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七律长征教案8篇

时间:2023-02-12 19:43:35

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篇1

教学设计初稿中的研讨

由于我们对此次的赛题是陌生的,所以拿到赛题后,先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我学习。然后在研讨中,我们初步确定本课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识诗体,握格局”“抓诗眼,悟诗意”“品语言,感文风”“读豪情,体大义”四个层次展开。在相互争论与补充中,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渐渐清晰,信息整合点渐渐明朗。

1.识诗体,握格局

【郭如莹】《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文体,所以,必须先让学生了解这种文体,清楚七律的特征,这有助于拓展其今后的阅读面。同时,《七律・长征》是一首富有代表性的现代七言律诗,所以必须读出诗的韵味来。我们可以导图于文,以文本为案,通过微视频及自主学习任务单让学生了解七律的基本知识,如何?

【吴婷】同意。《七律・长征》是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距离当代学生比较遥远,如何让学生在课前就对长征有一个较好的理解,是课前自主学习的关键。因此,我觉得可以在微视频中插入故事二维码,利用图片、视频、自主搜集资料等各种手段,让学生对长征有一定了解。

【赵琴】是的。如何把《七律・长征》学得有特色、学得有深度和广度,是教学设计中关注的重点。

通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了解有关长征的资料,课堂上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在积极思考和交流中去感受体会,用搜集到的信息帮助理解,最后获得成功的快乐。

2.抓诗眼,悟诗意

【赵琴】文有文心,诗有诗眼,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找到诗眼,来把握诗意,怎样?

【郭如莹】同意。那就是“难”和“等闲”。

【吴婷】是的。首联总领全诗,再具体走进后三句,找到长征途中五个情境,结合图文及视频,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

【郭如莹】我觉得还要指导学生读准“磅礴”“逶迤”的字音,随文识字学会“崖、丸、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关键词,理解长征之艰难,红军之勇猛。

【w琴】同意。虽然理解词句意思比较枯燥无聊,但是通过诵读、图文的刺激,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积淀丰富而鲜活、深刻而强烈的画面,使其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中复习巩固之前所学习的有关七律的知识,鼓励学生在知晓的基础上尝试运用。

通过讨论,我们在“抓诗眼,悟诗意”环节,将了解诗意与运用律诗的结构、写法相结合来分析诗句,体现了教学环节的衔接与递进。

3.品语言,感文风

【吴婷】我认为在品味“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时,逶迤的五岭在诗人眼中不过是细浪,磅礴的乌蒙山在诗人眼中不过是泥丸,用来承接上句“万水千山只等闲”,气势磅礴。

【郭如莹】是的。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我们何不对诗歌的语言进行一番咀嚼,逐步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赵琴】提得很好。诗人运用夸张的写作手法,能充分体现红军的顽强和乐观。

通过讨论,我们更注重教学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紧承“抓诗眼,悟诗意”中对诗意的学习过程,从关键字词切入,感受雄健文风。

4.读豪情,体大义

【赵琴】读诗要通过吟诵来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领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诗中“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一个“不怕”能集中体现红军的英勇无畏,所以要引导诵读。

【吴婷】是的。“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颜”字,能尽显红军长征胜利之后的喜悦心情,所以吟诵时要读出乐观。

【郭如莹】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分别用温婉和激昂的语气朗诵本诗,比较分析两种朗诵效果,再结合诗意,感受诗人的豪迈。

通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要引导学生自主感受与选择朗诵语调,使其真正参与到教学情境中。

“改进点”的选择与思考

【赵琴】兄弟团队指出,我们选取的微课内容过于宽泛。对此,我并不同意,因为长征背景、文本的主要内容是本课微视频必须涉及的教学内容,律诗的结构与写法是本课微视频的重点学习内容,缺一不可。

【吴婷】我认为,兄弟团队的建议有可取之处。对于长征背景、文本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微视频设计中可以简单涉及,但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习律诗的结构与写法。

【郭如莹】同意。我们可以“律诗的结构”这个知识点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按照“识诗体,握格局”“抓诗眼,悟诗意”“品语言,感文风”“读豪情,体大义”四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以吸引学生注意力,集中解决重难点。

【吴婷】对于任务单的设计,我认为在设计的时候应尽量精简,这样能凸显学生的自主性,如在“品对仗”环节,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诗句进行对仗分析。

【赵琴】同意。另外,我们初稿中的课件制作比较简单,所搜集的图片也比较模糊,要改进。

通过自由争辩,我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微视频进行了完善。

1.学习更自主

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中,我们更侧重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删减了重复练习的任务,增加了更具思辨意味的内容,如“远征难”“只等闲”和“云崖暖”“铁索寒”这两组词词义相反,那在诗中出现是不是矛盾等,以引导学生在知晓对仗的基础上,探究诗人这样写的作用。

