题和人的素质问题。下一步创建工作在内容上要实现由环境整治向素质提升的转变,把诚信建设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打造诚信机关,培养诚信市场主体,培育诚信公民,在公民道德建设和市民素质提高上下功夫。要把“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做到德法并举,教诛并重,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的实践中,加深理解“德”的内容,深刻体会“德”的要求,切实履行“德”的规范,不断聚集“德”的力量,从而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增强自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创建、支持创建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创建工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多为群众办实事,把实惠送给群众,群众的自律意识才能增强,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才会高涨,群众的主动性才能有效发挥,群众的创造性才能显现。?第四,要坚持“重心下移”的原则,切实建立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随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创建工作成果的巩固越来越难,究其原因,就是重心下移不够,没有发挥好城关镇(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我们必须把创建工作的重心下沉到城关镇(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真正做到“管理重心下移,街道负总责”。各级党委、政府既要明确街道、社区居委会在创建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又要赋予他们在城市管理中的一些相应权力,同时加强对他们履行职责的检查督促,使他们在管理中真正做到有责、有职、有权。去年,全市社区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全面启动,开始呈现强力推进之势,初步解决了“有人办事、有经费办事、有地方办事、有规章办事”的问题。今年,要着重健全和完善社区居委会的功能,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通过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典型,以典型引路的方式,真正把社区建设作为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的一个抓手,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全面升级提供制度保证。?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联手抓、抓两手上下功夫,着力形成精神文明建设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我市各地的创建工作,工作做得好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坚持“两手抓,两手硬”,领导的认识高、决心大。这些地方,两手抓不是党委抓一手,政府抓一手,也不是今天抓这一手,明天抓那一手,而是党政联手抓两手,党政联手同时抓,形成工作合力。脱离经济建设,单纯就精神文明抓精神文明,并且把精神文明搞得很好,是找不到这样的典型的;强调经济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并能保持经济建设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也同样没有这样的典型。我们讲发展是硬道理,讲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的是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始终不渝地把经济建设抓紧抓好,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实际行动体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提升道德素质作为创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任务,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结合,促进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5

一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一把手”的决心和态度十分关键。从一定程度上讲,创建工作能否抓好,也是对一个领导者素质和水平的检验。一个讲政治、有群众观念的领导,一个有本领、有事业心的干部,就应该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尤其是在创建工作尚未完全进入良性循环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主要领导的坚决态度,没有一种攻坚克难的精神,没有一种开拓创新的勇气,是很难取得实效的。青阳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去年取得了领先位次,正是县委、县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结果。县委主要负责同志拎着抓、盯着抓,亲自过问,亲自督查;分管的同志靠前指挥,一线操作;部门的同志齐抓共管,密切协作。这就是一种干事业的态度,一种务实的精神。我们应该知道,要在意识形态领域有所建树,要弘扬优秀道德而摒弃不良意识,倡导文明行为而克服不良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讲,比有形建树更难,更需要领导者有坚定的决心和持久的毅力。?

二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近几年来,青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两个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团结协作,合力攻坚,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战略定位上,他们确立了将青阳县建成“山水灵秀,生态平衡,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池州副中心城区”发展战略,坚持立足县情,积极探索两个文明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之路,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同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在实际工作中,立足自身在“两山一湖”中的独特区位优势,精心打造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扩大知名度,在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升。由于观念新、环境优、工作实、服务好,形成了适宜投资、利于创业的良好发展氛围。青阳这几年经济发展的实绩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不仅是青阳县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青阳经济建设得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是精神文明创建要取得实效,必须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敢于和善于破解创建工作的难题。青阳县精神文明创建之所以不断有新突破、新举措,关键是他们善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他们把创建工作不是当作只搞搞卫生、扫扫垃圾,给人们一个视觉效应,而是把它作为优化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来抓。两年前,他们开始以经营城市的理念,运用市场法则,盘活城市资产,走出了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新路子,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城市形象。去年,他们又从改革环卫体制入手,创新城区的保洁机制,进一步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公开向社会招标拍卖整个城区的清扫保洁和卫生管理权,在体制和机制上实现了突破,做到了有钱做事、有人干事、有人管事,一改过去公用事业在管理上的不足,将城市环卫体制纳入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权责利相统一的问题,做到了政府满意、环卫工人满意、人民群众满意。实践证明,做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必须立足于创新,立足于实践,立足于实际,不断攻坚克难,不断与时俱进。

青阳县的经验体现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这就是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加快发展、富民强县的强烈愿望,锐意改革、走向开放的宏伟气魄,优化发展环境、创造时代文明的高度自觉,他们以实际行动实践“xxxx”重要思想,为民办实事,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立足自身实际,创造自己的特色,同时也希望青阳县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精神,加大巩固提高的力度,增强争先创优的意识,推动精神文明创建不断向更高的层次攀升。?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呈现出扎实推进、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逐步深化和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流、物流增加,“社会人”群体不断增大,一些与新形势不适应、与群众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开始显现出来。尤其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深入推进的过程中,确实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突出的有:一是在工作上如何实现由突击应付向长效管理的转变;二是在手段上如何实现由行政推动向市场运作的转变;三是在内容上如何实现由环境整治向素质提升的转变。这些是精神文明创建全面升级提高的新阶段对我们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实现今年的创建目标,我们必须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以“xxxx”重要思想统领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一要牢牢把握xx大报告的灵魂,始终坚持以“xxxx”重要思想统领精神文明建设。xx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xxxx”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既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又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xxxx”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正确把握贯彻“xxxx”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xxxx”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牢固树立“xxxx”重要思想在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一切工作都要从贯彻“xxxx”重要思想出发,都要符合“xxxx”的要求,都要以“xxxx”为标准来检验。要高举“xxxx”这面旗帜,用“xxxx”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武装起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二要牢牢把握xx大报告提出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造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中心任务。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服务于这个中心。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无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思想道德教育还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同完成改革发展任务相结合,同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要始终坚持从社会多样化的实际出发,从广大干部群众不同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出发,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领域和社会覆盖面,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多做振奋精神、团结鼓劲的工作,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办好事、实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特别是要多为困难群众着想,让最广大人民群众从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扎扎实实的教益和提高,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从而更好地调动、保护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三要牢牢把握xx大报告的精髓,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上各种矛盾和斗争错综复杂,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紧密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际,处理好继承优良传统与坚持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在思想政治工作、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形成的一切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都应当认真坚持并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同时,要按照xx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认真总结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要紧紧围绕xx大报告提出的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勇于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形成新的认识,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二、创新思路,提升理念,在增强创建工作的群众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努力构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突出任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做好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今年,池州城区要争创全省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青阳县要争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城,东至、石台创造条件明年申报,九华山要巩固良性循环成果,并接受中央文明委的考评。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深入研究创建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要求,着力开辟新途径,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尤其是要围绕构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在增强创建活动的群众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第一,要着眼于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科学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体制是保障,机制是活力。精神文明创建要深入发展,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觉性外,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排除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新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来了,创建工作就会有突破、有创新。当前,体制机制这个坎就横在创建工作面前,我们必须迈过去,而且一定能够迈过去。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负责同志的认识、态度和决心至关重要。总的要求是:要围绕攻克“薄弱时段和薄弱环节”问题,推进“一个领导体制和两个工作机制”的全面落实,全面推行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为内容的综合执法,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在治脏的同时突出治乱,大力整顿交通秩序,着力整治摊点群和乱贴乱画现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营造规范有序的生活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对照这些要求,大家认真思考一下本地的“一个领导体制,两个工作机制”还存在什么问题,是不是科学有效,是不是都落实了。?

第二,要确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建立规范高效的市场运作机制。随着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越来越大,一些传统体制机制的制约越来越多。例如城市创建工作的环卫体制和城管体制问题,如何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使城市管理的这些基础工作落到实处,各地都在探索。青阳县采取了市场化的办法,对环卫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造了一些基础设施,政府花了一些钱,作用和效果非常好,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府应该学会用市场的办法抓创建,确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把城市资源作为资产来经营。这是一种发展方向。大连就是成功运用了这个理念,实现了“工业城市”向“旅游城市”的过渡。我们的创建工作也要善于运用这些理念,争取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使创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三,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目标是“育人”,特点是“群众性”。创建工作不仅要治脏,而且要治乱;不仅是改善环境的问题,而且是打造诚信的问题。创建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管理不力、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但更多的还是教育问题和人的素质问题。下一步创建工作在内容上要实现由环境整治向素质提升的转变,把诚信建设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打造诚信机关,培养诚信市场主体,培育诚信公民,在公民道德建设和市民素质提高上下功夫。要把“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做到德法并举,教诛并重,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的实践中,加深理解“德”的内容,深刻体会“德”的要求,切实履行“德”的规范,不断聚集“德”的力量,从而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增强自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创建、支持创建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创建工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多为群众办实事,把实惠送给群众,群众的自律意识才能增强,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才会高涨,群众的主动性才能有效发挥,群众的创造性才能显现。?