2.思路更清晰

我们先从诗歌题目切入,知晓本诗诗体,然后重点学习律诗的结构与写法。在品悟诗意的过程中,融合之前所学的律诗的结构与写法,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及时巩固,使其由“学”转变到“用”。

3.视频更精美

为了提高微视频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微视频中的很多细节进行了改进,如添加电子书包二维码、阅读长征小故事、制作长征路线动态图、截取影视剧片段等,这些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畅谈设计亮点

为了努力呈现诗句背后的故事,给学生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使其感受那份英雄气概,我们立足学情,巧妙地融合信息技术,让微视频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出如下特点。

1.提高核心素养,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教师由幕前转至幕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由于《七律・长征》是七言律诗,所以我们以律诗特点为学习突破口,紧抓诗眼,感悟诗意,依据学情,潜移默化地进行诗歌学法的指导。

2.脉络清晰合理,设计针对高效

(1)一脉相承,循序渐进

微视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在微视频制作中,我们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合了趣味性,以吸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微视频内容更是遵循逻辑发展规律,避免陵节而施。在微视频设计中,我们按照“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理”的学习脉络,由“字词”走向“句篇”,由“诗意”走向“诗理”,循序渐进。

(2)有的放矢,突破y点

我们立足学情,将教学重难点定位在知晓七言律诗的特点上。微视频伊始便是“解诗题”,通过符号标记、音频讲述两者的同步,以吸引学生各感官的注意。例如,在讲解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由于该联为对仗句,所以我们从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一是上下句对仗的词语位置一致;二是对仗的词语词性一致。为了更好地突出对仗的特点,我们不仅借助字体颜色进行区分,如“五岭”与“乌蒙”、“逶迤”与“磅礴”、“腾”与“走”等,还在对仗词下方点明词性,使学生能直观感知对仗句的特点。

3.拓宽资源路径,构建立体平台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微课程的建设不只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所以我们秉承陶行知先生“语文即生活”的教育理念,将生活味注入语文课程。我们以孩童的视角关注生活实际,寻找学生的兴趣增长点,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效拓展。另外,我们搭建了线上学习、线下分享的立体互动平台,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不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隐形的团体学习。

(1)丰富表象,左右逢源

由于《七律・长征》中涉及诸多地名、路线,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歌,我们搜集、整理了长征路线图,并标记出诗中提及的地名与路线,以图片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以便学生理解记忆,从而巧妙地突破了难点。虽然微视频的容量是有限的,但学生的思维是无限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在微视频中以二维码的形式,穿插了许多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故事,以便学生能更深入地走进那段艰苦而又辉煌的历史。学生在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时,还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扫码进入电子书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这样能使学习内容变得更加深厚。

七律长征教案篇2

案例一:

师:同学们,七十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举世闻名的事件,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同学们都收集了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不是常说“二万五千里长征”吗?以前,我误认为是所有的红军一起走了二万五千里。后来,通过收集资料才明白,“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指红军主力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各路红军长征行程总里数为六万余里。

生2:通过读课后资料袋我了解到了t军为什么要长征。

生3:我知道长征路途山高路险、人烟稀少、缺医少药、断粮欠饷。他们走过皑皑雪山、无边草地、茫茫高原。还有国军围追堵截,红军内部派系斗争。总之,他们要一边饿着肚子赶路,一边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生4:我收集了长征途中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长征线路图(多媒体出示长征线路图)。长征途中,还有许多著名的战役。(播放《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七律・长征》,重温这段了不起的历史。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拓展阅读的内容丰富,但教师没有利用好这些资源,拓展阅读交流显得繁杂、冗长、无度。教师补充的长征线路图和《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因为出现时机不对,是为了拓展而拓展的设计,显得没有价值。

案例二:

1.故事导入,初识长征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长征路线图。(引导学生看特别勾画了长征路线的地图。教师利用教材资料袋中的内容做简介。)在这艰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哪些同学能和我们交流一下?

生1:我读过《倔强的小红军》,文章写了陈赓和一个小战士之间的故事,他们在长征途中没有吃的东西。

生2:我看过《丰碑》,里面讲一位军需处长在爬雪山的时候把棉衣让给了别人而活活冻死。

师:长征路上,红军缺衣少食,爬雪山,过草地,如此艰辛,但红军战士却用非凡的意志完成了这一人类史上的壮举!让我们走近《七律・长征》,一起重温这段英雄的历史。

2.补充资料,建构英雄形象

(师引导学生品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出示金沙江图片。)

师:结合你收集的资料,说说这句话的大致意思。

生: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金沙江水流湍急,两岸的山峰高耸入云。当时红军渡江的时间是在1935年的5月。5月正是气候变暖的时节,所以说“暖”。

师:这位同学能结合资料理解诗句,很好!这句诗背后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来听一个小故事(生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讲述,对“暖”字,你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红军不费一枪一弹就渡过了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此时此刻红军战士的心情非常高兴、激动,这个“暖”是指他们的心情高兴,并不是指气候温暖。

师:这位同学理解的很好,这里的“暖”是指心里的暖。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师:刚才我们读懂了“暖”,那么你又是怎样理解这个“寒”字的呢?(教师出示泸定桥图片)你们看,这就是泸定桥。泸定桥长约103米,高有30多米,而且在红军到达之前,木板已被敌人抽掉了,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看到这样的桥,你有什么感受?