第四,要坚持“重心下移”的原则,切实建立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随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创建工作成果的巩固越来越难,究其原因,就是重心下移不够,没有发挥好城关镇(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我们必须把创建工作的重心下沉到城关镇(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真正做到“管理重心下移,街道负总责”。各级党委、政府既要明确街道、社区居委会在创建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又要赋予他们在城市管理中的一些相应权力,同时加强对他们履行职责的检查督促,使他们在管理中真正做到有责、有职、有权。去年,全市社区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全面启动,开始呈现强力推进之势,初步解决了“有人办事、有经费办事、有地方办事、有规章办事”的问题。

今年,要着重健全和完善社区居委会的功能,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通过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典型,以典型引路的方式,真正把社区建设作为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的一个抓手,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全面升级提供制度保证。?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 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对社会各个领域建设的要求愈来愈高,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直接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反作用的建设领域,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必须着力不断推进。找准精神文明发展的基本动力,将对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并对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精神文明建设自身的目标动力

精神文明建设在新的社会时期有了更新的建设任务,不仅要加快精神文明自身建设水平的提升,且应将精神文明的发展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与生态等各种文明形态密切融合,在其他各领域拥有相对独立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同时,精神文明建设还应具体到每一个行业,以及每一个工作岗位,使精神文明建设切实落到实处。在这种更加具体化、更重实效性的建设目标下,精神文明建设只有不断深入,才能切实起到应有的作用,体现出其全方位的价值。另外,精神文明建设在新的时期更注重创新性,从形式到内容,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不断加强建设力度,这种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更高要求标准,对精神文明的加快建设提供了基本动力。

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层次的不断提升,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逐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经济深化发展的直接有效的推动力,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加快发展速度,方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并真正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鉴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出现了部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精神思想领域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导致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构建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对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起到了阻滞作用,当前形势下,只有加快精神文明的建设力度和步伐,使其与经济建设保持同步,方能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速度必须以经济发展速度为目标,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不断努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动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要求我国各项工作的发展必须以马列主义等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弘扬以改革创新为原则的时代精神,以保证我国整个社会的正确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我国全体人民必须努力构建个人文明健康的思想价值体系,以为社会主义建设起到应有作用,而思想价值观念的正确构建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只有使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快发展,提升从宏观上对人们思想价值观念构建的引导作用,并在日常人们的工作生活中,以具体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实现不断渗透,方可切实保证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正确性和纯洁性,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性保证。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从本质上而言是一脉相承,相互统一的,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将对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直接产生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文化发展的动力

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都从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社会的整体建设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对文化建设力度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文化建设不仅包括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良好传承,也包括对当下各个领域泛义上的文化建设,以及通过吸收别国的文化精髓促进我国文化内容不断丰富,文化层次不断深化,文化高度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互融合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泛义上而言也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当前随着我国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对文化建设要求的不断提升,必然要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同步提高,唯如此,方可与文化同步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应有的积极作用,以最终利于我国各个领域实现平衡性发展。

五、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生态建设的要求愈来愈重视。生态文明作为直接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密切联系的一种文明形态,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切实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构建,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涵括面很广的建设范围,在当前应清楚地意识到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只有精神文明工作做好了,人们的精神文明观念构建起来了,方可保证人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文明态度;才能保证人们自觉遵守大自然发展规律,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与以及能源的意识和行动;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并保证人们改变旧有的不健康的发展理念,树立绿色健康发展的文明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起到直接作用。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强大的呼吁力量,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

六、我国整体形象提升的动力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体化,以及国与国之间联系的日益密切,加之我国近些年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影响,我国当前在全球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为继续保持良好的国际形象,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国际交流层次的不断加大使得我国的外国友人数量急剧上升,我国出外旅游以及学习等人数也不断增多,这使得代表国家形象的我国国民的基本素质直接展现在世人面前,国人的行为举止是否得体文明,是否礼貌富有涵养,直接对我国整体形象产生影响。加快国人素质和整体形象的提升,成为当下很重要的课题,而这必然需要作为直接对国人的素质及形象产生影响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提升国人的整体精神文明层次,才利于我国对外保持文明热情的姿态,利于我国整体良好形象的构建。

结语: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国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应借助我国各领域的推动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推进,通过源自精神文明建设自身的目标动力、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构建的动力、文化发展的动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以及我国整体形象提升的动力等,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层次,推动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际达.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努力开拓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J].中国建设教育,2010(Z1)

[2] 董晓平.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2)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问题;措施

一、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1.积极引导社会风气,传播社会正能量

企业是为人们提供发展平台的用人单位,企业具有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的公众效应,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文明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优秀的正派的企业精神文明会积极引导社会观念,传播社会正能量。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作为一个集体民间的行动主体,既比政府更容易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又比个人精神文明建设的力量更强大。因此,企业可以很好地联系起政府和个人,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用企业独有的优势在进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3.提高员工的幸福感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现形式不但非常丰富同时还极其容易让人接受。演讲比赛、文艺演出、道德讲堂、企业带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是企业精神文明的表现形式,这类活动会使员工的精神生活得以丰富,使员工真正融入到企业之中,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二、当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企业各领域人士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了很大不良影响,重物质轻精神就是不良影响之一。当下社会,很多企业以利益为先,完全没有意识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可有可无的一项工作。他们只是一味地追逐企业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而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可以为企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事实。

2.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形式主义严重,无法落到实处

虽然在多方力量的作用之下,有部分企业意识到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但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只是为精神文明建设荣誉单位称号而来,并没有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这样的情形更是让人担忧。

3.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方法陈旧、单一,可行性较差

很多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方法较为单一、陈旧,可行性和建设效果并不乐观,他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只是停留在基础老化的方法之上,例如张贴海报、传阅文件,并没有深刻领悟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亟需进一步地学习和改善。

三、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

1.坚持精神文明教育

提升企业精神文明水平,最重要的一点,是坚持文明教育。文明教育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2.突出载体活动

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除了日常倡导以及融入企业各项工作外,还要把无形化为有形,用实实在在的载体活动把精神文明创建落到实处。企业精神文明创建的载体活动,包括长期性活动如岗位劳动竞赛、文明标兵评比、文明服务示范单位评选等。包括阶段性活动如企业文化节、企业运动会、企业文艺汇演、技术状元比武等等。这些活动,展示了企业精神、文化创建的追求,提升了企业精神、文化品位,激发广大职工的荣誉感、自豪感,提高了对企业的认同程度。虽然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繁重,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岗位人员也相对紧张,表面上看开展载体活动与生产经营,看似一对矛盾。但是,只要安排得当、部署科学,载体活动不仅可以进行,而且还会获得良好的效果。

3.确立员工主体地位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员工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体。企业领导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觉加强同职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的联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切实为他们办实事、谋福利,真正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才能把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4.培育特色企业文化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职工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就要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根据企业的生产、环境、人文特点,培育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企业自己的思想文化理念。长期以来,轮渡公司依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坚持不懈地狠抓职工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培训”、“共建”、“扶贫”、“活动”等载体开展工作,形成不断进取、和谐向上的企业文化。

5.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开展活动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活动是能把建设目标、重点、形式、效果融为一体的组织行为,是企业基本的、经常的建设重心,也是充分体现企业,尤其是党政工领导抓建设意识、态度、水平的标志所在。因此,企业要在开展活动上作文章、下功夫,在这块阵地、这个舞台上展示业绩风采。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实际、可行、有效。首先,要认真确定活动的主题内容。要实事求是,强调符合企业实际,强调针对性、目的性。脱离企业实际的活动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注定是无效的、短命的。主题活动既要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抓住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又要能反映和体现精神文明建设本质,力争找准两者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其次,要选择最佳的形式和载体。选择形式和载体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群众性,能适合各方面需求,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能促使职工群众积极参与、乐于参与。从实践中看企业文化建设、搞“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理想的、最佳的形式和载体。