师:就在这样一座让人心惊胆寒的桥上,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播放《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此时此刻,当看到一个个战士倒下,你心里又是怎样的感受?

师:同学们,现在你认为“寒”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师:这句诗中的一“暖”一“寒”,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红军?

七律长征教案篇3

一、切实做好“七五”普法规划启动实施工作

1、各地、各部门要对“六五”普法工作进行全面总结,配合当地人大进行“七五”普法规划启动实施和《省法治宣传条例》立法前期调研工作,按照全省“七五”普法规划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起草全市“七五”普法规划。指导各县(市、区)、各部门制定特点突出、可操作性强的“七五”普法规划。

2、筹备召开全市“七五”普法启动大会,总结宣传“六五”普法成绩和经验,表彰先进,全面部署“七五”普法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在做好省市会议先进典型经验材料报送工作基础上,适时召开“七五”普法启动大会,形成自上而下层层部署落实的良好开局。

3、组织人员参加全省“七五”普法骨干和新媒体普法培训工作。各县(市、区)、各部门通过举办不同层次规模的培训班,提高普法骨干业务理论水平,为法治宣传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抓好“七五”普法国家统编教材征订工作。成立普法讲师团,开展志愿者普法活动,确定“七五”普法依法治理联系点。

二、组织开展“服务新战略法治惠民生”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强化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4、深入学习宣传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宣传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树立法治观念、培育法治信仰,提高厉行法治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开展“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和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法规宣传的衔接和协调。

5、组织开展“服务新战略法治惠民生”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配合省开展法治走边关等活动。深化“法律七进”活动,完善“法律七进”工作标准,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结合法律颁布实施日、重大事件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做好新颁布实施的《省司法鉴定条例》学习宣传工作,营造弘扬公平正义、促进司法公正的社会氛围。组织开展我市“12•4”国家宪法日系列宣传活动。

三、抓好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重点对象的法治教育

6、认真落实《省有关部门贯彻实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实施意见>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5-2020年)》,按照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和司法部等部门制定的具体落实方案,出台我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的指导性意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等制度,切实推动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

7、各地、各部门要制定可操作、管长远的具体办法,细化各项制度措施,把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纳入本地、本部门工作总体布局,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今年,在市直部门组织开展学习观看“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系列讲座”活动,全年学习观看次数不少于两次。

8、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推动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配合教育部门搞好调研工作,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开展全省青少年法治书画作品评选活动。组织参加获得全省中小学校“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称号的学校法治副校长培训工作,做好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命名活动推荐工作。

四、认真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

9、认真落实司法部等部门将制定出台的《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进一步推动全市各级国家机关认真履行普法责任,在做好本部门本系统内普法的同时,积极向社会开展普法。积极探索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组织参加全国“以案释法”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10、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注重发挥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在普法教育中的职能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发挥各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努力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促进媒体履行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责任。

五、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11、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推动将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继续建立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1-2个,从实际出发,在广场、公园、村屯、社区、楼道、公交站点等均可。配合开展全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法律送到农村和农村群众手中。上半年,省将命名表彰第二批“全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并做好向全国的推荐工作。

六、大力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12、深入推进全市法治创建活动,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工作,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诚信守法示范企业等)创建活动,积极推行村(居)法律顾问、法治副主任、企业法律顾问等制度,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七、推动落实“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计划

13、把新媒体普法平台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充分发挥普法微博、客户端在新媒体普法中的带头作用基础上,加快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积极应对公众对新媒体普法的需求,建立“12348”法律服务热线、微信微博、法律导航网等专栏。加强新媒体普法内容建设,加大原创力度,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众创众包模式等,激励社会力量针对热点问题开展法律解读,增强内容的新颖性和传播力。下半年,参加全省举办的首届法治动漫微电影作品征集展播活动。

七律长征教案篇4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激励广大党员教师紧紧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主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我园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丰富党员生活,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决定在“七一”期间开展庆祝活动,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纪念建党95周年为主题,开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提升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奋发进取,真抓实干,积极投身幼教事业,全面推进幼儿园“民主、开放、多元、和谐、创新”的工作目标建设。

二、活动时间及内容:

1.集中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确定“七一”当天下午为集中党日,支部书记代领全体党员面向党旗集中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增强党员在党言党、在党爱党的自觉性。

2.开展党内慰问关怀活动。6月下旬,通过电话慰问等形式慰问十四位幼儿园退休老党员,关怀他们的生活,并为他们每人发放慰问金。向上级党组织上报一名生活困难党员,平日党支部成员给予积极的关怀和鼓励。

3.开展一把手讲党课活动。以幼儿园实际工作为主,结合廉政文化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党支部书记张耀尹带头为全体党员和教师上一节题为“廉洁从教--做幸福的追梦人”的党课,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戒醒环节干部、党员、教师,廉洁自律,身正为范。

4.环节干部、党员、班长承诺和践诺活动。一把手讲党课之后,各环节干部、党员及班长根据党课内容,立足自己的岗位,书写岗位廉洁承诺书及服务承诺书,并在工作中践行自己的承诺。

5.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班、党员示范课窗口创建活动。六月初以“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班”“党员示范课”作为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窗口,开展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先进典型的带动示范作用,为广大师幼、家长、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

6.开展建党95周年征文及“书香进校园”主题读书征文活动。以建党95周年为契机,在党员中开展主题征文评选活动及“书香进校园”主题读书征文活动。评选出七篇优秀征文,上报临河区教育局党委。

七律长征教案篇5

关键词:元代;刑律;优免;政策

中图分类号:DF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006―72sx{2012)01―0047―04

法律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为统治阶级维护其阶级统治而服务的。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封建帝王都曾将一些特殊人群置身于法度之外,享有种种法律特权。元代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具有十分特殊的历史背景。元代的法律初有大蒙古国时期成吉思汗颁行的“大札撒”,继有世祖忽必烈时期的至元条格、户口条画和《至元新格》,英宗即位后的《大元通制》,元末顺帝颁行的《至正条格》。其中《大元通制》是元代修订的第一部被完整地施行了的法典。它既承袭了唐朝以来中国封建法典的基本精神,又在司法结构、婚制、宗教、刑罚等方面具有一些明显的蒙古因素。本文拟从元代刑法中的优免政策着眼对元代的法律特色加以剖析。

一、蒙古人和色目人的刑律优免政策

蒙古统治者实行民族等级政策,划分有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四个等级。蒙古人作为“国族”被列为第一等民族;色目人是“各色各目之人”的统称,主要是指唐无人、畏兀几人及广大西域地区出身的各部族人,是第二等民族;汉人是第三等民族,陶宗仪《辍耕录》中所列的汉人有契丹、高丽、女真、竹因歹、术里阔歹、竹温、竹赤歹、渤海八种,实际上还包括原金朝统治区的汉族及早期征服的云南、四川两省各族;南人是第四等民族,包括原南宋境内的各族人口。按照这种民族等级划分,元代蒙古人地位最高,主目人次之,汉人、南人地位最低。因此,蒙古人和色目人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享有种种特权,在法律方面也享有优待。

蒙古人作为国族,犯法量刑从宽,在讯问和关押期间享有特殊待遇。比如,刑法明确规定窃盗、强盗者要刺字,但蒙古人犯窃盗、强盗者“不在刺字之例”,(卷104《刑法三・盗贼》)不遵此法,将蒙古人刺字的审讯官员要受到“杖七十七,除名”的处罚,(卷103《刑法二・职制下》)还要除去已给蒙古人刺上的字。又如,刑法规定“诸杀人者死,仍于家属征烧埋银五十两给苦主”,而蒙古人“因争及乘醉殴死汉人者,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卷105《刑法四》)可见,汉人犯杀人罪必须处死,而蒙古人打死汉人可以用喝醉酒等种种理由开脱罪责,不必偿命,只需从军出征、给受害家属50两丧葬费便可了事。此外,蒙古囚犯的在押政策也颇为优待,“除犯死罪,监禁依常法,有司毋得拷掠,仍日给饮食。犯真奸盗者,解束带佩囊,散收。余犯轻重者,以理对证,有司勿执拘之”。(卷103《刑法二・职制下》)这就是说,蒙古死刑犯的监禁方式同其他犯人一样,但不得施刑拷问,还要每天供给饮食。蒙古重囚在押,解去衣带佩饰即可。蒙古人犯轻罪者,地方官府只可查证事实,无权拘押。

色目人在元代比较受蒙古统治者信任和重用,量刑也遵循从宽的原则。色目人犯盗,和蒙古人一样免予刺字。色目人中的畏吾几人享有朝廷赋予的司法特权。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廷先于西北置畏吾儿断事官,依其本俗法断畏吾儿词讼。后长期在那里设立都护府,“掌领旧州城及畏吾儿之居汉地者,有词讼则听之”。(卷89《百官五》)

清代钱大昕《元史氏族表》考释,元代蒙古族有42种氏族,色目人有23种。(卷1)但并非所有蒙古人和色目人都享有法律特权和优免政策。在40多种蒙古氏族中,真正属于统治氏族并享有特权的只有十几个,如兀鲁兀台氏、忙兀氏、亦乞烈思氏、兀良哈氏、许兀慎氏、瓮吉刺氏、达达几氏等;在畏兀、唐兀、康里、钦察等20多种色目人中,真正被信赖重用并享有特权的也只是其中的一些上层分子。