四、小结

加强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的任务是非常繁琐和复杂的,它决定着和谐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为基础,创造有特色的企业。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才能够促进企业文化的提升,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创造完美的企业精神,以确保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能够融入精神文明的建设。促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强大、创新、完善。所以现在的企业需要重视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精神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历史逻辑与思想逻辑;引领地位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0)12-0018-04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明确提出的任务,显示了历史经验和当今实践的相统一。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深入向前推进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党长期坚持思想战线工作实践的逻辑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不是一朝一日萌发出来的,它的形成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全过程相连接,体现出循序渐进的思想发展轨迹。认真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有助于加深认识这一建设任务的战略意义,保障当代中国社会更好地沿着健康和文明的道路前进。

一、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源头来自于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两个文明建设”重要观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将党的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之后,邓小平即强调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建设思路。在以后的实践中,从精神文明建设到先进文化建设,再到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体现着党领导思想战线工作的演进路径,由此构成的阶段性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瓜熟蒂落。

从1978年到2000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以突出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特征,以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着眼“四有新人”的培养。这20多年是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动的开始,中国一方面处于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过程,另一方面又处于社会转型的状态,新旧体制矛盾、中外思想碰撞、是非取向不一造成的困惑与改革开放新举措相伴随,给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主要的背景是两个。一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立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在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观念的同时,强调不能忽视社会精神道德层面的建设。二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思想战线出现的问题,认识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1988年邓小平指出:“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1]P290他认为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上,没有做到平衡发展,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这两个主要背景促使党中央将精神文明建设侧重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上,当然也泛指对人民的教育。这个阶段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取得了显著效果。集中表现在两个标志性文件的制定上。一个是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重大方针。另外一个是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的部署。这两个文件中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阐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奠定了基础性的内容。

从2000年到2006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以突出强调先进文化建设为特征,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先进文化的建设范围,着眼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2000年2月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文化”的概念由此形成。在此之前,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开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方面概括和阐述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内容。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看,十五大的一个重要发展是提升了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确定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并且把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2]P35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进入新世纪后,先进文化建设成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与党治国理政的各项工作相联系。例如,十六届四中全会将发展先进文化作为党的五种执政能力之一,先进文化建设也是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之一,发展先进文化又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先进文化如此重要的地位更突出了它的统领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第二个阶段,精神文明建设依然受到高度重视,党中央领导人以及中央相关文件中,对精神文明建设都有进一步的阐述。但与第一阶段有所不同的是,精神文明建设已被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加以阐述,如2004年10月,同北京市基层干部座谈时指出:“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强调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内包含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3]P3622005年,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阐述“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其中就包括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3]P1031这就表明,2000年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虽然仍在不断向前推进,但已被纳入文化建设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下。它不仅没有降低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反而使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上。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标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进入新的历史起点。该决议着眼于和谐社会建设,在“先进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和谐文化”的概念,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4]P660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5]P26-27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党提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任务,号召“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6]P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赋予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以崭新的时代精神。

需要指出的是,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相反,每当党中央提出一个新的标志性概念时,无论是精神文明建设还是先进文化建设,获得的都是认识上的提升和内涵上的丰富。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三者之间由此构成一种逻辑关系,它们的先后提出反映了党领导思想战线工作的步步深入。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和思想逻辑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告诉我们,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就从哪里发端,思想演进的过程与历史发展的过程呈一致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项时代任务提出来,其思想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既是现实所需要,又为历史所必然。正确把握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三者单独概念和统一范畴的辩证关系,在于认识它们之间历史逻辑和思想逻辑相统一。

历史逻辑揭示事物演进的时空线索。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单独的概念,各自的涵义有所区分。精神文明“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7]P2054。先进文化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8]P283。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5]P26。涵义不同,具体内容、工作任务以及目标指向也不同,体现出三个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以及党的阶段性工作聚焦不一样,并非思想理念上相矛盾。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统一的范畴,相互的精神是贯通的。因此,绝不能因概念的单独特征而将它们割裂开来。改革开放迄今为止的整个过程,构成党领导思想战线工作的整体。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发展逻辑的历史起点,先进文化建设是其间的一个中间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的形成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时间上反映了改革开放阶段性的区分,在空间上则连贯起党领导思想战线工作的全部。三者之间的历史逻辑,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新时期历史实践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一致性。