二、官员和蒙古宗室贵族的刑律优免政策

枢密院和行枢密院、御史台和行御史台、刑部负责元代各级各类官员的纠劾和处罚。官员犯法有些情况下可以赎免。其法令如:“诸牧民官(地方的管民官),公罪之轻者,许罚赎。诸职官(九品以上的品官)犯夜者,赎”,(卷102《刑法一-赎刑附》)“诸夜禁,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五更三点,钟声动,听人行。违者笞二十七,有官者听赎”。10(卷105《刑法四・禁令》)蒙古族官员犯法定罪,其裁断、执法者必须是蒙古人,以便于在量刑和处罚时给予照顾和优待。蒙古帝王毫不隐讳地庇护犯法的蒙古官员。至顺二年,文宗诏谕刑部,“鞫内侍撒里不花因巫蛊事,凡当死者杖一百七,流广东、西”。(卷35《文宗四》)元代开创土司制度,在边疆地区设置宣慰司、安抚司和招讨司等,委任土官和朝廷选派的官员共同管理当地事务。土官不仅享有当地的司法决断权,而且和来自内地官员相比,土官享有一定的刑法豁免权。同样是在云南做官,来自内郡的官员有罪照常律判决执行,而“土官有罪,罚而不废”。(卷103《刑法二・职制下》)

为确保蒙古统治阶级的利益,元代诸王、驸马及蒙古贵族犯法,由专门的司法机关宗正府决断,他们所属的蒙古、色目与汉人的诉讼之事也归大宗正府裁决。致和元年(1328年)进一步明确规定:“以上都、大都所属蒙古人并怯薛军站色目与汉人相犯者,归宗正府处断,其余路府州县汉人、蒙古、色目词讼,悉归有司刑部掌管”。(卷87《百官三》)

三、僧、道等宗教群体的刑律优免政策

蒙古统治者实行各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政策,“对于各种教会及其信徒,皆特为优遇,不同常人”。在中央和地方设有专门管理不同宗教人口和事务的机构。在中央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僧徒和吐蕃地区的事务,崇福司掌管基督教事务,集贤院管辖道教事务,各地的回回哈的司负责管理伊斯兰教徒。宗教群体的刑律优免政策主要体现在赋予僧、道、也里可温(基督教徒)、答失蛮(伊斯兰教徒)等一定的司法特权。

在元代的多种宗教中,佛教尤其是佛教备受元代帝王的尊崇,佛教的首领被封为“帝师”,在宗教界势力最强大,地位最尊贵,佛教僧徒也享有最稳定的多种司法特权。宣政院作为佛教僧侣的最高审判机关,与中书省和枢密院并立,而且最初不受御史台的监督。随着僧俗上层矛盾的激化,于是,成宗时对宣政院的审判权作了一定的限制。但在地方,僧人内部的争讼依然由本寺院的主持审断。元代僧侣、道士之间和僧俗之间的诉讼还适用元代首创的约会审判制度。《刑法志・职制》载:“诸僧、道、儒人有争,有司勿问,止令三家所掌会问”,“若僧俗相争田土,与有司约会,约会不至,有司就便归问”。这些均

从司法制度上保证了僧侣不受普通法律制裁的特权。

四、其他特殊群体的刑律优免政策

元代刑法还对老幼、残疾、妇女、养老责任人、家族尊长、奴主和饥民等特殊人群实行刑律优免政策。 元代延续了唐宋的“三赦”政策。《周礼・秋官・司寇》中解释说,所谓“三赦”是指幼弱、老耄和蠢愚三类在处理刑狱案件时应当宽赦的人群。唐代将“三赦”政策正式写入《唐律》,给予三类人群一定的刑律优免。《唐律》载:“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八十以上、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私’元代“三赦”政策针对的是老耄、幼疾和蠢愚三类人群,包括70岁以上的老人、15岁以下的少年、盲、聋、哑、肢体残缺、痴、侏儒等多种残疾。元代刑法中有多条针对“三赦”人群刑罚的免、减、赎的优待:疯狂者殴伤人致死或失口乱言,免罪;十五岁以下过失杀人者,免罪。者处死,但老人和15岁以下者可减死,“杖一百七”。被判处刑罚的“三赦”人群还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承担法律责任,如“诸年老七十以上,年幼十五以下,不任杖责者。诸罪人癃笃残疾,有妨科决者,赎”,“诸十五以下小,因争毁伤人致死者,听赎,征烧埋银给苦主”。(卷105《刑法四・杀伤》)

妇女特别是孕妇依法受到保护和特殊照顾。元代刑法规定:因斗殴致使妇女堕胎者,杖七十七;“职官殴妻堕胎者,笞三十七,解职,期年后降先品一等,注边远一任,妻离之”。法律对犯罪的孕妇给予特殊照顾,“诸孕妇有罪,产后百日决遣,临产之月,听令召保,产后二十日复追入禁。无保及犯死罪者,听妇人人侍”。在预产期的当月允许临产孕妇保释出狱待产,生育后20天内再返回监狱,百日后再作判决;而那些无人保释出狱和犯死罪的孕妇,允许其他妇女入狱帮助并照顾孕妇生产。普通妇女犯罪,比同罪责的男犯量刑较轻,可减免一定的刑罚:妇女私自贩盐或诱卖良人,罪应徒者免徒;窃盗、强盗的妇女,“免刺配及充警迹人,免征倍赃”

为落实“老有所养”的仁政,元代的量刑时非常注意养老问题。罪犯为养老责任人者可减免刑罚。例如致和元年十一月,官员速速“坐受赂,杖一百七,徙襄阳;以母年老,诏留之京师”,免除了流刑的处罚。罪犯为唯一的养老责任人且父母恳请养老者,经裁断罪犯可免死养亲。元代刑罚规定:“诸犯死罪,有亲年七十以上,无兼丁侍养者,许陈请奏裁”;“诸兄弟同盗,罪皆至死,父母老而乏养者,内以一人情罪可逭者,免死养亲”;“诸醉后殴其父母,父母无他子,告乞免死养老者,杖一百七,拘役百日”;“诸窃盗应徒,若有祖父母、父母年老,无兼丁侍养者,刺断免徒;再犯而亲尚存者,候亲终日,发遣拘役”。养老责任人被免除死刑的案例在元代也比较多见,《元史》记载:延韦占二年,卫辉有一个殴打自己母亲的罪犯被关押在狱中。罪犯的老母前来哭诉,说她只有这一个儿子。奉命巡视的王约根据情理,将罪犯免死,处杖刑一百,遣还养老;丹徒县一家有两个弟弟共同谋杀了自己的姐姐,此案很久没有判决,浙西廉访司请千文传讯问断案。二罪犯的母亲乞求为两个儿子赎命以养老,文传讲明情理和法理,最终将其中一名主犯处死、另一名从犯处罚并养亲。

在元代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家族中的尊长和幼小、家庭中的主人和奴婢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界限。从刑名上看,以下犯上、以卑犯尊为大恶和恶逆,反之仅为一般的斗殴和杀伤。量刑时则罪同罚异,尊长和主人可以获得减免。元代刑法规定,凡殴打、谋杀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义父义母、伯叔父母、夫(妻)之祖父母和父母、兄姊、丈夫者,以大恶罪论处,量刑从严从重,一般都要被处死或凌迟处死,即使犯罪人精神不正常或杀人未遂也不能宽恕。具体条文见有:“诸子孙弑其祖父母、父母者,凌迟处死,因风狂者处死”;“诸子弑其父母,虽瘐死狱中,仍肢解其尸以徇。诸殴伤祖父母、父母者,处死。诸谋杀已改嫁祖母者,仍以恶逆论。诸挟仇殴死义父,及杀伤幸获生免者,皆处死。诸图财杀伤义母者,处死”;“诸妇殴舅姑者,处死。诸因奸殴死其夫及其舅姑者,凌迟处死”;“诸挟仇殴死其伯叔母者,处死。诸因争兄弟同谋殴死诸父者,皆处死。诸挟仇故杀其从父,偶获生免者,罪与已死同”;“诸婿因醉杀其妇翁,偶获生免者,罪与已死同”。刑名相同,尊长的刑罚从宽从轻。同样是束0伤双目,“诸卑幼挟仇,辄刺伤尊长双目成废疾者,杖一百七,流远”,“诸尊长辄以微罪刺伤弟侄双目者,与常人同罪,杖一百七,追征赡养钞二十锭给苦主,免流,识过于门”。

刑法还明确申明主人和奴婢在法律地位上的不平等。“诸主奸奴妻者,不坐……诸奴奸主女者,处死。……诸主妻者,处死”。“诸奴杀伤本主者,处死一诸奴故杀其主者,凌迟处死。诸奴殴死主婿者,处死”,“诸奴殴詈其主,主殴伤奴致死者,免罪。诸故杀无罪奴婢,杖八十七,因醉杀之者,减一等”。也就是说,奴婢杀伤自己主人要被处死,故意杀死主人的凌迟处死;而奴婢殴打谩骂主人,主人将奴婢打伤致死的免罪,主人故意杀死无罪的奴婢只需杖87,主人喝醉后杀死奴婢的还可以减刑一等。