思想逻辑揭示事物演进的内在因子。从建设精神文明到建设先进文化,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们之间的有机统一究竟通过什么样的关联以及哪些因素才构成同一个事物演进的思想逻辑,可以从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两个方面来揭示。比如说,物质文明建设相对精神文明建设来说就是一种外部联系,精神文明建设中科学文化与道德建设则是内部联系。再比如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来说就是一种外部联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自身需要处理好的各种关系则是内部联系。从内部联系构成的思想逻辑看,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联性,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三者属性的同一性上。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体系,都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党中央都将这三者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特征加以强调。第二,三者任务的共通性上。从文献的表述看,无论是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还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都是以形成社会共识、引领思潮、凝聚力量为宗旨,强调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三,三者内容的交融性。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虽然涵义不同,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道德情操和社会风尚等方面,三者所传递的思想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因此,党中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与文化建设的具体任务紧密结合起来”[5]P743,“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5]P74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的思想逻辑表明,它的形成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必然。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战线的引领地位

思想战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一方面对思想战线的工作功能认识不断深化和提升,一方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战线的引领地位。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什么样的政治立场、塑造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树立什么样的行为标准、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始终是党加强思想战线工作的中心议题,并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和思想提练。例如,最先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具有改善社会风尚的全局意义,但从侧重培育“四有新人”的定位看,显然具有青年群体的针对性。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修改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从青年培养转向公民教育是对思想战线工作面上的拓展。又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思想也是党在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推进中不断得到强化。1989年后,党中央就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去指导理论、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部门的工作,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9]P626-627强调“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10]P647在此基础上,思想战线的工作功能逐渐聚焦到引领社会思潮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这个认识鲜明地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战线的引领地位,具有战略意义。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层层推进中,以下几个理念值得充分重视。

第一,思想战线的工作疏忽不得,一时懈怠将会贻误几代人。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并将它视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新时期这个传统得到发扬光大,党中央反复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需条件”、“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可靠保证”、“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重要途径”。[10]P1063-1069忽视经济战线的工作后果严重,忽视思想战线的工作产生后果的严重性不亚于经济战线的意义。思想战线疏忽一时,伤掉的是社会元气,毁害的是精神风尚,影响的是好几代人,后果的弥补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经济工作的失误更为困难。

第二,思想战线的形势是严峻的。改革开放“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引起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9]P1336“在我们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人们思想活跃,各种观念大量涌现,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的观念与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这是难以避免的。”[8]P1336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伴随着市场经济活动而诱发出来。从世界范围意识形态的现实看,“西强我弱”的基本态势短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使西方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保持着巨大能量。“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11]P530-531思想战线的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第三,思想战线的建设任务是长期的。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在新旧两种体制交替过程中,新的理论体系、思想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逐渐形成的同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历史遗留的半殖民地奴化思想和其他落后习俗的影响会长期存在。”[12]P363当代中国新旧体制交替尚未彻底完成,尤其是政治体制正在改进和完善过程中。同时,世界新格局的形成和变化也对我国思想战线发生深刻影响,“美好精神的塑造,道德观念的形成,优良风尚的树立,需要长期积累,潜移默化,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解决。”[13]P1538对思想战线建设任务的长期性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四,思想战线的焦点是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意识形态有着鲜明的阶级性。任何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都是统治阶级意志和思想体系的反映。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规律。”[3]P49改革开放后,思想的多样性和选择的自主性成为客观的事实,但主流意识形态和主导思想不可缺失。在意识形态上搞多元化,只能导致社会的思想混乱、道德失范、是非困惑、价值迷茫和行为无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5]P459是当代中国向世人展现的一面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用它占领意识形态的阵地,是思想战线党的工作的根本。“意识形态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前沿。我们同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10]P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是否有力,关系到党的意识形态阵地是否牢固。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具有“凝魂聚气、强基固本”[14]P2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是竖起的一座思想航标,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排除任何干扰和困惑,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整合各种力量,凝聚民智民力,继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成就。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4]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