此外,因穷困偷盗的饥民也可以减免刑罚,“计赃断罪,免刺配及征倍赃”。

五、元代刑律优免政策的特点与影响

第一,元代刑律优免政策的适用对象直指当时身份地位悬殊的两大极端一特权阶层和弱势群体。特权阶层包括蒙古人中的统治氏族、色目人中的上层人士、蒙古宗室贵族、各族官员、奴隶主和僧侣等宗教信徒,弱势群体主要是那些需要照顾和优待的老幼单弱、废疾贫乏和妇女等入群。

第二,元代刑律优免政策在制定中采用了阶级等级、民族等级、家族等级、、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多重标准。如对蒙古宗室贵族、官员、奴隶主等的优免政策就体现了阶级地位的差异,对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罪同罚异体现了民族等级差异,对家族中尊长量刑从轻从宽、卑幼量刑从重从严体现了家族等级差异,对僧道等宗教人口赋予司法特权采用的是标准,对妇女的优待采用的是性别标准,对老、幼的优待采用的是年龄标准,对有精神和身体疾病者的减免采用的是健康标准。

第三,元代刑律优免政策体现了蒙古统治策略中将中原封建王朝的汉法与蒙古法并行的鲜明特点。例如“三赦”政策就是典型沿袭了传统汉法中的仁政思想和法律条文,而对蒙古、色目人和宗教群体的减免则具有典型的蒙古法精神。

元代法律中施行的刑律优免政策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又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蒙古宗室贵族、各族官员、奴隶主、宗教人士、普通的蒙古人和色目人、孤老残疾、妇女、养老责任人、贫民、灾民等可享有一定法律责任的优待和减免,继承和弘扬了中原文化尊老爱幼、扶助贫弱的传统美德,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妇女的照顾和尊重。同时它的多重标准制造并强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助长了宗教尤其是佛教势力在元代的极度膨胀和扩张。

[参考文献]

七律长征教案篇6

根据中共***委员会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对做好***“七五”普法工作的通知》(*****〔20**〕4号)文件要求,我局用心组织并安排专人,对照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七五”普法以来进行了逐条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建立健全“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副局长任组长,下设普法办公室,具体负责“七五”普法工作。并制定了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施意见、法制教育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学习制度,保障****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高度重视,认真学习

领导干部带头学法一是将“七五”普法知识的学习纳入局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到有计划和针对性地学习:二是局全体成员做到了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学习不留于形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切实増强依法执政能力。三是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适时为干部职工集中利用廉政教育基地开展法律警示教育及法律知识学习,用行动引导大家学法、知法、守法和执法。

三、加强法律宣传,严格落实防火工作,做好辅助执法工作

1、为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充分利用************时间,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加大对种植户、牧民的监管力度,严防进入林区人员私自用火,确保火源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进一步巩固林区环境整治成效。

2、加强值班调度工作并签订护林防火责任书。保障应对森林火险和林区生态环境安全,严格执行森林防火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履行领导带班值班、扑火队员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处置突发性事件,做到快速反应,科学扑救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林区生态环境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发现非法事件及时上报并按规定进行制止。

3、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全*林地面积***万亩,其中国有林地面积***万亩,部级公益林面积***万亩,划分***个片区护林站,进行24个小时不间断的巡逻。近3年来,我****没有发生毁林开荒案件,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在全面普法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植树节”、“爱鸟周”、 “法治宣传日”等时段,大力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草原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深化“法律六进”主题活动,民族团结活动,不断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和实际效果、营造良好的林草法治宣传氛围,使法制理念深入人心,以此增强全体干部职工“廉洁、高效、务实、服务”的便民意识,树立良好的单位形象,为广泛持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打好坚实基础。

五、执法人员组织学习和培训

加强执法人员的学习和培训。除定期安排人员参加****的培训之外,还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做到学法“四有”(有教材、有笔记、有记录、有心得),并结合办案技巧、办案经验、执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学习交流,通过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全面激发执法人员学习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提高办案质量,规范执法行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普法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我局将认真总结经验,找准差距,补齐短板,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七五”普法工作。

强化法制文化建设,积极探索组织参加法治征文、法治摄影等新形式活动,以此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普法工作全面深入。

七律长征教案篇7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数学游戏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072-02

数学游戏是指寓数学知识或数学原理于其中,将智力游戏与活动性游戏有机结合起来,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活动。数学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得到协调发展。在对数学游戏的相关基础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结合案例提出了数学游戏教学实施的原则与方法。

根据以往相关的教学研究分析,数学游戏教学的实施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融入于正式课程之内;另一种是在正式课程之外,利用组织数学兴趣小组的方式开展数学游戏。相对而言,后者是较为容易实施的。本研究只讨论第一种形式的应用。一般地,这种游戏活动的运用也是相当灵活的,它可以作为问题情境出现在一节课的开始,用以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关注与热情;也可以被安排在新知识学习中,使这节课更加引人入胜,并且深化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还可以被安排在练习中,让练习充满趣味,使学生意犹未尽;当然,还可以作为课外学习的素材,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一、数学游戏在创设教学情境中的应用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刚上课时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极其活跃的兴奋的阶段,此时使用游戏创设情境,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教师的课题教学交融在一起。

案例1:有余数的除法――配对游戏

在学有余数的除法时, 可用“马兰花”游戏导入教学,引导学生发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一规律。先由教师示范,再找学生发号指令。

生:“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 勤劳的人们在说话, 请你马上就开花, 开的是几朵花?”师:“开的是7朵花。”例如全班28人,则每4个人组成一朵, 学生观察回答共组成了几朵花,有没有多余的人,若有,有几人。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时没有多余, 有时多人呢?这与什么有关?

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创设情景,活跃了课堂气氛,缩短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 将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地呈现出来,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这让学生带着兴趣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更能激发学生求解的欲望,不仅加深了对新知识的印象,同时使学生在游戏中会主动思考答案,寻求结论。

二、数学游戏在新知识学习中的应用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是无意注意,这种注意受到兴趣、外界刺激的影响。研究表明,学生通过耳听、眼看、手动、口说等多个感官共同活动能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逐渐产生对新事物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静态的教学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活动,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可大量应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将感性认识加工成抽象思维,降低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难度,使学生不再感觉数学概念枯燥乏味。

案例2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七巧板

七律长征教案篇8

《走近法律》学案

一、知识导航

1、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规则的重要性规矩的含义

2、调节人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①~③)?各自含义是什么?

3、法律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4、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1)规范/约束作用

(2)保护作用

二、考试重点

1、我们身边的规则有哪些?与其他一些规则相比,法律有哪些特征?

2、为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或者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三、自主检测

1、现代公民成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公民行为底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公民基本素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合格的现代公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_______,还是评价人们的行为________。

接下来是现在用的活动单

《走近法律》活动单

一、学习目标:略

二、活动方案

【活动一】 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学生活动1:阅读顺口溜“我好烦恼”,小组讨论

生活中,好无聊,太多太多的“规矩”,实在使我“烦恼”。你看:

早晨上学带胸卡,晚上按时要回家。见了老师有礼貌,上课不能有迟到。

课上不让睡会觉,课下不让胡乱跑。自修不能高声叫,考场严禁带小抄。

买饭必须要排队,打架斗殴更不许。说话还要讲文明,办事还要讲诚信。

在家还要听父母,走路还看红绿灯。一旦触犯国之法,失足便酿千古恨。

各种规矩数不清,使我天天不开心。

思考:你有这些烦恼吗?假如没有这些规矩,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学生活动2:看图片思考(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思考:上述行为中分别受到什么规则的约束?

【活动二】 知道法律的基本特征

材料一: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是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重要法律依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通过第六次修正,由主席签署第五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予以公布施行的。

材料二:据《扬子晚报》2009年1月2日报道:江苏如皋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长单定方受贿案,经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作出一审判决,以判处单定方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80万元。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比一比: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法律具有哪些特征?

(2)找一找:法律的特征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活动三】 理解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学生活动1: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上阅历进行判断连线(先独立完成,后小组校对)

《森林法》

杀人抢劫《刑法》

乱砍滥伐《大气污染防治法》

超标排放废气《国家法》

父母让子女辍学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工地施工,影响市民休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高价卖假冒伪劣产品《劳动法》

国家法定假日期间让工人加班《九年义务教育法》

(1)连线题反映了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2)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活动2:法律如药(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

有位国王一边为受伤的儿子包扎伤口,一边规劝说:“皇儿啊,只要扎上这条绷带,任你随便玩耍、跑跳,伤口都不会痛,可一旦解去绷带,伤口就会恶化!”

(1)国王的话反映了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2)对于法律我们要采取怎样的态度?

【活动四】自主检测(内容略)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孰优孰劣,无需我赘言,哪怕就是外行人也能一眼看明白。第一种学案简单枯燥,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一堂课下来也许学生能把教材知识掌握个七不离八,但离开课堂,行为上和思想上不会有太大变化,以前违纪的仍然违纪,以前有不良行为甚至严重不良行为的仍旧照犯,思想上不会有多大的触动,行为上也不会有太大的改观。而活动单导学做到了尊重学生,考虑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以及在课堂上得到什么对他们来说是真正重要的。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生命在成长,思想在抽枝发芽,心灵得到净化,可以说身心舒展。

当活动单导学模式日渐应手后,说得夸张点,有时在课堂上我能明显地感觉的学生情感的升华,态度的转变,甚至价值观的生成。课堂上学生的眼神,学生的表情,学生的发言无一不在告诉我,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在变化,他们在成长。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关于学生在成长,可以说的实在太多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实践能力,动口能力,组织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都在提高;“学习机器”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从书本世界进入到生活世界;身心得到解放,既要动耳、动眼、动手、动口,还要动脑、动心;…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